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糖尿病的患者逐渐增高,而骨折合并糖尿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手术是治疗骨折病的一种手段,糖尿病人由于长期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围手术期易发生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我院骨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糖尿病合并骨折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64-78岁,平均70.5岁,股骨干骨折11例,股骨颈骨折9例,胫腓骨折8例,肱骨骨折4例,骨肿瘤4例,锁骨骨折3例,开放性伤口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4例,带锁髓内钉13例,糖尿病神经病变者2例,糖尿病骨病2例,首次确诊为糖尿病者8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担心自己有糖尿病又发生骨折担心术后伤口不愈合对治疗缺乏信心,患者年高体弱,患糖尿病突然外伤导致躯体运动障碍担心家庭负担,表现为压力大,情绪低落,护理措施:(1)向患者耐心解释,正确对待手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2)对于经济条件有限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使患者尽快手术;(3)对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信任,帮助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骨科疾病护理
2.2.1 术前护理 (1)有效止痛,减轻病人痛苦;(2)观察患肢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情况,足趾指端血运情况。
2.2.2 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指导病人做足部主动与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发生;(2)高龄糖尿病病人组织营养缺乏,术后制动时间长,要经常按摩以防压疮。(3)病人抵抗差,术后伤口容易感染及不愈合,注意无菌操作。
2.3 血糖控制
2.3.1 术前各种应激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血糖增高,同时饮食减少的影响,有时出现低血糖,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10mmol/L时进行手术。
2.3.2 血糖控制好,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骨折病人由于疼痛造成的应急反应,血糖会普遍增高,需要对患者三餐前和餐后血糖进行检测,如用胰岛素治疗就要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4 饮食护理
糖尿病一日三餐,三餐要实时定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一定保证病人充足的营养供给,使血糖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不能正常进食者可静脉营养,避免营养不良造成伤口不愈合。
2.5 糖尿病合并发症的护理
高龄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脑肾病变者多,本组并发症者17例,加强心脑肾病的保护可以减少围手术期的发生,护理措施:①注意出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血栓形成,②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流通。③观察血运,动脉搏动及色泽,皮肤弹性。④观察伤口有无渗出及出血情况,切口有无红肿。⑤加强口腔护理。⑥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痰,以防肺部感染。
3 结果
本组38例围手术期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伤口感染2例,血糖控制不良1例,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
4 小结
骨科高龄合并糖尿病病人营养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通过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骨科疾病的护理,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陈廖斌,顾洁夫,王华多,足 被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中华骨科杂志,2009.21(31):145-147.
[2] 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4.17(3A):268.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手术期;心理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79-01Peri 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U Shu-bing
Operation room,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13201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i operation peri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50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quality.The pai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tc.Resul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ain 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2%,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peri operation period;psychological status在意外伤亡事件中,伤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以骨伤患者最为常见,主要以骨折、脱臼为主[1]。此类突发性损伤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患者自身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需进行手术往往造成精神上巨大的负担和焦虑。因此,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除了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优质精细的护理对于安抚病人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和病痛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诊治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50例顾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均为25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18,3)岁;常规组中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44.2±17.3)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对比,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行手术治疗。干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优质贴心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由于患者大部分是因为突发事件造成骨科损伤,往往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刺激,因此,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贴心的讲解和劝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详细讲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骨伤科疾病的一般知识,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为术后患者恢复调整做好心理准备;②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详细讲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告知患者主刀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手术过程安全无痛,嘱咐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并相信医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树立信心。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叮嘱患者及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恢复状况,随时记录患者病情,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发生,立即向管床医生汇报,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进度;④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嘱咐病人家属需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卧床患者擦身翻身,避免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或压疮等;⑤术后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食用蔬菜、瓜果、粗纤维等有机食物,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并告诫患者戒除过往不良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⑥术后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复健锻炼,每日进行一定量的体能锻炼及康复训练。运动量由少增多,循序渐进,同时,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1.3疗效标准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心理状况评分采用SAS评分标准和SDS评分标准[2]。疼痛程度诊断标准于术后24小时疼痛画线位置进行判断:①无痛:0分;②轻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10分。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重度疼痛)×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1两组患者在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状况对比
组别1病例1SAS1SDS干预组125150.32±2.20150.11±1.21常规组125160.15±4.10157.10±2.60注:与常规组对比,#P
近年来,由于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过量的运动,骨伤科患者人数急剧增加。骨伤科损伤由于发生突然,且患者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身体极大的创伤甚至造成残疾。临床上治疗骨伤病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且收效明显。由于许多患者遭受突情况病且本身对于骨伤科疾病及手术没有详细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感到恐慌、焦躁、不安等,这些不良的情绪本身酒会给患者心理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身体上所承受的病痛更使患者痛苦不已。因此,贴心的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起到了巨大作用。贴心人性的护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消除负面情绪,有效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病痛,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更好地促进疾病的预后恢复。本研究分别采用优质的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两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以及疼痛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为了提高骨科病房护理的质量,我科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入院时、围术期、功能锻炼、家属沟通和语言艺术等方面上开展了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提示了在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必要性。
【关键词】 骨科;护理;人性化
骨科病人的基础护理不同于其它科病人 ,由于创伤、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 ,加之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 ,因疼痛原因限制 ,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骨科病人的特点:骨科病人大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 ,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及相关的疾病知识 ,而且病人年龄跨度大 ,多需卧床休息或有自理能力下降 ,住院期间需协助其生活护理及培养自理能力又由于骨科的病种多 ,手术方案不一 ,特别是近年来新技术、 新器械的应用层出不穷 ,因此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 ,增加了疗效提高了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及康复锻炼技巧。
作为一般的日常护理,我总结如下。
一. 保持病宣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二. 接到患者入院通知后,应立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并准备好病床,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并协助摆好正确
三. 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有关规章制度:如查房,探视、作息制度等,介绍主管医师和护士,协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四.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舌象、脉象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五. 经常巡视,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实范相应的护理。
六. 对行牵引、外固定的患者执行相应护理;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七. 校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并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做好记录。
【摘要】浅谈八千余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八千例内固定取出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术后特殊观察要点,康复原则以及出院指导。 结果:八千余例内固定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2天(同类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疗费用大大减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为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固定;内固定取出术;围手术期护理
内固定是用钢板、螺钉、克氏针、髓内针等内置物,使复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伤肢早期功能活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骨折并发症。内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宜过早。如遇有感染、内固定弯曲、松动、折断或螺丝钉脱出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内固定取出时间,一般股骨2年,胫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还要结合临床与X线片情况,以免取出过早而发生再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每年的手术量高达数万次,虽已开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张,可依然不能满足来自全国各地患者的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专辟一个病房区域,成立了日间病房,其收治对象绝大多数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愈合标准达临床和骨科双重标准的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骨科日间病房病区自2007年2月成立以来,共收治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六千余例,此类患者入住我病区之前,均经我院门诊骨科医师接诊后预约登记的,他们均已符合内固定取出的双重标准,即骨科愈合标准:(1)临床愈合标准:一是局部无压痛,无叩击痛,无异常活动,无畸形。二是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复,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举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无畸形。(2)骨性愈合标准:一是具备临床愈合标准条件,二是X线显示骨小梁已通过骨折线。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1)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2)使病人有思想准备,能主动配合治疗。向病人介绍麻醉和手术情况,介绍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嘱咐吸烟病人术前禁烟以减少术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发症。3)皮肤准备:术前应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肤清洁。4)胃肠道准备:遵嘱禁食水,必要时清洁灌肠。 5)膀胱的准备:病人入手术室前应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术前晚及术晨的准备:手术前晚,根据病人情况适当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保证充足睡眠;手术晨对全部准备工作进行复查、核实,如病人临时发热,女病人月经来潮等,除急症手术外应推迟手术日期;手术前,根据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登记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财物。病人的假牙应该取下,以免麻醉或手术中脱落或误吸。
2.2 术后常规护理:
1)观察术后病情变化。要定时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测量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2)安置和协助病人活动:应根据麻醉、手术和病人状态,安置适当,原则上,应当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环(包括患肢局部循环)、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内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较舒服。在病情许可时,要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促进功能恢复,并可减少并发症。3)镇痛和镇静:较轻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伤口、镇静催眠药等方法处理,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发症(感染、缺血等)的 症状,应通知医师详细检查。4)伤口和引流管的处理: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挤压,并观察色、质、量。5)术后基础护理:帮助病人进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术后特殊观察要点:
2.3.1术后血循环障碍的观察:(1)引起患肢血循环障碍的原因有: 绷带石膏包扎过紧,患肢严重肿胀,术中造成血管损伤(2)血液循环障碍,轻者造成局部压疮,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综合症,导致肢体坏死,使骨科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对肢体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5个“P”字记忆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转为无痛;②Pallar:苍白;③paresthesia:感觉异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无脉。
2.3.2术后感染征象的观察:伤口感染多在术后3—7天表现明显,如出现伤口疼痛或呈脉搏跳动一致的搏动性疼痛,局部红、肿、压痛,一旦形成脓肿则局部出现波动感。
2.4 康复训练原则:
全身和局部情况兼顾; 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上肢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锻炼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 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锻炼活动应循序渐进
2.5 出院指导:
2.5.1出院计划的制定内容:
①卧位: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②饮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纤维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药物:对继续进行药物治疗的病人,出院前应带好出院带药,并详细介绍各种药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停药指征。⑤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功能锻炼对恢复满意的肢体功能,预防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非常重要。⑥门诊随访
关键词:骨科;护理;优质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84-02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人优质化服务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沟通技巧,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优质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自从2008年以来,我院骨科病房根据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优质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优质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优质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优质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优质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优质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优质化护理服务的确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质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定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开展优质化护理的具体步骤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住院解除期思想顾虑。根据病人的病情,文化程度,身份以及病人的兴趣,爱好,适宜安排病室,病室内整洁,舒适,整齐,布局合理,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觉。并对个体差异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传教育有效的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住院后护理人员一声亲节的问候,送来一壶热水,一份护理服务承诺卡,一份满意度调查表,将住院环境,探视陪护、饮食、查房、安全等制度一项项为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需做检查时,主动与医技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以最便捷的线路完成各项检查,得到及时治疗护理。出院时护理人员为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并送上联系卡,开展出院后访视活动,把关爱延伸到患者家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患者及家属的满意。为患者家属排忧解难。
3优质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体现
3.1入院时优质化护理骨科患者多数有骨折,入院时,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有些患者入院后就进行骨牵引或石膏、夹板固定,这侦缉操作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视患者如亲人,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十恶不赦产、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做好定餐等工作,减轻思想负担,产生并增强他们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安心地接受治疗。患者常主诉疼痛,护理人员要主动安慰患者,注意疼痛的性质、部位及进展,患肢肿胀、末端血运、指(趾)活动、感觉情况。耐心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规律性。让他们心情放松、注意力转移,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
3.2围手术期的优质化护理
3.2.1术前护理在手术之前,增强患者 的算作心和和克服术前的恐惧感谢是必要的。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护士应给予及时雨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心[1]。耐心、细心地向他们介绍将要进行手术的情况,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让患者获得健康知识,同时可以适当运用镇静药物来帮助他们渡过这个时期。主管护士向患者做好术前:宣教,解释术前做好皮肤准备的重要性,术中如伺‘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在做术前准备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术前准备工作引起的不适导致患者情绪的变化。介绍同种病例的恢复情况。
3.2.2术后护理手术之后,患者麻醉清醒后回到病房,护士要及时到床边,跟麻醉师做好交班。主动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手术已做好了,让他们知道手术是成功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通过关心、尊重患者米达到减轻痛疼和增强康复的信心;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及其他方法来缓解术后疼痛。
3.3优质化护理与功能锻炼术后的功能锻炼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日常护理课程的授课,让每一位护士了解到骨科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各种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同时,也要让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护士要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患者克服疼痛,正确地运用功能锻炼的方法,来配合医生的指导,争取早日康复。如膝关节全膝置换术后,膝关节需要进行屈曲功能锻炼。护士要发挥其优势,通过日常的沟通及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进行屈膝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他们忍受痛苦,配合锻炼,争取早日康复。护士要掌握人体机能解剖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正确选择和应用运动疗法或其他疗法。这样,骨关节的康复治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3.4护理人员的优质化语言艺术护士的语言行为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必须注意到语言的双向作用。温柔、亲切的笑容,鼓励和激励的语言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减轻其思想负担,起到配合治疗的作用。反之,粗鲁、生硬的语言则可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使用礼貌性的语言;当患者遇到疼痛或者缺乏自信时,运用安慰性及鼓励性的语言;当患者紧张时,采用引导性的语言,使患者放松。避免使用生硬的语调,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3.5优质化护理在患者家属中的运用当患者因骨科疾病住院时,家属同样有急切的心情,此时需要对他们进行优质化的疏导。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年老的卧床患者,预防三大并发症的重要性;术后患者的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早、中、后期中医饮食调护;并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诉家属,让其了解治疗的目的。达到家属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操作目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的优质化管理
所谓优质化管理指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对护理人员实施优质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优质化管理是必要的。护理人员承受较大的压力,日常工作繁重,患者与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冈此,我院对广大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赞赏的方法,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她们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她们找到心理:宣泄的途径,让她们轻松地、主动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研究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她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通过这些优质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是一种感受,医院需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超期望服务,那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进行人性管理。护理管理者处须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先让护十感动,让护士满意,只有护十感动了,才能冈感而动,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让患者从医务人员的眼神里感知到真诚的爱心,继而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5讨论
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我院通过开展优质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较人的提高,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优质化护理服务,要求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去护理患者,而人文关怀的措施又是极普通,极细微的。因此要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事不在大小,而在于是否到位。到位的细节服务正是医院赢得病人的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老年人发生胫腓骨骨折,保守治疗死亡率高,手术治疗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老年人本身多患有多种疾病,且机体脏器功能低下,手术的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外固定器固定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方法简单、安全、经济的优点现被临床广泛采用。2004年~2008年我们对3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周固定器固定,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系统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5例患者,男26例,女9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9岁。致病原因:行走摔倒4例,交通事故23例,高处坠落伤8例。并发症:冠心病11例,高血压7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肺心病9例,肾功能不全4例,所有患者至少合并一种以上内科疾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风险大,故采用胫腓骨外周固定器治疗。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在x光机监视下手法复位,再进针处切一约0.5cm切口,在钻孔保护器下钻孔,攻丝,依次拧入4枚螺钉,外接单侧外固定支架连接杆,拧紧固定螺丝,针尾外包扎。再次透视位置满意,手术结束。
2 护理
2.1 术前康复与护理 因绝大多数患者有紧张、恐惧,担心术后效果,认为容易发生麻醉意外,精神和情绪高度不安。为了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与患者多沟通。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危险性,取得合作与理解。
2.2 术后康复与护理 手术后用垫枕将患者肢体抬高以减轻局部肿胀。变换、抬高和移动患肢时应注意保护患肢。术后3天患者会感觉伤口疼痛,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通过与患者聊天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感的目的;保持病室安静,降低室内光亮也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听一些轻音乐也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再次强调外固定器的安全性及对于骨折愈合的益处,减轻外固定器给患者生活带来的不适感。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要注意观察尿量,对糖尿病患者注意监测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由于手术刨伤的原因,老年患者术后会出现短暂的认知障碍,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行为状况,必要时采用短时间的约束器具,以免出现坠床等严重意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注意观察患肢的感觉与运动,术后患者返回病室即让患者活动脚趾,观察是否有神经损伤,注意观察皮肤的温度与色泽、肿胀程度、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
2.4 预防血栓并发症形成 由于术后卧床使患者血流减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术后病人血液常呈高凝状态。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严密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测量大腿、小腿周径,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在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开始进行小腿肌肉和踝关节主动性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淋巴液回流。
2.5 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发生 由于老龄、卧床久、活动少等因素易出现呼吸、泌尿系统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对患者要定时地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做深呼吸和扩胸运动。②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定时翻身,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和干燥等,以防压疮的发生。
2.6 针孔的护理 保持针孔处皮肤清洁干燥,固定针附近皮肤因牵拉活动,容易形成针道渗出,针道周围有液体积聚时容易引起感染,当针道周围出现发红、肿胀、疼痛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并按时用碘伏对针道周围进行消毒以防感染的发生。
2.7 康复训练 术后即鼓励患者在床上做患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活动与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以促进肌力恢复、肿胀消退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动员患者在4腿行走器帮助下免负重床旁站立。术后一周开始扶患者离床、患肢不负重或坐轮椅离床活动,每天3次。每次15―30min,逐步到扶双拐下地走动。根据情况配合被动训练,活动膝关节,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和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每分收缩5―10次,每日训练2―3次,每次5~10min,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部分患者因收缩肌肉牵拉固定针疼痛,可先被动局部按摩待适应后再进行训练。其次,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病情允许的自理活动,如床上洗漱、饮水、进食等。另外,老年患者在改变身体姿势及位置时,应防止过猛、过快,如在起床和站立时,易出现性低血压,引起头晕因而动作应缓慢。病情允许还应注意全身活动,如用手抓住床上的吊环并让健肢蹬床,将臀部抬起或行助力性仰卧起坐,扩胸及深呼吸运动等,可增加胃肠道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可改善心肺功能。
3 讨论
关键词:外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86-01
我科2012年1月至8月收治的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77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钉棒内固定系统,必要时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通过密切的护理配合,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7例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33例,年龄17~88岁,平均51岁。损伤部位:胸椎、腰椎或胸腰椎联合伤。致伤原因:车祸40例,跌坠伤25例,重物砸伤12例,其中合并脊髓损伤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6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术中放置引流管,术后卧床休息4~6周,一月后腰围固定下床活动。术后随访20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按Franel分级,40例患者有1~3级恢复,疗效满意。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了解患者术前下肢感觉、活动情况,为术后病情观察提供对比依据。
2.1.2严格平卧硬板床休息,限制活动,防止脊柱再度损伤。翻身时注意保持身体纵轴成一条直线,严禁躯干扭曲、旋转。对伴有截瘫的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被动活动肢体各关节,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2.1.3指导患者练习卧床进食,卧床大小便等。
2.1.4年老体弱者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等,增强肺部机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元整洁,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
2.1.5心理护理:脊柱骨折病人,多因工作不慎或意外事故所致,多数患者常因是否遗留残疾而心情紧张或悲观、焦虑,所以,我们应从生活上关心体贴病人,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提出的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1.6术前皮肤准备要彻底,备皮范围要足够,保证手术野皮肤清洁,预防术后手术切口感染。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保持患者背部平直,平卧硬板床。6小时后可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滑出和受压。
2.2.2饮食护理:手术结束6小时以后可先饮水,无不适再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饮食,少量多餐。少吃甜食和易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高蛋白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骨骼愈合。
2.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程度,肢端血运情况,双下肢及足趾的感觉活动情况,以及排便排尿情况,同术前做比较,并做详细记录。如发现肢体麻木,感觉或活动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4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严密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检查切口周围皮肤张力有无增高;保持引流管通畅,位置正常,防止堵管和逆行感染;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引流液的颜色为淡血性且量较多,病人主诉头痛、恶心等,疑为脑脊液漏者,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头低足高俯卧位,严禁下床。
2.2.5疼痛的护理:教会患者和家属使用镇痛泵,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减轻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牵拉痛。
2.3并发症的护理: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易引起的三大并发症。
2.3.1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及术中麻醉插管等原因,可致咳嗽动作减弱或消失而引起肺部感染。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功能训练,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等促进痰液排出。
2.3.2预防压疮的护理:可使用气垫床分散压力,同时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
2.2.3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护理:鼓励患者术后尽早自行排尿,多饮水,每天至少饮水2000ml以上,保证足够的尿液自然冲洗尿道;若有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集尿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发生逆行感染;每天按时做尿管护理,更换集尿袋,按时更换留置导尿管。
2.3.4功能锻炼:给患者详细讲解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肌肉力量的锻炼及各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防止肌肉挛缩和关节僵硬。
3小结
胸腰椎骨折是创伤性骨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以中老年为主。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或螺钉内固定系统加植骨融合术手术治疗,能使损伤椎体达到稳定的复位与固定,使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成为可能。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加强生活饮食指导,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地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神经及身体功能的早期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52岁;其中9例发生于左下肢,6例发生于右下肢。
1.2溶栓抗凝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确诊,我科一般采用尿激酶20×104U,加入生理盐水150mL,10min内滴完。静脉点滴时注意扎于患肢足部浅静脉,止血带绑于患肢大腿根部阻断浅静脉,使药物尽量由深静脉通过,12h1次,一般连续应用3周后,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此药安全,出血倾向低,剂量为4000U,1天1次或1天2次皮下注射。
2护理
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2.1.1解释
首先向病人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给药方式,让其产生信任感,以取得配合。
2.1.2腿围测量
病人取半卧位,嘱其放松,膝关节伸展约150°,测量双侧膝关节上、下各3个部位:髌骨上10cm、20cm、30cm,髌骨下10cm、20cm、30cm处的周径,并在患肢做好标记,便于每天测量,观察消肿效果。
2.2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必须立即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所以在溶栓中需要护士的耐心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注射前应耐心细致地解释扎止血带的作用和肢体正常血液循环特点,消除恐惧感。溶栓时药液必须扎于患肢足背浅静脉,并在患肢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后,再加压滴注,10min内滴完,这样是为了阻断下肢浅静脉,药液由深静脉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
2.2.2护理
溶栓期间,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骨静脉松弛不受压,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按摩及剧烈活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2]。
2.2.3严密观察病情
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虽然安全,但仍然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我科常用的尿激酶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一过性意识不清时应考虑肺栓塞,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还应严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脉率、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斑。抗凝期间遵医嘱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性,严密观察病人口腔黏膜,全身皮肤有无异常出血,皮下淤血、碰撞而致伤淤、血尿、大便变色等凝血障碍征象,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报告,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2.2.4穿刺部位的护理
溶栓时,多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以免多次穿刺引起血管破坏,但注意穿刺不成功时,拔针后针孔护理很重要,不应只注意针孔,应四指并拢,以掌面充分压迫针孔及周围区域5min,以保护所穿刺静脉。
2.2.5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因此护士除了需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还要加强饮食指导、皮肤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3-6]。告诉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所以饮食要注意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并可一天数次按摩腹部,呈顺时针方向,促进肠管蠕动,避免大便干结及腹胀;每天给予温水擦浴1次或2次,保证病人舒适感,能活动的地方,如上肢及健侧肢体,鼓励病人尽量主动活动,并定期按摩骶尾部,以保证皮肤完整性。2.3出院指导建议病人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可过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3结果
通过对15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溶栓治疗,并配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疗效显著,未发生肢体残疾及肺栓塞。
【关健词】: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4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致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等[1]。以往以保守治疗和腰椎间盘摘除为主要治疗手段。1999年10月~2002年2月,我了院共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12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4~58岁,病史3~10a。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取下腹正中旁切口,长约20cm,自腹膜外将腹腔脏器椎向右侧,X线定位后将周围组织分开,摘除髓核,切除纤维环及软骨板,用模板测试大小后,用适宜人工椎间盘及髓核置入并在假体前方置引流管1根接引流袋并缝合。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病人患病时间长,手术创伤较大,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我们应耐心与患者交谈,对症施护。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后康复程度、注意事项,并介绍典型病例,以消除不良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1)术前1d备皮,备皮时防止损伤皮肤;(2)配血800ml,并完善各项检查;(3)为预防感染,术前晚给予抗生素;(4)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晚及术晨行清洁灌肠;(5)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2术中护理
2.2.1该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应密切观察面色、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及出入量。充分考虑大出血的可能,备齐用物。
2.2.2保持输液的畅通,观察滴速、病人全身反应。防止电烧灼伤皮肤。
2.3术后护理
2.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min记录1次。观察液体的量、性质,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400ml/d,色淡红,若引流量>400 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术后24~72h引流量50ml可拔管。术后3~5dX线摄片,了解人工椎间盘置换情况。
2.3.2脊髓神经功能观察。由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中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水肿、血种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因此,要求严密观察。术后要定时进行唤醒试验,72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本组病倒均未出现异常。
2.3.3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致窒息。平卧6h后开始翻身,每2h1次,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防止脊柱扭曲,致人工椎间盘脱落。
2.3.4胃肠道护理。由于手术牵拉,腹部手术病人在术后12~24h肠蠕动消失,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一般术后48~72h整个肠蠕动恢复正常,开始排气或排便[2],因此,嘱患者待排气后进半流质,少食多餐;术后1周内禁饮牛奶及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导致或加重腹胀[3]。
2.3.5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和腹膜后血肿形成及脊髓神经受损,人工椎体滑脱。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伤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人工椎间盘滑脱是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及早向病人宣教预防滑脱的重要性,告知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本组均未发生以上早期并发症。
2.4康复指导
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及深呼吸。24h指导病人做踝关节屈伸运动,3次/d,10min/次,20次/min,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2d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即绷紧大腿可见到髌骨上大腿肌肉隆起,放松时可见到髌骨下移和大腿肌肉隆起消失,3次/d,10~15min/次,40次/min。术后3d开始做直腿抬高运动练习(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3次/d,10min/次,30次/min。以增强肌肉力量,防止组织粘连。一般行单个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病人,可在锻炼前带上腰围,于术后1周即可在医务人卧床锻炼1个月左右,可带上腰围,下床适当活动。注意保护措施,活动范围及强度循序渐进。
2.5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早期下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的动作,尽量减少脊柱活动,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及泌尿系炎症。
参考文献
[1]林振福,内伤科疾病诊疗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