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学实验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兴趣 创造性思维 化学概念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8-01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
一、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之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另外,在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规律,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这种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化学实验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以及综合法等,应该知道思维方法比实验结果更为重要。就像培根说过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比如分析法,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熟悉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形成酸本质特性的概念时,教材安排了盐酸与石蕊试液、锌、铁、铁锈、氧化铜、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反应的一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直到学生熟悉盐酸能与指示剂、多种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能与碱起中和反应等化学特性,从而使学生能得出酸本质特性的概念。又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的。
三、演示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养意识 培养学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也将为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笔者拟就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8种“素养意识”教育,谈谈自己的研究见解。
一、安全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有些实验中,试剂或产物易燃、易爆、易挥发(如H2、HCl),有刺激性、毒性或腐蚀性(如SO2、NaOH),有的操作带有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如浓H2SO4稀释)。为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化学实验中要强化安全意识。
二、科学意识
化学实验中的科学意识是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化学素养和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做到操作时严肃认真、观察时耐心细致,不放过发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认真分析、整理、归纳,实事求是得出结论。
三、主体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实验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做的实验,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尽可能提供信息、点拨方法;对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案,应鼓励学生去探索;对出现的错误,要帮助学生分析,找出错误或实验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过程意识
按课程的要求,要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而化学实验是探求和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那种过分强调实验目标而忽视过程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故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意识,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
五、最小量意识
有些实验在定性化的基础上还应取最小量,故还要培养最小量意识。例如: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对比实验,因燃烧物易发生爆溅,且易产生大量有毒的白烟,故除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外,所取用的白磷和红磷应是最小量,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实验的科学性。
六、环境意识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首先,教师要有环境意识,要防止出现忽视环境保护的一些演示操作错误。其次,要指导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防止有毒气体和液体的泄漏;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废液、废渣和剩余药品,以培养和强化学生大胆的“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
七、审美意识
化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一门自然科学,是一个充满了美感的和谐体。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这是实施化学素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
八、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关键是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发挥。实验中,教师要善于以中学化学教材为依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新颖、直观、科学的实验,使学生直接得到做化学实验的刺激动因、强化感知。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做”,体现出“做”中“学”、“学”中“悟”,从而培养其持久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渠道强化“素养意识”教育,改造自然,服务社会。这除了有利于课堂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外,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芳 化学实验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化学教学与实验,2004,49(1):10~12。
论文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本文就如何改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化学新课程标准确立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所以无论是新授课教学还是复习课教学,无论是概念原理的教学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都应当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和重点。
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1.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许多化学原理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和验证的。同时,化学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是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此外,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2.在化学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
实验技能是指学生采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通过实验实际操作解决未知的化学问题。它包括实验的设计原理、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技能,还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所以化学实验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实验简单重现的过程,而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外界的实验操作来构建新的理解。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只有将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并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
1.加强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敢于实践。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近距离的观察和思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实验中获取宝贵经验,勇于面对困难,最终战胜困难。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能促进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使学生终生受益。
2.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在不影响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操作方式,设计成微型实验,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构建,更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3.强化实验安全意识,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因为要经常接触各种化学试剂,而不少化学试剂是危险的化学药品,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提供—些相应的应急措施的知识和设施。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这既是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安全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三、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将演示实验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比直接由教师简单的演示给他们观察更清晰直观,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实验,学生死记实验,纸上考实验,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实验,使学生由被动的旁观者变为主动的实践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现象、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提升。一般地说,对于那些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安全可靠且无污染的演示实验,只要让学生参与实验,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离子的检验”等许多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结束后认真思考,同学之间也会积极讨论与交流。教师只需要在最后做简要小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社会化的交往,促成个体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学思想。
2.变课本上的实验为个性化、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的设计性。
过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般是验证或巩固之前学过的相关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精心构思个性化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推选最佳方案,再全班交流,后由教师补充归纳得出最优方案。
教师准备相关的药品和仪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完实验后,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统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写出实验心得。这样虽然要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增强了实验的开放性,实验更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不能过多沿用课本上标准化的装置和操作,只模仿不创新。我们应以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究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质量 建议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点并不高,其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和效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理论,所以学生兴趣点得不到激发。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多进行联系生活的实验和相关教学策略,就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愿意参加化学实验。在教学目标的意义上说,不仅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更重要是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说笔者在讲氢气一课时,我通常会举例公园里面卖的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是因为里面充进了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的介绍,可以延伸到日常所用的醋酸与电池表面的金属锌为什么能够制造出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铺垫了教学情境,更是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还可以刺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联系所学实验对教师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思维,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思维,要从以前传统模式下的知识传播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可以大大的发挥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对于一个实验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全面,不仅要考虑化学实验的难度,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的知识水平,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笔者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小组式实验操作,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分为几个小组,给出几个实验方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找到合适自己小组的实验,然后分组开展化学实验,在学生们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随意的进行创新性实验,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实验竞赛,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也对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高中学生对于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设计题一直很头疼,总是不能达到教师的满意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这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较其他题偏大,而且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这类题一般主要包括气体制造、化学物品提纯、以及各仪器设备的连接以及相应化学计算等。另一方面,学生平时学习中大多只是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者在完成实验后没有仔细完成实验操作报告,对于出现的现象没有进行思考。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中的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教师应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化学试题上的知识放在学生基础知识上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仔细写好实验报告,并且要对于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进行刻意的指导。然后在下节课堂中对于之前学生所操作的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此加深学生实验印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对于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设计题就不会太陌生,做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做到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质量,目前高考的压力不仅对学生也对老师都产生了很大压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应用上还做得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而非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既要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仅仅这几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未来时间里积极探索、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来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基础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训练实验技能,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上,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改的学习体会,就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看法。
一、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变化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讲究知识体系的建构。化学实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物质性质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淡化了这种知识体系,而更注重于学生是否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化学实验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用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解释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学生感受和体会用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定律,之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检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验证原先从课本中得知的结论,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应发挥自主的教学能动性,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进行现象解释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能够进行交流、评价与反思。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方法的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学习效果更好。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的科学探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验探究,如“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另一种是调查、讨论等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讨论:稀有元素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在以上两种方式中,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探究方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学得的化学知识拓展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
二、组织好学生实验
实验能力的培养若只靠课堂实验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应源于课本又要脱离课本,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率。教师对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学生实验课要高度的重视,要组织好、设计好、安排好、指导好。要教育学生珍惜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能力必须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才能得以锻炼提高。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完善发展综合实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增加实验员,并注重培训,提高实验员素质
实验员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一些学校甚至没有专职实验员或后勤人员兼任实验员,实验员的工作也仅限于打扫实验室卫生、管理仪器、配置药品等浅层工作。这样,新课程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较多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就很大,也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四、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学生实验完成后,好多教师容易忽视实验报告的书写,或写实验报告走形式,学生也草草应付了事。其实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教学要具有探究性
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创造求新,学生动脑思索,积极探究,把学习与创造求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事物的探究,是激发求知欲望的起点,如果对什么都没有欲望,麻木不仁,那根本谈不上学习。但对学生来说,设计探究性的学习必须得有层次,就像摘桃子一样,太低了引不起兴趣,太高了又让学生望而却步。
六、实验教学要具有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方法 改进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在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实验更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中化学教材的实验有的难以进行,有的不能突出实验现象,有的实验耗时多,使用药品多,等等,没有很好地显示出理想的实验现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因此,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与补充,准确突出实验的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开始我们的话题。
一、总体概述
(一)化学实验对于中学教学的意义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学习好这门重要的学科却是不那么容易,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运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学好。
化学实验对于初中教学的意义大体也是如此。可以说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很复杂的,用文字叙述往往不易透彻地讲清和理解这些复杂变化的实质。而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中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②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④可以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⑤增强学生化学计算和绘制图表的能力。
(三)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
①化学基本操作练习的实验
②阐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实验
③物质的制备和性质的实验
④测定物质的含量和物理常数的定量实验
⑤联系工农业生产的实验
⑥解决一些综合性的简单问题的设计实验
二、提高化学实验质量的途径
(一)实验设备的小型化
目前许多的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化学药品和仪器不足,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实验难以分组进行。节约药品的使用是有效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分组实验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实验微型化可缩短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氨分子的运动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A和浓氨水的小烧杯B,大烧杯外放装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C。在做实验时若用的氨水量太少,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不能很快使小烧杯A里的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耗时多;若氨水量太多会导致氨水挥发到外面来,刺激性气味很强,污染很大,而且造成浪费。因此,从安全和节约的角度对实验所用仪器与药品的用量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改进方法: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矿泉水瓶盖代替小烧杯,分别在矿泉水瓶盖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效果更好。但由于微型实验的可视性较差,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观察的效果,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明显观察到实验现象。
(二)提高气体实验中的气密性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需要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称量。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各物质一般都不离开反应体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来。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气体难以称量,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用这类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易让学生接受。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有关质量分析的实验,将实验放在封闭的体系中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三)注重比照法的运用
对比实验要将物质放在一个相同的反应环境中,只有对比的项不同,其他条件要求相同,这样得出的现象才具有说服力。如: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活动与探究,教材分别将金属镁、锌、铁、铜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较复杂。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作如下改进:在一个生物用的玻璃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大小的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一种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稀硫酸或稀盐酸,通过产生气泡的激烈程度来判断各种金属的活动性。
(四)灵活运用现有实验设施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有些不容易进行,我们在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后,可以巧妙地运用实验室里的仪器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品,完成教材中一些难以操作的实验。如:白磷在热水下燃烧的实验,由于在通入空气或氧气时会将白磷吹走,且白磷燃烧时表面的水会沸腾,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使实验很难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我们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将一个小漏斗与橡胶管连接,倒放入水中将白磷罩住,从气囊中缓慢而匀速地挤入氧气或空气,漏斗内的水被排出,白磷接触到氧气或空气,在漏斗内燃烧起来。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的燃烧条件自然让学生明白。
关键词:实验、试验。白色、无色。固体、晶体。融化、熔化、溶化。火焰、发光。
正确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用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学风,还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用语的科学性是回答实验问题正确性的前提。在化学实验中,化学实验用语的严密性往往被忽视,在实验的叙述和实验报告的写法上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甚至出现违反文字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的错误。一下仅列几组容易混淆的实验用语和广大老师们进行探讨。
1、烟与雾
烟是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它属于固体;雾是大量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属于液体。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P2O5固体而形成白烟,浓盐酸挥发形成白雾。
2、燃烧与点燃
燃烧是化学变化中的现象,点燃是化学反应的条件。
3、溶解性与溶解度
溶解性是表示某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来描述;溶解度则是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定量表示尺度,常用具体的数值来衡量。
4、酸碱性与酸碱度
酸碱性表示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测定;酸碱度不但表明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而且还表明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常用pH试纸或pH计来测量。
5、酸液与酸性的溶液
酸液即酸的溶液,如硫酸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的溶液,与碱性溶液相对。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液,还可能是盐的溶液,如NaHSO4溶液。
6、碱液与碱性溶液
碱液是指碱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如NaOH溶液;碱性溶液是相对酸性溶液而言的,是指呈碱性的溶液,它不一定是碱的溶液,还可能是盐的溶液,Na2CO3如溶液。
7、浓H2SO4的吸水性与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浓硫酸吸收“游离”的水(如湿存水,空气中的水,气体混有的水),表现为物理性质;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把含C、H、O的物质中的H、O按水的组成从化合物在夺去(如浓硫酸使木材、纸张、蔗糖等物质碳化),是化学性质。
8、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是指通过必要的变化和操作把混合物时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各自的纯净的物质(如用结晶法把NaCl与Na2CO3的混合物分开);提纯(即除杂)是指把混合物中含有的少量杂质除去或将杂质转化成要提纯的物质。NaCl如中含有少量的Na2CO3,加适量盐酸后蒸发,提纯得到NaCl。
9、物质的检验与验满
物质的检验是指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被检验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流体或固体;验满是指根据气体的特殊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证实在集气瓶中收集的气体是否已经集满,被验满的物质是气体
10、“实验”与“试验”
实验的意思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活动。实验是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者某物的性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从事的某种活动。“实验”与“试验”两词意义相近,都有实际做的意思。“试验”要比“实验”一词应用范围广。处做实验的同学容易把实验写成试验。
11、“白色”与“无色”
所谓白色,是指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时各种波长的光线完全反射所呈现的颜色。如牛奶,可以说是白色的。而无色,是指物体被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照射时各种波长的光线透过成度相同时所呈现的色泽状况。如水,可以说是无色的。学生通常会把“白色”和“无色”相混淆。
12、“固体”与“晶体”
晶体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如过氧化钠、碳酸钠、无水硫酸铜是粉末状固体而不是晶体。五水硫酸铜是晶体而不是固体。
13、“融化”“熔化”“溶化”
融化是指物体受热变软或变成液体。如冰被太阳融化。熔化是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液体。如把铁加热至1530摄氏度以上就熔化成铁水。溶化是指固体在水或其它液体中化开。如食盐在水中溶化了。其中融化和熔化意义相近可以通用。
14、“火焰”与“发光”
火焰是气体或蒸汽燃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团。而发光是固体或液体直接燃烧是所产生的一种能量转化现象。如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出苍白色的“火焰”。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15、“鉴定”与“鉴别”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大学生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82-01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环境的隐患,近年来,人们在享受着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淡水资源缺乏……虽然我们化学教师每天都在讲,可是这还远远不够,比如有的学生乱扔废电池、吃完零食后乱扔塑料袋,有些工厂的烟囱冒出浓浓的烟气,有些工厂排放的废水随便放入河水中……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是一个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而大学生,是社会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当大学生能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时,社会环保力量才能真正壮大,共同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实验技能外,还时刻注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言传身教,“从我做起”,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有效的影响。从“环保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一丝不苟地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在演示实验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这一角色,给学生以示范,成为学生的榜样。如在做制取有毒气体实验时,应特别强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化学药品用量的适量、以及设计吸收尾气的装置等。实验完毕,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缸,以身作则,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老师除了督促检查学生的规范操作外,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监督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3.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在实验里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如:万年青、吊兰等,一方面能美化环境,另一方面能够吸收实验室里的有毒气体,如甲醛、二氧化硫等。同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等环保知识的渗透。
二、积极推广微型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所以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微型化学实验除了有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快速、节省经费、减少污染、安全等优点外,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上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理想目标、方法与环保意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把微型化学实验作为绿色化学实验的一项方法,进行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三、在进行实验设计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向学生介绍各种常用试剂的性质、用途、贮存方法、防止试剂污染措施等,更要提醒学生注意严守操作规程,严控试剂用量,严格遵循回收利用等节能环保的方针,从根本上杜绝污染,使日常试验教学直观、明确、知识的落实更具体。同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检查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技巧,突出学生在环保行动中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设计新理念:实验步骤简明、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节省能源、减少污染。
四、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
1.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2.某些废弃物不经过处理就可变废为宝。
五、立足课外,提高大学生的绿色素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的补充。为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协助化学任务任课老师开设生活与环境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的危害及防治等专题讲座,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
2.课外实验。积极利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绿色意识。
论文摘 要: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对于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着重要意义。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能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将通过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几点辅助建议以供大家学习交流。
一、联系生活,开展情境式教学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于化学实验兴趣点并不高,其主要是因为实验过程和效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理论,所以学生兴趣点得不到激发。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多进行联系生活的实验和相关教学策略,就会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且愿意参加化学实验。在教学目标的意义上说,不仅使得教学任务得以完成,而且更重要是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比如说笔者在讲氢气一课时,我通常会举例公园里面卖的气球为什么能飘起来,是因为里面充进了一定量的氢气。通过对氢气的介绍,可以延伸到日常所用的醋酸与电池表面的金属锌为什么能够制造出氢气,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铺垫了教学情境,更是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通过情景教学模式还可以刺激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发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联系所学实验对教师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思维,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换教学思维,要从以前传统模式下的知识传播者过渡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独立开展化学实验,这样可以大大的发挥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对于一个实验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全面,不仅要考虑化学实验的难度,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的知识水平,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笔者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进行小组式实验操作,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分为几个小组,给出几个实验方案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找到合适自己小组的实验,然后分组开展化学实验,在学生们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随意的进行创新性实验,也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实验竞赛,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取长补短,完善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也对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配合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发现,高中学生对于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设计题一直很头疼,总是不能达到教师的满意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这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较其他题偏大,而且还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这类题一般主要包括气体制造、化学物品提纯、以及各仪器设备的连接以及相应化学计算等。另一方面,学生平时学习中大多只是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或者在完成实验后没有仔细完成实验操作报告,对于出现的现象没有进行思考。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化学中的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教师应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化学试题上的知识放在学生基础知识上来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完成化学实验后,仔细写好实验报告,并且要对于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进行刻意的指导。然后在下节课堂中对于之前学生所操作的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此加深学生实验印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对于化学试题中的实验设计题就不会太陌生,做起来也能得心应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做到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学习质量,目前高考的压力不仅对学生也对老师都产生了很大压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应用上还做得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在适当情况下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而非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既要把握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辅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仅仅这几点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未来时间里积极探索、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来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