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安全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效益 经济效益
一、安全效益的含义
“效益”是现今市场经济社会最关注的词语之一,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问题。“效益”的字面解释为效果和利益,其实质是价值的体现。
安全效益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社会(国家)、对集体(企业)、对个人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安全的直接效果是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保障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是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另一重要效果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等)得以充分发挥,这是安全的“价值增值能力”。
二、安全效益的分类
安全的效益又可分为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安全的经济效益是安全投资的无益消耗和经济损失的减轻,以及对经济生产的增值作用;安全的非经济效益则体现在生命与健康、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与安定。对安全效益的评价,要重视经济效益的方面,更要重视非经济效益的方面,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安全的非经济效益体现的愈加明显;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安全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产出”的关系,即“产出量”大于“投入量”所带来的效果或利益。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种是指利润或收益,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第二种是比较性的利益或进展,其理论计算公式为:
与“效益”联系非常紧密的“效率”和“效果”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效率=产出量/投入量×100%
效果=实际产出量/应有产出量×100%
安全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安全的经济效益从安全投资的物质结果方面,可分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指企业等社会单元采取安全措施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事故经济损失的减损效益;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安全的投资,使技术的功能或生产能力得以保障和维护,从而使生产的总值达到应有量的增加部分,主要表现为增值效益[1]。
三、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
1.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量方法
(1)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计算公式
在对安全效益的定义中,可以得到安全经济效益的表现方式。由于本文中将建筑工程安全社会效益经济化后,并入建筑工程总体的效益中,所以文中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既包括有安全经济效益,又包括有安全社会效益,而且由于社会效益已经经济化,计算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时可以直接使用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计算[2]。因此,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也有两种具体表现方式。
a.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的经济效益 用“利润”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有下面“差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数值越大,表明安全活动的成果量越大。
所以,建筑工程安全效益是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活动总体的重要指标。
b.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用“利益”的概念来表达建筑工程安全经济效率有“比值法”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效率=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表明了每一单位安全投入所获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安全成果,用它可以衡量安全投入的效率如何。上面的两种形式都需要知道“建筑工程安全产出量”与“建筑工程安全投入量”两大要素,没有它们就没办法确定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因此,评价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就必须要确定这两大要素。
(2)建筑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a.建筑工程安全投入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投入=文明施工投入+临时设施投入+施工安全投入+施工机具安全防护投入+其他投入
b.建筑工程安全产出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建筑工程安全产出(减损产出)=∑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增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损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损失
其中,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减少量包括建筑工程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非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的减少量。建筑工程安全产出中的本质增益部分包含在建筑工程企业日常管理的效益中,所以没有列入公式。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该方法在国民经济管理及企业微观决策中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成功运用[3]。它以系统性、全面性、均衡性为其方法论特征,以协调一致的数学工具,为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目的是表现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在投入产出模型的求解过程中,为保证模型有惟一解,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假设条件:
(1)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保证每个部门只有单一的消耗结构。
(2)假设反映各部门消耗关系的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发生变动。这样的假定,一是为了使投入产出模型建立在生产技术联系的基础上,二是为了在模型应用中保持消耗系数的稳定性。
(3)假设国民经济各部门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投入产出模型是一个线性结构模型。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各种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固定的线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一般都有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在承认此假设条件时,就意味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某个生产发展阶段上的投入产出关系。
安全生产投入指的是一国(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劳、劳动保护用品费用、职业病预防及诊治费用等。安全产出指的是通过安全的投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获得的安全产出[4]。安全产出反映的形式与其他有形产品不同,安全产品以一国(行业、部门、企业)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商誉的提高等各种方式体现。从理论上说,安全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应该可通过投入产出法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而获取。
随着现代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安全的间接经济效益即增值效益合并入企业正常生产时的效益,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只表现为直接经济效益的减损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盛仁,罗云.矿山安全增值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1,10(3):22.
[2]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The Costs of Accidentss at Work.HSG96,1997:3.
关键词:安全;系统安全;交接班安全流程
收稿日期:2011-08-31
作者简介:舒莉芳(1969―),女,湖北黄冈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压变配电运行工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127-02
1 安全的定义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工程上的安全性是用概率上的近似客观量来衡量安全的程度的。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与传统的安全定义大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安全和危险看作截然不同的、相互对立的概念。系统安全包含许多创新的安全新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种模糊数学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序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性(S)与危险性(D)互为补数,即:
S1-D。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所以安全工作必须全方位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可靠性高的安全装置。
2 系统安全的特点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一词源于希腊语,有“共同”和“给以位置”的含义,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安全泛指系统中的安全性,它与系统中的可靠性等同为系统的特定性能指示。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系统安全是早在一个新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制定并开始执行安全工作规划,把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报废为止。在新系统的构思、可行性论证、设计、制造、试运转、运转、维修直到废弃的各个阶段都要辨识、评价、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辩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或失效。系统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连接点。采取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既可以保证系统的功能,又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预防事故发生最适当的对策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以间接原因及基础原因为对象的对策是根本的对策。采取对策越迅速、越及时而且越确切落实,事故发生的概率越小[1](图1)。
3 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日常保障机制
经过多年的积累,先后制定并完善了《设备运行流程》、《设备维修流程》和《设备巡视流程》等几十项流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这些都是动力能源保障部系统安全的有效保障。但是一直缺乏一个系统安全流程,尤其是交接班的安全流程。由于每天进行交接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它是一个关键的连接点。下面是笔者创新的日常交接班安全流程,其作用是对动力能源保障部的系统安全进行日常保障。要说明的是,图2中设备是否正常主要是指危险源及其制约是否正常,环境是否整洁和清扫是指5S意义上的概念。
这个安全流程兼顾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也并非个人偶然失误或者单纯设备故障形成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参考文献:
[1] 隋鹏程.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马 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Daily Security of System Safety of Power and Energy Safeguard Department
of Wuhan Tianhe Airport
Shu Lifang,Yan Wenjie
(Wuhan Tianhe Airport,Wuhan 430302,Hubei,China)
关键词:信息安全;发展;现状;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鉴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现如今,信息产业已然成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而信息安全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国民必须引起重视的重大安全问题。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前进,信息问题在经济增长及国家安全中所起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了。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理应对信息安全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及研究。
1 信息安全含义介绍
如今,信息安全已然成了一个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名词,然而到底何谓信息安全呢?人们对于这一问题仍然缺少统一的认识。对于信息安全这一点,我们必然明确其概念,才能够真正了解信息安全的实质和范围,随后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恰当的行动。
目前,学术界对信息安全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如下两种:其一,信息技术系统安全;其二,特定信息体系安全。这两种理解均涉及到了信息安全的实质,不过其描述均太过片面。尤其是如今信息竞争已然国际化,所以我们更应该将其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当下信息化进展已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发展或产业的发展,它甚至还会对社会的存在及运行方式的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社会已然慢慢出现了。在这一大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理所当然地延伸到了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假如一个国家关键经济信息系统危机四伏,那该国必然会陷入混乱之中,当然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无法正常运转。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理应出台一行列切实可行的战略及政策,以确保国家信息的安全。
2 中国信息安全现状概述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管理及支持力度的增大及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存在,中国信息安全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然而,鉴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比较晚,相关体系及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国信息化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2.1 网络安全自卫水平低下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特别快,如今,各企业均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网站,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实施后,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然而由于诸多网站均未配备防火墙设备及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这便导致了网站存在巨大信息安全隐患结局的出现。2007年,美国网络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曾公开宣告称:在所有被互联网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所受的损害是最严重的。
2.2 未对国外引入的设备及软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技术改造
鉴于中国信息水平整体较低,因此许多公司及部门选择直接从国外引入先进的信息设备。不过在引入信息设备之后,他们却未对其展开必要的监测及改造,最终给黑客入侵系统及窃取信息等非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2.3 缺少自主研究的信息安全产品
中国信息安全产业基础较薄,关键技术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特别大,缺少自主研发产品,特别是信息安全产品。中国信息安全行业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及软件大多是从国外引进来的,这导致了中国网络安全性能低下局面的出现。鉴于中国缺少自主创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因此我国的网络时刻面临着被窃听、监视及欺诈等诸多信息安全的威胁,同时网络安全也处于特别脆弱的状态。
3 推动信息安全发展的策略
毋庸质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在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与技术装备方面所具有的水平是比较低的,这对于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是特别不利的。鉴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信息化工作系统的普及,中国需面临的信息挑战将越来越大。中国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好与信息安全相关的问题对于我国是否可以在世界竞争中站稳脚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强化对信息安全的了解,提高发展信息安全技术的信心及意志,推行恰当的发展策略,促进中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3.1 推行信息安全发展策略,完善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的生存及发展而言具有举足轻足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安全发展策略的制定时绝不可仅从某一领域出发,抑或仅从技术防范出发,在制定信息安全发展战略时,工作人员理应从政治、经济及安全等多角度出发,拟定完备的信息安全策略。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抓紧出台相关法律及法规,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教训,完善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2 致力技术研发,促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最大不足即技术手段及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如今中国信息安全方面所使用的设备及软件大多是通过国外进口的方式获得的,鉴于此,我国的信息安全电脑设备多数是不具备安全机制的,甚至部分设备还可能造成泄密事件的出现。此外,鉴于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特别快,其他相关措施的创新无法跟上信息化的发展,加之技术手段及技术装备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中国信息系统潜在威胁从生的情况出现。如果我们想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那么国家便应在技术手段及技术装备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及人力资源,各技术人员应致力于技术研发,加快技术攻关脚步,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关规定,对于那些与国计民生及国家安全相关的关键信息系统一律选用国产设备。在这一方面韩国做得特别好,所以他们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为了确保国家信息的安全,韩国所使用的密码设备及算法都是以自己国家的技术为基础实施研发的。当然针对其他信息系统设施,我们也应站在安全及保密的立场上进行技术标准的拟定。最后,对于引进技术设备这一点,相关人员理应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及研究。
3.3 宣传信息安全思想,形成全民道德规范
信息安全具有如下两大特点:其一,涉及面广;其二,层次多。毫不夸张地说,信息安全如今已然延伸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宣扬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形成全民信息安全道德规范,共同努力,才能够达到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目的。对于那些在安全系统工作的人员,我们理应对其展开相关的教育,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道德规范,让安全防范意识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促进信息安全系统的提升。
3.4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为了更好地促进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理应加强对与信息安全系统相关人员的监督,尤其应对上网及入网信息、信息设施及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严格的管理,慎重对待那些与国家核心部门及关键利益相关信息系统的上网及国际联网等诸多事宜。至于国内各网络间的联系,相关部门也应实施分层次管理,力求在达到推动信息交流目的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安全涉及范围特别广,仅进行技术的更新肯定是无法达到信息安全的目的的,所以我们还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创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国家信息的安全。此外,人们还必须增强对信息安全的关注及防范意识,如此我们才能够为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终推动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朝晓华.浅析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
[2]潘小刚,周亚明,肖琳子.中国信息安全报告[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07).
关健词:安全生产;经济指标;定量管理;安全效率指标;安全产出指标;安全投入指标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07-0126-03
安全经济指标是反映安全经济规律和状况的重要分析方法。安全经济指标有安全投入指标、安全产出指标和安全效益指标等。
一、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结构
(一) 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含义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安全活动(安全经济规划、组织、管理和控制等)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安全经济的指标。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任务、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二) 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建立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
(1)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
(2)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容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地区、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企业、项目的安全经济特性)。
(4)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
(5)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就是社会、国家和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6)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7)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安全指标体系既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三) 安全经济指标的内容
第一,安全经济的绝对指标。包括;(1)投入方面:主动投入一一安措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一一职业病诊治费、赔偿费、事故处理费、维修费等;(2)后果及效果方面:负效果――经济损失量、工日损失量、环境污染量、伤亡数等;正效果一一生产增值、利税增值、损失(含经济和工日等)减少量、污染减少量、伤亡减少量等。
第二,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是相对于某种背景来考察安全经济绝对指标的特征量,往往更具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来相对指标来分析和说明问题。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主要以如下背景来相对地考察问题:职工规模、产量、产值、利税等。安全效益常常用相对指标来反映。从时间相关特性来考察,安全经济指标还可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特别是由于安全活动效果的滞后性、延时性等特征,往往需要用动态指标才能准确反映安全经济规律。
二、安全经济指标数学模型
为了系统地研究安全的经济效益及期规律,科学地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事故发展的全过程。
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安全任务、安全状态、安全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的指标总和;它们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一) 安全投入指标
安全投入产出指标是一系列反映安全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安全投入是指一国或一企业用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具体有以下一些指标能反映安全投入。
安技人员配备率:指安全专职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可用于考察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的安技人员配备情况。
安全投资合格率:指安全投资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单位(企业)数所占的比例,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合理水平,用于考察地区或行业等宏观安全投入状况。
国民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国家或企业负担安全之一。则国民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安措投资/国民生产总值(%)
安全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安全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安措投资量的比值,反映安措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人均安全措施费:指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安措投资量,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的人均安措负担或消耗量。
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指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的人年均劳动用品费负担或消耗量。
人均职业病诊治费:指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职业病诊治费,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的人年均职业病诊治的负担或消耗量。
万元产值安全成本含量:表明每创造一万元产值需要花费的安全成本。
安全资金投入;指的是一国(或一企业)投入在安全上的资本要素,计算时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计算。
安全劳动量投入:指的是一国(或一企业)在安全上投入的活劳动总和,计算时可采用安全投入的总工时或总职工人数计算。
(二) 安全效率指标
安全效率是反映安全投入效果特征的指标,包括:隐患整改率:指通过安全投入已得到整改和已消除的危险源数目所占的比例。
伤亡达标率:是通过安全生产投入使伤亡的水平符合有关规定的单位数的比例。
环境污染达标率:指通过安全投入使环境污染水平符合有关规定的单位数的比例。
损失直接比:指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
(三) 安全产出指标
根据安全原理的分析,安全的产出一是直接的增长产出,即指一国或一企业通过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或效益;二是减损,是指安全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由于事故减少,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和物质财产损失得以减少。
安全产出指标包括如下两点:
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安人投入和由于此项投入而带来的产出之比,即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安全投入/安全产出,根据考察的范围不同,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最常的有全国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行业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等。
安全投入效果系数:表示为了获得Qj的产出需要在第 j类别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四) 安全效益指标
安全效益的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安全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有用的成果之间的比较。毫无疑问,安全生产能带来效益(包括是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的效益到底有多少,却缺乏定量的计算依据。安全效益指标是一系列反映安全生产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定性、定量地考核国家或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安全效益术语及指标。
安全经济效益:指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条件,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的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的利益。
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安全的社会效益,它是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企业或集体生产的稳定,对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
安全增值效益:指安全对生产力要素的保障,维护与促进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使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效益、效率的增值。
安全边际效益:安全边际效益指当安全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安全效益的增加量。
安全经济贡献率:指安全生产对社会、国家经济成果的贡献率。
事故伤亡减少率:指后一时期事故伤亡养活量与前一时期事故伤亡量和比值,反映事故损失的增减少变化状况。
安全成本下降率:指后一时期安全成本的降低量与前一时期安全成本量的比值,能反映安全成本下降变化状况。
安全项目投资回收期:指一项安全工程投入的劳动消耗与项目年有用效果之比,反映安全项目投资的回收期限。
安全项目投资收益率:指安全工程项目年有用效果与劳动消耗之比。
上面给出的安全经济指标,仅是基本而有意义的部分。一方面不同的指标组合还会产生新的指标;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对不同问题的论或评价,将会要求一些更为综合或复杂的指标。因此上述给出的安全经济指标仅是基础性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根据特殊需要设计和定义客观的具体指标。
三、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
在安全经济学的研究中,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或评估是重要的内容。评估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分析安全效益、指导安全定量决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对事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后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要解决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问题。
1.1非法入侵
在非经许可的条件下,有些人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入侵企业、个人网络,获得机密文件,从而导致侵权等问题,甚至构成犯罪,也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2自然因素
计算机安全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辐射、计算机网络设备更新滞后等因素,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3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在联网状态时容易受到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程序如果被病毒感染,可能会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安全或软件使用,甚至会影响到计算机硬件的功能,这都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1.4木马
从计算机诞生和普及开始,就经常受到木马的威胁。许多所谓“黑客”就是专门进入通过木马非法进入系统,获取计算机中的文件,以此达到不光彩的目的。
2虚拟网络技术的含义及主要技术
2.1虚拟网络技术的含义
虚拟网络技术是一种专用的网络技术,是在公开数据的环境下可以创建出的数据网络。用户能在计算机网络中找到特定的局域网进行虚拟活动,以便在不同地点也能应用同一个虚拟网络,这样可以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传输。
2.2虚拟网络的主要技术
虚拟网络的技术主要有: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当中最主要的技术是隧道技术和加解密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用户的生活和工作更加方便,但安全性随之降低,企业的机密文件被窃取的可能性大增。
3虚拟网络技术的用途
3.1企业间的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企业之间有很多数据进行了共享,但还是有些内部文件等机密资料不能共享。要实现这样的目的,企业之间可以将能共享的资料放在一个可以共享的文件夹中,用防火墙来隔绝不能共享的资料。企业之间可以登陆一个虚拟网络的客户端,进行资源共享,但不能对企业的内部资料进行共享。
3.2企业部门间的虚拟网络技术
虚拟网络的技术,能将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性企业机构在局域网中进行链接,因此,虚拟网络技术在企业之间的运用十分广泛。硬件式的虚拟专用网络可以使网络上的保密性更高,不易被破坏,有更高的加密性。企业在合作的时候,需要有更高的严密性,因此非常适用这种技术。
3.3员工与企业的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员工与企业的虚拟网络技术应用方式上,主要是采购人员和销售人员占的比例比较大,可以使企业之间的员工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3.4其他的网络技术应用
在企业的内部设置一个具有极密性的防火墙,可以有效保障企业文件的严密性,保护企业系统安全,防止黑客窃取文件。
4虚拟网络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虚拟网络技术的产生是由企业信息化和宽带技术融合产生的,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得到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虚拟网络的不断更新,不断成熟,安全性与隐秘性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就目前为言,虚拟网络技术可能会成为计算机中的最大闪光点,虚拟网络技术不断占据社会市场,也会逐渐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大市场。
5结语
关键词:物业安全管理;含义;内容;加强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the city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ale of business devices, factory buildings, warehouses, housing and property rent phenomena are very common, bring prosperity to the city and vigo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perty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meaning, content, organization setup and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leased premises.
Keywords: property safety management; Meaning; Content; strengthe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物业安全管理的含义
1.1安全
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物业安全一般包含3层含义:(1)物业区域内的人身和财物不受侵害,物业区域内部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和公共 场所秩序保持良好的状态。(2)物业安全不仅指物业区域内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而且指不存在其他因素导致 这种侵害的发生,即物业的安全状态应该是一种既没有危险,也没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状态。(3)物业安全是物业区域内各方面安全因素整体的反映,而不是单指物业的某一个方 面的安全。
影响物业安全的因素很多,变化也比较快,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①人为侵害因素, 如失火、偷窃、打架等;②自然侵害因素,如大风刮倒广告牌、电梯故障等。安全管理人员应了解这些影响安全的因素,并随时注意处理。
1.2安全管理
物业安全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保证业主和使用人的人身和财产 的安全,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的一种管理工作。物业安全管理包括“防”与“保”两个方面,“防”是预防灾害性、伤害性事故发生;“保”是通过各种措施对万一发生的事故 进行妥善处理。“防”是防灾,“保”是减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物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职业性的服务工作,是介入公安机关职责和社会自我防范之间的 一种专业保安工作,较之于社会治安管理的这两种形式(公安机关和社会自我防范)具有补充 的性质,具有补充国家安全警力不足、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及工作职责范围针对性的优点。
物业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保证和维持业主和使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2物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物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治安管理、消防管理以及车辆道路管理3个方面。
2.1治安管理
2.1.1对物业区域内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进行制止,并报公安机关处理。如非法携 带枪支弹药、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偷盗他人财物等;
2.1.2对于物业区域内妨碍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进行禁止。如发出噪音、污染,乱扔杂物, 搭建各类违章建筑、流动摊贩扰民等。
2.2消防管理
其内容主要是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如防火安全宣传,及时扑灭火灾,消防器材的保 养和维修等。
2.3车辆交通管理
主要是搞好车辆停放和交通安全管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梯度理论指出,人类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7种需要是按次序逐级上升的。即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就会追求上一级的需要。根据这个理论,当人的生理需要(维持体内生理平衡的需要,如:饥饿、口渴等)得到基本 满足后,人类就会首先产生安全(周围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安全性。如没有混乱、恐吓)的需要。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安 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物业安全管理的服务内容和规范也会随着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分化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3物业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的安全管理,可以委托专业公司经营或自行组织专门的队伍实施管 理业务。但不论由谁来完成,都必须在物业建设方案设计之初,就考虑物业安全方面的专门要求。安全专家必须与物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物业设计方案的拟订,以避免在方案建设完成 后进行不必要的更改。因此,在制定物业设计方案时,安全要求的纳入是非常重要的。物业管理公司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章程和制度并公之与众,力求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 章必严,违章必究。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与所管物业的类型、规模有关,物业管辖的面积越大,类型配套设施越多,班组设置也越多越复杂。物业管理公司通常可以设置保安部来负责物业的安全管理 。
保安部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公安部门关于安全保卫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建立物业辖区内 的各项保安工作制度,对物业辖区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组织部门全体人员开展各项保安工作,提出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的意见,制定岗位职 责和任务要求,主持安全工作例会;
(3)熟悉物业区域常住人员,及时掌握变动情况,了解本地区治安形势,有预见地提出对 物业辖区保安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4)积极开展“五防”(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防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事故的对策和妥善处理的能力;
(5)抓好对部门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
4加强出租物业的安全管理
4.1明确承租人的安全生产资质条件。承租人须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经营条件,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和验收合格。承租人必须是能依法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4.2落实安全责任。在与承租方签订物业租赁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约定承租方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安全违约责任,承租方的法人代表是承租物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出租物业安全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
4.3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承租方应制定并实施承租区域内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保卫管理人员,建立和建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消防安全员,落实承租区域内消防设施、器材的配置和管理,定期检测,保持完好、有效,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并建立有关安全台账。
4.4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承租方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掌握必备的安全、消防知识和技能。主动接受和配合出租方及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的安全治安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5加强出租物业装修改建管理。对物业的装修、改建现场进行勘查、走访,及时进行检查、指导,制止和纠正违法装修改建行为;加强对物业安全的日常管理和危险物业防范的督促检查,做好物业修缮记录,建立物业安全档案。
4.6落实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制度。对检查中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承租方必须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对经三次督查仍不落实整改意见的,出租方有权中止租赁合同。
5 结语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Security and Preven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hen Zhengyao
(Yangjiang District Cadastral Management Office,Yangjiang5295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start with the concept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Chuqian discussed.
Keywords:Computer;Network security;Prevention technology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人为因素是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计算机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络的不安全性。(1)网络的开放性,网络的技术是全开放的,使得网络所面临的攻击来自多方面。或是来自物理传输线路的攻击,或是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攻击。(2)网络的国际性,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还可以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所以,网络的安全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3)网络的自由性,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用户可以自由的上网,和获取各类信息。
(二)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是作为一个支撑软件,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统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
(三)来自内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来自内部用户的安全威胁远大于外部网用户的安全威胁,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许多应用服务系统在访问控制及安全通信方面考虑较少,并且,如果系统设置错误,很容易造成损失,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漏洞无疑是整个网络安全性的最大隐患。
(四)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三、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网络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它包含管理机构、法律、技术、经济各方面。我们可从加强管理和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两方面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管理层面的对策。(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机制、各种网络安全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2)加强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二)技术层面的对策。(1)网络病毒的防范。要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点设置对应的防病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病毒系统的配置,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升级,及时为每台客户端计算机打好补丁,加强日常监测,使网络免受病毒的侵袭。(2)配置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网络安全机制,防止Internet上的不安全因素蔓延到局域网内部,根据不同网络的安装需求,做好防火墙内服务器及客户端的各种规则配置,更加有效利用好防火墙。(3)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利用审计记录,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任何不希望有的活动,从而达到限制这些活动,以保护系统的安全。在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网络中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有的入侵检测设备可以同防火强进行联动设置。(4)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5)Web,Email,BBS的安全监测系统。在网络的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中使用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跟踪、监视网络,截获Internet网上传输的内容,并将其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FTP、Telnet应用的内容,建立保存相应记录的数据库。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传输的非法内容,及时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报告,采取措施。(6)漏洞扫描系统。面对大型网络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情况,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寻找安全漏洞、做出风险评估,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的方案是,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弥补最新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在要求安全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各种黑客工具,对网络模拟攻击从而暴露出网络的漏洞。(7)IP盗用问题的解决。在路由器上捆绑IP和MAC地址。当某个IP通过路由器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要检查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的MAC是否与路由器上的MAC地址表相符,如果相符就放行。否则不允许通过路由器,同时给发出这个IP广播包的工作站返回一个警告信息。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安全保护的对象是计算机,而安全保护的主体则是人,应重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硬件产品开发及软件研制,建立一个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也应注重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可能防微杜渐。把可能出现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孟祥初.网络安全重在流程[N].通信产业报,2007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近日某化工企业组织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参加检查人数却很少,即便是参加者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原因是两个月前刚刚在本市一家大医院做完健康检查。
一、企业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参检率不高原因分析:
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很多人不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一些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职工部分检查项目不全,造成职工参检率不高,这对准确判断其在岗位上是否存在职业禁忌症造成了很大困难。究其原因如下:
1.一些职工不相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诊疗技术,再加上平时又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适的症状,选择放弃职业健康检查。
2.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检查,往往是健康检查在前,职业健康检查在后,两者间隔时间很短,短时间内两次检查,如果前一次没有问题后一次便直接放弃。
3.告知不及时。即便是职工参加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了问题也是不了了知,没有下文,检查与不检查意义不大。更别提职业禁忌症的复诊与跟踪了。
4.化工企业宣传不到位,职工的思想意识上还存在误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健康检查与健康检查的根本区别,参不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完全取决于职工本人的意愿。没有认识到职业健康检查是判断一个人能否从事该项职业的标准之一,是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一道屏障。
二、职业健康检查与健康检查的不同:
1职业健康检查与健康检查的含义不同:
1.1职业健康检查是发现职业禁忌症、预防职业病、保护广大的职工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要组织职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1)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目的是断定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前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加该有害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精神病等。为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就业,尤其是否安排劳动者从事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提供客观证据。
(2)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体检。这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从事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常规的必要的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影响,以致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对可疑患者可进行观察,对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或有与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者及时调离,安排适当的工作。
(3)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是指劳动者在离岗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的内容与项目是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工种中所存在的职业有害因素情况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较为敏感的指标,对劳动者进行检查。目的是了解和判断该劳动者从事该有害作业若干时间后,目前的健康状况和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健康检查:
1.2 健康检查是在身体尚无明显病痛出现前,对全身各重要器官做筛检、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健康检查是公司给职工的一项福利,没有具体规定。
2.法律地位不同:
2.1职业健康检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赋予劳动者的权利,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职业健康检查是法律规定强制是条款,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被法律认可,可以作为诊断职业病证据之一。
2.2 健康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值不被法律认可,不能作为诊断职业病的证据。
三、做好接触职业危害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职业健康检查是法律强制要求,它直接关系公司的经济效益,一旦出现职业病患者,从治疗到康复,企业将会支付昂贵的费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应高度重视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尤其是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车间的领导更应带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起到表率作用。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加大职业健康检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尤其是在新职工入厂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职业健康检查的重大意义,以及职业健康法律地位的认识,尤其是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进行职业卫生宣传教育,从思想意识上给予重视,变被动为主动,自愿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从而更好地起到预防作用。
3.鼓励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职工,视为正常出勤,同时尽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方便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路途较远可统一安排车辆接送),对发现职业禁忌症职工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调整岗位,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及时地告知职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