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第1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摘 要: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要在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标准、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在教学中努力创新和提高。

关键词:课程定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创新;提高

会计基础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教学中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现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是新环境下高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如何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为什么开这门课———准确的课程定位

找准会计基础的课程定位须从两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理清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1. 正确的课程理念

《会计基础》的课程目标直指就业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因此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双证制”的人才培养要求,也就是说,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学校学习,不是仅仅拿到毕业证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更高的会计职称证书,只有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叩响会计职业的大门。

2.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专业、职业及其他课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必须明确会计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资格考试体系中的位置。鉴于职业特点,会计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设置素质基础课、毕业论文职业基础课、会计职业课和职业拓展课,核心是会计职业课。会计职业课又分为三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和社会实践课。专业主干课共设 8 门,其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考科目,《财务会计ⅰ》《财务会计ⅱ》《成本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是取得会计初级、中级必考的内容。专业技能训练课包括《会计基础综合实训》《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是 8 门主干课的综合应用延伸、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和社会实践锻炼,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所必需的。

二、这门课教什么———明确的课程标准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明确的课程标准是指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的课程内容。

1. 明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会计基础课程标准有三个基本理念:(1)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形成课程目标框架,将能力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体现课程的价值追求。(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课程考试大纲)直接衔接。(3)建立课程标准的更新机制。

2.明确的课程目标

按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双证制”人才培养要求,本门课程的目标定位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能够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具体要求:(1)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包括: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假设和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管理等;(2)能够运用会计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进行会计基本操作和一般账务处理。会计基本操作,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管理的实务操作;一般账务处理,即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会计的本质和意义,为会计职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打下良好的基础;(4)通过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

3.明确的课程内容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依据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更新机制为若财政部的大纲内容或相关法律规定变动,教学内容应随之更新。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 会计从业资格必考内容

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论文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此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2) 职业能力训练必要的内容

包括复式记账运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包括资金筹集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和账务处理程序综合应用(以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训练职业能力。

(3) 其他内容

包括成本计算和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的教学内容根据复式记账运用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会计工作组织部分旨在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衔接。

三、这门课怎么教———科学的教学设计 &n

--> bsp;

要教好会计基础这门课,就必须贯彻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遵循高职课程职业性(专业教学与职业融合)、实践性(教职业实践中实际要做的事)和开放性(固有内容的“打散”重组和更新,课与课之间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向运用的延伸等)的要求,搞好教学设计。

1. 科学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教学内容组织采用排列组合思路: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教学实施策略思路:遵循职教教学规律,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先讲后做“”先做后讲”和“温故知新”等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选择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和完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思路:采取校本评价(学校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和外考评价(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两种评价办法。校本评价应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促进教学。

2. 合理组会计毕业论文织教学内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可设计三个大项目,每个项目各有侧重,组织不同的教学内容。项目一:××有限责任公司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账会计核算,采用真实的证账表操作。项目二:教材实例制造业的会计核算。本项目为实“例”会计核算,完成制造业的一个完整业务过程的核算。项目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基础》备考。本项目为实证会计综合,旨在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全面准备。

四、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按需创新

第2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

1分析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体系的背景

随着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我国物流行业从传统的服务发展成先进的信息化综合物流服务,物流系统涉及到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是当下经济最新发展的重大产业。在现代物流业与会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同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人才。然而,我国物流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我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个新建专业,培养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也是如今我国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所需,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既要掌握物流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2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在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具备各方面知识能力的初级物流专业人才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教学过程中,由于物流专业招收的学生参差不齐,学校教材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学生实践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众多原因,导致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并不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并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近几年来,企业“招人难”和毕业“找活难”现象尤为明显。经过多方面分析,我们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较好的政治道德修养,三观正确,社会职业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好,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较好,仓储、运输及配送等物流重要环节的根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如财务类管理的技能很熟练掌握,为企业提供所需求的物流人才。

2.2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是个宽口径专业,综合性、应用性和交错性的涵盖内容较广:①根据对应岗位,分仓储岗位群、运输岗位群等。②根据就业范畴来看,分生产制造业、贸易、物流业等。本专业学生将来能够在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岗位有仓储配送管理、运输采购管理、商品包装、流通加工、国际货运、物流作业信息管理和物流设施设备管理等。这些岗亭须要学生会操作,会管理,还要懂经营,还要具备有财务管理方面能力,看得懂财务报表,对经济成本实行分析与核算,控制物流各环节的经济信息,成本管理及控制才能做得好。

2.3浅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要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面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知道,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熟悉管账方面内容。在我国国家职业资格中具体要求仓储物流员岗亭人员的技术和素质.

3浅析在培养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力中会计基础的作用

3.1通过会计核算,能够培养学生严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会计核算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为经济管理供给会计信息;物流方面是核算物流成本管理。采取统计与会计联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式来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资源,通过在现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物流成本辅助核算账户,使物流资源核算更为简单明白。学会计核算,培养核算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严密的思维方法,给使用者供给完整信息。

3.2通过会计管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对中职的学生现状的分析,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由于初中阶段的落后,很多学生都是基础较差,素质方面也差,他们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若是让学生用管理者或以创业者的身份去接触《会计基础》课程,会使学生心理感到满足轻松自信并且有成就感,还能让学生积极自觉去学习会计,进修自身的管理能力。由此,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如下:如何从原始凭证上辨认以防止交易人员做假,如何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上辨别以预防会计人员工作不规范,如何预防会计人员记错账、做假账,虚报会计信息等等。

3.3通过会计控制,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和生产、服务于管理第一线实用技能型的专业集成化、共同信息网络化等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而物流的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的根本,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能力。掌握财务基本知识不仅可以养成学生成本节制的意识,还能掌握物流成本的方法,在素质上也能形成学生的自控意识。

4基于中职物流管理专业浅析探索会计基础课程

由以上几点分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地培养目标和岗位分析,可知会计基础课程对其的应用能力及重要性。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不全同于会计专业,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结合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其知识和能力所需,还有企业的物流岗位需求授课,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适应的物流人才。对此,以下就中职物流管理专业如何开设会计基础课程,谈谈本人的观点。

4.1按照教学的对象特点设定对应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会计基础》课程目标是联系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和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考虑提升学生将来就职技能,从物流专业角度去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懂得用会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头脑方式,学习会计核算,让学生增强核算能力,养成谨严的工作立场,为物流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物流相关操作和管理岗亭的一般性财务工作奠定专业根基。综上所述,定位教学目标:①知识的基础性。②知识的应用性。

4.2基于物流管理能力设计

《会计基础》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①中职学生总体文化知识较低,在授课时,结合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以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根据,以需要的会计知识为焦点,可以重在介绍物流成本会计的相关内容,会计报表的格式,以及经济业务的分析,注重应用性,加强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会计知识。②根据中职生的水平,对于《会计基础》课程,组合其内容,可以采用分四个项目式设计教学,即原始凭证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等:a.认识;b.填写;c.鉴别外来原始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记账凭证:a.认知会计科目及账户;b.认知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c.记账凭证的填写;d.鉴别记账凭证的真伪及规范性账簿:a.认识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b.记账;b.查账;c.错账查找及更正会计报表:a.认识财务会计报告;b.资产负债表分析;c.利润表分析;d.现金流量表分析。

4.3联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会计基础》课程的对象是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专业化的会计知识理念,可是他们有其专业特点,也须要懂得会计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物流专业特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和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相结合,讲授“物流市场”的知识内容。如此,物流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清晰,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4课程评价体系设置合理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一定要联合开设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设置课后评价体系时,要与会计专业学生相区别,多看重实践操作,这可以看出会计课程对物流岗位应用的效果;加强考评学生的职业技能,着重考查学生应用会计基础知识来解决物流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的能力;评定学科成绩主要考查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分析,综合应用所学的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丽.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金融,2017(08).

第3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校企合作;知识转移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障碍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场可以分为系统场、演练场、源发场和对话场。系统场存在于学校,源发场存在于企业,系统场与源发场等知识场内部沟通比较畅通。然而,演练场与对话场等知识场有效运行需要系统场的学校和源发场的企业之间信息传递的流畅以及有意识的合作。现实中,由于学校与企业所关注的目标不一致等原因,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尚未建立,或者建立了但流于形式,从而导致演练场与对话场等知识场不能有效运作,导致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转移存在障碍,见图1。

图1 会计电算化专业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障碍

(一)演练场中的障碍

演练场可以分为学校演练场和企业演练场。学校演练场主要依靠实训室进行,实训主要根据学校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开设,与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理论上,消除障碍最佳的方法是学生参与到企业中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实践,具体包括,学生身份的转变以及学习内容的转变,以消除障碍。但在现实中,学校与企业合作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行业或企业由于财务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校实习生,即使接受学生实习,学生从事的社会实践业务也比较有限;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在制度与时间上存在冲突与差异。演练场障碍的存在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二)对话场中的障碍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学校与企业在对话场上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校与企业团结协作,交流双方组织的特有知识。但双方的有效沟通存在一些障碍:学校与企业由于利益与目标的不一致导致企业缺少转移知识的激励,学校也缺少吸收知识的动机;学校与企业交流的往往是能够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难以清晰表达而又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交流比较困难;即使是显性知识在双方对话中由于各自常规的不同也并不容易有效转移。

二、解决对策

(一)校企有效沟通消除对话场中的障碍

消除学校与企业在对话场中的障碍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实训教学体系的重组上。

在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撰写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调研岗位有出纳、电算化维护、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营销、电算化管理、财务软件实施顾问等。通过对上述工作岗位的分析,明确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的职业技能要求,并根据技能要求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最新发展提出岗位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了解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岗位所需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可能从事的企业岗位―描述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匹配该能力形成所需专业训练),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形成会计电算化应用型实训教学体系课程。

(二)构建完善的实训体系消除演练场中的障碍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梳理出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的主要工作技能,据此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构建并实施完善的实训体系以消除演练场中的障碍。

本实训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手工处理(会计基础、制造业财务会计两项)和信息化实训(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业务一体化、财税一体化、审计电算化、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和VBSE全景体验)。

本实训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会计基础与操作手工实训

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簿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会计凭证的类型,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理解和熟悉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后续会计业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制造业财务会计手工实训

通过实训操作,使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登记账薄,制作财务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同时能够体验出纳、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主管等角色的具体工作,从而对之前所学专业技能课程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实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融合。

3、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

初级会计电算化实训通过建立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和掌握电子计算机会计的基本操作,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这一门课的内容包括财务处理基本操作、报表处理基本操作、应收/应付款核算的基本操作、工资核算的基本操作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操作等。

4、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

通过本实训,要求完成有关工作任务,即会计软件的安装与基础设置、总账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会计报表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存货核算系统等技能和知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使学生掌握电算化操作岗位上所需技能与知识,并通过相关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对电算化操作及处理能力,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相关岗位零距离接触。

5、财税一体化实训

通过本实训进行财税业务仿真应用软件的学习,将财政税收的业务利用大量新的财税业务应用软件和设备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加深对航天信息软件的认知和掌握,强化动手能力,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他们走出校门后即将从事工作进行提前预热。

6、审计电算化实训

这次实训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审计理论课堂教学“纸上谈兵”的不足。通过实训,使得学生可以将审计基础知识、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有机结合起来,并在“实战”演练中增强对审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审计过程的了解,熟悉审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运用,为将来从事审计、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7、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

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中心通过互联网系统将合作企业的真实业务数据引入到财务软件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实践,加深对企业会计核算内容的认识。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学习动机;同时也有助于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8、VBSE全景化信息化体验实训

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受训者在虚拟的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根据现实岗位工作内容、管理流程、业务单据,结合与教学目标适配的业务规则,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可进行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是一个可以满足多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实训。

9、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实训

充分锻炼学生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职业自豪感。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要求进行培训,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践技能。

10、企业顶岗实习

了解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组织,企业的会计工作,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在了解实习单位会计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具体进行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填制,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了解实习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如材料的核算、工资的核算、成本的核算、利润的核算,财务报表和内部成本报表的编制等。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实训项目的实施,概括来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技能培养;第二阶段,核心技能培养;第三阶段,综合技能培养。第一阶段在第一学年实施,通过会计基本与操作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基础实训,培养学生会计从业入门的基本技能与操作能力。第二阶段在第二学年实施,通过制造业财务会计手工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和审计电算化实训,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账务信息化处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及运用计算机查账能力。第三阶段在第三学年实施,通过信息化企业岗位体验实训、VBSE全景化信息化体验实训、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有效沟通,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实训体系,才能消除对话场和演练场中的障碍,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 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9-312.

[2] [日]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45-146.

[3] [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 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7-684.

第4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但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大多内容单一,体系僵化,难以圆满完成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增强其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满足会计教学工作之需要。

《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它不仅要教给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确会计本质,加强对会计岗位认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从而达到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能力又品质优良的会计专业人才之目的。然而,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单一,体系僵化,难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实际不断予以改革,使之更具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

一、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存在的缺陷

(一)体系架构缺陷

现在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其体系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一般皆包含总论、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设置账户、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此章节体系看似内容丰富,也近乎科学合理,但实则内容单一,结构僵化,无法满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工作者的要求。近年来,虽然许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但结果是收效甚微。如有的教材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内容,有的细化了制造业成本计算的内容,还有的在财产清查中增加了企业内控制度内容等不一而举。但这不过是因编者的“创新冲动”之需而做的一点内容上的充实而已,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另有个别《基础会计学》教材以改革其内容体系为名,把原本比较成熟的内容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如有的教材人为地删除了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等重要内容;有的教材把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从复式记账后面调到会计账簿后面讲述;更有甚者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调到财务会计报告前面讲述。上述做法割裂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既不符合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也背离了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教师无奈,只得打乱教材内容体系来讲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二)教材内容缺陷

《基础会计学》既然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它所肩负的任务就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结算、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应当把相关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并使之融会贯通,要他们从心灵深处领会会计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会计工作者必须坚决地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并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必须让学生实现角色的完全转换,从学习《基础会计学》开始,就把自己当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来要求,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纪,忠诚岗位职责,杜绝职务欺诈和职务犯罪。然而,当下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大多对上述内容阐述不够完整,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只字不提,似乎《基础会计学》的任务就只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教学,诸如转账结算、纳税申报、会计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的知识无需掌握,似乎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会计工作者是自然而成,不需学校教育即可达成。须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更应懂得“教不严,师之惰”,今天不在课堂上进行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的教育、引导,只能待明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摸索,这恐怕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即使如此,个别同学的未来走向何处也无法预知。

(三)实践教学缺陷

企业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首要的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那么,作为学校就应当以学生为本位,以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来设计教学过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其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原始”状态,放在教学首位的依然是理论的灌输。有些院校虽进行了大胆改革,积极投入,但也不过是建几个多媒体教室,增加会计模拟实训室而已。更何况个别院校不是从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工作出发点,而是为各种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所驱动。据不完全调查,有相当多的会计院校毕业生从未走进过会计模拟实训室,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在毕业离校前从未进行过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更谈不上到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去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了。如此这般,何谈实践性教学?何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显然,要实现《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并造就出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操守的会计专门人才,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会计核算方法教学为全方位的会计基础能力培养教学,真正为同学们学好各门会计专业课程,塑造大批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会计专业的相关法规、制度、准则,将其塑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忠诚于会计主体、忠诚于岗位职责的经济卫士,做到“常在河边站,永远不湿鞋”;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基本理论(特别是复式记账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等内容,具备娴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熟识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基础知识,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措施

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圆满完成《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造,并大力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从而形成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之格局。

(一)构建《基础会计学》模块体系

模块一: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培养模块。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虽然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有所介绍,但在教材体系中所占比重太低,且内容单一、生硬,缺乏应有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对学生起不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对此,该模块要进行极大地丰富,适当增加会计岗位特性;会计岗位法规要求;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认知教育,使之真正领悟会计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如何从事该职业?怎样把自己造就成为该职业中的佼佼者?就是要让同学们全面理解和认识会计岗位职责的特殊性;熟悉对工作技能的一般要求;懂得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地位、待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让每一位同学从接触《基础会计学》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将该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融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懂得要想在未来的岗位上更好地体现出自身价值,就必须从现在起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强化实践、勇于承担;就必须潜心学习研究财经法规,做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典范;就必须强化道德修养,捍卫会计职业的尊严。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灵魂,是才发展之内部动因,是做人立事之根本。

欲达上述效果,应加强该模块的案例教学,用大量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体会会计的职业特性、社会价值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源头上开始预防和杜绝职业欺诈和职务犯罪,从而实现会计职务控制关键点的进一步前移(自学校专业教育开始)之目的,为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品质高尚,知行合一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模块二:会计基础理论模块。该模块内容在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中叙述较全面,编排较合理。但有个别教材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原则等内容删掉了,有的将该部分内容编入了《企业财务会计》教材中。笔者认为,这些内容还是应当保留在《基础会计学》教材中较为恰当,因为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质量要求,更是初学者进入会计知识王国,把握并发展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和一般遵循。

这一模块应主要包括会计概念及特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与会计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原理等内容。其中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和复式记账原理两部分内容。而要同学们系统地把握《基础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首先突破这些难点问题。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从生产、生活的实例谈起,从会计对象谈起,弄清楚何为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资金的筹集)?资金到哪里去(资金运用)?进而逐步解决会计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解决复式记账原理这一难点问题。具体论述时,应当厘清三条线:基本线: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与会计核算质量评价的一般标准问题;企业会计对象线: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会计对象基本分类(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设置,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载体问题;会计要素间相互关系线:资产与权益的相互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基本等式、静态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平衡公式)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记账公式),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问题。

模块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模块(主体模块)。通过模块一,让同学们建立起职业责任意识,提高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鉴别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模块二,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特别是要真正理解会计恒等式原理,因为它是复式记账、设置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而模块三,则是为系统地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问题,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它可以让会计循环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之中,为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圆满完成会计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模块的路径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结合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讲述,并简要介绍转账结算的内容,否则,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将无法顺利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穿插在经济业务中从简讲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在会计循环过程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为其起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写则是其终点,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所在。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让同学们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之。

在教学过程中,该模块应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会计目标出发,运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展开:作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及其管理当局最关注企业的哪些信息?会计部门如何向他们提供这些信息?导入财务会计报告(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内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资料从哪里取得?导入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资料从哪里来?导入会计凭证。显然,这一步骤的教学过程与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是逆向进行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从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出发,运用探究性等现代教学方法,摸清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路径,提高同学们研究《基础会计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让同学们对会计循环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步,从会计核算的起点——凭证的取得与审核开始,运用实践性教学手段,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逐一展开。该步骤的教学活动应始终贯彻能力本位原则,密切联系企业会计工作实际,边讲边练,其教学过程就是会计工作流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在该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记账凭证的结构、内容、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分类、登记与核对;记账错误的查找与更正;财产清查的组织、方法与结果的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分类与编制,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程序。

模块四: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实践环节:转账结算流程;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纳税申报流程等,上述实践教学活动的流程一定要和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流程相一致,不可孤立地单独进行。实践教学是《基础会计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整个会计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让学生成人成才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能否健康运行。它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更维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及未来发展。因而,《基础会计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模块的内容,千方百计地改善实践教学手段,从而真正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二)强化《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全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习惯上一提会计实践教学,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一提师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资格证或者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证的考取,至于其他相关实践活动则考虑的较少。会计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在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以前,带领学生到经济法庭旁听经济案件的审判过程,特别是相关会计职务欺诈与会计职业犯罪的经济案件的审判过程,让学生直接感知会计职业的严肃性;带领学生深入厂矿企业调查会计人员在企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今后学好用好《基础会计学》提供可靠的源动力。

2.改善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健全实训室内工作岗位:出纳、记账、主管岗位;银行结算岗位;税务申报岗位等。让同学们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会计实际工作,如采购、报销、结算、纳税申报、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等工作,培养其岗位认知能力。

3.创造条件建设校内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有限公司,借以密切学校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同时,在事务所里实施导师制,让同学们在会计师的指导下,对企业会计实务进行会计核算。

4.鼓励会计教师建立会计工作室,有偿聘用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会计室的会计工作人员,使之在会计工作中体会其社会价值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其会计工作热情,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5.建立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会计专门人才担任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内校外两个渠道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尚需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更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只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劳作,一部真正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定能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

参考文献:

1.葛军.会计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莉华,李士涛.基础会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学最主要的依据,教材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使用的会计教材在内容与结构体系上大多套用本科或普通会计专业教材,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会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社会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基础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既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印象,又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否为其将来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一本优秀的《基础会计》教材在会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教材的对比及国内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对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一己之见。

中外《基础会计》教材对比及启示

教材培养目标的比较国外教材普遍认为,学习第一门会计课的大多数学生是会计、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制作、阅读、分析、解释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告。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会计》课程的目标是介绍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基本原理,使学生成为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明智使用者,并广泛培养学生的各种会计能力。国内教材的出发点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会计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初学者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教材结构的比较国外教材的结构安排主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在每章的开篇提出本章的学习目的,作为教师布置材料和学生预习的基础;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学习目的会重复出现,用于帮助教师讲述知识,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知识的思路;每章的练习、问题与案例是学习目的的具体应用;要点小结、相关新名词和术语及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复习每章的知识。其结构还有两大特色,一是每章开始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的实例并引用该公司经理、投资者或企业所有者关于该章主题的精辟论述。学生学习时可将实例贯穿于每一章的始终,将会计与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书中的作业材料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复习思考题、练习题、能力培养练习及分析案例等。国内教材的结构安排常常忽视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开篇直接进入正题,不利于学生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进行预习,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以掌握课程的重点;教学平铺直叙,学生难以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学习目的无从体现;习题也多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提问或是教材中例题的简单重复,难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教材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是教材改革必须体现培养目标,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的编写应该体现两个基本目标,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二是教材的结构安排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满足阶段性的教学目的。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割裂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但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引入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现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薄弱状况。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通常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这就人为地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会计理论教材重理论轻实务传统理论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按照先理论、后实务,理论为主、实务说明的传统模式设计,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逻辑与人类获得知识的认识规律。多年来,《基础会计》教材的惯用结构是开篇阐述会计的本质、对象、特点、前提、原则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然后阐述会计实务,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较薄弱,缺少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知识,先讲理论,后讲实务,学生由于缺少实践认知,对理论不易理解掌握,又因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结果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实务学习之前就对会计学畏惧厌倦,引不起兴趣。

会计实训教材任务化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大多为实习而实习,目的性不明确。首先,部分模拟实习教材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衔接不够;其次,教材中运用的模拟资料与会计工作实践脱节,且大多采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实习材料,与实际的证、账、表原型差异较大,既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再次,教材中缺少作业指导。由于学生实训多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以后,甚至是毕业前这样的“理论模糊期”,并且理论教材本身缺少实际操作要求及实际操作案例,导致学生实习无从下手,使学生的实习复归“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体现市场经济与高职教育特点,界定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的首要问题,直接涉及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决定着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重点掌握财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实际工作。

遵循“实用、够用”原则,确立《基础会计》的地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多有重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理清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框架,确立《基础会计》的地位。《基础会计》应重点阐述现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各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铺垫与方法准备。

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要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方式。传统会计教学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应建立一种“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新型会计教学方式。(2)要突破理实分立。现行的理实结合方式主要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时间分立模式,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弊端,其重大缺陷在于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不相适应。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实践――理论――应用的结构特点,将理实融为一体,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3)要突破传统教材理论体系。现行会计教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知识主要是会计分录与“丁字账户”讲解,实训教材主要是模拟公司业务处理,与理论相脱节。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多地运用实际案例、实物资料、实际业务信息,通过实践归纳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基本框架设想

《基础会计》教材整体结构体系框架《基础会计》教材在结构体系的设置上应力求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遵循“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原则,避免过多抽象化概念的理论堆砌。笔者认为,其结构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会计发展与应用及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的社会环境、研究对象、功能与目标,熟悉会计核算主要方法的内容与初步运用。第二部分是会计载体与账务处理程序,以账务处理程序为主线,阐述会计实务处理的专门方法与程序,完成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的证账表的会计循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认识和能力基础。第三部分是企业核算运用,通过实务案例系统演示手工操作下会计核算过程及证、账、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升华,加快由学习型角色向实践型角色转换的速度。第四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阐述会计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以及会计行为的约束系统,引导学生对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实现理实相融。

《基础会计》教材的内部结构框架《基础会计》教材的内部结构应配合会计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实务导入、理论归纳、要点小结和实务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具体可参照国外教材的结构特点进行布局设计。第一,在每章开始明确学习目的与重点,在论述到每节内容时,进一步强调该节的重点内容。第二,除了以文字形式明确目的外,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实际案例及实物资料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刺激学习兴趣。第三,对概念性、观点性、结论性的知识以特殊字体加以强调,突出学习重点。第四,在结尾对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与开头相呼应。第五,复习思考、练习题中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除了覆盖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外,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结构若能按上述体系设置,不仅可使学生在形象、具体、可感条件下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与实际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会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分段式”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相关调研显示,我国高职生在就业中的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各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会计模拟实验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已陆续建立了实验室,但不少学校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场地有限、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

(1) 实验内容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实验案例,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综合实验教学教程。

(2) 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严重脱节。

(3) 重视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忽视商品流通会计的实训。

(4) 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师的企业实施经验较少。

(5) 实验课时、实验场地严重不足。

1.2 校外实习困难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学生在校内实习的机会及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让高职生到校外实习已成必然。然而,我国高职生在校外实习的现状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实习单位联系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商业机密等原因大多拒绝安排实习生实习。

(2) 实习生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别能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因各种原因所限大多实习生不能在相应岗位实习,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实习单位分散,给学校实习生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 学生在外实习费用较大,这将会给贫困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仿真实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地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之路。

2 “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总体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3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是根本,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本文中实践教学环节暂不涉及毕业设计(论文)。

2.2 总体思路

不难看出,前述“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两个核心概念相互结合后,一对一地构成了3个关键环节——基础技能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技能环节。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这3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会计“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有效提升和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 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分为3个阶段并依次分别构建3个平台,即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3.1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实践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一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快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没有单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费用对毕业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企业更需要有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的学生。

(2)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初期急需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被聘到会计部门工作的初期通常从事的是一些财务岗位的辅工作。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会计实训的现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倾向,如会计、会计主管等。这一定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以上分析,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上述财务岗位辅工作的就业需求来设计。所谓财务岗位辅工作是指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之外的财务工作。包括票据填写、汇总表编制、凭证要素审核、办理银行结算、公司注册、报税等。这类辅工作,由于难度较低且不直接涉及会计核心工作,只是为会计账簿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不需要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就能处理,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例如现金支票的填写,在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阶段,只需向学生展示支票的样本,介绍格式、用途、填写要素即可,至于现金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设置则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时再做更为深入的训练。

3.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实现

为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达到上岗要求,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设计一个会计专业岗位训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按岗位细分的会计经济业务仿真资料,以便强化训练会计人员应有的主观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 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专业基础。

3.2.1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特点

(1) 本层次的实训需要相当程度的理论支撑。与第一层次的实训内容相比,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尤其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要点、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则很难将实训进行下去。

(2) 实训内容应注重局部强化。本层次的实训重点应在于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只有当练就了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会计岗位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正确地编制会计报告才成为可能。

(3) 实训应有同步仿真的实训资料库作基垫。本层次的实训内容已直接涉及到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因此,要想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较高的实训资料,然而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材来看,还不具备时效性与高度仿真性,同步实训资料更为欠缺。

3.2.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实施要点

(1) 建立实训资料库。高职院校应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动态更新收集实训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收集与更新。

(2) 编写同步实训手册。由实训教师根据调研情况,按照理论教材的章节编写更新同步实训手册,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内容进行局部强化。

(3) 按章节设计实训内容。即按章节重点训练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辅助训练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登记,至于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则属于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的重点,本层次尚不做考虑。

(4) 同步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应与各专业会计理论课程相配套,包括内容配套、课时配套(如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定为1 ∶ 3 )。

本阶段的训练建议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主要是为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度。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当然,在整个实训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应突显对经济业务的种类变化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应对,尚不必考虑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3.3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前实施

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考核,以满足学生就业后对会计工作职位逐级提升的需求。

3.3.1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的特点

(1) 实训内容应体现会计循环。从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直至编制会计报告,所有经济业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关联性,各表格的金额之间应具有勾稽关系。

(2) 经济业务具有“隐蔽性”。本层次实训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均需由相关的原始凭证来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而是要给出分析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空间。

(3) 实训模型应满足就业定位。不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基建行业、金融业还是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定位,选定一种行业类型的单位作为实训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1) 编写成套实训手册。选定适合就业定位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为实训模型,在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手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组合、删减或更新,详细整合实训资料,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以检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实训模块。实训进度不可一味追求快,应该有张有弛地统筹安排整个实训进程,具体可分为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4个模块进行,根据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进度。详见表1。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应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比较合适。

4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可采用校内实验与顶岗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进行。

4.1 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岗前热身”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因缺乏具体操作内容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所建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所倡导建立的实训资料,恰好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校内实验室可分为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两种,大力加强计算机仿真会计综合实验的力度,最终实现手工账与电子账并行的教学目的。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经济业务类型的提炼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岗前热身”,以保证最大程度上接近会计实践。

4.2 动员一切力量组织顶岗实习 “实地演练”

顶岗实习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实践方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并将其与学生就业联系到了一起,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上岗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发动学生及社会力量自主寻找实践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具有“一石十鸟”之功效。然而,我们都知道顶岗实习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式”实习,在整个学制中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操作技能的强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分散到整个学制的每个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带着任务或积极获取学分的动机,尽早进入社会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高校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鉴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8).

[3] 陈丹,何应林. 职校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反思—技能”模型及其启示[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3).

第7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实践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和管用的理念,以会计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通过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结合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以及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胜任出纳、税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会计信息化》等多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它即是对在校期间所应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总结与考查,也为学生面向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素质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了“一核心、两原则、三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核心是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两原则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打造、学做一体”的设计原则;三对接是“与市场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具体表现为:

(1)课程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坚持“学校与企业合力开发”,“教学名师与注册会计师精心打造”的课程开发理念,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各项元素及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

(2)课程实训资料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充分体现实践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阳,服务河南”,这一专业定位,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业以及学生熟知的企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设计实训内容。

(3)课程与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要求。课程专职教师与会计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料,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职业技能。

课程组通过对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所设计的会计职业基础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境任务。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会计职业基础》实训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来确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与校内外专家一起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了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岗位所应处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本课程结构为“项目化”结构。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设计了两部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个大项目(会计职业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26个子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实训项目根据其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均配备了校本实训教材、PPT、实训项目讲义、核算流程图、仿真会计资料、用友ERP U8软件等教学内容辅助资料,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可以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等手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强化训练,保证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单项实训目标均为会计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实训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领会、吸收与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件演示、课程网站以及往届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会计操作技能性知识,采取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指导教师先根据每项任务的实训目的、实训设计,安排实训程序。由学生独立或是分小组(3-5人)完成任务,并汇报实训过程及结果,通过展示学生所完成作品,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详见表2。

手工实训实训要求:通过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业务的处理,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及过程,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独立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到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过程。

电算化实训实训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完成对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处理;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以及供应链业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全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课证赛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第8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59-02

会计职业素养是指会计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是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应用、提高和创新,是学生职业生涯稳定、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培养目标及会计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提炼会计职业核心素养,对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对会计职业素养方面,高职院校已逐步认识到企业、行业和社会对职业素养的需求,但没有形成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指向性、目的性不够强,没能够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近年来,以“技能”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弱,就业结构性矛盾等突出问题已开始引起教育界普遍关注,“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困境对高等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对职业素养的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已成为职业准入的通行证。在通识职业素养在这方面,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等通识职业素养未能养成;在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方面,重知识,轻审核、重业务描述,轻阅读凭证,这些种种不足,导致教学与实际工作脱离,学生在毕业后进入职场时,缺乏应对能力。

二、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以及长期的练习、锻炼所养成,素养是过程,素质是结果。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切入点,剖析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提炼会计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从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岗位的特点分析,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内容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会计核心职业素养

首先,开设通识职业素养课,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养成“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等通识职业素养,以案例教学法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法,进行反复的训练,并且把通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实训中,养成通识职业素养。

其次,以会计入门课程会计基础和职业岗位特征明显的出纳实务为切入点,系统地设计达到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任务,分岗位,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等方法展开会计职业素养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进而随着专业教学的开展,在相关课程各项专业训练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持续推进,在会计教学中通过实际任务训练,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会计专业职业素养主要贯穿的课程有:会计基础、出纳实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

再次,会计综合实训,在实训中设立财务室,按企业的规范,明确单位的审批程序、内控制度,岗位责任。采用分岗位实训,学生6~8人为一组,分别担任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会计主管、制证会计、审核会计、出纳。以会计相关法规为准绳,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凭证严格按照规范的审批、审核程序,及时、准确地在各个岗位之间传递、办理。会计凭证就是会计语言,通过综合实训,训练学生的六项能力,养成良好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1)掌握各类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在传统的实训中,学生一人多岗,实训中学生无法直观的了解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采用分岗位实训,通过典型经济业务的发生,促使学生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业务办理,掌握各类会计业务的办理流程。(2)判断各类业务的发生和完成应产生何种原始凭证作为核算依据。传统的实训中,往往是由实训教师提供实训所有的票据,学生根据相关的票据,编制记账凭证。在分岗实训中,让学生思考,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相应会产生哪些原始凭证,是自制的还是外来的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各有多少联,哪一联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3)阅读会计凭证的能力(读懂会计凭证所表达的内容)。阅读会计凭证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在会计理论教学及传统的实训中,学生往往依赖业务描述,没有养成阅读会计凭证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没有像课本、实训书上的业务描述,取而代之以大量的会计凭证,学生就会茫然失措。在分岗位实训中,通过培养学生阅读每一张会计凭证,使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完成情况,正确办理相关的会计业务。(4)审核会计凭证的能力。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一种书面证明文件。在分岗位实训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会计凭证进行认真的审核,审核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准确,会计凭证的各要素填写是否齐全,会计凭证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审批手续是完善等,拒绝不合格的会计凭证进入核算流程,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的基础。(5)业务的处理、分析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编制记账凭证(即编制会计分录)又是另一项基本功。在分岗位实训中,对于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即会计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只有业务处理正确,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6)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能力之一,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制度,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和经济事项采取的方法、程序和原则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2006年以来,《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以及41个具体的会计准则相继出台、实施,形成我国的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准则体系中,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规范性的要求,许多内容要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核算问题。例如,在准则中,对资产确认条件之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人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综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对现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据此作出职业判断,判断与该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确认这一项资源能否作为一项资产来核算。传统的教学中,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核算时,更多地强调应计入哪些会计科目,怎样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现实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想当然的思维定势,致使会计核算错误。应通过具体的案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既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最后,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等财经法规,引导学生渐进的学习,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财政、税务会计网页,及时了解会计、财税政策等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在培养专业职业素养的同时,融会贯通通识职业素养的养成,如在实训中,要体现敬业、合作、礼仪、责任;会计业务的处理时,应做到诚信、严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考核与评价

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核中,不仅要考核会计专业职业素养,即会计技能、职业判断,还要考核通识职业素养,即考核学生的诚信、严谨、敬业、责任、合作、礼仪。为了能较全面的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选择在会计综合实训时进行考核是较恰当的时机,从实训是否独立、如期完成,实训操作的工整、准确性,对业务的职业判断是否恰当,各岗位之间的协调,同学之间相处的融洽性,会计凭证的传递及保管等方面,进行会计职业素养的考核与评价。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具有良好会计职业素养的学生,由于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职业道德、较好的职业规划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重视,有效解决“企业招人难”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军.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项目课程设计[J].财会教育,2011(12)

[2]刘啸尘.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

[3]刘颖.高职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4)

[4]李文兰.谈会计实训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9)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4JGA375)

第9篇:财务会计基础实训报告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模拟仿真;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参加高考人数却是逐年下降,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高职高专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招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为更好的制定和完善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开展了此次“财经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调研活动”。

一、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听取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有价值的建议。用人单位涉及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财经专业类型的企业,也有建筑、生物、物流,工业等其他企业。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市场上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本报告。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455份调查报告,通过对425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组、累加、计算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1)用人单位在未来的五年内社会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

此次调查用人单位中,有55%的单位表示将提升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有31%的单位表示持平,仅有14%的单位表示将降低聘用高职财会人员。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文凭还是能够胜任会计人才市场需要的。

(2)单位对财会专业的学历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65%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本科学历,29%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另有6%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这部分单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国企。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

(1)单位需要的专业人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复合型人才和“通才”的用人单位高达66%,仅有14%的用人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专才”。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希望财务人员是“通才”的比例较高,大型企业则更希望财务人员是“专才”,但所有企业都很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中,排列在前三位的因素为: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思想品德;高职学院强调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被用人单位排列在第四和第五位。可见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时,更为关注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后续职业培养的潜质。:

3、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企业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不高,同时认为高职学生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方面较为欠缺。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员工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职学生还极其缺乏。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数据如表一:

表一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

4、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技能;而沟通协调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情商”的要求;部分企业提出对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资金筹集运作能力的要求,这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如下:

表二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

5、用人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最突出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会计专业技能不熟练,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动手能力差是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 毕业生职业能力缺陷如表三

表三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表

(三)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证书的需求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证书要求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门槛,同时高职财会毕业生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2、用人单位对财会课程的评价

统计结果表明,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企业纳税实务。单位认为最不必要开设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会计制度设计和英语。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备明确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取向,另外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形象,得当的行为礼仪也是单位较为关注的因素,对于具备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多媒体应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综合素养的毕业生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调研结果总结

(一)专业方向建议

可以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财会专业下设定核算会计方向、财会文员方向和税收申报专员方向。

(二)课程设置建议

1.对职业素养课程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人文素养方面有较高求,因此建议经济应用文写作进行整合,改称“文化素养课程”,并在课程体系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财经应用文写作、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学时。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奢侈品识别”一类的课程,以提高毕业生对奢侈品的鉴别能力。

2.对专业技能课程建议

从调查可知单位对人员的要求, 最注重 4 种知识和能力: 会计核算知识、 税务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也应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分 4 个模块来设置, 第一模块是会计基础课, 包括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第二模块是税法、税务实务等; 第三模块是会计电算化模块,包括会计电算化、 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第四个模块包括:审计、 经济法、统计学原理和证券投资学等。

在课程改革上, 为了强调学生的税务处理能力,将“税务实务”课程改为“企业税收申报实务”课程;为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将“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课程改为“EXCEL在财务数据统计中的应用”;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需要,在专业课中强化经济法、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整合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财务会计的部分教学内容,将中小型企业常规业务类型作为课程重点内容。

其次对不必要开设的课程调查中发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占调查人数40.58%,会计英语占23.19%,会计制度设计占10.14%,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会计英语和会计制度设计可以改为选修课。

3.对实训课程建议

第一,新增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内部会计控制实务实训和银行会计业务实训,实现理论与企业经营实务的对接;

第二,实训内容应增加对各类企业工作环境的认知。目前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包括日常业务会计核算, 涵盖了财务管理、税务、工商年检等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核算特点,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

第三,开设纳税实训处理企业报税实务能力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要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办税能力的需求,财会专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开设纳税实务实训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议

开设会计类专业,应确保有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4、校企合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