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 100840)
【摘要】本文对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论述,对设计过程中7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三者的关系。
关键词 设计和开发;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
1 分析背景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是企业的重头戏。ISO9000系列标准中的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的7.3条款,对设计开发过程提出了一整套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特点,按照这些控制要求去做,就一定能设计出符合期望的产品。但是,标准仅仅是提出“要求”,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实现这些要求。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符合标准规定的这些要求,使设计开发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呢?
在ISO 9001:2008标准中,倡导以“PDCA”环来实现“过程控制”。并对设计开发活动提出了以下7个方面的控制要求: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更改。其中,“设计策划”体现了“PDCA”过程方法中的“P(策划)”,“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体现了“D(实施)”,“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体现了“C(检查)”,而“设计更改”则体现了“A(改进)”。整个设计开发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下面对标准规定的7个方面的要求做出说明,并着重分析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和“设计确认”三者的关系与区别。
2 设计策划
根据标准要求,开展设计开发活动,必须首先进行“策划”。策划必须确定设计开发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阶段”并不等于上面所说的“方面”。“阶段”可能涉及时间上的先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可以认为它是“设计开发”过程内的更小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
设计策划还必须规定开发活动参与者的职责和权限。当开发项目由多个小组联合完成时,还必须明确这些小组之间的接口关系。
3 设计输入
设计输入确定了所设计的产品应该达到的功能、性能、技术指标和法律法规要求(包括技术标准),以及产品设计所依赖的其它信息。
设计输入中的这些要求多源自与顾客签订的合同。但在许多情况下,“顾客”并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在合同里描述的往往仅是最主要的要求。企业在签订了这样的合同之后,若直接将合同要求原封不动的下达给设计开发人员,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肯定无法符合顾客的期望。因此,企业必须附加一些自己的要求、希望在设计中予以实现,例如考虑产品的前瞻性,在技术上做某些“预留”。这些都可能不是合同中规定的,但也应纳入到设计输入中去。
设计输入文件应由设计人员编制,并对其准确性及有效性负责。合同、订单、顾客提供的标书可以作为设计输入文件的附件或被引用,但不能将其作为独立的设计输入文档。
4 设计输出
设计输出是在确定产品的技术要求后输出的图样、规范、规程、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软件、报告等。即:为提交顾客或供采购、制造、安装、调试、检验和试验及服务等过程所使用的最终整套技术文件。设计输出的内容、深度和格式应满足各设计阶段有关规定要求:
1)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
2)包含或引用产品验收准则;
3)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至关重要的产品特性;
4)设计输出文件应具有明确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5 设计评审、设计研制、设计确认及三者间的关系
“设计评审”、“设计验证”与“设计确认”是标准规定的、设计开发过程中的三个质量控制点。这三个控制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为了便于描述“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我将它们合并到一起讨论。
5.1 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强调的是通过评审“发现问题”,发现那些对于达到既定目标而言,不适宜、不充分、或者无效的情况。为此,它将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参加评审的人员,也应该是与所设计的产品或该项设计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除了设计人员,还可能有采购人员、生产人员、储运人员、产品维护人员等,甚至包括顾客。
评审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不拘形式。与会者可以发表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任何意见。因为参与者面广,可以收集到与产品有关的、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会发现比现有方案更好的方案。这是“设计验证”所达不到的效果。
对某一个阶段而言,评审点可能不止一个。在确定了本阶段的设计输入时,就应该做一次评审,以发现是否有遗漏、是否合理、是否有互相矛盾之处等。如有,则应补充或修改,并再次评审,直至满意。只有对阶段输出进行评审和验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应该进入下一阶段。
5.2 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强调的是: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也就是说:先要将比对的标准,即该阶段的“设计输入要求”摆在那里,然后拿该阶段的“设计输出”与其一一对照,如果发现存在不满足的情况,即判为“未通过”验证。要特别注意的是:“验证”,必须有一个用作比较的、明确存在的“标准”,这也是“设计验证”与“设计评审”、“设计确认”明显不同的地方。
还要说明的是:“设计验证”活动必须由获得授权的人员来做。授权人员不应怀疑设计输入的正确性,而应严格按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也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规定的要求。而且在完成验证后,必须做出是否“通过”的结论。
5.3 设计确认
“设计确认”虽然很重要,但也最不容易做到位。往往有人认为:我们设计的产品,每个阶段结束后都进行了设计验证,而且也都符合合同约定,也不违反法律法规,这不就等于设计确认了吗?还要确认什么呢?
由于设计开发的产品都是当下还没有的“新”产品。在确定“设计输入”时,信息来源主要是与顾客签订的产品合同,而合同的那些功能、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仅仅是从使用角度提出来的。加上顾客对产品技术了解的局限性,会造成预期的使用环境、工作条件以及所要实现的功能,只是一种“想当然”,会存在不完整的、不恰当的情况。虽然可以通过识别和判断加以补充或修改,但仍然可能有所遗漏。
而“设计确认”正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 “设计确认”要确认的是所有的(书面的和隐含的、明确的和尚不明确的)产品要求,应该使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运转或运行,目的是确认产品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并能达到预期的各项要求。完成了“设计确认”,也标志着当前开发活动的结束。
6 设计更改
开发完成的产品,将会投入生产,还会有检验、测试、试验、搬运、贮存、包装、运输,以及现场安装、调试、验收、维护等环节。每一个环节也都可能会发现产品因设计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因为这些环节的工作依据都来自于设计输出,这一类问题必须通过“设计更改”来解决。
“设计更改”的对象相对于其提出点,可能会跨越一个甚至多个设计阶段。例如,从产品使用现场提出的设计更改要求,可能涉及某一设计阶段的设计输出,甚至最初的设计要求。
“设计更改”必然导致某个设计阶段的设计输入的变更,从而造成该设计阶段的“返工”,为该阶段策划的评审、验证工作(如果有的话)也必须重新做过。如果这种更改影响到最终产品,还必须进行必要的“确认”。
如果所更改的设计,已经投产或已交付使用,还应当评审这种更改会不会对现有产品产生负面影响。
7 结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产品设计阶段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设计的控制过程就要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的准则进行,才能有效保证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克勤.产品设计过程的进度管理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一、项目负责人接到正式研发任务通知后,编撰《研发项目建议书》、《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和《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开始组织项目组实施项目开发计划。
二、按《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要求,编制《技术设计任务书》,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技术设计任务书》要求列有:
1)根据产品的性能、主要结构、系统等方面进行的理论计算过程。
2)确定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设计说明;
3)根据价值工程论证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性价比及成本估算;
4)产品总图或总装示意图及适用标准依据;
5)试验标准、条件及设备等。
三、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申报初步技术设计评审。在初步技术设计评审中,对《技术设计任务书》的设计方案、结构性能等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全面、系统评价。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评审后的整改和复评前的准备工作。
四、初步技术设计评审通过后的图纸设计工作包含全套图样目录、各类汇总表、试制鉴定标准及报告和产品说明书,供图纸设计评审和产品试制验证。
五、按《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程序做好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审及整改;按《设计开发验证报告》验证结论及跟踪结果做好试制鉴定后的整改及图纸修订和工艺文件补充工作。还要做好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产品正式投产做好产前准备。
六、根据《研发项目建议书》和《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制定的设计目标,执行《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和《设计开发验证报告》程序,完成产品研发设计任务同时,做好包含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及产品安装图等在内的全部产品设计文件的完善工作。
七、项目负责人做好产品设计研发文件的归档工作。归档设计研发文件要求:
1、完整的设计研发过程文件;
1)研发项目建议书
2)产品设计开发计划书
3)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
4)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5)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2、完整的设计研发技术文件;
1)技术设计任务书
2)图样目录
3)汇总表
4)工艺及验证文件
5)试制总结
6)使用说明书
7)产品出厂检验单
8)装箱单
XX产品设计开发工作计划书(二)
制定产品设计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设计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设计进度、 所需零配件、相关资料等问题作出的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产品进展工作。
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1 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产品设计计划的目的,并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说明:
a.待设计的产品名称;
b.本产品的客户、开发者、设计要求等;
c.产品造型结构设计完成后的跟进。
1.3定义
分析产品的功能、材质、表面处理、装配方式、包装方式、可行性分析等。
1.4参考资料
列出用得着的参考资料,如:
a.本产品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
b.属于本产品的其他参考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资料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 产品概述
2.1 工作内容
简要地说明在本产品的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
2.2主要参加人员
扼要说明参加本产品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的情况,包括他们的技术水平。
2.3产品
2.3.1文件
列出需移交给客户的每种文件的名称及内容要点。
2.3.2服务
列出需向客户提供的各项服务,如附件采购、后期手办及模具跟进。
2.4验收标准
对于上述这些应交出的产品和服务,逐项说明或引用资料说明验收标准。
2.5完成产品的最迟时限
2.6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3 实施计划
3.1工作任务的分门与人员分工
对于产品设计中需完成的各项工作,从可行性分析、设计、手办、测试,包括文件的编制、审批、打印、分发工作,按层次进行分解,指明每项任务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3.2 接口人员
说明负责接口工作的人员及他们的职责,包括:
a .负责本产品同客户的接口人员;
b.负责本产品同本单位各管理机构,如合同计划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的接口人员;
c.负责本产品同各分合同负责单位的接口人员等。
3.3进度
对于可行性分析、设计等工作,给出每项工作任务的预定开始日期、完成日期及所需资源,规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表征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性事件(即所谓"里程碑")。
3.4预算
逐项列出本产品设计所需要的劳务(包括人员的数量和时间)以及经费的预算(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机时费、资料费、通讯设备和专用设备的租金等)和来源。
近几年,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国内服装企业翘楚都频繁引发“质量门”事件,有些甚至引起消费者的抱怨和愤怒,直接对服装品牌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消费者很容易因服装款式设计而选择一个服装品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该品牌的忠实粉丝,但出现质量问题后,消费者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甚至抛弃该品牌。而一旦这种伤害发生,服装品牌要重新铸就质量诚信的形象,就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也为了更好促进国内纺织服装业的转型升级和不断壮大,2011年8月1日,国家了新版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与旧版相比,新版规范对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环保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国家的监管也变得更加严格。同时,随着一些中高端服装品牌企业对新型面辅料的追求和服装加工工艺的日趋复杂,生产采购人员面临的经验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知名品牌都是由代工企业生产,采购或生产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疏漏都可能导致终端销售的质量问题。因此,服装品牌企业对质量的监控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有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服装生产采购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如何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服装企业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质量控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但许多国内的服装企业仍然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方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对质量的控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1.快速低成本策略导致质量控制的缺失
近几年,很多国外的“快时尚”服装品牌质量问题频现,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关注。快速低成本战略导致质量问题不断,是快时尚品牌的天生缺陷。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快时尚品牌在设计阶段就已经把质量要求高、长周期的面料排除在外了。通过他们的产品吊牌可以发现,其代工厂商通常来自于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2.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
目前,服装品牌的供应商有80%~90%都是贸易商,而贸易公司的面辅料专业性不高,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对质量的把控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在服装面料和成品的采购过程中,企业经常抱怨供应商的打样品质不稳定,打样周期遥遥无期。甚至在大货面辅料、成品交货的时候,也经常因为质量的不合格,导致新产品上市时间的延迟。
在采购阶段产生的质量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范化的采购跟单管理,使得采购阶段的质量缺乏规范化的控制,而这种管理上的缺失为后续的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很容易对产品销售和终端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内部对质量检验缺乏明晰的流程和标准,有的企业甚至没有独立的质检部门,在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争议。
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不明确,是实际运行中常见的一个问题。特别对那些无法适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已备案标准的新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在企业内部往往无法达成一致性。
解决质量控制问题的“四部曲”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讲,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对供应链中重要的质量控制节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质量检验各环节的整体质量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以下几点做具体分析。
一、设计决定产品质量
现在,很多服装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产品的质量定位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采购和生产只是在实现由设计决定的产品质量。因此,设计本身不应该是盲目的。一方面,设计开发要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兼顾产品创新,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也要了解面料、工艺方面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在设计开发阶段就埋下隐患。实际上,这对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开发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服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点贯穿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设计开发的计划制定阶段。企业应根据商品企划和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明确划分设计开发的阶段,制定详细的人员和时间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制度。
2. 设计开发的执行阶段。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设计部门需要按照时间计划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强化内部人员的时间管理意识。随着设计开发的进程,可能发生设计要求的变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及时修正时间计划表,避免影响后续的进程。
3. 设计开发的变更阶段。很多服装企业在产品评审过后都无法避免款式更改的情况,除适当考虑产品评审的要求外,还应该充分考虑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部分及整体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以便判断变更的正确性。在确定合理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变更在实施前必须得到批准,以保证改款的严肃性。
对于设计开发的每一个阶段,设计部门都需要由专人进行时间进度的监控并记录,对关键节点的输入输出实现系统化管理,确保在设计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追溯。
二、规范采购供应商管理制度
1. 规范供应商的引入和淘汰机制
需要客观地评估现有及新的供应商,并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公司需求的老供应商。采购部门负责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公司整体的业务需求及发展,建立完善的合格供应商资料库,同时制定规范的供应商引入和淘汰机制。可以通过对新供应商招标的方式,进行询价、比价,打样对比质量,确定样品及大货的生产适应性,最终完善合同条款的制定。在流程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表》及采购合同审批流程。
摘要:论文首先提出《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调查、设计开发程序、功能与结构设计和形态设计6个教学模块,然后对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产品设计;教学过程
《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够系统运用工业设计各类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独立从事产品设计全过程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产品设计的调研、设计定位、创意、功能与结构设计、方案评价与确定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出设计实践能力强的工业设计人才,怎样进行《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提高《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目前,国内很多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其实中国的企业非常需要工业设计人才,可是企业却不愿意接收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毕业生缺乏产品设计的系统知识,只懂简单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工程技术知识,对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成本核算等问题无法深入,对产品不能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估,只能从事简单的产品外观形态设计,与现在企业需求脱节。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把《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绪论、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调查、设计开发程序、功能与结构设计和形态设计6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教学时,都应贴近企业,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实施教学,让学生提前实习,实现设计教育与设计岗位的顺利对接。
2 教学过程设计
《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重心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挖掘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动他们去探索研究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表明,对某门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这门学科,并很可能获得创造性成果。为提高教学质量,《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要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针对《产品设计》课程的6个教学模块进行以下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1 绪论教学
绪论是教学的第一堂课,讲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绪论的教学过程设计至关重要。在绪论教学过程,用大量的案例图片给大家展示《产品设计》课程学习的内容,为吸引兴趣,所采用的案例产品要以当下最新潮的产品,或者具有情感化幽默的产品,此外,还应给学生展示一些上一级学生取得的良好成绩,让学生看到希望。
2.2 设计调查
设计调查是产品设计开发前期的必要工作,但目前学生在产品设计时普遍缺乏调查的意识,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调查通常包括文献调查,市场调查和用户调查,缺一不可。在这个教学模块,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为了督促学生去市场调查,强调设计与市场的重要性,可开展辩论赛。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如辩论的题目可以设为:正方――设计主导市场;反方――市场主导设计。通过开展辩论赛,学生积极查找资料,并进行调研,在辩论的过程中便认识了市场的重要性。又如在讲述用户调查方法――观察法时,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采用和企业类似的方式,进行案例情景观察分析。以豆浆机改良设计为例,让2位同学在课堂上现场演示豆浆机的工作过程和清洗过程,其他同学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并讨论可改进的要点,从而得到新的改良方案。
2.3 设计思维与方法教学
产品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有很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不管哪种设计方法都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方法,以头脑风暴法为例,进行类似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头脑风暴法主要针对给定的课题进行充分合理的创意,并记录下每个人的创意,之后用草图的方式将比较符合设计定位的方案表达出来。具体操作方式为: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集6~10人的小型会议,与会者按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互相激励和启发,使创造性思想火花产生撞击,一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大量新设想产生。每位同学根据头脑风暴的结果各自绘制的创意草图展示,并进行分析选择方案,类似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同时,不同小组还可进行横向对比,相互启发。
2.4 设计开发程序教学
设计程序是否条理清晰而完整,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而言,产品设计程序包括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初步阶段、设计深入与完善阶段和设计完成四个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产品的设计开发程序,在老师讲解和学生复结后,采用采用情境再现,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展示。依项目分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角色扮演,分小组开展工作。以某工厂委托设计人员设计洗衣机项目为例,让各小组展开角色扮演工作。具体操作是:每小组确定厂方代表、项目经理、设计总监和客户经理、用户代表等角色人选,然后由项目经理牵头按角色分工,把整个产品开发的程序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表演出来,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导演和教练员的角色从侧面进行统筹和指导。大概8~10人一组,每小组都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展示大家的表演天赋,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各小组进行横向对比,大家都想表现好,所做准备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设计程序理解得更加透彻。
2.5 功能与结构设计教学
功能是产品与用户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产品是功能的载体,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人使产品时,经由产品功能获得需求的满足。产品结构设计是为实现某种功能,适应某种材料特性、工艺要求而设计产品构件形式及部件间组合连接方式,它是产品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产品的功能要通过结构来体现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两者的重要性,这模块的教学主要采用企业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企业的实物产品,分析产品的每一功能和对应的结构。这种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功能与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2.6 形态设计教学
产品形态就是物体的外表面或结构所表现出的形象,是产品功能的体现形式。它受到产品的使用功能与结构、材料工艺、美学、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所创造出的产品形态才有价值。形态设计教学要让学生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于设计。如为培养学生的仿生形态能力,在教学过程可指定一植物(莲藕),先从植物到菜肴等方面分析莲藕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形态联想,构思出根据仿莲藕形态可能有的产品。全班讨论分析得到尽可能多的方案,启发学生。
3 总结
《产品设计》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极为重要。《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吸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筠.产品设计教学反思[J].艺术教育.2011(01).
[2] 王金玲.高职院校展示设计教学过程初探[J].美与时代(上).2010(07).
[3] 郭哲.法律逻辑学教学过程初探[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1交互设计简介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对这些方面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2]。狭义地讲,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概念,其定义已经延伸到所有需要与人进行信息传递即交互的产品。这里的“机”不再是计算机,而是更多的需要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其预定功能的工业产品。这样的人机交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使用手机发短信息、电磁炉加热食物、遥控器调节空调温度、DVD播放电影等。人机交互过程见图1。用户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后,通过不同的输入方式(按键、语音等)与产品进行信息传递,后经产品相应功能的处理后,由产品的输出模块(图形、声音等)输出给用户提供任务完成的反馈,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交互过程。人们使用产品就是与产品进行交互,其交互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交互行为[3]。
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研究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具体地说,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工作、通信及交互的方式[4]。由于交互设计最初缘起于人与计算机或含软件产品之间的交互设计,因此,一个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认为交互设计仅是对软件交互界面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交互设计思想的主旨在于它是对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使用产品时将获得的感受和与之相关的产品形态的合理预期与设计。交互设计不像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造型,或是关注产品的功能、内容和内涵,而是主张“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1]”。其重心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状态,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产品使用体验。
2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目前,国外交互设计思想和交互式产品设计已不再囿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软件产品,正向有形的实体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渗透[5]。Moggridge所在工业设计公司IDEO采用的所谓“情境设计法”正是脱胎于交互设计思想,而IDEO公司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非常宽广,绝不仅限于计算机相关或含应用软件的产品。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加拿大的西蒙菲莎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等高校,都在开展交互式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的还设有交互设计方面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多集中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5]。
采用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效果斐然,与此相关的研究将成为热点。交互设计师作为一项新职业已经在职场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担任此项职位的人员专业背景多为计算机、工业设计、心理学甚至广告设计等专业。随着此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开设交互设计课程及专门交互设计专业的高校肯定会越来越多。
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交互设计思想将贯穿工业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始终,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系统架构的重要环节,并打破工业设计开发时惯常的仅从用户需求满足、产品功能完善、工程制造技术提高、造型设计美化等角度出发的窠臼,从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使产品使用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完成想要达成的任务。交互设计优秀的产品见图2,苹果的iPhone就是一款采用交互设计思想设计的优秀产品,其产品造型简单,但用户体验极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iPhone操作系统提供了非常出色的界面设计和操作体验,这种设计参照了大量用户已经积累下来的“认知”和“习惯”的研究成果,用户拿到手上可以很快知道如何去用,使用过程简单顺畅,而且没有学习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和应用场合,iPhone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程序迎合用户需求。
3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3.1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
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学科背景的工作人员密切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工业设计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经过众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设计管理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现有系统的架构从人员的组成来看,主要包括设计委托方、设计管理人员、工业设计师、制造工程师、市场研究人员、产品用户等。设计委托方提出项目目标;设计管理人员进行设计计划制订与人员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用户需求、市场现有相关产品的分析、产品生产后的市场推广;工业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构思与设计;工程师完成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产品用户提品使用后的意见反馈。他们在这个系统中各司其职,构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从工作流程来看,现有的系统主要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人群对现有产品的要求,由工业设计师针对此需求提出多个设计概念,从这些设计概念择优形成相应的产品,制造完成经测试后推向市场供人们选购。
可见,现有的系统主要是从满足需求和工程制造的角度进行产品的设计。尽管用户使用此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但用户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完成预期任务效率的高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此系统中导入交互设计思想。如前所述,交互设计解决设计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可对工业产品设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交互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其组成元素包括人、人的行为、产品使用的情境和支持交互行为的技术[6]。调整后的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研究和关注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如何实现相应产品的功能,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这些产品,更关注用户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并设计规划好用户使用此产品的方式,使其以高效的方式在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此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产品及软件产品的设计,还适用于所有供人使用、有形的实体工业产品的设计。
3.2产品设计部门组织
不同的企业和设计机构,其产品设计部门的组织都会有所不同。如家电企业多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或设计部,汽车企业按照车型的差异分不同设计分部,工业设计公司则多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以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不论部门的形式如何不同,部门的组织离不开人员,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其产品设计部门组织架构中,交互设计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可采用以下部门组织形式,即由设计实务部门、设计服务部门、设计管理部门组成[7]。设计实务部门主要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制造工程师、人因工程师、心理学家等组成。该部门主要进行产品的概念提案、造型设计、交互设计、结构设计、制造跟踪及产品测试等工作。设计服务部门主要由信息搜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等组成。该部门负责对市场需求、现有同类竞争产品进行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提供各种设计实务部门需要的产品样品、图纸、市场相关数据信息等。设计管理部门主要由设计管理人员、项目相关的其他人员组成。由该部门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包括设计人员的人事管理、项目进度的管理、组织多部门参与的设计会议等。
3.3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
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以用户需求为发端,以交互设计思想为核心,以设计以人为本的产品为目标,此设计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了解用户需求。这个阶段主要由市场研究人员、交互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完成,研究产品用户的具体需求,定义新产品的特点,明确用户人群特点,构想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境。(2)设计概念提出。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完成,将对用户需求的研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概念,择优进入设计原型建构阶段。交互设计师重点关注产品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设计,工业设计师则解决实现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硬件设计问题。(3)设计原型建构。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将设计概念变成含相应软件、硬件的实体产品设计原型。(4)对原型的测试[8]。
对产品原型的测试主要由交互设计师、实际产品用户来完成,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改进建议。(5)产品修改定型并制造。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根据测试报告,对产品进行设计变更与优化。可再次进行测试、修改后定型并制造。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分段式;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然而,当前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结合行业与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要求,分布进行典型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各行其道,按照自己的方式设置课程体系,尤其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按照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培养方案, 没有考虑与专业对口的中职学生的差别,这就导致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 学习课程与内容出现大量重复, 有些专业的重复率甚至超过在60%以上。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中高职课程相互分离、各自为政,因此要将中高职课程勉强衔接在一起不免存在一些困难。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现有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践能力脱节等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借鉴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改革实验的实际经验,按照行业或企业岗位需求,分别确定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学生所需综合职业能力,围绕提升职业岗位能力这一核心,构建了一种“二三分段式”根据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模式,这一模式对工科类专业具有普遍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建立“能力递进、交错互融”课程体系衔接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采用基于目标模式、项目流程分解的课程体系设计方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调研,确定适合各专业的项目产品,该产品在专业生产领域具有知识的综合性,在技术上具有可持续的先进性和一定竞争力;具有完整的服务和使用功能且在关键部件上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一定的努力和协同学生可以在两至三年内完成;在设计、制作或开发上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并且有着良好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比如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以“嵌入式迎宾机器人设计开发、生产制作、应用服务”为大项目,以5年时间为周期,在中职阶段利用2年时间完成一个功能相对简单的基于单片机控制迎宾机器人制作与应用,高职阶段利用3年时间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基于ARM控制迎宾机器人设计开发与生产制作,由企业专家、课程团队联合分析中职、高职阶段项目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及工序,以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为主线,构建对应的课程体系,同步建设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综合实验实训室,提供项目产品设计与制作的工具平台和实训环境。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综合中高职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以中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梯度为横向,以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和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为纵向,将中高职课程教学进行分层推进式设计,完成“能力递进、交错互融”的中高职人才培养递进的课程衔接,如图1所示。
二、创新“对接岗位、突出技能”的核心课程建设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的设置应是螺旋上升型。将学科内容和要求按照程度深浅划分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在层次递进的过程中又允许螺旋交叉的内容出现。在职业教育中,布鲁纳的课程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中、高职之间的课程衔接既要有保持其连续性,又要体现各自的发展性。
以知识提升、技能增强、应用拓展等 “螺旋上升”方式,设计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关键与核心课程。以智能电子产品的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为核心,以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制作流程为主线,设计了4门中职岗位课程分别与4门高职岗位课程对接,实现“对接岗位、突出技能”的关键课程建设。具体设计如下:
一是中职阶段2年时间,完成4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的学习:《电子CAD》《实用电子电路制作》《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分别对应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迎宾机器人设计、制作、生产与营销4道工序,自身形成一个小循环和小闭环系统;二是高职阶段3年时间,完成4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的学习:《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先进制造技术》《电子商务与运营》分别对应基于ARM控制的迎宾机器人设计、制作、生产与营销四道工序,自身亦形成一个小循环和小闭环系统;三是中职阶段4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分别与高职阶段4门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形成一一对应关系,所完成产品在功能繁杂程度、设计方法、技术手段、营销平台等方面逐步提升,充分体现“项目引领、能力递进、螺旋上升”的课程衔接思路。四是在中高职衔接的5年时间里,学生可以循环完成典型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生产、营销四个流程,自身形成一个大循环和大的闭环系统。
三、夯实“合理衔接、任务驱动”的课程标准建设
采用基于目标模式、案例分解的课程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制订“合理衔接、任务驱动”的“实践成体系、大案例一案到底”的课程标准。由专任教师、外聘课程专家和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以实际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载体,以实现产品所对应的任务为驱动,根据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以“6新”为依据,设计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突出课程在工学比例、教学内容与资源配置、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实现中职与高职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的合理衔接。
四、结语
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衔接与构建过程中,采用基于目标模式、根据项目流程分解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合理选取的专业建设项目或产品为载体,以5年时间为周期,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一个功能或流程相对简单的项目或产品任务,高职阶段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或产品任务。项目一体化设计、能力螺旋式上升、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初级到高级,可有效避免原来的中职学生进入高职以后在专业课程的大量重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能力,有效地解决了中高职衔接教育中教学重复和脱节问题。对同类专业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桂德怀,曹建东.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不衔接现象的剖析与治理[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 2014(36).
[2]王雪松.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5(30).
[3]吴志清,史豪慧.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4]陈焕文,谢丽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践[M].北京:知识版权出版社,2011.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产品开发;方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87-02
一、引言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历史较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培养体系。然而,技术完善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与新产品开发设计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1];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人对其本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工业设计”(专业代码:080205)专业设置在工学之下的机械类,对应于原工学学位的部分;而对应于原文学学位的部分则设置在艺术学之下的设计学类,名称为“产品设计”(专业代码:130504)[2]。新专业目录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机械学科的知识,以便为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方案。
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大多是在艺术类院系开设并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也有很多高校仍然开设于艺术院系,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是纯艺术的专业,与机械关系不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外观设计绝不是工业设计的全部,把外观设计等同于工业设计是不正确的。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一般程序,说明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以及工业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流程
1.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从机械工程的角度来讲,机械设计没有固定的设计流程,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简述如下[3]:(1)产品规划:确定设计对象,展开相关的调研和预测,论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明确设计目标完成设计任务书。(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功能目标分解寻求功能原理解法;拟定总体方案,进行执行系统、传动系统等设计形成多种可行性方案。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运动规律、机构型式、造型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3)结构设计:拟定传动系统、执行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零部件的结构,确定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联接方式;确定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等技术要求。绘制总装图、部装图及零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4)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加工与装配工艺的设计。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检验标准,必要时还需进行专用工具、夹具以及模具的设计。制定装配、调试、性能测试的技术文件。确定产品包装、运输、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使用说明书。(5)改进设计: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试验测试,做出评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小批量生产试销,获取用户的使用意见,进行改进设计。
2.工业设计视角下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工业设计视角下的产品设计程序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产品设计程序可以由如下四个阶段组成:(1)确认需求: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市场需求以及商机,制订可行性计划,并对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制订合理计划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研究分析:深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开展市场调查、竞争产品分析、产业发展分析、预期消费群体等研究工作,进行产品造型意象定位以及形态分析,并考虑人因、产品结构、材料和功能等因素,研究与本产品相关的专利与法律文件,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或设计规范。(3)整合发展:此阶段由如下三部分构成:①构想概念发展:充分运用创意法则或相关工具,提出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②造型整合发展:根据前期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并进行视觉性筛查制订出最佳修正方案;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运用评估以及细部修正等手段,最终确定产品的外形并且绘制外观尺寸图。③工程规划发展:进行细部设计,获取精确的工程图面数据进而制作准确的功能模型。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需完成整体结构、材料以及使用性进行研究或者试验。如果各项指标数据达到设计要求则可形成最终的工程技术资料,开展小批量试生产。(4)设计评估:这一阶段的内容一般在造型整合发展过程阶段同时进行。当构念、图面以及模型评估时需依据先前制定的设计规范,运用恰当的评估工具或方法,筛选出可行方案;进行小批量试产试销阶段,需要通过使用情况调查或者市场接受度调查为大量生产以及营销提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一、调研
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做好市场调研,是保证决策正确的途径之一。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服装企业,开始新一季的产品开发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调研。以新一季产品开发为目的的调研主要包括国际流行资讯调研、成衣市场调研。成衣市场调研又包含竞争对手产品调研、本品牌产品销售调研、街头时尚调研、品牌VIP客户调研、面辅料市场调研等内容。
二、产品风格定位
产品风格是产品所表现的设计理念,一个品牌应形成相对稳定的风格。但在主体风格稳定的情况下,可尝试将主体风格与其他风格进行嫁接,如简约风格可与优雅风格组合。风格组合不能丧失品牌原有风格印象,嫁接风格不能喧宾夺主。一些成熟的大品牌,开发二线品牌或者副牌,其风格可与主牌相异。
三、季度产品整体企划
1.产品主题企划。产品主题指反映目标群体在工作、休闲等方面的系列服饰概念名词。由设计总监拟定三至四个主题来开展季度产品研发。一般采用图文方式表达。图片要能表达服装的风格,文字包括主题名称、主题关键词、主题阐述。
2.品类及品类结构企划。首先确定每个主题下的产品类别及总件数,再细分各单品类的件数。因为产品是根据季节变化,以波段的方式成系列搭配上市,还需要确定每个主题各波段的主推款式、基本款式、形象款式的比例。
3.色系企划。每个主题的色系具有明显的色彩倾向,根据色彩在系列中所占面积多少可分为主打色、辅助色、点缀色。要注意三者间的比例关系。
4.面料企划。面料的开发与选配要按产品主题来进行,特别要注意每个上市波段面料的可搭配性及厚度是否合乎季节要求,可搭配性包含色彩的协调性,材料或肌理的可搭配性。主推面料与次重点面料要符合市场流行趋势,充分体现设计主题。同时,也需要考虑面料织造、染色后整理工艺对成本的影响。
5.廓型企划。服装廓型分为整体廓型和零部件造型。在进行廓型企划时,一般只对整体廓型进行界定。另外,设计总监也要给设计师提供参照图,以便他们直观感受款式的风格类型,开展产品设计工作。
6.纹样企划。纹样指服装面料的织造形成的花型和以各种工艺方式处理的图案。纹样在服装中起重要作用,有些纹样甚至成了品牌的标志。进行纹样企划时,要根据服装风格类型选择合适的纹样,并确定表现纹样的工艺及材料,以保证设计效果及控制成本。
7.细节企划。细节企划在产品企划中占重要地位,如果没有好的细节,整个产品会显得平淡无奇。设计元素及特色工艺、褶皱、吊染、材质肌理等都属于细节企划的范畴。
8.价格带企划。价格带企划是指对各波段单品的主要价格范围作限定,并给出主推价位,便于设计师在面料选料、款式设计、印花等设计时进行成本控制。
9.品类搭配图企划。品类搭配图有助于指导设计师始终贯穿配套设计的意识。品类搭配图包括色彩的搭配、面料类型的搭配、穿着方式的搭配。
10.实施计划。企划方案应包括实施计划,这属于设计管理的范畴。实施计划包括工作项目、起止时间、责任人等栏目,便于设计师团队自我检查工作进度,也利于设计总监进行管理。
四、主题产品设计开发
1.产品设计。整体企划之后,开始由设计师团队进行产品设计。设计师须按照整体企划的要求,将每个波段的面料小样分门别类剪贴在一起,制作面料卡。
2.审图。审图是指设计总监筛选设计师提交的草图,选出符合产品主题设计要求的款式进行样衣制作。审图是设计总监进行设计管理、保证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
3.制版。依据选中的草图,编制样品试制单,经设计总监签字后提交制版部门进行制版。样品试制单要尽可能以文字和数据的方式将造型的要求交代清楚。
4.样衣制作。设计师将样品试制单、纸样、面辅料一并递交到样衣制作部门。设计师要跟进样衣制作过程,以保证样衣的尺寸、造型等合乎设计要求。
5.阶段性样衣审核。阶段性样衣审核由设计部总监、设计经理在产品开发部内部集中审核,一般由试衣模特着装后挑选样衣,淘汰不合乎要求的服装。
6.补图重新进行样衣制作与审核。阶段性样衣审核后,设计师应对照企划案中产品数量的要求,补充产品设计。
五、产品订货会
1.产品形象画册拍摄。产品形象画册是提升产品形象的重要载体,制作流程包括:拟定样品拍摄方案;根据产品主题,挑选服装系列及数量;实地拍摄;挑选服装样片;与平面设计师沟通,完成画册制作。
2.产品订货手册制作。产品订货手册是用于指导商订货的小册子,包含产品的风格、主题、色系、主题产品的波段、每波段的产品搭配,单品的价格、卖点介绍等。
3.产品陈列手册制作。产品陈列手册是用来指导和规范终端店铺陈列的文件,制作流程如下:按主题,分上货波段整理大货生产的样品;拟定陈列方案,以草图表现每波段货品的陈列方式;分主题波段,依次拍摄服装,并记录每张照片服装的货号;设计画册版式,完成画册制作。
4.产品订货会指导。产品订货会指导包括产品说明会、现场指导、产品分析调整。
六、整理技术文件,配合生产下单
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取代手工业。所以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一般将产品分为服务、软件、硬件以及材料等几种类型。在制造业中,机电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属于硬件的范畴。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是由几种技术的糅合形成新产品的过程。这个设计过程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还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步就是产品的开发过程,但是,这一般不适用于机电体系;其次就是新概念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这属于创新阶段,将良好的设计理念应用于机电产品,使之更加的节能,更加的安全;另外就是适应性产品的不断开发,根据使用的情况以及实际条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使之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好的使用情况。所以,产品的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而设计质量所指的就是所要设计的产品要满足顾客的需求、性能的要求以及制造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而制造阶段只是实现设计结果的一个手段。然而,由于机电的特殊性,所以对机电的设计以及对机电产品的制造等方面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二、机电产品设计缺陷的形成机理
机电产品出现的设计缺陷一般都是一个小的细节的忽略,或一个小制作过程的疏忽导致的。一些具有偏高水平的团队都可以在发现的时候及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弥补,使这些缺陷不被放大。若这些因素没有及时得到消除,最后就会形成设计上的缺陷。一个良好的设计开发过程,能够对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预见的不良效果进行消除或者使之得到抑制。这些因素被发现得越及时,被消除的就会越彻底。反之,发现得较晚就会导致设计缺陷被隐藏很深,这样的缺陷因素很难被发现,解决起来也比较棘手。例如,对客户信息的采集以及客户信息的不完善,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设计者对客户的需求了解的不够准确,使得设计出来的机电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机电产品不易被顾客所接受,有时,还会出现不可改正的设计缺陷,这样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济负担。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缺陷最后投放入市场后才被发现,那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们要积极的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在工作中,设计者要认真核对每个设计细节,管理者也要发挥好监督管理的职责。同时,还要及时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的核对,来保证工作的万无一失。
三、关于机电产品缺陷控制体系的研究
设计缺陷控制的体系主要分为设计缺陷预防体系、设计缺陷控制模型和设计缺陷解决方案。预防体系和控制模型的应用属于这三个主要部分。这三个控制体系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于防止设计过程中设计缺陷的产生,而且对解决方案的提出有着较深的影响。而解决方案属于事后补救,对于已经不受控的设计过程,最后产生了设计缺陷,如何防止缺陷产品投入市扬,保证机电产品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的首要解决问题。然而,在设计缺陷预防体系用于控制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还会导致较多缺陷因素的发生。这是因为设计缺陷控制体系是由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缺陷控制体系两部分组成,而风险评估系的主要作用是在于预测在体系设计开发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设计缺陷的风险。而风险系数缺陷控制体系主要为控制风险评估体系中存现的高风险环节中高敏感的缺陷因素,以便更好的达到降低缺陷产生风险的目的。设计缺陷体系解决方案就是为了尽早的发现缺陷,以便工程人员更快的、合理的解决。在风险评估体系、缺陷控制体系、缺陷识别体系以及解决缺陷的过程是逐步进行,这四者相辅相成,然而缺陷预防体系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