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第1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1、生产总值保持了稳定增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GDP)绝对值48.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6亿元。根据实施在地统计后统计口径的变化,这两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不存在可比性,在数字上增幅较大。

2、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预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与前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比,在幅度上有所回落。主要在于:一是“银根紧缩”政策带来的影响。最近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受此影响,当前各大银行新的商业贷款都已停止。贷款难度的加大,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也波及了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造成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了投资进度。二是土地资源缺乏的影响。**区作为中心城区,受到规划、政策的影响,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从今年一季度情况来看,城区基本上无新建项目,大部分为市政项目、更新改建等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的项目更加少。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增长。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6亿元,按照原来的统计口径,预计完成4.88亿元,增长24.55%,主要在于一季度受到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的拉动,促进了社会消费。

4、招商引资势头良好。预计一季度我区实际引进内资为3.62亿元(为年奋斗目标的46%,实现市里任务5.6亿元过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6%,实际引进外资为785万美元(为年奋斗目标的22%,为年计划的25.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负的6%。实际利用内资增幅较大,主要在于:一季度我区举办的一系列招商活动尤其是针对三产领域的招商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随着假日广场等一批项目的正式启动,实际利用内资额还将有所增长。实际利用外资有所降低,主要在于:一是由于商务部、省外经贸厅等对外资统计方法更加严格。引进外资工作难度加大(今年头两个月,全省已被删除近1.6亿美元外资)。二是一些可以进资的项目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施。比如1平方公里**白水湖工业园区至今未落实,致使一些洽谈甚至已经初步签约的项目迟迟难以启动(如博康医疗项目)。三是受到招商活动规律的影响。一些项目还处在洽谈当中。一季度,我区预计合同外资2307万美元,其中部分项目有可能最终转化为实际进资项目。

5、财政收入小幅增长。预计今年一季度我区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剔除桃化镇收入474万元,区本级完成5273万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5%。财政收入增幅减缓,主要在于:一是受到区划调整的影响。由于区划后数据未定(区划调整我区共被划出1.1亿元)。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2003年基数。我区划出一般预算收入2601万元,划入收入1180万元,扎差后划出划入收入1421万元,考虑不确认因素(338万元)和划出支出基数(993万元,按2003年帐面数统计),我区实际财政收入减少了(90万元,按12.5%增长后为101万元)。应由其他城区弥补。二是受到税收体制的影响。由税务部门提供的20**年划出收入为4665万元(4665*119%=5551万元)中,有2103万元(含华特公司1681万元,其他区不确认数422万元),是属地调整,不在区划调整基数划转范围内,若按增长要求(2103万元增长19%后为2503万元),由我区自行消化,难度较大。三是是受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我区原有的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仟禧、新田绿洲)已基本完工,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由于政策、规划等的影响,尚未启动;工业园区没有落实,工业进资项目也受到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降低,也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长的后劲。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大招商力度,谋求在引进外资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动合同外资向实际外资的转化。二是进一步跟踪落实好一批在建外资项目(如华天国际大酒店)的进资工作。

第二、结合招商引资,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一是加快启动、实施假日广场等一批投资项目。争取规划、政策支持,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项目。二是积极稳妥推动一批市政、城建项目的实施。三是加强对乡镇投资数据的搜集工作。

第2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物价走势在2011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轮回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12月底回归到4.1%的同比增速,全年涨幅为5.4%。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2011年的数据已基本出清,留给2012年的悬念仍在继续――这一被决策者与市场均视为充满挑战的一年是平稳过渡,还是出现波动?

不过一季度的经济形势已轮廓初现。国务院总理元旦期间在湖南调研时表示,从全国来说,一季度可能比较困难,市场偏冷是目前问题的核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各方对2012年1月物价增幅将呈现小幅走高的态势形成基本共识。随着春节结束,物价上涨水平将继续回归下调区间,第一季度CPI仍将在2011年底的基础上明显回落。而经济增长则将在投资、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呈平稳下行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五年规划中的第二年,往往是投资增速较快的一年,分析者对今年的预测则是固定投资未来数月可能高位同比回落,形成平缓的下行曲线。

全年物价前低后高

国家统计局1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CPI同比上涨4.1%,环比上涨0.3%,全年累计同比上涨5.4%;12月份PPI同比增幅从11月份的2.7%降至1.7%;CPI涨幅超过2011年初时设定的目标。

“CPI和PPI的回落符合市场预期,表明政府控制通胀的目标已基本达成。”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对本刊记者表示。他预计,今年一、二季度CPI涨幅将继续下行,全年或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从细分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一直是物价总水平上行的主推力。与过去几轮通货膨胀不同,受到劳动力价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食品价格也在本轮物价上涨中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1月物价上涨水平将出现小幅反弹,这一预期已成多方共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本刊记者表示,季节性因素与节日刺激因素将为1月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因此,CPI将会比去年12月有所回升,“但预计不会超过4.3%。”

从2月份开始,食品价格将呈整体回落态势,带动CPI下行。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由于生产周期、信息不对称、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在近十年的历史中,食品价格增速已呈多次大涨大落轮回,2004年与2007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后均出现了一轮深度下探。

由于影响食品价格的因素近几年没有明显变化,所以2012年食品价格环比有可能重演深度下探的历史场景。“我们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食品环比将继续下探触底,第二季度才可能企稳回升。”鲁政委说。

本轮通胀中新的助推因素――非食品价格则具有一定的刚性,且对本轮通胀的贡献更大,涨幅更高。

长期以来中国非食品价格的涨落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形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后者则与实体经济密切关联。去年12月份,非食品价格已连续三个月环比回落。

高盛高华分析报告显示,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11月份的0.4%降至-1.4%。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实体经济的不景气。目前诸多工业企业仍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工业增速处于下滑态势。

鲁政委认为,未来数月,受各项生产要素上涨及总需求不振影响,非食品价格整体波动较小,既不会重现快速抬头之势,也不具备继续大幅下降的条件。非食品价格将在第一季度小幅下探,第二季度触底缓慢回升。在食品与非食品价格的共同作用下,CPI在2月份或将出现明显下滑,跌破4%。

投资增速不低于20%

1月初,中国物流协会的数据给中国宏观经济送来了一份新年“礼物”――12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到50景气线以上,达到50.3。按照这一指标的解释,理论上可以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正在企稳。

但一些市场及各方分析人士似乎还存有疑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一些人士表示,12月PMI的一次性波动很可能与新年春节因素有关,不能就此判断经济走势转向,甚至企稳。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实体经济仍显弱势。市场自发需求不振、2011年紧缩货币政策的后延效应,将导致起码在2012年上半年,国内需求难以明显提振。

类似的声音不仅来自国内。花旗银行认为,4年以来,中国信贷增长占GDP的比重已提高60个百分点,并为楼市提供了支撑。这些市场的虚热,导致中国实体经济趋冷,2012年实体企业盈利增长可能较低。

这一判断能否在2012年得到印证尚未可知,但一定程度上能描述第一季度的宏观经济状况。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实体投资同比明显收缩或将成为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基本格局。

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GDP增速已连续7个季度下滑,从同比12%的增速降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8.9%。“预计2012年全年经济增速呈先低后高走势,但第一季度难以回升,仍将继续下滑。”马晓河说。

固定资产投资或将出现逆周期现象,成为经济主要下行因素。与五年计划中第二年投资升高的历史规律不同,2012年投资增速或将同比回落。

范剑平对于“五年周期”中的投资规律有着清楚的观察。他表示,每个五年计划中的第一年,投资增速往往会相对低一些,在第二年时开始升高,第三、四年达到峰值。

国家统计局数据展现了这一规律。“十五”计划元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3%,2002年升至17%以上,2003年达到27.7%;“十一五”元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9%,2008年升至25.9%,2009年达到30%。

“‘十二五’可能会有不同。”范剑平认为,由于2008年底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催生了大量在建工程,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1%)。前期项目的上马透支了本该在“十二五”时期陆续释放的增量,从而令后续增长乏力。

此外,2012年是地方融资平台欠款集中到期年份,地方政府将承受较大的资金压力。一系列因素重叠,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2012年地方政府换届效应对投资带来的提振。但范剑平预期全年增速不会低于20%。“客观来讲,20%多的投资增速是一个较快的增长了。”范剑平说,“但人们仍然觉得冷,主要是过去几年摊子铺得太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中,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9910亿元人民币,比新开工项目计划资金高出近3倍。“在建项目众多,需要大量资金跟进,因此货币政策收缩后,时常会感到难以为继。”范剑平表示。

记者采访发现,这种投资“趋冷”的现象,在2012年第一季度将较为明显。马晓河认为,一方面,2011年对房地产、部分基建项目的限制政策在第一季度难以快速放宽,这些领域的投资仍将继续下滑;另一方面,虽然中央政府对小微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货币政策滞后效应将在一季度发挥作用,以及国内外终端市场缺乏有效需求,因此自发投资仍难以启动。

2011年12月的进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市场自发需求的疲弱。12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从11月份的22.1%降至11.8%。该数据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幅从11月增长32.8%转为下降20.1%。进口数据降低虽然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但如此规模的降幅,则映射出国内企业生产、投资需求的低迷。

一季度投资增速下滑主要源于翘尾因素。2011年的投资呈现先高后低的走势,前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为迅速。环比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末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环比增速明显下滑,年末甚至出现负增长,但上半年增幅普遍较高,3月则超过26%。

“因此,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同比下滑。”马晓河说。

放松信号闪烁

2011年12月的信贷及财政存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宏观调控趋向政策进一步放宽的信号若隐若现。

中行最新数据显示,12月中国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6405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提高15.8%,M2同比增速从11月的12.7%升至13.6%。高盛高华报告指出,12月份季调后的M2月度环比折年增幅为26.1%,比11月提高7.2个百分点。

除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增加,财政存款的减少表明财政政策或将在未来的政策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更加引起市场对高层调控态度的期待与遐想。

央行数据显示,12月财政存款下降约1.23万亿元人民币,这一降幅比2010年12月同期扩大约3000亿元。

财政存款的变化,在2012年初的节点上意义非常。在2011年11月,这一数据便被市场分析人士视为即将展现宏调态度的基本信号。2011年前10个月,财政存款曾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支出偏紧与货币政策的紧缩形成配合。而财政存款的释放则引致大量基础货币的投放,这既会对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带来支撑,又将缓解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

对此,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宋宇对本刊记者表示,这一比历史同期水平大规模提高的财政存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胀下行之际,宏观调控调整的意图。

“虽然货币供给幅度增速与历史数据比较,似乎并不是扩张得很明显,但是要看到这是在财政存款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出现的一个货币扩张。”宋宇强调说。

一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今年的宏观调控,“外松内紧”。“一方面,政策调整的速度不能过急,或者给市场明确放宽的信号;但另一方面,需求层面的疲弱令宏观当局较为忧虑,政策重心实质上以稳定增长为最重要内容。”

在上述湖南调研时说,稳中求进的“稳”不是不动,而是要稳定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要实现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步、技术改造的进步、管理和效益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他同时表示,投资需求一定要重视结构,绝不能再搞产能过剩行业,搞一哄而起。

可以预计,即将不断降低的CPI增速,以及待提振的实体投资,将促使货币政策进一步做出调整。马晓河表示,未来数月货币政策应该也将会在预调、微调上表现得更为积极,从目前的情况转向中性。这将有利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

需要关注的是,1月上旬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这次会议实际上为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定了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可谓本次会议的核心。

第3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关键词】先行指标;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有效地预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顶部拐点和底部拐点,有助于投资者获取盈利和回避风险,也有助于企业和经济政策制定者进行有效的决策。企业的经营业绩同市场内的诸多因素息息相关,那些变动着的指标反映了诸多影响企业盈利状况的信息。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的经济指标的走势来对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趋势做出预测。本文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行指标体系,选取一部分指标,通过比较其与上市公司收入成本的走势关系判断其先行预测性。

二、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标的选择

上市公司的盈利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本文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先行指标和成本先行指标分别进行探讨,综合收入先行指标和成本先行指标构成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标体系。上市公司整体收入增长的先行指标与经济先行指标相同,借鉴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先行指标体系选择M2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新增信贷额这三个指标同上市公司收入增长走势进行对比探究其可否作为预测上市公司收入走势的先行指标。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先行指标体系则选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贷款基准利率这三个指标来进行研究分析。

2008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调控措施,使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形反转。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起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明显的起伏,较大的波动有利于对相关数据的走势进行对比分析,故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的数据进行上市公司的盈利先行指标分析,有关数据来自东方财富网、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等财经网站和金融数据库。

三、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标的检验

(一)收入的先行指标体系

2008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这场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下滑,外需的疲软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2008年上半年,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虽高于2007年同期,但同比增速逐期下滑。第三季度开始,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开始走低,到了第四季度平均营业收入已经不及2007年同期。在全球需求与消费下降的市场环境下,众多的公司经营困难,面临资金链断裂、裁员、减薪甚至濒临破产。其后,在政府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下,我国经济开始回暖。2009年第一季度平均营业收入滑至低谷之后企业效益开始好转并稳步提高。

1.货币供应量M2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根据流动性大小划分为四个层次。其中M2指广义货币,其数值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储蓄存款之和。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实现的。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此时政府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政府要回笼资金,减少在社会中流动的资金,因此,投资和社会支出会相应的缩减。

这三年来,M2货币供应量逐月增加,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08年的时候,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逐期下滑,于2008年年底到达一个最低值。进入2009年,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开始回升,并在2009年底达到一个峰值。之后,受货币供应量增长放缓和基数较大的影响,2010年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再次下跌。对比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到达低谷,2010年初达到峰值,均晚于M2货币供应量一个季度。所以,M2货币供应量是营业收入的先行指标,提前三个月对营业收入增速走势做出预测。

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使社会固定资产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投资与经济总量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换言之,投资增长与经济总量增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又决定投资总量水平。

2008年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放缓,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也在这一季度大幅度下跌,低于前一年同期。而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开始上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速下跌放缓,也开始稳步回升。等到了2010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再次放缓,一季度之后,平均营业收入增速也出现了下跌。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企业收入的先行指标,当其增速放缓或下跌时,可以预测企业的收入状况也将不及前期,同比增速下跌。

3.新增信贷额

新增贷款指借款企业第一次向这家银行贷的款。假如贷款到期了,企业正常偿还了这笔贷款后,再次向银行申请贷款,这样也叫新增贷款。随着经济增长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资本的投入同经济的增长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信贷增速的回落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第4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18位

一季度,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9.9%,较上年同期低1.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2943.9亿元,排全国第16位、西部第3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18854.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省份有3个。广东、江苏、山东分别以12612.9亿元、11881.3亿元和11076.5亿元的总量居全国前3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7.7%,较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的排名大幅上升,由上年同期的第20位跃居第1,以12.6%的增速与贵州并列。上年同期与贵州并列第一的天津以12.5%的增速排全国第3位。海南、广东、云南等8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上升,山东同比持平。

图1 一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二)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12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

一季度,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2位,较上年同期上升8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5%,有21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季度,内蒙古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规模以上,下同)320.36亿元,增速为-10.2%,较上年同期低18.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740亿元,增速为12.1%, 虽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3.44个百分点,但较前2个月回落5.1个百分点。在全国公布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7个省份中,除内蒙古外,山西省为负增长,增速为-51.8%,较上年同期低57.1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西、宁夏和贵州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5.3%、7.1%、33%、33.1%和34%,分别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5个、15.2个、57.3个、65.8个和32.8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全国工业企业利润中,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利润增速较快,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较慢。一季度,国有企业实现利润3412亿元,同比增长7.6%;而同期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757亿元,同比增长17.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843亿元,同比增长12.9%。同期,内蒙古私营企业、股份制合作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分别为2.6%、-8.3%和-5.3%,国有企业利润增速为-21.1%。

图2 一季度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上升,排全国第27位

一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下同)同比增长19.7%,较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7位,排位与上年同期相同,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0.86亿元,排全国第23位、西部第7位,排位均与上年同期相同。

从结构看,一季度,内蒙古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3.9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4.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农畜产品加工、化工分别完成投资13.5亿元、33.1亿元和78.72亿元,增速为67%、42.8%和40.5%,分别高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2.4个、28.2个和25.9个百分点,能源行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1.72%,较上年同期低4.9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092.28亿元,江苏、山东、四川分位列全国前3位。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9%,有2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和云南分别以52%、34.2%和29.5%的增速位列前三位。西部省份仍然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24.2%,分别高于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4.8个、0.1个和3.3个百分点。6个西部省份排在全国固定资投资增速的前10位。

图3 一季度各省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增速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28位

一季度,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3%,较上年同期低5.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33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4位,排位均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较上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个省份持平,内蒙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受经济下行压力、中高端消费降温及消费刺激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除广东较上年同期水平略高0.2个百分点以外,其他30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也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

图4 一季度各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五)内蒙古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国第29位

一季度,内蒙古财政总收入606.83亿元,增速为-6.7%,较上年同期低29.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7.23亿元,排全国第18位、西部第3位,均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9位,较上年同期下滑18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位次。

一季度,全国财政总收入3203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057.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千亿的省份有5个,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分别以1627.5亿元、1619.7亿元和1197.6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同期,有27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云南、安徽、湖北分别以24%、23.2%和23.1%的增速位居前三位。

内蒙古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受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国22个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江西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31.2个百分点。其余9个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北京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11.6个百分点。

图5 一季度各省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速

(六)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均同比回落,分别排全国第16位、第2位

一季度,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0.1%,较上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1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位次,在西部排第9位,较上年同期下降8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98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42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西部第2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4.7%,较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位,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位次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3224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12元,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7个省份,其中,超万元的3个省份浙江、上海、北京以12212元、11986元和10175元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3%,较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8个西部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全国前十位,、甘肃和青海以15.6%、11.9%和11.7%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全国有28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天津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8.9个百分点。、青海、新疆3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季度,全国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较上年同期增收311元。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2个。5个省份超五千元,浙江、上海、北京以6716元、6696元和5972元分列全国第一、二、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2.2%,较上年同期低4.8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内蒙古和陕西以15.2%、14.7%和14.5%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全国29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宁夏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9.6个百分点。、北京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6和0.1个百分点。

图6 一季度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7 一季度各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及增速

二、初步结论

(一)增速“西高东低”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西部增速优势已明显减弱,6个东部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

一季度,七个西部省份排在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前十位,但同比降幅达到或超过1个百分点的15个省份中8个是西部省份,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为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低3.4个百分点。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中,除西部省份云南、外,同比增幅最大的东部省份为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上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

表1 2013年一季度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

(二)我国经济筑底迹象更趋明显,但回稳基础仍需巩固

到2013年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连续三个季度收窄。截至4月底,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7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由此可以判断,我国经济已开始进入筑底企稳阶段,但企稳基础仍需巩固。主要原因:根据PMI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虽处于扩张区间,但4月PMI由3月的50.9%降至50.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创三个月以来新低,且新订单分项指数和生产分项指数均出现回落,表明经济运行仍存下行风险。同时,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7%,这虽减弱了对CPI的传导压力,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有待提高。

(三)内蒙古经济受外部需求传导,现回暖迹象,但短期内因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仍存下行风险

从数据看,本轮内蒙古经济增速下滑已持续12个季度,同比降幅由2011年二季度开始首次收窄,同年三季度收窄为0,后降幅加宽再收窄,到目前,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降幅连续两个季度收窄,并有望继续收窄。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下行,一致指数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宏观经济先行指数继续走高,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回升的预期渐趋明朗,经济景气有望回暖。但短期看,受外部有效需求和产能过剩影响,内蒙古主要工业品行业仍将面临“去产能化”压力,低增长、低效益状况仍将会在短期内持续。一季度,内蒙古工业品销售率为95.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图8 近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同比增幅

(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经济增长更稳健,或实现率先企稳回升

从产业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省份除福建外均属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和三产主导型经济。根据2012年各省统计公报数据及相关数据初步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中,浙江、广东和云南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

属各次产业协调拉动的经济体,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属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大的第三产业主导型经济体,由于服务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属于这两类型的经济省份抵御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强,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经济增速下滑幅度相对较低,并且更容易在经济回稳期率先回升。

如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为4.8:50:45.2,产业发展相对均衡。2012年,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水平下降3.8个百分点,同比降幅仅较内蒙古低0.4个百分点,但由于服务业占比较大,且下降幅度较小,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相对减弱了工业下滑对经济的影响,使地区生产总值仅仅较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内蒙古低1.6个百分点。

如上海市,2012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下滑4.5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较内蒙古高0.3个百分点,但由于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和层次较高,受外部影响程度较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地区生产总值仅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较内蒙古低1.9个百分点。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

内蒙古产业结构比例协调性弱,工业占比大、重化工倾向明显,且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偏高。2012年,内蒙古三次产业结构为9.1:56.5:34.4,工业对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7%。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84.2%,能源、冶金、化工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73.8%,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多元、延长能源原材料产业链条至关重要。

表2 2012年各省份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从需求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个省份的经济多为东部“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省份或投资、消费协调驱动的省份。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福建、海南、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增加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所以这些省份经济增长更为稳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经济增速下滑幅度相对较低,并且更容易在经济回稳期率先回升。如广东省,2012年,虽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投资、消费降幅分别大于我区2.5个和2.4个百分点,但其经济增速降幅仅为1.8个百分点,低于我区1.1个百分点。一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同比加快,高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

第5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从2003年年初以来已表现出明显的过热迹象。

200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达43%,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主要源于几个方面:一是地方项目投资。2004年一季度,地方项目投资增长60.2%,中央项目投资只增长4.8%。二是集中于工业和建筑业的投资。三是私营和外企的投资。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资。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居全国前五位,占全国的48%。投资明显过热,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过于依赖投资的拉动,消费需求亟待提高。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一直远低于投资的增长率,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近年来,发达国家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平均约为74%,而我国则要低很多。

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应协调发展。如果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与未来的消费相匹配,就会导致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投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则可能产生大量新增不良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效率降低,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也称作投资率)在全球一直居高,而且爬升速度也很快。2003年我国投资率为42.7%,仅次于1993年45.3%的最平。这表明,我国增加单位GDP所需的投资越来越多,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资源投入而非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带来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巨大需求,造成瓶颈制约。但其最主要的威胁是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增速过猛与货币信贷投放偏多相互推动、互为因果。如果任凭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导致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银行呆坏账增加,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依靠高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已有前车之鉴。

投资过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企业(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低估投资成本。

长期以来,“唯经济增长”的考核标准取向,促使地方政府热衷投资,往往给予企业过于优惠的土地、税收等政策,造成这些企业投资成本低估。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被严重低估。例如,受高额利润的驱动,2003年我国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的投资分别增长96.6%、121.9%和92.9%,今年一季度又继续高位增长。这些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水资源污染严重。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太考虑外部不经济(对他人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不对自身制造的污染成本付费,因此往往低估生产成本而进行过度投资。

对付外部不经济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政府的反污染计划,政府应当承担其维护公共利益的应尽责任。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环保标准,控制污染法令强制企业实行;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排放费,从而抑制过度投资。应进一步健全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进行客观、公开的评审。评审除包括经济发展外,还应包括就业、环保生态、卫生教育等。政府重大项目决策,应该建立起透明、科学、严格的程序,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过热的问题。

二、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体系不完善

第6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今年第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相继出炉,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未有缓解,社会上对于央行可能进一步采用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的猜测甚嚣尘上。

笔者以为,央行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物价、美联储动向、投资。

首先看物价。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的主要因素仍是粮价,住房、医疗、教育也是增长较快的项目,衣着、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价格仍在下跌,这也验证了商务部“多数商品供大于求”的调查。与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相比,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就笔者了解,在社会保障不足、子女教育费用高企的情况下,由于对工资收入增长不乐观,普通工薪阶层将增加储蓄比例,减少或不增加非吃住类的消费。物价的长期上涨也因此缺乏基础。另外,国家对粮食问题高度重视,今年接下来几个月粮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部分地区限制投机性“炒房”政策的实施,今年房价的增幅也有望减小。

其次看美联储动向。近期,关于美联储最早将于今夏加息的预期愈发强烈。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可以同幅加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套利空间不变。然而笔者更倾向美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判断,因为就业数据是美联储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11月美国大选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在内。

第三看投资。从理论上来说,加息可以增加投资成本,从而抑制投资。然而分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就会发现其影响有限。以钢铁行业为例,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一些民资进入的势头十分强劲。有数据表明,2003年市场钢铁企业结算价格比上年增长了16.77%。与高利润预期相比,小幅加息不可能使新开工项目下马。加息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助推投机人民币升值、增加银行改革负担等已是老生常谈,增加债券融资成本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在加息预期下,期限5年的2004年记账式(三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4.42%,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79%,同期限的贷款利率下限为5.022%,而今年还有大量国债要发行,金融债和企业债的融资成本也将水涨船高。截至2003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已经超过1万亿元,加息将如何影响房地产业,如何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也亟需研究测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投资增速已经开始回落。这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的控制可能非常重要。工行明确表示,要均衡、审慎地增加贷款投放,严格控制对过热行业和国家限制行业的授信,严禁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贷款。农行表示,对整体上处于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三大行业的信贷审批权一律上收到总行,对出现过热苗头的房地产、汽车行业的信贷审批权要上收到一级分行以上。中行、建行也强调严控热点行业信贷过快增长,收紧对部分投资过热行业项目的审批。由于四大行的贷款占大头,只要上述措施落到实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就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摘自2004年4月22日《国际金融报》)

第7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新涨价因素增多,通货膨胀压力不降反增

二季度,促使物价上涨的因素比一季度有增无减:一是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石油价格高位震荡,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加。据商务部监测,一季度,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涨幅达14.6%,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更为迅速。在前几年上涨的基础上,今年粮食价格继续攀升,目前大米已突破每吨1000美元大关,年涨幅超过3倍。由粮食涨价引起的全球性恐慌正在迅速蔓延,包括越南、印度、埃及等在内的许多粮食出口国开始限制或者停止粮食出口,发达国家已将粮食作为类似石油的战略物资。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将使粮价上涨的压力继续加大。石油价格可能长期将继续在100美元左右的高位震荡运行,将对国内价格的上涨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是货币流动性增大,物价上涨有货币条件。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二季度,促进货币供应增加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热钱”流入增加,一季度外汇储备增加额中除了贸易顺差和FDI外的不可解释的部分达850亿美元,规模远大于前几个季度,说明外资流入正在增加,增大了国内货币供给和流动性。随着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和中美利差的进一步拉大,外资流入的步伐难以减缓。其次货币供应增长依然较快,一季度期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长18.3%,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6.3%,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投资需求高位运行,投资品价格上涨加快。在投资持续旺盛、原材料和工业品价格较快上涨的影响下,自2007年以来,投资品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今年以来上涨进一步加快,一季度涨幅达到8.6%,高于去年全年4.7个百分点。根据历史经验分析,投资品价格增长一般滞后投资增长半年左右。由于当前投资继续在高位运行,预计投资品价格在二季度还将保持高位。

四是供需变化使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持续增大。一是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库存比较充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口;二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各种农资价格均出现大涨,绝大部分农资价格居历史最高水平。农资价格上涨增大了粮价上涨的预期和压力。三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粮也将增加;四是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肉、禽、蛋等副食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从而导致饲料用粮增加。另外,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以及国际粮价飙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五是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正在加大。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包括工业品出厂价格、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都有所扩大。另外,新劳动法的实施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过增加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商品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增大消费价格上涨压力。

六是翘尾因素影响依然很大,消费价格涨幅将维持高位。初步测算,一季度CPI上涨8%中,翘尾因素占5.2个百分点,二季度翘尾因素占4.9个百分点,仅比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因此,消费价格涨幅将维持高位。

预计二季度物价将增长7.5%,上半年增长7.8%,涨幅比一季度放慢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二季度物价涨幅中新涨价因素比重比一季度有所提高。

国内需求强劲,投资增长小幅反弹

多因素促进投资增长加快。二季度,既有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抑制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1)地方政府换届,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依然存在。(2)多数行业企业利润增加较快,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投资扩大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尽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但剔除石油加工和电力等四个行业之后,其他行业利润增长(37.5%)依然在加快,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另外,一季度投资资金的到位情况也比较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5.2%,仍然保持较高增速。(3)灾后南方受灾省份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也将增加新的投资需求。(4)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高位。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40.6)继续处于景气高位并与上季度持平,有56.0%的企业家对2008年所在行业的总体运行状况持乐观态度,61.1%的企业家认为2008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保持良好,表明多数企业家对当前及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利因素有:一是受银行加息、能源原材料涨价和劳动工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成本增加,降低了投资盈利预期,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出口减速会对服务于出口的投资需求起到降温作用。

结合以上分析,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加快增长,当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上半年名义增长25.5%,比上年同期放慢了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7.5%,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长27%,比一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实际增速有所加快

二季度,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提高农民工工资、增加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将有力促进消费增长;二是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将对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加快,劳动者报酬有望整体提高。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资本市场调整的“负财富效应”。去年年底以来,沪、深股市深度调整(幅度超过50%),相当部分股民、基民的个人资产大幅缩水,而这部分家庭又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导致的负财富效应将使更多的人减少开支;二是取消“五一”黄金周长假。由于国家今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外出度假、旅游和购物的人数必将大幅减少,从而影响假日消费的增长;三是高物价降低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以食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将降低中低收入者(如农民和城市低保户等)的实际购买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挤占”对其他商品的购买。

综合分析,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20.5%,与一季度基本持平,但由于物价涨幅小幅回落,实际增速(约12.6%)将略高于一季度(约12.3%);上半年增长20.5%,实际增长12.4%左右。

出口减速,但外贸顺差规模由减转增

二季度,引起出口减速的因素较多: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IMF最新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7%,比200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受金融市场持续恶化、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的拖累,一季度美国经济近乎零增长,甚至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今年欧盟与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2%及1.8%,均低于过去的预期。

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受美元走软、利率倒挂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升值幅度达到4.3%。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预计人民币升值加快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受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在近期举办的广交会上,厂商的订货情况明显不及往年,说明未来出口增速仍然可能下降。

相反,引起进口加快的因素却比较多: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这会提高我国进口的名义增速;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对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继续扩大;三是实际汇率上升也有助于进口的扩大。

第8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在一季度即将过去之际,州委、州政府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非常重要。刚才,泽刚同志全面分析总结了一季度全州经济发展运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牧民定居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安排部署了二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同志围绕各自分管工作,就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各县和州级有关部门也汇报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对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措施。会后,各县、各部门要在本月底前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并将学习贯彻情况及时报送州委办公室、州政府办公室。

一季度即将过去,二季度马上到来。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鼓足干劲,增添措施,扎实做好二季度的经济工作,推动全州经济加快发展,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一强一地两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做好二季度经济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抢抓工期,加快建设进度,筑牢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是**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牛鼻子”。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项目为核心,以抓落实为关键,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倒排工期,抢抓工期,加快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当前,要围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全力抓好以下“两项任务”:一是确保4月底前全州所有农房100%开工,4月底前全州所有学校、医院主体工程90%开工,5月底前城镇居民住房100%开工;二是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农房重建,年底前完成所有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年底前完成所有学校、医院重建。(或确保年底农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年底城镇居民住房、学校和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基本完成。)能否完成这“两项任务”,既是对我们执政能力、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评判标准,务必抓紧抓好,按期完成。只要我们今年完成这“两项任务”,就能解决灾区的基本民生问题,为明年加快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业企业恢复重建、提速增效,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抓好工业企业恢复重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关系**州的长远发展。在此,我强调四个方面。第一,要继续加大力度帮助受灾企业恢复重建。第二,要对产品有销路的企业、正在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的企业、着手进行联合重组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好恢复生产、技术改造、联合重组等工作。同时,要按照工业“北上”的思路,加快企业搬迁工作,该评估就评估,该搬迁就搬迁,切实优化震后全州工业企业布局。第三,要加快工业园区和集中发展区建设进度。茂县工业园区建设要加快推进,抓紧开展控规等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汶川县漩口镇瓦窖村和漩口新型工业园区的搬迁要加快推进,七盘沟旅游循环工业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也要尽快启动。要尽快研究制定州内工业园区入园企业产出分成方案。在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哪个县引进的企业,收益归哪个县,州上不参与分成。各县要抓住开展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争取更多企业进州发展。第四,要全面落实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三、进一步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扩大消费

今年春节刚过,我们就对帮助城乡群众增加收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财政、民政、劳动、国土、农业、畜牧、水利等部门就如何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州委、州政府将于4月底检查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在这个方面,州国土资源局做得很好,他们围绕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组织引导农户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宅基地修复、土地整理复垦、小型山地灾害治理等,帮助农民群众边盖房子边挣钱,为稳定灾区群众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一定要学习借鉴。在我州实施的“四改两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中也要一样,尽可能想办法让群众参与,帮助他们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增加收入。所以,大家一定要举一反三,多思考、多研究,时时、处处、事事想到人民群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群众的收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切实做好统计工作,及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正常运行

统计是科学,统计数据的正确与否是我们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统计数据虚报不行、瞒报也不行。搞经济工作必须要学会统计、学会算帐,一周要算、一旬要算、一个月要算……,每个项目也要算,一定要把数据弄清楚,保证所有数据客观、真实、准确。刚才,州统计局在经济运行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各县、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限期解决。各县、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人员、设备、经费、车辆等该加强的要加强,该配齐的要配齐,该培训的要培训,同时,要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统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充分调动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质量,为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二季度,各级、各部门要把搞好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彻底改变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数据不准的问题。

五、切实加强领导,转变作风,扎实工作

在经济工作中,党委的主要职责是提出目标,掌握全局,把握方向,抓住关健,推进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等;政府是抓经济工作的主体,各级党委要大力支持政府抓经济工作。在抓经济工作中,要集思广义,科学决策,执行制度,落实责任,作风务实,扎实推进。

六、严格基本程序,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最近,州交通局创新机制,推行代建制,严格招投标,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防止了恶意串标。我再次强调,州委、州政府就加强灾后重建招投标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规定,州纪检、监察部门要跟踪检查,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围标、转包等现象,若发现州内干部参与必须严惩不怠,绝不姑息迁就,确保向人民群众交出干净、廉洁的工程。

第二季度,我州交通等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启动,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基础上,防范次生灾害,搞好安全生产。要特别注意道路安全观察哨的问题,它是**州灾后恢复重建形象的一个综合反映,各有关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让它成为维护群众安全的生命工程,也要成为解决就业门路的惠民工程。

另外,我再强调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明确责任,县长是直接责任人,县委书记负领导责任。州政府将在4月1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大家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第二,要切实用好、管好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三年内国家将投入我州灾后重建资金163亿元,各县必须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根据灾后恢复重建的实际,科学提出重建资金调配方案,按程序报批,以此协调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帮助农牧民群众增加收入,杜绝将资金用于搞形象工程。

第9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范文

香槟酒简直就要被打开来庆祝了!相较于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飞快步伐,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货币流通量和银行放款额的增长速度在近几个月来有所减缓。不过,个人消费的增长率上升了,而且第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只略低于第一季度的数字,但比整个2003年的增长率还要稍高一些。于是,许多观察人士断言,中国政府所希望的“软着陆”已经近在咫尺。

从中国上一次消除投资迅猛增长局面的过程来看,我们要说,“软着陆”没那么快。

投资“高烧”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43%,这和1993年投资激增时的情况

简直一模一样。今年头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仍然高于GDP的增长。因此,投资占GDP的比例大概已经达到了顶点。25年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投资超过GDP的38%到40%还能持续下去。

从上一个周期的高峰期开始,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大约5年的时间里大幅下降。同样,从1999年的低谷期开始,投资增长率在四五年时间之后达到2003年至2004年间的过度水平。在中国,制造和消除投资激增都需要好几年时间。

个人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可能会抵消投资速度的减缓。不过,当年投资增长率从1993年的峰值下滑时,消费没有持续上升。往事表明,实际固定投资和实际家庭消费的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相关性。我们怀疑,实际家庭消费的大幅度上升难保不带来其他问题。

政府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少于投资所占比重的三分之一。中国政府也不愿意让预算赤字太大。净出口额所占的比重最小。毋庸置疑,假如中国的净出口额增长太多,世界上其他国家就会要求校正。

在上一个周期中,从1993年的投资高峰到1999年的低谷,实际GDP增长率下降了6个百分点。尽管这花了5年时间,但降幅非常大。

有人声称,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这意味着它的可持续投资率可能比10年前要高很多。然而,中国在消除上一次投资激增时就已经在向工业化迈进,但投资占GDP的比重和整个GDP的增长率都下降了。是的,现在城市里大多数的住房都属于个人,但去年房地产投资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比1993年的上一次峰值高出了50%,表明其今后逐渐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无论是2003年的盛况空前的放款总和,还是钢铁、铝、水泥和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投资,都无法让我们相信银行改革已经进行到了投资比例达到43%还能够赢利的地步。

“病根”未除

用一个较长时间的视角来看问题,我们就会很清楚:为什么短期内很有效的措施长期而言却没有什么效果。去年以来对行政手段的持续运用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困难,从而抵消政策执行的效果。各省和各部门都会抱怨,行政控制限制了他们追求“好”的投资机会的能力,这将会降低经济增长率,减少就业机会。企业则会寻找不受控制的融资渠道,以避开收紧的银行信贷的影响。假如过早地宣布已经取得经济降温的“胜利”并放松行政控制,过热问题就会很快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