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环境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6-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高能耗、高污染型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的环境系统造成了强烈的胁迫效应。在这样自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通过对城市进行环境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城市环境规划的定义
城市环境规划是指一个城市地区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区划、预测因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所引起的变化,然后根据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理论等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性布局[1]。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城市中人类自身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2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来说有如下几点:
2.1 综合性
城市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反映在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城市环境规划是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多部门的集成产物。环境规划的综合性也明显反映在它的方法学和支撑软件环境的需求方面。环境规划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订,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均涉及到大量的定性、定量因素,而且这些定性、定量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界线并不分明;同时它的环境、经济、社会以及科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要求也相当突出[2]。因此,未来的环境规划的支撑软件将向着能提供综合和集成信息、便于各类人员参与又便于更新、调整的方向发展。
2.2 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尤其是含县、区的城市,各个县、区的经济、社会特性不一样甚至是相差甚远,决不能一而概之。所谓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同,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同,各类模型中参数、系数的时地修正不同,各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3]。总结精炼出的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律、程序和方法必须融入地方特征才是有效的。
2.3 动态性
城市的环境规划具有较强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无论是环境问题(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随时间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动,而城市管辖下的县、区,变动更多更快,基于一定条件(现状或预测水平)制订的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政策、发展速度以及实际环境状况的变化,势必要求环境规划工作具有快速响应和更新的能力[4]。因此,从理论、方法、原则、工作程序、支撑手段、工具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滚动环境规划管理系统以适应环境规划不断更新调整、修订的需求是发展的方向。
3 城市环境规划的方法
3.1 技术路线
城市的环境规划技术路线总体上分析,可分为三个层面[5]。第一个层面为背景调查研究阶段,第二个层面为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功能区划及规划目标,第三个层面工作主要是环境规划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环境规划方案以规划目标为依据,具体将规划目标落实,而且要与环境功能区划相符,环境规划的工程项目是环境规划方案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因此内容要求具体、可靠。
3.2 目标拆分
对城市尤其是含县、区的城市的环境规划不能一步到位,直接编写整个城市管辖范围的宏观的环境规划。因为城市内的各县、各个区的状况各不相同,导致了其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现状、环境因素不相同,如果直接从整个城市层面入手,把情况概化,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及环境质量的预测等每个环节都要从乡镇入手,制定对应的环境规划方案,然后将细区域的情况汇总,最后编写城市的整体环境规划。
3.3 集成化
城市环境规划具体涉及到资源保护与持续有效利用、污染治理与预防、自然与人文景观规划、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关系有效配置等等。它面对的是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环境规划方法)是难以见效的,更有效的方法应是综合集成方法[6]。
3.3.1 各相关学科的集成化
区域内任何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是多学科的联合攻关,都必须有环境学、管理学、区科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手段的集成。这种集成绝不是简单地拼凑,或盲目地引鉴,而是一个兼收并蓄、消化融合,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过程。
3.3.2 专家经验的集成化
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们的经验往往是零散地存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缺的。因此需要通过集成的方法,组织、加工和改造,使它们由分散的、反映局部真理的、直感式的判断转化并上升为系统的、符合研究对象整体运行规律的、能指导客观实践的理性知识[7]。
3.3.3 定性与定量方法的集成化
定性与定量方法在集成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推理、思考方式和自身的局限性,但二者各有所长,不可替代,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集成化方法,才能使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引证,以定性指导定量,以定量充实和完善定性,以构成集成的整体优势来寻求集成化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
3.3.4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集成化
目前的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技术、决策支持系统(EDSS)技术和专家系统(EES)技术,它们既有共同的功能,也各具特色。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应是发展趋势的最终定位[8]。它应体现为系统的整体性,即统一的用户界面、多种数据库的无缝集成、嵌入式分析等。
3.3.5 人与现代技术手段的集成化
由于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能全部排除人的作用去自动辨识、处理和解决一些突发的、偶然的、非线性的、非结合化的问题,所以必须强调人的参与,注重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人机的结合应该表现为人与整个集成技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的全面的协调配合。
3.3.6 所有参与人员的集成化
城市环境规划的研究、制定与实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样我们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过去城市环境规划集成化中所遇到的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资料调研存在的虚报、隐瞒;决策中存在的失误、遗漏;执行中存在的、腐败等现象。
3.4 公众参与
我国目前多数环境规划,只局限与机构规划,缺少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于环境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规划者和专家不可能穷尽所有替代方案,公众参与可以提供给规划部门更充分的资料作为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与环境规划最有厉害关系的是当地居民,从公民环境权角度出发,居民有权对规划提出反对或修正意见[9]。另外,政府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往往是基于公众对环境状况的强烈不满和改善的强烈愿望,因此鼓励公众参与非常重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规划;设计;协调性
1 我国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存在的矛盾
1.1 城市不断扩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必然导致两规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的统筹安排,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手段。因此,相对于环境规划而言,城市规划更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地方经济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时期,城市规划往往忽视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热衷于争取更大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目标,迎合各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往往根据产业用地的需求而不断地变更城市规划,而忽视城市建设用地控制规划,因此不断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必然对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造成不断的蚕食,使得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失控,城市发展步入破坏自然生态、加重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
1.2 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引发环境问题
我国历史上产业政策是重工业、轻农业,重生产、轻生活,重加工、轻基础设施,由此而决定了城市规划中各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及其区位不合理。在过去重生产轻生活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很多“水泥森林”式城市,忽视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具有美化和调节生态平衡的绿地、植被、水面以及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通常国外综合性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比例为:工业为 15.17%,商业、服务业为 15%~18%,住宅 20%~50%,交通 18%~20%,市政 10%~12%,绿地 12%~20%/人,绿地率30%。我国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为:工业为 29.1%,市政交通 13.4%,生活、商业、公共设施用地约占37%,人均公共绿地 3.3m2/人,绿地率7.4%。与国外城市建设用地构成的比较,我国城市工业用地高出国外15个百分点,而商服、居住、交通、市政用地普遍偏低10 多个百分点,绿地率低 20 多个百分点;并且,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不合理,如城市无明确的功能分区,工业、住宅用地混杂,环境干扰现象严重,污染面广、环境治理难度大;工业用地占据城市中心,致使城市城市生态环境差。
2 我国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存在矛盾的原因
2.1 规划体系不同
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体系相比,我国无空间规划作为统筹,来综合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环境规划、城市规划作为两种有相互联系的专项规划,有各自的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规划实施体系,由于规划定位、规划对象、规划依据、主导部门、时空特征、规划范围、编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在无统筹协调的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两规之间无相互协调的强制性因素的控制,造成实际的规划执行过程中,城市规划的执行往往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而环境规划由于体系不完善,缺乏执行力度特别是无强制性指标来控制城市的发展建设行为,致使环境规划所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指标在城市规划中重视不够,规划方案缺乏对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考虑,往往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需求为首要目标来确定土地的空间布局,这样的方案很容易忽略对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也从一方面加剧了先发展后治理的城市发展困境。
2.2 规划功能与内容不同
环境规划的功能在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环境规划更侧重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
城市规划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要方面。城市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城市发展中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弘扬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利益只有通过城市规划才能进行综合平衡。因此,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编制城镇的详细规划和村庄的建设规划时,环境保护规划的作用和地位相对尴尬,没有强制性的内容保障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完整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 加强我国城市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对策
3.1 宏观: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
我国的规划体系,基本上是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等几个部门规划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相互适应和融合而形成的,带有很强的自发特点,目前在区域层面还缺乏有效统领各类主要专项规划的综合性规划。因此,我国的规划体系还很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迫切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规划体系,以结束各专项规划“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那么,解决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衔接的最根本方法就是国家要尽快建立区域规划体系。图3-1为本文设计的我国规划法规体系图。
3.2 中观:强化和改善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两规在宏观层面的协调衔接要通过区域规划体系的建立完善来实现,由于规划体系的建立涉及到立法、部门机构设置的调整、政策及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很难一蹴而就。那么,在现行规划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两规的协调又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笔者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由于环境规划体系的不完善,很难能确保环境规划的实施;相比之下,城市规划在立法、运作、实施、监管等方面都非常完善,其“规划管理单元”的成功管理模式,更值得环境规划借鉴和参考。因此,在现行规划体制下,应进一步强化和改善环境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等措施来实现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并最终通过城市规划这一法定规划和强制性规划的实施来同步落实环境保护目标。
3.3 微观:在城市规划布局上充分考虑环境问题
城市是一个多因子,多层次、多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要建设清洁、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就必须根据其自然地理环境与资源、人口特点,科学确定其城市性质和规模,合理的生产布局,尤其是工业的合理布局,努力做到按功能区发展,互不干扰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根据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资源,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有利于环境与发展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结合生态功能区规划和环境功能区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淘汰那些占地多、消耗大、性能差、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等问题,逐步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图3-2是融合了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黄埔中心示意图。
参考文献:
[1]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徐东.关于中国现行规划体系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8,10(10):181-185.
[3]牛红义, 张宝春, 江东鹏. 我国环境规划思想体系初探[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2):53-56.
一、城市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跟经济活动和人口的密度成正比,因而,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也接踵而来,加上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猛增的人口,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升级的消费,都带给了紧张的城市环境和资源更重的压力。
1.噪声污染
噪声一般可分为高、低两种。一般而言,低强度的噪声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高强度的噪声则会对人体有害,使人疲劳,情绪低落,甚至引发疾病。高强度噪声,无论是对人的听觉、视觉、智力还是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伤害。高强度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文体娱乐场所所带来的喧闹声等。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音污染已发展为城市污染的严重灾害之一。城市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数量的猛增。
2.大气的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的约有100多种。主要由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引发,后者更甚,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死带来的。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业:工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因为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性质复杂,种类繁多;2、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汽车,数量多又集中性强,它所排放的污染物能对人呼吸器官直接造成很大的危害,严重污染城市空气,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
3.废水污染
(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排放污水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有资料显示,有一半的废水是生活排出的;(3)农业中用的化肥、农药,通过雨水进入到到河流中后,使地表水受到污染。据相关环境部门调查,我国城镇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中的污水每天至少有l亿吨。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已受到污染,全国不适合鱼类生存水占到1/3,不能用于灌溉的占到1/4,严重污染的已达到了90%,有一半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标准,40%的水已不适合饮用,甚至水体污染已经成为导致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的罪魁祸首。
4.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主要涉及到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另外,也包括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废物。固体废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后才能丢弃,否则就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固体污弃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被废弃的某物品有可能是废物,但如果转换一定条件,废弃物也能变为资源。
二、环境保护对策
1.防治污染的措施
1.1综合整治和规划噪声污染。目前来讲,噪音污染控制技术上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但因为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数量较多,这就要求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综合权衡来防止噪音问题。具体方法可包括: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处理好噪音,可以采用隔声、减振、吸声、消声等技术进行城市治理,有效防治噪声污染。
1.2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大气污染的治理应当在维持现有城市的能源与交通状况的前提下,找出危害广,影响大的最严重污染物,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理。城市规划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1)合理工业布局;(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3)绿化造林
1.3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生活污水主要是有机物的污染,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每个城市水污染的程度各异,但仍可普遍采取如下措施加以防治:(1)提倡节约用水,对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实在不能用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管道中;(2)划分区域用水,在污染严重区域开办废水处理基地,尝试多种处理方法,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净化水,严格杜绝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倒入江河湖海中。
1.4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计划。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填埋,另一种就是焚烧。虽说目前,我国填埋生活垃圾已经发展到稳步推进的阶段,但实施填埋时一定要妥善处理土地资源,确保最大限度的减少填埋场的污染和浪费,变填埋气体为资源。焚烧垃圾主要适用于可燃垃圾,东部沿海城市因其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就决定了焚烧处理会慢慢演变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2.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定规划体系,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二)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综合决策与执法监督行为,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重视环境民主与公众参与,在环境立法中对公众参与的方式、获取信息的途径等做出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决策、环境执法监督活动,同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知情权加以明确规定,并且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提供便利渠道,以及充足的信息来源;增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对我国城市规划与环境的保护起到公众监督与参与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依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发展的象征和标治。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解决。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科学的现代环境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寻找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真正做到保护好环境,扼制污染,真正做到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环境规划;研究
在人类社会文明当中,最大的象征就是城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分工合作提出了要求,从而产生了城市。基于自然生态环境,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随着自然力转化和政治、文化、经济的凝聚,以及辐射能力的增强而发展,在对人们的生活和就业需求进行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种不和谐的发展模式反过来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进行环境规划,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与环境规划的概念和关系
1.1 二者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存在,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和谐,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城市的内涵中,融合了自然与技术,取得了综合效益,最大程度上发挥了人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生态城市能够保持生态保护、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充分融合技术与自然,保证城市环境的舒适、优美和清洁,不断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使城市能够达到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在当前的世界上,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保证城市综合效益得到提高的基础上,使城市环境的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从而充分发挥和释放人们的创造能力,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环境规划指的是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按照地理原理、生态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等,研究其变化和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加合理的对人们自身活动与环境所需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安排,最终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二者的关系
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环境规划,指的是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建立环境规划体系,使其能够对城市生态化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在发展城市过程中,使其能够符合环境的要求,防止城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的破坏。在城市当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与环境,因此必须对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凸显。生态城市环境规划的出发点是人的健康,目的是保护宜居、安静、优美、清洁的城市环境。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当中,环境规划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2 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规划的特点
在生态城市建设当中,环境规划具有很多特点,例如整体性、自然性、经济性、动态性、区域性、前瞻性等。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等方面确立创建的标准。在提高经济增长和城市实力的同时,也要努力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对生态完整性进行良好的维持。人们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支持,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规划应当面向大自然,致力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在城市中,各个部门的代谢过程和经济活动,是维持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因此环境规划也具备经济性的特点。由于城市始终在不断发展,因此各类问题都在不断变化。对此,环境规划也应当随着环境情况、发展速度、发展政策、发展方向等情况进行动态的改变。城市的基本组成是区域,因此,环境规划应当注重区域性,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环境规划当中,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还应当考虑到日后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规划的现状和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有一些城市制定了具体的环境规划,但是当时的内容仅限于防治污染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随后,我国在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引入了环境规划,对环境规划的应用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在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同时指出了环境规划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环境规划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近年来,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环境规划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已经具备了一系列的规划编制到实施、理论到实践、宏观到微观的环境规划方法、程序和体系。就我国当前城市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城市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多政策和文件当中,都对环境规划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生态城市建设必然离不开环境规划,二者的融合也必将成为今后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向。
4 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规划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建设生态城市,利用最新的思路和技术,使城市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高效的利用城市的价值流、信息、能量、物质等。对自然系统和城市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城市保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修复和调节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环境规划中可以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位的优势,降低发展的代价和成本,避免走弯路,确保城市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同时,还要对城市形象进行良好的树立,努力适应改革开放的各种需求。此外,还应当对公众的环保意识进行唤起,让人们积极主动的在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出一份力。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引入环境规划,在环境方面,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城市绿化也得到了提升。在经济方面,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增长的速度适中,生产方式更加节能环保,生产控制系统的运行也更加高效。在社会方面,使人们具备了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强烈的环保行动参与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态道德修养。在管理方面,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更加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执法制度与行政政策也更加全面。
5 结语
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前进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当前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破坏,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对此,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发展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规划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重视和发挥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够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 周国文,李霜霜.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伦理支撑[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02).
[2] 李玉文,闫娜.环境规划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动态,2011,12(01).
论文关键词:居住环境;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环境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县市城市、乡镇城市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同时,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二)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三)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我国城镇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通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四)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440 公斤,2010年估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了3.52亿吨,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以8% 至10% 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全国有200 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另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目前,人们慢慢的明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探寻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定规划体系,借此来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二)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
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五)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总体规划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的环境规划是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是为保护城市的环境质量,根据一定目标所拟定的规划。其原则有:与城市规划协调,既保护环境又促进城市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充分利用绿化系统和水体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城市与其周围环境是一个有机组合体,具有稳定的生态圈和环境容量,一旦城市形成的污染物破坏了它的稳定结构并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一定的环境问题。
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规划中应该加强对土地利用、绿化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调控,实现经济与环境、政策法规与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以生态学的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区域分异三个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将软件规划与硬件的生态工程设计结合起来,真正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的统一,从而产生较完善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案。从整体上谋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生态投资环境,在最大限度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逸、舒畅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一)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
我国很多城市的原有自然绿地大都被替代,有的被人工绿地替代、有的则被水泥硬化,有的则被高楼大厦覆盖…… 这都导致了城市生态自然功能的退化,使得空气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净化,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热岛效应不断加剧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大量自然绿地被替代为一座座工业厂房的同时也生成了大量的CO2 ,使得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此外,城市总体面积不变,而人口和建筑的日益增多,来自建筑物的热辐射作用和阻碍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甚至有的城市部分区域的气候都出现异常。
(三)污染严重化、水资源严重匮乏
随着大量绿地被替代,热岛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工业区和人口的大量积聚,导致大量工业废弃物、污染物以及生活垃圾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都会给城市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城市又是用水最为密集的地区,导致很多城市的水资源极度匮乏,否则国家也不用花大力气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噪声扰民
噪声扰民是现代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城市人流量大、车辆多,而且工厂机器多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噪音的来源,给城市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规划
(一)从整体的角度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
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工程中,首先应注重绿地系统的规化,以建设整体性强、立体式的多层次绿地系统,并将其与城市各功能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在划分绿地系统时,可以分为公园、生产、附属和防护等多种形式的绿地。尤其是应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并在规划与建设过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亲近自然的基本原则,将自然山水融入城市之中,确保制定的城市的各系统规划具有生态战略意义;二是坚持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详细的中心城区的布局与规划,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加强绿化管理;三是确定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总思路和有序的建设步骤。
(二)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打造城市交通生态长廊
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加剧城市的交通压力,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目前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虽然各地在开展限行和摇号等多种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建设与规划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而这就需要打造与生态城市核心或者区域发展的“心脏地带”相连接,构建“城市交通生态长廊”。这必须基于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的前提下,用绿色环带包围城市主干道和街,形成良好的城市交通生态长廊,在提高城市交通运行能力的同时改善城市的环境,并在城市道路两旁规划宽而长的绿化带,以更好地衬托城市的生态美,达到整个城市交通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境界。
(三)营建合理的城市水体环境
在城市环境因素中,水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体与绿化的有机结合就营造了优良的城市自然环境。水面的蒸发和渗透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稳健生长,而水边的植物则起到阻止泥水净化雨水,从而有效降低水体的污染度。大的水体环境还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而且水体的热容比陆地大,降温速度也比陆地慢,以给人们带来清凉而又湿润的空气,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
(四)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根据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突出体现“山、水、城”浑然一体的城市特色,充分展示城市的古代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风貌,形成独特的城市人居环境,并深入挖掘城市的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再将其融入具体的小区与街道的建设之中,张扬城市的个性特征,使城市文化底蕴与现代生活气息融为一体,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大力营造新的城市亮点,用文化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营造宜人的城市人文环境。
四、环境保护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种类、数目越来越多。但目前城市的规划设计仍无统一标准,规划中环境保护原则的制定并不是以造成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确定环境容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规划成果中没有制定规划区内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和排放标准。因此,城市的规划必须引人城市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成果,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4.1规划原则
(l)具有可变的规划原则结构。有一个外向性的、开敞的、可变的规划结构和形态,适应当前引进项目的内容、数量、发展速度与规模难把握准确状况,使城市环境容量逐步扩大;
(2)要突出整体效益;
(3)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生活居住等条件和环境质量条件。
4.2规划内容
划定城市的规划范围;确定城市的位置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征用地规划,规定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规划各类用地内建造和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规定使用的强度指标和污染物的排放指标,确定各项交通、市政设施的规模、用地界线,综合协调并确定供排水、供热、供电、防洪、通讯等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提出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土地使用、建筑管理和环境规定。
4.3布局规划
城市布局规划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项内容进行用地布局,组成一个相互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城市内容很广泛,大致分为:为生产、科研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机构的生产服务;为生产服务以获取和推广新技术为目的的各类专业研究的科研机构;符合开发引进条件的工业项目及生产技术的工业生产,设施配套的职工住宅、外商住宅等生活居住;商场、宾馆、购物中心等办公事业、银行等金融贸易、各涉外机构等行政管理;公园、文化宫等文化娱乐设施等。不同类型的城市有其不同的特点,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如何规划设计不同内容的用地,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理想的范围,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4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是依据其布局规划设计和交通量的要求,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网在此基础上制订道路断面和交叉百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规划中对道路网的布局、走向、密度、宽度和路口设置合理,可减少交通对生活住宅区、商业服务区、行政管理区等人群活动稠密区的环境影响,城市繁华要避免交通干道穿越,同时要加强绿化的管理。
4.5供热供气规划
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将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城市供热供气规划应结合地区能源平衡的特点和热负荷要求,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并注意环境保护要求,采用集中联片供热、供气,合理布置和安排热源和气源,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
4.6给排水规划
给排水规划涉及到城市的环境容量,城市的给水规划着重于估测城市的用水量、确定水源和水处理方式,选定水厂,进行输水量和配水量的配置。排水规划主要估测城市的排水量,选择排水体制,设计排水管口,并确定城市污水处理的方式。因此,城市应对水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确定城市给排水容量,同时进行给排水规划,使城市合理节约用水,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5.结语
净化空气,削弱噪声,减少灰尘,调节小气候是绿化在城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中的基本作用。城市绿化规划就是充分使当地自然资源通过规划设计建设转化成除了提供居民生活、景观等功能外,还承担环保的绿化作用,提高和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眼下,随着当代城市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关键因素,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城市建设来讲无疑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环境问题,从某个角度讲,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它对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城市文明建设。
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都属于社会系统工程,它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环境保护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其意义尤为重要。研究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首先立足于研究城市规划和环境学,这是构建和谐环境的新途径和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措施。努力加快发展城市化建设,寻求良好的契机,与城市特色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建设逐渐完善。现阶段,因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不断增加,从而使人们的住房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居住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属于重点项目,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是保证环境协调发展、经济健康运行和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现代化建设并非单纯的发展经济,也并非是用牺牲环境来促进经济增长,而是与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等协调发展,它的目标是使生态环境趋于平衡、使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以及积极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基础。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城市的价值不断提高,吸引众多投资对象,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主要区域,在城市发展中,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促使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出现之后,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1、环保意识不强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层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建设,致使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同时还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成本考虑其中,致使城市陷入环境危机中。
2、 大气污染
在城市的发展中,主要依靠工业建设,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甚至会让整个城市都被烟雾包围起来,让城市的居民被迫呼吸着受到污染的空气。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且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在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降临到地面,腐蚀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剧建筑物、铁路、桥梁的腐蚀与破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汽车数量的增加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量的汽车尾气以及汽车造成对城市空气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市政设施的要求较高,大量的市政施工中,地下施工较多,由于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同一地段的频繁开挖,不仅对城市的美化造成了影响,严重的是土建工程的施工产生了大量的尘土,污染了城市的空气。
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
3、水体污染
工业生产的废水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污水没有经过有效的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中,对水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并且随着工业建设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这种态势会逐渐的加剧。如果我们在持续不关注水污染的发生,那么能够使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我国现在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供水危机。另外,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
4、 垃圾污染
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形势下,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生活垃圾,对于垃圾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回收率低。这些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在城市中长期的存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
5、噪声污染
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三、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现阶段人们比较关注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探索,用科学的规划来对城市建设进行指导。城市规划的重点就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通过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积极构建规划体系,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满足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为了使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不断提升,按照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中环境污染的实际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这些前期准备包括: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科学处理垃圾
从某种意义上说,垃圾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处理可以分四个层次开展: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把能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其次,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垃圾通过堆肥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再次,对可燃物垃圾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尽量焚烧;第四,对没有其他办法进行处理的垃圾应实施填埋处理办法。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是不被人们所欢迎的,属于一项厌恶性设施,对于那些选址在建成区的垃圾处理站,居民具有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上访。因此,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处理的用地布置必须考虑到居民的反映,要与实际相结合,统筹安排,立足长远,妥善处理新建与改造的关系。
大气排放规划
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
4、规划水污染控制
从眼下国内水污染的状况来看,要想实现没有废水、减少废水工艺的清洁生产,就必须通过制定规则,限制排污量。关键就是积极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资源利用率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控制污水排放量,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加强治理,从而获得显著的水资源保护成效。5、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城市规划中要进行环境保护,也要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罗上华,马蔚纯,王祥荣,等.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J].生态学报,2003.
关键词:建筑规划城市环境创新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环境中包括各种丰富的建筑元素,要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布局和形象,要特别注重建筑的规划设计。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环境与建筑规划处于一种较为协调的状态,即建筑规划设计符合城市环境发展状态。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要不断创新建筑规划理念,创新建筑规划形式,促进建筑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一、城市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是人们生活、工作、交际的重要生存环境,城市建筑同样是人们高度依赖的生活场所。为促进人们在城市环境中更好的应用城市建筑,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要保证协调共存,使城市环境更加具有层次性和完整性。
(一)建筑规划适应城市内部发展环境
城市环境中有着有序的发展模式和运行秩序,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和特征。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规划设计形式要充分适应城市环境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使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促进城市建筑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环境。
(二)建筑规划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
城市中的各种建筑物搭配,构成了城市基本的轮廓特征。建筑规划不是着重强调单独某个建筑物的特点和风格,而是要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使建筑成为城市内部环境中重要的装点要素[1]。因此,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要解放思想,培养全局思维,使建筑设计的形式和特征符合城市区域的空间环境,注重整体空间结构的创造。
二、城市环境中创新建筑规划
为保证城市环境的创新发展,在进行建筑规划时,要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结合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促进城市环境与建筑规划的和谐共存。
(一)创新建筑规划理念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规划中要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以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创新建筑规划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和谐理念至上。在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规划首先要遵循的原则理念则是追求和谐。建筑规划要与城市环境发展相协调,注重建筑规划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规划注重城市建筑布局的合理性,使建筑群整体设计结构适应城市内部空间环境。另外,建筑规划要以实现各方综合利益为主,促进全面发展的和谐。
2、服务于民的宗旨。建筑规划中要注意应用设计的人性化原则,使建筑应用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例如,在建筑规划中采取最新的“绿色建筑”理念,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建筑环境为宗旨,切实服务于民。城市环境中合理的建筑规划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2]。
3、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阶段坚持的重要思想,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在城市环境中开展建筑规划要特别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即与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协调共存,促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二)创新建筑规划方法
在城市环境中进行科学的建筑规划,要充分结合建筑规划的原则理念,创新建筑规划的方法,促进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用创新的规划方法,提高建筑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促进人们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1、建筑规划创新手法一 ――嵌入
嵌入方法是数字技术中常应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指在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对其他各应用设备及系统进行控制管理,使这个计算机系统有效的被结合在一起。换言之,计算机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核心。在建筑规划中,嵌入手法是一种创新型规划方法[3]。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以某个建筑主体为主要核心建筑物,与其他建筑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并使主体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外在形式。将建筑物以核心形式规划设计,能够对周边的建筑物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使附近的建筑与核心建筑呈相互对照的关系,在空间结构上构建一种和谐环境。在建筑规划中应用嵌入方法时,要注意使建筑物整体的关系和谐,在统一协调的空间环境内各自发挥作用。这种建筑规划在城市环境能够形成具有较高特色的建筑群,为城市环境增添色彩。
2、建筑规划创新手法二 ――补缀
补缀手法的适用对象是我国的一些旧建筑物,是建筑规划设计师在对旧建筑物进行改造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到的一种建筑规划设计方法。补缀手法要求建筑规划设计师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在不影响原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以及不对旧建筑物造成损害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在旧建筑的原有基础上,有次序地进行改造,从而保证建筑物新建部分与旧有基础的协调一致性。在应用补缀手法进行建筑规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之前,对旧建筑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仔细阅读其设计旧稿,对旧建筑所使用的施工材料、采用的设计风格、选取的建筑结构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从而保证新建部分与旧建筑物在客观条件上保持一致;其次,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之前,建筑规划设计师要仔细阅读该建筑物的设计资料,最好能亲自与旧建筑物的设计者进行约谈,从而对旧建筑物中的文化底蕴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保证新建部分与旧建筑物在主观条件上保持一致。补缀手法如果运用合理,会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城市环境中应用补缀手法进行建筑规划,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可耻发展,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3、建筑规划创新手法三――链接
在建筑规划中,链接手法是另一种创新的设计手法。链接手法主要是指在空间环境内是建筑物形成一种有序的空间联系,使建筑物整体上呈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用,促进城市环境中建筑规划的和谐。链接法在建筑规划中主要侧重于系统内部的关系和谐。例如,在城市环境中某个小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上,采用链接手法进行建筑设计,使各个楼宇之间、建筑物之间形成空间上的链接关系,一方面在空间美观上有较高的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时间建筑应用的意义[4]。在应用链接法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要注重规划的整体协调性,即不仅仅停留在物理形式的连接上,要保证整体的统一性。当链接手法应用不合理时,会使建筑物之间出现矛盾。例如某个建筑小区的空气质量较差,直接影响到了其他附近的小区环境,这种恶性的循环会造成建筑物之间的矛盾产生。在城市环境中,为保证建筑规划能更好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在应用各种建筑规划设计方法时,都应根据城市的具体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设计,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程度。
三、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保证城市环境的和谐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标准。建筑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环境的整体和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城市环境中建筑规划至关重要,以实现建筑规划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斌,周衍涛.关于建筑规划设计类学科专业融入区域文化产业的思考――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曾礼.夏热冬冷地区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05)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一方面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中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所造成的。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但我国主要负责各个县市城市规划的规划局在城市建设上面对环境的管理比较缺乏,城市规划局大都是从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着手考虑,但是对城市建设而带来的各种环境的污染,水污染的不断产生,空气污染的增强、噪音污染的增加,对于这些造成的环境破坏的各种问题都没有认真进行考虑。都是当环境发生了恶化再去解决的态度进行城市规划的,但是等待环境已经恶化再去解决的方法,投入的费用跟在建设初期就注意环境问题需要更多的成本和社会资源。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重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成为了城市环境保护的重点。
二、城市规划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品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
(一)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城市居民燃烧煤碳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以及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出的尾气。这些排放物中,含有大量的煤烟、粉尘、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危害人们的健康。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五年,全世界约有13亿人居住在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悬浮颗粒物(空气中的烟尘)标准的城市地区,他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重威胁。如果减少排放物,使各地都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那么估计每年可以挽救30万~70万人的生命,还有更多人可以免受慢性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痛苦。
(二)废水污染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大量城市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将污染的水用于饮用和洗涤,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导致每年成百万人丧生和10亿以上的人口患病。城市污水中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生,水体呈缺氧状态,致使鱼类大量死亡。有些金属,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发生“公害病”。
(三)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随着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固体垃圾等废弃物急剧增加而未得到及时处理,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亿吨垃圾,其中美国约4~5亿吨,日本约3亿吨。腐烂的垃圾传播疾病,堵塞排水管道,污染地下水源。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四)噪声污染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一般说来,声音在50分贝以下,环境是安静的,而各种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都在80分贝以上。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声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声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高强度的噪声,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噪音的恶性刺激,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三、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
(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二)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既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充分,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
(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