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

第1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连锁企业 应用

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起着深刻的影响,为财务数据业务化向财务业务一体化进行变革带来契机,同时也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中兴起与推广。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时至今日财务共享服务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那么这种变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方面观念很多,比较典型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四个方面:一是财务共享服务最基本的作用在于成本降低。通过资源和业务的集中、重复岗位消失,减少人工;通过优化流程、流程改造降低单位工作时间;通过组织结构改造降低部分人员要求。二是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将分散的资源和管理活动进行整合,为企业业务流程、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各项数据管理的统一提供了平台,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流程,强化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集中规模将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标准、分工更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四是增强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财务相关职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不需要另外为新业务建立财务部,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供这些服务,有助于企业更快的建设立新业务。因此,能够增强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能够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适用范围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符合如下特点的企业比较适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分支机构众多;企业经营相对单一,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因核算准则不同,可考虑按行业提供财务共享服务;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事务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可复制可批量处理;总部有集中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强化分支机构管控;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追求流程的科学、标准化以及制度的强力执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财务共享服务除了适合跨国公司、大型集团企业应用之外,还非常值得在当下正在蓬勃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中去实施这一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连锁经营是指众多分散的、经营同类商品和提供同类服务的店面、网点,在核心企业(经营总部)的领导下,实行以集中采购、分散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方式,通过规范化的管理,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单纯化”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快速扩张以规模制胜;得资本者得门店,得门店者得天下”这是连锁企业的生存逻辑之一。但我们强烈感受到连锁企业迅速规模扩张过程中,就会带来管理粗放、管理成本重复、标准化低、规范性差、效率低下、风险控制能力降低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肘。因此,连锁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高财务运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优化、细化财务流程,实时监控分(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推进连锁企业发展战略。

三、连锁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包括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多种管理手段的综合体,不可狭义理解为其中一种。笔者认为连锁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1、管理模式变革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是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思路交汇的产物。当企业分(子)公司多套财务机构会使企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财务流程效率降低、内控风险上升;即便在企业标准财务管理制度下,也会存在多个独立的财务“小流程”使总部统一协调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时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管理模式变革内容涉及到:组织形式的演进、新管理思路的转换。

具体来说组织形式演进主要是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目前国内部分连锁企业已经在尝试着实施区域性财务集中,虽然仅仅是财务层面的核算集中、审批集中,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但却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推进。

管理模式变更的另外一个最重要方面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需要财务人员转型,由记账转向财务建议、财务管理,为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提供财务支持,更深入、细致地考虑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

2、信息系统支撑

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System)的出现,促进和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践和推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其支撑和保障。通过信息平台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实现“协同商务、集中管理”。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系统包括:ERP、影像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OA、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和银企直联等等。目前部分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在信息系统建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包括建立ERP、启用OA办公系统、启用BI数据分析工具还有网银系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则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到一个中心平台,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有针对性的整合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用。这将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

3、财务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过程。通过总部创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各分(子)的财务权限上收,取消或削弱原各分(子)的财务部门,将应付/应收管理、明细账管理、总账及报表、资金管理、费用管理、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等基础性会计作业放到共享中心。提高财务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4、服务水平协议

在运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必须制定服务水平协议,这是以后服务中心与各单位互相沟通及业务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所有的业务流程都会被拆解到最小单元,而这个最小单元就是收费标准的基础。对这个最小单元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容易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耗费时间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设定该项工作的标准数,以此把所有的工作量都进行标准化。这类似于制造业里的标准成本法,通过标准化来制定收费依据。

5、绩效管理

经过上述服务水平协议的确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所有工作都将基于服务水平协议,各分(子)公司则可根据服务水平协议评估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目前适合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以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学习与发展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全面考察组织绩效;以六西格玛为代表的过程改进方法,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理念,循环往复、不断审视流程,发现其中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四、连锁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包括:应付账款、总账、固定资产、应收账款、费用报销等。这些业务都是财务工作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业务,而且重复性高、业务量大、标准化程度较高。基于连锁企业特殊的行业特征,连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财务流程更应当关注交叉于上述流程中的现金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下面就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费用报销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简要运作流程。

1、应付账款核心业务逻辑

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根据合同管理流程审核、签署采购合同,共享合同信息;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维护供应商信息;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录入采购订单;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收货接收发票;在区域的影像系统中扫描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组人员审核发票;在ERP系统中数据录入、业务处理,形成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根据共享合同信息及ERP中应付账款余额,通过OA系统申请支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付款信息复无误后在网上银行系统中支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付账款组人员导入ERP系统核销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告知供应商,并接受付款查询。

2、应收账款核心业务逻辑

连锁企业销售管理可以分为两块:零售和大客户销售,零售业务可以不包括应收账款业务流程,下面主要以大客户销售模式为例介绍: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接收订单,并签订合同、实现合同共享;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接收开票请求,检查合同条款在ERP系统中开具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收账款组人员在ERP系统中录入业务信息,确认收入并形成应收账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通过网上银行系统收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收账款组人员导入ERP系统核销应付账款;共享服务中心商务人员在客户管理系统中维护客户信息,核对收款、进行信用额度控制。

3、费用报销核心业务逻辑

公司员工将实际业务中发生形成的业务票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在OA系统中填报并形成一份独立的报销申请单;共享中心区域派驻人员接收发票在区域的影像系统中扫描发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费用管理组人员审核发票在OA系统中审批费用;在ERP系统中数据录入、账务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管理组人员检查审批有效性和付款信息检查后在网银系统中支付;用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分公司相应人员进行联系沟通以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上述业务循环都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基础业务处理,还有一类更高层次的业务类型是基础决策支持业务,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等业务。在基础业务处理得到很好实施后可以考虑高一层级基础决策业务的实施。

总的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趋势,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同样财务共享服务在连锁企业中的应用所带来的价值,将会对整个连锁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连锁行业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者,将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

[3] 吕丹:物美: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体系模式的吃螃蟹者[DB/OL]. 中国经济网,2008-04-18.

第2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及与同仁交流后的情况来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多数停留于老师课堂上讲解原理,举例题,课后布置少量作业,再做答疑的模式。这种方式如同走程序,老师照本宣科,如此下来,深感枯燥无味,学生上课也兴趣全无。所以,我们可以稍做创新,引入案例实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优势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性决定了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可行的。笔者认为,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势:

1.1 开展案例教学利于活跃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是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笔者在电大任教,电大的学生多数是社会在职人员。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多数抱有希望毕业后能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想法,而目前的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员工。如果我们的教学仅限于讲授几本会计理论教材是难以让学生以后胜任工作的。另外,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水平良莠不齐,极少部分有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多数学生的会计知识也仅限于几本专业教材。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学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尝试将理论放到实践中去运用,缩短其以后的工作磨合期。

1.3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老师要能成功的上一堂案例课既要求其对案例本身相当熟悉,又要求对案例所涉及的会计理论理解透彻。其次,老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比如企业所关注的涉税事项、公司管理的流程设计、外汇结算等)。最后,还要求教师能把握学生的心理找到其感兴趣的例子,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从案例分析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实践上更贴切的知识。整个过程下来,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时间不充裕

按照相关规定,《中级财务会计》一学期总共排60个学时。一方面要求老师系统讲解会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和模拟实验。这样算来,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能用于案例教学的时间并不充裕。况且,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精心准备和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所以如果经常开展案例教学,教学的进度肯定是跟不上的,教学的任务也完成不了。这样局面就有点尴尬了:开展案例教学效果是好,但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2.2目前的教学形式不适合案例教学

《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需要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多数老师仅限于在课堂上讲解文字教材,课后批改作业。案例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案例教学的实施也需要有多种形式。比如,有时需要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或者录像来介绍案例的一些相关背景;有时需要通过模拟或者重现一些实务场景,把学生纳入案例当中;有时甚至需要带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当中去观察具体的实务操作;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应安排学生进行会计实务模拟。

2.3案例的选取有较大难度

案例的选择必须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贴近,做到有的放矢。案例来源于实践,则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案例要高于实践则要求教师对第一手资料精心提炼和整理,将现实中的例子化繁为简,这样既可以使案例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起来也有极大的兴趣。

但目前的情况看来,有丰富会计实务经验的老师不多,选取教师亲身经历过的案例有难度。网络的信息虽然海量,但其真伪难辩,许多案例也支离破碎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案例的选取已经成为案例教学的一大瓶颈。

2.4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常遭受学生冷遇

教师能成功的开展一堂案例教学课是由多种因素促成,比如在教学上我们要求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希望有活跃气氛,但有时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偏偏受到学生的冷遇。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由于知识本身比较深奥,又与以前的内容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学生对那些相关联的知识掌握并不牢靠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教学互动的。另外,许多电大学生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文凭”,在思想上他们可能认为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瞎折腾” ,所以配合起来不积极。

3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运用的建议

3.1大胆创新,科学设置课程

从2009年开始中央电大规定将《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分两个学期学完,课时的延长为案例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即便这样也只能部分解决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时间受限的问题。由于前面所述原因,老师既想讲解会计理论又能实施案例教学也是很困难的。在此,笔者建议中央电大不妨考虑单独设置一门中级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课程。该门课时的按排可以通过压缩其他文化课时甚至减少如《管理会计》、《审计》等学科的课时来实现,并不会造成学生的额外负担。

3.2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案例来源的贫乏,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的耗时费力是案例教学实施的俩大瓶颈。笔者设想假如有一个由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搭建的交流平台则以上的难题可以得以解决。在这个平台上各校的科任教师可以自愿将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的案例拿来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甚至可以细划案例教学的任务,分派到各校的骨干教师完成,最后形成一个标准式案例教学的参考样本。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案例教学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发挥团队力量解决案例来源贫乏的问题。

3.3加强师资培训,引进优秀人才

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其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笔者建议可以从俩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学校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各企事单位去参观,去实践甚至去兼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如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第3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业财融合;延伸服务

1引言

业务与财务相融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是企业的根本基础,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就必须从管理理念上进行自我革新。企业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企业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尝试能够适应市场规律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经营方式,探索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形式,将财务工作由事后核算变为全程服务。从最初可行性策划,到过程监督管控,再到事后分析决断全程参与。在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模式下,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部门协作,将财务的预警机制与业务部门的经营决策有效衔接起来。从资金筹划、成本控制、经营决策无不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实行业务与财务相融合中面临哪些难点,企业管理中凸显的问题该如何去应对,本文引领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2企业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顾名思义就是业务和财务相加的思维管理,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倾斜。这是顺应信息时展的必然,也是顺应国家财政部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当代财务管理者人员是公司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执行者,是在国际资本市场和公司经营管理之间穿插的重要角色。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是经营决策,而企业内外部资源、国内外商业信息和适宜地管控手段是用来应对多方变化的基础,而这些与业务起直接作用的因素,往往与公司的财务管理密不可分。传统核算模式下财务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新时代下财务部门需要更多地去触碰业务层面的东西,在进行深入地了解的基础上并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业务实施地全过程,并对业务部门的绩效评估提供考核依据,让财务在项目前期预测、过程实施、后期评定等方面的效用最大化,“业务财务”由此产生。把财务重心从核算向管理倾斜,向业务口伸延服务,突破公司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人员作为管理部门不能再局限于核算与监督职能,将财务服务开始延伸到公司业务的全流程中,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充分发挥财务有限资源,将财务工作深入业务最前端,促进业务财务相融合,使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企业运营能力和决策管理能力,助力企业向高水平发展。

3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分析

3.1部门系统软件各自独立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会计工作在处理流程、职能职责、工具手段、组织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挑战和机遇并存。因此企业开始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在管理初期,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无与伦比,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在管理体系中,出现各成一派,互不相关的局面。部分重复性工作、重重性流程显现。出现系统部分功能重复、数据信息无法直接为相关部门使用。先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彼此的管理提供参考,逐渐建立起业务门的财务思维。因此业务管理与财务核算软件急需整合,这是提高管理效率以及防范决策失误的必然趋势。

3.2对业务部门的认知不足

传统会计依然把会计核算作为财务工作的重心及唯一。把重点放在会计核算、分析、检查三个部分。因而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业务的提升,是思维的转变。由事后核算分析延伸到事前决策与筹划、为企业的战略制定提出有指导性的建议这就需要把财务人员的认知进行拓展。例如财务人员要对采购部门的合同进行评审,那么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市场供求信息,用以判断选定的货款结算方式是否合理,结合公司资金状况,是选择网银方式支付,还是用非现金银行承兑、商业承兑、供应链金融等方式结算做出审批。财务人员对业务部门工作的认知不足的话,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批示,影响到原材料的供应及结算,进而影响到公司业务运转。华为总裁任正非曾不止一次提到,财务人员必须要懂业务。财务融入业务是华为公司对财务的人员的基本要求,其中任正非对华为集团财务部的炮轰事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转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不懂业务的会计人员,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服务。

3.3业务与财务职责分工不清

业财融合的前提仍是部门分工明确。责任不清、企业设置不同的部门,各部门职能交叉现象在所难免,分工不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甚至会出现“谁都干、谁都不干”和“谁都管、谁都不管”情况,推诿扯皮之所以频频出现,往往是“无过就是功”“不做事就可保证不出事”的思想在作祟。业务与财务融合对职责分工提出更强烈的要求,以免使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闲者更多、忙者更忙,财务人员在这种企业环境下,不敢介入其他业务部门业务,用财务知识去提供专业的服务。因此业财融合需要强化,站在本足岗位做决策时,视野要涵盖相关业务部门,并不是你去干我的,我去的。而是你考虑到我,我顾及到你。任何公司部门之间都会存在一些交叉,明确分工并不是要部门之间决裂。因此就需要结合部门落实原则和协同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内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来进行保障。

3.4财务延伸服务意识需待提高

要想做到业财融合,财务不能被核算思维所禁锢,财务管理不再单纯地理解为管理好本部门的财务业务,而是对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供财务管理服务,是一项跨部门的服务。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前提是服务意识向相关部门延伸、向业务领域渗透。主动去了解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及各管理部门工作情况。在某一项目决策时,财务要站到管理角度,从资金投入到收益预测提出可行性及否定意见,这除了运用到财务知识,还需要有成本观念、有市场嗅觉。在招采环节,财务人员要将财务知识延伸指导业务部门结合市场信息,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进行成本对比,并取得增值税专票,不能再按营改增前以原材料总价评审开标;在签订合同时,指导业务部门将合同额分别以不含税和增值税额进行列示,以便于准备核算成本及进行税务管理;所以财务人员不要再置身事外,用“你来问我来答,你不来我不管”和思想来处理与业务口相关工作,从项目管控、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发挥财务岗位知识的专业性,这种财务管理的高度站位必须将服务意识向业务部门延伸。

4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对策建议

4.1财务与业务实现系统互联共享

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科学转型,做到业务与财务系统的互通互联。整合业务信息化管理的优点、亮点,打通采购销售、经济管理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壁垒。减轻基层人员数据查询、核对、填报工作量。业务部分树立自身数据决策对财务指标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把企业指标相关业务环节明晰化,使企业上下埋头搞生产、抬头看指标,发挥财务引领作用,做到事前决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近几年财务共享中心系统逐渐被企业采用,通过系统平台财务人员可以顺利地将自己的技能拓展到其他领域,实现人与自动化软件的配合,进而把财务视角放宽。2022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教材新增“第八章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利用科技发展的条件为财务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把基础核算工作统筹到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先前的会计核算人员得以释放。这是从国家宏观层面开始由尝试到推广,指导财务人员如何从日常的基础核算中解脱出来,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来提高处理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大数据的技术应用越来越丰富,有利于企业管理者作为更加敏锐的经营方针,从而为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提供指导方案。

4.2拓展了解业务部门相关信息

敢于突破传统财务思维模式,财务的职责不再局限于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督,而是要将财务服务工作延伸到业务全流程。财务人员要想对工作的全貌有个了解,最好完整地参与一个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司的业务运作。因为一个项目的整个实施周期可以体现业务运作的整个过程。先抓住业务关键点,学习业务服务业务,再抓住业务的关键需求,真正渗透到业务中,解决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如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公司ERP流程的决议讨论,通过重新梳理公司各业务流程,学习业务,更加熟悉业务,另一方面根据业务财务特性,运用相关财务知识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过程风险控制,进而实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财务人员参加与生产相关的会议,使财务思维决策与业务产生关联,从而做出贴合业务发展管理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业务拓展培训,特别是跨部门相关业务联合培训尤为必要,从而使业务部门对财务基本的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国家宏观层面,职称考试加重管理会计内容,引导财务人员重视管理,将管理与财务核算结合起来。

4.3建立制度明确部门岗位职责

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管理提升更需要明确部门之间的分工。如果员工的职责只是凭借他们自己的理解和仅有的自觉性来履行的,这种岗位的权责利不清晰,造成各部门、各岗位经常以不知道或不明确自己的工作为由,出现人浮于事、纠缠扯皮现象。财务人员不敢介入相关部门工作。业财融合不是业务财务相连工作内容一团糟,而是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做好财务管理。根据业务特点,运用相关财务知识规范业务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实现过程风险控制,进而实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各部门都有协助服务其他部门的职责,各部门的负责人就是配合协调部门之间事项的负责人,依照岗位职责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当职能部门业务发生交叉时,要站要公司发展的角度主动担当进行协调、妥善理顺内部关系,财务部门协助其他部门完成相连工作,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避免业务部门进行推诿扯皮,因此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划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分的职责分工。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的控制,确保业务与财务自然融合,应规范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避免无所适从或互相推诿现象的出现,使各部门的工作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4.4财务主动介入企业管理

财务与业务融合首先需要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当中,从而打破在财务核算为主的模式下,各管理层的固有思维。尤其是企业实施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初期阶段,财务人员要敢于主动亮剑,从预算审查、招标、评标、经济合同的拟定,及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和决策,全程参与。当然这种介入不是单纯的要财务人员强行介入。华为的做法值得借鉴,华为从各业务部门抽调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到财经部任职,强化财经组织的业务能力的拓展提升,改变财务管理部门一直以来简单、固执,只会苦干不会巧干的做法。这样业务部门可以做到对财务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出现相连业务是能够从管理意识中想到财务人员介入进来。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涉及的业务具有职业敏感性,如对价值链环节或其所负责的产品流程有全面充分的了解。除此以外,还需要掌握财务预算、核算、部门绩效考核、市场营销管理、对外经济贸易、投融资、市场内外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由过去粗放式管理、野蛮式发展向精规范化模式转型,财务管理必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真正做到业财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5结语

“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提出会计职能的转型要开始实现突破,要求着眼于提高服务单位风险防范的能力及内部管理水平;“十四五”时期是会计工作向高质量发展地关键阶段,会计工作是市场资源有效配置以及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性,在全面地深化改革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企业管理模式,即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更有利于建立起敏捷、精良、创新的企业思维。业财融合可提高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财务人员的全程管理参与,可大大增强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助力企业适应变化多端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菲菲.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J].经营者,2021(8):179-180.

第4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1.立即整合业务。首先要将你的业务整合成某种符合融资要求的股份制公司形式。法人实体最好符合投资人股权共享的理念,而非法人实体无法获得投资。

2.组建有经验的团队。记住一句话:投资人只投团队,不投创意。根据个人经验来说,这一点几乎是获得天使投资最大的绊脚石,因此极其重要。如果创始人没有丰富的经验,可以找一些顾问弥补这个不足。

3.注册域名,建立网站。如今公司如果没有网站,算不上真正的公司。投资人通常会去你的网站感受公司的氛围和眼界。同时注意保护好公司在社交网络中的品牌名称或标识。

4.界定知识产权。把专利和商标集中到一起以展示真实的知识产权状况。这将是一个强大的竞争优势,你可以提前准备,否则可能错失良机。

5.创建产品原型。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他们需要融资去建立设计和建立产品原型,这时候就需要你用自己或家人甚至朋友的钱来创建产品原型,以展示你的早期进展。

6.创建简报和摘要。投资者希望你能通过一两页的摘要来阐述10页左右的幻灯片简报。记住,这是给投资人而不是给你的客户看,所以你需要简明扼要地展示商业计划与商业模式中的要点。

7.准备一份投资级的商业设计。不管你是否需要融资,每个创业者都需要为自己拟一份专业的商业计划。作为创始人,你可能认为每个人都能通过你的激情和语言理解你的愿景及计划,而事实并非如此。你需要准备回答投资人或合作者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包括流量评估、资金需求及退出策略等。

8.完成财务报表。与商业计划一样,财务报表不仅是给投资者看,更多的是自己需要使用。但也不需要太复杂,在多数情况下Exce]提供的功能满足需求。利用它提供的公式计算5年内公司的收入、成本、现金等,并需要将可能的变数都考虑进去以增加可信度。

第5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采访吴亚君的时间,原本约在6月27日,因她当天临时有工作而推迟。次日一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她紧接着与某银行负责人会谈,中间未有片刻休息。此前,《鄂商》记者发给她一份简要的采访提纲,晚间便收到了她5000余字的书面回答,虽然很忙,她仍抽出时间当面交流。

职业女性装扮,长发披肩,笑起来很自然,说话有条不紊,吴亚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沉稳大气。身为公司高层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她说自己并非工作狂,而是希望兼顾事业和家庭。

《鄂商》:请介绍一下你在人福的经历。

吴亚君:我进入人福实际上很简单,就是通过介绍进入的,但是我进入人福的经历确实有点特别。1991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前,曾在当代公司实习(人福医药的大股东),给艾总(艾路明)做了一个月的临时秘书,当时当代公司还处于创业时期,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艾总跟我说:“小吴,干脆别走了,就在公司好好干”。或许当时的艾总对于公司的发展已有了宏伟的规划,他是站在兄长的角度,给我提建议。只可惜当时年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并没有清晰的规划,错过了那次机会。但是非常庆幸的是97年,我做了正确的选择,重新加盟了人福。

在进入人福前,我更换了若干的工作单位,但我想人福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站,已经坚守了14年,未来还将坚持,因为我享受在人福工作的乐趣。

从普通的财务人员晋升为公司高管,我的体会是在人福,只要是有能力、勤勉尽责、脚踏实地,公司永远都是会给予平台和机会的。很多人到人福来,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是管理团队的年轻,其实这个年轻的管理团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公司内部培养的,都是年轻的老人。

《鄂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你怎么看待人福医药积累下来的企业文化?对以艾路明先生为代表的人福医药创业团队和王学海先生带领下的当前团队以及他们个人有什么评价?

吴亚君:王学海董事长曾说,所谓的企业文化,通俗的理解就是一个企业的员工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福的企业文化给我个人最深体会的是“坚毅”。回顾公司的历程,我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着主业不突出的迷茫、也有过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危机、也有过投资的项目长年没有回报的困惑,但是公司都坚持下来,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把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身在人福,我感觉到人福有着和谐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单纯,没有权谋;对人对事的评价标准也很简单,一切以工作完成结果和个人能力、尽责程度为评价标准;各部门紧密配合,这是一种传承。十几年来,公司规模不断增大,尊重人的态度始终没变,领导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员工。

以艾总为代表的创业团队,是有着远大梦想和追求的一个团队,他们对资本运作有着长袖善舞的能力,他们对稀缺资源有着明锐的洞察力和强烈控制欲,正是由于他们这些特质,奠定了人福医药产业的布局和基础。而我印象中的艾总是一个勤奋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弦绷得很紧,始终不放弃,善于运用好麾下的各色人等,有气魄有胸怀,遇危永远给人以信心,有人格魅力。

王学海董事长带领的当前团队是践行者,在创业团队确立的医药产业方向上做聚焦工作,新的团队年轻,专业、充满活力和激情。王总虽然年轻,但却很有专业素养和超强学习能力,尤其是近年来王总对员工的个人发展的关心和尊重,让我更多的看到了他善良的一面,随着时间的历练,他也越来越具有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胸怀和气魄。

《鄂商》:你1997年加盟的时候,人福刚刚上市成功,你见证了人福经营业绩怎样的一步步变化,能否简要列举几个数据为我们做个直观的介绍?

吴亚君:十几年间,我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亲历了人福的发展壮大,也了解一个个数字背后所付的艰辛和努力。从人福的资产规模来看,从1997年的2.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28亿元; 从净资产规模来看,从 1.64 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3.27亿元 ;从销售收入规模来看;从9256.78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2.05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从税后净利润1271.78 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2.16亿元;从给股东的回报来看,14年间,我们累计现金分红4.31亿元。上述的几组数据,只是人福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数据的背后,应该可以感受到人福人的认真和坚持。

《鄂商》:人福医药“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过百亿。从财务数据这块儿,请问这些数据是基于哪些方面制定出来的?作为财务总监,您对目标实现的把握和信心是怎样?信心来源于哪里?

吴亚君:这些数据是在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确定的工商并举的总原则下综合而来。首先,我们初步明确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医药商业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这样一个大的原则;其次,在具体的指标分解上,我们既考虑人福现有医药成员企业内涵式的增长,也兼顾了外延式的扩张将会对人福医药的收入贡献;在现有成员企业的指标确定上,我们在综合分析这些企业过往的增长速度,同时结合医药行业的行业增长水平综合确定规模;而在通过股权扩张上,着重考虑的是医药商业企业的企业的并购带来的规模增量。

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我当然是很有信心我们的目标可以达成,这信心首先来源于我们的管理团队,人福拥有一个年轻的、专业化、团结的管理团队;其次来源于我们现有的核心企业的细分市场的地位和成长性,比如宜昌人福,是我国的龙头企业,葛店人福在国内生育调节药物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新疆维药是少数民族药的龙头企业,这些核心企业的良性发展,为我们的目标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记得谁曾经说过“钱是一种群居动物”,我相信社会资源的配置永远在向优势企业在集中,在人福目前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我们的目标一定会提前实现。

《鄂商》:随着公司并购的不断推进,对下面子公司的财务管控或者审计这块,您有什么样的要求和举措?

吴亚君:近年来,在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框架下,人福的并购力度不断的加大,尤其是我们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的并购速度加快,这样一些新近加盟的企业,原来的管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资金的匮乏也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所以针对这样一些并购企业的特点,我始终把握着是管理和服务这样两个原则。

第6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

(一)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高校内部审计的本质就是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相关领导或相应的权力机构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运行。然而,有些高校的领导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内部审计并不是很重要。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与自己对立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不认同、不支持内部审计,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致使不少高校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半途而废。不仅如此,领导的不重视还大大挫伤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内审工作缺乏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缺乏大胆抵制的勇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运行绩效,阻碍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无专设的审计机构,只配备少量的审计人员。这样的设置方式很难确保审计机构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一种摆设;离开了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是重形式、走过场。诚然,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这里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具体地说,一方面高校内审机构是以本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存在的,内审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无不受到本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内审人员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休戚相关,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升降及种种福利待遇均掌握在院校主要领导手中,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很难摆脱这些羁绊,因而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这种种现实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不可能也不能够有着像外部审计那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职能不完整。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服务,内部审计部门最大的优势是熟悉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审核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效益,因此从实质上讲,内部审计也是一种管理。因此,提高效益才应是内审的永恒主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些审计如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几乎等于空白。审计职能偏重监督,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没有树立防范风险、加强控制的观念,内部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职能还没有得到重视。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能力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建筑工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操作等技术,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或临时抽调而来,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审计能力和技巧;同时,又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跟不上,致使内审人员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内审人员认为自己代表单位在行使监督、审核的职权,其他部门就应该服从,根本不考虑审计风险的问题,造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影响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五)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目前,高校内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核对、询问、函证、盘点、调查与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基于手工审计的方法。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复杂的前提下,只用简单的传统技术将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经济活动已经数字化、信息化,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为“免疫系统”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的路径

(一)取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不是审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的全局性工作,要做好内审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怎样让领导重视需要从几个方面努力:一要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出好产品,发挥好作用,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有威,有位才能更有作为”;二要宣传自己的产品,把审计成果营销出去,让单位领导、有关部门、有关成员都知道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能给他们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建议,帮助他们规范管理,消除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和不理解的态度,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总结推广审计工作先进经验,广泛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发展;四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内审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传统的内部审计局限在财务审计上,主要是审查高校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其内容单一,作用有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日趋多元化,这就必然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圈子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09]1号)中明确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审计工作越加广泛和深入。教育内部审计要抓住重点,突出实效,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强化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责任追究”的综合审计发展。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实际,将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综合审计模式。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内部审计机构应多订购一些专业报刊供审计人员学习,单位内部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集体学习国家、学校相关文件和专业规范;讨论学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学校的经济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多争取机会到兄弟院校考察、取经,拓宽审计人员视野;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发和获得需具备的学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促进持续专业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身在高校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多与相关院系的老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通过这些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2、实施激励制度,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专业激励。实践证明,物质激励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增强人们对社会、集体的亲切感和依赖感,可造成一种压力,激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还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工作。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物质激励不能过度,否则就会走向“拜金主义”。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不仅能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可产生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特别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之后,更需要精神、心理、文化上的充实和满足。审计职业的精神激励,目的是增强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给审计人员以巨大的精神推动,增强其在审计职业群体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挖掘内部审计人员的潜力。专业激励是考虑到审计的专业特征,改变过去的那种行政职位的激励办法,考虑建立“审计专家制度”,构建审计战线的高级人才梯队,并以此带动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提升,为“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将逐步被计算机、网络审计所取代。电子计算机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计算机科学及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审计的同时,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做好信息采集、整理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结果和审计专家经验等信息;另一方面要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促进信息集合和资源共享。只有真正实现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全局性、整体性的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实现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转变。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内部审计的“免疫力”,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健康地运行。

(五)实施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主动介入到教学、经营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马后炮”式的事后审计,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的。对要监督的经济业务事项,从一开始就介入,参与监督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这种源头参与式的全程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门抱着信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4)向被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作者简介:1.洛阳理工学院;2.河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杨丹.高校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第7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网上隐私与身份

尽管用户知道自己正在共享个人数据给网站或服务,但大部分(80%)都不会阅读隐私政策,更有12%者称从未读过。

登录网上服务的人只有一半报告说会事后会退出登录。

只有19%的人意识到个人数据会有预期之外的使用情况。最常见的后果是未经同意的通讯、个人数据被盗、私有数据变公开、假冒以及财务损失。有趣的是,网民普遍很信任互联网,但是大部分却都曾向互联网撒谎过(如提供虚假信息)。

互联网及经济社会问题

将近2/3的受访者同意或强烈同意互联网在解决全球问题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减少儿童死亡(63%)、改善孕产妇保健(65%)、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61%),以及防止拐卖妇女儿童(69%)

认同互联网可增强全球贸易和经济联系的比例更高(81%),认同可改善教育质量的有80%,认同可改善对自然灾害的紧急响应的占77%

大多数受访者均强烈感受到互联网在改善商业、科学、技术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使用范围(66%),允许创业者进行跨国贸易(65%),促进科技发展及创造具有技术意识的劳动力(61%)

对互联网的态度

98%者认为互联网对于其接触知识和接受教育不可或缺

超过80%的人同意互联网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社会中扮演积极角色。

将近75%的用户强烈同意互联网使得他们能够搜索到任何感兴趣的信息。

互联网的使用

全球96%的互联网用户最起码一天访问一次互联网。

超过90%的互联网用户受访者称自己使用社交媒体,约60%者每天都用,比2011年的数字上升了10个百分点。

连接速率(73%)和可靠性(69%)是用户考虑是否增加互联网使用的首要因素,甚至高于月租费的影响(68%)。其他的影响因素包括本国语言内容的丰富程度(50%),政府/社区服务网上服务的可用性(49%)。

关于使用情况的一些图表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网民互联网使用情况比较活跃,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1、平均多久访问一次互联网

中国的网民互联网访问频度远超平均水平

2、互联网音视频通话使用频率

中国网民在音视频会话的使用频率也远超平均水平,美国过半人从未使用音视频会话的结果有点匪夷所思

3、即时通信使用频度

中国这项指标也是高居榜首。

4、社交网络使用情况

5、流媒体服务使用情况

6、匿名化服务使用情况

中国这个比例超高,嗯,考虑到我们有伟大的万里长城,似乎可以理解

7、是否同意互联网允许自由表达观点

跟上图一比较,中国网民的态度似乎就不好理解了

第8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摘要:由于资金和条件的限制,传统实验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因而虚拟实验环境的建设将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分析了虚拟实验系统的特点和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提出应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系统。

关键词:传统实验;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实验系统

0引言

实验是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容易理解和巩固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依靠实验方法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传统实验面临的如实验材料成本高、实验仪器昂贵、实验仪器损坏维修成本高、设备更新频率高等诸多问题,都严重束缚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最大程度的实现减少硬件资源和节约空间,同时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可以使用虚拟实验系统辅助实验教学的开展。

1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借助于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相关支撑技术,创建一种可以通过视、听、触、嗅等手段所体验到的虚拟世界的技术[2]。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计算机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3D技术等最新的发展成果进行了综合,并依赖计算机设备构造三维数字模型,构建以视觉感受为主,包括听觉、触觉等可感知的环境。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1 交互性[3]。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可通过键盘、鼠标、头盔、数据手套等设备操作虚拟环境中的对象,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

1.2 沉浸性。虚拟现实技术依赖计算机技术构造三维立体图像,通过特殊显示设备和感知交互设备,把自己放在一个虚拟环境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3 多感知性。虚拟现实系统配备观察、倾听、触摸、动觉传感和反应装置,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得到各种各样的感知,并采取相应的实际反应和交互操作。

2虚拟实验系统

2.1 虚拟实验系统的特点

2.1.1 共享程度高。传统的实验有地域与时间限制,而虚拟实验系统可以接受有访问权限的本地和异地用户在任何时间的使用,使信息与实验资源的共享程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1.2强大的交互能力。虚拟实验系统能给用户提供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虚拟实验对象和用户依赖鼠标拖放操作进行交互,用户也可以实时观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1.3支持协作。用户间的信息沟通是由虚拟实验系统提供的多种方式进行的。

2.2 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从实验教学的现状和虚拟实验系统的特点出发,虚拟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组织形式开放[4]虚拟实验不受实验内容、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保证了用户充分选择的自由。随着实验教学的发展,跨地域、跨学科、同时开展多项实验的要求日益增多,虚拟实验将为实验教学的发展开拓空间。

2.2.2 对象开放在实验教学中,学习者可以分为实验课程学习者、参与者、爱好者等身份;依据虚拟试验系统操作的权限分为实验者、教师和技术人员、系统管理员等三个层次,不同对象依据自己的身份和权限在虚拟实验平台下进行学习和交流。

2.2.3 资源开放虚拟实验的教学资源为实验对象完全开放。实验设计方案的形成与开发可以依靠系统软件程序模块和实验项目设计模板的帮助;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与处理工具包进行;学生在实验课程总结和复习中取长补短、巩固知识。

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基地、虚拟仿真校园、虚拟远程教育等方面。

3.1 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实验中的应用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对象、教学信息资源和实验室环境,虚拟实验室既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也可以是真实实验室的再现。例如,要加深广域网、城域网的概念理解,不必真正把网络构建起来就可以亲身体验,犹如进行现场的操作。再如,在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课程中,使用虚拟机软件vmware创建与真实计算机相同的运行环境,也有处理器、存储器、显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不仅可以安装各种操作系统,而且也可以尝试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安装的过程与在真实的计算机中的感受完全一样,但对计算机中原有的系统和数据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对实验者构想的模型进行实验,所产生的实验结果和效果将对实验构想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验证。例如,在组网联通实验中,可以通过虚拟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和终端进行网络的设计和设置,减少了购买设备的费用和损坏维修成本高所带来的风险。

3.2 虚拟现实技术在经济管理课程实验系统中的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文科教学存在理论偏多、实践较少,理论和实践有脱节现象。应该把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与经济管理类课程相关的虚拟试验系统,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开发、股票交易、财务、旅游场景等各种虚拟实验系统,把现实环境中无法全面实现的教学过程通过虚拟试验系统进行完美的展现和操作。例如,房地产营销虚拟系统可以制定适合不同用户的营销解决方案,并对营销环节中的关键环节制定不同的策略。通过虚拟的经历,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实验者体会到现代房地产营销的互动式、数字化的营销模式。再如,电子商务模拟试验系统可以建立商店、银行、商品等相应的模型,实验者可以模拟商品的选择、支付、配送等过程。再如,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旅游景点,以真实的图像、图片等数据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制作三维图像,并通过视觉中枢对物体的“深度”信息和观察视差的综合产生三维立体综合效果,依靠头盔式显示器、数据手套、身体部位跟踪器和投影显示设备,并结合感官系统在虚拟的场景中去体会景区的地理环境和特色。

4结束语

虽然虚拟实验环境有诸多优势,但真实环境环境容易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因此,一个实验系统应该是既包括真实环境也包括虚拟环境的综合、完整的系统。只有构建完善、先进的实验环境,才能大大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为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服务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宇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之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08(1):64-66.

[2]徐红,刘羽.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2):90-92.

第9篇:对财务共享的理解和感受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财务业务一体化 情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35-01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先导课程有《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等,是实践类课程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将传统手工会计实训和计算机会计实训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训环节。以ERP 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为实训工具,引入先进的“建构主义”理念作为教学方式。通过该课程,使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如何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熟练掌握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一、建构主义理论改进教学模式

(一)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改进教学

在建构主义的课堂上,你上课就是进行一次建构。师没办法控制学生成为什么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老师在课堂上能做的只是给学生信息、场景,学生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场景进行意义构建,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生主动构建的结果,课堂上老师要营造一个方便学生构建的氛围和环境。

(二)情景教学改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信念,他们存在很大差别,对同样的课堂内容有不同的建构,甚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建构也很重要。传统教学习惯是直接把知识、概念灌输给学生,而建构主义则认为知识都存在于具体的情景中,不可能脱离活动的情景单独存在,是崇尚情景教学的,有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自己悟到知识。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改进创新

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课程当主体内容,是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定企业经济业务,由学生扮演业务部门员工在ERP系统相关业务子系统平台上录入业务信息,同时利用相关信息对经济业务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实时控制;当经济业务被确认后,立即存储在共享数据平台中;同时,学生扮演的财务人员在ERP系统中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生成实时凭证,并进行后续会计业务处理,以生成各种财务信息。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设计如上图所示。

(一)学习目标分析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是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生产经营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案例,以财务业务一体化ERP平台为载体,以企业对业务管理基本要求为依据,提供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实训,首先让学生体验到企业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工作效率等方面,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实施过程, 熟练掌握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着重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情景引导学生建构

建构主义的课堂,知识不能直接抛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总结出来。课堂上所有人都是老师,都是一面镜子,知识这面镜子不是平面镜而是哈哈镜。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到情景中,让他们去建构,让学生去调动自己的格式塔对这些痕迹去做有意识的能动性的加工,然后形成新的格式塔。所以,学习应该发生在一种情境中,测验应该与执行实际任务整合在一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

(三)角色分工、任务驱动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抽取了企业经营真实环境的基本要素,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中心,根据真实企业的职能设置、岗位胜任力要求,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成模拟企业的小组。课程中生产制造企业设置了这样一些岗位,包括行政主管、生产主管、财务部经理、出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

1.明确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是对企业关键业务的描述,从中可以体现出企业资源的配置、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一系列管理制度。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协作完成。

2.明确工作任务

每名学生在企业中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出职工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每个角色定义出不同数量的关键任务,完成相应的关键任务的处理工作,也就具备了该岗位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玲,汪刚.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