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学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术 综合式教学方法 意义 步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171-01
综合式教学方法是以“大美术”的观念看待美术教学,在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况下在生活中发现美术、学习美术,养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精神,对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美术知识、增进各学科间的联系,学会观察社会、创造思维、艺术地表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艺术表现能力”,[1]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现代美术综合式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开展综合式教学的意义,探究了综合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步骤。
1 美术综合式教学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美术综合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观察力,学会联系地看待美术和现实社会,学会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美术首先要求学生要学会洞察生活,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美术表达自己的创意。
汶川地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地震引发悲剧的原因,什么样的房子才不会被地震震塌,有的学生观察游乐园的“蹦蹦床”就设计了一座“橡皮房”像皮球一样会跳来跳去,人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再也不用担心房子的倒塌了。综合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美术和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寻找创作的素材,用综合观察力洞悉社会,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和不足之处,给学生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美术是综合的艺术,综合式教学方法可以将美术和其它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学习了美术创作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知识,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他们热爱科学、专研科学的积极性,提高了综合素质。[2]
例如在学习科幻画的创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创作了“温度花”,根据花的开阖来标明气温的高低。有的学生利用力的相互性创作了“防暴服”,别人打在衣服上都化为反作用力将敌人击倒。通过科幻画的创作,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科学知识,加深了对知识利用的印象。
1.3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综合式教学方法将严谨的理性思维和浪漫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理性的基础上自由地发挥想象和艺术创作,从课桌书本到房屋城市,再到天空世界,思维和创作的空间广阔,创作的艺术形象也丰富多彩、韵味无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美术综合式教学方法突出的是学生对现实的艺术想象,综合法教学使得现实和艺术有了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创作性和艺术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给学生插上了艺术想象的翅膀,锻炼了艺术创作能力。[3]
2 美术综合式教学的可操作性
2.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应该创设课堂教学环境,使用多种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条件,给学生营造美术欣赏和创作的氛围。在课堂上,学生对美术的关注依赖于教师的感官呈现,利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将画面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营造艺术的浓厚氛围。例如在欣赏《能升降的房子》这幅科幻画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房子和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何目的,让学生掌握科幻画的科技性和创新性特点。
2.2 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用故事或影片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探究欲,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美术课上的探究学习欲望。[3]例如在讲授山水画派时,通过山人的故事和齐白石的成长经历,来激发学生对山水国画的兴趣,通过画面和古典音乐的和谐搭配,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国画、创作国画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联系的观点来观察生活,学会整体观察和比较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术创作的素材。
2.3 学习知识,建立联系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学科知识,或是重新查阅资料学习需要的知识,用联系的方法学习美术。在欣赏国画时指导学生回忆相关的诗句,例如王维的山水诗,在情与景的结合中感受国画的美感,理解美的实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灵活地选择喜欢的篇目,对某一画派某一画家进行专门的研究,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提高学习的成效,培养学生的专研习惯和探究能力。在教授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组织学生网上查阅背景资料在班内交流,让学生观察画面,找出里面的人物肢体和牛的形象,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思考,毕加索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情感?通过探讨欣赏到画家在作品中隐含的深意。
2.4 评价赏析,交流激励
在美术课上,对学生动手创作的美术作品,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赏析,培养学生的感受鉴赏能力。感悟作品、评析作品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美术能力的要求,在赏析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审美能力的增强。[5]例如在学习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通过探究让学生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作品表现的内涵,学生的个性欣赏就出现了差异性,学生在体会到反法西斯的主题后,鼓励他们继续发挥创造思维,自己设计一副图画来表达对法西斯的控诉,进一步激发创作潜能。
3 结语
本文以上探讨了美术综合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认为综合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品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本文从创设情景、观察生活、学习知识、评价赏析等四个环节探讨了美术综合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认为美术综合式教学具有具体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顾明远.盂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18.
[3] 贾冕,赵雪春.步入绘画的天地[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37.
[4] 教育部.走进课堂—— 美术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0前言
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是教育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1]。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将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足够的创新能力[2]。现代教育技术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方便的得到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探究性和主动性学习,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1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通常会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整合能够使得老师有了更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整合是使得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形式。
1.1关于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第一个方面是关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数学教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是需要更好的反映教材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而实际上,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难把现实反应出来。数学教材的大纲编写,教材的选取等,都没有把数学的现实意义展现出来[3]。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是需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和自己所接触的问题互相联系的,通过学习而得到一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更多的产生兴趣,把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寻求答案。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的实际事件,结合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最后得到一个关于待讲解知识的“原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情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数据整理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可行的途径,包括网络,整理相关的数据,在课堂进行时大家汇报结果[4]。实践证明,学生带来的资料很丰富,包括我国各个省份的面积,各个民族的人数,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等等,这些数据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文化。在不断的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1.2关于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整合,对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课堂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了开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1.3关于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整合
小学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方面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得学生更愿意认真听讲,对于多媒体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图像、图形、声音等,充满了好奇和不可知。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多优势,通过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
2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5]。首先,第一个特点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方面的整合。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学内容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方法是学习的关键,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技术的使用。合理把握好三者的关系,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其次,另一个特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需要合理的调整学生和老师的关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第三个特点是外部操作和内部思维并重的整合。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要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予以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感性方面认识数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从学生的方面考虑问题,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比如多媒体等技术,把课程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媒体和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侠.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
[2]张育桂.小学数学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1.
[3]雷少玲.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插翅添翼——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思考[Z].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
关键词:高中体育;现代特点;发展途径
随着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需求逐渐趋于个性化。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现代体育教学的特点,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实施良好的体育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中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探讨了推动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现代高中体育的特点分析
当今时代,高中学生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等,获得了更多关于各种体育活动的知识,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提升,体育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已经成为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设置,必须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各种体育教学科目,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体育的需求。
此外,现代的高中学生在渐趋开放的社会中变得更加个性
化、潮流化,其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需求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体育教学体现个性和潮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适度地加入一些现代的花样篮球、花样滑冰、健美操等体育活动,是现代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正视的教学需求。而且,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这些元素对于体育教学必定是一种健康的推动。
现代高中的体育教学还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趋于年轻化和成熟化,要能够与高中学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做到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良好教育。
二、推动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发展的途径
现代的高中体育教学在教育部门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双重要求下,实现自身的变革已经是一种必然,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探寻符合时代要求的途径推动现代体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接下来谈论几点推动现代高中体育教学健康发展的途径:
首先,高中体育教学必须引入一些新鲜、活力、现代的体育教学元素,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比如,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教育时,可以将一些花样篮球的元素引入到传统篮球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实现对于学生的必要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必须得到优化。学校领导应该有意识地优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年轻、成熟、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高中学校领导首先就要调整体育教师队伍,将那些年老但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经验传授队伍,使年轻教师能够在教学上变得成熟,从而以现代化的面貌推动学生各方面体育知识的学习。
高中体育教学在当今时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高中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实施现代化的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海鹏.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3).
[2]曹卫军.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20-011.弄清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小学数学的特点
1.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指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不要过分夸大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完全抛弃传统。
1.2小学数学的特点。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搜集的一些相关的资料,我总结认为小学数学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首先,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加强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其次,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同伴合作、交流等主体性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第三,学好数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交流的行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数感、符号感、空间感、度量感等,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交流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数学的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3.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数学的误区之一是只求结果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的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只有明了知识的形成、结构、链接方式,学生才能运用这些方式去创造新的成果。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就运用了现代媒体,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利用解霸制作了圆柱的展开过程。学生看到,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然后慢慢的展开,最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但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而是继续问:"沿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圆柱的侧面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以想象到还可能是正方形。然后又继续在电脑上显示:只要圆柱的高与地面周长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正方形。然后继续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答还可能是平行四边形。电脑显示:斜着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之后就是平行四边形。还有学生提到,如果允许剪两刀的话,可能是什么形状。在教学《球的简单认识》时,我也运用电脑,将球的各个部分、球的不同切面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轻而易举的理解球心、半径、球面、通过球心的切面等。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思维得到了同时的发展。
4.演示数与形的结合
我们的现行教材是将数(代数)与形(几何图形)分开教学的;而实际上数与形的结合是今后数学学习(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数与形的结合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运用现代媒体,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现代媒体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最佳交汇点之一。在学完正比例、反比例之后,我让学生找:在学过的几何图形公式里有哪些能组成正比例,哪些能够组成反比例?我在电脑上展示了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且引导学生回忆;学生一边说正反比例,我就一边在电脑上输入,很快就梳理清楚了: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里面的正反比例很容易找到。可喜的是,我的学生还找到了:(1)在正三角形里面,边长与周长成正比例;在三角形里面,底一定,面积与高成正比例;(2)在长方体里面,高一定,底面积与体积成正比例;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一定,侧面积与高成正比例;(3)在圆里面,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组成一个正比例、一个反比例)……等等。 在学完了圆柱、圆锥之后,我又一次用电脑演示、重温了前面的正反比例,让学生找出了公式当中可能形成的正反比例。 利用现代媒体将数的知识与形的知识结合起来,发展学生思维,是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的独特优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做到合理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尽量避免过多使用而造成负面效应;另外,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还需认真考虑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学习实际、教学目标等诸多因素,精心设置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参考文献:
[1]林祖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3).
关键词 中专 民族音乐 教学
1 中专民族音乐教学的探究
1.1 以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作为切入点,开展中专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中专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特征、心理、以及审美情绪。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心理凝聚力与民族认同感。以中专民族音乐教育促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民族精神的培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的培养。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通过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民族音乐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了解我国的抗争史。通过民族音乐反映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民风、社会情况。将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民族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传递给下一代,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以民族音乐形成与特点作为切入点,能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故事穿插与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民族音乐的背景材料以及文化气息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促进中专民族音乐教学目的的达成。
1.2 强化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
针对中专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现代中专音乐教学中应加强民族音乐的教学课时以及内容优化。结合音乐教学课本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等培养学生民族音乐兴趣。通过音乐课本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为学生介绍并赏析我国多民族音乐的不同特点与特色,以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下的民族音乐产生背景、内容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以《金蛇狂舞》为例,这一民族器乐合奏将民间的喜庆场面进行了深入的描绘、通过锣鼓、吹管、弹拨乐器的演奏体现了民间喜庆热闹的场面。而《十送》这一江西民歌利用江西民歌的基础曲调进行了创作,体现了江西人民对的欢迎以及依依惜别的场景。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通过民族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还能够通过不同地域的民族歌曲中的革命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了解我国时期历史以及历史。利用民族歌曲的渲染、以及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爱国精神。
1.3 以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模式以及以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音乐的背景、历史条件以影音方式进行再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族音乐的赏析,以此促进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应注重历史学科与音乐学科的互动。将历史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相结合,促进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改善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较低的现象,中专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应将民族音乐与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促进民族音乐的推广与传承。在现代流行乐坛中已经认识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信乐团的《北京一夜》中将青衣唱腔融入到现代音乐当中、在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将传统民族音乐有机的进行了结合。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的教学以及现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与了解奠定了基础。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2关于中专民族音乐教学方式的探讨
2.1 以历史背景介绍与民族音乐赏析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中专民族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通过不同时期下的民族音乐背景介绍以及相关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在赏析民族音乐的同时,更多地了解我国历史以及相关历史背景下的事件。在注重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容的同时,使中专学生能够深刻了解我国不同年代民歌的历史背景以及背景条件下民歌创作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将民族音乐教学与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传达给我国新时期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具有民族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奠定基础。
2.2 以模仿体验民族音乐提高中专学生的音乐素养
民族音乐教学除注重民族精神培养外,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兴趣。以我国民族音乐的易学易唱、民族音乐不同地域风格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爱好。通过由浅入深的模仿体验以及学唱、演唱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名额特色、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域条件的地域风格、歌曲形式以及音乐种类等进行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与音乐爱好,为现代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条、音乐赏析能力的提高以及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等奠定基础,使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以民族音乐舒缓情绪、陶冶情操,缓解紧张心情,促进社会的稳定。
2.3 以民族音乐律动与神韵促进中专民族音乐教学的开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离不开舞蹈这一形式。在音乐律动以及神韵的体现中,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能够体现不同地域音乐的特色。在现代中专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将音乐律动作为民族音乐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民族音乐律动与神韵的了解,辨析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了解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特点、提高学生音乐辨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利用音乐的律动特点以及神韵特点使中专学生找到自身的音乐喜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
3结论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代控制理论;英文教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P2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31-03
一、引言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作为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我校已开展多年。这门课程是矩阵论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延续,因而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再者,由于控制学科的飞速发展,使得该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发展快等特点[1]。近年来,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其他高校学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适应国际大融合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在高等学府中受到了高度重视。2001年教育部提出,在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为本科教育中的公共课和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并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2]。近年来,双语教学尤其是对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教学研究的热点[3]。多项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在电气工程的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有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国际化以及讲授内容的快速更新,显著地提高大学本科生的专业英语的执行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将会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扬州大学的电气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水平。因此,如何开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尤其是在双语教学要求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灵活应用教学成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扬州大学电气专业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近年来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培养电气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对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要求和课程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根据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和工程性都很强等特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
现代控制技术是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一门学科。“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作为“自动控制原理”的后续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在学习过自动控制原理和矩阵论等基础课程之后,了解当今控制理论和应用领域的一个新阶段,现代先进的控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学时的限制,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只涉及到线性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和解的分析、能控性/能观性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状态观测器和状态反馈的实现等内容。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了解时域形式状态空间模型的形式、状态变量、状态方程的求解以及解得特点,开展系统的定性分析――能控性/能观性和系统稳定性分析,尤其是掌握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线性、非线性系统的稳定系判断。进而,能够对目标性能要求下,开展系统控制器和观测器的设计。
三、课程双语教学的具体内容
在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双语教学面临诸多不利条件:(1)内容的多样性和课时的有限性;(2)在有限的课时数的条件下,如何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英文教材所阐述的内容;(3)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控制领域相关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4)如何提高词汇量和英语的表达能力,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的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尤其是写文献等的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及其“扬州大学电气专业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围绕“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情况,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的施教做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性教学探讨。
1.外文原版教材的合理选择。在采用双语教学之前,“现代控制理论”课程采用的一直都是中文教材。考虑到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需要,高质量的英文原著教材是必需的。为了保证英文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教学团队对国外的不同的现代控制理论教材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和调整。要尽可能使用与电气专业相似用词习惯的原版教材,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情况下,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很熟练地掌握专业词汇的用法。同时,这本教材需要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团队教师可以很快了解和熟悉英文教材的内容。最终作者团队选择了英文教材[4]为“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教材。
2.讲授内容的合理调整。由于国外大学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和模式、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方式放上,与我国大学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作者团队已经较合理选择了教材,但是外文教材内容与我国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材相关知识点也存在一些遗漏和重叠。比如,中文教材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进行阐述时,多是从控制起源,结合一些历史人物和相关的事件,如北宋苏颂等利用反馈原理制作的水运仪象台,瓦特利用离心调速器发明的蒸汽机,劳斯-赫尔维茨提出的频域形式的稳定性判据,以及李雅普诺夫提出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等概述性的知识进行介绍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结合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对状态变量、状态空间和反馈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该英文教材尽管也介绍了一些现代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的一些主要的定义或者定理,但是并不是按照这种历史脉络的角度,而是从数学的角度。作者团队认为,为了让电气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相对枯燥的概念,则有必要弱化它的数学的含义,而凸显它的控制部分。但是后续的关于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介绍等基本上与作者团队之前采用的教材一致。
另外,所选英文教材内容比较丰富,篇幅比较长,教材中有些内容需要应用的矩阵论知识比较多,难度比较高,如教材中介绍关于高阶微分方程转换成状态方程部分,针对输入部分有微分的情况,以及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如何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原理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等问题,对于电气专业学生而言,一般不容易完全掌握。榇耍笔者教学团队,参照课时情况,对该英文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如简化了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和零极点相消等部分内容。凸显现代控制理论方法的核心思想――状态空间法,以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
3.n件制作和现代控制实验开发。由于该本英文教材没有相应的诸如PPT、程序和实验平台等教学用的辅助资源,作者的教学团队在消化吸收英文教材后,并基于前期的研究性教学的成果[5],开发了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同时,在该双语教学的课件,作者团队还将团队早期收集的一些参考资料中的精髓内容也以最合适的方式得到了呈现。
作者团队在近五年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发现,非常有必要开发现代控制实验平台,尤其是基于双语教学要求下,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内容。但是,在此这前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在该课程上,一直没有相应配套的仿真和实验验证平台。为此,作者团队教师设计提供了倒立摆实验平台,为双语教学的现代控制仿真提供了验证平台。学生在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时,可以用上该课程多个核心内容和知识点:系统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分析和系统状态反馈控制设计等。同时,倒立摆系统与杂技中的顶杆平衡等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具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现象。采用多种途径,比如图书馆查找资料、网上搜集材料等,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并鼓励学生将一些与教材的不同之处反映在报告中,以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比如,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实验”中要求学生采用第一法和第二法分别对倒立摆系统进行稳定性验证,尤其是稳定裕度的阐述,仔细对比两种方法验证的结果,总结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实验”中要求学生结合仿真结果分析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学的PID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总结现代控制理论方法的优势所在。通过自主开发的实验和仿真验证平台,不仅完成了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同时让学生熟悉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现代控制技术仿真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熟悉了Matlab/Simulink这一科研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计算软件,包括与现代控制课程密切相关的LMI,系统辨识等工具箱。
4.灵活多变的双语教学方式的应用。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较之之前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作者团队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选择一些经典的控制系统例子,课堂中采用边教学边实践的形式。另外,还采取课堂教学与讨论同时进行,尤其注重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平时考核和集中考试同等重要等手段,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布置一项课外作业,也传统的课外作业不一样,采用开放的形式。翻译一段作者团队精心设计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涉及一个倒立摆系统如何保持平衡的问题,并模拟杂技表演的模式进行介绍,学生不仅完成了作业,了解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同时学生也增加了对现代控制理论的具体应用的兴趣。
四、结束语
在双语教学要求下,在学习中如何采用该理论的内容解决电气工程相关课程的实际问题,一直是作者团队在课程教学中讨论的问题。尽管团队至今已经为四届学生开展了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讲授。结合电气专业的特点,对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安排,学生和各级督导都普遍反映较好。尤其是经过双语教学的探索,学生逐渐达到了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的要求,比较好地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英文教材和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仿真实验以及撰写报告和大作业等各种考核形式,达到了该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文提出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举措,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并把原本抽象且枯燥的知识点和定理通过形象生动地实验讲授给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在教学中不断积累,逐步完善教学手段,更好地提升双语教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将是作者团队一个值得继续努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嗣瀛,高立群.现代控制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2.
[2]刘艳君.“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195-196.
[3]李世华.“智能控制概论”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8-9.
[4]Richard C. Dorf,Robert H. Bishop. Modern Control System[M].美国:Prentice Hall出版社,2012.
[5]李生权,李娟,莫岳平.电气专业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5):116-117.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072-01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字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现代文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以及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现代文中的内涵,提升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技能也就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关键内容。
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现代文的基本特点
现代文是“现代文学”的简称,主要包括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段及结构组成上,与传统文学相比都有很多新的创造。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的写作更加自由、表达方式也更为多样,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是当代文学的主流。想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的一些基本特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去分析、探究。
总体而言,现代文的基本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就是有丰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次就是有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疑问、呼告、反问、顶真等;另外还有常见的一些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比如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成就了现代文内容的多元化与语句的多样化。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特点,才能够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目的,才能够更好的实现阅读理解的有效进行。
二、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现代文的写作特点
在现代文中,由于不同的文章结构、不同的人称角度、不同的描写角度以及选材特点,也就会造成文章逻辑性的不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不同文章类型的不同写作特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去进行阅读。比如不同的文章谋篇布局就有不同的类型,例如一波三折型,就往往会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又比如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就能够更好的去突出重点;还有很多文章在结尾的时候出人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巧设悬念、逐层深入的文章就能够吸引读者去继续阅读,同时其环环相扣的情节也使文章结构显得更为严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空间、时间的对比也能够更好的体现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特点,更好的去凸显主题。又比如不同的人称就会给人以不同的阅读感受,例如第一人称(我)就会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同时也能够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第一人称(我们)就会使文章显得更具说理性、更具号召力,同时也便于抒情,提升文章内容的感染力。而第二人称(你,你们)则往往体现在赞美性质较强的文章中,使文章整体显得更具亲切感,或者相反的具有很强的批评性质:使质问之势表现的更为强烈,能够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情感。使用第三人称(他,他们)的文章全篇以第三者角度进行论述、表达,就会使文章显得更加客观真实,增强信服度。另外不同的文章语言特点也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例如一些抒情散文、诗歌,其语言特色往往是生动形象,之类文章修辞多、语言华丽,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有一些文章其整体语言特色较为平实,多见于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这样的语言特色就会使人倍感亲切,更能够实现作者表达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小说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能够加深读者的认知,使人愿意继续读下去。
三、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现代文的答题技巧
由于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在面对教师的教学指导的时候每个学生的感受也不一样,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总结一些现代文的“答题技巧”,让学生进行识记、背诵,这样一来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得分率”,再者也能够使他们在长期的“锻炼、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现代文阅读认知,实现他们阅读能力的逐渐提升。
再者对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的“答案模板”,比如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对于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使头绪清楚,照应得)。
参考文献: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把这些技术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大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即大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篮球教学的特殊性需要现代教育技术
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双方队员既是同场竞技,又是攻守交错,其技、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篮球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自然有特殊之处。在篮球技、战术教学中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科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将教与学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途径和学习技巧。
1.篮球技战术的数量多,每个技战术都由几个动作的有机组合所组成
篮球技战术运用的特点是动作与动作的各种组合,动作组合的方法有:同类动作之间的组合、不同类动作之间的组合、真假动作的组合。为了上好篮球课,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只能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很难有一个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篮球课教学水平所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
2篮球课教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篮球动作具有进攻和防守技术
符合规定标准的篮球动作,必须强调进攻和防守技术的具体分析,在分析时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就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进行篮球战术演练时没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就很难让学生理解各自的动作技术。另外篮球战术攻防转换是很迅速的,这都会对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学习提高难度。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应用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进行篮球理论课的教学中都会认为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教师在进行篮球理论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软件来制作出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生动地将教师的教学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或复习,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战术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篮球战术教学的特殊性。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就读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又大都在室外篮球场上课,混杂因素又较多,这就增加了教师示范及讲解的难度。在篮球课的教学中更有一些基础战术配合,不仅需要参与的学生在瞬间完成,而且在场上也不能停留或减缓速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制作相应的教学演示课件,一方面可以解决教师示范时的位置选择,为教师节省大量时间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地感知抢篮板起跳时的位置、空中身体的倾斜程度、抢球后落地保护球的动作要领,并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使教学内容得以拓展
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消息的获取速度予以加快,外延教学的空间和教学的时间,使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与充实。在当今这个生活中,需要大量的高等人才,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书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促进下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使传播的知识更加的全面,更加的前沿,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以拓展,学生的事业得以扩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得以培养,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以提高,锻炼了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和信息搜集的能力。
(二)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系统和网络相结合,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教学的手段更加的新颖化。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且具有时代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体来进行不同模式不同方法的教学。使传统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得以克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果予以明显的提高。
(三)教学实践的增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采用的都是“粉笔加黑板”。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直接灌输式教育,老师用自己的方法将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非常的狭窄,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现代教育技术将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使枯燥无趣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的感性知识得以丰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同时还能使实践教学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予以降低,使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得以弥补,让教学实践的时间和教学实践的空间予以相对的延伸。
(四)教学方式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自愿主动的学习,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明显的表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形象,教学的手段更加灵活。如:湖州职业学院就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开通精品课程网,并在课程网上列出老师的精品课程,学生可以自己登陆网站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自己学习的课件,之后还能在课程网以及论坛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使教学的交互功能得以增强,使“学生、教学、教师”完美的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五)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的最终受益者,它不仅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还能使教学的效果得以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和职业能力的不断加强是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最好体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得以增加,个体实践和主动构建得以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性以及主体性都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课堂中的整个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让他们自主的对新知识予以研究,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以全面的培养。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的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万能钥匙”来进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所以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前,应对现代教育技术予以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特点来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准备完美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教学效率都予以相应的提高,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最大化的实现。
(一)树立正确的系统性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教学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改变与丰富。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能力予以提高,在进行课堂家教学中,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合理的融入其中,把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爱好制定符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