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

第1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疆;投资效益;投资体制

一、 固定资产投资率

近两年来,国际经济发展严重受挫,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大规模扩大投资是最直接、最有力、最见效的措施,投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不容忽视。

新疆固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明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从1988年的68.4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 827.2亿元,增长了33倍,GDP从1988年的19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 277.05亿元,增长了22倍。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反映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指标,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部经济增长(通常用GDP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本投资率=固定资本投资额/GDP增加额=(报告期固定资本投资额-基期固定资本投资额)/(报告期GDP-基期GDP)。

1988年~2009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9.9%,GDP增长率为16.1%。固定资产投资与GDP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7。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图标分析,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率在20年中一路上升,投资率的平均水平由1988年的35.2% 达到2008年的53.8%,投资率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合理水平,在经济起飞阶段,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对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力利。

2000年~2008年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稳步上升,投资率保持在45%~53%之间,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的投资率上升到603%,固定资产投资率较高,进一步说明了投资在新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贡献。

二、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1. 经济效益。

(1)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系数。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Et=GDP/I,其中,GDP表示某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I表示相应时期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它表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能带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额,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越高,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获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值越多,投资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是衡量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但是应注意的是,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当年新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所起的作用,有可能由于投资项目种类、政策效应、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存在,会产生所谓的“滞后效应”。

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新增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滞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因此,考虑滞后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可以表示为:Et-i=GDP/It-i(i=1,2),式中:Et-i为滞后期为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当i=1时,It-1为滞后期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GDP仍为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本文主要研究Et,Et-1,Et-2。

1995年以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一般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表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高于全国水平(除了2009年外)。但是,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考虑“滞后效应”后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经济效益还是总体上还是下降,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和新疆投资经济效益系数都下降,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的推动作用减弱。

从图2可以看出滞后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与同期的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滞后期越长投资效果越好,投资效果的波动随着滞后期的延长,波动幅度逐渐增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引导,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投资效益的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投资的固定资产,避免重复和浪费投资现象,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指一定时期内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额同相应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反映的是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f=f/I,其中,f为当年财政收入增加数,I为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数。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越高,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获得的财政收入增加额就愈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效益就愈高。

从图3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系数2005年前下降,2005年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5年0.029上升到2008年的0.049,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加。但是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拉动太小,金融危机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效益下降。

2. 社会效益。

(1)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系数。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系数指一定时期内就业人员增加数同相应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反映的是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系数J=J/I,其中J为当年就业人员增加数,I为相应固定资产投资总数。固定资产投资就业系数越高,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就业的效益就越高。

“民生”是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亮点,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国或一地区的就业水平关系到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从图4可以看到,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系数明显下降,从2001年~2004年的就业系数基本上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 2005年的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的0.02到2005年上升到0.035,2005年后下滑速度较快,2005年的0.035到了2009年变为0.007,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新疆经济社会没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可能跟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和使用结构有关系。2005年后,虽然投资总量增加但是对就业的贡献不断减少。

第2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基层 固定资产 投资 统计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投资的进度、规模和效果都需要根据统计的结果来进行分析和确定,这就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统计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在统计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统计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础工作较薄弱。

投资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统计人员的配备。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基层单位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机构,并且大部分机构中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有些统计机构中虽然有统计人员,但这些人员的统计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某些单位的统计人员频繁变动,就会给统计工作造成一定的断层情况,从而使原始数据的准确率降低,也不利于统计工作的继续开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效果统计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

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缺少对一些重要指标的判断,例如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回收年限等,由于对这些指标分析的不到位,就会给项目建设的评价和经验总结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投资完成额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计算。

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有些工作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实物量的计算,甚至有些采取估算的方式进行上报;有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依据单位发生财务的的费用等。这些统计方式都没有将形成工程实体的部分纳入到统计中,有些虽然已经纳入了投资工作量中,但没有统计到本期投资额中,这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的相关制度存在一定的偏差。

(四)投资单位变化和项目难以确定。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基层投资单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可变性和临时性,其中投资单位可以是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或者是筹建处,还有些投资单位是自然人,这种情况就导致投资项目不容易确定。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也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有些项目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为了简化审批手续,没有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批,只进行了简单的备案,这就使得许多民营项目只要拥有一定的条件,就能够开展工作,而不需要履行相关的程序。这种情况就导致一些管理和业务部门在对项目资料和项目单位进行确定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项目虽然进行审批,但报批的资料相对凌乱,这也会使统计的难度增加。

二、加强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策

(一)设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相关机构,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设计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统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同时统计工作的质量也能够得到提高,在此前提下,统计机构还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对机构设置进行精简。设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机构,就能够对及时而准确的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具体情况,从而使统计工作不偏不漏。在安排统计人员时,也应该根据《统计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配备,统计人员在开展统计工作时,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在统计的过程中,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开展工作,并且要保证收集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统计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对固定资产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为固定资产的宏观和微观调控提供准确而科学的依据,也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并根据投资的结构、效益和规模来反映建设的新进展,并根据这些问题来深入研究基本建设的规律性。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能够对其投资规模进行控制,对其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分析,就能够对项目进行经济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总结出项目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三)健全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

为了有效的解决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的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统计数字、管理制度、岗位制度、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和原始资料管理制度等,这样就能在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做到有法可依,并且还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规章制度一定要对设计部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这样才能使其权责明确,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中。

三、总结

通过论述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问题和相关的对策能够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我国经济统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时,一定要保证统计人员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并且能够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对统计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和成果,这样才能为政府和企业开展管理以及制定政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统计局)

参考文献:

第3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一、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区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和能耗总量的过快增长,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实施节能降耗源头调控的第一关。2011—2012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新增能源消费总量为208.6万吨标准煤,到2012年底含齐鲁石化和华能电厂在内全区耗能总量不能超过1634.47万吨标准煤。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能耗量就达93.8万吨标准煤,下半年新增能耗空间非常小,不利于“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就当前形势分析,“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实行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收紧政策,新增能源消费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从源头上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程序

(一)建立能耗预审制度

从2012年下半年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首先执行能耗状况预审查程序。企业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能耗状况核查申请(各一式三份)等书面材料报区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将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节能专项审查组,对项目的能源利用状况及能耗指标进行预审核查,经核实能耗符合要求后,报请区政府批准再进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的其它程序。

(二)节能评估和审查的一般程序

经区政府预审批准后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规定,及时办理节能评估和审查手续。对“双高”行业、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或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由区节能主管部门进行节能评估初审后报市节能主管部门,其他项目由区节能主管部门负责节能评估审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预审和审批后,再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核准和备案。

三、严格明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范围和工作重点

根据《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规定,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固定资产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在节能预审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得进行项目的节能审批和经投资主管部门进行的审批:

(一)项目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最高能耗限额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二)单位产值能耗指标大于上年度全区万元产值能耗指标90%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三)能耗总量超出区域能源消费容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四)采用的工艺技术落后和设备用能水平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五)被实施节能降耗调控预警的企业项目;

(六)其它情况。

2012年底前,对高耗能项目一律不再进行审批。未按照要求办理节能评估手续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进行审批,企业不得开工建设。

第4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确保全市全年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各部的帮助支持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牢固树立“项目就是支持,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的思想,把项目拉动工程放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内容,狠抓以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基础设施和茶叶、甘蔗、畜牧等优势产业及后续产业建设,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占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xxxxx万元的xxxxx%,为全市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村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xxxxx%的山区面积和近xxxx%的农业人口的市情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虽然2005年全市的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的速度加快,但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能力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增点产,一遇自然灾害就减产”的局面始终难以扭转,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难以迈出新的步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合理的农村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而固定资产投资是建立牢固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就我市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亦是如此。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思路是:按国家、省、市各级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深入贯彻落实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xxx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投资指南》、《xxxx畜牧产业发展重点工程投资指南》、《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精神,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强化粮食基础产业,突出支柱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不断改善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是:全年力争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xxxx万元,确保xxxxx万元。

二、2006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及主要支撑项目

按“抓项目,强后劲,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以“项目支撑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运作模式,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重点,把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支撑项目。

1.打牢农业基础设施基础。按《xxxx高稳农田建设工程投资指南》要求,深入贯彻《xxxxx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继续推进新一轮的“沃土工程”建设,把高稳产农田建设与目前实施的“xxxx”建设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再次掀起高稳农田建设新。建设内容以小水库、小水塘、小水窖、小水坝、灌溉沟(渠)等水源工程,田间排灌溉渠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为主。目标任务:实现人均1亩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向上争取(实施)主要支撑项目是xxxxx高稳农田建设。

2.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我市的农业科技体系已适应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创新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2006年创新农业科技体系主要是从改善农业科技部门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一是继续抓好市级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力争在今年xxx月完成市xxxx科技大楼建设,xxx月交付使用;二是积极争取,抓好县(区)、乡(镇)科技体系建设;三是抓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农产品”;四是抓好种子体系建设,确保全市农业安全生产。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科技大楼建设项目,xxxx农业系统搬迁建设项目,xxxx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

3.强化粮食基础。继续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以优质稻米基地,优质专用玉米基地,优质专用小麦基地,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为重点,与目前实施的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相结合,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粮食质量安全。向上争取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xxxx优质粮食安全生产基地(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xxx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xxx优质高蛋白专用玉米生产基地建设,xxx日本丹波黑大豆(订单农业)种植示范项目,xxx优质啤饲大麦基地建设,xxx优质小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4.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继续争取实施国家xxx部的“六小工程”,并把“六小工程”与“xxx”工程建设结合,稳步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是xxxxxx县(区)的沼气池建设,预计年内完成建设任务xxxxx口。

5.突出支柱和特色产业。第一以国家糖料基地建设为契机,以此带动全市高优蔗园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向上争取(实施)支撑的主要项目:一是xxx吨糖田蔗园基地建设,xxxx县国家级糖料基地建设,xxx甘蔗良种繁育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二是继续推进高优茶园建设,为全市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万亩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项目,xxx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xxxxx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三是把畜牧业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畜牧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建设,xxx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特色家禽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xx畜牧产业园区建设项目,xxx奶牛养殖基地(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项目,xxx特种动物养殖(基地)园区建设项目,xxx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项目,xxx生猪人工授精网点建设项目,xxx市级良种猪核心群场改扩建和县级良种猪扩繁群场建设项目,xxx高峰黄牛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xx县无角黑山羊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山地乌骨鸡保种基地建设项目,xxxxPIC仔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xxx县级动物监督站建设项目,xxx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等;四是抓果菜、木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向上争取(实施)的主要项目有xxx优质特色水果(香蕉、柠檬、柑桔、蕃荔枝、蕃石榴、杨桃)基地建设,优质木瓜产业基地建设,xxx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xx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xxx亚麻产业基地建设,xxx蚕桑产业基地建设,xxx民营天然橡胶基地建设项目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

(一)、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完成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为确保2006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圆满完成,各县农业(畜牧、农机)局要加强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领导,市、县(区)农业(畜牧、农机)局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股、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及各县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完善项目法人、招投标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力求项目管理规范化,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的公示制度,增加项目建设的透明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参与、支持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作。

3.狠抓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规划要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规划的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认真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文书材料,在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上狠下功夫,搞好项目的储备工作,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4.探索有效的建后管护机制。就目前全市的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而言,存在着“重争取,轻建设,重施工,轻管理”的问题,建设与保护利用相分离。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摸索,探索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情况下,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护机制,使之建设一件,建成一件,管理好一件,发挥效益一件,营造一个有利于爱护、使用公共农业基础设施的良好氛围。

(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1.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涉及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如田间道路、沟渠及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原料基地建设等,在项目实施中,都会涉及各农户的土地,绝大多数农户都会以大局为重,但难免有少数人思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出面帮助协调。

第5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

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的经济带去了巨大活力,我国市场逐渐呈现自由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抢占了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我们在研究时发现,当前的各行各业尽管涌现的速度十分快,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存在着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市场的认知有限,导致中小企业遇到了一系列发展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扩展。

一、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我们首先会对其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投资和更新状况,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管辖权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出现了较多的会计投资问题,其中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管辖权问题,所谓的会计管辖就是各个不同的会计机关应该结合业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出自己应该管辖的范围,从而充分发挥各个会计部门的职责,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管辖效率。随着跨国经营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有必要加强对跨国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这就必须综合使用地域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对我国的会计管辖权重新进行界定。按照这种“混合原则”。家的会计管辖范围具体包括:(1)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2)我国企业集团的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

2.会计绩效性问题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投资来说,绩效会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会计绩效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和处理效率的提高。所谓的绩效会计就是指各个会计部门的职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来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收集,从而给相关的管理者提供足够的数据,帮助企业对当前的会计业绩进行合理的分析,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收入,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给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重视度,只有提高了会计绩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会计技术手段及其人员知识结构的问题

当前的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会计控制的不科学,导致企业在进一步发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许多企业盲目追求营销绩效,忽视了对自身内部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导致企业的发展理念、营销策划和市场环境严重脱节,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而当前的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普遍较低,因此无法借助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而会计行业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数字,如果无法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那么会计行业的核算效率则就无法提到提升。因此,我国会计行业的人员技术手段较低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要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效率就应该加强对员工技术的培训,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而我国存在着普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会计行业和一般的行业不同,会计业务种类较多,因此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三、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覆盖面,并全面开展全过程会计

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是企业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程序等。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控制内容,采取最适合最有效的策。即使是同样的经济业务,采取的控制方法也因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而变得不尽相同。因此在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的问题时应该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的覆盖面,立足于整体,找出最为全面与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进行管理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工,首先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这是投资前的必要准备,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资料的回收和管理工作,最后再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管理来进行资金回收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有所提高。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会计

会计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要高,需要保证相关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又要保证在计算财务报表时充分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完成了合法有效的财务报表,企业的运行状况才能得到真实反映。企业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借助会计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而管理会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理论思想,对于会计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将其分为较新的管理会计和基础的管理会计,尽管二者有着较多区别,但是都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管理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绩效表,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情况,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对当前的发展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市场的需要,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各种手段弥补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技术

第一,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建设和开发时,应该做好对原有软件的保护工作,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当前实际业务的需要来开发出新的软件,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软件购置,借助健全的软件设备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技术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弥补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发展。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具备了健全的硬件设施才能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企业应该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最主要的两方面就是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购置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局域网的建设,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

第三,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准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业的运行,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则是会计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我国当前的市场制度正在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基本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要想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会计模式,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更好地分析,首先应该对会计这个概念进行具体的介绍。会计出现于人类社会中,并且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的会计特点也有着较多的不同之处,我们将会计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会计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从近代会计开始的,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会计制度,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会计学的实际发展程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其他技术水平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获得一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重视度,分配合理的资源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从而很好地适应市场,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不断完善当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制度,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有着相同的作用,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地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重视度,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企业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审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2]张继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审计,2012(04).

第6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一方面是优化企业结构、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关健工程。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工程材料和设备数量繁多,造价的不确定性因素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的风险项目。因此,由其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且技术经济性较强、审计方法复杂、审计范围广泛以及审计要求较高等一系列特征。固定资产审计评价的结果会被广泛认同为经费投向投量是否科学合理的真实判断。对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做好分析和预想预防,有利于审计人员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水平,保障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未有效开展效益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缺乏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二)未实现全过程审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三)审计力量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四)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五)未能有效提供意见建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固定资产审计对策的思考

(一)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第7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效益 对策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资源型地区,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立足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投资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在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表现为在固定资产投资建造和购置过程中消耗的人工、建筑材料及有关的费用,购置的设备、工具、器具。产出则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以及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加的产出(如GDP)、利润和税金等。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指标分为微观效益指标和宏观效益指标。微观投资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建设工期、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生产能力利用率、投资回收率、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等,反映投资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及投资资源的利用率,即投资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大小与投资完工后供给能力或产出水平的大小。宏观投资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建设周期、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投资效果系数、固定资产投资率等,反映的是以国民经济为总体,众多建设项目效益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产生的连锁效益的总和,反映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与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社会稳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联系。本文仅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及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个指标,对山西省的宏观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二、山西省投资效益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在经济起飞阶段,投资率一般保持在33%-35%左右,对经济的发展较为有利。1981年以来,山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上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六五”至“十五”期间,平均投资率分别为37%、46%、34%、37%、42%,均高于33%。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出现了较快的增长,2006-2010年投资率分别为49%、51%、52%、68%、70%,基本与全国持平(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为50.1%、51.7%、55.0%、66.0%、69.8%),说明近年来投资在山西省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投资成为拉动山西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反映了各个时期固定资产动用速度, 是衡量固定资产直接投资效益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某时期的新增固定资产/该时期固定资产投资。

山西省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见下表,从中可以看出,山西省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城镇固定资产建成投产的速度出现明显回落。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的比值,它是从国民经济角度和投资活动全程来综合反映投资收益的指标,能够较全面反映投资活动的最终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Et)=某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ΔYt)/某一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t)。

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应将当年的GDP增长看作是前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果。考虑滞后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可以表示为:

Et-i=Yt/It-i(i=1,2)式中:Et-i为滞后期为i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本文主要研究滞后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即Et-1,Et-2。

1981 -2010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显示,山西省的投资额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投资效果系数则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最高值是在1995年,达到0.81,最低值是在1999年,为-0.16。1992年以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及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影响,山西省投资效果系数波动频繁,稳定性较差。1992年以后至亚洲金融危机以前,投资效果系数连续5年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态势,都维持在0.5以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山西省影响深重,投资效果系数出现了连续3年的下滑, 2000年才出现稳步的回升。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省的投资效果系数再度出现下滑,2009年下降为0.08,但这次下滑的幅度较小,回升的速度也较快,表现了山西省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所提高。

与全国的比较中可见,山西省投资效果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相似,但是其波动幅度要明显高于全国,特别是在2000年以前。2000年以后我省的经济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与全国水平持平。从平均投资效果系数来看,山西省为0.37,全国为0.39,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上来讲投资效益相对较差。

考虑“滞后期”的山西省投资效果系数(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滞后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与同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且滞后期高于同期,滞后越多,投资效果系数越高。计算平均投资效果系数,滞后一期为0.45,滞后二期为0.54,均高于同期的0.37。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引导,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更注意投资效益的有效发挥,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投资的固定资产,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计算山西省分产业的投资效果系数,第一产业的投资效益最好,平均投资效果系数为0.43;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最差,平均投资效果系数为0.24。因此调整投资结构的同时,提高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就波动幅度来讲,一产投资效益波动幅度最大,二产波动幅度高于三产。

总体上来讲,投资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巨大,但是固定资产建成投产速度出现明显回落,投资效果系数不高且波动度较大,反映了投资效益较差,经济发展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审视其原因并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将对山西省经济健康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制约山西省投资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国有经济比例较高,造成投资整体效益缺乏支撑点

用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工业生产总值比重、工商税收比重、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等各项指标来衡量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效益,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效益明显好于国有经济。但是,山西省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力度、扶持和引导却不尽人意,非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造成山西投资效益相对较低。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影响投资效益的改善

在固定资产投资率一定的条件下,投资结构是影响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制定了“能源重化工基地开发”战略,虽然符合全国区域分工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山西资源特点与区域优势,但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重型结构也派生出产品初级、经营粗放、结构偏轻偏重、高投入低产出等特点。投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产业中能源及原材料等重工业比重过高,导致山西省经济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效益波动较大,投资效益整体低下。进入新世纪以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二产投资稳步下降,三产投资逐渐上升,投资效益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但是,第二产业中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等传统工业投资总量比重仍然较大。2010年,山西省二次产业投资与全国基本持平,但这四大产业的投资比重占二产投资高达67.5%。相比之下,一些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产业,如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大型设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等,投资增长慢且比重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投资效益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三)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同化,造成效益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同化比较严重。由于注重短期效应,省内各地区盲目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使那些要求企业上规模、高集中的行业分散度大而集中度小,严重背离比较利益原则,抑制了地区经济技术与资源优势的发挥,难以形成新的区域工业优势和产品优势。另外,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等各种投资主体投资产业趋同化,主要集中于煤炭、焦化、化肥、冶金、建材等行业,造成竞争过度,引起资源配置效益损失,这种损失远远不能通过微观经济活力的某种提高所能弥补。山西省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可避免地付出了资源浪费、效益损失的巨大代价。

(四)投资管理体制制约投资效益的提高

2004年以前,山西省的投资率相对较低,投资效果系数波动较大,部分是受到投资管理体制的制约。2004年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制约着投资效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审批权限不合理,分属于多个不同的部门,存在着多头审批、政出多门的现象,导致了一些非鼓励类项目的过分膨胀,造成投资效益低下。二是投资项目的“决策―评价”体制存在缺陷。项目前期的可行性论证管理不严格,审批不科学,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项目建成后也没有相应的项目后评价制度,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提高。三是鼓励和引导投资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鼓励投资效益相对较好的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鼓励新兴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投资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四、提高山西省投资效益的对策

(一)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

近年来,山西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也因过分依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过度投资而造成投资效益的损失。因此,应注意协调投资、消费、需求三者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避免过度投资引起投资效益下降。

(二)建立项目储备库

项目是投资的基础。每个建设项目效益高低都将对投资总效益产生作用。因此必须在项目的选择上下功夫,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投资起着引导作用的政府投资项目,要最大限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质和量的统一。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选择优势项目进行储备。在项目选择重点上,一要优化产业布局,弥补产业缺口;二要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实现由初级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化,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三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项目建设同就业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项目储备库中严格选择投资项目,项目储备库的项目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更新。

(三)合理调整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在于合理的投资结构。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山西省的薄弱环节和优势行业的投资力度。一是增加农业投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三是加快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培养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四是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使服务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进一步改善投资管理体制

进一步改善投资管理体制,对于项目投资的控制应从以往概、估、决算管理和静态管理转向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减少并杜绝项目建设中资金浪费和流失现象。强化项目前期论证制度,政府投资项目严格实行“代建制”, 完善投资决策者责任制,建立对政府出资项目的监督机制和项目后评价制度,提高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政府资金对于民间资本的引导,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接续替代产业投资。

参考文献:

[1]赵毓,陈小娟,裴丽娜.石家庄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析――基于2003-2008年度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

第8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我国现有投资分析的实证模型较多,但大都是直接用投资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其特点是以经验公式为预测的依据,缺乏理论基础,没有考虑投资的时滞和折旧投资,更无法考虑工资、利率和投资滞后系数的变化对投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后凯恩斯主义投资理论即加速数模型,吸纳了新古典派投资理论的最优资本函数的合理成份,并考虑了投资时滞现象和折旧投资在投资中的作用,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实证分析。

加速数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同总资本存量的比值)以企业拥有的厂房、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资本和其生产量的比例为研究前提,认为投资主要是依据产出的变化而有比例地变动的。加速数理论是以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社会企业和经济实体的加总,将加速数理论推广应用于国家的宏观投资行为。在加速数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考虑劳动力价格变化、利率变化、投资滞后和折旧投资设计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投资函数。加速数理论假设企业购买其全部资本,这样资本的租用价格(利率)是决定企业投资行为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由于资本和劳动力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劳动力的价格(工资)也是投资需求函数设计中应考虑的变量。投资滞后是指企业投资当年无法完成全部需求的投资而产生的对投资需求的滞后现象,折旧投资是指企业为弥补固定资产折旧而需要追加的投资。投资需求函数表达了企业在拥有一定资本存量的情况下,如何依据计划的产值目标、预期的利率、工资水平、投资的滞后情况和折旧投资量来决定当年对资本的需求量。

根据加速数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的投资总需求进行预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系数在1997―2005年间呈稳定上升趋势,1997年为0.3050,2005年上升为0.3340,对其未来值的预测采用了线性回归趋势预测法,年增加量为0.00285;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采用了指数函数预测,年增长率取近5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12.98%(2006年取近3年的平均值14.87%);未来工资的增加指数也取近6年的平均值1.1023;并假定年利率不变或以每年0.00156的速度稳定上升到2015年。

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291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88604亿元。从理论计算值同实际值的比较来看,除2005年实际投资额高于理论投资额之外,其他5年的实际投资额均低于理论值。2004年理论投资额为75447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仅为70477,比理论值少6.6%。2005年理论投资额为79065亿元,而实际投资额为88604,比理论值多10.8%。2006年上半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加,也将超过理论预测值,可以推断投资增加过快是造成目前经济发展过热的主要因素。根据投资方程我们预测出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2006、2007、2010和2015年的理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总额分别是91926亿元、99089亿元、144617亿元和271480亿元。

以上分析均基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假设下进行的,若假设未来的预期利率上升,也可预测得出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与未来预期利率不变的结果相比,由于利率上升将会抑制一部分投资,使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小幅下降。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预测的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14.46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14.38万亿元缩小了0.55%;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6.80万亿元,比利率不变时的27.15万亿元缩小了1.3%。可见利率的缓慢上升对投资需求变化的影响较小,但若利率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其影响将不可忽略。根据乘数―加速数理论,利率的突然大幅上升会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所以欲通过剧烈的利率上调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速是不可取的。

从表2可见,加速数变化不大。1996―2005年数值在4.78―5.28之间,预计2006年为5.16,2015年仍为5.16。表明中国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存量大约等于5倍的国内生产总值,2006年约为108万亿元,2015年可达到324万亿元。2007年折旧投资约需5.14万亿元,2015年约需13.65万亿元,折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1996―2005年在44.9―70.0%之间,预计2007年为51.9%, 2015年降为50.3%。折旧投资占资产存量的比重1996―2005年间在0.040―0.045之间,2007年约为0.042,2015年仍为0.042,对应的折旧年限为23.8年。

发达国家折旧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很大份额,如1990年美国国内私营企业的总投资毛额为7440亿美元,其中5500亿美元为折旧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3.9%,净投资仅为1940亿美元,26.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迅猛增长的情况下,目前折旧投资份额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估计在未来经济较为发达的阶段折旧投资份额将上升。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理论投资需求和实际投资增长对比判断,2005―200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着过快现象。

第二,小幅利率调整对投资的影响不大,而大幅度的利率调整又有使经济进入全面衰退的危险,在利用调高利率抑制经济过热时要慎重,利率调幅要适度。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近期有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央采取的抑制过快投资增长,提高投资效益的措施是正确的。

第四,进行实证研究目前我国用于弥补折旧的投资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一半,平均折旧年限为24年,折旧投资份额呈缓慢下降趋势,但长期来看折旧投资的份额可能上升为投资的主体。

研究的主要意义:

首先,加速数模型模拟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之间的科学关系,可以定量测度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理论上计算的投资需求值可作为判断投资是否增长过快的标尺,其同实际投资量的比较可以判断经济运行的冷热程度,从而提供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服务。

第二,模型获得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经济参数有利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特征的全面了解,而通过对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可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利于宏观决策中对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科学指导。

第三,由于投资具有冷热周期,且此周期受具体的经济运行环境状况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实际上为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宽松和收紧的周期性。银行的投资决策既要考虑微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本模型为银行的投资决策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支持和实证的宏观经济数据参考。

第四,对折旧投资的预测可为国内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折旧投资同新增生产能力投资的效益和回收难易程度的比较,银行可以决定对某行业的投资偏好。若折旧投资效益较好,且较容易回收资金,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在国家宏观调控压缩投资的情况下银行应侧重于折旧投资。

第9篇: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措施范文

一、增值税变革的意义

增值税转型的核心之处就是由生产型增值税变革为消费型增值税。就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税收情况来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对外的贸易发展,提高整体的经济收益水平。而变革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避免重复征税的可能性,让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更加的具有协调性。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增值税税收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也就直接的导致了投资者所负担的最终税款会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就会影响部分地区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拉低我国整体的增值税税收金额。

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当企业之间的生产总值、年度折旧金额、年度存货增加额以及年度固定资产增加额这些数值都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所缴纳的增值税类型不同则会有企业最终盈利不同的情况出现。针对消费型增值税来说,投资金额越多,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相对较低;而投资金额越少,最终所要负担的税款也就越高。相比较消费型增值税来看,收入型增值税与生产型增值税对于最终税款金额的影响程度要较低一些。

对于我国来说,增值税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作为现行实验点,已经初步的掌握了一些增值税转型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是否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针对不同地区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案以及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准备措施等等。

二、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务指标分析

(一)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假设先将货币的升值、贬值空间以及会计政策的变动排除在外,在生产型增值税税收的制度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定义为是含进项税额,而在消费型增值税税收的制度下则被定义为不含进项税额,这样就会出现折旧金额以及现金流量每年都不同的结论。

当增值税进行转型之后,生产型增值税将比消费型增值税的初期固定投入要多,单单从现金的流量来看,生产型增值税的固定投入之所以高于消费型增值税,是因为其固定资产的原本数值较大的缘故。由于折旧的税收会起到一个阻碍的作用,以至于企业在缴纳增值税之前的经济收益会较缴纳之后有所减少,而每年的现金流量则会逐步的增加。这也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当增值税转型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量会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出现常量性的增加。

(二)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报酬率分析

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会受到增值税变革转型的一定影响,是由于企业针对固定资产所投入成本的进项税额会在生产型增值税或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中出现改变,从而形成让报酬收益发生偏差的情况。

(三)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分析

根据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旱涝保收的,也会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风险。那么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不确定因素,也就代表着成本投资的金额越大,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

(四)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能力分析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能力高低的判断是要根据年度利润金额、年度纯利润金额以及年度现金流量数额等指标来进行的。如果通过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够直接的影响到这些数值的变化,那么就说明投资是能够带来正面的经济收益的。那么,在生产型增值税或者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及折旧金额也会各不相同,这也就代表着增值税的变革转型会让企业的投资能力出现一些不同程度上的改变。

根据这些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并不会带来大幅度的增量。如果单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固定资产的基础数值同现金流量的增加数量是成正比的;而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报酬收益率来分析的话,固定资产折旧金额同报酬收益率的差异金额也是成正比的;最后,从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能够影响到各种投资金额变化的主要原因则是的固定资产的起始投资金额以及折旧率这两个方面。

三、增值税变革转型的影响

(一)增值税变革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当企业参加了增值税转型之后,通常都会出现实际税收金额降低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出现也就说明了这次变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可知,除去高新技术行业以及石油化工行业以外,在增值税变革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增长。例如位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内的一些企业,在增值税变革转型之前,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够抵扣,以至于直接导致了一些陈旧的设备无法更新换代,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的企业的向前发展。而当增值税进行变革转型以后,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进行抵扣,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企业的税收负担,让他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硬件设备的更新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而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让东北地区的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起来,从而建立起良好的生产、投资、发展的良性循环链条。

(二)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不显著

伴随着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出台,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而出现这种情况也是让大家始料未及的。笔者认为,由于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的,它无法同增值税改革一样让企业的固定资产得到显著的改变。但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思考,这也直接表明了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增值税的变革,而并非因为其他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增值税变革转型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良性洼地效应”

在东北优先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企业在相关制度的影响下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税收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当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之后,让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此年度的增值税税收金额降低,而现金流量相对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固定资产则会以不包含税收的成本金额为准,从而出现此年度以后的折旧金额减少,现金流量减少。这也就代表了企业能够优先的将现金进行回收,从中获得时间差异中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根据这种情况来看,增值税转型改变的核心之处就在于企业的现金流量,而现金流量恰恰是决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对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要远大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商将目光锁定到了东北,在这种动向之下,东北本地的企业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动作,这也就形成了良性的“洼地效应”。这种“洼地效应”的出现让东北的经济体系已经逐步的形成,并且将外商以及民办企业推向了主导地位。当民间资本越发的雄厚以后,同外来的投资商就会产生一定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出现会进一步的吸纳更多的资金,从而避免同一地区内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

(四)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笔者详细的翻阅了关于增值税改革所撰写的相关文献,大家的普遍观点都是,对于不同领域内的企业来说,增值税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高科技企业以及资本型企业,影响较小的为劳动型企业。根据对数据的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中得到较大经济收益的普遍是产品附加值较低但是资本密集程度交稿的传统类型企业,我国目前尚处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东北等地区中,中小型的企业数量偏多,所以这种增值税制度对于我国的整体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由于其对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用于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及相关的研究经费,所以增值税的改革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就需要国家对于此种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技术型的企业能够积极的响应号召,不会出现发展落后的情况。笔者认为,高科技类型的企业如果想要从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中收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技术的更新与研发上进一步的加大力度,以保证企业所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紧跟住市场的脚步,供应出适合当下所使用的产品。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它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所以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那么针对于劳动型企业来说,由于在增值税改革之前的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之下就已经得到了不小的经济收益,所以当转换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后也并未对企业本身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劳动性企业还可以在消费型增值税的制度中享受投资成本降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且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让企业内部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所以,增值税的变革转型对于劳动型企业来说也是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