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人工环境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环境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环境的特点

第1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植物工厂有机绿色温室人工环境经济效益栽培模式光照

一、农业植物工厂国内外发展概况

农业植物工厂最早起源于日本,也叫植物工场,它是日本80年代就已研发与运用的一个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当时在日本海洋博览馆展出了单株13000多个果的番茄王,就是运用植物工厂技术及各种高新技术集成的产物,这种超高产量巨型植株的栽培成功,预示着人类在发挥植物潜能上将有重大突破与发展,也为日后农业植物工厂的开发与推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日本大地震以后,农业种植工厂的发展,又一次掀起建设项目的科技。此外,美国、以色列、荷兰等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也相继早先开始了这些方面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由于农业工厂的高科技与高投入,对于我国处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国民生产总值相对较低的国家,建设和推广农业植物工厂具有多方面困难。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产值的不断提高,以及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的迅猛发展,设计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植物工厂已成为可能,并且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已为农业植物工厂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人们对于绿色无公害以及有机食品,农产品需求的不断提高,也为农业工厂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为在植物工厂内生产的农产品是毫无污染与残留的,它是真正的免农药与绿色无公害食品,有些则完全达到了有机食品的更高标准。这样的农产品和食品,即使需要相应的高价位,也会有较高的市场需求空间,从而实现农业植物工厂的高经济效益和良性循环。此外,农业物工厂还具有栽培特种营养蔬菜的能力,如生菜栽培在电子补光光源的人工环境下,与传统大田生产的生菜相比,VC可提高4倍,VA可提高12倍,利用这种模式可生产出更加符合消费者要求的特殊保健蔬菜,植物工厂还可以广泛栽培药用植物和药食两用果蔬产品。在植物工厂内大多采用立体式多层次栽培,空间利用率是其它任何一种栽培模式无法比拟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位栽培面积的运行成本。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原材料成本的不断降低,促使农业植物工厂的建设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农业植物工厂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足的发展和建设。《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就是一种糸统化的超低能耗农业植物工厂,它集成了温室栽培的立体化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和超低能耗建筑设施技术。利用它不但可以栽培绿色无公害果蔬,也可以实现中草药的有机绿色栽培。并且,可使每亩栽培面积增加100%至500%,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一倍至五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二、农业工厂的类型与生产运用

农业工厂有养殖工厂和种植工厂之分,农业种植工厂从广义来说又有温室型的植物工厂与封闭型全天候的植物工厂,本文所述的植物工厂是指那种封闭型全天候的植物工厂,它的主要特点是,植物生长的任何环境条件都是人工精确化模拟创造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生长于一个数字化,可调控的,可精确计算与设计的人工环境内,就象工厂一样生产出外观形态及品质一致,符合标准的农业产品。在可控的人工环境下,植物的收获期是确定的,植物对各种环境的需求也是稳定的,人们的生产操作方法是标准的或是近乎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生产方式。这种植物工厂能为农业生产确定茬数和生长周期,因此,能够周而复始地,准确地向人类供应符合标准的农业产品,并能不受自然界病虫害侵蚀与土壤污染,能提供清洁,无不良药物残留的高档次农产食品。同时,还能按照植物遗传基因的特点,最大化完成生物能量转换,培养出超常规,超营养价值的农食产品。农业种植工厂,也能实现对任何种植品种的发育进程进行调节与产期调整,更为有利的是,在农业种植工厂内,能够按照人工研究的农艺参数为植物生长,创造人工制造的最佳生长环境和生长模式,为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创造一个最好的平台。在农业种植工厂内植物的基因能比传统模式下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表达与发挥,而且可以通过人工环境的创造,有计划有目的地表达一些能够改善品质和提高营养成份的目标基因,培养出常规环境不能培育的特色和营养产品。

由于在植物工厂内采用了无机基质或有机基质作为栽培体,完全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从而使植物在工厂可根据需要,实现不同的立体化大面积种植。并且,在人工环境下缩短了生长周期,增加了年栽培茬数或称提高了复种指数。此外,在最佳人工环境下,单株植物的生物转化量及产量,也可获得显著提高。因此,使植物工厂内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传统栽培产量可提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农业植物工厂内,植物的生长大多采用24小时的全光照补光或脉冲式补光,植物的生物转化率可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光照时间与光谱特性可以按人们栽培植物的需要进行调控;农业植物工厂是一种全封闭或相对封闭的栽培环境,可以做到对栽培基质,水,肥,空气等实现无菌化处理,无病虫害化生产,栽培的植物无需使用任何有毒杀菌治虫的化学药剂,栽培的产品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或优质有机食品。农业种植工厂内环境可控性强,特别是可以使栽培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生长着的植物光合效率提高至几倍,生物量的形成,营养物质的积累可达到常规的几倍。

三、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的系统组成与相关设备设施

《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是农业工厂或植物工厂中的一种独立的新型糸统。介于温室型植物工厂与封闭型全天候农业工厂之间,它集成了温室栽培的立体化技术,人工环境控制技术和超低能耗建筑设施技术等。利用它不但可以栽培绿色无公害果蔬,也可以实现中草药的有机绿色栽培。并且,可使每亩栽培面积增加100%至500%,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一倍至五倍以上。其核心技术,包含了超低能耗人工环境,有机双100栽培糸统,自然风能光能的有效利用,尤其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供给及根部全氧供给糸统,有效解决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条件下对植物根部的消毒杀菌和全氧供给难题。使有机绿色果蔬,有机绿色中草药的栽培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获得巨大突破。

1.自然能源的利用

农业工厂属于电动力农业,它所涉及的每一种运行系统都离不开电能,如人工环境、工厂操作、人员管理等都需要用电,而电资源在目前仍然是耗能最大最匮乏的资源,如何实现电资源的最低消耗和有效利用,应当是农业工厂的重点课题。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源,都是农业工厂最可利用的绿色能源。

2.封闭式人工环境

理想的农业工厂,应当使植物能够在全封闭的人工环境下,获得植物生长和种植的最佳天然系统,它要求栽培环境不受任何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外来病虫害的侵蚀,具有充分的水份和肥料供应,具有最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条件。使植物获得最快的生长速度,最大的产量和最好的生物品质。《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正是基于这种目标而精心设计的超低成本现代农业种植模式。

3.人工光照糸统

农业植物工厂内的光照糸统,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必配条件,正常的自然光照是不能完全满足最佳光合需求的。所以人工补光系统成为农业种植工厂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是构成植物生物量的主要能源,没有光照,植物光合作用就不能正常进行,一切代谢与活动所需的能量就不能充分供给。本项目采用了国际公认的最佳LED发光光源, 或者相对条件极为节能的新型电子照明糸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电源糸统。

4.PLC控制糸统

PLC控制糸统,是农业工厂的中央控制器,利用这套糸统,可以将植物的各种生长要素和条件,控制在最佳状态。并且使生产管理大大简化,这就是农业工厂内的专家糸统。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同样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农业专家服务体糸,最大限度地保证本项目的超低功耗,超高产量和绿色食品品质。

本项目受控的范围,包括植物工厂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循环,消毒杀菌,光照,二氧化碳供给,全氧供给,以及施肥,浇水等。由于受投资条件限制和生产实际的需要,有些受控条件仍然采用了相对简化的措施,在确保糸统高效率运行的前提下,尽量以减少初期投资为目的,这样可使项目的实施与复制更加方便。

四、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常规图示:

五、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投资结构(以五亩最小单元农业种植工厂为例)

高效日光型温室:每平米约80元. 每亩为:80元*660=52800元

5亩温室:52800*5=264000元

通风与温控糸统:14600*5=73000元

照明糸统:10560元*5=52800元

自然能利用:16000元*5=80000元

栽培糸统:25000元*5=125000元

计算机硬软件及糸统: 16000元+(6500元*5)=48500元

备用款: 20300元*5=101500元

合计投资5亩时资金需求:

264000元+73000元+52800元+80000元+125000元+48500元

+101500= 744800元

效益侧算:

以工厂化草莓栽培为例,选用2000年国内引入的加拿大美德莱特品种:每亩定植11000株,每株年产草莓约700克。

每亩年产量为:700克*11000=7700kg

采用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模式时,每亩有效面积增加5倍。

每亩实际年产量为: 7700kg*5=38500kg

以出厂价每公斤4.00元计算。每公斤人工费,水电费约1.00元

每亩每年实际效益为: 3.00元*38500=115500元。

5亩每年实际效益为:115500元*5=577500元

投资回收期约一年半左右。

另以药食两用保健蔬菜,高钙养生菜为例:

在农业工厂内,高钙养生菜可周年栽培,周年采收。现以最低产量,每亩每年产8000kg鲜品菜上市。采用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时,每亩栽培面积增加5倍。

每亩每年实际产量为:8000kg*5=40000kg

药食两用蔬菜,除了补充钙质外,还有多种良好的补益强身功效,市场另售价每公斤10元左右。以出厂价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实际效益为: 4.00元*40000kg=160000元,5亩工厂年效益约: 160000元*5=800000元

六、风险与防范

《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是一种在现代温室栽培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形成的全新模式。现代温室的水培技术,基质栽培技术以及雾培技术,均已相当成熟,并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现有技术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的基础技术。无论是温室体糸的基本建设,农业工厂内部的栽培和各种控制糸统,其基础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且有利于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创新提高。所以,从硬件设计和应用技术上讲,本项目不存在风险之处,其核心是将现有技术的高能耗进行了创新,设计成超低能耗人工环境。核心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将有机基质的栽培方案,实现了单位面积增加1至5倍的栽培量。其结果为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整体效益也增加了1至5倍。产品品质均达到绿色A级及AA级以上.

在栽培品种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栽培植物的具体环境要求,确定内部栽培体和人工环境的调控。选择市场需求大的新、特和保健类果蔬品种,以及部分中草药品种,不仅有利于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化解和去除销售风险,使糸统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之中。当规模化生产时,将收获的高品质果蔬进行相应的深加工(上述草莓和高钙养生菜,均为有利于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优秀品种)。

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通路的建设, 是高科技农业工厂的必备糸统. 糸统的建设应当根据种植规模的大小, 进行配套或逐步建成. 这样, 不仅延长了产品的销售期, 扩大了市场面, 同时增加了产业利润, 全面减少项目的运营风险.当完成了产业链的配套体糸后,采用《有机绿色果蔬双100栽培》时,必将产生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实现建设现代农业工厂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基本标准(1),(2)。

[2] 蔬菜无土栽培新技术(修订版),蒋卫杰, 金盾出板社,2007-06。

[3] 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4]NY/T 396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5]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6]卫生部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7]《农业环境监测实用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8]《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9]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第2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

摘要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件园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等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指引下,软件园区的发展更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发展位势,促进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本文以厦门软件园三期为例,在总结了软件园区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和建设策略,希望对其他同类型软件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院软件园区;规划设计;厦门软件园三期

1 软件园区的发展特征

1.1 从业人员国内软件园的从业人员按年龄和从事类别可分为以下几类:高层管理及高层研发人员、中层管理及中层研发人员、初级研发人员以及各类配套服务从业人员。而其中以初级研发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占到全部人员的40%~50%,软件企业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0 岁。对于此类人群,其工作生活的主要特点是工作时间不固定,以夜班为多;工作状态为高强度、高效率,随时随地变换其办公空间,生活上由于单身偏多,一日三餐基本在公司完成,需要便捷的生活配套服务及运动、健身场所。

1.2 功能构成软件园的功能大体分为:软件研发办公和配套服务两部分,两者的比例随周边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而进行合理分配。一般来说,位于市郊的软件园区的配套服务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区内的软件园区。

1.3 空间模式软件园区的空间发展模式也经历了从分散、相对集中到集聚发展的改变。分散的组团更像乡村聚落的模式,相对集中的组团犹如城市聚落,而集聚型的组团已经走向了城市空间模式。分散组团具有弹性特质、相对集中式组团具有均好性特质,而集聚式的组团更注重适宜性。

1.4 建筑类型建筑以科技办公、商业、居住为主,建筑体量较小、高度较高,建筑外形富于变化,建筑设计注重空间组合。1.5 绿化景观绿地景观要求较高,一般结合山体、水体等布置大型公共绿地,在各个地块内也结合道路或建筑外部空间布置组团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形成覆盖园区的网络体系。

2 厦门软件园三期发展概况

随着厦门城市空间的拓展,特别是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厦门产业发展用地也随之向岛外转移。在此大背景下,软件产业的发展也经历了规模从小到大,空间布局从岛内到岛外的空间拓展历程。经过反复论证和比选,厦门软件园三期最终选址于集美区灌口———后溪生态绿楔最南端,集美新城中心区北侧,厦门北站片区西侧,灌口小城镇东侧。沈海高速公路从园区南侧通过,东北距厦门北站以及沈海高速公路集美出入口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5 公里,南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的空间直线距离约为12 公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园区定位打造为一个以软件研发、商务办公功能为主,生活、休闲、培训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国内领先的软件产业园。园区总用地面积约为717 公顷,产业人口约为20 万人,居住人口约为3.53 万人。

3 规划策略

3.1 工作与生活相融合———配套设施布局契合软件从业者需求在借鉴国内外软件园开发建设模式,尤其是厦门软件园一、二期建设和管理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对厦门软件园三期的配套设施进行布局。软件园是一个特殊人群高度集聚的区域,他们有特殊的作息时间和配套需求。成功的软件园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完善、便捷的服务体系可促进软件园良性发展,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在平面空间上除配套园区必需的酒店、体育馆、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培训中心之外,还应该按合理的服务半径在每个组团内配套公寓、邻里商业以及其他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在垂直空间上采用功能复合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个生产与生活有机结合的建筑空间。

3.2 组团化与规模化相结合———注重生态本底保护,体现开发灵活性厦门软件园三期地处生态绿楔之中,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但有多条市政交通走廊从园区内通过。组团化的开发模式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形成良好的环境,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从而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又能提高土地开发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市政交通走廊对用地的分割问题。而每个组团具备一定的开发规模,可以保障组团内配套服务设施的规模化经营,为组团内的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得每个组团在空间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研发单元,在功能上形成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既便于滚动开发,又避免配套设施缺失的问题。这种开发理念所形成的研发组团,内部建筑组合模式灵活多样,能适应不同产业和企业规模的要求。其中,高层建筑以孵化和公寓功能为主;板式建筑为加速企业,也可将几栋相连满足大型企业的要求;最外围的多层建筑采用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可作为企业总部或嵌入式企业的生产配套用房;而建筑裙房可以作为配套服务设施。

3.3 高强度开发与环境营造相协调———在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规划轨道1 号线在厦门软件园三期内设有站点,可采用TOD 的开发模式加大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强度。此外,在一些重要节点也可加大开发力度,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开发收益,又能形成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另一方面,优美的外部自然环境是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目标,好的自然环境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缓解工作压力。因此,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应控制开发强度,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显山露水。例如,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山体景观资源优势,将建筑物融入山体,形成独特的景观特征,实现引山入园,并通过多级绿化廊道建立完善的生态网络,实现山园共生。

3.4 建筑风貌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园区形象软件园三期毗邻以嘉庚建筑风貌为特色的集美新城核心区,而中轴线诚毅大街更是延伸至园区之中。因此,软件园三期(尤其是诚毅大街两侧)的建筑风貌既要展现出现代科技产业园的空间意向,也要彰显具有集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庚风格。

第3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题记

“城雕显现出一种在当代城市文化中获得其存在意义上的态势,传统惯性的力量的要素逐渐被重组或消解,当代中国城雕已初步显现出现代城市文化归属感。”①城市雕塑,是城市美化的主要形式所在,具有其他艺术无法取代的作用。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他文化无法替代的作用。

建筑物的社会功能性之一就是提供给人类生存的物质和精神空间,对于城市雕塑来说,它的客观属性更多地被赋予精神内涵的品质,很多大型纪念性城市雕塑给予人们的并不比纪念性建筑少,在建筑所围合的某些公共交流空间中(如文化广场、城市广场等),建筑与雕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更显出一种互补关系:建筑为雕塑确定一个场所,而雕塑的精神则充盈了建筑围合的空间,各自为对方提供文化上的诠释。比起建筑来,雕塑的另一个特性是可移动性,室内的架上雕塑一旦移至室外,架上雕塑就可能成为城市雕塑,其个体文化性随之转化为社会文化性。因而城市雕塑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道德,其精神的辐射面常常会涉及周围的建筑,某些建筑因为雕塑的存在,而不得不做出退让,在互补的同时互为作用。建筑兼有使用功能和作为艺术形态的审美功能,雕塑通常因仅具有审美功能而归属于美术学科。当建筑空间结构的形态注重以形式美感来折射建筑的文化内涵时,建筑与雕塑就相差无几了。②由此可见,建筑更多地受到环境空间和心理行为的影响,而城市雕塑则更多的是影响环境空间和心理行为。城市雕塑的特殊性,它必须与城市、建筑和空间构成以及与文化形态紧密相连。建筑与雕塑艺术都可看作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的再创作,所以,更应重视建筑与雕塑之间的互融性,彼此构成具有综合的视觉效果和历史、文化地域的特征。

对雕塑艺术语言的准确把握,对设计中的作品和置放的环境二者空间形象的直觉反映,并巧妙地融合,恰到好处地把握到一个切入点,这对环境中的雕塑主题设计成功与否是个关键。“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必须从空间环境出发,它不仅是为人们营造一道视觉艺术的风景线,一个适宜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必须作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达到协调与统一。”③也就是说环境空间的结构性质,具备魅力的环境雕塑作品,不能脱离环境因素,必须使每一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于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艺术气息和整体环境的内在联系所带来的视觉美感,陶冶公众美的情操,培养和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司徒兆光在创作《郭沫若》时,把铜像设计在30厘米的磨光贴面红色花岗岩石板上,远看仿佛摆在草地上。这也是考虑到故居的庭院环境,不宜置于高台上,考虑的是雕塑与观者之间的情感关系。这种潜在于客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环境雕塑与建筑、绿化共同创造出反映人们良好生活质量的生活环境,环境的艺术语言是朦胧、概括、象征性的。许正龙认为城市雕塑艺术对空间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正因如此,在雕塑的创作中他总是强调雕塑设计的隐喻性、象征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以期让人深思作品,反复琢磨,而非就事论事地表现某种单一的具体内容,以此增加环境与雕塑的可读性内容,通过材质美、手工美、肌理美、环境美的创造共同传达个体的、连续性的、有意味的设计意识。雕塑的艺术语言,可以是鲜明的、具体的。因此它能赋予环境以鲜明确切的思想性,用形象来突显环境的主题,这种显现不是简单肤浅的说明,而是要通过艺术家加以升华,创造并赋予艺术感染力。王克庆谈到创作《和平少女》在选择适合的环境时提到:作为城市室外雕塑,需紧密配合环境进行创作,不仅研究选点和作品的形体及姿态,还研究了日本长崎和平公园的光线节奏及人流视觉效果等方面的课题。为了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我们在室内进行泥塑创作时,灯光照明尽量按照和平公园的环境的光线进行设计。安装之前我们要用小样探索光线的效果,最后才确定雕塑安装的方位……④城市雕塑比起建筑和环境艺术小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其完整的艺术性更容易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缓解现代城市的躁动不安,进行文化上的交融,以弥补建筑师在建筑作品的艺术创作中所受到的工程技术的约束。城市环境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构成,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城市越来越重视人工环境的建设和开发,环境建设与开发的优劣,其艺术性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城市雕塑则是评价指标的一个部分,雕塑与建筑同为人工材料筑成,但雕塑能够弱化现代材料的冷漠感,从纯艺术中提升出来的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艺术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环境空间中的城市雕塑,受到环境的制约。正所谓“环境制约雕塑,雕塑充实环境。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雕塑起着凝缩维系空间的作用,并作为人与环境交流的媒体”。⑤雕塑的尺度、色彩、材质、形体以及所表达语言的抽象或具象性,都与城市的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文化艺术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和雕塑忠实地记录了城市的这些特性,记录了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变和人工环境的兴衰。因此,城市雕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环境对它的认可。城市雕塑与环境如此紧密地结合,也是雕塑与环境独立个性的协调统一。雕塑的作用,从整体文化角度而言,是与其他社会行为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个体参与、社会承认的创作行为。因此,雕塑家的创作不应是对环境的强加,也不应是对历史概念和历史形式的重复。

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我们应该在交流、实验中求变,在探索和继承中扩大视野,适应变化,使环境因雕塑而得到一个理想的定位。

注释:

①张坚.中国当代城市雕塑文化属性的理论思考.雕塑,1998(1):6.

②郭瑞本.雕塑·建筑·环境——论城市雕塑的整体和谐.雕塑,1997(4):6.

③于美成,邹广天,李大为.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警言.雕塑,1998(2):7.

④王克庆.参加和平纪念像的创作体会.美术研究,1985(4):55.

⑤许正龙.走出雕塑的误区——有感于当前雕塑的现状.美苑,1996(4):64.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版.

第4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室内设计;生态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

1.室内设计

室内生态设计是指在室内设计中结合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观念,将自身纳入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强调的是整体性。我们将室内看成是一个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这个空间其实是与室外环境中的一些事物相关联的。比如阳光、空气以及雨水这些事物。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当代设计师从生态角度出发所进行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室内布置装修,而是将生态观注入到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以更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考量材料的应用,室内环境的整体规划以及未来会产生的结果。室内生态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室内物理环境、室内环境美学、能源、材料以及建造、运行和维修。

2.“生态”的室内设计

设计是应具有前瞻性的。未来的室内设计应是众多学科的适性整合,包括艺术、人文、自然、科学、技术等。它应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内涵并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未来的室内设计是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从概念上讲,这三个词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侧重点不同而已。对于未来的室内设计,似乎生态设计更为贴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设计就应该处理好人、环境和自然的关系。设计要在创造舒适的人工环境的同时,又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具体讲,人工环境的创造包括提供给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们以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和声环境,以及长效多适和灵活开敞的室内空间等;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表现在:对自然界有节制的索取和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3.实现室内生态设计的几个要素

3.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

若想实现室内生态设计,方法之一就是改变原来无视建筑周围环境的做法,把建筑的外部环境所起的效用放在重点考虑的地位,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因素。因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和其他建筑组成的现实环境,有可能为室内设计提供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如:利用地貌、地势特点、外界气流及日照特征,解决建筑与室内的结构、功能和通风、采光等问题。又如,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既可改变室内的物理环境,节省其他能源,又因它是无污染的能源,可有效地实现环境保护。作为整个生态设计的组成部分,外部环境因素的利用将在未来的室内设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2用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

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自然的要素与人有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人不仅仅具有进行交往活动的社会属性,更具有亲近阳光、空气、水、绿化等要素的自然属性。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生态设计就是强调建筑内部的自然观,强调亲近自然,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

在建筑中自然光的使用有着漫长的历史,设计大师勒•柯布西埃的朗香等;均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的特性,塑造出了一种神圣、脱俗的室内空间氛围。自然光的引入,除了可以创造空间氛围外,还可以满足室内的照明。这样既可以减少人工照明,节约能源,又能够使人们沐浴阳光,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感。

在办公室的设计中,“景观办公室”成为时下流行的风格,它一改过去家具布置僵硬而单调,气氛紧张而枯燥的面貌,充分引入自然光照明,利用水体,绿化及自由布置的办公家具和轻松便利的交通动线,营造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高效而亲切的人工环境。这是自然要素为人工环境带来的最大实效。由此可见,在满足了人们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高楼大厦已不再是环境美的追求,亲近自然,引入自然,与自然相依存是人类的本性需求。

3.3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3.1太阳能的应用

自地球形成生物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在室内生态设计中,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将太阳能与室内环境中的温度调节、电力供应以及灯光照明等进行结合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

在墨尔本环保节能时尚家居展上,一种太阳能照明装置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它的特色是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阻断太阳光带来的热能,即可防止居室内部温度过高,节约空调用电,又增加了电力供应来源。

此外,在德国有一位建筑设计师另辟蹊径,在室内地面上铺上太阳能电池板来发电。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量,节省资源。在技术上,为了让太阳能电池能做地板,设计师专门和一些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厂商进行合作,制造了一批厚度和牢固度都优于瓷砖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太阳能地砖的承重能力很强,即使强壮的成年男性在上面蹦跳也不会损伤电池板,室内的使用寿命长达30年。在造型上,为了能够使地板顺利采集到阳光,设计师将整栋建筑设计成一个类似巨大鸟笼的样子,采用木制框架作为外墙和房顶。在木制框架内,是可以随意地拆分并重新组装的落地移动玻璃门,屋顶也是可拆分的玻璃顶棚,这样屋子的四围和房顶都可以透射太阳光。如果你嫌太晒,也可以拉上顶部的反光布帘和窗帘。可以让各个房间和客厅厨房轮流晒太阳,这样接收到阳光可以提供住户生活所需的所有电能,做到能源自给自足。

3.3.2自然风的应用

近几年来全球变暖趋势日渐明显。到了夏天,人们基本上都采用空调降温,更加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如何利用自然风来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运用自然风进行室内生态设计主要是通过空间上的合理规划,调整门、窗位置,合理的引导室内空气流通,从而有效的调节室内温度。在自然风运用的设计上,1962年由印度设计师查尔斯•柯里亚设计的管子屋就是一个典范。连续、顺畅的室内空间以及符合空气流通原理的结构组成,加上特殊的窗口位置及合理的门窗大小都成就了一个能自然调节温度的舒适室内环境。

3.3.3雨水的应用

对于雨水在室内生态设计中的应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室内植物造景、屋顶花园的设计与水循环系统做结合设计,将收集到的雨水作为植物生长的水源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将雨水转化为生活中的部分用水,主要通过收集储存,并经过一定过滤,最后藉由管道输送来满足一些非饮用用水需求。在雨水收集方面丹麦算是一个典范。他们通过屋顶收集雨水,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立方米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相当于居民用水量的22%。

3.3.4生物能的应用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在室内生态设计中,生物能的运用,可以通过将食品废弃物和有机物质等我们平时生活中产生的生物垃圾混合,进行生物厌氧过程降解,产生电和热以实现生物能的释放。比较适合食品废弃物和有机废弃物较多的地方,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以提供燃气或转化成电能。此外,生物能在使用时也可以与太阳能结合应用。

3.4妥善处理,减少污染

生态设计的另一标准是减少超标建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减少各种废弃的排放;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减少光污染和声音污染。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建设部已经率先制定了强制性条文与法规,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废弃物的妥善清理、装修材料中某些物质含量的控制指标及设备的使用标准和空气质量检测等都做出了明文规定。此外,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装饰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人伤害”的8类民事诉讼法,更为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贯彻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做到了有法可依。

第5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ignificant. The author used the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urvey interview, 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PE teaching environment under back ground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to provide operational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 体育教学环境;高等院校;理性思考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ational thinking

0引言

体育教学环境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多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学校整体教育的教育目标有作用十分突出。笔者正是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的,对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对于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1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就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上重视个性的发展,既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又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既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简言之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四因素。遗传因素是后天成长过程中无法改变的先天因子,全培养学生,使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因子就在于后面三个方面。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培养学生促进其发展的基础,而环境则可以理解为影响和制约着学生是否能健康全面发展。从多方面、多角度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关键因素之一。

体育教学与训练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在全面塑造学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健康心理、完善人格的塑造作用也是十分突出。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地位也较为突出,因此在大力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完善校园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从总体看来,体育教学环境更是整个教育教学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更有利于校园文化整体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整体环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校园体育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体育环境我们可以理解为校园的综合环境、校园体育的自然环境以及校园体育的人工环境。其中体育的人工环境是最具可塑性的,因此也是建设的重点,体育的人工环境既包含了在人力作用下形成的运动场地或高度人文化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的污染。由于学校的特殊性,教育教学功能的突出地位决定了校园体育教学环境就是校园体育环境建设的核心环节,学校体育环境也必须围绕体育教学环境这一核心因素来建设。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可以很好提高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不仅仅只限于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这一方面,更能服务于校园群体活动、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在改造学生体育观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所以,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优化校园体育教学环境。

3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系统的良好运作

我们对于体育教学环境最基本的理解可以表现为有关体育教学的各级各类政策、指导思想、教学大纲等诸多规范性文件,用于体育教学的各种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等硬件环境,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各类关系;另外,自然环境、体育地位,领导重视等方面也是体育教学环境建设的因素之一。完善的规范性文件、优越的场地设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体育教学、切实实现体育教学目的重要保障,因此,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系统的良好运作。

4结束语

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校园文化整体环境建设,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系统的良好运作,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较强校园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工作。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更好上好体育课,真正的目的在于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49-651.

[3]周林等.论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与创建[J].体育科学研究,2004(4):79-81.

[4]沈财利等.试论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3-115.

[5]王秋艳.试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77-78.

第6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利用各种艺术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为人们创作出具有科学的生存环境的一种艺术活动。它的美学内涵蕴藏在整个设计过程和设计空间之中。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室外设计,努力地使空间环境具有美的时代感是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人们运用环境艺术设计,通过设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来愉悦身心、美化生活。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体现是设计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主要通过色彩、景物造型、特定的装饰等来体现环艺设计中的美感;通过不同颜色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混合或者相互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引起人们的联想,使环境艺术设计达到有效、积极的心理审美反应。例如,绿色让人感觉清新,红色让人感觉热情,灰色让人感觉忧郁,橙色让人感觉明媚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增加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同的装饰能够突出不同的景物特点,增强设计的表现力,不管哪一种形式都能够表现出环境艺术设计不同的美学特征。只有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完整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表现具有完整性。“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环艺设计的重要核心理念就是环境整体意识的确立,通过整体意识的综合表现来展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诸如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我们要求的美感是能突出各类空间的艺术特征,又能将其统一于环境艺术空间的整体之中。此处的“完整性”不但是指单个设计的完整性,还要求它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达到高度的协调,每个设计构成建筑组群,同时又是作为该组群的一部分而存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整体总是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从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整体的美感大于各个部分之和。因此,只有从完整性的角度来对美学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才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更好地体现出它的美学特征。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特征的生态美

生态美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征之一。因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对象是我们现代生活的现实环境空间,所以随着我们周围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美的体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自然生态美的视角下,美学观是科学的生态观,是普遍的伦理观和美学观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共同体现。体现这种美学观的设计可以称为“绿色生态环境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这种生态美体现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通过自然环境来增强人工环境的美感。随着人们生态环保观念的不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美越来越有突出的体现。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展现出自然而然的生态美的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

四、环艺设计中的美学特征的特色美

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包括特色美。设计是环境艺术中的重要一环,极具特色的设计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增加整个设计的感染力。在城市风景设计中,每个风景都代表着城市的特殊韵味,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它原来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表现元素。对于一个城市的设计改造也要遵循该城市的特色,从而显示出设计的特色美。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体现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建筑群的构造体现城市的现代美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的美感和魅力。

五、结语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整体美、生态美、特色美等都是设计的美学特征的具体表现。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美,缺少了美的展现,设计也失去它的价值。总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努力提高设计的审美情趣。(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大鹏.《环境艺术浅谈》[J].《东方艺术》2014年5期.

第7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1 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

3 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3.1 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3.2 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3.2.1 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2 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3 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2.4 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3.3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3.3.1 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3.3.2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3.3 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3.3.4 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第8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论文摘要:主要从4个方面分析了场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似之处,旨在说明场地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所追求的宗旨,强调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场地设计虽多见于工程技术层面,但在场地设计的实践中,其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同出一辙。

    场地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具体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环境,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为基础,有效地组织场地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一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

    城市规划也影响着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如下:1)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2)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一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切实的反映。比较二者,场地设计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下偏重于工程实践;而中国传统建筑是人们在理想环境追求的指导下,通过工程实践来营建诗意的空间。二者虽然采取了不同的过程,但我觉得在指导思想上是一致的。

1相同的自然观—道法自然

    场地设计所赖以依存的对象是自然。作为人类营造家园的工程活动必须以大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不能妄想去征服自然。人类作为一个生于自然,根植于自然,受自然哺育的群体,只在乎用自然的方法去寻找并发展与自然系统一致的法则。应该说,自然法则指导和奠定所有合理的规划思想。当然,这种与自然的互动要通过一定的要素才能体现出来。场地设计中对诸要素的综合考虑必须放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作用的前提之下。

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过程之中,而且始终贯穿于华夏文化与传统建筑的观念之中。作为中国所特有的宇宙观,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机整体性上,不仅认为认识自然的组成部分与人是平等的,而且认为天地运动往往直接与人有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这种宇宙观念的指导下,“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总原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论,从天、地、人与自然结合的观念去看待事物并且长期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我们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同时,“道法自然”又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成为我们日常行为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2相同的有机整体观

    如果说城市规划是从更大的范围考虑城市各元素之间,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场地设计则是从建筑具体地段环境来协调各方关系,但整体性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始终贯穿其中。在尊重具体地段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协调气候、土地、水、植物、建筑、人及道路、管网等之间的关系,使它们与具体地段相呼应,成为一个具有自身景观特点的有机整体。

    在场地规划的实践中,它既包括了整个建筑项目与地段环境的协调,尽可能少破坏自然环境,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或采用合理的方式适当改造地段的环境使之符合人的理想环境要求,同时也包括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工环境、建筑与室内外空间的相互贯通和交融,效仿自然界有机理念,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中国的风水学与场地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中国古代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址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地理学”。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瞩目,恰恰是风水学术中记载的规划、设计、建设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建筑的辉煌助有一臂之力。古代风水师也承担了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的角色,研究风水渊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关联了中国古代城市、村镇、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质、生态、小气候、绿化、建筑群及外部空间设计、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美学等方面的话题。

3具体处理手法上的一致性

    在具体场地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观察地形、地貌,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植被以及水文资料,作出合理的判断,进而形成符合具体地段环境场地的规划设计。与此同时,在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地理论里也同样讲究望、景、观、卜,“望”是从远处观看地形、地貌;“景”是考察地段与太阳高度角、风向的关系;“观”是去实地考察植被、水文情况;“卜”是指用龟背等器具来进行占卜。古人在进行完这些程序之后才具体来规划用地建造房屋。

    在上述“天人合一”的认识论,“道法自然”的方法论及有机整体论的指导下,场地设计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上,例如建筑的处理、树木的处理、水体的处理、道路的处理以及景观视觉处理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方式极其相似。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原则讲究“虽由人做,宛若天开”,因此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典园林对于树木、建筑、水体及其道路的营建都极力模仿自然有机形式,恢复人对自然共生本性的回归,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

4建筑的处理—与环境共鸣的人工环境

    建筑往往是一个基址上最重要的人工环境,是精神与物质的载体。物质可以通过具体的建造来完成,而精神需要与环境的共鸣设计来达到。西蒙兹认为理想的居所是自然场址和景观环境的最佳组合,并把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居住成败以及居住者适应性、健康程度的标准。于是在建筑具体处理上往往通过分析场地,结合地形恰当布置田园和建筑,适应地质构造,尽量减少对现存生态系统的干扰,反映气候条件并且考虑景观的布局,强调最佳的效果,整合各种要素,营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中国园林中的建筑既要满足各种园林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是园林景物之一,园林建筑是与园林环境及自然景致充分结合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及环境的有利条件。任何建筑设计时都应考虑环境,而园林建筑更甚。建筑在环境中的比重及分量应按环境构图要求权衡确定,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是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第9篇:人工环境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绿色策略;高层建筑设计;应用

1 绿色策略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1. 1 便于实现建筑的自我调节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建筑作为一个生命体,进行设计时应表现出建筑生命体的各个生命特征,实现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基于绿色策略的高层建筑设计的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实现建筑的自我净化,例如对废气、污水、噪音及其他污染源的净化; 另一方面,实现建筑的自我调节,例如对温度、湿度、采光、通风等的自我调节。

1. 2 充分利用自然体系

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体系,例如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目前,许多高层都以人工环境为主,通风靠人工暖通空调系统提供,光照由电气照明系统提供,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很少能够感受在自然光线和凉风。这样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长期处在人工环境中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将绿色策略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体系,并将该种设计理念付诸行动,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3 舒适化

高层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舒适的特点。通过将绿色策略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能够进一步提升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和舒适度。而想要提升高层建筑的绿色舒适化设计水平,不仅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科技,还应该重视环境的舒适度,包括室内声音、温度、湿度、光线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的舒适性设计,尽可能避免采用损害人体健康的材料,多采用舒适、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

2 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分析

2. 1 工程实例

文章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高层建筑设计包括了表演艺术中心、餐馆、室内游乐园、天文台、饭店等,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具有绿色、环保功能,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了绿色策略,通过实践,该高层建筑投入使用之后,6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风能,并且采用了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废水回收系统、咸水淡化、绿色屋顶等先进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2. 2 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

( 1) 结构体系设计。高层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高,其结构设计难度以及对设计师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尤其是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同时高层建筑中工作和生活设施相对集中,通常工作和生活问题都是在建筑内部解决,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最大限度的方面人们工作和生活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点。因此,高层建筑设计应该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状况,例如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外形结构、抗震等级等,确定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然后采用弹塑性、弹性等方法进行分析,在建筑结构的不同位置采取不同的强化和加固措施,人为的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和顺序,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此外,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非常复杂,各楼层之间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用户的要求装修成不同的类型,这给建筑安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采用抗震性能强、塑性强的墙体材料,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抗震性能,虽然增加了建筑的成本,但是却显著的增强了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为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2) 顶部设计。高层建筑顶部设计至关作用,独特的顶部设计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形象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城市建筑群中的区别于其他建筑,甚至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建筑。例如,某广场的顶部在白天透射出天空的湛蓝,晚上成为灯塔,已经成为该城市的鲜明标志。高层建筑的顶部需要设计一定的功能用房、空中会所、餐饮、娱乐场所,这样既能够起到遮阳、隔热作用,又能够改善室内的微气候和节约资源,让高层建筑的居民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大气之感。

( 3) 空间组织设计。高层建筑是评价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符号,因此高层建筑设计必须重视建模设计以及空间组织设计。塔楼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满足高层建筑基本功能需求和人们审美要求的基础上,重视外形设计,同时还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独特的要求。高层建筑空间组织设计中绿色策略的应用,更少的采用玻璃幕墙,尽可能的降低光污染,同时降低风口和风带的数量,这样能够实现建筑整体的协调性,让空间组织更有节奏感,让城市界面更加丰富多彩。高层建筑外观设计与顶部结构设计不同,通过不同形式的玻璃幕墙的有机结合,广告牌与墙壁的下部空间显得更加生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建造类似停车场的场所,这样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高层建筑的这种空间组织设计不仅能够完善建筑物的综合功能,又能满足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自在、舒适的要求。

( 4) 建筑节能设计。高层建筑能耗为普通建筑的数倍,其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单位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特点。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从: 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管理资源,使设备方面和建筑方面的成本最小; 智能化管理; 选择低能耗设备;研发和应用新能源。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应该合理处理构造设计、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设计。以热水供应系统为例,如果想要实现较好的节能效果,应该采用多种热源供热的方式,例如根据不同的热水需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独立热泵机组等供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层建筑必然成为城市建筑的主力军,为了降低高层建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或者破坏,将绿色策略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进行合理设计,不仅能够使高层建筑具有时尚的气息,又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创建绿色、节能、环保城市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岩. 超高层建筑绿色设计策略[J]. 门窗,2013,( 9) :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