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职业安全体系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安全体系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安全体系管理

第1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 企业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不只是在经济指标上,更主要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上。为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光荣任务,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取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且能够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就要把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有效分析,从中找出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找到实现长效安全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1 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多种多样,只有逐一进行分析,才能找出问题所在,从人机料法环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制约安全生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在安全管理中人是主要因素,在伤亡事故中,由于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章操作等原因是影响生产安全的总要原因,此类事故发生占企业发生事故的一半之上。

(2)机器设备的老化,常年失修、人员操作方法不当,此类事故占总事故的四分之一。

(3)杂乱无章的生产现场的环境也是引发事故的原因之一,生产现场环境设置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到位,场地物品堆放杂乱,致使员工在杂乱环境中工作,也是诱发事故的原因。

(4)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形式化,不规范,有规不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一位追求生产产量,忽视生产安全管理,不是事故发生后采取一些措施,只是解决了这次事故的问题,没有系统分析原因,要不就是等到安全检查或者是政府抽查了才大干一阵,只顾眼前,忽视了安全管理长效管理,这既是“三违”现象多发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导致各种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

(5)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企业领导不重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企业的危险因素未做识别和分析,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有效的预防事故的发生。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被动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工作只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进行,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主动管理,这是企业安全生产不能长期持久有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要彻底改变安全管理的瓶颈,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长期有效的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充分识别公司所有过程、活动和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以便对与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要求,不断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以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企业安全管理作用

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真正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有效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引入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减少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防范安全健康风险,提高企业的信誉、形象和凝聚力,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责任、依法治企”落到实处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意义的向小康社会发展。

3 在企业中如何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职业安全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ISO9000、ISO14000和OHSMS标准化管理体系融合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焦点,综合的体系管理模式,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系统管理,把安全生产管理重点落在事故整体预防上,对人员、设备、生产过程等因素进行系统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念是为企业建立一个PDCA循环管理过程,动态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流程图如图1,

体系建立的重要环节如下: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建立,领导层意识相当重要,只有认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体系才能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实施与运行,体系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后成立工作组,负责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组的成员来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负责各个部门体系实施和运行工作。

(2)人员体系标准培训。在开展工作之前,应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宣贯工作。同时,培训体系内审员,对体系进行监督管理。在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对员工的培训、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全方位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使其具有相应的能力,胜任本岗位工作。对于潜在的、重大的风险建立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如防火预案、配电系统安全事故预案等。

(3)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础是识别企业的原始状态,而后对现有状态进行分析和评审,由工作组对企业过去、现在的安全生产状态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也要对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收集和确定相关的要求,进而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将此评价结果作为建立和评审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同时针对危险源评价结果制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目标和管理方案,最终编制体系文件,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等。保持持续改进,定期更新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即杜绝重伤、死亡事故、控制轻伤事故等;以下为危险源识别步骤如图2。

(4)采取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保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运行,通过循环地进行PDCA活动,使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不断提高。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管理体系不断修正和完善,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避免财产、人员及其他损失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只有抓住机遇,从各方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企业才能有长久,持续的后劲,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寻求先进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引入给企业带来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具体实践,是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因此,强化体系管理,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体系建设中做到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措施的操作性和有效性,推进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以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房贵如,田秀敏.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孙健,王玉海,杨列宁.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第2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从现阶段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方式看,尚没有形成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校园安全事故,多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进行弥补,少有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发生。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应试教育上。有些学校对校园安全比较重视,但缺少一套适合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学生方面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比较,我国学校现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问题纠正多,检查多,预防性措施少;有效的管理措施缺乏继承性;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系统,不全面,没有形成制度化;学习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缺乏定期的评审和持续改进;重视伤害事故,忽视健康影响与教师职业病伤害。

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

建设“安全学校”是指在实现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安全、环境和健康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力量,保障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全面提高师生安全素质的学校。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即OSHMS),又称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学校的安全管理之中,用它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校进行安全和健康方面的管理,借以改变目前学校安全管理模式,将系统化的学校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学校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使学校管理的所有方面都与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步骤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创建“可分为五个步骤: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

(1)“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策划与设计。计划、组织步骤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拟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实施程序。

(2)计划。在学校决定实施“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后,应成立工作小组,首先由学校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开始,了解学校的现行情况。初步状况分析(ISR)。通过相关部门颁布的学校适用的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与学校现在的执行情况比较,找出创建“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应达到的底限。初步危害分析(PHA)。对整个“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初步的危害因素分析,根据相关标准、学校的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和安全检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找出学校存在的危害。如果学校没有意外统计数字、已经进行的评估报告和安全检查记录,那么在以后工作中,这些部分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初步状况分析(ISR)及初步危害分析(PHA)制定学校的安全、健康工作重点,估计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3)组织。在这个阶段,工作包括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和制定“安全计划”四个环节。确定“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安全方针;职能分析和确定机构;职能分配,即把“安全学校”管理体系中各要素所涉及的职能逐一分配到部门;制定“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该详细列出学校工作中遇到的危害及控制措施、学校内的安全及健康推广活动,“安全学校”体系实施的要点、步骤和程序。

(4)“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安全计划”、实现“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目标、保持“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执行考核,信息反馈,并通过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的。“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组织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应抓住体系设计的要求,按照严密、协调、高效、精简、统一的原则,调整学校的内部机构,并配备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明确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协调方式,牢牢抓好体系的运行机制。当体系运行中发现问题,要采取纠正措施体现PDCA的原则。

(5)“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和改进。学校对自身“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评估是为了检查与确认体系各要素的实施效果是否按照计划有效实现,它是对体系运行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目标所作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是“安全学校”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保证手段。在“安全计划”中应该包括这个步骤。管理评审通过年度计划安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体系评估的重点为:制定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管理体系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合适;体系要素及其文件是否要修订;对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评价等。

2.2“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安全学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这部分工作在制定“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因为体系建立后的工作将依据该计划执行。同时,在制定学校的“安全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到PDCA的原则,将检查、持续改进的具体行实施步骤,列入计划。“安全学校”管理体系考虑制定“安全计划”时,计划中应该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安全政策、安全管理、安全环境、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文化和与社区关系。各部分内容在学校的“安全计划”中应该分别详细的列出实施计划,包括现状分析评估、设立分步目标、实施原则、实施内容措施及最后效果的评价、检讨与计划修订。

3结束语

第3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现代企业;植入;管理体系

国家政府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要加强对危险行业尤其是化工、石油等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管理,随后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提出了一些化工石油行业的安全标准化的管理规定和意见,这都充分表明了国家政府和安全生产机关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标准管理现状的担忧。在国家如此大力支持和倡导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时,大多数企业也都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的号召,也对公司内部植入安全标准化管理做了很多努力工作,但是实施后发现普遍还存在不理想的地方。政府也针对这种情况先后在各个省市地区开展了化工产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检查和审核,这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市场安全标准化管理仍然是杯水车薪。文章对安全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的植入和推行进行探讨,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全标准化概念

所谓的安全标准化,就是在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套科学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管理程序内容制定相关操作要求和处理规定,按照我国政府和安全生产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法律体系,建立一套对生产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预防控制和预警机制,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活动的各项要素都处于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状态,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的目的。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效益,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积极发展,对于一些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就更要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和应用。

二、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一)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公司生产管理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也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对一些安全生产危险性较高,事故发生率也较高的行业领域。第二,企业加强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不仅迎合国家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号召,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核心机制。第三,落实好安全标准化管理符合国家对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制度的必要手段,也是防范企业源头不安全因素发生的重要方法。第四,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能够帮助企业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和地位,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发展中处于战略高度。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工程的早日完工,有助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政府和安全生产机关一直都在关注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进程和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内市场重要大型企业,如中石油宁夏分公司,重庆三峡油漆公司、电力公司等等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情况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地区、文化差异和经济建设状况的不同,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状况也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完成质量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地方因为安全标准化管理费时、费力,同时也与公司内部安全管理系统出现不和谐现象,使得很多公司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检查和审核都是做面子工程,走个流程,普遍降低了审查力度和标准,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质量。此外,我国很多私营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普遍缺乏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对于企业深入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透彻,也就导致大部分公司内部没有投入资金在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和设备的建设工程上,这也对企业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了妨碍。另外也有部分公司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解狭隘,认为这项工程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分负责,缺乏一定的配合,也影响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效用的发挥。

三、加强现代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植入的有效措施

强化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效果,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落实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认识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领导和管理员工对于国家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政策、法律规定和指导意见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概念和相关法律体系的认识,让企业了解政府部门和安全生产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态度和意见。然后企业也要加强对市场上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比较成功和顺利的公司企业实例进行学习,通过对一些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不良的企业进行对比,从而让企业员工切实了解安全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对企业员工自身安全带来的保障。经过种种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标准化观念。

(二)制定企业安全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岗位内容和职责

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后,可以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每个小组都要设立负责人,并在企业内部实施安全责任机制,结合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安全标准化管理岗位和内容,使得企业各项生产安全工作都能够层层递进,有步骤、有计划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这种层次分明的安全管理机制和明晰的岗位内容和职责,有利于日常各种程序工作效率的加快,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管理机制的有序性,也方便企业领导追究个人安全事故责任。

(三)建立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规定和操作要求等制度

企业在明确岗位机制和职责的基础上,也要规定其工作程序和操作要求。可以把企业中的安全工作目标分层细化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和小组,然后对每项工作内容再进行对应细化,并设置相应的考核审查机制和操作规章制度要求,要求每位员工都能明确掌握与自身岗位相关的各项操作规范和要求,要让员工自觉按照规定处理日常事务,设立一定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绩效机制,实施定时抽查考核和优劣淘汰制,全面强化企业内部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面落实。

(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引进

企业同时也要学会创新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不断改革、学习和创新的时代。企业在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也要如此,不断加强对先进公司和成功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植入,不断根据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和发展规模状况来调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职能的百分百发挥,使得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和企业发展壮大能够共同发展,和谐进步。另外企业也要加强对管理员工进行定时培训,更新其安全标准化管理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自我学习和上进,使得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工程的积极推进和实施。

结束语

从我国企业长期发展以来,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安全事故发生,这对企业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倡导现代市场企业体系加快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植入过程,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的规范性和健康性,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发展的原则来开展的,这是降低社会企业不安全因素,提高企业市场安全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社会民众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这对于营造我国市场安全性、标准性和规范性的竞争氛围也有一定的好处和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讯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质量标准化就是企业自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对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1)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2)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3)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1)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班组成员在作业中能否坚持标准是石油企业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坚实的基础。加强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要做到: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明确安全教育在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安全标准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班前班后,对重点岗位上的职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要针对安全薄弱环节,提建议,补措施,抓整改,提高班组安全意识;对违章违纪的职工严格管理,做到奖惩兑现,使班组“三不”伤害制度落到实处。一个优秀的石油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严密的班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优秀的班组长,这不仅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极为重要,而且还能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所蕴藏的潜能。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2)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3)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要搞好标准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实际经验丰富、知识面广的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制定确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考核方案、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两种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手段和管理标准。两者各有侧重,既不能偏废,也不能绝对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来实现安全质量标准,最终达到降低职业风险,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融合起来,坚持落实管理体系不走样、坚持标准不放松,使公司建立自我约束、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第5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港口企业;危险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深入,而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港口生产是由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构成,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其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危险性也较高。港口企业如何合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本质安全”的起源

“本质安全”的核心是使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设备和环境(硬件)的本质安全特性,具有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广义的“本质安全”强调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机、环境、管理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及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2国内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方法较多,如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OSA)五星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人本化管理)、南非安瑞康国际风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IRCA)的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的万全管理体系和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这些风险预控管理方法体系都采用基于风险的预控管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上述系统在我国普遍推广还有一定局限性。我国亟需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3.1危险源分析

在以综合作业站为样本的总计235项危险源分类分析活动的情况.

3.2“本质安全”十二原则

安全对应着风险,风险不一定会引发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是风险失控所造成的。本质安全化就是要在风险造成事故前预见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风险,即所谓的“风险管理”。“本质安全”的核心包括2方面,即人的本质安全和设备的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十二原则具体为: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冗余性原则、闭锁原则、能量屏障原则、距离防护原则、时间防护原则、薄弱环节原则、坚固性原则、个体防护原则、代替作业人员的原则、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2009年以来,依据“本质安全”十二原则在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及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共进行创新课题及项目130余项,“以技术保安全”达到了良好效果。

3.3分级预警机制

除了人和机两方面因素外,作业环境的安全设计和管理、气象灾害的预警预防对做好本质安全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应急管理分为“紧急启动型”和“计划准备型”,“本质安全”要求优先考虑采用“计划准备型”。根据港口生产的实际特点,借鉴气象预报,尝试将特殊气象(指风力达到六级以上,浪涌较大、风暴潮、雾、雨、雪、雷电、低温冰冻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生产组织分为四个预警和响应级别,并对相应预警级别各单位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具体响应内容进行了规范。分级预警机制体系如图1所示。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分别表示不同预警级别,四级预警用蓝色,代表密切关注状态;三级预警用黄色,代表预警准备状态;二级预警用橙色,代表局部应急状态,一级预警用红色,代表全面应急状态。无论从安全经验积累,还是统计数据分析均可看出,“风”为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大敌。所以,按“本质安全”的标准要求,对于无预报、无征兆的强阵风的预防预控措施,也应在分级预警机制下的应急预案中完善,真正做到“心积极,常警觉;不麻痹,保安全”。

3.4组织保障管理

随着国家及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明确和落实,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积极打造“谁抓安全都不越权”“怎么管安全都不过分”的良好氛围,形成“安全大团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安全良好局面。

4关于企业“本质安全”发展的建议

关于企业“本质安全”的发展,笔者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①成立课题组,加强本质安全理论的研究,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②按照“五步安全法”落实危险源辨识的控制措施。“五步安全法”即在工作前按照“停顿、思考、识别、验证、认可”的步骤对危险源及控制措施进行确认,确认安全后再作业,作业后要总结、反馈并持续改进。③结合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总体构想,有计划地按步骤开展工作,即贯彻“一个目标”,落实“两个理念”,实现“三个到位”,做到“四项创新”,建立“五个支撑”,强调“六个结合”,简称“123456工程”。具体而言,“一个目标”就是以零事故为目标,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向本质安全型企业迈进;“两个理念”就是“一切隐患可以控制”“一切事故可以预防”;“三个到位”就是管理到位、职责到位、考核到位;“四项创新”是指思维定势创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事故防范机制创新(引入风险管理机制,由事后补救向事前控制预防转移)、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五个支撑”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六个结合”即本质安全型企业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与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与班组劳动安全互保制、与春冬两季安全大检查活动、与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创先企业活动相结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质安全”通过追求企业生产中诸多要素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和谐统一,从而确保各个安全影响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港口企业要结合“本质安全”的理念和方法,合理构建适合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从而避免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促进港口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程峰 单位:深圳海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6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河南省地勘一院2005年已经通过质量管理体系,2008年也开始运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三大体系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单位的管理素质。笔者在参与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大多数单位在认证的过程中,对认证从满怀热情到拖拉应付,从满怀信任到些许失望,这些凸现了当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与实施的“两张皮”现象。

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形似而神非。体系文件基本齐备,但在文件编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对编制体系手册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认识不足,未认识到手册应有可操作性,并必须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才能指导体系的运转,才能实施的更有效、更方便,因此,造成文件与实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某些环节上不但没有起到指导和规范工作的作用,反而为地勘单位工作增加了负担,各地勘单位都有这样的体会。

2.体系运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失控,时抓时停。只在软件上做文章,为应付外审就加班加点补材料,上边不检查就有所放松,体系不能正常运转,并且各环节运转不平衡,只有几个环节运转,实际也很难正常运转,因为各环节之间有互补性。此次监审前各公司突击整理补充材料的环节也可以说就是平时我们体系中没有运转的环节。究其原因,是因为各单位还处于被动贯标状态,抓而不紧,有畏难情绪,怕影响“生产任务”,考虑近期行为多于长远发展。

3.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管理制度并行。目前从多个贯标地勘单位的经验看,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在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形式的管理制度并行现象。造成文件并行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贯标初期编制管理体系文件时,对已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转换不彻底,出现了新旧文件并存现象;二是在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后,不是以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文件为主,而是不顾现有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以其他形式下发一些新的办法、制度、规定等,导致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两张皮”现象自然就产生了。

4.认证证书成了地勘单位一件华丽的外衣。有章不循,内审走过场,管理评审形式化。管理体系运行领导是重点,而实际中不少企业领导已成为盲点,管理者不被管理,成为局外人,没有形成自我改进创新的机制,管理体系又回到原始人治状态,证书实际上变成了没有真才实学的“假文凭”。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发现问题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只有深入贯彻、深入学习,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地勘单位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均需要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其一,体系的建立应充分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方法,将其加以规范或转换,不应机械地去照搬标准条款的要求而另设管理名目,确保体系文件更具有适宜性,从而真正起到指导和控制的作用,避免造成管理上的重复,管理上的重复是造成建立管理体系和实施管理体系“两张皮”的根本原因。

其二,确保文件与制度相一致。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提高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搞好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体化非常关键。为确保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运行,应专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从最高管理层形成统一意见,所有制度、办法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起草、审核、批准、、修改,所有业务过程全部按照管理体系文件的规定执行。并在管理体系内审过程中,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现象,一律开出不符合报告,并限期整改。管理体系文件最大优点,一是可以动态管理;二是可以通过管理体系审核,检查执行落实情况。企业应该改变那种认为红头文件形式下发的制度重于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保持管理体系文件的惟一性,排除其他形式文件的干扰,防止“体外循环”,是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其三,确保地勘单位工作目标与体系指标相统一。地勘单位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地勘单位,在未实施一些管理体系前,已经有了一套运行较成熟的目标和指标管理体系,如绩效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特别是绩效考核制度是目前许多国有地勘单位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管理手段。从制定程序来看,它是经过充分的策划和逐级审批的;从内容看,它包含了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中各个方面的年度目标、指标,当然也包括了质量目标、指标,环境目标、指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从绩效测量看,业绩考核制度都有定期的详细测量,如季度考评、年中考评、年末考评等。而目前各单位运行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也要求在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目标,如质量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并要进行分解,对完成情况要定期测量,这与地勘单位已有的业绩考评制度的要求基本相同。因此,地勘单位在贯彻标准管理体系时,可以将已有的业绩考评制度加以规范,与心的管理体系文件相衔接,不应再另搞一套,以免造成目标和指标管理上的重复。

其四,应确保管理评审与日常管理相融合。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亲自主持的一项工作。对地勘单位而言,作为队长(或院长)应亲自关注这样工作,这项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和持续改进的力度。但现在很多地勘单位搞管理评审几乎完全为了满足标准的要求,对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发挥的作用不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管理评审没有和单位日常的管理结合。地勘单位作为特殊的企业,其流动作业时间广,工作点多面广,为保证体系能正常的运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单位总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一些高层会议,如:党政联席会、队长(院长)办公会、生产经营会等。在这些会议上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单位的发展方向、年度计划、市场开拓、设备改造、技术进步、质量安全改进、组织机构变化、人事调整及人才引进等,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是管理评审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果平时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也就基本达到了管理评审的目的。因此,为了实现管理评审和单位日常管理的一体化,可将这些高层会议加以规范,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评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五,应确保持续改进应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结合。持续改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措施,地勘单位也不例外。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持续改进工作,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管理,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一个不开展持续改进的企业是不可能生存的。内部持续改进涉及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名员工。大到单位的战略规划、技术改造计划等的制定和实施,小到每项具体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包含了持续改进的内容。因此,对持续改进工作企业应在管理体系文件中做出层层规定,明确部门持续改进的职责、规范、改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程序,规定改进措施实施效果的测量方法等。另外,作为国有地勘单位,多年来一直开展的QC小组活动,可以作为持续改进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实现持续改进工作的全员参与。

第7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环境管理;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0 ― 0104 ― 02

制造企业为社会制造有用的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与此同时,它也是造成社会环境污染的重大因素,每年制造出几十个亿的废物,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引发了各项不稳定因素,当前的气候变暖、大气层的改变都与制造企业生产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是制造业的职责所在,是通往绿色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从产品的设计到最终的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建立一个利于环保、安全的管理体系,引进制造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对制造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全程的监控,绿色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防污染造成的环境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国内外制造企业环境管理研究

日本,曾受到原子弹的创伤成为一个公害岛国,它经历了十年左右的产业污染防治,成功地成为世界防治污染的典范,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日本企业在环保经营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但在环保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贡献,而且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使日本经济曾被世界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它们的经验是:第―,产业公司重视,制定环境战略和指导方针。日本的企业,如“夏普”、“佳能”和“索尼”,都以环境意识为原则,保护环境为准则,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第二,企业内部构筑环境管理体制,加强污染防治工作,有力地监测企业排放的污染量,对超标企业进行严格管理。在富士胶卷公司,还特别成立了环境安全推进部,全面致力于工厂环境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监督。第三,从生产的始端到末端进行全过程的生产管理。在产品设计方面,强调环境的保护,设计环境所承受产品生产周期的程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达到满足市场的需求。如:日本丰田汽车的燃料,就是以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创造出低公害型的汽车。在材料采购方面,以减轻环境负荷的原料为原则,并组建环保团队,创设“绿色采购网”优先发配给关心环境的企业。在生产方面,配置对环境无害的设备,设计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有的再经过处理加工形成可利用资源等措施。保证产品的产出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环境的污染。第四,贯彻国际认证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环境信息进行公开披露,真实、准确地计量和记录企业污染和防治成本的核算状况,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有效地评估。

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之首,现代先进企业的象征,通用汽车公司就提出了环境保护基本理念,开展减少废弃物及资源再利用的活动。

还有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也都出台了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中国,在2002年将环境影响评价立入法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制造企业也设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上的规划,针对环境主题设定了各项指标来检测环境项目的达标程度,如:对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益的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工业经济密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等;对水、大气、声环境和固体废弃物、土壤环境设定了自然环境指标:万元工业净产值工业废水年排放量、万元工业净产值主要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率与达标排放率等评价指标;对水生、陆生生态环境设定了生态环境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数、主要工业区及重大工业项目与生态敏感区的临近度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利用、石油利用、天然气利用和电力利用等项目设定了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矿产资源采掘量、淡水资源消耗量、化石能源采掘量等;社会经济指标、环境风险指标等。

二、我国国内对企业环境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情况也不断严重,对自然资源的任意开采,废气、废渣及废液向自然环境的肆意抛撒,如果不加以重视环境管理,中国的制造企业会被环境污染的恶习所吞噬,所以,要实现我国制造企业的效益最优化,可持续性的发展经济,综合考虑对环境的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当今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下列方面:

1.企业环境管理角色定位不明确。在我国大众的理念中,环境管理是政府部门的职能,由他们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制约着企业和公众的行为,所以,生产企业或公众往往出于一种抵触或否认情绪而不积极地配合环境管理。事实上,政府与企业在环境管理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不同,政府固然是通过法律法规,建立各种激励或责罚机制对企业和公众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影响,但必须通过企业对各项技术管理或创新服务,对环境管理提供硬件支持,不断规范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行为,而公众则是社会环境直接享用者,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公众要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起着监督、评价的作用。三方合作,共同管理,才能将环境管理正常运行下去,而不能单单依靠某一方的力量。

2.污染控制设备的投入大于对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建立的意识。企业环境管理固然要添加抗污染环境的硬件设备,但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的软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从企业人员潜意识中关注企业的环境问题,在微小细节中查询到对环境的破坏,对环境管理体制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都有待改善。在企业投入资金不足时,企业环境管理得法,是可以创造直观管理效益的。

3.有些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但意识形态没有跟上,人浮于事,缺乏规范管理。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强制约束力不够充分,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机制设置也不合理,对人员的专业配置和违反规定的行为无章可循,没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条文。

三、建立健全企业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途径分析

1.要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生产环境及其影响。建立管理框架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敏地发现环境问题的变化过程,预查到环境变化造成的风险因素,制定适应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以及对环境影响的环境方针,公司上下成员的环境理念和目标达成共识,熟稔环境事故出现的应对步骤,根据公司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规定进行运用,力求资源单向流动转变成循环流动,使资源循环和利用模式顺利进行,切实保证企业发展持续稳定、污染防治措施到位。

2、制定科学的、具体的环境管理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ISO14000是国际化环境管理标准,是符合所在国法律法规,自觉改善环境,对污染防治和持续性改进的管理体系,结构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管理手段,使环境管理体系整体化。制造企业在制定环境管理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时,以此为依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将环境方针、策划、实施运行、检查纠下、评价等要素贯穿体系的整体,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员工脑海当中,日常化、程序化地执行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促使企业环境管理达到“全面管理、预防为主”的真正目的。

2.1 制定环境方针为起点。企业在制定环境方针时,要对企业现有的环境管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正确的认识,分别划出本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及弱势,从管理的角度去助长避弱,战略的观点去制定改善环境管理的措施,确定环境方针的实效性。

2.2 制定环境方针的实施规划。在企业实施环境方针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从环境理念为出发点,制定中长期的环境管理计划,以及推进和评价反思计划,同时,唤起企业员工自觉地、义务地投入到环境管理的改善活动中,对环境污染监测指标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环境结果,而且要重视环境管理活动的过程,对过程中的细节要认真分析,对技术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环境管理漏洞,要及时地加以整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企业环境管理出现的问题现场考查,不断改善和革新现场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组织的能力。

2.3对实施规划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改进。在管理体系中,从上到下的层次结构,将企业环境管理的各个细节都囊括在内。对实施规划的结果监测,对企业存在的环境管理问题,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公示,引起企业上下层的警醒,要求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对象进行有效的整改,制定改善和应对措施,使实施和规划步调一致,口径相符,实现效果显著。

2.4 由企业高层对过程重新审视,提出修正案,制定新环境方针。经过了规划、实施阶段后,企业高层以管理体系为标准,将预想的环境管理为蓝本,依据目视的环境管理现状为检查对象,描绘出应有的环境管理状态。如:物流环境负担率、产品环境负荷率、制造环境的负荷率等指标的重新设定。

3.对环境治理的结果进行有效地评估,提供完整、规范的理论依据。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支持体系,对企业环境治理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估,如:外部认证、支持工具和绿色采购等。

4.合理运用各项环境评价指标,使企业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实施环境管理。实现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环境管理模式。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完整,获得世界标准的ISO14001的外部认证,提升企业质量及环境的管理水平,赢得社会信任度。通过环境会计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提供企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会计信息,为制造企业决策层提供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利于环境生态的决策参考资料。制定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物流过程的环境管理等

四、结束语

构建制造企业环境及安全管理体系,是全球性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与环境的共同生存、相互依赖,制造企业必须要坚持环境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不可盲目追求企业的最大利润,而是要寻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与保护环境最佳点的完美结合,致力于环境的长期有效管理,不断改善,使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循环顺畅地运行,让企业的环境及安全评价管理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贾倩,黄蕾,袁增伟,张晓芳.石化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价与分级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0,(07).

〔2〕 段一群.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 金成晓,俞婷婷.基于BP神经网络的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预警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 金成晓,俞婷婷.我国产业安全监测预警指数的构建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4).

〔5〕 苏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6〕 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第8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加强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力度

随着国家颁布和实施安全生产法,安全事故在整体上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不能轻视的是重大与特大事故还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目前的安全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管理力度较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缺少可操作性、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要做好安全管理,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管理稳步向前进行。

1.班组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在石化企业生产管理中,班组工作是落实每项决策和技术措施的最小单元。因为管理范围大、环境变化大、员工技术能力差异和设备状态不同等因素影响,班组在现场执行管理体系规程时安全管理执行力度大大下降。通过总结,笔者认为班组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1)企业缺少系统培训与长期宣传力度,大部分员工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执行标准和职责要求并不清楚,执行时缺少自觉性与防范意识。(2)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忽视长效管理、监督机制和创新能力,后期管理缺少信息反馈、标准再评价和再执行的提高,使该体系在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获得及时有效修正。(3)班组在自我监察时缺少约束力与对该体系标准的执行力度,三违现象时常发生。(4)对预防措施缺少科学评价体系。在生产管理中,班组安全管理在安全评价在认识上有误区,觉得只有在较大项目或工程上才用得着安全评价。在平常的生产管理中,经常依靠以往安全管理所积累经验与方法来对安全预防的措施进行指定,缺少在计划、管理、运行与检修这些过程考虑安全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使已经被落实预防措施存在着不科学和有缺陷。

2.加强班组对该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措施

在石化企业实施班组安全管理体系中,应具备基本的思路,全面落实预防与综合治理的生产方针,使员工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安全管理稳定进步;企业应激发员工的爱岗敬业与创新精神,营造较好的安全管理氛围,争取建立五星班组,评选星级员工,使要安全、会安全和能安全的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但是杜绝与消除安全事故不会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要以严管、循序渐进和多项并举为基础。

把“五自管理”系统作为基础,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五自管理”系统给以后的安全工作提出有效的管理系统规范与指南,在宏观上达到“重视系统,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管理思路,微观上从班组开始加大基层安全的建设力度,给管理建立新的阵地。把“五自管理”系统作为基础,对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抓和管,使安全生产达到更进一步的目标。一是意识落实管理主体的责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激发员工的管理动力,加深标准化建设的力度,使石化企业达到安全自主的目标。二是根据重视系统的管理思路,以狠抓大系统和防大事故为基础,制定和贯彻该系统管理考核的办法,开展专业化的检查和排查治理,对重点灾害作出防治,对安全培训和投入作出评价,建立牢固的系统防线,达到系统自控的目的。三是健全和执行安全管理的考核制度,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和规范管理行为,对于班组长加大培养、考核和激励力度,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使车间达到安全自控目的。四是班组的自我管理,班组是石化企业的最基层,班组建设涉及到企业安全管理所有方针和政策会不会被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要从大的方面着眼和从小的方面着手,把班组当做安全管理的主要战场,选择有效措施做好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五是让员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接受相关技能培训,努力成为星级员工、履行安全管理义务,达到安全自律的目的。

对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监督体制,在石化企业内部推广和使用监督与管理分开的体制,使专业部门定期对该体系进行审核、再修订、完善;主管部门对该体系的预防措施做出审查和监督;运行部门对该体系关于预防措施落实和监控建立三级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岗位HSE责任制度,结合石油化工特性和要求,像动火、高处作业、用电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做好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落实防范措施措施,结合现场的安全级别作出审批、检查和落实,避免三违现象的出现。

3.总结

通过把安全管理体系作为核心,增强石化企业的异体监督制度,结合以往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国际职业健康标准进行分级管理,实行在计划、实施、总结、监督和评审等过程的安全评价,加大班组对该体系的管理力度,提升班组措施的执行力度与根据标准操作,杜绝三违事故,使石化企业中班组达到本质化管理目的。实行安全管理体系后,给落实安全管理的所有政策措施和隐患的整改落实,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与安全管理的大局意识。

参考文献

[1]游成琴.抓执行、抓过程、建机制,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2,14(6):47-48

[2]黄群,牛通彪.“三讲一落实”构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J].安全管理.2011,13(1):1-3

第9篇:职业安全体系管理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整合

前 言:当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很多企业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一个企业开展两个或以上的管理体系认证的已为数不少。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这三个体系整合在一起运作并开展认证,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一、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在不同时间或是不同认证机构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各自独立运作实施内审、外审时对各生产工序和审核力量而言有重复性之赘和资源上的浪费。因此,三体系整合在一起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这三个体系虽然在关注的焦点、解决的问题和目的这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但是这三体系建立所依据的标准的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是相同的。从运行模式上来看,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管理体系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 的运行模式,其兼容性极强,使三体系整合在一起成为可能。因此将三个体系整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管理和认证,有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企业的整体有效性,大大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二、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整合的模式

1.体系要素模式

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的立脚点都在于每一个过程之中。大家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考虑三个问题,即: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质量)、存在哪些危险及如何避免(安全健康)、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及如何控制(环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出发点,就是先进行“过程识别”,从原燃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工序或活动以及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这些工序或活动基本上涉及到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因此,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的整合宜以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为主线。也就是说,在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活动)的基础上,增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和要求。三个体系的过程或要素可划分公共过程(要素)和专业过程(要素)两大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三体系整合时,体系要素(过程)的组成应根据不同体系结构模式、企业生产流程的性质和特点来设置。一般先确定三个体系所需的公共要素和所需的组织机构,然后在这个框架下确定每一个体系的专业要素。为了使三个体系的组成要素更加精简,凡涉及人、机、料、法、环五大类管理的要素宜整合在一起。

2.体系文件结构模式

企业一般可以根据自身的组织规模、结构和体系文件化的成熟程度等因素来选择和决定整合模式。如果企业的三个体系是新建立的,应一步到位实行“一体化”模式整合,把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三合为一:即一本管理手册、一套程序文件、一套作业文件;如果企业的三个体系是分别于不同时间建立的,宜采用“综合”模式进行整合,此时仍然保留三本管理手册,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则实行“三合为一”。若采用“综合”模式进行整合时,程序文件的数量还是应满足不同管理体系认证的需要,该有的要素、条款还是得齐全,不可漏缺。对于质量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体系中的专业要素或核心要素还应单独编制程序文件。

三、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1.三体系整合的方法

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这三体系整合的方法一般分为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的“自我整合法”和寻求外部专业支持的“咨询顾问整合法”,或是在寻求外部专业支持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自我整合。企业具体选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三个体系的文件化程度、运作时间长短以及员工熟识程度等情况决定。

2.三体系整合的步骤

企业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的整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应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统一协调,一般宜采取以下步骤:

(1)公司领导层统一思想并做出决策。

(2)成立相应的整合工作机构。整合工作机构一般包括由管理者代表亲自挂帅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组成的“整合工作小组”。

(3)制订整合工作计划,明确整合工作任务、思路、要求。整合工作时间不宜定得太长或太短,一般以半年左右为宜。

(4)分层次进行教育培训,重新学习理解三个体系标准要求。使参加整合工作的所有人员对三体系所依据的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重点理解三体系共通的地方和各自的特点,并且需进行相关标准及文件编写的培训。

(5)开展三体系运作情况调查和摸底。首先要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识别并评价环境因素和安全风险因素;深入了解三体系在可操作性、有效性上还存在哪些问题,重点了解三体系之间哪些过程、文件和记录表格可以进行合并和精简。

(6)根据法律法规和顾客、相关方、社会、员工的要求、组织的宗旨和管理现状制定组织整合型管理方针;根据管理方针,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

(7)进行三体系整合设计。内容包括:整合的模式,组织机构的调整,职能分配、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公共要素和专业要素的确定,体系文件结构模式等。

(8)编写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的编写应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写属于本部门条款的内容。文件的编写顺序宜采用先编程序文件后编作业文件的方式。

(9)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和审批。体系文件的审查应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文件审查的重点应放在三体系整合后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上。

(10)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运行。在文件后应做好文件运行的配套措施,如文件和表格应发放到位,组织文件的宣讲学习等。

(11)整合型管理体系文件试运行半年左右,需要对新体系文件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12)实施培训并聘任满足整合型管理体系要求的内审员。

(13)进行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这三个体系标准、覆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的内部审核。

(14)跟踪评审不符合项纠正措施。

(15)召开管理评审会、评价整合型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持续改进方向。

(16)实施改进,保持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四、结语

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三个体系整合,可便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性,更科学的调配人力资源,优化组织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