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污染防治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域水环境保护事关重大。构建流域污染防治的区域联动机制,目的是为平衡上下游的利益,协调上下游的行为和行动,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以最有效的手段,和最低的成本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2年,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流域污染防治统筹、流域协商、跨行政区断面水质考核、区域水污染机制处理等区域联动机制,并要求流域所经各省级政府形成治污合力。
但是,由于上述规定和部署原则性较强,难以为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流域水环境监管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机制。
在国家部委的指导性原则下,一些地方政府也陆续推出了区域联动机制的探索性尝试,如湖北省2014年1月通过的《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提出,“建立健全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江河、湖泊、水库上游地区以及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2013年4月,广西和广东省环保厅联手,建立了珠江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联防联治管理、省区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等合作机制;此外,江苏等省试点实施了排污权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环境政策,河南省焦作市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行政区域考核和补偿做了规定。
国家层次的联动体制、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既应放眼宏观和长远,也要立足基础和基层。
在统一规划方面,制定各省级、市级和县级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小流域与中流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中流域与大流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
在统一规范方面,建立流域内统一的水环境质量环境评估和治理验收规范、水环境监测规范、水环境保护信息平台;明确本行政区域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联动的目的、责任追究等问题;统一市场准入条件;建立统一的上游对下游的水污染补偿标准,及下游对上游的水环境改善补偿标准。
在统一协调方面,建立由各行政区域分管负责人参加的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工作组;建立统一的流域水污染物排放交易与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在统一责任方面,核算流域的环境容量,分配各行政区域和各行业的水污染排放总量。对于跨界断面水环境质量超标的,支付污染损害补偿;对于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下游应当支付生态收益补偿;若发生跨区域水污染事故,使区域联动责任真正得到落实。
关键词:污染;防治;历程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的现象起始于1979年,由于蚌埠闸的关闭,自1978年8月23日至1979年4月26日连续断流达247天,其间为保证淮南市电厂发电水位,短期由蚌埠闸向上游翻水,在淮河蚌埠市区段老铁桥上游河段水体变黑发臭,实测河流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达每升三十余毫克,以淮河水作为水源的城市自来水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作为冲洗或房间拖地也会产生异味。城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以临时取用防空洞中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华东地区调动区内钻井开采市区范围浅层地下水供城市居民饮水急需。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现象是在我国出现河段水体污染较早,且因给城市居民饮用产生突出影响而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自1983年起,由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资源保护办公室牵头,组织由豫、皖、鲁、苏等四省所属淮河流域城市(或地区)环保、水文等部门编制城市河段水污染保护规划。作为淮河蚌埠市区段水体污染防治,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下开始了以淮河蚌埠市区段为重点的水体污染治理工作。
蚌埠市初期河段水污染的防治,一方面重点控制涉水工业污染源的预防,按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污染源,另一方面重视原有工业的污染源废水治理,随1997年淮河流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到2000年“零点行动”,蚌埠市所有工业污染源,尽量是低水平上,但基本都做到了达标排放。在此期间,为保障城市供水水源安全,在蚌埠闸上游约2km处河段建设第三水厂,且随之扩建,关闭了处于蚌埠闸下游约2km第一水厂和蚌埠闸下游约5km第二水厂;在胜利路南侧由八里沟到席家沟实施“污水截流”工程。
在长达20余年过程中,淮河蚌埠市区段受上游来水和蚌埠市城市污水的影响,每逢枯水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多出现河段水体污染现象,河段水质类别为轻度(Ⅲ)、中度(Ⅴ类)1~2个月,甚至是重度(劣Ⅴ类)数天~1个月污染。即使作为蚌埠市主要供水水源(淮河蚌埠闸上游)河段也因上游支流(其中颖河较为突出)蓄集的所谓污水团下泄而出现短期(数天至数月)污染现象。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从城市定量考核需要,开始重视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的治理,蚌埠市在淮河干流市区南侧,相继建成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席家沟两侧)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新铁桥东侧),到2008年,市区南岸原有的5个城市污水排入淮河干流的排污口(分别是八里沟排污口、3号码头排污口、1号码头排污口、交通路排污口和龙子河排污口)的直排污水全部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淮河干流,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蚌埠市城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淮河干流的状况,自2009年以来,淮河蚌埠市区段基本能保持在符合Ⅲ类水体的目标要求。
城市河段水污染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在所处流域的范围仅仅是一个子系统。而一个城市的水污染防治系统,又可分污染源子系统、输水工程子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子系统。作为某个城市,应在所属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导下,根据所处位置自然和社会条件,在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指导下,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循序渐进地开展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城市水源是城市发展在河段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重点,蚌埠市虽几易城市水源位置,采取天河作用应急水源以及期望开发新的城市水源作出努力。城市水源保护仍是重中之重,新安江安徽段和浙江段试点的生态补偿机制为调节上下游河段城市水污染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借鉴作为解决保护蚌埠市水源的机制。
对于城市工业水污染源的治理,从2009年起,鉴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范围内的企业相继要求从原执行的一级排放标准,更改为执行三级排放标准,是科学合理的,可避免重复处理、降低成本。蚌埠市政府对位于市区的敏感工业污染源要求“撤市进园”,符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要求。但应注意一类污染物和不可降解污染物的严格管理。这不仅是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的要求,还是在保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可持续利用上的要求。
输水工程(指输送城市污水工程)是河段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子系统,其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仅把其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配套工程是不够的,应把其作为在控制水污染子系统,不仅在收集城市污水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发挥作用,在输出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综合利用方面也应引起重视。合肥市拟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作为汽车冲洗水,其面临的问题之一也包括处理后出水管道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城市河段水污染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工程内容,是城市河段水质改善的重点工程,但在蚌埠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废水(即所谓“中水”)的利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由此可见,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选地尤为重要,不仅要考虑收集城市污水便利条件,更要充分注意为处理后出水利用留下空间条件。
当前应考虑蚌埠市一水厂处理后出水的利用,可采取输水工程把处理后出水穿过淮河干流给小蚌埠地区农用灌溉,解决处理后出水直排淮河干流的问题。蚌埠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有可利用的空间条件,但处理后出水仍直排淮河,没能利用空间条件进一步作为农灌用水利用。这些都是减少对淮河水质影响没能注意并多加考虑的问题。
纵观蚌埠市城市河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无论是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城市污水厂的建设,都是侧重当时需要进行,缺乏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分期实施,逐步达到总体目标实现的目的。回顾蚌埠市城市河段水污染防治过程,总结经验,寻找过程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以期引导城市规划和环保部门的注意,把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做的更好,是笔者的初衷,也期盼在其它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水的需要急剧增加,水利工程纷纷兴起,大量的生活以及工业废水排入河湖,对自然水体的质量、形态、运动规律以及资源能力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流域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渐渐的变成新的人为灾害,然而治理水污染的成效却十分有限。本文对流域水污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治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1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
我国流域水环境、水生态在国内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破坏严重,对流域水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控制流域水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对水污染的防治问题进行研究。随后开展了大量的水环境容量理论以及背景值、水体功能区划和总量控制方法等研究,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分析手段,增强了水污染规划的科学性。我国从1994年5月便从淮河流域的治理开始对流域水污染进行治理。对此国家颁布了全国第一步关于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的行政法规。进入“九五”以来,以治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为先导,随后对海河、太湖、辽河、巢湖以及滇池等流域的水污染进行大规模的防治,通过对城市水污染的治理以及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部分水域的防治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在21世纪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0亿元,专项用于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并且制定了流域的综合治理专项规划,对我国三湖三河流域切实解决重点流域水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长江、黄河以及淮河的污染状况进一步加剧,一些部分河段受到严重的污染。我国虽然对流域水污染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治理,但依旧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从以下几点分析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流域水环境的功能区划与流域水环境的管理要求不相符。
为了对流域水环境加强治理,实现流域治理的规划目标,很多国家经过多次实践,探索出一条以流域为主体,建立适合流域治理管理制度的重要的管理经验。中国流域水环境的管理机制并不完善,实施起来也不顺利,其不注重流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以及水资源的流动性,缺乏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以及对河流湖泊和近岸海域进行统一划分的技术体系。现阶段的划分方法缺乏具有完整性的水生态系统,划分的基础大部分为水体现状的使用功能,同时也以行政区作为划分基础,则缺乏了流域左右岸、上下游以及河海之间相互协调的科学基础等。
2.2水资源总量控制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其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技术为主,根据已确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对重点流域的水污染制定实施具体有效的防治规划。但是我国在水污染总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主要有: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不相符;环境监管与质量目标不相符;水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不相符;环境质量达标与排放达标控制不相符;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把行政区作为基础的环境功能划分不相符等。
2.3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流域水污染治理忽视预防控制,注重末端治理,其治理思路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政府是单一的管理主体,但是其行政分割过于明显;忽视了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农业面源的污染治理,只对工业领域点源控制给予了重视;忽视了对公众以及企业的自觉行为的引导和鼓励,把重点放在了政府机构的环境监督职能上;流域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公众参与机制;没有具体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政策,法律制度不完善。
3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人们生活水平也紧紧的跟上节奏,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更不能落下,我们应该吸取以往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教训,对流域内的各类源头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对流域系统的重视,积极借鉴外国的先进治理思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实现技术的创新与制度的完善,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3.1明确防治思路,加强污染源控制
首先,从流域概念、生态安全理念与系统控制论思想出发,将河湖水污染防治与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生态系统建设以及人们文明生产生活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在以往研究与保护治理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源系统控制—河湖水质改善与生态系统完善-系统管理机构与机制建设”的水污染综合防治的总体思路;其次,污染源的系统控制要考虑到从流域产业结构、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以及其他一些低污染水的实际情况,对水质差、污染重的河段或湖库开展工程治理,改善河湖水质、完善生态系统,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结构完善,促进工程治理的顺利进行。
3.2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目标
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解决水环境的问题也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目标。在今后的5~10年内,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改变现阶段低层次的“达标”,并对污水处理厂实施升级提标改造,大大提高城市与工业的污水治理水平,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对大江、大河的水污染进行全面治理同时,也要对湖泊的水库富营养化的问题进行重点的研究和解决。
3.3建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状况下,必须把“谁污染谁治理”作为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水资源更新补偿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投资机制,要通过价格杠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利用,运用多种方式吸收资金来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对目前的城市农村、农业、养殖、水土流失、污水处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得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实现企业化、社会化以及市场化,使政府逐步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的直接管理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污水处理走向市场。
3.4加强社会监督功能
在对流域水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监督功能的作用。流域水污染的治理不仅需要加强国家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还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最有动力去对相关部门及其企业进行监督,促使他们真正履行环境义务。
3.5建立健全流域水污染治理机制
分割的治水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对水污染持续恶化的趋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尽快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利用相统一的管理方式以及跨部门跨区域的流域污染防治机制,保证完成减排的目标。根据流域的整体性对环保、城建、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进行组织并开展联合执法以及监测工作。
3.6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
我国社会发展的主线将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的特点出发,在湖泊水环境承载力计算和区域分配的基础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入湖总量分配为核心,开展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体系建设,建立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源头上调整污染源分布和组成,减少整个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如逐步关停和淘汰中小型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合理土地灌溉,加强旅游的环保工作等,达到解决结构性污染的目的,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促进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小的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质为优良一良好一较好级的监测点总计为1759个,占全部监测点的42.8%,2351个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一极差级,占57.2%。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方5省20个县集约化蔬菜种植区的调查显示,在800多个调查点中,50%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因过量用氮超标。目前这种局势还在加剧。国土资源部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有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从国外经验来看。世界各国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比如美国,1972年通过的《洁净水法》、1987年的《水质量法》、1991年的《国家监测系统》等等。除了法律,美国在一些具体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方面也规定得非常具体。以水井为例,美国要求水井必须离开化粪池系统、动物饲养场和地下储物罐等污染源若干英尺,水井的拥有者必须在井口周围保持一个50英尺的清洁区,让所有有害物质远离水井等等。
然而,治理地下水污染,并非易事。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一旦污染物进入合水层,治理难度极大。除了资金成本,还有一个时间成本。地下水埋藏在地下一定深度内,缺氧、温度低、无光照、流动缓慢、水交替周期长,一旦受到污染,污染物、水和介质问的相互作用过程很复杂,恢复周期长。因此,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在“防”。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侧重点在“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处理。
加强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加快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和建设工作,尽快开展多尺度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区划工作,确定地下水污染重点治理区、重点防控区及一般保护区,并定期严格地开展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执法检查督察。
严格控制污染地下水的城镇和工业污染严格防止污废水管网渗漏,控制城镇生活垃圾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已污染地下水的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要及时开展顶部防渗、渗滤液引流、地下水修复等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环境监管,对于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事件的企业,依法予以关停。
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污染对由于农业面源导致地下水“三氮”超标的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地下水污染较重的平原区,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 筛选典型地下水饮用水源区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的工业场地,积极开展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地下水污染途径,防止污染物通过废弃井进入地下水。
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应急措施,形成地下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储备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执法监管。
一、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督管理,饮用水源地水质(地下水)达标率达到100%
根据年编制完成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划工作,各县(市)环保局、小店、尖草坪、晋源分局要按照区划、规划的要求,对处于一、二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由各县(市)区政府下达搬迁、关停及限期治理的决定,在5月底前完成保护区的立标工作,加大检查的力度,每月定期对各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二、落实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要求,断面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年均值下降10%,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0%以上
1、断面COD。氨氮的消减工作,是省市长目标责任制的一项主要工作,年3月我局就断面COD。氨氮的监测和消减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各有关环保部门要加强辖区内排水企业的监督管理,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和废水的达标排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古交市、县、小店分局监测站要认真做好辖区内各沟、渠、河道汇入汾河水质及温南社水质的监测工作并按时上报市局,市局每两月组织汾河水质分析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处理。
2、强化湖水生态环境管理,在太原市人民政府湖生态修复工程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分年度对湖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在二季度前完成从汾河二库到湖沿途的污染源调查及整治设计,积极落实资金。整治中,通过对沿途污染源进行治理、湖底的清淤、补水次数的增加、湖养鱼的鱼种、数量合理的规划,并结合湖区域开发和提升其生态的自净能力,力争使湖水水质得到改善。
3、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改造建设能力。年内开工建设城南污水处理厂20万吨/日工程、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二期7.5万吨/日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年投入运行;县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0.5万吨/日工程,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0.8万吨/日工程、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技改1万吨/日工程、古交中心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2万吨/日工程。通过上述建设和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1.3万吨/日。
4、结合目前开展的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及城乡清洁大运动,以河为试点开展河道整治,一、二季度对全市13条排污渠进行详尽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对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整治中,通过对河道沿岸洗煤、选矿等工业企业废水通过治理,实现废水“零排放”,对生活污水实施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并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绿化、美化工程。
三、在“五个行业”开展废水治理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市要求,实施节能减排工程,重点抓好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及监督工作。一是加强污水预处理工作,全市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在6月底前必须达标排放。全市60家餐饮、娱乐、小区等服务行业的重点排水单位,按要求完成污水预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二是晋源区齐兴伟业、家盛等造纸行业要继续加大创建废水“零排放”企业的力度;三是对县山西水塔老陈醋有限公司、县旭美薯业、汉波食品等酿酒、制醋、食品加工行业废水实施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四是继续加强对全市53家表面行业的废水管理;五是对洗相、印刷等相关行业要对显影、定影废液的产生、贮存、转移及处置工作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四、组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安装、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按照省局统一要求,加快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工作。凡有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工作的县(市)区,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督察工作,在年省局下达89家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的基础上,确保6月底前完成安装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对省局的数据上传及联网工作。对不按时完成安装任务的企业,将依照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所在县(市)区实施环保区域限批政策。
论文摘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本文作者根据有关法规及节水型社会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结合县情,提出了加强临泽县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主要对策.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极其宝贵的物质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我县是水资源紧缺,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县区之一,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将影响未来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历史的必要性。
1 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背景分析
1.1自然环境概况
临择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属黑河流域中段,梨园河(大沙河)纵贯南北,全县总面积2727.29km2,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在1360^-2082m之间.属典型大陆性干早气候,年平均气温7.7℃,无霜期152d,年均降水量117.1~,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2211.7mm,年日照时数为3052.9h,主要灾害气象因素有干早、霜冻、干热风、沙尘暴等.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km,沙化面积4053hm3,占土地总面积的12.900,与绿洲面积之比为6,5,盐化草甸面积2.42万hm2,占绿洲面积的1/3.
1.2水资源现状及趋势
全县地表水总量12.8亿m3,其中黑河过境水量10.5亿m3,梨园河(大沙河)年径流量2.3亿m3,计人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1.02亿m3,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3.82亿m3,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6处,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0.327亿m3,干、支、渠道91条,长613.2km,机井888眼,2002年总用水量5.68亿m3,其中农业用水4.6亿m3,生态用水0.86亿m3,工业用水0.15亿m3,生活用水0.07亿耐,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1%以上.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祁连山雪限上移,流域来水量逐年减少,可见未来10年地表水量亦将不断减少,地下水量也将减少.总之,在生态环境维持现状的情况下,境内水资源呈逐年递减趋势.
1.3水环境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监泽县属黑河水系,黑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祁连山,自张掖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境内,境内流程56km,年平均流量50.5m3/s,流域内乡镇企业少,水污染较轻.梨园河(大沙河)源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山脉的柴诸山,属黑河支流,流经县境流程30.5km,自南向北流经县城,汇人黑河,为季节性支流,7---9月为汛期,河水量不足黑河的1/4,其他月份即为断流期.流域内既有工业废水排放,又有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大沙河,使大沙河水体受到污染.城区水源地,县自来水公司第一、二水厂区的地下水水质均为工、类优良生活用水.据《临泽县城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及《新民滩水源地地下水供水可行性论证报告》显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792万m3/a,现状开采量740万m3/a,可满足近期及远期生活、生产用水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年降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地下水开采困难。WWw.133229.COM按水利部《黑河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中游可用水量分摊,我县亩均水量511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写,水资源紧缺,制约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用水方式粗放、节水意识不强,水量损失大,工业用水定额偏大,大多为自备井用水,循环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现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低,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人大沙河,造成地表潜层水污染;年化肥施用量约3万,对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四是随着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和增加,餐饮、理发、洗浴等服务业的膨胀发展,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对大沙河的污染负荷将不断加重.
2 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目标及期限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机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人力度,对重点污染源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重点流域进行重点整治;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流域沿岸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一控双达标”,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关停“15小”和“新5小”、遏制污染反弹、强化清洁生产、加大排污收费力度等措施,如期实现控制目标,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保护水资源的共识,最终实现流域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发展的双康目标.
控制范围:梨园河(大沙河)自梨园到野沟湾黑河人口段止,全长30.5km;黑河临泽段自高崖子水文站到萝泉下庄村止,全长56km.
控制期限:近期2003^-2005年,远期2006-2010年;
水环境质量目标:大沙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v级标准,远期达到n级标准;黑河流域临泽段水环境质量近期保持n级标准,远期达到班级标准.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我县工业水污染源近期和远期达到的排放标准为111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近期200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12%,远期201。年达到1500;城镇建成区绿化搜盖率近期达到30.1,远期达到3500;农业生态示范区面积近期达667hmz,远期达到9333hmz.
3 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重点
3.1污染源治理
要控制和清除水体污染,必须从控制废水排放人手,实行“防、治、管”三结合.首先,搞好全县水污染调查工作,确定污染源分布状况,时间变化及污染数量、浓度等,然后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加以细化分解,由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部门如实申报排污量,经核定后,编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由排污单位与政府签订控制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励.经考核、超标排污的,由县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流域排污单位必须在排污申报的前提下,取得合法排污资格;重点污染企业还应在排污口安装流量计,做到规范、科学.自2003年起,禁止一切排污单位向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污染物.其次,加强废水无害化处理.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必须经过净化处理.雪晶淀粉、天森蕃茄等水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污染防治设施,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再次,要加大流域水体的监测管理力度,通过监测,及时了解水体污染状况及污染来源,以便果断采取治理措施.
3.2水源保护
对城区、乡镇饮用水源地,要划定保护区,严格加强保护.近期,(2005年前),应将城区一、二水厂水源地和小屯乡矿泉水水源地列为一级保护区,严加保护;其他乡镇水源地也要加强管护,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单位或个人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或倾倒有毒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及其他废物,所有排污单位(个人)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保证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6-1985).
3.3水处理项目建设
从2003年开始,逐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区生活污水做到应排尽排,坚决清除渗井、渗坑.拟在铁路北侧洼地,建设生物氧化塘一座,利用藻菌共生系统净化污水.工业企业污水由工厂无害处理后,争取达标排放.力争在2006年建设处理能力1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使城区生产和生活污水实现管道化排放、工厂化处理.
3.4农村污染防治
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之减量化、无害化;积极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创造条件开展喷灌、滴溉种植业生产活动;大力推行降解地膜使用,提高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率,加强对农药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环境安全管理,掌握乡村农药污染状况,确定农药污染控制重点,采取切实措施积极防治;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监管工作,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关停“15小”企业的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
3.5生态环境保护
进一步加强对水务、矿产、土地、林木、动植物、风景名胜等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林区、绿洲保护,严格控制生态开发活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方针,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生态破坏限期治理制度;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进程的推进,应加强干、支、斗渠两侧树木的保护工作,禁砍禁伐;加大退耕还林、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增加全县林木总量,提高覆盖率;在城区搞好防护林带绿化造林工程,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4 水污染控制与防治的主要对策
为促使我县走生产发展、生态富民、生活富裕的文明道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4.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切实增强环保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把环保工作当作重要的日常工作,抓紧抓好,人人保护环境,城乡联动,共同保护好流域水环境,切实改善水体质量,实现控制水污染达标排放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
4.2努力创新机制,实施清洁生产
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加快污水截流工程建设步伐,结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生态示范项目建设进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提高林木覆盖率;倡导节约用水,全力推行节水灌溉先进技术,积极推行循环用水制度,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改进水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降低单产排污量,开展对废水的综合利用,使其资源化;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审批,严禁在黑河、大沙河流域新建污染严重的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印染、电镀、酿造等生产项目,对已建设的化工、食品加工企业,严格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水处理和治理资金投人,切实做到达标排放.创新乡镇企业机制,要实施清洁生产,同时开展清洁生产自愿承诺活动,努力实现水污染排放减量化、无害化.
4.3强化目标管理,遏制污染反弹
严格遵循“谁造成污染,谁承担责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渠道筹措治理资金,保证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同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要将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列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重点水污染企业的管理,按要求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确定每年削减废水排放量.强化目标,落实责任,努力保证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如期完成,采取果断措施,关闭“15小”企业,遏制污染反弹.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防治对策;防治成效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了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我国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水资源的短缺,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一、陕西省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按地理方位划分属于西北地区,北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坡,南部有关中平原,渭河谷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比较少。
西北地区黄河干流水质污染相当严重,而内蒙古段是黄河干流污染最严重的一段。黄河经内蒙古出境进入陕西、山西的界河段,由于沿岸,由于没有大的排污口汇入,水质基本能达到Ⅲ类。黄河干流兰州段,延河入黄断面石油污染严重,超标均在7倍以上。渭河干流污染严重,生态功能已经丧失。渭河上游大量引水,致使渭河径流量大为减少,水环境容量丧失殆尽。渭河2000年19个有监测数据的水质断面中,仅有1个断面达到Ⅳ类,其它断面均为Ⅴ类和劣于Ⅴ类,已经丧失了水生态功能,城市附近河段普遍污染严重,部分城镇河段已经变成了排污沟。
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陕西省环保执法局对新河、皂河、Y河流域及西咸新区范围内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据称,新河、皂河、Y河是关中汇入渭河中,污染最严重的三条河流。在检查的176家企业中,执法人员发现有146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问题。
科技部在“九五”期间,组织实施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项目。该项目深入开展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现状调查,摸清了水资源的家底,进行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案研究,并通过计算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必须保障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作为生态用水,发展节水型生态经济的总体战略,为西北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建设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方案(2012-2020年)我省将总体规划实施期为2012-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到2015年前,我省全面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项目,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初步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得到基本保障。到2020年,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乡镇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开展农村分散式水源的保护,建立农村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全省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基本建成。
我省将严格控制地下水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工程技术、生态补偿等综合措施,在水源补给区内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积极发展生态及有机农业。
针对地下水污染物来源复杂、有机污染日益凸显、污染总体状况不清的现状,开展全省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在国土、水利及环保等部门已有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基础上,整合并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布设点位,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
目前,我省共有74个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我省将优先保障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未经稳定化处理且含水率超过60%的城镇污水厂污泥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我省将完成未划分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审批工作,并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地下水监控试点示范。
二、陕西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
2015年5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会,陕西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郝彦伟介绍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
省委、省政府从2012年开始,每年将渭河水质改善情况纳入省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渭河流域水质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干流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幅度下降。2014年,干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较2011年下降32.9%,氨氮下降45.2%。其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全程达到了III类水质。渭河干流水质综合评价由2011年的重度污染、2013年的中度污染变为2014年第四季度的轻度污染。
三年行动方案对4条污染严重的渭河支流:小韦河(宝鸡)、皂河(西安)、新河(源于西安经咸阳入渭)、尤河(渭南)效果明显。新河、尤河、小韦河水质目标提前半年(即2014年7月起)达到水质目标,皂河2014年底实现水质目标。17条主要支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较2011年下降48.9%,氨氮下降37.9%。沣河、涝河、临河、灞河等支流达到IV类水质。其它支流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
沿渭河各市(区)水质目标完成情况如下: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渭河干流出境断面达到III类水质。咸阳市、西安市:渭河干流出境断面基本达到IV类水质。渭南市:渭河干流华县以上断面基本达到IV类水质。铜川市:石川河出市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标准。
关键词:灰色预测模型;曲线拟合;水污染状况;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3-0446-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3.012
Prediction of Water Pollution in Chongqing Based on the
Grey Prediction Model and Curve Fitting
CHEN Min-min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 To effectively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in Chongqing, based on the proportion of cod and ammonia in the wastewater of Chongqing in 2003-2013,the change trend of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in Chongqing in 2020 was predicted by SPSS curve fitt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and Matlab programming grey predic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ough precision test,grey forecasting precision was between 0.026% to 2.685%. The proportion of cod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in Chongqing was linear or exponential decline,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was rising in a fluctuant way or exponential rise. We should curb the rising propor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 wastewater, and further maintain the proportion of cod decline from aspects of industrial sources, urban life, agricultural sources, reservoir sources and so on.
Key words: grey prediction model; curve fitting; the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Chongqing city
水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中国水污染问题却日益严峻。中国水体污染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1]。一直以来,水污染的防治与预测就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水污染防治是中国水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从“九五”开始,中国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2]。朱建华等[3]综合运用了3种计量方法预测中国水污染防治投资状况;王秀娜等[4]选取二次移动平均法,以水污染排放量为基础预测了兰州市水污染特征。已有研究成果多探讨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且水污染指标为废水排放总量、水感官指标、毒理学监测指标等。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四大污染物中表示水污染程度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比例、氨氮量比例2个指标,运用Matlab程序实现灰色模型预测,进行重庆市水污染状况的研究及预测。
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重庆市经济发展迅速,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 26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基础薄弱,重庆三峡库区面临比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高速发展的经济对满足产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提出了挑战。2016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表明,“十二五”规划以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质量上大幅改善,累计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投入1 411亿元人民币,水污染治理投资也自2007年来稳步增长,水环境污染问题已得到较大改善。经国家核定,2015年重庆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4年分别下降了1.71%、2.39%、5.91%、9.66%,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10.87%、10.50%、18.56%、16.09%,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及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在未来,合理预测水环境污染状况、更好地处理经济高速发展和水环境污染控制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灰色系统GM(1,1)模型
3.2.2 利用Matlab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运用Matlab 7.0软件编写代码实现灰色预测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序结果显示a=0.026,b=0.951,代入 x(k+1)=[x(0)(1-b/a)]esp(-ak)+(b/a),k=1,2,…,n,得最终预测模型为:
x(1)[(T-2002)+1]=-72.294e-0.026(T-2002)+72.491
根据预测值的计算公式:x(0)(k+1)=x(1)(k+1)- x(1)(k),k=1,2,…,n,代入数据得模型预测值结果及残差检验结果,模型最大残差比值为2.685%
3.3 氨氮量预测
3.3.1 利用SPSS进行曲线拟合 选取线性、二次、三次和指数函数对氨氮量在废水中的比例进行拟合,结果见表3。
经研究分析,二次拟合函数的最高点是2012年的1.708%,之后开始减少,这与被剔除的2012及2013年实际值2.204%、2.348%不符。而三次函档男翁如图1所示,为具有2个极值点、1个零点、且波动较小的图像,2010年后为上升状态,这与被剔除的2011-2013年数据的动态变化趋势相符,故氨氮量SPSS曲线预测选取三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为:NO/RA=1.293+0.107(T-2002)-0.015(T-2002)2+0.001(T-2002)3。
其中,RA表示重庆市废水排放总量;NO表示废水中氨氮量;T表示具体年份。
3.3.2 利用Matlab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建立GM(1,1)模型,建模方法同化学需氧量。a=-0.019,b=1.437,精度检测结果最大预测误差为2.401%
x(1)[(T-2002)+1]=76.058e-0.019(T-2002)-74.691
3.4 预测结果
根据由曲线拟合及GM(1,1)预测所得的化学需氧量/废水总排放量、氨氮量/废水总排放量结果,得2003-2020年重庆市化学需氧量/废水总排放量、氨氮量/废水总排放量实际值和模型预测值(表4)。
4 小结与讨论
由前文分析知,重庆市化学需氧量/废水总排放量分别呈线性和指数下降,两种方法所预测数据偏差在合理范围内,且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降速减缓。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重庆市化学需氧量/废水总排放量下降到1.2%以下;氨氮量/废水总排放量分别呈曲线上升及指数上升形态,依据曲线拟合及GM(1,1)预测结果,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比2003年增加52.38%和49.89%。近年来,重庆市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废水中两大排放物之一的化学需氧量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控制,但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氨氮量占废水总量的比例却有波动上升的趋势,鉴于此,重庆市环保部门应从以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氨氮量控制的同时,勿忽视化学需氧量减少趋势的保持。
1)工业源水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工作,整改重点问题工业企业。集中处理建成工业园区和组团工业废水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大处理规模。环保搬迁主城重污染企业,强制性审核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同时,对主要污染工业企业要做好监督工作,推进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公开,包括国家重点控制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信息公开,以及推进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依法公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信息。
2)农业源水污染防治。编制并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整改污染治理设施工程。
3)城镇生活源水污染防治。调整产业结构,“一控双达标”,兴建大量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节能减排。2015年,重庆市城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1%、78%,未来还需继续提升污水处理效率。同时要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船舶、排污口等污染源,完成主城区城市集中式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和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评估。
4)库区水污染防治。2007-2012年,重庆市水利总投资将超过400亿元,开工水库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40%左右。随着水电站的修建和运营,库区水污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一是水库蓄水后水文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库区水环境变得更为脆弱;二是部分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9]。同时,由于水库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上游,上游水污染防治仍然不能疏忽。
参考文献:
[1] 白 炜.关于城市生活污水的防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269-272.
[2] 马乐宽,王金南,王 东.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2):377-383.
[3] 朱建华,逯元堂.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十二五”水污染防治投资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5(3):23-26.
[4] 王秀娜,杨太保,闫 晶,等.兰州市水污染特征分析与预测[J].水资源保护,2011,27(6):32-34.
[5] 刘张强,马民涛,朴锦泉.灰色理论模型在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16,35(1):51-53.
[6] 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7] 刘张强,马民涛,朴锦泉.灰色理论模型在河北省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16,35(1):50-52.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 治理 防止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地下水出现故障的原因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地下水位指的是指地下含水层中水面的高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对水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提高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资源,是全球人类的要求。为此,加强对水资源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长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加强监控、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及时评价其质量,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当前地下水管理的迫切任务。
二. 现阶段我国水质污染现象
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较好。按分布面积统计,63%可供直接饮用,17%经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12%不宜直接饮用但可供农业和部分工业部门利用,另有不足8%的地下水为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盐水和少量遭受严重污染的地下水,不宜直接利用或需经深度处理后才有可能得以利用。
然而,城市与工业“三废”不合理或不达标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农牧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160人因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米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即使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这些“三致”有机物在我国东部其他城市和地区,很可能同样存在。由于水土污染,导致一些优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茶叶等品质下降,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三依法加强地下水管理
(1) 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能够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的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多浪费多,水少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被破坏。在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有限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已污染水源地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污染途径和经济条件来制定,治理地下水污染应当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继续进入,切实可行的做到保护水源。
(2).提高对水质的认识
在现代,人类改造其环境的能力,如果明智的加以使用的话,就可以给各国人民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权使用不当或轻率的使用,就会给人类和人类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所谓污染地下水是指地下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溶解的或悬浮的有害成分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或国际规定的饮用水最大允许浓度。地下水从开始污染到污染严重,乃至达到不能饮用的地步,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一旦发现地下水中某些元素超标,再进行治理就比较困难,所以,地下水的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地下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因而限制或妨碍它在各方面的正常应用。因此,对于水源地地下水的保护和监控应该有长期的扩展的认识,必须有与自然共存,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生活环境的愿望而思考,对人类文化和文明而建设。
(3).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有助于防止地下水水质恶化现象产生,包括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防止污染物渗入等。要加强科学管理必须做到:(1)对城市的发展和水源地的建设做出全面规划与合理的利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和利用地下水也显得更为紧迫,同时,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甚至某些局部的人为污染和水土的流失,都可能给地下含水层带来不可恢复的危害。所以,对于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控制要依法加大力度来管理。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所以一经污染很难治理,最终会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我们要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就必须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提高水环境的质量。(2)清除污染源,大力开展预防污染物的治理工程建设,合理开采地下水,制止水源地上游新开耕地,确保自然植被生长。(3)建设水源地各沟系统的管理工程,规划明确的保护界限,设立明显的宣传标志牌,建设修复沟系的保护管理工程。种植产氧的植被工程,增强地下水的自净能力。(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健全监控管理设施。实行有偿用水制度,以促进节约利用水自用。
三、依法防治地下水污染
1.依法规划水环境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1)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常具有缓慢、隐蔽、不易及时察觉、不易治理复原等特点,因此对地下水水质的治理,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地下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性循环发展,不断提高水质的可用性。(2)贯彻“三同步,三同时”的原则,如果规划内新建项目不同时、不同步的考虑水环境保护,必将导致水环境的污染,给水污染防治带来许多障碍,因此,规划中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制订有效的措施,杜绝新增污染源,并纳入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管理计划中。(3)贯彻“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发展区域治理”的原则。环境是个整体概念,环境介质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因此水环境规划中必须识别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共生关系,从原着手制订措施。(4)要正确处理好各水系同能量或资源利用程度的高低或难易关系,水环境容量的利用则必须从总量控制角度考虑,合理提高净化作用,在开发水源地时要求得到最佳组合。(5)要正确处理技术、法制、行政、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这些手段必须综合运行,使之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依法管理是最根本的,一个大的规划没有法律上的保障是难以实现的。(6)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制订治理水源地目标时,除了从环境角度提出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当前及今后的财力、人力和技术等条件,做到实事求是,不致因目标过高而使规划无法实现。
四. 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
近年来,一种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生物恢复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受到越来越 多的重视。现场生物恢复技术是利用处理场地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使其将有机污染物或其他复杂的合成物通过新陈代谢分解为CO2、CH4、H2O、无机盐及生物基质等,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恢复技术分为自然生物恢复和强化生物恢复。自然生物恢复是处理场地的微生物利用周 围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和电子受体对污染物降解的过程,其降解速度受到营养物质种类、数量 及电子受体接受电子能力大小和其他物理条件的限制。强化生物恢复技术是通过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及改善其他限制生物恢复速度的因素,达到提高生物恢复速度、加速污 染物降解的目的。用于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强化生物恢复技术主要有生物吹脱法、 土地处理法、空气鼓泡法和液体输送法等。
总结:
有了以上的问题探讨,我们更要加紧步伐,真正实心实意的为群众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项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郑自宽,丁再盛. 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变化特征分析[J]. 人民黄河. 2012(10)
[2] 蔡慧慧,宋瑞鹏.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估[J]. 人民黄河. 2012(10)[3] 曹振东,危润初,段启杉,谭廷静. 犀牛洞地下河水-岩作用反向模拟[J]. 人民黄河.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