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商业建筑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建筑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建筑分析

第1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1、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特点分析

(1)商业性公共环境是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公共环境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2)复杂性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其复杂程度要更高。因为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功能更加的丰富和完善,公共环境作为商业建筑的枢纽和过渡部分,承担的环境职能也越来越多,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现代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原则分析

1、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原则概述

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设计要根据商业建筑的公共形态和公共环境的功能出发,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环境对于商业建筑的商业活动和城市文化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保证能够发挥出公共环境的最大潜能。

2、具体原则分析

(1)整体性原则建筑空间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是由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的。要尽量与城市建设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和城市交通保持一致,要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统一。整体性还体现在公共环境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统一,现代城市商业建筑要保持与城市外部整体空间环境及自身商业建筑特点进行协调互补,实现整体性的和谐。

(2)多样性原则公共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艺术创作,而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公共环境的整体性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注意组成公共环境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每个单元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消费者。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求要基于整体性要求,在保证设计实现整体性的大前提下,要尽量的实现公共环境的多样性,提高公共环境的丰富性,实现公共环境与商业建筑其他环境的灵活沟通,而非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独立个体。

(3)可持续发展原则随着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环境也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公共环境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要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共环境的环保效益。在公共环境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现代环保材料,保证公共环境的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公共环境的文化设计方面。公共环境是商业建筑与城市文化相互交融的过渡点,商业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城市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公共环境必须要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文性原则,要体现出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及消费观念,要展现出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创新和先进之处。

三、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

1、水平空间设计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水平空间设计要保证整体性原则,即要与商业建筑的整体建设效果保持一致。比如要在消费者停留较多的地方摆放休息用的沙发座椅等设施,在商场门口处设置自动取款机等。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和舒适,增强消费者心中的满意度。

2、竖向空间设计公共环境的竖向空间主要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发挥职能。由于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部结构竖向空间也相对较大,如果不将如此空旷的竖向结构加以利用,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必须在过节的时候,要注意在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竖向空间内悬挂横幅和节日祝福语,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商业经营理念。

3、有机空间设计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有机体,公共环境更是如此。对于公共环境的有机空间设计要充分发挥创新和想象能力,提高有机空间的多样性,当然要在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提高公共环境与其他商业环境的交融和沟通。

四、结语

第2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多,除了具备冬暖夏凉、遮风挡雨等基本功能之外,还要在安全可靠性、经济性、耗能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既是消费者进出商店的重要通道,也是对城市空间和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过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方面,一定要在了解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人们的要求。

关键词: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方法

1引言

现今,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涉及面广、多因素影响的且要求技术性强的工作,所以,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一定要对涉及的相关因素展开全面考虑,尽量满足人们的要求,掌握一些设计方法,以此在根本上提高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质量。

2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特征

2.1刺激性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属于商业建筑特有的部分,其和临近街区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建筑外体[1]。所以,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必须充分体现刺激性,如感观刺激性、行为刺激性、心理刺激性。感观刺激性要求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鲜明,不管是颜色、形态,还是灯光布局均要与众不同,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感观刺激,进而明确商业建筑的本质与功能。行为刺激性就是以商业建筑入口为导向,吸引消费者进入建筑内部,从而参与商业活动。心理刺激性就是激发消费者潜在的心理需求,进而产生购买欲。

2.2协调性与整体性

在现今城市建筑中,协调与整体意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是由多种元素融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建筑入口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入口空间不管是形式,还是功能,均要与整体空间结构达成统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互相依赖的,为此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也是需要互相融合的,城市与建筑发展要达成互生,并且实现共生、互变的平衡,而入口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和商业建筑的连接点,一定要充分展现融合、共生的理念。现今,很多商业建筑都比较强调建筑形体处理手法的大开大合,以此创建整体建筑风格。一方面确保了商业空间的适应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建筑形体太过碎片化与分散化。在商业建筑整体性设计中,注重将入口空间融入建筑整体,弱化建筑入口空间和建筑整体形态的差异,使得建筑形体表现更加内向性与谦虚性。此种设计在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北京朝阳门银河SOHO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没有太多强调建筑入口,而是用最简单的形式存在于灵动飘逸的建筑中,化繁为简,充分反映了功能的纯粹性。

2.3功能性与艺术性

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注重功能性的体现,也要充分表达艺术性,这样才可以使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结构更加完美、导向性更好、标识性更强。

2.4多样性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经常受到城市建筑、人文因素等方面的干扰,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具有独特的特征,使得设计更加多样性[2]。此种多样性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业主对推广的要求,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元素越来越多样化,设计效果也越来越好。所以,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上海港汇广场入口空间设计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特征。

3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方法

3.1空间层次组织

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空间层次的组织,这样才可以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突出重点内容,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是,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感。在设计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时候,需要适当融入美学,利用层次感与渐进感,让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空间当中,从而拓展商业空间[3]。此外,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融入城市空间内容,可以让消费者的视野更加开阔,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拥挤压抑感,增强了商业建筑吸引力。二是,保证设计具有创造性。因为商业建筑自身具备商业性特征,在设计入口空间的时候,必然带有商业性,从而要求设计富有创造性,以此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让消费者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性与空间形态,从而实现商业建筑的无形广告效应。三是,保证设计具有开放性。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连通商业建筑内外的过渡部分,是人们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感到心理平衡与准备购物的主要空间,倘若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内设置一些交往场所与各种休憩地点,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开放性,并且会给人们带来很强的亲切感与人情味。四是,保证设计更加人性化。自21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在设计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时候,也要更加突出人性化,让消费者更加舒适,从而产生购买欲[4]。在实际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细部造型与饰面材料的方式,让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可以通过座椅、庭院、绿化等设计,营造浓缩的生活氛围;可以通过小尺度构件如楼梯、门廊等设计,降低空间感觉;等等。所以,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一定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与关心消费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舒适的空间环境。图3为某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概念。在人性化设计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于20世纪初期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其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技术,为老年人、残疾人创设一种环境条件,从而支持其可以独立活动,可以在无需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及参加各种日常活动。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增加无障碍设计,可以满足上述人群的消费需求,不会对其产生不便,使全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平等的待遇,值得在实际设计中推广应用。

3.2软空间营造

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声环境、光环境等因素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从声环境营造角度分析,主要就是商业建筑入口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播放的一些背景音乐,在选择音乐的时候,需要保证其和建筑形成整体,能够让建筑空间产生活力、灵感、激情,从而突出整个商业建筑空间的装饰与特色,充分展现商品,以此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从光环境营造角度分析,其是一项具有较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工作,光的功能非常多样,在确保照明充足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光对建筑空间进行划分,善于变换建筑色彩,以此突出建筑特点。除此之外,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处理色彩搭配,在充分体现商业性质与特点的基础上,提高大众化活跃性,突出商业建筑特性;同时,借助色彩突出空间表现力,通过色彩的敏感性与进退关系突出建筑空间的立体感。在保证色彩合理、科学的基础上,还要对质感予以有效处理,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质感,如软与与硬、光滑与粗糙、光泽等,从而在设计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运用各种材料,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质感,以此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所以,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注重空间生命活力的展现,也要重视和谐舒缓元素的融入,实现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使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更加完善。

3.3强化视觉形象

入口是消费者对商业建筑的第一印象,其会影响消费者对建筑及购物的整体印象。简单、平凡的建筑入口,经常淹没在城市的繁华当中,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很多商业建筑均把入口设计在比较明显的部位,并且对入口形体与装饰予以强化处理,以此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商机。通常情况下,一个建筑入口只可存在一个主元素,其他元素的设计只是为了衬托与呼应主元素,所以,在设计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主次,重点强化关键部位,以此取得较好的视觉效应。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倘若层次丰富,可以给消费者一种非常深远、充实的感觉,让视觉无法一览无余,进而给消费者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属于诱惑、设计。此外,丰富的空间层次设计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充实感与多样性,相关调查显示,消费者更愿意停留在多变的复合空间中。丰富的空间层次可以是反复强调视觉元素、虚实不断变换,也可以是空间组合、构架层次组合(如图5所示)等。在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层次比较丰富的时候,就会显得建筑形式非常饱满与多样化,给消费者一种源于东方哲学的技巧,是一种渐进的、含蓄的、对美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均是以追求建筑美为最终目的及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商业建筑中,入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建筑缺少入口,也就无法使用,也不能称为建筑,最多也就是一个巨型空间雕塑。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入口空间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必须根据整个建筑的特性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水平逐步提升与有关探索逐步加深的形势下,优秀的入口空间设计将会越来越多。

作者:张译之 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0届建筑学专业

参考文献:

[1]陶峰.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策略[J].中外建筑,2010(09)121-122.

[2]王鲁民,姬向华.消费社会下的综合性商业建筑特征研究[J].华中建筑,2004(04).43-46.

[3]冯志杰.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空间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341-341.

第3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分隔内庭;疏散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型商业购物建筑不断且逐渐呈现规模大、消费功能多、人流量大、流线复杂等特点,一方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却也埋下安全隐患,若不小心发生火灾,则可能造成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或损失。为此保证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展开探讨。

一、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现状分析

(一)建筑空间多元化,不确定性大

大型商业建筑中商铺、小店等很多,空间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商铺占地面积大,有的只是一个小摊位;有的店面设置比较开放,有的却是封闭式的形式;有的店面为了追求美观,吸引客人,进行了相应的室内外景观设计和布置。这种空间的多元化增加了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不确定性和难度。如某商业建筑一层是化妆品、服饰店,二层是服饰店,三层是餐饮,等等。

(二)空间防火要求与使用功能相矛盾

第一,目前我国大型商业建筑消费功能多且规模大,多数人群难以在建筑内一览无余,经常需要依靠指示牌找路,空间识别性差。第二,大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区域主要是楼梯间,但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下意识的是乘坐自动扶梯逃离,易出现混乱场面。且通过楼梯间疏散时虽然有指示,但若没有专人负责,也易出现混乱、拥挤现象,或多或少会造成意外事件。第三,不同商家由于经营业务不同、功能不同、占地面积不同,时常出现与防火设计标准不相符的行为或者占用防火分区面积。若严格按照防火分区标准设计,则会影响商业布局及业务运转。第四,大型商业建筑一般有多层,每层经营产品不同,且人群密度也不同,即商业建筑具有人员不确定性,且国家相关法律中也没有明文规定,这就导致人员疏散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施设计难度大

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施设计难度主要体现在防排烟设施上。对于空间大的建筑来说,若建筑顶棚下有热气层,则烟气会水平弥漫,而很少向上扩散,这就导致火灾探测器在短时间内难以捕捉到烟气,而一旦发现报警时火灾已发展成一定的规模。为此必须把火灾源处的烟气控制在小空间内,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

此外,商业建筑后期装修材料一般具有易燃性,加大了防火设计难度。

二、新时期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一)“分隔内庭”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具有空间大、跨度大、功能区域多、市场单元多等特点,为此大型商业建筑需进行“分隔内庭”设计,一旦发生火灾则可以通过分隔内庭水平疏散人员,相比垂直疏散方式具有疏散人流更多、效果更高等优点。

火灾的主要危害是烟气的弥漫,为此进行防烟区划分和设计。具体来说,平移式天窗分隔内庭设计总体需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防烟隔离带宽度充足,避免燃烧物连续燃烧;同时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的将烟气自由排出。②预留足够的人员疏散通道,避免人员疏散时发生踩踏事件,造成意外事故。③隔离带附近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灾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避免火势进一步扩大。由于市场单元多且杂,火灾可能经由分隔内庭、市场单元连接走廊等蔓延,为此设计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割内庭采光顶棚天窗可完全移动,且移动时间在45秒以内。②在设计平移式天窗时,不仅要将其和消防系统连接,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手段(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便于火灾发生停电、报警系统失灵下还能打开所有的分隔内庭天窗。③分隔内庭设计材料主要为混凝土(不可燃)高度为1.2米左右,与市场单元连接的走廊宽度超过3米,两者形成天然防火檐。④连接走廊里面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在其两端设计挡烟壁。

大型商业建筑需利用平移式天窗进行分隔内庭设计,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可将分隔内庭完全打开,避免火灾经由分隔内庭与连接走廊上下蔓延,有利于人群水平安全疏散。该设计可以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减少商业建筑内财产损失;同时可以有效保护消防人员,便于其进入建筑内救火。

(二)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整体设计

第一,总平面布置。大型商业建筑建设不仅要考虑到交通、地段等因素,还要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相关标准选择正确、合适的建设地址。在总平面设计前,要对附近的地形、交通、经济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保证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总平面布置符合相关要求。当大型商业建筑与街道相连的长度超过150米或者总长度超过220米时,要设计横穿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车道或者环形消防车道。同时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单元区之间、商业建筑与外面附近建筑之间的防火距离要符合规范。

第二,防火分区设计。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防火区划分,且以建筑类型、性质、耐火等级等为主要依据确定防火区的面积。同时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操作。

第三,疏散距离设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对建筑安全疏散距离有明确的规定:建筑内任何地方距离安全出口最近距离最好在30米以内。若建筑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完善,则安全距离不超过37.5米。

第四,疏散指示合理。发生火灾时,人们一般比较惊恐,判断意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若疏散指示不明确或复杂,则会让人们看不懂,延长疏散时间,可能造成意外事件。为此疏散指示设计要简单明了,醒目,在烟气弥漫中也清晰可见。

(三)步行街、内通道等双重防火设计

第一,市场单元内部增设内部通道,起隔离作用。相关标准表明高层民用建筑防火间距在9米左右,则通道宽度在6至13米之间。

第二,室内街采用防火玻璃。防火玻璃严格按照耐火性设计,且具有透明性,可以开阔人们视野,便于人们在火灾中辨明方向。

第三,安全出口及疏散楼梯设计。大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区内的安全出口最少2个,且安全门净宽度在1.4米及以上。此外,疏散楼梯要布置在合理的位置,楼梯宽度在1.4米及以上。

(四)实例分析――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工程设计

该工程属于浙江省义乌市,建筑面积1674 580平方米,占地面积543 260平方米,有两大块区域,各市场单元见设有连廊,并进行了分隔内庭设计,平移式天窗具体设计图纸如下。

图1 平移式天窗设计图纸

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商业建筑具有空间大、市场单元多等特点,给建筑防火设计增加了难度。为此本文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整体设计(总平面布置、防火分区、疏散距离、疏散指示)、行街、内通道双重防火设计、“分隔内庭”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千里.大型商业建筑综合防火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第4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原则定位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鹤山碧桂园商业中心位于鹤山市鹤山碧桂园项目地块内,商业中心地块毗邻鹤山大道,总建设用地约4万平方米,建筑3层高20m,集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旗舰商业中心。

2 商业建筑定位及设计要点

2.1 设计的原则、要点

鹤山碧桂园商业中心它是商业建筑,是能满足消费者各种消费需求的购物及消费的场所和空间,为鹤山碧桂园不断涌现的大型居住区的众多居住人口的生活、文化等综合性需要提供配套服务的建筑。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距现时市中心有一定距离,而附近原有的商业设施一般比较单一和分散,作为位处鹤山新东城区的核心地段、雄踞未来鹤山发展的核心,相对普通的商业建筑,附近居住区配套商业建筑更加需要品种丰富、功能齐全,同时与生活服务、银行、文化娱乐甚至办公等相结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中心性质的建筑空间和公共交流的场所。这样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建筑,类似于国外的近郊购物中心。在建筑上的特征主要有:商业空间步行化、商业空间室内化和公共空间社会化。在功能上的基本组成可参考购物中心,近郊大型居住区的配套商业建筑是一种带有混合性质的空间和场所,在城市中心区周边通常会吸引附近大量居民的聚集,形成一个商业中心,能够集中反映现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因此在本案例的建筑设计中,我们主要从总平面策划及布局、功能与空间、外观造型及细部等方面来探讨。

2.2 常见问题

鹤山碧桂园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①如何在有限的用地规模下,合理安排建筑,使其商业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②由于此类型建筑的高度综合性,合理安排场地内外的交通流线也是一个重要问题。③巨大的客流量带来停车的巨大需求,数量充分和便利的停车位,也是顾客是否前来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此需要获得足够的重视。④另外,这种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计、人防设计、无障碍设计以及节能设计,都是常见的问题。

3商业建筑设计的原则

3.1内部空间设计的原则

3.1.1序列性。人在商业环境中不仅涉及到空间变化的因素,还与时间因素发生关系,组织空间序列就是要把空间的安排和时间的先后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考虑到人们在运动中的视线要求,可借助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对景、借景、框景、夹景等手法,使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3.1.2空间动态性。即商业空间原有结构具有内在和潜在的多种功能,有着充分的弹性,当外部变化动因引起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发地调整空间组织内容和发挥多钟功能潜能,取得与新功能相互适应地关系。

3.1.3空间有效利用性。居住区商业建筑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部分注定其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实现商业空间的最大使用效率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和价值,空间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多种设计手段达到。比如活动隔断或者活动地面等形成流畅多变的内部空间。

3.2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2.2.1注意空间的层次性。外部空间的出现使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的过渡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渐进感。通过它把居住区和城市空间引入到商业建筑空间中来,使商业空间得以扩大,有利于改善商业空间的尺度,减少人们在购物时的拥挤压抑感,由此提高购物环境及商业空间的质量。

3.2.2注意内部空间的交替。商业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来的融合、渗透、动态的空间形态往往为城市和商业建筑带来异常生动的空间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氛围。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应使商业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替趋于“柔和”,避免由于空间的“生硬”交替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舒服。

4商业建筑的城市定位

商业区是一个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它不仅是城市经济活动的核心又常常位于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历史区中,因此,它既标志着城市的兴衰,又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的人文历史风貌,甚至城市的社会观念。我国在这一方面也已迎头赶上,继续建成和规划了一些购物中心和步行商业街。大大改善了我国城市购物环境。在我国的某一些地区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效果却不是很乐观。因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属温带内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季候风明显,冬季长且气温低,日照不足,寒风冰雪多。所以冬季的气候对商业环境有很大影响。大型购物中心可以强大的技术力量营造出四季如春的室内环境,可步行商业街受气候影响较大。而我们建筑师和规划师在设计步行商业街环境时往往是夏季笔墨浓重,而对冬季则关照不足。设施常常照搬南方的,全然不顾一年四季的综合使用效率,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没突出北国城市的自身特征,且手法和设计思想往往违背冬季人们行为的规律,难以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我认为东北地区的冬季虽然室外环境恶劣,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画面又是让南方人们羡慕而为我们特有的景观资源。这种气候特征既给环境设计带来难题,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潜力。所以冬季的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和特殊对待的。况且,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公认的设计原则。而遵循“气候”和“地方特色”进行设计又是这一原则中的重要理念,加上我国正处于步行系统的热点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和自己的特色高一些特殊地段的研究,这又是我国在这一领域赶超其他国家的契机。所以对这些有强烈气候特点的地段的商业步行街进行研究在我国是及其必要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而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单体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度、中介和融合点。由于中国的城市拥挤的特点和开放空间本身的规模的限制,大多商业建筑的入口空间设计和建设上出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只有尊重当地的文化,项目的宣传、招商才能更容商业建筑空间形态规划、市场推广、问题型商业项目的重新定位。

5 结语

城市中的商业建筑对于城市社会和市民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买卖、经营、购物之所,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窗口,成为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它是整个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承接、发送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商业建筑是汇集商品,收纳资金之地,是体现竞争的环境,由于它富有吸引力,成为人的公共交往空间。商业建筑中的中庭与室内商业街,是商业建筑中非营业性的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商业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随着经济的繁荣、地上土地资源的稀缺,城市建设逐渐转入周边及地下,特别是在经济中心区处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物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下防空建筑相继投入到民用,为更好的降低改造后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本文通过改进措施的对比得出,使用快速反应喷头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改进措施,若与建筑内功能区优化措施同时使用,将会进一步降低人员疏散的危险性。

本文考虑了多种消防改进措施对该类型地下建筑的有效性,并对各个改进措施进行对比,提出了较为经济合理的改进措施,这可为类似建筑的消防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消防改造;人员疏散

一、背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上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由于商业地段面积有限,地上已越来越无土地再建,所以城市建设逐渐转入周边及地下,特别是在经济中心区处于地面以下的建筑物日益增多,地下商场、地下铁路、地下旅馆等一大批地下建筑纷纷涌现出来,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但由于地下建筑的建筑布局特殊性,导致其发生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据统计2001年我国地下建筑发生火灾1993次,死亡174人,直接经济损失4663万元;2002年地下建筑发生火灾2029次,死亡15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34万元,尤其是地下商业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仅经济损失大,更可怕的是人员的伤亡。

二、改进措施

为尽可能减少火灾危险性,增大人员疏散逃生的几率,先将几种常见的改造方式进行对比和分析:

1、加宽疏散宽度

减少人员疏散危险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大疏散宽度,增加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的机率,特别是加大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宽度,还可以解决火灾中人员过分集中在出入口处的疏散瓶颈,减少人员拥挤发生堵塞和踩踏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增大了唯一和地面连接的疏散门宽度,也就是增大了疏散的安全性。

虽然增加疏散宽度的方法可以增大疏散安全性,但是,作为地下商业建筑,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它的商业回报。首先,增大地下建筑对外疏散宽度,也就是增大建筑的疏散门宽度和疏散楼梯宽度,但由于建筑的特殊性,无法方便的用增加疏散楼梯数量的这种做法,只能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经过改造适当增加。其次,作为战时仍要被用作地下掩体的防空建筑,如果增加疏散门的宽度,势必要影响建筑的内部支撑结构和支撑力,如果过分增加宽度,那么建筑将失去防空能力,战时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将无法估量。

2、采用超早期火灾探测器

普通光电感烟探测报警系统多采用烟雾粒子光学散射的基本原理,由于其发光器件的发光强度和接受器件灵敏度限制,使探测器灵敏度的减光率只能在0.1dB以上,难以满足高灵敏度烟雾探测要求,特别是在地下建筑中由于阴暗潮湿,发生引燃的机会多,但产生的烟气较少,普通报警器难以提早报警,延误了火灾报警和火灾早期扑救,增大了危险性。而一些快速火灾报警器(如:高灵敏度激光吸气式感烟探测器)采用了特殊设计的探测室,高强度的激光源和高灵敏度的光接收器件,使感烟灵敏度提高了百倍,从而使对火灾现象的早期探测和报警成为可能。

通过使用快速火灾报警器,可以减少报警和疏散准备时间,变相增加了人员疏散时间,增大了人员逃生的机率,并且因为可以提早向建筑内人员发出警报和向专职消防单位报警,有利专业消防队员提早到来组织施救、控制火势和疏散受灾人员,降低了火灾的危险性。

但是,快速火灾报警器一般都是高灵敏性的电器元件,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越灵敏的元件,越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发生误报的机率也就越大,这将直接影响管理上的敏感性,容易造成管理者精神上的麻痹。特别是这些高灵敏的报警器现阶段价格昂贵、维护和维修困难,更换配件时间长,并且我国没有技术要求和此类火灾报警探测器、控制器的国家标准,无法针对该类型系统的标准,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测,在这种情况下,致使设备的长期费用花费更大。

3、增大排烟量

增大排烟量,也就是降低了地下建筑火灾中烟气的高度、温度、辐射强度、有害气体的浓度对人员疏散行动与救援行动的影响,使建筑内能够更快速的补风和置换烟气,达到降低烟气浓度,延缓烟气蔓延速度,为逃生增加时间和空间上条件的目的。

但是,作为地下商业建筑,增大地下建筑的排烟量,不能盲目的增加排风口数量,一是因为作为战时仍要被用作地下掩体的防空建筑,如果增加太多的排风口,势必要影响建筑的上部支撑结构和支撑力,降低了地面上的防空能力,战时就将失去保护作用;过多的开口也会暴露掩体目标,且会降低防毒、防水等防护要求进而失去防护能力,战时势必将造成严重的损失和伤亡。

如果采用改造现有排风排烟设备,将会造成重复投资的现象,且增大排烟功率,对建筑内部管线布局也将重新分布,也由于地下建筑内空间有限的特殊性,加大管道直径,一定要牺牲部分空间,这将严重影响顾客购物时的空间和舒适度,同时施工难度大,需要在当地人员最聚集的商业中心进行施工,施工时需要大型机械化装备配合,工程花费相当巨大,且需要商场本身必须局部停业,将影响业主的经济收益。

4、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经试验,使用快速响应喷头比标准响应喷头有以下特殊应用效果:

(1)喷头可用于更大、更高的空间(最高层高达6.1m以上)。

(2)同样的保护范围,喷头动作的平均数量减少(可从14只标准响应喷头减少到8.3只快速响应喷头)。

(3)同样的保护范围,快速响应喷头使作用面积减少(如:从139平方米减至84平方米)。

(4)水力设计要求降低40%。

(5)管路费用降低15%。

(6)供水量减少30%。如:储水池减小可以节约15%―20%成本。

(7)可以使用更小的泵和电动机,从而可以节约成本15%―20%。

虽然根据安装公司的统计和计算在考虑了快速响应喷头本身相对较高的成本,但相对于以上的特点和总体工程上的成本考虑,系统使用快速响应喷头与使用标准响应喷头相比,可以平均节约15%的整体成本。

快速响应喷头并不只有经济方面的优势。由于快速响应喷头在火势较小时便能动作,从而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和维持火场的环境温度,所以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消防保护。

快速响应喷头系统可以更早地探测到火灾,从而可以更快地通知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由于喷头在火势较小时便开始动作从而较少数量的喷头便能控制住火灾,这就意味着控制火势所需的水量可以减少,从而造成的水渍损失也可以降低。快速响应喷头是先进技术的产物,它不仅减少了人类财产的损失,同时也使成本降低,从本文工程上考虑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社会资源,且并不意味技术的提高同时成本的增加,并且因为是在室内改造,工程相对简单,不用改变地下防空建筑的构造和结构,在改造过程中不用停止商业行为,最大化了业主的经济效益。

三、疏散改进的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对比,综合分析,作为国际上和国内越来越多使用的快速反应喷头是最为经济的改进措施,如果与功能区优化同时使用,加强建筑内部的安全管理,则已经尽可能的降低了疏散危险性。

第6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综合体建筑;城市商业;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得到了开发。所谓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就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商业建筑,其涉及到办公、居住、旅店、展览等多种方面的功能。然而由于商业综合体在业态上的多功能性,多层次性、以及地域性和未来性,其建设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大于功能较单一的其他商业建筑,因此,为了保障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建筑质量,就要做好有关的设计。

1案例概况

某综合体建筑的功能组合是1栋17层的酒店和1栋19层的公寓,裙房1~5层包括商业、餐饮、KTV、电影城、电玩以及酒店会议中心等功能,地下一层为超市和电气设备房及锅炉房,地下二层为小汽车停车库。本案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01864.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5256.8m2(计容积率),地下室建筑面积26607.6m2(不计容积率)。如:电影城、KTV、餐饮、地下超市等,如何很好地融合于整体设计,又怎样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在方案设计确定设计理念后,后期设计如何将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组合并使之协调工作,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方案概念

在探讨后期的工作重点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方案的总体构想。江边最右侧的一组裙房接近三角形的建筑,另外两个以居住为主的地块是工程的一期和二期。面对江边的塔楼是19层公寓,面对城市广场的塔楼是17层酒店。商业的人行主入口位于大桥路和城市规划路的转角,进入主入口后,有一个三层高的入口小中庭,接着往左前方走,会到达五层高的商业主中庭。基地主要车流,塔楼部分的公寓和酒店功能相对单纯,是典型的公寓和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层平面,这里不作详细论述。主要分析一下裙房和地下室中,一些构成要素的综合考虑和设计过程。

3构成要素的设计原则——统筹兼顾中自成体系

构成要素指的是组成综合体建筑的各部分功能的总称。在该工程中,这些构成要素包括商业卖场、餐饮、电影城、KTV、电玩、酒店会议中心,地下超市、地下车库以及设备用房。这些要素既存在于综合体中,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又各自相对独立地运行和工作。基于构成要素的这些特点,一条适用于这些要素设计的大原则是——统筹兼顾中自成体系。统筹兼顾,指纵观大局,双管齐下,强调一种全局思想。自成体系,指不依靠外面的,本身内部就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光从字面看,这条原则会显得有些空洞。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设计过程来分析,就会变得具体而实用。

3.1地下超市的设计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地下超市的设计。方案设计确定地下超市入口位于一层平面面向广场侧,商业人行主入口的上部。地下一层平面界定了超市卖场,后勤和外区的范围。扩初设计在尊重方案思路的前提下,对超市内部的流线作了细化和微调。按照地下一层超市层高,画出12度自动人行道的真实长度,自然地在地下一层中心形成了一个超市外区大厅。再将超市的收银线调整成连续无中断的界面,划分出生鲜区和仓库区的范围。

前期设计都是在没有确定使用方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满足商业和消防规范为原则。施工图设计时,业主已经有确定的超市合作方。看了我们的设计后,提出了几点不同于方案和扩初原则的构想。第一,希望一层超市入口处有大厅;第二,卖场尽量方正规整,柱网尽量不变换方向以利于布置货架;第三,生鲜区应位于流线的尽端,扩大生鲜区和仓库区范围;第四,在公寓楼下部的地下一层不设置设备用房和超市后勤,尽可能扩大超市范围。矛盾的焦点在第一点,作为开发商一方,他们担心在一层设置了超市的门厅后,支离破碎的空间、凌乱堆放的手推车、还有地下超市和上部商业顾客群的不一致导致进出人流的混杂,会对商业的主入口中庭和购物环境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作为经营使用方的超市也摆出了充分的理由:第一,手推车可以安排专人管理。第二,商业和超市很大程度上可能“顾客共享”,如果在一层设计了地上地下都可以到达的大厅,很可能会是一种双赢的结果。第三,超市一层的大厅和商业在共同的营业时间内,可以开敞不作分隔,仅在商场关门后,拉下防火卷帘门以作分隔,这样既不会破坏中庭的空间效果,也可以方便管理。开发商一方基本认可超市的这几点理由,委托我们在保留原有方案特点的同时,尽量达到超市的要求。最终,我们设计的结果从一层下地下一层的超市入口扶梯没有换位置,而是换了方向,既解决了一层增加门厅的问题,又解决了地下一层超市内部流线的问题。迎刃而解的是超市提出的第二、三点修改构想,调整了柱网,流线和各部分比例面积之后的超市平面,既紧凑又实用。

3.2电影城的设计

(1)统筹考虑的问题

①出入口:共同营业的时间内影城和商业出入口可以合用。商场关门后,电影城的出入口与商业出入口隔开,独立对外。

②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消防的安全疏散方面,垂直交通与商业部分共用了疏散楼梯。在使用时要解决好管理的问题,比如:各影厅散场通道的人流只能出不能进。

③大型商业内局部疏散距离过大的解决办法:大型商业在每个防火分区的最远点,可能会有局部难以满足商业规范的疏散距离30m的要求,而这些部位平面中已经没有条件增加楼梯。在这些难以满足要求的局部位置,我们设置了商业往影城之间通往不同防火分区的疏散口,期待能够解决疏散距离超过30m的问题。建筑规范内并没有明确认同这种做法,也没有明确否认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常常会碰到或多或少这样的问题,只能以自己对规范的理解和变通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保持立面造型对空调机房接管方式的调整:沿大桥路侧3~5层立面上是大面积的广告位或中间有装饰线条的大片实墙。而3~4层平面的相关部位,每层均布置有2~3个空调机房或新风机房,每个机房要求有2~3m2对外开百叶的面积。但是在这些对主街立面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开大面积百叶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和暖通专业人士商议后,在相应的空调机房和新风机房部位设置了足够面积的风井上屋面,屋面设置风机来解决这个问题。风井穿过影城平面时,影厅局部及疏散楼梯前室都作了相应调整。虽然风井上屋面,屋面设置风机从暖通的节能角度来说,是会增加能耗的,但从综合权衡角度来讲,此处立面是否设置百叶对建筑的整体形象有很大影响。我们还是选择了保持建筑立面的做法。

(2)自成体系的问题

自成体系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设备系统的独立设置和管理。除了一些共性的原则,这里想提一点对于影城比较特殊的问题。在综合体建筑中,最复杂的设备系统是通风空调系统。而在通风空调系统中,最复杂的又是影城的设计。影城部分很有可能采用与其他部分不同的空调体系。在我们的案例中,商业和地下超市是锅炉房+制冷机房的体系,而影城采用了风冷热泵的体系。另外,对于电影城,开发商提出了一个“能源共享”的概念。即在相同的营业时间内,影城和商业采用相同的空调系统,大家在平等的原则下共同享有能源和分摊能源费用。只在影城单独的运营时间内,才采用自己独立的风冷热泵系统。这种做法还没有电影城在所有时间都使用自己独立的系统经济,因为满足独立时段的空调要求就可以满足其他时段的,如果在和商业相同的营业时间内也要考虑影城的空调,实际上是增加了总的空调负荷。但是开发商在本案例中有这个特殊的要求,他们也有自己充分的理由。

所以我们所说的自成体系只是一个大的原则,具体到每个案例都会有自己的特征和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时充分了解业主的需求,并及时与设备专业配合,以期合理完善地解决问题。

3.3餐饮区的设计

本案的餐饮区主要布置在裙房的沿江一侧和靠近大桥的转角。餐饮属于商业的一部分,它和卖场是可以布置在一个防火分区内的。餐饮区内部的分隔布局要根据招商情况确定,我们的图纸上设有餐饮的区域,但目前尚未招商,很多使用要求并未明确的条件,设计首先控制了以下几点:第一,分三处设置了集中烟道,烟道有条件上主楼屋面的就上主楼屋面,没条件就上裙房屋面;第二,空调系统相对独立于商场的大系统中,局部采用便于控制和利于分隔的风机盘管系统;第三,为餐饮区后期给排水的改造预留条件。餐饮区分隔后,必然每家会设置自己的给排水点。我们在餐饮区对应的一层平面处,地下室顶板做了降板600~800的覆土处理,在覆土层可以实现新增排水管的接出。从餐饮区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统筹兼顾和自成体系也不是完全分开的。他们经常同时存在于设计的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4 KTV的设计

四层平面沿道路一侧是本案的KTV区。因为和商业的营业时间不同,业态不同,KTV区要单独招商,单独管理。设计中要注意的第一点是KTV部分要设置单独的防火分区,第二点是KTV区也涉及到招商后重新布置和改造的问题。改造后的布局不能影响到疏散通道;另外考虑到卫生间的排水,有可能是集中式的,也有可能在单间内分散设置,我们还是采取了地下室顶板局部降板覆土的灵活处理方式。

4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交通问题和城市人口对高品质商业配套设施的需要,都要求商业建筑具备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性,在这一背景下,集购物、酒店、办公、会所、公寓和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因此,为了保障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能发挥其应用的功能,就要做好有关方面的设计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区建筑;供配电设计;安全;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代商业追求效率,在不断商业集中,形成集团优势的过程中,商业区也随之成型,并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合理的运作。如何能保障这个巨大的商业机器正常运作,使之持续不断的创造社会财富,是对整个后勤保障工作的巨大考验。其中,供配电设计在整个商业活动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正常开展商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此,供配电设计的合理程度往往对提高商事活动的办事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以电气的负荷以及开闭所、变电所的位置、供电的方式、节能设计以及 PLC 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等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现代商业区建筑供配电设计。

1.负荷计算及变压器的容量选择

按照建筑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并结合相关国家规定,商业区用电负荷可以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其中一级负荷主要包括大型商场、超市营业厅备用照明用电、走廊、值班照明、商场经营管理用计算机系统等等;二级负荷供电主要包括空调、自动扶梯用电;其余为三级负荷供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则是根据负荷的分类,并结合不同建筑自身的特点加以选择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工程存在变压器负荷过低的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参数选择存在问题。采用系数法计算时,Kx、cosΦ参数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一些大容量的动力设备而言,其参数选择的不合适很有可能引起变压器容量的不足或者过大。一些设计对于供动力设备的变压器也仅仅按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选择,而没有进行大容量电机启动容量计算, 从而使变压器投入应用后无法满足电机启动的要求而不能使用。【1】 K∑P、K∑Q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因此在进行此类计算选择时应当保持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不能想当然做事,否则可能会导致变压器因容量选择出现偏差而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1.2变压器负荷及容量选择。现实中变压器负荷率β值往往较理论指导中要低的多。供电设计手册中规定的β值往往在80%左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β值要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裕量保证,适当提高规定中变压器负荷率β值的选择范围。对于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但是相互联系(母联)的两台变压器容量相差不宜太大,而且,变压器数量的选择上也应当尽量为双数。

2.现代商业区变电所以及发电机组的位置

对于商业区变电所的位置,我们选择的依据通常是按深入负荷中心的原则设置变电所。在现代商业区变电所位置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商业区内各个建筑、用户的分布情况有通透的了解,并结合建筑的分期及各个周期负荷分配情况,做出既可以满足开发周期,也可以满足各个用户的变电所位置选择。尽量避免因不可理设置变电所位置而导致前期工程结束后因无电源可以供给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尴尬局面。

在大型商业区的配电设计中往往要配置多个配变电所,各个配变电所的供电范围一般也大都包括一、二级负荷。各个配电所的设计应当统一进行、统一规划,避免因为单独设计而产生供电设备不能配合进行,进而造成一定的浪费。发电机组的位置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不可孤立的考虑问题。减少因发电机组的不合理选择造成的设备投资的物力浪费,以及管理和维护机房、机组的人力浪费。

4.现代商业区的供电方式与应急电源

现代商业的供配电设计具有相似性:高压侧主要有进、出线、避雷及计量,两路电源同时运行,不再设置联络开关,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方式进行设计,设进线开关与母线联络开关采用电气加机械联锁形式,消控、安保中心以及广播机房等重要负荷采用由变电所设置专门的回路供电,双电源末端切换方式。

供配电系统往往占据很大的地理面积,其建筑结构连接需要精心设计,特别是电子竖井更是应当考虑周全。只有合理的安排设计才能高效的利用商业区各种资源,减少因设计失误造成的浪费。

正如前文所述,商业的商业用电是商事活动的生命线,然而由于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介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保证有充足的用电。一旦发生意外,商业区的便即刻陷入瘫痪。应急电源的设计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局面造成的影响。通常的做法是,在地下室或者其他安全之处设置柴油发电机房,内部设置带有自动启动装置的柴油发电机组。此类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的原理在于:根据POCT 14228--80相关内容,按照第三级自动化方案实施自动化。如此一来,即可保证油温、水温、燃料温度以及室内温度在达到20-30°时,5s以内即可自动运行。

当商业区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时,柴油发电机组可以自动运行。如此一来,一些基本的用电需求就可满足了。当商业区再次通电,一切恢复正常时,柴油发电机组又可以自动终止运行,以待下次的断电情况发生。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还可以尽量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对商业活动连续性的影响。

5.可编程控制器在商业区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指可以通过软件被指或者编程改变控制对策的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编程简单、维修方便、可靠性高、占地面积小、成本较低等优点。

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建筑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其他控制器相比,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优势更加突出。但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语言却并不复杂,调试操作手段也比较简单。除此之外,可编程控制器的安装维护也方便简单,批量化的型号生产为此类设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了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可编程控制器还可以与变频器相结合,特别是与空调系统的结合,减少电机启动时的能源耗费,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6.商业区供配电设备的节能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的节能是指建筑内能源消耗和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智能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规制。现代商业区的供配电系统的可以采取以下节能设计:商业区的供配电系统和应急发电机系统由数字控制器系统通过系统的通信接口与建筑物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连接,从全局对商业区进行监控和管理,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及时了解建筑能耗的情况和变化趋势的最终目的。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首先表现在可以为商业区用电提供可靠的保障,其次也能在突发断电情况下提供应急用电提供必要条件。

第8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健康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8-0085-04

一、现阶段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基本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表1与图1直观地展示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总支出的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卫生总费用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1990-2005年十五年间,基本上每五年卫生总费用就要翻一番左右,尤其在1990-1995年五年中,卫生总费用增长了近两倍。

这里特别要关注的,是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变化。从表1、图1与图2中我们看到的一个显著事实是:曾经占据卫生总费用绝大部分比例的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两项占比明显下降,而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占比则显著上升。

这样的健康保障体系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会引致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由于健康医疗支出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当个人在健康保障方面需要承受很重的经济负担时,不可避免地会加重心理压力而致使不敢或慎于消费,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结果便是社会总需求不足,并由此对经济增长形成抑制影响。另一方面,当一笔大额健康医疗支出成为当事者无法回避的现实时,其结果很可能导致当事人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这对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构建无疑会形成负面影响。

改革和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是世界各国都面对过的重大课题,为此也进行过多方面探索,一个共同经验是,很多国家通过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使商业健康保险成为该国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从表2我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法国和荷兰等,商业健康保险的普及率已达到覆盖全部人口的高水平,美国也达到80%的高普及率;这些国家商业医疗保险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重多数都在10%以上(瑞士和澳大利亚略低,但也在5%以上),美国和乌拉圭更是超过35%。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尽管自本世纪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了较快增长,但始终没有超过4%的水平,最近几年一直在3%左右的水平徘徊。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显然还存在着很大发展空间。

完善我国健康保障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来减轻居民个人健康费用负担。但是,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还很不充分,商业健康保险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还很低,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巨大。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预测,至2008年,我国健康保险市场有1500亿~3000亿元的规模。而事实上,我国至2007年健康保险费收入仅为384.17亿元。一方面是巨大的商业健康保险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是相对滞缓的商业健康保险供给。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就在于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缺乏主体地位并由此导致发展不足,由此也阻碍了商业健康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作用的发挥。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及其后果

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至今还游离在健康保障体系之外,由此也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1、主体地位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导致产品开发受限。

医疗服务是一个垄断性很强的行业。首先是技术型壁垒,从事医疗服务工作的人员,第一步需要接受规定的教育、培训和实习,真正从业后,还需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以一般人无法轻易进入到医疗服务行业。由于高度的技术垄断性,人们无法确知医疗服务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恰当,是否存在过度医疗。除技术垄断外,我国医疗行业还存在人为的垄断风险。这导致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垄断利益则不断膨胀。于是,一方面,健康保险的赔付率节节上升;另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人对开发其他老百姓有需求的健康产品反而望而却步,大大影响了商业健康保险作用的发挥。

2、主体地位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有效调控医疗资源。

我国一方面存在医疗机构规模上的垄断,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为全民或集体所有,私营、中外合资等形式的医疗机构所占无几。另一方面还存在政策垄断,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理单位一般局限于全民或集体所有医疗机构,所以这些医疗机构具有政策法令上的天然优势。同时,目前我国对某些行业进入医疗行业仍然有限制,比如现有法律就不允许商业保险人投资医院。在种种限制下,商业健康保险人无法有效调控医疗资源,无法与医疗机构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无法在事先、事中和事后对医疗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审核和检查,保险人因此也无法有效控制风险,这些因素都导致保险人运营商业健康保险的不确定性和成本大大提高。主体地位的欠缺使保险人很难突破现有医疗体系来有效规避原有的医疗风险、重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名正言顺地为老百姓安排健康保障,这给商业保险发挥健康保障作用带来了阻碍。

3、主体地位的欠缺使商业健康保险无法获得政策法令鼓励和支持。

虽然老百姓对商业健康保险有一定需求,但潜在需求要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还必须有可支配收入的支持。另一方面,保险产品毕竟属于非渴求商品,很多人不会自行主动购买,有时需要外界因素的激励或强制。很多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都通过制定法律,要求符合规定的国民必须购买相应的商业健康保险。为此,很多国家出台了各种鼓励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优惠措施,如美国对雇主为雇员、个人或自由职业者等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制定了各自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并以强制性法令的形式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业务。政府优惠政策的推出,一方面增加了购买商业保险的吸引力,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的购买能力,能有效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推广。我国当前的状况是,国家只对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作出了相应规定,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健康保险的政策规定。而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也并非强制性要求,且很多补充医疗计划是由社保机构来承办,无助于健康保险发挥有效作用。

4、法律法令的空白增加了商业健康保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难度。

信息不对称是保险业永远的难题,特别对健康保险来说,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带来的困扰尤其大。总的来看,保险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由于主体地位缺乏使保险人对相关医疗服务开展全面调查和审核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在利用保险合同保护自己利益时,也因为保险法对健康保险相关规定的空缺而使保险人利益受到损害。我国的《保险法》对健康保险投保人未尽告知义务的处理并没有明文条款。尽管判例法系国家通过保险

判例规定投保人负有健康状况告知的义务,但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保险人引鉴国外判例未必能为法庭所接受,法庭最后可能作出有利于投保人的判决,保险人以法律手段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意图也因此可能受挫。

三、建立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1、国家通盘考虑健康保障需求,以立法形式推动商业保险进入健康保障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往往通过立法形式并采取具体措施来借助商业健康保险力量建设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第一种实现方式是,规定国民必须购买相应的健康保险。如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法》(The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Act of 1973)要求确保雇员有可自行选择参加健康维持组织的权利;德国规定所有公民都必须参加健康保险,其中约有20%的高收入或自雇家庭选择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1996年瑞士实施强制性健康保险,并要求保险公司一旦承保要保证续保,商业保险人同时为高收入者提供补充健康保险。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民众购买健康保险。如美国对雇主为雇员购买团体健康保险、自由职业者以及其他个人为自身购买健康保险都予以税收减免,对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采用较低的营业税税率,对健康险本身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澳大利亚政府对民众的私人健康保险费给予折扣优惠,而对没有购买私人健康保险的高收入者则实施加征1%医疗保健税的惩罚措施;瑞士的健康保险费用可享受税务减免,同时,地方政府通过提供收入补贴来帮助低收入者购买强制健康保险。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进入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也需要由政府力量来推动。一方面,政府应采取立法措施来确立商业保险人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需制定切实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2、国家适当开放医疗资源,鼓励商业保险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健康保险如果不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关联起来并对其形成一定制约,很难将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为此,很多美国商业健康保险人发起并逐步建立起以控制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和实施预付款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维持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HM0),实践下来取得了较好成效。HMO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将建立健康维持组织作为“国家卫生事业的战略方针”来推动;1973年,尼克松总统签署的《健康维持组织法》规定在经济上支持健康维持组织的发展。其二是HMO具有调控医疗服务提供者及其行为的能力。HMO拥有自己的医生、诊所或医院,HMO的医生主要是初级保健医生,HMO可对其医生雇员进行合理合法的监督管理;HMO还与医师团体或独立开业医师或独立开业协会签订协议,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医疗服务,HMO都有明确的就诊制度,严格控制投保人的就医行为和医师的治疗行为,比如投保户只能去HMO指定的医院或医生处看病,如要选择医生,需要承担较高的自负额,所有的医疗需求必须先咨询初级保健医生,如果初级保健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转给专科医生,而专科医生的很多医疗方案还需征得保险公司的同意。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要获得良性发展,控制医疗成本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借鉴HMO的做法,允许保险人合法利用医疗资源。为此,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医疗机构与健康保险人开展合作,并通过适当方式将目前相对分散、力量单薄的健康保险人联合起来,以增强健康保险人同医疗机构展开磋商的能力。同时,为真正实现商业健康保险人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解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行业的法律障碍。

3、商业健康保险人提高风险控制技术,创造自身的主体地位。

健康保障体系要顺利和持续运行,有赖于成熟的医疗风险控制技术。目前,世界各国较多采用的医疗风险控制技术是相关诊断人群收费标准(Diagnostic Re-lated Group,DRG),即根据年龄、性别和治疗费用等因素划分每一相关诊断群,将每一相关诊断群的病情分级确定其平均医疗成本,制定相应的付费标准。另有一种费用控制方法是资源基础性相对价值计量法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它是根据医疗行为使用的资源成本来确认每个医生或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相对价值。挂号费、诊疗费和医师职业责任保险费构成资源基础性因素,这些因素被转化成相对价值单位后再乘上每年更新的转换系数就成为应该向医疗服务提供者支付的金额,这个金额还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美国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和几乎所有的健康维护组织(HMOs)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医疗费用控制问题,尤其需要提升这方面的技术。商业健康保险应积极配合、支持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方面的研究,从整合医疗信息开始,深入研究相关控制医疗和就医行为的技术,改变医疗机构在定价上的垄断权,并建立有效的就医行为监督机制,提高整个健康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藉此,商业健康保险将逐步创立和体现其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第9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

【关键词】健康保险 保费收入 影响因素 定量分析

一、研究背景

健康保险是人身保险的一种,它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当被保险人发生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伤害时,保险公司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保险。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健康保险服务的发展目标。在保险行业中,保费收入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状况的基本指标。从近些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数据来看,1999年至2012年保费收入一直呈增长趋势(如图1)。

虽然商业健康保险自身一直在发展,但是相对于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来说,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由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占35%,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占18.3%,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赔付支出仅占1.48%。相比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个人承担比例较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依然不完善,而商业健康保险更是残缺不全。因此,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是新时期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正以商业健康保险为研究对象。

二、模型假设

首先进行定性分析,了解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经济关系为定量分析做准备。

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主要影响因素有:

综上所述,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1: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有效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会对商业健康保险收入产生影响;

假设2: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可以准确反映个人医疗支出成本,并且会对商业健康保险收入产生影响;

假设3:人民的保险意识主要与受教育水平有关,并且其对商业健康保险收入产生影响;

假设4: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对商业健康保险收入产生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利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选择1999年~2011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Y: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亿元)

2.解释变量。

x1:国内生产总值(千亿元)

x2: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x3:普通专科及以上毕业人数(万人)

x4: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亿元)

(三)相关分析

对Y、x1、x2、x3、x4进行相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见:

1.Y分别与x1、x3、x4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9、0.97,可以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Y与x2的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明显,相关系数为0.73。

2.x1与x3、x4相关(相关系数为0.97、0.99),x3与x4之间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因此x1、x3、x4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模型设定

鉴于x2与Y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考虑将x2剔除出解释变量,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b0+b1x1+b2x3+b3x4+ε

鉴于x1、x3、x4之间可能构成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因子分析,并对模型经行修正。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收入(x4)同样是全国总保费收入的一部分,而总保费收入进过前人研究与国内生产总值(x1)有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基本医疗保险保费收入也会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线性关系而不独立。我们选择进行变量替换。用■替换x1和x4,■可以理解为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险深度。新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b0+b1x3+b2■+ε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实证结果

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影响,对上述方程进行对数变换,以减少测量尺度,运用下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ln(Y)=b0+b1ln(x3)+b2ln(■)+ε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结果为:

可以看出,拟合优度良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总体通过了F检验,P(F值)=0.0000

0.05,因此各变量商业保险收入具有显著性影响。

因此模型结果为:

ln(Y)=3.1181+0.8664ln(x3)+0.4896ln(■)+ε

(二)结果分析

由上述结果方程可以看出,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增加会使商业健康保险平均保费收入指数增加,受教育水平相对于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弹性为0.8664;基本医疗保险深度增加也会使商业健康保险平均保费收入指数增加,基本医疗保险深度相对于保费收入的弹性为0.4896;受教育水平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反应比基本医疗保险深度要更加敏感。而医疗消费价格不是影响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因素。

五、结论

商业健康保险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通过推广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深度有利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基本医疗保险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要同时进行。

人民的保险意识至关重要。让消费者达到一定的受教育水平时,可以意识到风险管理和保险的作用。与此同时,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保险产品,以其较低的价格和强制性特点让消费者体会到了保险的实际意义,于是本来缺乏保险意识的消费者,会逐渐形成购买保险的愿望,于是开始购买保障更多的商业保险。

医疗消费价格增加,消费者一方面因为医疗风险增加而愿意购买保险,另一方面因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下降而不愿意购买保险,这两种反向作用相抵消,使得医疗消费价格对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尹成远,赵桂玲,周稳海.中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实证分析与预测研究[J].保险研究,2008(01).

[2]高树棠,成昕怡.甘肃省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1(06).

[3]许让.我国保费收入与GDP关系的模型建立及预测[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4]国家统计局网站[OL].http:///,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