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生个人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 毕业生 就业观念 择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06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学识程度在就业的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正确的选择方向。由于中职生的自卑自负、期望值偏高、对于就业要求较高等原因,使得很多中职生无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于中职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1 中职毕业生不良择业观的主要表现
中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认知和定位不清楚,个人价值需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之间不统一,使学生对相关单位提供的职务不满意,不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良好地应用在生产实践和就业中。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充满了理想和抱负,渴望能够在就业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其他学历的毕业生竞争中没有优势,又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在这样两种极端的自我认知状态中,中职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以及对未来的工作的规划都不够准确,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困难。
1.1 自卑自负,依赖思想严重
中职毕业生没有真正地走进过社会,没有经历过社会就业中的大浪淘沙,所以竞争力在职场中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对于其他职场成员和高学历的毕业生往往又不够自信。这样徘徊在自高自大和自卑自怜的情绪当中,没有信心进入到现代职场的竞争中,再加上部分学生对家庭有很重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家庭能够帮助安排工作等。因为这种种不利的心理状态,导致中职生在就业中无法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1.2 期望值偏高
有的学生在第一份工作的求职中,不能够客观地估量自己的个人价值,对薪金的期望值过高,导致求职过程不顺利。学生应该首先对自己对于企业的价值做出客观的评价,期望值不可太高,要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对想去的岗位、自己的核心价值与竞争力有着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与用人单位之间有良好的切合点。而且很多中职生在选择职业上,不仅有职业的标准、工作待遇上的要求,而且还有地域上的界限,这样就给自己就业设置了障碍,自然难以就业。学生应该放松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应聘的工作。
1.3 追求“专业对口”
在就业的专业选择中,很多学生不够清楚,对专业的选择范围或是放得太大,致使在就业中选择的岗位和职务过多,并不是很适合自己,或者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或是就业原则的范围限制得太小,对专业和方向限定得过于死板,导致就业中能选择的单位和岗位太少。所谓的“专业对口”,很多学生的理解并不正确,专业对口并不是专业一致,而是求职者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企业需要技能的一种契合。
2 如何让中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1 学校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转变学生依赖思想
中职生在校就读期间,除了学习以后的就业知识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广泛的就业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的形式和社会的需求,帮助学生转变依赖思想,让学生更多地靠自己,在了解更多的工作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中职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缺乏信心、期待值过高等情况,都是因为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接受到正确合适的教育,没有激励起学生的竞争欲望。因此,学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能力,在应聘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如学校可以模拟人才应聘现场,帮助学生减轻真正应聘时的压力,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那种激烈的竞争意识。再者,学校也可以经常请一些企业到校开设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资料,也让学生知道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以后的就业提供最有利的帮助。
2.3 激励学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
中职生因为家庭因素和受教育程度在应聘求职时常常消极对待,产生胆怯的心理。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就要经常激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进取精神。中职生虽然在知识积累方面没有本科毕业生强,但是对于应聘工作的技术性和动手实践能力都要比本科毕业生强得多。在应聘时往往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要时刻保持着进取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竞赛,一是加强学生保持进取精神;二是加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喜欢课堂,自主学习更多的知识。家长也应该经常保持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这样在真正竞争中,学生就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2.4 做好充分准备,沉着应对各种变化
在真正的应聘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情况,而且不一定能第一次应聘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自己的受挫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沉着面对各种不同的变化。在学校,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文化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己的能力;在课下,也应该丰富自己的各项能力,不能每天无所事事。同时,老师也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到“并不是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功,但每次成功都是由努力而来”。这样学生在应聘受挫时也能从容面对,并不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依然能够应对各种变化,积极进取。
3 总结
择业问题是中职生乃至每个毕业生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件大事。当代中职生要摒弃自己的自卑、消极、期待值偏高等负面情绪,要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加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自己多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沉着地应对各种变化。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要给予学生帮助,多多请社会的一些企业开设讲座,让学生掌握应聘的第一手资料,知道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准备。在多种选择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正确抉择,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勇于到能发挥自己一技之长的地方去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刘春华.转变就业观念 开辟就业渠道[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57-01
针对目前的生源质量,中职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方法和灵活恰当地使用一些工作抓手。
一、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甚至还有不少在中学阶段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也较差,入校后违规违纪现象频发。面对这样的学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学校的最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上。
二、认真履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礼修身,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中专学生行为准则。
3、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教育学生,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重视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形成,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和发扬良好的校风。
三、切实履行班级管理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经常深入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加强检查与督促工作;按要求填写学生;认真组织实施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与鉴定;及时对学生的奖惩、资助和评先评优以及推荐就业等提出建议;制订和落实班级学期工作计划,搞好班级;认真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好班级台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生报到、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毕业鉴定、毕业就业指导和毕业离校等工作。
2、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自然状况和思想、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经常同任课教师、有关部门和家长联系,围绕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思想教育,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3、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及其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余活动,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班级基本工作方法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常说的管无定法。对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而言,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威信、教学生做人和培养学生生存观三种做法尤为重要。
1、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要当好班主任,首先须树立班主任的威信因为威信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之心灵的纽带,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感情传递的载体。没有这样的纽带和载体,班主任就无法把班集体搞好。班主任的威信应该有这样三种内涵:权力威信、能力威信、情感威信。权力的威信令人畏,叫人不敢违;能力的威信令人敬,使人不能违;情感的威信令人亲,让人不愿违。
2、教做人,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首先请学生做到七个字,那就是忠、孝、仁、智、礼、义、信。其中,孝最贴近学生实际,而孝又最能学生怎样做人。天下事,孝为先,从孝字入手,一步一步再做到其他。如何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呢?除了讲道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展感恩活动,要求学生每月一次感恩行动,诸如给父母做一顿感恩饭、给老人洗一次脚、打扫一次庭院等,甚至送一次茶水、搬一只凳子、给父母洗一件衣服等都可作为感恩活动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把做的事情写下来,最好能带有家长的意见。
3、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是一个转折,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学校管理,除学校统一安排新生入学教育外,还应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认真学习中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体会或保证书,使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根据班级的具体工作,制定班级公约和奖惩制度,由全班同学讨论达成共识后执行,以培养好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班风。
五、班主任工作的抓手
许多班主任在交流心得时多多少少都表露出对班级中个别学生的无奈。他们经常旷课、旷宿、上网、吸烟喝酒,甚至时有打架斗殴事件发生,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校的相关规定。班主任在处理这一类问题上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无益,对班级其他学生也会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怎样去挽救他们,转化他们,尽可能地留住他们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就业。就业是谋生的手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中职学生就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找工作。如果说就业是立国之本,安民之策,那么就业更是我们的制班之道。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学生就业推荐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含有对学生学习成绩、操行评价、技能等级证书等各项规定。
2、学籍。学生学籍档案是记录学生个人的主要经历、面貌、学习成绩、操行评定和班主任评语等情况的文件,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尤其是就业后在个人转正定级、办理养老等方面必须用到学籍档案。档案作为个人身份的一种象征,随着人事服务工作的发展,其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每一位获得正式学籍的学生,他的在校学习经历都会记录在案。
六、总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要提高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只有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每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时,看到有的学生由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感觉班主任工作真是魅力无穷,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有这样,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我们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也才能建立真正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鲁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2期.
一、疏导自我意识
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中职生由于自身主观原因及其他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自我的认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的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全面否定自己,自卑心理严重;有的被家庭过度溺爱,固执己见,认识不到缺点甚至错误。
1.引导客观分析现状,正确面对现实。
要通过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全面调查,引导学生既能看到个人闪光点,也不回避自身的不足;通过认识长处树立自信,进而强化成才信念;通过与社会规范、学校要求相对照发现不足,尤其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面对自身现状,既不灰心丧气,也不盲目乐观,争做阳光、上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2.引导自主评价、调控,强化自我意识。
在学习与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及时通过总结、交流的形式进行自主评价与自我调控,特别是引导学生善于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做到思想上不好高骛远,行动上脚踏实地,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二、强化责任教育
强化责任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由于自身客观原因及社会诸多不良环境的冲击,中职生的责任感愈来愈薄弱。
1.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学会感恩与担当。
要引导学生发现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中积极向上的因素,珍惜青春与学习,树立学习观、成才观;正确认知家庭、班集体及社会,了解环境与个人成长的相互关系,感恩亲情、感恩集体、感恩社会,并主动学会担当。
2.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会竞争与合作。
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应能力,内化责任与义务,在合作中竞争,实现与环境的良性互动;正确处理和家长、老师、同学及朋友的关系,在尊重、理解、宽容的基础下,优化、利用个人成长环境。
三、营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的营建是实现自我管理的手段。中等职业学校不能以学生素质和安全为借口,在管理中高压管控而忽视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和营造和谐民主管理的校园氛围,才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以学校、班级、小组、宿舍等不同集体形式,构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团队精神,强化集体荣誉感。要通过学习及其他各种校园活动,形成共同价值观,借助集体意识、奋发上进的共同愿景和情感体验的支配,使中职生消除自卑感,逐步展示自身长处,品味成功,体验自身价值,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2.积极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的办法,建构更宏大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当今社会道德迷茫、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尽管中职生同样有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但自身辨别、管控能力薄弱,极易被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左右,使自我管理中的价值观念产生偏差。尤其是近几年社会变革的影响,一些农村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家庭变故增多,单亲、留守学生比例上升,家庭教育缺失,已经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重大因素,亟待学校与其他教育力量的共同关注。
四、建立健全体制
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是实现自我管理的措施。在规范学校教育行为的前提下,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探索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实现学生的主体发展、个性发展,为社会培养不仅具备一技之长同时能够干事创业的优秀毕业生。为此,学校要立足学生主体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目标,改革学生评价机制。要大胆实践探索,形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案,进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并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把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内化为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五、创新班级管理
班集体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阵地,要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强化、引导每一位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在建立班级民主自律制度的前提下,养成在班主任指导下的有章可依、人人参与的自我管理习惯,实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互帮互助、共同监督的班级管理秩序。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要立足办学理念、办学体制的革新,更要突破学生管理的传统思想,全面提升中职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才能实现从“管”到“理”、从“堵”到“疏”的转变,才能有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健康持续成长。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克服对学生认识的片面性,更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加普 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1期。
最近几年,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覆盖水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备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当前国内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其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有关高职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对于高职教育未来发展意义重大,且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即高职教育应该如何做好同中职教育的对口衔接,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方向性、理论性很强的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二者同时出发对此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高职与中职衔接与沟通的重要性
将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进行有效对口,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当前来看,我国的教育结构,以九年义务教育为起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体系:首先是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另外是,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相比前一者而言,后者的衔接、对口渠道还不是很顺畅,由于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投入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必然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实际上,目前职业教育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可以破解中职与高职教育对口的门槛,让一大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不仅可以为祖国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还可以激发起我国职业教育的活力,增加中职学校招生亮点。举个例子,我国台湾地区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并行,纵横交错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活力远远大于国内;[2]其次,中职与高职的有效对口,也是促进我国青年继续深造和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生源年龄一般处于15-17岁的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强。因为种种原因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伴随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日趋成熟,个人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很多人已经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和资格,且中职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理论能力比高中毕业生要强,他们更容易接受高职学校的专业内容;然而,目前的教育制度使得中职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同普通高中教育相等的机会和权益,这种不公平的教育体制,很容易埋没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摧残和浪费。所以,积极发展中高职对口升学教育,可以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二、针对国内中高职教育的有关政策的几点建议1.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吸引力
为了促使中高职对口教育快速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国内的职教管理体系,将职责划分,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即高职教育在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课程理论教学为中心,而不是以学校建设为中心,要增加学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将判别教育的矛头从学校类别转移到教学中。不管学校处在什么等级,如果有条件均可以开设职业学院,增加对口机会;对主管教育部门来讲,必须把握好办学资质鉴定审核和教育质量量化考核这两点,通过建立开放式高职教育体制,可以优化利用全国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经过实践,此方式的效果大大优于之前的以学校进行严格划分的教学模式。[1]2.依据高职教育特点,进一步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制度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果差的现状。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等诸多问题。不少计算机班的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学习。当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应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导致教材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等到工作后发现已是过时的理论。另外,众所周知,计算机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硬件、软件、网络、程序等内容繁多,许多中职学校出现了教学内容庞杂,使学生虽然有全面系统的知识,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精通技术。
(二)计算机水平差异大
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计算机运用水平存在差异。中学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形成学生差异的原因之一,一些学校较重视计算机教育,课程开展充足,学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基础扎实,也有一些学校只为学生通过计算机会考,只让学生一味地做题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很少。再者,由于学生的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同样也是导致学生之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大多学生由于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加之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教师传统的灌输法更让学生觉得计算机课乏味。
(三)教材和教学模式有缺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职计算机的教材目前都与时代步伐严重脱节,教材内容陈旧落后,交替更新过缓,导致计算机基础的很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能很快地出现在学生的教科书上。另外,中职教材与中小学教材内容重复严重,完全体现不出中职计算机的特色,导致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最后,教材理论性东西过多,实践操作内容过少,导致学生上机无所事事,使教师陷入了尴尬境地。现在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老模式(理论+实践)。由于学校的学习设施达不到,严重影响学生上机实践。而在传统的理论课上,教师只会照本宣读,学生则什么都听不懂,导致信心下降、兴趣丧失,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没有达到。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期末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与练习,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而校企合作既能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实训场所,同时也能锻炼他们参与实践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因此,为适应当今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更新的需要,同时也解决理论和实际脱节、学校实习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培养的学生的技术特点,联系相关的企业,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合作的流程。比如可以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目标是要为企业发展量身打造所需人才,并针对培养的人才需求数量、人才规格专业设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开展方式、毕业生就业安置及待遇等具体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也可利用假期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做实习。此外,学校要想和社会上的企业合作是有限的,还有另一条路就是可以依托培训机构。社会上有计算机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机构往往具备培训的硬件条件和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培训机构去学习,这样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对于学校和培训机构来讲,都可以实现“双赢”。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努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讨论研究法”的运用能激起同学们对问题的争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自然教学效果也最佳。为了让学生展示个人才华,我为了发现学生特长爱好,更好地关注个性差异,以便能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自我,教学中,每学期我选择十几个小课题供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学生有一种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一种争论的气氛,将问题解决好。当然这种“学生试讲法”在一开始时教师要多指导,可提前将任务布置给一部分学生,以避免失败,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实行此种教学法时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及时总结其学习效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保证由学生做主角的成功。实践证明,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增强教师计算机专业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大纲重新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细化知识点和能力点,教师在讲课当中也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另一方面,教师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阅读与计算机有关的杂志及书籍,并掌握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及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尽量找到和学生的共同语言,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应积极地去聘请具有“双师”资格的专兼职教师来改善我们的教学力量。对学校自身而言,也应加紧制定和完善教师的轮流进修制度,去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映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中国电化教育,2012.
[2]黄冶斌,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0.
[3]刘振国,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
[4]蔡正红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J].职教通讯,2011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结构模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飞速发展,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次变革,有办学层次和方向的调整;有专业设置和课程知识的调整;也有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等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近几年,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职业素养达标和岗位技能达标的“双达标”的培养模式。因此,对各个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掌握了各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实施“双达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一、素质和素质结构模型
“素质”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里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先天条件下,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教育培养以及自身活动的历练,逐步积累起来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关于素质结构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形象的表达出了人的素质结构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的素质中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等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三大方面。
我们今天讨论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和麦克利兰的比起来,自有它的不同之处。麦克利兰的模型是用来描述大众型的,涵盖了对社会上一般人的概述,是对各行各业人的基本素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而我们讨论的是处于培养阶段的人应有的素质结构模型,是探讨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模型及其分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适应未来社会工作需求所必需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以及其质量水平,是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中职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应用型教育,而是技能型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培养方面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以“知识+操作技能”为培养内容的。结合近几年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着重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提升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学生的素质结构。现本着“夯实基础、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提高素质”的原则,对素质结构模型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探讨。
1.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此模块主要指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岗位技能两方面。
会计电算化本身是由会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理论知识模块既要有会计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包含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不过多涉及理论知识,又鉴于其工作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及相应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归纳分析其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有:①计算机应用基础;②会计实务;③会计电算化;④经济法;⑤纳税实务;⑥财务管理。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方向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也即是“技能型”人才,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因此其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只要在工作中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做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工作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工作岗位需求,确定如下相关工作的岗位技能: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③会计帐薄的设置与登记;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等常用会计表格的填制;⑤错账的查找与更正;⑥会计期末结帐;⑦成本计算;⑧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⑨会计报表的编制;⑩工商企业会计综合业务操作。
2.自我管理能力模块
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模块,指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两大方面。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一线工作,直接接触中职学生,总结出中职学生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大致有如下典型之处: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礼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出口成“脏”,且自以为荣;自私自利,凡事只顾自己;好逸恶劳,懒惰成性等。在行为习惯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责任意识。对这些暴露出来的或普遍或典型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均可以归结到这些学生的情商方面出了问题。甚至也可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劲头不大,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和情商有很大的联系。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不能适时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时时的进行自我激励、不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些正是情商较差所导致的。
根据以上论述,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笔者认为,自我管理模块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遵纪守法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会计作为一个和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其遵纪守法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3.发展提升能力模块
如果说中职学校是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基本技能型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说是初步具备了走进社会步入职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但是,顾名思义,这个模块是本着提升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而需着重培养的素质。
尽管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高,但是作为学校教育,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拘泥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基本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不可一概而论,一个教学目标走天下。因此,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提升能力模块必须要有所体现。笔者分析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个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耐心。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方能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可能。
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在素质结构模型中,首先是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纳或会计等,而永远成不了财务科科长。其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可以说是和组织管理能力相辅相成的。再则就是文明礼貌和礼仪意识,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加入一个特长,是为了在职场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一个人的特长,尤其是除却专业之外的特长,是一个人魅力展现的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社会态度也是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这些方面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及现状
1、学校状况。我校广西物资学校是文本直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学校,学校办学基础实力雄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有学校特色的个性教育,学生以自己是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2、学校班级学生状况。学生的构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占大部分,主要有①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读高中后升大学的可能性不大便选择读中职学校的学生;②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虽好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负担不了读高中的费用,希望早日掌握一门技术尽快实现就业,以分担家庭经济负担的学生;③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的学生,家长希望找一间学校,使学生可以学一门技能,老师帮着管教,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由于来源不同,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①一部分学生报着求知的渴望来读中职学校,求知欲强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已经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在学校就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健康向上的活动,自主意识在增强。②一部分学生尽管初中基础不太好,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够强,但喜欢动手操作,有决心入读中职后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③另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根本不会学习,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不思进取、纪律松懈、懒惰厌学、缺乏自制力等习惯。
3、学校的师资状况。学校资师力量雄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
根据学校的特色和中职学校的办学要求,本人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如下:
(一)明确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思想
把“建设一个班风正、学风浓,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感恩社会的班级”的思想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风是班级的灵魂,班风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风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而班级管理制度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保障。
1、入学初期,根据学校纪律教育安排,依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强化学校纪律教育,并完成纪律考试,考试试卷及成绩册等资料上交学校学工处存档。
2、根据《广西物资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精神和宗旨,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以企业的管理方式来建设班级。
3、成立一个务实能干的班委会,明确各个班委职责
组建班委,凝聚挖掘班级各方力量,提高班级整体综合素养水平,展现富有青春活力的班级面貌。开展班团干管理主题培训,增强其管理技术。
(1)组建班委会
(2)注重培养和提升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
(3)班主任永远做学生干部的坚强后盾
4、班主任注重加强日常工作管理
(1)绝对做到上传下达,及时把学校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学生,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每周一总结,针对学生的实际行为强调文明礼貌,发现思想问题或者其他违纪现象及时纠正。
(3)积极到班级、到宿舍检查,常找学生谈话,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明确职业目标, 加强学风建设,培养浓厚求实的学风,以学风导班风
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
入学之初,就给同学们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指导思想,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通过开展《认清会计职业目标 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主题班会,向学生介绍了会计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程序及其取得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认清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目前的状况下通过怎样的学习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正确估计自己的职业未来;而且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凭着他们的努力要达这个目标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职业目标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学风的培养、树立良好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并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了“勤学,好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浓厚学风,使得每位同学都为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努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本人利用上课时间和自习课的时间,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传达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和探讨出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详细见《学习方法共享介绍》)。
(2)同学们团结互助、热心助人的现象在学习中时常可见。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学习竞赛,并努力争取优秀的成绩。
(4)在本班举行知识竞赛,奖励先进,鼓舞后进,通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创建温馨二室,创造家庭式美好生活
1、通过新生入学的主题班《你我有缘来相识》,把“共同建设我们共同的家----2011财一班,让我们的家团结和睦、优秀而幸福……”作为建班思想提出来,让学生对班级不要陌生而充满期待。
2、开展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教室,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3、净化、绿化、美化宿舍,构筑温暖的家。
4、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学生。我与家长联系绝对不是因为学生的违纪,而且我是跟家长反映的是学生的优点及表现好的方面,在肯定学生的成绩时委婉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家长易于接受。
5、招开学生座谈会:利用自习课时间与全班学生举行座谈会,谈学生、谈生活、谈将来。
6、与学生一起聚餐:新学期开始,与全体班干部聚餐,感谢他们上学期的辛勤工作,畅谈本学期计划。让班干与老师的距离更近。
7、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乐于助人,学会担当: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教育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8、通过观看视频《夜幕下的黑手》、《变形记》、《职来职往》等,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现象,学会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收获思想上的进步。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成绩和思考
在校领导、班主任的带领下,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团结勤奋、和谐发展”良好班风的指导下,2011财一班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奋进向上、团结互助的优秀班集体,并取得累累硕果:
(一)荣获广西物资学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本班成立至今每月均荣获“文明班级”称号,而且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三)多次荣获先进团支部奖;
(四)多次荣获墙报比赛奖项:班级文化建设墙报获二等奖,感恩资助墙报获二等奖,学雷锋墙报获三等奖等;
(五)“温馨教室”评比一等奖、“温馨宿舍”一等奖、教室环境文化评比二等奖;
关键词:顶岗实习;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转型,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经常有某招聘会高薪招聘职业人才而不到的报道。作为职业院校,面对这种局面当有所反思和行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而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除了校内的专业课教师之外,实习期间的管理教师也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了一支实习带队教师队伍,负责承担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实习带队教师是介于中职辅导员①和实习指导教师②之间的角色,其存在的依据是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学校招生数量大大增加,而同时学校编制、人员经费等因素限制,致使辅导员与实习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因此创设了实习带队教师。
实习带队教师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角色,是学校派驻在企业驻点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教师,其责任在于指导刚刚走出校门的职校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更快地适应岗位技能要求,是承担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化和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的重要角色。
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实习管理教师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却存在着不足,甚至有些院校都没有实习管理教师团队。今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年来形成的良好运作、效果显著的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培养为例,对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教师组建和培养作一些简要论述。
一、实习带队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1.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需要
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在目前国内的各职业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落实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以下的困惑:(1)顶岗实习的计划执行困难;(2)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度低;(3)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4)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
前3种问题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如校企共同组建职教集团等方式得以不断解决。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困难,则需要组建一支良好的实习带队教师队伍来克服。顶岗实习是在企业进行的教学任务,既然是教学任务则必须有计划、有实施过程的监控,但这些管理工作如没有企业方面配合是无法实施的。即使企业方面配合,也还是需要学校方面参与到全过程的监控中,以便保证顶岗实习任务的圆满达成。这些教学任务的完成,就需要一支专门的队伍,即实习指导师队伍的建立和培养。
2.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企业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向“准职业人”转化的重要步骤。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学生毕竟是刚刚从校园走出,进入一个陌生的企业和社会环境,这就需要实习带队教师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渡过这个适应期。顶岗实习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困惑或问题,这也需要实习带队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二、实习带队教师的培养
实习带队教师不论从学校层面还是学生的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实习带队教师能否完成其责任,这就需要学校从选聘、培训、指导和管理保障等方面进行做好相关工作。
1.选聘
从历届毕业的优秀学生中挑选,以学生在校和实习期间的表现,班主任的评价、实习企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首先确定候选名单,再经过来校参加笔试和面试等考核过程,择优录用。
选聘条件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纪律表现,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否能独立地发现和处理问题,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等。
2.培训
学校每年举行两次实习带队教师集中培训:一次是在7月份,另一次在12月份。7月份为新实习带队教师的入职前培训和老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总结;12月份为实习带队教师的中期考核及提升培训。
(1)入职培训
根据学校多年来实习管理工作的经验,整理出学生在实习中常见的问题案例和解决措施的培训教材。培训具体分五个部分:实习管理规定、安全注意事项、典型案例分析与处理、急救与常见病常识、行业企业相关知识等。实习带队教师通过入职培训,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岗工作。
(2)提升培训
针对实习带队教师在管理实习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学校定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来校,对实习带队教师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培训。先由负责各企业实习生实习带队教师阐述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相互间进行交流探讨,再对问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对策,最后总结出相关理论性的成果。这些成果也为校内教学提供了教学案例。
3.指导
除了定期培训之外,还有不定时的指导。毕竟顶岗实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着变化,对实习带队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出现一些实习带队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相应的专家或骨干教师给予临时性的指导。该临时的指导团队主要由富有学生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与相关实习带队教师保持联系。
4.管理与保障
实习管理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实习生的重要队伍,是承担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基点。学校要为这些实习带队教师提供完善的保障如多买一份意外保险等,以便这些教师能够更好地从事实习指导的工作。在管理方面,制订和印刷了《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实习带队教师工作手册》,该手册包括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职责、实习带队教师工作计划(按季度)、月工作日志和工作小结、季度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实习生名单等五部分。实习带队教师要按规定按时填写,定时交回进行检查。驻点实习带队教师,还需定期上交所在企业的考勤表和企业考核评价表等资料。
三、实习带队教师培养的作用
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建立和培养,对于顶岗实习稳定率提升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旅游职业学校在2014年办学30周年时做了详细的统计,以2012-2013年情况为例,本年度参加实习学生人数为1,482人,流失实习生33人,实习稳定率为97.8%;有132人在企业获得嘉奖和表扬,比例为8.9%;就业人数为1,445人,就业率达到96.6%(其中海外就业人数达85人,占就业人数总比5.9%)。
职业院校区别与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能否落到实处,这是值得很多职业院校思考和探索的。实习带队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养,是经过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的多年实践已经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力。
注释:
①中职学校在辅导员建设方面由于没有强制要求,多数实行的是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但是专任教师在校内教学很难对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
②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仍处于紧缺状态。
参考文献:
[1]田执存.重视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2009(21).
[2]周启平.试论中职学校设立学生辅导员制度[J].卫生职业教育,2006(19).
[3]储少卿.对职业院校实习教学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17).
关键词:中职校心理健康课 活动和体验 教学活动形式
如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笔者认为,以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进行,“重视活动设计,强调体验感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自身特质及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其教学必须“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组织形式,以学生本人的情意活动为主要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灵活多样而又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自身特质决定了必须实施体验式学习
在教育部《心理健康教学大纲》中,“课程教学总体目标”要求要“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但其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知识,而在于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活动”和“体验”是心理健康课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活动和亲身体验,才能在感悟中实现自我的心理发展。其实施过程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通过探究互动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自身特质决定了实施体验式学习的必然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学对中职学生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是教师最应该给予关注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常用形式,它的出现首先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期望,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被激活,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最佳情绪背景,在放松的状态下,学生敢于尝试,敢于表现,敢于宣泄,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在互动中产生团体的凝聚力,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另一方面,相当部分职校生,具备较强的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这是他们的“强项”,活动的实践性、互动性正契合他们这一特长,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尝试,在各类体验活动中加快彼此的了解与沟通,找到创新的乐趣。
三、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活动形式的实践
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在多年的中职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实践中,力图以中职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借鉴研究成果,积极实践,尝试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活泼多样的活动形式,取得了较好的辅导效果。在此抛砖引玉,介绍三种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活动形式。
(一)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通过让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特定的角色,将学生暂时置于他人的位置,通过对角色的模仿、想象、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以“职业情景剧”及“校园心理剧”作为角色扮演内容。
1.职业情景剧
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必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角色扮演正是一类十分适合职校生的“特殊”活动。根据不同专业,通过学生分角色模拟操作与交往来展现活生生的职业活动情景,在主动参与中,让学生愉悦地接纳自己在职校学习的现实,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职业自我形象。
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我通常准备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过程中的背景材料和角色,让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任者,从而处理这一职务中的某些工作,以体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并在活动结束后让“演员”与“观众”都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
“职业情景剧”角色扮演活动的心理价值就体现在“设计职业情景”及“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学生在分析、讨论、扮演、调整中了解不同职业角色的特征、责任和义务,体验不同角色的内涵活动,理解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是通过戏剧表现的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产生的困惑、烦恼、冲突等,融入心理学知识、技巧,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编排并表演的过程。学生在校园心理剧的编排、表演和观看中,能站在角色立场,体验角色处境和心情,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缓解压力,感悟道理,获得一些化解心理困境的技巧和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心理素质迁移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这两类角色活动在教学实践中都深受学生喜爱,其心理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进行表演时,学生要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妆、共同准备道具、场景,要克服怕羞、胆怯、并克制自己大胆地扮演角色……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自信心、表演欲望、积极的情感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心理游戏
中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是“动手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进取,心态健康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日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中职心理健康课程十分重要的任务。近年来,原来主要应用于成人人事培训的拓展训练逐步走入校园,以“培养协作和团队精神”为主要目标的拓展游戏经过“改良”后被心理教师广泛应用,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除了拓展游戏,各类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心理游戏也在心理课堂上出现。心理游戏的目的就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从学生在面临挑战和危机时入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体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分享活动体验带来的各种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迪,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的。
心理游戏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将学生内心世界投射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活动形式。教师若能深入研究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充分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设计能指导学生解决困惑的心理游戏,加以积极的引导,就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拓展心理课堂教学空间,是促进中职学生个体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式,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社会服务等。
在教学“我的角色,我喜欢”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活动过程:先让学生“纸上谈兵”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你准备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尽快完成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变?”;再让学生深入职场访一访――学生分小组选择采访对象,到单位考察他们如何履行岗位职责,并根据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实施采访,如采访毕业多年的学姐,听她们讲述“当初是怎样完成从一个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的”“工作中有哪些快乐或烦恼的事,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等;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理一理――学生将采访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本或PPT的形式;最后是成果分享,交流感受,让学生以新的眼光来分析、审视自身,进一步思考自己与理想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之间的差距。
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悟与收获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课应顺应学生成长规律,真正坚持以活动为主,然而活动本身不是目的,活动后的“感悟、反思、迁移”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课始于体验感悟,悟于探究、反思,终于迁移、运用。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担任心理健康课的教师应当因材施教,灵活处理,并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反馈、专家评定等方式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提炼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每一堂心理健康课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引导学生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教学大纲解读.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3]曹璇.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国教育报.2002年12月6日第4版.
作者简介:陈美璇(1971~),女,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德育组组长,大学本科,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从事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