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职业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职业安全管理

第1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40

1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收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初步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损伤率较高,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BV)、丙型肝炎病毒((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理化性危害:高温、潮湿、噪音、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折叠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4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每月理论考试1次,并做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2预防器械伤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如果在清洗、包装时被锐利器械刺伤时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轻轻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溅到脸上、眼睛时,用洗眼器冲洗10分钟。消毒供应中心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3手工清洗时防护措施: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戴、脱手套前、后正确洗手,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使用一次性纸巾,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每个月对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样监测,纠正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洗手质量,确保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效果。

2.4化学因素的防护: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量安排在下班后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2.5物理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汽烫伤,夏季最好不要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灭菌物品出锅后必须冷却30分钟才能卸载物品。按规定定期维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汽管道的良好状态。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声,为了减少噪声,操作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避免长时间的噪音对人员的损害。

2.6配备设备:配备洗涤装置、高压水枪、搬运车、运送车等仪器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2.7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使用时应注意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伤害。

2.8锐器伤的防护: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减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锐利器械,清点、清洗时坚持习惯用持物钳夹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装器械传递,保持工作区光线良好,降低误伤几率。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通过经常培训和抽查提问,使工作人员均熟练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减少刺伤导致感染的机会。

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方面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防护能力。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积累并总结经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分管领导足够重视,勤于监督,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更规范。

参考文献

[1]俞茹云,周俐.临床护生职业危害行为认知情况调查及措施分析[J]. 江苏医药. 2013(13)

第2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精神科 节假日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而病人的安全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是确保疾病康复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护士相对减少,工作任务重,又无人监督,加之少数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较淡薄,责任心不强,又无工资补贴等现象,给护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温床。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安全管理方面下功夫,在减少和杜绝因护理缺陷而造成的医疗纠纷发生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及安全意识

1.1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精神科护士工作独立性很强,对患者负有维护生命和安全的责任,任何敷衍搪塞的行为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行为常在患者不能认知时独立进行,因此在职业道德上必须具有自觉性、一贯性、坚定性。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护理人员具有“慎独”精神,护理行为必须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无论白天或晚上,有监督或无人监督,节假日,工作态度始终如一,尽职尽责,忠实的维护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1.2积极开展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每周一次,使护理人员克服侥幸心理,战胜自己的懈怠心理。对医院里发生的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科务会上反馈,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将防微杜渐、防微偏差、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运用到安全教育中,不断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及处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的能力。

2 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确保护理工作安全

2.1节假日前工作安排

2.1.1病房防护设施安全检查 包括门窗、桌凳是否牢固安全,电源安全无隐患。对床单元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不可存放刀、绳子、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

2.1.2抢救室各种急救药品、器械、设备检查 检查抢救室各种急救药品、器械、设备的完好情况,保证抢救药品基数准确,无过期,抢救器械功能良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检查科室各种药品、物资的储备情况,及时请领补充,为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2.1.3全面细致的护理查房 对科室在院病人进行护理查房,将重点患者的名单列出,并注明患者当前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要求上班的同志掌握重点病人的动态,认真落实护理措施,加强护理和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1.4稳定节日不安心住院病人情绪 对在院患者进行心理抚慰,召开一次护患座谈会,对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一次集体的节前心理指导,安抚患者,并征求患者意见,满足合理要求。

2.1.5人性化排班 节日排班突出以人为本,尊重、关心和信任护士,注意合理分配工作。对节日值班的护士,护士长要征求其本人意见,如确有困难,应妥善解决,以解除后顾之忧。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能力强弱搭配等。另外应根据科室内病人数量、工作量大小安排上岗人员。

2.1.6强调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召开一次护士安全会议,强调节假日期间值班的同志要坚守工作岗位,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报告制度。节假日探视的家属多,要做好家属的探视接待及相关宣教工作,病人进入病房前确实做好安全检查,杜绝危险物品进入病房,从而保证病人、病房的安全。

2.2节假日工作安排

2.2.1节假日护士长值班及查房制度 节假日连休时,护士长必须有1~2天参与科室值班,不值班时也要到科室检查护理工作,或通过电话询问科室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2.2.2护士长应授权下属,以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不可能24小时在病房,一管到底。授权的对象是科室的业务骨干或威信高的高年资护士。当护士长不在病房时由其负责检查各项护理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的落实。

2.2.3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 组织安排好病人的节日生活,如组织收看影视节目、进行象棋比赛,配合康复工疗科组织病人室外活动等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缓解患者的思家心理。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可让患者给家人打电话沟通,进行情感交流。对于较长时间无人探视的患者,应积极帮助联系家属来院探视。

3 讨论

精神科与普通科室在患者的管理上最大的区别是采取封闭式管理,一般不需要陪护。精神科疾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人整个心理过程发生紊乱,多数病人疾病周期长,病程迁延,严重者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工作、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2]。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发生自伤、自杀、伤人、逃跑等意外事件,特别是在节假日。因此给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是护理安全的基础。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安排丰富的节日生活,能使患者安心住院。护士长节日值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善于通过有效沟通,并主动授权下属,将护士的能力和需求作为工作分派的依据,最大限度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团队凝聚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第3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危险性评估 安全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1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安全问题

夜间急症发生率高:①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特点决定老年人有些疾病易在睡眠时急性发作,而且往往比白天发病更为凶险。如脑梗死发病时,病人突然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歪眼斜、视物模糊,这主要是夜间睡眠时,心率减慢、血流迟缓,血小板凝固,形成血栓而发病。另外,胆绞痛、痛风、心绞痛、哮喘都是老年患者夜间易发的急症。②跌倒:老年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听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卧床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张起身接电话中跌倒,导致颅底骨折[2]。

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行为反映了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患者的尊重,告知过程中的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不稳定感和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的失败,同时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老年人失眠时服用的安定与异搏定同用时可造成肝炎;与杜冷丁同用时可引起呼吸停止;与利眠宁合用可引起遗尿;与苯巴比妥合用可引起精神错乱[3]。

安全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组织全体护士学习《老年病诊疗手册》、《医院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管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自觉性,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协作、创一流服务。我们充分考虑老年患者身体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的特殊性,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加强老年病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护理工作讲评会,听取护士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订相应的护理规范、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

建立防护措施:保持每块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浴室设有扶手,电话由床尾改装在床头,并在床头设置呼叫器,夜班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对术后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后30秒再行走,以防跌倒[2]。

加强老年病健康宣教:为落实健康教育,请专业医生讲解各疾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疾病知识,护士长对入院3天的患者就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检查,并把此次检查以优、中、差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核挂钩。护士长每周召开1次护患座谈会,倾听患者对诊疗护理及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潜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了安全,如一长期服用安定的老年患者通过责任护士的健康宣教知道了自己服用安定后不能服用异搏定等知识,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4.6(2):31-32.

第4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1容易出现的差错

1.1接错患者 接患者时,查对不仔细,患者术前紧张或使用镇静剂后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就会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1.2接送中患者的人身安全 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清点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器械轴节螺丝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没有准确数目。

1.4术中仪器使用不当 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妥,造成脱落或污染。患者皮肤与升降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烧伤。

1.5用药或输血差错 输血、输液查对有误,静脉麻醉药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

2预防

2.1 认真执行规章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手术室护士要认真对待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论接台手术多少,工作多忙,特别是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应始终把安全、清点核对放在首位,这是防止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根本保证。

2.2 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就是解决在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工程技术。并且,手术室的工作又具有特殊性,因此,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要从多方面抓起。

2.3 手术 患者进行手术时,为使手术部位暴露明显,需要将患者摆置于不同的手术,护理人员需做到固定要牢靠、胸腹部不可受压以免影响呼吸、身下中单要平整、骨突出无挤压垫以硅胶或海绵垫、四肢不可过度外展,以免造成副损伤、约束带不可过紧,以防神经麻痹、患者皮肤不可接触金属,以防烧伤。

2.4 护理人员的素质、技术、工作能力 护士素质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等。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对患者的爱心、工作的责任心以及专业知识掌握和技术的熟练程度与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能力与护士的经验有密切关系,护理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联系。只有从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操作中细心观察,总结经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才能降低事故的隐患,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5 清点制度 术中3人核对制度,即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纱布、纱垫、缝针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详细记录。

2.6 加强业务学习 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经常性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常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 体会

人们常说:“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得化身”。由此可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所做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护理安全意识应无时无刻地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将慎独的内涵体现到最大。护理工作能为病人创造适合于治疗的环境和条件,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做至准确、及时、无误,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甚至是病人的生命安危。

第5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产科;地位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是医院的生命线。护理安全管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也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产科的护理对象面对的是产妇及新生儿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事故高发的科室〔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2〕,如果我们安全管理做不到位,产妇及新生儿中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均会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抓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防止医患纠纷。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而处理医患纠纷需好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对医院的声誉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重要的课题之一〔3〕。所以为了保障母婴安全,产科护士长的工作中应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4〕。现将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影响产科护理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 护理安全管理仅靠护士的自觉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5〕,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6〕,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7〕。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较普遍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护理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8〕。同时医院制定的奖罚规定不分明、绩效工资分配不合理,尤其是高危科室与清闲科室之间更加明显,不能体现高危科室人员自身价值,由此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不平衡,工作主动性差,这也是造成护理安全的较大隐患〔9〕,这些管理因素上的缺陷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护理人力资源构成 目前在很多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参差不齐,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较多,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较少,未受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多。护理人员的数量始终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10〕。在一些基层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以特别重视成本核算,护理人员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人员编制要求护理人员同按规定编制的要求相比(医:护为1:2;床:护为0.4:1)大为不足〔11〕。人员少护理工作量大,一些制度常规得不到有效落实。

1.2护士自身的因素

1.2.1护士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 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不足,如对病人的隐私、知情同意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不能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不能从法律的角度保护自己和病人的权利。《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第3条明确规定,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12〕。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的义务认识不够,举证意识不强,对于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记录重视不够,文字书写字迹模糊或随意更改,记录内容与医生的病情记录不相符,或患者病情变化抢救后不及时完成各种记录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病人有权利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这一重大举措将意味着由医院保管、病人家属不得查阅的内部资料要全部向病人公开,在出现医疗纠纷而对簿公堂时,病历将作为原始记录,成为法律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司法鉴定、判断是非、分清责任的法律依据之一〔13〕。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14〕。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就不能为自己提供有效的证据。

1.2.2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不到位 护士有着特殊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15〕。但一些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违反各种规章制度,简化护理工作流程,凭印象草率进行护理工作,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七对”工作的内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王美云在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一文中分析:210例差错中因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计120例,占全部护理差错的57.1%〔16〕。而一些护士则服务意识淡薄,对患者敷衍了事,对待患者态度冷漠,在进行治疗护理时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未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而遭投诉。

1.2.3患者及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和常识,对医方期望值过高 在医学专业上,医患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17〕。患者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的变化,对疾病认识不足,心理承受力较差,对医院期望值过高,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以及家庭经济原因而拒绝治疗〔18〕,从而出现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当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反复时,对医护人员产生疑虑,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 安全管理对策

2.1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医院管理者要按照卫生部规定标准配置护理人员,改变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防止长期超负荷运转给护士带来的职业疲惫和危险,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提高护士的从业信念,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品质,降低护理风险〔19〕。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产科的特点对护士的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地安排人力资源,在护理高峰阶段要实行弹性排班,如有突发事件发生或遇到重大的抢救时均可实行动态排班,全方位解决产科护士的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20〕,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在护理管理中,管理者要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着手,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聘请法律界的老师对护士进行经常性规范培训,通过法制教育,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主动去做,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把“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维护了患者和自己的权益〔21〕。

2.3落实护理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机制,实行护理安全干预机制

2.3.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院核心制度,作业指导书,教育护士养成周密、审慎、慎独的工作作风〔22〕。要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书写各项护理文书。

2.3.2严格执行护理安全预警机制,畅通上报途径,共享缺陷经验 护理安全干预的目标是排除诊疗错误和护理损害,护理安全干预有益于分析诊疗服务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预警进行预防,干预和补救是安全问题的两种处理方法,事前的干预更为主动,又可以避免损害;事后的补救是干预失败后的补救行为〔23〕。安全专家指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患者安全管理的唯一最大障碍〔26〕。管理者传统的处理方式为犯错归咎于个人,是当事者不愿主动公开错误的症结所在。管理者传统的思维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差错报告的次数预示了安全的程度,是上报不畅的重要原因〔24,25〕。护理差错隐瞒上报的后果在于使护士失去缺陷分享的机会,消弱了红灯警示的作用。护士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执业机会排除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长每月对科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于月底在科室的护士会议上通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要鼓励护士上报,对发生的护理差错的护士实行非惩罚性管理机制,科室形成畅通的差错呈报制度,没有隐瞒现象发生,在科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

2.4加强细节管理,注重警示标识的设立 标识信息的载体,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一种警示的信息,使其对此有所反应、有所触动,从而对其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26〕。管理者可根据科室的工作特点设立各种标识:人员标识、环境、区域标识、药物警示标识、提示标识等,如三查七对标识:药物配置室墙上贴:“您三查七对了吗?”;发药车、治疗车上立:您三查七对了吗?您呼叫病人名字了吗?;护士站有:“请您回顾在下本班工作完成了吗?”的标牌;病房紫外线开关与日光灯开关应有不同的颜色,并有醒目区分标识,以防病人与家属开错开关。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可以规范护士工作行为,强化护士工作的风险意识,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护理警示标识系统,明显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行业,大多数的病理产科和生理产科并无绝对界限,病情较复杂,影响预后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出现意外难以得到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随着国家“降消”项目的开展,母婴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注母婴安全,共创医患和护患关系双赢的局面,也是现代化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产科管理者要重视安全的管理,坚持科学化的管理,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母婴提供安全有效的就医环境,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陈亮,黄贤华.产房护理纠纷隐患及防范措施.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77-78.

〔2〕樊淑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实用护理杂志,2010, 1(17):90-93.

〔3〕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74-75.

〔4〕郑雪如,陈U青,陈代敏.抓好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中国实用医药.2010.1(5):273-274.

〔5〕龚静.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8(1):122-123.

〔6〕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07(20):4808.

〔7〕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8〕遆彬.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原因分析与预防.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72-173.

〔9〕林聪贤.引起妇产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及防范对策.吉林医学.2010,3(31):1275-1276.

〔10〕黄建明.对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31.

〔11〕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12〕潘绍山,孙方敏.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13〕刘 宁,孙素玲。关于病案书写中潜在性法律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3):45-46.

〔14〕牟洪香,杨志彩。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后护理文书应注意的法律问题〔J〕。护理研究,2003,17(2A):183.

〔15〕李 婵.苏彦芷,张惠丽。分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强化安全防范策略。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82-83.

〔16〕王美云. 210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和对策.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

〔17〕潘海玉.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J〕.海南医学,2009,20(1):111-114.

〔18〕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区大学出版,1998:224.

〔19〕郑明.护理安全管理及事故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10.2.18(1):60-61.

〔20〕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196.

〔21〕岳秀云,王少坤.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624.

〔22〕葛建一,金艳.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构建.中华护理杂志2010.1.45(1):53-56.

〔23〕刘义兰,张亮,王桂兰.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会护理杂志,2007,42(9):827-829.

〔24〕徐学军,刘先娥,李金娣.从我院护理人员满意调查度析加强护理人性化管理的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88-89.

第6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影响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2月采取传统管理方法的1012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采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的107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者。对照组中男546例,女466例,年龄3个月~87岁。观察组中男562例,女514例,年龄1个月~89岁。两组患者以平诊、急诊入院几率相近,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疾病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教育计划,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每个月进行2次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学习,不断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重点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给药制度,要求人人会背、强化岗位职责,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操作优质化。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科内每月组织2次业务学习、1次护理查房,每月进行1次技术考核,每季度进行1次理论知识考核。从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展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重点加强对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着重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使她们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用新仪器时,进行全员培训。各种仪器操作程序标示清楚,按正规程序操作。④加强职业道德,强化慎独精神: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缺乏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性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1]。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强化自我管理,使之养成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即慎独精神。⑤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保证。护理工作独立性强,虽然总是要求和强调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但个别护士的行为总是有意无意的忽略操作及行为规范。通过实施护士长每天5次巡视病房和量化管理与绩效资金挂钩[2],加强了监管力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⑥加理管道护理:所有管道要求有明显的标示,妥善固定。气管插管和深静脉置管交班时要求监测置管外露的长度,严防脱出。固定胃管的胶布每天更换,确保牢固。术后带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回病房后,常规使用1次性大单保护引流管,并随时调整腹带位置,防止其牵拉引流管。清醒病人要反复告知其管道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管道护理工作,防止其意外拔管。对烦躁患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神志不清者适当给予肢体约束。⑦加大护理流程质控力度:重点把好护理交接班关、医嘱查对关、医护配合关、危重患者抢救关,促进护士苦练基本功,以精湛的技术减少失误,减轻患者的痛苦。⑧及时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分析:针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早采取补救措施,使其对患者的危害降至最低。及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人人发言,提出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发生。我科实行的“无惩罚报告制度”确保了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通过对科内不良事件的分析处理,起到了警示作用,确保了护理安全。⑨指导护理人员养成自查自对的习惯,培养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每班下班前全面检查所做的工作是否逐项完成,防止遗忘性差错。针对某一患者的护理不长期固定一人执行,能够保持护士的警觉性,避免凭印象护理造成的差错。⑩合理排班:科室实行值班人员“弹性排班”制度。特别是加强病房出现患者病情危重或者患者突增时,随时调整值班人员的数量,降低护士工作强度,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评价标准:①使用医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②根据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统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件数进行评价。

结 果

观察组99.16%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其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75%,见表1。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见表2。

讨 论

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一项护理活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包含着许多复杂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科学、严谨的规律和规程。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护理质量中存在的不良事件,识别发生护理差错现存的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加强护士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彩霞,蔺桂芳.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和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3-4.

2 谢琼,袁芳.护士长一日五次巡视病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883-7884.

第7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 健康促进;职业防护;基层医院护士;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055-02

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比较特殊,工作中时刻面临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性及社会精神性等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不良的职业卫生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慢性长期性的职业影响和急性突发性的危害。职业危害重在防护,防护的关键重在教育和外界的政策与环境的支持。

健康促进是一种先进的公共卫生观念,它所包含的两大基本要素: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正是职业防护中的重点和难点。自2000年以来,虽然我国对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的研究逐年增加,但针对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的研究却不多。基层医院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限制,其护士的职业防护从教育到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进。本文旨在通过对健康促进理念在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中应用发展的阐述,达到保障基层医院护士健康和安全的目的,使护士真正成为公众健康和职业安全的典范。

1 基层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

1.1 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

据叶丙莲等[1]在调查中发现: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注射、静脉取血及输液中戴手套率13.3%;针刺伤发生率81.7%。陈照坤[2]的调查表明:基层医院护士90.6%认为职业防护教育不到位。我国现行的护理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尚未将医院感染护理学及职业暴露的防护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也只侧重“三基”,职业防护和院内感染知识欠缺。由此可见,护理教育在职业安全教育方面是一个薄弱点,甚至是一个盲点。

1.2 职业防护环境支持不足

1.2.1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科学据调查,针刺伤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尤其在病人多的情况下,治疗护士在连续操作过程中发生疲劳而极易损伤自己。基层医院由于条件所限,护理队伍人员短缺、结构单一、缺乏支持体系和继续教育等问题较为严重[3]。基层医院护士在人员编制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工作,损伤的潜在风险随时存在。

1.2.2 防护用具不到位基层医院因为经济利益的原因,没能按规定购进和提供防护用具。如为降低医疗成本,在临床上要求护生在操作前后反复洗手,而不是戴乳胶手套来防止感染[4]。此外,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如建筑设计不合理,未考虑洁污物品、空气净化等卫生学要求;无完善的流动水洗手设备等[5]。在防护用具不到位的情况下,护士会有更多的机会暴露于职业不安全因素下。

1.2.3 防护制度不健全基层医院未建立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未对在职人员定期组织体检;未实行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报告制度,没有专门组织对职业受伤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指导,受伤护士未能得到必要的检测、治疗及流行病学跟踪观察,有的医院甚至连必要的上报资料及档案也没有[6]。

2 对策

2.1 加强护理职业防护教育

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危接触。加强教育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

2.1.1 强化防护意识护士应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转变观念着手,将讲奉献和注重自身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唤起自我防护意识,感悟工作责任,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

2.1.2 增设学校教育,重视岗前教育,抓紧在职教育学校应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树立防护意识的教育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即开始根植,最后通过集中的职业防护课程进行知识的系统强化和技能的训练[7]。实习护生是护理队伍中的特殊人群,应让她们从实习开始即能注重职业防护,使之能有健康的身体和持久实践的能力。带教老师应针对本科室的操作特点做好具体指导,讲解防护措施及发生损伤后的紧急处理等,还应明确告诉实习护生当发生损伤之后应迅速报告。通过校医及医院的联合监测,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健康权益。对在职护士,医院可采取理论培训、书面考试和技能演练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和技能训练,严格规范操作流程,使护士自觉主动地做好防护工作。

2.2 加大对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

为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国家在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同时,大力倡导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和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8]。

2.2.1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护士缺编问题的有效缓解将有助于为护士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紧张状态[7],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性。护理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集中、职业威胁因素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置,实行弹性排班,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合理使用护士,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教授护士设计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以保持体力和能量。

2.2.2 加大防护用具的投入安全的医疗设施和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基层医院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改善消毒隔离条件,完善洗手和手消毒设备,购买消毒器械,配备生物安全设备,处理医疗废物等[6]。

2.2.3 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防护制度。包括新上岗护士健康体检制度、在职人员定期体检制度、职工健康档案、职业暴露和感染上报制度等。

总之,从健康促进的角度来看,基层医院护士的职业防护不论在健康教育还是在环境的支持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我们对职业防护从教育到管理均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加强教育的同时,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积极创造健康的工作场所,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并辅以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制订和完善相应的防护制度,强化防护行为,达到提高基层医院护士职业卫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丙莲,朱佩英.基层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J].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69.

[2]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

[3]李红,贺美华,周玉兰,等.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29-30.

[4]梁爱华,张金华.护生岗前自我防护教育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5,5(3):23-24.

[5]王鲜平,郑静晨.我院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827-828.

[6]亓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J].现代护理,2006,12(6):507-508.

[7]柯永红,杜丹丹,陈靖.开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05-606.

第8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作者:杨文郁

管理问题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护士在整个过程当中不能很好的完成三查七对制度,门诊的管理较为放松,对护士的管理不严格,造成错输、漏输的情况发生,造成患者病情延误或是用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其他问题在门诊输液当中,输液室的环境卫生较差,消毒情况不好等,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出现,或是工作当中患者较多,护士出现精神疲劳的现象,并发生失误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及患者对门诊的信任。

在门诊静脉输液当中,现存的这些安全问题会给治疗当中带来很多的医疗安全问题,影响到门诊治疗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加入安全管理的方法,总结了如下几点解决对策:加强护士专业能力培养在门诊护士的选择当中,提高对护士的职业能力要求,如对药物的性能、机理及常见的不良反应情况的掌握,对发生突发症状的处理能力等考察,收取合格的护理专业人员。在门诊输液当中,不定时的护士进行培训学习等,对门诊当中使用的新型药物情况进行学习,在安全管理当中,加强对护士的业务知识及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进行培训,以达到可以应对突发症状的前期处理,配合医师进行抢救等。加强工作管理和对患者的巡视次数在工作中,加强对护士人员的调配制度,特别是在患者较多的时段内,调整好护士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必要时护士长可以根据工作量进行动态的调整,以确保护士人员可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由于压力较大造成工作失误等问题。同时,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现行的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巡视较少,即便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前期症状,但护士人员却不能注意到,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护士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巡视,在患者治疗当中不时的进行检查等,及时掌握患者的各种情况,防治安全问题的出现[2]。

加强护士的操作能力在实际工作当中,加强对护士的规范操作和静脉穿刺技术的掌握,如顺利的进针和拔针等,同时,在护士工作中加入对患者的交流等,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交流情况,以便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可以及时的掌握,并进行处理。加强门诊管理在工作中严格实施三查七对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建立相关的惩奖措施,对执行不严谨的护士进行一定量的处罚,通过这方面的管理力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果。在工作中同时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环境卫生情况处理,及时的对输液室进行消毒,如室内每天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加强空气交流,对操作设备进行酒精消毒,在护士操作中做好对患者的一人一针,一次一洗手消毒的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在门诊静脉输液当中,安全问题隐患不可避免,如患者的突况的发生等,但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问题的出现几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标准,加强对患者的巡视等,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隐患,从而达到门诊治疗的目的,也可以增进患者对门诊的信任度,进一步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3]。

第9篇:护士职业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住院患者;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41―02

在患者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称为护理安全[1]。它包括了一切护理缺陷和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来看,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护士在执业的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2]。为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过程称为护理安全管理。它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下面主要谈患者安全管理。

1 患者安全问题

耳鼻喉科患者常见的安全问题包括:(1)意外伤害:跌倒、坠床、烫伤、误伤。(2)用药(血)安全问题:给错药、输错血,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无皮试结果进行注射,输液外渗及坏死等。(3)手术安全问题:麻醉意外、患者错误、部位错误、术式错误。(4)患方行为问题:不遵医行为、自杀。

2 患者安全隐患

2.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部分护士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不强,“慎独”修养差,工作作风不严谨,不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或因服务态度差,不严格执行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而引发护理不安全事例;在非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护理文件记录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用词不准确,特别是危重患者的记录重点不突出,提前记录或记录不及时,涂改和编造记录,随便同意患者外出或离院,又不做任何记录;缺乏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一旦出现纠纷,护理人员便处于不利的诉讼地位。这些以低年资护士表 现得最为突出。

2.2 部分护士综合知识水平低 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创新,医疗、护理技术含量不断增高,复杂程度及风险加大。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或工作繁忙时更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感和恐慌,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另一方面,部分护士缺乏人文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身心护理需求,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技巧缺乏、言语不当,患者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张敏[3]调查显示:65%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语言使用不当所引起的。

2.3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致举证困难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许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而所有的谈话和操作不可能都叫患者签字或知情;另外护理操作有许多环节是在治疗室内进行,患者和家属对此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等均可致举证困难。

2.4 环境、药物、设备安全因素 住院环境、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不到位,可造成患者医院感染、食品污染、坠床或跌倒、褥疮、失窃;药物配伍禁忌,给药途径或剂量不当,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不到位;地面湿滑使患者摔倒,病床无扶栏致坠床,呼叫系统故障延误抢救等均可导致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2.5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不力、业务培训不到位、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都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护士超负荷繁重劳动,造成护理人员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不到位,环节质量无法控制,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及护士无证上岗等都将影响护理安全。

3 管理对策

3.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律及安全知识教育及加强“慎独”修养 广泛开展法制及安全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及法律意识,使每位护士都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护理安全问题,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很好地维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加强“慎独”修养,不可凭主观经验行事,忽视病情观察。不可存在丝毫侥幸心理,随意简化任何程序,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3.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管理层要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不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知识面,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要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

3.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革。可根据不同时段工作量的变化合理安排人力,对中午班、夜班、医疗高峰、突发事件发生、危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制,要用多种方法解决护士超负荷劳动情况。

3.4 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 执行以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组成的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络体系[4],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及护理质量达标情况;每月召开例会,对存在的护理质量及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警示全体人员。

3.5 创建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订《护理安全防范事故措施》、《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医嘱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对一些关键性、创伤性的护理操作,建立风险告知制度,将操作、处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配合,并要求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内容要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质控小组要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有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对危重、特殊观察处置者及特殊场所挂警示标识提示患者及家属,如防跌倒、防烫伤、输氧装置“四防”,置各种药物过敏标识于醒目处,提示护士注意。

3.6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建立良好的签字制度 护理记录必须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具体,不可漏记重要内容,相互间应衔接紧密,不可有空缺及涂改;入院评估一定要注重客观事实;医嘱与护士执行时间要吻合;医疗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当发现不一致时,应主动找医生核实。护理部应定时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有专家提出,对各种侵入性操作,不管患者是否愿意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凡做过敏试验一律由患者认可后签字,以示知情同意,并作为医疗纠纷发生时的书证;另外还应特别提出,要记录患者拒绝接受的治疗与护理及嘱咐患者的内容,要记录你所做的,做你所记的[5]。

3.7 抓好关键环节 加强对重点员工(新上岗、进修实习、工作责任心不强、能力低人员)、重点环节(患者交接及识别、药物管理、管道护理、褥疮护理等)、重点时段(单线班、节假日、实习后期、工作繁忙或空闲时)、重点患者(危重、大手术、情绪异常、无陪护患者)的管理。

3.8 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医护、护患关系 构建“安全文化”氛围就是将希波格拉底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注入每一个操作规范中,即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的地位。安全文化将文化所有的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它畅通了护理缺陷的上报途径,使被动的事后分析护理差错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汇报潜在隐患,有利于尽早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理想的医护关系是:“交流-协作-互补”性。限制口头医嘱,特殊情况下执行时,护士应先复述,确认无误后再执行。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护理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的标准之一。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排除隐患,是医院工作质量水平提高的前提。因此,对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密监控,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使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推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73-74.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 张敏.护士交流技巧与患者满意度的关系.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4,3(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