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

第1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一、引言

城市交通既具有社会公益性,又有市场经济特性,建设运营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采取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提供。目前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投融资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投融资模式和市场化竞争型投融资模式两类。 政府主导投融资模式,即政府负责全部建设投资与运营补贴,指定机构负责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的具体执行。政府主导投融资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期内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快城市交通项目的建设进程。 而政府主导投融资模式的缺点是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导致融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城市交通建设运营所需大量资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率。 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是由企业在市场化规则下,采用商业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产业投资基金等商业化融资手段,负责城市交通项目的融资、建设、开发、运营。市场化投融资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吸引广泛的社会资金,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有利于城市交通运营企业完成市场化改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二、建设项目概况

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的市政建设方兴未艾,而上海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称城投总公司)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主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投资规模达到了126.16亿元。建设资金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资本金50 亿,按公司章程约定由上海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与上海公路建设总公司分别按60%、40% 的比例出资;另一部分是以该项目专营权合同中市政局授于的A14(长江隧桥高速公路)的收费经营权作质押,向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为牵头行的银团融资76.16 亿。国有投资主体决定了项目公司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监管、会计核算(对公路隧桥等建设工程的计价)等多方面管理上的规范性。本文对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三、建设资金筹措思路

如何以尽可能低的融资成本筹措到足够数量的资金,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是重大市政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市政建设的资金来源方面呈现多样化,即既有财政渠道投入,又有建设、移交、营运(BOT)模式下的以法人投资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方式。经过实践证明,在市场化机制的条件下,运用BOT 方式的项目公司在控制融资成本(进而控制工程造价)时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在长江隧桥项目的资金筹措方案中,项目公司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制定融资方案,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选择融资机构,进而争取到有利的融资条件,为达到较大幅度节约资金成本目的(与批准概算比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为控制总的工程造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实践过程中,经过充分体现市场原则的艰苦谈判,以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为首的银团,同意为上海长江隧桥项目提供先商业票据贴现、再项目周转贷款、后项目贷款的结构化融资方案,这一优化结构融资解决方案对长江隧桥项目在建设期中抵御利率上涨风险、控制融资成本(进而控制工程造价)起到了积极作用。之后,公司又成功的引入中国太平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参加工程建设,使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呈多元化,期限上长短结合,结构稳定。

在建设资金筹集过程中,股东单位的大力支持是高质量完成市政建设项目融资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股东资本金的及时足额到位。这即推迟了债权性资金的发生时间,从而推迟借款利息的发生,又能满足项目建设资金的提款条件,形成现实的提款权,还能使项目公司的融资环境更趋良好(各类财务指标趋向良好),为建设项目在进行融资谈判时争取到较有利的地位。同时能使项目公司在建设初期有较充裕的时间来熟悉当时的资金市场,从容确定融资目标,优化融资方案。二是股东单位融资资源的支撑。充分依靠股东单位已经形成的融资资源。在融资谈判中争取尽可能优惠的融资条件,为以后控制资金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资金使用管理

公路(遂桥)等市政工程建设具有工程投资大(数十亿至百多亿)、建设周期较长(数年),参加建设单位多、协调范围广等特点,如何在较长的建设周期中既要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又要提高建设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推进,是财务管理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工作中项目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是处理这一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建立适合不同项目特点的规章制度及流程。在构建制度体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在建设规模、参与单位、建设周期等要素,兼顾程序与效率,在财务审批权限、全面预算制度、验工计价流程、工程款支付流程、合同审批制度等方面,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辅以健全的内部机构设置,形成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使资金的流动有章可依,有矩可循,安全高效。2006 年公司结合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了《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办法》《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同管理暂行规定》《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同经济审批流程》《工程建设资金监管办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科研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项目建设的内部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其次,要持之以恒的使各类管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充分体现管理制度在项目公司运行中的刚性作用,古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有了良好的制度,还必须坚持不懈的予以执行并及时总结完善,这样才能使规章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管理所预期的目的。自公司成立来,长江隧桥公司大力推进各类制度建设、会计基础工作达标A级、资金每周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在内部控制机制执行上,具体细化设置了六项财务管理重点工作业务流程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即:管理费用报销业务流程、网上银行管理业务流程、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工程款支付流程、融资业务流程、工程资金监管业务流程。

正是在制度建设和执行的监督上所作的努力,使得整个项目的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极大提升了长江隧桥公司的管理水,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五、建设资金监督程序

为保证重大工程按计划目标推进,项目公司不但要筹措足够数量的低成本建设资金,而且要建立完备的内控制度来规范建设资金的用途和流向,还需要对资金在进入总承包单位后的流向有所掌握和控制,这也成为近年来大型市政工程在建设资金管理中的方向。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在工程建设初期,就以超前的意识在建设资金监管使用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经过数年来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建设资金监管办法。其主要内容是由施工企业每月按时提交建设资金使用计划,监管银行根据施工合同和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对施工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并按照长江隧桥公司的要求每月编写资金监管报告,长江隧桥公司财务部门根据银行提交的监管报告,了解掌握建设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作为进行资金筹集、预算调整等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对建设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对于保证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按计划推进、协调平衡建设过程中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企业管理层面上看是使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从社会层面上看是为建设诚信社会(按合同约定承但权利义务)与和谐社会(及时支付各材料供应款和农民工薪酬)作出了贡献。2007 年长江隧桥财务部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整理制定了“工程建设资金监管办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六、建设项目会计核算

在公路(隧桥)等市政项目建设中全过程的、准确的、及时的对工程造价进行会计核算,既是财务管理(如安排建设资金、制定年度预算、控制投资等)的需要,也是为今后准确计量经营成果(通过折旧计入财务成果)和可能转发生的资产运作(政府回购、资产所有权转移等)提供第一手详尽基础数据。通过长江隧桥几年来核算工作的实践,在开始建立核算体系时必须充分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熟悉已经批准的项目概算内容。全面熟悉概算内容对设置会计科目及后续核算有很大帮助,一般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大类上应与批准概算的内容尽可能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签定的具体经济合同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样做在核算初期的工作量会比较大(财务人员熟悉概算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要根据合同签定情况设置明细科目需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但在建设过程中的会计核算会清晰明了,这样不但满足了生产建设的需要,还能为外部的检查提供完整详实的会计资料。

在会计核算方面,长江隧桥工程的做法值得提倡,特别是明细科目的设置,基本保持与经济合同内容一致,使日常核算清晰,数据调用准确及时,对合同执行情况反映全面,使会计信息在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有效利用。此外,对项目概算内容的熟悉还有助于财务人员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协助有关部门对总投资进行控制。

二是要对待摊投资确定科学合理的的分配标准。目前,很多公路(隧桥)建设项目由于多种原因在审批立项时分为若干子项目,概算也是分别批准,有些项目公司还承但了两个以上市政项目的建设任务。如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还将是崇启大桥投资者和沿江通道工程的的潜在建设者,为在项目竣工时尽可能准确的计量各项目(各类资产)的工程造价,就需要对共同发生的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摊。而对共同费用分摊首先要确定分摊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已经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来分配共同费用是比较合理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分别立项的工程项目开竣工日期相差很大)和某些费用(如承但二个以上工程项目且开竣工时间不一致的融资成本分配,不但要考虑利息资本化的终止时间而且还需要在不同项目间分摊融资成本)的分配更需要从长计议,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需要指出的是,建设工程会计核算对参与工作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出了较特殊的要求,即不但要通晓普遍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技术,还需要对市政工程建设过程的特点和规则(如验工计价,概算口径,融资环境等)有所了解,并在工作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完成相应的工作。

七、工程竣工决算及审计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于2004 年12 月28 日正式开工,2009 年10 月31 日,工程通车并投入试运营,比交通部批复工期提前了9 个月。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本公司全力推进工程决算工作,并于2011年2 月完成该项工作,上海市审计局受国家审计署委托于2011 年2 月至5 月对本公司提交的项目竣工决算报告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同年5 月31 日提交了审计报告及审计决定书。公司根据上述审计文件组织了整改,并于2011 年8 月份根据整改情况提交了整改报告,至此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长江隧桥工程)审计工作圆满完成。2010 年竣工决算审计工程建设投资为115.71 亿元,与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126.16 亿元相比节约了投资10.45 亿元;与增加轨道交通调整概算132.00 亿元相比节约了投资16.29 亿元。2011 年12 月, 项目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工程峻工验收。在结算阶段的投资控制,通过预结算掌握工程各类合同的总费用;召开结算工作动员会议严肃纪律;成立结算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定期研究相关问题。另外,内部监督与外部审核相结合,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上海市审计局进行跟踪审计,实行外部监督;对包干合同的合同价聘请专业机构事前审核。加强内部监督控制,特别是对所有工程款及费用的支付,工程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和办公室之间的内部签审使资金支付处于严谨监督之中。

第2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1)由于现有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备,缺乏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培训,无法引入管理会计更多、更强大的功能。特别是在2013年,原计划财务部主任离任,给计划财务部工作带来冲击,财务分析的质量明显下降,尽管之后计划财务部仍按照原先模板进行分析、撰写,但整体还是“形似神不似”,一度影响了对集团高层决策的辅助作用。此外,财务预算也只是由计划财务部简单地汇总其他部门提供的数据,没有实现全面预算,影响了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和集团长远战略的实现。

(2)计划财务部和企业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等部门缺乏联系沟通,导致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度不够,影响了管理会计的优势发挥。平时计划财务部除列席中层干部大会外,基本是埋头记账、报账,很少接触工程项目、投资业务洽谈等具体事务,部门间联系主要停留在交换共享财务数据报表和事后出现问题时进行的协商沟通。

(3)由于集团本部和下属公司办公地点相对分散,降低了联系的紧密度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企业分别在城区各个街区,有的还在远离城区的乡镇,因此,平时集团计划财务部基本通过文件交换和网络通信进行联系,导致财务规范化程度低。

(4)由于集团审计部门缺少项目预决算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只能从事对下属公司的财务审计,对其他经济活动无法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监督。

(5)预算、绩效、审计等工具信息化运用不够,几乎都是手工操作,导致工作效能低下。从现实状况看,一方面市场上缺少此类成熟的应用软件,另一方面各部门相关人员缺少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意识。

二、管理会计实践思考

(1)要引导决策层和管理层加强对财政部《指导意见》和后续即将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学习贯彻,充分认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树立管理会计理念,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在集团上下营造主动实施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

(2)要坚持“人才带动”原则,在加强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具体实践的同时,引入或培养一批熟悉资本运作、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等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能够深入参与和支持单位决策制定的管理会计人才。

(3)要坚持推动“主体在企业”的原则,结合“十三五”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切实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部门间的联合工作机制,促进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沟通联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战略,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

(4)要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注重引入相对成熟的管理会计软件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软件中部分管理功能,加快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单位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第3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摘要:《武警基层财务》课程实践性较强,网络课程能解决传统教学受时间地点等因素制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转变教员观念、做好学情分析、注重培养能力、发挥技术优势、教员学员兼顾五个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武警基层财务;网络课程;实践教学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一种新的课程表现形式。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员提供一个弹性的学习环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已经逐步成为必要辅助手段。

一、课程介绍

武警基层财务,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经济管理活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武警基层财务所要应对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对司务长的财务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员无论是财务管理知识还是实务操作能力都很难满足基层单位的要求,毕业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财务问题往往无从下手,适应岗位周期较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受课时、场地等因素制约很难及时拓展知识和强化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知识更新都十分有限,实务训练严重不足,这些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员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差很远。

所以,《武警基层财务》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满足基层岗位任职需要,针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仅仅靠传授给学员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当大幅度增加案例分析、实务训练和技能训练,培养学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操能力。对于《武警基层财务》这样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发展网络课程辅助教学。

二、网络课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各军队院校加大投入发展,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三级网建设的深入,不少院校正逐步探索网络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原因影响,网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针对这些问题,《武警基层财务》网络课程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员观念

教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学员也有充分的了解,应当是网络课程开发的主体。所以,要建设和发展网络课程,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员的观念问题,要转变教员对新理念、新技术等新鲜事物的观念,要消除教员对新鲜事物的排斥思想,让教员了解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技术,了解网络课程,以新的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石,以新的教育技术为技术手段,依托学习理论、人本主义课程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等建构主义理论体系设计开发网络课程。

(二)做好学情分析

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士官学员,他们学历层次从初中到本科,学习能力、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绝大部分学员之前没接触过财务工作,对财务专业知识比较匮乏,面对这样一群学员,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就必须要全面了解学员的文化层次和学习目的,充分掌握大部分学员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所以,在《武警基层财务》网络课程建设中,必须要遵循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到学员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习目的等差异,综合分析,再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重培养能力

《武警基层财务》这门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实操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实践教学因受课时、场地、设备、资金等因素制约难以保证。所以,《武警基层财务》网络课程设计时要注意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为实践教学提供全新的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员实操训练创造一个虚拟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模拟实操训练,加深实务理解,丰富实践经验,还可以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从书本到岗位的平稳过渡,培养学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技术优势

网络课程主要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将学科内容提供给学员。随着建设现代后勤的不断深入,武警基层财务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及时更新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武警基层财务》课程更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丰富、更新迅速等特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模拟学习环境,充分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并随时更新。针对基层单位出现的新任务新情况,教学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地反馈到网络课程中去,并不断更新,紧跟发展步伐。二是充分发挥网络课程中课程设计、课程管理、信息交流、能力评估等功能。利用BBS、聊天室、论坛、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随着网络课程不断发展,相应技术的不断完善,应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网络课程发展。

(五)教员学员兼顾

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是服务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质量,不单是指培养出优秀的学员,还要求教员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出优秀的教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武警基层财务》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既能有助于学员课下辅助学习,还能加强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有利于教员利用网络收集教学素材,摸清学员特点,了解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单位:武警杭州士官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婕,朱承志.综合性实验的综合原则.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第4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资源库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实践教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是大部分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很多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实践教学平台不足、实践技能培训环境较差等导致的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本文主要探讨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问题,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从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环境的角度探讨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的各种原始资料大部分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收集原始资料的难度较大,平时所能收集到的大部分是些零散的二手资料,与教学内容不可能完全对接。在实践教学时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按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重新筛选、整理和设计。所以,收集和设计实训教学素材,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相关院校建立起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在相近的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经济学专业的财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实现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地方高校实现共享,减少各个高校独立开发与建设的成本,充分发挥资源的共享性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务工作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了建设高质量的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需要相关专业的教师深入企业工作实践中收集经济业务案例、经济文书等实训教学素材。通过对实务案例的系统化设计、对票据等原始素材内容的调整、对实务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编辑等实践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其“双师”素质。因此,应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素材的收集、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训平台的开发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环境的适应性。由于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其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受到限制,财务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在校内实训环节,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若具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借助于性能优良的互联网络平台,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模拟实验,实验课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增设课外拓展学分,将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整合后纳入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由创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教学型地方高校的基本特点,本着一切为了教学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高校要吸收最新的教学成果,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师资资源,构建满足需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标准化的原则

为了能最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的价值,信息资源使用的文件格式和分类标准要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的资源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点来建设资源,特别是财务管理实践中使用的文书、合同等资源素材的编写应该严格遵守最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资源库的建设也必须要有科学性,而不是学科素材、网络资源等数字化资源简单的堆积,盲目求其规模。

(二)共建共享的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资源主要有搜集购买、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整理、自主研发等三种来源,前两个来源虽然节约了制作时间,但对各学校具体的教学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实用性差。教师自主研发资源能更好地紧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需求,适用于特定的教学实际情况,有利于建设有自我特色的教学资源库。自主研发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整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才能提高资源的质量,同时,高校应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如通过立项的形式增加经费和工作量的方式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资源的研发中来;做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使教师能够放心的将优质资源进行共享;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化,达到开放、共享的目的。

(三)动态管理的原则

因财务管理类课程涉及到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依据,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适用的政策法规环境,如我院购买的厦门网中网公司的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训软件就针对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对其中的财务报表内容和格式不断更新,教师研发实践教学资源也要如此,如我院就规定了每年新增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要达到20%以上,并且采用严格的考核标准进行验收。对于财务管理案例库中的案例要进行适时更新,不断补充最新的典型案例,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

针对财务管理类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创新多维度的实践教学协作平台

多维度实践教学协作平台包括校内模拟实验、校外实习基地、校外财务管理服务平台和全真实验室。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院作为一所地方型高校,办学经费有限,对于财务管理等文科性质的实验室教学起步较晚,专供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综合性实验室相对较少,投入的有限资金也基本上仅用于电脑和软件的购置。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近年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先后成功创建了财会手工模拟实验室、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验室和财务管理综合实验室;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以来,先后与湖北咸宁阳光电气、咸宁市统计局、仁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了财务管理实习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争取与咸宁凤凰工业园的公司签订共建财务管理实习教学基地的协议,建立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顶岗实习,实行“双挂双学”,培养“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实习基地规范化管理,实质性推动互惠性校企合作,建设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今后,我院还将聘请实务工作者为学生讲授实务知识,建立全真实验室,以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贯彻与实施。

(二)编制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教师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对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学校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对于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教学、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大纲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任务、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到每个项目实验项目的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考核形式与要求。所有的实验课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课程内设置的实验课,均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大纲制订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其中,实验项目的设置必须符合本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中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更新现有实验教学内容,避免低水平重复。独立设置的实验课是将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的实验课。要求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课程内设置的实验课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的教学环节,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

(三)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是教学环节的延伸和提高,要树立教学服务于社会、企业需求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由于实验教学以理论课程体系为依托,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应包括以下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详见下页表1)。

(四)推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课程为主推行“点”型实践教学。以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主要由各专门实验室承担;以模块课程为主推行“线”型实践教学。结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展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验、业务实习等,着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同一专业的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和融会贯通能力;以仿真实验为主推行“面”型实践教学。以模拟训练、ERP等仿真实验为主,包括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学会各个实践操作过程的连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和学习创新方法的目的;以实践创新平台为主推行“体”型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多种体验式实践创新平台,支持一定数量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项目,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加强论文写作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通过“三下乡”等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活动月”等社团活动,参加会计知识竞赛、商道管理决策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

可以针对六门财务管理类核心课程构建由案例库、实验模型和信息系统等资源组成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22项资源(详见表2)。

(六)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主要是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虽然部分教师具有职业资格证书,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就具备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或很少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建议,可以由学校和教师自己联系单位,要求相关专业的实验指导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实践,也可以安排新进教师上岗前先到企业实习半年,熟悉企业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便于他们日后指导学生;在学生校外实习之前给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大纲,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专业实习。这都有利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结束语

对于学生人数多、师资缺乏、设备短缺、资金有限的教学性地方高校,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并将其作为一个教学平台,有利于发挥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思路,具体实施还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效果还有待实践检验。

(注: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财务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362)

参考文献:

1.睢忠林,甄国红.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

2.崔志伟.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8).

3.涂宝军,孙进,吉顺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库构建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

4.顾海溶.关于教学型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

5.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10,(1) .

6.罗振坤.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7.张旭东.教学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J].会计之友,2008,(9).

8.傅文卿.财经类专业实训教学素材资源库建设研究[J].才智,2009,(19).

第5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引言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与适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潮流所做出的必要举措。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到现在,其功能日益完善,应用也逐步达到普及。但是这还不能说明我国会计信息化已成熟,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若要实现会计信息化,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 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由于会计信息化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所以很多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还不甚了解。很多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单纯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为了减轻工作量,提高会计系统管理的效率。这将严重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缓慢甚至不提升。

2.2 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当前我国对信息化会计理论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进行理论研究时极少考虑微机和网络带给会计领域的变化,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比如说: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就很难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因为会计信息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它的实现缩短了会计的时间界限,从而消除了会计假设的时间和断点,使传统的会计理论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2.3 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经济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共享。

2.4 缺少必要的安全防范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的传递借助网络完成,如何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利用网络来传递数据、沟通信息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2.5 网络财务软件尚未成熟

传统的软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工作负担,从而形成了目前市场上大量包账式的会计软件。封闭性系统较多,其技术水平和单用户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功能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普遍要求,并且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忙于应付如何用计算机代替手工系统,在他们看来,数据的正确处理是惟一目的,很少有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这种维持原状的需求造成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职能只是停留在原有手工系统的水平上。

3 解决措施

3.1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信息化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信息化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许多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

3.2 加强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

  信息化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定了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它一方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有的特点。信息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会计信息化软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信息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才能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效益原则。

3.3 积极推进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即应用统一的计算机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生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也应积极参与和配合,特别注意企业管理信息化各子系统之间的有机衔接,以保证数据的共享。

3.4 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应注意数据库的加密技术,防范非法人员的入侵,设计增加在重要数据修改前的自动备份功能。严格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严格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系统操作过程和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且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信息化系统文件。建立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给计算机设备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器设备,同时防止各种非法人员进人机房,保护会计运行程序和数据的安全。确保电子数据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是无纸信息系统的关键。

3.5加大财务软件开发力度

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开发出比较完善的通用财务软件,满足市场的需要。现有的财务软件可以人为地通过数据库系统直接操作数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应用系统中设置文件修改检查机制,文件一旦被修改,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测试检测出来,并提醒用户注意。或者采取安全性较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开发平台。充分利用系统本身提供的安全措施对数据加以保护。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要开发网络版软件,实现多子系统之间的自动转账功能。

4 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产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到现在,其功能日益完善,应用也逐步达到普及。但是其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化予以支持,加强合作和互动,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合理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光华.会计信息化实务教程[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韩庆兰. 会计信息系统[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6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里提到: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创新教育理论,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改革学习方式。在2013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提到:企业要全面实行会计信息化。而《会计信息化实务》这门课程主要讲解的是财务软件的开发及运用,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门培养学生财务软件应用能力,为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培养专门人才,但当前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实务》这门课程主要讲解如何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核算,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缺乏系统、合适的教材

当前多数《会计信息化实务》教材都侧重于应用,主要是针对某财务软件的一个案例教程,类似于这些财务软件的一个操作指南。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能够操作正确,一旦关上书,什么都不知道了。使用这些教材,培养的学生仅能简单机械的模拟操作,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不符,也不能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会计信息化实务》的教学课时安排非常有限,在这些课时内要求学生灵活掌握信息化的处理方法不太现实。在这有限的课堂上,任课教师通常就舍弃了部分内容的讲解(包括会计信息化的原理、系统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流程等),而直接讲解会计软件的使用,把这门课程变成了某些软件的培训。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最多掌握了一??财务软件的使用,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一些院校对于本门课程在课时安排上不够合理,一次课就两小节,每一节40-50分钟左右,而这门课程每次上课前需要导入账套、上课结束后需要导出账套,占据了一定时间,再加上每次课老师需讲解一部分理论知识,导致每次上课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并不多。

3.教学硬件的限制

《会计信息化实务》这门课程需要在机房进行练习,同时需保证每名同学均有一台电脑进行上机操作。但目前一些院校都是公共机房,很少有供会计专业学生专门使用的机房,同时,当机房使用人数较多时,病毒传染就比较厉害,U盘一旦中毒,他们保存的账套资料全部打不开,每次都要重新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也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4.教学软件的限制

随着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不断提升,从早期的Windows2003、WindowsXP到Windows7再到Windows10,学生们现在购买的电脑系统软件都在Windows7以上,而当前《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软件均是以前开发的,适用装在WindowsXP系统上,因此,学生想在自己电脑上安装教学软件比较困难,只能利用上课时间练习软件操作,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这门课程,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1.开展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

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情分析,进行课程建设。组织课程组成员一起调研、讨论,编写适合自己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包含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软件开发相关知识、ERP财务软件相关案例分析以及供应链案例分析。其中在ERP财务软件相关案例分析以及供应链案例分析中,只给出案例,不编写具体步骤,防止学生翻开书什么都会,一旦关上书,什么都不会。

2.适当增加课时,调整课时安排

相应增加《会计信息化实务》课时安排,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软件练习。同时调整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变以前的两小节一次课为四小节一次课,让每次课除了上课老师的讲解时间以及学生账套的输入输出时间,有更多的时间练习。

3.加强教学硬件、软件的维护

《会计信息化实务》课程以计算机为支撑,其使用频率较高,病毒传播速度较快,不仅需要计算机管理员加强对软硬件的维护,同时更应该做好计算机的防护,防止病毒的入侵,力争保护学生完成的账套信息。同时,在软件方面,学校可以引进最新的教学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应用在最新的系统软件上,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安装学习软件,便于课后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练习。

4.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自从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家戴维?彭罗斯在“微视频”的基础上提出“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后,我国在胡铁生老师提出“微课”一词后,也正式进入了微课建设的新时代。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学习主题(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包括微课视频、进阶练习、学习任务单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在《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中引入“微课”模式,将每一个知识点做成微课视频,课下由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学习相应的知识点,课上由老师讲解重难点内容,节约了老师授课的时间,增加了学生操作的时间,同时利用微课视频,学生对于自己不会操作的地方,可以反复的观看,可以节约老师的辅导时间,将老师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便于他们去发现新的问题。

第7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1. 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较高会计知识技能水平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之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单位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多开设了会计实训课程.然而,实际操作中却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高职会计教学的质量,进而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为此,本文将重点分析高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现状

2.1实训教材建设具有局限性

本文由收集整理

目前我国出版了很多实训教材,但不能满足实训的需要,这主要有以下的局限性:实训教材内容陈旧。近年来会计准则不断更新和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和通则对会计工作和会计教学的影响都相当大,并使会计实训教材过时,但很多会计实训教材重复印刷,实训内容一成不变,严重地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急待创新。实训教材缺乏岗位性。大部分的实训教材都是综合实训教材,一般都是选取某个单位一个月或者二个月的业务,不分岗位,学生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的角色,缺乏岗位性。

2.2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缺乏系统性,教学计划偏重于理论。

会计实训性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上,在实训性教学安排上缺乏系统考虑。实训教学应该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实训活动来完成的。通过实训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训环节的目标、要求、内容、步骤和程序,使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通过会计模拟系统实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另外,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上仍“重理论,轻实训”,会计实训教学课时比重较轻,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2.3会计实训教学的教学环境欠完善

在当前情况下,会计实训一般都要在专门的实训室里进行,因此会计实训室是完成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手工会计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设置了类似于财务部门的仿真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实际模拟和操作会计流程。但是随着市场需求以及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会计部门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部门,而是和其他部门高度整合进行会计信息共享。因此,在实训教学当中,还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在进行手工实训教学时,不能进行涉及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实训内容;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中也没有相关硬件或软件的相应设施的配备,仅局限于财务软件等会计实践教学,更没有配备使用包含供应链、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模块的erp管理软件以及集团财务管理软件等。这样就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进行的会计实训内容是孤立的,在当前这种企业和社会信息高度共享的情况下,用这种实训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2.4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会计实训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师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一方面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各大高校,从学校到学校,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进修机会少缺乏实训经验,在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实训指导,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训相结合,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师资数量相对紧张,大多数教师忙于校内教学,擅长于理论研究实际工作经验比较欠缺。对实训教学的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够,使实训教学在实施中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

3.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训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按照实训教学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以及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在处理好了基础与应用、知识与技能、单项与综合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进而满足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组织

校外岗位能手和校内专业人员,根据开设的实训课程以及各门实训课程的实训要求和目的等自编实训教材,这样可使教材更具针对性,才能更好满足教学需要。

3.2合理设置实训课程,加大实训力度。

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训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企业委托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训教学脱离的现状,做到实训课程设置和实际工作紧密衔接,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调高实训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培养实训动手能力,制定出符合高职会计教育要求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训教学。

3.3加强会计实训教学环境

针对会计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各级人员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意识到会计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加大投入,推动会计实训室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实训室的仿真度,甚至可以建立记帐公司。积极筹资,运用各种筹资渠道,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校友资源,大力进行实训室软硬环境建设。 另一方面,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实训队伍的建设。 主要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水平人才到实训室从事实训教学, 使实训教师、兼职实训教师、专职实训人员比例趋于合理,增强实训队伍管理能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可以探索“订单式生产”的方式进行学校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实习单位上班,在学生前往实习单位实习时,实习单位也无须担心企业的财务信息会泄露,反而因为让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的真实情况而在毕业后能够马上进入状态,节省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 首先要制定保证实习质量的规范文件。 其次,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最后重视实习后的评价工作。实习结束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接收函、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 实习答辩是审查实习过程的一种补充形式。

第8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一、网络会计的理论

关于网络会计的理论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会计的对象,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不能用货币表现的信息,信息包含了客户的信息和供应商的信息,经过对所有信息的汇总,将这些提供给经营者,在考虑这些信息的基础上最终做出相应的决策。(2)网络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控制与分析,传统的会计是将所有负责的工作流程全部用人工的方式完成,而网络会计将这些用计算机自动完成,财务会计以核算为主,加上经济的分析,实时控制所有信息,是整个会计系统成为了最全面的核算与管理为一体的系统。(3)网络会计的假设,网络会计的主体可以是实体企业,也可以是虚拟企业,在面对市场上的变化时,相比较于传统会计只适用于实体企业,而网络会计的假设不仅可以适用于实体企业,还能适应虚拟企业,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们建立联盟,共同承担费用与责任,从而既能开拓自己的市场,又能对付同行业的竞争者。

二、网络会计的实务

(一)网络会计实务充满科技化

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网络会计实务也开始被科技化所影响,不仅出现了网络会计培训公司等新经济组织,同时利用电子商务,运用新结算体系进行网上交易,与传统会计实务相比,这些网络会计实务无时无刻充斥着科技感。为了让网络会计实务更好的适应网络发展,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对收入与费用的界定,网络会计可以选择采用现金收付制来应对权责发生制的影响。(2)对于会计组织,应该对整个会计组织的机构和岗位进行重新设置,包括自动采集数据内容,自动处理所有相关事项,会计组织的核心地位已经动摇,建议强化企业计算机中心的网络管理和会计信息结算系统管理。(3)对无形的资产和人力的资产,应该改革过去传统成本的计价方式,对企业声誉、商标、形象等采用现行市场核算方式。(4)着手于所需要数据的储存与求取,在输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不仅要快捷便利,还要保证时效性,输入者的身份需要被授权,无论是身份认证还是人脸识别或是指纹操作都是在对所有数据进行保护,防治有不法分子恶意侵入系统进行盗取或者篡改。

针对信息安全问题,某公司在建立身份认证中心对所有访问的客户都要进行多重身份认证,包括口令认证、人脸识别或者指纹录入的方式,都是保证企业的网络在对外界开放时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企业财政信息的抗干扰能力,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上方式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参考[1]。

(二)拓展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各行各业开始组建了供应链,联合既有优势的企业和部门,相互支持相互扶持去控制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与采购和消费有关时则通过网路供应商与销售商进行交流联系在一起,从而构建起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因此,网络会计的核算内容得到了拓展,信息大多数是财务的信息,这些信息能有准确的反应企业创新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其服务能力,以此显示出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所有信息资源的功效也是网络会计的一个特色,它不同于单机系统,只能在自己的区域范围内进行操作,无法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但是网络会计不仅有自己的服务器,其他终端也可以共享资源,所有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资料利用效率提高了,也方便了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投入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完善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知识作为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涉及到市场中品牌、营销渠道或者商誉等,都是一种无形资产,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传统的会计工作是核算知识成本,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无法采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资本,这些只能运用网络会计进行表达,方便经营者与决策者全面客观的去了解这些信息。做出最准确的评估。对此,我国正在加快网络会计的人才培养,网络会计是一种集管理与知识结构结合的多元化人才,企业单位提供培训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统一的考试得到资格证书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可以上岗,这些人才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他们不仅懂得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网络服务会计,对网络技术和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知识储备量丰富,应变能力强,各个企业目前正缺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2]。

第9篇: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范文

一、构建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

(1)四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即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

(2)三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一是“学中做”方式。即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课程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在具体实施中,按照“14:5”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二是“做中学”方式,即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三是“做中考”方式,即第6学期按照“15:4”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

(3)两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

二、建设具有“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高校访学、企业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使其取得“双师”证、取得博士学位,具备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会计电算化专业论证、撰写论证报告;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

二是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通过到高校进修、下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使其取得“双师”证书、硕士学位,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有一年以上专业企业工作经历,且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是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一年以上,或者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聘请在职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财税管理部门或中介机构聘请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主管和财务总监,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三、建立开放型会计实训基地

建设三个中心(会计环境仿真中心、会计业务仿真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9个实训室(虚拟企业实训室、虚拟会计工作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工商企实训室、银税审实训室、ERP实训室、ERP认证培训中心、财务咨询公司)。加强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度。

四、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制定等既考虑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二是创建“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第二阶段是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实训贯穿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第一环节分岗实训,第二环节综合实训,第三环节实岗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