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作文写作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写作指导;初中Z文;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56-01
1.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料
很多学生一遇到作文,就会出现"下笔难"的现象,往往是记流水账式的写法,不知道能写什么,该写什么。这里就需要丰富的素材。具体说来,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笔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素材,丰富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观察生活,并不是单纯地过眼云烟,走马观花,而是细致,准确的抓住所观察事物的具体特征,才能对事物留下深刻印象,进一步把此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者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写一些感想和随笔。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写作的素材。
善于观察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
2.鼓励学生注重积累知识,经常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反复翻看,这样慢慢的,学生就会积累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而这些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写作资料。例如,在进行《我的妈妈》写作练习时,学生就可以将在《我的母亲》一课中积累到的词语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口头表达,多说。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对于文章写作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意见。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通过口头表达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另外,在学完某一课后,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片段写作练习,或者是要求学生每周写几篇读书感悟等等,让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写出自己的心声。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人物作文训练时,可以首先让他们进行人物肖像、人物语言、动作的片段练习;而要写作事件作文时。则可以让他们首先进行事件发展某一个阶段的写作练习。随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练习进行点评,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写作规范方面的问题,比如:标点符号的用法、用词技巧、详细描写和略写的问题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批改之后,让学生再将文章写一遍,经过反复修改,学生会有更大的进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把学生无目的、无计划、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率的学习。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 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流露真情实感。文章只有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感动人。要使文章包含真情实感,学生就必须敞开心扉,毫不隐瞒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让真情实感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关键词]语文 写作 教学 修辞
1 加强对修辞的认识
1.1 何谓修辞。修者,修饰、选择也;辞者,语辞、文辞也。所谓语辞,即口头语言;所谓文辞,即书面语言。故修辞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研究修辞这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这种言语活动方式的学科被称之为修辞学。由此观之,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因此修辞学属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修辞学和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研究的对象都是语言,虽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语言,虽然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研究对象,说明这些学科之间肯定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并以它们自身的语音规律、语义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共同阐发着语言的规律。
1.2 修辞的特点。①修辞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结合语言实践学习修辞。②修辞是多种同义形式的最佳选择。因此,应当尽量掌握多种同义形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只知道一种表达形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修辞。③语言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对象、语境、内容、语体等等。运用修辞格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如果在严肃的场合使用俏皮话,在娱乐的场合使用对偶、排比等都显得不得体,这时候,再美的词藻、再工整的句式也不会收到好的修辞效果。④修辞贵在创新。不论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还是辞格的运用,都应当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有句话说,第一个说女人是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说女人是花的人就是蠢材。
3 指导学生运用修辞的策略
3.1 要树立正确的修辞观。由于教学的偏误,造成了学生对于修辞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在很多学生的意识里,修辞就是辞格。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师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就反应了这一点。下面是对“学生是怎么看待修辞的?”这一问题的几种回答:①学生对修辞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修辞就是修辞手法。一般在作文中,学生比较喜欢刻意去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②学生对修辞的理解比较片面,只限于修辞格,学生在作文中刻意使用,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③学生大概就认为修辞等于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有时也会很自然的使用。例如:排比和比喻这两种辞格因为我们经常强调,所以他们在作文中也会主动运用。比如: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喜欢用反问句来加强语气。这些认识在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我们的修辞教学,就应该改变学生的这种片面看法,使学生认识到:修辞不等于辞格;修辞除了辞格外,选词用句、谋篇布局以及语体风格的选择等等,都属于修辞的内容;只要是开口说话、动笔写作,都存在修辞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修辞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3.2 将修辞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来进行。“修辞以语法、逻辑为基础。有人说,语法是管通不通,逻辑是管对不对,修辞是管好不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要使学生养成多读、多背诵、多积累。多听多写多说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阅读别人的文章的过程中鉴别学习修辞,可利用作者的初稿、定稿,初刊文字、再版文字,原文、编者的改动文字的对照比较,体悟修辞的真谛窍到。
其次,在范文讲解时,教师要强化语言修辞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悟性和语感,就会从大量的范文佳作中亲悟出许多修辞方面的烦恼广发和窍道,从而借鉴和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这样就会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深广。在进行修辞教学时,要通过修辞教学,使学生了解语言准确、生动、有力的美感来源,学会鉴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语言艺术化的自觉性。经典作品的语言之所以准确、生动、有力,这和他们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技巧是分不开的。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通过对经典作品修辞范例的分析,来使学生了解经典语言美感的来源,增强他们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使学生知道别人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叫好,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在中学修辞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注意分析经典作家作品语言美感的来源,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良好语言习惯,提高他们随时对别人的语言进行细心揣摩、分析、比较的自觉性和他们在语言交际中细心地选词斟句的自觉性就会由教师教到自学自用,在读听说写中自觉地修辞,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文一体化;语文实践;阅读尺度;有效教学
《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是“十一五”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作文一体化训练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是紧紧围绕现行的初中语文课程,立足单元主题板块的编写体例,结合初中学生写作、阅读、综合性学习的实际,依托快速作文技法,选择、重组、整合、提升而成的,具有鲜明特色。
一、对“初中作文一体化”的认识
1.“初中作文一体化”的界说
“作文一体化”是我们“十一五”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作文一体化训练有效性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快速作文为技法、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的写作教学形式。它是语文教材、学生生活和教师写作教学研究等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是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一体化,是写作过程与发展性评价手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初中”是指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学段,是对“作文一体化”的时间限制。这也包含着“作文一体化”可以在“初中”之前或之后开展的意味。因此,“初中作文一体化”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学段开展的作文一体化,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是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2.“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性质
(1)“初中作文一体化”是一种写作教学新模式。“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环节主要有:活动开启、阅读推荐、主题活动、技法指导、写作实践、成果展示与反思。一个主题学习一般历时四周,课堂教学需用6课时。这些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用“一体化教学安排表”清晰呈现,再加上各教学环节有清晰的操作流程,整个教学过程就特别清晰,便于操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发展性评价,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动态过程。
(2)“初中作文一体化”是一种语文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初中作文一体化”理当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积累、感悟、科学训练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语文实践,借用一个说法,就是“培根”,即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语文之根、人格之根。“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其中的“主题活动”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有演讲、朗诵、辩论、竞选、摄影、拍卖会、影视欣赏、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形式,是语文实践最有特色和创意的体现。
(3)“初中作文一体化”是写作教学的必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更提出,应注重写作教学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应多从写作去考察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就是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把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编在一起,安排在每一个单元后面,与课文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主题。这是一种提倡,更是一种有效学习的必然。“初中作文一体化”正是积极响应了这种倡导,用“主题活动”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再与阅读相联系,构成了教学内容的完整统一。学生在写作前,有阅读借鉴、活动体验,有感受交流,有技法指导,遵循了写作的科学过程。这是我们追求写作教学有效的必然选择。
3.“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与内容、写作过程进行了选择、重组、整合、提升,“初中作文一体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活动、技法、写作四大教学内容。四大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对密闭的“主题”学习内容;各“主题”学习内容统一起来,就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自足的写作教学内容系列。它又把发展性评价这一评价手段“内置”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具有自我评价发展功能。“初中作文一体化”的阅读、活动、技法和写作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
阅读、活动、技法,位于底层,构成写作的根基。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促进。阅读明确了活动的主题,积累了写作的技法,活动的开展、技法的学习反过来促进阅读理解,使阅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活动为技法的运用提供了最真切、具体的材料,技法的运用让活动中零乱的材料变成有序的写作素材。阅读、活动、技法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共同为写作准备写作的主题、内容、语言、结构等。
写作,位于顶部,是“初中作文一体化”的目标,由阅读、活动、技法三者自然交融而成,受三者制约。但一个个相对密闭的“主题”学习内容,由于有明确的写作目的,也会制约对阅读、活动、技法的选择。
写作、阅读、活动、技法又通过发展性评价这一内置的评价手段,促进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因此,写作的自由受到三者形成的根基限制:根基越宽广,写作在同一高度水平面的位置越自由;根基越厚实,写作越能自由达到可能的高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同一水平、甚至是低水平徘徊。
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阅读、活动、技法三者任何一个向广度发展,都会使写作的根基扩大。同时,三者只有协调向上发展,根基才能更深厚。这也就意味着,写作要想取得自由,必须在阅读、活动、技法三者的广度、深度和相互关系上下工夫。
二、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
《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是课题的研究成果,以“阅读推荐”“主题活动”“技法指导”“写作实践”的形式,具体呈现了“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它精选教材课文、课外经典与美文,整合教材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提升教师写作教学研究资源,重组写作过程。
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实质上是一种阅读教学行为,是课堂的阅读教学和课外的阅读实践的综合。它是以“阅读推荐”为具体教学内容,以“课文链接”“名著推荐”“美文欣赏”和“阅读积累”的形式展现。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这来自于我们对阅读尺度的精准把握:必需、够用、精要。
这里所说的阅读尺度,首先是一种阅读的标准,是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的;其次是一种阅读的策略,是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实践,是在充分考量“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及相互关系下作出的明智选择。因此,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具有如下的特点:
1.主题式
这是对教材单元主题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单一、明确的主题有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阅读的四部分内容都紧紧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使某一段时间的阅读视阈相对固定,便于集中精力,利于丰富对主题的认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2.主线型
各主题之间呈线性关系。不是直线,而是螺旋线。如四大板块“关注”“体验”“感受”“感悟”的顺序安排,就由浅入深,从直观体验到感受思考,螺旋线发展,遵循了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利于学生能力的逐层提升。每一板块的三个主题,又力争涵括学生同一认知层面的生活整体。
3.主动性
阅读的关键在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激发兴趣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又给予精神引领、思想熏陶。如“名著推荐”中,选择了曹文轩的《细米》、姜戎的《狼图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龙应台的《目送》等,都是学生特别喜欢读的书目。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很高,读得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再加上内置的发展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能随时调整自己的阅读状态与过程,也会推动学生的阅读向自主、自觉发展。
三、对写作的有效性
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对写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哪?判断标准是什么?“有效教学”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提出来后,不少专家、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阐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广义地说,凡是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也有人认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论述虽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以学生为教学、学习的主体。
1.判断有效性的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的“写作”有具体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还有实施建议。但综合起来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写作的自由,即写作选择的自觉、写作过程的自主和写作评价的自由。这也就成为我们判断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对写作的有效性的标准。
2.对写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
(1)促进了学生写作选择的自觉。围绕主题的大量阅读,使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积累,如主题思想、写作素材、写作技法、语言表达等。学生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时,就会有自觉的选择。如2013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目《出错》,就与“关注自我”“关注他人”“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等主体阅读有直接的关联,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能够自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内容来写,当然也就能写出较高质量的考场作文来。
(2)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的自主。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每一个阅读主题的完成,都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同时进行写作任务。学生就拥有了写作的自。
(3)促进了学生写作评价的自由。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随机的评价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形成自动评价:关注自己的阅读态度、关注自己的阅读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学生写作评价的自动:评价自己写作的态度、写作的发展。在形式上,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觉得哪种方式适合自己,自动选择。
总之,只有阅读达到了写作所需要的尺度,学生的写作自由才会真正到来,这也就促进了学生的自由生长。
参考文献:
[1]王希愚.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一、当前初中作文指导教学现状
1.作文指导脱离阅读教学。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将作文指导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将其有效融合。语文教材中的范文是学生最好的习作典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布局谋篇特点是学生在写作中应当学习借鉴的。阅读教学中分析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应当成为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的过程,脱离阅读教学单纯开展作文指导,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难以转化为写作能力。
2.写作指导的针对性不强。部分教师作指导,仅仅泛泛提出写作要求进行一些空泛的指导,学生并没有接受到直观形象的指导,教师没有紧密结合生动的范文,对学生进行相关写作技法的指点以及文章结构指导,对一种类型作文的写作指导,没有能够紧密结合这一类型作文的写作特点与作文要求开展指导,停留于空泛程度。
3.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指导时,教师不仅要立足于课堂,还应当充分整合课内外校内外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具体的活动中接受写作指导。部分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能够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活动与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活动之中提高写作技巧。
二、对提高作文指导成效的几点思考
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教师应当注意创新理念,紧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作文教学的实际,优化写作指导的方法,提高教学成效。主要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单纯作文指导”向“综合立体指导”转变。综合立体指导是指对学生开展作文指导不仅要立足于作文课教学,还要向语文学科以及专题活动拓展,建立分析感悟、活动巩固、专门指导相结合的作文指导体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分析教材、领悟思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例如在对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出示探究题,要求学生分析教材是怎样安排材料的,是怎样设计文章结构的;结合具体的细节描写,要求学生分析怎样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等。要让阅读分析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范文、借鉴写作手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还要紧密结合各种读写活动,例如,当前诸多学校开展了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专题活动,作文指导也应当与这些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指导一种类型的习作前,可以在读写活动中提前介入相关内容,如要求学生阅读相同类型的文章并并作摘记,针对习作中涉及的细节描写进行小片段练习,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场景描写等,通过这种事先预设的针对性训练,学生能够奠定较好的基础,在实施写作的过程中,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可以思如泉涌,写出来的文章的质量较高。
2.从“简单口头指点”向“载体示范剖析”转变。传统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口头提一下作文写作的要求,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主写作。这样的写作指导,难以发挥对学生的技巧点拨作用,甚至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教师应当将简单的口头指导教学模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载体剖析模式,针对训练写作类型,事先准备范文或者教师自己写作下水作文,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教师进行点拨启发,重点从文章的选材特点、结构特点、写作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充分思考,相互探究,踊跃发言。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范文中汲取到了各种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的结构、选材、立意、手法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指导更具形象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在这样的针对性指导之后,学生再开展同类型作文的写作,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层递式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83-01
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无疑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学生畏惧写作、写不好作文、无从下笔等现象司空见惯,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屡见不鲜。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传统低效、高耗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亟需淘汰,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亟待构建,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也从过去“以仿写促学生作文水平提升”到重视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生活感悟方面写作方向的转变。为此,则要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采取层层递进、逐层推进的方式实现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层递式教学正是此类的典型代表,其不仅能够让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而且还能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写作基础能力得到提升。以下,作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当前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探讨层递式教学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突破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难关”。
1 前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作文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基础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才华施展的空间。因此,一直以来,无论是语文学科课时设计和安排上,还是各类语文测试中,作文一直都是“重头戏”。然而,从当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上看,其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作文教学不仅存在着诸多难以突破的教学“瓶颈”问题,而且学生对作文学习和写作的“畏难”情绪严重,这些严重阻碍着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目前,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存在较强的功利思想,往往是通过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来积累材料和实现写法提升;二是作文教学缺乏具体讲解和指导,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等存在问题;三是未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对教师、教材等依赖性强;四是学生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积累不足,造成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局面。以上四个问题是存在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且严重阻碍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制约着学生的能力发展。因而,亟需转变作文教学思路,遵循逐层递进的原则,探索出富有成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以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及学生写作能力“双提升”的目的。
2 层递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层递式教学”,顾名思义,其主要内涵是依照“逐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教学,以促使学生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基础在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正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作文写作基础、能力等,而针对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实施统一化教学必将造成部分学生的不适应。为此,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层递式教学法,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写作水平,不同学生的不同写作基础,逐层递进,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3 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般而言,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是分阶段、分目标推进。以下,作者就以自己教学的331班共59个学生为例,分六个阶段就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作具体的探讨。
第一阶段:该阶段是作文写作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学的重点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和重视生活以及自我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探索生活,并初步学会用文字将其记录下来,形成一定的反馈。具体操作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周上交2至3篇的周记,并对其中写的较好的作品加以表演,以鼓励学生继续创造,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二,保障学生每周都能得到一定的写作训练,如每周设置两节课的写作训练课,来培养学生形成写作的基本能力;第三,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协同家长一道,共同督促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二阶段:在学生具备写作的基础能力,能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之后,就需要步入第二阶段――重视习作的韵味。习作的韵味,就是对学生写作的个性和新颖性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习作变得更具有可读性和内涵。
第三阶段:强化对技巧训练。娴熟的写作技法是佳作形成的必备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写作技法的掌握上,往往存在较大的不足,且大多是以记叙为主。对此,这一阶段,教师就需要强化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采取多重、多元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不断锻炼中实现技巧提升。
第四阶段:加强对学生文章立意和构思方面的训练,适当结合历年中考作文真题,让学生尝试自主构思和立意,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实战经验”。
第五阶段: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设置各种文体限制,让学生在既定的文体下写作,以提升写作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多阅读些课外书籍,拓展作文写作视野,从而掌握充足的写作材料,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4 结语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势必需要教师采取逐层递进的方式,结合层递式教学,从对学生真情实感的引导出发,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到最终实现学生写作整体能力的提升,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初中阶段是学生作文写作的关键阶段,作文在中学语文中占有很大分量,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积极应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1.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落后。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时,教学方式通常是读几篇优秀的学生范文,比较生硬地讲解其中的写作技巧并找出关键点,在讲解过程中缺乏层次性。这种陈旧无序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无法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目前看,很多语文教师较多地去研究作文的写作方法,以及应试技巧,而对于怎样去构建学生的写作认知心理却研究得很少。当前,初中作文还不能脱离以中考为核心的应试教育的藩篱,通常的作文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怎样才能成功获得高分,在很大的程度上没有触及写作的实质内涵,对于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太大的帮助。这就是将分数作为评价作文的唯一标准而带来的弊端,它实际上较为缺乏层次性或递增关系。有很多的学生在完成初中三年的写作学习过程后,发现自己写的文章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长度,但是作文的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却并不理想。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再像小学时那样能够将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而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去思索发挥,缺少趣味性、针对性和实际性,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很少是优秀的作文。
1.2 学生作文写作兴趣不浓。在对待写作时,我们通常都保持着比较严肃的态度,这就在无形中给写作带来了障碍,影响了写作兴趣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平常的作文锻炼时,教师往往有意无意地把??作的内容当作一件特殊的事,过分强调了内容的条条框框。例如,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从道德高点或大爱方面出发去写,我们不能否认这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爱国情怀方面具有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老是加上这样的写作内容,无疑是增加了一种限制性,学生会认为作文内容反映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心理会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给学生增加包袱,使学生认为作文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影响写作能力的发挥。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通常首先是确定并布置写作的题目,然后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最后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写作时间。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下,根本不可能营造出积极而有趣的写作氛围,很多学生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仍旧找不到什么可写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长此以往,每当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就成了学生感受痛苦的时候,甚至他们会在心里产生厌恶感或排斥感。
1.3 作文写作和学生的阅读严重脱离。为了应对中考,初中学生被长期地禁锢在教室和校园里,接受封闭式地书本知识学习。学生大都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悟,因此,也很难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的写作与生活越来越远。要想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必须得研究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亲近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获得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平台,引导学生写出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味。此外,一些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脱离实际或废话连篇,出现这类问题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缺乏思考,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因此,在阅读时也不能读懂生活、读出味道,在写文章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心思。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2.1 认真规划,明确教学目标。要想使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大局总揽,从整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整体规划好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序列。例如,教师可以从整个初中阶段规划作文练习秩序,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习惯,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包袱和限制;初中二年级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具体写作方法进行规范教育;初中三年级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这种有梯度和层次的作文教学计划下,每一学期都能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个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写作乐趣。
2.2 积极引导,促进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条件,平时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鼓励他们体验生活,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教师最好将作文课分为两种,一个是指导课,一个是讲评课。教师在指导课上主要是点拨并训练学生的作文思路,尽量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作文内容积极健康,教师就应该接受并鼓励,从而提高大家的写作乐趣。
初中语文成绩中作文部分成绩占据较大的比重,教师及学生需要将更多时间和精力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基础及个体差异方面的问题进行掌握,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层次或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使班级学生作文成绩整体提高。本文对分类教学法应用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初中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分类教学法 应用
初中学生的作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认为是判断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体现其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创造力的高低。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及指导时,需要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进而使学生作文成绩有所提高。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下面对其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分类教学法的应用
1.对后进生的作文指导
后进生的写作水平较差,阅读能力较差,词汇积累较少,具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懒惰心理。针对此类学生教师需要与其进行更多沟通和交流,对其进行耐心和细心的指导。例如,教师通过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对简短的精美的文章进行阅读和背诵,对其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减少其自卑心理。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更多的认可和喜爱,同时对写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进而逐渐向中间生的行列靠近。
2.对中间生的作文指导
该部分学生占班级学生总数的50%左右,并且其写作水平一般,这些学生未能对写作产生更多的兴趣,通常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对写作存在一定反感情绪,甚至部分学生对他人的文章进行仿写并且敷衍了事。此外这些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定的语病问题,中心思想并不明确,针对此类学生教师需要对其写作症结进行掌握,进而通过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例如,教师为中间生布置作文题目的同时,将写作的内涵讲解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首先对一些相关内容的书籍进行阅读,进而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提升。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文章及杂志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摘抄,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进行及时记录,通过不断的体会和锻炼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行提升。再例如,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活动和故事创作比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长处进行了解,对其进行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进而使其对写作产生更多积极性和兴趣,将自己的优势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
3.优秀生的作文指导
此部分学生的人数较多,并且与中间生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教师若未能对其进行细心观察可能无法发现其写作的潜力和优势。针对此类问题,教师需要对作文批改工作产生更多重视,认真审批评价学生作文,进而对学生特点及优势方面的情况进行掌握。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周记和摘抄任务,要求学生在有所感触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心情或感想进行记录,在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不必过于逼迫学生,可允许其进行精美篇章的摘抄等。此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及摘抄内容进行批改和评价,一方面教师能够发觉更多学生的长处,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批改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
4.对尖子生的作文指
该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强,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对此类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使用竞争法与鼓励法,前者能够避免学生产生自负心理,使学生感受到危机意识,进而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寻找竞争对手,督促其进行不断的提升;就后者而言教师需要对尖子生进行肯定和鼓励,避免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行打击,使其在不断的训练中稳步提升。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为尖子生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更多的阅读,对其中的独到之处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在周记记录方面对尖子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产生更多感悟和体会,发现小事中的乐趣等。
二、分类教学法的提高方法
其一,教师需要突破课本的限制,与学生进行更多交流互动,进而对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及水平进行正确掌握。例如,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器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音乐或图片,师生之间就作文题目展开更多讨论,进而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理解,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二,正确的评价及引导。教师需要避免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或厌烦心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更多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更好的完成写作教学。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组,小组内成员可以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作文进行阅读和评价,进而从教师和自身之外的角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审视,使评价工作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并且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作文教学活动及评价工作中。
【结 语】
总结全文,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写作教学产生更多学习兴趣,进而对自身写作能力进行提升,避免因作文教学内容不适宜的问题打击学生写作积极性。上文已经对分类教学法的应用及提高方法进行分析,希望我国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鉴文中观点对己身工作进行调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张健.分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6)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与学
初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尽管当前素质教育提出的“创新作文”的理念已逐渐深入普及,但作文教学收效甚微却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因教学条件简陋,学生阅读范围狭窄,作文基础薄弱等因素,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虽一直在探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但现实教学中仍遭遇诸多问题及矛盾,严重制约着作文教学的发展。好作文不是纯粹依靠教师“教”出来或学生“学”出来的,其既有教师“教”的成分,也有学生“学”的因素,更有教与学相“合”的原因,基于此,现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做好农村初中作文的教与学进行粗浅探讨。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怕作文,老师无法有的放矢”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作文教学的写照,造成此困境的原因很多,下面笔者主要从教师及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方面
首先,因农村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限,部分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作文训练随意性强,仅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无明确的作文目的及重难点,造成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难以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也激不起学生写作的动力。其次,从修改方面看,传统的作文批改全是教师整批整改,学生除关注分数外,对教师的“辛勤劳动”似若无睹。部分教师对作文改得也粗,常见问题没有修改,评语中缺少鼓励性语言,或批改指导性不强,批改空洞无力,甚至连评语中的标点符号也不规范书写,缺乏针对性及准确性,间接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后,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重行文、轻过程,重讲评、轻操作,从认识始到认识终,既摒弃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又割断行文反复修改的再实践机会,造成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学生方面
首先,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农村学生少与外界接触,生活范围小,加之学校图书馆藏书少,学生除课本外很难看到其他书,更不用说网上查找资料,以上因素直接导致学生阅读面狭窄,积累少,在作文训练中只能将仅有的材料反复用,毫无新意可言。其次,很多农村地区学生交流语言于当地方言为主,即使说普通话也夹杂着本地很浓的方言,导致写出的文章口语连篇,语句不畅。最后,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尚未完全形成逻辑性思维,而此时期的学生接触的事物也在渐渐增多,并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加上语言知识贫乏,表达能力较差,造成学生作文时既想写这个内容也想写那个内容,写了此事忘彼事,造成作文中“泥沙俱下”的场面,特别是在运用对比写法时常常“顾此失彼、头重脚轻”,直接导致了文章的浅俗。
二、做好农村初中作文教与学的思考――找准教与学的平衡点
(一)做好学生写作实践安排计划及教学指导安排计划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做好计划尤为必要。学生写作实践安排计划主要含前期计划、过程计划、阶段调整等。首先,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写好程度、写作水平等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将不同写作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分类,可按同一层次的学生分组,也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比例分在各小组中。其次,按前期的教学计划实施过程计划,并作好详细的记录与小结。阶段调整是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对各小组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促进各小组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针对极个别有文学天赋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教学指导安排计划主要含前期计划、过程计划、后期调整计划与各阶段小结。前期计划是结合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从写作训练内容到训练时间做一个总体的安排。写作内容可以从一般的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论说文以及散文等,也可以从语句训练到片断训练再到整篇文章的训练,以上这些教师都要对几个学年有一个宏观的计划。实施过程计划,则强调对每一写作教学内容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训练目标及内容安排,对每一训练内容要有明确的训练程序及方式,对并训练的结果做好记录及反馈。最后,在实施了完整的教学循环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小结,为下一轮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
(二)强化作文教学实践的双向训练
好作文既离不开教师“教”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学”的积累,可以说,好作文是教学相合的力量,是教学融合的奇效,因此必须强化作文教学实践的双向训练。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强调以生活引导学生写作。生活是写作之源,其实,农村并不缺乏大量素材,春种秋收,花开花落,只要认真地观察和感受,事事可入文,有了积累,自然无需再担心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情可叙。此外,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受,因此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能通过写作促进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觉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其次,强调学生个人的自我写作总结与教师的一定量的写作指导的相互促进。教师“教”得再好,若学生不肯去听,不肯去学,就不能掌握丰富的作文理论,也难以形成丰富的写作积累,写出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学生自身的不断学结,是提高其自身写作能力的关键。但另一方面,好文章的关键是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构思精巧,而这离得开教师的 “教”,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很低,对诸如主题的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写作的要件多不知晓,更谈不上运用的灵活,若缺乏教师的指导,即便素材再丰富也无从下手,通过教师指导,能培养学生深刻的思想,训练学生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巧妙的构思,进而能让学生写作时少走弯路。再次,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充分体会不同特点、不同质量的作文,体验每篇文章的优点及不足,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以欣赏的角度去体味写作思路、巧妙构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让文章有亮点,并自觉主动地参与写作训练,同时,还加快了作文评改速度,减轻了教师批阅负担,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作文教学无定法,以上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农村初中作文教与学值得探究的东西还很多,仍需要我们的不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数量规定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农村初中教师对完成“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的教学任务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南通。海安“中考”“高考”在南通地区六连冠,尚且不能保质保量地达到要求,其他地区估计更是望洋兴叹。其原因如下:1.时间有限。初中语文教学一周仅有6课时左右。6课时需完成阅读、写作、作业评讲等任务。单元检测、 学校集体活动、法定假日等也会占去一部分课时;2.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作文教学的“少慢差费”,让老师和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不高。不当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农村初中作文课上,学生唉声叹气,老师叫苦连天。部分教师和学生走捷径,作文更是无趣;3.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在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的今天,农村初中绝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孤儿,家庭教育和监督缺失。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电视、网络等占用,加之“读书无用论”较城市更甚,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不能厚积薄发;4.生活阅历有限。农村学生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单调,缺少感悟。由于上述主客观原因,农村初中作文训练即使完成所要求的数量,也只能保量不保质,收效甚微。如果贪多却嚼不烂,学生疲于应付,老师疏于指导,如此骑马观花,学生的写作能力难以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农村初中作文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
适当减少大作文的数量并不意味着减少写作训练的次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有效地将说话与写作、阅读与写作“联姻”,可以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劳而无功地抄写字词表,加之中考及期末考试中字词考查的比重小,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更觉得字词学之无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老师一方面埋怨学生作文语言稚嫩和口语化,一方面又忽视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对于重要字词,老师可引导学生用词造句或写段落,将说话与写作相结合。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字词,丰富了积累,便能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同理,课文的句式、立意、结构等也得在实践中举一反三。如《松鼠》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与后面几段的照应和总分关系;《纪念白求恩》中叙议结合的写法;《口技》中“善”字的总领作用;《背影》中详略的处理和感情线索的运用等。余映潮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最自然而然的教学手段。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生活阅历浅,如能充分利用好教材,积累内化,将阅读和写作、说话与写作“联姻”,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日记和周记也是大作文外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写日记可培养学生观察、纪录生活的能力。学生持之以恒地写日记、写周记,改日记、改周记,可积累素材,形成主动观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日记、周记,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在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同时,抒写所思所想,避免应付式地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