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

第1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煤炭企业;会计工作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会计改革更加深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深入发展。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下,煤炭企业会计工作发生了一定改变,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及时进行调整,明确会计核算方向,从而更好的促进煤炭企业的发展。

一、新会计准则内容的改变

同传统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增加了在传统会计准则中尚未提到的计量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与此同时,新的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同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并且详细规定了企业之间的合并及企业债务重组等之间的相关内容,进而将以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依据的传统会计准则基本模式进行很好的改变。

二、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增加会计计量模式种类

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为会计计量的主要模式,在会计基本准则中,会计基本假设为计量单位,货币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认可历史成本也为计量属性中的一种。同时,在企业新会计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时候应谨慎,使用的条件较为严苛、使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避免重新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模式。

(二)会计要素计量要求的改变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土地破坏的力度也逐渐提高,调查显示,已经有60万公顷的土地因矿山开采而受到破坏。在煤矿企业开采中,会引起土地坍塌、环境污染,煤矿企业需要花费很多资金进行环境治理,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下,这些支出会借助相应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同时坍塌赔偿无法在税前支出,会引起企业预计费用时,出现浪费的现象。在新会计准则下,可以将大量的固定资产计入弃置费用中,这样弃置费用的资金更加充足,促进了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同时也促进煤矿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改变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主要是通过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进行企业所得税计量,这种计量方式是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进行分析的。在新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所得税的基础,煤炭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计量时,需要明确会计计税基础,保证资产、负债数据的准确性,这样就更加有利于企业会计核算。

(四)加快煤炭企业会计模式的国际化发展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极大的推动了煤炭企业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工作的接轨,在实际中,煤炭企业需要深入探索自身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差异,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力度,关注会计信息间的相关性,同时要改变以往的重视交易、轻视实际资产控制的观念,提高对会计要素过程的管理力度,此外,煤炭企业还需要提高对公允值计算计量分析的关注力度。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煤炭企业会计开展策略

(一)全面贯彻新会计准则

在企事业单位中,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乎企业体系变更的重大改革。因此,不仅需要企业相关财务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同时,还需要企业相应管理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支持,便于保障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良好贯彻。对于财务工作人员而言,应很好的了解和掌握新企业财务准则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及广泛实践。如,通过参加培训及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掌握企业会计准则。在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时候同旧的会计准则相对比,便于总结之前的工作经验,并汲取相应新增的知识。对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加大力度指引新近工作人员学习新的企业会计标准,并能很好的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第一时间安排相应的培训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新企业会计准则真正的落到实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不仅会涉及到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同时,还会涉及到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这需要得到企业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支持,还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最终保障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在企业发展中,应加大力度宣传新企业会计准则,同时,分析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时候,财务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很好的完善自身理念。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不断完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应逐渐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披露相关的信息,并在对外投资较为完善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的工程给你项目和担保等,进而做好内部风险的防范工作,领导阶层的工作人员应做到奖罚分明和科学决策。伴随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中的内部业绩考核方式也出现相应程度的变化,在分析利润和净利润等指标的时候,企业还应完善所得税的核算方式,同时同企业的经营状况相结合,有效的分析经济成果,最终科学的分析企业新会计准则给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在实际中,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重新规范会计工作要求,并构建完善的财务报表,保证公允价值的完整性,使得煤炭企业财务部门的信息真实、准确。在日常工作中,煤炭企业需要对各项信息进行整理,构建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与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更好的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此外,煤炭企业还需要注重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确保会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开展会计行为。

(四)做好煤炭企业所得税核算工作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元素的多元化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这必然会引起计税基础距离的拉大。目前,我国的税法内容大多偏向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征收便利等,在这些原则下难免会使得煤炭企业所得税税种增加、所得税核算复杂,鉴于此,在实际中,煤炭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认真分析的纳税相关条款,做好所得税筹划工作,确保税务筹划的合法性。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需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深2017年第05期中旬刊(总第660期)时代Times入分析,并找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尽早的适应新会计准则下的事务处理方式,从而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慧.新会计准则下浅析煤矿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6):121.

[2]陈垄胜.新企业会计准则背景下煤炭企业会计对策[J].经贸实践,2016(2):114-115.

[3]张雷.新企业会计准则背景下煤炭企业会计对策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2):101-102.

第2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现状;分析;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有效性需求的现状分析

1.1企业管理层对当前会计信息有效性的需要

会计是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严格来说,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提供企业经济信息的系统,一方面从企业日常经营与企业管理活动中收获信息,加工处理有效信息[1];另一方面又对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会计内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从企业管理层和业务层两个层面上体现:从管理层来说,管理层需要从人事部门获得劳动情况信息,据此实行工资核算以及人事战略管理;需要从销售部门获得销售情况信息,据此核算利润以及编制预算;需要从生产部门获得生产信息以及从质检部门获得消耗率等会计,据此进行成本核算和售价的核定。从基层来说,负责销售的业务机构应该向企业财务会计机构提供企业销售的详细信息,认为需要时,财务机构和销售机构应该核对有业务的应收账款的明细信息。负责采购的业务机构向财务机构提供企业采购的信息,财务机构根据采购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库存成本等核算。负责采购的机构和财务机构应定期核对企业应付账款的明细。动力和燃料部门向财务部门输送的是燃料动力的消耗等消耗情况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待摊费用的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维修的制造车间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维修等相关费用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费用的合理分摊、分析企业成本等工作。企业负责运输的部门向财务部门提供的是有关运输方面的信息;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费用分摊等方面的工作,会计信息再将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有序的联系到一起[2]。

1.2外部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1.2.1股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使股东不需要再进行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股东们在进行投资等活动之前,进行决策时要重点考查企业的财务情况,评估股东的市场风险及投资回报情况,应该调查清楚企业的股权结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预期的收益率等方面[3]。这些方面就决定了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的股东对整个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发展预期,从而决定是否对公司进行投资。并在公司经营出现重大选择的时候,提供决策的参考和意见。当公司发展与投资者预期不符的时候,投资者可以退出自己的投资。另外,当公司涉及到资产重组或者资产注入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公司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投资的选择性[4]。1.2.2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债权人在对企业进行发放贷款前,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例如负债过高和所有者权益过低且超过正常规定水平,营运资金、股东投入资本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情况下,应该停止或限制公司的股利分配。债权人通过分析和考核企业的财务信息,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结算方式更加合理有效,重新考核确定企业的资信额度,避免发放贷款后形成不应该发生的坏账,影响各方的利益[5]。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一方面可以科学的决策是否为企业提供债券服务,成为其债权人。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其获得公司的发展状况以及偿债能力,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选择[6]。1.2.3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国家统计、财政、税务等机关对各个有关基层单位的财务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汇总、分析等,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控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社会生产力和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节约能源和资源,使企业的生产创造最优规模的经济效益;制订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就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等,促使市场闲置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整个国民经济能够良好的运行。因此,会计信息能够影响经济的安全健康运行,要想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真实、全面和充分的会计信息。政府机关利用有效的会计信息才能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且能实现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7]。

2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不断的丰富和多样化,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由单一个体式转变成了全社会性的会计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和商业交流的语言,已经成为政府机关、股东和投资者、银行和债权人及社会大众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改善企业管理、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防范投资和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和理财决策的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应该在会计信息时效、会计信息范围、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3会计信息需求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问题

3.1.1使用者信息需求内在动力弱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来看,政府机关所要求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宏观方面的。控股股东在获得会计信息方面拥有优势,缺少对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在动力;小股东没有控制权,往往对会计信息需求没有动力。我国的审计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审计服务部门,但是目前的有些审计需求并不是市场的真正内在需求,企业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需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有在审计中为了获利企业是拥有决定权,决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支付费用,所以出具的审计意见往往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较大影响[8]。这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很难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这样就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需求不足[9]。3.1.2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信息使用者的成熟度是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利用程度和效率,这会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我们国家,政府机关有专业人员对各种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和汇总,但机关单位对这些信息的总体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率不高。如:我国证监会掌握着全国的大量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监督方面却常常不主动检查,经常是在出问题后才发现会计信息不真实;我国很多的个体投资者不具备证券、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使用会计信息。3.1.3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作用力影响较小在国外建立完备市场经济的国家,使用群体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已经成熟,能对会计信息供给者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政府机关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部门,其对各种信息供给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例如:财政部在我国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权威部门,会计准则经财政部会计司制定并公布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这样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有效供给。

3.2会计准则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形成信息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全面且完善的会计准则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会计准则制定和供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将决定企业所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不完整和不全面。财政部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完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融合。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是在2003年立项,于2006年制定并完成的,与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过程相比我国制定过程时间比较短,即使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参考,但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忽略某些问题[5]。

4完善会计信息需求的改进建议

4.1会计需求主体方面的改进建议

在我国,由于一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具备会计知识,建议通过后期的定期培训和网上平台学习等方式,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变成有效的需求主体,增强他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内动力,这样就可以影响到政府机关制定各种与会计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影响,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和影响向政府机关直接表达,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到政府机关制定像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来,使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经过会计信息需求者主体的充分沟通与争辩,这样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中得以实现[10]。

4.2会计准则方面的改进建议

4.2.1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在会计准则制定时就要明确制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11]。当前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准则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需提供大量的财务附表资料,对上市公司来说,提供大量财务附表资料能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全面生产运营过程的了解,能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但是对同样执行会计准则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样的要求就有一些的不合理性,需要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的人员不多,披露较多的财务附注信息意义不大,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因此希望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能够考虑到不同的信息作用者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作出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制定会计准则[12]。4.2.2扩大准则制定人员覆盖面在准则制定的公开性方面,相对于美欧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并不十分透明,在制定过程中,有些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会计准则制定者几乎没有收到有价值的意见[13]。

5结论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和供给者的二者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必须要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14-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个企业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使资源配置的更加有效。但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使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之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同样这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16]。(1)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较低,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方面的原因、会计准则制定方面的原因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三个方面。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没有完成形成真正有效的信息需求主体,这样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影响力比较弱,使得已经制定的会计准则没有完全表达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披露。(2)对于我国目前会计信息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首先建议我国形成有效需求主体,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渗透到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然后通过我国与会计准则制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准则比较,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促使我国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增加会计信息供给的有效性。最后从会计信息披露看,通过对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对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会计信息披露表达形式和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等方面对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袁树民,吴旺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上海会计,2000,10.

[2]王文莲,李大玲.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学科基础.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

[3]王文莲,孙玉甫.会计基础理论及创新探讨纲要.会计之友(上),2006,01.

[4]王文莲.会计信息生产模式研究.财会月刊,2005,07.

[5]王文莲.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6]李萌,王文莲.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

[7]孙玉甫,王文莲.论建立公共信息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会计之友,2005,11.

[8]王文莲.试析会计信息潜在价值.会计之友,2005,02.

[9]王文莲,张国旺,孙玉甫.经济信息生产的社会化探讨.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06.

[10]傅建设.财务管理中心论.会计之友(上),2006,04.

[11]傅建设,范小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01.

[12]孙玉甫.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初探.会计之友,2005,04.

[13]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组织结构的研究.会计之友(B版),2005,07.

[14]孟俊婷.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控制模式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6.

[15]孟俊婷.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系统流程再造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02.

第3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开始执行到今年,已经8年了,在各类企业执行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可理解性增强了,可操作性难度降低了,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难度。同时,很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铁路运输企业借鉴,实现由企业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

2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面临的问题

2.1对执行新准则的认识不到位

铁路运输企业开始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来讲,是一件大事,但对于一些业务部门看来,这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各自的业务不相关,这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有关。一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都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一切都得为安全生产让路,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理解、配合和支持,认为财务人员就是报销、发工资,没有生产部门重要。这种观念无形中对执行新准则形成障碍,增加了执行的难度。再者部分基层会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在思想上不积极、不主动。

2.2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不足

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新的会计理念,会计核算方法也与现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大相径庭,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新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要在准确理解准则的基础上,拥有更强大职业判断能力,而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三级管理模式,从总公司、各铁路局到基层站段,会计人员众多。在年龄结构上,有50后的老会计,也有90后的小会计;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有财会博士也有财会中专生,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现有的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了规定详细的会计制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很少有自由空间,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要求具备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执行效果。

2.3执行新准所需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平台和系统支持

新会计准则中的经济事项的计量很多使用公允价值,准则中阐述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现实中,我们知道股票当日的收盘价是其公允价值,但不是所有的资产或负债具有股票这样容易获得的公允价值的信息平台,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在目前情况下,还没有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能象证券交易系统,可以提供会计计量所需的公允价值信息,这给企业的核算带来困难,增加了操作难度。

2.4会计工作难度加大,工作量加大

新会计准则更为复杂,工作量也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第二,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应当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这权益进行重新分类、确认和计量,并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初期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的预计负债、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以及对持有的金融资产重新划分而进行追溯调整。首份年度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上年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列报的比较信息,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的,应当对上年度比较数据按照新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相当大。第三,新会计准则中的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转变观念,完善执行新准则的各项配套工作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地位极其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号召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支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顺利执行新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3.2加强会计人员执业培训,提高专业水准

第4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施问题;方案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诞生符合我国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逐步加快实现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2008年鉴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大力倡导推动建议全球各国的经济体联合起来制定一致的高质量的国际会计相关准则制度规定来对国际经济进行相应的规范。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相关准则逐步靠近,趋于相同,借鉴国际上有利的相关准则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小企业发展的自身国情,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我国小企业又吸纳了过半的就业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所做的关于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的调查问卷(表1)来看,现在我国小企业会计工作现状大多存在小企业自身相关制度的不健全,相匹配设施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小企业会计工作无法满足小企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求。

1.小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从上表的比率来看,有过半数的人觉得内部相关体系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一大现状。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企业内部缺少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较完善的会计部门监督管理检查机制,即使有些小企业设有相应的会计工作监管审核机制,但由于小企业一般管理者经营者都为同一个人即小企业的老板,老板一手专权导致那些会计工作监管审核人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小企业会计相关信息存在不实虚假现象

从数据中看出,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信息不实情况。我国小企业由于相关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许多的小企业没有完全遵循相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进行会计操作。一些小企业甚至出于本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在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上做手脚,违反了相关制度法规的约束,丧失了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导致了小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虚假不实情况,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相关技能素质不够高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者技能素质还有待提高。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总体相关专业技能素质较低,对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理解较差。同时,由于小企业自身规模及能力的限制,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纸质手写记录工作,使一些较先进的与计算机相关的会计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等无法在本企业内实现,这也阻碍了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4.相对应的外部监管不到位

就我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体系不健全,而企业又大多都是逐利性质的,所以监管方面的漏洞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信息存在失真、弄虚作假等现象。而在此基础上,由于小企业的受关注程度远不如大中型企业,加之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操作又较为复杂,所以就放松了对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进而在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就更为普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总体上而言,《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小企业发展而进行的进一步简化。小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以及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方面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小企业而言过于繁杂,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缩来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的需求。

(1)两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情况分析

首先,在会计科目方面有所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简,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预提费用等许多的会计科目都进行了省略调整。这样更贴合小企业会计的实际操作,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财务报表要求的相关信息的罗列上以及公开显示方面也进一步进行了简化,这样能有效节省花在此事项上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更多地降低小企业会计工作的成本,有助于小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

(2)两者之间存在的协调情况分析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范围内的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采用两种准则中的任意一种,但不得在同一时间采用另一种。这一策略给予了小企业更多地选择空间,适合小企业多方向、多战略思维地发展,并且也适当地制止了一些小企业的投机取巧钻空子行为。另外,对于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这一策略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趋同统一,但是对于小企业实际工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那些未列明相关事项的这一情况,小企业会计的工作者还需转而参照查证《企业会计准则》,这势必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与强度,有碍于小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的减少,进一步有碍于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首先,在会计计量方法上两者之间有不同之处。计量方法方面主要以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为准,并且省去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这一个要求,与之前相比较,大大降低了小企业会计工作者在职业判断方面的要求,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强度,为小企业会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次,在准则适用范围的界定上面有所改变。原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的是老的划型标准规定的小企业范围,那时还并没有区别小企业与微小企业的范围差异。而现今的小企业定位则比以前的更为精准。此外,在会计科目方面相较于之前的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有增有减,适应了新时期小企业会计的需要。

3.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新准则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很大程度上与税法的相趋同。准则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并且去掉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折旧方法和年限上、无形资产摊销、利得、费用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与税法的相趋同,减少了小企业会计工作在纳税时所额外需要进行的调整。这大大加强了准则与税法之间的趋同协调相统一,使原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大幅度减小,减少了小企业会计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相关税收的征收提供了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国家税务机关能更好地根据小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来采取实行更贴合小企业的优惠促进政策。

三、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小企业会计相关制度正处于新旧规则交替阶段,所以虽然《小企业会计准则》是顺应小企业经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但由于旧制度的惯性延续影响还有小企业会计工作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及社会整体环境的约束限制,新准则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表2是对于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由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的实施还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与新准则相匹配的相关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在表2的统计中,这一问题所占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八十五。历史上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仅有27%的小企业表示知道该制度,而在这27%的小企业之中仅有21%表示曾有进一步通过相关的培训深入了解学习过该制度。与该制度相匹配的培训机制的不健全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原因之一。所以,新准则要想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首先被小企业所了解学习是必要的前提。因此,要想让小企业能深入理解贯彻并实施,相对应的培训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2.与新准则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这将会导致一些小企业钻了空子,一些不合规行为不能有效地得到制止。虽然在社会监督体系方面,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此范围之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监督责任,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对大中型企业会计工作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小企业。所以,要想新准则能有效地开展实施,完善相对应的社会监督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点。

3.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说到政府的监督,就会和法律法规相联系。我国小企业由于数目众多分布广泛,与各级地方政府联系较为紧密。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出于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因素的考虑,对于有些小企业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处罚的力度较轻,不愿涉及到刑事处罚方面,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一些较为轻简的处罚,这样就纵容了小企业的一些不法行为。因此,政府对于小企业的执法监督管理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也是新准则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4.新准则自身所携带的问题

新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准则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准则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而在这方面,主要是新准则与税法的趋同程度所带来的问题。因为一部会计的相关准则制度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而税法的变动相对较为频繁。国家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通过变动税收的征收政策来达到调控经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样一来,在新准则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税法的不定期调整而给新准则的实施带来原本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惑。

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面临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上述提到的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在这里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希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以后能真正有效地得到开展和实施。

1.政府应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1)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

要使小企业顺利实现从旧制度向新准则的过渡,建立健全与新准则相关的培训机制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国的相关财务部门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各地方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的手段来进行传播,努力将新准则的好处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传达到给各个小企业主。其次,各地财务部门还应组织一定数量的关于新准则的培训课程,聘请资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要求各企业会计负责人到场接受培训课程。最后,各地财务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准则实施的反馈机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排疑解难,更深入地增强培训效果。

(2)大力加强政府对于小企业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力度

在这一方面,敦促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执法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努力使地方政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了相关规定的小企业不能随之听之任之,而是要依照相关规定严肃执行处罚。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考虑对于相关违法的小企业的纵容是只着眼于眼前的短视行为,缺乏长足的发展思考,长期下去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3)政府应尽快推动科学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有效地实施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很多与小企业相关的信用方面的信息无法共享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效性以及会计工作合规性等方面的规范,进而影响了新准则的有效实施。所以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紧步伐,而政府应该发挥主要的推动主导建设作用。该体系一旦建成,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促进新准则的有效实施。

2.社会有关机构以及公众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着手,来实行相关制约,以保障新准则的实施。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上的有关机构入手(如会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比较经常地接受小企业的委托来帮助其处理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情况,事务所可以借此机会来向小企业进行相关政策制度的讲解,帮助他们为其解答某些方面的困惑和疑虑,从而推动小企业关于新准则的采用实施。另一方面是可以从社会公众的监督约束考虑。因为社会上有关机构的监督毕竟是有限的,但社会公众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它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个机会。在相关体制的约束偏重于大中型企业的时候,采用奖励机制等手段,通过社会公众来对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其经济行为,促使新准则的实施。

3.小企业应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有一部分小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由于抗风险能力弱而致倒闭是由于其内部的管理控制机制存在问题。所以如果从小企业的视角出发,那么完善其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审查控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举措。对于小企业内部的会计岗位的工作,应该要有重点地进行监管。比如一些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监管,应收账款的监管,对于出纳、会计人员职责的分离分管监督等等。这能大大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小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能得到有效规范与实施,也能使新的准则更好更快地被企业所采用吸收,从而为企业带来便利。

4.新准则自身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还应进一步调整

对于新准则在与税法趋同的度上面的问题,还是应该更进一层地推敲推敲,怎么将使小企业会计工作减负与保持相关会计准则的本质原则巧妙有机地进行结合,使新准则能在保持其会计准则的本质基础上,更好地为小企业所服务。比如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这一点,结合大多数小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其经常接触的应收账款此类的项目,是否有必要在新准则中予以增加,更贴合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如最低折旧年限此类的数据值,应该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综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定,这样或许会更合理一些。

参考文献:

[1]代学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2,(5):102-103.

[2]姜洁.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J].财税论坛,2012,(1):151-152.

[3]李敏.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2,(3):31-34.

[4]陈柯任.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和差异[J].财会研究,2012,(10):35-39.

第5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我委根据文件精神,从12月上旬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务收支情况

在财务工作过程中,本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本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业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安排支出时,分轻重缓急,保证常规和重点支出需要,既体现实际工作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根据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有保有压,确保重点,统筹安排,合理支出。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在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过程中,制定了《财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单位财产的安全,加强了对本单位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了各种漏洞的发生,达到了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明确责任,防止舞弊,各项业务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2、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3、明确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经费开支,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严格按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账簿、款项和实物核查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会计人员对各项财物、款项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核对等。一方面做到账簿上所反映的有关财物、款项的结存数同实存数一致;另一方面通过账簿记录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无固定资产不入账,公物私用及其他违规问题。

四、存在问题

通过自查,我委在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内部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未能完全达到《会计法》所规定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稽核制度尚未建立健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实行更有力的措施,力求将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企业财务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管理,规范财经行为,完善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公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公司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关于开展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桂证监字【20xx】13号)的文件精神,公司组织财务部与审计部对本公司的财务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立情况

1、公司建立了《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科长岗位说明书》、《财务会计岗位说明书》、《出纳员岗位说明书》,规定了公司人员聘用办法和招聘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条件,公司严格按照制度选聘各级财务会计人员,财务部人员均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胜任岗位。

2、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监管要求的需要,公司注重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财务部每年都会定期组织相关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外部培训,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执业道德水平;同时,公司还邀请审计机构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审计机构结合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中碰到的困难点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公司财务部能够及时对公司经济业务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并独立编制合并报表和报表附注。公司上市以来,财务部编制了公司2011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20xx年第一季度财务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20xx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

经公司内部审计,财务部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能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报告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公司财务会计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需求,但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是在公司上市后,随着新业务的增加,不够熟悉新业务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缺乏新业务的实务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专业术语比较深奥,实务中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理解和把握难度。

二、财务总监的履职情况

1、公司尚未建立《财务总监任职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明确公司财务总监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权限范围及绩效考核,做到岗位职责清晰,授权明确合理,公司计划于20xx年11月前制订《财务总监任职管理办法》。

2、公司现任的财务总监,本科学历,已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具备多年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熟悉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在负责公司的日常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司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指导。入职以来,公司财务总监勤勉履责,恪尽职守,不断完善公司财务与会计运作系统,确保公司的会计处理与财务运作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监管要求。

三、制度建设情况

1、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公司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岗位职责》、《财务管理工作规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工程项目会计控制制度》、《产品成本核算办法》等等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涵盖了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成本与费用、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筹资管理等各方面。同时,公司适时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更新。

第6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摘要:小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和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对小企业内部管理、税负公平、融资筹资、风险防范、持续发展必然带来负面作用。分析揭示出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协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创新的基础。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内部控制 协同实施 逻辑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失,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对其内部管理、税负公平、筹资融资、风险防范、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作用。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管理创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协同实施、共同发挥作用,提升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

小企业独立于大中型企业执行专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简化核算和差别财务会计报告,对会计信息质量、纳税管理、融资筹资、防范风险等方面体现了较高预期,但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滞后,制约着《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个预期的实现。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较好地支撑和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协同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内部控制是小企业的管理创新,首先必须揭示和认识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从会计角度看内部控制――财务会计活动包含了实施会计准则以及内部控制的环境和方法

目前我国会计概念定义主流的观点主要有管理活动观(受托责任履行)和信息系统观(决策有用),这两种观点在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中均得到体现。《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沿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两个法规综合反映出会计工作指向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含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第二十八条规定,控制措施和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因此,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能局限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监督、财务部门等方面,而是体现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全面地反映在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之中,反映在执行这些业务的机构、部门和人员中,包含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和方法。《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处于同一个内部环境,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的特征,而且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与其实施的内部环境相匹配。

二、内部控制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COSO内部控制框架所定义的内部控制目标为: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资产损失风险,有助于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与《小企业会计准则》和IASB《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小企业内部管理、促进小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内部控制作为会计主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由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具有约束和激励功能的规则、制度、程序等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经济控制系统。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控制和制衡系统,对会计核算和报告具有直接影响,对会计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风险问题必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实施会计准则、实现会计目标、防范会计风险需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及反舞弊机制。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相互作用,随着治理环境的变化,管理者需要经常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委托关系的调整和治理,要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变革。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控制目标相一致,使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到维护。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相互匹配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将极大地节省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实现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组织结构体现内部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决策层面和执行层面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产生于组织的形成,组织结构环境变化,内部控制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内部控制产生于组织内部,内部控制随着环境和组织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组织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是管控体系与控制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其设计运行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活动方式。而组织结构又是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活动必须包括控制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都会体现出以财务关系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经济利益关系就构成小企业的财务关系。

从这些控制环境因素可见,其内容属于会计主体环境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加大力度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

三、内部控制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基础及信息源的可靠性

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及其价值运动,是会计赖以核算的基础和对象,其核算的信息源是一个在企业各个环节运动的过程。而这些经济业务事项的运行、过程、结果及其可靠性、相关性、有效性都需要内部控制的保障,即保障会计信息源运动过程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通过实施小企业内部控制改善内部会计环境,是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性保障措施。

从企业内、外部而来的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作为信息和沟通要素的组成部分,需要被用来有效管理企业的运作,编制可靠财务报表和保证企业合法经营。从市场经济内在竞争机制角度来看,小企业实施和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改善小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内部管理和内部会计环境,从内生性角度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将企业内部控制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和规律作用发挥出来,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实现共同的目标,促进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是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行为方面,规范着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经营管理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信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的角度规范和建设会计主体环境,即内部会计环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条指出,准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条指出,准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的保证:第一,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第二,财务报告的可信性;第三,对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条指出,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第三条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既要满足外部要求,也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促进企业遵循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合理保证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内部控制针对财务报告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一方面财务信息的质量影响到投资人(包括现实和潜在的投资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和后果。另一方面,对于小企业的现实投资人、经营决策者、管理层和员工来讲,透明可靠的财务报告只是内部控制目标的一部分,并非是全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小企业的财务报告特征决定了小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实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障资产安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提供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内部管理环境,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只是达到其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的方法,其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源的真实性、可靠性、减少信息损失,必须通过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加以保证,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监督管理能力,内部控制有效地保证了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实现,从小企业经济业务的环节和岗位入手,全面、准确、恰当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从基于会计信息的企业管理角度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和财务管理活动促进和提高了内部控制水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日常会计工作,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可以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而高质量的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二者的协同实施、良性互动,可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内部控制二者协同实施,是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在小企业经营管理中互为基础、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共同的目标。小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良好内部管理环境,保障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信息源的可靠性,有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能够更好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地保证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实现;高质量的会计控制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了内部控制运行。通过二者的协同实施,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小企业内部控制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促进。S

参考文献:

1.吴水彭,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2.朱荣思,应唯,原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3,(3).

3.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财会[2010]11号.

4.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6.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财会[2011]17号.

7.欧明建.基于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探究[J].中国商贸,2014,(19).

第7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1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1.1执行新会计准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的通用会计行为规范。铁路运输企业要想走向市场,必须采用通用的会计语言,向社会提供清晰、实用的会计信息,才能得到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市场参与者认同,以便吸引投资、融通资金,这样才利于铁路未来的发展。

1.2执行新会计准则是铁路运输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新企业会计准则,更能真实、准确、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新准则确立了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减少企业短期盲目获利行为;固定资产改扩建核算的变化,便于做实企业资产价值;职工薪酬的变化,可有效地保证企业未来的支付能力。

1.3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更利于铁路“走出去”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可有效地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成本。最近几年,铁路运输企业为了改善资本结构,壮大企业,在境内、境外吸引投资。依照新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其可比性、透明度增强,趋同的会计准则容易被境外投资者认同,促进铁路企业向国际化发展,更有利于铁路企业走出去。

1.4执行新会计准则是满足财政部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自2006年颁布以来,财政部要求各大中型企业尽快执行。财政部代表国家对铁总出资,明确要求铁总及其所属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2铁路运输企业已具备了执行新准则的有利条件

2.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铁路运输企业一直奉行铁的纪律,管理规范,职责清晰,制度严谨。这不仅体现在运输生产上,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同样。经过长期实践工作,铁路运输企业拥有职业素养过硬的会计队伍,真实合法、顺畅清晰的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新准则已运行多年,目前更趋完善

新准则于2006年颁布,2007年开始执行,历经8年,新准则对各类企业在执行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增强了其可理解性,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同时许多企业在执行新准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这样一来,铁路运输企业可少走弯路,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准则的效率,使会计制度顺利向企业会计准则过渡。

3执行新会计准则,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困难

3.1认识不到位,会计人员职业能力不足

①铁路运输企业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各业务部门对安全生产一路绿灯,对财务管理缺乏足够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这种思想无形中给执行新准则增加了难度。

②基层财务人员认为执行新准则是上级财务部门的事,思想上存在懈怠。

③新准则引入新的会计理念,其核算方法也与企业会计制度大相径庭,对会计人员无疑是一个极大地挑战。铁路会计制度执行多年,早已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会计人员对新事物缺乏新准则应有的专业判断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准则执行效果。

3.2目前缺乏有效的公允价值平台,公允难以实现

在新准则中大部分经济事项的计量需要用到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买卖双方在买入或卖出一项资产而自愿支付的价格。而现实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不具备公允价值台,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允,尤其像铁路运输企业,首次作为真正的企业进入市场,无疑会增加企业核算和操作难度。

3.3执行新准则,工作量大、执行难度大

在铁路运输推行企业会计准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①要会计制度下旧的会计核算科目,按照新准则的规定重新建立新的会计核算科目,时间紧,将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②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所有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进行重新分类,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而形成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③按新准则要求,许多会计事项设置备查账簿,这对会计人员来讲,又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3.4实时调整业绩评价指标

新准则中规定,一些收益的增加并非管理层努力所得。如:会计政策变更、政府补助等均被计入当期损益,因此,管理层业绩评价再不能单纯的以利润指标来评价,应适时调整原有铁路运输企业评价系统,以便评价指标与管理者实际业绩相吻合。

4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4.1实时转变观念,完善各项配套工作

财务管理在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上市公司更是至关重要。铁路运输企业的转型,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铁路未来发展之需。为顺应时展,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应适时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号召全员参与,联劳协作,积极配合财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新准则,确保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4.2积极开展财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2015年年初,在铁总要求全路统一执行新准则,铁路局积极响应铁总的号召,积极开展新准则培训工作,将局属各站段、多经、集经、合资等单位的财务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培训学习,为新准则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收效不是太明显,执行中问题层出不穷。为了加强财会人员学习,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执业能力。①路局应定期开展新准则培训班,为了节省开支,应将各单位的财务拔尖人才,集中起来,聘请专家,通过实物与案例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面对新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的能力;②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号召全员参与,通过自学的方式积极提高财务人员的自学能力,进一步理解、掌握新准则的业务知识,以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4.3立足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会计政策

第8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颁布与实施

为了促进小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就必须要实施有效的制度安排,对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促进其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以实现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小企业队伍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因此对于小企业会计标准的制定也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在2011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的小企业队伍中实行,并且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

(1)范围界定原则不断明确,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其应用范围进行确定,同时也需要对其适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其获得有效的实施。当前我国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过程中所确定的适用范围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小型企业。而从这一确定标注来看,对于小企业队伍中的个别情况的范围界定较为模糊,比如对于个体工商户的适用确定,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下,个体工商户有着其特殊的会计制度,如果规模相似但是性质不同的企业就无法进行相关参数的对比,而当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到小企业中,将以往横向信息无法对比的问题解决。对于小企业范围界定的问题除外,仍然有其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方面针对一部分小企业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因需要进行明确,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形成在不同的时期,比如一些处在转换成本带来的短期利益条件下形成的小企业,在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强制执行的要求,这样就容易使这些企业无法认知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优惠。另一方面,对于小企业的界定只有上限的界定,不超过一定的规模的企业则称之为小企业,但是对于小企业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不同的会计核算要求却缺乏统一的适用标准,所以在执行起来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2)与税法存在进一步协调和分离空间。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原有的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对于其中某些繁琐的核算程序进行了简化,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方面,通常是保持一定的态度,比如在计提资产减值、成本核算以及收入确认等方面都达到了统一和协调,这样也可以充分发挥税务机关的作用,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获得更强的执行力。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并不能保证完全的一致,也不能为了简化核算程序而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第一,小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使用成本核算法,这样在其进行收益确认时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实现,而且与税法相关的处理方法也是一致的。实际的情况下,小企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核算并不是经常性的新业务,甚至很多小企业不需要进行该项核算,所以并不能完全达到与税法一致。第二,在收入的确认方面与税法基本一致,这对于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核算的标准和要求,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针对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和范围也能够实现与税法的一致性,但是目前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对其进行全面协调,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

二、解决策略

(1)对适用范围的阶段性构思。对于小企业来说,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经历一个由强制到自愿的过渡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虽然针对小企业的核算程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行为惯性的因素,使得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可以通过一个由强制向自由过渡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与当地的工商部门联合,在企业领取营业执照时则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型标准进行划分,确定其是否为小企业,然后便能够与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对于小企业的营业执照进行确定,同时加强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当小企业会计准则运行平稳之后,则可以由小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这种过渡,能够加大政府对小企业的规范力度,同时对于小企业核算效率的提升,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实现协调与分离相结合。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相关目标可以保持协调一致,但是二者之间并不能实现完全的一致或者是完全的分离,而应当是协调与分离相结合。从当前的小企业队伍发展情况来看,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来的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实现与税法的协调和分离相结合,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第一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和范围方面,可以与税法实现更进一步的协调。目前准则当中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范围小于税法要求,笔者认为,这一点可以与税法相统一,从而减少纳税调整。另一方面,不能完全取消资产减值的计提,对于小企业的经常性资产,诸如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不能完全遵从税法规定,为了使小企业会计信息提供的更加真实可靠,符合相关性要求,应该对上述资产规定易于操作的减值计提方法。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过程来说,自然会遇到各种问题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策略,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效率,从而为促进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财务部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 中期财务报告 确认 计量

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与内容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要求逐渐提高,许多信息即使非常可靠,但是如果在提供时间上相对滞后,其价值就会受损。以年度为基础对外披露财务报告往往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而中期财务报告正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年度财务报告时间间隔过长的缺陷,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中期财务报告在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中期财务报告,为了规范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和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应当遵循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准则》指出,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以中期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是指短期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的报告期间,它可以是一个月、一个季度或者一年,也可以是其他短于一个会计年度的期间,如1月1日至9月30日的期间等。由此可以得知,中期财务报告包括月度财务报告、季度财务报告、半年度财务报告,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报告。

2. 中期财务报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

2.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企业在中期根据所发生交易或者事项,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应当符合相应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计量标准,不能因为财务报告期间的缩短(相对于会计年度而言)而改变。如不能根据会计年度内以后中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来判断当前中期的有关项目是否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也不能人为均衡会计年度内的收益。再如企业在中期资产负债人对“处理财产损溢”项目,也应当与会计年度不一样,将其计入当期损益,不能递延到以后中期,因为它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

2.2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未为基础

无论企业中期财务报告的频率是月度、季度还是年度,企业中期会计计量的结果最终应当与年度财务报告中的会计计量结果一致。为此,企业中期财务报告的计量应当以年初与本中期末为基础。

2.3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

为了保持企业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贯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企业在中期不得随息变更会计政策,应当采用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如果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按规定变更了会计政策,该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将在本年度财务报告中采用,中期财务报告应当采用该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中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应当符合规定。

2.4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取得的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收入,应当在发生时加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逐延,但会计年度报表不允许预计或者递延的除外。企业在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应当人在发生予以确认和计量,不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预提或者待摊,会计年度不允许预提或者待摊的除外。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应当严格遵循《企业会计淮则第149——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l号——租赁》等的规定。

企业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包括企业营业收入的取得或者营业成本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全年度的策一季节或者某段期间内。例如,供暖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冬季;冷饮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夏季。

3. 中期确认和计量原则在一些重要会计事项处理上的把握

3.1尽管企业的存货往往处于不断的流转过程之中,而且在每个中期末或者年末都涉及到存货数量的确定和成本的计价等问题,但是,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当采用与会计年度末相同的原则来确认和计量存货。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企业在各中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可以比会计年度末采用更多的会计估计。

3.2合同或者预计购买价格的变化

在中期末,企业如果可以判断购货折扣基本确定已经赚得或者将会赚得(或者销货折扣很可能已经发生或者将会发生),应当将其作为购货价格(或者销货价格)的抵减,以购货价格(或者销货价格)扣减数量折扣后的净额来确认和计量购货成本(或者销货收入),及时反映购货价格(或者销货价格)的变化。同样地,企业提供的劳务、发生的人工费等,如果合同规定存在数量折扣,企业亦应当用与上述购货或者销货折扣相同的原则进行处理。但是,对于合同没有规定、带有随意性的数量折扣则不能够事先预计。

3.3资产减值

在每一中期末,企业都应当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照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计提坏账准备,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对长期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中期末采用的资产减值测试、确认和转回的标准应当与会计年度末所采用的标准相一致,但是,这并不意昧着企业在每个中期末都应当象会计年度末那样对各相关资产作全面、详细的减值测试和计算。企业在中期末可以只对自上一会计年度末以来所发生的重大减值迹象进行检查,如果检查发现存在重大的资产减值情况,再进行相关测试和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3.4预计负债

如果企业在中期发生的事项导致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无论该义务是法定义务还是推定义务),而且履行该义务很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就应当在中期末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计入预计负债,而且其确认和计量的标准应当与会计年度末相一致。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义务存在与否,与财务报告期间的长度无关。当然,由于预计负债的金额是根据会计期期末清偿该负债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确定的,但是随着事项的发展,如果清偿该负债的最佳估计数发生了变化,则企业应当对已经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作相应调增或者调减。

3.5建造合同

在中期末确认和计量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时,应当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对于中期末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不论这些建造合同是否将在本年度内完工,企业都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中期会计处理:

(1)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中期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中期合同收入和费用; (2)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区别以下情况处理: ①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中期合同收入应当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②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企业应当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不确认收入;(3)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将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当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

参考文献:

[1] 薛文君.关于中期报告的几个基本问题[J].会计研究,1998,(12).

[2] 沈小南.关于“中期财务报告”的几个基本问题[J].会计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