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

第1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下降的原因分析

规上工业下降的原因:一是部分行业下降较大1—5月份,很多工业企业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生产开工,部分重点行业出现大幅下降,影响了全县工业增长。二是国际疫情的影响从4月份开始显现,产值波动风险加大。三是消费仍未完全恢复,将继续影响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的原因:一是贸易企业遭受较大的经营压力疫情期间,批零住餐企业收入锐减,特别是餐饮、住宿企业受防控政策影响,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同时,企业购买口罩、手套、消毒杀菌等防控物资,为正常经营采取消毒、隔离、多班轮岗等防控措施,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人工费用,造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二消费者对到店消费尚存在顾虑由于疫情尚未结束,消费者对到店消费尚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导致全县批零住餐业企业虽然逐渐复工,但客流尚未恢复。三是旅游业尚未回暖,直接影响了住宿、餐饮业复苏。旅游业与住宿、餐饮业息息相关,由于疫情还没有正式结束,客流尚不能实现重新聚集,住宿、餐饮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尚不能完全恢复。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原因:一在建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少,投资后劲不足。在建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投资后劲不足。二是入库数量少。截止到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才入库两个。

第2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民间投资下降明显

《经济》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16年前5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仅为3.9%,几乎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1/3。如再和2015年年底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1%的增速相比,可谓悬崖式暴跌。2016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则约为62%,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3.4个百分点。不仅如此,2016年6月、7月的数据也并不光鲜。

尤其经济处在困难中的东北地区,前5个月民间投资的增速暴跌幅度达到惊人的29.3%。高层对于民间投资的下滑极为重视,2016年5月9日,权威人士在谈中国经济大势时,便将“民营企业投资下滑”列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第一风险。

有业内人士向《经济》记者评论称,“现在民企投融资环境与10年、20年前相比要宽松和公平得多,但民间投资的困惑却有增无减。”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胡月晓向《经济》记者介绍,当前经济形势可以总结为“外贸进出口数据继续分化,出口增加但进口仍疲弱,高顺差态势延续。工业、消费数据悉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受房地产增长乏力拖累继续下滑,基建独木难支,而民间投资下降势头不变,持续萎靡。工业企业利润进一步改善,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加快、产品单位成本费用的进一步下降。整体来看,投资下滑较为明显。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底部徘徊格局不变,L型运行特征更加凸显。”

胡月晓认为,“实体经济压力大,民间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这也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速飙升、定期存款增速下滑剪刀差扩大的直接原因。资金滞留企业账户,与民间投资的持续下滑是相呼应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费兆奇向《经济》记者表示,民间投资快速下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制造业增速快速下降和基础设施投资瓶颈的双重挤压。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以及2016年去产能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问题是在制造业领域,民间资本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截至2016年6月末,民间投资的比重高达86.61%,这意味着制造业低速增长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费兆奇说,在基础设施领域,民间投资自2016年开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增速在2016年初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从2015年年底的28.61%跌至2016年2月的10.78%。”

“由于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占比较小,基础设施投资在2016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对民间投资增速的贡献非常有限。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投资瓶颈。”费兆奇表示。

同时,内源性融资不足是民间投资快速下降的重要原因。费兆奇称,民间投资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随着全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盈利项目减少,企业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不断下行,民间投资的能力出现弱化。在我国,由于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溢价较高,其投资的资金来源一直以自筹资金为主体。”

据费兆奇解释,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所占的比重近年来始终在60%至70%的区间内波动,但在2016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增速发生了大幅下滑。“从2015年12月末的9.5%垂直跌落至2016年2月的-3.1%。之后虽有反弹,但力度微弱,截止到2016年6月末,累计增速仅为1.40%。从时间上看,这与民间投资增速的断崖式下跌是完全一致的。而201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增速的大幅回落导致民间投资增速的断崖式下跌。”

而且,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也对民间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费兆奇继续介绍,近些年,随着外汇占款的趋势性下降,我国通过结售汇制度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主要依靠再贷款等方式对宏观流动性进行补充。此前,外汇占款渠道的受益者多为民营企业,多涉及制造业投资、商业物流和房地产投资等。

“但对于民企而言,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快速上升,这提升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但民营企业因外汇占款下降而减少的流动性很难得到有效补充”,费兆奇认为,这是因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存款性金融机构出于收益和风险控制的考量,偏爱有政府背书的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此外,在基础设施或一些重大项目中,国有企业通常成为主力军,这样的背景使得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国有企业。”

民企生存遇到瓶颈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民间投资主要分布在三大领域,分别为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低端服务业。他向《经济》记者表示,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和房地产领域分别占比为81%和71%。大多数服务业领域存在严重管制,国有投资比重占60%-80%,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对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国际竞争力低下、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以民间投资所处的制造业领域为例,大部分领域目前处在很困难的调整期,加上民营企业家对未来的不确定,从而自动减少了投资”,任泽平说,“再加上在实业困难的情况下,2016年房地产上半年的继续火热,又使得民间投资大量进入房地产领域避险。另有部分民间投资转而出海,到海外寻求投资机会,这都是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具体原因,而这些又实实在在地转化成了民营企业的困难。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民间投资当前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无人区’的情况下,依靠过去的模式投资实业,而这些领域根本不赚钱了。也正是因为不赚钱了,所以民间投资者不再去追加投资。”

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仍然处于不乐观的状态,融资难贵问题突出。马光远对比了中西方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并向《经济》记者介绍,“中国的民营企业高度依赖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占比高达60%,而美国只有30%。中国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股票融资的比例远低于美国,占比只有20%,然而这还包括了从成本更高的影子银行通过资产抵押、高息借贷等方式拿来的借款。”

“这显示出我国民间企业申请贷款时仍存在身份歧视和金融压抑。国外类似企业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股票融资的占比约为42%,远高于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对于100人以下的中国中小微企业而言,申请正规银行贷款被拒绝的可能性甚至超过了50%。”马光远说。

东吴证券研究所所长丁文韬也向《经济》记者表示,2016年7月初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民间投资的举措。例如金融支持,减费降税,将铁路和部分军工领域对民间开放合作。7月底,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还组成了督导组,奔赴民间投资增速靠后,以及民间投资体量较大且增速放缓明显的7个省市,就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落实、政府管理服务以及地方政府改进民间投资的方案进行督导。“但以上政策能否见效,下半年仍需谨慎观察。”

无论是国务院督查组,还是《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谈及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下滑的原因,不外乎是鼓励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同时还有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原因也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困难。

任泽平认为,民间投资下降、国有投资上升,本质上是新一轮国进民退。改革开放38年来的实践表明,在竞争性领域民企比国企更有效率,新一轮国进民退表明全社会投资效率正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实力不足,难以参加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间投资往往决策近视,过分注重企业短期是否盈利,不关注企业长期发展。他们大多投向初级产品加工,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投入少。大多数民间投资者对投资方向、投资项目,缺乏预见性,随波逐流,企业管理落后,致使民间投资项目出现区域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解决对策亟待落地

只有企业有了长期稳定的预期,才会进行长期稳定的投资。

企业欢迎减税降费,更希望政府简政放权。大规模降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并简化征收环节,让利于民,效果长远持久,可明显改善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但如若放权不充分、监管跟不上,则会继续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这种隐蔽但高昂的交易成本,给企业绑上了重负。制度易成本降不下来,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在政策层面,高层多次强调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国内民间资本放开,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都要通通打掉。”马光远表示。

任泽平也认为,对于过剩产能领域企业,国企民企要同等对待,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防止国企利用所有制身份获得贷款、债转股倾斜,逆向淘汰民企。

任泽平举例称,“除了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国企,也要理直气壮地做大做强做优民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最终国企民企谁能够做大做强做优,市场说了算,政府不能当裁判,这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精神。地方政府不应为国有企业站台做信用背书,这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费兆奇同样表示,政府尤其应为民间投资进入高端产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此外,费兆奇认为,政府还应慎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企业的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不断下行,应该看到,民营企业减少投资是顺周期的理。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国有投资步入逆周期的快速上升通道。然而,国有投资是否能再次带动民间投资回转?答案或许并不乐观。”

费兆奇强调说,“我一再讲,民间投资中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自筹资金,特别在经济下行时期,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民营企业在次贷期间和目前的运行背景有着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次贷危机期间,虽然我国的外汇占款有所下滑,但其增速仍然在20%左右的高位波动,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的增速在30%附近波动。为此,在国有投资的带动下,民间投资可以较快地恢复前期水平。但在近些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速跌至零值附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自筹资金成负增长状态。这决定了民营企业至少在短期内没有充足的资金跟进国有投资,并出现反转走势。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并不适用。”

据费兆奇介绍,“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例如由于我国第三产业中包含了大量的低端服务业,其劳动生产率一直低于第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一直在70%至90%的区间波动,这意味着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上升,势必降低全国的劳动生产率。

此外,虽然我国的货物贸易一直保持着巨额贸易顺差,但服务贸易却存在大量的贸易逆差,并且在2016年以来持续负增长,这意味着国内对于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这与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不足形成鲜明对比。

“其症结在于民间投资多集中于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在水利、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的‘准入门槛’非常高。为此,无论是为了扩大民间投资,还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尽快降低民间投资的准入限制都是核心要务。”费兆奇说。

可以说,对于高端服务业的管制亟待放松。“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是制造业开放的成功,未来30年的成功将是高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近年来,服务业领域放一块活一块,比如互联网、传媒等,没有放活的领域则发展严重滞后,比如金融、体育等,这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费兆奇表示。

马光远强调,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通过负面清单的立法思维,而不是当下的正面清单。对于限制或者民间投资暂时不能进入的领域,列一个负面清单,剩下的领域,对所有的主体同等对待,不设置任何歧视规定。

“可以说,针对民间投资意愿的低迷,国家加快放开垄断行业竞争性环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真正做到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马光远说,如能做到以上这些,所谓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自然会被破解。

第3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关键词: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拉动系数;投资弹性系数;投资就业系数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84-2

1 第三产业投资效率分析

我们用投资效果系数来衡量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投资效率。投资效果系数=某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同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GDP指标。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效果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5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3443)、批发和零售业(0.3739)、住宿和餐饮业(0.2161)、金融业(4.0616)、房地产业(0.10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13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18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10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448)、教育(0.45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43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182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8987),即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上述各行业投资效果系数亿元GDP增加。

2 第三产业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投资拉动系数,也就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它是指一定时期投资需求增量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反映经济的增量中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拉动作用程度。运用投资拉动系数,可以计算经济增长中有多少百分点是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带动的。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拉动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63)、批发和零售业(0.69)、住宿和餐饮业(1.06)、金融业(-0.07)、房地产业(2.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6)、教育(0.3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3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8),即上述各行业投资拉动系数是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带动的。其中,“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减少,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说明上述行业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

3 第三产业GDP投资弹性系数分析

GDP投资弹性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投资增长的弹性作用大小,主要的是通过投资弹性系数来进行的。投资弹性系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投资的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即投资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数。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36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4415)、批发和零售业(0.4005)、住宿和餐饮业(0.3665)、金融业(-1.0768)、房地产业(0.24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028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25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631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867)、教育(0.907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19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468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1498),即固定资产投资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上述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弹性系数为负,原因是投资下降。

4 第三产业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投资就业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加的指标, 等于就业人数增加值/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投资弹性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0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238)、批发和零售业(-0.0019)、住宿和餐饮业(0.0021)、金融业(-0.0785)、房地产业(-0.00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0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00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01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0114)、教育(-0.015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00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02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473),即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上述各行业投资就业系数万人全部就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就业系数为负数,投资对就业起着负面作用;因其推动了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从而降低了产业就业的绝对水平。

5 结论

从投资效果系数看,金融业(4.061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89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448)、教育(0.45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43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136)的投资效率高。

从投资拉动系数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366)、房地产业(2.8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1)、住宿和餐饮业(1.06)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

从GDP投资弹性系数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0281)、教育(0.90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631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4415)、批发和零售业(0.400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867)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

第4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据初步测算,1-6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年计划的44.3%,较上年同期回落6.1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同比下降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5.6%。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呈现“三稳四忧”的特点。

“三稳”: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

今年以来,我县努力克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低温冰冻灾害和动物疫病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较大恢复,农业生产形势保持稳定。1-6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2.2%,并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升,达到了11359公顷,增长3.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1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为4811公顷,增长5.9%;中药材播种面积为574公顷,增长18.4%。二是农产品产量回升。油菜产量达到1053吨,增长17%,增幅为近年少有;全县春茶产量预计为1085吨,增长21.9%,产值达到8680万元;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特别是生猪生产势头较强劲,6月末,全县生猪存栏3.13万头,家禽存栏52.94万羽,肉类产量2947吨。

(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1-6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增长27.1%,增幅同比提高了9.2个百分点。新58省道效应显现,消费热点不断呈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汽车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县级市场零售额3.11亿元,增长23.7%,县以下市场零售额为2.62亿元,增长31.3%。旅游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1-6月,旅游接待人数35.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1.54亿元,分别增长30.3%和68.4%。

(三)财税金融运行平稳

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76亿元,增长13.2%,完成年度预算的5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增长18.3%,完成年度预算的58.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到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97亿元,比年初增加5.69亿元,增长16.1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3.05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11.8%,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和楼市不稳定所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增长12.26%。

“四忧”:

(一)工业经济增长高位回落

1-6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15.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20.5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原因:一是前两年工业增速快;二是受今年工业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和产品利润大幅减少而滞销或减产的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35亿元,增长19.4%,规上产值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浙江中辰不锈钢有限公司于去年11月建成形成新增产能,其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41.9%。企业效益受人民币持续升值、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以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影响,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效益下滑。矿产品、橡胶塑料制品、不锈钢产品产值分别增加27.8%、11.1%,42.6%;发电量、竹木制品及玩具、绿色食品分别下降2.6%、6.2%、25.2%。

(二)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

1-6月,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受国家宏观调控、新开工项目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全面下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4亿元,下降22.7%,仅完成年度计划的23.6%,其中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07亿元,下降32.9%,工业性投资下降13.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2.1%,农村投资下降68.7%。17个县重点工程建设进展不一,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22.9%。但重点工程中计划投产项目进展顺利,今年计划投产项目共7项,已完成投资407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1%,雅阳连接新58省道公路、新城大道工程基本完成,并投入试运行;泰顺县城关引供水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引供水工程工程量已完成60%以上,其它13项进展情况均不理想。

(三)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创出新高,今年1-6月CPI平均涨幅达到7.9%,从全国变化的趋势来看,物价形势严峻,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受宏观经济影响,我县的金属材料、化工原料、农副产品、燃料动力等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部分商品涨幅较大。从我县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显示,1-6月,我县重要商品价格涨幅总体上与全国同步,粮食价格上涨了4.3%以上;食用油价格全面上涨,散装菜籽油上涨66.7%;肉禽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猪肉(精瘦肉)价格上涨39%;蔬菜价格涨幅明显,涨幅均在10%以上,但进入5月后蔬菜价格有所回落;液化气价格继续上扬,涨幅30%,石油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均在27%以上。

(四)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我县节能减排任务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我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8%,单位GDP电耗同比下降-5.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8%。从前两年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与“十一五”目标要求比较看差距较大,今后两年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重。而且由于我县原有能耗基数低,工业又呈较快发展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家电等耗能产品加速普及,均致能源消耗量与化学排放量的增加,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我县的节能减排工作的被动。同时,节能减排监测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较大压力。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几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不断趋紧下的企业发展问题

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影响,全球经济运行存在进入下行周期的可能,中国经济受到外部拖累,而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投融资环境趋紧等因素作用下,加上调控经济过热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给我县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企业人力费用开支,这些都直接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效益下滑。企业面临着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企业生存压力增大,28家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同比下降9.9%。

(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下的产业调整问题

我县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可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企业少,而且我县节能减排指标基数相当低,且我县传统支柱产业本身就是低能耗行业,尤其是水电行业的能耗几乎为零,节能空间小;减排指标基数中生活COD排放量为总量的95%,减排难度大。招商选资是后发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能耗和污染排放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这就存在着新上工业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与实现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

(三)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滑问题

投资回落的原因:一是土地供应跟不上,僧多粥少,项目落地遇到严重挑战;二是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上年同期,新58省道改建工程、新城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处于施工期,投资大,而今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投资的增长;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特别象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由于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项目论证审查层次多、程序复杂、周期较长,以及涉及两省权益分配等问题,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由于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我县投资下滑问题突出。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企下的农民增收问题

当前,物价上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价格上涨成为时下广大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县农用物资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人工工资普遍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抵消了粮价及有关农产品上涨所带来的效益。1-6月,我县农村居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为2309元,增长14.3%,高于预期6.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农民收入并未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我县农民就业方式和途径虽有较大改善,但近2\3的留守农村农民就业形式依然单一,面对居高不下的CPI,广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三、全年趋势研判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随着投资项目带动、产业培育加快,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尤其是招商选资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为我县保持较快发展奠定基础。但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增加了我县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从我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看,忧大于喜,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全面完成年初既定目标任务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部门、乡镇要对照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强化责任,激发干劲,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四、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更加关注宏观经济环境

今年以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等都不同程度的回落,又逢全球性通货性膨胀等等,诸多问题几乎同时出现,是历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经济发展的变数和风险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将更加错综复杂。因此,下一阶段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苗头性问题,充分关注我县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下滑、效益下降等问题,全县各部门单位要齐心协力,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逐步壮大。同时也要切实关注企业当前存在的如融资难、用工缺、成本大幅增加等实际困难,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

(二)必须更加关注重点项目建设

从目前的重点工程完成情况看,要完成年度计划形势十分严峻。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发展全局,我们必须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谋”项目上,必须紧抓一切有利时机,重点围绕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交通网络完善以及新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等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土地争取、农村政策处理力度,确保一批项目前期有效推进,努力构筑大建设大发展的基础项目框架。在建或计划项目要强攻猛推,要营造环境强化保障“促”项目、强化责任“抓”项目的氛围。当前,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电力调度大楼、氡泉旅游文化休闲中心等进展缓慢的项目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出如何赶上进度的方案,同时,要全力抓好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年度目标计划的实施。

(三)必须更加关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立足区位条件改善,构建绿色经济走廊框架,全面推进新58省道产业布局。要以彭月产业基地、县标准厂房建设为契机,强化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总量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开展大安生态科技工业基地的论证、评估、规划等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早上马。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新58省道产业布局规划为基础,加快服务业项目建设,在筛选项目、推介项目、促进项目落地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要以氡泉和廊桥为依托,壮大旅游经济,加快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三是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重领域的节能和重点污染源的整治监管,加大城关污水处理工程等环保基础建设和运行,同时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5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一、山西煤炭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2013年年度报告看,2013年山西煤炭经济面临如下问题:

(一)煤炭需求增速继续放缓,煤炭企业库存持续增加

据初步测算,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从国内主要用煤行业分析,一是全国用电量增速降低,工业生产对用电增长拉动不足。二是全国钢铁产量出现下降形态。三是水电企业产能增长较快,火电企业增长速度不高。从国外煤炭供应情况看,由于国际炼焦煤价格偏低,炼焦煤进口明显增长。

(二)煤炭产能释放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随着前期煤炭资源重组整合任务的完成,从根本上调整了煤炭生产力结构;随着技术改造工程的推进,使得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由量变逐渐转成质变。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当前产能建设超前,市场过剩压力大不断加大的困境。据山西省经信委统计,2013年山西省完成煤炭产量96256.88万吨,同比增加4863.52万吨,增长5.3%,但从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看,2013年山西省煤炭开采与洗选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同比出现下降趋势。

(三)煤炭运销略有增长,但利润大幅下滑

上半年,得益于煤价的跟进降价策略,山西煤炭销售数量同比变化不大;下半年,受河南、安徽等地出台“煤电互保”这一救市措施的影响,作为煤炭外销大省的山西却成了最大受伤者,外销煤炭竞争力大为削弱。总的来说,2013年全年山西省煤炭出省销量完成61595万吨,同比增加3422万吨,增幅5.88%。实现利润方面,全年全行业累计完成232.28亿元,同比减少46亿元,下降55.37%。

(四)受进口煤冲击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加

由于进口煤炭大量涌入我国,使得山西大部分煤炭企业均出现销售困难、成本持续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有的煤炭企业已经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延迟发放工资的现象。此外,还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的后劲出现严重的不足以及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山西煤炭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二、山西煤炭经济所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山西煤炭经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危机的持续,美国经济增长的乏力。在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内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导致国内很多的煤炭企业单位被迫限产与停产,价格下降且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山西省内自身所形成的这种依靠电力、煤炭与冶金等资源型以及高能耗产业的偏重型产业结构,使得其对于省内需求过度依赖,当东部沿海省份与地区的经济受到波动时,很快就会使山西受到影响。第二,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山西煤炭经济实际上走的是一条以粗放经营、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作为先导以及低水平的总量扩张作为特征的道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道路也确实推动了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市场的完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发展战略也开始显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山西省经煤炭资源整合以后,产能的扩大,导致煤炭的产能释放逐步加快,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投资降低。第四,山西省煤化工、煤炭精细加工等新型工业化水平的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低,未充分利用当前现有的各种先进技术。

三、山西煤炭经济摆脱当前困境的相关策略

尽管山西煤炭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煤炭经济在山西发展过程中依据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整个煤炭市场的运行格局仍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协作关系,也为山西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市场基础。下面笔者就基于上述内容,结合目前山西煤炭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就山西煤炭经济如何摆动当前这种困境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作为平台,基于产供销,逐步开发全球性的供需预警机制。将省内外煤炭生产、消费以及运输企业吸收进来作为股份单位,构建由山西全省统一的信息服务以及以电子商务作为主要手段的一个交易平台,把山西省全部煤焦产品的交易均纳入到该市场的交易范围,同时构建相应的供需预警机制,将服务供需双方看作指针,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环节与交易成本,将国家以及省政府的相关政策作为导向,采取年度煤炭订货与日常煤炭现货交易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运行,构建一个政策导向清晰、交易成本低、交易信息透明、交易程序规范化以及交易种类多样的服务平台。此外,还应加强煤炭产供销一体化改革,改变之前运销脱节这一局面,构建包含航运、铁路以及公路等在内的联合型运输体系,从而实现“一票通”直达服务的目的。

第二,以山西综改区作为切入点,稳步推进山西省煤炭产品的深加工。着重抓住国家赋权三项重大改革,基于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的审批以及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的审批,将动力煤作为试点,同时将期货交易机制引入至此,积极开展区域性商品衍生品交易。此外,还应加大煤炭产品的深加工,逐步延伸煤炭产业链,使煤炭产品附加值得以提升,推动煤炭行业逐步向可持续、环保以及节能等方向发展。

第三,充分发挥煤炭物流“第三利润源”的作用。把煤炭配送、煤炭市场建设以及煤炭流通体制的改革有机结合,打破以往在地域上的界限,增强区域之前的协作,提高市场调控能力,以此为物流配送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同时还应提升配送水平,积极发展流通加工型的配送,合理且充分地调度以及利用社会库存,使虚拟库存所具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大力进行双向型配送。此外,还应加快目前我国现有这些煤炭物流业之间的整合,大力发展煤炭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且系统的服务,加强和客户之间业务方面的联系,加大流通体质的创新与改革,将不同销售方式有机结合,构建跨地区煤炭销售集团或者跨所有制销售联合组织,统一出省煤炭,继而进一步推动煤炭经济的发展。

第6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加之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国宏观经济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必将影响到我区的经济发展。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面虽然没有发生逆转,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已是事实,加上人民币升值过快、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股市大幅震荡下跌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面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由年初的“两防”调整为现在的“一保一控”,意味着国家将着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增长。这些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我区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回落的风险

我们预计,从今年开始到未来两三年内我国经济增长将呈逐步回落之势。这一判断基于如下理由:一是今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化解,至少拖累世界经济3-5年,也就是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好转。二是我国经济已经处于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下行阶段,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足以说明这一点。最新资料显示,三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28.6,比二季度回落8.8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6.1点。三季度中国国内订单景气度创10年来最大降幅。预计我国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回落到10%以下。全国经济增长乏力,必将导致我区经济增长速度随之放缓。这是由我区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式所决定的客观趋势。内蒙古的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属于重化工业,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说明我区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还处于外延式、粗放型阶段。而这种发展模式如果缺少了外来资金和项目的支撑是难以为继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需求的相对减少,我区能源、原材料等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萎缩。因此,无论是从外因还是从内因来看,我区经济增长都有放缓迹象,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二)对我区产业安全敲响了警钟

“三鹿奶粉”事件所引发的全行业危机,使我区标志性优势特色产业――乳业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加上间接品牌损失),教训惨痛。这次事件不仅暴露了我区乳产业链上游环节的薄弱性,而且对我区其它产业安全也敲响了警钟。健康的产业链条是产业安全的基础。我区要在深刻总结乳业产业安全教训的同时,抓好其它领域的产业安全,以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奶粉事件从另一个层面提醒我们,产业安全不仅决定于产品质量,而且还决定于市场需求。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外需和内需的不断下降,部分地区已出现煤炭库存增加的迹象,9月初秦皇岛存煤量创今年以来新高,南方几个主要电厂、港口的煤炭库存也达到历史高位,致使我区能源、原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增长放缓。另外,受全国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下行阶段的影响,未来一到两年内对煤炭、电力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将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区的产业风险。

(三)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投资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2002年到2007年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0.46个百分点;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7.96%上升到2007年的71.79%。“十五”以来,我区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从2006年4月开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开始回落,今年以来投资下滑趋势加剧,新开工项目数量明显减少,1-8月份我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9.6%,总投资下降1.1%,完成投资下降4.8%。导致投资下滑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受全国经济增长放缓,对资源型产品需求下降的影响,能源、原材料产业投资明显下降,1-8月份我区钢铁行业完成投资下降30.4%,电力行业重点项目增长8.4%,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1-8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国内贷款到位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为6.7%,下降了7.8个百分点。

全区经济在投资放缓的情况下未出现太大波动,得益于前些年投资快速增长带来的释放效应,但这个滞后效应不会长期持续。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将可能面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下滑的风险。

(四)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将有所好转

近期,国家针对性地下调了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粗略估算这将增加近1500亿元信贷资金,透露出国家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另外,央行宣布自10月9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减轻企业利息负担,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居民消费,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银根松动有利于我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五)我国新一轮扩大内需将有利于我区改善民生

在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有可能再次启动内需,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998年我国通过扩大投资、发行国债等扩大内需的政策,成功消除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近些年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过低,如果国家仅仅通过扩大投资、发行国债来启动内需,将使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进一步失衡。因此,国家新一轮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可能在扩大国债发行、促进投资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启动消费。我区应抓住机遇,积极调整消费结构,完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国债投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

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们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走向的分析判断,结合我区发展实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投资合理增长,确保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努力保持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区经济增长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做大经济总量。我区经济虽然保持了连续6年多的高速增长,但经济总量依然相对较小,综合经济实力仍然较弱。我们的很多

问题和困难还要依靠经济增长来解决,包括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问题,以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当然,我们不是一味求快求大,更要追求质量和效益,做到“努力于快,服从于好”,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要继续保持我区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除了作强作大优势特色产业,发挥其主导作用外,还必须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挥我区劳动力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非资源性加工业的转移。可考虑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集中引进非资源性加工项目,并积极引导其按集群化方向发展。再如抓住新一轮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发展我区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又如发挥我区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发展动漫产业,培育一批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构建动漫产业链。

(二)突出抓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产业升级

国内对资源性产品需求下降的趋势,对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必将产生较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我区要以提升特色产业水平为重点,适时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步伐,以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为迎接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做积极准备。

第一,着力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水平。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大规模、长链条发展,规划布局和实施一批深加工项目,着力抓好钢铁、有色、煤化工、氯碱化工、硅产业等产业的延伸加工,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重点加大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能力,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产品上规模、上水平。加快稀土、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和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第二,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优势,精心筛选、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优质肉牛肉羊繁育技术、风机核心技术研制等重大自主创新项目。

第三,加强产业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业素质,促进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体系,对一些重点产业、敏感商品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加大监管、预警力度,加强人员管理、设备配套。建设自治区产业安全和预警数据网络,实现全国联网,为企业提供更好更快的应变服务。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这是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关键是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节能技改、十大节能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污水处理、环境执法能力和推进全民节能行动等方面建设。

(三)着力做好迎接国家新一轮扩大内需的准备

要抓住国家可能扩大内需的机遇,通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重大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储备,积极申请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投资,弥补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投资下滑。建议建设连接呼包鄂地区的高速轨道交通设施,为形成我区中部呼包鄂城市群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条件。开展建设首府地铁项目的前期论证和调研,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病险水库的改造和修复,加强水文地质勘探,新建一批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大型水利枢纽,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的硬件环境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释放民间投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目前我区经济可能出现的下滑缺口,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要抓住国家松动银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我区中小企业发展。

首先,要牢固树立藏富于民的思想,实行轻税薄赋以启动民间资本,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财政方面,通过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财政贴息、补助资金、贷款优惠等援助手段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税收方面,建议个体工商户营业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月提高到1万元/月。清理不合理的非规范性收费,切实减少税外收费现象,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其次,要抓紧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设立全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中小企业经济园区为载体建设创业基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业、科技创新、公共产品经营等重点领域推进创业。不断完善创业孵化体系、信用体系及信息、中介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强化政府在财税、金融、基础设施及软环境建设上对全民创业的支持,通过推广“双零企业”(零税收、零收费)最大限度激活全民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从根本上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再次,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银行,鼓励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来我区创办分支机构,探索建立地区性中小企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步伐,适时推动其在中小板上市,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拓宽中小企业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领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合理运用民间资本,促使民间集资、私募基金等融资形式的公开化与合法化。引导区外资金,尽快搭建“南资北移”通道,把南方的融资中介和融资意向引导过来。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大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增强信用担保公司融资担保实力。

(五)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目前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对我区资源型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到2007年,我区规模以上煤炭、电力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3%左右,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无疑会进一步提升我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我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节能减排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区应尽早谋划,根据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和重点,采取一些重大举措,将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促进资源型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要契机,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我区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价上涨源于供求因素,并非成本因素导致,开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不但不会对抑制通货膨胀带来压力,反而是调节煤炭产销利润过高、解决煤炭开发负面问题的最好时机。建议由自治区有关部门开展前期调研论证,提出适合我区的基金征收标准、征收和使用办法,积极做国家各相关部委的工作,争取国家支持批准。

第7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关键词:外部冲击 预期 通货紧缩

19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遭受了3次严重的外部冲击,即东亚金融危机、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和次贷危机。这几次冲击分别导致我国1998年、2001年和2009年物价负增长,而且以次贷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物价下跌幅度最大。这几次冲击的显著特点都是外部需求下降,出口受阻,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GDP增长率下降;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带动国内物价水平下跌;同时外部冲击国内公众预期悲观,从而形成价格下跌动力。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事实情况来看,外部冲击都会通过公众预期、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出口受阻导致GDP增长率下降等途径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使价格出现负增长。

很多研究表明,预期对价格水平变化具有显著影响。M.Hughart(2002)的研究表明预期与实际通胀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tephen等(2003)发现通货膨胀预期与名义利率显著正相关。王维安等(2005)发现通货膨胀预期与不动产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肖争艳等(2004)的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在长期是无偏的。Mishkin(2007)认为通货膨胀预期的锚定程度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陈晓莹(2006)认为理性预期模型能更好地解释我国物价变动。很多学者研究了外部冲击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认为外部冲击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何念如等(2006)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CPI、PPI、GDP以及投资的影响。柴田明夫(2006)把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等国家的通货膨胀归咎于原油、黄金、铜等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制造业重新布局。曾利飞等(2006)发现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是资本成本与进口中间品成本。Garner(1989)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可以作为通货膨胀的领先指标。

我国经济波动到底受国际因素影响有多大?我们如何降低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预期对我国价格变化具有多大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

一、进口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我国CPI波动影响显著

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当期就显现出来,在一年以后达到最大。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进口原材料价格在5%水平下对CPI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我国价格水平从供给方面形成了巨大冲击。我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价格水平下降压力,是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跌直接相关的。由于我国经济具有较高对外依存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从供给方面对我国价格水平带来显著冲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近期物价水平的下跌。面对这种冲击,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因为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这种冲击效应在一年以后就会迅速减小,不会导致我国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困境之中。

二、产出水平变化对CPI存在着重要影响

回归结果表明,GDP增长率对本期价格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在第1期显现出来,并且为正响应,在第7期达到最大,在第15期影响消失。方差分解的模拟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对CPI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即GDP高速增长会导致CPI上涨,GDP增幅回落会导致CPI回落或是负增长,因此,我国目前GDP增长率的大幅回落是物价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动我国GDP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对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骤然下降,这对GDP增长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下滑之势,给GDP增长造成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政府主导的4万亿投资计划及其配套措施,极大地遏制了GDP增幅的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口下降和民间投资下降带来的压力。所以,为了防止通货紧缩出现,我国应该继续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抵消出口下降导致的需求下降,保证GDP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

三、消费者信心对CPI波动影响不大

回归分析、方差分解模拟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都显示,代表公众预期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对CPI影响并不显著。有关理论分析认为,公众的预期对物价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从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公众对预期并不能对CPI产生显著影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居民消费中的刚性消费占比重较大,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并不能降低这部分消费,而高档奢侈品消费所占比重很小,其需求的变化不会对CPI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物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导致的,而主要是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需求下降和民间投资回落导致的。为了避免落入通货紧缩的泥潭,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和落实投资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

第8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第一次经济危机:从1920年开始至1921年底结束,大约2年时间。经历一战发大财之后的经济调整,主要源于“外需”的减弱,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了25%,机器制造、煤炭、钢铁,都曾下降70%左右;农业生产总指数下降11.4%,其中主要农产品价格最多下降70%;失业率最高达到23.1%。

二十年代的“柯立芝繁荣”,从1922年持续到1929年,长达8年的繁荣时期。首先是人民在战后对房屋、日用品的需求释放,其次是“泰勒制”和“福特制”等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再次是国际贸易的实力增强,最后是分期付款及广告业对人们支付能力的透支。汽车(普及到四户一辆)、电气(发电机、发动机、电灯、电冰箱、收音机等)、钢铁、建筑是当时的主要支柱。

第二次经济危机(大萧条):核心时间在1929年10月至1933年,但是一直延续到二次大战爆发,贯穿整个30年代。根本原因是生产能力的过度膨胀与消费能力的日益缩小,设备更新到极点、消费透支到极点、国际贸易到极点、贫富分化到极点、股市投机到极点,以股票市场的崩溃而呈现。危机时期,汽车、建筑、煤炭、钢铁、机床等下降了70%―90%,工业加工业平均开工率为42%,13万家企业破产倒闭;农业总产值下降一半;仅1933年3月这一个月,就有5700家银行倒闭;出口下降70%。1933年罗斯福实施“全国产业复兴法”,生产逐渐回稳,就业指数由最低的60上升到70左右。一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也没有恢复到1929年之前的水平。所以说是大萧条,不仅幅度大,而且时间长。

二次大战拯救了美国经济,由于战争的刺激,直至1941年,美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才超过了1929年。以1939年为100,工业生产在1943年增长到239,耐用工业品上升到360;机器增长3倍,运输设备包括汽车、飞机、船只等增长7倍;农业产量的增长在20%―70%,农场收入是战前的4倍;商品出口增长了5倍,同时迅速建立了合成橡胶工业。

经历了40年代的战争红利后,50年代增势较缓,60年代增长较快,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大约是增长30年、然后用10年作为调整期。但是其间仍有多次小规模的经济危机。

第三次经济危机:1948年爆发,工业生产下降10%的小幅调整。

第四次经济危机:1954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结束导致军事需求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分别下降1.3%和5.3%,这种下降仅仅持续了9个月,到1955年3月又重新进入高涨时期。然后是汽车与房地产对经济的大力拉动。

第五次经济危机:从1957年3月开始,主要是由于汽车与房地产的需求下降造成的,工业生产连续14个月下降,共下降13.5%,生产水平倒退37个月,回到1953年的水平。1958年5月再次回升。

第六次经济危机:从1960年2月至1961年2月,工业生产下降6.2%。

从1961年1月至1969年10月,经济持续繁荣了106个月,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2.5%至6%之间。这次繁荣,越南战争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第七次经济危机:从1969年10月开始至1972年3月。经济没有大幅下滑,但是处于徘徊状态。

整个70年代,从1973年12月爆发,一直到1982年复苏,总体表现为“滞胀”。生产与就业的停滞伴随着长期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国政府为了拉动经济而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美元大量印刷产生的后果。同时,在40、50、60年代科技革命之后,70年代的新科技力量缺乏,而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仍然在酝酿中,世界贸易也在日本、德国的崛起中有所退缩,能源危机成为直接的危机导火索。

第八次经济危机:1973年12月至1975年5月,持续时间长达18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5.3%,国民生产总值下降5.7%;1.5万家企业破产;失业率最高达到9.2%。私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6%;通货膨胀连续两年超过11%。

第九次经济危机:1979年4月至1982年11月,危机再次光临,持续时间长达44个月。失业率最高达到10.8%,私人固定资产投资额下降26.6%,通货膨胀率均达到10%以上。还好,工业生产只下降了11.8%,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

8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从1982年12月一直持续到1988年底,通货膨胀率得到抑制,就业率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其间,美元贬值使得美国的劳动成本下降22%,而日本和德国的劳动成本上升了40%左右。美国的“自动化生产体系”使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在1984年底,大型企业的电脑普及率达到了100%,小公司达到了51%。飞机及航空制造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十次经济危机:起于1987年的股灾,从1989年至1993年,持续时间长达5年。1989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降到1.7%,第四季度接近为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然后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呈现W+W型。进入199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之后,美国经历了长达6年多的黄金岁月,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泡沫带动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发展。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互联网泡沫,从2000年3月开始至2003年3月,持续了3年时间。从纳斯达克的调整开始,中间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安然事件。其间道琼斯指数从最高的11749.9点一直跌到7197点,跌幅达到38.74%。这次危机期间的GDP并没有大幅下滑,2001年前3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6%,-1.6%和-0.3%,尽管第4季度和2002年第1季度分别恢复到2.7%和5.0%,但第2季度则降至1.3%。

之后就是格林斯潘主导下的房地产泡沫,一直持续到2007年7月,长达5年的繁荣。这个时期的繁荣,以严重透支消费、寅吃卯粮为代价。

第9篇: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分析范文

安信证券高善文

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是赶超型经济体,产能周期主导了中国经济的中期波动模式,经验显示每轮周期持续约十年。中国目前处于十年周期的末端,新的周期可能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启动。这也许预示着资产市场以估值中枢普遍和持续上升为特征的全面重估过程在未来数年内难以再现。每轮产能周期都会留下各自的遗产,本轮周期的特殊遗产―刘易斯转折点值得关注。

中信证券诸建芳

首席经济学家

房地产调控政策令市场担忧经济二次探底,但保障房政策力度超预期,可有效降低房地产调控负面影响。从宏观经济意义上看,商品房调控与保障房政策具有明显的对冲效应,对投资的负面影响会部分抵消,而对房价的遏制则是叠加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要小于对房价的冲击。中性情形假设下,GDP增速将在10%左右,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申银万国袁宜

首席策略分析师

遵循“经济进、政策退、股市调;经济退、政策进、股市升”的逻辑,一季度,经济增长强劲、通胀压力升高、房价高企,从2010年4月开始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和紧缩措施,股市应声回落。进入三季度,房价有望出现明显的松动,经济增速也将快速向9%左右的水平回落,在下半年经济降温的背景下,期待政策开始逐渐转向,股市或将迎来回升的契机。

中信建投证券周金涛

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经理

最早在2010年四季度,中国的二次去库存才可能进入尾声,此时仍然不是二次去库存或者市场的底部,在整个2010年后半期,基本不存在系统性的上升机会,同时还应该警惕超预期的系统性风险。即便是在2010年年末出现二次去库存的低点,在2011年上半年也不会出现基于新增长点的经济景气。产业升级和消费的改善将是未来的转型期繁荣的基本投资线索。

兴业银行鲁政委

资深经济学家

最新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受投资拖累经济增速放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是导致投资减速的最重要因素。而中央投资增速自2010年4月以来,一改此前的下行态势,连续两个月快速反弹,反映了中央早已虑及对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和房地产调控可能造成投资下降,试图进行缓冲的意图。我们由此预期,虽然未来经济增速会适当放缓,但所谓“二次探底”的风险基本不存在。

瑞银证券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