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

第1篇: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1.“游击作风”的普遍化。在许多制度还不够完善的企业中,后勤管理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靠着自身的主观意愿,毫无规划的“游击作风”,这些“游击作风”会使明确的分工以及一些工作程序无章可循。此外,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决策是跟着老板的意愿来落实的,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决策使得各个工作部门都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2.党政机关行政后勤管理模式的沿袭在企业的后勤管理过程中,由于受一些机关风气、作风的影响,一些干部对企业行政方面的管理模式以及实际需要,考虑的不够全面,只是沿袭了党政机关的后勤行政管理模式,做一些表面功夫,注重形式化,按部就班,官样文章,这样的管理模式,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系的缺乏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会使得企业的管理效果事半功倍。但是现阶段,在企业的后勤管理过程中,都是档案的管理,办公室事务的管理,后勤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使得这种管理在形式上带上了计划经济的色彩。除此之外,企业为了达到很好的发展,会学习一些我国政府机关的管理方式,例如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些管理机关,使这一管理机关负责企业行政管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而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活动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的范围也只能涉及到事务性的活动,也正是因为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的这些失误,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有了一些缺憾。

4.工作与实际的脱轨在企业的后勤管理过程中,最常见到的莫过于管理工作与实际的脱轨,究其根本,也是因为后勤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比较生疏,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工作与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的规定难以实行,进而与其他的工作部门脱节。在脱节之后,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就会对其他部门的了解更加的缺乏,最终变成一个不治之症,造成很坏的影响。

二、为提高企业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提出的几项措施

1.行政后勤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游击作风”使得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相当的混乱,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就应该规范行政后勤的管理模式。首先应该建立一套既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得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各相关部门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及环境。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各项工作以及各个岗位上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化,使每个职工都明确自身工作的权利职责,不会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有互相推诿的现象。

2.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在企业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就要在工作的过程中结合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以及实际需要。首先,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明确自己的责任,切勿居功自傲。其次,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对自身的管理职能有所强化,在行政管理的实践工作中运用一些一般性质的企业管理职能,此外,应该将行政管理工作与其他的相关业务相结合,进而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3.行政后勤管理体系的完善化要想构建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就要从权利体系、技术体系和事务体系这三方面入手。权利体系,也就是行政架构,它在建立的时候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内容,即职能分解、人事相合、结构设计等;事物体系,即指管理文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等。

第2篇: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了有效调配高校人力、物力、财力,整合学校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的专业化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高校的发展。按照现代高校组成可以将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分为校级行政管理以及院系级行政管理两部分。校级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统筹高校的各项行政工作,指导院系级行政管理的开展。其中还包括高校的基础建设以及后勤管理等工作。院系级的行政管理主要工作集中在对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科研工作的管理。了解各部分刑侦管理的内容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

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2.1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总务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后勤管理是对高校整体后勤工作的规划、实施、指导以及监督的过程。其对后勤工作的开展、校园基础设施的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校的经营与发展中,后勤工作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在现代高校扩招的今天显得极为重要。这一工作将影响高校学生的住宿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扩招后造成的学生人数快速增加使得现代高校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教学、住宿的需求。这就凸显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后勤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采购监督职能对高等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科研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的院系实验课程、科研项目的开展中,相关器材与试剂等材料的采购权多划归为院系采购。而在进行院系采购中更多的是依据实验室教师或科研项目负责人所提出的采购清单以及供应单位进行采购。由于科研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教师虽然能够按照具体需求进行采购质量与需求的控制,但是由于这部分人员缺乏足够的市场经验,常会造成预算资金的超支,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高校所采用的采购管理与监督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负责人提出品牌、型号、数量、详细要求等清单后,由高校行政采购部门进行统一谈判、采购,极大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经费的有效使用、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奠定基础。

2.2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工作,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高校扩招扩建的过程中,高校的开放向进一步增加。这也造成了高校校园内外部人员的增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职能将直接影响了校园的安定与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现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以此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安定的校园环境,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2.3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人事管理职能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师资力量的构建与调配更关系到高校师资力量的合理理论、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工作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

3新时期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

新时期下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体现了高校发展的重要需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针对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体系建设,为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促进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模式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此有效避免传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机构膨胀、人员臃肿的现象;避免高校各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避免由于缺乏体系内竞争造成的工作惰性。通过借鉴企业行政管理方式,实现高效的行政管理效率、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目标。

第3篇: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对策

现阶段,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科学合理的性质管理不但能够确保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促使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的整合,并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促使企业获得多的市场份额。但是一些企业的行政管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将精细化的思路引入到企业行政管理中,并采取适宜的实施对策,促使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行政管理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概述

1.企业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的工作量大、内容繁琐、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有着的直接的联系。行政管理主要承担着: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并将协调作为核心、管理作为主干、服务作为根本。促使企业的领导与员工能够从繁琐的行政事务和日常琐事中腾开双手,促使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经营中,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

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承担着企业的管理、协调和服务的功能。(1)行政管理的管理不单单是本职工作的管理任务,还包含对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协助,在重大问题上提出相关建议,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升。(2)行政管理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加大企业部门之间的连续,促使企业预算部门制定的相关预算觉得能的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有效的增加企业的竞争力。(3)行政管理承担着服务企业的重要任务,合理的对企业的后勤工作进行编排,合理的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时刻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4)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进行了解,并正确的对员工的思想进行引导,从而营造一个健康的企业环境。

二、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

1.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目标

将行政管理的目标进行划分,划分为若干个细小的部分。在管理目标的划分之后,行政管理人员对这些细化的目标进行分配、整合、分类与死牢,从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细化、量化的管理目标能够有效的缩短管理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合理的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还能对企业的性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量化的不但包含管理任务和工作的量化,还包括不同工作协调机制的量化,并转变传统的任务模式,从而形成任务量化模式,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质量。

2.标准化、流程化理念的融合

标准化与流程化是精细化的重要思路,合理的流程化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提高行政管理的管理效率、质量,还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合理的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按照适宜的流程进行组合,提高管理的效率。流程化的思路需要将标准化作为实行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并将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考核中,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为了实现精细化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会务工作处理时,需要详细的对会议的内容、目的等进行了解,并集合会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会议场所进行选择,并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并为以后的会议提供流程参考。

3.经济化、协同化意识导入

行政管理需要合理的对经济化与协同化的意识进行导入,从而促使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进行联合,并形成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部门间智能联动,实现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需要合理的将经济化、协同化的意识导入到企业中,为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确保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支出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企业对成本控制十分重视,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行政管理工作更需要起着带头的作用,提高行政管理质量,降低相关工作成本,促进精细化行政管理的落实。

三、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的具体思路与对策

1.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合理的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文化建设质量。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为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企业的性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

2.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行政精细管理,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相关制度。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切实的符合企业的实际行政管理情况,避免制度束之高阁的情况发生。行政管理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性质管理理念,合理的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并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切实的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将精细化行政管理切实与制度向结合,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培养员工精细化的工作习惯

为了实现行政精细化管理,行政管理人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细化工作环境,为精细化行政管理构建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培养员工的精细化工作习惯,并培养员工书写工作总结,促使员工能够详细的对工作进行划分,并明确个人的职责,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考核,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养成良好精细化的工作习惯是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障,从而有效的实现行政管理的精细化。

4.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

在实际的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现阶段,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使得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并重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细化意识的培养,从而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促使行政管理能够达到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标准。还需要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从而促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积极的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优化,合理的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获取。

四、结束语

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行政管理工作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性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现企业各个部门间的智能联动,充足的后勤保障。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是确保行政管理精细化的重要保障,合理的对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促进行政管理的精细化的优化落实,从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与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高颖晖 单位: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还美.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12.

第4篇: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87-02

一、引言

高校后勤集团,是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从原高校后勤系统整体剥离出来组建而成的后勤实体经营单位。高校后勤集团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仅要满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其经营管理活动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其总体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高校后勤集团的资产绝大部分是体制改革后由高校采用投资划拨等方式转移过来的,其生存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校内市场。高校后勤集团由于长期奉行“微利服务、保本经营”的策略,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继续投入,以致后勤集团始终离不开国家和高校的扶持;二是后勤集团员工薪金收入难以达到高校员工整体的增长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堪忧。因此,高校要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除了在资金、政策方面对后勤集团进行倾斜外,还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后勤集团人力资源队伍基本由原后勤职工、学校其他部门分流职工、后勤自行招聘的非正式人员等构成。他们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服务的任务,为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就现实状况而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队伍仍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后勤职工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后勤改革发展的要求。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在体制上已基本完成,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事业型管理模式影响,高校后勤集团职工中有很多人仍然沉浸在传统思想、传统观点、传统思维的模式中,不能正确定位。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和危机感,容易满足现状, “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高校后勤集团人员负担沉重。原有事业编制人员过多是高校后勤集团人员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一是过去学校安置职工家属;二是原劳动服务公司形成的集体所有制职工;三是部队转业人员及“农转非”安置职工;四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向后勤流动的富余人员。由于这些历史原因,高校后勤集团普遍存在事业编制过多,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给后勤集团带来沉重的人员负担。

3.高校后勤集团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近年引进、招聘的人员都是面向教学、科研岗位以及关键的管理岗位,后勤岗位正式职工的招收几乎没有。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后勤集团职工年龄偏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低,人员以普通工人为主,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多数技术工人的实际技术水平还未达到技术等级规定的标准和实践操作能力,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后勤职工队伍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制约了后勤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相对滞后。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和劳资管理,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理论和运用缺乏认识和理解。虽然大家都意识到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吸引人才、配置人才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者没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决定取舍,决策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特别是在人员调配、干部使用及考核等重大事项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外聘员工的招聘使用上临时观念严重,缺乏长远规划,员工归属感不强,影响了后勤企业的凝聚力。

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运用不到位。大部分高校后勤集团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这部分职能由学校人事部门代为管理。有一些高校虽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从事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工作,管理手段简单陈旧,注重人与事的管理,忽视员工的各种需求。对人的管理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还受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岗位分析、薪酬设计、生涯规划等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履行。

3.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许多高校后勤集团的薪酬设计还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体系中,没有建立企业化的薪酬体系,激励手段单一,激励作用不突出。在编员工的工资大多仍按照事业单位薪资制度执行,仅在岗位工资和奖金上略微有所区别,但缺乏量化指标。在编员工和外聘员工收入差距很大。由于薪酬体系缺乏吸引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一些本应是后勤企业发展中坚力量的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都难以留住,纷纷要求向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流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临时工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4.忽视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高校后勤集团仅仅把对员工的培训开发看成一种成本支出,部分后勤集团管理者只重视人才使用,不重视培训提高,甚至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是员工个人的事,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对基层员工技能培训投入少,用于管理人员学历培训多;即兴安排的多,系统规划的少。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的匮乏使得后勤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大打折扣。

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后勤集团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打破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思维定式,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观念。一是要树立公平的观念。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使员工享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在实行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的动态转换用人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过程中,体现公开、公正、透明。二是要树立竞争的观念。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为激励职工的工作潜能,高校后勤集团必须实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并把竞争机制贯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些岗位可以面向全校以及社会公开招聘,形成人才的优选机制。三是要树立人本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员工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在企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是高校后勤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高校后勤集团要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选配素质好、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专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开发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

2.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大多数高校后勤集团员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上高校扩招带来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逐年提高,而从事后勤服务的员工工资、津贴等福利要靠后勤集团经营业绩的提升而改善,薪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后勤员工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要改变目前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状,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人才观,在用人问题上要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建立全员聘任制,建立员工保障体系;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充分重视核心员工队伍建设,根据其特点和专长,合理安排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特别是在紧缺人才引进方面,要理顺与学校人事部门的关系,创新现有的用人政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的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仅做到感情留人,更要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为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

建立和完善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并适应后勤管理特点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全方位的考核办法,提升考核价值;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考核的准确性;将业绩考核与员工利益相挂钩,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逐步从绩效考核发展到绩效管理。要尽快脱离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分配观念,制定适合后勤企业现状的薪酬管理制。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同工同酬,通过薪酬分配对员工的贡献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对激励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丰富激励手段,正确把握激励方向、时机、频率、程度,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后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学习型高校后勤集团。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人力资源培训是为了改进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和增加工作技能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企业行为。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以实现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效率完成各项任务。因此,高校后勤集团要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企业战略,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方式、步骤和措施,结合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企业实际,提炼总结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方法和课程体系。传统的培训是狭义的业务技能培训,现代的员工培训是广义的全面培训,其方式有: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文化知识学习、管理知识学习及各种非正式教育。培训内容除业务技能外,还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后勤文化教育等方面。通过全面培训,一方面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后勤企业占领市场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后勤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五、结语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关键。高校除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要对后勤集团倾斜外,必须对后勤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开发,使后勤集团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推动社会化改革进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维德,董临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书店,2003.

[3] 刘志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6).

[4] 赵界欢.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重在理念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2).

[5] 姚科峰等.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华东经济管理,2005(8).

第5篇:企业行政后勤工作内容范文

研究和指导流通体制改革,制订全市商贸发展规划;培育发展和完善商贸市场体系,合理安排商业网点;提出维护流通秩序的政策意见;负责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制订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承担重点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管理;研究和指导重要商品市场建设、定点销售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化学危险物品、剧毒物品经营安全的指导与监督管理以及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负责全市民用爆破器材的专营、管理、审批工作;负责对全市各类商品和技术展览展销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和审批,规范各类商品和技术展销活动;管理工商贸的重要会展活动;组织实施内贸流通行业的产业政策;研究制订内贸行业发展规划、方向、重点、布局和经济技术政策;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行业统计工作,分析行业经济运行、技术指标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指导内贸行业体制改革;指导商品猪基地建设,负责生猪屠宰定点管理;负责典当拍卖行布局和日常监督管理;负责全市餐饮业、旅馆业的指导与管理;指导商业、物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联系商业、物资等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组织企业开拓内外市场。

技术进步科主要职责

研究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并指导实施;指导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贯彻实施国家工商领域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进行监督,负责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工作;研究提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编制全市技术改造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技术改造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研究制订项目备案制的具体措施、办法并指导实施;负责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培育省、温州市“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负责全市工业园区管理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和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方针和政策意见;组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负责企业信息化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指导和协调全市重点技术创新、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新产品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指导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和产学研联合;组织和协调企业对外技术使用与交流;负责全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管理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为全市企业提供国内外重要科技信息和服务;指导、规范、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企业科(行业科)主要职责

对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实行宏观指导,规范企业行为;研究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全市国有企业的管理;指导和协调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和改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组织对市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制定与培育工作;负责企业规模类型的划分和认证工作;参与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指导全市企业兼并破产和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职工社会保障工作;负责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等工作;起草有关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指导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导、规范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融资、技术、培训、信息、创业辅导等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资产管理等工作;牵头组织对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制订实施机械、化工、建材、轻工、二轻、医药、电子、信息、电器、广告等行业政策;研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监督、检查行业政策实施情况;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规划,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负责各行业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等的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宏观协调,研究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负责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综合科主要职责

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对策建议,做好月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研究提出全市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合理布局的建议及有关政策;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负责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协调、平衡工作;协调横向经济协作工作;综合分析近期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整、淘汰压缩落后生产力;研究提出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对经济运行中涉及财政、金融的政策性问题与资金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议;负责起草全市经贸宏观性、综合性报告;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计划、统计工作。

研究提出企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负责有关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规划;负责对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和节能产品认定的审核,开展节能执法工作;推进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组织制订能源行业的专项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研究分析全市电力行业运行状况,参与协调电力供需、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参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电力项目的管理;参与研究提出电力价格政策,负责折让电量的分配,指导节约用电;负责全市农村电气化建设,指导农村用电工作;做好成品油(含燃料油)市场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秩序整顿工作;负责对成品油(含燃料油)、煤炭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拆卸)管理和旧机动车流通工作,组织协调工业环境保护,负责环保产业示范工程、产品(设备)、技术的规划管理和推广应用,并承担局属企业的环保、设备管理工作;指导并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工作;指导新型墙体材料改革、推广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

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政务;建立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负责目标责任制的制订、考核、督查;负责局机关文秘、调研、重要会务、政务信息、宣传、政务公开、档案、机要、、保密、安全保卫、财务、资产、接待、车辆等行政后勤工作;负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组织办理工作;负责全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负责组织起草工业、商贸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负责普法教育工作;承办行政诉讼有关事项;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考核奖惩、劳动工资、教育培训、职称评聘、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及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指导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经济贸易局部门职责

一、监测、分析全市国民经济远行态势,调节国民经济日常远行;提出并实施近期经济运行调控目标、政策和措施,组织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是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制订和实施地方性产业政策措施及专项产业政策,监督、检查执行情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提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调整方案;研究确定、组织培育市重点骨干企业;联系和指导有关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

三、制订工业、商贸方面的综合性经济行政措施等规范性文件草案和政策意见,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收集、整理、分析和经济信息。

四、组织制订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措施,实施行业管理;负责物资流通的管理;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综合运输协调工作。

五、参与全市能源、原材料、新型材料等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六、研究和规划竞争性行业投资布局,定期公布项目投资引导目录;负责限上和涉及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措施的技改项目报批工作;指导全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工业、商业企业利用国外贷款的投向;参与研究提出工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政策建议,指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指导生产企业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工商贸的重要活动。

七、研究和指导全市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提出规范流通秩序和市场规则的有关政策,检测分析市场运行和重要商品的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协调内外贸政策意见和进出口措施,商市发展计划局编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重点工业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指导广告业发展。

八、指导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规范企业行为规则,研究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订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指导国有企业的管理、扭亏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再就业工程;参与指导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负责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集团的规划与培育工作;协调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指导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九、研究企业技术进步的方针、政策意见,指导技术创新、技术引进、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研究提出全市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全市企业高新技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规划和计划;负责工商企业技术改造的招投标工作;指导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组织实施企业上网工程;负责除自然资源外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