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会计技能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技能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技能实践报告

第1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1.专业认知实习

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

2.专业社会实践

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技能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

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

“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

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2013年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七)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第2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本科院校 会计实践 教学课程模式 改革与创新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会计学精品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原开设的课程是“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excel表格在会计中的应用”四门课在四个学期分别开设,属于“1+1+1+1”的模式,目前已不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应该作出以下改革:

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在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这一实训是将“基础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其内容包括:数码字的书写;点钞技能与真伪识别;珠算与计算器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更正、对账与结账;财务报告的编制;资料的装订与归档,共八项单项训练,每项实训4课时,共预计32课时,历时8周完成。

二、出纳实务实训

在完成“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后,随即开设“出纳实务实训”。作为刚刚离校的大学生,很少能够直接进入企业财务核心的,大多数新晋成员要从收银员或出纳员做起,所以我们开设出纳实务实训,帮助同学掌握出纳基础技能,加强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课程内容包括:出纳基础知识;现金业务处理能力;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出纳账簿与出纳报告;生产性实训练习,共四个单项实训和一个综合实训,共预计32课时,可在第二学期第9周到第16周开设,历时8周完成。同时一学期先后开展两项实训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利于减轻学生期末压力。

三、中级财务会计实验

对“中级财务会计”课时进行调整,调整为12周结课,第13周到第16周增加“中级财务会计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历时4周,16学时。会计的生产性实训课程,都要完成由建账、处理凭证、登记账簿、出具报告、资料归档的全部核算过程,只是具体业务内容有所区别,所以可以取消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只在理论课程教授完成以后,即时进行相关业务内容的实验课。

四、成本会计实验

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调整,12周结课,第13周到第16周增加“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历时4周,16学时。成本的核算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刚刚离校的大学生,不可能直接从事成本核算的工作,一般要有出纳、财务会计方面开始锻炼,所以, 48课时的理论,再加上16课时的实验课程练习,完全可以满足毕业生的知识积累的需要,更多的练习可以留到工作中去。

五、会计综合实训

在完成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相关实验、实训的课程后,开设“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周4学时,16周,共64学时。本实训提供某一企业12月份的全部业务,由同学完成手工做账的全过程,包括账簿的开设;会计凭证的处理;账簿日常登记与结算;成本核算;期末的会计处理;期末的对账与结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资料的整理与保管等等的,涉及到会计人员动手操作的各项工作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由会计学学习与研究的学生角色向企业从业的会计角色转变。

六、会计电算化实训

引进最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软件,在手工实践课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通过用友软件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们在走出学校时,就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熟练应用财务软件。当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大同小异,学会了一种软件,其他的财务软件也会很容易上手。课程周4学时,16周,共64学时。在第五学期开设。

七、纳税申报实训

企业税收是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我们开设“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以一些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纳税申报的内容与流程等。内容涵盖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六大主要税种,以某企业为例,完成一次单项的纳税申报流程,旨在使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这一工作,有利于到了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的的继续学习。课程周4学时,6周,共24学时。在第六学期其中6周开设,配合沙盘课程安排具体时间。

八、ERP沙盘模拟实训

第3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实际操作;案例;实验室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

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

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针对存在问题,应做到以下两点:1、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企业。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 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第4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实践能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支持系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80-03

随着企业对高级应用性财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本科会计毕业生在中、高职学生和研究生的“夹击”中弱势日益突出,本科会计教育面临挑战,也正在努力变化。这些年来,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相关的论述和文章屡见不鲜。但对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质及目标的认识还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相关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经验还有必要进一步交流,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工科和商科共存的行业性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如何利用它的优势为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服务,是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关注的。

1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1.1 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或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这样的理解有些肤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环节,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以指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需要采用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会计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操作及动手能力极其重要,而区别于高职学生,本科会计学生还应重视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及合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而以上这些,则可以综合为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1.2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切实发展”。其中,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会计专业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营销学、组织及运营环境等有关组织和企业的知识,同时也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知识;而职业技能是以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为前提,包括智力技能和应用技能两大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亦即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知识方面,熟悉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法律环境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管理会计与管理决策知识,理财和风险管理知识,审计,资产评估,税务及其咨询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关注行业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知识。

第二,在智力技能方面,具有收集、组织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和解释复杂资料的能力,判断并得到合理结论的能力,项目的计划实施并编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能力等。

第三,在应用技能方面,能够较熟练使用统计、会计和其他的信息技术软件,能够利用适当的媒介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的工作,具备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安排工作、有效管理时间、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目标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并给予详细而明确的表述。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体系中所有的课程、环节、内容、方法、手段的设计和实行都离不开对这各个目标进行的分解、分析、融合和呈现。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

2.1 课程体系的建立

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可以大致将整个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组专业知识课程,一组综合实训课程和二个毕业环节课程。三组专业知识课程,分别为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综合实训课程中包括“会计(审计)实务”和“EPR沙盘模拟”等课程,它们建立在所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毕业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根据细化了的目标,每门课程都应明确其所执行的任务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并保证其与理论教学环节整合、配合和协调。

2.2 实践环节的设计

总体上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四种: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中最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对那些理论性或综合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和集体讨论,课下的阅读、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养成在复杂环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使其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同步实验。课程同步试验适合那些侧重于方法、程序和流程的课程及内容。在专业知识课中,如会计学原理中的簿记系统、财务会计中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报表编制、审计中的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和报告的编写,以及税务课程上的纳税计算和申报等。在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中,同步的实验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个仿真的公司制企业,模拟其管理制度及会计系统,以及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要求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系统地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审计、管理诊断和制度改进等工作。综合实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大学所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自信心,以应对未来企业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挑战。

(4)实习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认知并参与企业实际的会计、审计或管理工作,是相应的应用技能落实和完善的大好机会,是完成学生到会计职业转变的最终环节;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深浅和智力技能高低的主要方式,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习的地点最好选在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应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教师,真正上岗工作,切实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会与人共事的苦乐,计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对于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应该以调研报告为主,字数在7千字左右,在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者的指导下,将亲身经历的东西进行概括总结,对企业的会计或管理系统及其运作、财务和会计政策、财税实务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客户的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论,并将所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其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概括一下,虽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肯定有所不同,就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目前情况看,其主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相互关系可参见下图。

3 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手段和行为方式而言的,前者侧重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后者则关注于某个局部,比如一次课堂的讲授、一个实验的进行等。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采取以集体教学为基础,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更适合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为主要目标,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提高适应不同环境及工作的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职业态度,以利于更长远、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2)合作学习模式。“学会共处”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多数学生的弱点,在其人格成长最重要的大学期间,提高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这个职业技能十分重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

合作学习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和交流,要避免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游离在教师思维和讲授之外的现象出现。课堂下,多组织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增加交流,增加友谊,也增加创造力。

合作模式的开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学生人数多,教学管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不断创新。总之,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绝对的,在复杂和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其综合而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即“学会生存”有所助益。

4 会计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

理论上的探讨要比真正实施并达到效果简单的多,会计实践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很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教学资料的建立和丰富

(1)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即实用性,应该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比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另外,应与其他专业教室保持沟通,明确表达你对其所开设的市场、贸易、金融、法律、生产运作及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对教材的偏好,要强调其实用性,尽可能让学生将会计和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

(2)各种案例、实验题、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

①案例分两种,一种是经典案例,另一种则具有时效性,不断更新、充实的工作量很大,而与课程理论部分的融合,以及案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及实施则更费精力。

②同步实验题具有较强的单纯性和标准性,其设计的难度往往不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

③适应于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综合实训可在所涉及的范围和难度上有所区别,比如只含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实训;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等等。现在市场上该类书籍越来越多,但综合性相对不够。对于像服装学院这样带有行业特色的高校,要想达到使学生具备特色优势,自己编写几套实训题是很有必要的,但首先需要深入企业寻找第一手资料,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的帮助,很希望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加入其中。还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这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很好方式。

另外,可以和企业合作,制作一些录像,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流程记录下来并在课程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4.2 校内实验室、设备及软件的建设和使用

一般来说,综合实训在校内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的购买并不是最困难的,而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需要认真探究的话题。首先是各种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及内容的协调,其次是会计、审计、ERP、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的使用及衔接,再次是实验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等等。

4.3 实习基地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进行

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证。笔者80年代初期读会计本科时,校企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近30年来,认识实现、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一直是所有学校会计专业的“保留节目”。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形式主义的盛行和学术风气的败落,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等各种原因,大多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所真正得到的机会和收获越来越小。也正因为此,对在校园里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对各种实验室的大笔投入就成了弥补这个“遗憾”的途径,但是,除了教育成本问题外,实训资料仿真的程度和工作情境失真的程度都会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打些折扣。

欣慰的是,近些日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笔者所在的行业性的高校较容易地享受到本行业大企业家们伸出的手,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有望改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有了实现的良好基础。但热闹的挂牌仪式之后,如何让实习基地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做出努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所谓“走出去”,主要包括(1)给年轻教师去企业实习或兼职的机会;(2)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完成对企业会计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也会给教学案例和实训资料提供丰富的来源,也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所谓“请进来”,主要包括(1)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走进教室,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2)给每一个(或组)实习的学生聘请辅导员,指导实习,并参与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辅导和评审,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如果依托大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财会人才,这将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更高境界。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得以推崇后,高水平财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保证,除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努力外,企业界的支持也将是极其重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立信会计论丛第2辑[C].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第5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改革;高校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会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与其他信息进行整合,这就使原有的会计实验赖以存在的实验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二,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来看,用人单位已不满足学生只会简单的借贷记账工作,要求学生除了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以外,还要能够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处理日常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如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财会制度的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工作。

第三,虽然会计学专业已经开设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会计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没有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而调整;由于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业务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等。

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不断进行革新,因为只有通过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科学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是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以专业建设目标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大众化教育环境下的大学本科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依据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应该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和“注重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专业建设目标,确定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包括:一是人才层次定位――是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职业岗位定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实务工作;三是知识结构定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职业岗位定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四是素质能力定位――应变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须具有的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按照技术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会计学原理与实务》课程组根据这门课程作为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是在教学内容安排的顺序上,注重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在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运用上,注重单一的课堂教学和统一性,忽视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学生的差异性;三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的考核上,注重知识记忆性和最后结果的测试,忽视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考核。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支撑专业培养定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和教育理念落后于大众化教育下的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将“夯实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二、改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方面,由“黑板+粉笔”转变为“案例+多媒体+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加入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和理解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具体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演算时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发挥,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学生与老师互动的效果。也一定避免运用屏幕替代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这种方式在授课时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难以掌握教学动态,仍不能根本改变灌输式教学。

另一方面,推行财务报告导入式教学法+案例教学。

首先,在会计学课程开始时首先以多媒体方式向学生展示某一外贸企业主要的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简单介绍会计报表的及附注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会计的目标是提供经济信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让学习了解财务报告在会计学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会计与他们专业的关系。接下来介绍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及理论依据,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基本会计理论。

其次,概述各个报表项目(即会计科目)的含义、及确认与计量。并阐述各个报表项目与会计要素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确会计报表项目所表示的经济含义。

再次,给出一个企业某一期间的实际发生业务,并进行借贷复式记账后,教授学生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完成账簿的登记,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老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评,让学习深入了解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加强对报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三、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显得更为必要。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按“四段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可将实践性教学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并加以实施:

1、认知实习。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参观,了解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岗位设置情况,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通过观察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观看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鼓励学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2、模拟实训。模拟实训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和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重点是识别、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正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成本核算,设置并登记总分类账,期未结账,编制会计报表,模拟实训能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

3、生产实训。为了充实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学完会计实务课程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老师带队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记账业务,根据记账所提供的真实项目资料,完成会计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产实训还可以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总结自己在学校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再回升到理论阶段去加以解决,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促使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4、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业实际工作部门进行上岗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强化学生对会计技能的实践运用。高校应与会计师事务所、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选择那些符合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高校教学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高校目前当务之急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社会实践教学之路,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思路。

四、以应用型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人才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如何正确理解“应用型”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颇。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为动手能力训练,把会计理解为一门“手艺”,实践教学的内容大多停留在会计操作规程、会计循环等基本技能方面,显然这是过于简单形式化的认识,它与现代会计职业的特点不相适应,尤其是无法满足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后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培养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不仅体现为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会计准则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达成的有关会计信息生成与披露规则的一项公共契约,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准则赋予了企业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对经济业务进行职业判断就成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内涵日益丰富,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新确立新时期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即由过去培养被动的会计核算者转变为培养能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将会计教学理念由过去仅注重技能的导向转变为职业基本技能与职业判断能力兼具的“两职”导向。

总而言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进行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渐显露出来,还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人们展开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张培英,马海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2008(13).

[2] 吴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会计之友,2009(21).

[3]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 会计研究. 2004,(9).

第6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含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就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教室、实训室和岗位实习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训练。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以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实践环境的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运作为重点,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创造真实(仿真)的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学校教育与企业接轨,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零距离”和“零适应期”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一体化考评机制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的意义

第7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1. 实习单位及心得体会

单位名称:xxxx窗帘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老板是我的舅舅,而且公司的规模也较小,所以公司里只有一位姓郑的老会计。她在我实习这段期间,很用心的教我,我在此期间也学到了很多以前在学校里从没接触到过的东西。因为事先已经给舅舅打过电话,舅舅直接把我带给了郑会计。公司主要业务是窗帘销售和售后安装。

第一天舅舅讲了公司的主要业务以及涉及到的会计方面的主要工作,还有公司的规章制度,舅舅说:既然来公司实习了,那么也算是公司的一员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和约束。

郑会计根据我的实习时间,主要是让我了解财务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出纳。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作为出纳每天上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银行取钱,然后就是带着钱回到公司,再把钱存到保险柜里。接着是最为一名新人每天必做的事——打扫卫生。

一天正常的工作开始了。首先我要查缺前一天做的帐是否有遗漏,检查完毕后,郑会计给我看了以前她做好的凭证,告诉我一些在做凭证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在看凭证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水利建设费等不知道是怎么计提的。后来郑会计告诉我商业企业的:教育费附加=增值税*3%;地方教育费附加=增值税*2%;城建税=增值税*7%;水利建设费=销售收入*1‰。还有一些科目和以前在学校学的有所不同,最简单的举例:课本上的“库存现金”到现实中企业里用的就是“现金”科目,还有课本上把付给职工的薪酬记入“应付职工薪酬—工资”但是企业中把它记入“管理费用—工资”还有很多关于薪酬都记入福利费、保险费等等。

通过郑会计的讲解使我了解到原来在企业里还有这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企业要交的税。

最让人兴奋而又挑战的是:接待会计人员在教育的培训讲解工作,当然这是在公司呆了半个月之后的变化了。

2 自我感受

实践与理论的意义的差距让我从新开始思考,我以后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技能.实际操作的差异让我倍觉能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沟通也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作为一名会计不但要与本公司本部门沟通好关系,还要沟通好与各个部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与银行沟通好关系,如此更加方便平日的业务顺利流转,做通每一个环节的沟通工作实属必要。因此成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专业技能强还要沟通能力强,更重要的是要对平日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严谨以待。

3 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自我定位

现今社会处于经济低迷和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全民企业开始新一轮的企业规划与调整工作,当然财务部门做好财务管理,及时提供有效地报表与数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会计的工作也开始变得更加得重要和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与关注。这也对会计人员的本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产生了更大的挑战。当然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职业素养与个人品质。

小编推荐与 大学生企业会计实习心得 关联的文章:

大学生家教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副食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学生寒假彩电销售员社会实践报告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范文

公司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银行实习心得范文

大学生外贸实习报告范文

第8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实训 教学评价 多元

国外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出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趋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在分析、批判和改造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近年来,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厅也多次发文指出: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应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现状

会计实训课程是以提高会计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融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由学生通过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来完成的训练课程。为深化课改、洞悉我院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组对我院会计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方式为整群抽样,共下发调查问卷176份,回收176份,回收率100%。分析研究调查数据后,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导向不明确。目前,我院大多数会计实训课程都采用期末考核一种评价形式,过于强调考试的作用,教学评价标准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重综合评价、忽视特殊能力评价。这种教学评价难以起到充分发挥和引导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很难通过一次考试就可以检测出来,教师也无法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现行的测评方式中,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定,缺乏学生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的差距与不足,限制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三)忽视过程性评价。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评价,大多随同其他方面的评价在期末集中进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不同的学习阶段均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这种“一考定全程”的评价方式,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难以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评价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既不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同时,也不利于教育者采取适时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结果静态绝对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是他评,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竞争观念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的评价应重视自评,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对照创新人才的规格和要求自主进行内省和衡量,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进而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也得到增强。

二、对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及应用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目前,我院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分为校内实训课程和校外实训课程两部分。校内实训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实训、出纳、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主干实训课程,珠算、点钞、键盘录入等应用技术实训以及证券模拟实训等拓展课程;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暑期见习和顶岗实习。课题组通过分析调查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我院会计实训课程教学评价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学生的主体除了授课教师、企业技术指导人员,还应该包含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同行、顾客等。建立以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的模式,全面考察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职业技能的高低。

1.在《出纳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方案》中,广泛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多元评价模式。针对出纳工作的特点,将其分为填制账簿启用及交接表、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备查簿等八个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由于每个训练项目的内容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课题组对每一个实训项目制订了评价表,其评价的内容、模式和比重也不尽相同。如在“处理现金收支业务”和“处理出纳岗位综合业务”实训项目中,课题组制订了包括实训作品评价、模拟情境操作评价的量化评价表,通过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等多元的评价,使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现金收支业务的职业能力。

2.在校外实训中,注重第三方评价。

(1)课题组开发的《学生见习手册》,主要包括见习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见习单位情况登记、见习周志、见习小结、指导教师评价等内容,将学生暑期见习成绩总评明确为:专业见习最终成绩=见习周志(20%)+见习小结(20%)+见习单位评价(30%)+见习指导教师评价(30%)。

(2)课题组开发的《关于学生岗位实践的有关规定和成绩评定方案》和《学生岗位实践手册》,将岗位实践成绩的评定由实习单位评价(占比60%)、学校指导教师评价(占比20%)以及实结(占比20%)三部分组成,且实习单位评价具有一票否决权,强化了社会评价。设计了“岗位实践基本情况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实习周记”、“岗位实践检查表”、“学生岗位实践总结”、“实习单位意见”、“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成绩总表”等栏目。其中的“学生岗位实践量化评价表”分别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教师来评价,实习单位评价是站在“单位看员工”的角度,侧重于该生是否遵守劳动纪律、财务纪律等;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是站在“学校看学生”的角度,侧重于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程度、实习材料质量等,并特别设计了加分和扣分项目,体现了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和谐发展、互荣共进”的指导思想。

通过填写“实习周记”,可以敦促学生认真做好实习工作记录,培养其档案意识。通过填写“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记录”和“岗位实践检查表”,可以强化过程评价,同时也可以与学校指导教师自己填的联系记录核对,起到相互稽核的作用,以加强学校对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二)评价内容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将会计实训课程的评价内容从传统的对理论学习的评价逐步转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努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概括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笔试(开卷、闭卷)、调查报告、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1.在出纳实训的“到银行提取现金”这一项目中,主要考核学生对现金支票签发的准确性、持现金支票去银行办理取现业务时的注意事项、取回现金后回单位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情况,不一定考核每个知识点,重点是考核学生的会与不会。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减少死记硬背,增加能力权重,减少生搬硬套,强调实际应用。

2.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主要由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评价三部分组成,从实训参与度、协作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如下表。

期末,学生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学期的实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后,安排进行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校再聘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的会计档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训作品质量以及实训报告等进行评价。

实训综合评分法,借鉴了人力资源中的绩效考核,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提高过程评价的比重,通过对团队协作精神、会计档案资料、实训报告等方面,运用学生自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通过在多个班级中试行实训综合评分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评价模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将评价模式由“期末一考定终身”转为对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结合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岗位能力训练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多个单元,进行全程分段考核。评定成绩的时间,按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确定,重新组织课程资源,构成技能的考核模块,根据模块的具体教学情况安排考试的时间。

例如,在点钞、珠算、键盘录入等实训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将评价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并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确定为70%,结果评价的比重确定为30%;二是将过程性评价中的评价标准实施梯度化(即随着学生训练的深入,逐步提高评价标准),三是在方案中添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获奖加分项目。同时,将考核次数由原来的期末考一次转为每月考核一次,各月取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通过在2010、2011级的会计专业班级的技能课中试行,强化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学生的主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整体技能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四)在部分课程中试点实施“以证代考”。鼓励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参加国家指定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鉴定考核(珠算)、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技术业务的多面手,获得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以“一书(毕业证书)多证”,确保毕业生在合格的基础上有特长,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五)在系科管理中引入“学生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只看学生本学期实训课程的评价结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和督促。为此,课题组建议相关系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践能力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发展规划书、齐全的学期考核手册、各实训课程记录及总结、代表作品、课堂精彩瞬间等。由任课教师及时收集学生每学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的成绩、代表作品、实训记录等,交由系科保管。力求通过比较全面的材料与作品,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实训能力立体呈现出来,为自己的成长立此存照,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也有助于其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

第9篇:会计技能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技能培训与测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jyj2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