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品牌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 品牌建设 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hospital brand and brand management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public hospitals and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Explore the new situation, the hospital's brand and core competencies to enhance the hospital relations and brand building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hospital, Medical technology brand that can not be equated hospital brand, created in line with the modern sense only brand hospital can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hospital's core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Hospital; Brand building; Core competencies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这个关系到人类健康的社会单元,承担着维护生命、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群众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强。随着医疗机构按非赢利性与赢利性分类管理,开始了医院市场化之旅,为医院品牌建设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洋医院”的增多以及民营医院的发展,各类医院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品牌建设将成为医院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医院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医院品牌的竞争。有人说“中国不缺医院,但品牌难见”,的确中国著名医院很多,真正做成品牌的没有几家。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管理者开始重新审视医院品牌建设状况,着手制订科学的医院品牌规划,逐步实施医院品牌的现代化管理,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品牌和医院品牌的概念
世界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将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称号或设计,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应用,其目的是使客户借此辨认某个或某群产品供应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品牌从本质上讲是产品供应商向顾客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除了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外,还传达了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更加复杂的综合信息。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服务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其主体――医疗机构的正式冠名为形式,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价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2、目前公立医院品牌经营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目前公立医院品牌经营的现状多数公立医院在长期计划经济医疗活动中,在本地区得到一定的顾客认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部分医院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学科,吸引了来自外地的许多顾客。此种现象使得医院管理者和绝大部分的医务人员简单地认为医疗技术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医院品牌就等同于医疗技术品牌。因此,医院往往聚焦于对疾病的诊治,而忽略了医院组织文化的改进,淡化了对顾客人性化服务和关怀,因此对品牌的意识具有局限性。另外,在品牌策划、定位、包装、营销、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产品设计远远落后于顾客的需求,品牌整体策划、开发更不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医疗服务产品的价格多样性欠缺,未能很好适应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品牌包装单一,营销被动,管理杂乱。总之,目前多数公立医院,在医院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创建医院品牌,是现代医院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公众评价、选择医疗机构的需要。
医院品牌建设的策略首先,要强化建设医院品牌的战略意识。医院品牌包括技术、服务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医院要树立品牌,必须围绕顾客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培育良好医院文化氛围,这也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现代医院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将以此作为医院的整体战略去实现。要与全体员工充分沟通,强化品牌意识,认清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使之成为所有员工的共同愿望。其次,要细分医院的品牌定位,医院品牌定位应以突出产品功能和客观质量定位为核心,增加情感定位、消费者群体定位、文化定位和概念定位等要素,医院在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顾客需求的前提下,细化品牌定位,这将有助于医院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服务定位和目标客户,从而对创建成功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要建立医院品牌的经营管理系统,决策层运用品牌诊断和定位机制,明确品牌定位和整体部署,执行层借助医院形象建设、医院文化塑造、服务流程再造、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关系培育和员工培训等机制来实现品牌战略,并指导全体员工生产出符合品牌定位的服务产品。顾客购买医疗产品和感受服务,并通过向品牌管理部门投诉或肯定服务来影响产品的品质。实施主动的品牌营销策略,吸引一名新顾客的成本是保留一名老顾客的5倍。因此,医院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培育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品牌进行全面推广,品牌推广是为了建立品牌与品牌联想之间的条件反射,必须达到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整体效果,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医院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医院品牌是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平台,而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打造医院品牌的支撑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医院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辩证关系,对推动医院建设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医院品牌建设包括技术品牌建设、服务品牌建设和文化品牌建设,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医院知名度、美誉度、诚实度。医院品牌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长期形成的蕴涵于医院内质中的、医院独具的、支撑医院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医院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医院品牌可以经多种途径形成,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特色产品、独特创意、优势产业、优质服务。具体表现为:(1)满足病人需要,被社会群众和市场所接受;(2)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别,拥有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可识别性;(3)可持续性,能够不断升级,不能在短期内被模仿。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的竞争主体,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这是医院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因素,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最具有长远和决定影响的内在因素。然而,医院品牌不论是技术品牌、服务品牌,还是文化品牌,都与医院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医院缺少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而医院缺少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是医院品牌的重要支点,品牌是医院形成和发展核心技术不可缺少的平台。医院品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在:(1)确保医院拥有忠实的消费人群;(2)增强医院的凝聚力;(3)使医院建设及发展的基本战略和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医院品牌建设在实质上不仅仅是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满意的服务为病人诊疗的过程,而且为医院提供了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医院作为经营性经济实体,只有走品牌化道路,实施品牌战略,始终拥有鲜明的医院自身特色,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打造医院技术品牌
技术品牌是医院品牌的基础和生命,技术品牌的显著特征就是能够提供更高的可感觉的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灵魂,技术质量是企业创品牌的根本,是顾客产生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的根基,没有高超的技术品牌做保证就不可能树立真正的医院品牌。技术品牌是指医院提供的诊断、检查、处方乃至手术等技术性医疗服务所树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分为个人技术品牌和团队技术品牌。核心技术是医院品牌的重要支点,品牌是医院形成和发展核心技术的平台。作为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业,技术力量和行业学术地位是品牌的硬件基础,也是医院品牌建设的前提,没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领先能力的医院将无法顺利开展品牌塑造。医疗技术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因为医疗技术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病人的安危。人们称它是医院的生命,把它当成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质量第一”是医院全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病家求医,渴望的是医疗服务质量,担忧的也是医疗服务质量,是社会舆论敏感的话题。只有努力打造医院技术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3.2建设医院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就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指品牌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文化与品牌联系密切,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内涵是文化,品牌也属于文化价值的范畴,品牌的文化内涵常常使其充满生机,具有无穷生命力。当前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管理是时代的趋势,在新经济时代及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经济资本运行过程中,蕴藏着一种新的支撑点,那就是行业文化。医院文化是医院在医疗活动和管理实践中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品牌是我国医疗行业医院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通过文化品牌建设,将无形的文化内涵渗透在有形的工作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医院文化品牌建设,首先要从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入手。医院工作的主体是医师及护士,他们的文化素质首先在自身得到展现,如: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价值取向等无不体现其文化的素养。患者来到医院,弱势的心态极度渴望人文关怀与沟通。他们不仅需要解除疾病,还需要精神、文化、情感上的服务,而作为服务的主体,如无一定程度的文化修养,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则不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医护人员中要开展素质教育,使他们在礼仪修养、职业道德、价值信息、伦理准则等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理解我们的事业,承担我们的责任,完善我们的价值,提高我们的品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文明的言行举止来规范我们的职业行为,尊重患者,热爱医院,服务社会,甘于奉献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其次要营造医院文化环境。患者来到医院,对环境的陌生、对各种治疗的恐惧,常使他们心理上承受着从未有过的不安全经历。提倡“人文关怀服务、让患者放心”的理念,让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在各病区、门诊、服务窗口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和文化韵味的环境空间,心系患者,情系病人,尊重患者就是尊重自己,在这种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就医环境里,患者情绪轻松,以最佳的心理来配合治疗和护理,赢得患者的信任。培养他们对病人和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也是对今天的医院员工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和不断进取的鞭策。开展门诊、住院、出院病人满意调查,加大医德医风的监督,采取各种措施,教育员工爱岗敬业,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学习创新、求真务实、拼搏奋进的精神,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其实现自我,更新观念,创造价值,关心和支持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使员工在个人提升中感受到医院的关怀和凝聚力,增强整体的战斗力。
文化品牌建设是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独特的支撑作用。通过文化导向作用,能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定势赢得患者的信任,将广大医护人员引导到医院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使医院员工对医院总体目标有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整个队伍更有凝聚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3.3加强医院服务品牌的建设
医院服务品牌是医院品牌的支持者,服务是商品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今市场竞争中成为焦点,优质服务是接近消费者,打动消费者的最便捷途径,也是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服务是创品牌的利器,也是品牌组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服务品牌建设作为国内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仍然未能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就国内医院经营的现状而言,更体现出了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医疗单位提品,说到底就是一种服务,服务产品由许多服务要素组成,它是一个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共同构成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一个完整的服务产品由三个层次构成:核心服务是指主题服务或者本质服务,核心服务是服务业或者服务产品存在的原因;便利服务是指为了让顾客能够使用核心服务的其他一些服务,如医院的挂号服务等,它方便了核心服务的使用,离开这些便利服务,顾客就无法使用核心服务;辅助服务是增加服务的价值或者将医疗服务同其他竞争者的服务区别开来,比如,导医服务、出院后病人的随访服务等,缺少了辅助服务,企业的服务产品将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服务品牌就是要通过各种媒介将医院品牌提供给顾客、潜在顾客和其他资金拥有者,使他们产生瞬间印象,以使其区别于其他医院。服务品牌是一个工具,一种展示形式,起到展示服务概念、质量和价值的作用。服务品牌首要作用是通过强调企业与众不同的、对顾客来说重要且有指导意义的服务,来确立企业的市场优势,比如:北京同仁的眼科、天坛的脑外科;其次,服务品牌有助于建立顾客偏好,吸引更多的品牌忠诚者,赢得市场。难以对竞争对手的创新做出有效反映的最重要两大因素是:公司的信誉和品牌的树立,可见建立服务品牌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结 语
总之,品牌建设是现代医院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战略,只有创建出符合现代意义的医院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持医院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 8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649-650
【2】冯涛 沈蕾 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品牌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中国医院管理 2004,24(11):21-22
【3】符壮才 医院品牌建设与核心竞争力 中国医院管理 2006,26(4):37-38
【关键词】 医院品牌;营销策略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医院的品牌和文化意识淡薄和落后,多数医院陷入了名气就是品牌的桎梏中,出现了“中国不缺医院,但品牌难见”的局面。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在不断深入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补偿机制的改革和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决定了未来医院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就是医院品牌文化的竞争,树立起经营意识和品牌意识,依靠品牌制胜,依靠文化超越,树立社会及患者一致认可的品牌医院,职工一致拥护的医院文化,是当今医院经营管理的法宝之一。
1 医院品牌的内涵和意义
医院品牌,是指医院所拥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包括技术特色、医疗质量、人才素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文化积淀以及设备仪器和基本建设等的数量和质量)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它包括了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知名度,指公众对医院的知晓程度,只有好的知名度才会成为医院的美誉度。二是美誉度, 指公众对医院的赞美程度,是对医院服务好的评价与认可。三是忠诚度,指大众(病人)对医院情感的密切程度。病人只有信任医院,才会更加关注医院的发展,成为医院的“忠实客户”。医院品牌是患者对一所医院,一个专科或名医的价值取向的总结,也是一种品质和放心求治的担保,具有排他性、专有性、独创性、领先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因而,谁拥有了品牌,就意味着谁拥有了市场,拥有了市场就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医院品牌建设可以增强医院的竞争力,通过创造有序、独特和统一的识别系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认同氛围,提升医院无形资产价值,提高医院的社会地位,从而增强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形成患者对品牌医院的认同与接纳、满意与忠诚,以此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医院品牌的建设与塑造
医疗行业是品牌相关度最高的行业,患者对医院的选择,品牌也是第一选择要素。品牌医院除了具备思想、文化、特色、智慧、合作、潜能六大要素外,还应有专家知名度、专科特色、高精尖设备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高、专家知名度高、人群中口碑好等,医院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品牌美誉度和患者的忠诚度。培养忠诚度应当是医院的长期追求,树立自身的美誉度是重要保证,以患者为导向的品牌资产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1]。完整的医院品牌包括技术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和形象品牌四个部分,医院在构筑品牌时,要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战略部署,制定整体的发展策略,并通过升华品牌的内涵,使品牌得到不断创新。
2.1 技术品牌 作为医院品牌的核心内容,技术品牌建设就是通过高水准的医疗质量在社会公众中确立技术优势,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充满信心。技术品牌的定位是多角度的,包括率先开展具有领先地位的诊疗方法,具有疑难疾病的解决能力,拥有若干个在学术影响力、医疗服务效益、病源覆盖面、临床技术水平、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行业和社会公认的学科或特色技术;具有在拥有同种疾病治疗效果方面更有优势的质量和价格等。
在技术品牌的构筑中,特色技术品牌和个人技术品牌能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技术保证形象。特色技术品牌的定位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根据医院所在的区域位置、人才优势、技术基础,尤其是对当前医疗服务市场的空白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可行性进行充分分析,确定特色技术的发展方向。强化技术差异化优势是特色技术品牌建设的着力点,在相同疾病的治疗中,应具有更高的质量、更安全的保障;在相同的质量中,应具有更低廉的价格和更短的诊疗周期;在相同的价格和诊疗周期中,应更具有超出患者期望的服务,建立在细节优化基础上的医疗技术服务,更能唤起患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特色学科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强化某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创建“品牌”效应,通过集中建设和投入,使特色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领先,成为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学科,从而强化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2.2 服务品牌 医院服务品牌形象构筑策略,是指医院在符合医疗规范的前提下,从服务内容、服务渠道和服务形象等方面突出自己的服务特征,以此使患者感受到超越自己期望的真诚服务,培育患者的忠诚度。在医疗技术日渐同质化的今天,优质服务愈加成为医院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度和忠诚度的强大手段。
医院服务的品牌是“情满医院”,这就意味着对病人,要把亲情融入服务之中,对员工,要把厚爱倾注在他们成长进步和生活关照之上,医院服务的品牌里蕴涵着大海一样的深情。医院服务经营理念是“视病人为朋友,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永远是对的”。要求员工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尊重病人。充分理解病人的需求:病人提出的要求超出医院服务范围,只要是正当的,就不能说病人过分,而应看到医院服务还有不足之处,必须做出特殊服务予以满足。
2.3 文化品牌 医院的文化品牌是组织文化的自然体现,是医院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通过医院目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医院口号和活动以及医院的软硬环境为载体,反映医院精神的氛围,并影响员工思想与行为的方方面面。这种优秀的组织文化会潜移默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并使社会公众通过员工的行为感受到医院的文化品牌和价值[2]。医院文化具有六个方面的作用:
医院灵魂的导向作用。医院倡导的价值观念,而且要求全体员工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加以实践奉行的价值观念,是医院文化的灵魂,最终用来指导医院做什么,怎么做;指导员工怎么做、怎么想,发挥无形的导向作用。
医院振兴的激励作用。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递增减现象,而来自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强大。医院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一样,是人的价值观念,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
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医院文化要求把个人目标同化成医院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念当成与战略发展与制度管理同样重大的任务。医院一方面坚持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整个医院形成一个由具体共同价值观念凝聚起来的组织。另一方面这些价值理念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习俗,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文化氛围,起到强制性的规范作用,会大大加强一个医院的内部凝聚力。
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医院文化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即“软约束”,是员工在认同的医院价值观念下,内在约束自己的的行为,是一种自我约束。
2.4 形象导入 品牌建设中的形象导入是通过一定的识别特征和行为实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医院独有的品牌形象。品牌的识别特征包括院徽、院标、院训、院报和院歌以及在印刷品、信封、病历文书、宣传品甚至员工名片等方面具有统一化、规范化、形象化的标记。良好得品牌识别特征应该能深刻地反映出医院的内在精神,应该以高度亲和力、高度责任性的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铭记。在品牌识别特征的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性,共同为医院的品牌设计出谋划策,又要借鉴专业形象设计公司的理念和技巧,形成医院独特的品牌识别特征。
3 医院品牌的营销策略
医院品牌从培育到逐步成熟走向市场直至被公众所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市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引入服务营销是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采取服务营销已成为医院应对竞争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一套以品牌为先导的营销策略,全方位改善医院形象、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树立医院优良的品牌形象。
营销策略是医院品牌运营中的助推器。知名品牌的内涵包括“四度”,即知名度高、荣誉度高、信任度高和追随度高,除此之外,还应在反应度、认识度、美丽度、传播度、忠诚度等方面有上佳表现,因此,知名品牌的创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着远于长远、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
医院营销的目的是提升医院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品牌拥有的,区别或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以及能够显示医院的医疗技术、品质和服务,并引起患者的品牌联想进而促使其前来就医的能力。品牌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医院所独具的,是竞争对手很难甚至无法模仿的[3]。品牌竞争力是医院发展长期积淀下来的,具有延伸性,能够使医院具有扩张潜力和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品牌竞争力还是一种集合能力,是医院内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组合。谁拥有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医院品牌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品牌和文化建设,逐步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科学、快速、可持续性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禅中. 中医医院品牌文化构建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2] 曹 垣. 关于品牌文化构建的几点思考[J]. 江苏商论,2006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所谓医院文化建设,事实上就是将医院主体以及医院客体在医院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进而完成对医院文化的建设工作。医院文化一般包括医院的硬文化和软文化两项内容,其中医院硬文化主要指的是医院自身具备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水平、人力资源等诸多有形的文化内容,而医院软文化则指的是医院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单位特色的经营观念、管理意识、行为模式、管理准则等一系列无形的制度内容与行为规范内容。医院的硬文化与医院的软文化共同组成了医院的文化内涵,而医院文化建设也就是从医院的硬文化以及软文化两个方面不断展开医院文化建设工作,保证医院的经营发展水平、管理规范理念能够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医院档案的传承作用
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传承作用,对医院文化的建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医院文化的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医院员工、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服务、交流、沟通、建设才能建立起来的内容,医院的硬文化始终都处在不断的增添过程中,而医院的软文化则始终处在不断精简、优化的过程中,而医院档案能够在医院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始终为医院的硬文化档案、软文化档案提供相应的传承,例如医院软文化档案中会记录有医院的守则变迁、楷模榜样等等诸多资料,对于医院整体的软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传承作用,对于医院新进员工医院特色文化的培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为医院文化建设起到非常积极的传承作用,同时医院也需要做好对自身硬文化档案、软文化档案的记录和保存工作。
(二)医院档案的决策作用
在医院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医院档案还能够为医院文化起到非常积极的决策作用,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方向确定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举例来讲,医院文化是始终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尤其是在当前医患关系变得空前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医院文化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医院文化的建设来说也就越来越重要,而医院文化能够凭借医院档案的相关记录内容,更加有效的完成对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理念的添加工作,对医院的管理体制、医疗理论以及行为规范等等,都会起到非常有效的决策帮助作用。此外,医院档案对于医院文化的创新决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医院档案的品牌作用
医院档案对于医院文化的品牌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在医院档案的品牌建设过程中,医院档案能够为医院文化的品牌建设提供相应的图片记录、文字记录、活动记录,甚至是人员记录等等记录内容,为医院文化的品牌建设提供直观的充实作用,是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还能够配合当前先进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完成对医院网络档案的应用工作,对医院的品牌形象建设起到更加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医院档案的辅助作用
医院档案不仅包括医院自身的硬文化以及软文化内容,还包括了医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能够帮助医院的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了解当前患者的患病信息,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医疗水平,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更加充分的治疗服务,这种情况也间接的促进了当前我国医院文化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事实上,医院档案的辅助作用,还能够帮助医院发现自身经营发展、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具体缺陷,更加有效的改进自身的医疗服务问题,提高医院的经营发展水平,对医院文化架设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医院档案在医院文化建设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注意做好医院档案自身的保管工作,加强医院档案保管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细致性,确保医院档案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长时间的保存,确保医院档案不会在保存的过程中出现遗漏遗失现象;其次医院应该充分做好对档案的保密工作,保证医院内部的科研档案、教学档案以及患者信息等其他保密档案具备高程度的保密性,保证医院档案的管理取得优良的管理质量;最后,医院还应该充分加强档案应用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加强对现代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医院档案的应用能够与当前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进而更加有效的发挥医院档案对医院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 农村;卫生院;文化建设
十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精神之根,对于一个单位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承担农村基层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既具有先进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体系,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品牌,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 环境文化
把卫生院的环境建设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在建设硬件的同时,提升其软实力。首先,要打造一个温馨的内部环境,让卫生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让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自然的亲近,给患者、陪护人员和探访人员一个亲切、温馨的感觉。其次,要争取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通过卫生院的宣传工作,以及包括患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口口相传,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营造一个有利于卫生院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再次,要适度加强投入,建设一个适应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物理环境:包括院容院貌、医疗服务设施、视听环境等,其状况如何,影响卫生服务水平,影响群众满意度。最后,要善于培育一个高尚的人文环境,培育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理念,提升员工的精神风貌,保持员工积极上进的思想状态。
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管理制度的结合部分,是为实现工作目标对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的文化。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行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单位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熟经验。对既有制度要及时修正、补充,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内化了的管理制度,是干部职工自觉奉行、积极遵循、主动实践的行为准则,是符合实际,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方式的体现,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有力措施和保障。
3 管理文化
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职能并非单一的医疗救治,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如何实现这一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综合效能达到最优,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应当不是机械的命令和服从,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一种良性互动,是一种不断改进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调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实现单位的和谐运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医疗技术培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坚决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绩效考核;要广泛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加强与村卫生所(室)的联动,优化医疗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形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网络。
4 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要培育医疗卫生服务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服务文化一旦在广大医务人员头脑中得到普遍内化,这种文化就可以给服务以支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服务文化建设中,要深入乡村,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调研,确定本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的优势和亮点,找到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文化设计和规划,通过考核管理、群众评价反馈、优胜劣汰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地方的条件和基础不同,乡镇卫生院服务文化应当是多样性的,通过培育高品位的服务文化,引领建设一个高品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
5 廉政文化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加上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基层群众医疗负担不断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引发群众不满和舆论关注。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廉政文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干部职工应当遵循廉洁从医的思想道德要求,不断将其作用于内心世界,形成尚廉、求廉的文化动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共同培育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职业文化,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精神世界。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惩防并举、预防为主,坚决杜绝各类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
6 品牌文化
关键词:光电通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产业特点;优势;区域品牌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清溪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信部与广东省经信委关于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东莞市委提出的“培育百亿项目,打造千亿产值,力争3年再造一个清溪”的目标,坚持工业立镇与创新驱动不动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扶持光电通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清溪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推动力。为更好地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摸清清溪镇光电通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对策,更好地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开展了本次调研。清溪光电产业发展研究历时半年之久,通过政府统计材料、企业调查问卷、多批次专家企业调研观察诊断,形成以下基本分析。其中企业问卷统计分析以收回的81份完整有效问卷为依据进行。主要情况如下:
一、清溪光电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区概况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南接深圳北连东莞东邻惠州,面积143km2,下辖21个村(居)委会,有户籍人口3.4万,外来人口30多万。20世纪90年代起,清溪镇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镇。以光电、电脑、通讯设备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清溪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全镇已投产的企业3600多家,其中光电通讯占据了半壁江山。区域内共有规模以上光电通讯生产企业约150家,现有国内外上市企业设立公司20多家,主要为国际知名的光电通讯企业。产品涉及LED、光伏太阳能、新型显示器、无线通讯设备、3G手机及相关电子元器件等。形成了较完善的业配套能力和较大的生产规模,使清溪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电通讯制造基地之一,被誉为国际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世界影响力。十二五期间,清溪镇建成了以镇中心区为核心,金龙、青湖、东部、西部等四大工业集聚区为支撑的“一中心、四片区”新型城镇体系,城市功能布局得到优化,光电通讯产业集聚水平得到了提升。清溪镇光电通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1.50亿元,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3%,光电通讯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清溪镇光电通讯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2012年,清溪镇光电通讯产业集群被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13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014年,清溪镇光电通讯区域品牌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地区”,现在正在争创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师范地区。
2.企业类型
(1)产业集群企业以民营和外资为主
产业集群绝大数企业为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如图1所示,民营企业占比78%,在园区中比例最大;外资企业占比达到22%,且多为国际优质企业资源。园区聚集了20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显示出清溪光电产业集群国际企业资源和技术资源配置能力。
(2)清溪光电产业集群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
企业员工规模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中,如图2所示,具有500~1000人企业有56%,200~500人企业占22%。这一规模的企业正是已经完成了基本技术、市场、资本积累的企业群体,具有较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
企业年度销售收入方面,如图3所示,56%规模企业年度销售收入在1~5亿元之间;年度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22%。显示出产业集群中坚力量实力雄厚。龙头规模企业可为园区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是重点培育方向。
从产业市场总量判断,面对动辄千亿级的光电产业单一产品市场,清溪光电产业企业规模还很小,规模竞争力有很大提升空间。
(3)企业行业分布较广,光电产业内涵外延丰富。
统计显示集群很多企业属跨行业或行业交叉状态,其中电子信息被选频次最高,家电与医疗器械行业也属于光电产业领域,LED、汽车电池与零部件也与光电产业特征相符,具体如图4所示。装备制造企业是光电产业上游配套产业链环节,其他行业是现代制造业配套能力吸附的行业,标志着清溪光电产业聚集向扩展。
3.产品与市场
(1)产品领域分布
产品领域主要分布在手机元器件、无线通讯设备与其他类别,如图5所示。充分展现了世界计算机制造之都的底蕴,LED、医疗器械是后发的延伸领域,发展很快。从行业分布和产品领域分布可以观测到其他类一直占据三分天下,展现了一种和谐产业生态。
(2)业务辐射范围
统计如图6所示,66.7%的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66.7%的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其中44%的企业国际销售占销量20%以下,11%占比20%~50%,11%占比505-80%,展示了产业集群较强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互补特征,具有较强的抵抗局部市场风险能力。
市场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形成了清溪光电通讯产业集群国际资源配置能力,这是清溪光电产业集群的资本,也是应该倍加呵护资产。
(3)自主品牌销售
89%企业注册了品牌,11%未注册品牌。75%以上的企业配备了有力的品牌专员队伍,具体如图7所示。
企业现场诊断调研了解到,纯粹的OEM企业很少,且OEM企业转向了OEM与ODM并行,提升了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大部分企业为B2B企业,对企业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品牌化运作缺乏基本构建。
(4)营销方式
多数企业都选择展会与网络推广进行营销传播(如图8所示),传播手段比较单一,网络资讯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互联网+还大有文章可做。这与集群内大部分企业为B2B企业有关,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应该在区域品牌和企业营销传播方面搭建更丰富的公共平台,扩展企业营销传播渠道。
4.企业品牌建设
(1)品牌注册情况
调研发现,园区内90%的企业已经注册品牌,但仍有10%的企业未注册品牌,如图9所示。注册是企业从法律上保护品牌的基础,集群内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强。
(2)品牌管理
如图10所示,大部分企业配置了品牌专员,但更多工作偏重于营销,品牌化专业性工作,如品牌设计、品牌形象塑造缺乏系统性。
(3)品牌管理效果
图11统计显示,认为品牌管理有明显效果的只有67%的企业,还有22%企业没有品牌管理,实际上企业组织从存在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构建品牌,没有品牌意识,显然会极大地降低品牌资产积累,永远滞留在价值链低端,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管理,用品牌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5.园区软硬件环境
(1)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
交通硬件设施方面,镇内交通顺畅、便捷,保障了每个区、村以及工业区之间均有道路联网。镇广、深、港三大国际机场,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香港、虎门港五大国际港口码头,配以畅通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形成了一个发达的海陆空国际联运系统,国际国内商流便利,物流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开展加工贸易。近期政府主导展开的多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物流条件。如图12调查显示企业对基础设施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9%,是对政府工作的充分肯定。个别企业提出厂区外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说明我们的职能部门工作上有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善,安全问题是生产环境的首要问题。
(2)行政服务满意度较高
如图13统计显示,政府服务和政策规范、引导、激励构成产业区集群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包括行政审批服务等。调查统计显示,清溪镇政府服务得到了企业充分肯定。还存在着审批流程繁琐困惑,有待服务创新解困。
企业服务需求方向调查显示(如图14所示),法律政策资讯和产业资讯服务是企业急需的服务,市政府资讯服务的主要方向。
(3)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有待提升
如图15统计显示,咨询需求方面,管理咨询服务点击频次为67%,为第一需求。管理咨询机构鱼龙混杂,企业选择需要试错成本,由行业协会进行咨询机构选择会推广,会摊薄试错成本。人才招聘点击频次为56%,显示人才和人力资源紧张状态。技术科研支持为主要需求方向,指引政府政策构建的方向。
(4)产业扶持政策得力
因应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清溪镇政府先后制定了37项支持政策,主要涵盖技术创新、融资、机器换人、品牌建设、质量提升、节能等方向的激励与扶持,特别是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很大,20项政策指向科技创新激励,努力的方向是把清溪光电产业集群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4项政策指向融资和资金扶持,保证了在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环境氛围中的融资便利与产业风险控制。――数据来源《清溪镇政府产业政策汇编》统计。
政策汇编中有一项品牌建设专项,不够细化,一年的实践,落实力度不大,品牌建设激励有待加强。
政策汇编中没有涉及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调查问卷中企业提出希望解决外地员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清溪光电通讯产业集群,解决这一问题,吸引外地务工人员长期稳定就业是保持人力资源稳定性的有力措施,应该得到重视。
产业政策的传播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实的效果,如图16调查统计显示,政府政策宣传落实还有很大努力空间。
6.人才与交流
(1)人力资源紧张,稳定性有待改善
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从上面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如图17统计图表都显示,企业存在人力资源招聘问题,高端人才问题和人力资源不稳定问题。重点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成本高是市场配置资源结果,不可改变,可以通过提高工作环境价值,摊薄工资成本,吸引人力资源,如上面提到的子女就学就是公共生活价值。整体素质不高,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和公共培训改善,短缺则需要政策价值吸引和企业提高价值分享比分进行人力资源竞争。
(2)产学研合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如图18调研显示,67%的规模企业开展过产学研合作,33%的企业有合作意向。说明产学研合作在清溪光电产业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得到企业认同。
清溪产业集群中有广东省工程研究开发中心4个,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东莞市院士工作站2个(宜安、光阵),国家认可实验室7个,产学研结合政策、平台和机制已经建立。
二、清溪光电产业集群的特点
1.配套能力强
清溪本地光电通讯及其配套类企业1500家,规模以上光电通讯及其配套类企业150多家。企业问卷分析(如图19所示)显示供应供货及时,质量稳定的企业占89%,其余11%也能及时供货,质量保证略差,没有短缺和重大质量风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溪光电产业的配套能力。
2.资金供给状态良好
如图20调查统计显示,没有企业反应资金紧张和有资金链风险,资金供给状况比较乐观。这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整体环境中十分难得。这种状态得益于清溪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资金供给的制度措施和金融服务激励。
如图21调查统计显示,67%的企业认为融资便利,只有11%的企业获取资金困难。67%的企业认为融资便利,只有11%的企业获取资金困难。大多数企业可获得便利的融资服务,说明金融环境是良好的,少数企业的融资困难可能与自身的项目风险状态有关。
3.产业层次方面,自主品牌销售产品比重只有三成,显示我们的产业重心还处在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生产环节。提升产业层次,促进转型升级需要科学的策略支撑。
4.企业精细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保持产业低端环节的活力和竞争力。如何发挥行业协会公共平台作用,提供高效集成服务,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绩效,是当下自然的课题。
五、推进区域品牌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清溪将继续以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打造“清溪光电通讯”区域品牌,通过建设区域品牌示范区,整体提升我镇光电通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争取用10年时间将“清溪光电通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为此,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贯彻实施《清溪镇光电通讯区域品牌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0)》,完善区域品牌VI设计和集体商标注册申请,积极引导企业使用区域品牌,扩大区域品牌的群体效应,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扩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构造品牌市场形象,构建消费者品牌联想,最终打响我镇区域品牌,形成地方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2.完善清溪光电通讯区域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和政策配套,对统一使用区域品牌的企业,镇政府将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一定的扶持。除了及时引导企业用好省、市、镇提供的优惠政策外,还将在广告、参展等费用上给予企业适当的补助,并在金融信贷、申请上市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人跟踪贴身服务。
3.发挥光电通讯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集群内光电通讯企业的联合与沟通,建立竞争合作机制,促进企业统一使用区域品牌,推动抱团发展,完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4.综合利用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政策资源加大对区域品牌建设及相关重点企业的支持,增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5.完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舆情监控体系,加强企业和区域品牌的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优化区域品牌建设外部发展环境。
6.坚持创建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并举,在打造“清溪光电通讯”区域品牌的同时,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大力实施质量名牌带动战略,靠质量创品牌、创名牌。一要提升生产标准,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力争规划期内所有规模以上光电通讯企业均达到国家、国际“双重标准”。二要加大创名力度,力争一半规模以上光电通讯企业均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名标5个以上。
参考文献
[1]肖智星,何景师.危机背景下珠三角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东莞市清溪镇为例[J].经济特区,2010(3):35-37.
[2]记者李文洁,通讯员秦川.镇街借势做大产业企业争抢无限商机[N].东莞日报,2012-07-25.
[3]倾力打造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续写清溪转型跨越发展新篇章――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J].中国科技产业,2015(12):40-45.
[4]《光电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出炉[EB/OL].中国激光设备网,http:///article/article.php/151793.
一、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的意义
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是实现“服务富市”战略目标和建设海洋旅游基地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市海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市海洋旅游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发展海鲜产业的力度,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海鲜美食节,培育了一批“中华餐饮名店”,促进了餐饮业、加工业、捕捞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中国海鲜,吃在**”已被广泛认可。大力推进“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的海鲜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鲜美食业,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对调整旅游客源结构、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消费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提高“**群岛”的知名度。近几年来,我市城市形象和旅游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海鲜之都”称号的获得,为我们乘势而上,进一步打响“**群岛”旅游品牌创造了条件。**因“佛”和“鱼”而闻名,做好海鲜文章,推进海鲜品牌建设,将有力提高“**群岛”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的影响。
(三)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将进一步推进“服务富市”、建设海洋旅游基地战略的实施。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创一促”战略目标和“服务富市”、建设海洋旅游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创建,可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服务业的积极性,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目标:打响“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做大做强海鲜产业,使**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海鲜餐饮代表地、海鲜消费目的地、海鲜产品集散地和海鲜品牌输出地。
(二)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任务:到2011年,完成“三百工程”。即争创100家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特色海鲜餐饮名店,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30家,市级60家(包括海鲜旅游食品企业10家);培养100名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海鲜烹饪名师(厨),其中,国家级5名,省级15名,市级80名;开发100款代表中国海鲜文化和海鲜烹饪水平的海鲜名菜(点),其中,新增市级以上海鲜旅游名品10个。
三、建设“中国海鲜之都”品牌的举措
(一)着力抓好精品项目建设。今后几年,着力推进以“四个一批”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一批品牌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打响普陀区沈家门夜排档和海中洲海鲜美食城品牌,启动定海港海鲜美食广场、普陀区鲁家峙海鲜美食城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嵊泗洋山等一批大型海鲜美食中心,改造提升岱山高亭和嵊泗菜园等现有的海鲜夜排档,逐渐形成一批支撑“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形象的标志性餐饮场所。鼓励企业和相关单位“走出去”,在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及国内大中城市开设“**海鲜馆”、“**海鲜排档”、“**海鲜城”等,实现品牌输出有新突破。
二是抓好一批渔村渔家品牌项目。做精普陀区朱家尖、桃花、东极、白沙、嵊泗县枸杞、嵊山及定海、岱山等旅游区的渔村渔家海鲜项目,按照在合适的地方吃海鲜的原则,挖掘、演绎特色海岛渔村渔家民俗文化。选择在海边、海上、渔港、渔村、渔家等渔文化浓郁的地方,建设一批具有海岛风情的海鲜美食街、海上海鲜餐馆和游船海鲜餐厅等。
三是抓好一批海鲜特色名店项目。发挥高星级酒店品牌效应和技术力量优势,重点抓好主题海鲜文化餐厅建设和特色海鲜厨艺研发。鼓励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海鲜小吃餐馆和主题文化海鲜馆。结合普陀朱家尖东沙、桃花塔湾、嵊泗基湖、南长涂及岱山秀山等大型度假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绿色海鲜宴,如海鲜营养配餐、海鲜自助餐、海鲜药膳菜、海鲜保健菜等生态海鲜菜品牌系列。
四是抓好一批海鲜旅游食品项目。鼓励企业发展海鲜品精深加工,开发适合游客需求的干品、鲜活品、冻品、调味品、海鲜保健品等系列食品,重点开发便携式旅游海鲜食品系列,完善营销网络,注重品牌建设,扩大市场份额。各旅游区要完善相应设施,加快海鲜购物中心(城)、海鲜购物商店等建设步伐。要积极发挥沈家门国际水产城、各县(区)海鲜市场和**兴业公司等水产品企业的销售功能,建立覆盖全国的海鲜品销售网络。
(二)着力推进品牌营销。
建立“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形象标识系统,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多层次营销网络,依托有效载体,实施有效营销。
一是借节庆活动营销。继续办好“中国海鲜美食节”、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中国海鲜美食论坛,探索举办世界级国际海鲜大餐争霸赛、世界海洋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烹饪业界的交流。通过举办烹饪技术比赛和海鲜美食周等活动,着力提升**海鲜烹饪水平,扩大“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影响力。
二是借信息平台营销。制定“中国海鲜之都”品牌营销方案,与新闻媒体和网站开展多渠道合作,宣传介绍**鱼文化、海鲜烹饪制作工艺、营养与健康海鲜美食等内容,大力宣传推介**海鲜品牌;开展品牌形象标志物征集活动,进一步扩大**海鲜品牌的认知度;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制作“**群岛?中国海鲜之都”宣传推广网页。
三是借文化载体营销。丰富海鲜美食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渗透作用,把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搜集整理**海洋风情和渔家渔村文化,挖掘整理海鲜菜肴传说和海岛史话,开发整理渔歌、渔俗等海洋文化产品。编印出版《**海鲜药膳》、《**海鲜菜肴传说》和《**海鲜名品》菜谱等。研究创新海鲜烹饪技艺和方法,重点推介宣传**海鲜名菜、名店和名厨。
(三)着力创新品牌管理。
坚持政府主导和行业联动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相应的体系,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全市“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作为指导和协调全市品牌建设的领导机构,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区)政府和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把“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工作列入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力求实效。市饭店餐饮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积极实施“中国海鲜之都”品牌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烹饪技艺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提供有关法律政策、市场信息和业务咨询等服务,做好行业和职工技术等级评定评审工作,搭建政府、行业与企业间的交流平台。**群岛海鲜烹饪研究所要发挥自身优势,吸收营养专家和医疗专家等各方面力量,加大海鲜厨艺、保健海鲜菜肴和海鲜旅游食品的开发力度,研究整理**海鲜美食资料,编写出版相关书籍。
二是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实施海鲜品牌认定和星级管理制度,制订出台海鲜品牌认定标准、星级管理标准和实施办法,定期对相关单位开展认定评审工作,对达到相关标准的授予统一标牌,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海鲜品牌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实施限期整改或摘牌、摘星处理。
三是建立完善奖励体系。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品牌输出、技术和机制创新。对被列入重点海鲜品牌建设项目、达到相应规范标准、取得相关资格荣誉等在品牌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关键词: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策划;品牌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越来越意识到养生和健康的重要性,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有病看病和事后的治疗上,而是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防病于未然,养生成为当前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开始不断涌现,但尽管数量上在不断上升——几乎各台都有自己的健康养生节目,质量上却良莠不齐。有的节目娱乐化倾向过于浓重,有的却在真实性和权威性上饱受质疑,有的则打着传播健康知识的幌子卖药做虚假宣传,因此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我国电视市场的健康养生类节目快速发展并日益增多,尽管许多节目已经被认可和接受,但仍需更加专业的策划、严格的审查把关、精心的品牌建设,才能真正向大众传递正确的健康养生理念、传播专业的健康养生知识,才能真正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1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诉求日益强烈,“健康”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展。20世纪60年代,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健康节目《卫生与健康》,20世纪80年代各省级电视台相继开播了一些健康类的科普栏目,如河北电视台的《幼儿保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类节目开始有所发展,如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等,这类节目质量开始有所提高,并且积攒了一定的观众和口碑。自2009年开始,国内掀起健康养生的热潮,全国各大电视台都纷纷开办健康养生类节目,代表性的有如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中央电视台的《健康早班车》等。不仅数量上激增,而且内容和形式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和创新,节目风格不再是以往专家坐堂式的呆板、单调,而是渐趋生活化和娱乐化,如北京卫视的《我是大医生》就是一档以健康养生为内容的娱乐化脱口秀节目,节目氛围既轻松活泼,又能使观众从中获取丰富实用的健康信息,而且吸引了多年龄层次观众的关注,受众面广,不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观众[1]。如今,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很多台都开办了自己的健康节目,除了央视的《中华医药》《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外,其他该类节目大都在模仿跟风,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采取的形式普遍是主持人、嘉宾(医生)、现场(场外)观众互动。三部分角色各自扮演,就生活中常见的某类健康问题或疾病进行“对话”,一方面,谈论当前的医疗现状和介绍疾患的相关信息,提供医疗保健方案;另一方面,通过与场内外的观众互动或咨询或讨论,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切身问题。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可取之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尚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2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2.1同质化严重,编排趋同,缺乏创新
打开电视,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名目的健康养生节目,从中不难发现,许多节目在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趋同、雷同现象,尽管节目名称不同,但让观众感觉像在看同一个节目,毫无新意和亮点,缺乏创新,久而久之,这样的节目势必让观众丧失关注的兴趣,丢掉节目应有的公信度和受众影响力,甚至还妨碍人们获得健康知识和讯息的诉求,对健康知识、健康理念的传播以及推广都极为不利。因此,健康养生类节目不仅不能盲目的跟风模仿,还应当寻新意,求突破。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既是节目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
2.2节目的真实性与权威性饱受质疑
健康养生类节目的核心部分是要有专业、正规、有较高医术和医德的医学专家来传播健康养生知识和方法。可是,如今很多健康养生节目的创作人员却舍本逐末,不对专家本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行严格要求和把关,却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对某些所谓“专家”的宣传上,导致某些打着“养生达人”旗号的人充斥荧屏。这些“伪专家”不仅不会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还会误导观众,甚至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已指出:“养生类节目不得夸大夸张或虚假宣传、误导观众,严禁养生类节目变相广告,严禁出现明示或暗示治愈率、有效率、保健养生效果等表示功效内容等的行为等”要求。由此可见,健康养生类节目在创办栏目,向广大受众传播健康知识之前,首先要对节目的嘉宾、节目的内容以及形式认真负责,把好真实关、安全关和权威关,这不仅是对栏目自身负责,更是对电视媒体在公众面前的公信力负责[2]。
2.3节目形式或趋向学术研讨或过于娱乐化
基于对学术的严谨和对专业性的严格要求,许多医学专家在面对荧屏时往往格外注意自己的学术形象,表达时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对所传递观点力求精准、系统,语言不免晦涩难懂,让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加之节目形式也大都是模式化的“专家讲、观众听”,观看节目犹如在听一场学术报告,不仅枯燥乏味,也有悖电视传播的规律,因此这些节目观众势必不会喜欢看。随着多元价值观念的深入人心,也有许多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创作者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借鉴国外同类节目多样的表现形式。当然,这也是电视媒体的可视性和收视率需求的倒逼使然。为了让节目变得更加好看,更抓眼球,在节目中适当加入一些娱乐化的元素和互动环节,本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养生节目请明星当主持,走活泼搞笑路线,观察团与主持人的搞笑娱乐相“呼应”,加上很傻很天真的对专家进行无厘头的提问,过分的追求娱乐化,试图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反而使节目的内容和质量都大打折扣,影响观众对节目的信赖和电视节目的公信力及影响力。因此,健康养生类节目还应在节目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加强策划,尊重电视的传播规律,尊重受众群体的收视感受和习惯[3]。此外,健康养生类节目还存在着诸如健康养生信息繁多、传播缺乏监管、节目制作缺乏专业人才、广告过多等问题,这都亟须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完善。
3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发展的策略建议
3.1加强策划,增加节目的多样性
健康养生类节目日益增多,竞争也日趋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抢占市场,争取更多的资源,就必须加强节目的策划,策划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在我看来,加强健康养生节目的策划,重中之重是要策划好的选题,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受众是否对节目买账。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曾说:“传媒企业的基石是而且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同样,健康养生类节目也应当做到“内容至上”,加强选题策划就是其中关键一环。一个好的选题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即可操作性强,节目定位与受众群体的贴合度强,同时选题还要多样化、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4]。
3.2拓展选题,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
健康养生类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它关系着广大电视观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因此它所传递的健康讯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保证节目内容的实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拒绝变相卖药、虚假宣传以及用伪科学的言论迷惑观众。在这方面,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就做的非常好。它的每期嘉宾都是行业内的权威,而且对节目内容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做严格审查,没有各种形式的医疗广告和卖药行为。节目的编导做每期节目都要翻阅大量医学文献资料,力求节目内容的真实、准确,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不仅使观众对其信赖,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3加强品牌建设,多渠道进行传播
如今,“品牌经营战略”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传媒行业也不例外。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社会影响力。“品牌”创造价值,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品牌”所创造的价值能够占一个企业收入的70%之多。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也曾说:“如果把内容比作国王,那么品牌更是王中之王,品牌才是决定传媒企业最终能否在全球市场取胜的关键。”因此,“品牌为王”正在上升为今日传媒市场竞争的新法则。同样健康养生类节目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栏目进行品牌策划和多渠道的宣传推广。在这方面,央视《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我是大医生》《养生堂》等节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些节目如今都有大量的忠诚观众,收视率高,口碑好,受众广泛,已经形成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如《养生堂》的节目主持人“悦悦”就已经成了该节目的标签和品牌形象。提到《养生堂》,人们肯定会想到“悦悦”,而提到“悦悦”,人们则马上会脱口而出《养生堂》。从《养生堂》成功的品牌建设上我们已经看到,只有加强品牌建设才能让节目在同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健康养生类节目还需要开阔眼界,节目形式和宣传不可仅局限于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还要敢于乘上“新媒体”的快车,充分利用新媒体个性化、实时性、互动性、自主性的优势,为观众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收视体验,增添节目的人文关怀气息,同时可多渠道的对本栏目进行推广。现在很多办的有声有色的健康养生节目都有自己的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这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自,并且也有了表达观点的平台,节目本身还可以借此与观众互动,这对节目内容的调整、选题的策划等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们不仅要做好节目的策划、保证节目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不断加强品牌建设等工作,还要在健康养生节目创作团队的专业性、主持人的素质与节目定位的契合度上等诸多方面下足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健康养生类节目的路越走越宽。
4结束语
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意识到日常保健养生的重要性。健康养生类节目就肩负着传播健康知识和理念、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重任。尽管目前这类节目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国家已在不断出台措施进行整顿,我相信通过业内同仁们不断地努力与探索,健康养生类节目一定能更好的发挥主流媒体的公共服务功能,贴近群众,服务社会,为我国的电视事业锦上添花。
作者:吉英明 单位:河北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朱颖,李翟.略论医疗健康栏目的改革[J].当代电视,2004(4).
[2]项仲平.电视节目策划[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医院文化是指具有医院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总识,是全体医务人员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1]作为军队医院,医院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起到先锋作用,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为部队官兵和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打造一个让社会认可,让官兵满意的军队医院。
1 优良的医疗环境是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医疗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升,融洽而温馨的优雅环境,无疑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全力打造人性化的和谐环境中,从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和配套设施的精心打造,以及管理服务的每一处细节上,体现出一种浓浓的温馨,因此,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医疗条件、优化服务环境,为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医疗氛围。
2 医院文化内涵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培树医院文化品牌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确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文化内涵,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明确医院的发展前景,通过品牌建设使医务人员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厚德、精业、鼎新、奉献”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医院发展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归属感,并在逐步实践品牌的过程中,形成建设医院、发展医院的强大核心竞争力。
3 优质的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医疗服务的基础是医疗水平、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不仅要求医务人员个体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强调医务人员,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医疗团队的作用。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服务文化是人性关怀、人文服务的文化。加强医院服务文化的建设,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满意为目标”的服务意识,医院文化建设应紧扣这个中心,来构建医院的文化氛围,更新服务观念,增加服务内容,简化服务程序,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态度,积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精心”,给病人提供就医前、就医中、就医后独树一帜的人性化服务,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4 规范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构建文化建设
在医院管理上,医院确立了以管理为主,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疗绩效为主调,坚持持续改进,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管理模式,不断采取积极稳妥的改革措施,实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结合医院管理年和医院管理评审等活动,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了医院行管、医疗、护理、财务、后勤工作制度,建设立健全质控体系,完善质探体系,完善质量考核,强强督导检查,提高执行力度,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医院文化建设涉及了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在对医院自身特色、发展趋势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全力打造起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培育出良好的医院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每位医护人员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在行为上得到规范,在技能上得到提高,从而塑造出一个较为完美的自我,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医疗器械行业 机遇 挑战 健康持续发展 自主创新 品牌意识 社会责任感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继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首次实现贸易顺差,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后,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向好,并且进一步改善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日益显现。
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朝阳性,必然伴随时代赋予它的发展机遇
1、市场潜力巨大: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发展迅猛,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尽管如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的销售额比例仅为1:10,而发达国家这两者的比例约为1:1。而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2、国内需求加大: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势头发展较好,但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市场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直接导致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再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3、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新医改的,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家在逐年加大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未来几年二三线企业的县城将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深入,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之路会更加的广阔。
(二)有机遇就有挑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存在挑战
1、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受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像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它们不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占据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还组建专门的医疗服务队伍,并开发出针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产品。2、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存在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我国卫生事业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市大中型医院集中了大量高新医疗设备和优秀医护人才,而基层卫生资源严重不足。
三、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注重产品质量高于一切,讲求质量与服务并重
医疗工作强调安全和有效,医生及医疗领域对于医疗器械和产品的要求亦如此。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决定着是否有人愿意问津产品;服务则是企业的命脉,关系到产品能否畅销不衰。我在经营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时,把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医疗器械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可靠、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危,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水平和医院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口碑。因此,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全方位的服务奉献给用户。
(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社会责任感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本着为病患、为人民、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树立企业形象,加强品牌建设,使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更要开启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将来走向国际、跻身于国际医疗市场的大门。就像当初我选择跟强生公司合作一样,一方面,是基于我与强生公司共通的价值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着对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强生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
医疗器械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75%,相对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形成自有技术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当初创办北京诚之盈公司强生医疗产品,也是本着在引进、推广国外先进医疗器械、造福病患的同时,希望我们可以在借鉴国际先进医疗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提高自有技术水平。
(四)加快完善我国农村医疗器械市场的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7%,但它却承担着全国近60%的诊疗数量,由于没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其高额的需求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释放。伴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国家对农村市场的网络建设,希望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为更多处于边远地区的百姓带去福音。
(五)加强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在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方面:如一些高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基本都是国外的技术,国内这方面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微弱,因此,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口很大。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应注意加大对医疗器械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