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现代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学设计

第1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部分”共计五个单元,《井》处在“生命的律动”这个起始单元,与之相配合的单元知识是“走进诗的世界”。问卷调查显示,刚刚“走进诗的世界”的学生一旦大量接触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经典,真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手忙脚乱:无论是心理上或者知识储备上他们都显得准备不足。因为他们只懵懵懂懂只知皮毛地了解了一些关于中国现代诗歌的知识。而且部分教师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杨匡汉先生的《中国新诗学》一类的学术专著,当然也只好求助于“教师用书”上那“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资料了。实践证明,任何不顾及学情的生搬硬套,在教学上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现代诗歌《井》的韵律和节奏;

2.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奇特的思维方式;

3.获得赏析中国现代诗歌《井》的审美愉悦;

4.领悟中国现代诗歌《井》所包含的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学难点、重点】

1.借助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的分析,领悟体现中国现代诗歌“内在律动”的奇特思维方式;

2.借助对“特别句子”的剖析,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

3.借助介绍“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这一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美感来源。

【教学方法】诵读法 替换法 对比法 质疑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诗歌的教学,总是要剖析文本,诵读它的诗句;由一个小节到全诗,总是要理清它的思路,咀嚼它精美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体悟它所包孕的感情,总是要从中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进而引起共鸣。《井》的教学就是如此。

一、诵读:把握全诗的韵律和节奏

师问:[复习“走进诗的世界”,要求学生复述单元知识要点,初步把握中国现代诗歌的定义(广义和狭义)、特征(外形上的分行,体现韵律节奏的押韵,发抒情感、表达哲理、描绘场景的精美、隽永的语言)。]同学们,你们诵读了《井》这首诗,请你们找找看,它是怎样押韵的?(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到,即使找到了,答案也一定是五花八门,不一定全都符合标准答案,此时不要强求一律)

明确:《井》它的外在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仍然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全诗的“生命律动”就是通过押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按语文教学的常规做法,在剖析文本之前,不外以诵读为先、为主,现代诗的教学当然也离不开去诵读诗歌的文本,进而把握其思路。如果说古典诗歌是以其对仗的工整、用典的巧妙和严格的押韵以及语言的含蓄取胜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就只能凭借其意象的选择、诗歌的内在律动(押韵)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夺人眼球。基于此,并参照课后“导读提示”的要求,教学《井》应该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把握好这首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并通过诵读来理清诗歌的思路。无论是集体读、个人读或是教师的范读、学生的仿读,都是为了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把握诗歌的思路、体味诗歌的意味和韵味服务。我们知道,《井》这首诗的“生命律动”与前面郭沫若《天狗》“狂飙突进”式迥然有别,它是内敛的,“静默”的,虽然它的形式是比较自由的,但它是严格地按照“抱韵、换韵和交叉韵”的方式押了韵的(见教师用书p7,兹不赘述),表现出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二、静思:领悟全诗奇特的思维方式

师问:同学们,你们诵读《井》这首诗,发现没有:它有几个在韵律、节奏和结构上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特殊小节”,你们能够找出来吗?

明确:诵读《井》时,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共有四处的停顿不合常规。分析好了这些“特殊小节”,就可以较好地把握全诗的韵律、节奏,进而领悟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

譬如“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三节)“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六节):静默……,……也苦笑几声”(七节)。

前三处属于切断句子的非常规的停顿,后面一处是借助标点符号(冒号)使结尾的那个小节独立成章。这里的第三小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分析好了它,整个全诗就豁然贯通了。第三小节的“之外”之所以提行,是为了突出“人们”有温暖而我(井)没有,但人们在饥渴之时,便“满面烦忧”,“前来淘汲”,因而打破了“我完整和谐的世界”,使我感觉到了自己被荒废于寂寞的荒郊野岭和“被摒弃于温暖之外”,而我对如此险恶的环境并不像人们那样忧心忡忡而是对此感到满足。因为只有这样的孤独,才能使我保有永远的纯洁,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至此,“井”的乐观、自信、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被突出出来了。而且和上一小节对井的描绘连成一体:虽然平时“我是静默”(内心宁静),但并不妨碍我充满信心地对理想的追求(井口虽小,但水面有小草,还映出了飘着浮云的高远的天空,井的追求不可谓不高远)。与下一小节写人们的自私和悲观相衔接:人们只顾汲取我的水而不了解我的内心、我的追求,更不了解我的乐观自信和纯洁的内心世界。因为在我被人们汲取之后,我在“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是对现实环境(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垃圾)的纯化(洗涤),以使我“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而这种丰满是因为“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这样很自然地推出最后小节的我自己:洗涤旧物,沉淀杂物,保持清澈,不改初衷和追求,对命运的不公不逃避,对赞扬不兴奋,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忮不求,做永远的自己,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不卑不亢,豁达大度。当然几处非常规的停顿,只是为了强调诸如此类的内容而已。如此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剖析这里的诗歌节奏、韵律,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诗歌特征的了解,而且可以借此深深地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

三、共鸣: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

师问:同学们,除了通过诵读体味出现代诗歌这种节奏、韵律所产生的诗歌意味、韵味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吗?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吗?

明确:通过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用增删比较法,分析“特别句子”就可殊途同归。

设计理念:一般地说,通过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总是由体会美好的语言为桥梁,向往、通往美好的事物和坦途,使自己在思想感情、审美情操上得到提高,进入一种极高的境界。《井》的美美在其感情的深沉,感性的细腻。“就创作而言,从审美主体的需要来看,一首诗歌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效应:诱导效应和美感效应。”杨匡汉教授认为,所谓“诱导”,是指诗歌不能明白地说出生活和情感,它只能通过它所反映的生活和传达的情感去诱导读者体验、理解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所谓“美感”是指成功的诗歌必须要调动起人们各种心理功能的和谐运动,产生一种美感愉悦。“无论是‘诱导’或者’‘美感’,都以陶冶人们高尚的心灵为艺术的目标”。而要引导学生获得阅读诗歌的审美愉悦,除了体味诗歌精妙绝伦、隽永醇厚的语言,分析“特别句子”,别无他法。

陈军老师认为,“读新诗,最终全都立足于‘特别句子’和‘时代句子’。”下面我们选几个《井》里的“特别句子”来剖析一番。如“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如果去掉“可”和“来”,情形会怎样呢?不用“可”和“来”,是被动的承受,写出的是我的埋怨和悲观;用了“可”和“来”,是主动地要求,写出的是我的挑战和乐观,其韵味天壤之别。又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去掉“也”字,陈述的是客观事实,语气平淡,除此之外,没有言外之意;保持“也”字,陈述的是主观看法,语气强烈,含有充其量你们扰乱了我的表面,但对我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损伤,反而是我笑对你们的扰乱,体现出井的乐观、自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韵外之致十分深厚。这样对“特别句子”的分析,既诵读了诗歌,又理清了思路,还体悟了美好的情感,当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质疑:促进学生的思想飞跃

师问:基于中国现代诗歌的“ 当代视角”来审视《井》,除了我们已经获得的审美愉悦外,我们思想上是否能够相应地得到提高呢?也就是说,除了接受《井》一诗教材要求我们懂得的思想内容外,与时代同步,作为当代人,我们还有哪些新的认识呢?

明确:我们应该有基于当代人的当代视角。

设计理念:我们知道,虽然学生们学习的是现代人认识生活的现代诗歌,但应该“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杜运燮的《井》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它的生命律动是内敛、“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无疑是诗人所尊崇的一种人格。这首诗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它无疑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乐观地应对民族的苦难。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除了继承杜运燮所倡导的人格外,我们还可以读出: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们除了忍受,还需起而抗争,努力去改变恶劣的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教学反思】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共计二十五首诗歌,五个单元知识的介绍。对于这些诗歌的教学,在常规的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优质课竞赛中诗歌的教学也不令人满意,教学现状堪忧。

据笔者调研的资料显示,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缺乏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当代视角、审美视角。具体地说,有以下六点:①诗歌阅读缺乏“整体性”,分析支离破碎,随意性大;②单元目标意识不强、单元任务没落实,只是在一课一课地“教教材”,而没有从宏观上、前后勾连地“用教材教”;③教学方法单一,以诵读法为主,虽然有教师范读、学生学读,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虽然辅之以声、光、电的多媒体,但方法仍老套,毫无新意;④体悟语言的任务被虚化,学生因为没有体会到诗歌精妙、隽永的语言魅力而缺失诗歌美好情操的熏陶的训练。⑤教材里的教学资源没有较好地利用,虽然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但舍近求远,白白地浪费了专家教授们可贵的心血;⑥诗歌解读缺乏“当代视角”,没能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当代眼光认识当代生活,用当代观点思考当代社会,用当代精神担当当代责任,用当代思维培育当代智慧”。教师们据此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也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还平庸得很,就是一些优质课的获奖的教学设计也不免瑕瑜互见。

笔者在校教科室从事校刊编辑、负责修改教师的教研论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等工作,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也参加了一些教师的赛课活动,由于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问题自认还比较客观。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是有感于大多数教师的同类教学设计的不完善而作的,也难说有多完善,但至少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邹小千,教师,现居重庆。

第2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专业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培养成功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要求教育者们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不适应外语教学的需要。为了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一直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教学设计,但由于指导思想和设计方法各异,教学设计的性质和教学效果也不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行为理论的形成,逐渐形成了由多门学科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它把教与学的科学原理应用于规划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是一门把教学理论、设计思想、技术应用结合起来的综合性的知识系统。教学设计包含分析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策略和设计教学评价等内容。具体来讲,可分为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设计等不同层次的设计。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现代教学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考虑了以下因素:学生、学科的内容结构和学习的心理加工模式及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与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大纲。教学目标设计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是主观认定的一般学生。在一二年级阶段,依据课程大纲给学生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本学期应该达到的英语程度,包括词汇量、写作水平、口语水平等,以听说能力培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期目标下面给学生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目标。在三、四年级阶段,注重学生读和译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加大文化背景知识和语法结构的学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会说会译的应用性人才。

2.教学策略的设计――重点在于分析学生的起点特征

传统英语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重点放在辨明学生的一般特点和特殊能力。对学生进入教学程序时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将学生放在教学程序最适当的地方,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1)全面分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即起点英语水准、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分析;学习兴趣、动机、心理、需要、观念、社会情感、控制力等人格或非智力因素分析。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此时需要大大提高非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历史、学校生活状况等。

(2)分析实例。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我在2009级2个新生班和2007级3个本科班进行了个人情况综合调查、个人访谈,教学效果反馈和教学建议等问卷测试。结果表明:①尽管学生能普遍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85%的学生对英语对自己未来的作用还“不大明确”或者“不明确”。对英语的学习热忱也集中表现为:“一般”、“不大喜欢”和“不喜欢。”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听说能力很差,很多学生对于开展交际活动的要求很高,认为英语沙龙并不能达到自己练习英语的目的。③94%的学生厌倦机械枯燥的学习方式,希望老师能够幽默风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④99%的学生认为记单词是最困难的事情,迫切希望能短时间内提高说与译的能力。⑤学生的成绩差异较大,因而如何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任务摆在了教师的面前。

(3)教学策略实例。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仍然存在着错误的英语学习观念:将通过专业英语四、八级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英语学习只在课堂的45分钟内,学生很少或者几乎不去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只跟外教交流,不跟基础好的同学或者老师交流,不善于利用语言学习环境等。针对此现状,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①介绍前人的经验。花了大量时间搜集各杂志、报纸和网络上英语界知名老前辈学习英语的经验体会,选取精华以各种形式介绍给学生,如博客、QQ群、电子邮件等。②多次请高年级的优秀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或者直接告诉学生高年级同学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绩,如考研情况、过级情况等。③对综合英语和听力等专业核心课程给学生作全面介绍,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具体要求、单元教学目标、教学评估等,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个全面清楚的认知。④向学生介绍英语学习策略,指明英语的多用途。⑤针对学生头疼的单词问题,进行词汇记忆讲座,让学生明确记忆规律。

3.教学设计的阶段性步骤

专业英语的核心课程都是以单元为划分的。在安排了单元课题顺序的前提下(有些课程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讲解,如语法。教师把各单元打乱,重新编排。),力求使每一单元按以下步骤设计:(1)陈述课的目标,划分课的学习结果领域;(2)列出预使用的教学事件,学生需进行的课堂实践准备活动;(3)列出每一教学事件赖以完成的教具及活动;(4)说明教师的作用和各种教学活动(教学建议)。

4.教学评价的设计

传统教学和现在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评价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只是注重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了吗?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进行了评价。考虑了多方面的问题如维持了学习兴趣吗?使用了什么视听说辅助手段?等等。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行为的测量注重以目标和标准为参照体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或环节对目标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将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注重纵比而不是横比。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教学设计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尝试;素质教育

随着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现代化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辅助下学生学习记忆知识已经大为方便与灵活,故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分段切割教学已经成为教学设计过程之大忌,从而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整体教学应当成为首推的考虑与选择。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综合能力和技巧的训练是整体教学的支架。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使学生巩固、扩大英语基础知识,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笔者就以The necklace为例,在实际教学中独辟蹊径采取了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1. 创设情景学习英语单词 通常而言,在戏剧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并不多,如在The necklace一文中除人名外,共安排了23个生词和词组,这与常规课文教学中的40-60个生词、词组相比则是天壤之别了,无形中这也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记忆上的方便。 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所有单词逐一呈现,并对重、难点词汇配以典型例句, 通过反复的颂读和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牢固记住拼写并学会熟练应用;同时,以单词为线索,边学单词边完成对课文的整体阅读,以使学生尽快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在整体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戏剧场景的变化,让学生留意舞台说明。这样通过整体阅读与教学,学生大体上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2. 创设情景进行语言训练 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解决问题,然后针对某些具体的日常用语、交际语言进行情景化训练 ,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提高能力的过程。

(1)假设对话场景。如在The Necklace 一课中笔者着重对How about… 进行如下操练:

A:Yesterday there was a talk about English grammar given by professor Gao in Class 274.

B:Did you go to listen to it ?

A:Yes,of course.

B:How about it?

A: It's greatly wonderful and helpful to us very much.

(2)简要说明课文中交际用语的使用场合。如why not/why don't you…句型通常用来表示建议、提议等。

eg: Why not try again ?

Why not tell me as soon as possible?

(3)在教师精讲精练的基础上,将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对语言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要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如本文笔者就着重I don't think I know you中的否定转移(transferred negation),cost,marry,worth等进行了讲解和练习。在讲授否定转移时采用英汉对比法:

eg:①我想我不认识你。I don't think I know you.(而不能说I think I don't know you.)②他想他不认识你。He think he don't know you.

由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否定转移的规律:当主语为第一人称,谓语为think,believe,suppose等表示想法、意念含义的动词时,通常将宾语从句中的否定词移为主句。cost采用联想法,顺便让学生复习巩固一下其他表示“花费”含义的相关词汇(spend,take,pay)的用法和区别。Marry采用归纳法,可以先给出学生例句,然后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归纳并掌握其用法。Worth采用分组讨论和学生讲授法,然后教师及时加以指正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编排对话 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原课文中的对话,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用流畅、自然的语言,配以表情、动作,再加上一些小道具,生动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场景。通过表演对话把“死” 的书本知识重新回归到“活” 的现实生活中,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更加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外,表演对话也培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再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高要求,给学生提供内容梗概,让学生自己编排情节,设计场景,组织语言,安排细节。教师只提供剧本,让学生既当导演、又做演员,自导自演对话。自导对话对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言驾御能力,能灵活、纯熟地使用所学知识,组织对话,语言正确、准确、流畅、自然,它给学生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交际场景,有效地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自导对话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学生可自行设计不同的场景、细节和语言,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4. 开放式作业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讨论人物形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本文主人公Mathilde Loisel进行多角度的透视分析,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语言教学中。这样不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2)续写课文结尾。学完本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原对话续写故事结尾,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己构思新颖独特、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故事情节。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查阅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Internet、图书资料去查阅和了解有关作者、课文等的背景知识以及邀请、舞会等西方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这样又能促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英语是窗口、是桥梁、是工具,通过它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社会文化,是与世界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o必修)英语第一册(下)[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o必修)英语第一册(下)教师教学用书[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 教育技术能力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和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设计方案。具体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设定总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及学习者,设定并实施分任务以及具体任务;最后,从教学实践论的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论证了任务驱动法在实验课中的运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 引言

2004年12月25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从4个大的方面,14个小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后备力量(高校师范生后文简称高师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正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的有效途径。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高校都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为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实验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程度。然而,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诸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繁杂,教学重点不突出;实验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以教为主”)等问题。那么,如何在改善了硬件环境,改革了课程设置,提炼了教学内容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这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是针对该问题,以华中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例,对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要求及任务驱动法的涵义

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

华中师范大学将这门课的具体实施落实到信息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具备开设这门课的软硬条件,既有优良师资(大部分都是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或教师),又配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实验室、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验室、电子白板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数码图像采集及视频采集实验室。为了克服全校人数多而师资和实验室有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时少(理论+实验共36个课时,另有6个机动课时可供理论课老师补充理论教师使用)等条件的限制,我校做了如下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拓展学习用。第二,为了筹备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每个阶段会开设一个网络班,以探寻实施网上教学的更好途径。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出,我校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要求的硬件环境,课程设置也较合理,教学内容由现代教育技术资深专家编排,重点突出,师资总体素质较高。那么,如何在现有良好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教学方法的变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在实验性、操作性强的实验课中应用。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富有趣味性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完成大、小任务为明线,以学生通过教学后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暗线,是一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这正是任务驱动法所要达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任务完成的同时,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从现代教育技术各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等都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的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将该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与“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跟着做的”的机械式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1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框架

我校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配合理论课专题的要求,开设了如上9个实验。以上框架图的特色之处是——通过完成这9个实验,能达到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现代教育基本技能的目的。实验一、二、三能培养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学的能力;实验五、六、七、八能全方位的培养高师生采集和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图像和视音频资源的能力:实验八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筛选、管理、评价和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网络资源的目的;实验九能培养高师生教学设计及创造性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学资源的能力;通过实践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我们这中框架进行实际的教学,高师生最终达到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另外,根据实验项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我校专家教师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和改进,最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并对往届毕业现在正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校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和交流,证实了这种方法确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顺利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目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实施流程

(1)明确实验课总目标,设定总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总目标旨在培养高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地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即培养高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增强其职业技能,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合格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

为完成此目标,我们设定了一个总任务——实验课结束后,每个小组能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专业不同的,要达到统一意见)合作完成一份亲自制作的合理整合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化教案,并在最后一次理论课上以说课的形式汇报各小组的成果。

(2)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是配合着理论课进行的,我校将理论课的内容分成十一个专题并配有相应的实验内容,分别为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简介;专题二:现代教育技术概述;专题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题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题五:信息化学习环境;专题六: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应用;专题七: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专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专题九:教学设计案例研讨;专题十:未来学习体验与展望;专题十一:学习成果交流。其中专题五、六、七、八、九都有相应的实验。我们从总的实验任务出发,将实验任务分成两大类即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由图1知,我们再将这两类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可见,我们整个实验课程的任务设计相互之间层层相扣环环相依,实验四、五、六、七和实验八是实验九的基础,反过来实验九又是实验四、五、六、七、八的目的。而实验一、二、三则是高师生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反过来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则是我们开设实验一、二、三的目的。

实验课的教学对象是全校师范生,其中绝大多数是大三学生,只有少数大四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对象绝大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和定位,

对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有了相对清楚的定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目的性更强,学生的学习的动力更大。

(3)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在明确了实验课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完成的总的任务以及分析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征后,便要根据需要掌握的分知识点和技能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明确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标准和依据,因此,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而言,阐明各个具体实验的教学目标,对保证整个实验课的良好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个实验的教学目标明确后,需在此基础上设定各个分任务。具体应该给设定什么类型(封闭性、半封闭性、开放性)的任务要依据具体的实验目标而定。如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实验的其中一个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Photoshop软件的界面,能够灵活调整软件工作面板和操作常用工具;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我们给学生设定了封闭性小任务——在教师操作和演示后,学生要使用录屏软件自己动手录制下Photoshop工具箱中的常用工具和常用面板的功能介绍(32具箱中的选区工具、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裁切工具、图章工具、橡皮擦工具、油漆桶工具、文字工具及导航器面板、历史记录面板、图层面板)的使用方法的视频:

(4)具体任务的实施

各个实验的具体任务明确后,便进入了任务的具体实施阶段。教学前需将学生分组(3-5人为宜),并选出组长。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完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图2的虚线框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务实施的具体流程,我们将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在任务实施的案例分析中进行详细介绍。

(5)任务的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自我反思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及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但教师需注意,应以鼓励性言语为主。

我们在任务的评价这一环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实验课的总任务,我们给予的是总结性评价。对于分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共同点是,两者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即“实验考试+电子作品+平时表现+其他”的方式。我们将教师、同伴、自身的评价结合起来,并同时使用定性(三方给出评价的言语)和定量(评价量规表由三方给出具体的分数)评价两评价方式,最终对小组及个人的学习给予相对科学的评价。 转贴于

四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下面以《实验五数码图像的处理》为例,谈一下具体任务实施的流程,本实验为4个课时,是在《实验四数码图形的采集》基础上进行的,授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第一步,教师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对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随后展示实验完成后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步,教师告知本次任务与总任务的关系及其在整个实验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任务是总任务的基础,完成本次任务后,学生可以利用Phocoshop工具制作个性化课件的背景和教学中急需的图片。第三步,教师向同学们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明确通过本次实验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验和反思。

2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并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

本实验有三个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这三个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具体安排如下表2所示:

3 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小组协作或单独完成任务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商讨各任务具体如何解决,如何分工协作等事项。对于任务一。教师给各小组限制了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任务二,为了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图层这一知识点,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半开放性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三教师则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一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双主”教学方法,除了以学生为中心外,教师要担当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 小组或个人提交电子作品

在实验课开始之初,我们已让每个学生建立了“学号+名字”命名的文件夹,以记录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即使用“电子学档”的信息化评价工具。当各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将作品放到他们的文件夹中。若是要求单独完成的任务,就单独放到他们自己的文件夹中即可,若是小组集体成果,则小组成员每个人分别将集体成果放一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最终,学生使用极域电子教室提交给实验教师,下课前教师会将他们的作品分享给所有的小组。

5 任务的评价

对于具体任务的评价,我们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教师在本实验结束前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在教师分享了各小组作品后,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评价量表,上半部分是定量评价量规(包含评分的几个维度和相应的分数),下半部分的定性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每小组总的评价成绩会计入学生的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具体见表3:

本案例的特色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遵循了任务设计的原则。设计的任务暗含了学生要掌握的技能,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检查和考核等特点。第二,设计的任务具有层次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第三,采用“电子学当”的信息化评价工其记录学生的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品,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更清晰更全面的掌握,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第四,采用“3*2模式”评价法。其中的3是种方式——“教师、学生自我、学生间”,2是两种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有可以学生的作品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又有利于学生认清自我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五 小结

教学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实验课教学设计,结构合理、操作灵活、实施流程简单,设计的任务也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表明通过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学习他们既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一方面旨在提高本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广大师范院校提供了一种实验教学的很好借鉴。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7-40,

[2][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吴雅琴,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以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1):30-32

[7]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杨九民,范官军,教学系统设计原理[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5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维

著名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数的认识”若按常规教学设计学生学起来会比较乏味,笔者就用多媒体自制了一个课件:美羊羊要上学,妈妈为它准备了好多的铅笔,美羊羊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它吗?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数起来,在学生数的过程中,笔者同时设置了语音,动画中传出美羊羊数数的声音,学生听后兴致很高,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百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借助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能积极动脑思考,主动思维。比如,在教学有关连加的内容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创设了选择路线的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从A地到B地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由于A地到B地中间有不同的点,这就给学生设置了不小的疑问。学生对着展示的情景一个个的努力找着,一条条地算着。接着,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动画的箭头效果清楚地向学生展示可能的路线,教会学生全面而完整地掌握寻找路线的方法。

三、创设议论情境 启发学生深刻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议论和争论能使有争议的问题逐渐变得清晰和明确。所以,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可能引起学生争论和讨论的内容,并辅以一定习题和练习使之变换,创设议论情境。因为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生被调动起来,且积极参与讨论,在众多的同学讨论中,他们的思维受到启发,还时不时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经过学生自己争论而明确的知识将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同时,在争辩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培养,思维也因此变得灵活。

四、创设激励情境,促进学生敏捷思维

学生自主性学习首先必须具备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爱学”。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其顽强的学习意志,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小学生渴望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赞扬和鼓励,过多的挫折容易伤害其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多用正面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其次,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时,笔者创设了“小金鱼迁新居”的情境,即利用多媒体分别出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的鱼缸,并提出问题:如果想给小鱼找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新家?求物体体积等枯燥的几何问题通过多媒体被故事化、生活化、情趣化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另外,多媒体兼具信息容量大、综合图形声像表现的优势,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这些优势,灵活地去创设一些激励情境。

当然,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还需我们今后进一步地去探索和实践。相信通过教师不懈地追求,现代教育技术就定能在小学数学课堂里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第6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教学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53

Abstract Curriculum design is the most basic and core conten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t is a means to test whether the teaching can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system desig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n carries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是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①教学设计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其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1 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通过随机访谈、观察、调查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理论讲授课不感兴趣,自学能力低。此外,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岗位群面向的是小学教师和教学系统设计师,课程教学的地点为网络机房,学时为72个学时,教材选用的是高教出版社出版、何可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

2 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定位

“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技术专业的能力结构体系中,教学设计的能力因素是其重要部分,其他的能力因素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本课程的本质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实践,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小学教师岗位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其课程目标为:掌握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用、评价的基本方法,并能借助各种设计模式和操作表格,联系实际,参加实践,初步具有教学设计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进行课件设计的能力、软件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其中,最核心的目标为学生能够具有教学设计理念,学会在设计教学时能够灵活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对学习者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撰写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达到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这种方法,形成有意在我国教育和教学领域中去实践和创新的情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3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②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着重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达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③本课程内容包括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共7个章节的内容。④章节内容可以划分为前段分析、设计、评价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为线性的逻辑关系,其中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分析为前端分析,这些分析的结果影响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以及学习环境设计即设计阶段。其中重点内容为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难点内容为教学系统设计结果评价和学习环境设计。最核心内容为学生大脑内隐教学设计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为依据进行整合,设计出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按照不同的学习项目分成不同的学习工作任务。引导学生从接受任务到任务完成都必定会遵循 “创设问题环境――小组分工合作 ―― 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反思” 基本的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循循善诱指导下通过项目进行的过程训练。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任务活动,实施了“学做合一”,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

4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会在上课之前如何备好课,如何对课堂进行设计,因而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小组成果展示得分、个人模拟课堂讲课方面的考核,期末考核的内容偏重于案例分析和设计内容。

5 小结

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脉搏,将新的教学理念呈现给学生,利用教育技术的专业优势,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如观课、设计比赛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进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不断进行课程和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授课内容、学业成绩评定等方面,并形成改革的经验推广,以期对云南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提供指导,提升“工匠精神”的能力。

注释

① 张祖忻.教学系统设计要践行科学发展观[J].中国电化教育,2009(8):8-12.

第7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 艺术设计教学 互动 运用

一、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也体现着人类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它根据教与学的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3)媒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包括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等研究。

(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以“学”为主的设计和以“教”为主的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的内容、方法、步骤等。

(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技术等。

(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7)教育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8)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理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实践领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改革作用。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等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环节需完善的地方

一支笔、一张纸、几张范作加教案,这是我们最熟悉、最习惯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然而,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已不再是“点缀”了,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1.师资方面

在一些有传统、有积累的艺术高校里,一些老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但他们对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包括对电脑知识方面的运用。还有一些教设计的老师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对网络里的一些同类教学没有进行比较、借鉴。而且一些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还不够,或有些师资培训有些形式化。

2.学生方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扩招以来,还有近些年出现的高考艺术热。这都为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输送了大批学生。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差距。学生的班级人数也由以前的10—15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左右。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校里,因校园内艺术氛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较好。但在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特别是一些艺术专业刚开设不久的学校里,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学生的学习氛围就总体偏弱。

3.配套设施方面

教室设施的多媒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教室,一些专业教室配置多媒体的可行性还不大。而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中一开始会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后面的课堂阶段会叫学生画草图、出方案等。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使用还存在矛盾的方面。

三、良性配合,充分运用

1.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偏重传授向课堂师生互动发展,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学通过网络与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有学习的可选性、可比性。

2.学生的素质组合是多样性的,特别是在一些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薄弱的院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由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获得了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与学习的自由性,即补偿性、适应性的学习。此外,校方的积极领导也不可忽视。既要看到学生角色转变的外在可能性,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学校在教学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政党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学校和广大师生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软性力量,组织争取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基金等的申报,争取经费。对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要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任何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艺术设计教学也是要培养设计领域的适用与创新人才。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21世纪所需的新型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项国雄.教育技术——理论.技术.方法.网络学习时代,2002.

第8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设计 通用技术 课堂教学

与基础理论学科教学不同,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是一门学生技能提高及实践创新的全新课程,要上好这门课,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前沿科技的发展状况,又要让学生感知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种多样的技术知识,显然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教材还要求学生参与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若让学生经常到工厂、工程等一线场所进行社会实践也不太现实,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当做媒介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创新,这无疑既能解决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困境,同时也将会使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增色不少。那么如何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会于其中呢?

一、把借助互联网学习的模式设计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可增强师生教与学的效果

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教材《技术与设计》涉及很多领域的专业技术与设计知识,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这门课程是个不错的方法,关键是教师怎样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了把学生的知识学习及技能提高做好,课堂上可以把每个班级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指定问题的网络资料查找、收集、整理研究。其间教师作为组织者,还应及时做好每个小组及组与组之间成果交流的引导组织工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技术对人类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举出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技术或技术产品如核能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围湖造田、农药、交通工具等事例分派给六个小组,首先让每个小组对本小组所分任务进行详细的网络查询,整理讨论分析出该项技术或产品带给人类的好处和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然后再让六个小组集中交流讨论学习各组成果,最后还需让学生作出知识总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人们应慎重使用技术,应进行可持续发展地开发技术。

可以设想,借助互联网这个强大的工具,必将大大提高通用技术学科教与学的效率,必修教材中其他一些内容,如不同材料性能的比较研究、开发新产品前期市场调研等,若借助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同样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中,能强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直观性、新颖性和趣味性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会涉及品种繁多的实物、模型等,需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形态及结构;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学习识别很多种技术设计图样;同时又需给学生介绍很多机器设备及工具的操作方法与过程。由于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上述教学内容通常无法在课堂上真实展现,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觉抽象、枯燥、乏味,相应的也很难有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若把它运用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就会以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画面和声音展示出来,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桥梁结构分类与技术评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桥、斜拉桥等不同结构的桥梁制作成图片,在课堂教学时向学生一一展示,借助直观图片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桥梁,进而有助于他们对这些桥梁结构设计特点技术评价的学习;在进行识读技术图一节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从不同行业品种繁多的技术图样中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图样,制作成图片供教学使用;在学习金属材料的加工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技工知识这方面了解不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例如划针的用法、划规的用法、样冲的用法、锯割的姿势和方法、车床的操作方法等分别制作成视频,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新颖直观的展示,激起了学生想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做好铺垫。

三、把计算机绘图方法与手工绘图方法共同设计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对比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绘图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技术不断创新的魅力

在技术与设计教学中,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把教学时长设计为两个课时,利用第一课时对投影方法、投影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三等规律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第二课时里先让学生实践用传统绘图工具绘制出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然后再利用word绘图来进行绘制,通过学习体验两种绘图方法,一方面学生的绘图能力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制的图形平滑美观、便于修改的优点,也会让学生体验到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魅力所在,进而激发起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巧妙使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极大地优化了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必将得到有效激发,进而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一定会有大大地提高。

第9篇:现代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验多元化的艺术感受

设计素描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开启设计类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平台,一个更广阔的艺术视野。美国艾尔法特大学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部就指出:“基础部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重新变得感情丰富、敏锐,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精神上的承受能力,最初思维深度、研究能力;学会分析,运用综合信息,学会如何去观察周围的实物。”[2]我们还是可以从瓶罐开始,学生面对高考时熟悉的瓶罐,自然而然地会机械的临摹复制,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要求他们——设计瓶罐。“艺术中对对象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通觉各个方面”。[3]第一,观察方法的不同,我们不仅可以观察瓶罐,还可以触摸其肌理,感受其质感,全方位的的调动学生对熟悉的物体的新的感受,要学生像新生的婴儿般重新看待周围的事物。这样你就有了全新的观察方式,该物体的任何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设计需要的部分。第二,表现方式的不同,保罗•克利就曾说过,“对艺术家而言,痛自然的对话一直以来都是创作的必然之路。艺术家是人类,他同时也是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在生活中,就应该时刻观察自然,让自然的任何一刻一时的感受都变得敏感,多元。最后,自然的任何部分都可以成为我们要表现的元素,展现在自己的画面上,这就不是简单的复制了。逐渐,学生对瓶罐变得不再无聊,他们从熟悉的瓶罐中提炼出以前未表现过的形态,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每一块不同的面,这样的思维逐渐与设计趋同,设计的学习不是复制,它应该更宽泛更复杂。

二、教师在教学中授与学生丰富的艺术形式

纵观艺术史长河,各种流派洋洋大观,而学生们在考前培训阶段,了解的大师和艺术流派却寥寥无几。专注于技术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的审美模式变得单一,甚至是固执,认为只有画得像才是唯一的艺术审美。所以传授学生多元丰富的艺术形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介绍“立体派“及其代表人物毕加索,观摩其作品《亚威农少女》等一系列“分析的立体主义”阶段的作品,它提示学生表现物体可以从各个角度表现,特别到立体主义后期,用拼贴的方式来表现物体,更大的触动了学生只能“画”的方法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局限。还可以介绍“抽象主义“,从蒙德里安《树的系列》,介绍艺术家如何把一棵具象的数经过内心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画面线的抽离,逐渐讲具象的树表现为抽象的线的元素的过程。

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新的转变

学生在通过对工具的探索、不同构图的表现、具象和抽象的表现,逐渐发现艺术的表现原来如此丰富。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的必然体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客观物象的形状、明暗、色彩等,转换为主动的去探索形态的特征、肌理的不同,画面构成的方式的越来越丰富,学生慢慢发现——原来素描不仅是画好一个苹果,更是一种记录,记录不同时刻不同心情下对同一个物体的感受,更像记录下一种心情,一种状态。慢慢地,学生逐渐从固执的、单一的艺术审美空间走出,走到越来越宽阔的艺术世界,慢慢地,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不再将技术作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开始拥现代艺术教育的基本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唯一答案的能力。

四、结语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这样的描述准确的传递了艺术教育的根本。马克思的见解更是深刻,“你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存在形式呢。科学趋同,艺术求异,正是艺术生命之所在。[5]在现代艺术教育如此多元、包容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大胆的去做有利于艺术教育发展的更多的探索,不停止、不停歇。

作者:徐俏楠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注释:

[1]《美术教育学》程明太著邓福星主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2]《语言与边界美国艾尔法特大学美术学院》陈小文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