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

第1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财务共享服模式;平衡计分卡

一、研究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的理念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绩效管理思想相对陈旧。中兴通讯于2005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正拉开了中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序幕,在至今的十年当中,已经实施和准备筹建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约有八、九十家,企业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共享服务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二、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下的绩效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国外,财务共享模式已经产生了30余年,在很多大型跨国集团中得到普遍应用,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同时,国外企业在客观生存环境方面是类似的,这使得它们在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时,可以通过直接学习这些实践经验,使该模式的效益能够较迅速地得到体现。而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试行企业如凤毛麟角,且运营时间尚短,故而能够直接应用的实践经验少之又少。这使得我国企业在本身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匮乏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目标更加不明确。(2)现有绩效管理指标与财务共享模式不匹配。我国部分企业导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仍沿用原有的传统绩效考评方式对企业集团、各业务单元及中心进行考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停留在结果的考核上,单独地进行相关指标的量化,没有综合反映业务单元以及中心在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发展、财务绩效等方面的真实情况。(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度较低。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处理大量重复的数据业务为主,企业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的绩效管理尤为重要。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常须具备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日报、月报等定期报告以及实时的数据统计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绩效数据支持。

三、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对财务共享模式缺乏专业认知及战略引导。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引入我国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推崇,中国企业在导入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后,虽然部分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是跟随潮流,而缺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理论内容的准确理解和理性思考,以及对考核人员在这方面的全面培训,从而易忽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2)完善的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整个企业及各业务单元、中心的全面绩效管理的研究。因此,企业急需要一个能全面反映其各个业务单元和中心真实情况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尚未全面落实。在这些企业中,因为大多考核者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变化,对新型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特点不明确,或者在借鉴国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功经验过程中,只是盲目的照搬,实施过程脱节。他们仍然遵循传统理解,惯性的认为考核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对考核工作敷衍了事,导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考核成果无法有效予以应用,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业务处理效率。

四、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1)制定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环节,目标明确则有利于企业在内部营造一种突显绩效的企业文化。此外,明确的目标能够引导企业选取更加合理的绩效指标,企业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目标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战略导向原则;②全局化原则;③可驱动原则;④可实现性与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2)建立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综合衡量企业的绩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四个指标:财务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内部流程指标、企业的学习和创新指标,其中后三个指标是从非财务的角度提出的,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组织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指标需要保持平衡,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带来绩效的全面降低。这也是该管理方法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所在。(3)建立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财务共享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时,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便于各系统间的协同效用的绩效考核信息整合系统。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适用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整合绩效考核信息的平台,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有针对性的整合设计,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再造,建立一个IT平台,将财务共享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充分发挥多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用,提高绩效考核的信息整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及评估[J].财务与会计,2008(11)

第2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教学;学习质量保障

现阶段,原“十一五”国家精品课程正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需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等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本文结合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情况,着重介绍2009年以来我主讲财务会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以期为该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财务会计学课程在会计学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大类上看,当今高等院校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财务会计类课程、管理会计类课程、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类课程、审计类课程和财务管理类课程。其中,财务会计类课程主要是依据会计基本理论和企业会计准则,讲授对外报告会计所涉及的会计循环、各项会计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受人类社会经济变迁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讲授对外报告会计的财务会计类课程一直在会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财务会计类课程中,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三个层级并相应地设置课程。其中,初级会计学主要讲授基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循环过程;中级会计学主要讲授基于会计要素分类的各项目核算和报表的编制及分析;高级会计学主要讲授特殊业务的核算和处理。本文所探讨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即为上述体系中的中级会计学课程,它在财务会计类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是从课程结构上看,还是从教学内容上看,财务会计学课程都处于核心地位。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其他会计专业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二、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先后通过了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美国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在参与这两项全球性的认证过程中,我们重新梳理和提炼了会计学科本科各大类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就财务会计类课程而言,我们认为,其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应着重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要把财务会计学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学习和认知。EQUIS认证非常强调学科与企业实践的联系,这一点对于财务会计类课程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会计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能够看到企业经营业务和盈利模式的特点,能够洞悉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不能把财务会计教学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记账技术和编表技术的传授,而是要密切关注企业实践的变化。例如,如何看待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类公司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如何看待苏宁电器、掌趣科技这类轻资产公司的发展,如何看待东方科技、华域汽车等在营业收入中所确认的大量关联交易收入等。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盈利模式,我们才有可能把财务会计学讲好讲透;财务会计学也只有真正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去,它才会有鲜活的源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要在财务会计教学目标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EQUIS认证和AACSB认证都非常强调管理学科的创新优势,由于财务会计学课程主要讲授会计要素中各具体项目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其直接依据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一特点使得该课程的讲授往往会受制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条文规定,而这正是我们不断寻求突破的地方。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作为财务会计反映对象的企业资金运动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会计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行会计准则的解释这个层面上,而是要通过讲解准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倡导要把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要把只注重对已有会计准则的学习变为鼓励学生去探求未知和未来的问题。只有学生真正拥有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真正拥有了超前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我们大学会计教育的价值才真正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将财务会计学课程由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实践,厚基础,重方法。财务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主要由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会计要素核算、财务报告编制和分析三个部分组成,具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结构。相对而言,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的核算,长期负债、收入及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分析又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我们要求主讲老师和学生要积极做好教和学这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讲老师在教学之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包括对典型案例、课堂组织等的准备;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要在课前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准备若干个教材之外的问题以供课堂讨论。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主讲老师经常会遇到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公允价值计量时,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就有60多名议员组成的两党联立团体提出金融危机是由会计上的公允价值引起的?应该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在主讲老师的课堂准备之外,但是,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正是类似的问题凸显了会计在成熟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性。会计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今天人们关注会计,更多地是在关注会计政策背后的经济后果。有鉴于此,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始终反映当今世界会计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相关的理论前沿。此外,对于重难点章节,主讲老师还要采取精讲方式,加大课堂讲解的力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内能对相关内容消化吸收;同时再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布置课后练习、在线答疑与讨论等多种方式来巩固教学成果,让学生全面、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财务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我们多年来不断进行着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采用案例教学、实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未来对本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完善财务会计学的实践教学,逐步建立起实验室、会计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职业判断能力;继续推进“会计与财务案例库”建设,为本课程乃至整个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支撑,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学课程初创之际,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阎金锷教授等老一辈专家都曾先后担任过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和讲授顾问,一大批知名学者、年轻一代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都曾为不同的班级主讲过财务会计学课程,很好地诠释了教育部关于“名教授”、“老教授”承担本科生课堂教学的相关规定;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在有序进行,形成了一个合理高效的老、中、青传帮带机制。这支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合作精神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多名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多人次先后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和“优秀教师”称号。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依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教授阎达五先生就领衔规划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1993年5月出版发行了第一版《财务会计学》教材,并配备了相应的学生用书。此后,为了让教材的内容始终反映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适应我国新形势下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财务会计学》教材分别于1997年、2002年、2006年、2009年和2013年进行了五次大的修订,至今已出版了第六版;此外,早在第二次修订的过程中,就进一步配备了该套教材的教师参考用书,从而使得该课程的教材体系日趋完善。由于《财务会计学》教材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讲解简练,因此已被多所高等院校推选为会计专业和财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指定教材,到目前为止,该教材已累计发行100余万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AACSB认证对教学要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AOL(Assurance of Learning,学习质量保障)的建立和实施。AOL关注的重点是:设立学习目标(培养目标)和可度量目标;使教学和对学生的评估与学习目标一致;构建整套体系和流程,从而能有效收集证据资料,以反映出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

AOL的建立首先是一次组织变革,它要求每门课程要设立课程组,课程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培养目标,讨论并确定所承担课程相对应的学习成果的内涵,目标实现程度的度量标准和方法;修订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大纲,保障相应的学习成果在大纲中的体现;协调并学大纲中承担学习成果测量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材、案例或其他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时间、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收集所承担课程对应学习成果实现情况的数据;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学习成果实现情况分析报告并提交项目中心;每个开课学期至少召开三次课程组会议,并将会议纪要提交至课程对应的项目中心。根据要求,财务会计学课程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组,课程组由特定学期讲授该课程的所有教师组成,课程组长由院本科项目主任与分管系主任协商后指定,并根据需要再指定一位课程组联系人具体负责协调工作。

第3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一)大数据环境对财务人才的需求

2008年“大数据”概念运用而生,如今这个概念已经使用到人类发展的各个行业中,大数据有4个特点,分别为多样化、快速化、大量化及价值密度低。大数据的优势就是在大量数据处理分析上只需要耗费很短时间。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人员需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一是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数据采集能力、数据清洗能力、数据挖掘建模分析能力、数据呈现能力、数据应用与决策分析。比如,具备采集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单证能力;能对数据进行识别、校验等能力;能够运用Python等工具建模分析能力;把财务数据通过图表呈现的能力;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能力;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能力。二是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财务人员不能停留在会简单会计核算业务,还要懂得财务预算、财务筹资、财务投资、财务决策。三是财务人员需要懂法律、懂税务。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变革

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大数据时代会计职能转变,促使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从而实现获得实时信息大数据。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相关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是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改革,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根据这几年会计行业的发展,有不少工作实现自动化管理。大量重复的会计科目处理渐渐被计算机智能化代替。很多公司已经采用财务智能机器人或财务共享模式,单据和发票只要拍照或扫描自动生成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大数据时代,扩大会计行业的影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技能。社会对会计人员要求提高,促使高职院校要利用大数据运用教学中,培养出新型实用型人才。为响应国家教学改革政策,有些高校增加新专业,如,大数据分析专业,有些高校是开发和建设新课程,如:Python计算机基础应用、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智能审计案例分析、统计学等。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合理

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对会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会计岗位需求重新定位。大数据背景下,会计岗位需要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Python工具分析海量数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有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财务管理等。这些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时间占比不到10%,理论与实践时间设置不合理。另外,目前很多高校会计核心课程未加入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相关课程,还是传统的核心课程。选修课也缺少财务共享课程。因此,开发和建设与大数据相关新的会计课程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教学设备陈旧

目前不少高校硬件软件设备不仅陈旧,而且数量不足,课程软件无法满足学生在机房授课的实践课程。比如,学校由于电脑设备不足,财务管理课程涉及Excel运用知识点,本来应该安排机房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习,但是除了财务管理专业外都未安排机房上课,而是在普通教室上课。目前不少高校因为资金原因未购买最新的课程软件,导致学生未接触最新的财会技术。如,财务共享软件、财务大数据分析软件等。

(三)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传统

大数据时代到来,企业会计职业发生巨大变革,但好多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还是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以会计教材知识点为主,教学以课件、板书方式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学生基本上被动学习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压抑学生创造力,降低课堂教学质量。根据调研情况,显示:有80%学生表明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教的理论知识多,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少,教师与学生互动时间占比也少;有50%学生表明教师授课方法传统,课堂教授法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比如: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授其定义和公式,未从实际生活中举例阐述其关系。另外,教师教学理念传统,教师备课局限于教材,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和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时未采用大数据等分析工具去普及最新会计知识给学生,导致学生还处于会计传统认知,手工和电算化记账。比如,财务分析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模式。教材涉及上市公司案例时,基本上以一家上市公司贯穿整本教材,我们知道不同公司分析指标侧重点不同,得出结论也会不同。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市场上有很多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人员如何在海量的财务数据中,分析和整理有用信息,形成一份科学财务分析报告。这些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充分运用财务大数据和财务共享平台去分析。

(四)课程考核不合理

会计课程考核基本采用期末闭卷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一般在30%-40%之间,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70%之间,可见大多数高校侧重于期末考试成绩,即注重结果性考核方式,轻视过程性考核方式。我们知道会计课程有很多核心课程,比如:财务分析课程一周2节、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一周5节、基础会计一周6节,审计一周5节。虽然不同课程安排课时不一样,但是考核方式基本一致。这种考核方式就未体现出不同课程不同岗位的差异化,显然存在不合理问题。现在不少高职学校期末考试试卷的题型由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项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构成,考试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70%涉及理论,这种教学考核方式不能真实体现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无论从核心课程的时间设置还是课程的内容都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实操技能要求。因此,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有待改进,不仅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还要重视考核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时间占总课时比重不到10%,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在教学计划中,把课程实践时间进行调整,有些课程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些课程适应实训周授课。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还应该增设几门新课,比如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共享课程、统计学等。我们要通过新增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在会计行业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电算化操作,而且还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

(二)购买教学软件

高校教师要教授大数据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共享课程时是需要借助大数据平台,否则单纯讲解大数据理论知识,会枯燥乏味,也达不到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重视教学质量,购买相关大数据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新软件操作培训,熟悉软件的运用。这样教师能够有效结合平台讲授相关大数据课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三)改变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进行改变。首先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法等进行贯穿不同知识点。通过项目小组讨论法,安排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师以任务为导向,引出教学知识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翻转课堂法,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学生自己使用大数据相关平台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进行差异化教学,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其次,高职教师要学习新的财务云技术,学习新的信息化手段,把课程内容和新财务云技术相结合,制定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案。最后,教师要时刻加强教学反思,如:基于大数据平台,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对企业财务数据搜集、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时刻关注和解答学生课后在学习通平台咨询问题等。

(四)调整课程考核机制

学习通平台、大数据平台为教师进行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提供依据。教师借助以上平台的数据,可以轻松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中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考核设置平时分和期末成绩比重时,要根据不同课程设置不同的比例。另外,平时分考核比重建议适当调增,加强过程性考核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建议采用多种方式,可以出一份试卷考试、可以让学生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或论述报告等。期末考试内容不能单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记忆,而是要考核知识点在实际行业中的运用。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符合大数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考核机制。

第4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一、运用管理会计实现财务会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管理会计是实现财务会计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

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使得财务会计具备了转型升级的条件,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才能真正的实现转型升级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者需要财务提供决策支持,业务部需要财务提供有前瞻性的数据分析,而不是固定格式的财务报表,所以财务会计很难做得到,只有管理会计才能胜任此工作。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承前启后的作用

①解析过去

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记录现在,而管理会计的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解析过去,通过对过去业务的解析,达到“知已”的作用和效果,方能在市场上“百战不殆”。

解析过去,可以了解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通过对报表及经营数据的透彻分析,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和对未来的谋划,提供重要的依据。

②控制现在

管理会计,顾名思义,工作重心在于分析和管理。通过对过去的剖析,能够更精准的了解企业现状,也能够发现正在开展的业务活动的不足。所以,才有条件运用管理会计专有的方法,及时的修正业务活动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③筹划未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管理会计正是站在未来的视角,前瞻性的对未来的事项进行预测,未雨绸缪,提前防范一些风险,规划企业发展路径,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管理会计在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点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终可以为企业的投融资等决策,提供重要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

(2)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的存在,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是财务会计强有力的补充,填补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空白,特别是在当今充满竞争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管理会计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管理会计的存在,使得企业精细化管理有了可能,也使得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有了可能。

(3)参与企业决策

由于在财务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并运用现代化专业的分析方法,管理会计能够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在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会计能够提供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在工作中,实行业绩考核,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正是有了强大的技术分析手段,采取灵活的分析方法,使得管理会计掌握了精准的数据分析资料,因此,管理会计具备了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决策能力。

2.政府部门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引导

经过多年的调研与讨论,在2014年,财政部了关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财务会计转型升级的大幕。

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先后多次公开表示,财政部已将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建设,列为了重点工作。

同时,为做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工作,财务部还聘任了一批该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咨询专家,做管理会计的咨询与指导工作,为国家对管理会计的培养,建言献策。

此后,财政部连续发文释放出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这一信号,并通过开展管理会计征文活动、管理会计调研以及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等多种形式工作,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

二、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现状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制约

1.全国财务人员概况

根据早前的官方统计数据,粗略估计,目前财务持证人员可能已接近2000万人,如此庞大的财务大军中,根据财政部最新统计结果,至2016年底,已经有近600万人通过了各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只有13余万人通过了高级技术资格的考试。如此算来,拥有高级职称人数仅占全部会计从业人员的0.65%。

2.财务人员分布情况

据《中国企业数据报告》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1季度我国共有企业总数为2258万家,在近2000万的持证人员中,暂且估计有45%的人员在从事着财务相关工作,即900万人正分布在2258万余家企业中,担当着不同角色的财务工作,我们看一下会是怎么分布,我们可以这么推断:5个会计配一个经理,5个经理配一个总监,他们之间的比例是25:5:1,结果如下:

第一,有725万在从事着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包括开票、报税、登凭证、做总账。

第二,有145万在从事着中基层的管理工作,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常规的财务审核、ERP总账模块管理。

第三,有30万在从事着高端的财务管理工作,如战略预算、投融资等。

3.国内外情况对比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比例已经相当高。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受到重用。

在中国,管理会计从业人数很少,仅占会计从业者的10%左右,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恰恰相反,管理会计的比例达到了90%之多,而这些管理会计,大部份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的工作上。

为此,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对管理会计运用的促进作用

1.促进交流与发展

财务会计具有从业人员数量优势,他们一直在单位中从事着各行业的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业务基础,能够实现职能转型的财务会计,一般都是单位中的业务骨干或是工作比较出色的。这些人,一旦成功实现职能转型,必将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各行业之间的交流

①财务人员间的交流

财务会计的职能转型,使得管理会计从业人数激增,无论是一个公司财务部门内部,还是不同公司财务部门之间,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业务交流将变得频繁。

有交流才会有提升与发展,如此,也会吸纳更多的人加入到管理会计行业队伍中来,并进一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②业务开展的需要

由于目前理论界就这一领域研究的滞后,所以企业和财务人员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管理会计的运用会处于“一边研究一边做”的阶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有了提升的机会。企业财务人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水平。

③咨询机构的推动

咨询机构始终是最有效也最专业的业务交流平台。咨询机构会就企业咨询的事项,不断的寻求解决方案。咨询机构也会将成熟的解决方案传递给另外遇到同样问题的企业……就这样,一个庞大的,依托社会中介机构和公司间的交流网络迅速形成。

(2)有利于形成同行业可共享的标准分析模板

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水平,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不断的得到完善,并不断的得到发展,在技术手段获得足够的运用后,最后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能够满足日常经营使用的标准的分析模板,依靠成型的各种分析模板,极大的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并且可在同行业之间获得共享。

2.推动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有运用,才有发展。财务会计的转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就促使财务工作者,针对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创新性的找到解决方案。管理会计的分析方法,也需要不断发展,不发展,不足以支撑公司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也驱使财务人员在不停的否定过去,以新思维、新方法来推动管理会计分析方法的进步与发展。

3.促进管理会计运用理论化的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管理会计运用的不足,使得管理会计运用理论的研究也比较薄弱,理论的研究,是需要实践基础的,没有实践的研究,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丰富的实践运用,理论研究才能有深远发展,还有一句话:“实践出真知”理论工作者,往往从实际工作中,才能汲取营养,获得有价值的理论化的内涵。

相反,正是由于现实工作的需要,驱使理论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有了现实需要的这一动因,不管是理论研究工作者,还是财务从业者,都需要将从现实工作中获得的经验理论化,向外界推广传播。所以,每一位理论研究者即是传播者,又是理论研究的实践者与受益者,理论研究与实践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四、以财务人员转型促进管理会计升级的对策

1.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的财务工作也是如此。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是制度先行,在财务人员转型期,一定要做好制度规划,以发展的眼光,做好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各项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制度,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打好“地基”。

财务会计的转型,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由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中前行,所以,管理会计制度的制订,也需要尽可能的灵活一些,为后期发展留足空间。完善的会计制度,会为做好财务会计转型升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财务工作更是不例外。没有一个好的电子信息系统,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中,简直无法想象。中国免税品集团应中央号召,近几年在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等电子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在2012年以前,在集团里,财务系统还都使用用友单机版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用的富基单机版系统,不能网络共享,缺点突出,更无法开展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随后,通过2年的努力,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C6.3财务系统,网上报销系统,EOP业务系统等网络化的系统平台,不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方便快捷、高效,而且为共享中心的建设搭好了基础平台,实现了网络化精准控制。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使财务工作更加高效,目前中国免税品集团已实现了“一键”合并报表功能,降低了人工参与程度,财务会计可以把时间用在数据分析上,能够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采取切实有效办法,加速财务会计转型

在有了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及会计信息化系统基础后,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要采取切实有效办法,加速财务会计的转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加速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确立了财务会计的转型升级的计划,仅仅是一个企业迈出财务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需要关注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借助于理论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结合企业实际,挑选业务骨干,开始接触实际管理会计类工作,逐步摸索业务经验,为接下来的人才培养做准备,用不了多久,人才梯队的建设就会成型。

(2)制订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设定,需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利用3-5年时间,制定全面、明确的工作目标,对完成财务会计职能转型的工作,无疑是一剂良药,可强化任务的完成可能性,提升改革效率。

(3)确立带头人

工作需要人去做,也需要人去管理,更需要有负责人,将所有业务单元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合力。

利用绩效考核的办法,激励带头人的业绩,可取得“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发挥“权”、“责”、“利”三根魔法棒的魔力,调动带头人的主观能动性,挑起财务改革的重任。

(4)需要全员力量协助与配合

改革成功与否,需要关注各个环节。财务会计的转型工作,需要全员力量的协助与配合。

第5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1.起步晚,应用程度不高。

管理会计自20世纪初萌芽,虽然出现得较早,但我国在70年代才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一些地区、少数大型企业里管理会计才得到某种程度的应用。虽然如今不少企业都采用了诸如全面预算、变动成本法等一些传统管理会计方法,但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

2.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未紧密结合。

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而言,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的假设、对象、目标、原则等基本问题尚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其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交叉重复,内容之间缺乏实质性联系,这些内容陈旧的教材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知识的更新。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大多通过单纯的理论推导和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模仿进行,并没有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很多方面往往只作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研究者很少做到研究成果的充分实践和运用,实际工作者往往也未能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成果,造成了理论研究与会计实践的严重脱节,管理会计的发展受到制约。

3.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度不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限制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我国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普及程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企业经营决策者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同时我国尚未统一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组织和机构设置,财务部门和成本部门几乎承担了管理会计的所有任务和职能,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目前管理会计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也没有完善的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事实上,管理会计的应用相比财务会计而言需要更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会计人才的紧缺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4.国家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经济方面一系列法律的先后颁布,规范了我国的市场行为,但是这些法律制度并不健全,管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仍有待提高,同时执法的不规范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5.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了行政干预,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让企业拥有了更多自主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政府职能的错位导致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企业会计人员是领导者的附庸,在进行决策时他们往往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忽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不到普遍应用。6.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不高。管理会计的作用因计算机参与程度的不够而大大削弱。在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企业中,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不能有效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而是受传统做法和习惯的影响,常常重核算、轻管理。

二、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1.企业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

目前,我国只有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构建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的匮乏、制度的不完善、管理手段的落后、管理层的不重视,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许多企业并不实施或极少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以上,这意味着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阻碍颇大。

2.目前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经营机制不匹配。

如今,国内外缺乏对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具体应用、实施策略研究的重视。企业类型众多、规模大小不一,其自身经营理念和机制的设计也大相径庭。企业的责、权、利并没有真正统一,缺乏相应的激励、监督和约束。部分企业只重视眼前效益,忽略长远目标。因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程度与企业管理水平相关,所以管理水平较差的企业即使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也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3.管理会计软件发展不成熟。

现有的管理会计软件的功能很难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差,许多管理会计的公式和模型无法应用于信息化,法规对于软件技术开发上的规定也限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使软件很难在企业推广。研究现有的ERP系统,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软件功能满意度明显差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4.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管理会计软件的生产厂家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屈指可数,大多只是对自家软件本身的加密,用户口令、用户权限的设置并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网络化的运营环境让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成为企业最担忧的问题,系统瘫痪、病毒入侵或者突然断电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重要材料、数据遭到破坏和丢失,并且不能恢复。

三、信息化环境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措施

1.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由全面预算管理模块、成本控制模块、预测分析模块以及绩效评价模块等不同模块有机地集成到一起的智能决策系统,通过不同模块所具有的功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过程。它主要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企业业务活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预测经济运行产生的后果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使企业各级管理层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对企业资源的配置、风险的管控、信息的共享产生重大影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决策层做出专门决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因此,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的关键措施之一。

2.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信息标准化。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于一整套综合的信息标准处理系统,而信息标准处理的前提是会计信息标准化。只有会计信息实现标准化,才有可能保证企业高层据以做出即时、有效的决策。如果没有会计信息的标准化,企业内各个部门针对同一现象或情况传递到高层的信息有可能出现不一致,致使做出的结论相差甚远,从而严重影响高层的决策能力。

3.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人才的匮乏,不仅表现在我国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上,更多地表现在国内企业和财务人整体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更多地倾向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严重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同时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想在信息化环境下发展管理会计,加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首要条件。

4.推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建立。

清华大学教授于增彪曾指出,当前,企业不缺乏管理会计的实践方法,但缺乏系统的管理会计体系。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因此,直接将西方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套用于我国企业是不合适、不恰当的。在我国,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使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来激发管理活力。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由“4+1”体系组成,即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加咨询服务。同时,对每一个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案。因此,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

5.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现有ERP的高度集成。

ERP是将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所有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对各部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得到最高的效益。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在信息高度集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已有信息进行剖析,并根据当前形势,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和效益做出判断和预测。因此,如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高度集成于ERP系统中,那么,将会使得管理会计的思想、财务会计和经济业务流程合于一体,完全实现信息的一体化。

6.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间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被认为是对内的报告会计,它主要向企业内部高层人员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信息不仅需要提供给企业内部人员,同时也要提供给企业外部人员,甚至在一个特定的价值链范围内需要对各个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共享,才能够保证整个价值链和各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由于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未来,根据所掌握的管理会计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规划。如果没有整个价值链上各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共享,高层管理人员很难从片面的数据中得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因此构建企业间管理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7.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共享风险防范。

第6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根据专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给出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合著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类型多样、处理快速、价值密度低但商业价值高四个特点。基于大数据的战略重要性,美国政府甚至将大数据视为“未来的新石油”。对于企业来说,数据资源将逐渐成为一项核心资产,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二、大数据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机遇

(一)为财务管理理论发展提供新动力

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注重货币时间价值,强调财务决策的前提是充分演算风险与报酬,更多的是偏重于财务自身领域,对于如何利用财务以外领域信息做出财务决策没有形成明确理论支撑。例如现有财务理论决策依赖于投资报酬率或者内含报酬率,而忽略企业如何利用宝贵行业信息获取市场先入资格。这就要求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下探索财务管理新需求及方向,适应新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

简言之,财务管理理论需要实现从独立到互联的转变。从过往独立的手工账簿到现在的集成信息系统ERP,从传统的财务人员关门做帐到如今财务人员担当起财务知识培训大使,从财务部单独确定财务核算结果到需要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终财务结果,信息化在其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信息化只是大数据技术下的一个缩影,伴随大数据发展,企业将逐渐走出自身行业局限,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获取关键信息并作出财务管理决策,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无疑为实现这一切开创了技术上的可能。

(二)促进财务管理内容多样化、及时性

1、财务管理指标多样化、更贴近经营管理需求

财务管理是一种方法,方法如何实施依赖于主体的需求。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财务管理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单元,组织内各种业务单元都可以提出财务管理需求,这使得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相应的,依赖于信息化以及数据库基础,IT团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求,设计出不同指标体系,这也为财务管理指标的实现建立了数据基础。同时,相比之前传统财务管理只注重财务指标,随大数据技术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指标体系会随着企业信息量获取的增加逐步调整,更加贴近于经营管理需求。

2、财务管理结果时效性增强

受限于财务核算基于历史数据记录的特性,单据取得、传递影响了财务结果的时效性。大数据技术下,财务核算相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电子发票、在线审批等手段均有效提升了数据传递效率,以往通过纸质凭证传递信息的方式被新的技术逐步颠覆。再比如,我们都认为发票就应该是纸质的,但是在今年的两会中腾讯马化腾就提出,微信可以实现电子发票方案。客户在购买完成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就会让你选择是否开具发票,在选是的情况下客户填入单位名称、税号、选择发票种类,即可以在云端自动生成一张电子发票,而一旦相同企业开具过电子发票,系统就会记录这家企业的信息,客户甚至不必输入即可生成电子发票。而与之相关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云端财务报销系统与电子发票对接,客户把电子发票收进微信卡包,点击报销即将发票推送至公司财务系统报销,然后通过网银收到公司报销款。整个过程跌幅并大大缩短了传统财务数据传递时间;可以说,在大数据技术下,这些财务核算基础管理及工作将得到不断的改进,最终促成财务分析结果出具的时效性逐步增强。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间接推动了财务管理结果时效性增强。

(三)财务管理地位得到提升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闭塞管理水平的竞争,而是开发环境下信息获取及加工能力的竞争,数据信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传统观念来看,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财务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只是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符号;这也是很多企业重视销售、生产,漠视财务的原因所在,财务管理在传统管理中地位不足,实践中管理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记录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数据资源虽然不是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来源,却可以成为企业发展成长的“催化剂”或“助推剂”,网络跨界现实,互联网跨界金融,信息背后是数据,谁掌握了数据整合技术谁就将获得管理先机,无数成功跨界的企业实例不断佐证了这一点。大数据技术下,财务管理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核算手段,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程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财务数据信息,为相关者决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财务信息支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将上升至核心位置。

三、大数据技术对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缺乏财务管理理论支撑

2012年3月29日,美国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宣布每年投资两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计划”,同一天我国科技部将大数据研究列为“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备选项目”首位。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虽然重要性无可厚非,但仍然属于新鲜事物,更何况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领域。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或者如何收集大数据实践案例,阶段性更新财务管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二)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基础薄弱

实现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成功应用,大体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数据收集整理工具、高质量的数据、判定数据有效性原则、数据展示及分析决策指标;对于数据收集整理,目前ERP实施虽有一定基础,但只限于大型企业,小型企业迫于成本压力望而却步。对于高质量的数据及数据有效性判断,很多企业仍存在财务数据是财务部的事的观点,即便理解财务部的需求,如何确定数据有效性本身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何况还要将判断原则植入系统;对于数据展示及分析决策指标取决于信息系统的能力及企业对大数据理解及应用的深度,在目前实践时间尚短的情况下,决策指标也因公司不同而不同,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指标体系。此外,财务与信息跨界人才的缺失也导致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出现人才断层,即使有良好的想法,也很难落地实施。

(三)数据共享与安全

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按照这一思路,获取越多的数据即意味着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单一企业的数据显然不能成为大数据,这就需要行业内数据共享。而诸如财务数据对于企业而言又是核心且敏感的信息,如何在共享的背景下实现数据的安全与保密,对于财务管理充分应用大数据形成了不可逾越的挑战。

第7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网络;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302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企业的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通过教学,学生应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以其良好的互动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优势很好地满足了财务管理教学需要,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传统的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中进行,主要采用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案例教学拓宽了教学空间,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形式脱颖而出。本文就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优点、课堂案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网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展开探讨。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优点

1.1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着重研究如何管理资金运动和处理财务关系,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传统教学方式往往讲授基本理论和各种决策判断的公式模型,忽略了对决策有实际影响的人、制度、文化等因素,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把真实的企业财务案例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自觉进入财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考虑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多角度分析和讨论问题,掌握在既定理财环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教学效果。

1.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将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复杂多变的财务活动情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答案不求唯一,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撰写发言提纲、案例分析报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财经写作能力。

1.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加深财务理论的研究,注重财务管理的实践和调研,有利于教师提高理论水平的、丰富实践经验。案例教学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设计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恰当合理的组织和引导案例讨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有利于教师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业务水平。

2财务管理课堂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案例教学采用在课堂中集中讨论的教学形式,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案例展开全面分析。尤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内容包括公司背景情况、经营状况说明以及很多报表数据,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其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清楚,更难以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样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效果。

(2)财务管理课程通常有64课时,由于教学内容很多,理论讲授和练习巩固要占用大部分课时,剩下开展案例教学的课时很少。

(3)受传统文化和教学体制的影响,多数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很难在公众场合对教师或其他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在课堂案例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羞于开口,或者敷衍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会计专业比较热门,学生多,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经常上合班课,人数在100人左右,如果每5位同学成立一个讨论小组,将会有20组,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多小组没有发言的机会,没有时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分析和总结评价。

3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3.1课程学习资源更丰富

网络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学生可以在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和分析思路,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提供条件。网络环境下,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纯粹文本信息的展示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互动交流更充分

网络教学平台设立了留言板、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网络环境下,没有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心理等因素的约束,学习氛围更加宽松、民主,学生会变得更加大胆,更加主动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直接向教师提出疑问,也可以在讨论区上发言,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开拓自己的分析思路。在讨论区,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针锋相对地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除了解答学生所提的疑难问题,重心应放在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并通过留言板、教师公告等多种形式提示问题以引导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在网络环境中交流会更加充分。

3.3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增大

由于空间、时间以及教育资源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案例教学最佳的班级规模在30—40人之间,人数过多不能充分展开交流讨论,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泛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规模可以扩大到100人左右。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案例素材的选择编辑、学习指导的制定,形成了案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节约教学准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4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网络案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技术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参与程度需求的增长,以及对网络教学的理解不断深入,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取代了点播式教学平台,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技术条件。财务管理精品课程网站或网络教学平台,为案例教学提供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网络案例教学平台具备以下几个功能:案例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组织、学习支持、教学交互和教学评价。网络教学平台除了提供案例素材,还要提供学习指导、参考文献以及财经证券网站链接,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作为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还要设立留言板、答疑室、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分别进行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以实现答疑解惑、信息交流和分组讨论的目的。在课程交互区,教师针对案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恰当方式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学生也可以通过交互区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提问、辩论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中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建构。

4.2教师因素

网络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广博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扎实的财务理论功底、较强的驾驭案例讨论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从而能够利用网络教学平成课程资源建设、组织教学和教学监控等任务。

目前,很多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教师经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具备了开展网络案例教学的业务技能。

网络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案例讨论、教学监控等都需要教师进行解答和参与,这给教师在课余时间增加了很大的教学工作量,学校可以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参与网络教学的教师适当地进行鼓励,按照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给予补助。

4.3学生因素

当代大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求新心理、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欲望。网络正好符合了大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突出其自身的主体地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主要场所。网络教学是学生喜爱的并且灵活便利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在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网络环境中,以网络中热点的财经事件为素材,以丰富的多种媒体形式展现案例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4教学管理

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差,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是网络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制定网上案例学习评价标准,评价的方面有:学生在案例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准确度是否扣题、是否有独到见解、是否有实践意义;案例分析报告中体现的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和实时监控,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和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给予评分,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网上案例讨论,不断提高网上案例讨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阳.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与控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3436.

[2]张建华.基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1):5861.

第8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信息化 问题 对策

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已得到广大医院的普遍认可,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怎样顺应时展要求,建立一个由互联网与内部局域网交叉对接构成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革新和体系再造,是当前我国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

1.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许多医院中,普遍存在着对财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认为临床和医技科室才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向临床一线部门和医技科室倾斜,财务部门只是医院的辅助科室,是为一线科室服务的部门。为了节省开支,只为财务部门购买了简单的总账和报表模块,使财务信息化只起到了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的作用,而财务信息化具有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则无法发挥出来。事实上,实现财务信息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它可以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苦海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测评、内部会计控制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1.2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一个单位,要将财务信息化运行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不仅要有一套较好的、较系统的财务软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而现在大多数医院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信息工程等诸多学科,如不是既懂计算机又懂财务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很难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好。

1.3财务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做到全系统的计算机联网,没有实现数据共享,缺乏将财务软件纳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规划,财务软件与窗口收费软件、物资管理软件、医疗保险软件的系统平台各异,数据不能共享,财务信息系统成了信息孤岛。大多数医院的财务人员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报表打印等工作,没有通过计算机将处理后的数据做出全面的对比分析,仍然保留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事后核算上,使得医院领导决策的大量信息只能通过层层报表汇总得到。由于基层的数据不能上传、共享和交换,致使各种基层数据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体现, 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优越性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2.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2.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做到全员参与

财务信息化系统是一项基础工程,它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需要各部门之间全力参与和配合才能完成。领导层是决定财务信息化实施的关键,是使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的桥梁,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将其摆在与技术、设备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员工是系统的操作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加强财会人员的素质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系统操作技能,主动适应工作方式、管理思想的变化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2.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

要想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解决财务人员的素质瓶颈,就目前情况看, 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对现有会计人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维护人员。二是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医院可以根据需求引进高级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充实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的开发人员, 培养系统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壮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才队伍。

2.3提高医院信息化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水平

针对当前部分医院存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其它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交换和共享的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广义平台化的开发方式——开发软件对接平台,将现有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对接使其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共享、传递;第二、引进一套成熟的通用软件,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成本管理等统一纳入一个财务软件;第三、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实际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进行财务软件定点开发。这样逐步建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总之,医院信息化进程给医院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了新的变革,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将成为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它是医院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财务管理信息化在医院财务实际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合理运用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医院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必将在我国的医院发展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冬军.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 2008 8(中).

[2] 祝子健.在新时代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将何去何从[J].卫生经济研究 2010(5)

[3] 贺林林.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 卫生经济研究 2011(4)

[4] 张佩华.医院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6)

第9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也不是高职高专的翻版,它是连接普通本科与高职高专的纽带。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比技能型人才有更宽的理论基础,较学术型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突出专业性和应用性,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训练。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认为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职业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关系到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的大问题。

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涵义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专门能力通常指在某一领域,专门从事特定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核心能力通常指在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中都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可以迁移的关键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可作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伴随人的终身。教育部将职业核心能力规定为与人交流、与人合作、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能力。对于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可侧重职业专门能力培养,对于一般专业应更强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在不同类型的专业应有一个合理的度。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不属于高精尖技术,属于服务管理,因此在职业专门能力培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的设置本末倒置,没有体现应用型教育的特点。长期以来,受学术型普通本科教育的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没有摆脱学科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受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虽然不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但实践课程的设置往往围绕理论课程展开,并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特长为出发点。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先确定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应设置哪些实践课程,然后根据设置的实践课程,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知识,最后确定理论课程的设置,理论知识以够用为标准。

(二)各门实践课程相互孤立,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常见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通常是用文字、图表等描述经济业务,由指导教师直接给定各假设资料、案例等,然后由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模拟实务进行处理;而且各门实践课程都是相互独立的,实践资料和结果数据不通用、不共享。而在社会实践中,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现有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组织松散、前后未能实现相互衔接,实践教学组织安排未能与市场、社会、企业需求等实现无缝对接,未能体现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应该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特色,出现学生毕业后不能够学以致用、需要二次培训的现象。

(三)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没有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近年来,各院校都在大力进行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实践工作的机会,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担心学生可能会涉及和外泄其商业秘密,大都不愿意接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即使接收实习,也很难深入真正的财务工作内容,只是参观性实习,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设想

(一)围绕职业专门能力,设置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根据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专门能力,按照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递进关系,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如市场调查、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信息系统实训、审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实训、税法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课程。然后根据这些实训课程需要的理论知识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信息系统、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税法与税收筹划、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等。

(二)根据财务管理实务工作流程,递进式安排各门实践课程。实务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展开,会计信息既包括对外的财务会计信息,也包括对内的成本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会计信息通过审计工作进行检验,然后依据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行营运资金管理、融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利润分配决策等财务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市场调查-ERP模拟运营-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信息系统实训-审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实训-税法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先后顺序,递进式安排各项实训。

(三)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组织各实践教学环节。

1.公司化实践模式。借鉴“挑战杯”的思路,让学生虚拟公司的创立和运营,只不过把作品内容分解到各门实践课程中去,把时间分散到各个学期,把虚拟的纸上谈兵变成虚拟的创业演练,如果条件成熟可以把所有的虚拟转化为现实,注册成立公司,为学生提供一个“货真价实”的实训平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就是创业的过程。比如学生可以根据市场调查先确定项目,成立虚拟公司;模拟公司日常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成本会计核算;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审计;根据审计过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为管理会计的生产经营决策作准备;最后根据分析和决策的结果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所有实践课程以虚拟公司为依托,按照财务工作流程进行有机整合,所有环节前后衔接、数据共享。前一门课程的实训结果可以作为下一门课程的实训资料;上一届学生的实训数据结果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实训资料,这样循环往复,虚拟公司持续经营下去,不断经过分析、决策、调整,逐渐成长壮大。公司化实践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角色化实践情景。在学校内建立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建立“模拟公司”首先要考虑环境布置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比如按公司职能部门划分办公区域,按相应职能设置岗位,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根据岗位职责安排人员。除了建立模拟公司,还可以建立模拟银行、工商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学生操作时可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整个流程,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职业专门能力。

3.团队化组织形式。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即为一个项目团队。团队除了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还要监督检查其他团队的工作情况,与其他团队形成竞争关系,这样可以多角度理解相关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团队内部成员可以事先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比如借鉴ERP沙盘模拟经营的形式,设置CEO、财务总监、会计主管、出纳、生产经理、营销经理等人员岗位。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4.多元化评价方式。常见的评价方式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无论评价内容还是评价主体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因此,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应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都纳入到评价内容中来。此外,还应将评价主体由教师主体扩展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这样能够更客观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评价,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防止出现成绩高的实践能力差、实践能力强的成绩低。

(四)丰富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内实践的必要补充。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补充课内实践有限的不足,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锻炼其职业能力。例如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专业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信息化、挑战杯、ERP沙盘、市场调查等各类比赛;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鼓励学生考取相关专业证书。此外,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非专业性质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生活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书法协会、会计协会等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以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S

参考文献:

1.于天野.略谈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09,(01).

2.朱会芳.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3.林英,徐金寿.基于“全程式”实践模式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