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工业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益生产管理部长?”看到宗申集团的招聘职位,小曹有些迷惑。
细看岗位要求――负责策划、组织实施精益管理的要求;组织建立全员、全过程精益推行组织……
小曹更迷惑了,这是他第一次知晓“精益管理”这个名词。
他不知道,正是一场“精益管理”的变革,使巴南区传统工业得以升级。
粗放管理
2012年春节前,重庆市巴南区宗申工业园。
“舍不得!”一步三回头,老王走出工业园大门。
刚刚,他办理了辞职手续,离开了这个工作了十几年的地方。
“刚来的时候,宗申很辉煌。”老王说。
宗申员工从几十名迅速扩张到5000余名,“盘子越做越大”。
“那时,以宗申为代表,巴南区的传统工业高速扩张,以汽摩为支柱产业的巴南区顶着‘工业十强’的荣誉。”巴南区经信委主任朱明勇说。
“规模扩大,设备频频更新,但管理上却几十年不变。”巴南区经信委副主任丁华说。
不考虑生产和需求的均衡性,肆意扩大生产,重技术轻管理现象突出。
没有对机器进行必要的维护,导致机器频繁停机,造成浪费。
管理模式老套,内部出现互相推诿、互不买账等大企业通病。
…………
老王的离开正与此有关,“看不到希望呀”。
此后不久,巴南传统工业迎来寒冬,各企业订单快速下滑,利润陡降。
“僵化的管理,导致企业普遍缺少转型升级的意愿。”朱明勇说。
2012年6月,巴南区经信委和重庆路睿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协议。
“希望通过引进精益管理,帮助巴南传统工业突围。”朱明勇说。
所谓精益管理,即利用各种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这或将成为传统企业在技术创新外的另一条出路。”朱明勇说。
于是,宗申集团和路睿公司首先签约试点。
精益生产
“机械故障率降低了20%,产能则提高了5%……”
2012年底,当这组数据出现在宗申动力铸造事业部精益生产项目经理张刚的面前时,不由让他大吃一惊。
“邱总,我服了。”张刚面前站的是路睿公司总经理邱大勇。
两个月前,他们还曾互拍桌子对骂。
2012年10月10日,邱大勇带领管理团队入驻宗申动力压铸车间。
“我们的专家都有多年的外企车间管理经验,具有国际视野。”邱大勇说。
蹲点之后,路睿公司很快给出“药方”――
建立设备保全流程、重新规划工序布局、强化质量管理机制、开展班前检讨会……
对张刚他们来说,这个“药”很苦。
“有时产品要得急,也必须停工进行清洁,而且每天都要开会,统计数据,这让我们很不适应。”张刚说。
粗放式管理形成的“惯性”,与路睿公司的专家团发生了激烈碰撞。
这种碰撞,也发生在航天巴山摩托等试点精益管理的企业。
“等效果出来后,你们自会理解。”对这种“碰撞”,邱大勇不以为意。
相较于企业自身修正,作为第三方的路睿公司介入后,效果立竿见影――
数月后,航天巴山的企业人均时产提高了27.5%,生产一线人员减少比例14.9%。
从一道工序、一个车间的人力资源、全员生产维护等方面,路睿大刀阔斧地帮助企业重塑“习惯”。
“如果一个企业盈利能力不到10%,就必须进行精益生产。”邱大勇说。
组织再造
“这是哪里失火了啊?”
2013年5月13日上午,邱大勇路过巴南区界石镇,看到阵阵浓烟刺破长空。
第二天,邱大勇看到了新闻――某摩托车轮胎厂仓库失火,损失近3000万元产品。
“不久前,我还去拜访过。”邱大勇唏嘘不已。
那是一次不愉快的拜访。
“现在一年能挣1000多万元,没必要改变。”面对路睿的建议,企业管理方不以为然。
而按照路睿的管理建议――通过优化产品线,可降低50%的库存积压,避免过重的安全损失。
“让一个组织改变原有的成功模式,是最难的。”邱大勇说。
在当时,这种“小富即安”的管理心态在巴南区并不少见。
针对这种心态,巴南区发起“进攻”。
点上深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继续在企业中推行精益管理。”丁华说。
线上提升。“出台《巴南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评估标准》,客观评估巴南区两大产业链现状,科学指导汽摩产业链企业管理提升。”丁华说。
面上普及。“通过开展‘企业家沙龙’‘每月一讲’‘周末课堂’等培训,普及精益管理的思想。”丁华说。
同时,巴南区同路睿合作建设全市首个精益管理体验平台、先进制造公共服务与实训平台,并设立管理创新专项资金。
“以精益管理为主线,引导企业从原来的拼资源、拼价格转向拼管理、拼智力。”朱明勇说。
精益效应
2014年12月23日,海南三亚。
全新A级轿车启悦在此正式上市,这款车来自巴南区长安铃木。
“到2018年,将投放五款以上全新产品,年产销汽车达到50万辆,即‘1855战略’。”长安铃木常务副总经理蔡勇意气风发。
这款车型,不但外形性能比肩一线品牌,而且价格“还比预想的低了4000元”。
“实行精益生产之后,产品成本得以下降。”蔡勇说。
比成本下降更让人兴奋的是“新的管理团队”。
“新团队让人耳目一新,连续两年两款新车上市,长安铃木正在迎来自己的美好时代。”外界评价甚高。
在以前,长安铃木已多年未推出新车型。
“巴南区经信委为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使我们认识到,再不推出新车型,早晚被淘汰。”蔡勇说。
而巴南区工业也正在迎来自己的“美好时代”――
宗申集团正向大中型农机、通用航空等产业大力进军;
建设摩托、航天巴山、光宇摩托等陆续拓展、研发出适应新市场的四轮车、电动车以及军用和运动型新车型;
大江美利信等企业产品向全球高端通信、先进车载电子等新领域扩张;
…………
子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是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随着性意识的解放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宫颈癌的患病率进一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病也有明显年轻化趋势[1]。宫颈癌是目前为止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症,是完全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治的癌症,防治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2]。传统Pap涂片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也得到普遍关注并应用于临床。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前来就诊或进行健康体检的1301例妇女采用传统Pap涂片或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实行跟踪随诊,现将两种方法作一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本院妇科门诊就诊或进行健康体检1301人,年龄20~75岁。根据个人选择,其中采用传统Pap涂片进行筛查者579人,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筛查者722人。采用传统Pap涂片者按年龄层次分为3组:20~35岁组52人,36~45岁组173人,>45岁组354人;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筛查者按年龄层次分为3组:20~35岁组314人,36~45岁组229人,>45岁组179人。随后对所有筛查者登记信息,对阳性者建议到上一级医院进行阴道镜并宫颈组织活检,并电话追踪其诊治结果。
1.2 方法 要求被检查者于非经期进行检查,且在检查前3d内不做阴道冲洗,不使用阴道内药物,24h内不发生性行为。(1)传统Pap涂片:将一次性木刮板斜面置于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刮取该处细胞后均匀涂抹在刮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min后送细胞室由资深病理医生阅片。(2)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用毛刷取宫颈管内及鳞柱交界处细胞置于保存液中,按仪器操作说明制片,用95%乙醇固定,巴氏染色,由病理科医生最后诊断。根据病变程度,按照TBS分类法,结果分为正常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癌5种。细胞学阳性诊断是指ASCUS及其以上的病变。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率比较 Pap涂片方法筛查579人,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4.3%。液基细胞学筛查722人,阳性者72例,阳性率为10.1%。液基细胞学检查的总阳性率及各年龄层的阳性率都显著高于Pap涂片法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阳性者各病变级别比率的比较 Pap涂片检测阳性者25例,其中ASCUS者8例(占总阳性率的32%),LSIL者4例,HSIL者13例。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者72例,其中ASCUS者7例,LSIL者41例,HSIL者23例,浸润癌1例。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对ASCUS、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的Pap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2 Pap涂片、液基细胞学检出的各病变级别比率的比较 注:与Pap涂片各病变级别的比率比较,*P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制度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员”的职责,居民的思维模式也在逐步由“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进行转换。妇女病的初筛已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的工作重点。
子宫颈癌是女性的第一杀手,为感染性疾病,但子宫癌又是可以预防、治疗,甚至可以治愈的[2],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及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妇科检查及合适的检查方法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重要举措。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传统Pap涂片及液基细胞学检测对门诊或健康体检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应用两种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比较,液基细胞学检测高于传统Pap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研究报道,液基细胞学检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阴性率仅为2.3%,低于传统Pap涂片的15%~40%[3,5]。本研究结果显示,液基细胞学检测筛查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Pap涂片的阳性检出率,尤其是对于年龄>45岁的妇女,液基细胞学的检出率是Pap涂片检出率的3倍,这可能与Pap涂片对于年龄较大、宫颈萎缩者取材困难有关,而液基细胞学的特制取样刷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液基细胞学检测与传统Pap涂片相比,液基细胞学检查从取材与制片上均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宫颈涂片存在的问题[6],不仅提供了足够量的标本,而且还改善了涂片的质量,使不正常的上皮细胞容易辨认,同时也提高了细胞病理学家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眼疲劳[4]。
本研究结果显示,液基细胞学检测方法对于LSIL的检出率较Pap涂片明显提高,而对于争议较大的ASCUS的结果较Pap涂片低,对于ASCUS阳性检出率液基细胞学检查低于Pap涂片法,有待继续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 李力.宫颈癌的筛查及临床诊治.肿瘤学杂志,2008,14(2):86~90.
2 朗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5):575~578.
3 胡庆兰,刘永珠,唐霓,等.宫颈细胞学涂片联合阴道镜检查筛查宫颈病变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52~754.
4 高玉香,王保起.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1678例结果及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63~65.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总结本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我县加快工业提速升位的有效措施,分析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明年我县工业生产做好准备。
一、20*年工业工作
从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不错,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比例。但是,对当前全县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盲目乐观,特别是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第一,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外贸出口额*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倍;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亿元。*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二)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纳入市上考核的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而*、*、*户重点优质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了去年近*个百分点,这种局面可喜亦忧。喜的是重点骨干企业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和增速,忧的是其他企业发展缓慢,折射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逐渐显现
一、三产业的比量逐渐倾向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逐渐倾向于新型工业、高技术产业,化工工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已由原建材、轻工领军逐步向化工、医药、电子工业转化。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民营经济增加较快,增幅达*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减少,扭亏脱困工作有新的进展。从我县“工业*亿工程”的重点企业来看,已呈现出在行业、产品、所有制结构和布局上较往年更为合理的发展格局。
(五)化工企业效益良好,建材行业呈下滑趋势
*等化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等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建材行业呈现亏损的态势。
第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速度也不算太快,与许多兄弟县一样都存在着思想理念不新、体制较重、结构性矛盾突出、外向度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产业链条不长、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共同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结合全县实际,针对*工业发展自身特点和状况,找出当前工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传统工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现代工业特征不多,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特别是煤炭、矿石、电力供应十分紧张。20*年我县煤炭用量缺口达到*万吨以上,用电量缺口日平均为*万千瓦左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加之新的交通法规出台后,对企业运输形成冲击。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销售价格多数不升反降,个别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三)有效供给不足,企业发展滞后。我县大多数企业缺乏原始积累,加之货款回收难度大,融资渠道狭窄,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无力进行技术大幅度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银行的贷款额度收缩,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陷入了缺资金—发展慢—更缺资金的恶性循环。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明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同志们,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源约束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压力的急剧加大,面对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艰巨任务,面对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探索驾驶和推动我县工业发展新的途径和举措。明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按照省、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头等大事,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盘活资产存量;坚持招商引资,狠抓新上项目,努力扩大增量,制定和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即力争在20*年发展*户产值过5亿,*户产值过2亿,*户规模以上企业,使工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条迅速延伸,产品结构迅速改善,对财政的贡献迅速增加。
第二,工业抓两手,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一手抓做强做大现有骨干企业,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支持*等*户企业进行扩张,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对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实行贷款贴息),对新增规模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手,要围绕加工业、区域特色与状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搞开发,想办法做出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企业,打造特色工业聚集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发挥后发优势,在高起点上奋力,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和工业经济超常发展。用现代新型工业的视野审视工业现状,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的紧迫意识。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坚持用内涵、外延两种模式发展工业,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以*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狠抓现有工业各个产业层次项目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于高起点,与现行工业布局和特色相衔接,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两个方面入手,引进化工、纸业、电子、医药等先进项目,聚集资本,扩大工业规模,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突破性扩张。
第四,以“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为重点,巩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崭新的县域工业布局。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发展的要求,思考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做大做强核心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共荣的产业集群。要以*三大骨干企业为依托,构建以铬盐系列产品、浆纸一体化系列产品、磷化工系列产品为主导的轻化工产业集群;以*为依托,引进电子、医药等新型工业项目,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加快壮大轻化工、建材、食品、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加快壮大*等一批大企业,加快*等一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全面优化工业布局。
第五,抓好对工业的预测和分析。认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工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超前性,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特别是要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的情况和问题找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完善的引资奖励措施,坚持全民招商的原则,特别是各个工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各自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特别抓好今年以来已签约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实工作,认真研究解决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落到实处。
第七,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一是政府带头,为建立好的银企关系搭建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增进银企双方的隐妥与合作。二是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培植扶持一批诚信企业,促进投融资环境的根本改善。三是金融机构要尽最大努力增加信贷投放。*,*银政企融资项目洽谈会的召开,农行*支行和*公司等*对合作单位法定代表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达成双方合作协议,工业企业一定要抓好、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
第八,加强督查促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县委和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奖励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这些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县委、政府要组成督查组,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缓慢和执行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九,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这里主要是指软环境,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政务风气的根本好转。主要领导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抓发展中去。每年我们的书记、县长都要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办公会定板的事情,有些部门落实起来缓慢,没有跟上县委、政府的步子,使县委、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承诺在某种程度停留在口头上。这里,请监察部门牵头,对于那些工作不在状态,甚至对企业的事情拖着不办,“吃、拿、卡、要”的,进行严肃查处。按照*的要求,县上专门成立了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任副组长。以后企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们协调小组,涉及到资金问题,我们一起找银行;涉及到电的问题,我们找电力部门;涉及到气、水,我们找相关部门协调;涉及到办事和服务环境的问题,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的板子,决不姑媳养奸。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措施,为*的工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越是加快发展,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今后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比较稳定,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重点领域的隐患较多,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力度,指导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健全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总结本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我县加快工业提速升位的有效措施,分析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明年我县工业生产做好准备。
一、2005年工业工作
从今年以来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不错,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比例。但是,对当前全县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盲目乐观,特别是当前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第一,正确认识当前发展形势,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
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外贸出口额**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倍;工业技术改造投入**亿元。**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
(二)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纳入市上考核的重点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而**、**、**户重点优质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了去年近**个百分点,这种局面可喜亦忧。喜的是重点骨干企业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和增速,忧的是其他企业发展缓慢,折射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
(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逐渐显现
一、三产业的比量逐渐倾向第二产业。在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逐渐倾向于新型工业、高技术产业,化工工业的比重逐年提升,已由原建材、轻工领军逐步向化工、医药、电子工业转化。
(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国有经济平稳增长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企业均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民营经济增加较快,增幅达**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减少,扭亏脱困工作有新的进展。从我县“工业**亿工程”的重点企业来看,已呈现出在行业、产品、所有制结构和布局上较往年更为合理的发展格局。
(五)化工企业效益良好,建材行业呈下滑趋势
**等化工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等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建材行业呈现亏损的态势。
第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工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速度也不算太快,与许多兄弟县一样都存在着思想理念不新、体制较重、结构性矛盾突出、外向度不高、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产业链条不长、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共同的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结合全县实际,针对**工业发展自身特点和状况,找出当前工业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结构仍不合理。传统工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发展缓慢,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现代工业特征不多,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能源、原材料供应偏紧,特别是煤炭、矿石、电力供应十分紧张。2005年我县煤炭用量缺口达到**万吨以上,用电量缺口日平均为**万千瓦左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加之新的交通法规出台后,对企业运输形成冲击。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销售价格多数不升反降,个别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三)有效供给不足,企业发展滞后。我县大多数企业缺乏原始积累,加之货款回收难度大,融资渠道狭窄,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无力进行技术大幅度的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之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后,银行的贷款额度收缩,企业贷款难度进一步加大,企业陷入了缺资金—发展慢—更缺资金的恶性循环。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确保明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同志们,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源约束的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压力的急剧加大,面对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艰巨任务,面对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责任,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探索驾驶和推动我县工业发展新的途径和举措。明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按照省、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落实第一要务的头等大事,坚持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盘活资产存量;坚持招商引资,狠抓新上项目,努力扩大增量,制定和落实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
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方针,着力实施工业“**亿”工程,即力争在2006年发展**户产值过5亿,**户产值过2亿,**户规模以上企业,使工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条迅速延伸,产品结构迅速改善,对财政的贡献迅速增加。
第二,工业抓两手,推进工业发展新突破。一手抓做强做大现有骨干企业,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支持**等**户企业进行扩张,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对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实行贷款贴息),对新增规模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手,要围绕加工业、区域特色与状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搞开发,想办法做出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企业,打造特色工业聚集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第三,发挥后发优势,在高起点上奋力,推动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和工业经济超常发展。用现代新型工业的视野审视工业现状,进一步增强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的紧迫意识。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坚持用内涵、外延两种模式发展工业,不断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以**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优势资本和先进技术,狠抓现有工业各个产业层次项目的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于高起点,与现行工业布局和特色相衔接,从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两个方面入手,引进化工、纸业、电子、医药等先进项目,聚集资本,扩大工业规模,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实现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
长转变,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突破性扩张。
第四,以“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模式为重点,巩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崭新的县域工业布局。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分工、大发展的要求,思考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做大做强核心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展中小企业,形成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共荣的产业集群。要以**三大骨干企业为依托,构建以铬盐系列产品、浆纸一体化系列产品、磷化工系列产品为主导的轻化工产业集群;以**为依托,引进电子、医药等新型工业项目,打造新型工业集群。加快壮大轻化工、建材、食品、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加快壮大**等一批大企业,加快**等一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中小企业,全面优化工业布局。
第五,抓好对工业的预测和分析。认真分析研究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希望工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超前性,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准确地把握工业经济运行的态势,特别是要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的情况和问题找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六,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完善的引资奖励措施,坚持全民招商的原则,特别是各个工业主管部门要抓好各自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同时,要特别抓好今年以来已签约重点工业项目的落实工作,认真研究解决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落到实处。
第七,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一是政府带头,为建立好的银企关系搭建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增进银企双方的隐妥与合作。二是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建设。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培植扶持一批诚信企业,促进投融资环境的根本改善。三是金融机构要尽最大努力增加信贷投放。**,**银政企融资项目洽谈会的召开,农行**支行和**公司等**对合作单位法定代表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达成双方合作协议,工业企业一定要抓好、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
第八,加强督查促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县委和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奖励方面的政策措施,对这些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执行。县委、政府要组成督查组,对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缓慢和执行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九,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这里主要是指软环境,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政务风气的根本好转。主要领导要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抓发展中去。每年我们的书记、县长都要深入到企业进行现场办公,办公会定板的事情,有些部门落实起来缓慢,没有跟上县委、政府的步子,使县委、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承诺在某种程度停留在口头上。这里,请监察部门牵头,对于那些工作不在状态,甚至对企业的事情拖着不办,“吃、拿、卡、要”的,进行严肃查处。按照**的要求,县上专门成立了工业经济协调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任副组长。以后企业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们协调小组,涉及到资金问题,我们一起找银行;涉及到电的问题,我们找电力部门;涉及到气、水,我们找相关部门协调;涉及到办事和服务环境的问题,该打谁的板子就打谁的板子,决不姑媳养奸。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措施,为**的工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越是加快发展,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今后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比较稳定,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重点领域的隐患较多,我们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大监管监察行政执法力度,指导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健全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平均速度达17.3%。二是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传统工业企业利税平均增长速度为11%;三是产业集聚趋势明显。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医药、纺织化纤、电工电缆四大产业集群均超百亿,销售占全市传统工业企业的57%;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5年底,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24家,完成产值974万元。五是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不断改善。
一、扬州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扬州工业面临着发展机遇。一是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随着基础设施和大交通条件的改善,扬州与南京、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商品、资金的大流通,产业、企业的大集群,技术、人才的大集聚带来了契机和活力,一些化工、汽车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项目正向扬州集聚。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正在谋求扩大合作、错位竞争、共同提升的发展路子。上海经济圈、南京都市圈扬州都在其间,这两个圈规划建设都在唱响“区域经济大合唱”,加速经济一体化。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孕育着一种新的机遇,新的政策将引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新技术将为生产力持续增长增加新动力。四是沿江、沿河和园区开发的机遇。扬州经济开发区和各县(市)省级开发区功能划分,专业明确,范围扩大、空间拓宽,新建了化学工业园、邗江工业园、广陵产业园、江阳工业园和37个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出口加工区已经封关运行,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的空间大大拓展,承载能力也大大增强。
扬州市经济综合实力也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2亿元,年均增长12.7%;财政总收入117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年均增长26%;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协议注册外资额12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额8.7亿美元;2005年全市出口总额28亿美元,其中出口19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 2.5%;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全市坚持以“工业兴市”为目标,以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这几年,我们还引进外资、民资,70-80%的企业为加工制造业,为我们“十一五”时期工业的继续突破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扬州市还坚持以沿江、沿河开发和“一区五园”建设为重点,连续实施了一批火炬、星火、攻关、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创新基金等计划,推动了以亚星、扬农、牧羊、宝胜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电线电缆、锻压机床、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化工及新材料、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电一体化已逐步成为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支柱行业。
到目前为止,扬州市已有国家首批CIMS示范企业2家,省、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试点企业20家,省、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企业36家。
但是,扬州市在工业发展中也面临以下因素的挑战,即要素制约、结构制约、市场制约、出口制约、效益制约等。
二、扬州工业发展平台的构建和措施
扬州工业要在“十一五”期间跨上新的平台,谋求更大更强更快发展,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发展思路,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一)坚持“台阶论”,确保经济总量跨越式上升,“工业兴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扬州七个县(市)区,有沿江、沿河之分,沿江工业基础实力相对雄厚,沿河地区工业经济相对薄弱。由于地理位置的差距,工业发展基础差异,以及相对拥有自然资源的丰富,发展还不平衡。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倡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特色园区集群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32业兴市”的目标。
(二)依据“结构论”,强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产业结构向产业集群发展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调整是重中之重,要充分摸清我市支柱产业的现状,理清优势产业现状,制订“百亿产业集群规划”,制定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强化督查和协调,提升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群化、产品高端化水平。
(三)遵循“阶段论”,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起飞阶段”,迈向“成熟阶段” 我认为,扬州工业经济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完成了“起步”,创造前提条件阶段,现在应不失时机地推动工业经济进入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因为从人均国民收入、和谐社会构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职工就业等多个特征来看,扬州已经具备了、并呈现出第四阶段的若干特征,其中一个主要标志,就是从出现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企业家,到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全民创业,经理阶层等,这是十分深刻和重大的变化。
(四)实践“创新论”,构建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不断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劳动价值 生态价值 生态经济价值
一、生态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
将经济与价值联系起来进行哲学思考,马克思做出了杰出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经济与价值的关系真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马克思的价值论贡献是伟大的,主要在于劳动价值论。当考察当下人类遇到的环境与经济关系问题时,我们发现仅仅以劳动价值论来说明现时代的自然资源、劳动、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当时的研究条件和应用条件,重点揭示了微观领域的劳动价值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作出了近似于忽略不计的处理。随着经济学的深人发展和人类经济生活的拓展,经济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劳动范畴。
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威廉·配弟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在这里承认了经济财富的全面价值来源在于人类劳动和土地等自然资源。遗憾的是马克思赋予了劳动以价值,却没有赋予土地等自然资源以价值,而仅仅是承认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并不是由于劳动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关系。
由于自然物的使用价值是无法计量和难以比较的,而经济学基本上沿着数学化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没有重视自然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其与人类劳动的区别,还因为其不容易量化和比较的特征。自然资源作为一个既没有价值当然也不能以数量进行比较的财富来源,在经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被忽略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作为后来者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前人的理论创造,也不能无视现实的要求。立足于现实,从逻辑上说,生态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补充,二者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我们仅仅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来谈自然资源的价值是不合适的,因为劳动价值论的学术前提与生态价值论是不同的。比如说,以前人们说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该结论显然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是违背常识的。中国的《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都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将价值的含义作了狭隘的理解。相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把价值的常识理解当作价值的第一含义。"value :quality of bing useful。:desir- able:有用性,重要性,价值”。从常识的角度来说,价值既包括可以数学计量的劳动价值,也应该包括不能数学计量的,如使用价值。在使用价值概念中,汉语构词是偏正结构,暗示了“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理解。由于马克思明确划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所以就造成了学术界对自然物价值的误解。实际上马克思谈到的价值不是“价值”,而是劳动价值,用劳动价值代替价值,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且很多事情就说不通了。因为就概念来说,价值的宽泛含义显然不是劳动价值所能涵盖的。但是把马克思理解的价值表述为“劳动价值”,那么自然物的价值就容易理解了:自然物不是人类的劳动创造,没有劳动价值,但是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所以显然是具有价值的。既然自然物有价值,那么保护环境和节省利用自然资源就合情合理了。要不,说自然资源没有价值,那么就可以浪费自然资源了,这根本说不通。
由于概念使用和理解上的问题,我们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的价值是指劳动价值,不是一般所指的“价值”。从逻辑上说,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应该包括所有的价值形态,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宗教价值,等等。这样的话,我们在劳动价值之外,就能够承认生态价值的存在了。生态价值的存在证明自然资源和环境对人类来说是有价值的。从哲学角度来说,自然资源作为客体满足人类作为主体的各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是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价值是我们保护环境的价值前提。没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的肯定,循环经济的保护环境初衷是不可思议的。
自然环境不仅具有价值,而且具有人类所不能创造的价值。人类凭借自己的脑力和体力,长期致力于经济财富的创造,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创造巨额财富使得人类对自己的创富能力的认识急剧膨胀,人类获得了有史以来最积极的自信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创造一个自然界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创作力不能代替自然界的创造作用。美国科技界启动“生物圈2号”工程,目的是再造一个人类的生态系统,可是最终失败了。“生物圈2号”工程的失败让我们懂得,目前自然界是人类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实事求是地说,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创造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人类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在很多的方面并没有考虑到自然界生态循环的规律要求,比如工业流程的孤立设计就与物质、能量的自然生态循环相违背。人类与自然不协调的经济行为破坏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及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告诉人们,人类应该在自然界面前谦 虚一点,人类经济行为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界的规律要求,人类的创造不能取代自然界的创造。人类社会不过是整个自然界系统的一个部分,这个系统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要取决于自然界的选择,这就是“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
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真、善、美多个方面。“真”的价值体现在人类科学研究、模仿自然界智慧等方面。“美”的价值就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审美对象、影响人类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善”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宗教等方面,其中自然界的经济价值是本文的主题之一。自然界的经济价值绝不仅限于传统经济粗放利用的自然资源价值,比如森林作为木材的价值。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自然界经济价值的发挥取决于生态条件的状况。直接来自于自然界的经济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资源,同一资源综合地发挥着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生态价值的作用,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
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体现为自然界对当代人类的价值作用,也包括自然界对人类后代的价值作用。人类后代的命运寄托于现有的自然资源能否有效的保护,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保证人类后代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其他价值。生态价值是自然资源的基础价值,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是以生态价值为基础的,生态价值的缺失将大大降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耕地的沙化就大大降低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人类的发展不仅是自身种的延续,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条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上,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存在有利于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的发挥。
广义而言,生态价值不仅包括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还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的生态价值。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对人类正面的价值作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界—人类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价值关系,人类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都体现了对自然界的良好价值。
二、循环经济:创造价值
既然生态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共同构成经济价值理论体系,那么自然界创造的生态价值以及人类创造的劳动价值就是经济价值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也就是说经济系统所涉及的价值类型至少包括生态价值和劳动价值。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主要是三类: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当然与此相应地就产生了三大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资本价值以及劳动力价值。从终极源头来说,资本价值来源于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说,经济活动中主要包括两类价值即劳动价值和生态价值。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相对于传统经济模式在价值创造方面,必然具有更大的优势。那么循环经济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的行为选择,它创造的价值必然是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而不是自然界创造的价值。自然界创造的价值集中于人类经济活动开始之前。经济活动开始之后,主要是人类劳动创造价值,无论这种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相比较而言,循环经济要比传统经济更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循环经济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是科技进步和策略智慧。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循环经济创造的价值主要是由人类的复杂劳动带来的。
循环经济中的人类复杂劳动是立足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生态目的的劳动。具体来说,包括各经济环节的技术改造、工业流程重组、产业衔接整合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循环经济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经济环节的微观部分,而是经济运行的宏观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为了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要改造工业流程,对工业环节进行技术改造,最终要实现经济系统与自然界生态系统的良性对接。
循环经济创造价值,“创造”一词在这里的意思决不仅仅是源头性的产生,还包括价值的储存和转移。在循环经济中,人们的劳动创造经济价值。人类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行为也是劳动,创造的是生态价值。人类的循环经济行为阻 碍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对自然环境是有益的,这反过来又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态价值。当然循环经济创造的价值主要还是经济价值。自然界创造的生态价值在循环经济中被节省、储存和循环,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生产成品上。人类减少污染排放而产生环境价值,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相对于传统经济粗放利用自然资源价值的方式,循环经济变相地创造了生态价值。在经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 自然资源利用率,就会延长自然资源的存续和保护环境,所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显着的生态价值。
转贴于
具体来说,循环经济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能源开发环节。在该环节,循环经济由于置人了保护环境的理念,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回采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重视开发可再生能源,而避免了由于大规模开发不可再生资源而威胁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区别和采取不同策略,就是基于循环观念的引人和理解。实际上不可再生资源就是资源循环生成极其缓慢的资源;可再生资源就是循环生成比较快的资源,如风、太阳能等。循环生成缓慢的资源作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具有维持环境稳定和完整的生态作用,其开采和使用应该降低,否则生态环境将面临较大威胁,人类将难以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相反,循环生成快的资源具有无限的可利用量,并且大规模利用不影响环境的美丽、完整和稳定,没有明显的生态负面作用,并且充分利用了不断循环产生的大量资源和能源,为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2)工业“三废”的回收利用环节。适度延长工业流程,整合工业布局,对工业“三废”进行再加工和深加工,既提高了单位资源的产品产出率,又减少了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具有增益作用。比如糖厂的甘蔗渣和甜菜渣可以用来造纸,造纸排放的废水可以用作水泥制造。(3)消费品报废后回收再利用环节。随着经济发展,报废的消费品数量日益增大,其占有的可利用资源相当可观,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加强对报废消费品中可利用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比如报废的家用电器,其中有很多零部件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另外像汞等有毒的物质会因为不回收而污染环境。
总之,循环经济是将经济过程的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循环融合起来,协调经济循环与生态循环,减少两个循环之间的冲突,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标。 三、生态经济价值:循环经济的价值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诞生的背景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工业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到循环经济经历了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传统工业经济以“大规模消耗自然资源、造成大规模环境污染”为主要特征,该经济模式具有显着的生态和社会负面效应,从而引发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担心。为了确保人类的经济前景,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从微观上说,起步于工业流程的生态设计.如清洁生产,还有垃圾等工业排放物的再利用,但是由于经济属于宏观范畴,其涉及范围远远超过工业工程,在单一的工业工程之外,循环经济发展了不同的工业工程之间的复合设计、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业工程循环设计,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循环设计,最后是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复合设计和循环运作。这个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反映了循环经济由循环工艺到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
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区别的关键在于不同的经济价值观,即在经济活动的价值追求中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目的。传统经济模式的目的是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更多的商品,获取利润,积累财富。由于人们对成本的理解是狭隘的,没有考虑环境成本,所以这样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式利用了甚至是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总之是牺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循环经济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兼顾了生态环境的规律要求,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同时减少了排放物,有利于环境净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价值观上,循环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的差别是明显的。传统工业经济只追求经济价值,没有考虑生态价值等其他价值的意义。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经济价值,而且体现了生态价值,这种对多种价值的兼顾使得我们发掘出这样一种价值,即生态经济价值。所谓生态经济价值就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的价值形式,是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兼顾的产物。循环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原有经济模式的调整,意味着过高的经济增长会出现减缓甚至是负增长,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暂时牺牲部分经济价值,保护和发挥更大的生态环境价值。这是对过去片面强调经济价值的一种纠偏,纠偏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相对平衡。我们知道健康的必然是相对平衡的,相对平衡的经济活动、价值结构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地发展即可持续发展。
传统工业经济单一地体现了经济价值,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经济价值,而且补充体现了生态价值,这是对传统经济的价值结构的有效调整。由此可提出如下问题:有没有一种经济模式单一地体现生态价值,而没有经济价值?在比较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是合乎逻辑的,但是从事实的角度来说没有意义。因为经济价值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核心价值,取消了经济价值,也就无所谓经济活动、经济发展和经济模式了。
人类现在的经济活动之所以要兼顾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因为经济活动是一个系统,相比较生态系统来说,它只是一个微观的系统,该系统的健康运行要受到其环境的严重制约。经济活动的环境就是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内的宏观系统。有人说,经济学家把生态环境当作经济活动的一个微观系统来研究,而生态学家则把经济活动当作生态系统的一个微观部分来研究。这话说的是对的,学科研究的视角差异必然造成世界理解的差异。简单比较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谁比谁更宏观,没有太大的意义。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本来就不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不是一个谁包含谁的关系。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是一个交叉关系结构,两个系统有一个巨大的重合部分。如果说这两个系统没有重合的部分分别体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那么这个重合的部分就体现了生态经济价值。只有这一部分才最有价值,真正体现了这两个系统关系发展的前景,体现了人类对经济发展的期望。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由工业经济转人知识经济,要比二三百年前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具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所引发的这场世界经济革命也远比当年的工业革命更伟大,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在传统经济里,有形的生产要素一直被视为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资本被看作是产业的真正基础。事实上,农业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工业经济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模式。二者的发展都基于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之相反,知识经济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通过知识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大财富。因此,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产,是新一代企业实力的主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知识密集产品开始成为主要的产品形式;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提供的。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量很少,但企业资产却高达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庞大设施可谓雄居全球之首,而整个资产却只有400亿美元。
(2)从“收益递减”向“收益递增”转变。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则,即按照经济“增长函数”,资本和劳动力投人必须按比例进行。如果某一方面,比如资本投入过多,就会造成“收益递减”。知识经济则恰恰相反,对知识的投入,只会造成“收益递增”。1996年美国从电脑到电话等高技术方面的投资按年率计算猛增23.8%,经济却仍然健康持续地发展。
(3)从周期性发展向持续性发展转变。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工业经济从来就没有摆脱过衰退周期和经济危机周期的烦恼,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则是“持续性”,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时代牵动全局,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经济衰退的周期被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大大弱化了。
(4)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日益产业化。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来看,知识产业化的进程一直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所在。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的含义是:在知识与经济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愈来愈大,经济的知识含量也愈来愈高,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产业化。知识产业化,不仅给第一、二、三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而且还导致出现了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一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以,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在传统工业社会里是亏损和补贴产业,而在欠发达社会或地区,则是效益低下而又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知识的产业化使情况发生了巨变:随着绿色革命的发起,出现了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如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二产业不断升值。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已沦为“夕阳工业”,而在欠发达地区,却又面临高速增长与毁灭性破坏的矛盾。知识产业化不断加大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从而带来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并对调整发展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知识产业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全球新兴的“朝阳工业”。由于知识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短时间内,已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一本万利和点石成金的奇迹,致使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在质量、品位和规模上迈出了很大一步。
知识产业化推动新兴产业迅速生长、扩张。以信息、知识、高科技和文化、人才元素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是前途无量的“未来工业”,目前已如滚滚浪潮,势不可挡。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以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战略。新兴产业将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经济革命,并将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新的高度。
2知识经济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使社会知识化并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学习型社会来临,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分层和日常生活诸方面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1)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的作用彰显。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知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在最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而未来若干年内物质和知识还会在许多领域出现更为惊人的突破。预计到2050年,人类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仅为知识总量的1%,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将导致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周期缩短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是否具备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是否能实现社会的知识化,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顺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2)学习社会形成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学习他人或前人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和约定俗成的做法。到了21世纪,学习将具有全新的内涵,不仅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大拓展,而且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社会”的雏形也随之显现。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发育成长。社会知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农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占有;工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占有。现在,知识作为最主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不仅应得到合理的评价,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介入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资源观。通过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用法律体系、机构设置,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来保障知识成为分配的决定性要素,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知识化。
(3)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马克思有句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中,整个生存方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等等,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知识含量将极大地增长,而知识也会透过经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互动过程,使人们从知识的视野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展现出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美国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很生动地描绘了计算机和网络带给人类的新空间,及其所引起的地球新秩序的建立,预言在数字化世界,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昨日黄花,因为数字化彻底打破了封闭,缩短了距离,无远不至,无高不达。知识经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通过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起作用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知识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在社会结构方面: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它将加速社会的多元化,促进国家的法治架构;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更重视科学、民主、平等,这就能推动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在社会意识方面:知识经济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兴趣、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舆论导向,因此,关于知识经济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
社会阶层方面:社会将根据人们的知识拥有情况进行新的分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财富、权力地位的状况与知识拥有的多少成正比。在一般工薪阶层中,白领的绝对数要大大超过蓝领,并形成新的产业主体。
在日常生活领域:知识性消费将占主导地位。社会知识化将导致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改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无孔不入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性、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等变得更加现实,更受人关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理性必将受到扬弃。
当然,知识经济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如因各种原因(包括非自身原因)而未受到良好教育的阶层,将与知识阶层两极分化;智力犯罪将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等等,这些将成为社会学家和公众关注的新课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节能减排 发展方式转型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逐步过渡到后工业时代,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中国作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在签订《京都议定书》后,更加要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但又要同时保障我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最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发展方式。相关政府部门承诺,在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同当前相比将大大下降。针对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有以下可能途径。
一、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利用的效率
众多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国家和城市都逐渐暴露出后进发展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矿产资源的使用,例如石油,煤炭等,造成了全球性气候变暖等灾害性天气。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寻找不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替代品,改变当前经济依赖矿产资源的经济结构,寻找一条,低消耗高附加值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是煤炭能源使用大国
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首先要降低我国传统工业发展中的煤炭使用量,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加强碳的排放控制。但是,从高碳经济转换到低碳经济需要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依然对煤炭有很大的依赖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加强煤炭使用效率和煤炭净化技术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加强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改善城市能源结构
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创造出最有价值的物质财富,加大对能源技术开发的投入和研究,这不仅能够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另外,我国的生物燃料利用有限,应当尽量开发能够持续生产的生物能源,例如乙醇燃料,沼气等。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也是能够有效改善能源结构的新能源。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相对于发国家而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二、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发展
低碳技术又被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低碳技术的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或减少对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达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低碳技术是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低碳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处于落后地位。从能源技术的使用上,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应用远远超过我国。尽管,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低碳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要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注重实际应用。
三、调整传统产业结构,逐步推进低碳生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需要和低碳技术之间的关系。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传统工业尽管在逐步走向衰退,但是目前仍处于传统工业经济增长阶段,所以如果立刻全部走低碳经济的道路,这对我们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会极大地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需要逐步推进的。逐步的调整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对于相关的低碳产业给予扶持政策。
(一)调节好相关产业结构
工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阶段时间内产业结构是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不要因为刻意的追求低碳,而一味的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只有当国家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才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的低碳经济主要的目标四尽量减少高碳成分,降低碳排放。
(二)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
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会通过“碳交易”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未来数年,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石化产业、建材产业、造纸产业、印染产业等高碳产业都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总之,一方面,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中国走低碳经济的道路,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全球气候环境合作的要求。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因此,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丁,周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 28(3): 9-12.
[2]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 33-35.
[3]章轲.低碳城市化,中国式探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9-9-2(5).
[4]金涌,王垚,胡山鹰,朱兵.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 2008,(9): 5-7.
[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 2008,(4): 22-26.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就是人类能创造和使用工具,还能用特殊的文字符号去解释自然。就是说,人类比其他动物更具有一种科技能力。借助这种能力,人类才能创造出大自然中本不存在的东西———人类文明。
科技在不断演化,人类文明也在不断演化。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由渔猎采集文明向传统农耕文明转型。传统农耕文明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青铜时代,中国的商朝和西周王朝属青铜时代。第二个阶段是黑铁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属黑铁时代。随着铁冶炼和铸造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适应不了新生产力的要求而开始崩溃。直到秦王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一个“铁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华文明得以成型。农耕文明一万年以来虽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但人类总的来说是稳定和安全的,因为当时的科技主流顺应了自然法则。传统的农耕文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对大自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敬畏自然。中国四千年前的夏朝,规定春天不准砍伐树木,夏天不准捕鱼,不准捕杀幼兽和获取鸟蛋;三千年前的周朝,根据气候节令,严格规定了打猎、捕鸟、捕鱼、砍伐树木、烧荒的时间;两千年前的秦朝,禁止春天采集刚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捉幼小的野兽,禁止毒杀鱼鳖。中国历朝历代,皆有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中国历代农民,都知道“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的道理,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秸秆,消费食物后的粪便,都作为农家肥再还到土地,保持了土地能量的循环使用,中国耕地经几千年而不退化。农民砍伐山林薪柴,也是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使村庄周围的燃料能永续利用。中国人口的膨胀也带来了周期性战争,而周期性的战争又将人口压缩回到自然资源的边界之内。世上任何科技系统,都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资源范围内,支撑起特定的人口和文明形态。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科技,从来没超出人力畜力和铁制农具的范围。人们自觉地根据耕地、山林草泽和水的资源总量,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由于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自我调节的、可持续利用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因此延绵至今。
西方近代以牛顿力学、纺纱机、蒸汽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类脱离农耕文明,迅速奔向了传统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相比,传统工业文明通过全新的科技手段开发了更多的矿产资源,集约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带来了人类财富和人口总量的膨胀,形成了一个以扩大物质消费为根本导向的社会。仅上世纪100年来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就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消耗量的总和。传统工业文明大量开发、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污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无限扩散,终于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逼了出来。人类终于深切感受到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有限。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可用财富的进程,所谓的现代化社会,就是人均资源消耗高、排污量大的社会。由于人口增加,由于物欲横流,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人均资源消耗量直线上升。以水为例,公元前每人每天耗水12升,中世纪约20~40升,18世纪增加到60升,而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每天耗水量达500~600升。据有关材料统计,工业化国家每创造100美元的收入,约需要300公斤的自然资源,人均每年需要45000~85000公斤自然资源。中国如果要达到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消耗水平,比如13亿中国人都将自行车换成汽车,那就不是2003年每天消耗546万桶石油的水平,而要变成每天消耗8100万桶,远远超过世界目前石油消耗总量,地球上有这么多资源供我们消耗吗?我们有能力对因此而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吗?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因为全面承袭了西方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更是因为中国对本土能源的过度消耗。从1990年到2001年10年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从1.18亿吨到2.35亿吨),天然气增长92%(从114亿立方米到277亿立方米),钢增长143%(从0.67亿吨到1.63亿吨),铜增长189%(从72.9万吨到211万吨),铝增长380%(从72.4万吨到354.5万吨)、锌增长311%(从36.9万吨到152.3万吨)、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从217万吨到816万吨)。人们在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兴奋的同时,往往会忘记这些成绩背后的资源消耗、垃圾成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世界上的一切成功都是有成本的。有人算过,按目前的科技水平,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有12个地球的资源来支撑。如果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也得把地球全部吃空才能现代化。道理再清楚不过,中国本来就人多地少,资源稀缺,而传统过时的工业科技却又偏偏指向了稀缺性和污染性资源,这种科技具有不可持续性。谁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谁就走上了不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可持续的生态科技之路。
二、走向新的生态科技
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下,发达国家早已全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我曾在《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一文中说,发达国家新能源的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丰裕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循环可再生利用,零垃圾与零排放)正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转型阶段。谁最早转型成功,谁就是未来的主人。转型的关键在于探索“生态科技之路”。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即是生态科技之路的核心。
从现有能源结构看,工业经济目前的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天然气等都不能回收,燃烧后就消失了。更何况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仅够人类再使用40~50年。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美国一边在伊拉克打仗以保障石油的安全,一边全力发展新能源。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我提议拨款12亿美元作为研究资金,使美国在制造无污染的氢燃料汽车方面领先全世界……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努力克服障碍,以便使这种汽车能早日从实验室走进商品展览室,而今天诞生的婴儿将会成为未来驾驶第一辆氢动力无污染汽车的人。请大家和我一起加入这个重要的创新行动,把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加清洁,让我们的国家减少对其他国家能源的依赖。”布什要求在*年用新能源替代石油进口。为什么偏偏要求到*年呢?因为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正好只有40年。如果没有发现新的大油田,到*年时世界已没有石油供应美国。众所周知,美国人口只占世界5%,却消耗着世界能源总量的30%,但美国仍对自己的能源未来充满担忧而大张旗鼓地开发新能源,确令人深思。1980年,美国第一架太阳能飞机上天。1995年,美国政府颁发“绿色化学挑战奖”以鼓励绿色科技发明者。2002年,美国10辆太阳能驱动的汽车无声开动。过去的4年中,太阳能和风能连续以40%的速度增长。风力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从1995年到2002年增长了6倍,从4800兆瓦特到31100兆瓦特。世界上现在的风力机组发电总量,已可满足4000万欧洲人的家庭需要。从循环经济看,工业经济中的有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不会消失,如铁、铜、铝等等。这样的资源只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使它们永远处于循环利用之中。几百年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丢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曾是实现经济增长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和环境运动的发展,随着资源成本的逐步攀升,逼使一些企业开始追求一种建立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都可经过处理后再以资源的形式重新进入生产流程。这便是循环经济。丹麦取缔了燃煤能源工厂和一次性饮料生产线,首都哥本哈根32%的交通使用自行车。日本的《家电循环法》,使上百万台旧家电变废为宝;《汽车循环法案》使几百万吨旧汽车变废为宝;《建设循环法》使几千万吨建设工地废弃物变废为宝。日本还计划到*年把垃圾掩埋量从现在的7400万吨/年减少到3700万吨/年,到*年计划减少到370万吨/年,最终达到“零垃圾”目标。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技术皆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迄今仍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呢?这是由于传统能源与工业集团的阻挠,西方各政党受到强力制约。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技术一旦普及,将对原有利益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几大石油公司,尽管研制氢能与太阳能最有积极性,但他们为了现有的利益,将这些科研成果封锁在自己的试验室中,以知识产权的名义限制转让,特别是限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他们既要占尽现有石油利益格局下的好处,又要为石油枯竭时代的到来而“未雨绸缪”。在最后一滴石油没有被用干以前,新能源技术就难以真正普及。
当然,由于规模限制,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技术产品的成本也很高,也是普及受阻的另一原因。因此说,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普及,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和利益问题。但反过来说,别的国家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早一天晚一天问题不大,惟独中国不成。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到支撑的极限,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使用成为惟一可行之路。代价再高,成本再大,我们都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