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XX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家长也不配合,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够灵活,接受能力差。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得过且过,一点都没有危机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六年级上册教材由六个主体单元构成,主题分别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导语”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大致有2——4篇课文,前2篇要求精读,后1或2篇是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
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单元,主题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习作”是除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家乡的风俗、写作品梗概、让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除了这5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第一次是《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五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其中,第六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
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2)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技能方面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5)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4、学习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根据需要搜集、积累信息的习惯。
(2)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3)养成课外阅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读后写读书笔记。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10—2.14)
开学第一课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6
2(2.17—2.21)
3、古诗三首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6
3(2.24—2.28)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6
4(3.2—3.6)
6*骑鹅旅行记(节选)
7*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6
5(3.9—3.13)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8、匆匆
6
6(3.16—3.20)
9、那个星期天
习作例文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6
7(3.23—3.27)
第三单元测试
10、古诗三首
6
8(3.30—4.3)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6
9(4.7—4.10)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5
10(4.13—4.17)
14、文言文两则
15、表里的生物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
11(4.20—4.24)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6
12(4.27—4.30)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检测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5
13(5.4—5.8)
第六单元检测
古诗词诵读
6
14(5.11—5.15)
古诗词诵读
综合复习
6
15(5.18——5.22)
综合复习
6
16(5.25—5.29)
综合复习
6
17(6.1—6.5)
综合复习
6
18(6.8—6.12)
综合复习
6
19(6.15——6.19)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资源和基本方式,音乐课程的改革在此背景下也得以不断向前推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得与失的总结,以及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新思潮的消化与吸收,都在这次改革中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迹。多年来,音乐教育在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掌握适当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音乐课在学校课程安排中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另外,自2006年起,近三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中有两届在亚洲国家举行,其中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世界音乐教育者的交流盛会。以此为代表的国际音乐教育交流与合作所产生出的新成果,逐渐在影响着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研制课程标准、开发新教材以及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其中,教材是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和组织学生活动的最主要材料。教材改革也因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中小学教材实验工作的展开,以教材为对象的研究也成为近几年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
一、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对于教材的定义,有多种解释。《教材论》一书的作者曾天山先生将中外不同的教材概念总结为十六种,这十六种定义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提出的。其中有教育学工具书中的定义,有中外教育家的解释、也有西方课程理论不同流派的界定,等等。从目前最新的研究资料来看,教材的定义大致可以从以下四种不同的角度来认识。
(一)词条类定义: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教材的解释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材的定义是:“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它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它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辅导材料以及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教学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磁带等)。教科书、讲义和讲授提纲是教材整体中的主体部分”。
(二)课程理论定义:1、“从层面上看,广义的课程有三层含义:一是总体的课程规划,或者说课程设计、课程设置;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是教学大纲;三是课程内容,也就是各学科的教材”。按照这一说法,教材就是课程的内容。2、教材是“以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为基本成分而分门别类组成的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的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的育人媒体。”3、“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讲义、挂图和图册、实验手册、教学录音带、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等。教材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使用最多的是教科书,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谈到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三)著作权定义:“教材仅指课本,……与教材有关的,是教材系列作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其一,从媒介的角度来看,除了以印刷出版物形式存在的课本之外,尚有以幻灯片、投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件等形式存在的课本。其二,指以印刷出版物的形式存在的课本之外与课本有关的印刷出版物,比如教参、教学手册、练习册、单元测验、复习资料、图表、习题集等”。
(四)教学论定义: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学活动起着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既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在概念界定上较为宽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表现形式方面所包含的范围也有较大差异,但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是教学材料、“育人媒体”。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尝试着为中小学音乐教材下定义。中小学音乐教材是为了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目标,将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以序列化、规范化、具体化编排的教学材料。中小学音乐教材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包括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教学材料,有形的如教科书、教学录音带、录像带、讲义、歌篇、参考书、教师手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无形的如师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技能方面的经验等。狭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仅指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包括纸质及其他媒介形式的学生用课本)。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概念。
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属性
哲学上将事物固有的特性称为属性,属性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之分。各种属性都要在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得到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来认识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属性。
(一)人文科学属性
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精神探索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的科学,其主体是文、史、哲三大学科,还包括美学、艺术学、语言学、伦理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分支学科。音乐隶属于人文科学中的艺术学范畴。人文科学的特性——如民族性、时代性、文化传承性、阶级性等——在音乐中都有所体现。从教育的角度看,任何中小学音乐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点与同属人文科学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外语以及艺术(舞蹈、戏剧、美术等)等学科教材相同。因此,中小学音乐教材具有较强的人文学科的属性。
(二)教育科学属性
教育科学基本属性在任何学科教育中都有体现。教材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材料,中小学音乐教材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美育的主要教学材料之一,它在编制过程中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三)音乐课程载体属性
从性质上看,音乐教材首先是音乐课程的形式和载体。音乐课程中的学科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等在音乐教材中都有所关联,教材集中展示音乐课程的内容。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教材与之相适应,有什么样的课程目标,也相应地产生与之配套的音乐教材。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各国的音乐教材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例如,我国香港地区有的音乐教材十分注重基础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音乐知识被当作课文来编写,其他音乐教材资源如歌曲、器乐曲等都是知识的“副产品”。日本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十分注重器乐教学,从一年级学简单的节奏性乐器(如响板、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器),到三年级加强旋律性乐器(如竖笛、口风琴等)的教学,再到五六年级的合奏训练,器乐教学的系统性非常突出。
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会由于其教育观念上的不同而要求产生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载体,音乐教材也必然会有阶段性的差异。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20世纪初期我国在引进现代教育体制之初,音乐教材中大量的内容反映的是富国强兵的爱国主题,这与当时的历史状况、教育思想密切相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左”的思想观念影响,针对当时所谓的教材“三脱离”现象(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教育主管部门做出了“在全日制的中小学中,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指示,在当时编写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贴近政治、反映生产实际的歌曲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一本1958年出版的初中音乐课本的目录管窥一下当时的情形。
不难看出,这时期教材选择的歌曲全部都与生产劳动实践有关。作为课程载体,教材如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左”的课程观念和要求。
20世纪80年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姚思源教授在全国第三届音乐美学座谈会上作了题为《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的发言,呼吁“音乐审美教育应当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并提出“必须精选艺术品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的教材”。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提出了十条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在这一指导思想影响下的教材所呈现的面貌又有着新的时代特点。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八年级上》的选材及编排为: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唱歌
茉莉花
音乐欣赏
茉莉花
好花红
牡丹之歌
玫瑰三愿
绒花
梅花三弄
配乐朗诵
二月兰
音乐活动
对花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唱歌
唱脸谱
音乐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越剧《梁山伯与祝
英台》选段
豫剧《花木兰》选段黄梅戏《天仙配》选
段打虎上山
音乐活动
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认识乐器
音乐欣赏 查尔达什舞曲
梦幻曲
西西里舞曲
那波里舞曲
单簧管波尔卡
音乐故事 舍赫拉查达
音乐欣赏 在中亚细亚草原
对号入座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唱歌
森林之歌
音乐欣赏
大森林的早晨
小设计
音乐欣赏
山林之歌
山林
北方森林
音乐活动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4)——大洋洲采风
唱歌
剪羊毛
音乐欣赏 理发师
哈卡·马努马努
拉卡拉卡
学吹竖笛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
唱歌
夏日泛舟海上
音乐欣赏 太阳岛上 六月——《船歌》仲夏夜之梦
雷鸣电闪波尔卡
配乐朗诵 荷塘月色
学吹竖笛 夏日泛舟海上
音乐夏令营
(四)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属性
教材都有独立的学科知识属性,音乐教材也承载着音乐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已有的各种形式的教材来看,由于音乐课程观的不同,对音乐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有着不同的做法。在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中,往往强调的是学生在歌唱方面的发展,并不总是把学科知识作为关注的对象,特殊情况下,有一些教材甚至也不把歌唱技能的训练做系统化处理,歌曲的选择只是从题材内容上加以简单分类和排序,这样自然也无暇顾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现代意义上相对成熟的教材大都不忽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以及教学上的可操作性,音乐知识体系也因此成了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了它,就可以正确而顺利地从事相关的音乐活动;有了它,就可以掌握音乐艺术的规律;有了它,也才能开阔我们的艺术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科知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常见的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史学知识、音乐文学知识、音乐体裁与结构知识、音乐表演知识、音乐创作知识、音乐风格与流派知识等等。由于音乐学科知识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中小学阶段音乐课堂教学受到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学科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需要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加以选择、编排、展现。在普通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体系的要求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它有着自己的对象、目的和要求。教材的音乐知识体系属性要求博大精深的音乐知识体系在转化为具体教学材料之前需要经过“瘦身”,而教学时数、教学目标以及所选择的具体音乐作品是音乐知识体系“瘦身”的条件和通道。
(五)音乐符号系统属性
音乐教材是由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组织起来的。音乐教材中通常提供了师生教学活动必要的歌曲、器乐曲等乐谱材料,这些谱面材料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或图片,是一种特殊的记录音符的符号系统。乐谱作为符号系统,也不同于美术中的画面,它用来记录声音的高低、长短、轻重、快慢以及丰富的表情达意功能。视觉上的可观赏性仅仅是它的表层特征,更重要还在于它具有音乐上的暗示作用。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这种对声音的暗示与关联是音乐教材最显著的特点。
在教材的音乐符号系统属性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谱式问题。
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采用两种谱式:简谱、五线谱。两种谱式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汪培元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就说过:“简谱比较大众化,容易推行。五线谱是比较完善的记谱法,也是提高音乐水平所必须的”。两种谱式同时也都具有不便之处。简谱直观上看不出音高变化,遇到较宽音域时,代表音符的阿拉伯数字上下加点过多容易导致视觉上的混乱。另外,记录多声部音乐有一定限度,例如记录带钢琴伴奏的歌曲谱时就不如五线谱醒目。五线谱知识系统相对繁琐,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简谱和五线谱都有一定的使用面和适用面。我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针对使用何种记谱法一直存在争议。争论中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力主弃用简谱。1940年《修正初级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曲谱必须完全用五线谱,绝对不许用简谱。”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多次呼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广五线谱,认为“现在全世界都用五线谱,唯独我们用简谱,这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是有严重障碍的。”第二种意见是力主弃用五线谱,全部改用简谱。这种观点在1950年之后逐步抬头,近年来时有反覆。有人片面地提出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小学音乐教育只能教简谱,认为“从普及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使用简谱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三种是两种谱式混用,但在以谁为主上情况较为复杂。例如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规定:“小学以学习简谱为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学习五线谱。”1988年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规定:“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凡有条件的学校应教学生学习五线谱,条件不足的也可学简谱,但要努力创造条件学习五线谱”。
2000年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与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表述的较为中性,均认为各地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用。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关于谱式问题,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从教学规范性上看,应当提倡以学习五线谱为主,这是学生能够系统、深入学习、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途径。另外,由于许多音乐出版物以简谱形式刊行,也应当在初中阶段的教材中集中安排简谱知识介绍,并安排一定量的读谱练习以及学习提示,以便让学生能够结合已学知识,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了解和掌握简谱知识,并能够进一步学习以简谱记谱的音乐作品。
(六)音乐教学工具属性
音乐教材与一般图书的不同点在于它独特的目的性。音乐教材具有传播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才能的作用。它常常被视为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正如前苏联教育专家祖耶夫所说的那样,“一方面,教科书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另一方面,教科书又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上一节中所引用的对教材的教学论定义也道出了教材的教学工具属性:“既规定了教师教什么也大体制约着教师怎么教;既规定了学生学什么也大体制约着学生怎么学。”
对新的课程标准音乐教材加以考察可以发现,许多教材都在内容编写上加入了教学方法一项。这些方法有的采用科达依、奥尔夫等系统化教学法理论的理念加以具体化,有的是某个单项教学内容的操作提示。例如在人教版、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经常见到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音点或乐谱片断“画旋律线”、“画图形谱”等练习,实际上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旋律线条以及蕴涵其中的音符高低、节奏疏密、情绪起伏等知识点的有效途径。再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世纪的新一代》歌曲教唱环节,设计了随标记在乐谱中的拍手、三角铁等小图标作节奏伴奏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三个目的:一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休止时值,作节奏填空;二是帮助学生掌握乐曲结构,因为拍手和三角铁的图标分别代表歌曲的两个段落;第三,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节奏变化与段落划分之间的关联,由此产生乐曲分析的基本概念,为随后几册中的段落划分做好理论上的铺垫。由此可见,教材不仅具有呈现知识内容的载体属性,还同时具有提示教学方法的工具属性。
音乐教材的教学工具属性还体现在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编排,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教学顺序。例如,西方音乐基础理论在教材中的一般编排顺序是:从认识音符与休止符开始,再到认识谱号、变音记号、调号,再认识调式、音阶、调的各种关系,认识节奏、节拍,了解横向的旋律与纵向的音程、和弦,了解速度、力度、表情等各种记号,了解和声的一般常识,了解乐句、乐段以及曲式结构的一般常识……等等。这样的编排对师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其本身不仅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工具。
(七)音乐实践活动属性
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音乐学科的突出特点在于课堂实践操作层面上具有相对系统化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音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都要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音乐教材中应当配合教学内容安排一定量的活动用以巩固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通过安排一定数量的活动使得学生在交往、合作意识上、在审美体验的积累上获得足够的练习机会。
(八)音乐民族风格属性
民族性是人文学科共有的特点之一,音乐学科也不例外。民族风格属性也是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一环。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性特点往往通过作品的选择、主题的编排、背景知识的介绍、教科书的设计等方式加以展现。
(九)音乐多元文化属性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多元文化属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从课程观念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二是从音乐教材内容安排的角度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