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高中综合实践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综合实践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综合实践教案

第1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教学技能

物理教学法课是让学生熟知"物理教学"理论,掌握教学技能。物理微格教学是结合物理学特征展开的专培训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法"。其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物理教学技能",经训练让学生在极短时间掌握各种基本教学手段。目前,微格教学法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还较鲜见,下正就此进行阐述。

1.物理"微格教学法"特征

当下"微格教学"的教育理论体系,对教学技能的认知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法'试教'模式"的"整体、模糊"性,引入"现代哲学"及科学的"实证分析"手段,提出教学技能即为"有机整体",亦可"分解"、"控制"展开"强化训练"与"操作"[1]。于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的特点将课堂"教学技能"划分为:"物理知识、讲解、提问、导入、实验、强化、板书、组织、应变、电教"十项技能,分别进行强化训练。微格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物理"微格教学法"程序

2.1 事前学习与编写教案

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微格教学",物理概念及定律皆较抽象,在学习微格教学法前,有必要事前学习"物理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研究"、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课堂教学"观察手段","教学评价"与"学生特征"等。

若想施行物理微格教学,需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培训,课堂教学分为微格教学法十项教学技能展开强化练习,一次集中训练(1~2)个技能。确定培训技能后,学生选取适宜教学内容,依拟定的教学目标编写教案。教案包含:物理教学法的事前学习编写教案教学实践反馈评价修订教案教学实践(看右图)。

2.2 微格教学法的实践

①高中物理微格教学实践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法"理论"与"物理知识"及"教学实践"相结合,创设微格教学方案。此时期教师关键强调: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意义;灌输启发式教学理念;微格教学目标设计务必周密、全面,具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同时,又需涵盖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于原有基础经教学皆有提升。灌输教学法理论,重点强调高中物理教学基本"作用与要求",各教学法的"特点、要求"及其综合应用、优化处理。物理微格教学表演,此为操练时期。教师在此时期,对微格教学实验的"教态、实验的表演、讲解、对话、板书"等重要因素展开指导。经过充分准备,依微格教学方案,学生展开"实验教学",并将教学状况摄像[2]。②微格教学实践的"演示实验",是依教学要求"教师表演"、"学生观察"的课堂实验。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广泛,为学习"物理教学法课"务必掌握的。讲解演示实验课时,教师首先对演示实验的"作用、操作及表演"根本要求进行理论指导,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演示实验分为"学生选取教师所提供的演示实验进行微格教学表演"与"演示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展开微格教学表演"二类。③准确记录。角色扮演之时,以录像手段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展开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

2.3 反馈评价及修改教案

后馈评价:①回放录像。"角色扮演"后回放录像,以便被培训者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此时需"教师、学生、评论者与指导教师共同观摩,对"被培训者"达到的培训程度进行剖析。②自我研究。观摩录像后,"教师角色"需展开自我剖析。研究教学实践时设定目标是否实现,培训的"教学技能"学生掌握与否。③讨论评价。"指导教师"及"评价者"针对学生角色需由各自立场进行讨论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由"物理教学法"特点出发,主要评价角度:其一,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目的拟定"合适于否?符合大纲要求吗?符合"实际教学内容"吗?教学过程是否贯穿教学目的进行?达到教学目的没?其二,高中物理教学基本要求。比如,评议"演示实验"教学需分析是否符合其"保证成功"、"简易便利"、"现象清晰"等根本要求,同时需考虑演示的同时是否具有"启发思维、观察能力"等作用。其三,高中物理微格教学的"表演技能技巧",主要评议"仪表"、"教态"、"语言表达"、"板书"、"板画"等。修改教案:学生依"自我研究讨论评价"所指出的问题进行教案修改。

3.结论

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缺点及不足,自身的认识印象更加深刻,利于缺点的改正。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录象会和老师教课方式进行对比,能较客观的估量自身教学水准,清楚懂得改进方向。学生因对自身水平的了解,在日后的实践教学中,对自身教学手段展开改进,授课水平提升快,实习时备受老师与学生好评。高中物理微格教学法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第2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人教版;英语;备课;教案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

原有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在总体上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记忆和机械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常出现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但无法开口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程度不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也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对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教学定位,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加强,教学重心逐渐由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向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转移。这些都促进了更为完善的新课程标准的诞生。

经过改良的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1)新的教学设计思

路。新课标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进行综合考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难度和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等级,保证各阶段课程的有机衔接。(2)新的教学课程目标。新课标以让21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为目标。即让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终身服务。(3)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4)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新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更公平、公正、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5)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从而促进了阅读量与阅读内容的丰富,给我们增添了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给高中英语带来的这些新变化,推动了教学目标定位的变化,给我们的课程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定位与英语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课堂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教学成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要对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首先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描述,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提出的教学要求,设置每个学习单元的总目标。其次,合理分配课时后,根据单个课时内的教学容量设置每个课时的目标。最后,按照教学流程设计,再将单个课时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备课来实现。

备课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准备,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进行准备设计,让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有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更注重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准备旅行单元的课程时,就可以以训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设计一些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训练。

三、教案教学设计要与课堂和实际紧密结合

我们所说的教学准备设计就是备课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教案的编写。教案编写必须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其中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课外作业布置,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时,除了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完整外,更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目的的细节补充,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写出它的教学设计目的。这样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教学与练习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另外,教案的编写一定要与课堂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课时、课堂环境、学生人数等实际因素,这样能够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顺利进行,同时也让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发挥应有的课堂效用。

教案的重要内容就是老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除了要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外,站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更应该注重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奥运会的主题单元时,不同地域的教学应该结合当地的重点体育项目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际语言训练或者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像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以射箭为小的学习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搜集这项运动的奥运历史,有哪些项目,哪些人获得了奥运奖牌等资料,积累相关词汇内容,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竞赛等。

备课过程与教案编写是老师进行课堂指导的重要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1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学科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律。根据多来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实验为优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实验优先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切忌用计算机模拟或者计算机仿真来替代。“对实验的兴趣是人的天性。”教师应尽最大的能力保持学生实验的浓厚兴趣。高中物理实验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验方案选择、设计、过程展示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

2.2整体规划物理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各种物理能力层次有相对应的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 如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推测答案、实施实验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而高三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和构建完整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2.3推行教学主体活动化

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功能。“双主模式”在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

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性很强,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设计方案不宜太细太全,否则反而不易操作。其次因为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应该太过繁杂。

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课堂反馈过程以及课后总结修改等环节。

3.1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之前,应先系统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如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分类成概念课、现象课、实验课和规律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还应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存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在这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教学目标。

3.2教案设计过程

教案设计应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三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整体把握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点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备课,将大部分力气花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备课之上。三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探究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足学习研究,只需要粗略地准备一个框架性教案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即可。

3.3课堂反馈过程

教师根据具体物理知识内容设计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够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物理分析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等。在课堂教学讲解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并在这基础上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4课后总结修改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案,通过重新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4结语

学校教育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虽然是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展开,但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世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第4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面貌,不仅让学生受益,同时老师也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让教学相长。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一个向上的课堂环境,应从下面几点来改善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课上导入的时候要灵活,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形式

政治学科以往给学生们造成一种“枯燥”“死记硬背”的直观感受,造成学生在这种思想包袱下,不能充分调动起积极主动性,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环节。考虑到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政治的课堂导入应该采取灵活的且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讲到国家政体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强大,感受到我们祖国的力量,由此导入必然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当堂标记重点

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是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要时刻思考的问题。短短的一节课,如何让学生充分的,掌握住教学的重点,这就需要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政治课程是逻辑性较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内容固有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个逻辑框架。在这个逻辑框架中去填充知识,对于所讲的重点内容要着重强调,要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接收到的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在一个完整的思维逻辑中能抓住重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精力是最集中的,也是接受知识最强的时间段,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三、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做好教案的编写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也算是课堂上的“第二位老师”,但是教案的编写并不能一成不变,应该考虑到教学的性质,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编写教案。对于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内容,应该尽量做到简洁重点突出,而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会与其他知识点产生交集,这就需要教师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熟记于心,能够对知识体系进行联系,然后把这种思维方法展现在教案之上,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去接纳这种知识体系。

对于教学难度较低的知识,老师可以放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把要学习的内容提前分配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教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他们总结梳理陌生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而应该是面对全新的知识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学习的能力。

四、进行阶段性的考查

有人说考查就是考试,考试就会让新的教学方式适得其反,其实并不然。考查的方式,是一种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学习的方式,阶段性的考查可以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状态,激活他们学习的活力,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并不能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简单地去考查书本上的知识点,政治学科的学科性质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

考查的方式有多种:(1)对于比较直观的知识,可以用直观的课堂问答,让学生去回忆,这是比较容易的。(2)对于结合知识点需要思考的问题的考查,答案不能简单的是知识的复述,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综合概括联系不同的知识点,有逻辑的去把问题说明清楚。(3)对于应用型的知识,也是最难的知识,这种考查方式更为灵活,首先可以让学生去做实地调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对的生活问题;其次让学生用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展现自己的成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新的材料去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最后学生在回答阶段性问题的时候,能够充分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回答、去书写,这种做法从侧面也会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要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学素养

教育事业本来就是面对学生,教师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育成为有用之人,社会栋梁之才。因此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更应该加强理论学习,用最好的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可以同老教师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和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年轻教师多多交流,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记》中所谓的“教学相长”,这是教师应该有的态度,这种不断学习的态度必然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简而言之,对于教师而言:第一,对于现实要有不满足的态度,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状态才能够积极进取;第二,要有高超的理想,把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把学生培育成祖国的栋梁作为教学的理想;第三,要从各方面研究实施改进教学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能够各方面得到提高。

第5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 高中新课改 生物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就不会备课、写教案。我们共计听了12位老师的64节课,听完课后,我们与授课者进行了交流,特别对备课环节的交流比较深入,非常认真地翻阅了每位教师的教案。其中有9节是没有教案的,有3节是习题课,他们说习题已经备在习题册上了,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习题课应不应该写教案?最后通过讨论认为应该有教案,可以不写详案,但学生的情况必须分析清楚。另外两节是复习课,教师认为自己对内容比较熟悉,就可以不写教案了,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复习课不仅要有教案,还应该认真备写,否则实现不了复习课的目标。

另外四节课没有教案的原因让我大吃一惊,两位老师都是同样的理由,这两天刚好没有网,不会写,我翻阅了以前的教案,从学生分析到课后反思都写得非常全面。要不是他们亲口告诉我,我一定不会想到没有网络他们就不会写教案,我向他们开玩笑地说:“如果我的教案有你们的十分之一好我就很自豪了,但是没有网络,我会写出同样的教案。”大家都笑了。网络仅仅是我们查阅资料的一个简便工具而已,没有网络,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资源,怎能没有网络就没法备课呢?这使我记起了手机之父马丁・库伯的话:他发明手机的目的是方便大家生活,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许多人没有手机就感到没法生活,他说手机只是人们的通讯工具而已,人怎么会成为手机的奴隶呢?

2.互联网的数据搜索取代了教师的独立思考,部分教师逐渐丧失思考能力。遇到问题,上网搜索,已经变成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与部分教师一起研究习题,发现有的教师根本没有思考的耐心,问题刚出来,就用手机在网上搜索,几秒钟答案就出来了,而我甚至连题都没有做完。我问他你平时遇到问题都是这样的吗?他说网上查,特别方便,不用动脑筋很好,他一般都是这样做的。我说:“其实你这样做是有损失的。”他问我为什么这样说,我说:“因为你丧失了一次很好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其实仔细想想,人之所以能够立足于生物圈,并且成为生物圈的主宰,主要是因为人会思考,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思维能力,如果一个人丧失了思维能力会怎么样呢?这样的教师会成长为优秀教师吗?

3.多媒体播放技术将课堂由传统教师表演舞台变成新型教师表演舞台,教师的表演更完美。多媒体播放技术的课堂应用,确实方便了许多教师的课堂操作,减少了板书,节约了很多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更饱满,增加学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尤其动漫模式的播放,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学问题更具体,学生更好理解,记忆也更深刻,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支配时间变短,另外多媒体中动漫过多,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多媒体不过是一种教学手段,必须用得恰到好处,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反而会降低课堂效率。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每堂课大家都用到了多媒体,但是效果差别很大。有二十几堂课基本达到了多媒体应用效果,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其他课效果很一般,学生反映没有多媒体他们觉得更好,但是老师喜欢用多媒体,学生显得似乎很无奈。特别其中两堂课老师在黑板上没有写一个字,多媒体播放速度又比较快,所以课后学生几乎没有笔记,让学生记住课堂上所有内容似乎难度太大。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1.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及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新课改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由此可见,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新课改的核心,所以,不管是用现代科技手段,还是用传统板书,目的都是一样的。

自己的教学设计好不好,教学手段先进不先进,不是看上去美不美,而是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所以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最好的,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是最先进的,适合学生的,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自己的学生心中有数,自己的学生处于什么水平,认知能力怎样,发展能力怎样,等等,所以,备课最难的其实是备学生。

2、经过5年新课改实践,教师基本都具有了创新意识,但是创新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教师对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所以出现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网络模式的课堂。那么,教育本质是什么呢?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艺术在于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学生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中说:“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教学的本质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2010-3-1.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2.

[3]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第十一卷).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12,第1版:170.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368.

[5]见程良道,但汉礼.创造教育新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7:14.

第6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设计是基础,是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观念的关键渠道。在高中地理教学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落实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地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新的教学方案是否有效,地理知识是否掌握落实,学生的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重视的。所以,在新方案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唯有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含义。通俗来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理论知识上,由不懂到渐懂,由不知到多知;在精神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毫无兴趣到感兴趣。通过新的教学方案设计,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理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高中地理新方案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意义。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方案以来,为了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是当务之急。这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铺平道路,使新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以学生为主体。高中地理课程制定的方案是针对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设计的。在有效的课程教案上,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置,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正确理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优秀的教师都比较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找准问题的关键,从而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变更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案。新的教学课程理念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的方式也是活学活用。旧的教学设计是一味地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纳,使得学生无法消化课程知识,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很困难。长此以往,难点和疑点积少成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压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才能达到地理教学方案设计的效果。

(3)完善自我,树立合格的教师形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我学习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形象。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地理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4)及时加强地理教学设计的反思工作。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方案设计中,必须特别强调教学的反思工作,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进步和自我提高的有力因素。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来说,反思型教师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合理教案设计及出现的纰漏,进行客观上的研讨和探索。这样一来,就促使地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进而提升教学水平。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反思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个性特征,才会不断进步,才会逐渐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并运用于地理教学。

第7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技能;编写教案;编制课件;小试讲;微格教学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也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笔者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十多年的教学中,在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方面进行了如下一些探索。

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在本科班大三第一学期开设,54学时,每周一次3节连排课,上18教学周。到2006级历史本科班时,根据学院的规定,教学理论部分和教学技能成绩各占50%,理论部分期末时出卷考试。教学技能培养部分由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和小试讲组成,分别占教学技能总成绩的30%、30%和40%。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活动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开出,关键点有三:一是在第4周讲完教学设计一章后,随即布置编写教案作业;二是在第6周讲完第八章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手段后,布置编制课件作业。第9周籽课件与教案一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往课代表的电子邮箱;三是10-1 8周进行小试讲。

一、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师范生在中学历史课程最新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体验教学设计理论的过程。具体说,编写教案的过程涉及教学理念的实施、对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钻研、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或手段的安排、教学讲授过程中的导入、概念讲授、提问、补充材料、课堂练习及作业设计、时间的分配等数个环节的安排落实。教案是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文字作品,也能锻炼师范生文笔。编写教案的具体要求如下:

以新版人教社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Ⅰ、Ⅱ、Ⅲ为依据,每人编写1课时的教案。三册教材共87课91学时,如果不够全班分配,没有安排的师范生可以再按照学号顺序再从必修I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按课次顺序连续排定,也可以按照学号和课次顺序任选一课。这样,全班师范生全部演练完毕时,每位师范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感知最新版本的三册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形成一条完整的教科书

教案格式不拘一格。既可以是通篇文字的文稿样式,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等。无论何种格式的教案,都要包含下列要素:标题、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板书、教学过程(导入、系列概念的讲解设计、系列讨论题的拟订、重要知识点处材料的补充、小结、作业)等。

教案字数不少于3000字。即要求师范生写详细教案,写清在教学中遇到的所有教学问题,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或环节。

提倡师范生参照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教案是师范生编写教案的过程中的优质资源,提倡师范生博采优秀中学历史教案和教师教学参考书等材料的长处,使师范生充分感受优秀教案的设计技巧。可以说参照编写的过程就是模仿学习的过程,就是师范生内化加工,消化吸收和形成自己的教案的过程。也是他们快速成长进步的过程。编写教案为师范生编制课件和小试讲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课件

编制课件是当代师范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在唐山师范学院的历史专业师范生的课程体系中,有计算机理论和上机课,但师范生没有编制过中学历史课件,他们对编制一个适用的中学历史课件有较强的神秘感和强烈的渴望。最初,师范生并没有提出学习编制课件的要求,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也没有将这部分理论知识内容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要求,但教学中我们设置了让师范生学会编制课件的任务。我们认为让师范生学会制作课件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每位师范生依据自己所写的教案编制一个PPT课件。

2002级历史本科班以前带师范生编制课件的做法是:在每位师范生撰写好一个完整教案的基础上,通过对小试讲的演练对自己所写教案的教学重难点、板书、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有了较成熟的把握,加上对带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见习课的观摩,师范生对自己所备的那节课,如何以课件的形式体现出来心里也就有了数。接着就是教师讲解制作课件的程序,带领他们编写制作课件的脚本,准备素材,最后一个环节是上机操作,每位师范生编制一个普通的PPT课件。

2004级历史本科班时,教师只讲解了编制课件的基本步骤,由师范生自己完成编制,结果全班55个人,都独立编制了课件,不少师范生编制课件的水平比教师还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提倡师范生到互联网上搜集参照优秀的课件作品。这种做法使师范生大开眼界,看到了全国各地水平很高的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作品,实现与中学历史教学前沿的结合,也使得编制课件活动本身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编制课件的活动中我们强调要将优秀中学历史教师的课件为我所用,消化吸收。

三、小试讲

之所以叫“小试讲”,理由有三:其一,演练是在大学校园内的尝试,而不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真实讲解,故为“试讲”。其二,从时间上看,每个师范生每次进行试讲的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左右,故称“小”。其三,从内容上看,小试讲强调要讲授一个教案(即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小试讲讲出来就是一个以教案核心内容为核心的“小麻雀”。

设计小试讲的目的就是锻炼师范生在着眼全局、抓住一节课核心的能力,锻炼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一节课的教学核心讲述出来的能力,培养其将来在讲一节课时找教学核心或重点的意识,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讲解的意识。这样的过程不仅锻炼的是教学技能本身,更锻炼他们教学设计时找准每一课内容的中心,锻炼他们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和讲求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实际上,在现实的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缺乏找准一节课教学核心的意识和能力。

对每位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具体要求是(每项10分):

评好小试讲是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和理论认识水平的关键,要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鼓励。教师要千方百计找师范生的长处,比如,有的师范生口齿伶俐,有的幽默,有的讲解流畅、逻辑性强,有的板书字体清秀,有的板书快速形象等等。这些长处教师应该适时地挖掘出来,公之于众,使试讲生增强自信。同时教师应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合理赞赏。例如师范生讲解的何处符合什么教学原则、重难点内容处理得如何好,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运用得怎样合理等。这样,使师范生的认识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要纠错。在称赞的同时,教师又要切实指出师范生的不足之处,使师范生在纠错中成长。中肯地指出师范生在小试讲中的缺陷,对进行小试讲的师范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于经受着同样过程的其他的师范生来说也会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的借鉴作用。

三要抓好师范生之间的相互评课。让尽量多的师范生有发表评价的机会,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对别的同学的看法。这是锻炼他们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和锻炼胆量的又一个好途径。

四是利用好微格教室。将小试讲引入微格教室,目的就是把微格教学培训教学技能的功能发挥出来。在微格教室的小试讲,电脑录像后,师生到讲评教室讲评交流,教师及时到位的点评会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帮助,师范生再修正准备,到下一次时就会有很大提高。

四、反思

反思是改进教学的良药。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每届师范生都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各届师范生的建议,有下列感受:

历届师范生都迫切希望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中学到教学技能。从1998级的专科班到2001级历史本科班的连续多届师范生,到第4周时都要主动提出上讲台演练的要求。2002级历史本科班及以后的各届,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讲清教学技能演练活动的具体安排。

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与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同步进行值得提倡。师范生在教学技能演练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理论指导则不能很好地上升到教学理论和规律的高度,不能迅速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教学理论的讲述如果不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演练活动相结合,则不能实现迅速提高他们教学技能,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述也很难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结合。在指导师范生教学技能演练活动中,讲好教学理论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是围绕教学技能培养完善教学理论的挑战。

师范生喜欢多放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实践表明,教师结合录像讲解理论的形式是师范生理论学习与教学技能培养以及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良好途径。

规划好占课程50%的小试讲时间。持续9周的小试讲,隔周演练一次,演练后的第二周讲评,下周再小试讲。每届每位师范生的小试讲有4、5次,每次每人3-5分钟,有的师范生提出:“多次小试讲,时间再长一些,3分钟什么也讲不出来。”其实,小试讲占课程总时间的多大比例不是教师随意决定的,而是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教学论这类实践性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最多为50%,折合成教学时间的话就是最多占课程总时间的50%,即9周。还有,3-5分钟说清某一课时的核心内容是可能的,关键在于师范生在课下对自己所讲那节课内容的重点和核心要把握清楚,否则就可能什么也说不出来。经验显示,教师只有事先科学规划并组织好每次小试讲,并督促好师范生在课下高质量完成教案和课件作业,才能实现多次小试讲,才能为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扎实的教学技能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作用。将小试讲放在微格教室进行,有利于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录像设备的优势,对于迅速纠正师范生的神态、语言和知识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再就是能让每位师范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演练。学院有9个微格教室,如果每次小试讲在9个微格教室同时进行,那么,每位师范生进行演练的平均时间就比在一个教室中多9倍的时间,师范生在小组中的发言机会也成倍增加,能最大限度地给师范生提供演练机会。然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师范生对在一个题目下演练4、5次感到厌倦,教师可以让他们演练不同的题目。

第8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一、学期备课

一般都是在开学前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熟悉了解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纲领性教学文件。教学计划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方针,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原则和目标要求。通过熟悉了解教学计划,可以明确:所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在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教学计划对所任课程提出的原则要求。这样就能明确所任课程的具体任务。

(二)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上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要求和标准。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可以明确:制订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要求,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课时分配等。教师掌握了教学大纲的内涵,研究和处理教学教法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三)通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讲,教师要通过每一节课逐步完成一本教材的授课任务。通过通读教材,可以熟悉课程的全部内容,了解教材,掌握每一个局部内容在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占比重,按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舍取。

(四)了解学生。备课效果的好与坏,是要看备课能否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教师不能单方面考虑怎样“教出去”,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到手”。这样就要求备课有针对性,要论文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论文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高中生学习呈现出自主意识增强、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竞争与合作并存、问题意识增强等特点,通过高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研究,能够探明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内外部影响因素,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高中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学及高中阶段办学思路的制约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研究还难以真正实施,其必然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在某种程度将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更好地指导高中阶段的教与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策略,目的在于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争取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渐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其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能主动地制订计划,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他们常能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2.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向社会学习,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理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理论体系,并且趋于完善。

3.学习活动表征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对以上几个目标的追求,并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局限,很多时候出于个人的利益,他们会表现出利用已有的条件抢占有限的学习资源来强化学习中的优势,再通过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去占有好的学习资源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竞争。合理的学习竞争是有益的,它能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人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繁多,难度增大,任务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有86.36%的学生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的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4.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们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得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不妥之处,并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三、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讨论,应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个层面考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需要从变革文化观念、学校家庭氛围、教师能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1.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塑造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是长期以来积累在人们内心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因而文化对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等具有弥漫性的影响。这种弥漫性既表现为它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现为它对人在所有问题上的观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更为久远。

影响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具有封闭与保守的特征,并且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因此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首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积极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华部分,使学校师生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中扩大视野,进而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内的革新和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成员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变化产生。

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而反思是转变观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进行课后小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改进;另一方面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其背后隐藏的观念进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2.变革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调控学习方式的杠杆,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变革评价制度主要涉及改革传统的高考体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高考是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学校教与学改革的最大因素。现行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考试分数的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形式。但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因此,要“回归”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变革考试制度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强学生对多种多样学习方式的重视,并通过这些方式培养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能否升人大学的一项评分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发展,帮助学生从“听讲型”的学习方式向“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应朝向实行多元、多维评价体制的方向发展,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外,这种完整体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现有的评价手段,要积极借鉴和运用质性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方式

环境对于个人影响是决定性的,长期处于特定的环境下,它所具备的特点也会慢慢融人个体的特征中去,成为个体特点。特定环境中主流的价值观也基本上会变成个体的价值观,不同的校园环境势必造就出人的不同学习方式。因此在班级和学校应该创造积极学习、团结互助的班级环境,提倡大家以获取知识增强能力为目标,以互相帮助为乐趣和美德,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优良的学习方式。在家庭里,要塑造民主和谐、重视知识、尊重能力的氛围,会促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能形成持久、积极的学习方式。不是一味的专制式的命令和责骂去迫使学生学习,这样反而激起学生的反抗情绪,适得其反,更不能宣扬学习无用、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

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做到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人知识的殿堂,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传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人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真正合格的人才。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以及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思维特点、爱好和兴趣等。把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进度的快与慢,才能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五)参考资料。专业课教师备课时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据。要广泛阅读专业资料,以补充现代科技的新知识和新经验,如:阅读有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丰富教学内容。

(六)制订学期授课进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是教师教学进度的运行表。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课题,各课题的教学量和时间安排,各课题所需要的直观教具和教学设备,以及结合实验、实习对一些局部内容在讲授上做适当调整,在学期授课计划中应该确定下来。

二、章节备课

这是在学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每一章之前的备课。其在于对整个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认真考虑确保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课前备课打下基础。三、课前备课

课前备课是在讲授每节课前的备课,是最重要、最细致的备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钻研教材。这是课前备课的首要工作。钻研教材要求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指: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

1.理解:是基础,对各种名词术语、抽象概念、基本原理、应用技术等内容要懂,搞清楚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掌握教材的系统性。

2.掌握:掌握教材有两个涵义:一是找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补充:是根据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这是更新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跟上科技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

4.熟记:是对前三者的巩固。只有熟记,讲课时才能摆脱照本宣科的呆板状态,灵活自如,充分利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掌握、补充和熟记,四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是教师备课成果的结晶。教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意图。如果教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案则是经过教师反复琢磨,加工提炼,重新创造的内容丰富的活教材。教师是在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编写教案。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案首页。是学校印发的有许多栏目的首页,分两次填写,第一次是编写完教案之后填写,内容有:授课班级,学科名称,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提问的问题和复习的思考题等。第二次是在讲课后填写教学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不断提高讲课水平。

第9篇:高中综合实践教案范文

【摘要】新课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和实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通过新课程改革,我校以导学案为载体,将“教案”改为“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勇于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学案的概念和优点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质疑问答、达标检测。

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课堂高效运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教研模式。首先教师进行个人备课,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编写“初案”。然后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小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同时加强课后交流,每堂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分析实际教学中的优缺点,对导学案进行完善。

2.问题设置的艺术

问题的设置是导学案编写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科学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2)趣味性。问题的设置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加入生活化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启发性。好的问题设置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自主思考实现通过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点。

3.因材施教,进行分层设计

新课标重视“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间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导学案编写设计中要体现层次性,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状况,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提出的问题和课堂练习进行分层设计,形成相应的梯度,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导学案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探索和课堂小结,我们应如何在充分利用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和监督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阶段,课前预习的有效进行直接影响着导学案模式教学过程能否有效进行。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导学案使用初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带着疑问进行教材初读,结合导学案找出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回顾新章节中的旧的知识点,并标示出自己看不懂和不能理解的地方,上课重点听讲。其次要做好课前预习监督工作,在预习阶段设置预习自测,通过简单基础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问题的同时,做到预习效果和质量的反馈,教师从中进行课前预习监督,并整理学生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校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其中导学案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能更方便组织课堂,利于分层教学和探究教学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小组合作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教师通过测评、谈话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强差互补”的原则,以6 人为一组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通过组内选举的方式各选出一名组长,以大班小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组间穿插辅导。

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适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符合现在先进教学理念,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改革实践,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技巧,构建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