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建筑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期规划范围及内容
*医院定位
类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规模:床位数、年门诊量、年急诊量、年手术量;
标准:医院级别等次、学科划分、专业设置及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设置等;
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所赋予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医院管理
体制:包括产权关系以及财政体制、医院治理结构等;
管理:包括医院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式及后勤保障体系等。
*医疗工艺
专业结构:医院功能单元(科室)设置和业务设定;
工艺流程:一级流程(科与科)和二级流程(科内流程)设定;
业务标准:卫生学标准和各科业务标准的设定;
指标体系:医院质量和效率各种指标的预设。
*信息系统(HIS)
HIS结构:HIS、CIS(PACS、电子病历、LIS等)、OA;
HIS作业流程:与医院服务流程和医疗流程相匹配的HIS作业流程设计等;
HIS网络结构:HIS综合布线方案及信息点位设置等;
HIS管理:编码管理、权限及数据管理等。
*专项设施
洁净室:洁净手术部、血液净化病房、生殖中心等方案;
医用气体:气体种类、终端设置及技术要求等方案;
物流传输系统:物流传输方式及点位设置方案;
标识系统:医院导向方案及表达方式;
无障碍设计方案。
*装备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配置及机房条件等方案;
护理装备:各种护理装备配置及房间布置要求;
医院家具:各种家具配置方案及标准。
后勤保障:餐饮、洗衣、物资供应、保安、物业管理等工作。
建设前期的界定
鉴于医院建设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医院管理、医疗工艺、信息系统、医疗装备等诸多方面均需反复详尽的规划。为此,将医院建设前期界定在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前较为合适。主要包括5个阶段: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项目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建筑初步设计。前期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详见图示。
前期规划技术要点
*医疗工艺规划要点
医疗工艺设计包括专业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指标和系统能力等。工艺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工艺方案设计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依据。工艺条件设计是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并与建筑设计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
医疗工艺设计两个阶段的要求,见表1。
医疗工艺设计成果,主要为工艺系统说明,任务量计算书,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装备、配置及说明(含技术条件及参数),用房配置要求(含用房条件)及相关系统配置(医用气源、洁净室、物流传输等)。
*医用专项设施规划
医用气体系统。三种基本医用气源为:氧气(O2)、真空吸引(Vac)、压缩空气(Air);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可按实际需要配置;手术室应设置手术废气回收装置。
呼叫对讲系统的规划要求,见表2。
物流传输系统。宜采用气压管道传输方式,每个物流传输站点终端应配备标准计算机接口和电话机接口。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应建立符合责任要求的管理措施。
标识系统。应具有定位、指引、服务、管理等功能,也是医院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可综合采用标牌、专用符号、专用色彩、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体现。
此外,常用房医用家具基本配置,也应纳入规划,如诊室应配置诊查床、诊桌、座椅、屏风、观片灯等,治疗室应配置药品柜、器械柜、操作台、治疗车、抢救车等。
*医疗设备规划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应根据医院总体医疗能力和各医疗专业需求而定。设备配置计划,应根据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设备选型,并结合投资能力来确定。
设备机房规划应根据医疗工艺流程和设备技术要求而定,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房间尺度、结构要求;机房条件,包括给水、排水、温湿度、电源及电负荷、综合布线及信息点设置等;设备定位,包括机房布局和布置要求,以及设备通道要求;防护要求包括各种射线防护要求和电磁波屏蔽要求等;卫生学要求按GB-15982标准。
医疗设备机房条件应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加以明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医疗设备机房全部技术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HIS)规划
HIS需求分析:主要是应用范围、应用能力和条件;
一、做好顶层设计的参谋一一“约束”
一个医疗建筑从最初的动议开始,医疗和与医疗有关的领导(如制剂和医疗设备)及专业人才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从医疗需求的必要性和医疗技术、设备本身的可行性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此刻,建筑工程师处于弱势,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机会是不多的。如何在机会不多的弱势声音下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在阐明以下几个问题时多加留意。~是建筑本身“程序”的要求。我国住建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具体工程建设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每~道程序都有相应的审查批准机关。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审查机关有时也会略有不同。但无论何种方式,首先要编制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是编制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二是设计本身规律性的要求。医疗建筑是民用建筑设计中最复杂的设计之一,往往涉及到手术净化,重症监护等等。针对的主要是行动能力受限的特殊群体。国家虽然有现行的医院设计规范,但每幢建筑所要包含的内容千差万别,有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具体还有专科、内科、外科楼(有的甚至混合在一起),同时又要具有各自医院的特色。因此,从方案、初设、到扩大的初设(技术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的程序就是显得十分必要。有的还要在方案设计之前做好总规的设计,以确定交通组织,建筑红线和地下管网及地质的情况。如果能这样实施,就会让决策者充分享受暗合规律的决策和流畅实施所带来的快乐。三是整体技术水平的要求。在制定设计文件时,需要征求相关专家和科室的意见,这是必要的。但是在征求他们意见时一定要讲清楚面积指标和方案中管道井、电梯井等不能移动位置的部分,因为科主任在提要求时往往同国际接轨,誓言建成国内或地区一流,在申请面积指标往往偏大,布局时没有不能移动’的概念。因此,提示科室凝炼特色和方向就非常重要,只有当特色和方向确定下来之后,才能保证设计的针对性,和拥有特色下的拓展空间,实施“精确”设计。以上是建设程序和建筑设计本身以及自身条件的约束除此之外,对某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应做初步的了解,以便取舍时有准确的依据。
二、做好设计指标结果的评价一一“协调”
初设后,直接的设计成果是模型、展板和文本。这些成果图片比较精美,会给人在短时间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要工程师进行必要的解读后,才能向领导汇报。其中工程师可以下这几个方面发挥一些关键的作用。一是外形和内容的统~初设作品与医院专家之间的桥梁。由于知识领域的差异,医疗专家往往更容易被建筑的外形所吸引,对用平面展示的实际功能,不能非常准确地还原成‘实际的隋况。这点工程师因为在医院工作,可以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帮他们还原这一“景象”,帮他们“想象”—下建好后楼的外观是怎样,内部又是怎样的,以便于他们准确的发表意见和建议。二是美观与安全的统~规范指导下的作品和各医院具体情况的桥梁。建筑的美观与结构以及其它专业之间的矛盾,可以由设计师本身协调处理。作为医院的工程师主要的作用是:医院特殊性在安全要求上的严格和标准的提高。例如消防区域划分、消防通道的设置以及医院是否设避难间等问题,有时美观和方便是有矛盾的,加上现在一些医院整体开放(含住院部)的特性,一些情况更加具有个别性。三是造价和实用的统一——作品和其他专业之间的桥梁。对初设方案的造价评价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要求,也是在初设是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医院的工程师应组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运用价值评价的方法,对各方面的造价以及使用成本,综合当地的气候、水、能源、交通等形式计算建造和运行的成本。综上所述,在初设方案出来之后,给决策层建议之前,工程师可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医护人员预读一下方案的内容和方案本身对自己科室的约束,可以说明在安全美观和实用需要等方面的平衡和取舍,可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功能和造价的关系做一评判。最终形成仔细的说明,在决策层决策时使用。总之,相对于业务部门的可行性论证,工程师应重点把“不可行性”方面的情况说明白,让决策更有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
【关键词】 医院 改扩建 矛盾 统一
[Abstract]Hospital by an expansion proje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restriction, In expans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HuangHua people's hospital, in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and also meet some problems, and according to actual condition found tailor-made solutions.
[Key words] Hospital; Transformation expansion; contradictions; unified
引 言
黄骅市人民医院坐落渤海之滨黄骅的新华路南,是黄骅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现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00张,年门诊量25万人次,年入院16000人次。
依据医院现状结构,对院区进行合理的分期建设规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保证工程在施工建设期间,减少对现有医疗工作的干扰,从而保证医院在建设期间的正常运营以及分期实施过程中的正常运转,提高医院资源的使用效率。
黄骅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工程是医院发展计划的第一期工程。
相对于新建建筑,对现有建筑进行改扩建具有周期短、影响小、投资少、效果好、利用率高的优势,但也存在扩建受限、层高不一致、立面不好处理等等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黄骅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工程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改扩建项目包括水平扩建、平面布局改造、外立面装饰装修改造等,在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
1、功能扩张与现有结构形式的矛盾
黄骅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改扩建原门诊楼缺乏公共空间,诊室和候诊面积不足,辅助房间少,缺乏灵活机动的应变空间。为改善病人候诊条件,方案设计尽量做到每个科室设一候诊区,但旧建筑的结构形式,使空间组织受到了较大限制。
为了克服现有的空间受限的问题,合理的利用现有用地,采用了庭院式集布局,将原门诊楼保留,向南侧扩建口字形门诊医技楼,并在中间增设交通走廊,即保证了新旧建筑流线的通畅,又可形成两个环境宜人的庭院。
2、交通组织
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黄骅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原有建筑的交通组织比较单一,流线交叉,医患、洁污不能很好的分流。另一方面,原有建筑竖向交通组织不通畅,易引起人员集中,引发病患焦躁的情绪,导致医患矛盾,对医院建立良好形象产生影响。改扩建后,新建建筑实行医患分流,设医生专用出入口、专用通道、卫生间和更衣值班室,大大改善了医生的工作条件,减少医生与病员的交叉干扰,流线科学合理,在空间上解决了医患分流问题。
门诊部是医院人流最为集中的地方,门诊人流采用了三级分流的模式。一是入口分流:改扩建中,采用了多入口的开放设计,患者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医疗区内部,特殊的科室,如急诊、儿科,肛肠科等均设独立的出入口,实现了第一级的入口分流:二是交通走廊分流:患者从门诊大厅、交通走廊的自动扶梯、电梯、楼梯等垂直交通到达各层的门诊单元,利用交通走廊完成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均设自己独立的候诊区,候诊区与交通区分设,一次候诊与二次候诊分设,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候诊空间,
医技楼根据设备分类集中,实行资源共享模式,与门珍相连,与各层候诊通过交通走廊相通,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和检查,减少了人员的交叉,提高了医疗效率。
3、新旧建筑层高不一致与无障碍设计 的矛盾
新旧建筑整合为一体时,由于原门诊楼、制剂楼各层层高均不相同,连接部位出现较大高差,通过现场多次测量,结合原有图纸,对原有布局进行调整,在有限距离内,增加连接新旧建筑的无障碍坡道,既保证了新旧建筑的流线通畅,又使各门诊与医技部门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平层连接,使医疗流线便捷高效。
4、增加设备的矛盾
改扩建建筑往往增加大量的设备,包括医疗设备和建筑设备系统。方案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放射科等拥有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室对使用面积及荷载都有严格要求,故将其布置在能够提供大空间的新建建筑首层,以获双重保证。
建筑设备的改造和增加,必会增加大量的管井,要在保证医疗空间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尽量集中。其次会占用吊顶内的空间,使吊顶高度下降。尤其是新建建筑中配备洁净手术室的手术部因在手术区内组成层流气流,更需要在保证空间效果前提下进行紧凑的综合布线,保证净高。
5、消防设计的问题
医院是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而黄骅市人民医院旧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所建,受当时的条件、规范限制,远不能满足现在规范的严格要求,需要完善消防系统。以疏散楼梯的封闭问题为例。原有建筑为中间走道两侧房间的传统布局方式,楼梯在走到一侧,根据现行防火规范,多层医院建筑的楼梯间需为封闭楼梯间,而现状又没有在楼梯口加设防火门的余量,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案,一种直接在走道上加与走道等宽的防火门,这种方式对现状改动较小,可以通过与消防系统联动,平时常开,有火警时自动关闭,将对走道交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另一种方案需要结构配合重做楼梯间,留出休息平台的余量,楼梯间突出原建筑,造价较高,对立面也有一定影响,但是能够保证走道的通畅,楼梯与走道脱离,对有洁净要求的医疗用房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6、新旧建筑立面统一的矛盾
改扩建项目水平扩建部分需处理好新旧建筑本身的协调,运用建筑手法,使材料、体量、统一起来,延续主体建筑的风格,并且处理好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医院建筑属实用美学形态,其精神功能的承载度较低。“形象美美”必须以不损害基本功能为度。
本案中,砖混结构大大降低了建筑主立面改造的可操作性。建筑立面利用良好的开窗比例,满足各部分使用功能。原制剂楼立面采用铝合金横细条固定百叶点缀,整体立面协调统一,既简洁大方又清新典雅。整体色调采用较温馨的暖色调与原有建筑取的整体协调,丰富沿街景观,注重建筑的城市功能。
结 语
总结医院的改扩建过程,不再是单调,生硬的纯扩建空间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合理,空间舒适的医疗空间,使患者享受到人性化,现代化的医疗服务。
关键字:空间设备效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医院建筑设计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现代化医院的建设需求与日俱增,出现了许多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项目。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由于执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建设费用均由上级拨款,医院只能用有限的款项在医院基地内见缝插针地零星添建,以致医院总体布局凌乱无章。许多房屋弃之可惜,留下又阻碍了发展,缺乏一个现代化医院所需的起码硬件条件。
在当今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政策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新形势下,大部分医院在争取政府拨款的同时需自筹资金,如何使新建工程项目经济合理,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求得回收率高而快,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一所医院确定建设工程项目之前缺乏建设前期策划过程。在不少项目中,没有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研究,由建筑设计专家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比较,提出一个远近期逐步发展、过渡、切合实际的建筑总体规划,并制定一份实施工程项目的详细任务书等准备工作。仅凭空地提出建筑设计招标,不仅使参标的设计单位因缺乏足够的设计要求与切实可行的任务书,以致方案设计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还使业主花了大笔费用与精力而得不到一个切合实际的好方案。包括国际性招标在内,往往只能在选取时偏重造型而选不到一个内部功能使用合理经济的好方案。更何况如若没有在合理的总体规划下进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医院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相当复杂、专业性极强的项目。它既要满足医院内部医疗技术功能各部分合理管理、操作的体系;又要为病人、医护人员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同时,要有一个具有医院本身内涵与地方特色的造型。以上三者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不可能通过一个或一个半月的“闭门造车”所能完成的。我们在近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并通过对医院建设工程前期策划的研究,集国内外的经验,做了初步的尝试。我们的工作大致分三阶段进行:①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与医院领导决策层进行沟通、交流,阐明现代化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医院建筑发展的新动向,对照本院的实际问题与差距等。②资料分析与可行性研究。包括面积指标的分析比较,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面积指标,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远近期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与逐步过渡、分期实施步骤;与医院领导决策层及职代会代表沟通,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能性及优缺点,商讨医院发展的大计。③当前建设项目的任务书编制(细则)。与相关科室切磋,由领导决策层把关,制定当前项目的详细任务书。无论是医院建筑物的主体或是医疗设备,若能充分使用,就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不是愈大愈好。
医院建设前期策划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许多业主并未意识到它对医院整体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不愿出资先行此项工作。岂不知这项工作的成功进行可使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并且对医院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与实施步骤。以下以江苏省的三个市级医院为例进行探讨。
1太仓市新区医院
江苏省太仓新区医院的设计中,任务书很不明确,加之该医院是由原第三人民医院与原中医院合并而成的,现状条件复杂。因此,首先我们为了较准确地把握医院的内部功能要求及医院的发展规模,对该院戒毒所的特殊要求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实地调查、收集,然后为其制定了一套切合实际的任务书,并做了一套远近期分批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因为地处姑苏地区,该地段城市高度控制在24m以下,呈园林式布局;考虑到医院应相应集中设置的要求,采用半集中式布局既可满足医疗建筑内部功能联系的方便;又可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园林化医疗条件。同时,绝大部分房间都能直接对外采光通风,既节能,又使病人享受到自然空气条件。半集中的布局当然也方便了医院分期分批建设的需求。何况政府不可能全部拨款,需医院自筹大部分资金,这就更需医院自己精打细算,切合实际地考虑实施的可能性。这里要说明的是,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与单体建筑设计结合起来。
2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总体规划设计为一老医院改扩建。虽然原建筑群均比较破旧,但医院的改扩建计划仍只能是分期分批地进行,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逐步过渡才是上策。故我们在着手设计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数据采集表格,对原有建筑的面积作分析,然后对照卫生部、建设部制定的“七九建设标准”,为医院提出一个各部建议面积标准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同时与领导层沟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
对一个医院来说,合理地为自身定位是特别重要的。当今许多医院院长及医师都到国外学习考察过,都对现代化医院建筑十分欣赏,但作为医学专家的他们对建筑不甚了解。而作为一个建筑师,即使是专门设计医院的专家也不可能对医疗建筑之所需完全了解。所以两者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这个工作需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医院建筑的前期策划工作已逐渐被广大医院院方所认可,只有前期工作做好了,才能合理、经济地逐步发展而少走弯路。
3昆山市中医院
在昆山市中医院建筑设计中,首先确定砖混结构的原门诊急诊楼已没有保留价值。原病房楼虽为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但由于已不能满足当今住院部的要求,故医院决定在基地的东面征地,全院规划,分期建设。我们在做了分期建设的总体规划后,在此基础上做单体建筑设计,一次完成,分期实施:第一步,先建住院部,建成后将住院病人迁入,并将
关键词:整合;肌理;山水空间
中图分类号:TU246.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6-0119-05
1、项目介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位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域,项目建设瞄准21世纪现代医院建设理念,不仅要体现现代医院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还要吸纳包括数字化在内的高新技术医疗装备,实现高起点高水准的设计思想。在医疗环境方面不仅提供优质医疗内外环境,更要纳入环境安全的崭新理念,实现构筑应对公共突发卫生防卸体系,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可靠成本合理的医疗服务。该项目投入使用后成为服务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疾病防治为一体的重要公共卫生基地。
项目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湖西岸边.南侧紧邻飞鹅岭公园,西侧为城市主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地理位置显要。该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担负着全市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诊等7项中心任务。本次设计总床位规模1300床,日门诊量为5000人。项目用地面积为61529m2,新建建筑面积约101038m2(地上73528m2+地下27780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积65183m2,二期地上建筑面积8075m2。
2、项目的规划设计
2.1 项目规划原则
2.1.1 “以人问本,以病人为中心’
从“人-机-环境”和谐共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医院的环境布局,考虑医院特有的交通组织和环境组织,力求为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康复环境。
2.1.2 充分考虑城市设计元素
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没有哪个建筑可以脱离城市设计而独立的生存。在设计中,尽量的从城市设计的协调性评价中心人民医院的规划,将规划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创造出连续的城市空间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建筑真正的融入现有的城市设计规划。
2.1.3 创建安全高效的医疗园区
医院的医疗体系必须建立在安全、高效、快捷、安全与次序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系统等不同层次的“链”,从而形成完善配套的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医院高效安全的综合网络,保证系统的无障碍运行,并体现现代化医院的先进工作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
2.1.4 生态化的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现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形成的整体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同时考虑环境安全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污染控制等问题。
2.1.5 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并重
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现在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使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因此.方案的设计在体现先进合理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设步骤,作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分轻重缓急安排”。
2.1.6 考虑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点
本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河网纵横、长夏无冬、气候湿热。总体建筑风格轻巧通透,在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地域特点,着眼于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诠释出传统的建筑风格,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意境,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要素相互协调。
2.2 项目场地现状分析
2.2.1 场地的有利条件:
(1)用地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西侧为城市主要干道鹅岭北路,北侧为交通枢纽圆通桥,位置显要,交通便利,为营造一个高效、方便的现代医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
(2)建筑周遍景观资源丰富: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之一的南潮西岸边,南侧紧临飞鹅岭公园。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在同类医院中是难得一见的。
2.2.2 不利条件
(1)用地面积指标不足:由于整体医院是在原医院地址上改扩建,所以用地面积紧张。整个医院用地面积仅为61529m2,与1300床规模的综合医院指标相差较远。
(2)场地形状不规则.高差比较大:用地形状大致成三角形,南靠飞鹅岭山.用地边界随山势蜿蜒曲折。东侧和西湖比邻。边界与岸线粗呼应,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地势较高且地形复杂。
(3)保留的医技和北楼对规划影响较大:保留的两栋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且医技楼与主要朝向成45°夹角,对整个规划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把旧有的建筑如何合理的融八到新的规划中,在功能和建筑造型上和新的的建筑成为一体,是这次设计的一个重点、难点。
(4)分期拆迁对规划的影响:业主根据医院现状。提出分期拆迁的计划,考虑到院区内现状建筑复杂.拆迁顺序对规划形成了约束,
2.3 规划创意
方案从功能和环境两个主要方面人手,通过医疗主街和沿湖绿化景观两条轴线,将建筑和环境空间组织起来,实现完善高效医疗服务功能和自然宜人的景观环境品质,形成人――机,人――环境之间的协调,体现医院生命与健康的主题。
针对医院原来规划无序,杂乱的现状,且场地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针对项目的规划过程中提出了下面三个策略:
(1)整合功能:设计采用相对集中的建筑布局,以医技楼为中心,门诊、病房围绕其展开布置,三者通过医疗街联为―体,联系便捷,营造一个全年无风雨无障碍的诊疗空间。
(2)理顺肌理:院内原有的建筑是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形态多样,肌理较为紊乱,由于北楼和医技楼是保留建筑,新建建筑形态必须与二者相呼应。沿湖建筑与医技楼垂直,取得良好的观湖景观面,靠山侧病房与北楼平行,具有山景良好景观,整个院区的主要空间脉络清晰,次序井然。
(3)营造山水空间:惠州是全国闻名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资源丰富,而本项目又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区南湖西岸。位置显要。设计时,我们结合岭南造圜的手法。建筑与园林相互渗透,采用建筑架空,半围合庭院以及内部中庭空间等方式,形成屋中有园,园中有屋的建筑格局。在医疗主街两侧,布置精致的院落,病房楼之间设置半围合的花园,门诊楼屋顶形成空中花园等。在有限的用地上营造无限的岭南建筑风情,给病人提供了园材式的诊疗空间环境。
3、过程方案比较
方案一:(1)门急诊位置偏。与城市道路
丁宇路口关系不佳。(2)新建的病房区护理部较远,相互联系不方便。
方案二:(1)门诊部人口正对交通枢纽圆通桥口,容易对城市交通造成拥挤和压力。(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
方案三:(1)门诊部没有进行梳妆尽端式布置,不利于按科室分区就诊,容易造成流线交叉。(2)病房区西侧的护理单元和北侧的病房楼距离过近,南向遮挡比较严重,使北楼日照受到影响。(3)病房区南侧的护理单元偏东西向,朝向不合理。
最终采用方案(1)门诊部梳妆尽端式布置,有利于分科就诊,弧形立面与城市道路取的协调。(2)医疗主街贯穿门诊、医技与病房区,各功能分区设置紧密,营造集中式的诊疗空间(3)病房区各护理单元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
4、最终采用方案介绍
本工程用地紧张,形状不规则,分期实施的划分使每一期用地形状更为复杂。在规划中采用系统工程设计手法,根据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科学高效安全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医院新时期建设创造崭新的整体形象。医院主人口广场及门急诊位于重要城市节点,五路汇集,弧线的形体体现了现代包容的建筑品质,为医院提供了城市多角度的完整形象。主入口广场充分利用医院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将城市、医院建筑、西湖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方便联系各城市道路人流,将对称挺拔的医院建筑人文景观和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呈现特色鲜明的医院形象。
医院规划整体布局以医技科室为核心,通过医院主街方便高效地联系门急诊和各期住院部。医院主街同时将新老建筑联系为一体,形成空间丰富的医院主街环廊,穿插于新老各期建筑和绿化庭院之间,使医院各期建筑医疗功能之间的便捷联系和灵活布局成为可能,实现了医院新老各期建筑卫生资源的整合。
4.1 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
医院总体上包括门急诊医技区、住院区、感染病区、行政后勤服务区。
面对鹅岭北路主入口,围绕保留医技楼、病房楼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门急诊、医技、住院部,由医疗主街一医院空间的主轴线将新老各期医疗建筑联系起来。
根据各医疗功能特征:急诊、医技部分采取半集中式布局。缩短流程。门诊采取多翼式开放型布局,尽量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需要较大空间的高层住院部布置医院保留北楼南侧,位置尽量减少对保留北楼的影响。住院部分期建设共设三翼,围绕医疗住街采用“品”字形布局。
在用地与城市的交界处,建筑形体顺应了用地形状特征,使建筑尽可能呼应城市环境:沿城市界面形成连续流畅的广场空间,合理组织各种流线。
在医院环境内部,通过建筑形体的调整,使建筑形态呼应自然环境适当转折,从而留出较大的绿地。这样的空间关系即顺应了城市形态,又使各部分绿地化零为整,减少了原先用地边角与内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4.2 入口与方位
综合考虑医疗卫生问题和院区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在方案中设置了以下的出入口:
(1)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的广场设置在人流的主要来源一鹅岭北路北段,急诊人流、车流一进入主广场立刻与门诊分流。
(2)医院次入口:沿着鹅岭北路南段设置医院次入口和住院广场,主要为出入院的病人、探视人员。
(3)后勤出入口:作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侧道路,减少对主要医疗人流、车流的干扰。
(4)污物出人口:设于鹅岭北路偏南,靠近太平间、传染病区和后勤保障区。
(5)Vip出入口:做为备用出入口,位于医院沿湖东路道路。
4.3 人员流线分析:
中心人民医院未来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共设有病床1300张。由此推算,再加上一些不定因素,医疗区日人流量负荷高峰值大约在160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约为12000人。如何规划各种人流、车流、物流是保证医疗流程顺畅的关键所在。
(1)门诊人流:为医院最大人流量之一,日门诊量达5000人次,陪同人员的比例按1:1.5计,则门诊人流峰值达12500人次。常态按峰值的75%计,接近万人。设计中采取发散式人流组织形式,根据医疗流程按三级分流模式均匀分散人流。患者由医院主出入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急救、儿科、筛查诊室的独立出入口,实现第一级入口分流。二是医院主街分流:患者人流由医院主街中的自动扶梯等竖向交通到达各门诊单元,利用医院主街一医疗区中主要人流交通区域。完成门诊患者的第二级分流。三是候诊分流:各科室候诊区域与交通区域分开,实现由科室到诊室的分流・
(2)急诊人流:急诊人流量根据经验数字,与病床数可按0.4-0.6:1计算。从医学发展趋势看。急诊量有上升的趋势,按0.6:1计算,医疗区日急诊量约780人。患者由医院主出人口广场可以到达急诊,在首层拥有稳定的区域候诊、检查、治疗、输液、观察等清晰的功能组织流线
(3)急救人流:有独立的出入口,以及独立的急救、手术、抢救、检查的区域不扰的流线。
(4)住院和探视的人流:病床数为1300床,探视人员按每床1-1.5人计算。则探视人员约为1300-1950人。住院部人流主要由医院次入口,经住院部广场,由住院部大厅的病人梯、探视梯、各类电梯垂直交通进行分流。
(5)医、技、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工作场所相对稳定,由工作人员入口和工作廊确定流线。
4.4 交通流线分析
通过对场地和医疗流程的分析.合理组织人流、车流、物流。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实现便捷和高效的医院交通。
围绕用地设计车行环路在院区中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环路,将各主要出入口广场联系起来。主要交通负荷被限定在院区,将停车场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边,使车辆行驶范围控制在周边,用地内部均为步行系统,从而保护了中心绿地的景观环境和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在交通组织上尽量体现洁污分流的要求,病人活动的流线与物流、后勤、感染病区分别设出入口。
(1)门诊车流:汽车进入院区后直接由建筑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2)急诊急救车流:在医院的主入口广场分散到急诊,进入急诊停车区,急诊车在急诊停车区有停车维护区域。
(3)住院部车流:在进入医院的次入口广场后,进入地面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
(4)洁物:由后勤出入口进入院区环路后,进入地下车库,然后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
(5)废弃物品:流程主要利用各部门的污物电梯,送到地下室。经过专用的污物通道集中后,由密封的通道通过专用的车辆集中到地面。
(6)停车场:根据建筑功能状况和建筑功能布局采用地面和地下相互结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医院主要出入口附近。
4.5 建筑平面布局
(1)以医技科室为核心的理念
集中设置的医疗区由门诊、医技、病房、
儿科和内科中心组成,各部分以原有医技及扩建医技为中心呈围合状布置。
北侧为门急诊部分一沿城市主干道和医院前广场布置,方便患者。
南侧为住院病房部分一将住院病房布置在院区内侧,濒临湖面,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适当远离城市道路,有利于维持住院区安静的环境。
高压氧舱位于临近住院部分,方便住院患者使用。
科研办公楼位于西北侧,相对独立,便于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医疗街的理念
为了使患者、家属及探视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医疗区内部交通流线必须做到简单、明确,不迂回曲折。为此我们采用了“医疗街”的形式。医疗综合楼由东西、及南北三条医疗街组成,三条医疗街将各种功能、新老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本方案建筑平面布局的一个特色。
门诊部主街――联系门诊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住院部主街――联系住院部各部门及医技科室。
主街之间为医技部,这样的布置方便门诊、住院人群联系医技部门。沿“医疗街”布置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这些空间都有室外庭院相联通,具有充足的采光通风与绿色景观。
(3)医患分区分流的理念
门诊、医技、护理单元均按医患分区分流的原则,让患者和工作人员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区域,方便管理。
(4)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
急诊部设有普通急诊人口、急救人口、感染门诊入口,并设有专用通道、宽敞的大厅,不同通道可将急诊患者分别送至极危重、次紧急、普通诊区。
急诊部设有大空间的集中抢救区、EICU、手术室及留观病房,还设有X光、CT等必要的医技设备,能保证24小时正常运转。
5、景观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结合项目的地域特征和用地特点,借鉴岭南山水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用地面积较紧的情况下,精心设计,创造出精巧别致的,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内外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景:充分利用用地独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将山光、湖色、阳光、绿色所形成的整体景观环境,结合建筑功能布局创造出优美和谐富有特色的建筑环境,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病人的康复空间。
(2)造景:在院区医疗综合楼群周围布置尺度合适的绿地广场空间,同时结合建筑底层架空,使其成为建筑与城市对话的一个缓冲景观带,在建筑内部布置多地组织和空中院落,改善通风采光条件,使建筑融于自然。
(3)体现地方特色=在空间营造、植栽配置、铺装材料选择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中,都充分的考虑了地方因素,做到因地取材,择地选材。在病房楼南侧布置南方园林特征的花园景观,有挑空的露台、浅水、休闲座椅等,成为患者、医患之间交流的室外场所,并美化住院环境。在远区规划建筑与病房楼之间设置密集高大的乔木、观赏性灌木及草坡等,达成视线、噪声和卫生的隔离,保证医疗区安静、安全的环境条件。
6、节能设计
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针对医疗建筑特有的设计要求,从节水、节地、节能三个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6.1 节地
(1)利用地段条件,根据地段日照、风环境、绿化以及原有建筑及周遍交通状况,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调整建筑朝向,人流朝向,入口及功能分块等要素,创造适合该地段的病房大楼。
(2)利用现有用地,合理结合原有建筑功能,达到用地的最大利用和功能的最优;同时考虑发展和扩建的可能,主动预留空白和未定性,考虑二期医院和预留发展用地相结合的多种可能,合理布置各入口和功能分块。
6.2 节水
(1)充分利用雨水(2)院区内给水采用节水措施(3)良好的排水系统
(1)建筑体形简洁,外墙面少,南北朝向,有利于节能。
(2)使用新型的墙体材料
(3)采用相变蓄热地板,有效蓄热,平衡不同时段的热环境要求,降低能耗。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典型的城市中心医院。医院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庆云南街10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疗综合大楼,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的首期工程,功能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门诊部分,急诊部分,手术部,住院部和地下停车场及设备用房。地面共1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
下面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为例。浅析城市中心医院进行改扩建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
1.土地紧张,应集中布局,节约用地。
城市中心区域一般情况下建筑密度都很大。位于闹市之中的医院也建筑密集,建设用地紧张,在原址很难扩展更多的建设用地。如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十分靠近成都市中央商务中心区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医院就诊人流量很大,原有的医疗硬件条件严重供不应求,急需扩建。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面积26854平方米,原有编制床位700张,计划逐步扩展普通床位至1200床。而按1200床的最小用地指标来推算,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现状用地仅为国家标准床均建设用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强,而且由于周边现存建筑的分隔,医院的用地边界很不规则,也增加了土地使用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医院预期的建设目标,只能是在很有限的空间内通过集中、紧凑的立体布局实现集约化发展,以节约用地,保证高品质的医疗环境。规划时选择单体建筑最紧凑集中的方案,这样能够节约土地,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并留给绿化景观和后期发展更大的空间。同时选择最恰当的建筑平面布局方式,使大部分房间能够自然采光通风,尽量减少黑房间,节约能源,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我们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楼的设计中,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了布局紧凑,功能合理,绿色环保,与城市关系协调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1)方案一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一”字型布置(为东西向),采用内双廊布局。优点:平面布局紧凑,与城市关系好,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组织关系良好。缺点:病房东西朝向的太多,内双廊带来相当数量的黑房间,建筑总宽度受到退距限制,护理单元房间不足。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工”字型布置,采用内廊布局。优点:黑房间很少,节省运行成本,建筑形态整体感强。缺点: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不便于与后期发展的医技楼等部分联系,护理单元流线互有干扰,建筑主体距城市道路太近,易受干扰并对城市空间造成压迫感。
病房沿主要街道呈半围合布置,采用内廊布局。优点: 建筑布局紧凑,与城市关系好,建筑形态整体感强。黑房间很少,节省运行成本。门诊、急诊与住院部分组织关系良好,也便于与后期发展的医技楼等部分联系。缺点:裙房体量较大,沿街立面形象处理有一定难度。
2.制定前瞻性、系统性的医院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
城市中心医院用地非常紧张,建筑密度很高。在这样情况下医院要进行更新建设,必须制定富有远见、通盘考虑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建立合理的发展时序。医院改扩建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哪一个发展阶段,医院的各主要功能部分都要保证持续正常的运转。所以要根据医院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仔细制定能够满足医院当前、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规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步骤,医院通过分阶段的建设,实现不断的完善和可持续的发展。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经过对现状的仔细分析和规划方案的优劣比较,提出医院分期改扩建的步骤建议。
1). 第一阶段: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首期工程医疗综合大楼进行建设时,原门诊楼、急诊楼将被拆除,医院需要将门诊和急诊的功能暂时转移到其他建筑中,在这个阶段,医院的门急诊及住院部分都面积比较紧张,但能够维持医院的功能运转。
2). 第二阶段: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首期工程医疗综合大楼建成,门诊、急诊部分拥有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极大地缓解了医院病床数量不足的情况。医疗综合大楼成为医院新的形象代表。但这时门诊、住院等部分的扩容使原本就面积不足的医技部分更加紧张,这时的重点是医技楼的建设。医技楼考虑在院区的东侧,现内科住院楼的原址上新建,同一地块上还将同时进行二期病房楼的修建。
医技用房原来是分散布置在各栋建筑中,而重型设备主要是布置与内科大楼的北侧和一排临时性建筑中,这部分设备荷载较大无法转移。所以保留这部分建筑继续使用,在内科楼拆除后的用地的南端进行医技、住院综合楼的修建。
当医技、住院综合楼建成后,将保留的这部分医技设备搬入医技楼,同时将东侧的食堂功能移入新楼,再拆除这部分建筑后,在其位置上进行医技楼的扩建。
3). 第三阶段:医技、住院综合楼的扩建完成后,医技、中心供应等功能全部移入新大楼。医院内部各种功能用房进行整合,搬入几栋综合大楼中。原外科住院大楼可考虑用作行政办公科研教学综合楼,将原行政楼和一些临时建筑拆除。这样能在医院中部形成一块中心广场,大大提升了医院内部景观环境的质量。这样就形成了医院最终的总平面布局,医技楼位于一、二两期病房楼之间,中心供应和营养厨房位于医技楼底层的两端,门诊综合楼、医技综合楼与行政综合楼共同围合医院中心的景观广场。这样内部功能分区更加合理,门诊、急诊、住院与医技部分之间联系方便,流线也便捷顺畅,互不干扰。医院对外形象鲜明突出,内部景观环境大大改善。医院发展成为日门诊量3000人次,病床数1200床(另有康复200床)的大型城市中心综合医院。
这样既保证在先后三个阶段的建设期间,医院能进行完整的功能运转,又能逐步实现医院各功能建筑的合理分布。在整个改扩建工程完成后,整个医院能够形成既划分明确、自成体系,又能有机结合,联系紧密的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中心,主要功能部分集中布置,缩短流线也利于资源共享。符合综合医院科学管理及现代化使用要求。
3.塑造医院的鲜明形象
城市中心医院处于城市的重要地段,塑造其鲜明形象既有利于医院自身发展,也对城市风貌有积极作用。医院周边的建筑常常是形态各异,医院内部各栋建筑一般也是不同时期分批建造的。如果建筑群体之间关系较为杂乱,医院很难形成统一的公共空间。如果建筑立面风格各异,相互之间没有呼应关系,也无法形成医院的统一整体的形象。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便存在这种情况。
此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1892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传教士创办,旧称四圣祠医院。紧邻医院用地的东侧保留有历史建筑:基督教恩光堂,其旁是四川神学院;西北角是庆云宾馆;南侧保留着几栋四川民居,属于历史保护建筑。医院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特别考虑对历史文化建筑的应照。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的基本体型是基于对本项目医院功能的细致分析,是对诸多因素的协调及整合。
1).在满足功能日照的基础上,将建筑体量尽量后退道路,不让过大的体量对并不宽的城市道路产生压迫感。同时,几何体量感很强的造型是对周边无序的城市环境的整合,使其在该地区形成具有统领整合区域形态的尺度及形象。
2).面对北侧及西侧较窄的城市街道尺度,设计了细腻的建筑细部,使之满足近人尺度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周边历史建筑、教堂等在文脉延续上的呼应及尊重。东南侧体量因面对城市大道,因此在体量设计上以整体性强、几何化、干净、大尺度的造型设计,满足了城市快车道上对建筑可识性的尺度需求。
3).建筑由实体以及玻璃体两大部分组成。实体采用暖色花岗石外饰立面,窗的细节提取了教堂建筑的细节符号,是精神内涵的形式化体现。面材分割也参照了周边历史街区的外材饰面特点,是对现有历史建筑的尊重。玻璃体由带密肋的玻璃体和光洁的玻璃体组成,为住院楼提供了良好的日照需求。光洁的玻璃体上下层间局部采用彩釉点状饰面玻璃,对日照进行适当的遮挡,使室内获得良好的日照环境。
4).建筑造型采用现代手法,大体量、几何化、干净的体块关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的冲击力,打破了传统的医院造型模式,创造优美而鲜明的城市中心医院形象,并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自2003年“非典”爆发时期萌生研发医院建筑通风解决方案以来,海润在“共建绿色医院建筑”的道路上前行了9年。一路上的艰辛与坚持,在海润人看来,更像是一种使命,也正是在这不辱使命的精神力量感召下,海润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绿色医院建设“节能使者”的责任与使命。
ESV,为绿色医院建筑而生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医疗及生活环境是医疗建筑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也是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一个价值底线。2003年,SARS爆发流行时期,部分医院因通风系统原因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事件,引发了人们的诸多反思,对通风给建筑及其生活带来的威胁和影响也渐渐有了更多的认识,开始重新审视和关注医院的通风问题。正是那时,在对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通风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后,海润对中国建筑通风市场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医院现状,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环境解决方案。该方案于2004年在对《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草稿》的讨论中被提出,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逐步被完善,最终形成了海润自主创新研发的全新一代智能化节能通风成套系统技术和产品,即ESV智能节能通风系统。
“恒温恒湿恒氧”,抢占绿色室内环境的高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医院作为患者医疗康复的场所,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绿色医院建筑”的环境应具备更高的标准,应营造一个有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为其提供一个舒适、温馨、优美的就医、诊疗环境。
显然,仅仅满足医院室内空气安全、空气品质好等要求的建筑,不能称之为“绿色医院建筑”。为此,海润人一直在努力。历时9年的ESV升级换代以及与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使海润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解决“绿色医院建筑”室内环境问题的道路:即 “恒温恒湿恒氧”绿色室内环境系统解决方案。
这是一种集技术咨询、专项设计、融资合作、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于一体的健康、舒适、节能的室内环境解决方案,采用包括独立温湿度调节系统、双面冷暖辐射系统、动力分布式智能通风系统、分体式热回收系统、热回收热水系统、数字化节能风机、专业外墙节能围护系统等国际领先的7大核心科技系统,可使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26度,室内湿度常年保持在30%~70%,从而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气候”。
“创造一种适宜的气候”,这对于绿色医院建筑来说,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提法。而创新正是海润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标签。在绿色建筑常用的6大指标体系中,海润“恒温恒湿恒氧”绿色室内环境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4大指标,可完成2/3的指标任务。
立足高端,勇做行业标准的推进者
要使绿色医院建设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就必须对绿色医院的概念、评价标准体系等进行论证和确立,对此海润人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促进和完善我国绿色医院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引导行业科学、稳步的发展,立志做绿色医院“节能使者”的海润人,以立足高端、勇做行业标准推进者的远见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相关专业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作为标准主要参编单位,先后参与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和《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工作。
虽然有了可依据参照的标准,人们对绿色医院的概念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但由于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很多医院对绿色医院建设及申报依然却步。为使广大医院有效开展绿色医院申报工作,海润还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专门开辟专属通道,为医院客户提供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申报咨询服务。
参与、实践、共建,助力绿色医院建设
“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是海润的经营理念。多年来,海润一直通过多种形式积极推动绿色医院的建设。
海润为打造绿色医院建筑所做的努力可用6个字来概括:参与、实践、共建。
参与,是一种责任。自2004年受邀参与国家《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草稿》讨论以来,海润参与医院建设类会议近20场,如一年一届的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积极就未来绿色医院建设模式、规划设计、环保节能、技术应用、流程改造、运营管理等问题与业界人士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并致力于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实践,是一种实力。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鼓励“绿色建筑”的形势下,绿色医院建设发展迅猛,节能型企业也日益增多。然而,创建绿色医院需要的不仅是理念,更是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9年来,通过不断发展和积累,海润产品核心技术已获得24项国家专利,5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并且已与62家知名医院开展了170多个项目的合作。
建国以来,医院的建设多由国家及地方财政承担,由于财政投入的延续性随着国家收入水平及预算分配侧重的不同而不断改变,部分医院建设也因此受限,没有科学具体的发展规划,大部分医院的建筑以搭积木形式逐年发展形成。由于上述原因,医院以往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建筑布局零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晰,从而造成医院院区内各种人流、物流混杂,相互交叉、导致医院建筑凌乱无章。且由于新兴学科和诊疗技术、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国家医疗规范的的不断完善,使大量医院不但达不到医院建筑标准的要求,更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医院建筑呆板简单,缺少专业标准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在医疗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旧模式的建筑已不适应现代化医院建筑的要求,也给医患带来了不便,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改建计划的可行性论证
在医院整体改扩建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首先要对医院现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出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调查的内容包括:
1)医院现有的土地面积,医疗使用建筑面积,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附属用房面积、绿化面积等。
2)现有开设专科数量、使用面积、医技科室数量,使用面积及设备情况。
3)近年来门诊量、住院人数、医技科室的诊治量。
4)医院现有的开放床位数和发展的目标床位数。根据调查的情况参照国家医院建设设计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进行详细地逐项论证。确定医院现有的土地是否满足发展需要,如满足则继续逐项论证。经论证找出医院目前医疗建筑存在的问题后,结合医院的实际确定改扩建项目。
3、方案的可实施性
作为大型医院的改扩建工作,势必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规划方案在保证科学合理先进的前提下,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大型医院一般现状情况都比较复杂,制约因素比较多,总体规划设计中必须分析现状中的各种条件,制定出的总体规划方案,应具备良好的操作性,不应影响医院平时正常的医疗服务工作。
4、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建筑领域,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建筑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对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而言,其可持续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院的建设势必存在更深刻的变化,因此在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中必须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足的空间。
5、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密集型的总体布置,过去传统分散式的布局,已为组团式建筑群所代替。现代医疗诊断治疗服务要求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现代医疗服务中主张方便病人,提倡高效。因此,要求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紧凑的诊断治疗程序,要求在医院的规划布局中减少相关功能科室之间的距离,以方便病人,缩短院区工程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面对城市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也要求医院总体规划尽可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医院改扩建是以总体规划指导单体改建,是完善门诊、住院、医技、后勤供应之间高效整体性的连接,构筑通畅的医疗交通流线,拓展医疗空问的实践。在整体规划中应重视以下问题:
1) 规划建设停车场。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拥有私家车不再是梦想,私家车拥有量增长速度惊人,汽车已是部分人们工作生活的工具,医院是一公共场所,必须具备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将来医院门诊量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停车位的数量。在医院的建设中应充分地利用空问和地下,建设停车场。
2) 规划建设专用的交通路线。在规划中为了规范医院的交通次序,预防院内的交叉感染应设计专用的交通路线。医生专用路线,是为医生工作、生活、学习的道路。机动车专用路线,是直通停车场用于门诊、住院、探望人员停放车辆的专用路线。就医人员专用路线是门诊、住院、探望人员的专用路线。污物与太平专用路线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和尸体运出造成惊恐而设置的专用路线。
3) 科学合理地规划医院的功能区域是医院改建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功能区,协调门诊、医技、住院的建筑联系,缩短距离,顺畅通道,便于管理、方便治疗、有利于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建立联系通道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垂直设置。
6、人性化建筑与环境
随着大量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的开发利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效果,但在这些高效精密的技术背后,也隐藏着情感的空虚和冷漠,也存在着使医疗失去人性的忧虑。
1) 门诊的改建: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病人和病人家属前来就诊的第一站,它的环境直接体现医院的形象,同时为就医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医院责无旁贷的责任。门诊的改建应在符合《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同时,尽量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设计,达到使就医人员从进入医院开始就能体会到医院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的目的。重视就医人员工作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同时,更应重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因为医护人员长期在医疗环境下工作,关心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诊断质量的关键。
2) 住院病房的改建:住院病区应按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住院病房和辅助用房,还应根据科室特点的不同,进行无障碍设计和不同风格的装修。病房设置在楼上时,外窗应安全设计。同时应考虑由于住院病人不等于全部丧失活动能力,病房相对活动空间比较小,有条件选择朝阳面设置阳光室,为病人创造室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条件。建议设置病区小餐厅、供轻病号和陪护人员使用,并设置会客厅等辅助用房。病房卫生间要按双人设计,因为病人需要护理人员为其洗澡,同时配置病人专用墙坐凳、扶手、紧急呼叫按钮等安全措施。目前大多数医院病人陪护工作还是由亲属承担,短时间内大部分医院还不能达到无陪护治疗的状态。医院治疗病人重要,关心陪护人员同样重要。医院改建、设计病房时应考虑陪护人员使用空间。
3) 医技科室的改建: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部分医院医疗设备更新,新设备对机房的要求更加严格。原有机房的使用面积、射线防护、电磁屏蔽等均不能达到规范要求。改造原有机房应按机器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数据,由专业设计部门进行设计施工,并经技术检测验收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旧式机房大多数只重视防护,不重视人性化装饰设计,候诊室、治疗室环境过于严肃,造成增加病人的恐惧感,不利于治疗。新改建的治疗室引进家装概念,通过装修和装饰创造出温馨安逸的治疗环境,能有效地缓解病人心理紧张,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4) 环境改造:设计制订医院总平面规划图,规范院区的市政工程建设,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医院的园林规划建设。利用美好的景观规划,充分体现现代化医院的人文关怀及舒适的空间感受,带给病人良好的就诊、休养体验。
广东东莞康华医院(获2007年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
广东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广东省顺德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
“我的经历其实很简单”,当记者问及谭伯兰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时候,她笑着这样说。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越发觉得她一点儿也不简单!她是我国较早研究医院建筑的学者,不仅全身心投入教学,还出版了专业著作,在参与的项目设计上更突破传统封闭式的模式。她从事医院建筑设计教学多年,现在一些知名的设计师都曾经是她的学生,如个性十足的朱希设计师、睿智的曾奕辉设计师,很多很多。
了解医院建筑,从调查开始
谭伯兰回顾起自己刚步入该领域的那段时光,深有感触地说:“医院建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其本身内容繁多、要求不一,交通流线复杂,要真正透彻地掌握,必须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着手。”
她多次带学生,下到医院的基层展开调研,对各科的平面布置及设施、工作流程,患者就医程序、等候时间和方式,以及人流物流组织等情况,逐项做出了客观调研和综合评价。
她还利用假期,与广东省卫生厅的同志赴粤北贫困地区进行了相关调查。
在分析农村的经济基础、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村医院的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谭伯兰作为主创与刘管平合著了《农村医院建筑设计》一书,记述、总结了我国农村医院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
此外,她还撰写了《农村医疗建筑的现状及主观评价》、《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探索》等探讨农村医院建设的论文。
涉足医院建筑设计,突破封闭式医院模式
谭伯兰从事医院建筑设计实践,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那时,一些县、镇医院进入新建和扩建阶段,但因缺乏医院设计人员,广东省一些新建成的医院,外观很美,但极不实用,以致有些医院甚至不愿迁入新落成的建筑。从那时起,受一些医院的委托,谭伯兰先后接手了几项医院设计工程,如广东遂溪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广东廉江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广东连南县人民医院门诊部等项目。
其中遂溪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打破了旧的封闭式模式。院方原有的意图,是以两个“一字”形,用一条廊联起来,组成内廊式布置。而这种布置形式,存在科室混杂、流线不清、候诊条件较差等问题。
她认为,新医院建设不能再走这条问题很多的老路了。经反复思考,最后提出了两点设计思路:一是门诊各科室,独立互不穿越;二是采取外廊候诊,改善候诊环境。因为在有限的基地条件下,如果采用“一”字形或“口”字形的布局,是难以实现这两点的,所以她采用了三角形的形式、组团式的布局,争取“多边”以满足各科独立的要求,即1~2层几乎做到满铺,利用3个庭园组合整栋建筑。
该方案做到了布局紧凑、分区合理、流线清晰短捷、各科独立、外廊候诊,并有着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完全改变了旧的封闭式医院模式,建成后得到了院方的充分肯定。
理解越深,忧心愈重
进入21世纪,谭伯兰主持了广东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的总体改扩建规划以及住院部方案设计,以顾问的身份参与了广东东莞康华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方案的修改、东莞市中医院的中标方案设计、广东顺德市人民医院方案设计。
随着对医院建筑理解的不断加深和升华,她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感到担忧。例如,高层集中式医院建筑的各种弊端如何避免和解决;如何让各级医疗机构发挥特定作用、使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和共享;盲目认为全空调就是现代化的误区;一些地区出现追求气派的奢华风气,对造型的关注和热情超过了对功能的追求和推敲,以是否好看为标准来确定设计方案;医院建筑设计精品不多等等。
采访后记
谭伯兰在她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从事教学工作,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有些已经在医院建筑设计领域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学生主持的项目,有时也会请她帮助把把关,提供一些意见。
从她的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默默耕耘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文章字里行间的学术气息,也感受到了她对医院建筑设计的那份执着。
印象
“对医院建筑有独到的见解”
2001年~2002年,谭伯兰教授为我院做了一个总体规划方案和住院大楼的建筑设计方案。谭教授对岭南医院建筑有独到的见解,在做总体规划时,我院考虑旧院址原地改造不影响现有业务,要求分栋分期建设内科住院楼和外科住院楼,但谭教授详细向我们分析了分栋分期方案的利弊,认为内外科合建一栋、内外科专业尽量同一层最优。我院最终接受了她的规划方案。
在设计住院大楼建筑方案时,她采用首层架空,南北对流,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并善用天井,集中功能区,尽量缩短医务人员工作路线,选用简单实用的方案,降低了造价。2006年住院大楼建好启用至今,上述设计理念经实践体验,确实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基建科科长 钟继成
对话设计师
问:您最欣赏的设计师是谁?
答: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他的作品既现代又有浓厚的本土味道,既不照搬传统的日本形式,也不照搬欧洲的现代建筑模式。我比较认同他对传统的态度,他在继承这个问题上反对向后看,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他的作品中既有先进的技术、新颖的风格,又具有日本的味道。
问:您认为女设计师有何特点和风格?
答:在同一水平上的女性设计师与男性设计师相比,男性设计师比较有灵气,女性设计师比较细致,考虑问题周到、全面一些。
问:您最喜欢的医院建筑设计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答:我认为罗运湖主编的《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比较好,有指导性,而且内容比较全面。近十年来很多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人都以这本书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