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学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学英语;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7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16
随着科技化时代的到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但在运用的热潮下,我们要冷静思考,如何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浅谈如下几点。
一、主体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课堂的根本性挑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探究,在主动探究中不断内化与掌握知识,实现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丰富等。这正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性思想与教学目标。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同样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开积极的语言学习。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依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大容量、快节奏,确实是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但是却失去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独立性,并不利于学生语言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要将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之中,要在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思考,促进对知识的消化与掌握。如介词的运用,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改变孤立的就词讲词,而是词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在直观的情境之中展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扫热情,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主导性,突出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教学说到底子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着教学的一切,整个教学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按部展开的。学生没有丝毫学习的权利与选择的空间。现代教学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探究式教学,那么教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就必须要突出教师在整个运用过程中的主导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先进而宽广的平台,与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展开互动探究,实现对教材的直接对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综合的演示功能,但它并不是教学的中心与全部,而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一个平台。为此,在教学中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本身上,而是要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学生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来设计专属于学生的学堂,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进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
2.教学过程中的二次创作。学生是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不同的生活阅历,这决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不可能如教师所预想那般顺利展开,而是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处理偶发事件,这是态度问题更需要教学智慧。在运用的过程中同样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就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遇到偶发事件时,要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当堂二次创作,以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从而不断引领课堂动态生成。
三、交际性,体现语言学科的交际功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成功的英语教学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与语法,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将这些语言材料用于真实的交流与交际活动之中,因此,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体现语言学科的交际性,让学生在情景会话中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进行人人对话,展开真实的交际。如在学习There be句型时,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境中,在学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是在同桌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内化知识。接着再选取学生由教师指定内容来展开对话,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这一语言知识,实现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更能顺应教学改革趋势,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为了更加有效地运用,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以先进的观念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科学认识、理性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马书燮(1961- ),男,河南濮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分析及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河南 濮阳 457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65-02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念与内涵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物化手段。诸如,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音像、卫星广播电视、交互网络通信、虚拟仿真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成果,使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教学过程智能化的硬件组成部分。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种学习教材,是在依据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符合认知规律的前提条件下,与数学教育教学密切整合,成为新型学习环境的软件组成部分,服务于课堂教学。三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丰富了师生的学习资源,而且给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了科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准确快捷。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为教与学构建动态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构建一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机整合的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不光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还包括教育资料、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人际关系诸多要素。教学环境与学习者、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共存共生,而诸要素还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它们已从静态环境转变成动态环境。
2.为数学教学提供理想的操作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1)丰富教育资源。它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2)变抽象为形象。它能把教学内容变得充实、形象、直观、易教易学。(3)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摆脱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4)多维化、集成化、交互性特征。可以通过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5)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使教学信息组织表达最优化。(6)双向交流、交互功能。它使教育过程更加互动,教育对象更具针对性,使教学问题更加科学化和明晰化,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
3.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实现教学互动与合作。数学教育技术化的发展,给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关系。新环境下的教学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环境构成了教学的多元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交互合作过程;强调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输出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强调接受者输出者双重身份引导、补充、启发的相互合作关系。
4.易于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密切整合,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展示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学生认知的主体性生长提供便捷的途径,使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个性化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
1.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新的课程观要求授课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目前实际状况是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深入研究,只局限于技术范围之内的探讨。一个完美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数学教育理论与现代技术操作的密切结合,因此担负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数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研究性原则。它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强调符合学生数学认知的实际,强调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的展开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4.主导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容易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决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关系。依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5.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整合过程应该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开放。从观念上,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从内容上,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渠道更多,范围更广;从学习方式上,不局限于课堂,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途径更多、更广。因此打破了问题答案唯一性的传统观念。
6.数学性原则。数学性原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应遵循的最本质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1)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的实际,充分注意体现数学和数学思维的特点;(2)符合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表述应精炼,言简意赅,并要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文字,并注意文字、符号的数学规范化。
7.实用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堂,从实用性角度考虑应注意两点:(1)课堂教学信息量不易过大,避免学生消化不良;(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课件要操作简便快捷、前后统一、便于操纵控制、简单实用。
8.效益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功能、高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课件的设计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9.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的必要前提。基于数学教学在整合活动中,选用的教学材料,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教学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准确,并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1.要从精神意识层面上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当做一种课堂教学呈现知识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是一种表面化的、浅层次的整合。另一种是既从物质技能的层面,又从先进教育思想与科学技术方法的层面进行的整合,具体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系统规划,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人的精神意识层面的发展的整合。综合分析得出:二者的整合必须定格在精神意识深层,以具体的数学案例为载体,不然整合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加强对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整合的层次与质量,必须先切实提升数学教师运用数学专用软件的水平,这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具体引领的方法是:(1)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数学教学专用软件的研习;(2)采取外请专家、内用高手、内外并用的方式,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既要重视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养,又要重视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真正形成理论知识、智能技术两位一体的整合。
3.适度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使用得当会受益匪浅,反之则贻害无穷。数学毕竟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理性思维化的产物,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一种人工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分地依赖技术不但会束缚人脑思维的开放性,还会丧失人脑的自主思维性。因此,应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黑板纸笔传统式教学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适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要强调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丢失数学的特色,又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作秀的工具、应付检查的摆设。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选出最佳媒体,真正达到能在课堂上科学、高效地应用。
4.“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整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也不能把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保守化或完全丧失。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比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具有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容易操作等优点。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1)教学规律上,它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2)教学模式上,它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3)教学内容上,它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4)教学手段上,它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把“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整合,取长补短,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才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良策。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研究才能实现。另外,我们还要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即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实践中,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修正,实现人机交互的不断进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姬春秋,赵宝江.高师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2]李世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
【关键词】 媒体 现代教学 原则
教学中我们常将两种以上的媒体组合使用,因为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长处,使用两种以上的媒体来传递信息,可以使媒体之间互相补充。另外,一个教学点的总目标一般是由多级目标组成的,通过多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不同,适应的教学媒体也就不同。多种媒体的恰当组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水平。同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适用时机及考虑其主要因素,在选择与组合现代教学媒体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现代教学媒体。比如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应考虑选用录音媒体;如果教学目标是通过看图让学生造句或作文,提高观察能力,那就应选择投影或幻灯。不管选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都是服从于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决不能想用哪种媒体就用哪种媒体。
2 最优化原则
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根据不同媒体的功能特性,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选择使用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种类,同时还要对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
2.1 多种感官配合这是依据媒体的功能和属性去组合媒体的重要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的5种感官学习中,视觉、听觉的学习最重要(分别占83%、11%),而视、听觉组合对知识的记忆率远远高于视、听觉分别记忆之和,可见调动多感官学习意义很大。对人脑功能的研究还表明:单一持续的刺激,会诱导抑制效应,大脑迅速出现疲劳现象;而多种感官的交替刺激(如讲解20分钟、看录像5分钟、再演示实验等),可充分调动大脑的功能,使之处于兴奋激活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多种媒体的组合应用,应根据多感官的配合原则来设计,使之协调统一,交替轮换,相互补充。如视觉媒体与听觉媒体的组合、视听媒体与实物媒体的组合、传统媒体与交互计算机媒体的组合等,但并不是说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要考虑教师的操控能力、学生接受能力,因此,在考虑多感官媒体组合时,还要注意媒体运用的适度性。
2.2 传输大信息量现代教学媒体的组合必须有利于增加教学信息量,这是现代教学媒体内容组合的基本原则。如果所组合的两个媒体的教学信息是等值的,就不应将之组合在一起使用。一般来说,把在信息表达特性方面互补的媒体组合在一起应用,可提高教学信息量。
3 适度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多采用些教学媒体,因为多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一般会比只用一种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量要大,但这并不是说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因为课堂信息大了,还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再多的信息有什么用呢?因此不该放录音一定不放录音,不该放录像坚决不放录像。
4 反馈互动原则
反馈是课堂教学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检测学习效果、了解学习动态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建立最佳反馈渠道,既要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更多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又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发展程度,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5 经济与实效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来说,媒体组合不宜过于复杂,而以简洁实用、少而精、省时省力、易于操控为佳。要讲究教育经济学原理,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能用传统教学媒体讲清楚的则不用现代教学媒体,能用简单媒体的则不用复杂媒体,能用低成本媒体的则不用高成本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操作总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和资源,因此教师课前要熟练掌握所使用媒体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各种附件和软件要准备齐全。就我国目前国情来说,经济实效尤为重要,要提倡因陋就简,勤俭节约,就地取材,用有限的经费迅速发展和推广多媒体教学。
总之,现代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若不协调好其与媒体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关系,单从媒体设备、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要素入手,难有根本性突破。要真正实现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媒体技术为本;从实际的教学需要出发而不是从媒体技术出发。只有将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从而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思索与浅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 凌以民.从数字技术发展现状谈教育技术的相应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3 杨开城.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关键词】高中数学;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整合
一、高中数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贯通的教学理念最早源自欧洲,这种理念被不断设计与应用以后形成了“课程整合”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不只是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方式的改变,也不是单纯性的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融合与强化,而是将数学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地整合: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教学资源与元素高度融合在一起,同时吸纳数学教学的方法、技巧、观点的教学手段,使数学教学过程高度系统化,从而突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教学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相融合的重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教学环境,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二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转换成教学资源传输给学生;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传统的数学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课程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能够较充分地诠释数学概念,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对知识要点进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较高地提高学习水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整合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中的重点部分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新型教学方法中的重c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全新的技术支撑与理论指导.我们将相应的整合原则整理如下:指导创新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重点吸收群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的原则;以创新性思维对知识进行掌握的原则;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基础学习工具并且服务教学全程的原则.相应的融合措施应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融合.
(一)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其辅助作用具有其他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作为顺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教育手段,它只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不是单纯地教授与传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在此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只能成为师生之间解决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的工具.如果教师不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也会带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负面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二)有利于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思维
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难度比较高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也有着同样高的学习难度,存在较高的抽象性与思辨性.数学概念存在的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特点,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辩证思维难度.在新型高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数学思维进行逻辑清楚、效果直观地展示,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进步与拓展,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教学本质得到最佳的展示,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未来数学领域产生探索的兴趣与动力,同时可以推出拓展数学思维的手段.所以,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数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多元化与形象化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丰富而易于学生掌握的学习资源.对学生与教师来说,都是使用效果较强的助学与助教工具.对当前教育体系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推进与改革有着重要作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认知
高中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的规律性与整体性,其新知识的拓展是在原有数学基础认知结构上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数学认识体系在电子信息中的处理与展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与重复吸收,从而提高掌握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将高中数学课程中涉及的多元化要素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尤其在图形计算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较强大的功能,可以使教学难点的解析更加直观与简洁,使学生在教学内容的不断重复与组合中掌握数学要点,成为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的工具.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教学的融合与应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观念性与倡导性.同时,教师要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不断地对应用方法进行总结与创新,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1402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数学课堂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已初见成效.但是根据对我县18所初中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研发现,我县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错误认识.一是过分迷信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否认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滥用教育技术,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脱节,使学生陷在眼花缭乱的形式之中,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数学内容的理解上.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当作电子白板使用,教育技术与数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因此,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就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有效整合的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以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如投影仪、电子白板和软件如幻灯片、几何画板)的优缺点,掌握初中数学内容的重难点,了解初中生的思维特点为前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选取适宜的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出一些原则,与同行探讨.
1.现代教育技术的选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学好数学的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想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自实践,就必须培养他们的W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美丽的图画、鲜艳的色彩,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通过实际问题展示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加减法、科学记数法等知识.
又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将知识融入问题情境之中.通过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问题背景下的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现代教育技术的选取,以启迪学生思维为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新鲜事物,启迪学生思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信息技术加工成的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组织起来,化静态为动态,利用动态变化将数与形有机结合,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很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三线合一”这一知识点时,因传统教学无法演示线的运动过程,从而让学生无法理解或者不好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作出三角形的“三线”,即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利用功能软件,用鼠标随意拖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其规律,进而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现代教育技术的选取,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为原则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大增,教学课时缩短,教学任务加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恰好具有呈现快速的优势,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的练习与教师的教学容量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在较短时间内演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图形》的教学中,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遇到的大量实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
将要学习的图形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世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从物体的外形抽象出点、线、面和体等概念,充分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
形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弄清基本几何图形的点、线、
面、体的形成过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从而构成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把贯穿四个课时的内容压缩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4.现代教育技术的选取,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原则
评价一个教师,不能单单说他的教学成绩怎么样,而是要看他是如何培养学生
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机交互这一功能,打破时空的限制,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机械制图 教学原则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077-01
随着现代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给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电化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它们以其新颖、直观、动态的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员的青睐。笔者就在机械制图课堂中,应用“适时、适度、适当”教学的原则,充分发挥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虽不同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从浅入深,让学生先掌握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如果没有投影及作图基础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机械制图课堂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在讲授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让学生充分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再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从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靠、印象深刻,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课堂一开始就采用挂图、播放录像或直接运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出结果,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学生也许会由于动画的闪烁引起大会脑皮层的一时兴奋,但对所教授的内容学得不懂,掌握不牢,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二、从教学对象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改进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必须把握住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收到好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曾对同一教学内容――“螺纹紧固件”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吃力,内容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可接受性,不能生动、直观地表达授课内容的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第二种方法是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以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该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了解了工艺过程,却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扬弃,老师围绕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先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以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再结合挂图给出规定画法,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画出连接图,最后采取讨论方式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了规定画法。课后测试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掌握踏实。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切不可以单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睛,而是画蛇添足。
1.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
1.1 教学目的的开放性。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使小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提升自我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主张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不排斥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同时关注音乐情感投入、音乐态度,进而培养学生长出"音乐的耳朵"。
1.2 教学方法的开放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日益更新,现在的音乐课堂不再是以往由一架钢琴、一位老师、一群学生构成的课堂了。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采用了很多现代化的音乐设备,使枯燥的音乐课堂变得多元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一定程度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了更多音乐文化。
1.3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学习平台,意在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能力,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
2.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开放",因而与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在特点上存在极大反差:
2.1 具有教学主体性的特点。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强调的是老师的主体地位,即老师"教",学生"学",构成音乐"教学"。开放式音乐教学强调的是同时挖掘老师和学生的集体智慧,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因此在开放式音乐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答案,使思维得到开放,不再局限于理论和常识,可以通过音乐实践获得音乐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的能力。
2.2 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以往的教学模式较单一,音乐知识的来源局限于老师教学,因此学生所能接受的音乐知识途径有限。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开放性教学课堂引进大量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单一的课堂变得多元化,音乐知识的来源更加丰富。比如: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网络获得音乐知识;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爱好音乐的人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增长自身的音乐知识。
2.3 具有创新的特点。以往的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进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造成创新精神缺失。开放式音乐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多样化的性质,学生可以通过音乐实践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不受任何束缚,从而养成创新精神。
3.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3.1 遵循开放性原则。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在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的仅仅是学校音乐教学,忽略了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在遵循开放性原则的前提下,需要将以上三者进行合并在一起,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课堂与其他课堂进行科学、合理结合,使之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养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
3.2 遵循实践性原则。 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传授占主要部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开放式音乐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将音乐与生活科学结合起来,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变得多元化,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轻松的掌握音乐文化、知识、技能,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因此提升学生的自信感。
3.3 遵循科学性原则。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因此对于课程知识必须进行科学把握,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音乐知识,充分发挥现代化科技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优化 策略
优化小学课堂教学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就是教学观念的现代化;一个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与多样化。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一)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提倡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师的一切作为,学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升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而是只注重少数尖子学生能否通过考试升到一个更好的学校就读。这种教育制度违背人的发展规律,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与社会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素质教育则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这种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育联系社会实际。提倡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提倡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当然是要传授数学知识了,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能力涉及多个方面,这里只介绍三种最主要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做主,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它避免了“灌输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法。而代之以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自身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好就好在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进取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是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自动学习;三是: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质疑和不断解决疑难的问题时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四是: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参与能力;五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是指:将所学习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地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的链接能力。学生有了知识迁移的能力,就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主动探索,学会新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一是:加强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基本概念的教学,实现知识迁移的根本前提 ;二是: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寻找新知识的切入点;三是:创设问题新情境,为知识迁移提供契机;四是:提倡发散思维、强调一题多解的能力。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然而创新必须先具备创新思维,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从青少年抓起。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这方面的经验很多;现就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列出几条,可见一斑。一是:选准知识点,营造创新思维的情境;二是: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三是: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四是:追索问题的解决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等等。
(三)教学观念的现代化提倡教师的教学应“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任教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和学习接受能力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有的放矢的展开分层教学,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在于: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因素的影响,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一视同仁,那就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而”因材施教”则可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教学方法科学化是指能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且学法的科学化也制约于教法的科学化。所以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化,关键在教师的教法。教师的教法要做到科学化,就必须坚持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二是:生动性原则;三是:自主性原则;四是: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启发;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的生动感人;自主性原则强调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方法既要照顾到全体,也要照顾到个体。让每个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够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法就是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一、坚持适时性原则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它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在实际教学中要从知识体系入手,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掌握国家标准、投影知识、投影原理、作图方法等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作铺垫,即使有再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首先必须把握好“适时”性原则。
例如:在教学《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即为投影中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得到理性知识。假如在课堂上马上出示挂图、录像等,即使放出多么动感的镜头,也不能达到上述效果。又如:在讲授《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学生因为还没有建立的空间想象思维,教师可以用教室作为三投影面体系,以黑板当作V面,以地面当作H面,以学生方位的右墙当作W面。将简易的木模托在手上,启发学生思考,然后综合分析木模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大小关系、位置关系、方位关系等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摊平,充分研究物体的投影特性。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我们要求学生每个人拿一个简易的模型,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橡皮泥(作体)、书(作三投影面体系),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积累第一手的感性材料,然后再运用电教媒体放出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的规律,这样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从认知规律出发,坚持适时性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出示多种媒体,则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制图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孔子说过:“欲速则不达”,然而过迟优势也不能充分发展,从而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成为装饰而已。
二、坚持适度性原则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实际中,不能滥用。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坚持“适度”性原则,即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本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对《螺纹紧固件》这一节内容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大不相同。第一种方法是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多媒体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堂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在黑板没有留下任何板书。尽管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印象不深,他们仅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究其原因,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指指点点,学生没有参与课堂互动,并且学生注视大屏幕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可见课堂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过度依赖多媒体,没有注重学生绘制技能的培养。第二种方法是教师依照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思维潜力。先通过录像出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再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因为螺柱连接、螺钉连接的内部结构基本相似,所以在讲解时,可以直接利用活动挂图对连接图进行改错。归纳小结时,参照模型师生共同总结它的工艺过程,利用课件让学生重点比较三者规定画法的异同,尽量让学生掌握螺栓、螺柱、螺钉规定画法,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着眼于从教育对象的可接受性,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适当性原则
机械制图教学既具有直观性,又具有抽象性,因此必须充分把握学科特点,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所谓“适当性”,就是要把多媒体用在“精彩”之处,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破重重点。课堂上不能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课件转,如果仅仅图个形式、摆摆花架子,那整个课堂就让多媒体给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