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农业推广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推广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推广工作计划

第1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1存在的问题

1.1资金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外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是农业生产总值的0.65%~1.1%,就算是在发展中国家平均的水平也达到了0.6%,但是在我国的平均水平大概在0.19%左右,而且平均费用更是少的可怜。农业机械化运用大型的机器作为支撑,这就要求经费投入一定要得到保证,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说,经费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2]。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有相应的培训经费,但是因为经费的缺乏,只能顾此失彼,所以很多技术人员的技术没有过关、更新、调整,各个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变化比较大。出现了一种新人推广技术人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很少,重点推广技术的现象;老人有普遍是大中专学生、知识结构没有与时俱进;还有就是关于研讨单位的农业科技创新由于缺乏经费,研讨以及研发都没有到位,技术人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培训,已经局限其发展。农村基层的基础设施配套很差、推广的手段也很落后,在农村现代的一些设备都没有。同时因为在操作中,很少使用录像设备,所以很多先进的作业环节没办法保存下来给农户宣传,这也制约了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发展。

1.2推广的机构没有完善,没有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推广中,目前是由政府统一组织推广的,但是明显的这种力度还不够,还应该加大推广力度。原有的推广体系主要是由省、市、县构成的,在这样的推广体系下应该加大基层的投入力度。但是乡镇的推广体系并不完善,由于乡镇经济不断的发展,原有的机制也改变了。乡镇机构变成了一个很精简的结构,技术、人员都配备不足,所以很多推广人员身兼数职,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一方面,在乡镇的机构里推广机械的技术以及设备也不健全,一般都是理论知识,这没有什么实践意义。

1.3农业机械化试点不够

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中,一个重点的内容就是试点、建立示范基地,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很多基层农村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区,所以直接导致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试验不突出、专业性不够。使得农业机械化的试点效果很低,没办法给后期的农民培训以及宣传工作作保证。

2发展对策以及建议

2.1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投资力度

对于培训的经费来说,政府应该适当的增加培训的经费。让技术人员的知识达到更新,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以及更显推广人员的先进科学技术能力以及水平,可以组建一支有着专业的机械化技术的人才队伍。在新的形势下,要求技术人员对于知识以及技术要迅速掌握,并且快速反映到农业机械化的具体操作中。同时在进行技术培训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以及维修技术的培训,并且对于现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面的人才,能够保证基础的农村机械化队伍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业务水平。有效的促进农村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安排专项的农业技术创新的经费,用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以及新的机械的引入,便于更好的进行示范,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技术含量。农业机构体系的资金也应该有一个很大提高,可以改善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办公环境,增强推广服务的功能。

2.2健全推广机构、加大推广力度

在农村的基层重新组织推广机构以及体系,在乡镇组建专业的推广站,使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同时应该配备配套的人员,让更高层的技术人员下到基层来带动基层人员,这便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引进,同时还能将人员有力的运用起来。

2.3建立优秀的农机化试点、示范基地

为了建立一个有限的农业机械化的试点以及示范基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示范园区中,努力的提高园区的科学技术含量。一是需要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进行农业化的生产,保证农业园区的技术标准,为接下来的推广工作做准备;二是要拥有现代高科技的技术人员对于机械进行严格的技术把控;三是要加强对于该示范地区饿的有效管理,明确分工,实施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促进园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3结束语

第2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资金保障,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从生产方式和专业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了更高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加快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更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普及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性行为,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在各地区进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都要加强其组织领导的作用,把推广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要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研究、科学的规划,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贡献作用。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开展,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使农业机械和推广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更好的完善推广工作的保障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公共服务能力。

第3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机械化发展的重视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机化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存在很多问题。

1 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

1.1.1 县乡农机推广机构承担的推广项目少 有限的项目经费和事业费常被截留挪用,很难开展公益性的业务工作。

1.1.2 缺农机推广示范基地 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宣传工作。

1.2 农机推广机构机制不灵活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农机推广部门等靠要的思想较重,缺乏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奖励机制,工作缺乏活力。

1.3 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

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老化、综合能力差、服务内容与实践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脱节这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加强和完善永吉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措施

2.1 加大对关键技术与设备引进、转化与科技攻关工作的支持

要不断投入资金,通过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转化与科技攻关,解决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快速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目前重点是支持玉米收获于青贮、水稻规格化育秧和插秧、免耕播种等关键技术与机具的引进消化与技术攻关,通过实验、示范扩大推广,从而整体推进农机化的发展。

2.2 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增强推广服务能力

农技推广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业务经费、工作手段、人员素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影响着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依据《农业推广法》和《农机化促进法》,按照“改革、稳定、提高”和增强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公益性农机推广机构给予财政支持,保证推广人员工资和农机技术推广活动所需经费,稳定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确保公益性职能的发挥。加快发展农村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鼓励其开展农机作业、加工、运销等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大专院校,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开展各项农机化技术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

2.3 搞好技术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

第4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农民的土地得以增加,但是由于前往城市打工的农民不断增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日益增强。农机化技术的推广能够为农民提供农机化技术的指导、咨询等服务,是农民的劳动条件有所改善,提升生产效率。

1 基层一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状

1.1 认识的局限性

一些人对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认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仅仅是一种商品推广行为,没有看到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之处。基层一线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要求保障农民利益,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零配件保障等服务,是一项不同于商品推广的、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的公益性活动。

1.2 售后服务质量不高

现阶段的销售模式主要采取找点分销,并且这些营销网点基本上都是私人门市,十分注重经济利益,在售后服务方面缺乏重视。这些营销网点一般只有一两个销售人员,人手不足,工作拖沓现象严重[1]。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其日常维修保养工作越发重要,而售后服务的缺乏,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给操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信息交流不畅

基层一线的农机推广信息渠道相对闭塞,上下级部门的信息交流并不畅通,难以了解基层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再加上上级推广部门对基层需求的调查不够,因此,很难准确掌握基层需求,推广工作仅仅依靠以往经验,难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1.4 经费短缺

缺乏农机推广经费。基层一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具有很多环节,并且,每一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缺乏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的不足,使很多技术人员的知识机构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新理论、新技术难以得到补充;缺乏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的缺乏使农机化新技术实验和示范无法全面实施,导致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并不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机化推广机构通过实验、示范,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

2 基层一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改善策略

2.1 提高认识程度

通过媒体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宣传,利用电视中的科普节目向农民传递相关知识,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加强政府自身的作用,时刻进行农机精神的弘扬,为农机发展树立良好形象[2]。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积极与农民进行交流沟通,并利用补贴或是上门培训等手段激发农民对农机化的积极性。

2.2 健全农机推广信息网络

现阶段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基层一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应积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健全农机推广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机产品供求信息、新技术信息、发展形势预测信息等。不断完善农机信息管理制度、制度,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安装农机化信息终端[3]。

2.3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定期安排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安排专业人员外出考察,拓展视野,满足新时展对专业人员的工作要求。要求相关专家前来进行技术讲解,利用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前来工作,以提升专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新技术上门培训的活动,提高农民积极性,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机从业人员。

2.4 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与各经销网点积极沟通,争取在各乡镇建立相应的售后服务点,或是与实力较强的维修网点共同合作,一同承担维修业务。相关部门在选择经销网点时,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维修技能的经销点,以保证农机维修售后服务能够切实实现“三包”的承诺。

2.5 加大财政投入

在推广工作中,上级部门要积极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保证推广工作的正常运行。并能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使农机用户能够得到技能上的学习,传授维修技能,减少农业机械的故障发生率,保障农户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

第5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生产,依靠科技狠抓经济建设,依靠科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将我乡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12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农技推广工作 2、“两杂”良种推广情况:

2009年完成推广“两杂”面积11195亩。其中杂交水稻5895亩,规格化3000亩;杂交玉米5300亩,规格化3500亩,优质稻800亩。

3、实施各项试验示范项目情况: 4、冷凉山区水稻良种实验示范及推广情况: 5、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6、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2)老桑园已改造(嫁接)625亩,建立高产桑园示范地400亩,建立科技示范户150户。

(3)完成蚕房建设125间,其中大蚕房57间,小蚕共育室9间;改造大蚕房59间。

(4)完成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0.8万元。

(二)农机工作 2、完善基层农机咨询服务,逐步更新农业机械旧老的局面。

(三)本着“惠农到心头,强农到地头”的工作方针,深入村寨﹑田间地头20余次,受训人数达2213人。完成了全乡“粮食综合直补花名册”录入工作。

(四)科普宣传工作 (五)测土配方施肥农户观测点跟踪调查3户,涉及面积200亩,其中水稻80亩,玉米120亩,施肥建议卡3800份。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样板100亩。

(六)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治面积为9000亩,防治效果达96以上,为受灾农户挽回了一定的损失。一年来累计完成的“两杂”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为2300亩。

(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项目的申报及实施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农业工作站积极争取县农业建设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二是州际接边地区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三是抓好稻飞虱防治工作;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期管理工作;四是规划申报中低产田改造23610亩。

(八)强化渔业管理,发展水产养殖

坚持“以法兴渔、强化管理、公正严明、服务渔业”的工作方针,大力宣传《渔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查处渔业案件,保护渔业资源和渔域生态环境。累计推广鱼塘105个,面积169.7亩,完成产量85吨。

(九)完成冬季农业开发450亩,其中冬辣椒200亩,引进冬荞新品种250亩,冬早蔬菜950亩。

(十)积极

配合乡财政完成农资综合补贴及种粮补贴面积核实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品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经费不足,缺少试验示范基地﹑缺少仓库。农民科技意识淡薄,“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对我乡科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阻碍。

(二)办公设备陈旧,缺少相关的办公设备,开展专业性工作不便。

(三)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增加,农民购置率低,造成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产量受阻。

(四)产业矛盾比较突出,致使蚕桑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

(六)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农业行政执法难度大,致使许多涉农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存在。

四、2012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以“两杂”为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在抓好“两杂、两化”工作的同时,抓好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推广力度,力争农民增产增收。认真做好宣传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使农民科技意识逐步提高,以科技引导农业生产发展,以科技促农增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民排忧解难,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机机手培训、备案管理以及证件审验核发工作。对无牌无证的拖拉机驾驶员发送整改通知,加大宣传交通安全教育和农机推广工作,加强农机执法力度。

(三)进一步抓好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四)全力抓好蚕桑产业种、养技术指导工作。

第6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美国实行的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合作农业推广体系,该推广体系是在美国《莫里尔法》(MorillAct也称赠地学院法)、《哈奇法》(HatchAct也称农业试验站法)和《史密斯-利弗法》(Smith-LeverAct又称农业推广法)三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2]。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在整体构架上包括有联邦政府农业部、州农业推广中心、州立大学区域农业试验站、州立大学县农业推广站(办公室)四个层次。其中,州立大学拥有“州推广中心(学院推广中心)———区域试验站(研究与教育中心)———县推广站(办公室)”三个层次的组织体系,在美国农业推广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

(一)联邦政府农业部

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内设专门的“国家农业与食品管理局(NIFA)”负责国家层面上农业推广体系的宏观管理。主要职责:一是执行和解释农业推广法案和计划,向各州提供定额推广经费,以及协调各州制定和执行全国推广计划;二是设立有农业专项基金(USDA),用于支持国家层面上的重大农业科研与推广项目,譬如:全美农业环境信息监测、全美农业推广网站建设等。联邦政府农业部“国家农业与食品管理局(NI-FA)”设立有由大学农业专家和联邦政府官员共同组成的“决策与咨询委员会”,负责审议每年度的国家层面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计划,以及下拨各州的农业推广经费预算方案等。

(二)州推广中心(学院推广中心)

州推广中心(学院推广中心)由州立大学农学院组建,主要负责全校及全州农业推广的组织管理[3][4]。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全州农业推广计划及经费预算;二是对州内区域农业试验站和各县推广中心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估;三是负责州内青年培训与“4H”教育的指导和协助;四是负责州内农业环境信息监测及农业推广网络平台建设。中心主任由农学院院长兼任,农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州政府农业与财政顾问。中心一般设有区域试验站与县推广站管理组、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组、培训及“4H”教育管理组、农场及市民家庭花园管理服务组等具体业务单元。中心的后勤与财务管理由学院统一负责。推广中心的人员主要来自农学院,少数来自其它相关院系。其中有100%全职推广的研究员,也有兼职推广的教授。

(三)区域农业试验站(研究与教育中心)

区域农业试验站(研究与教育中心)由农学院依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而建[3][4],它的主要功能:一是为学生实践教育提供场所;二是根据生产需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生产难题;三是进行农业新技术示范和县级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四是开展农业环境数据监测和网络信息服务。区域试验站(中心)行政负责人由农学院院长聘任,主要负责日常运转、后勤保障方面的管理。试验站(中心)面向全校、全州、全国开放,可根据项目工作需要吸纳多学科人员驻站工作。

(四)县农业推广站(办公室)

县推广站由州立大学农学院设立,由农学院推广中心具体负责管理[3][4]。它的主要功能是依托本州赠地大学和农业试验站科教资源,直接面对当地社区民众服务。县推广站负责人由农学院院长聘任,工作人员为农学院推广中心的全职推广人员,其业务工作由学院推广中心指导和考评。县推广站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农业技术指导、科技培训、“4H”教育、社区服务、农业环境资源信息收集、农业科技服务网站建设等。

二、美国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管理与运行

美国大学农业推广体系是在国家法律保证基础上构建形成的,而且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必须从经费预算上保证州立大学农业推广工作持续稳定地开展。因此,大学的农业推广工作可以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自主进行,而不受政府的制约,保证了农业推广工作迅速高效地运转。

(一)经费来源

1.政府拨款。政府拨款是美国大学农业科研与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美国农业的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有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对州立大学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的拨款数额和每年的增长比例。各州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联邦农业部则负责对各州农业科研、推广经费财政预算进行监督。各级政府支出的经费中,州一级最多,其次为联邦政府、县级。如马里兰州科研推广经费中,联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45%、县政府占12%。

2.农户及产业协会资助。农户及产业协会是美国大学农业科研、推广投入的又一主体,一般可占到总经费的20%,最高可达总经费的40%左右。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维纳奇试验站,来自于当地产业协会的经费占40%。协会一般根据果品销售额提取推广经费,如每销售1吨苹果收1美元,每销售1吨樱桃收4美元。马里兰州的大豆、玉米、小麦等,均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相关经费。

3.企业、基金会资助。来自企业(立项)、基金会(捐赠)的推广经费约占20%。企业主要是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试验费用。如华盛顿大学每年从果树企业获得350万美元用于科研与推广工作,其中用于果树育种的20万美元。基金会主要提供社会公益性活动经费,如捐资建设推广办公室设施、组织社会活动等。

(二)经费管理

1.用途与分配。科研推广经费包括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日常经费包括职员工资、区域试验站及县推广办公室日常运转与后勤保障等。项目经费包括试验研究、推广设施使用、材料、差旅支出和聘用人员工资等。各试验站与推广办公室运转费,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财政预算来保证。如马里兰大学4个区域研究中心(试验站),每年有运转费250万美元,项目经费1000万美元。康涅狄格大学2个试验站和8个县推广站每年的运转费600-1200万美元。

2.经费管理。试验站和县推广站日常运转经费由学院管理,财务设在学校。申请的项目经费在学校和学院提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后由项目主持人支配。管理费因学校提取的比例不同。如马里兰大学,项目经费学校提5%、学院提10%的管理费。

3.收入管理。学院不提倡试验站和县推广站开展赢利性经营活动,若开展必须事先向学院报告,所有收费也必须上缴学院,再由学院划拨试验站使用。如马里兰大学Wye试验站,每年将试验站培育的良种牛进行公开拍卖,收入上缴学院用于试验站建设。

(三)人员管理

1.岗位设置。区域农业试验站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推广与科研混合类型居多,学科类别多样,包括有园艺、昆虫、土壤、植病等。如:华盛顿州立大学维纳奇试验站共设有10个岗位。马里兰东岸地区研究中心下设有肉牛、农作物、土壤与环境3个分中心,有20多个岗位。县级推广站一般设3-5个岗位,均为专职推广人员。

2.人员聘用。试验站和县推广站的专兼职推广人员,大多为学校终身教授或副教授,每个人从事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的比例可自已决定,最后由学院院长聘任。研究人员编制一般设在各系,学院院长可根据科研项目任务面向全校或全国招聘人员。试验站行政负责人和县推广办主任由院长聘任,负责试验站和推广站的日常事务管理,向农学院长负责。

3.人员考评。试验站和县推广站专兼职推广人员的业务工作监督考核,由校推广中心负责。学院每年召开一次由相关教授和推广专家参加的考评大会,对每人的推广工作进行评价。考评结果作为推广人员职级晋升和薪级调整的重要依据。农学院院长对考评结果具有最终决定权。

三、美国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一)启示

1.“公益性”是美国农业推广的立足点。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无论从其体系设计还是实际管理与运行,都体现出公益性原则。一是从体系设计上,法律规定州立大学农学院必须承担州范围内农业推广的组织管理工作,必须在区域农业中心区建立试验站,在各县建立推广站。同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则从经费预算上保证州立大学农学院持续稳定地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二是州立大学农学院对在试验站和县推广站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有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科学信息宣传的公正性,不允许在工作过程中从事盈利性活动。三是实际农业推广活动中,推广人员始终充当的是一个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且有大量志愿者参与[5]。正是因为坚持了公益性,才保证了农业推广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也才使得民众对农业推广者给予了高度的信赖,使新成果的转化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2.“合作”是美国农业推广的本质特征。“合作”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联邦、州、县与志愿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合作。这是规范美国联邦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州农业技术推广站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灵魂和核心。例如,各县的农业推广站的人员虽由州立大学农学院委派,但推广计划助手和辅助人员则由县里配备,有些县推广人员的工资也由赠地大学和县当局联合筹措发放。有的县还和大学签订协议,为大学县推广站的建设无偿提供场地和设施。同时,大学县推广站的专家还与联邦政府及州政府农业部(或有关组织)驻县推广中心的官员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监测、灾害评估等相关工作。

3.“教育”是美国农业推广的重要理念。首先,农业推广工作是由教育机构州立大学农学院而不是政府行政机构负责进行的。县推广站是作为州立大学农学院的派出机构而存在,人员大部分受雇于农学院,薪水也由农学院发放,业务工作受农学院指导。第二,农业推广工作是以教育方法而不是以行政方法或财政方法进行。美国农业推广法规定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向没有进入州立大学学习的人们提供农业、家政、农村能源和相关领域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示范,并通过示范、出版物或其它途径传播有关知识[4][5]。其特点是推广人员仅提供无倾向性的实用知识,采用与否由农场主自己做出决定。第三,美国农业推广人员严格遵守自身作为教育者的角色,除了提供知识外,不能代替农场主进行活动或思考。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是推广人员的最高宗旨。

4.推广内容全面,参与人员广泛。在推广内容方面,美国农业推广系统为农民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家政服务、青年“4H”服务(健脑、健手、健心、健身)、自然资源和农村地区开发等方面,其中,农业科技服务是推广的基础和重心。美国农业推广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农场主、市民、农村妇女、青少年等。由于美国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全面、服务对象广泛,而专职的农业推广人员又比较少,因此,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大量使用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以马里兰州为例,推广人员队伍组成基本情况是:州立大学农学院专兼职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约有350名,雇用地方推广人员约500名,推广工作志愿者约1000名。

5.推广方法新颖,服务方式灵活。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在具体的推广业务工作中,大量采用网络、电视、电信、卫星遥感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效拓宽了覆盖面,节约了成本投入。如:联邦政府农业部联合各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区域试验站,建立了覆盖50多个州的农业环境信息监测网和全美农业推广网站。州立大学教授和县推广站专家,可随时利用“3S”技术对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灾害损失情况等进行监测与分析。在日常的培训、教育活动中,推广专家也创新探索出了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方式。如:现场观摩、问卷调查、参与式培训、激发式教学、远程视频会议、社区交流会议等。

(二)借鉴

1.依法赋予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职能。美国农业推广实践证明,以大学为依托的合作农业推广体系,成功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大学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成果、人才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的社会价值。我国有不同层次的农业院校近千所(含设有农林水牧专业的高校),拥有农业科教人员数万人[4],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但由于国家没有赋予农业院校推广职能,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不仅名不正、言不顺,而且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建议国家进一步修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院校纳入国家农业推广体系中,明确赋予一定的推广职能,并从法律上保证国家及各省、市财政对农业院校推广经费的预算投入,支持农业院校根据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应用。

2.支持农业高校在生产一线建立推广平台。美国大学之所以在农业推广中处于核心地位,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拥有“州推广中心———区域试验站(研究中心)———县推广站”三个层次的推广平台,其中“区域试验站”和“县推广站”两级平台都建在生产一线,极大提高了农业科研与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国农业院校在开展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中,应充分学习借鉴美国这一成功经验。依据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特色,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在区域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试验示范站,围绕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应用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在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重点县(区),可采取多种形式,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推广工作站(办公室),开展产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3.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根据美国大学合作农业推广体系中“合作”这一本质特征和成功经验。我国农业院校在农业推广模式探索中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基层农技部门、涉农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广泛合作,争取各方的支持。如:加强与各级政府的交流合作,争取省、市政府项目与经费支持,争取县级政府试验示范站建设用地及配套设施支持;加强与农技部门的合作,共同组建大学专家和基层农技骨干参与的推广团队;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争取企业对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合作,共同开展新技术示范等。实践证明,在我国当今社会体制下,农业院校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只有和各方密切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推广工作,加速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

第7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一、做好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应用率

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而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的应用率和贡献率。全年我们打算以现场会培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农民18场次,共培训16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200份。今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3户。

二、做好农资经营服务,为我镇农业生产提供物质保障

农科站坚持以咨询服务为主,经营为附的宗旨,立足长安镇“三农”工作服务,依托经营这平台,向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接受农户咨询。2013年打算销售各种作物种子20000公斤,玉米9个品种,大豆3个品种,水稻3个品种。各种化肥和专用肥200吨,农药3吨,包括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共20个品种,为方便使农户确保农业丰产提供较好的物资保证。

三、努力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获得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主要开展以水稻稻瘟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和玉米螟的综合防治,主要以推广抗病优良品种,保健栽培,人工防治措施结合药剂防治为主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技术操作等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四、开展试验示范工作,为今后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认真做好新品种试种工作,安排了“九单27”等3个玉米新品种示范,为良种引进推广做好技术储备,今年安排5个“3414”肥效试验和2个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和化肥肥效试验,为今后我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第8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畜牧业机械化 经济 社会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05-01

随着伊犁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在伊犁州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单位越来越重要,机械化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畜牧业机械化是指用机械装备畜牧业,并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操作的过程,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机械化应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饲喂、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建设。

一、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基本情况

目前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等三大类。

2005年~2012年伊犁州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186.32万亩,其中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92.7万亩、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51.5万亩、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42.1万亩。引进推广各类畜牧业机械2458台,其中牧草松土补播机79台、青贮收获机90台、割草机1163台、打捆机515台、搂草机423台、挤奶机188台,具体情况见表1,表2。

二、工作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每年按照自治区和自治州农机化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当年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重点,认真研究制定《伊犁州农机化技术推广任务考核指标》下发给各县市,各县市也认真落实各项推广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场,每年年初召开农机推广业务会议,认真安排落实各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推动了各项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农机推广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认真抓好畜牧业机械各项工作,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技术到位,从而保证了各项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引进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大力宣传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引进新机具,应用新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实行购机补贴向项目区倾斜,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机械引进步伐,各县市重点引进示范推广牧草松土补播机、割草压扁机、旋转式割草机、搂草机、打捆机、青(黄)贮收获机、挤奶机等一批先进新型畜牧机械。

3.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服务

2005年来,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对农牧业机械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不放松。在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州农机推广总站负责机具选型、试验示范、机具和装备供应。各县市推广站负责落实示范点和养殖户、跟机进行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上下结合共同开展推广工作,为农牧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州、县农机推广站紧密合作,主动开展牧草松土补播机、牧草生产、青(黄)贮收获机械的技术服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站给各县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引进推广的各类畜牧机械,环境安全畜禽舍自动防疫系统等进行跟踪指导、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教着农牧民学、做给农牧民看、引着农牧民试、带着农牧民干,通过示范带动,为大力推广畜牧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打下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推动了伊犁州农牧业、设施养殖业机械化技术顺利开展。

4.狠抓农机科技宣传培训工作

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8年以来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基层干部、农牧民、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0多人(次),发放科普宣传和培训资料3000余份(册),举办不同规模的技术现场演示会10次,参加人员达6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余份(册),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科普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1.1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

改良天然草场机械化作业为松土补播,使用机具为9IBS-2.4型草原松土补播机,该机作业工艺为:划破草皮―松土―补播―覆土―镇压,配套动力为120马力拖拉机,改良草场机械补播模式为单种补播。采用天然草场机械化松土补播技术比人工播种牧草平均增产70kg/亩,2005年~2012年天然草场机械化改良技术完成了92.7万亩,新增牧草6489万kg,牧草单价平均0.7元/kg计算,新增产值4542.3万元。

1.2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

人工草场生产机械化技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机械化作业包括:耕、耙、播、割、捆。使用机具为2BF-16播种机,配套动力为东方红404拖拉机、92GZ-1.7型园盘式割草机、9GB-1.4往复式割草机、92LZ-3/4.8型指盘式搂草机、9GXY-2.4割草压扁机、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THB-2060方捆机,播种模式为单种播种。2BF-16播种机进行了牧草单播播种,使机械化播种比人工播种牧草节约种子1.2kg/亩,每公斤草种平均按20元计算,亩节支24元,2005年~2012年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完成了51.5万亩,共节支1236万元。

1.3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

玉米青(黄)贮机械化收获作业包括:割、切、装、运、压。使用机具为纽荷兰790型青(黄)贮收获机,配套动力为TD-1204拖拉机,作业工艺为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切碎装车机械运输装窖压实封窖。

机械化青(黄)贮饲料制作比人工收割青(黄)贮饲料制作每亩节约制作成本15元/亩,2005年~2012年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化技术完成了42.1万亩,可节约资金631.5万元。一共节本增收效益合计6409.8万元。

通过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实施,2005年~2012年累计完成推广面积186.32万亩,节本增效综合经济效益达到6409.8万元。

2.社会效益

第9篇:农业推广工作计划范文

一、立足生产管理,突破瓶颈、加快农机更新速度。

创业农场原有的农机具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旱田播种主要以国产小型为主,几乎没有大型、进口精量播种机,因此保证不了播种的均匀度,收获机械也以小型收割机为主,主要以冬收为主,导致耕地不能黑色越冬,作物产量低,种植户效益差,旱田农业年年恶性循环。水田生产在智能浸种、大棚精密播种、大棚卷帘通风等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少,水田生产科技含量低,产量低、效益差。

2012年农场领导高度重视农机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按照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原则,借助国家加大农机更新补贴力度的机遇,积极动员有机户更新和发展现代农机装备水平。全年投资1.1亿元,其中利用国家补贴资金1305万元,农场补贴资金703万元,有机户自筹8992万元,更新推广先进农业机械1323台套,其中为保证水稻生产的顺利完成,推广引进水稻智能浸种催芽设备7套、高性能插秧机123台、水稻大棚电动播种器100台、大棚电动覆土器25台、大棚卷帘器800套、进口撒肥机25台。为完成17万亩玉米播种任务,农场购进进口马斯奇奥精量播种机17台,组合重耙11台,大型起垄机5台。与前进生物质发电厂合作租用大马力拖拉机26台,为保证秋收任务,购买15台凯斯6130大型玉米收割机,购买佳联-6水稻收割机35台并全部配备后驱动,购买水稻自走割晒机48台,水稻拾禾器33台,旱田1404拖拉机23台,旱田大犁25台,卫星导航5台,这些农机新农机具的推广引进,在今年春播、秋收等特殊的生产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春播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秋收作物全部颗粒归仓,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户的效益,由于农机新机具和新技术的大幅推广和应用,全年实现节本增效8500万元。

二、立足技术推广,农机工作增加新动力。

2012年农场确立建设现代化农机装备体系的目标,针对机械力量薄弱环节制定了全年农机更新工作计划,并在具体运行做到五个到位,保证新机具的推广。

一是领导责任到位。农场与管理区签订责任状,根据管理区的实际需要更新农机具的具体数量,将更新推广新机械计划数量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并将完成情况与管理区目标考核挂钩,为加快机械更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农场采取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农机具和国家补贴的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并通过冬训的形式促进有机户对先进农机具观念和认识提高。

三是资金扶持到位。对于想购买农机具又没有资金的用户,农场通过银行协调对购机户进行贷款,由农场提供担保,管理区进行统一管理,为购买机械用户贷款5000万元,保证新机具推广到位。

四是保障支持到位。为充分发挥大机械的作用,提高作业质量,农场出台政策,要求各管理区优先安排大马力机车和先进机具作业,统一结算作业费。

五是跟踪服务到位。在新机具作业季节,农机科与农机售后服务人员昼夜跟踪服务,通过对驾驶员进行耐心培训,指导正确使用维护新机械,保证新机械发挥最大效率。

三、立足理念更新,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2012年在新机具推广工作中,全年共召开新机具演示会7次,包括马斯奇奥玉米播种机作业现场会、高性能插秧机插秧现场会、玉米打茬机现场会、水稻智能浸种催芽现场会、水稻电动播种机和覆土机作业现场会、进口收割机收割现场会等,让有机户直观感觉到各种新机具的性能优势,同时也认识到新旧农机具的优缺点,增强有机户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用以点带面、现场演示的方法,促进农机具更新。通过组织农机驾驶员进行技能竞赛、农机实用技术培训、田间现场比武等多种形式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农机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

2012年通过加大服务力度,强化管理水平,实现新农机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结算”的“四个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机械的工作效率。各管理区建立农机服务队,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服务,在机车发生故障时,及时与维修服务人员联系,确保及时排除故障,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服务。农场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对各类型的机械提出具体的验收标准,不达标的不准作业,坚持田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做到优机、优质、优价,全面实现农机标准化作业,保证种植户的利益。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全面提升农场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单产,为农户增加效益。

四、立足监督管理,强化农机发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