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

第1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291-02

《基础会计》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基础地位,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先导,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而言,在自身学术科研水平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想突出其特色,必然是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一、《基础会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础会计》作为专业入门和基础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其理论的抽象性、方法的特殊性,操作技能的专业性,对于初次接触会计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和接受,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学中需要借助实践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悟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有助于后续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它是进行后续会计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中强调的“三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开展好基础会计实践教学,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报表的编制等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为开展后续课程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电算化)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需要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数码字书写技能的训练、会计小循环仿真手工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实用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为将来顺利适应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基础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专业基本功的重视和训练程度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安排更多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很少关注大学生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在财经核算工作中,数字是计算的基础,计算的结果又要用数字来记录和反映,数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准确度。规范化的数码字是财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当然也是财会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应在校练习好的基本功之一。然而在这个电脑越来越盛行的现代社会里,书写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不被重视,尤其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远远不像高职高专学校那样重视对基础书写的训练,因此,会计工作的基本功训练在大环境和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

(二)实践材料的仿真性明显不足

现在基础会计实验材料仿真性明显不足,有些教材只有企业发生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缺少原始凭证,有些教材既有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又有原始凭证,同时附有参考答案,实践中学生习惯借助经济业务的理论介绍先写会计分录,再按照会计凭证填制的要求填写凭证,对理论处理没有把握时又习惯参照答案,导致实验的仿真性明显不足,学生仍然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没有完全仿真的模拟实验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性指导不充分。学生毕业的时候仍然需要再次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三)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无论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操作技能,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并能运用自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一个重要的瓶颈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这种现实与现在应用型高校在校期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匹配,总结其中的原因,发现不是学生在校期间训练的不够,而是学生对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多数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没有问题,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但是,仅限于按照现成的答案照葫芦画瓢式地模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于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凭证填制这一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把握得远远不够,因此,技能训练也只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层面了,没有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技能训练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不强。

三、《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书写训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需要学生在各种空白会计资料中书写相关的内容,最关键的是需要用数字来书写和记录经济业务,因此,数字书写的规范与否,对会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会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书写出规范漂亮的数码字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正确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前提。但是,会计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各种原始漂亮的数码字绝非易事,需要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事半功倍。为此,笔者建议高校制作自己的数码字练习本,让学生充分掌握并练习单个数码字的书写,数码字金额的书写以及数码字书写在原始凭证填制中的应用。通过对基础书写的训练,为下一步基本技能的训练提供规范化和准确度。

(二)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

1.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含义和特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采用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手工完成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主要过程的一个会计业务处理的小循环工作。该实训具有三大特点:其一,仿真性。本实训由指导教师掌握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根据设定的经济业务填写原始凭证,然后再根据原始凭证开始会计小循环训练。其二,小循环。小循环首先表示一个完成的循环,“小”字表示业务尽量精简,因为小循环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是训练学生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初步和完整的认识。其三,手工方式。手工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接受,对初学者来说,容易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手工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奠定基础。

2.会计小循环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

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会计基础工作的所有程序和环节,其中主要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模拟实训;登记账簿模拟实训;成本计算模拟实训;编制报表模拟实训;记账凭证装订模拟实训。

3.会计小循环手工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方法

选择会计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实验对象,在开设基础会计课程的时间段开始实训,实训全过程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进行。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各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辅助材料。实训模拟一个企业日常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制定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依据仿真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账簿登记完成以后编制试算平衡表,试算平衡以后根据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形成实验资料。

(三)消化和吸收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实践教学的保障

为保障《基础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切实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对学生消化和吸收能力培养的重任落在了每一位指导教师的身上,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会分析原始凭证上包含的经济业务内容,通过经济业务的内容分析结合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教师要认真验收实验成果,在结果中发现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认真改正,通过改过加深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消化和吸收。当然,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用心学习及领悟和对实验结果的认真总结对自身消化和吸收能力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实验中加强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规范和要求,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和提炼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柴琳.浅议基础会计实践教学[J].中国证券期货,2013,(3).

[2] 梅婧.初探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第2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涉外会计;实践;教学

一、三本院校涉外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中原经济区的大力建设,河南省吸引了大量省外甚至外资企业进入中原市场,随之带来的是对于复合型涉外会计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我们应以时展和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多样化的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在重视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涉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

涉外会计从业人员要求既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为了促进就业,提升学生竞争力,很多三本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提出了“双证”甚至是“三证”的要求,即在毕业之前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以及计算机二级证书。对于涉外会计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英语方面的学习,除了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之外,鼓励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CIMA、ACCA等考试,也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证,面对企业的实务操作却无从下手;获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却不会运用会计软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却看不懂英文财务报表,这已经成为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通病。究其原因,学生更加关注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践操作能力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绝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会计实践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单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考核标准不健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三本院校涉外会计实践教学

与传统书本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已经在会计课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地位和作用也收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实践教学的地位依然从属于传统教学,在教学中的比重非常有限。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完善其中的每一环节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一)完善校内实验教学。首先,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性特色。为了满足涉外会计人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学校应从涉外会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到课堂的讲授都能够体现实践性的特点,尤其是涉外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要求更高。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往往采用专职教师闭门造车的研究方式,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在教学中真正融入实践性就必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所谓“走出去”战略,一是选派教师参加国家财税部门组织的各种相关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涉外会计相关资讯,与时代同步发展;二是让专任教师走到涉外企业中去,参与企业实际财务处理,尤其关注外汇业务核算、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关税缴纳以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等涉外业务的处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及时与其他教师研究讨论,总结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所谓“请进来”,就是请进涉外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涉外会计的人才培养。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中的专任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两者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双方取长补短,人尽其才,更能满足涉外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要求。通过“走出去”,教师在讲课中能够穿插更多亲身经历的实践案例,而不是拘泥于课本知识的照本宣科。通过“请进来”的兼职教师,又再次弥补了专职教师实践经验有限的短板。这样的双重保险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有利保障。

其次,建立涉外会计仿真实验室。为了增强涉外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很多高校与开发会计软件的企业合作,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和ERP实验室。建立仿真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模拟涉外企业的日常业务处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这就要求仿真实验室必须能够高度模拟企业中的真实环境。传统的校内实训方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企业某一期间的会计事项处理全过程,一个学生需要充当多个角色,同时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这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同时,学生在不同角色之间的频繁转变容易造成学生对角色定位的认识不清,不能分辨每个岗位的职能和责任。实训课程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模拟实验平台提供的不同角色,合理分配职责,使之尽量接近企业实际情况。此外,涉外会计仿真实验室应在传统会计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涉外会计的特色,应针对涉外会计的特点,设置外汇业务核算、进出口业务会计处理、关税缴纳以及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核算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体验涉外企业财会的实物环境,从宏观层面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账务处理了如指掌,提升对企业财会实物环境的认识。

最后,加强校内模拟实验的考评制度。大多学校将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实训课程的最终成果,以此评定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实现每人分配不同的考核项目,因此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统一标准,导致抄袭现象经常发生,无法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评价体系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对模拟实训进行考评时,教师应多元化考评标准,将学生的实训态度、动手能力、实训结果等内容均列入考核范围,给以综合评定。除此之外,可将实践考核纳入涉外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考试中。具体来讲,就是针对涉外会计工作各环节的特点,设计实践操作性质的考题,让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对涉外会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实训课程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二)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加强社会实践。与校内仿真实训相比,校外的社会实践则是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举世瞩目,是德国经济崛起的人力资源保障,许多国家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完善本国的教育体系。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和在企业接受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中,学生在完成学校的理论学习后,学校安排其到合作的企业中继续实践学习,学员既是学校里的学生又是企业中的学徒,导师则由学校中的教师和企业里的师傅构成。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学历证书以及企业出具的实习证明,大大提升了毕业生的竞争力,缩小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断层。

将“双元制”运用到涉外会计教学中,学校可与涉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稳定的实验教学基地。针对可选择的企业,学校应对其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最好选择那些具有大量涉外会计业务,规模较大,经营理念超前的企业,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选好企业后,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和开展实习,充分发挥实验基地的功能。一方面,学校要将课堂搬进企业,要求学生不断反馈实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学生理论上的指导,而企业会计人员则给予学生更多关于工作经验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的实习,能够加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但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国家办学为主,企业参与教育的意识比较单薄,并且由于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企业接纳实习学生,难免会给企业带来安全风险,作为新手的实习学生,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错误将给企业带来损失,与学校相比,企业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获得的利益却寥寥可数,形成了“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因此,为了巩固校企合作关系,应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和政府调控力度,引导企业树立起大教育观,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等教育中来。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企业的“反哺”。如可以利用校内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师资力量,协助企业解决一些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做一些课题研究等,从而增加企业的收获,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校办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平台。高等院校以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开办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公司通过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赖学校平台和资源走向市场,学生通过实习获得实践锻炼,一次达到双赢的目的。就会计专业开说,学校可以成立会计公司,承担本地中小企业的账务处理、报税纳税、工商年检等工作。公司将这些财务工作交由学生完成,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学生通过为公司工作很好的达到了全面、市场化的实训目的。

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参加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之余,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投简历、熟人介绍等方式自己寻找用人单位进行实习。现代社会中,多数学生长期生活在家长和老师的庇护之下,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立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弱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校外实习,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断层,而且能够使学生提前步入社会,看到自身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提高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给涉外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三本院校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涉外会计的特点不断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从而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涉外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施颖.高职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主要内容[J].财务与会计,2008,(2):58-59.

[2]汪佳梅.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技术,2012,(6):16-17.

[3]由敏.大学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会计学研究,2012,(7):175-176.

第3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动手能力对接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制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所确定的能力开展教学。

一、实训教学中有关能力开展的教学

1.原始凭证实训与识证能力

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实训必须掌握填制和核原始凭证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力:一是填制原始凭证能力,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因此原始凭证实训重点是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和应用,尤其是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的填制,以及各联的作用,学生第一次见各种生疏的发票、单据,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开展实训前可要求学生设法搜集一些收据、发票等单据,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填写哪些项目,上实训课时老师准备一些空白单据逐项讲解填列,学生亲自动手填制,操作过程采用一边巡视一边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多加鼓励,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轻松掌据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

2.记账凭证实训与制证能力

记账凭证的编制是会计核算的关键能力,填制正确与否,关系到记账的真实、正确性,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根据原始凭证判断会计分录并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发给学生各种记账凭证,并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各种凭证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练,教学中,注意讲清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注重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写摘要,会计科目不正确等,对可能预见的错误进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生疏到熟练。

3.会计账簿实训和登账能力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需要设置哪些账簿,如何登记账簿,账簿设置方法以及和种账簿登记规则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登记各类账簿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可课前发给学生各种账页,让学生先有一些大概认识,实训时再让每一位学生随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让学生找出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收付款凭证,然后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练习,这样学生对登记账簿的规则要求及对账,结账的操作等都有了具体的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会计报表实训和制表能力

编制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报表实训,要让学生懂得会计报表指标生成的原理与过程,即不同会计报表的指标含义。报表指标数据特征及其与账薄栏目间的数据关系,实训前,教师首先讲解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各有关项目及具体填列方法,并强调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结合例题讲解效果更好,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计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从而掌握报表编制方法。

二、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础性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关键,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采用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训,理论与实例并行的做法,每个实训安排在各个章节讲完之后,基本上与理论教学同步。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综合实训在本门课程结束后,以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综合训练,从建账开始到原始凭证填列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登记各类账簿,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通过实训促使学生强化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对会计核算过程即会计环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习企业会计打下基础,本实训练习的教学内容较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再分割小阶段,在每阶段实训完成后,教师可通过课表核对等手段确保每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训成果准确无误,教师要认真负责,对整个实训过程要作具体指导,以便学生准时完成实训任务。

2.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实训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主动性,实训方式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立账簿,登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签字和审核凭证,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全套账的资料;分岗实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几个成员每人一岗,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不相容分离原则,分设出纳、审核、记账员和会计主管等几个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几个岗位协同工作完成上述会计实训的各个环节,小组内的几个成员轮流调整工作岗位,使组内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实训环节都有重点实训内容。通过交叉轮换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整套账的资料,从建账、基本制度的订立、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设立与登记账簿直到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随着实训进程分步骤完成。

3.从规范书写和正确表达做起

会计工作对文字、数字的书写不仅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而且须符合会计工作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在填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填写票据和银行结算凭证时,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书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文字、数字书写问题。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训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项目的填列要准确、完整,文字、数字书写要清晰、工整、规范,摘要要简明,通过本课程实训,从会计实务角度塑造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专业作风、心理素质和道德风范,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4.充分认识实训教学的各个工作环节

首先,教师课前仔细设计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熟悉实验教材,精心设计备好每一次课,什么时候应达到什么目的,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在实训前,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实训用品。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种会计操作,保证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巡回指导中,对发现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讲清、讲透,让每位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和要领,做到有讲解,又有示范演练,让学生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为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教师应自然、亲切、友善,让学生进入好的状态,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课后及时进行总结研究,每一次实训结束,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认真检查和评分,及时发现在实训中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差错,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多安排训练加以克服,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保证会计实训的效果

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再传输给学生,因此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能力,应把它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因为当指导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有透彻的了解,同时要熟悉会计实务,留意实践中的细节问题,所以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有必要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校应尽可能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会计实务和审计实各的机会,制订教师的会计实务培训计划,多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单位锻炼实务操作能力,参与一定的会计和管理工作,对一些具体业务处理系统,有目的进行调研,增加专业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另外,还可以从各单位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承担学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管理上应打破实训教学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的界限。使之互相兼容,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6.多层次建设会计实训室

会计实训室只有进行了多层次建设,才能使会计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有能力的学校应紧随市场的变化,建立起实验中心以及沙盘演练实验室,在实验中心可以开设财务会计模拟对抗演练结合进行综合性实训。比如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对于用友、金蝶等办公软件、数据库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这是学校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需求,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既然实训室是为了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那么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体现先进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在实训室的配置方面具有前瞻性,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合作的管理软件公司了解市场动态,改变传统实训室与管理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积极引进和升级最新的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训室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为会计实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7.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

第4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在其中学生将亲身体验一个制造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同,理解企业实际运做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深刻理解企业的“血液系统”———现金流控制的重要性,体验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部流程、以及贷款、融资、资产回报率(ROA)、权益回报率(ROE)、速动比率等因素对绩效考核的作用。理解企业的“消化系统”—销售定单、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生产、库存等物流管理的相互协调、以及产销排程、成本控制、合理开支、JIT 生产等概念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市场战略、分析与预测企业营销环境、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合理进行市场投入、品牌建设的作用,以及深刻剖析的竞争对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重要性。理解企业的“神经系统”—各种基础数据信息的获得流程,以及信息流对企业决策的关键作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基本过程模拟经营一家企业六年,第一年根据市场的总体状况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首先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等方面的融资,其次是购置或租赁厂房,建造生产线,研发产品获得产品生产资格,在第四季度开发销售市场,研发ISO资格,最后编制三大报表。第二至六年的具体流程相同,首先是接受订单,在预算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等方面的融资,其次是定购原材料,安排生产线生产产品,期间可能有应收款贴现等融资、紧急采购产品或原材料,间谍获取商业信息等,再次,按照接受的订单交货、再开拓销售市场,研发ISO资格等,最后编制三大报表;经过六年的经营以所有者权益的高低作为评判经营成功与否的标准。

二、课程近年来实施效果分析阳光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从2009级开始就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课程,经过该课程实训的学生有6个年级约1500名学生,每年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由此进行总结分析。

1.该门课程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调查结果显示,65.8%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以后的灵活应用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和在未来开展校外实习和就业很有帮助。超过60%的学生在实训期间,除上课时间外,每个小组的谈论和方案制定的时间每天超过4个小时,将95%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始此类课程很有必要。大部分的财会类课程主要是进行理论讲解和学生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的一些课程中另有一定的案例讨论分析,但由于这些课程的信息学生参与感比较弱,学习完成后可能产生“无感”,无法对学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难于对专业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中,首先由于分组的存在,小组内的同学模拟经营了一家企业,组员必须全身心参与,因而参与性大大提高了,其次其中的充满趣味和仿真性让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内容生动,因而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激情。2.在实训过程中存在学生“搭便车”现象由于企业经营模拟沙盘软件设置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监管能力限制,在沙盘模拟过程中一个班尽量分成12个小组,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每个小组可能3-6人。在学生进行沙盘经营模拟过程中,存在部分学生被动学习、不认真参与方案设计讨论和经营,装模作样参与,在实训过程中“搭便车”现象,而这在每个小组最终权益排名的结果是无法体现出来的。从调查结果上看,有50%左右的小组认为有1-2名组员未认真参与小组的经营,应由其承担的任务没有完成,影响了团队的运作,团队其他成员为了自己小组的竞争状况,就出现大规模承担搭便车成员的工作。如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未全面巡查,可能搭便车同学最终成绩与其他认真参与的同学成绩相同,对此对其他认真参与的同学也不太公平。3.无法灵活应用已经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对初学者最关键的入门知识就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的知识。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模拟的方案可行,各小组首先应开展财务预算,包括填写综合管理费用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在指导学生报表填写过程中,学生竟然提出所经营的企业还有现金、厂房、生产线,为什么破产了;在交货完成后,形成应收账款,学生竟然提出款项还没收到,怎么形成收入呢。企业经营时先把一年所要购买的原材料全部购买入库,以免要使用原材料时不会短缺,不需要紧急采购原材料。缺乏对规则的全面了解,到底是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紧急采购产品进行交货还是选择违约订单等等一系列问题。4.组员分配团队组建存在争议在开展企业经营模拟的前几年,由于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大多采取教师提出总体分配方案,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的方式。该方式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以前参加过相关活动的同学在一起,且熟悉规则,因此在课程模拟经营和对抗过程进展顺利,且通过订单选择,竞争方案选择方式影响其他小组的经营状况,甚至导致其破产。后来为了提高模拟经营效果,采用男女生分别按学号分配的方式,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基本都能分配到一位男生,至少能分配到一位女生,从而促进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

三、改革创新的对策1.改善评分方式刚开始阶段阳光学院会计学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验的课程按照实训期间表现+沙盘模拟经营对抗结果+实验报告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实训期间表现包括报表错误扣分、填写是否规范、是否产生延时、盘面是否发生错误、每个组员在小组经营时的表现等方面构成,该部分占30%,沙盘模拟经营对抗结果按照每个小组经营两轮的名次计算分数,一轮第一名可得12分,最后一名为1 分,两轮的分数加总,24分对应为100分,使用100/24* 两轮积分之和算出经营模拟对抗结果得分,这部分占50%,最后为实验报告得分,占20%。参与的学生还是比较认可这种评分方式,但可能由于一小部分学生存在搭便车现象,因此对于可能存在搭便车的同学采取结束时进行沙盘模拟经营规则考试的方式,将规则考试得分与企业经营模拟经营对抗得分比较,二者较低者为其得分,这样由于存在规则考试的威慑作用,搭便车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

2.每一轮沙盘对抗结束后用半天时间进行组间互评由于沙盘模拟经营实训是以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点评工作,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几年下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参加各类沙盘模拟经营竞赛的建议,每一轮结束后,增加临近小组间互评环节显得非常有必要,在互评环节,首先每个小组成员对本小组在本轮次经营情况全过程进行复盘,总结出本轮次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担任的角色均进行总结,总结完成后临近小组针对所总结的小组的经营情况进行做主点评,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邀请参加过全国总决赛或福建省省赛获得名次的主力成员参与点评,从而能够加强组间成员的沟通及组内成员的沟通,其次对于未认真参与的学生为了避免讲不出实质内容,避免被当众点评的尴尬,也可能增强在小组成员中的参与度,避免搭便车行为。

第5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会计人才会计人才培养ERP仿真教学

一、引言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会计领域从事创新活动并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就是创新型会计人才。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人类社会已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无论是宏观经济决策与微观经营管理,还是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都要求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加强,“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即能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统筹、协调和实施岗位、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会计事务工作;正确的处理各方面的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处理好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者、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等外单位的公共关系;处理好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这些工作都没有现成的规定可以照抄照搬,无不需要会计人员的智慧,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财政部于2009年正式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要推进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并推进会计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是ERP管理软件,因此在会计教育中ERP仿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ERP仿真教学有何特点,如何利用ERP仿真教学平台进行教育创新以促进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二、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创新

(一)创新型会计人才的特征 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会计是反映性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问题和新业务层出不穷,如何准确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这些经济事项;每个企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何设计出最和企业特点匹配的会计制度;会计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会计难题,如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的会计难题,作为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面对这些问题时,勇于探索、乐于钻研,不会把知识学习局限在课堂,而是主动寻求多种学习途径,主动地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社会实践,以探求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2)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在遇到一个会计难题时,传统的会计人才往往按传统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很难突破原先的框架。创新型会计人才应能不受传统模式的羁绊,善于从不为常人关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想象力十分丰富。(3)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进行创新活动首先要能发现问题,然后敢于提出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在思想和认识方面决不盲目附和别人的观点,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首创精神,对事物的认识能另辟蹊径,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根本,从本质上讲,创新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没有实践,没有实践能力,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新能力。创新型会计人才在实践方面往往表现为,善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学习过程中,不放弃任何实践的机会,不满足于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能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5)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如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办公环境的变化,新业务的层出不穷等,学校的会计教育不可能把一名经验丰富的职业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传授给学生。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有获取和保持职业资格所需要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应对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变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6)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只有树立了正确理想信念,才会自觉的学习知识、增长本领,争取创新贡献。另外创新型会计人才还要具有创新毅力。一个人事业要成功,特别是要做出比较大的创新贡献,需要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需要对真知执著不懈地追求,需要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精神,甚至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这在现在社会大环境还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还比较浓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已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要。(1)重知识传承,轻知识创造。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内容多以书本为主,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教师往往缺乏对企业实际的了解和案例教学的研究,学生的主要精力则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这种模式因循守旧,开放性不够,缺少情境式、研讨式教学,师生间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开放不够,知识更新较慢,与学科前沿的结合与边缘学科的交叉都很少。(2)实践环节脱离企业实际。现在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一定考虑,不愿接纳学生在企业实习,即使接受也大多不愿意让没有经验的人接触系统。所以财会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亲身实践的机会很少。而在教学实践环节,一些学校在进行会计学核算实践时,为了使所学的理论能对号入座,人为地设置一些实验资料,脱离了企业会计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利用刚刚学过并不系统甚至没有理解的理论、方法去解决一些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在短期内进行填鸭式实践,而不能真实的在企业运行中体会会计实践环节,很难使学生产生兴趣。所以实践环节,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使理论在实践环节升华,不能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更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实践环节失去了应有的本意。由于实践教学不足,以往的毕业生到企业中很难快速适应环境并实现业务创新。

(三)教育创新-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1)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前提和灵魂。培养创新型会计会计人才必须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现代教育目标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以社会为本,后者是以学生个体为本。现代教育制度设计应积极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其成为积极适应社会的人才。传统的教育使命是教授前人的知识,现代教育的使命是使人获得持续发展能力。教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传递,而是使当代学生获得发展的能力。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是按工业经济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现代教育则反映知识经济对人的需求,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强调个体化、个性化。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学科、课堂为基础体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现代教育应该突出问题取向的方式,让学生提高面对现代问题的解决能力。传统教育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现代教育更加强调机会平等、过程平等,是尊重个人发展性的教育。传统教育过程是传授和读书,现代教育强调实践性的过程和创新。教育的根本是要使人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以上六条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果能够把上述思想渗透到创新教育实践中,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2)教育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一是改革课程体系。据报道,美国每年淘汰5%的课程,增加9%的新课程。而现阶段,我国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变化不大,课程设置也存在重专业知识讲解,轻学科间的渗透;重理论讲解,轻实践与创新;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的问题,不利于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首先要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入手,注意课程更新,淘汰过时课程,增设有利于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重,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创造性思维的锻造。二是调整教学方法。现有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上多以教师讲解准则规定为主,学生则忙于记笔记,以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可选择案例教学法、团队项目、角色模拟等国际通行的教学方法,适量引入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教学过程带有探索和研究的色彩。这种探索精神就是创新思维的启蒙。三是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主要是更新教材。据报道美国平均5年教材就更新一次,把新知识,新理念及时吸纳到教材中去。而我国当下会计专业的教材虽然种类多,但内容多陈旧、重复,精品少。学校施行教学改革,选用的教材应合理压缩传统教学内容,补充综合性和个性化的课程,旨在搭建更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源泉,多角度的思考势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四是升级教学手段。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师上课还必须善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声音、图像、内容”的有机统一。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校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利用远程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进现代化的仿真教学软件、仿真教学工具,为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五是革新考评方式。我国财经院校应逐步革新原有以考试为主的单一考评方式,实行多元化的考评标准。纳入创新目标,将知识与能力的锻炼两方面结合起来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形式可采取开卷、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等形式;平时要增加小论文、提问题等发散性作业形式,并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全面考核、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型会计人才与ERP仿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ERP仿真教学为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1)将企业搬进课堂,“仿真企业环境;仿真职能岗位;仿真企业流程”。通过ERP沙盘对抗演练及软件模拟实验,使学生置身于仿真的企业环境,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不同于理论课堂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加入到团队中去完成实验。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可以在角色模拟中得到体验。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岗位有机的连接在一起,将系统性的经济业务理论与实践全面结合,使每个实验者深刻的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到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2)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充分挖掘学生潜能。ERP仿真教学使会计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学生在做沙盘模拟对抗中就需要思考应以何种方式筹资,是短期借款还是长期贷款或是票据贴现?是要购建新厂房还是租赁厂房?是否要上新生产线?是否要开发新产品?是否要开拓新市场?如何做好预算?如何进行资金管理和控制成本?如何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并做出决策?如何及时洞悉资金短缺前兆以采取相应措施?这些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3)角色模拟,体验式教学寓教于乐。你让我快乐学习,我会自己去获取知识,”ERP软件操作,学生可以模拟会计、出纳、采购主管、销售主管、生产主管等不同的角色进行操作。ERP沙盘模拟对抗中,学生可分别扮演CFO,CEO,CIO,CMO,COO等角色,亲身操作,在对抗中体会了企业运营的全流程及各个角色在企业中的作用。这种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的ERP仿真教学模式创新 ERP仿真教学虽然优势众多,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要想组织好一堂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就需要教师具备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制造等各学科的知识,但教师往往受专业限制,课程深度挖掘不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ERP课程单一,一般只有会计电算化课程和ERP沙盘模拟对抗课程,未形成体系。这样一方面对ERP教学资源利用不够,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简单的几门课程也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ERP仿真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使其更有利于创新型会计人才的培养。(1)建立ERP实训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实训课程体系分为:第一阶段:企业认知,培养通用技能。课程设置: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模拟训练等。第二阶段:专业实训,培养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管理会计实训、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公司理财实训课程等。第三阶段:岗位模拟,培养综合技能。课程设置:企业信息化综合实践课(包括ERP软件操作和沙盘模拟)、行业实训、数字化模拟工厂等。第四阶段:数据分析,智能决策阶段,培养决策技能。课程设置:专家财务分析、管理驾驶仓、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第五阶段:创业设计,创业实践阶段,培养创业技能。课程设置:创业者沙盘、商机识别能力、市场信息分析能力、财务能力、沟通能力、融资能力、创业计划书撰写能力、领导决策能力与团队管理能力等。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五阶段在以往ERP课程体系中缺乏。第一阶段可使学生感知企业,了解企业运作、企业组织设置、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形成总体印象,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创业设计,创业实践阶段则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将来走入社会,实施创业做好储备。(2)学生教师跨专业组合。ERP课程的授课对象分别来自管理类不同专业,如工商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可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一个新的“虚拟班级”,实施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他们在一起组建公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组织企业运作,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告,进行经营决策。各个团队组成同类型的各个公司,进行激烈的竞争,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仅能够让不同专业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更能够通过一起交流切磋拓展知识面。相对“虚拟班级”可以组建“虚拟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可以来自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财经类不同专业。对于ERP综合实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虚拟教师队伍共同研究解决,这样就可以解决在沙盘模拟和上机试验中出现的企业管理应用、会计准则、信息化管理等企业常见涉及不同专业的问题。(3)建立综合实训中心。建立ERP综合实训中心,首先可以满足财会类大学生教学实验和实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验、阶段性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其次ERP综合实训中心还可成为一个科研开发平台,激发大学生对专业方向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科研攻关水平。另外,实训中心也可为学生参加ERP操作技能大赛,ERP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提供场地,创造条件。(4)考核方式为“理论测试+上机操作+沙盘对抗+实验报告”。在ERP仿真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考核空间,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教学的质量。实践考核应该以“理论测试+上机操作+沙盘对抗+实验报告”的综合形式作为考核方式。首先,通过理论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ERP软件操作,通过初始化、数据输入、业务处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性等操作环节考核,检验学生对ERP软件系统的操作能力。再有通过沙盘企业模拟对抗,对学生的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系统思考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最后,要提交上机操作和沙盘企业模拟对抗的实验报告。通过让学生对实践进行总结,使其理论进一步升华。(5)组织学生参加ERP操作技能大赛,ERP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及创业大赛分资格赛和总决赛,比赛的重点分别在于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及创业和企业业务设计。决赛分两个阶段,各个代表队以团队形式,以一家虚拟公司为背景,进行创业设计,按时提交创业方案后才可参加最终决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对抗赛,以生产型企业为背景,以手工沙盘及创业者沙盘为平台,把创业设计与企业经营模拟对抗紧密结合,大赛分为校内赛、省市选拔赛、全国总决赛,通过创业设计和模拟企业管理信息化经营的形式,以比赛方式提高大学生实践综合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其对商业机会的把握能力,实现其由创意到创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2010年)。

[3]UFIDA用友培训教育:《用友20年院校合作回顾与展望》(1988-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

[5]张香兰:《后现代教学过程观与ERP仿真教学模式创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第13卷第1期。

第6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我们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我们接触社会,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我们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有:财务会计业务包括下列各项:(1)原始凭证的核签;(2)记账凭证的编制;(3)会计簿记的登记;(4)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5)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6)内部的审核;(7)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8)其他依照法令及习惯应行办理的会计事项。各项会计业务应包括预算、决算、成本、出纳及其他各种会计业务。机关中报表的编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务,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向机关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要准确、全面、及时,然而当前的财务报表有很多的局限性。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财务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财务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首先,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其次,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录入。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本日终结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是否平衡。最后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然后装订凭证。

国家机关需要有人“当家”,而“当家”人则要善于“理财”。就财务管理而眼,国家机关存在财务管理的内容单一、方法简单、观念陈旧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壮大,商务局的日常管理事项将会越来越多,所面临的业务也会随着推陈出新,这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中理财要求。

由于财务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帐目的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

第7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引言

为顺应时代需求,满足当前国内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会计专业的教育逐步走向实用型,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经过了应用型改革后将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育的中心教学理念,强调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把会计实训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在基础会计学理论的引导下,将实践放在重要位置。传统的会计教学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形式不多,大多是经过学校对会计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合作,让学生在单位中进行会计实习,事实证明这种顶岗实习并没有多大的实训教学效果,因为许多企业的会计部门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与分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会计部门严密的工作安排往往不太现实,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形式化的岗位实习,学生甚至无法真正接触账簿与会计报表,只是在一旁观看[1]。因此,现阶段新形势的社会行情下,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实训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现阶段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对会计实训的教学摸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多摒弃了传统的形式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而开始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校内通过对会计专业课程进度安排具体的实训项目,包括会计的单相实训、综合实训、手工实训以及电算化实训等,在吸取校外会计单位真实环境的情况下对校内实训内容加以贯彻学习,取得了综合性的成绩,许多学生毕业后基本具备上岗的技能水平。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实训教学模式设计中,许多学校还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用型教育理念并未深入贯彻到应用型实训教学中,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实训教学理念落后

尽管目前许多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型,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太大转变,许多教师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一人扮演主角,表演给所有学生观众看,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参与感与实践感;或者是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层面上,将理论基础作为教学主导,这都是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使得教师过多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熟每一个知识点,在实训中按照教师所教的知识进行照葫芦画瓢的实践操作。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脑子里的知识全都不是自己的,而是教师的,只知道这个知识老师说是这样的,但不知其所以然。从根本的原因分析,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会认为会计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在进行实训教学设置中,通常会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的填制与编制,让学生失去兴趣与主动性[2]。

2.会计实训教学环境欠妥

从应用型改革理念上看,实训教学模式的革新注重校内外两方面的实训结合,除了校外单位实习以外,校内的实训一般都会在专门的实训教室中进行,设备全面及环境完善的会计实训教室是对会计实训教学高效率的保障,也是会计实训教学的先决条件。目前许多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会计实训室与电算化实训室,同时进行了专业财务部或会计部工作环境的仿真,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进入荷枪实弹的实训环境。然而在??前国内市场变化迅速的形势下,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缺乏完善;手工实训教学中缺少涉及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内容;电算化实训室缺少专业硬件与软件设备等,例如供应链、人力资源模块的ERP管理软件或财务管理软件等。这使得学生实训中学到的内容不能全面应用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满足不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需求。

二、完善会计实训教学的相关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理念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实用性技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快速上岗能力需求,所以在实训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师与理论主导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实训任务,通过任务的驱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可以采用单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独自应对全过程会计工作任务,包括独立设立账簿、填制平整、登账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结束后提交全部账单资料与实验报告;还可以采用分岗分组的实训模式,几个成员为一组,每个组员设置一个岗位,按照真实的企业内部调控制度与不相容分离原则进行出纳、审核、记账、管理等职位的设立,所有岗位协同合作,完成整体的会计实训任务。这种实战型的教学方式就比学生站在会计部门边上看有效多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会计实训任务岗位的合理编制与设计,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为若干子任务,在实训中逐步完成。

2.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力度

院校应用型会计实训教学不能忽视校外实训环节,毕竟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训便于学生尽早适应后期到岗工作环境。然而现阶段会计的校外企业实训存在比较尴尬的局面,即企业的内部核心资料不便于对学生进行展示,学生无法实际接触到会计资料与业务,使得实训走了个形式,学不到真本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合作,在避免尴尬的情况下寻找一条新形式的合作道路,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力度。第一,可以组织学生到中介机构实习,例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3],便于接触更多实际的会计资料,同时了解多种类型的企业运作方式;第二,可以以骨干教师为主,自主创办会计服务机构,适当招揽记账业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第三,可以直接将实习与就业进行有机结合,一般针对大学三年级或二年级的群体,组织企业招聘活动,实训结束后直接落实到工作单位中,将学到的东西直接运用起来,提高实训教学效率。

第8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 网络型 多媒体教学 会计

近年来,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面临就业难的尴尬。用人单位普遍重视人才实际工作能力,90%的招聘单位将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会计教学目标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会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社会需求矛盾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即专业知识要求、专业技能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

在专业知识方面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广泛的金融、经济、税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融合运用。而高校毕业生基本上围绕专业课为主,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得少。

在技能方面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能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和常规财务工作,还要把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有效利用。而高校毕业生所接受的技能学习是狭义低层次的,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技术操作。

在综合素质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比如要有主动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要有与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交际能力等。而高校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长时间处于封闭式教学中,经济管理知识弱,明显的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从与社会人才需求目标脱节现象分析,目前高校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知识面过窄,对一些相关学科设置比例明显不足,不符合会计作为一门管理学科的要求。教学内容滞后,网络技术蓬勃发展、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变化,而教材依然是制度和准则的具体说明,大量的会计新对象新内容都没有吸收到教材中。

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落后。各个高校的会计教学资源差距比较大,一部分高校的会计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虽配备了简单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但在实际教学中,仅是把板书内容改为课件,通过电脑演示而已;还有一部分高校虽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和网络教学辅助系统,但因为师资力量缺乏,且考核方式没有跟进,最终设备利用率低下,流于形式居多。

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实践性要求很强,但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却非常薄弱,主要是社会上出于财务保密等原因,很少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而学校虽然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但实验内容和范围狭窄,且实验资料与社会实际经济业务脱节,实验室模拟受局限。另外,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对会计学教学产生重大影响,信息资源丰富,信息途径越来越多;会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延伸,会计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众多高校更加重视会计教学,添置了一定数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学生也多数拥有比较先进的学习条件,人均拥有一个手机和一台电脑已经是比较普及的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新的网络教学环境、新的教学设施以及新的交流手段,通过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呢?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建立已经提上日程。

所谓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实现情境、协作、会话等建构主义开放式学习环境,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最终培养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下从师生角色定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师生角色定位

在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由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知识更新速度快,且知识的获取途径多,因此,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讲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组织管理者,要在信息化教学理念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资源、学习进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自主把握,自主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首先要满足开放式需求,让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安排,所要实现的目标是,针对行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化背景,建立以现代会计学基础原理为核心,面向不同行业类型及对象的灵活的、多种类的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构建针对社会职业岗位群的融合基础通识知识在内的会计专业岗位课程体系,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重点有三方面:一是专业课和信息课的设置上要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决策的能力;二是将核心课程进行整合,不再割裂,按难易层次区分,以保持知识的综合性和经济业务完整的面貌;三是教材要遵照经济业务流程和会计工作流程编排内容体系,做好理论和实际的衔接。

(三)教学资源

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材知识不再作为唯一的知识内容。学生要培养信息素养,具备自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学校要建立网络型信息化会计实验室用于教学、开发互联网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会计课件、购置ERP等实用教学软件用于综合实训、购置国泰安等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开外开放实训教学、开放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放网上教学论坛供互动学习、搜集整理案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网络信息条件下,这些目标都有了实现的条件。在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学策略基本遵循以下环节的内容: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其次创设工作情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第三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基本理论指导,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精华部分;第四进行信息资源设计,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五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根据上述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确定某个真实问题,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第六是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第七是课外时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式学习任务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结合。

(五)考核方式

传统的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采用应试教育方式,即“平时测评+实训成绩+期末考试”的评分模式,使得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只需要掌握会计核算就能获取高分的思想层面上,束缚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要调整传统的考核方式,要以能实际操作的考核为主,应结合学生平时在情境实验中的表现、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水平、学生课后完成的任务情况,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过程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培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础会计》课程的应用举例

虽然人们都认识到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实践性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但如何将这些方法进行普及实施的研究则较少。在此,本人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对开放式网络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做一个说明。

(一)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该课程专业概念抽象难懂,初学者又多缺乏社会经验,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不易入门,而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教学的成败。因此,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会计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企业经济业务流程和会计工作流程,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扎实、系统掌握本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

多媒体的课件需要有整体规划和特定内容规划,课件内容要保持清晰的结构和思路,且要生动直观。在《基础会计》课程里,可以多引入经济业务流程短片、结算票据短片、各种凭证图片、会计业务流程短片等内容,充分将真实的业务资料展现在学生眼前,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构建工作情境

构建工作情境必须包括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和会计职业工作过程,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因为学生对经济业务的认识缺乏,所以,必须使学生全面系统的熟悉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才能为正确实施会计职业行为打下基础。同时,构建的会计职业工作过程只需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即可。在《基础会计》课程里,基本工作场景可以连贯设计为经营一家生产型中小企业,以日常的经营管理、产供销等经营活动为背景,以企业流程为主线,以实际业务为内容,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和企业经营环境意识。

(四)信息资源设计

信息资源不是简单的被运用,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会计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出一个信息化的会计教学环境,再现经济业务活动的实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基础会计》课程信息资源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精编教材,教材是学习课程的基本依据;二是构建一个适宜学生实训的企业数据库;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视频库;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展示会计职业流程及整套会计账证表的资料库;五是结合热点的丰富的案例库。

(五)学生自主学习设计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素材库,根据课程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给出案例企业,然后让学生围绕该案例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比如在《基础会计》资金筹集的课程内容里,可以鼓励学生思考企业的资金筹集渠道都有哪些?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有什么优缺点?分别需要满足什么现实条件?资金筹集作为实收资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会计核算如何处理?因为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不是现成的信息,必须具备从一堆分散的数据资料中通过筛选、归类、分析和判断以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学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演练,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

(六)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此,要鼓励个体与团队的协作学习,让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在《基础会计》课程里,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教师把需要讨论的问题布置下去,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根据教师布置的讨论议题,采用各种方式寻求答案,最终将小组形成的答案进行探讨,通过文字说明、图片资料的形式形成小组讨论报告递交,教师给予点评。

(七)开放式学习任务设计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课外时间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式学习任务设计,实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结合。建立《基础会计》课程网站和完整的教学资料库,包括教学设计、实训项目、习题集等,开放下载教学资料,结合当前发生的热点难点,组织行业企业合作会计项目实施资料,选用企业真实的业务环境建立实训项目,建立会计论坛与学生建立日常的教学联系,使企业兼职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讨论教学问题,充分开放网络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基础会计实验软件供学生实践,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式网络教室。

(八)考评体系设计

信息时代的会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考试测评已经无法衡量一个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所以必须形成过程性考核。在《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上,可以建立网上会计作业和考核系统,结合平时表现,结合完成小组协作讨论报告的水平,结合会计软件模拟操作中的成绩,结合参与各种竞赛等活动的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第9篇:基础会计实训实验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专业 课程教学 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对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6月至今,教育部提出并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项重大改革项目是实现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高级卓越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国会计教育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程考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显著差距。“他山之玉,可以攻石”,目前我国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经验,实施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一、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目标的定位

(一)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英美等发达国家在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中均明确指出:学校的培养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未来作为一名专业会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可见,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目标应凸显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卓越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个人技能和实用技能,还应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技能以及人际交往技能等。因此,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管理信息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更适应国际化的需求,形成会计人才供给和需求紧密相连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明确不同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英美等发达国家对会计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细分,对于本科各个阶段,无论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均存在显著差异。英美等国教师针对不同层面学生,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特长和技能水平在广度、深度以及运用性上均有所侧重。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会计专业教学中需根据卓越会计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等不同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和纵向提升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设置递进式专业课程层级。英美等国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级,依次为基础教育、普通商科教育、普通会计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层级层层递进、相辅相成,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有效保障了专业人才的递进培养模式。

借鉴英美等国的专业课程体系,我国可以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层级。第一层级为通识教育,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厚基础”,主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文写作、政治理论、法律等课程;第二层级为商科基础教育,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宽口径”,主要包括微(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金融学、财政学等课程;第三层级为专业核心课程,体现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主要包括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国际会计、财务报告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专业英语等课程;第四层级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现培养目标中的“强能力”,主要包括税务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二)整合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英美等国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侧重跨学科的融合,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将会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讲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并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和决策。财务与数学建模课程将数学、统计学与会计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解了财务指标的经济含义,以及如何选取变量并建立检验模型。

会计专业知识与数学模型、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卓越会计人才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最终使得兼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服务,增强会计专业的社会价值。

(三)协调学位课程科目与资格考试科目。英美等国侧重会计职业和会计教育的紧密配合,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学会等机构密切关注会计教育的发展状况,并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和建议反映到教育界,教育界以职业界的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满足职业界的需求。英美等国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科目与当地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有着密切衔接,学生在取得会计专业学位的同时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豁免科目。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部分高校的做法,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在学位课程体系中引入CPA辅导课程。在注重提高卓越会计人才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学位课程科目与资格考试科目的协调衔接能有效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三、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引入启发式、互动性、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模式。英美等国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了会计教学新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学校改革的标杆,强调教师的授课应集中在重点文献主题观点或重难点的介绍和启发;互动性教学要求从以往的教师单向性演讲转变为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双向性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是指通过采用案例讨论、小组协作、学生演讲、实务界人士讲学、模拟仿真教学、情景式教学、商界联络等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会计专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复杂,会计知识不断更新、深化,学习技能的掌握尤为重要。在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学中,启发式、互动性、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的活跃性,全面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塑造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英美等国学生对每门课程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后阅读教师列出的大量参考文献,系统自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在完成作业或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结合所学课程的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相关证据(如文献评述、模型以及数据)来有力支撑观点。该过程突出强调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能够对各种渠道获取的知识进行深度辨别、解释和评价。

在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利用“圆桌会议”“案例讨论”“小组作业”和“课程论文”等教学方式指引学生塑造“批判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如要求学生自己判断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或不确定环境下会计事项应当如何处理,对相关主题的会计研究现状进行批判性评价,对研究方法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三)培养学生利用资源自主学习。具体来说,英美等国侧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数字资源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和反馈,并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介、财经杂志拓展专业知识等。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教育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知识,且会计专业知识更新的幅度和速度日益增大,可见,卓越会计人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会计专业国际化课程考评的优化

(一)多样化课程考评手段。英美等国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评手段多种多样,如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小组演讲、模拟操作和期末考试等。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将课程评定方式、标准、权重告知学生,且考试试题相当大比例的题型为主观题,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理论分析的逻辑性、合理性、深刻性以及对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内在相关性的把握程度来评分。

我国现行的课程考评手段单一,基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期终综合成绩。课程考评侧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有悖于卓越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我国课程考评手段应多样化,引入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小组作业、小组演讲、模拟操作等方式并增大其在考核中的权重,形成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体系。

(二)融入“过程”考评。与英美等国的考评方式相比,目前我国的课程考核方式侧重“结果”考核,“过程”考核缺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不足。“过程”考评的融入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考核需按照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进程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过程考核可采用的形式有:单元测试、阶段性调查报告、读书笔记、定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通过过程考核,教师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学生能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S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孙家平,刘海英.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商业会计,2015,(23).

[2]张海兰,刑伟平.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探讨――基于会计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