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实施;有效教学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新课程教学强调有效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即是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然而,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在当今的一些学校依然是个薄弱环节。再加上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设施简陋,环境条件差,教学用具缺乏等问题。这样就造成许多实验课都无法开展。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化学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有效教学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
一、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前提
受传统化学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老师观念很落后,总是认为做不做实验,教学效果差不多一样,有的干脆就是偷懒,怕做实验麻烦。其实,经过“普九”后,大多数学校,包括农村学校的化学仪器、药品、化学实验室都达标了。一般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条件进行。但是,一些教师就是不重视实验。去到一些学校调研,在仪器室中,有很多仪器、药品从没有开封过。上课时,有实验内容的地方就做“黑板实验”,在黑板上画几个草图,讲解两下就完事了,学生没有亲自做过实验,只知道死记硬背书上讲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探究思路一无所知,所以,要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主导者教师务必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提高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初中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
做任何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进行实验教学尤其如此,教师在实验前的准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前试做实验,不仅演示实验需如此,分组实验亦如此。在试做的过程中,仔细考虑每一步操作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比如在做二氧化碳制备与性质的实验时,把二氧化碳往烧杯中倾倒,有的同学可能会顺着高的蜡烛直接倒下去,结果造成实验现象相反。第二,坚持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首先根据实验目的,选用合适的器材,一些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欠缺。我们可以根据身边的条件许可,在不影响直观效果的前提下做一些改、替。
所谓改即在选择器材时,发现现有的器材使用不方便或效果不明显或组装困难,教师对其进行的或删繁就简,或增其功效或重新设计,使器材的功能更趋完备化,效果理想化。比如,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大玻璃管没有,我们可取大试管,去掉底部改装成大玻璃管,效果一样。所谓替,即实验室中的器材不能满足实验需要,选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材料来代替,即就地取材。
三、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
进行正确引导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内容和现象等。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实验现象能有效地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涵义和变化规律。故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这对学生是有较强的示范和感化作用。接着要运用比较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清楚地把实验现象展示给学生,使现象更明显直观便于学生观察。然后加强引导学生要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效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实验分析,最后通过正确推理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化学实验课中实施有效教学,注意改进演示实验,增强实验直观性
对于一些现象不明显、可见度小或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最好选择变通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例如,新教材上册有关于面粉爆炸的实验,教材上提供的方法由于对纸盒的大小、蜡烛的长短、面粉的干燥程度以及口吹气流量的大小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所使用的纸盒往往又是不透明的,实验现象也不易观察,而极大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因此可以这样来做:取一个易拉罐,在一端打上几个小孔,放上适量面粉,另一端也打一孔与脚踩的气筒相连,在易拉罐旁边点上一支蜡烛,再在外面罩一个带橡皮塞的大塑料筒(可由盛2.5L色拉油的油筒或其它塑料筒改装而成)。当面粉爆炸时学生可观察到火光及橡皮塞被冲掉的现象。此实验的优点是效果明显,且成功率高。对于不纯氢气的爆炸实验,也可以作以下改进:取一个易拉罐,装大半瓶水,然后倒扣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到一罐不纯的氢气;把电子打火机的打火装置取下,用两根导线延长打火装置的导线,导线的末端接近但不接触,确保在按下打火装置的开关时,能产生火花。然后把导线末端伸入到易拉罐中,按下打火装置的开关,即可听到爆炸声。实验成功率为百分之百。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既是新课改中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又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因此,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现状与对策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起着促进作用,是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尤其是初中学习阶段,好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规律的记忆,并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生动形象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益良多。因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出发,谈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义务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其基础性和启蒙性,教学工作要以两方面内容为标准展开:一方面,提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世界,并能利用化学知识展开一些基础解答。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在实验活动中认识和研究物质,从而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激发交流协作,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说,实验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教学特点,成为学习化学知识、巩固概念规律、升华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在这个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非常多的,脱离了现实世界的实验体验,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享受,开始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化学是有用的、真实的。在实验活动中,学生锻炼了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享受到了获取真知的乐趣。学生不仅对化学知识有了更丰富立体的认识,还培养了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要让这一技能性学科失去意义,沦为形式。[1]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偏重。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存在一个制约实验教学效果的问题,即教师比较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教导和传授,固化、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记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感受就是记住实验药品和实验步骤,但实际上化学实验最重要的是过程的探索问题,学生要形成科学态度、科学品质,并在试验中不断总结方法,丰富学习内容。
(二)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技能训练机会较少。
部分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考试时间,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把实验教学时间压缩,从而把很多应该学生自己做实验,出实验报告的教学内容改成演示实验,草草展示试验流程,重点让学生记住步骤,从而能顺利答出考卷上或是练习中一些数据、操作、现象等内容的标准答案,失去了在实验中获取宝贵观察和技能训练的机会,使学生虽然懂流程但无法熟练操作真实实验。
(三)重视实验结果,忽略交流讨论。
一些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或是上交的实验报告,而没有对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分析学生出现实验错误的具体原因,根据对实验操作的片面描述,无法了解问题出现原因,而且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在实验目的和实验内涵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彼此间的交流被忽视,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探索性实验为重点,巧妙设计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2]
(二)增加探究成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增加探究成分是指让学生重视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开展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做好数据记录、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最后展开评估和交流。这样的实验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科学素养,树立创新精神。教师还要重视实验的设计,多为学生创造探究与思考的空间,并营造学生创新的突破空间。[3]
(三)重视实验报告,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
重视实验报告,不是单一地看实验报告,而是结合学生实验过程之后的实验报告的评阅,从而对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全过程,并和实验活动结合,给予学生系统全面的评价。教师评价意见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书写,引导学生对实验活动展开科学的总结和反思,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性格特点做出情感引导,比如说对做事马虎的学生要严肃中肯地建议其认真仔细,对于很有自己想法的学生要鼓励表扬,提升其自信心。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更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其综合素质,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说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郭广.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9):29.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探究
1、化学教学的全新改革
1.1生活化
初中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新课程强调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渗透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初中化学实验的改革向着生活化的方向迈进。(1)在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创设实验情境。(2)在教材中安排了众多的学生熟悉的物质作为实验的原料进行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这在得调动学生学习及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3)选取众多生活和社会中的初中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多地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要更加努力学好化学的热情。
1.2趣味性
初中化学实验作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一种手段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是促进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具有较强的动机功能。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其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促进化学实验顺利进行,并在实验活动中产生愉快、满足、喜悦、兴奋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为此,初中化学新课程力求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3习惯性
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例如,学生在做实验:“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笔者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笔者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笔者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担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2、化学实验的创新
2.1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实验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分小组或个人设计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人或分小组自发进行实验验证,这样的实验一般涉及的仪器和化学药品较少或家庭可代用的多,且相对较安全。由于课时有限,而探究学习却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要增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所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不是号召性的,要明确布置课题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有评价。比如,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木炭、茶叶等吸附作用的探究,以及酒精、石蜡等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的探究等,要采用自主探究方式,自主探究跟实验探究课的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实验分散成个人或小组自主实验,不用教师的监控,其优点是拓宽了课堂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实验问题不要过于繁杂和开放,可将问题控制在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便于学生实现探究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如用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实验,涉及许多化学问题,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提出来加以研究和解决,但可探究一些小问题,如/在H2O2溶液中加入MnO2产生氧气,MnO2是否也作为一种反应物0,/反应完毕后MnO2如何回收0,等,使学生形成催化剂的概念即可。
2.2要尊重科学,鼓励创新
首先,以自主实验为主,演示实验为辅。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起到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一切。演示实验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步骤要求,明白各种实验操作的规范,但是要少而且精,使其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自己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实验,才能有所创新。其次,多探究性实验,少验证性实验。以往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先学习书本知识,等某些章节学完了,教师带同学们去实验室,把这个章节的实验顺利地做一遍。学生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实验验证了教材所写的无误。这就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其意义不大,往往重复的是教材的思路,很难有个人的发现,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最终获得收益。学生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和动脑思考,从而获得各种体验。在实验的各个阶段中,学生面临的选择和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探索,每一步探索都是创新形式的开始。
2.3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培养学生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 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 动手、动脑, 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 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 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 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 大胆质疑, 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法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生成过程 ,从而得到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领会大纲精神,多形式开展校内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一、传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 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特殊性,其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严谨对待科学的态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训练, 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心理、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明显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导致产生课堂上学生听老师讲实验,课后背实验步骤方法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倾向, 其表现主要是: 注重知识的讲授,忽视实验操作和培养实验技能;重视实验数量,忽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重视获得的实验结论,忽视实验的展示过程;重视实验操作及演示,忽视分析实验过程;重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训练学生的实验习惯;忽视对实验进行探索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不良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要认真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这本书的实验,分析实验目的,研究实验特点和理解学生认知上的不平等,从而巧设实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以唤醒学生要求投入实验的迫切愿望,进而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验,这在实验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如,在教授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时,笔者先演示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并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笔者马上提出问题: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又会有什么现象呢?它与空气中燃烧的现象相同吗?如果不同,那又是为什么呢?这就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了悬念,学生迫切需要观察到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此时,笔者就可规范地演示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此时此刻的学生,无不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对比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谓是轻而易举。这一课学生在兴奋中开始,势必就可以取得一个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改进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笔者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笔者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利用实验可以让学生动脑设计、动手操作、分析总结实验结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可以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传统实验模式强调的是对学生的训练,学生要无条件的接受教材中的操作设计与规定。把教与训练混为一谈,导致学生出现自觉、不自觉的固定按照预设模式和计划、步骤完成设计目标。最终限制学生自由的发展、思考空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趣味性,必须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启发性与探索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化学实验 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一、根据不同的实验种类,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初步具备必备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和科学素养。教师必须在坚持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维目标”的大前提下,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实验,合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1.演示类实验要求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
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实验的一大类。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的一举一动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验的态度,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分析实验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时,每一步都要正确规范地操作;所用的仪器及其他用品都应该按实验要求摆放、清洁。如我在做关于“铜绿和盐酸的作用”的实验时,就在教材要求之外增加了对比的环节:先是给学生讲清楚稀盐酸的性质;然后在一支试管中加入铜绿和少量水,让学生观察,铜绿在水中没有变化;再按教材的实验要求在一支试管中直接加入铜绿和少量稀盐酸,让学生观察,铜绿在稀盐酸中很快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了蓝绿色。通过实验对比,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是酸性物质(而不是水)与铜绿发生了反应。虽然只是加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但是这种对比实验的演示,对于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及以后独立设计实验都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2.探究类实验要求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探究类实验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对于这一类实验,教师要先提出实验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交流介绍设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共同探讨得出实验结论。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可安排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第一步,可先提供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和碳酸钾等常用药品和试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探究,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药品;第二步,在教师简单介绍使用方法并提供几种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后,由每组成员自己讨论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第三步,由每组选择一套自己认为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第四步,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并相互交流,比较、归纳,达成共识。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其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优化化学实验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化学实验教学环境同样如此,包括实验设备、教学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等。实验环境会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1.合理开发和利用学校各种硬件。
就化学实验教学课堂而言,校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及课桌椅、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多媒体器材等都属于硬件。在实验中,硬件的配备及质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如实验室洁净整齐的仪器,有利于排除仪器本身可能对实验造成的干扰,在保证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另外,有些演示实验如做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对比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锌、铁、镁、铜分别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四支试管并排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教室中每个角落的同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反应现象。
2.视具体实验,适当安排实验规模及组织形式。
不同的实验,对于参加人员数量和组织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分别选择班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实验组织形式。如只有教师演示实验的课堂就依然沿用传统班级形式;探究实验可以按4人或6人一组拼桌而坐;纯粹的学生基本操作或是验证实验,可直接排在实验室,让学生两两配合,按步骤自行操作。
三、选择合理的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对接。
教育的生活化一直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接,有利于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些实验仅用实验室中的材料,或是完全按课本内容操作,学生未必有太大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取材。如有一次在做关于“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的实验时,我曾经带了瓶“雪碧”汽水作为实验用品。汽水瓶打开后、产生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石蕊试液中,既证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又巩固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实验结果非常明显;还有一次复习干燥剂相关内容时,我课前就安排了学生自行收集一些食品包装中的各种干燥剂,带到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实验,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实验教学必须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探究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化学这一学科的基础,在化学的前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努力克服困难,尽力做好演示实验,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实验,科学布置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为实现化学教学的学生培养目标而服务。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容易接受的年龄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化学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可以充分展示化学的魅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⒉可以帮助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初中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狭窄,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有些东西不知所云、毫无头绪,不利于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认识,加强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
⒊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规范性,需要首先掌握其规范才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在规范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科学规范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对化学,对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⒈教师和实验室不足,使得实验不能按照课程的设计展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情况更加严重。
⒉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并且考试的次数多,教师的教学工作显得相当被动,使得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够。
⒊实验教学的气氛不浓,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侧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化学实验的重视不足,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薄弱,导致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⒋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得学生在分析研究实验现象、概括总结实验结论时比较片面,更甚至出现错误。
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时不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不能强化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⒍教材和辅导材料的题目中,探索性的实验题目比较少,往往是给出标准的答案,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⒈更新实验教学的观念
新课程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创新精神等,使学生拥有满足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依附于理论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列为首要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
⒉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现在的教材中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尽力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多进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操作,并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思考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来制取,为什么不使用铁、铜、铝、镁等金属材料和浓硫酸、浓盐酸来做原料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⒊把封闭式实验变为开放性实验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具有阶段性,对一些问题没有完善的答案。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把问题讲的太绝对,要采用开放性实验,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得到相对比较满意的答案。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真正了解到化学的真谛,促使学生对化学世界不断进行研究和摸索。
⒋改进实验的装置和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还使得教师懒于创造。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创新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饿发散性思维。
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和用于超越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克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化学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下发现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总结: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化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而实验是探索化学奥秘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摸索出一套新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自身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⑴冯乔刚.《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师).2010⑺
⑵吴淑蕊.《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探究性实验教学》[J].快乐阅读.2011⒅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5
一、提高教师素质,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使受教育者成为跨世纪的高素质的接班人,就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成为一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下的合格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并完善自我:
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观念要更新,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树立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新人才的教育观。初中化学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必须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
其次,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化学专业和教育专业知识领域上不断充实自己。由于受到现行教育体制的限制,初中化学教师长期在九年级任教,容易形成知识的狭隘及教法上的单一。所以,要不断地学习教材,钻研大纲,提高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明确整个教材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研究初中化学教材的基础知识,还要研究高一级教材同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即要在更高层次上来看初中化学教材和教学。为适应素质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不断的更新,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要具备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教师应该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积极进修,拓宽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由单科性向多科型转变。
第三,要结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往往是凭兴趣出发,开始学习积极性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增多,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有的甚至发展到厌学,所以化学教师要深入到班级研究学生。教学是双边活动,如果只凭经验进行教学,不了解自己面对的对象,是盲目的教学实践活动,效果是肯定不会好的。要不断开发学生的优点,发掘他们品质上、智力上的优势,找准学生的知识缺陷及其形成的原因。只有对学生了如指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二、加强实验教学,落实素质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生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进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显示学生在受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1. 在化学实验中提高文化科学素质
(1)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因为在化学实验中,不管条件的好坏,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实验都亲手操作并了解透彻,因此要做好实验和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意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实验的能动性,反反复复地强调以加深学生的识记能力。
(2)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也是学生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从中得到训练。如教师把演示实验分解成学生实验、利用电化手段放大微小实验、布置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填补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实验、成立课外实验小组等,都能使学生增加实验和观察机会。在观察中要求学生养成手动、眼观、耳听、鼻嗅、脑想的良好习惯。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正确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使学生逐渐养成对所见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加深记忆。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先介绍装置和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按阶段进行观察,教师要检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反应前试管中的固体为黑色,试管壁上无水珠,当通一会氢气再加热后,试管中的固体变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每次实验后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如下训练:①用化学语言口头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按现象发生顺序讲出整个实验现象,尤其是细微现象和瞬间现象,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③指出实验成功的关键和失败的原因,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做1-2个练习题,以巩固实验内容。经过长期培养,会促使学生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之中,主动实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能激发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有力的改变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及重知识学习而轻实验实践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成为手脑并用的和谐发展人才。
2. 在化学实验中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现象各异、操作要求高,有些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些实验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带来现象或结论的改变,有些实验因操作程序不同而不同等。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纪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化学实验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自卑感,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顽强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品德。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教育学生严守纪律、爱护公物,这些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多年的教学工作,使笔者感到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之外,还必须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45分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 备好课是前提
只有认真、充分、科学的备课,才能从容驾驭课堂,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
第一,备教材,这是备课的关键环节。备教材包括钻研大纲、通读并掌握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通过备教材,制定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使用什么教具、做什么实验等,还可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
第二,备学生,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估计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想法、哪些想法是需要给与引导的及如何去引导等。其次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方法、接受能力以及有无知识障碍。
第三,备教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船”或“桥”,哪一节用“船”好,哪一节用“桥”好,用什么样的“船”或“桥”更好,这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因素来确定了。
2. 选教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初中化学从其内容来看,课型很多,有绪言课、概念课、化学用语课、元素及其化合物课、实验课等。由于课型不同,其教法也应不尽相同,具体每一节课应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就要看课堂的指挥员――我们做教师的指挥艺术了。笔者认为选教法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顺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力求教学的最优综合。
3. 教学法是重点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化教学的趋势之一。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要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作为化学教师,不但要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化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地进行学法渗透,随时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怎样观察和思考,怎样去利用规律等,着重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勤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意味着化学实验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独自操作、学生观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应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等有所了解,以便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增大或是减小?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有何变化;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疑问,教师既可以做补充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重做一遍,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质量守恒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实验操作技能,最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二、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及掌握情况。对此,我认为,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在“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的教学中,与其按部就班地将其作为演示实验,倒不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操作,再总结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也会掌握得更牢固,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巧妙采用模拟演示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规范,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有可能引起事故,进行这类实验操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不利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引导他们发现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可模拟实验的成功,也可模拟实验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对比,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及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实验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体现其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都能否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2.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化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兴趣大增。
1.水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寻找替代品?
3.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育
To strengthe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ptim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Huang Xiaoyan
【Abstract】Chemistry is a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natural science, the chemical experi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i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however,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such as the teaching idea obsolete, the student beginning ability is poor, lack of desire to explor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xperiment teaching, optimiz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to think and explore.
【Key words】Chemical;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hemical education
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充满着期待。可一旦考试,学生最害怕的却是实验探究题。为什么学生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原因有如下几点:(1)学生们在做实验时目标不明确。(2) 实验中只注重实验过程,不注重实验的分析和结论的总结。 (3) 实验时,看的人多,动手的少。(4)不注重实验的探究。 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实验前预习 ,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前一天,要求学生们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第二天要做的实验。预习它能强化学生听课和实验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和实验的效率,从而它可以增强实验的效果。
预习的方法是: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实验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实验目标,有的放矢。
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才能仔细、全面。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应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并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参与实验,这样学生目标明确后,就会真观察并加以思考。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这就需要老师实验进行灵活处理,还可借助录像、光盘等辅助手段,也可根据实验特点,把演示实验改成随堂小实验或让学生当老师的助手直接演示。这样,学生不但观察主动,而且能达到激发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规范演示实验,让学生树立严谨实验态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是学生树立严谨实验态度的基础。
1、准备要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保证演示万无一失。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在走进课堂前要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
2、操作要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实验过程中若有污染气体排放,一定要做好尾气处理,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环保意识。
四、注重探究实验的过程
化学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如在做二氧化碳性质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
【情景设置】把紫色石蕊小花放在二氧化碳中,并滴加水,发现小花由紫变红。
【提出问题】什么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组织猜想】组织学生对问题提出猜想。
【组织实验】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填写实验记录。
【组织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及现象。
【进一步探究】分组实验:分别往紫色石蕊小花喷醋酸,发现小花均变红,由此可得,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知识应用】往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而二氧化碳,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补充知识】分组实验:加热上面的溶液,由此得出碳酸的性质。
观察现象,引起好奇。
【猜想】
猜想一:二氧化碳使小花变红;
猜想二:水使小花变红;
猜想三:水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小花变红。
猜想四: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物质使小花变红……
【小组实验】讨论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表达与交流】小组派代表交流实验。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探究中的各个步骤和环节,是学生身临其中,感受其中,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实验探究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五、利用实验时的意外事故或现象,分析原因,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