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第1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浅析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给与教学经验都比较单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乡镇学校,表现得更为突出现就对表现出的特点:与各位教师一起交流下、我想只有了解了当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才能“对症下药”。

1 资金短缺,软件、硬件配置差,教学内容难内落实

1.1 资金的匮乏永远是制约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脑,这是教学的最基本的硬件设备,但因购买电脑的成本高,相对其它设备来说,是一个消费项目。有的是些配置低,机器老化,运行情况不好,个别学校的网络教室几尽瘫痪,学校没钱维护、保养、更没钱更换。

1.2 教学设备配备严重不足,大多数学校电脑台数远远不够,(现在最好可能就是“模示三”的设备学生机也就30台,而每班的学生在60个人左右。二人一台,算是好的,有的甚至三人一台。加之网络教室规划不够合理,很多都是由现行的教室改装而成,人机拥挤。夏天教室里没有空调,电脑室温度高。课堂上电脑死机现像频发,教和学受到影响。

1.3 信息技术教育关键是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如果学校缺乏这些必备的软件,信息技术教育寸步难行,学校在经费安排直根本没有购买软件的专门经费的计划,由于软件的严重缺乏,部分教学内容难也落实。

2 领导不够重视,尤其是基层领导重视不够,机房管理不善

2.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信息技术同其他许多主考科目的教学比起来,当然就觉得信息技术教学无关紧要了。加之学校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就一人搭一二节,又没有,信息技术课也只能流于形式了。

2.2 网络教室的维护不到位。有部分学校的网络教室瘫着,究其原因,一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课是由几个老师兼的,平常要忙于主考科目的教学,无暇顾及。二是更换设备不及时,更有甚者,对教学设备挪作它用.

3 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应式教育和旧的教育模式影响信息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1 由于在应式教育和旧的教育模式影响,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身兼数职学校其它主教学科、网络维护、电脑维修、电脑室清洁工、学校打字员等,更没有学生成绩代表教学成绩,所以评职评优是绝对排不上队的,结果是吃力不讨好。这是造成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

3.2 由于不考试,学生学起来没有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心态决定状态。学生到了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完全当作是玩乐的时间,只是想打游戏或是上网聊天,教学随意性大,课堂纪律糟糕。

3.3 学生接触电脑时间太少,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就遗忘了。目前大部分学校安排是每周一课时,这样上个星期学的内容,到这个星期上课时,所剩无几。这也难怪学生,农村学生家里也很少有电脑的。上机时间少得可怜。另外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即虽如此,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如何应用计算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尽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看到,国家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对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的投入的加大,改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环境,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对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对评价机制。信息技术教育将迎来新一轮的“春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课题。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有效教学是关键一环。

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基于以上所说仅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教研工作者难以左右的。我们所能够做到的,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引起管理者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和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和教研活动转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会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2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级中学;信息技术;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问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本质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综合分析、组织加工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自主学习的基础。但现行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讲解和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教学内容大多仅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涉及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不多。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基本上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

(二)教材观问题。一是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明显落后与其实际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材内容却跟不上发展速度,学生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一些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及他们喜欢的网站和动画设计等感兴趣的和需要无法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上得到满足。二是重技术轻人文。只重视技术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三是教材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现行教材中并没有对整个课程和各个专题模块的教与学的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也没有设计一些具体的教与学活动过程作为师生的参考范例,大多数教师干脆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四是教材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无法给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绝大多数是文字课本,远未能体现信息技术网络化、电子化的学科特点。

(三)管理运作模式问题。一部分学校的电教设备是非常先进的,但这些先进的设备并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课程,也不是为了辅助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提高学校的档次。每周只有1~2节课可以使用,其他时间设备都是闲置的,这就导致设备的使用率极低。

(四)师资队伍问题。目前的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第一,业务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师范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数量不能满足中学的师资需求,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因此相比语数外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更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现有师资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语数外等高考主考课程与信息技术教育等课程在中学的受重视程度差异显著。

二、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对策

(一)改革观念,加强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有效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科学合理的与其他课程结合,丰富教材内容的同时也推进了各门学科知识的更新度,而且给学生创造了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习和师生、生生协商交流、合作讨论的良好氛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必须用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媒体、信息等诸要素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开展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办学效益。

(二)从信息技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目标教学法可能更切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应用、交流讨论、巩固提高和总结这样一系列的环节,实现信息在不同个体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索、开拓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多创设一些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学习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认知过程与感悟、体验过程的统一。

第3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一、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

教育传统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其自身处在“不断的传递、选择、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所以,教育创新的过程,就是教育传统新陈代谢的过程,就是优化旧的教育传统和造新的教育传统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变革创新教育模式,让教育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对于我们保持发展后劲,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的教育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给的不均衡。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尽管今天让所有学生 “有学上”不难,但要“上好学”却不容易,根本原因就在于优质的教学资源稀缺以及配置的不合理,这个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观的。

第二个挑战,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现在经济环境的碰撞。今天的科技日新月异,技术每天都在变化,无限的知识和有限的时间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一个学生和职业人都无法克服的,如何让学生和职业人更有效率地学习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再一个就是我们依旧沿袭传统的课堂教育方法,教材更新得太慢,而且同年级的学生都在同样的时候学习同样的东西,无论你的基础怎么样,无论你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教材、进度是一致,这样可能优秀的学生在浪费时间,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因材施教沦为一句空话。

二、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影响

创新教育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他们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得到发展。创新不能只靠某一二种素质或某个方面素质,它要求开发人的各方面潜能,需要运用人的整体素质,将一个人的全部经验、智慧、能力、情感、意志以最佳方式组合起来,用于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前进、超越和创新。信息技术教育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

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在教育创新中能充分利用。在开放性的实验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的范例,学习计算机专家的创新精神,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精神,以及创新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顽强的意志,毅力,能忍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的性格。

信息技术的最新技术难度不大,有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渗透、融会贯通,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改变当前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认真观察这一过程,初步检验猜想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操作的目的,就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用自己的思维学习物理。通过实验操作,检验出自己猜想的错误,经过独立思考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产生错误,不断纠正错误,这个过程有时要反复多次,才能产生一个正确的结果。这个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物理的基本特征,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就缺少这个基本特征。而在物理n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可保证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物理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学生这时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创作的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最后我将画得好的作品让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现代信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大家以前常挂在口边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适用于讲授式教学模式。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物理教学手段,在处理物理上的一些动态图象时,所谓的“动点”只能用黑板上的一个静态的“定点”来表示,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运动观。例如在讲授波动方程时,我们在讨论了平面简谐振动的方程后,为了让课堂避免抽象和乏味,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轻松地运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的图象。这样既直观又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掌握。

(三)信息技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4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与责任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信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教育仍然有着很多的问题与不足,最为重要的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教育水平不均衡。中国当前正处于发展之中,需要建设的地方比较多,经费也一直都比较紧张,尤其是教育经费,一直都是各个地区政府及教育部门极为头疼的一部分。那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学生在很早的时候就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涉猎,有人甚至学得相当好,这就导致教学课程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不符,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在哪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受办学条件限制,学校没有充足的硬件设施,即使勉强开课,很多地方的机房都不够学生使用,再加上计算机的配置低,学生能够接触的都是一些淘汰了的功能与软件,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成为了没有意义的活动。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的家长和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就是一门副科。学校和教师的轻视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就逐渐会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反感,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此外,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工资并不高,这就导致那些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不想投身教育工作中去,当需要计算机教师时,就将其他科目的教师拉来,给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教学。这些教师没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再加上还要教其他学科,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教师感到非常疲惫,难以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并且,信息技术知识在以一个飞一般的速度更新着,这些教师的各项水平不达标,间接地限制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5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1.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虽然教育厅对我们农村地区资助建设了“校校通”普及工程及“龙芯”梦想工程,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建设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硬件设备,但是仍然保证不了农村大班额学生人人一机,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很难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更保证不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校现在已经修建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由于数量不足的原因导致仅有的专用教室,不能满足所有班级正常授课需要,学生在上公开课时候才能用得上这些设备,以至于这些设备除了上公开课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就被闲置起来,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标准设置以及地方受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中小学每星期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能够用于授课的时间非常少,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甚微;其次从教材编订的角度去审视它,教学内容较为宽泛,教材涵盖的知识梯度、难度相对偏大。由于教学时间相对偏少,教学任务在计划时间内难以达成既定目标。没有计算机的前期认知、使用基础,没有足够的课时时间作为保障,知识点设置难度较大,直接影响到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成功教学。

3.学科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且专业信息技术从教人员数量偏少

作为信息大时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仅仅能够胜任“教书”是远远不够的,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应具有依托现有资源进行学科整合、优化的教科研素质。但作为学校授课的主体———每一位科任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武装课堂的能力良莠不齐。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还应把提高其他科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自己的己任,通过多途径、采取多方法对其他科任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培训,从而使得绝大部分科任教师能够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武装课堂的能力。信息技术科班教师配备严重不足,顶替的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训练及积累,根本达不到科班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而致使其不能很好的胜任专任教师所应完成的任务。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足。重视程度的不足,致使相关资金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设备正常的维护难以为继,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荒废了设备应有的使用价值。资金投入得不到保证是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缺乏资金护航,信息技术设备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维护、保养,致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1.增加设备、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中小学校的当务之急应是优化和整合各种能为教学需要增砖添瓦的资源,固化现有设备资源。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为每个学生享受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让每个孩子真真切切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给教学带来的益处,极大地改善了信息技术教学条件。

2.深入研究教法学法,灵活处理教材,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现有教材在内容的选定、教材涵盖的知识梯度、难度等方面出现了与现实学情不相融合的状况,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以教材为魂,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剖析教材与学生的切入点,活用教材制定符合学情的教法、学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增,大胆革新,力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把教材内化为孩子实现自我的需求,变梯度为挑战自我的动力,努力把课堂打造成为高效的教学双边活动。

3.加强学科教师配备,努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推进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抓手在于拥有一支素质较高、充足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就给我们用人单位提出了建立新的用人机制的要求。良好的激励手段、完备的用人体制,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有志之士加盟到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队伍中来。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较强、信息素养良好的师资队伍,对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提高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保障

第6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第7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我国已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高中课改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信息技术部分给出的内容标准,以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山东省是课改实验的省市之一。东营市采用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并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课程性质表现为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改方案,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改标准进行教学。

我总结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下面结合我校现实情况,我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1 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新课程标准中把信息技术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既坚持灵活性,又注重时效性。有一个必修模块和四个选修模块,要求学生必须修完4个学分。选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起点比较高,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部分学生在初中未接触过计算机,且一些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不是很到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这给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一定困难。这是大部分高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该教材在“活动”和“综合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常用技术比较熟练后才能完成,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有困难。

(2)课改培训力度不够,教师观念暂时无法适应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但在观念上并没有转变过来,讲课仍然是旧方法、旧观念,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上,因教师的整体计算机水平提高缓慢,加之部分教师不够重视,使其整体水平也只是停留在任课教师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没有多大帮助。严格上说也就是应用的平移,没有新东西。

(4)学校整体的氛围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理解,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让学生学会玩电脑,会上网。学生懂了这些后,就想玩游戏、聊天,不想学文化课了甚至逃学到网吧去玩。据此,有部分教师以偏概全,对信息技术课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整体氛围的偏差。学校领导不重视,其他教师更不理解,这就导致了信息技术设备跟不上,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似有似无的状况。2007年到2013年有基本能力考试的时候,这种情况还好一些,但随着山东在2014年高考当中又取消了基本能力考试,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5)信息技术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该如何评价;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如何,该如何评价。目前这两个问题,在各个高中没有系统的评价方法,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2 对策及建议

(1)合理选定教材。教材是基础,教材的选用应该根据本地实际,当然不可能满足每个学校的要求,但起码要与这个市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应该与信息技术教师深入交流,更多地采纳教师意见,合理选购教材。

(2)更新观念,转变方法,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领导观念要转变,教师观念要更新。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应借助教育部在全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这一东风,把信息技术教学推到新的层次。

3 重视掌握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根本途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完成的前提。实施新课标后,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充分理解“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并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这两种方法适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为选修模块。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上。建议采用“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教学法来传授知识。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结构,带动知识、概念和技能的学习。

“问题解决”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

4 提高教师信息素质,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例如,图像处理与美术的结合,文字处理与语文的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网页制作必须与美术、音乐、文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当快,大部分人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部分老教师心中,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一时难以改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校决策者对信息技术教育能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缺乏信心。

5 更新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素养

实践表明,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能推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信息技术教育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6 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后,容易走上邪路,这也确实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此,我们也确实应该给予重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学校应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来减少不良影响。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并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7 建立合理的信息技术评价体系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充分听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学生、家长等各方面意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抓好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高中信息教育的现状,尤其实行新课改后,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想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思想观念陈旧

思想观念问题是影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走访发现,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学校领导,或者是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部分领导、教师(甚至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重视,观念陈旧、认识落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领导者的观念会直接影响其发展。如果领导者重视,那这个地区或者这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就开展得比较好;如果领导者不重视,那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那么这个学校的其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态度也不会很认真。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学校领导甚至是教育局领导对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太重视的,他们大部分都关注升学率,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不重视,也不重视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学校领导对信心技术教育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的职业认同感就低,特别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还兼职打印、复印、排版,维护学校的网站,有时还得帮助其他教师制作课件,等等,信息技术教师任务重,做的都是一些杂活,课时经常被占用。其他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杂工,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尊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也不同: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虽重要,应该认真学习;也有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但和升学比起来,信息技术可以以后再学;还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根本就没用,上课就是玩,浪费时间。

2.资金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经费问题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农村中小学。加之信息技术教育不是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块黑板再加一支粉笔就可以进行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就可以解决,它还需要后续源源不断的投入才可以有效进行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教育在前期需要买设备,中后期需要进行设备维护,软硬件的升级,软件的开发,等等,这些都需要不少资金,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高消费的课程。有的中小学还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每学期只是将课本发给学生;有的学校甚至连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排,课本发给学生自己看;有的学校排课,但是无上机安排,仅仅是照本宣科。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室,供大家使用。走访发现,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数量少并且性能低,兼容性差,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如此差,软件资源就更不用说了。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学校有的是用光盘、幻灯片和磁带等形式进行,有的学校就只能“照本宣科”,有少部分学校不开展,让学生自学。可以看出,农村教育的经费问题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3.师资短缺问题严重

农村师资短缺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最大因素之一,也是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之一。贵州地处我国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地理条件限制,教师待遇等因素,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一直很难。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专门师资,且在城郊、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学也可能会有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就很少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师。农村教师招聘难,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真正学教育技术专业或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很少。因此,存在很多教师即担任语文或者其它科目的教学,又担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他们只是凭借自学或者是在职培训时所学到的一点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开始给学生传授知识,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设备维护、教学资源的开发技能,等等,都比较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难,以至于数量少,师资短缺。年轻教师,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发展,造成年龄大的教师多,年轻教师少,缺乏新鲜血液,创新也就少。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的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仍然凭借以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兼职教师。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4.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农村很多基础设施都落后于城市,这是经济落后所造成的,也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城市的脚步,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的软件资源也自然落后,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兼容性差,教师基本上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出身,甚至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也很少。甚至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或者有少数计算机却没有联网。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教师购买现成软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求教师自行开发教育资源又是强人所难。贵州很多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建设也刚刚开始,因此,造成外面的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送到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5.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材的零起点,使得教师忽视了一些已经学过相关知识的学生。现在农村有的家庭已经安装了计算机,这些家庭的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操作计算机,而大部分的农村家庭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有的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小学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而有的到初中才开始,甚至有的到高中了才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绝大部分都是采取零起点 设置,这使得很多孩子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没意思,那些课程都学过,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上课等于玩游戏的想法。

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操作和使用,教学模式单一,很少做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三维目标同时发展。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仅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操作和使用,比如:动画制作,让学生跟着一步步做,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却闭口不谈。其实不是不谈,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理论知识匮乏,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由于缺乏理论知识,对计算机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导致所教的学生也是依葫芦画瓢,机械学习,很难培养学生自主的获取、加工信息能力,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型为主,忽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影响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

转变领导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道路。对于领导者和教师,我们应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到信息技术开展得好的学校参观和学习,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根本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改变他们唯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当今知识量剧增,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不再是唯一判断是否是人才的标准。信息社会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于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传授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的观念。

2.加大资金的投入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要有效地开展起来,必须解决资金问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普及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贵州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仅仅靠政府拨款是不能快速有效解决资金问题的,必须由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集资金,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能尽早建设好,让信息技术教育尽早开展。经费不足造成农村学校在购买设备、教师培训等方面远远不及城市,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迟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政府对于农村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加大投入,尽量缩减信息鸿沟。农村学校也不能坐等政府的拨款,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应想办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并尽可能地筹集资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常规设备的配置、设备的更新、软件的配备、设备维修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的专业性,教师不仅自身需要生存和发展,同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才能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所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迫在眉睫。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急需建设一支数量多、素质较高,愿意在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引进时就必须招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招聘适合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才。对于在职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培训,且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培训前调查教师希望提升哪些方面,从而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改进培训计划,培训过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以后培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

4.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教育资源旨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眼2?演教师应该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研究者,且教师在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学习资源的利用。为了避免教师劳动的重复性,教师应该多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开发。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以地区为单位,一个地区的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对于开发出来的劳动成果,应放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库中,这样,这个地区甚至是所有人员都可以享用,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或者也可以几个或者几十个学校共同开发一个教育资源库,它通过软件和网络把这几个或几十个学校的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供这些学校共享。毕竟让农村每个学校做一个教育资源库是不现实的,这样以地区或者以学校联合而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库,可以包含各种教学和学习资源。当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资源,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继续学习。

5.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

农村中小学因为经济因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因此,如果已经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就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状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过,因此,零起点的教材编写是很好的,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怎么教学才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地采取讲授型的模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虽然,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并不等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只是操作练习,从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农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会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阻碍了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解决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尽早实现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眼参考文献?演

第9篇: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开展计算机教育,至今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省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就从单一的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另外开始从小学就开始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再陌生。可想而知,全省、市教育局及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视,但在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的五方面问题。

1、计算机应用目的不明而引起兴趣偏向。

笔者自参加计算机教育工作以来,发现不少学生对计算机作用的理解,并非教师所认为的“工作、学习及掌握新知识的工具”,而是把计算机作为用来娱乐的玩具。学生的这种想法来源并不无道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市场上日益普及,于是涌现出大批网吧,另外大部分的家庭也拥有了计算机,并实现了宽带接入。

2、计算机学习兴趣偏向而出现教学误区。

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偏重在于娱乐上面,而真正想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学生并不多。就出现了学生在上课时出现了“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想听则听,不听也罢”的现象。同样,学生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也有多种,这样导致学生、家长、教师都不重视,出现了下面的一些现象:(1)其他学科老师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留几个学生来辅导甚至占用了信息技术课,上其它学科;(2)部分信息技术老师送课给其他学科老师上的现象也比较严重;(3)部分信息技术老师对自己的学科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所教的是一门小学科,只要学生不吵闹就行,上课只注重纪律的维持,而忽略了教学。

3、计算机考试态度偏差而导致“贫富悬殊”。

以上两个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别。在每个学期末市都有一个信息技术的市调研测试,反映出每年每校每班之间计算机考试成绩之差别,不仅在市与市、校与校、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成绩差别较大,甚至在同一个班级之间差别也较大。

4、评价方式单一限制学生能力发展。

考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信息技术老师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促使信息技术教师有重点的教,学生有重点的学。笔者从事计算机教育已有六年,发现计算机考试的类型非常单一,考试采用理论试卷的形式,内容还是一些选择、填空、判断、问答、填图、填表之类的,主要测试的还是一些基础知识、操作则是测试打字速度之类的。其实这样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但主要还是看其的操作实践性,所以我们在考试中应该体现出学生的操作性、实践性,而不是单单是它的基础知识,多多采用操作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测试,不拘一格,形成多种评价和测试方式相结合,像新课程改革后其它学科的考试一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有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完全可以避免的,但也有一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尽量避免一些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针对以上的五种现象,笔者提出以下五种对策,以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纠正错误认识,引导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对计算机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应用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在肯定娱乐的同时重点介绍在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另外也可以通过提示学生一个事件,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让他讲述他如何得知这个事件的全过程。

2、改进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对策。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我们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看法:

(1)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学生刚升入初一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接触过电脑的和没有接触过的学生平分在每一组,让他们互相带动。然后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上好信息技术课。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再加上部分学生在校外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电脑游戏,游戏很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他们往往对课本中的知识性问题不能产生兴趣,只是找计算机中即那些精美的图片,或小游戏。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做大量的宣传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学好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还要正确的领会学习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意义和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