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安全的基本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政策 影响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
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人员。此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其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履行对企业的忠诚义务,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在与本单位竞争的企业兼职或任职。不难看出,对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而且其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的权责分配相联系,因此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总结
一个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促生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无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的其他组成要素失效,使内部控制无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入手。总之,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其他构成要素产生影响。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净化内部控制环境,节约内部控制成本,弥补内部控制缺陷,并最终实现内部控制效果,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沈英.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商业经济,2004,第5期.
[2]元丽萍.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思考.经济师.2010,第7期.
[3]林钟高,刘捷先.基于企业人力资本组合的内部控制分析. 新会计.2010.第5期.
[4]田林.论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影响.会计之友,2008,第8期.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涵义、重要性及其挑战
ISO9000和ISO14000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与成功推行,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势在必行。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十三个组织借鉴ISO9000认证的成功经验,开展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它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控制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组织的健康安全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企业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雄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关注力、有优秀的环保安全业绩并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良好记录。企业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提高,反映了企业承担了职业健康安全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实际贡献,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获得相关方认可,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品质和形象,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2)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中已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问题在内的“公平竞争”。欧盟和北美都是发达国家,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付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那些职业健康安全条件较差而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这样他们就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为借口,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旨在将劳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鉴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引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3)消除贸易壁垒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采用该体系的国家或组织由于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无论是从参与竞争的角度还是针对贸易壁垒的角度,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是实现与国际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4)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日益恶化的现实需要。我国生产过程中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层出不穷,职业病危害居高不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严重危及民生问题,职业健康安全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生产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迫切的要求,引入OHSA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有利于形成以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为核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制;在我国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识别和控制事故隐患,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已成为职业健康安全部门和安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5)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保证其持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由被动接受政府的监督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投资的热点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的“世界工厂”,已经是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就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作为全球化浪潮产物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已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玩具和鞋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污染比较大,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比较大,但其产品必须符合跨国公司,包括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守则作为采购条件;或符合如国际玩具协会(ICTI),世界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WFSGI)和中美洲出口协会(CAEA)等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守则;或符合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社会国际标准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我国对其挑战的惟一的选择只能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
三、我国政府应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1.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
(1)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对劳工标准的检查,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我国企业对劳工标准和劳工保护获得更广泛社会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使劳动者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得到全面的保护,从而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
(2)职业健康安全、国际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是在企业实施劳工标准。即199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年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第二条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工人的基本权利”。即第一,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第二,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第三,有效废除童工;第四,消除就业歧视。这一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我国实施的社会责任运动以及“工厂守则”,符合我国的《劳动法》以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有利于保护民生。我国企业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弱势群体,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的表现和承诺,获得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4)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企业一要改善劳工条件和待遇;二要保持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三是将劳工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我国政府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挑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我国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导则》,制定并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劳动法律检查监督机构应了解、把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和性质,并切实把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到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认证工作。
(2)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主动参与研讨、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发挥应有话语权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普遍关注,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应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尽可能适合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国情。
(3)我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全面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对策、规范化研究。由国务院领牵头,组织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科研教育机构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对策,使其规范化。
(4)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坚决取缔不符合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安全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劳工、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加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关键词:刑事法;实训;整体;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88-02
刑事一体化的命题最早是储槐植教授提出的,其根植于德国刑法学大师李斯特于近百年前提出的“整体刑法学”的理念。刑事一体化可以界定为治理犯罪的相关事项深度融通形成和谐整体 [1]。刑事一体化作为刑法学研究方法,强调深度融合。实训课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与应用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针对性和尝试性是教学的基本准则。实训课程教学是一个实践性教学过程,刑事法学实训课应当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刑事法实训课程建设。
一、整体刑事法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刑事法包括刑法(实体法)、刑事诉讼法(程序法)、刑事证据法、刑事执行法,等等,其中主要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体法是通过程序法才得以贯彻实施的,进而获得一个正确裁判,两者相辅相成,是交错适用关系。对于实务界而言,这种关系比较明确,真实案件从来都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错适用的。刑法与刑诉法在研究与教学方面的分离,虽然有助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深度,但也因此会导致彼此难以融会的割裂结果。一方面,离开了刑事诉讼法,刑事实体法理论与教学不管演绎如何精彩,终究只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离开了刑法刑事程序法理论与教学,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近年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一体化,成为法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实训课教学是指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专业技能需要、利用真实或模拟仿真现场环境或场景,训练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过程。构建整体刑事法实训课程就是要在教学中注入动态的、实践的刑事法律运作的过程,使学生真实地接触司法实践,即运用刑事一体化理论构建刑事法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实现刑事法学实训课教学总体目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础操作能力。
整体刑事法实训课建设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
首先,实践中常见、疑难罪名比较少,实训课教学在课时上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虽然刑法当中有450多个罪名,但是其中不到20个罪名就占到了整个刑事案件总数的9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至少1/3的犯罪是百年不遇、备而不用的,但是像杀人、放火、、抢劫这样一些的罪行是时时刻刻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罪就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至少50%,多的地方甚至占到70%[2]。
其次,刑事诉讼的程序性为刑事实训课程提供了天然的逻辑顺序。以刑事一体化研究范式为基础,将实体法与程序法凝结,在具体的诉讼程序中解决案件。具体来说,教师将实践中的具体案件收集整理后,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不同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件进行回放,以刑事诉讼程序为线索将案件展开,包括具体案件的立案、侦查、、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解决具体的实体问题,如定罪问题、量刑问题。
最后,解决真实案例而形成的结论,容易在以后的实践中自觉应用,变成自觉的行动。真实的问题不是脱离学生思想的由教师编造的问题,而是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并与学生的过去的某种活动或思考相关联的问题。整体刑事法学实训课,就是强调运用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某种体验,使学生的隐性学习变成显性学习。教师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和评价手段,通过整合全部教学资源,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卷入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全部感觉器官被激活,师生一起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二、整体刑事法实训课程的特点
1.程序与实体合一。在诉讼实践中,任何案件的解决必然同时涉及到程序与实体两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不可能是割裂的。现有教材体系决定了传统案例教学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程序与实体合一的案例更能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真实的案件再现。再现案件事实与诉讼过程全貌:全景式再现各阶段诉辩审全过程,不仅提供了接近于真实的难得案例教学资料,也为全景式实务评析和案件焦点评析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3.案件焦点评析+实务评析。对案件的评析,包括焦点评析和实务评析,二者各有侧重。焦点评析侧重以案说法,注重案件事实与法律和法学原理的关联推理,突出法律适用推理,并对重要的问题给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实务评析涵盖各个审级的审判活动和诉辩活动,侧重诉讼实务,直击各方诉讼得失,让学生明白实际如何、应该如何。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焦点评析还是实务评析,都包括了实体与程序两个方面。
4.以问题驱动学习。根据案例所涉及到的程序与实体问题,设计要求学生思考和完成的问题,并将问题按照分析案件的逻辑而结构化,以此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问题解决的承担者,进而让学生掌握分析案件的层次和内在逻辑结构。
5.真实案例演练。用真实案例供学生演练。演练案例没有评析,也不设计案件涉及的问题。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识别出案件涉及的有关问题,在分析和解决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律师实务性任务,如状、答辩状等,形成最终学习产物。
三、整体刑事法实训课程基本内容
整体刑事法实训课更能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试举“王彦飞杀人、放火案[3]”对其基本内容予以说明。
1.案情简介。2004年6月15日6时许,被害人付金秋去被告人王彦飞家借歌碟(当时家中只有王彦飞自己),王彦飞见付金秋穿一件水粉色的睡衣露着大腿,看着挺性感的就想和她发生性关系。付金秋借了4本碟后就回去了,王彦飞就想去她家和她发生性关系。半个小时后,王彦飞来到付金秋家,当时只有她自己在家。王彦飞用手摸付金秋胸部,她躲开了,王又上前还要摸她,付就和王撕打,用手指甲挠王,王恼怒并拳脚相加。后被告人王彦飞唯恐被害人将此事张扬开来,遂产生杀人之念。王彦飞用绳子勒、用手掐付颈部,又持菜刀砍付颈部数下,当即将付杀死。为毁灭罪证,被告人王彦飞将被害人付金秋尸体抛至付家地窖内,用火柴将付家床罩、衣物等引燃后逃离现场。经法医鉴定证实,被害人付金秋系生前颈部被勒机械性窒息,被锐器切割致血管损伤大失血死亡。
2.学习目标。实体法:杀人罪、放火罪、罪;程序法:审判公开原则、级别管辖、附带民事诉讼、证据的运用。
3.实体问题。如人民检察院以杀人罪、放火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放火的目的是为了掩盖杀人行为,其行为是否能构成放火罪?如何理解本案中犯罪动机与罪过的关系?
4.程序问题。如本案由于被告人王彦飞是未成年人,因此本案不公开审理,刑事诉讼法上关于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的规定,是指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还是指审判时的年龄?
5.案件回放。报警案件登记表、立案决定书、呈请刑事拘留报告书、拘留证、提请批准逮捕书、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证、主要证据、侦查终结报告书、刑事书、刑事附带民事状、辩护词、判决书、判笔录。
6.实务评析。本案的聚焦点:本案被告人王彦飞的放火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
放火罪,是指故意以引起公私财物等对象燃烧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客观方面实施了放火行为。“放火”是指引起对象燃烧的行为。放火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直接使对象燃烧,也可以是通过媒介物使对象燃烧,还可以通过既存的火力引起对象燃烧。燃烧的对象主要是财物,也可能是财物以外的对象。燃烧财物时,不管财物是他人所有还是自己所有,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属于放火。燃烧他人财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构成毁坏财物罪;燃烧自己财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构成犯罪。由于放火是危险性很大的行为,故只要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就构成放火罪,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结果。
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引起对象燃烧的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放火的动机只影响量刑,而不影响定罪。刑法第114条与第115条对放火罪规定了两个层次的法定刑: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适用第114条,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适用第115条,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中介组织;职业同业协会
在世界范围内,现在的职业健康监护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在工业发达国家基本都发展成熟,制度也趋于完善。其主要内容在法律上也都分为“护”和“监”两部分。“护”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监测、接触评定),医学检查(即就业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筛选以及职工职业病致残的劳动能力鉴定等)和信息管理。“监”则主要指各国卫生行政机构的监管。但毕竟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对于职业健康监护也都呈现各自鲜明的特点,故笔者就较为典型的几个国家进行介绍分析。
一、域外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1.美、英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美国在1970年颁布了《职业安全和卫生法》,英国的《职业卫生安全法》基本学习美国的做法。两国的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主要规定在各自的职业卫生安全法中。具体来说,美国的最大特点是无论是在接触控制,医学检查还是信息管理方面,法律中都制定了详细而严格的标准。在信息管理方面,美国主要分为建立健康监护档案,进行健康状况分析以及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三方面内容。英国直接借鉴美国的经验,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了综合性健康方案。它包括建立职业医学与护理信息数据库、健康教育、个人咨询、健康风险评级、定期身体检查、离职前身体检查、健康促进方案和妇女保健方案等一系列内容。在行政监管方面,美国确立以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局为执法机构、职业安全卫生复审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职业卫生监管体系。英国依照美国的模式,确立以健康与安全委员会为执法机构,健康与安全执行局及下设的监察员为监督机构的职业卫生监管体系。
2.日本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日本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规定在1972年颁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法》中,与美英相同,日本对于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接触控制,医学检查和信息管理等方面也制定了详细严格的标准。但其与英美不同的最大特色在于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关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健康促进的概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其中作业场所健康促进或称职业健康促进,尤为受到关注。其目的是要创造卫生、安全、满意和高效的作业景观,保护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而善于创新的日本,就根据这一理念把其卫生安全法中关于职业健康的专章直接命名为保持、增进健康的措施,并提出了雇主“愉快舒适状态”的概念,用较多的笔墨对要形成愉快舒适的工作场所环境提出具体要求。在行政监管方面,日本同美、英区别不大。依据安全卫生法确立了由劳动厚生省为监管主体的职业卫生检查体系。
3.德国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1894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事故保险法(包括职业病),职业同业协会作为该法的人也随之诞生。1911年将事故保险列入帝国保险规定。1997年把它收入社会法第七卷。对于职业健康监护,德国最大的特点在于比起事后的治疗和赔偿,其更重视预防。德国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包括有劳动保护法、工作场所规定、企业基本法法规等,这些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劳动场所的设计和施工中的标准,企业自主监督管理的方式和制度、各方主体在职业安全卫生中的职责和任务,现在这些劳动保护的法律都被列入到社会法的范畴及上文提到的社会法第七卷中,统称为事故保险法。另外,德国的职业卫生体制模式实行双轨制模式,即由企业监督局和职业同业公会共同监督企业的安全卫生。企业监督局属于政府机构,他们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督本周范围内的所有企业。而同业公会不是德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从资金运行上是自我管理,对于国家而言是自治机构。因此可以称其为半官方的自治机构或公众权益机构。
二、域外职业健康监护的新特点
1.建构了政府、雇主、工人三方共同“管理”职业安全的制度框架。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155号)》的要求,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有政府、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参加的全国职业安全卫生三方协调机构以及在作业场所建立劳资双方安全卫生委员会。其目的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应由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共同管理。于是,这种模式形成一个由政府监管,企业自主管理和雇员参与管理的三方协调机制。这种总体趋势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形成,有些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还把这种管理机构的设置列入了条款之中。
2.制定严格的职业卫生标准。随着各国对于职业卫生的日益重视,也在与职业卫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以规范雇主的行为,降低职业病事故发生的频率,并体现在立法中。其中,美国最有典型,制定标准的机构数目多、专业性强、细致程度高。在职业卫生方面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标准.以及对工作场所消防、医疗和急救设施设置都有非常细致的规定。美国制定的标准被多个国家引用,很多方面也成为国际通过的标准。
3.非官方中介组织的兴起。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在经营管理的效率上备受挑战,行政业务的开展也没有达预期效益,站在防止浪费经费或保障人民权益角度上考虑,一种中介组织便慢慢成为职业健康监护的一类主体。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由于涉及技术人力与测试设备,场地和医学检查等多方面都受到编制限制,台湾的行政部门就将技术性业务委托或外包给民间。又例如上文介绍的德国非政府的公众权益性团体职业同行协会的存在,其成功运行可能使设立非官方中介组织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
4.注重预防性卫生监护。回顾典型国家的职业健康监护内容,不难发现,不论是制定严格的标准,适合国情的各项制度,其理念都在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将职业病的危害从源头上降低。而预防性的卫生监护除了接触控制和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之外,还包括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和对雇员的安全培训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企业,依法向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而对雇员的安全培训,各国职业安全卫生法也都有详细规定。
5.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和强化劳动过程中各方的责
任。根据劳动者弱势地位的理论,在实际中,各国法律制定的目的和倾向性都是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因此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参与权、工作保护权、知情权等一系列基本权利,其中比较突出的两项权利是拒绝工作权和停止工作权。而对制造商和除雇主和雇员之外的个体经营者,法律也赋予了相应的责任。首先,对于在劳动中用于保护劳动者的一些物品和物质,他们的制造商是负有总责任的。其次,雇员和除雇员以外的个体经验者也有相应的责任。
6.职业健康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首先,各国(地区)在法规中均明确规定了负责监督监察实施安全卫生法的最高权力机关,而且,很多国家还专门设立监察员这一角色,以相当的权力来防止与遏制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的法律还规定成立“职业安全与卫生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职业安全与卫生理事会”等组织,来协助政府做好调查、监督工作。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情况有类似之处。
三、域外职业健康监护对我国的启示
1.职业健康监护的立法体系启示。从立法体系而言,据上文所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关于安全及卫生的法律都归纳在同一个框架体系中。安全与卫生实行的是合一的体制。这一点从他们的法律名称就能明显的看出:美国、英国均称“职业安全卫生法”,日本称“劳动安全卫生法”,台湾地区也是如此。而我国在安全卫生立法方面,是将“安全”与“卫生”分别规定于两个法律,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管。而随着政府部门职权的调整,法律对各部门权限界定含糊不清,多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利,导致了行政滥用和行政缺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安全”与“卫生”分离,卫生方面制定“职业病防治法”,安全方面制定“安全生产法”。然而,职业安全与卫生息息相关,我们应借鉴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将我国法律合并修正为“职业安全卫生法”或“劳动保护法”,以求建立一个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制体系。在这一问题上,值得立法者思考。
2.职业健康监护的主体启示。从职业健康监护的各个主体而言,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155号)》的规定,要求政府、雇主、工人三方承担各自的职责,并建立三级协调系统来防范职业病的发生和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这种三级协调体系已经构建,原因在于其政府,企业和工人组织都有完备和成熟的发展。而我国虽然已经加入了此公约,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人组织发展极不完备,还不具备成为其中一级的实力,因此,并没有达到公约所要求的三级协调系统,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达到155号公约提出的要求尚需时日。另外,对于如何增加行政机关的效能同时又不造成政府财政负担,非官方的有资质的民间机构加入到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管工作中的这一做法对我国发展职业卫生监管也是有一定的创新和借鉴意义的。
3.职业健康监护的具体内容启示。从职业健康监护的具体内容而言,我国不论是在在接触控制、医学检查、信息管理,还是行政机构的监管等各个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有相当的差距。例如在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就缺乏对高温作业、重体力劳动、精密作业、高架作业及异常气压作业等特殊作业减少劳工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而这些规定都是与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存在密切关系的,在国外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另外,我国对职业病的医学检查水平不高,对卫生统计工作和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的调查、收集和反馈分析方面思想上不够重视,执行中渠道不完善。在监管方面,我国也没有设立监察员制度,这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成为了职业健康监护实施范围小,对患病劳动者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职业健康监护的发展,我国还是任重而道远。
参 考 文 献
[1]郑尚元,李海明,扈春海.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秦国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典型经验系列丛书编委会.台湾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经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
[4]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典型经验系列丛书编委会.香港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经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
[5]肖云龙主编,杨乐华,何滔副主编. 基层职业病防治指南[M].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6(1)
[6]陈根锦.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香港新自由政策体系个案研究[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
[7]Jeene Mager Stellmen,et al主编.闪淳昌等编译.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8][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马静等译.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9]罗结珍译.《法国劳动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随着21世纪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全世界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其中网络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中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检测问题在当下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作者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总结了经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 检测 对策
1 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进出口贸易和国内加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GDP)有了很大的提升,国人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当前,我国已经初步进入了信息化的生活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得到大量的推广和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计算机软件安全存在的问题也困扰着我们。在本文中,将会对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内容进行解释,并对检测方式分类,这样我们提供的办法就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客户解决计算机软件安全隐患。
2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基本内容
2.1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非常长周期的过程,一开始需要进行编程开发,最后必须实行安全使用检测,这其中的所有环节对于一个计算机软件的成功都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软件产品都有一些潜在的风险。计算机在是电子产品中最高端的,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所以,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安全性能的检测十分重要,这关系到计算机的质量。很多的软件公司经常为了最大利润为目的,却忽视软件的安全,这是十分失策的,既不对客户负起责任,也不对公司名誉负责,常常有大量的软件使计算机陷入风险。软件公司必须注重软件安全检测,以扩大用户的使用量和功能的优化利益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不是杀鸡取卵,迫害用户的利益来赢取更大的资本。目前计算机检测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静态安全检测,另外一个方法是动态安全检测,使用这两种方法,公司的软件就变得高效安全。
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不是单独的领域可以实现的,这一系列过程较为繁杂。在安全监测之时,需要各个部门的默契配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普遍落后于他国,但是我国的信息软件的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以其他发达国家为鉴,我国必须加大重视软件安全检测问题,从其它国家的软件检测历程中学习经验,为促进我国计算机的整体发展和普及做贡献。
2.2 计算机软件安全测试过程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问题是全世界的信息产业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我国的信息产业工作者对软件安全十分重视,并得出了结论:一,由于计算机的软件的多样化,必须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检测技术进行安全检测,以保证软件的安全性,软件开发部门对于各类检测技术方法的研究需要与不同的领域相结合一起共轭作用。二,计算机安全检测中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分析立体表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机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检测人员需要对不同软件的功能进行了解和应用,以防止软件突发性的失误,保证软件的顺利运行。
3 计算机软件安全的检测方法
3.1 静态检测技术
本文中已经阐述了计算机软件检测的有静态和动态等不同的检测技术。静态检测技术是依照不同的软件编程来实现本质分析检测的,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静态检测技术有一定的约束问题:比如数据的信息量和类型。在计算机软件进行安全检测的过程中,静态技术有十分大的优势,操作比较简单,容易查出错误所在,可以剖析的分析软件的安全问题,可重复的应用于不同的软件。
3.2 对软件安全开展形式化检测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方法在静态检测和动态监测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比较常用,比如在安全监测时以故障为基础的基于软件属性的一种检测方法,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直接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是基于计算机安全的数值模型的,并在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对标准的各种信息进行检测。
3.3 利用编程语言进行检测
在检测方法中还有一种是利用编程语言对软件安全进行检测的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都是通过编程实现的,使用编程可以得到多样化的软件。检测计算机软件安全需要将检测的软件的代入检测安全的软件中,之后通过观察计算机的状况来得出计算机的软件的各项参数和性能,并得到安全性能。
3.4 利用动态检测技术完成软件检测
计算机软件安全性检测中除了静态检测还有一种方法是动态检测技术。动态检测是指在计算机软件操作环境中,对软件进行不同的操作分析并动态时刻检查。使用动态安全检测技术根本的需要时保护用户安全,但是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操作复杂等。不同的检测方法都有一些优势和缺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依照不同的情况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和结论,可以采用多种安全检测技术耦合的方式,以便我们能更好的应用软件,生活中的软件也更加健康。
3.5 故障导入式检测安全
还有一种故障导入的方式检测软件的安全,在计算机中,将故障导入软件中,观察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依据软件的表现判断根本的安全性能。计算机软件进行故障解析的过程是非常繁杂的,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检测时间不确定和失败的原因的不确定,这些都是检测失败的原因。由于故障导入技术需要专业的水平,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检测软件的安全。
3.6 计算技术性检测技术
除了以上的五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计算机属性对软件的安全进行检测,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对于所有的软件的功能和运行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然后对软件的程序和电脑软件属性进行对比分析,运行要检测的软件,并对比电脑中的软件属性,控制变量法以确定软件的安全性能。
从以上可以知道,计算机的安全检测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对症下药”,并采用多种检测方式共行的方式,对同一待检测的软件实行安全检查,这样才能提高软件的安全可靠性,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贾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204-204,189.
[2]马英英.论述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检测方法[J].管理学家,2012,(6):733.
[3]覃英琼.分析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及措施[J].数字化用户,2013,(23):54.
作者简介
王侠(1982-),女,江苏省徐州市人。硕士学历。现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技术。
该体系符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吸收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优秀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我国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相比,OSHMS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要求实施体系的组织对OSH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强调实施体系的组织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OSH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倡导从管理的角度实现组织的本质安全化。
由于历史的欠账和监管力度仍然不够,我国建筑业施工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减少安全事故,把事故杜绝在萌芽状态,已成为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从根本来讲应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在我国的建筑施工生产企业建立和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简称OSHMS),从而在源头上减少至杜绝施工安全事故。
一、OSHMS运行模式及其基本内容
OSHMS运行模式如图1,是管理体系的运行基础。系统化模型称为戴明模型(PDCA循环),按照戴明模型,一个组织(用人单位)的活动可分为:
1.计划(PLAN)――确定用人单位的方针、目标,配备必要的人财物资源,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识别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规定实施程序和作业方法等,是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
2.执行(DO)―实施计划规定的程序,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3.检查(CHECK)――确保行动有效性,修正行为偏差。
4.改进(ACT)――不断调整完善管理活动。
二、OSHMS运行的主线和基础
OSHMS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价。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和用人单位确定的职业安全健康(OSH)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
OSHMS运行的主要基础是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因为体系的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为重要依据或受其影响。
OSHMS运行的动力是危害辩识、风险评价。PDCA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因为要素要求关于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的信息要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行OSHMS的主要对策
实践证明,OSHMS在理论上是先进的、科学的,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在现阶段推行OSHMS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困难。主要对策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一是宣传安全文化。一方面,长时期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建筑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其实是工业文化的内容之一。提高国民的安全文化乃至工业文化素质,需要国家和企业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由于OSHMS不同于一般的法律、法规,它是非强制性标准,是否贯彻、建立和保持OSHMS,以及进行OSHMS认证审核,都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而不能以行政或其他方式要求或迫使组织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和弘扬积极的安全文化是推行OSHMS的首要前提。事故因果连锁论(亦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互为因果的原因、因素连锁作用的结果,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而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也就是要对安全有深入的认识,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些都离不开安全文化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应对职工进行技术、法规等教育,宣传职业安全卫生科学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提高人的素质,使职工认识到职业安全卫生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基础。
二是加强政府安全监察力度。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安全监督不力以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是我国推行OSHMS的巨大阻力。实践中,我国现行法规体系对事故的处理是失之于轻、失之于宽。由此造成许多企业领导没有安全意识,对安全生产抱有侥幸心理,缺乏推行OSHMS的动力。市场经济的社会就是法制社会。古人云:治乱世须用重典,要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法律化,必须严格执法,明确并落实各自的法律责任,依法规范企业、依法保护职工职业安全。通过工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切实加强监督的力度,实行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分开,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2.尝试推行QMS、EMS和OSHAS一体化管理体系
我国有学者认为QMS、EMS和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存在交叉、重叠和重复,存在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
实践中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事实上,QMS、EMS和OSHAS三大体系均隶属全面管理体系,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
为了进一步强化全区各级团组织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引领和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和谐宜人新昌平建设和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昌平团区委在2007年,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团区委成立了以团区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分别召集各系统、单位团委书记和驻昌高校团委书记召开工作协调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部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检查和考验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准,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落实,强调把此项活动作为检验共青团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助政府项目的一次重要实践,在活动中积极倡导“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明理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进行。
二、认真组织,务求实效
1、开展文明风尚宣传普及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转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志愿者广泛宣传礼仪知识,制定礼仪培训计划,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涉外礼仪、职业礼仪常识,把活动覆盖到全体公民。
2、实施赛场文明工程。以2007年我区举办的"好运北京"国际体育赛事和区内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以倡导观众文明观赛和引导观众友善热情、懂行观赛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争创文明赛场活动,对观众进行文明观赛教育,传授体育竞赛项目知识,培育文明观众。加强赛场文化建设,培养良好体育道德风尚,坚决治理赛场起哄、损害公物、乱扔垃圾等陋习,积极倡导不在赛场等公共场所吸烟。加强对观众的法治安全教育,严厉打击扰乱赛场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赛场环境,展现东道主的良好风范。
3、实施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工程。在青年文明号窗口行业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岗位技能、奥运及残奥知识、外语和手语、应急处置、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和优质规范服务竞赛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开展奥运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面启动奥运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志愿者培训计划,使志愿者了解奥林匹克常识和各国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礼仪规范、应急救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组织开展"志愿中国?人文奥运"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结合奥运志愿者招募、奥运火炬传递等工作,引导广大群众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关注、支持和参与奥运。
5、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改善工程。以我区开展的“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为契机,以增绿色、治污染、整脏乱为重点,按照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努力提高全社会环境道德素养,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和环保实践活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空气、水污染的治理。着力纠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卖等行为,集中解决公共场所、场馆周边、背街小巷、公共厕所、房顶阳台和城乡结合部的脏乱问题。以商业街、商场、商品市场和风景旅游区为重点,着力解决商品、食品、餐饮及软件、音像制品等领域存在的假冒伪劣、坑蒙欺诈以及侵权盗版等突出问题。加大救助流浪儿童的工作力度,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等进行专项整治,对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为举办奥运会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6、开展“文明排队日”推动行动。与区文明办联合,在每月的11日开展“文明排队日”的宣传和劝导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让、遵章守纪教育。在机动车驾驶人中组织开展"文明驾驶,安全出行"活动;在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中开展遵守交通信号、各行其道等交通法规竞赛活动;在乘客中开展有序、文明乘车活动,在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中开展科学管理、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创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
三、扎实推进,效果显著
在“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中,来自各级团组织的团员青年、志愿者共计5000余人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4万余份,真正将“文明、和谐、宜人新昌平”的理念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精神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关键词] 高校; 人事档案; 管理; 网络技术;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2- 0087- 01
1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
1.1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高校人事档案是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一般来说,高校对人员的考核调动等活动或者人才选拔和干部选拔都需要人事档案作为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科研项目、党政管理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管理从原始的手工方式转变发展成为只能自动化检索和管理。网络信息化可以使高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使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分类等,通过网络信息化可以提高档案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
1.2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档案实现信息化需要遵从一定的程序和内容规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同样需要遵从一定的内容规范。首先,需要根据人事信息建立一个花名册,以花名册为基础建立建立一个人事档案的框架。以院系为单位,每个院系编制独立的编号,以下姓名依姓氏首字母为序。其次,在设置好的花名册框架之下,逐个录入人员信息,信息的内容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职称及评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及进入本单位时间、学历情况等。再次,设置好纸质档案之后,开始实现信息化,将纸质档案的分类并依此按顺序录入系统。最后,高校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之后,对于后期的管理,包括职务和工资等项目的变动,打开系统查询后进行修改登记即可。
2 当下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信息化管理意识落后,且开发成果不多,社会影响力低。传统意识得不到改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就会放慢。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档案的保存,很少意识到人事档案潜在的巨大价值。另外高校领导层绝大多数处于中年期甚至年龄更大,他们较少接触到网络,多对网络的认识不足,也导致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受限于高校规模、实力、观念意识等客观因素,大部分高校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开发成果少。
人事档案内容信息量少,缺乏个性。目前高校人事档案多千人一面,信息面单薄,缺少对个人的“德”、“能”、“勤”、“绩”的记载。个人信息记录不全面,多官方语言,不能客观地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
信息化程度不高,资源共享程度低。多数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主要采用手工检索查阅,尤其是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知识较为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使有的档案人员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但大多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对于信息化的复杂技术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研究与开发,而先进的管理设备只是档案管理达标和升级考核的摆设而已,没有发挥其科学管理功能。
3 如何做好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1) 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网络信息化是个较新的概念,管理人员需要改变传统意识,改变陈旧的局面,不断吸取新观念和知识,勇于进取。用全新的、开放的思维接受社会的发展和改变,将高效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2) 注重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安全。通常来说,网络信息技术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鉴于网络技术的特点,同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信息安全等问题。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新老版本的不兼容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的易损性、操作失误、信息泄露丢失等。针对这些问题,一般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改善。① 在人事档案的管理和调阅时,明确保密级别和用户权限。② 保证数据安全,建立安全机制,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设计。③ 电子档案的保存客观环境需谨慎,在档案变动前后及时做好备份。
(3) 有步骤、分重点地推荐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是短期就可以完善的,所以实现档案信息化需要有步骤、分重点地进行。首先,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信息化实现程度,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分层分期实施方案。其次,确保网络安全设施齐全后,搭建系统运行平台,设置保密等级和用户权限。再次,随着人事的变动,逐渐积累档案数据资源。最后,在确保信息正确安全的前提下,开放档案共享信息。
(4) 加强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的途径可以是高水平人才的引进,也可以是内部培训,挖掘人才。① 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选拔中青年、有潜力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其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方面的素质和能力。② 引进急需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应用的专业人才,包括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和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③ 整合IT行业的信息化人力资源,聘请专家、顾问帮助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宜奋.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缺陷与对策[J]. 吉林教育,2010(7).
[2] 刘晓丽.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13(2).
关键词: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关注,全国相继诸多院校均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实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能力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传统《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为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技能,特针对《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转向大力发展创造性教育,探究教学方法改革及各类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学习者为主动的探求者,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开设《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拓宽专业视角,有效提高将来立志从事食品加工与贮藏工作以及食品生产安全管理从业者的理论知识水平,以适应国际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发展的潮流趋势,并能以优质、高效和全新意识服务于食品加工业。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控制和食品质量意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读者切实掌握和熟悉不同类别食品生产过程、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种类、控制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等专业知识。
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当前,食品工业逐渐向规模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发展,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体系也随之发生极大变化。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使其成了一个需要各级政府、众多部门共同负责、协同管理的综合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以成品检验结果为依据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已经与现代食品加工体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和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充分考虑职业岗位与职业行为的基础上,以“典型食品生产”为载体,依据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岗位要求”,确定“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具体包含内容:绪论(食品安全与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食品生物性危害特性及其控制技术;食品化学性危害特性及其控制技术;食品物理性危害特性及其控制技术;GMP、SSOP、HACCP及ISO系列及在食品中应用;食品中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管理;转基因食品安全与法规管理;速冻食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罐头食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饮料食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焙烤食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油炸食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肉制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乳制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水产品危害分析与安全控制技术。
三、提高《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
(一)结合食品安全事件,实施案例教学法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入相关案例,以典型食品安全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科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例如,在绪论中引入介绍2011-2014年间典型食品安全事件,使学生对当前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形成总体认识与了解。在课程主体教学过程中,如生物性危害(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事件)、化学性危害(药物残留-立顿农药门事件)、转基因食品事件(含法律法规方面)、肉制品(非法添加物-瘦肉精)、乳制品(过程产生危害物-反式脂肪酸)、油炸食品(非法添加物-地沟油事件)等章节,以食品安全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从引入案例发生经过、典型图片、缘由分析、事件本质、危害因素分析与特性、控制技术与应用、管理措施等角度,解析食品安全事件深层次理论,讨论预防与控制措施。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将适宜的食品安全原理融合到实时案例中去,可逐步塑造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其分析案例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在生产实际中,提高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能力水平。
(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行问题研讨
讨论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主要挑选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内容等,具体做法首先由教师选定主题内容,并提前1周时间发放讨论提纲内容,要求同学(分成小组)课前预习准备,如预习教材内容,到图书馆借阅相关内容参考书,积极为讨论主体积累内容和素材。然后,由教师主持就指定的讨论主题让学生谈见解与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看法,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性尝试。另一方面,可要求分组学生就指定的讨论主题,课下进行讨论并完成小组报告,各小组见可进行结果交流与讨论,拓展知识范围与深度,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此外,对于当下食品安全热点话题的讨论,其中有的讨论稿可经教师指导修改后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主题讨论例如“罐藏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控制”,包含提示提纲有:罐藏加工用水、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油炸丙烯酰胺、重金属含量等。又如,“腌制食品存在的危害分析”,包含提示提纲有:腌渍用盐、亚硝酸盐产生与控制、生物胺形成与控制、腌渍微生物等。最终,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从而主动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合生产现状,采用多媒体及视频教学
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学中心,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现状、企业中存在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入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食品加工食品视频及企业现场参观为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积极性,达到“工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学习”的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工学结合。在《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媒体及视频教学法,具体采用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举例如:在油炸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章节中,以方便面类食品加工工艺视频为例,采用“演示―举例―归纳”模式进行分析;速冻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章节中,以速冻水饺、速冻虾仁现场参观工艺,采用“提问―求解―评价”模式进行讲授;水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章节中,以鲣节加工视频为例,采用“讲解―演示―测试”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工艺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