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第1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市委次全会精神,按照(咸民发[]24号)和(咸民发[]13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街道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19个,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拟建街道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古渡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西部,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总人口4.24万人,辖区7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由于辖区面积较大,人口居住密集,为了方便居民办事,形成“一站式”便捷、流畅的服务模式,按照《通知》要求,经过多方协商,现拟在古渡街道办事处西侧空地建设一个总面积600平方米的街道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总投资105万元,申请政府资助40万元。(附:关于筹建古渡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报告)

(二)拟建社区服务站基本情况

1、人民路街道办事处

(1)嘉惠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共有居民228户,840人,社区干部3人,现租用嘉惠商场内一间20平方米办公房,活动不便,办公不畅,长期制约社区基层,为社区工作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和该社区居委会已与嘉惠管委会商议,拟扩建办公用房280平方米,按照“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设置。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2)天王一区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属单位型社区,共有居民2783户,共10779人,社区干部7人,办公用房面积小,距“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差距较远,拟扩建办公用房,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3)中医学院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共有居民504户,共1576人,社区干部5人,办公用房面积小,服务群众不便,现计划扩建办公用房达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要求。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解决后续资金6.67万元。

2、西兰路街道办事处

(1)陕毛一厂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共有居民1775户,共5161人,社区干部7名,办公用房面积40平方米,但距“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差距较大,该社区居委会干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经协调规划,拟扩建办260平方米办公用房,缺口资金6.67万元,申请上级给予资助。

(2)西北二棉社区居委会

居民6400户,共15060人,社区干部7人,办公用房60平方米,地处西北二棉福利区,为达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通过与单位、物业多方联系,现已具备扩建条件,预计总投资20万元,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3)陕科大社区居委会

居民1120户,共3400人,社区干部5人,办公用房80平方米,面积小,使社区办公受到直接影响。为了使工作不再延误,持续发展,拟扩建办公用房220平方米,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4)滨河西路社区居委会

共有居民1158户,3041人,社区干部3名,办公地址在铁干院内,租用60平方米单元房,办公设施不完备,严重制约着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按照“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要求配置,拟改建办公用房,总投资20万元,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5)思源南路社区

该社区共有居民6800户,15800人,社区干部3人,在沈兴路种子站院内5楼租用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房,办公面积小,达不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要求,现拟扩建办公用房,总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3、吴家堡街道办事处

(1)天王二区社区居委会

现有居民1134户,3890人,社区干部5名,属单位型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小。拟扩建220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按照“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要求配置,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2)金山社区居委会

该居委会共有居民1018户,共3111人,社区干部3人,办公面积60平方米,达不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严重影响办公效率,现拟扩建办公用房240平方米,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4、渭西办街道办事处

(1)中华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2628户,共9172人,社区干部3人,现有办公用房面积达200平方米,虽办公影响不大,但还不能满足“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要求,不能提供全面服务,通过协商相关部门事宜和积极争取,现拟扩建办公用房100平方米,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2)彩虹社区居委会

共有居民7561户,共22000人,社区干部7人,现130平方米办公用房,活动不便,办公不畅,长期制约社区基层,经与单位协调,现拟扩建办公用房,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3)秦宝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居民3094户,共9294人,社区干部3人,办公用房30平方米,基础设施不完备,服务工作不顺畅,现拟在原服务站基础上扩建,总投资20万元,申请上级资助6.67万元。

(4)中附院社区居委会

居民621户,2173人,社区干部5人,办公用房80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提供社区服务,达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的标准,现拟在原址上扩建220平方米,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5)西电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有居民1352户,4060人,社区干部3人,社区位于西电三公司家属区内,面积55平方米,办公受限,现与西电三公司领导达成协议,拟扩建社区办公用房245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5、古渡街道办事处

(1)玉珠社区居委会

辖区3015户,共8810人,社区干部3人,因办公用房面积小,办公受限,服务阻塞,按“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拟扩建办公用房,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2)玉泉社区居委会

属板块型社区,居民1696户,共5329人,社区干部3人,社区地处地运司家属院,办公用房面积100平方米,不能达到“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配套设施不完备,拟扩建办公用房并配齐配套设施,计划总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3)毕阳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有居民2399户,6280人,社区干部3人,办公面积40平方米,面积小,办公不便,与“一部四室三站一场”要求相距甚远,为方便群众办事,现拟扩建办公用房,总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6、马泉街道办事处

(1)陕广社区居委会

该社区共有居民2181户,7493人,社区干部5人,社区在陕广家属区内,为形成“一部四室三站一场”服务站规模,现拟扩建办公用房,计划投资20万元,申请政府资助6.67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项目的建设可以加快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区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方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三力”,创建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在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做好年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区民政局及时向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分别进行了专题汇报,区上及时成立了城市建设工作调研组,做出了《关于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决定》等关于区社区建设工作有关决定性文件,为我区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1个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及19个社区服务站,已制定了规划,与辖区单位、开发商、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谈妥了规划和建设地址,做出了工程建设预算。

四、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功能

(一)街道办事处级社区服务中心

古渡办社区服务中心选址确定在古渡街道办事处西侧空地。总建筑面积计划为600平方米,总投资105万元,申请政府资助40万元。

(二)社区服务站

第2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对策

一、我国城镇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分析

1.老龄化问题严峻。自2000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很大程度的增加。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4.91%上升至1990年的5.58%。在2000年普查时,60岁以上人口总数达到1亿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10.36%。由于老龄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目前我国总体经济实力还比较有限,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对未富先老的中国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传统养老方式面临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年轻一代承担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养老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子女不再像以前一样与父母一同生活,难以给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这种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继续维持。之前由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就转移到了社会上,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国城镇社区养老发展现状

所谓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满足社区内居家老人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文体娱乐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由社区提供的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是从1980 年起步,并在2000 年逐步开始发展起来的,从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到完善的整个过程来看,发展情况较好,已初步取得巨大进步,满足了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对于城镇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更为丰富,社区养老恰好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弥补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的缺陷,深受子女们以及老年人的欢迎。

国家颁布《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认真抓好2011 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社区建设方面投资,推动社区发展,

让老年人的社区养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2010 年,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中心17.5 万个,城市便民、利民网点69.3 万个,总体上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初步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逐步加大对社区财政的投入,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全面开展做好资金保证,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还是不够高的,发展不均衡,与我们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存在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法规。目前我国关于城市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法规仍停留在建设层面上,而对于具体运作过程和扶持非营利组织、吸收民间资本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依据仍然缺失,阻碍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2.社区养老资金缺乏。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以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资助和收费服务为辅。然而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很难支撑社区养老建设发展;社区养老是一个长期的发展项目,庞大的资金数目也是社会公益组织不能长期支付的。资金上的短缺使社区养老的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制约了社区养老的发展。

3.社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社区提供的老年服务需要相当数量的专职服务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但是由于这一行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益都不高,对就业人群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尤其是专业人员。人员不足是社区老年服务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的医护人员很少在社区从事老年医疗服务,他们大多集中于医院这样的专业机构中。社区中从事老年照顾的大多是缺乏专业知识的已婚妇女,极度缺乏专业人士,社区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完善我国城镇社区养老发展对策分析

1.发挥政府作用,健全法律政策体系。社区养老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政府要立法规范养老服务行业,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同时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制定合理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监管,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同时需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保护法,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社区养老服务有法可依。

2.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构建社区养老模式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资金,资金是社区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首先,以财政补贴为基础。一是继续发挥政府在建设社区养老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拨款,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确保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能够为社区养老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以资金募集为辅助。应设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与发展基金,接受社会慈善捐助,积极争取来自国内外的慈善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与个人的捐赠,鼓励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到社区养老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3.建立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养机制。做好社区养老工作需要有一支能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的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而我国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恰好缺乏这样的专业队伍。所以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社区养老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培养机制。首先应该加大专业队伍人员的招募,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人员缺口高达1000万,人员招聘数量可根据老人的数量按一定比例配置。其次,应该在各大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培养养老服务方面的高级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7 月第一版.

[2] 韩俊江,刘迟.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体系建构. 社会保障研究[J].2012 年第06 期 .

[3]毛满长,李胜平.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o):119―123.

第3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者;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0

高校青年志愿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近年来,大学生走人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于2005年10月27日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对我国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做了部署和安排。2006年4月9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第十六条明确倡导"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之后,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事实证明,高校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无论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对社区乃至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一、高职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服务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特殊队伍,也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但是,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较为零散,不成体系。有的是在学雷锋日或国际志愿者日时,忽而刮起一阵志愿服务风,热闹一阵过后便烟消云散;有的是撒大网,每项志愿者活动都参与,但是分散而不集中,往往是疲劳付出而却没取得应有的效果;绝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服务资源有限,缺乏有效的培训与指导,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运作,难以形成系统的、有序的组织,缺乏长期性,难以形成长效化的机制,当大学生抱着极大的服务热情时,却遇到因组织没能提供足够的、持续的资源,热情逐渐被浇灭。

1989年以来,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推进志愿服务工作。201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建设"志愿者之城"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随着深圳内各类规模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志愿者之校的情况下,软件学院通过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郁金香志愿服务队,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与社区、社会义工团体、社工团体合作,深入各大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二、高职青年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历经严峻的高考,许多学生满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揣着期待走进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但是,由于文化知识的基础欠缺扎实,学习兴趣低下,抑或有限的抑或乏味的校园活动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慢慢地,他们逐渐放弃对美好的期待,自制力弱的同学开始沦陷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美好的象牙塔生活就这样混过去。在一个入学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95%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志愿者服,他们会乐于参与。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提供一个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平台、一个在志愿服务中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对学生们来说意义重大。

(一)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其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组织社区文体、卫生、法律、科技等宣传活动,实施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而且也是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而参与社区服务更是可以帮助高职生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同时,在为他人服务时,大学生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二)增强思想政治修养

通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各类活动,使学校能利用自身的和社会的双重资源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成才,不仅充分发挥了实践育人的优势,而且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表现。在服务中,不仅可以使自身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能力增强,而且对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也得到的体现。让青年志愿者必须要从协调大学生个人、学校、社区与社会四者并使之合理互动的系统工程,同时,良好的互动关系也使得这四者都能受益匪浅。助人自助,参与志愿服务,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推动都有不可减少的加速作用。

三、对高职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的几点思考

社区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最基本的工作领域,也为高校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队对社区服务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在前进的同时,发现一些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服务开展的连续性较差、持久性不强、缺乏项目单一不平衡性等等,此类的问题都制约着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结合郁金香志愿服务队在运营中的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校社区应加强联合沟通,增加居民需求度调查

为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服务优势和资源,针对社区居民的多样化的实际服务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以避免志愿服务的形式化、简单化。高校应在平时加强与社区沟通,确定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所力所能及的、可解决的问题,构建合理的行动架构。让志愿者能为社区解决一些具体化的实际问题,也尽可能充分发掘高校内丰富的志愿服务资源,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活动,从而实现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如郁金香志愿服务队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结合社区服务中心或者驻点社工机构,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需要,从而开展各项活动。这样一来,联合了能动之力,使得活动也是能更加顺畅、有效地得以开展。

(二)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增强活动可操作性

据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由于高校在志愿活动中受到由于受到财力、物力及信息不畅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所组织的活动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对于如何结合社区开展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内容更为丰富的志愿者活动还有所欠缺。应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民间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应着重思考高校青年志愿者如何更好的立足于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应该在提高服务层次,拓展服务领域方面下功夫,增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整体性和实效性。

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并努力巩固目前已有的高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区校共建实践基地或志愿服务站点的建设,力争使高校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能通过项目介入服务或其他方式,使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持志愿服务活动及其社区站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如郁金香志愿服务队以"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为中心开展活动,设"爱心助教进社区"、"科技服务进社区"、"心理健康进社区"、"公益服务进社区"、"绿色环保进社区"等五个子项目。有些项目是联合社区定期每个周末进行服务,有些项目依托驻点社工进行定期性的服务,在形式多样化之外,还不定期在校内外开展各类应节的志愿活动。

(三)加强志愿者管理和激励,规范队伍长期建设

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要保持长久生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凋动参与者的内在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的回报。社会给予得精神激励、荣誉鼓励能够使志愿者感受到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和工作动力并由此提升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如郁金香志愿服务队会在服务队的周年庆典上,表彰优秀服务志愿者,引导优秀大学生参加到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志愿活动不断输送新鲜血液。适当的表彰对于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不但具有非常大的激励效应,而且也是社会对志愿服务行动的一种肯定。特别是现代传媒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更应利用多种的方式对团队以及优秀个人进行社会影响,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归属感而且还能引起其他社会人员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陈瑛;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孟谦.志愿的火种何以燎原[J].社区,2005,(8)

[4]子凡.爱心社热心遭"冷遇"[J].社区,2005,(8)

第4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保险业 社区营销 保险网络

保险业与社区建设的发展

我国社区建设的现状

社区服务是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社区建设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原因:一是政府工作职能转变的需要。政府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就要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社会工作社区化。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企业可以摆脱原来背负的社会职能,由社区来承接和行使其社会职能。三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需要。单一靠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已不能够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社区服务丰富了社会保障的内容,进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四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社区建设之初就显示了其蓬勃发展的活力,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社区建设遍地开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社区开展保险业务的有利条件

保险产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产品。在客户购买这一产品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声誉,已购买客户的评价态度,特别是前次购买保险后的个人满意度,直接影响客户的购买决定,使得潜在客户对保险服务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保险产品本身的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在整个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树立以客户为最高利益的观念,而且要不断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在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强有力的相互忠诚度。保险社区营销就是深入社区,通过与客户直接接触、直接交流获取客户相关信息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加快,社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社区既承担原来政府的部分职能,也改变了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它自身的网络涵盖方方面面,深入千家万户。保险公司应改变以往按行政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旧传统,利用社区现有的网络和人力资源开展业务。以前新建一个分支机构要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开展业务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去宣传、发动、争取保户,而通过社区办保险,不仅可节约大量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可以利用现有社区的干部队伍开展保险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用社区现有的网络开展保险业务更加顺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增加了保险业务的广度、密度,又可增加其深度,使保险真正深入人心。同时,在社区开展代办保险业务,也将促进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保险走进社区后,改变了以往保险公司与保户联系不密切的状况,保户可以与保险公司面对面的交流,对服务方面的意见和要求能更快地汇总到保险公司,促进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的完善。保险公司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后,保险业务的办理速度和频率加快,服务领域更加拓宽,这对保险公司现有的办理程序和人员素质将提出新的要求。另外,保险业走进社区,也完善了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对稳定社会、促进社区建设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构建保险社区营销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保险密度和深度却在国际上排名靠后,这表明我国普通居民整体的保险意识尚属于启蒙状态。保险社区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可谓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新尝试,有待于改变我国保险业现状。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到构建此模式的必要性:

受传统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更注重社区互助与风险自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家庭在普通中国人口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常构成最基本的经济核心。保险营销面对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人,以人为核心进行的陌生拜访,不如建立一种以家庭为核心的长期稳定的相互营销关系,通过营销员融入社区,与客户建立相互的忠诚度,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提高保险意识,这就为保险社区营销的展开提供了前提条件。

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居民更依赖于政府保障,否定和忽视自我保障。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很多行为都受政府干预,包括生活保障、养老等方面的问题,比如曾经实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障模式。即使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人们依赖政府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更是如此。另外保险公司在对保险知识的宣传、保险意识的培养方面也缺乏力度。为此,尽快改变这一现实,使普通居民接受、认可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进行保险社区营销就成为了一种创新举措。

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不完善,使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用大打折扣。目前,保险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问题保单、人情保单的大量存在影响了保险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理赔难、理赔纠纷多等现状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保险品种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鉴于目前营销模式的弊端,保险营销模式呼唤变革,笔者认为在社区建立保险营销网络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保险公司的此类现状。

因此,走进家庭,进驻社区,把保险的启蒙教育、保险意识的培养、保险营销的个性化服务与保险公司品牌经营有机结合,把保险服务直接延伸到居民社区,从而为保险公司业务建立社区业务拓展的据点,提高服务的效能及服务的稳定性,是建立保险社区营销模式的目标,这就决定了这种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开展保险社区营销应采取的对策

社区代表的是政府,它和居民之间感情及语言易融通,社区服务的目的就是不断地提高社区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保险业的网络若能在社区生根,既实现了法人居民和自然居民的和谐共存,资源的共享共用,也是加入WTO后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保险业的抗衡。因此,开展社区营销,保险业就应该与社区共同建设,与社区共建开展社区服务,努力创建网络工程。

坚持保险业与社区服务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原则(即需要与可能的原则),坚持社区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社区服务的保险网点社会化,全面规范社区服务与保险网络。社区建设在发展,社区功能在日趋齐全,保险作为社会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稳压器,应该融进社区,成为社区功能的一部分。一方面社区的保险网络建设要结合社区的经济实力,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先付出,才有后索取,这样的社区保险网络才能立足长远,处于不败之地;另外,保险业还要针对社区服务及社区营销网络的不同对象,采取有偿和无偿两种不同形式的服务,从而支撑为社区服务的保险营销网络设施的经费需求。保险公司与社区合作,可以在社区内设专、兼职的保险代办员,使其对下可起到指导和宣传作用,对上与保险公司衔接,便于业务的开展。同时,要健全组织机构,使社区保险代办人员与保险公司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松散型的联合体。

在建立社区营销网络的同时,必须建立高素质、严要求、高水平、懂业务的管理机构,管理指导完善社区网络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和保险业稳步发展。首先在社区服务队伍中挑选一批责任感强、创新意识浓、素质好、能够融入社区的人才,建立专、兼职队伍,作为保险业的网络工作人员。其次应建立社区营销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服务质量的监控与管理。积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精心构筑适合社区服务的保险企业文化;制定细致的行为规范标准,约束营销人员展业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再次是在社区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在社区内形成高度的品牌认同度。以企业整体的品牌形象为宣传对象,介绍和倡导保险公司的企业标识、企业文化、员工素养和精神面貌。通过经常性有意识的团队式的宣传和咨询活动,不以实现销售为目的,而是通过高密度、集中式的接触,迅速扩大公司品牌在某一社区的知名度和认同感。在以上这些活动中,营销人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公司的凝聚力。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新险种,把社区建成保险公司的宣传窗口,增加保险宣传的方式、内容、针对性,进行保险意识的培训和渗透。在社区建立保险公司最直接的服务网点,为客户提供最便捷、快速的服务。由于保险产品的长期性决定了为客户服务的长期性,就需要建立长期性的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售后服务中心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增加营销员与整个社区员工的接触频率,从陌生到相互熟悉,然后打消客户的疑虑,从而最大可能地增加相互沟通的时间。社区服务的经济效果通过销售来体现。建设销售中心的着眼点就是在稳定现有市场、提高已有客户忠诚度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客户,及时促成成交。由于社区居民在节假日以家庭形式外出,社区营销人员要抓住佳人相聚、充满温情的时机尽快促成营销。而且公司通过设立绩优榜、荣誉榜、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等形式,为本社区的营销人员同其他社区优秀的营销人员设立荣誉榜,形成优秀社区营销人员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强化营销人员的荣誉感和可信度。

在社区营销的管理上加强社区营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规划。保险社区营销模式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样需要大量的业务骨干。保险公司在控制增员质量时,要吸引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到保险营销人员队伍中来,利用公司内部的培训系统,充实培训内容,不断把优秀的业务人员推向社区。培训应分不同的层次,增强针对性,在社区营销人员中培养业务主管,并且逐步建立适应社区营销要求的正确的工作习惯、系统的销售技巧,提高人员留存率,尤其提高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保险产品知识、保险法律法规、公司运作流程等知识,不仅注意向社区发展业务骨干,而且在与人相处及影响他人行为的技巧上加强针对性。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公司要建立社区营销人员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的保险人同保险公司之间不是一种雇佣关系,而是关系,保险公司可对不同层次的营销员的福利待遇、保险保障标准作适当的调整,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公司的服务质量,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社区营销可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保险销售服务模式。为适应加入WTO后激烈的竞争局面,改变现有的以销售为导向的经营服务模式,贴近客户,长期渗透,建立面向客户家庭的全方位、高效运行的综合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陆爱勤.《依托社区:未来我国保险营销的主要手段――兼议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展业营销模式》.上海金融,2000

2.李庆红,唐娟.《保险社区营销模式初论》.浙江金融,2001

第5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1、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首先, 档案管理中作的标准规范化,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须条件之一。现阶段而言,人们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还比较陌生,通过最初的探索和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分类、功能和管理方法有了最初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影响较大。其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是为适应国家档案建设的要求。众所周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服务档案记录着社区卫生服务的真实工作,是重要的档案内容,唯有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方能促进国内档案资源管理的服务水平。最后,对于社会发展的自动化管理方面也要求档案管理必须要标准规范化。步入新社会以来信息化和自动化一直在高速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也会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在自动化管理档案工作时,档案内容不统一、管理方法和方式不标准,将无法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工作。

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的前身和其特点,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只将眼光放在卫生业务管理制度上,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意识不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将档案工作摆在正确的位置,也没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随心所意,时长会发生档案内容登记错误的现象。

2.2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网络体系。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如果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日常执行中数据信息就会收集不齐,管理分散。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将使得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滞后,使得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不能有机的融合,使得档案资料不健全,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不健全的档案资料所构建的网络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在档案日常管理工作日,往往偏重于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其它类型的档案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3资金投入少,致使?n案室设备不全

由各种各样的原因直接导致社区单位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少,通常这些资金的投入都是购买一些必需的办公用品,不会对档案管理的其它设备上进行投入太多。社区环境复杂,有些社区房屋资源有限,为此档案存放的房间也比较狭小简陋,使得所有的档案文件都堆砸在一起,非常不利于查阅档案资料;另外一些社区没有独立的计算机管理档案资源,以至于信息化技术无法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还是使用传统的手工登记档案资料的方式,严重妨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开展工作和档案内容的有效利用。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心档案管理的措施

3.1组织领导,建立档案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的网络组织建设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其中的关键,社区服务中心的领导管理者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网络,可以让院长分管,副院长领导,办公室主任负责,再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档案员为组员的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设立综合档案室,最少需要配备一位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日常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各科兼职档案员协助档案管理工作。

3.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管理性和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在档案管理中,坚决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将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做到最好,然后再进行适当的信息加工,为社区卫生医疗和其它社区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定要按照《档案法》和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再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档案的管理、分析和支撑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档案管理规划化落到实处。

3.3增强服务意识,做好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的工作也属于服务性行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档案信息的加工并开发利用,所以档案管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也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档案资料的利用率、方便程度和真实性,就能够反映档案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水平。唯有将档案信息转换为临床医疗所服务,方能使得医生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对临床试验工作指导意义和价值,档案使用者也能够进一步的增强档案意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就要求改变档案管理员的传统工作方式,由“等、靠、要”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由封闭式管理转变为开发式管理,增强档案管理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把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也将档案工作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联,做好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和开发再利用,不断的更新档案内容和持之宇恒的完善档案信息,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让社区卫生服务以档案资料开发利用为依据,不断的提高档案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提高服务水平,制定服务措施,提供最方便最快捷的档案内容给临床医生和其它需求者,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工作内容,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做支撑。

3.4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加大硬件设施建设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有些档案管理者对于传统工作方式以根深蒂固,需要对这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改变现有的工作观念。一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设备,以档案文件的保密性、查询便捷方面入手,在辅于规范化的标准为基点,合理编制档案信息的检索工具。另外,档案管理的预算要合理规划,购置较为先进的硬、软件设备,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要利用好社会发展带来的科技成果,大大的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侠侣,让档案管理规范化。具体来讲,就是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配备独立的档案管理库房,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在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安排专门的人员保管档案资料,每天记录好档案存放室的温度、湿度。一旦发现档案存放室的环境变化,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需要设置功能独立的档案办公室和档案预览室。

第6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1 家庭健康服务

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医疗信息查询、体检咨询预约、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等服务项目,需融合公共健康资讯、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管理、健康跟踪服务等,对社区周边的医院及卫生所、门诊信息、专家信息、药品信息等建立详尽而又标准的数据库,便于社区居民及时便捷的进行就医和查询。

(1)公共健康资讯

建立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库,包括医院信息、科室信息、门诊信息、专家信息、药品信息等,并且数据完全对社区居民开放,结合社区健康服务系统中的健康资讯,便于社区居民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医院、科室、专家等信息进行查询,以便选择预约合适的服务项目。

(2)健康档案管理

对于每位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社区管理中心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备档,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社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体检、就医、服药等事项进行提醒;对因为气候、温度变化而导致易发病症的情况进行关心告知;对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差异性提供针对性的保健提醒和讲解培训。使每位社区居民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关心健康服务。

(3)健康评估管理

每位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社区服务人员关心的问题,对于突况需要紧急救助,对于日常健康评估和关心更能体现社区服务水平,也能使社区居民感觉到社区服务贴心温暖的一面。因此,平台服务中心需要这样一个健康评估的信息服务系统模块,供社区居民进行自主查询、评估,将疾病尽早扼杀在萌芽状态。

(4)在线健康咨询

以社区卫生医院为服务主体,充分整合社区医疗资源,联合社会医疗资源,采用各种智能手持终端为服务终端,通过在线咨询、视频对讲、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在线电话咨询和预约视频健康咨询服务。积极拓展大众健康教育的渠道,以改善和提高大众健康知识水平为宗旨,降低社区居民医疗成本,提高居民就医效率和扩展就医途径,从细节之处解决社区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从实处积极响应国家的医改政策。

2 家庭安全服务

在社区各居民家中安装智能安全防范设备,将各居民家中的可能的危险状态如火灾、煤气泄漏、水管爆裂等情况及时上报社区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传感器联动报警:

·烟火传感器

·煤气传感器

·水浸传感器

建立统一的居家安保管理系统,方便物业管理公司和主管机构及时获取社区住户的居家安保信息,对于突发事件便于快速高效的处理,维护社区公共安全:平台规划中需考虑社区集中统一调度,及时排除隐患。对于社区各家各户的火警、漏水、漏气等危险信息及时获取、及时调度处理,把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对社区每户家庭的烟火、水管、可燃气体进行监控,并将数据与社区信息中心密切对接,一旦遇到漏水、烟火、漏气等情况时立即报警,并自动将相关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终端和平台服务中心,及时处理。同时,用户可以与物业管理中心及时联系,联合救灾。

(1)火灾报警

火灾自动报警:在住宅前室及居室客厅等处设置智能型烟感探测器,智能型的烟感探测器与平台服务中心系统相连。当火警发生时,声光警报启动,通知住户和小区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灾报警

水灾监控报警:漏水可在任何建筑物中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在厨房、客厅以及相关设备中安置水浸传感器,如遇漏水情况时,触发报警系统进行声光报警,通知住户和平台服务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确保住户的财产安全。

(3)可燃气体泄漏报警

可燃气泄漏报警:在厨房和浴室安装煤气泄漏报警器,当有煤气泄漏时,触发报警同时传送到住户社区居民和平台服务中心,通知住户和物业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确保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用基础问题

数字社区物联网所采用的设备智能化程度决定了应用的层次。目前,相关制造厂商和科研单位正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本部分主要为该类研究提供指导。

1 主要技术问题

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建成了多个智能小区,为数字城市的发展、优化居住环境、推进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然而,目前数字社区的发展仍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数字社区物联网是一个具有高度异构性和动态性的环境,具体表现在:

·环境的动态性。包括网络节点可以自由移动、网络结构可能变化、通信媒介状况不稳定、资源供给状况不同、随时可能产生错误等。环境中的各种实体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环境的异构性。包括不同构造的设备终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类型、通信协议、软件系统、用户需求、物理环境等。

因此,数字社区物联网应用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动态性和异构性,为用户提供智能的、以人为本的服务。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下列方向开展重点研发和技术攻关:

(1)提高智能家居传感网的可靠性

智能家居环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异构网络,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电脑、手机、手持终端、控制器、网关和传感器等,这就对家庭网络的线路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智能家居中需要铺设大量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提高家庭智能化程度,面向智能家居的传感器网络对网络优化、可靠性和低功耗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2)使更多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互联、互操作与自主协同

智能家居环境由大量的设备组成,包括各种家电、家居、安全防范、多媒体、传感器、控制器等,由于这些设备的生产厂家不同,采用的通信协议不同,因此在住宅内部分散成为互不兼容的子系统。而家庭物联网服务运行在各种设备上,往往需要综合不同设备提供的各种服务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需要对大量已有的设备进行接口适配和集成技术研发,并通过互操作中间件使这些异构的设备之间实现语义级的互操作与协同。

(3)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情景感知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智能家居服务,把人的注意力从如何使用机器的方向移开,使之重新回到人的需求上面,从根本上改变人去适应机器的被动服务方式,使机器能够智能的感知人的需求,并主动为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人生活的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融合。

(4)提高物理安全及信息安全水平

数字社区物联网的安全性无疑是用户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如何确保自己家里的隐私信息不被外界窃取,如何保证安全防范设备的正常使用,如何保证家中不被小偷的侵入。通过一些安全技术的集成,实现传感、网络、平台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此外,通过建立综合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入侵、消防、煤气探测等物理空间安全防护体系。

(5)提高数字社区系统的人机交互体验

现有的数字社区系统通常使用较为复杂,而且由于接入终端屏幕差异很大,人机交互界面的展示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给用户统一的使用体验感,建立一套针对数字社区应用的Widget友好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规范,实现针对不同的屏幕界面进行自动适应调整的功能,从而使用户更容易操作和使用社区智能化系统。

(6)建设跨区域、跨领域的统一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何建设下一代基于物联网的数字社区服务平台,提供能被业界和消费者共同接受的增值服务,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将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结合,使用户可以使用普通PC、手机或iPad等多种终端登录设备云平台,购买、定制、使用设备云提供的物联网应用服务,并探索由专业公司运营的、基于云服务的新型智能家居业务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链。

重点研究方向

1 提高数字社区物联网的智能化程度

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和家居网络的兴起,人们的家居生活正逐步变化着。如根据人们所处不同情况(例如会议中、睡眠中、娱乐中等)而切换设定消费者所希望的情景配置。这种设定只要在背景运作此应用程序,系统便可根据相关信息例如时间、日期、地点、可用网络等,自动感应判断使用者所在情况,并随其偏好而调整设定并自动运行相应的程序。也就是说,在现代家居生活中,智能家居系统需要能够推理、学习、预测并适应居民的活动,令用户能够无意识地与环境交互,以简单、自然的方式处理各种信息。享受各种服务。

物联网环境主要完成物一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同时,物联网环境的高度异构性和高度不确定性,需要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相互融合,以传感器为主要手段对物理空间的状态即情境进行感知,通过信息空间加以分析和处理,实现与环境场景特征匹配的主动服务计算。在物联网环境中的情境不仅能以前所未有的简便方式被获取,其种类和数量也比过去要丰富得多。这不仅为情境感知计算的提出准备了物质环境基础,也带来了情境感知计算研究的必要性。此外情境感知应用的不断丰富和对计算智能的需求也激发了对情境感知计算这一计算模式的系统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情境感知技术

物联网环境中的情境感知需要匹配环境分布式、异构和不确定性的系统特征,重点解决“情境语义鸿沟”问题,基于情境感知建立“物-物”协同和自主计算所需的场景特征分析的知识基础,为此主要技术路线如上图所示,包括:

(1)面向分布式和异构的普适计算环境,建立分布式模糊推理模型和参数学习方法。

情境推理是实现场景感知的工作基础。传统的推理模型基于模糊推理Petri网,这种建模方式与普适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推理要求有距离。并且在基于规则的模糊推理方法中,缺乏对规则本身的参数学习,导致规则完全依赖经验值,无法即时反映规则在推理过程中的真实程度。因此需要研究分布式模糊推理Petri网模型,采用分层结构设计,通过在库所和变迁的定义中引入系统状态参数,表征分布式推理的本质和系统异构特征。同时,在基于规则的推理中,以命题和规则的推理命中度为依据,同时分析参数本身的语义和统计特性,采用云模型的学习方法,实现对规则参数的修正。

(2)基于流形学习的谱分析方法,研究场景分析方法。

传统的情境感知技术融入了模糊逻辑、概率统计和推理规则,不同类型的情境相互独立,割裂了情境之间的相关性,无法完整的反映场景的整体特性,容易产生情境极化现象,以某个特征突出的情境决定结论的情况出现;同时高维度的情境特性使得统计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大大提高。因此,进一步研究需要针对情境信息高维度、非线性关系,采用流形学习方法,利用方法的频谱分析能力,实现对高维上下文信息的降维。在低维空间中求解场景特征。

(3)基于泛在互操作中间件的个性化主动服务。

个性化服务技术

广泛在智能服务可为特定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并适应用户要求变化。这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包括:

·设备的硬件接口、协议、语义可以是异构的,例如机顶盒和手机支持UPNP标准,计算机支持IGRS协议,其他设备支持Itophome协议,多种设备可以通过协议转换,实现互联互通;

·设备被抽象为实体无关的设备模型,通过描述文档定义其服务和参数的语义,并提供访问地址和协议类型;

·使用通用设备控制工具对设备的可用性进行测试:

·设计具体应用时,可以使用流程规划工具,通过拖放或自动规划方法,可以将多个设备服务进行重组合,设计出符合应用逻辑的服务流程;

·应用的运行由流程控制工具负责,流程控制工具根据流程规划描述文档依次调用设备服务完成应用逻辑。

服务自动集成技术可以采用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在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过程中,工作流结点,即服务的动态选取采用QoS算法解决,保证集成服务的质量。此外,在实现动态的普适服务自动集成后,以用户的行为约束兼容性及是否满足用户的输入输出为标准,对Web服务集成进行正确性验证。根据得到的潜在的合成服务,通过对集成服务进行QoS建模,并将能够提供最佳服务的集成服务作为最终结果,产生用户需要的输出。

2 新的应用模式的研究

应用模式是决定数字社区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随着新技术的深入研究,与之相结合的应用模式也需要制定,例如:

增加安全应急的具体应用。很多情况下,安全报警只是为安全提供了第一个层面的防护,在发生紧急安全情况后,如入室抢劫、疾病突发、人口贩子入小区拐骗幼儿(本人所在小区即发生这类情况),能否提供一些快捷简单的手段提供快速的小区响应方法。

增加政府社区服务的应用,结合将街道居委会管理下沉至社区管理的政府管理形式的变化,需要将数字社区与政府管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

除强调人与家人、社区环境、服务者之间的互动外,还需要深入考虑社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3 物联网的数字社区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对于包含有大量异构系统的社区网络,一个通用化的社区物联网应用综合服务平台是很重要的核心问题。要解决各个社区之间的兼容性,以便解决城市中所有社区的融合集成,还得各社区(以及所有的服务系统)使用的综合服务平台要具有相同的标准接口和标准协议,这就是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和促进其大发展必须亟待解决的标准化问题。

对于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和应用三层结构来说,首先是物的表达和识别,物联网的行业千差万别,物(产品)描述表达完全不同,各行业各行其是,互不相识。物联网资源描述的标准化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在传输层,虽然各种通信网络都有成熟的规范,但在各感知节点汇集到传输节点前都要有一个短距离低速的连接网络,因为物联网的很多底层通信介质根本不能运行IP协议栈,以太网作为非确定性网络不能满足控制网络的实时性的要求,通常是由低速的现场总线控制网承载的,当前却是多种标准共存,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当数字社区中控制子网集成化就成为障碍,还需要“节点中间件”来解决问题。控制网络协议和接口的标准化也还是解决“信息孤岛”的重要环节。

在应用处理层,由于没有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物联网的业务中间件平台将被迫支持所有的数据交换标准:如果只支持相关行业的格式,只用于特定的行业,那就成为专用网或内部网,又只走进“信息孤岛”的迷路上去了。总之应用层和感知层一样都要解决数据描述格式和接口标准化的问题,这已经是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不得不解决的一大障碍。

规范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的信息格式、传输协议、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多种应用服务用户呈现要求等方面,实际上是针对目前整个产业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技术标准的需要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本技术标准规范的作用下,可以带来:

住宅开发商可以根据需求有更加广泛的智能化产品选择余地,降低成本并提供品质。

(1)物业公司可以根据使用中的需要不局限于原系统品牌,选择功能更加丰富、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而不必担心兼容问题。

(2)系统集成商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建设时的设备选型和互联的成本,并可以提供更加长期的远程维护服务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3)设备和系统厂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所擅长领域的特长,同时与市场上主流的与自己产品和系统互补的产品兼容,扩大自己产品的影响力,并增加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4)通信、内容、各种服务的提供商拥有了统一的社区服务平台,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获得更多的客户和降低成本找到了新的渠道。

数字社区将成为更加友好的虚拟生活圈,为更好的建立和谐社会,开拓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真正实施提供机会。

物联网数字社区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完成数字社区物联网数据格式标准化

数字社区物联网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就是规定物联网的所有设备和资源都要采用标准化的“资源描述语言”编写一个“资源描述文件”。“资源描述文件”是一个基于XML语言的结构化文本文件,它是一个采用TXT格式的简短的文本;它适合各种通信网络传输;应用层接收以后,能用XML语言解释和执行;它还含有对象属性的操作协议及接口,应用层管理程序执行就可以发送下行的操作命令。

感知层的作用就是要识别设备资源所含对象的属性、操作及其接口,并将其传感器获取对象的实时状态等组成“资源描述文件”,通过传输层(通信网络)上传至管理层(应用层)。“物联网资源描述语言”是定义物联网事物描述文件结构的应用语言。是一个基于XML的“物联网标记语言”,以事物的功能为对象,便于将其数据结构化,因而系统操作只与事物的功能对象相关,事物的概念可以扩大为一切泛在的事和物,这就是物联网的“对象”。物联网的事物(Things)可以是单一功能的简单对象,也可以是多层次对象的复杂事务或一个程序(软件)或叫“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统称为“设备”(devices)或“资源”(resource)。

完成物联网的数据模型和运行模式的标准化,也就决定了物联网数字社区的体系结构。这是一个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它是采用基于XML的,具有自描述的软件,通过网络和利用软件服务的一种机制,其和描述对象的属性及其操作接口,通过标准化的XML消息传递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操作。基于Web Services,即任何通过浏览器就能实现的软件服务都属于SaaS。这也就是构造Web Services的整体技术框架。

采用抽象描述和软件技术,将为应用开发和用户准备智能的开发工具,如资源描述文本生成程序,资源描述文件解释程序、资源管理数据库、动态网页转换程序等软件,且提供给用户的软件平台尽量采用开源的标准软件:操作系统,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接口等。这将是一个自有知识产权的、大众化的技术,不仅适用于数字社区和物联网各行业,而且有利于实现物联网大集成的融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促进数字社区和物联网的大发展。

(2)第二阶段初步形成数字社区内部系统标准化

其中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数字社区系统体系结构

规定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的逻辑组成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明确标准中的术语,确定标准的技术范围。是整个系列标准的核心和后续标准的技术基础。

·系统安全体系

规定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的安全体系框架,包括信息处理、传输线路、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基本安全机制。规范智能小区环境信息、用户信息、服务信息、交易信息的使用权限和隐私包含要求和实现机制。是智能化系统广泛应用的技术保证。

·社区与家庭间信息交互

规定社区智能化系统与家庭终端间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信息和服务的呈现方式等。根据信息的内容和应用的不同,以及终端处理和显示能力的不同,信息格式和通信协议也有所不同。终端类型分为移动终端、固定终端、大屏幕终端;信息分为音视频、文本、图片和混合文件,以及流媒体;应用分为对讲、监控、安全防范报警、信息浏览、影音娱乐等。可能随着功能和设备的增加,不断更新。

·社区内部不同功能系统信息交互

规定不同功能的社区智能化子系统间相互交换的信息格式,通信协议,以及交换信息的权限管理。主要是解决不同功能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的问题,是形成统一的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字社区一般包括了20-30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差不多已是物联网形态。由于这些子系统多数设备都是经传感器联网的技术,一部分系统又融合成为集成的子系统例如监控、安全防范、一卡通等,又如各类智能家电组成智能家居网。它们的传输层有可能是现场总线控制网、以太网或无线网络。当今的发展趋势是组成“综合集成系统”。

(3)第三阶段完成社区与数字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接口标准化

·应用服务框架

规定数字社区智能化系统(终端、服务端)所承载或使用的应用服务的描述方法,信息交互方法,评价、交易和服务售后跟踪模式的方法。是为各种增值服务应用通过社区智能化系统这个统一的服务平台向家庭用户提供服务类型、内容、方式、价格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描述方法,是增值服务的统一技术要求。

·应用系统信息要求

规定某个特定的服务应用的信息格式,通信协议,权限管理,服务流程跟踪,用户界面显示等方面的内容。是为不同的增值服务应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技术扩展,为社区智能化系统和家庭用户终端提供持续扩展的技术基础。由于服务的多样性和发展,所以这个部分的标准可能会不断增加和更新。

·家庭信息终端要求

第7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社区 社区经济 社区服务 产业化

一、社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活中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单位”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弱化,社区理念开始兴起,“社区经济”的概念也随之萌芽。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为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持与物质保障,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经济发展中财力不足的缺陷。

1、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社区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事物,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由街道经济逐步分化而来的。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没有社区,国家对地域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制管理模式,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许多社区管理的职能。为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街道不得不搞经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单位制街道经济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社会对新型社区的要求才开始不断强化。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离”政策,这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传统意义上的街道经济不同,社区经济是以非盈利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为主体,追求社区福利的最大化。

2、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不顺。目前从社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社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公共权力在二级政府三级管理中的分配不明确,往往是两级政府包干一切,社区缺乏自。而且“企事业单位办社区”往往延续企业管理的那套模式,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扭曲了社区经济的真正价值,不能有效发挥社区服务的功能。除此之外,体制不顺还表现在社区经济活动中的多头领导现象。市政府、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这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中,社区企业大都在市、区有关部门中有对口关系,导致多头领导、政出多门,造成效率低下。

(2)产权模糊。我国社区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合作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街道和居委会往往是最大的出资者和股份所有者,但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没有财产的所有权和授权经营权,这就造成社区财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没份的产权虚设状态。

(3)管理薄弱。社区管理者多是退休的老年人、下岗的中年人和待业的年轻人,在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知识构成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社区的发展。管理薄弱使社区经济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来参与企业的管理。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加快研究解决社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社区经济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和保障。

二、社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从社区经济的构成上看,一般多以商业、生活服务业和修理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社区经济的性质决定了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是社区经济发展的宗旨,办好经济促服务是社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国际上,特别是欧美等社区制度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社区经济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早在18世纪,西方国家的社区服务便开始了实践,如18世纪初起,英、法、德、美等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区组织便协同政府对失业人员、贫民进行救济和扶持的工作。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已达到20%~30%。19世纪中叶,在社区经济的推动下,社区服务类的慈善组织相继出现,如1876年美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交换所”、1886年美国第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等。到了20世纪,社区服务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及。

相较于国际社区的发展状况,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滞后,困难重重。直到20世纪末,在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社区经济才得到迅速发展,社区经济的服务功能、保障功能、稳定和凝聚功能在社区建设中才逐步发挥出来。如社区再就业工程,这一方面解决了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经济的作用仅局限于:支持生产社区居民必须的消费品;为社区居民提供商业、旅游、搬运、维修等服务;为城市主体经济提供服务性劳务等,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化发展的模式,难以发挥规模效应,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的生活保障还十分有限。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区经济,提高社区经济实力,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社区内部矛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更广泛的顾客群提供同质服务,降低供需双方的成本,取得规模效应。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措施

社区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能够吸纳大量人口就业,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社区规划建设开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社区规划开始了区域发展的规范化、持续化进程。随着社区制度的完善,社区经济的功能将日益突出。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加快社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促进经济体制转换,加强制度创新,最终实现管理、服务与社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转换社区经济经营机制,适应市场化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区制度的逐步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现代社区经济,应该加快社区经济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社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针对我国社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我国社区经济在发展方向、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要做到与市场相结合,优化经济结构,创新管理体制,使社区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服务、保障、稳定、凝聚的功能。在发展方向上,要提高社区经济自身竞争力,从传统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划中走出来,参与市场经济的大竞争,重点发展投资少、技术要求低、资金回收快的小型服务性的经济组织和专业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具有规模效应的经济组织。在管理体制上,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社区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作用,扩大社区经济组织的自。在经营机制上,要适应市场化需求,灵活多变。社区经济实体要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明确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社区经济实体要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2、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区经济自主发展

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就要对政府行为进行重新定位,政府应积极地退出社区经济的直接管理,转而进行间接管理,支持和引导社区经济,促进社区经济的自主发展。具体地说,政府在社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应该发挥以下三个职能。

(1)投入职能。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理应对社区经济的发展担负投入的责任。政府投入的来源是税收,为保证政府投入的稳定性,进行税制改革、调整税制结构是必要的。同时,由于政府投入是有限的,社区应营造社区经济运作的特殊机制,整合多元投入。

(2)引导职能。社区经济对社区建设所提供的多是社区福利性的支持,多在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领域,而市场机制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是失灵的。这时就需要政府这一外力来进行调控和引导。这里,政府的引导职能应主要包括: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经营行为的引导,以及分配及消费等方面的引导。

(3)整合职能。这主要是指对产权结构、利益结构等的调整和重组,以增强适应市场的能力。在产权整合上,政府应发挥的作用是确认产权归属,批准产权重组;在利益结构整合上,政府应通过不同的制度对非营利性和公益性领域的利益进行重新安排。

3、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经济产业化是指在一定社区的地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以社区各种经济组织为载体的社区服务业,经过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过程。解决我国目前的这种社区服务质量要求高与满足率低之间的矛盾的最根本做法就是实行社区经济产业化发展。具体地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要利用各种调控手段,对社区经济的发展制定统一规划。区别定位社区经济的各个组成成分,在政策上鼓励社区服务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为社区经济产业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建立健全社区经济的产业组织体系,为社区经济产业化提供必要的载体。目前我国社区经济产业化最大的障碍就是产业组织贫乏,因此应加快建立集管理、技术服务、咨询为一体,具有综合能力的产业组织。

(3)采用规模经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技术,使社区经济从单一型、分散型向集团型转变,发挥规模效应。

4、加强人员管理与培训,提高社区管理者素质

社区管理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区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在某种意义上,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是衡量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标尺。随着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区管理者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始向着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工作者都是以退休的老年人、下岗的中年人以及部分待业青年为主,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需要。尽快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素质是当前社区经济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中既要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社区管理人才,也要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社区管理者的素质。同时,在社区人员管理方面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依据德、能、勤、绩、廉考核的结果对社区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奖惩,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要发展社区经济,就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加快转换社区经济经营机制,加速社区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区管理者的素质,使社区经济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文军:城市社区经济.社会,2000(1).

[2] 叶南客: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罗荷香、范大平:社区经济与再就业.经济视角,2006(10).

第8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划生育;避孕器具;社区服务

二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开发我国家低、生产总值反而高,且人均生产总值比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呈现两极化,也由此可见人口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经济的增长。推估探究其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主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发我国家人口增长加速,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则减缓,导致劳动力供给量超过需求,就业也产生压力,而伴随著失业和非充分就业, 形成人口增长快速的开发我国家贫穷的社会问题,而人口素质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环境结构良好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成长很重要的关键。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便是孕育而生的重要国策,其中社区是一个最基础的单元,在社区中满足群众对避孕药具的需要和生育知识的普及、护理是极其重要的。

1调查对象

为了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本人进行了一次小规模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是社区育龄夫妻(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A社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市民交叉居住。社区内有小学校、中学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回收的2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以25~40岁的育龄夫妻为主,其中25~30岁育龄夫妻有12对,占调查总数的41.4%。30~40岁育龄夫妻有17对,占调查总数的58.6%。

2结果

其中,年轻女性希望进一步通过社区学习生育健康知识的比例为93.7%,喜欢的学习方式以电视录像和报刊杂志为多,占53.0%~92.0%的人需要生育健康知识咨询和指导服务。育龄夫妻希望获取避孕节育知识服务的渠道依次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广播电视、妇幼保健所和医院,他们认为提供这些信息和服务最好的方式分别为:建立免费热线电话、开设未婚青年人咨询点、举办讲座和学习班等。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定期组织宣传,提供免费书籍和读物,尤其渴望能够和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得到专业指导和帮助。由此可见,育龄夫妻对避孕节育知识的社区服务渴求程度相当高,他们希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更多的避孕节育知识,希望得到更好的避孕节育咨询和指导服务。但同时外来育龄夫妻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需求较低、表现为50%的人不希望计划生育干部提供避孕措施,有近50%的人对理想的计划生育宣传形式没有做任何回答,88.75%的人表示在计划生育方面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实际上他们连选择避孕药具的能力都不具备。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供给矛盾,从居民方面需求方面看,拒绝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三位原因分别是病情较轻、医疗费用过高和看病麻烦时间长,尤其是一些育龄夫妻中的育龄夫妻收入不高对医药费用支出有恐慌心理,并且以这些病为耻,讳疾忌医,基于上述这些原因,加上居民习惯去药店买药进行自我治疗,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有病不去看,实行自我治疗应该建立在人们具有一定的保健知识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基础上,但目前多数人因为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医生指导,尚不具备实施自我治疗的条件,非常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如耽误病情、药品副作用等等。从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方面看,目前,缺乏保健教育经费、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宣传材料费用均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因费用短缺,预防疾病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又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于两难境地,致使居民的健康意识不能迅速提高,保健意识淡薄。由于缺少足够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有收益的临床医疗工作作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重心,几乎80%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都从事着临床医疗工作,存在着较明显的重医轻防现象。

3如何普及计划生育知识控制人口

因此,本文认为,社区计划生育知识普及与避孕药具发放的首要环节是思想教育措施,它关系着计划生育长久维持的关键。社区可以通将计划生育通过媒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期望将人口控制的必要性、意义与具体做法传达给大,将其融入生活当中技术措施。

3.1在避孕药具的技术措施方面 应按照生物学生育观念对生育进行科学技术干预,如避孕、结扎、绝孕等药物或医学技术,这在现今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已经普遍被使用,对于计划生育的推行将有很大的作用,社区应加大通过免费或优惠的医学渠道加强节育的措施。

3.2计划生育推广与管理上的行政组织措施 主要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颁布指示、命令、决议使人民采纳并遵守。另外与有关部门合作配合, 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将避孕器具管理机制带入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项目,将生育与生殖健康视为一种"国家事业"或"社会事业"发展,为此必须规范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品市场,完善产品品质认证、质量管理、以市场监督为重点的管理制度,提供完善良好的避孕药具及优生和谐家庭环境。

3.3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针对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规范》为主体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规范进行实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人员与职业资格制度审核,完善技术服务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估,并强化执法监督。

3.4建立及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长期机制 就人口发展研究机制而言强调政府导向、部门合作、专家为主、研究专案运作的人口调控机制。①由政府部门汇集专家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形成科学研究成果,地方与组织配合发挥协调和服务职能。②对于避孕器具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机制上由政府引领企业对于生育与优生保健投入,提供安全与便利的咨询与服务。建立目标一致、主体多元、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意识,明确界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整合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模式,畅通政府与社会民意表达和沟通的管道。

3.5为了解决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本人认为,首先,政府必须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正常工作的维持,既要凸显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又要考虑增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活力的需要和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给予一定的补助,将卫生投入由向大医院投入为主转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还应出台针对育龄夫妻的办法和服务细则,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为民服务的力度,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引导、支持社会力量支持。要加大对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预防性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医疗服务可以深入家庭,使育龄夫妻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附近医院或整个社会的压力,因此应当加强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互助,充分发挥社区的进行宣传教育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大,以及深入的程度较大的优势,有必要强对他们以及家属的健康保健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在社区防治中做到查、治、管相结合,对疾病患者实行建立健康档案、科学合理用药、督导规则服药、跟踪健康指导。

4结论

总之,解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我们必须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只有逐步放开社区医疗服务市场,才能有利于供需双方的观念转变,合理引导群众的健康消费,最大程度的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孔建国,阮晓明.强基础重服务和谐计生惠百姓--河南省沈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掠影[J].新闻爱好者,2010,(21).

第9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Abstract: Carries out 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s deepens the rural sanitation reform an important action. Although the country and the local All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 have made all sorts of endeavors, but the rural sanitation cannot go out the health resources deployment to be unreasonable throughout, the farmer looks down upon the strange circle which gets sick.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analyzes the countrysid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o obtain, to discover affects its development several prominent questions and carries on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o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农村社区 卫生服务 对策研究

Key words:Countrysid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The countermeasure studies

作者简介:陈晓晨(1984-),女,河北沧州人,河北经贸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 韩立娜(1981-),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硕士

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对保障农村群众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方便了农民就医。

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农村卫生工作投入的加大,这充分说明政府已经把农民的健康和医疗问题放在了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上。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从开展之日起,就与城市同步,实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已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是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二是使农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三是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巩固完善;四是使农村卫生体制的改革更切合实际;五是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逐步得到普及;六是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但也有很不尽如人意之处: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房舍简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效益低下的状况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均是自费医疗,小病不医,大病医不起,甚至因病影响生产致贫返贫。调查反映,当今农民凡是生活贫困的,多数都与疾病和健康因素相关联,生病或健康因素是制约农民走向小康重要障碍。

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广大农民健康的保证,而这种情况与调查者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调查者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说明农村居民,富的和不富的、高学历的和低学历的,均需要有社区卫生服。而且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的特点,不仅需要疾病治疗,而且需要预防、保健和康复等综合性卫生服务。这些都有力的表明帮助农民摆脱因病致贫困境、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制度已是迫在眉睫。

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起步,且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但日渐暴露的矛盾和问题,将制约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一)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不足。有人认为,乡镇村现有医院、卫生院的技术力量不错,已能够完成卫生医疗工作的任务,没有必要专门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未能从改革农村卫生体制的大局来认识卫生机构一体化的重要性。

(二)社区卫生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社区卫生服务是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但就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而言,多数偏向于重医疗、康复方面,预防方面还可以,但对保健、健康教育、计生等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都是在诊疗方面做得多,这就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农村更是如此。

(三)城市与农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较健全的大多数集中在城区,而乡镇村基本以农村卫生站的旧模式为主,这导致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在保大病、保住院方面做得比较好,但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知识,导致很多早期可以控制的疾病由于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而出现大病重病才住院的情况。如果农村社区居民日常就能够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规范用药,则既能够节省医疗耗资,又可以减少大病重病才住院的情况。

(四)政府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多年来,有的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将有限的卫生经费着力投入到大中型医院建设上,忽视了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投资。农村社区卫生事业似乎成了社会资金投入的盲区,缺乏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造成投资渠道单一。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村卫生房屋设施和设备远远达不到要求。此外,乡村医生待遇普遍偏低,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挫伤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五)缺乏服务的标准化概念和措施,缺乏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乡镇医院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概念,“六位一体”的实施缺乏规范操作措施;乡村二级医务人员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质量上缺乏统一标准。

(六)人员素质偏低。大多数镇、村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常见疾病的治疗上,缺乏全面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咨询和计划生育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

三、发展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对策研究

为从源头上打破“小病不治拖成大病,治大病又需要消耗更多资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的服务关系,使农民认同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必要性。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以情感为交流、以服务为纽带、以服务合同为契约的新型医患关系。每位社区医护人员成为所负责村民健康的监护人、教育者、咨询者以及治疗中的协调者,使农民拥有自己固定的保健医生,乐于就医。

(二)加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确保农村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到位。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社区服务的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的“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不能以搞医疗为主,过多考虑经济效益。要把“预防”作为六位一体服务的重点,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完成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把慢性病的控制和疾病的预防作为重点,加强对慢性病的治疗和控制。在传染病的防治上,抓早、抓深、抓实。同时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三)尽量缩小城乡差距,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原则,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适宜安全的服务。

(四)政府要加大投入,包括对人、财、物的投入以及对人才的培养等。要落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

(五)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是在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将独立分散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个体医生组织起来,统一布局,成为乡镇卫生院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围。相应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财务、统一药品购发、统一文书档案、统一医疗业务、统一行政管理。

(六)建立起适合农村需要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区卫生优质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医生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切实转变服务观念,彻底转变服务模式,增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遵循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卫生服务改革之路,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是对农村卫生工作的创新实践,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有通过探索实践-归纳总结-再探索实践,才能取得成功。我们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各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新路。

参考文献:

[1].李昌麒,黄茂钦.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现念[J].社会科学研究,2006,(04)

[2].李卫平,石光,赵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J].管理世界,2003,(04)

[3].杨辉.构建卫生服务质量的概念框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01)

[4].陈家应,龚幼龙,舒宝刚,严非.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J].中国卫生资源,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