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对职业安全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职业安全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职业安全的理解

第1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师职业安全 场域

一、职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韦氏大词典中,“安全”界定为,人和物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没有或不受或免除了侵害、损伤和威胁的状况。当人们采用各种措施,使危险降低到某种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因此,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与危险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安全的最理想状态是不发生伤害、损失或事故。总之,安全是人类理性状态下的可控风险。

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出现与发展,职业“应运而生”。所谓职业是指“个性的发挥,任务的实现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的人类活动”。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这样一层含义:职业是与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关的工作。因此,这职业所涉及的工作活动不是自己家里的家务劳动,而是社会生产劳动。进而,在“职业安全”这一概念中,“职业”赋予“安全”一个确切的发生范围,也就是说,“职业安全”所涉及的“安全”是指发生在社会生产劳动中,而不包括发生在其他范围内的危险、事故或威胁。

职业安全的共性是由于各行各业的职业者都具有相似的职业意识;而职业安全的特殊性是由各行各业的职业特殊性决定的。共性之处在于,任何职业的职业安全都要保障从事者的人身安全,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免受于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危险、伤害的威胁或事故的发生;职业作为社会成员谋生的手段之一,还要保证从事者通过自身劳动能够获得合法合理的报酬和福利待遇;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时候,任何职业都应尊重和维护从事者申诉的权利,申诉权是一项依法获得的并维护从事者合法权益的权利。

二、高校教师职业安全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安全,即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自主自由地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从而彰显自身的生命意义、安全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进而,教师的职业安全可以理解为是,确保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能够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安全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责任的客观存在状态。

高校教师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他们处于高等学校的“象牙塔”中,教育对象是更接近成人心智的学生,工作伙伴是社会知识分子和科研团队,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承担着指导、帮助青年一代顺利社会化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具有其独特内容。

必须明确,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保障的是履行职责的合格教师的合法权益。而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不仅是要教书育人,还要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和学术研究能力,此外,“双肩挑”的教师还要完成相关职务的行政任务。本文根据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的观点,从关系的角度出发,依据高校教师在职业环境中的三种主要的人际关系,将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场域:师生关系的场域,教师的任教安全;学术群体关系的场域,教师的学术安全;行政群体关系的场域,教师的职场安全。

1.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

在依据师生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的场域中,高校教师和学生是围绕着文化资本来展开“力的较量”,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有维护课堂秩序、尊敬师长等等,教师在此场域中由于占有相对优势的文化资本而处于支配地位,根据实际情况或要求决定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等;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服从教师的合理安排并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评价。

高校教师的任教安全,即教师能够自由组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师生的课堂互动,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够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和评价;

2.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

在依据学术群体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的场域中,仍然是围绕着文化资本而展开“力的较量”,但是参与者不再是教师和学生,而是单纯的高校教师学术群体,他们所遵守的“游戏规则”是维护知识产权、反对学术腐败等,在此场域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拥有丰富学术资源和学术研究成果、且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其学术地位被认可或被公认为学术权威的高校教师个体或科研团队,此学术个体或科研团队在高校教师学术群体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引领整个学术团队或学术领域的研究走向。

高校教师的学术安全,即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教师能够自由自主地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享有发展自己、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的权利,共享学术资源,进行学术研究与创新,同时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3.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

在依据行政群体关系划分并保障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的场域中,行动者是为完成学校或院系的预期组织目标的教师行政群体,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围绕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展开“力的较量”,这是由高校特殊的职业场所环境决定的。在高校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必须拥有学术能力和行政能力,才能形成自身的行政权威,利用其占“绝对优势”的学术能力吸引众多高校学术个体,并赢得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同时利用其“相对优势”的行政能力或威望获得众多高校行政个体的尊重、信任与支持,进而成为“相对高峰”。

高校教师的职场安全,即高校教师个体在其职业群体中,能够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的尊重与支持,群体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共享高等教育资源,共同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并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完成相关职务的行政任务,与其他成员(行政群体和学术群体)共同协作完成学校或院系的预期目标。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安全依据特定的人际关系,划分为三个不同场域,它们之间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联系在于三个场域联结起来基本涵盖了高校教师工作所涉及的主要场所和主要人际关系,这三个场域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安全,缺一则不完整;区别在于不同场域,其自身的特性或界限,即在不同的场域内,特定的行动者围绕不同的资本类型,遵守不同的“游戏规则”,从而展开“力的较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410

感染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承受各种职业暴露威胁因素带来的伤害,同时还要面对高度紧张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带来的压力。维护感染科护士健康与安全是确保感染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护士长作为感染病护理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评估影响护理职业安全的威胁因素,完善相关措施和制度保障,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将潜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是确保感染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现探讨感染科护士长在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中的作用如下。

充分评估威胁职业安全的因素

职业防护知识的欠缺,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医院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障,是防止事故差错的重要法规,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管理作为新增的内容也列入其中,但这些知识与临床工作缺乏系统的衍接,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感染科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较少,导致感染科护士在参与临床工作和带教中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业防护管理达不到严格规范。

职业安全意识淡薄,观念传统:职业防护的传统观念不同程度存在,护士在参与临床活动中重质量轻防护。部分护士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纠纷的环节缺乏敏感性,不重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增多,未及时树立普及性预防的观念: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中感染科护士受到职业损伤的风险最为严重。在美国,根据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采取普及性预防(UP),主要是针对经血液传播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并在上岗前接受培训。我国对作为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也制定了完整的防护预案并且已经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但对于其他种类的危害因素却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甚至忽视了其危害性。

各种社会压力引发不安全的心理因素:①对感染科护理职业现状的不满:感染科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导致聘用护士重使用轻培养,服务质量和水平差异,影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护理人员对职业现状的不满主要表现在:患者及家属忽视护士在疾病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协助配合不协调;职称晋升困难;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机会少;待遇与付出不等;轮岗、转岗难度大;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会逐渐降低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甚至引发专业挫败感,对专业产生消极态度。②人际关系的协调:科室的护理团队由于个体的差异,在科室工作、个人利益、工作任务、人际关系等方面难免引发冲突。其中人际关系的冲突占主导地位,影响护理工作平衡的人际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即管理者之间、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护患之间。

抓住关键环节在科室的职业防护管理中应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做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者和有力执行者:护理常规是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是日常工作的基本准则。有调查显示,在形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中,未执行医疗护理制度常规位居首位。感染科护士长必须意识到,严格落实和执行科室的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的要求是确保职业安全的首要内容。

做防护意识的强化者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者:据调查显示,目前护理人员对面临的职业危险缺乏一定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包括感染科的护理人员也未建立或还未意识到要建立普及性预防(UP)的观念。护士长应根据科室护士不同程度的安全意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如将卫生洗手、戴口罩、戴手套、安全注射、正确穿脱隔离衣、正确使用消毒剂、隔离消毒等内容,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在3次/日的例行查房中,针对易疏忽的环节做重点强调。

做学法守法的引导者:感染科护士长应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她们学法、懂法、知法,依法施护,让科室护士充分认识到违规操作行为应承担的责任,懂得自己日常工作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发生责任问题或护患纠纷时能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

做新诊疗技术防护知识的补充者:科室开展包含有可能产生损伤的治疗操作新技术、新项目时,感染科护士长应及时做好规范的操作流程,对危险环节提前做好防护预案,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学习,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方可操作,做到心中有数,有序规范。

做人文环境创造者和心理因素疏导者:①注重科室护士的职业思想教育:感染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管理者,要严以律己,以非权利性的影响力规范护士行为。对护士进行职业思想教育,着重从增强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对患者及家属的尊重、对同事的关心等方面来影响护士,培养护士的责任心、爱心、进取心。②科学培养和使用护士,提高整体素质:护士长要挖掘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力,积极争取为护士提供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不断满足护士工作中对新业务、新技术知识的需求。鼓励护士参加在职学习,对成绩突出的护士给予奖励和宣传,安排适合的职位,使护士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增加职业自信心。③创造优良的环境,倡导人文关怀: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式。感染科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应树立新型人性化的管理概念,要全面关心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健康,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重视一线护士的情绪和感受,对她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助解决。④合理安排工作,实行弹性排班和双班工作制:感染科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的特点,改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和双班制,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独立操作的时间,避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⑤注重自我调节,提高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护士长应及时了解科室护士的思想动态,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护士参加相关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学习人际沟通、交流技巧。

第3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应用探讨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网络安全的问题也一直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逐渐崛起,所以如何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与网络安全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计算机的发展才七十多年,但随着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用户也从专业人员到面向大众,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所以这些计算机存在着巨量的数据,所以人们就必须对这些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这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原本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在网络中进行流通,因此在网络中如何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可划分为:服务器传输、服务器信息、基础运行信息、用户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几个方面。

2、网络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

网络安全主要就是指在互联网之上所传输数据自身具有的安全性,但也指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等所具有的安全性。而信息管理主要是针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对互联网信息以及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安全的管理。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得网络环境将会成为人类的第二个世界。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其安全性自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人们对于网络环境安全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重视。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操作人员的自身水平不过硬

在当前社会虽然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网络安全及相关的问题并不重视,这也就使得一些安全隐患被黑客有机可乘。最常出现的就是密码的安全性,仍然有用户将自己(家人)的姓名、生日、身份证号码等作为登录的密码,导致网络安全从内部被攻破。还有操作人员的自身水平不够,也同样会导致网络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被利用。例如,计算机IP地址规划、杀毒、防火墙的、操作系统的定期更新补丁、禁止使用盗版软件等。

2、在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问题

信息访问控制主要是用户在互联网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访问的信息资源进行把控,在随着网络中的用户数量以及访问流量几乎成指数程度增加,是的在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压力骤增。同时再加上人们在访问时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以及黑客同样不停得寻找网络的漏洞,导致了在信息访问控制方面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使得一些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改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建议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个人职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首先,提升对于网络安全的理解以及防范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清楚的它所能带来的便利,但也带来安全隐患,一旦爆发出来将会对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应加大在此方面的宣传,例如有政府相关部门做一些公益宣传片,实际案例剖析节目等,使人们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了解和重视。其次,提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操作者不仅是指专业的网络安全人员,同时还包括普通用户。提升普通用户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了解掌握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基本技,这样不仅对用户的工作都会带来便利,也对网络安全构建提供良好基础。最后,还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现阶段网络上的出售个人信息、通过手机号码能对用户进行定位、甚至能个人私密信息等。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电商和电信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管理不善、不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所导致的。

2、优化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能力

首先,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之所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目前的网络环境构建和发展中,有效的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体系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有理由相关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人员的持续培养,最终能让网络环境的变得更安全。其次,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能力也成为重点。利用技术控制措施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加强,并增加在研发方面的力度,为网络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像前面提到的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安全厂商通过软硬件设备结合的办法实时对网络进行监控、自动管理。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信息时,设备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处理办法进行干预,并将事件记录在日志。这样即使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也能对网络进行自动管理,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能力。最后,高校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加专业人才数量,从而适应社会需求。人才技术的提升,后辈人才的培养才是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维护网络安全的必经之路。

结束语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便利,在现代社会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网络安全问题值得人们去关注和重视。有效的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针对其目前在网络安全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才能更好的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安全,让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莹.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36-37.

第4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儿 科; 护理安全; 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1-01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

1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 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2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

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

3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2]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第5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生物安全的种类

1实验室的感染源主要有3种:(1)事故性感染,一般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疏忽,使本来人们接触不到的微生物污染了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实验室人员。(2)动物性感染,通常是由于实验室人员接触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动物而导致感染。(3)气溶胶感染,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的,因此这种空气就会造成感染[2]。

2实验室常见的感染原因与意外事故。

2.1实验室感染的主要原因生物实验室物品管理不善,生物实验室经常存放大量生物品,如不按照规定盛装、放置,就极易发生盛装生物品的器皿破裂、丢失,造成生物品外泄或流失。(1)生物实验操作不当:在实验中,有的工作人员不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生物实验品污染或发生交叉感染。(2)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有的科研实验人员,对使用过的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格,疏忽大意,造成生物泄露。(3)所用生物灭活失度:在发生的生物品泄露事件中,也有的是对所使用的生物品灭活不彻底,从而造成生物泄露[4]。

2.2实验室意外事故分类在实验室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有:针尖刺伤、破碎玻璃刺伤、吸管误吸入嘴、液体泼洒、动物咬伤、离心管破损等。

3本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主要存在的生物安全现象多种实验操作可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形成气溶胶,并随气溶胶而扩散,如吸量管、离心机、标本混匀、震荡、液体倾倒等。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种,如针头、玻璃器皿的误伤等。一些不良习惯,如把食物、水等物品带入实验室并饮用。

实验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专业广、学生多、课时重是生化实验室的特点,但不应忽视对学生生物安全的教育。作为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在实验室的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验室的功能与特点进行了专业改造,安装生物安全柜、通风橱、紫外线消毒柜、喷淋器、洗眼器等,把实验室的水池功能进行区分,分为污染池和洗手池,准备了应急药箱,张贴安全提示及应急疏散通道提示,并有安全门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5]。

2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生物安全定义、涉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流程、发生意外的处理流程,详细讲解实验室中安全提示的意义,安全疏散路径及安全门的位置。

3改进教学方法旧的实验操作在配制试剂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强酸、强碱、有机试剂、重金属盐等对人体危害的化学制品,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器材的改善,改进了大部分的实验操作方法,如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手工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在试剂配置过程中用到铁氰化钾、苯酚等,均属于危险化学药品,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现采购试剂盒,用试剂盒中的试剂直接上机测定,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

4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安全的标本进行实验操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练操作过程、理解测定的临床意义。结合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安全,大部分实验采用质控血清,安全且没有细菌病毒的危害,但为达到让学生养成自我防护的目的,会告诉学生这些血清均来自医院,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5课前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白大褂在实验过程中是保护学生不被污染的一道防线,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前,教师会逐一检查学生的白大褂是否穿好,并结合临床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就是仪容仪表,要求进入实验室头发要梳理干净整洁,不能留长指甲,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等。

6安全教育及试教操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使用器材的试教,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7巡查和指导加强课程中的巡查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意外发生。

8改善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得带入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食物,课后要洗手才能出实验室大门,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6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ASFC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高级执照持有者

・ASFC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考核中级委任技术代表

・AOPA模型直升机教员

・“珠海市中小学生航空科普基地”高级讲师

2017年1月15日,网络上传出一段使用无人机航拍民航客机降落的画面,并在各大社交媒体引起热议。次日,消息得到证实,这是某网友操作无人机在杭州萧山机场进近航线附近拍摄民航客机降落。

两周后的1月29日,成都双流机场民航客机进近时受到无人机干扰,导致7个航班临时改变航线躲避。这是201 6年双流机场屡受无人机干扰后再次遭受无人机威胁。

仅仅一天后,1月30日,网上又出现无人机挂载烟花爆竹升空,并进行相互追逐射击的视频。类似事件于1月31日晚在上海市中心区再次发生。

2月3日下午3时左右,深圳机场附近发现不明升空物飞行,机场部分进出港航班受到影响。还是当天下午,揭阳潮汕机场附近上空发现不明物体,导致一进港航班更改跑道降落,比原定落地时间推迟了十几分钟。

2月5日,昆明长水机场公告称机场净空保护区近期连续发生多起无人机非法飞行事件,对飞行安全造成了一定隐患……

短短半个多月,多起有关无人机飞行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闻充斥各种媒体,也成为航模及无人机爱好者圈中的热议话题。

近几年,全球无人机行业呈爆发性增长态势,而无人机的肆意乱飞则日益成为妨碍甚至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上面所述最近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并非偶然,早在2013年12月,北京某航空科技公司的3名员工就曾操控无人机“黑飞”航拍测绘,导致首都机场附近多架次民航飞机避让、延误。2015年4月13日,3名当事人被检方以“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宣判3名被告有期徒刑1年半,缓刑两年。无独有偶,同年7月1日,深圳一架“黑飞”无人机从市民中心起飞,最后竟意外坠落在3千米外的沙尾村,砸中了地面停放的私家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国外,无人机的危险接近事件也屡屡发生。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曾于2015年统计报告,截止当年8月9日,美国境内飞行员遭遇无人驾驶飞行器的次数高达650次,为上年同期的2.7倍。该报告指出,如果按当时的速度发展,到2015年底,相应的遭遇次数将比上一年度翻4倍。

监管难题 亟待破解

无人机之所以会引发如此之多的危险事件,除了无人机爆发性增长外,监管措施的严重滞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对无人机的监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12月17日至2015年9月12日,各国无人机和遥控模型与民航客机共发生危险接近事件327起(该数据与FAA于2015年的650次存在较大差异,应该是统计依据不同所致),其中28次导致飞机为避免与无人机相撞而改变航线。

对于此类事件,各国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如英国相关方面规定,无人机在飞行时必须远离民航客机、直升机和机场。除非获得航空交通管理部门的许可,否则无人机不得进入机场的交通管制区域。如果无人机飞行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操纵者有可能面临入狱5年的刑罚。

而在国内,公安部于近期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告,其中就有涉及无人机飞行的相关条款。该征求意见稿第四十六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针对日益增多的无人机安全事件,各大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划设了无人机禁飞区,并通过多种渠道信息或设立明显的警示牌。

虽然相关规定、规则已经或正在相继出台,但对于无人机的监管者来说,如何发现违规飞行、如何界定非法飞行以及如何处罚等都面临一系列的现实困难。

行业自律 人人有责

在无人机监管方面,仅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显然远远不够。

首先,对于无人机生产企业而言,应当主动提高入门者的门槛,限制当前无人机一些过度智能化的功能。毕竟无人机属行器,并非简单的玩具,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应该被划入消费类产品的行列。因此,只有当企业与政府紧密配合,才能推动无人机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否则,放任无人机“自由”飞行,真到了不得不管或出现“一刀切”的局面时,将会毁掉整个行业。

笔者始终认为,这类产品做到完全智能、可脱离人的操作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这样做极不负责任,毕竟飞行不是儿戏!像波音、空客等民航业巨头,其研发的民航客机已经能够实现完全自主的起飞、降落,但为什么要花重金去培养高素质的飞行员?道理显而易见:在事关乘客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上,机器要取代人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飞行员仍是保证安全的最后一道保U!因此对于“飞行员”在地面的无人机来说,最终控制权也应该掌握在操纵者的手中。

其次,作为新时代的媒体,其从业者也应当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应过度炒作、宣传无人机的功能、用途,而应以倡导爱好者安全飞行、合法飞行为己任。如春节期间,国内某知名无人机媒体就曾曝出,有网友在无人机上挂载烟花爆竹飞行的事件。该媒体不仅没有谴责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还在文章中“赞扬”这是一种“脑洞大开”的新玩法,措辞中似乎还有鼓励这种“创新”行为的意味。作为媒体,这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势必会误导很多无人机的初学者,甚至怂恿不守规矩的爱好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另外,仅就传统的航模产品而言,造成低空空域安全隐患、发生事故的事件少之又少。因为经过正规训练的航模爱好者大都非常注重飞行安全,很少主动造成安全事故甚至触犯法律。而真正给低空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是边缘化的航模产品,以及所谓的“无人机”。就拿现在市场上热销的消费类无人机为例,大多数产品都具有GPS定位、自主设定飞行航线等功能,其价格低廉,购买几乎没有门槛。新加入的爱好者,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缺乏基本的航空知识与安全意识,加之厂商的过度宣传,导致无人机伤人事件频发,更有甚者,还可能泄漏国家军事机密、危害国家公共安全。

因此,笔者始终强调,玩具、航模、无人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只有具备了基本的航空知识与安全常识,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此,笔者多年来一直坚持为大众普及航空航模相关知识及安全常识,希望爱好者不因基本的安全问题而发生意外。从2015年至今,笔者联合深圳、珠海的各大媒体、行业协会,在各大院校开展了以“轻松加入、愉快飞行、关注公共安全”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为公众普及航模、无人机飞行的相关基础知识,倡导大家关注公共安全。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手中的飞行器有可能对身边的人、物以及公共安全造成威胁,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笔者还积极呼吁各大媒体以及相关行业部门,能进一步规范对玩具、航模及无人机的认识,在推动新兴行业发展的同时,不做过度甚至错误的宣传。

“职业”飞手 遵规守矩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国航空运动协会(ASFC)便出台了《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技术等级标准实施办法》,根据飞行技术将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到八级共9个级别。只有通过国家或获得授权的地方组织的统一考试,才能取得遥控航空模型飞行员执照。其中,特级、一级、二级为高级执照,可从事飞行表演、商业飞行等活动;而六级及以下为初级执照,不得从事商业飞行活动。

另外,国家民航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器飞行规则》,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管理无人飞行器,并授权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负责考核并签发相关等级证书。

要想成为一名职业飞手,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质。无论是ASFC还是AOPA的考试,都要经过理论考核、实际飞行考核。特别是理论考核中关行安全的条例,飞手们必须加倍重视。这里所说的“职业”,并不是说一定要从事飞行工作,而是要时刻把飞行安全放在第一位。

对于一名职业飞手,需要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不是简单的会飞或飞得好就能被称为职业飞手。笔者认为,操作无人机,就相当于无人机的飞行员,就应以飞行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民航机长肩章上的四道杠分别代表Professional(专业)、Knowledqe(知识)、Flvskill(飞行技能)and Responsibilitv(责任),从普通的爱好者成长为职业飞手,同样需要从这四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Professional(专业):成为职业飞手,首先要比其他人专业,这就需要学习很多航空专业知识,如飞行器基本常识、空气动力学等。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了解自己手中的飞行器。

Knowledge(知识):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作为职业飞手,还要了解专业以外和飞行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航空法律法规等。这些知识能让人更好地理解飞行、规范飞行。

Flvskill(飞行技能):关行技能,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它是考核职业飞手的重点之一,也是最能直接体现驾驭飞行器能力的部分。而要想提高飞行技术,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有目的性的练习飞行动作,积累飞行小时数。

就拿多旋翼飞行器的练习来说,在通过GPS辅助熟悉飞行后,要有意识地关闭GPS,在姿态模式或纯手动模式下练习飞行动作。在手动操纵飞行器掌握定点悬停、四位悬停、水平“8”字、航线飞行这些基本动作后,才算向职业飞手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日常飞行中,经常还会遇到一些突发或危险情况,能否进行应急处理避免飞行事故或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也是职业飞手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只有多做练习,才能掌握突况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养成良好的飞行心里素质同样是职业飞手必须具备的能力,日常飞行中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Responsibility(任):职业飞手不仅要飞得好,肩上还背负着一份责任。对于任意一种飞行器,每次飞行都会有风险,鲁莽、蛮干、出风头这些都是飞行大忌。作为职业飞手,应该沉着、冷静,对每次飞行都要认真负责,既对自己负责、对飞行器负责,更要对飞行安全负责。

第7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护理操作; 风险管理

作者单位:137000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护理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体之一,在其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尽早发现风险隐患,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保护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操作服务,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1 分析存在护理操作风险的原因

1.1 护士方面的原因

1.1.1 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操作不规范 由于大部分临床护理工作者学历低,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技术操作不熟练,管理者不够重视业务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护士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达不到标准,可产生护理操作风险。

1.1.2 安全意识淡漠 执行护理操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慎独精神不够,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甚至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对患者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1.3 护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由于护士社会地位低,加之护士编制缺少,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工作不负责任,故而出现言语、护理行为不当或过失,将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1.4 护士的法律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相对缺乏的现象,护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不熟悉,都是护理安全的隐患,极易引起护患纠纷。

1.2 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原因[1] 治疗护理内容未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如:侵入性操作、特殊检查治疗、贵重药品的使用、疾病的预后,没有巧避讳语,告知患者不到位,或告知过渡,均可造成不良后果。

1.3 护理管理力度不到位 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对护士没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安全教育,管理不严或失控,培训老师未及时进行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培训,这些都是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1.4 来自患者本身的风险[2] 风险来自患者本身,包括患者的自身健康因素,以及病房综合因素,都影响到护理操作的成功与效果,给护理操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1.5 缺乏护患沟通 由于护士忙于治疗护理,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没能讲清操作风险难度,另外患者与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护士回答简单,语气生硬,会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和厌恶,致使患者及家属不满,导致不愉快或投诉。

2 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安全教育,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被动对护理风险变主动防范护理风险,自觉用法律规范其行为,认真学习《护理与法》、《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学法、懂法,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护理安全。

2.2 健全了质量控制体系[3] 建立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实施护理风险监控,各级监控组织应各负其责,重视环节管理,强调预防及改善措施,定期对科室的护理操作及护理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剖析,及时反馈,及时改进,纠正错误,规范各项护理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2.3 强化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加强管理和监督,重视专业技术技能的的培训,规范了正确的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让每个护士成为技术娴熟的专业型护理人才,强化三级训练及专科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在病房组织三级训练考核,更新知识,定期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举办业务知识和护理新进展讲座,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表演赛,不断充实,从技术上确保护理安全。

2.4 护理管理中注重细节管理 护理岗位是零缺点的岗位[4],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细节管理,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而护理风险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理安全教育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做到从细节着手,规范护理行为,并对新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结合临床实际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对新护士进行阶段性集中考试,专科操作示范及安全教育、护理风险意识教育。

2.5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掌握沟通技巧,做到心平气和地解释,做到护理操作前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护理纠纷,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2.6 实施护理风险监控 由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找出安全隐患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达到了预防及事前控制。

2.7 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在护理操作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告知,可以让患者在充分理解每个医疗活动的目的、意义的情况下,做出理性的自愿选择,这样就避免了患者在不知情时的各种担心,使患者对治疗的结果有了切合实际的期盼,既是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法律规范的要求。

2.8 审慎负责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的关键所在。工作中有审慎的负责态度,护士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慎独修养非常重要,护理人员的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起着导向的作用,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对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预见性措施,积极主动地发现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消除。

2.9 规范了仪器护理操作物品的应用及管理 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出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流程,规范仪器的保养维护,科负责人定期检查,掌握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护理操作物品的质量,并不定期抽查护士对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及掌握保养维护情况。

小结:通过护理操作风险的管理,完善、调整、补充了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环节,善于发现和分析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加以防范,极大的减少和降低了护理操作风险的发生,防止了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鑫, 张宝珠. 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9.

[2] 刘鑫,张宝珠.护理执业风险防范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9.

第8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安全课程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网络站点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和安全电子交易,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以下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1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的问题分析

1.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由于培养方向不同,课程内容上应有所区别。但目前,市场上信息安全课程内容偏向本科学生较多,理论部分太强,实践部分缺乏,课程内容中缺少针对企业和用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内容。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2教学方法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

在教学中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以教师教为主,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老师误认为学生知识学得多水平就高,学得少人才质量就低。而很少去问这些知识对学生是否有用,所授知识可否很快转化为技能?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中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是否具备竞争力?

1.3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实用性和综合性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课、方法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的实践训练项目大多是一些安全工具的应用,比如像扫描工具、抓包工具、文件加密、杀毒软件等等,仅仅是这些应用工具的罗列,学生对每个工具的应用都只掌握了一点点,实践项目不具备典型性,没有综合训练的项目,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训练后对现实中的遇到一些综合性的网络安全问题仍不能解决。

2高职院校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2.1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首先,我们应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能用、够用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认真思考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充分利用教学手段,细化能力目标,以确保人才培养按照确定的培养方向发展。对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岗位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突出能力训练,真正做到以项目为载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那么怎样在任务驱动中完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安全课程我们可以打破章节概念,确定学习完课程

作者简介:李胜华(1980-),女,软件工程硕士、助教,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信息与技术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分布式系统,主编本校实训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

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围绕着综合项目实现,将课程分成两大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通过若干个子项目训练来实现。根据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以下各模块,每个模块分若干个了项目。如下表所示:

综合项目教学模块子项目

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信息安全防御模块训练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Sniffer工具的应用

数据、文件的加密

防火墙技术

计算机病毒与防范

入侵检测技术

信息安全攻击模块训练135端口攻击获取肉鸡

木马攻击

网吧主机的入侵

网站的攻击

代码漏洞攻击

密码破解技术

SYN FLOOD攻击

ARP欺骗攻击

2.2突出能力目标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应突出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后能做什么,比如在进行现代密码学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文件加密、解密的过程和作用,课程教学中采用一个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招投标文件”传输过程作为案例。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告知学生要达到两个能力目标:

(1) 能利用MD5工具验证文件通过网络传输后,文件是否完整、真实。

(2) 能利用PGP加密系统对文件进行加密,使文件传

输过程中不被窃取。

2.3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是关心学生在学校里学了什么,而是关心学生做过什么,会做什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启发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会什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检索与查询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讲实例,多做实验,实例的讲解、实验的完成紧紧围绕项目进行,同时以学生做为主,教师讲为辅,对于有些项目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搜索资料、进行实验,完成项目任务。

2.4将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根据调研,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写实验报告、论文,培养学生文字综合能力素养、文字处理能力素养,可以在项目教学中模拟企业氛围,分成项目小组,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职位分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结语

总之,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石淑华,池瑞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3] 袁媛.“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102-103.

[4] 宋玮.“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B07):213-215.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Sheng-hua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Business College, Changsha ,410015, China)

第9篇:对职业安全的理解范文

 

1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我院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其目标不是为了培养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全才,也不是培养战略人才,而是培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确实能解决某些具体安全问题的实用性人才。即希望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系统安全性维护和防范,构建安全的系统环境等技能的人才,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安全防御方面的最新技术,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配置过程,认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识别哪些系统资源需要被保护、网路环境经常受到那些安全威胁,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针对常见的网络入侵攻击,能进行及时的网络加固,清除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内容没有严格规范,所以,各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各不相同。作为一门具有普及性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掌握网络安全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不可能漫无边际、面面俱到。

 

现有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教程等方面教材和专著很多,但是系统按照模块编写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验教材很少,尤其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材更少,而且,已有的教材大都从理论上系统地讲解密码学、协议安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等,专业性强,需具备较强数学和编码基础,不适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教材的可读性及操作性较差。经过认真研究、对比分析,目前已有的教材或多或少的存在如下问题:(1)教材内容同质化严重,课本知识陈旧。我们发现,从重点大学到高职高专的网络安全技术任务教材,内容大致相同,深度大致相同,目标大致相同。这样的教材内容显然不能体现我们国家倡导的分层次教学,实现人才教育的层次培养的教育目标。(2)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单一,不利于初学者学习。现有的教材,重点都放在对知识点的描述和解释上,真正实用的例子较少。有些教材中也引入了案例或项目,但一般都是在教材的最后一章,而且,很多案例的解决方法在现有的系统中已经不可能在出现。(3)教材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内容不足,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脱节,应用性不强。目前的教材内容严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应用性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人才。(4)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为了能够满足教学和学生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学习和参考的需求,根据近几年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相关课程教学的经验体会,以任务引导教学法为主线,与现有教材[1]相配套,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安全配置的各个模块进行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以自己主编的教材内容为基础,从而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程包含的至少应包括:(1)操作系统加固,主要是网络中主机的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性。需要掌握安全等级标准及划分准则,系统漏洞及后门等内容,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的添加、用户账户的安全配置,这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根基所在。(2)网络通信安全,包括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针对各层的安全协议进行解析这些安全协议是工作在网络中的通用标准,为上层协议和应用提供透明服务,主要通过实战攻击说明网络协议存在的问题,通过安全策略的添加来保证安全通信。(3)防火墙技术与VPN(虚拟专用网)技术,防火墙技术一种将相对安全的内部网和不安全的公网分开的隔离技术,对两个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我们可以添加规则,进行安全通信。而VPN技术则是一种保证跨越Intemet进行安全的、点对点通信的有效技术,能够实现保密通信和身份的认证。(4)密码技术原理及应用,确保数据和资源免遭破坏时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防止伪造、篡改信息的认证技术的基础。(5)病毒识别及检测修复技术。这是计算机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6)网络攻击与防范技术,通过网络实战攻击让学生了解攻击者的方法和技术,总结出必要的防范措施,加固现有的网络环境。

 

在选择授课内容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能流于表面而局限于一些泛泛的、不够系统的安全知识,同时也不能过多的研究深奥的理论细节。要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围绕着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同现实情景相联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将知识固化到自身,最终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3 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为了达到课程设置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使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必须进行更多的改革。

 

3.1 教学手段改革。学习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后,大家都知道,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内容中的原理概念非常抽象,十分枯燥而且晦涩难懂,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教材大多偏重于理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我们以理论够用、重在实践为宗旨,以技术实用为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组织编写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程,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多彩的特点,将图片、动画、录像等元素都集成到教学活动中,将每个实验内容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像,以直观、生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说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网络安全知识,从抽象的概念上升到形象上的认识。

 

3.2 实验环境改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理解,而目前绝大部分的学校在本门课程中只有简单的工具演示及基本的操作性实践,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包括常用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络,搭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实验平台。设计一系列完整的实验项目,既包含基本的教学内容,同时又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性还需要建立一个安全工具资源库,帮助学生完成各种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的学习任务,最后还应该制定实验规范要求,严格管理制度,防止由于工作的疏忽导致学生将黑客软件带出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3 组织学生参加网络攻防大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有一支稳定的网络安全小组,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各种考核进入我们的小组,让后我们按照等级进行指导性学习,兴趣小组的一部分同学在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同时,他们还参加国家级的各类网络安全、网络攻防大赛。

 

3.4 加强课堂讨论。对《网络与安全实验》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还是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上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个课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可以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良好、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倾听者、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提高了学习质量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兴趣的高低等,这种方法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3.5 考核形式改革。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希望通过课程的教授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影响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思维方式、道德素质和协作精神。因此在课程的考核形式上,可以综合考虑卷面成绩,课题讨论表现,实际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和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来修正和改进他们的成绩,以便从错误中学习,让学习课程本身的乐趣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的课程,这些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难度,如何设计好讲授的内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的深浅如何把握,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学生易懂的知识,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作者简介:王小英(1979-),女,陕西泾阳人,防灾科技学院灾害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与密码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