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幼儿园督导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督导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督导报告

第1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一、工作亮点

一年来中心园在各级领导的关注引领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大家相互配合,互相协作,使各个岗位人员能有效发挥其职能,各项工作在短时间内变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团结、竞争、向上的工作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与城区优秀园所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督导反馈,我园将在今年对自己的不足做出相应的整改,达到规定的要求,最大程度地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宽松、和谐、有益的成长环境。

1.教师队伍方面的问题。教师素质不高,学历不达标,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专业和素质亟待提高。

2.办园设施方面的问题。幼儿园日常运转的经费不足,导致了幼儿园的基本教学设施配备不足,无独立园舍,无独立的盥洗室、休息室,区角建设欠缺,也阻碍了一些活动的顺利开展。

3.家长观念方面的问题。家长极力要求小学化教学,对幼儿园要求配合的学前教育内容热情不高,因此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幼儿园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

三、下步整改措施

1.强化管理责任,提高日常工作效能

树立团队意识,构建和谐团队。以人性管理、内涵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方面逐步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奖励制度及各类奖惩激励制度,激发教职园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等精神方面的需要,积极构建教师展示才能和专业成长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群体优势,实现教职工个人成长和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

扎实开展以新理念、新技能为重点的园本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将实施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并认真落实分层培养目标,促进教师群体成长。

3.加大教科研力度,推进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

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个性化特色,为每个幼儿的充分、自主、和谐、健康发展的提供良好的机会与条件。首先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另外立足园本教研,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4.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促进家园共育

树立创新意识,开创家长工作新格局。将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圆满完成。将充分利用家长、社区及周边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视野,如开展客座教师活动,尝试开展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秋游、走进敬老院等活动,以推进家园、社区合作共育,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5、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努力改善办园条件。

第2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认真学习贯彻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印发“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规范普通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工作的意见》精神及省市有关教育督导工作文件,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力,提高对教育督导工作的认识。认真开展督学工作,督促学校对教育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力度,规范办学行为,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得以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为即将颁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条例》实施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主要工作行事历

八月份:

与组宣科共同完成《*区校(园)长绩效工资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试行)》(草案)

九月份:

拟定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管理工作”相关制度。

做好对学校工作目标管理督导的前期准备工作。

完成对44中、45中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月份:

完成对部分中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一月份:

完成对部分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十二月份:

完成对部分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工作;完成对古城小学等八所地处乡镇学校的工作目标管理督导及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督导评估考核工作;做好对区属幼儿园督导工作。

做好我区“安徽教育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

完成市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和局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元月份:

撰写中、小学工作目标管理督导报告和城乡共同体学校“捆绑”管理机制督导评估考核报告。

做好2009年全区教育督导工作总结,拟定2010年工作计划。

第3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促进了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走向完善,我国教育督导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区县兼职督学队伍建设,是关系督导队伍自身建设与发展、影响督导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兼职督学

兼职督学,是由政府教育督导部门按法定程序聘任,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执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估、服务等督导公务的人员。为了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与海淀教育相匹配的专业督导队伍,我们出台了《海淀区兼职督学聘任管理办法(暂行)》,规定了兼职督学的任职条件、聘任程序、工作职责、义务与权力、工作纪律等。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兼职督学呢?依据《教育督导条例》对督学任职条件的要求,结合海淀区教育督导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以下六点:

第一,熟悉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有较高的教育理论和政策水平,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爱督导事业。

第二,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廉洁自律。

第三,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

第四,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行政机关担任科级及以上职务,具有较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或从事教育管理或者教育、教学研究工作7年以上;或担任学校和科研机构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

第五,初聘兼职督学人选年龄一般不得超过61周岁。

第六,能处理好兼职督导工作与本职工作(生活)的关系。

为此,海淀区新聘任的兼职督学中(含督学顾问、特约督导员),从年龄结构看既有退休的、也有在职的人员;从学段上看,兼顾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个学段;从专业构成上看有国家、市级教育专家;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有关领导和部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委办局领导;区教委部分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小学(园)书记、校(园)长;中小学主管教育或教学的副校长;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和区教科所研究人员等,涵盖了海淀区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人才。

兼职督学的选拔主要通过工作寻求法、推荐法、测评法、试用法等方式进行。兼职督学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颁发聘书,任期三年。

兼职督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依法履行督学职责,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积极参加区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组织的督政、督学、义务教育监测、调研和其他活动,撰写督导报告和调研报告,确保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得到贯彻落实。

第二,在督学责任区工作中,对所承担的责任区内的学校教育实施经常性督导,认真履行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督导评估的法律职责,并向区教育督导室提交督导报告,使督学责任区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三,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参与研究制订教育督导文件。参加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的督学业务培训,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

第四,指导学校按照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办学,对教育决策提出咨询建议。

第五,遇到危及师生人身安全、侵犯师生合法权益、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等紧急事态立即予以制止,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置的意见。

目前,我区新聘任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导员131人,已组建起一支以知名校长、知名教师为主体,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具有权威性的督学队伍。在三年任期内,兼职督学将以推进和提升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为目标,以保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认真履行法律职责为己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督导工作。

如何提高兼职督学素质

我们主要通过专业培训、研究交流、国际合作、定期考核等多种途径,提高兼职督学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1.开展新任督学培训,建立新任督学培训上岗制度

我们制定了《海淀区督学培训方案》,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新任兼职督学培训。培训的内容一是督德督风。进行兼职督学工作职责解读、督德督风培训,提升兼职督学法规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廉洁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兼职督学督德修养。二是督导基本理论。包括督导的基本思想、工作任务、组织架构、运作模式、评价方法、学校工作、督导工作的要求和标准等。三是督导实践技能。包括督学组织协调、收集与处理信息、综合研究分析方法、听课评课及指导策略、督导工作典型案例分析、各项评价表格使用方法介绍、沟通技巧、电脑录入等具体操作技能。四是督导工作研究。了解督导工作的前沿发展情况、课程改革前沿理论、督导问题研究、实践经验介绍、国内督学工作比较研究等。

培训采取分阶段、分主题、分类别的方式,力求达到系统化、制度化、专题化。培训采取自我提升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专题讲授式”“案例分析式”“小组研讨式”“跨片交流研修”“任务驱动式”“现场观摩式”“影子跟踪式”“自学”等多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性。

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督导思想的督学队伍

以“中英海淀督导人员能力建设合作培训项目”为龙头,以提升能力建设为主线,借力英国政府和教育集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督导思想的督学队伍。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国内进行。邀请英方督导专家授课,引进英国学校督导的理念和操作技能,开阔视野。之后,英国督导专家对项目实验校地质大学附中、北医附小进行为期三天的英式教育督导,兼职督学全程观摩,从感性上对英国教育督导的内容、工作方式等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第二个阶段赴英国培训2―3周,比较深入地学习了英国基础教育的督导制度、最新督导评估框架、更多地考察英国中小学,进行中英教育督导比较研究等,提高海淀兼职督学国际化水平。

3.开展督导研究交流,加大兼职督学建设力度

组织兼职督学参加督导科研课题研究,进行了“提升辖区督学与评价员队伍专业发展模式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督导队伍建设”研究,参与高中课程设置督导的相关研究等工作。举行“赴英督学学习成果汇报会”、“走进名校长,走近特级教师”、参加教育部和北京市专题培训、体育卫生专项督导和学前教育督导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通过中英海淀督导人员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组织专兼职督学,研制开发了《海淀学校督导指南》和《海淀学校督导培训手册》,提高兼职督学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提升兼职督学的教育督导工作水平。

4.加强兼职督学的考核,强化激励评价

区督导室按照德、勤、能、绩等内容,对兼职督学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定的等级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对优秀督学给予激励,对不称职督学采取加强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等措施。为表彰、激励督学,我们制定《海淀区优秀督学标准》,对工作中勇挑重担,出色完成督导工作,各方面反映良好,积极参加督导科研课题研究,推动督导工作创新的督学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兼职督学队伍发展的建议

第一,对国家、北京市和本地区出台的相关督学政策、文件、规定进行梳理,根据督导发展新要求,形成本地区系列、配套的兼职督学队伍建设的文件和制度体系。

第二,提高兼职督学准入门槛,实行兼职督学“定期注册”制度,逐步探索兼职督学队伍的管理体制与原则。

第4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儿童龋齿龋患率调查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口腔疾病,并对儿童身心健 康造成严重危害,儿童患龋齿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1]。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等改变,儿童的龋齿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解我市4 ~ 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提出行之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本人于2015年7月-2015年8月对我院口腔门诊病例资料的735名4 ~6岁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15年7月-8月我院735名口腔门诊病例资料的4 ~6岁集体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男童龋病327名,女童龋病408名。

1.2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关于龋病、牙周病全国统一调查的规定》中的统一标准和方法对门诊病例资料进行详细归类和分析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所有的数据。

2 结果

本次调查患龋儿童735名,总龋牙数2463颗,龋损程度以浅龋最多,构成比达40.82%,平均每位患龋儿童中有1. 4个浅龋,其次为中龋和深龋,患龋牙位以下颌第2乳磨面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和上前牙,患龋易损的以牙合 面最高达82.3%,其次为近中邻面,发生率为 78 49%。详见表1

3讨论

3.1 分析儿童易患龋齿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儿童乳牙牙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形态决定了牙与邻牙的接触面积,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而患龋。第二、儿童因年龄偏小,对口腔卫生认识不足,有饭后不刷牙现象,也不能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第三、饮食习惯:例如家长喜欢给儿童喜欢喝稀饭,大部分儿童经常喝稀饭,甚至一天两次,稀饭对牙齿的机械摩擦小,不利于牙齿表面窝沟的清洁,而易患龋齿;还有儿童喜欢食甜食,家长也喜欢用糖果来哄孩子,且甜食是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多吃甜食易致龋齿;另外幼儿喜好酸奶及甜食,忽略了酸奶甜食对牙齿有损坏作用,长期摄入使牙釉质钙质脱失,牙齿遭到破坏而致龋齿。第四、教育宣传力度不足,家长对口腔卫生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数家长均认为乳牙始终被恒牙替代,换牙后就好了,乳牙龋齿不需治疗,因此发现龋齿,也不会进行处理,导致继续发展,更谈不上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督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了。第五、未能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如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等[2]。

3.2本次抽查表明,男女乳牙患龋率性别差异不大,男童为44.54%,女童为55.46%,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般情况下,女童牙齿萌出时间早于男童,由于牙齿萌出较早,牙齿与口腔环境接触时间相对长,感染龋齿几率随之增加,故女童患龋高于男童。

3.3 关于乳牙的龋损程度和易损牙面龋损程度发生最多的是浅龋,构成比为40.82%,其次为中龋和深龋,构成比分别为29.41%和14.35%。患龋易损的牙面以牙合 面为主,其次为中邻面。主要原因是牙齿面的窝沟易于存留食物、细菌和其它物质,为龋牙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龋齿最好发于牙齿的窝沟处,磨牙面的发生率最高;乳牙与邻牙接触是面的接触,易磨损形成食物嵌塞及细菌滞留,且相邻牙接触区的位置比恒牙接近牙龈,不易自洁而患龋病,所以邻接面也是患龋好发部位之一。

4 预防措施

4.1加强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从小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好习惯。注意膳食均衡,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等食物,自觉养成少吃糖习惯[3]。

4.2应用药物防龋,对患儿广泛开展使用氟化物牙膏,增强对龋齿的抵抗力。另外可通过“氟保护漆”,即用氟化法来增加牙齿中的氟素,改变釉质表面和表层的结构,以增强其抗龋性,具有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特点[4]。

4.3利用“全国爱牙日”及爱牙口腔卫生知识讲座教育家长和儿童要学习口腔卫生知识,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关爱牙齿、注意口腔卫生,充分认识到口腔卫生关系到儿童生长发育,因此不可掉以轻心,让家长自觉地指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预防儿童龋齿重要措施之一[5]。家长要教育和监督学龄前儿童从3岁开始刷牙,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的良好习惯,减少甜食的摄入,要定期带孩子到口腔门诊进行检查咨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确保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志龙,吴建妹,朱惠琴等.氟化泡沫对幼儿园儿童龋齿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75-2876.

[2]徐彦涛.口腔卫生与儿童龋齿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4):126-127.

[3]刘敏,高萍,孙鹏等.2013年河北廊坊幼儿园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8):2201-2203.

第5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构建高效有力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构建灵敏准确的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体系,构建严密有效的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坚实可靠的医疗救治体系,广泛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控,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全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镇范围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三、机构和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镇政府镇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副书记、副镇长担任,成员单位由镇属各有关部门、各村和镇卫生院组成,镇派出所抽调人员协助工作。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及时向县政府、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按照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开展工作。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卫生院院长任副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卫生院。

(二)各部门职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镇属各部门应根据各自工作职责,根据镇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工作预案。

1、镇政府办公室:组织制定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相关政策文件;组织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协调镇属各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派出所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检查督导突发事件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向县政府及镇领导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2、镇宣传文化中心:统一宣传报道口径,接待新闻媒体采访,做好宣传报道和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工作。

3、镇卫生院、防保所: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有关技术方案,负责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与预警,提出启动预案以及根据情况加强或撤消控制措施的建议和意见;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现场调查、检测和卫生监督,指导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做好物资的管理、使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人员培训,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4、镇财办:保证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和紧急救治体系建设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药械、医疗救治、疫情处置等所需配套经费的落实。

5、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配合镇防保所做好疫苗接种、预防性服药、消毒和卫生管理等工作,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在镇属各学校发生、流行;收集教育系统信息,做好在校学生、教师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

6、镇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现场管制、疫区封锁和事件发生地交通管制及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实施对传染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1、报告责任人:除镇卫生院外,镇辖医疗卫生服务站、各村、事件发生单位都是责任报告单位。

2、报告程序: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镇政府和镇卫生院、镇防保所接到报告后,应在15分钟内向分管领导报告,同时视事件类型报告县卫生行政部门。在报出疫情24小时内,指挥部办公室向镇政府和县卫生行政部门上报核实情况。

3、报告内容:

⑴事件发生的单位及发生的时间、地点、联系电话、报告人。

⑵事件简要经过、主要病症、发病(中毒)人数、伤亡人数。

⑶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⑷已采取的措施、现状、发展趋势。

⑸需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项。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1、报告核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经核实后,镇政府启动应急指挥部工作程序,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意见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对发生点或发生区域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各部门、镇、村落实管理措施,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需要支持事项。镇防保所组织力量严控源头,切断传播途径,组织医疗救治,加强监督执法,做好卫生宣传,减少社会恐慌,规范报告程序,保证信息畅通。

2、处置原则:按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严密控制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有效救治病人、减少死亡的原则进行应急处置。

3、监测和预警:监测机构为镇防保所。监测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监测的内容开展。建立完善镇、村二级监测网络。指挥部办公室设立疫情报告制度,举报电话。预警由镇防保所根据监测材料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预警基线。

五、保障措施

卫生系统处置体系由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镇防保所应急处理体系、医疗急救体系组成。建立常设组织和值班制度,建立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加强预警监测,掌握动态情况,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各部门、镇、村和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人员、技术、物资和资金上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

第6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认真贯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教育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优化结构,强化保障,确保公平,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一)优化布局结构。争取县委、县政府将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了《__县中小学中长期布局规划》和《__县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并积极稳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目前,全县共设立幼儿园104所、小学64所、初中17所、高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学校布局基本稳定,框架科学合理,形成了高、初、小、幼、特相互衔接、普职相互协调、公办与民办相互借鉴、示范学校辐射一般学校、城镇学校带动农村学校的良好格局,提高了办学效益。

(二)改善办学条件。坚持向上争取和向内挖潜的思路,近年累计争取中、省项目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6.18亿元,统筹实施了校安工程、初改工程、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校舍改造和装备配套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程共372个项目。建设项目和经费投入重点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倾斜,覆盖全县125所学校(幼儿园)。其中,县政府投资2.6亿元的一中搬迁工程、4613万元的装备配套工程、1280万元的县特校迁建工程、5063万元的县实验中学、县实验小学和县孱陵小学城区布局调整改造工程、400万元的二中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180万元的车胤中学校门迁建工程和中央投资3000万元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二期建设工程,已成为学校建设美丽风景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升级,面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师资建设。一是建立教师补充更新机制。近三年共面向社会招聘教师354人,引进省资教教师141人,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三年来,县城到农村支教教师315人,镇内校际交流管理人员和教师422人。三是建立教师培训机制。重点开展小学教师专业课培训、农村教师转岗培训、教师专业标准全员培训等十大类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万多人次,人均培训4次。四是建立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积极推选教师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扩大教师参政议政权利;优先保障586套教师周转房和教师安居房建设。同时,争取县委县政府在足额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高中教师人头经费拨付比例,从2010年人均1.3万元提高到今年的2.3万元,并从2011年起每年为教育单列50个低职高聘的高级职称指标。通过以上有效措施,逐步缓解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年龄、学科、地域等结构性矛盾,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激发了教师安于从教、乐于从教的积极性。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用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和先进前卫的教学理念,推进全县教育改革发展。

(一)树立整体质量观念。坚持“一年高考十二年抓”的理念,改革质量评估重高中、轻义教,重终点、轻起点,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模式,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方位的质量意识,形成了覆盖三个学段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教育质量全盘统筹,三位一体,整体评估,分段考评,奖惩结账。特别是在表彰高中学段高考优秀单位、高考突出贡献个人的同时,对小学、初中专门设立了“优质生源基地”奖项,鼓励小学、初中为高中教育打好基础,共同进步,使每个学段都存在质量压力,全县教育质量特别是高考质量一直高位上升,省市领跑。

(二)引进先进教学模式。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教育局机关干部、各中小学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参加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高峰论坛活动,学习先进教学模式,先后将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式教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诱思探究教学方法等实行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努力创建更加有利于提高我县教育整体

质量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县一中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国际部,与新西兰圣凯文中学联合办学,并被确定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的优质生源基地。 (三)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气氛沉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由单纯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充满活力、生动高效的课堂秩序,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同时,大力倡导“教师进题海,学生驾轻舟”,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益,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努力减负增效。

(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坚持走出课堂抓教学,跳出课堂抓质量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反哺课堂教学。重点加强校外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积极研发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实践课程,拓展学生的视野,校外教育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全国示范;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多元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全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充分整合教育局职能科室和县教研室的力量,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强化教学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整体合力。

(一)实行会议督导。坚持一切为了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让位于教学的宗旨,每年都要召开一系列教学工作会,在关键时段给力,为教学备考引航。通过适时召开教学工作会、质量分析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着力营造重教学、抓教研、提质量的浓厚氛围,分析解剖问题,研究思路措施,强化领导责任,明确目标方向。

(二)实行视导带动。县教研室每年组织一系列的教学视导活动已形成制度。教学视导实行局领导蹲点包校制,每次教学视导,分管局长会同局蹲点领导带领全体教研员深入学校、年级、学科组,展开“面对面的研究,点对点的指导,心对心的服务”;每次教学视导都精心安排,严密组织,注重过程,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次教学视导有听课评课、学科讲座、学生座谈、问卷调查、集中交流、视导报告等,使教学视导真正成为学校教情学情的一次集中会诊,现场开好处方,收到明显效果。

(三)实行研训提升。积极发挥县“两训”中心、县教研室、县电教馆、教育学会与学校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坚持“以训促研、以研带训、研训一体”的思路,有系统、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开展县级培训和校本研究、学术年会、教学比武、论文评选、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项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了全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第7篇:幼儿园督导报告范文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摇教育经费投入?摇办学条件?摇农村教师流失

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基础教育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在城乡之间逐步建立并保持协调、有序、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实现城乡基础教育整体功能优化发展。它是城乡基础教育由非均衡态向均衡态转化的过程,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和新理想,是对教育民主与教育平等的追求。当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严重挑战:一是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二是城乡办学效益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师资状况差距显著;四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不容忽视;五是城乡教育负担不公十分突出;六是城乡基础教育消费差距严重。笔者调查发现,影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收入差距、师资力量配备不均、教育政策偏差、文化观念差异、教育自身因素等许多方面,其中,45.19%的人认为经济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最高。一般而言,经济和收入状况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教育要发展,经济是保证;教育要投入,收入是基础。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之所以出现了悬殊的非均衡发展现象,首先是因为城乡之间在经济总量方面有所不同,在收入状况方面存在差距。由于城市经济实力比较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比较高,当地政府和居民就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教育;而农村则正好相反。所以,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一、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城乡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巨大差别

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表现为城乡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一般而言,能够用一产、二产、三产的构成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其中,第一产业(即农业)是乡村从事的主要产业形式,第二、三产业则是城镇从事的主要产业,所以,可以用第一产业的产值表示农村国内生产总值,用第二、三产业的产值表示城镇国内生产总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随着三大产业产值的增加而逐步增加的,但三大产业所占比例则有不同的变化。1980年之后,第一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所占比重基本是上升的。2008年,第一产业的产值虽然已经增长为34000亿元,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下降到11.3%,也就是说,农村经济的地位逐步下降;同年,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之和已高达26667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7%,也就是说,城镇经济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正是这一城镇强势经济和农村弱势经济的极大反差,使城乡基础教育投入出现了巨大的差距。2006年,我国城镇普通小学校均教育经费为119.07万元,农村小学校均只有38.18万元,城镇小学是农村小学的3.12倍,差距之大显而易见。

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悬殊差异

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为城乡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的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不变资本价值(C)与可变资本价值(V)之比。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不变资本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固定资产原值、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等许多方面。因此,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同城乡人口一起核算能够反映出城乡资本有机构成的差距。目前,我国城乡人口虽有变化,但在一定时期是比较恒定的,也就是说可变资本价值基本上稳定。然而,政府投入城镇和乡村的不变资本价值却是不同的。200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高达1618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仅有2254元,前者是后者的7.18倍。这就是说,城镇的资本有机构成大大高于农村。正是这种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导致了城乡办学条件的悬殊差距。同年,我国普通初中有危房1454.5万平方米,而农村普通初中却有1129.8万平方米,所占比例高达77.68%;就购置专用设备金额而言,城镇普通初中校均为6.28万元,农村初中校均仅有2.94万元,相差3.34万元。因此,无论是校舍的建设、危房的改造,还是课桌凳、图书以及专用设备的购置都取决于城乡资本有机构成的大小。

三、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城乡基础教育负担的严重不公

城乡收入差距还表现为城乡财税收支状况的不同,而财税收支状况可以通过财税政策集中地反映出来。计划经济时代,为了推进赶超型工业化战略,我国制定了一整套明显偏袒城市、歧视农村的政策体系。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政策虽有改观,但并未根本好转。一方面,财政政策的错位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将物资、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优先或倾斜配置给城市,城市居民享受包括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险、公共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优惠;而对于农村,下达的是统购统销计划,无偿或低偿调配农民生产的粮食、棉花及牲畜等农副产品。后来,虽改为粮食定购制度进而取消了农业税,但农民的收入依然偏低。并且,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公共安全、卫生防疫、道路建设等应由国家投入的公共产品,有一些仍然落在农民身上,由农民来承担。特别是应该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一部分(如代课教师的工资)也由乡村自行筹款支付。2006年,我国农村中小学有代课教师427524人,农村幼儿园有代课教师84207人,二者相加共计50多万人。若按人均每月最低工资标准500元计算,一年就是30多亿元。这些钱都是从农民身上挤出来的,即农民负担了本该由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支出。

另一方面,税收政策的标准不一。在城市,经多次改革,建立了一套以征收增值税、所得税为主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税收制度。而在取消农业税之前,农村税费种类一直很多,主要有农业税、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三提五统、劳动积累工和农民义务工等。这种税收制度对农民来说,显然极不公平。因为它违背了平等竞争、公平税负的税收原则。“农民负担应控制在上年以村为单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的规定,对农民其实非常苛刻,因为它无纳税起征点可言。城乡不同的赋税政策,使农民人均税额是城镇居民的4倍,而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却是农民的6倍。农业税取消之后,对农民的收费依然存在,如共同生产费、一事一议筹资等。其实,第一产业收益率本来就低,农村用于教育的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贫困地区的农村尤甚。因此,许多农村学校不仅没有规范的师资力量,而且缺乏起码的教学设备。难怪有人用“吃饭靠国家,办学靠附加”来形容农村教育的现状,因为国家欠农民的实在太多,欠农村的无法弥补。

四、城乡收入差距致使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城乡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不仅使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而且使农村教师的流失现象也十分严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优秀教师往条件好、工资高、利于自己发展的富裕城镇地区流动,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若当教师离开原教学单位后出现了教职空缺,而空缺出现又无人填充或者接替者不能胜任教职所引起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降,我们称这种不合理的、非良性的流动为教师流失。近一段时间,有关农村教师流失的报道很多。譬如,浙江省青田县农村教师2005年流失64人,2006年流失66人,2007年流失108人,2008年预计流失人数在200人左右。这种现象不只是青田县存在,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都有类似的情况,是一个全国性的大问题。其实,造成农村教师大量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超强工作量的压力,但主要还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低的工资福利。《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指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2006年与2005年相比,分别有13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小学、初中城乡教职工工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种收入差距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也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因为它严重违背了“成本与收益相符原则”。当农村教师实际收益小于其成本时,就可能放弃目前的工作而另寻他就;当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时,则可能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因此,当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收益高的地方或行业总是人们所向往的。而教师职业高昂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两者之间的不协调,特别是实际收益小于预期收益,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

五、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家庭教育消费差别明显

一般来说,家庭教育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教材费、校服费、食宿费等基本性教育支出;家教费、补课费、课外书籍费等扩展性教育支出;为了子女能入“好学校”而支付的捐集资费、择校费等选择性教育支出;为了让孩子出国就读而支付的留学费等豪华性教育支出。这些教育支出是由低到高分层次的,是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实现的。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乡家庭教育消费和学生接受教育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城市的居民从学前开始,就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做准备,为孩子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甚至有的家庭拿出几十万元让孩子出国学习。而农村的孩子很可能因家庭连几十元的学杂费都交不起而失学。

有人对1990―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变动对教育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计算出判别系数R2=0.98(R为相关系数),得出收入与教育支出呈现高度相关性的结论,即家庭人均收入越多,家庭教育投资也越多,换句话说,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导致了家庭教育投入的差异。如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140元,前者是后者的3.33倍;相应地,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为132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消费仅为306元,前者是后者的4.34倍。城乡教育消费的不同是随着收入差距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家庭教育消费是随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的,也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其家庭教育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田芬,朱永新.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思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叶丽娜.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7(4).

[2]中经网统计数据库.2009-10-13;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邓大洪.取消农业税不等于“零税赋”.新闻周报,2004-7-22-5版。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农民人均税额为146元,而城镇居民人均税赋仅为37元,前者是后者的近4倍.

[4]李风岸,魏皓奋.浙江省人大建议政府规范农村教师频繁流失问题.今日早报,2008-8-1-11.

[5]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