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城市环境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环境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环境特点

第1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环境;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特点;发展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建筑工程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建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让人们感受到更为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是推动智能建筑高速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在低碳经济环境背景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网络化与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的特点

低碳城市环境下的智能建筑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通常意义上说的智能建筑是指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现阶段提倡的低碳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耗低、污染少,不仅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还有利于为人们提供非常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智能建筑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智能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再加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智能建筑的支持,相信我国在智能建筑的研究方面还会取得新的突破。电气工程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部分,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上,要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原则,同时要利用高新技术,完善电气工程的网络化建设,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低碳城市环境下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主要是朝着网络融合与办公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降低了智能建筑在日常生活中的电气成本的消耗。

首先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电气工程中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对实际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智能建筑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智能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再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要遵循低碳发展的原则,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实现远程控制,节约了很多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

另外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禁止非法入户、家庭设备的安全使用预警功能,对家庭中的电器实施遥控,还可以使用智能微波炉、智能吸尘器、智能空调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

最后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交互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筑也需要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来,智能建筑更不例外,应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的设计,不仅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电气技术发展的必然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秉持一种科学的精神,将低碳技术落实到电气工程应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宇飞,沙婷婷.浅议低碳城市与智能建筑电气[J].科学与财富,2011(4)

[2]俞海江,陈文心.浅谈综合布线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节能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3]任才权.对于智能建筑电气与低碳城市的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

第2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物(Traditional publications)正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网络出版(Network publishing)越来越引人关注。网络出版的兴盛势必会对编辑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网络出版由于其特殊性,网络编辑现在一般为编程人员,因其编辑专业的一般知识、技能和广博度偏弱,成为网络出版的编辑人才需要克服不少障碍;首先必须正确把握网络出版的特点,编辑才能自觉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网络出版工作。

一、网络出版特点的概述

1. 网络出版的形式与特点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网络出版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线阅读;第二种提供下载;第三种是按需印刷。在网络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随意地选择想看的内容,还可以在网上通过对话、论坛等方式进行双向交流。正是由于网络具有这种交互性,使其更加贴近读者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网络的便利性与交互性也是网络出版呈现出一些特点。

(1)查阅方便、经济环保

读者可以通过查询关键字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在开放性的互联网中,读者可以方便的下载,订购所需的书或杂志,这在一定意义上对保护我国书本资源有贡献,也使得书或者杂志的信息具有了可累积性特点。由于网络出版物在物流传输上是通过互联网,节省了物流的费用,也使得按需印刷成为可能,省去了积压库存的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同时网络出版物由于是存在在网络或者硬盘上的,真正实现了无纸化,节省了纸张和油墨,体现出了经济环保的特点。

网路出版物在出版的同时已经完成了发行的步骤,实现了编辑出版发行一体化,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网络出版的工作效率。

(3)价格低廉

网络出版物由于省去了纸张,油墨及物流的费用,全称实现了电子化,使得出版物的价格较传统出版物低廉不少,这也使得网络出版物较传统出版物更有竞争力。

(4)可以有选择的传播

网络由于其可选择性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喜欢阅读;这同时也使得网络出版可以有选择的对顾客进行传播,节省了广撒网的人力物力;受众也更喜欢这种传播途径。

(5)网络出版跟读者的联系更紧密

网络出版由于其自身的便利性和隐密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读者也更愿意与出版物联系,提供读者的反馈信息。网络出版物相比传统出版物在受众反馈的深度和广度和及时性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为网络出版物的提高,改进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编辑队伍在不断扩大,网络编辑成为05年中国保部公布10个新职业之一。网络编辑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网络编辑的思考与智慧,也正是他们的尽职尽责读者才能看到内容丰富,编排合理,排版美观的新闻。

网络编辑的工作主要包括:素材采集,对素材分类加工,编辑稿件,审稿,新闻,获取受众反馈,管理论坛,以及对网站的专题、频道、栏目的策划实施。网络编辑脱离了传统编辑所依赖的线性工作关系,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跟具有了组合性和随意性。

网络编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已用。当前,网络编辑的主要从业人员包括传统媒体编辑,网管,记者。由于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其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媒体平台的整体水平,因此,通过网络编辑职业规划培训,对提高网络编辑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保持网络编辑行业长期、持续、兴盛的发展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随着网络出版物的兴盛,网络编辑的需求量增大很多。网络出版物由于传播途径等其他自身的特点,也对网络编辑本身提出新要求。

(1)要求网络编辑明晰的鉴别力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网络上内容信息复杂,庞大,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当的鉴别力,能够去伪存真,选择有用的新闻或素材。由于网络水平的不断升级,其所含的信息量只会越来越复杂,庞大。编辑人员在甄选新闻素材时,要在不遗漏采集有用的新闻外,还要甄别新闻是否存在虚假捏造的可能。对于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新闻,编辑人员应该考虑挖掘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内涵。一个网络编辑人员要具备这样明晰的鉴别力和精湛的业务水平需要有大量的新闻、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储备,才能练就出一副新闻鉴别的“火眼金睛”。

(2)要求网络编辑具有驾驭网络交互性的能力

网络出版区别于传统出版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具有交互性;在网络传播中,编辑与读者,或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双向沟通交流。目前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主要有论坛、贴吧或者新闻留言。交互性为编辑和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网络编辑比传统编辑更便利的获得读者反馈,这既能增强网名的参与感,提高网名的忠诚度,也可以有针对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改进。

(3)网络编辑需要有洞悉先机的市场意识

网络编辑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传播信息;这一特性就决定其实通过网络盈利模式实现自身的发展。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广告创收或者向读者收费的方式走向市场。因此网络编辑应在自身、读者、广告商之间寻求平衡,达到经济和文化的最佳平衡点,来争取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网络出版的无纸化使得编辑工作流程逐渐非线性化。例如以前编辑工作的六个步骤,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交稿之间的差异与界限在网络环境下已经逐渐结合起来,以前多个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联系的完成各个工序。如图1、图2所示。

传统的出版业,编辑的主要工作被限定为文字处理,其策划和宣传功能都比较弱。而随着出版业走向市场,从策划选题到市场营销每个流程都少不了编辑的参与。

营销人员对文化产品的受众定位、思想内涵方面的把握普遍低于编辑人员,所以在网络出版环境下,出版机构内的编辑职责理应延伸至管理、组织、市场策划上以至营销上。网络编辑的组织职责主要体现在与出版部门、校对部门、营销部门等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便最大程度地掌握信息。编辑的广告职责主要体现在新书的宣传、预告、内容的推介上,实际上包含在编辑的营销职责当中。编辑的营销职责主要在于确定选题能否适合读者需求,能否营造出一种引导读者愿意了解该产品的市场氛围,从而创造、引导读者的购买需求,最终实现销售目标。总结在网络中怎样实现高效率营销的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种。

第一,由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重的、交叉的组合式的搜索并且可以提供顾客相关需求的全面翔实资料,这就给编者、读者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出版社内部的编辑可借助网上的巨大人流量,在网上宣传、推介、促销自己的文化产品。读者可利用便利的搜索工具,对感兴趣的书籍进行检索,以方便促成购买。第二,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设计和订购产品,使得营销探测具有了互动性,出版社生产一方既是信息的收集者,更是信息的接受者;出版社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营销探测转向消费者个体,建立数据库,进行与顾客关系的管理。这就将传统出版产业营销主要面向消费者群体,定量描述消费者行为,转为面向消费者个体侧重定性描述的行为。从产品推出前的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到营销传播,再到售后服务,编辑人员互联网技术给营销的全过程高效化提供了最实惠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营销的范围扩大与高效化。

3.编辑过程更加突出互动性与受众参与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对多”的特点,这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模糊了传者与受者的身份,他们之间可以互为主体。网络上的bbs和qq聊天等都是交互式的突出表现。作为网络编辑就要充分尊重受众的需求。在线聊天室和QQ聊天中这一类交互式沟通有两个鲜明的特色,及时性和隐秘性。同在聊天室的两个人可以不用知晓对方的身份,跟他进行即时的沟通,这种传播途径速度快,具有隐秘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就跟需要编辑进行甄别采用了。

网络编辑经常利用电子邮件同国内外出版界联系和洽谈业务,了解图书市场,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在网上查找选题信息以及在网上制作调查表。网络沟通手段引入出版业产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编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性。供广大作者、编者、读者交流的网上聊天室,供读者阅读下载的“阅读室”,通过主页分布信息和广告,电子邮件收发稿件信函,还有网站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可以用来管理数据、接受用户查询、响应用户请求等。“比如人民网可以查阅人民口报报系的1995年1月1口以后的全部内容,新华网可以查阅2000年后的新闻资料,中国青年报可以在网上查阅2000年5月15口至今的报纸内容等等。这些数据库的建设大大方便了读者查询资料,使受众拥有参与的高度主动权”。受众比传统意义上的读者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可以从网络掌握第一手资料和背景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选择浏览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以及及时自己的意见。

当今学科之间交叉力度更大,一些新的学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学科研究领域越分越细;相对于传统媒体编辑,网络编辑就更需要创新。创新集中体现在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改变固有的,习惯性与重复的思维特征,打破成规,进行创造性,广阔性,开放性的进行思考。网络编辑不应当因循守旧,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善于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加工出新的设想,工作中要保持不断创新的精神。

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创新永远是最根本的任务。信息时代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快的一定胜过慢的。谁早开始参与谁就占有了先机,就有优势,利润也比其他的要高,然后没有创新或者创新的力度不够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掉。出版物的创新主要有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中,人们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只有那些有新意,有价值的东西会被人们留意、记住。

我国网络媒体主要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众多报纸的网络版,例如南方周末的电子版;第二种是自主独立的网络媒体,比如网易,新华网、东方网等媒体;第三种是多家传统媒体设立的网络媒体,如千龙网;第四种是与传统没有直接关系的媒体,如新浪网,搜狐网等。据调查研究,我国的“中文网站已有近万个,网络用户达到400万。”与此同时,网民上网数量同样激增,截至到03年6月,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到06年,全社会互联网使用人数已达1.37亿人。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编辑过程得以从以往单纯的纸质媒体延伸至网络平台。传统媒体开辟网络版,在策划上着重创品牌、创特色。以新华网为例,在03年的“非典”报道中,新华网充分利用新华社资源,大力整合其他媒体和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推出全国网站中规模最大的“非典”专题。专题开设了跟踪版、图片版、视频版、多媒体版、资料版、评论版、英文版等版块,推出“高层行动”、“北京抗非”、“一线传真”、“各地动态”等20多个栏目,每天以第一时间及时、准确、权威、全面地报道最新疫情,全国各地防治“非典”的最新进展,以及全球抗击“非典”的努力和最新科研成果。充分满足了人们在发生疫情的非常时期对有效信息的需求。新华网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下子赢得了它在受众中的公信力,使新华网成为一个传播真实、快速、全面、准确信息的品牌新闻网站之一。尤其是新华网的“24小时热图”和“新华视频”已经成为新华网设置的特色栏目。如人民网也利用图片、视频、声音互动等多媒体手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受众传达他们最关心的信息,如该网首页左上角以较大空间设置一组图片新闻,紧接其下方又是直播视频栏目,非常方便网民获得信息。多媒体手段应用于编辑过程,更加方便受众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了。在网络出版环境下,编辑过程延伸至网络平台,使编辑的创造性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而使编辑过程表现出了鲜明的多媒体交互特色。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网络出版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网络出版对网络编辑提出的新要求及新形势下网络编辑的特点,希望对指导我国网络编辑的工作更好的展开有所帮助。网络的兴盛给出版业带来了生机与此同时,编辑活动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编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顺应时展的潮流,主动迎接挑战也许是现代编辑的明智选择。编辑应深谙战略文化意识和战略经营意识,尽快调整自己,适应网络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新特点与新规律。

参考文献:

[1]彭秀军. 网络出版的特点及其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J].中国出版, 2000,(08)

[2]汤书昆.电子编辑专门人才培养的战略探讨[J] .编辑之友,1997 (6) :37238

[3]张振接.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优势互补,携手共进[J]. 中国编辑 , 2006,(06)

[4]赵麦妮.网络出版环境下编辑过程新特点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5]王红玉,肖琼. 电子网络出版编辑技术初探[J]. 湖南商学院学报 , 2003,(05)

[6]王新春.网络编辑的职能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7]曾祥雪,陈盼. 优秀网络编辑必备技能与知识结构[J]. 中国编辑 , 2008,(01)

[8]单文盛.作为新兴传者的网络编辑及其素质要求[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8,(04)

[9]余瑞冬.网络编辑社会角色及素质能力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06)

[10]孔令华.试论网络编辑工作的编辑特点[J].中国出版, 2003,(03)

[11]管兆宁.浅谈网络出版及对传统出版业的挑战[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 2000,(06)

第3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现代城市的发展对于绿化的要求比较高,社会发展重视环境,城市的环境很大程度上需要绿化来支持,通过绿化,能够提升城市环境带给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城市生活的体验感。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城市绿化,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长远来看,城市绿化工作的发展关系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做好城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影响

1做好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1.1城市绿化对城市空气环境的影响

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绿化的建设给城市带来的比较直接的影响,就是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以绿地建设为例,绿地的面积不断增加,无论是草地还是森林面积的增加,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空气的质量。绿色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对于城市空气的净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种植大面积的绿化植物,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植物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在城市发展的今天,各种环境污染,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而绿色植物的种植,则可以有效的吸收更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提高对环境的净化能力,给城市环境带来积极地影响。

1.2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视觉环境美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种绿化景观的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环境的美感,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绿色景观植物的种植,能够与城市环境建设相得益彰。如今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的是各种建筑物的建设,很多城市的城市空间被各种建筑物所占据。在这样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市的空间建设和环境建设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城市空间建设定位,提升城市空间的建设整体水平。所以,对于这种空间环境视觉效果的补充,就需要通过景观绿化的方式来实现。城市绿化的建设就是对这种城市景观的视觉效果的补充呈现,通过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发展,能够更好的提升城市的景观环境效果,提高城市的绿化率的同时,实现了对城市美感的设计。

1.3城市绿化能够发挥降低城市污染的作用提高环境水平

当前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城市环境的建设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城市绿化的建设就发挥了一定的缓解污染的效果,当前城市中有大量的噪音污染,对于城市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面对噪音污染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同时,当前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各种汽车等噪音污染也相应的严重起来。而通过建设大面积的城市绿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建设的整体环境,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平,城市绿化的存在能够发挥降低污染的作用。此外,城市绿化景观的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能力,降低城市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积极地影响。

2当前城市发展中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绿化的形式有很多,无论是绿地建设还是景观园林的建设都是城市绿化的一种,对于城市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更加系统的角度入手,从多层面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升绿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贡献能力。但是就目前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在很多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城市绿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

绿化的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绿化植物的种植,更重要的是,城市绿化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来对城市绿化进行设计。对于不同形式的城市绿化植物,进行不同的规划和管理,这是城市绿化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绿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不同的绿化方式是分散存在的,但是整体的绿化效果的实现需要通过景观设计规划和城市发展定位来实现。因此,在城市的发展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来提升城市绿化的水平。但是,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部门在对城市的绿化环境进行设计时缺乏这种统一的规划和建设。园林设计部门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对城市景观设计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具体的设计。此外,在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方面,城市环境建设中缺乏细致的管理,影响着城市环境建设的整体水平。

2.2城市绿化建设缺乏专业化的管理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城市环境建设面临着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分析。特别是绿化建设需要一定的专业化管理,才能保障绿化的建设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专业标准。当前,在城市绿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一些城市的建设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城市的环境建设而言,选择怎样的建设方式和环境建设标准,需要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选择。如今的城市发展趋同化特点逐渐明显,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独特性,绿化的设计缺乏特点。不同的城市其发展定位是不一样的,对于城市的建设者而言,绿化建设同样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绿化建设和设计的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的现象,绿化设计缺乏专业的全面的研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绿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差异性不够,整体缺乏特点。

3未来城市绿化环境建设的对策分析

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建设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城市绿化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而言,应该从更加专业化的角度对城市绿化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探索城市绿化的建设标准,充分分析城市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当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绿化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未来城市绿化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绿化部门要对城市环境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细致的管理

在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建设与绿化建设息息相关,绿化建设相关部门需要对城市的建设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就要求,绿化建设部门对城市绿化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从绿化需要实现的各种效益角度出发。绿化的设计,建设范围以及种植的植物类型等等这些都需要具体的建设部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管理。未来,城市绿化管理部门要充分做好绿化管理工作,对各项绿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绿化的设计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将绿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统筹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升对城市绿化的全面管理标准,从更加广泛全面的角度来对绿化进行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城市相关绿化部门还要对绿化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范,对于城市绿化的内容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和构想。将城市的绿化建设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对每个类别进行系统研究,将绿化管理置于更加细致的角度去研究,这对于整体的城市绿化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此外,做好城市绿化的全面规划和细致管理,需要相关绿化管理部门更加重视,无论是绿化管理制度还是绿化设计方面都要重视起来,提高城市绿化的水平。

3.2城市绿化的设计和建设要更加具有独特性

在城市绿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城市发展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因此,在绿化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景观的设计以及绿化植物的选择等等都要注重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特点角度入手。在城市的发展中,绿化不仅承担着城市景观的表现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任务。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未来在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要充分分析和研究城市绿化建设的特点。从城市的整体景观特点角度入手,将绿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联系起来。例如北京市在绿化中,城市绿化景观中的主要种植鲜花为月季,而月季花是北京市的市花,这就是将城市景观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特点相联系的一个案例,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中都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城市的环境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和发展优势也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绿化景观的建设和设计也要更加突出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升绿化景观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

4结语

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绿化建设中要更加重视绿化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协调性,通过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学谦,曾巧楠,柯子涵,等.绿化对城市街谷热环境的影响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6,(4):75-77,109.

[2]郑孔.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绿化装饰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3):47-48.

第4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1.提高公民对城市环境艺术的保护意识

伴随着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技术的发展,环境艺术作品已经逐渐深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为破坏的影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踩踏绿色植物、损坏艺术作品等现象。因此,要实现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首先就是要提高我国公民对城市环境艺术的保护意识。而作为城市公民中的一员,我们更应强化自身保护环境艺术作品的意识和个观念,一方面,相关部门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每一个公民都了解到保护环境设计作品的重要性,通过定时开展讲座和活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对城市环境艺术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应自觉做到不违背规章制度,对违规乱建以及破坏城市环境设计的行为予以惩罚,以此全面提高城市环境美。

2.结合城市文化、地域创新环境设计

建设美丽的城市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美丽也并非简单的形容词,这也给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与目标,不仅需要规划城市的景观层面,还需要全面考虑城市与社会层面两个方面。因此,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应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历程下,根据环境优化原则,尽量协调好自然、经济与文化上的关系,选择最佳方式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城市环境设计还必须以保护城市的人文、地域以及自然美因素为原则,合理、高效的运用城市资源,全面考虑城市环境的功能性、生态适宜性与社会景观人文性等特征。除此之外,进行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必须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在尊重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与布局。首先,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是提供阳光、食物、温度、空气等基本生存物质的地方。所以,对于城市环境设计必须充分尊重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人类与环境自然的融入到一起,创建一个和谐共生的美丽环境才是美丽城市的宗旨。其次,城市环境艺术设计还必须充分的发挥与利用当地的特色,充分考虑到当地的人文风貌,尊重地域文化的设计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

3.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环境中的自然形态设计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会设计到很多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的作品拥有多样的色彩,能给人直观的美术熏陶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样,将自然形式运用到环境设计中,运用的方式不仅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也可以是立体直观的呈现。就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德国柏林DZ银行分公司的办公楼设计是由建筑大师富兰克林.盖里设计的,该设计充分考虑了与自然融入的主题,在银行的墙上设计了山川图画,休息室里也做了阳光照射的处理。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以业主的要求来设计,更是创造了新奇时尚的设计典范,充分实现了运用自然形式的环境设计。

二、结束语

第5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关键技术;问题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城市作为重要聚集地,在社会进步、城市化加快下,人类也随之加大了地质环境的改造力度,长此以往,导致城市地质环境出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城市地质的变化也会引发各种问题,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基于此,我国需要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技术进行重点分析,意在营造良好城市环境,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一、分析现代城市的工程建设

在现代城市的工程建设中,其发展趋势呈现出“高,多,大”的基本特点。城市化属于人类社会重要演化过程,其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如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土地空间等转变,而以上这些转变又会随之呈现内在联系。就发达国家而言,城市化背景下其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人口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非城镇人口为了生存发展,只能谋存生路,从而导致城市生产、住房、地价出现不断上涨,使建筑物出现高空发展。近几年,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剧下,城市建设愈发频繁,尤其表现为高层建筑,使其具有建设速度较快和数量多等特点。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下,地下空间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另一发展趋势,促使地下空间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例如:地下交通,通过长期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占据世界前列,但是,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增加,直接对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而引发各种地质问题。

二、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一)地表工程

在城市人口逐渐加剧下,我国为了更好解决城市的用地问题,开始加大了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建设力度,尤其平原地区为实现城市化建设,对耕地的占用,而山区的城市建设则是以山坡开发为主,由此造成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和软土地基等问题频繁发生,当边坡失稳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持续发生时,极易导致环境的再次破坏,甚至危机后代。

(二)地下工程

城市的工程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发展属于较为重要的一个建设项目,但是,随着地下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例如: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地面变形以及洞室围岩的失稳等。另外,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地面变形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问题,较为典型的案例:日本东京在地铁施工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引发地面塌陷,对于我国地下交通的建设人员而言,该事件无疑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三)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的总量位于世界第六,而人均水量则是总人均水量四分之一,是目前贫水国家之一,全国缺水城市更是超过三分之二,因此,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城市因为过多采集地下水,导致地面出现塌陷或沉降问题,例如:太原、上海和宁波等城市,以其中的上海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累计沉降数量已经达到2.63米左右,具相关统计发现,全国由于地下水超采所引发地面塌陷大约800左右。

(四)废弃物

在城市工业快速发展下,工业废弃物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中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问题日渐恶劣,例如:生活垃圾,通过对生活垃圾相关调查显示,其总量呈现每年以八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由于固体废物难以进行有效堆放,导致许多工程地质出现环境问题,如地表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等。

三、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问题探讨

(一)关键技术

在城市环境逐渐恶劣下,对其进行工程地质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预测技术、改造技术、评价技术、计算技术、绘图技术等。而在环境工程地质学中,重点是对预测工程建设作为研究课题,详细研究环境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有力支持。而地学研究过程中,预测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强化该项工作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城市环境情况,而且还对工程地质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部分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在选址与规划前均会对工程地质进行环境评估,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由此得出,地质环境监管、地质灾害防治均需地质勘探技术的参与,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真正发挥技术自身价值。

(二)发展趋势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地质环境研究工作发展趋势如下:第一,必须要在短时间构建城市环境质量系统和数据库,在计算机技术逐渐完善下,制图技术、工程地质数据库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工程地质系统,需要尽快完成城市环境质量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并将其作为研究重要方向。第二,对城市的三维空间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强化工程地质预测、评价等工作,使其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测体系、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第三,加大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力度,并将相关理论和标度方法作为核心,促进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更好发展,使其取得跨越式、突破性成绩。第四,积极探索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两者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目前,该项研究和原有工程地质的研究存在较大区别,其中前者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研究方法相对比较综合,其研究成果同样呈现出一定的预测性、准确性。因此,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进行具体研究至关重要,并通过相关措施的优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丹丹.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问题探讨[J].旅游纵览月刊,2014(11):68-72.

[2]陈永静,张春浩.现代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关键技术与问题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31-231.

[3]石海娜.探讨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243-00243.

第6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自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中国的城市环境治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组织和市民的作用,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从而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 治理 模式 启示

2013年1月份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国际的热烈关注。城市雾霾污染的大面积出现要求中国的城市发展警惕“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分析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治理模式,并提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建议,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背景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工业急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城市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当时,英国的首都伦敦和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芝加哥的煤烟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公害事故日益增多,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扩大。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城市环境污染还处于初发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化工,污染范围不是非常广泛,污染局限在部分城市和地区,这一时期的城市环境治理还未普遍受到重视(梅雪芹,2000)。

“伦敦烟雾事件”的爆发说明城市环境治理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当时,伦敦工厂产生的废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伦敦一年中雾霾天气平均多达几十天,长期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由于多年的工业污染,又由于伦敦居民在冬季使用燃煤采暖,导致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飘浮,能见度极低,伦敦市民呼吸困难、眼睛酸痛,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从12月5日到8日,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支气管炎、结核病、流行性感冒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并引发大量居民死亡。“伦敦烟雾事件”使英国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及内容

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各自的传统,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形成了三种模式。

(一)政府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重视传统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及其职能机构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采取一定的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式,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该模式中政府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模式运作的方式是由上至下,具有行政集权和政府主导的特色。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强势影响力,并具有主导地位。与环境治理有关的市场主体的生产运作、农民的生产活动、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相关活动都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政府不仅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者、动员者、促进者,还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者、主要监督者和仲裁者。这种具有垄断性和一方独大的角色使得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权限很大,很多不该管的事务也一并管理。第三,治理工具上以行政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垂直性,政府制定城市环境治理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的检测、检查和监督工作。

(二)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重视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来筹集城市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引导和激励企业、社会个体参与城市环境治理。一方面,市场可以弥补城市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加大处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力度;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可以利用其对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等信息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处理的优势进行城市环境的资本投入、运营和效益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的措施包括:收取产品税、资源税、污染税、原料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押金—退款制度;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等(陈海秋,2010)。从形式上来分析,市场化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建设—运营—移交、政企合资、合同委托、社区自助、TOT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中,市场主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资本融入或管理参与,重在发挥私营部门的优势,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避免政府失灵的出现,同时又可以保证企业的利润,分担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和社会负担,从而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多方共赢。以建设—运营—转让的形式为例,政府通过合同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以私人资本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回收资本投入赚取利润;待特许权期限结束时,城市的基础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其运作过程包括建设(Build)、经营(Operate)、转让(Transfer)三个环节。

(三)多元主体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相对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该模式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存在多个机制,致力于建立多主体投入、多形式经营的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治理主体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调控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们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行为,以维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邓集文,2012)。多元主体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中,政府充当其“元治理”的角色,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环境的检测、检查和监督职能,维护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成本较大的与环境治理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因经济外部效应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受害的群体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补偿。企业协会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通过和政府、社会的互动,及时就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沟通,积极寻求降低和遏制城市环境污染的对策。第三部门由于其成员遍布各个领域,且深入基层,获取信息快捷、全面、真实,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西方模式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启示

(一)完善法治和政府战略引导

完善法治对于中国城市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包括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两个层面,二者不可或缺。一方面,在城市环境治理上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环境保护的法律要增加专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事务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治理需要培养市民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外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要内化为政府官员和市民个体“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观、行为原则和社会精神意识,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经济增长不能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理念。

政府战略引导主要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治理要加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市民追求的生活是精神、物质、文化的全方位、有品味的生活,而非仅仅是物质的生活。生态效益是形成经济效益的客观自然条件,经济效益是形成生态效益的物质基础。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目标导向,服从于经济人假设,是经济主体追求个人利益的理性选择,但是也具有负面的经济外部性。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创造持久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设置要涵盖多个方面,既要科学,又要合理、可行,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化的操作,要兼顾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层次的提升。

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顶层设计和实践的操作性紧密结合。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需要规划城市环境治理的长期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同时,城市环境治理的具体政策设计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具有操作性,保证相关的政策在基层得到顺利执行。第二,系统性和协作性紧密结合。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设计要使得各部分的指标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发挥整体。指标设计遵循协作性原则,有利于使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规范,有助于城市环境治理的开展。第三,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同时,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要植根于中国现有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瓶颈问题所在,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正强化和负强化紧密结合。正强化是指对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环境污染的行为实行奖励,激发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的行为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的正面效果和良性循环。负强化是指对与城市环境治理目标相违背的短期行为、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的实行罚款、停止营业、法律追究等手段。

(三)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部门组织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政府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转变,公民社会也在发育过程之中,大量的第三部门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积极关注城市治理生态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为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要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组织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为环保组织提供政策支持,积极采取其提出的合理建议,配合其保护城市的行动,为其提供一定的基金支持,使其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社会间的桥梁与纽带,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其次,环境保护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要处理好和政府的合作关系,规范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活动,提高组织人员的素质,严格进行组织的财务管理,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社会的环保参与,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改进市民的环保行为,开展环境维权和法律援助,参与政府环保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再次,第三部门组织要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环保组织要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探索第三部门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多方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世界历史,2000(6)

2.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2)

3.邓集文.试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东南学术,2012(3)

第7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色彩;环境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2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对建筑与环境色彩的深刻认识,造成了城市色彩应用的混乱,对城市特色形象塑造形成负面影响。同时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环境色彩设计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现代城市环境色彩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色彩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色彩的实验中可以证明:“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质感等。”因此,色彩在视觉认知中起重要作用,城市色彩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城市的规模我们可以由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理等因素把城市划分为小城市及大中型城市。现代城市主要是以大中型城市为主,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现代城市色彩主要是大中型城市的环境色彩。

大中型城市的特点是:现代化程度高、城市发展成熟、人口众多、城市功能复杂全面,城市建筑的组成和形态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色彩的趋同性。如:宾馆、大型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会一定程度上的左右建筑的形式与材料。城市的规模越大,对城市景观产生的影响也越深刻。如果在大中型城市中刻意寻求一个整体统一的主色调,所谓的“基调色”是欠缺客观考虑的。只有我们认真研究现代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形态,才能设计出真正适合现代城市环境的色彩,在城市日趋发展的今天使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人文环境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扬。

1. 影响现代城市环境的色彩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

由于受一系列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色彩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在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自然环境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生产力水平低促使人们只能就地取材建筑自己的家园,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眼光和审美。自然环境对现代城市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上。

气温对色彩的影响。气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主观感受,致使人们在视觉上寻求与生理感受相平衡的色彩。热带地区持久的高温天气使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清淡、安静,看上去有冷感,高明度冷色调和无色系,寒冷地区的人们通常比较易接受视觉上感到温暖、热烈的暖色系、暗色,更偏爱于有温度的材料。

降水与湿度对色彩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地貌会受到降水与湿度的直接影响。少雨的地区气候干燥,植被稀少;多雨的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另外,受光线的影响,湿度大、日照少的地区的光照度和大气透明度相对来说比较低,长时间生活在密雨多雾、“灰蒙蒙”的地区的人们更喜欢纯度高、明度高、艳丽的色彩。

1.2人文环境因素

每一座现代城市中都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技术工艺所局限而形成的地方建筑材料和传统用色习惯,是现代城市人文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还有诸如社会制度、宗教观念、思想意识、社会风尚、传统习俗、文化艺术、经济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现代城市色彩。因此,受文化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色彩的形成是极为复杂的,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对于现代城市环境色彩设计研究来说,重要的是要对研究对象的色彩运用人文环境因素来进行调查与研究,来作为进一步的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

2. 现代城市环境色彩的设计原则

2.1突出现代城市中自然美原则

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体验。人类很容易接受大自然中的色彩。而大自然中的色彩就是现代城市环境色彩中最真实的体现,是城市中最自然让人感觉最美的风景。遵循自然之道,探寻自然色彩的特质,提取当地色彩的基因将其置入到城市色彩规划设计中,并且在城市色彩形象的塑造中积极再现自然之色,表现自然之美,才能展现出现代城市的特色。

2.2延续现代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城市中的色彩独具一格。现代城市中有一部分区域曾经是古代留下的商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应尽量保持这个区域的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皇城根一带的旧城区已经开始注意它的保护了,否则皇城会被淹没在更加金碧辉煌的玻璃幕墙的建筑群中,北京的历史文脉就会被彻底断送。

2.3服从现代城市分区原则

对于一个现代城市而言,在城市环境色彩设计中刻意寻求一个贯穿始终、整体统一的主色调,其所谓的“基调色”是不科学的,也是难以实现的。不同的建筑场所,具有不同的空间范围。现代城市环境的色彩应根据区块特点来控制其内部的基本色调,使色彩与区块性质、功能相对应,强调地区性。如:政府机构的色彩,应该显现出它的凝重;商业区的色彩,应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该素雅一些,让人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和谐悦目,让人们的心情舒畅。

2.4现代城市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现代城市色彩运用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这里的和谐是要求现代城市环境的色彩在差异中寻求和谐。现代城市的色彩包括两个方面,人工色与现代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人工色与现代城市建筑色彩之间的协调。一座被蓝色海洋或绿色森林环绕的城市,其色彩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海洋环绕的城市,即便色彩运用大胆,也不会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如果色彩纯度过低,城市反而会觉得缺乏生机。威尼斯虽以暖红为主调,却不会给人色彩嘈杂的感觉,反而显得生机勃勃。总之,在一个自然色过于突出的城市里,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的底色,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能使现代城市的色彩更加和谐。

3.总结

色彩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环境视觉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合理的环境色彩设计将会为城市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杨曾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2004(1).

第8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环境建设;难点与策略

1、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相应方面的科学研究也已经出现,环境工程学便是其中的一门学科。环境工程的内容大体上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2、环境工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环境工程越来越重视,污水、垃圾、城市园林绿化等都被列入政府重点工程进行检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设施水平较快发展,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然而,目前城市环保工程建设规模与国家、省提出的环保优先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相比,在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水平、建筑节能和城镇绿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小差距。

3、当前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3.1城市的污水处理不完善

城市生活的污水主要有三个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径流污水。其中,城市的生活污水是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等。这些地方产生的粪便、洗涤污水经由城市的排水道进入地下污水区。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采取的办法是把它们送到城市的污水厂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再排放出来。这部分水具有明显的周期循环使用特点。城市当中的工业废水在城市污水当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工业污水在全国各个城市当时的分布是不一样的,那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污水排放相对严重些。对城市工业污水的处理要求更为严格,因为这部分污水当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腐蚀性、难化解的污染物。需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最后的一个污水来源主要是城市径流污水。他们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点和复杂的成分。主要是由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的影响造成的,也有一些是地面上的垃圾和废物经由流过城市的河流造成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实施比较落后,在每个区域建设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污水处理不及时,污水的回收率差,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等等。这些都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3.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3 园林绿化建设没跟上发展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各地的城市发展当中,建设水平也不一致。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4、解决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应对的策略

4.1 加强宣传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

环境工程建设不是建设部门自家的事情,而是和广大的市民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上的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去,不仅要求相关的建设工作者提高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还要加大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号召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广大的市民对环境工程建设有所了解,提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意见,加快环境工程的建设步伐。

4.2积极推进城市垃圾与城市污水的处理机制

应当将城市垃圾和城市污水的处理机制不断的推进向前,落实并完善经营制度,严格的对各级城市建设运营部门进行管理与监督;制定并实施相关的节能措施与优惠政策,积极的鼓励研发、使用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产品;建立并健全服务、运营和建设的政府监管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明确城市的绿化管理职能,并加强对城市植被的监管和保护。

4.3物料闭路循环将废物综合利用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实质上是生产过程中流失的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尤其是我国农药、燃料行业的主要原材料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有60%~70%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用水闭路循环,供水、用水和井水一体化,一水多用,分质使用,净水重复使用。我国现已研制成功的利用磷石膏联产硫酸和水泥,利用硝酸生产尾气制亚硝酸,利用硫酸生产尾气制亚硫酸钠,从硫铁矿烧渣中回收金、银、铁,从乐果合成废水中萃取回收乐果等.都是很有使用价值的“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4.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的作用和职能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应当充分的发挥政府的相关职能,积极的协调相关部门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和任务,及时的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环评、土地、规划、立项等工作所带来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的评比与考核,进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与此同时,应当重点突出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的监督与引导,并科学的建设和规划城市环保基础设施。

4.5鼓励社会各界多元化的投资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耗资使十分巨大的,在建设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我国政府部门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多元化的投资。应当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对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让更多有能力的企业主动的参与到我国的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工作中,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良性运转,并且可以加快工程建设的建设步伐。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当最大程度的推进积极有效的引导体制,加强政府部门对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人员的鼓励和奖励,充分的调动参与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以便于更好的推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展。

参考文献:

[1]郭春梅.环境工程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先锋.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

作者简介:

第9篇:城市环境特点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s, people increasingly concern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simply clarifies the concept,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living, transportation and agricultural sources of pollution, are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Als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maken measures of.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而城市更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城市环境将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典型的受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地域综合体。它由城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美学环境四部分组成。城市物理环境可分为城市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动植物、微生物等)和城市人工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线、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等)。城市自然环境是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为城市这一物质实体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城市人工环境是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城市景观环境(美并且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学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城市环境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界限相对明确,其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但其限制众多,矛盾集中,并且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其它环节的相关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

正因为城市功能复杂,所以相当脆弱,极易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污染源是多方面的,根据产生部门可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排放出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能量或不被人们所需要的有害副产品,造成污染。起重工业、冶金、电力、机械、造纸、纺织、制革、建材等行业的污染长容易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活污染源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生活用煤所造成的污染。交通污染源以能源燃烧的尾气运输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泄露及运行噪音为主。农业污染源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农业废弃物及使用城市废水灌溉而造成对作物、土壤、空气、水体及农产品的污染。

2 城市环境主要污染源

2.1 工业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是指工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它通过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和废热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产生噪声、振动等危害周围环境。工业污染,首先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动力、热能、电能等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如以煤、石油为燃料或为原料所产生的废气,包括CO2、CO、硫化物、氟化物、硫化氢、有机物等。其次,工业污染还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工业成品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噪声。工业污染还包括由核电厂等产生的辐射污染。

根据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3万吨,比上年上升5.73%。具体见表1。

表12011年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为199757.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5%。具体见表2。

表22011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2.2 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化造成的。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增大,人口越来越密集,排放出来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病菌的扩散和传播也更容易,从而造成对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威胁。生活污染源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1) 生活用煤污染:不少中小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燃煤炉灶,由于居住密集,燃煤质量差,数量多,并且燃烧不完全,烟囱较低,因此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数量非常多。

(2) 生活废水污染:生活废水中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子、动植物脂肪、尿素、和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外,还含有细菌、病毒等使人致病的微生物。这种污水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也会产生泡沫妨碍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使水发臭变质。

(3) 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包括厨房排出的垃圾、日用品消耗的垃圾等。随着城市居民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与堆填,成了困扰了许多城市建设的难问题。如何综合利用它,变废为宝,是现今研究的一大问题。

(4) 生活噪声污染:指日常生活和 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噪声,包括家庭噪声、公寓噪声、娱乐场所、菜市场和运动场的噪声。

2.3 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主要由铁路运输、市内交通和航空运输三方面引起的。

(1) 铁路运输

城市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和其它部门相同的共同问题,也有铁路特的问题。它对城市造成点、线、面的影响,影响范围是较大的。铁路运输对城市造成的危害主要有:蒸汽机车产生的煤烟粉尘,内燃机车产生的黑烟和废气,及铁路专用热电站,工厂的锅炉、燃烧炉、冶炼炉产生的烟煤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目前大城市开始采用内燃机牵引,逐步取代蒸汽机车,情况有所改善;机车、客车、油罐车、牲畜车的清洗污水,工厂排出的含有油污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水对水体的污染;铁路噪声,包括机车车辆在行车时产生噪声和动力设备的机械噪声。

(2) 市内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