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

第1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本人所任职的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免公司”)是一家以免税商品销售为主,有税商品为辅,批发零售并举的大型国有专营公司,在全国免税行业内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免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建设中,以市场化的手段持续完善财务共享负责中心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中免共享中心实施中发现的客观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财务共享建立之前,中免公司财务部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实现了集团化财务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了财务集团化的管控体系,具体如下:

(一)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中免公司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财务制度,依据制度、依托信息系统,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工作、财务报表、信用政策、资金、财务人员、重大财务事项等实施体系化的集中管控。

(二)统一的财务核算体系

中免公司按照国家免税政策对整个免税业务行使统购统销,下属企业的主要业务基本是在与总部之间进行,主要业务已经统一在总部结算。

(三)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

中免公司于2011年成功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已经平稳有效运行5年,所有下属企业按照“核定额度、超额上划”的模式,每月定期手工将账户资金集中上划总部。

(四)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

中免公司已经建立了以用友NC系统为核心的统一的账务处理系统(NC)、财务报表系统(久其)、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久恒星),以这三个平台为支撑实现了全集团一个账本、一套报表、一个资金池,财务共享服务的总体框架已经具备。

综上可以看出,除各企业日常资金支出外,总部已经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集团内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和集中管控,基本具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

二、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现状

中免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在全集团各企业部署实施一套新财务软件NC63来推进共享财务建设。共享中心实施内容第一期为网上报销、会计总账、资金系统,其余模块后续实施。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规划设计阶段

1.业务处理表单化。在梳理业务基础上,将中免集团的各类业务设计成了67张单据,包括通用单据和个别单位的特殊业务单据,这些单据涵盖了各级公司全部业务。通过316个收支项目简捷直观地衔接业务与财务,对业务人员来说是单据对应的业务类型,对财务来说是703个会计科目按照1411个入账规则及其对应的会计凭证。

2.差异化流程设计。考虑到各企业的渠道类型、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进而各企业日常资金支付的类型、范围、烦简程度也各异,因此,在进行系统内容和流程设计时,在梳理和归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情况,尊重各企业的传统习惯,进行差异化设计,不追求各企业间的高度统一,避免高度统一可能带来的各企业操作执行不便。差异化可以按渠道类型为基础来设计,同一渠道内企业的日常支付类型、范围、习惯等具有共性。

3.业务流程信息化。所有单据的业务流程、审批流、入账规则、凭证及单据追踪联查、预算控制、业务协同、往来核销、资金结算、报表生成、系统接口等均通过系统自动控制。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实施部署阶段

1.自有权限+总部权限。制定需要报总部审批的支付权限,权限以下,各企业自行审批;权限以上,总部批准。制定总部权限时,充分考虑各企业实际情况,满足其日常开支便捷支付的需要。

2.预算整合。基于下属企业内部费用预算管控情况各异、总体上较总部为弱的特点,结合财务服务共享建设,要求按照总部做法,将预算控制嵌入进网报系统。具体到各企业内部费用预算在项目上、责任单位上如何制订、分解,充分尊重各企业的传统习惯,只要满足支付的预算管控基本要求,由各企业自行梳理,不追求各企业间的高度统一。

3.积极稳妥、分批实施。按照总体设计、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总部、再下属企业,分析各渠道、各企业的不同情况,分批推广实施。鉴于下属企业中绝大部分规模很小、财务人员很少、日常支付规模和复杂程度不高,网上日常资金支付对其影响不大的特点,采取集中实施的方案。

4.以调整职能和流程为主、尽量减少人员和机构变动。本次财务服务共享建设以调整职能和流程为主,尽量减少下属企业人员和机构变动。下属企业日常资金支付上收总部后,财务人员将会减少一部分日常基础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预算管控、报表分析等管理工作上来;对个别原有财务人员较多的下属企业,出现人员富余的,由企业自行安排,并根据总部增加共享服务功能后的人员需求,将相应人员调配至总部工作。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取得的初步成效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对中免公司内部管理的流程优化、事前管控、集团化管理、内部监督方面具有重大提升意义。

1.全面优化管理流程,助力中免公司管理提升。实现资金集中系统、报表系统、网报系统、总账系统、预算系统多系统的集成,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追溯性具有提升,逐步实现财务共享对会计业务的全覆盖。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所有单据的业务流程、审批流、入账规则、凭证及单据追踪联查、预算控制、业务协同、往来核销、资金结算、报表生成、系统接口等均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实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在数据录入、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提升。

2.全面夯实财务基础,助力管理型财务工作推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为中免公司未来财务、业务、管理向更高目标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共享中心在信息集成化可视化方面、在数据维度的广度、深度提取方面有显著提升,有利于公司向精细化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细化管控标准方向建设和实施。

3.加强了财务数据的集中汇总,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财务信息共享中心成立前,中免集团旗下各公司通过设立多级明细科目来核算,使得企业的财务科目异常繁杂,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很不方便,不能满足管理上的有些要求,比如预算的收支项目、支付结算方式、付款限额等信息在科目上就根本无法获取。实施后,通过费用核算以及现金银行等子模块的核算,使得系统内的财务信息完整呈现。

三、影响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观念

成功实施财务共享中心最主要的因素是管理创新和管理观念的变革,同时需要工作人员、基层主管和高级管理者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处理好组织变革带来的挑战及做好相关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才能保证共享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中免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置后,原来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必然面临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一部分成为战略财务人员,一部分成为业务财务人员,另一部分成为共享财务人员。国有企业由体制限制,人员调动、分流推进工作缓慢,现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多的体现了“共享”,很少提供“服务”。

(二)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来说是一次财务管理的颠覆性变革,涉及观念改造、流程改造、组织改造、信息系统改造和人员改造。且没有所谓的通用的共享平台软件。而上述所有这些改造,都应已事前建议共享管理制度为前提,中免公司所属企业的部分门店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产生了偏差,之前分子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集权的工作模式,会对财务共享工作的推进产生阻碍,导致集团层面上尚没有一套与财务业务重组匹配的人员分工与职能分离的改革体制。

(三)人员素质

共享中心是按照分散的财务机构、业务处理中心、技术支持下的共享服务的轨迹由低向高演进。随着流程演进,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理,人才的素质提高,对共享中心建设升级的作用也越重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强度大、机械单一。因此给共享中心的员工提供一个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很不容易,人员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又将导致组织绩效的降低。

(四)监管力度

共享中心的各项业务,每个环节的实施都离不开“流程”的相应操作。中免共享中心成立之初,建立了完整的流程体系,但在实施中,个别人员观念中欠缺对严格执行流程管理的认识,导致了“有流程,无执行”的结果,流程执行有些随意化。这就需要将内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嵌入共享系统,建议指标预警机制。如果认识不到共享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势必在实施共享中心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改善中免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发展成为独立的企业或子公司,不但为集团内部客户服务,也为外部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这种外向型的财务共享服务也正是 DD 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下一阶段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个目标,需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共享中心与成员单位签订服务水平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界定,会计处理的时间约束和质量要求,收费的标准和付款方式等方面。只有双方协议展开合作,并共同遵守协议中规定的各方的协同责任要求,才能保证共享中心的服务水平标准。

(二)建立规范化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

企业建立共享中心,不仅要考虑平台建立,还要研究业务流程是否契合。共享中心的建立实施过程,往往也是会计工作变革的过程。变革的关键是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认识要统一,而最终结果则要以制度的形式来反映和固化。只有在认识统一、制度保障前提下,共享中心才可能运行良好。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流程与制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是必要的,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作为标准,即使进行组织变革和系统整合,在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三)合理设置管理人员

留住人才,除了定期和员工沟通,合理分配任务、轮流换岗、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制度和合理的绩效考核外,还应做到:设定基层管理岗位,进行必要的人员轮换;基于财务业务特性划分职业层次,形成基于业务发展的通道;同岗设定经验级别,待遇差异化;量身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基层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通过激发员工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意识,培养员工建立商业触觉,充分和集团经营业务单元甚至供应商上下游客户合作,逐步提升共享中心员工的专业素质。

(四)采取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措施

实施共享中心的目的之一在于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具体可根据其预先确定的战略将其作为重点对相应的流程措施加以规范。鉴于目前信息系统内控工作不是很完善,应当高度重视共享中心下内部控制的设置,将控制活动和控制规则融入共享中心的构建中,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行为的自动防范和监控。

五、结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获得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也获得了中国企业的认可和推崇。优秀的理念需要实践和分享,宝贵的经验更需要传承和发扬,鉴于此,本文以中免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例,对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发展,特点,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带来的效益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介绍;通过对中免集团实施财务共享后所带来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建议,帮助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和业务执行者了解共享服务,更清晰地认识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为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第2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一)当前地市供电局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就地市供电局层面来说,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投入基础业务工作时间过多,管理职能有待提升;二是财务职能较为分散,业务处理效果不一;三是财务人员所学习专业较为集中,缺乏信息化、生产设备等其他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经营分析停留在表面,大量数据并未对企业决策支持提供有力支撑;五是信息化平台建设落后,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未实现横向打通。

(二)大数据时代对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大数据时代下,电网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电力改革的重启与全力推进、新光伏发电的并网、电动汽车的使用、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的出台等,都为我国传统电网企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未来需要应对的已经不仅仅是财务的基础核算与月度(年度)报表,更多的应该是投资效益的分析、电价政策的研究、电网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进一步探索电网企业拓展业务(含投融资)的发展等。

1.规范性与精细化并存。电网企业面临“用上电”、“用好电”双重压力,势必导致投资和成本压力加大。2013年,佛山供电局正式应用“划小核算单位”体系,将成本核算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颗粒化,将成本核算细分至输配电线路与设备,为标准成本体系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日后输配电分离的成本效益核算提供有效数据支撑。2014年,中国南方电网印发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等31项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业务指导书的编制,深化财务工作手册与财务管理手册的应用,可以说,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精细化程度又迈上了一个台阶。

2.财务管理效率与效益的共赢。面对庞大的业务量与数据量,受到人员定编的不可控限制,如何加速提升工作效率成为财务人员的首要难题。同时,相关部门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更为严厉,国资委的经营业绩考核政策对公司的价值管理和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国资委开始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考核关注重点是从盈利规模向盈利能力转变。另外,国家能源局的《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其中之一为加强成本和价格监管。但是,历年的经营分析由于口径不同、数据颗粒化程度不高、数据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程度不强,数据的分析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明显,而大数据时代要求电网企业重新整合利用历史数据,为电网布局、电网投资建设等重要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3.高效信息化平台的有力支撑。包括共享服务中心、经济运行平台、资金监控平台在内的所有财务管理数据管理平台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化水平。它除了要有庞大的内存空间供大数据的存储、使用和转换,还要与其他业务平台打通,横向穿透业务与财务间的数据,自动形成关键指标的监控,并有效根据历史数据及关键要素提供地区电量预测、财务风险警示、投资布局分析、资金使用效益、财务人员培训与绩效挂钩考核等重要模块。笔者认为,这样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天方夜谭,未来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也势必要通过类似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才能够顺利进行。

4.积极应对新兴业务的探索与推广。随着电网企业预付费管理的深入开展,现金流的有效利用也成为日后企业效益分析的关键点。电网企业是否可以像通讯产业一样搞“充电费送电费”等增值活动,还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但是,我们要看到,正是因为电网企业的社会属性,要求投资不能以效益为先。但是通过丰富和拓展我们的业务领域,可以达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目的,同时,也通过科学的运营手段,使得电力用户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是一种“双赢”的战略。因此,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要提前应对好新兴业务的推广实施,进一步探索资金运营效益的提升举措。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财务基础工作与管理工作分离。确保方案能够实现财务基础工作(财务基础工作指日常核算、资金支付等同质化程度较高,重复性较多的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指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经营分析等管理型工作)的分离,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专心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工作,实现财务工作专业化。

2.推进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两个集中。将区局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工作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区局财务部在将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工作分离后,加强履行财务管理职能,提升对区局管理的服务水平。

3.“减负”与“提效”相结合。注重减轻基层财务人员负担,通过发挥共享服务中心的规模效应、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4.提升财务人员胜任能力。在财务转型过程中,注重财务人员胜任能力建设,为共享服务中心员工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完善轮岗机制,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

(二)财务管理转型业务评估

通过分析共享维度、共享难度、业务关联度、共享价值和监管要求五个方面,评估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业务范畴。具体见表1。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设置原则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设置应以扁平化、专业化操作分工以及服务与协同作为设置原则。

1.扁平化。围绕核算及结算职能,构建以团队为基本单元的扁平组织架构;尽可能缩短汇报的层级、缩短沟通渠道和决策流程。

2.专业化操作分工。将相似工作合并至同一部门,实现技能集中、加快员工技能成长、提高操作专业化和流程标准化的程度。

3.服务与协同。以服务为导向,专注于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团队合作及协同是该运营模式成功的关键,即会计核算与结算职能之间的协同。

(四)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框架包括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协议和客户服务三个方面。运营管理框架体现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共享”与“责任共享”的特点,规范并明确了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对象双方角色和责任,以及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绩效提升的内部管理流程和机制,是共享服务模式区别于简单财务集中的关键。

1.内部运营管理。

(1)人员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管理包括制定清晰的员工职业发展路径,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专业和管理能力,促进员工可持续发展:为共享服务中心员工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共享中心员工通过不断了解、熟悉前端业务的内容与流程,向技能专家的方向发展。共享中心员工重点向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方向发展,在专业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可以向管理类进行转化。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着重引进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同时加大对电网生产、基建、营销等电网业务培训,积极参与跨专业、部门、单位的挂职锻炼。新进员工首先进入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基础核算工作,学习会计核算的基础,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制定完善的轮岗制度。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可以在共享中心内部定期轮岗,帮助员工全面掌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提高员工对前端业务的了解。建立共享中心与财务部的轮岗机制。共享中心的人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后,可以到财务部轮岗,学习财务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技能。

(2)绩效管理。绩效指标覆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个管理层级。每年通过组织绩效管理流程分析共享服务中心整体、各部、各岗是否实现完成预设目标,并针对绩效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调整绩效目标。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体角度来看,依据战略目标核定共享服务中心年度组织绩效目标,衡量共享服务中心整体是否实现预定战略目标和愿景。每年对共享服务中心整体组织绩效进行自我评价,并报送财务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审阅。

2.客户服务管理。未来共享服务中心可发展为对外提供服务的独立服务中心,客户对共享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未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多个层面的沟通,收集和处理服务对象的询问、投诉和建议,以及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等。

3.服务水平协议。未来共享服务中心发展为对外提供服务的独立服务中心后,服务水平协议(SLA)将会成为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协议由统一制定和下发,包括标准的服务范围、职责分工、服务水平评价和服务变更管理机制。

三、电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的预期效果

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界面将更加清晰,业务流程将得到进一步优化,财务人力资源配置将更加科学,整体工作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重核算、轻管理的情况将得到改善,财务核心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和完善。

(一)工作效率将有较大提升

实践数据表明,实现财务共享后工作效率将提升约40%。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核算和结算的统一执行机构,整合全局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及资金结算功能,发挥集中核算、结算的专业性及数据共享的作用,利用规模效益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管理。

(二)财务管理职能履行更优

实践数据显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管理人员占比将提升至60%左右。得益于会计基础工作效率提升和财务专业化分工,财务部可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对局经营的总体统筹管控和业务指导。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及时准确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把握外部经营动态和企业营运状况,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1.决策支持能力得到强化。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市区两级财务部将从目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运用共享中心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提升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能力。

2.财务业务结合程度更深。财务部门着重引进同时熟悉工程和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共享中心人员的培训,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和业务部门的深度结合,让财务为业务提供更多支持。

(三)人员、业务分配均衡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再以业务类型为划分岗位的标准,共享中心的人员需接受培训以提高对财务其他业务流程的了解,财务人员的可替代性将有较大提高,人员配置方案更灵活多变。而且共享中心集中处理工作量大的核算业务,有助于解决地区业务分配不均的问题。

(四)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提升

第3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利弊分析;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形势新常态,满足作为跨国企业集团财务核算与管理需要,从强化经营管理、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运营风险、提升公司价值等多角度出发,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建设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实施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并积极筹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现结合财务核算与管理实际,就实施财务共享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1利

1.1可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财务共享之所以能够得到大多数跨国企业集团的青睐,究其原因,可最大限度降低跨国公司运营成本将是其最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1.1降低人工成本

传统的财务部门仍用超过80%的资源进行简单的交易记录和活动控制,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实现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资源、业务集中之前,虽然员工的工作量很有可能不饱和,但是仍必须为每个单位或地区设置相同的岗位、人员。而将资源、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后,不必再单独为每个地区、单位设置岗位、人员,一个人员就可以处理几个单位或地区相同岗位的业务,从而实现业务量不变的前提下业务人员的减少或者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变。其次,实施共享服务后,业务操作得以精细化、标准化,甚至有的操作被极大简化,因此,某些岗位对人员的学历、技能等要求会有所降低,低层次的人员就可以胜任。

1.1.2降低管理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对业务流程、规则进行标准化、流程化管理,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在规模经济效应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间接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1.1.3降低监督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上是对各业务单位的日常经营行为进行集中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往分散核算时的监督成本。据著名咨询公司博思艾伦公司的调查显示,实施共享服务后,可在成本上获得更多的节约,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发展阶段成本降低幅度也各不相同:在启动期,最为直接的成本降低是通过集中整合的方式,利用规模经济减少多余的管理成本,该阶段可实现10%~20%的成本降低;在成长期,通过流程改进和流程再造寻找最佳实践,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此阶段可实现成本15%~50%的减少;在成熟期,通过长时间的运作,成本管理更为精细化,技术不断创新,累计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共享服务中心走向成熟,最终达到“学习曲线”的后端。

1.2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共享服务中心以其专业化的服务,高质量、高效率地面向客户提供财务及信息技术等支持服务。通过集中规模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更精细,工作质量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首先,共享服务的实施,对原分散在各个单位独自处理的业务进行整合规范,对经办人的要求统一,财务处理的口径和尺度一致,最终实现了业务的高度标准化。而业务的高度标准化为流程再造和持续优化提供了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雇佣基础的员工从事标准化的业务,同时聘请专业人士成为流程专家,持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其次,支持共享服务实施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上线是共享服务实施的必要前提。如在财务共享实施中,解决异地票据传递问题的影像系统、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助完成网上报销的网络报销系统、公司快速支付的银企互联系统等都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的高效要求提供工具支持。另外,通过建立员工绩效考核、服务管理、质量管理等运营管理手段,可保障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如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对业务人员推行绩效考核,以月度内记账凭证的完成数量及质量作为其领取薪酬的唯一标准,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形成业务人员"抢"着做的良好氛围。最后,通过建立内部服务支撑体系,使得共享中心能够及时响应前段要求,不断提升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1.3可提高经营决策水平

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战略决策支持要求财务提供支持的呼声越来越大。一方面,实施共享服务后,通过基础业务的规模化、制度化、流程化处理,使财务人员的精力能够从大量重复的基础核算业务中释放出来,进而投入到公司的经营及战略决策支持中去。公司财务部门的职能从后台处理、事后记录到多层次战略支持职能的转变,从价值守护到价值创造的转变,可以为公司提供强大的分析和决策服务,以及丰富的决策信息,促进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二是公司管理会计通过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融合,在决策时,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历史数据来支撑,从而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成为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心,推动公司有效利用管理会计,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1.4可加速公司标准化进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各业务单位的资源是分散的,业务操作方式、操作流程、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支持系统都是不同的。而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进行的活动、资源进行整合,为公司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各种管理数据的统一与综合提供了平台,也为公司管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共享服务实施之前需要对原分散在各组织自行处理的业务先行标准化,包括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制度的统一、数据口径的统一等。这一统一过程加速了公司管理制度与信息数据的标准化。(2)在流程整合、统一的过程中,同步明确出每个岗位的操作细则,确保业务最终在任何人员的手上操作时都是标准的动作。操作的标准化提升了工作的效率。(3)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管理、业务标准化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可以为公司其他领域提供借鉴,也可为其他共享中心标准化管理提供参考,从而营造标准化的企业环境,加速公司的标准化进程。

1.5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一是对业务流程整合设计时,在考虑简捷高效的同时,更加侧重风险控制的需要,所有业务流程均需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二是实施财务服务共享,强化了对业务单位的财务监督。1.6可实现外部增收创效公司可利用“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他外部公司提供有偿服务,通过市场价格参与服务外包竞争,也使财务服务能力成为公司增收创效新的增长点。

2弊

2.1因远程服务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财务共享采用的是远程集中服务,因此与业务单位的沟通至关重要。财务工作是业务单位重要的业务,涉及到采购、计划、生产、销售、发运等各方面,沟通业务多,沟通范围广,远程沟通显然不如面对面沟通效率高。由于各公司或部门分处不同地区,财务信息由各部门传递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可能会因系统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或丢失的现象。

2.2因权责不清可能导致效率低下

以前由业务单位自行操作的业务,现在改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业务单位共同承担,在该种模式下,两者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权责不清而产生矛盾,进而导致系统效率低下。

2.3可能导致其他信息化资源闲置

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是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其将以财务核算为中心,涵盖采购、计划、合同、风险、销售、发运等多项业务。该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后,绝大部分业务审批及结算均将在系统内实现,若该系统无法与其他现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则可能导致现已存在的合同审批、计划管理、资产管理等信息系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4可能会加大财务运行风险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一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业务流程设计可能不够严密、合理,存有漏洞,产生系统运行风险;另一方面,实施财务共享后,实质上是加大了对各业务单位的财务监督,各业务单位的经营管理行为完全被公司控制和监督。为回避这种监督,个别单位可能会铤而走险,通过“账外账”或其他手段处理相关费用,进而产生经营风险。

2.5不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发展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财务集中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将财务人员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实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财务会计隶属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严格按标准流程和操作标准进行最基础的重复劳动;管理会计隶属于业务单位,以财务共享服务系统提供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为单位经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从形式上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各自按照业务权限行使职能,但从长远来看,财务会计只会“记账”,管理会计只能“分析”,直接导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脱离,不利于财务人员的综合、平衡发展。

3应对措施

3.1合理界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与职责范围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适用于具有同质性的、高度重复、可标准化的业务,其业务区域具有明显的特征。相对而言,融资、投资、税务筹划等业务类型,就很难显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因此,需明确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另外,还需明确界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业务单位的职责权限,以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3.2充分借助科技力量确保系统安全与资源合理配置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海量数据汇集于共享服务系统,且财务数据直接体现公司经营运行成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数据的保密性至关重要;另外,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应考虑兼容性与开发性,最大限度实现与现有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合与对接,充分利用好现有信息系统,以减少资源闲置与浪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上述目标的实现,需借力于IT界精英的力量。

3.3优化流程设计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及应用扩容性

流程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一是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如果流程设计不合理,可能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带来极大的阻力,导致流程冗余,成本消耗加大,甚至无法实现系统配合等;二是流程设计的扩容性。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大,新兴业务也将随之而来,应增强流程的扩容能力,以满足系统处理新兴业务的需要,避免因系统不完善导致新兴业务处理不及时,进而影响公司利益。

3.4统筹协调因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产生的矛盾与问题

(1)合理安排因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而释放出的财务人员。在业务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财务核算人员将得到极大释放,需重点考虑该部分人员的转型问题,如若安排不当,易带来整个组织的负面情绪。(2)强化系统外相关业务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堵塞管理漏洞,从源头杜绝账外资金的形成,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3)建立财务从业人员内部轮岗机制,实现个人综合发展与公司战略需求的有机结合。

作者:孔梦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创新

共享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于美国福特公司,9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如通用电气、惠普等跨国公司。进入21世纪共享服务的发展步伐加快,到2003年,已有86%的世界500强企业建设并实施了共享服务中心。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共享服务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共享服务是指将集团所属各企业某些具有同质性的业务分离出来,整合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并采用相同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处理,为整个集团提供某种专项服务,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是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它秉承了共享服务的协议性、服务性、技术性、规模性、统一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将“分散”于集团所属各企业中的具有同质性、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并按照“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对业务财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战略转型,实施财务共享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悄然兴起。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对内投资规模加大、对外“收购兼并”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和多变,使集团管控难度加大的同时经营风险也在上升,因此客观上要求集团必须改变经营方式,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优”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掌握着企业经营状况核心数据,并具有专业服务技能的财务部门承担起“战略家、管控家、推动者、运营者”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运营和决策支持服务;三是对集团财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要求。由于集团所属的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加之新并购企业的财务文化整合,使集团统一规范和标准执行的管控难度加大;四是新增分子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不仅使财务整体运营成本增加,而且使集团财务信息合并集成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是触发企业转型的原动力。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集团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应转向“质”的提升,只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财务必须选择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服务恰恰顺应了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方式转型的需求。

二、协同共赢,共享服务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价值创造

(1)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各企业基础性财务事务交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在客观上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创造了条件,而这种分离正是集团发展对财务转型的要求,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使企业一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更有价值、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与业务紧密结合的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实际参与经营活动、业务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实现财务与业务无缝对接,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又使财务在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这是共享服务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必然结果。(2)采用“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使流程梳理必然涉及对前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从而使经营风险的控制点前移。不但可以促进“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标准化”的实现,而且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经营。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在强化集团控制功能方面的重要体现。(3)在未实现共享服务之前,各企业均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要求每个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分管业务涉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把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能独立完成账务处理、报告与分析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可以缩减人头数,即使新增分子公司,也无需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工要求,如同工业化流水线,各环节工作都较单一明确且可量化,既能保证流程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绩效考核。这是财务共享具有成本和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4)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同时也将影响和改变集团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与方式,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与集中采购等,有可能带来整个集团运营模式的深度变革。这是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生示范效应的体现。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

财务共享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会计核算体系及操作流程来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对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未来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依据本集团的整体现状、管理要求及发展战略,按照“职能优化、流程高效、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质量提升、循序渐进”原则,制定适合本集团的财务共享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组织形式的选择、目标制定、中心定位、IT支撑等问题,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形式,从取得服务角度看可划分为自建和外包,从服务对象角度看又可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形式。那么究竟哪种组织形式是最好的,只有根据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做出合适的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的价值。目前就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普遍存在分子公司数量多、层级多、分布地域广、财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财务共享又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同时出于财务信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考虑,因此,更适宜选择自建的内向型组织形式。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不仅是衡量财务共享项目建设进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检验项目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总目标应重点围绕整合会计基础、提高效率与质量、提升集团管控、适度成本节约四个方面。整合会计基础。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纳入财务共享的企业范围和会计核算业务范围,结合项目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通过统一核算政策、统一核算口径、移交共享中心等方式,实现核算规范、数据可靠的基础整合目标。提高效率与质量。在财务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业务与财务对接流程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通过流程管理,把复杂工作清晰化、简单化、标准化,即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诊断,进行流程再造及持续优化的控制管理,确保流程处理更加高效和透明,促进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提升集团管控。财务共享强化集团内控和防范风险是指,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使业务与财务集成,从而实现对经营业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把传统的会计业务按照“工厂化”方法运作,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阻碍和面对面服务人情障碍的局限性。适度成本节约。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价值链上的成本和共享中心自身岗位设置成本的控制。一是在项目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应用最新技术手段,实现与外部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商旅服务等机构相关信息的链接,以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及管理成本;二是减少人头数及降低基础业务处理的用工标准,节约人工成本;三是应选择薪酬水平较低地区作为中心基地。

(三)中心的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中心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中心的职能定位。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作为集团独立的职能部门,与原财务部门处于同一行政管理级别,统一受集团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二是在现有财务部门下设一个中心,隶属于财务部门。笔者建议采取第一种组织形式,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从组织形式上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分离;二是职责划分清晰,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及绩效考核;三是有利于调动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有赖于其职责的确定。按照共享服务的理念,其职责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一是业务量大且具有同质性的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如货币资金结算、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费用报销等业务的会计明细和总账核算,包括关联交易核算与核对业务;二是具有专业化标准的业务,如对外提供的各种单体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编制的管理分析报表;三是支撑整个集团会计质量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等业务管理。据此,笔者认为中心的职能应定位为集团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决策支持与价值创造中心。

(四)IT支撑与保障

目前ERP、文档影像、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数据库、电子商务、电子账单系统等IT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由于项目启动初期IT投入较大,因此,集团在进行财务共享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时,应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和设备情况,及已应用的系统集成或对接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企业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定位评估。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IT设备;另一方面,确定是否需要外部IT咨询或对外部IT咨询支持的依赖程度,否则可能导致项目方案无法落地、或因过度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四、攻坚克难,集成创新,创造财务增值服务

(一)项目建设推进的保障措施

(1)高屋建瓴,由上至下。财务共享必不可少的成功条件是明晰的愿景战略及管理高层的支持,项目组建需要得到上至集团高管下至各企业管理者的强有力支持,并明确其在项目推动及执行中担负的职责,以确保项目在实施推进中所需要的力量。(2)借助外力,专业支持。鉴于财务共享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集团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考虑是否对外招聘财务共享和IT咨询顾问,负责在项目规划与实施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专业支持,并系统地预计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3)宣传贯彻,全员参与。在项目启动初期及实施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宣传工具,必要时可外聘专业机构进行宣贯培训。(4)总体规划,策略实施。在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集团管理需求和战略发展的实施策略。一是工作方式的选择,即先将人员集中后再进行流程再造,还是先进行流程再造,再将人员集中;二是实施方式的选择,即是采用逐步实施、全面实施、还是试点实施。上述实施策略各有其适用性,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选择,否则将影响共享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将带来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业务与财务对接、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财务转型三个方面。业务与财务对接方面的难点,是指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分子公司众多且分布广、企业层级较多、组织架构不统一、涉足行业多、信息系统差异大等情况。由于财务共享不仅涉及财务业务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所以必然产生业务对接点多、涉及面广的问题,还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流程标准化又是财务共享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深入业务一线调研,是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促进实现业务财务流程对接的重要手段。

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难点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并存,并且各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风险控制点也会存在差异、财务系统与异构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将业务财务信息集成到统一的系统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进集团主流财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统一核算科目体系、核算流程、报表模板;另一方面,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做好财务与业务异构系统的对接,才能实现业务财务对接规范和流程优化目标。财务转型困难主要体现在,由于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财务的作业模式,一方面,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和共享财务在目前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对今后专门负责企业层面和集团层面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人员来说,对其业务素质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进入中心层面的人员来说也面临着工作方法、习惯、服务对象等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中心人员主要来自于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所以将导致中心在建设初期人员结构、薪酬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带来文化的“多元化”问题,加大了中心团队建设的难度。为此,应根据人员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差异化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其中针对来自不同企业同一岗位薪酬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方式,以确保中心人员的稳定。

财务共享固然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各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外部环境、业务类型、信息化程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国有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集团获得最大的增值。

参 考 文 献

第5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思维;企业管理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计划

引言

笔者作为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实践二十多年的从业者,亲身经历了中国企业管理软件的成长发展历程。从单体制造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信息系统(MIS)到集成企业财务资金信息的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乃至到企业集团管控型综合ERP,软件的变革无不体现了社会变革的大背景。2011年以后,服务贸易、企业服务定位等理念的悄然兴起,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对企业管理软件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企业预算管理需求、财务共享需求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的发展的热点。管理软件服务商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如何使提供的产品更好地为企业客户服务,将是当前关注的重点。

1深化国企改革创新引发信息化新需求

2011年中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期。为推动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性发展,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1年“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99号)发文中明确提出:“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的国有企业将加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步伐。

从行动上,2012年国资委也以前所未有的密集态势对中央部委直属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并决定开展具体目标为“创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成果、达到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的为期两年的管理提升活动。不仅限于央企,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这个背景下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断拓展经营管理深度和广度,跨行业多元化的经营,积极投身资本市场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众多企业的新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以四川长虹、中国移动、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纷纷根据自己的业务实际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开始发挥效益。

财务共享中心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全球跨国公司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经悄然兴起。美国福特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实行财务共享的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主旨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获利机会。据有关方面统计,有近九成的全球跨国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以求建立高效、优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有咨询公司对《财富》500强企业中的100家进行抽样调查,对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和未实施的公司间进行了成本数据的对比,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其财务业务处理成本较未实施企业下降了近80%。IBM、惠普、摩托罗拉等我们熟知的跨国企业,都已经成功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多年。中国也有不少知名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加入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行列,这说明,财务管理专业化、财务核算集中化、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之所以近些年来,财务共享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提及、认识和青睐。有这样的现象,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调整期不无关系。如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有效率、更具创新力,是很多企业新的目标。财务共享服务正是迎合了这样一个潮流而在中国逐渐兴起的。对一个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指将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财务业务处理职能从集团各经营单位中分离出来放到一个专门为各单位提供财务业务处理的新独立的业务单元中去,这个新成立的业务单元被称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为各单位提供财务处理服务。事实上这是集团企业内部的一场革命,以市场化的角度来看,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不仅可以为集团内部各经营单位提供专业化的财务业务处理服务,还可以将其服务范围扩大到集团外部,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单元。这样的变革势必带来集团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业务流程的近一步完善和规范,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有望创造更多的利润。

2企业财务共享与传统管理模式之差异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分散、集中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图1所示,差异主要表现在服务与责任、规模与效率两个维度四个要素方面。

分散管理模式,集团本部与下属企业之间是松散的隶属关系,下属企业自主独立运营只将结果呈报给集团本部。集团本部看到的经营数据都是过去时,只能做到对下属企业的经营情况事后了解。集团制定的管理制度对下属企业有指导性但无强令性要求。松散型集团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下属企业各自为政,集团的总体战略和内控制度不能被有效地执行。不同下属企业之间岗位设置重复,不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共享服务模式与分散模式相比,在业务处理规模与效率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承载的服务与责任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与分散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更能产生规模效益和效率。

集中管理模式,是集团管理的另一个极端,全盘控制,管控到底。这是企业集团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为了克服松散型管理的缺点,将行政管理权上收、全面地干预和控制下属公司的基础管理。以财务核算为例,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科目要统一规划,协调一致,会计科目一级到三级甚至末级都要由集团来设计和指派,记账方法也被制度化,保持全集团财务记账的协同一致。从财务组织的管理上来讲,集团实行外派财务总监监督下属企业的日常运营。共享服务模式与集中模式相比,在人员成本与工作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将具有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统一到共享服务中心中处理,解放了基层业务单位的劳动负荷,使他们更有精力专注于运营战略层面的财务工作,有利于人员的水平提升。共享模式与集中模式相比,承担的责任和服务少了,但效益效率有了提升,服务质量也有了保障。对人员的工作水准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3财务共享转型引发的业务流程变革

3.1财务共享适合的企业类型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使我们不难发现,它适用于两类企业。其一是具有较大规模且分支分布较广的跨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可以节约人员成本,产生规模效益,固化企业管理规范。另一类企业是快速发展的企业。这类企业处于快速扩张期,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使企业管理流程实现快速复制,新纳入的企业花费最小的代价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之中。

3.2适合共享服务的业务内容和流程

某国际研究机构对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四个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和事务性工作,如图2.1。将可以流程化、标准化、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抽离出来放到共享平台进行处理,以提升处理效率,规范工作,节省成本正是创建共享中心的主要目的。2015年来自安永调研分析数据显示(图2.2),在中国共享服务领域,应用最多的就是财务共享。费用报销、应付账款,总账处理是首先被导人到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内容。实施比例分别占到94%,75%和67%。从趋势来看,共享服务覆盖的业务内容也越来越宽泛,越来越贴近企业管理核心内容。这说明财务共享模式在中国集团企业中的应用方兴未艾。

3.3变革前后的企业组织架构的差异

财务共享的实施说到底是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都会有所调整。例如图3展示的是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架构图,在传统运营模式下,每个下属独立法人企业都有自己的财务部。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如图4),集团本部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据业务分工不同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成了若干业务组,使得业务处理更加标准化、流程化,拥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下属各层级公司只保留财务分析岗位,从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更高级的管理会计工作。摆脱了事务性、流程化的工作,下属公司无需配备更多的财务人员,而且对公司制度的执行更加规范。即使集团快速扩张,也无需设立一个机构,配备一套财务人员,将会大大降低人员成本和运营风险。

3.4变革前后的业务流程的差异

在业务流程方面,实施共享服务运营模式后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图5展示了传统业务在法人单位的处理流程,业务人员填写业务单据,对应管理人员审批,接下来公司出纳审核票据的合规性,通过财务经理核准后进行资金支付。图6展示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业务处理流程。与传统流程的区别是,业务单据填写审批在集团下属法人单位完成,合规性的审核,资金支付,与账务处理均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原始凭证(各种票证)以影像扫描归档的方式保存在信息系统中,可以随时备查。显然,一个相对独立的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业务的处理将更加严谨、规范。

4软件服务商需进行的产品和服务调整

财务共享的兴起,无疑会给管理软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商机。据安永公司2015年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图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入运营阶段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管理信息系统问题。选择一套结构合理,能够支撑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到财务共享模式变革的成败。

4.1软件产品架构的调整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企业集团管理软件服务商所提供的软件产品大多数支持图8的架构逻辑,集团层面设置管控模式和规则,各下属法人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构建自身的业务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在集团层面可以获得整体经营数据并汇总形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经营性分析既可以针对某一法人实体也可以面向集团整体。

软件产品若想支撑财务共享服务变革后的业务,必须要做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后的软件产品逻辑可参看图9,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为集团企业服务的“财务工厂”首先需要有收集信息的报账门户系统。允许集团上下、甚至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用户登陆进行数据信息的导入。其次,在共享服务中心内部,需要软件支持工作流管理,实现将“作业任务”主动推送到下一个岗位,实现似流水线的操作模式。第三,将哪些业务流程纳入到共享平台中去,需要依据国内企业对共享业务需求状况而定。如能排除技术上的难题,将业务内容的纳入采用自定义灵活的方式,将使产品具有更宽广的适应性。第四,增加共享服务中心绩效管理内容必不可少,传统集团管控软件产品均缺少这部分内容。第五,最为重要的是,共享服务平台与核心ERP软件应保持在一个基础平台之上,实现无缝连接。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了ERP产品的升级换代,任何孤立的共享服务软件平台在企业应用深入后,都会遇到与ERP核心产品打通的问题,因此产品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改造比快速推出孤立共享服务管理平台更具有前瞻性。

第6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生产型企业 财务共享中心 内部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重中之重,也是企业有效运转的有效保障。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率较低,管理过程需耗费大量成本,信息流通及各项财务政策执行较差,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重灾区,对企业发展有一定阻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一项先进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综合性,在使用中应注重风险控制,找出风险因素并对其有效控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系统性,受企业自身条件限制,生产型企业在引进财务共享中心时具有一定风险。风险类型包括模式定位风险、组织架构设计风险、流程管理风险、人员管理风险、信息系统和选址风险等。

(一)模式定位风险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时首先需要选择模式,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主要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两种。服务型模式主要致力于搭建服务平台,管控型模式主要整合公司财务监督职能以及基础处理。选择何种模式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生产型企业通过生产贷款获得资金,在获取订单前提下购买原料展开生产,产品销售后回收资金并归还贷款。该过程涉及众多部分,流程较为复杂,若出现财务管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生产型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定位大多由领导主观意识决定。如企业管理职能较为薄弱,希望通过财务共享中心提升管理质量,则选择管控型模式。实施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后,发现现有管理资源和管理水平无法支撑现有模式定位,导致财务共享中心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或者在管理中选择服务型模式,却未预留升级路径,升级过程存在众多缺口,导致企业未来转型过程需花费较多成本。

(二)组织架构设计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定位后需对组织架构进行设计改进。服务型模式组织架构较为简单,主要内容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几大模块,其他模块作为支撑。服务型模式组织架构在形式上呈现扁平式结构,工作单元一目了然。

生产型企业增值部分为产品转型过程,由原料转变为成品,因此生产型企业所有部门均可看做为生产部门服务,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是为企业生产产品服务,可理解为资金有效流通为产品生产提供充足生产条件。因此管控型模块组织架构设计需考虑公司管控智能要求,对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组织架构及工作单元,从而更好为生产服务。多数企业在引进财务共享模式中常会遇到组织架构搭建不合理情况,为进行职责界定,最终导致组织架构无法支撑职能造成部门责任不清,各项业务难以有效展开。

(三)流程管理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充分分析,进行科学梳理,制定标准化策略,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从而实现所有财务业务流程集成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IT平台进行集成处理,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条件。流程管理复杂性在于需要对原有独立公司业务进行权利回收,此举易造成原有独立单位的强烈抵触。传统模式下各单位具有一定独立管理权,可对自身行为进行决策管理,在相同业务开展上不同单位存在一定差异,该种现象可被看做独立单位个性化。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不允许单位个性化模式存在,因此在开展财务共享中心模式过程中易造成公司内部混乱,公司高层管理必须考虑各单位在业务上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合理方式推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避免出现内部混乱现象。

(四)人员转型风险

生产型企业特点之一就是人员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存在一定软性要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要求为人员转型。该要求较为敏感,财务共享中心模式需员工具备一定独特性,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员工能力需求。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员工岗位分为两大类,块状类和点状类。块状类工作岗位要求员工负责整个模块,即对财务管理中的应收模块和应付模块进行管理,该种情况下需要员工个人完成大量业务,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疲劳感,并出现沟通不良情况。点状类工作较为单一,员工需要长时间进行单一作业内容,长期重复,员工会对某一业务内容十分熟悉,却难以掌握系统性财务知识,出现职业瓶颈。影响员工个人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在工作中难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易造成离职率上升等情况。

(五)信息系统建设风险

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不同于一般财务管理,该业务对信息系统集成具有较强依赖性,若缺乏先进信息系统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将难以开展。从结构上来看财务共享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在规划设计、培训上属系统性工程。企业进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时首先需克服不同子公司系统兼容问题,其次需对所有单位信息系统建立标准,统一规范。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建设风险在于系统规划不准确,难以实现标准化。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控制措施

为充分阐述生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内部风险控制,本文以A公司为例进行讨论。A公司为生产型企业,在自身行业处领军地位,已有近百年历史。该产品在创新方面一直不放松,并在中国建立分公司,扩张步伐较快,目前是国内耳熟能详的产品。

(一)控制模式选择

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而定,一些大型公司需要根据企业制定的未来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平台,并将其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式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选择应以企业发展为参考依据,对企业职能进行定位,充分分析未来发展规划,选择最佳模式。A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首先结合未来发展规划,结合未来产品结构及类型,预估未来一段时间的订单结构,对财务共享服务目标及职能进行分析定位。其次将财务共享中心定位与未来子公司以及相关单位进行沟通,获得理解,并以标准文件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宣导。

(二)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企业工作基本框架,是企业运行流程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在科学的组织架构支持下才能有效运行。A企业构建科学组织架构,建立和谐共进的企业文化,明确权责,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为财务共享中心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围绕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组织架构,例如针对外包流程A企业建立以下流程:(图1所示)

企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完成全流程生产,因此需将产品外包给其他厂商代为生产,从A企业外包业务流程可看出其组织架构完整,资金流及风险控制较为完善。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

基于生产型企业构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风险,A公司对企业员工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财务共享中心汇集企业所有应付业务,且对各项实时发生的财务活动无法有效掌控。例如A公司各项财务实施人员对其自身执行财务活动了如指掌,财务共享中心人员却不甚了解。基于此A公司开展全员风险意识培训及职业素养提升,并建立科学信息反馈机制,将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对财务共享中心人员编制进行重新评估规划,采用统一标准进行业务管理,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自身岗位及业务内容出发,培养基于财务共享角度的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对组织人员架构进行重新分配,重建后期人员构成见表1。建立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相匹配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积极性。

(四)构建科学的信息平台

A集团对信息平台兼容问题及各分公司信息平台难以对接,实行以下计划:

(1)建立IT系统与业务系统高度对接接口;

(2)创建友好界面,提供人性化服务;

(3)引进创建大数据业务平台;

(4)建立信息共享专区;

(5)构建交流平台。

通过以上措施构建科学信息平台,为A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推广奠定科学基础。

三、结束语

生产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立需注重控制模式选择、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构建科学的信息平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高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茜. 生产型企业共享中心内部风险控制[J].财务经济.2015(4):78-84

第7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带领者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目前他们的不断扩张也给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集团经营管理成本日益上升,跨国公司管理难度增加,风险防不胜防,不当经营会使股东权益受损等。在上述情况下,美国福特公司首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即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它能改善低效率的工作状况,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所以,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思想已陆续传入国内,并逐步被企业所接受和采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传统的管理思维仍然是占主导的;这样就与我国现今所积极提倡的先进管理思想背道而驰了,因此,基于中国实情,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进行的相关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一、扁平化理论与财务共享模式交互分析

(一)扁平化理论 扁平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为了实现提高企业生产与管理方面的效率,使企业能迅速做出相关经营管理的决策,然后将这些决策快速的传递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的目的;企业进行的精简人员,减少各种职能部门间的层级等一系列优化组织结构的操作管理模式。扁平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层级间相互传递决策指令,在减少了不必要的服务部门后,传递的层级自然就变少了,那么就会极大的缩短传递时间,从而有效的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实行扁平化组织管理模式最大的目标,就是为了缩短企业内部的决策层级,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 可以将财务共享服务定义为一种便利顾客的服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同样也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即以客户需要为目标,将各种涉及客户需求的财务方面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共享服本文由收集整理务中心来进行简易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处理,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到客户满意。财务共享的特点具体包括:一是服务专业性。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服务,在财务共享中心,都会配有相应的专业化人才,将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更为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标准一致性:在财务共享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所提供的所有相关服务,都遵循了中心制定的一致的标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客户主导性: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化的专业服务时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宗旨。四是技术依赖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高新科学技术的使用,这些高科技是中心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

(三)扁平化管理与财务共享交互机制 企业实行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优势。总体来说是在成本方面的优势,这而种优势也不仅体现在成本节约上,还会为集团经营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效益不断增加,最终增加集团收入。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下,企业层级多,决策机制不灵活。但是进行扁平化模式转变后的企业效率提高,同时,引入了共享服务,如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跨国公司集团内部可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的控制,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最终实现规模经济。//html/jianli/

二、财务共享模式引入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一)财务共享模式引入必要性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集团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但在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上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就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基于上述分析,我国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就是十分有必要的。(1)经营管理成本过高。现代社会里,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各种企业都向着集团化的方向积极发展,这样做就必然会加快企业的扩张步伐,使得企业旗下的子公司越来越多,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和管理难度的日益加大。(2)子公司自主权逐步提升,企业控制力减弱。当一个大型企业进行全球扩张后,他所拥有的全资子公司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子公司也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这就会使得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能力被弱化。(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相关法律制度欠缺。在中国,有很多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经营规模,但是对于企业管理并没有相当的认识;并且,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还没有相对应的具体的法律体系的规定与之匹配。

第8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 会计档案

一、引言

2015年12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修订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肯定了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效力。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到来,推动着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管理存储方式到数据形态的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更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会计档案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统一保管,实现了电子会计凭证的获取、报销、入账、归档、保管的电子化管理,大大推动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在线传递和线上应用,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会计档案作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刘春萍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李颖从构建原则、管理流程和系统维护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基于ERP的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张育强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实施环境入手,剖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内涵,并对其发展路径提出了见解。王珂等针对我国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从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标准的角度提出传统档案电子化、强制引入账套管理、提交常用报表格式――XBRL等三方面的建议。

纵观上述文献的研究,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系统构建与维护等直观层面,仍然只是手工会计档案保管内容在电算化阶段的延伸。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将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与财务流程、企业战略相匹配,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框架模型

大数据、云会计环境下,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务工作需要按照专业性、成本性、客户群等进行精细化核算,会计档案资料也会日益增多。同时,企业财务软件下的各子系统、子模块业务在处理同时自动生成的会计分录(如营业计费数据、物料出入库、资金缴拨、人工成本等)数量巨大,进一步加大了凭证打印的数量和成本。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出现了诸多弊端,大量的会计档案占用了庞大的空间,而且传统打印流程也影响了生产系统的高效运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的会计档案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实现会计档案从传统档案向电子档案的转变,并通过云端实现电子档案的远程访问和管理,提升档案信息利用效率,实现档案信息的随需访问。同时,降低企业能耗支出、减少生产办公成本、提高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效率。结合大数据和云会计的技术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框架模型,首先以数据采集为主收集存储会计大数据电子档案,然后以数据分析处理为主统计分析会计大数据电子档案,最后进行数据挖掘实现会计大数据电子档案的价值,如下页图所示。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采集

基于财务共享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基础平台,整合ERP系统、费用管理控制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安全管理系统、银企直联系统等,利用MySQL、Oracle、HBase、Redis和MongoDB等多种轻型数据库来接收来自各分子公司端的数据,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进行查询、处理、分析,全方位提供电子会计档案的相关信息。

电子会计档案包括数据类档案和程序类档案两大类。数据类档案主要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银行回单以及各类会计核算资料等。电子会计档案的采集就是将各类电子会计文件经过采集、整理,并确定其文件属性后,从各分子公司上传至财务共享云平台。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团企业,可以通过影像识别系统对各类原始凭证影像化,即各分子公司只需对搜集的纸质原始凭证进行扫描识别,就可以上传至财务共享云平台,为后期会计处理、业务审批以及后续管理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支撑。企业通过Oracle、SAP、用友、金蝶等财务核算系统对云端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自动生成电子会计凭证。电子会计凭证经过相关会计人员的审批后,就可以登记相应的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各类账簿,随后通过久其、MyReport等财务报表系统自动生成企业的电子财务报表。银行回单主要是通过银企直联系统取得经过稽核确认的完整银行电子回单支付数据,同时完成电子回单与电子记账凭证之间的信息集成与关联,并支持后续电子会计档案的信息利用。利用电子银行回单汇总表替代传统银行对账单,并据此形成电子银行余额调节表、多账户汇总审批的单位收支报告,可以实现电子对账结果与报表数据的直接校验。

(二)会计档案的分析处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的一个数字化平台,基于财务共享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也应当实现会计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一体化,档案信息高度共享,档案管理更加高效快捷。因此,企业应当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标准化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电子会计档案的业务流程,做好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载体的电子会计档案的分析处理工作。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的分析处理工作主要包括维护电子会计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采集的电子会计文件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信息资源统一体,发挥电子会计档案的价值。传统电算化条件下的电子会计档案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多存在于结构化数据之间,而财务共享环境下的电子会计档案,通过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分析技术可能会有跨结构的联系,并挖掘出更多数据间的历史联系,从而形成更有序、更有效的结果,也将有利于后续会计处理的计算分析。在电子会计档案的分析处理环节,主要通过InfoBright、Hadoop、YunTable、SAP Hana和Oracle Exadata等技术将海量来自各分子公司端的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快速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集群,利用分布式技术来对存储于其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查询、分类、汇总等,以此满足后期电子会计档案的应用。

(三)电子会计档案的应用

电子会计档案的应用是基于大数据的挖掘技术,通过前期分析筛选出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利用R、Hadoop Mahout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高级别的数据分析,从大量数据间的关联中发掘出与企业决策有关的信息,以此满足更高级别的管理需求,从而实现电子会计档案的决策应用。

电子会计档案的应用主要包括检索和利用两个方面。电子会计档案的检索主要是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的海量数据管理能力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采用MapReduce等编程模型并行处理大规模的电子会计档案数据集,同时对存储在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等各类云端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满足企业各类用户的利用需求。相比传统会计档案的检索,财务共享下的会计检索方法不仅提高了会计档案的检索速度,而且提高了检索的精确度。电子会计档案的利用是指用户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检索出所需的电子会计文件信息后,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的过程。传统会计档案的检索利用是较为单调的,检索出的数据大都是原始数据,且最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值统计运算,不能用其他数据类型来描述,也不能进行人工智能化的运算。此外,随着检索数据量的增加,检索速度和处理速度也会随之减慢。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可以通过MapReduce这一并行处理技术来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此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下产生的数据结果可能不仅仅是表格,还可能是各种其他格式的输出方式。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社交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将电子会计档案与其他档案联系,起到人工智能化数据分析的作用,分析产生的结果不仅仅有利于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也对企业管理层利用电子会计档案做进一步的决策有更实际和更广泛的效果。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各类档案资源整合集成在一起,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服务模式。该模式下的会计档案模块主要包括,财务档案管理模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采购档案管理模块(采购计划、采购管理)、生产控制档案管理模块(生产计划、需求计划、生产控制、制造标准)、物流档案管理模块(分销管理、物流控制)、销售档案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块(招聘、工资、奖金、费用报销)。这种统一集成化的会计档案管理与传统的流转管理相比,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采用分类处理,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精细化

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往往是通过手工方式,对各类原始会计单据进行连续编号,统一装订管理。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更多的是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实现电子化的分类管理。各分子公司将原始单据扫描上传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系统会自动根据会计账目的不同进行分类,并自动生成连续的编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后期会计账目的复核、记账以及结账工作的效率。此外,上传的会计凭证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的整合处理,凭证除了包括原始的数据信息以外,还包括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的数据集成信息和链接信息,建立起了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信息之间的联系,在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效率的同时使管理更加精细化。

(二)数据实时更新,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传统会计档案的数据大都是静止的,且数据间的关联度很低。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使账簿和报表数据既可以独立数据的形式存在,还可建立与多类会计信息之间的联系。各分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只需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原始会计信息进行扫描,影像识别系统就会自动读取原始的数据信息,并上传至云端,云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形成各类财务报表,支持企业的分析决策,同时也支持后续审计工作的查询功能。财务共享云平台支持数据的实时更新,从而增强了电子会计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三)云端存储数据,提高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处理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采用的是纸质会计档案和电子会计档案的双重载体形式。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各分子公司将各类数据信息上传存储至云端,不仅减少了纸质会计档案的数量,更是扩大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存储空间。此外,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云端处理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并根据企业领导者的预期需求情况对会计档案进行分析预测,做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而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的处理效率。

(四)降低信息传输成本,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电子会计信息经过加工整理, 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和共享云平台等介质传递方式, 实现会计信息的异地查询、检索、分析、计算等,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降低信息传递运输成本。通过对历史会计档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比较, 可以对未来的经营发展趋势加以预测,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此外,根据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 可以对其中的生产经营要素进行相应的调整, 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发展方向,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性的工作,对企业具有重大意义。大数据、云会计时代,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云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电子会计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处理、分析与应用,可以保证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更加及时、准确和有效。本文给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实施框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电子会计档案的处理流程,并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以期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电子会计档案的管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Z

参考文献:

[1]程平,何雪峰.“云会计”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5(1).

[2]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

[3]刘春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问题探究[J].西部财会,2011,(5).

[4]李颖.ERP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探析[J].山西档案,2014,(06).

第9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财务共享模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效普及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在我国油田企业发展进程中,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果,需要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财务管理环境,依照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现状,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逐步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一、油田企业内部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系统的建设价值

(一)由财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

在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进程中,公司领导要优化企业财务环境,提高财务管理效益,同时也要在油田公司的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建立财务系统,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由传统账务管理模式逐渐向价值管理模式过渡,这既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与提升,也是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革新。公司有独立的财务部门,有专门的会计核算人员,可以把企业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精准地处理资金流转问题,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提升企业的运行效果。

(二)高度整合企业财务管理资源,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高度整合企业内部的工作资源,并且积极地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设施和理念,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适当地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重复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运行成本,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凸显财务体系的重要价值

油田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指引下,构建了相对健康的财务管理体系,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更加正规,对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带来了重要价值,而且打破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弊端,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四)实现从账务管理变为价值管理

由于油田公司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以往的油田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今油田公司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油田公司的长期发展,油田公司必须探索一种新的发展管理方式,即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方式。与以往的会计管理模型一样,在财政资源共享模型下,企业财务人员既不需要单独负担会计核算等职责,也不需要日复一日从事机械性的管理工作。财政资源共享模型能够把财务人员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抽离开来,以便其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价值,分析财务报表和项目融资方案等,以此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价值。

二、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体系的发展背景

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趋于稳定,财政部门也陆续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财务政策规定,如《有关全面推进财务管理会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国家现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把推进石油体制改革和国家石油公司改制作为发展的重心,引导不同形态的资金流入油田市场。油田公司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中石化、大庆油田公司总部等先后都实施了优化改造,以达到对油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系列举措势必会促进我国油田公司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并推动我国油田会计管理与公共服务中心的专业化发展。国家政策为油田公司财务信息共享管理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油田公司管理层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油田公司财务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油田公司也要以建设全球一流的综合型财务管理体系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从价值核算到价值管控的转变,从集权管控走向分类授权,从职能管控发展走向协同管理,从计划控制发展为市场配置。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中国海洋石化、中石油公司相继开展了企业财务管理资源共享工程,中石化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1+3+N”的企业财务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模式。同时,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计划,以及保证我国油田公司企业财务管理升级发展不会发生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

三、油田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经营管理体系的发展状况

(一)财务和业务之间缺乏密

切的联系,业财融合不深入经过几年发展,油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逐步建立了一种比较稳定的运作管理模式。在中石化集团公司建立的财务集中会计系统中,财务机构一般承担着各种类型的采购发票整理和审核、报销以及会计、记账、公布财务报告等重要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机构只承担财务的相关职责,不能直接与企业其他经营生产业务活动相关联。如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实现了转型,基本做到了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合理统筹,财务机关的管理措施也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策略相一致,同样需要承担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各项工作和考核等工作责任。至于怎样对人员进行考评,需要由企业财务部门和业务单位做出更详尽的工作计划后再决定。同样,财务部门还需要及时联系公司内部各部门,以获取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与财务数据相结合,并综合考虑企业的现实生产运营情况,以便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根据。

(二)无法正确处理业务核算

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财务部门的重点职责是记账、会计核算和出会计报表,并对业务成果进行核算,实现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整个工作内容关注的都是公司的运营情况和收益状况,忽略了财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缺少事前预见、事中管理和事后反思等方面。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块进一步充实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涵,既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进行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等基础工作,还必须进行财务报告工作,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公司的相关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出合理防范,从而实现了油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财务管理缺乏信息化

虽然在以往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油田公司早已开展了有关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但财务管理总体上还未能充分融入公司信息化进程,仅由电脑取代了以往的手工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方法使公司财务人员从财务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但对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过程并没有进行全面优化。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样的财务管理系统与公司其他部分都是彼此独立的,因此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集成,各自的资料也无法实现高效共享。数据的不一致与不完善,势必会加大公司决策人员的工作难度。新的财务模型与此不同,以科学信息为基础,实现公司内各部分财务数据的资源共享,使得公司管理层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可以准确掌握需要的信息,以便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强化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

式下财务管理效果的具体策略一个优质的企业内部需要有更为优质的财务管理体系指引,并且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领导者可以借助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化、正规化发展进程,而且在当下的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者需要定期组织财务工作人员参与各种专业的财务培训活动,企业也需要积极地应用各种专业的财务工具和软件,逐步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做好铺垫。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需要从财务管理机制的构建、财务业务工作的融合与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互动入手,充分发挥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逐步凸显出财务管理在企业内部的重要价值。

(一)重视财务专业培训活动的开展,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领导者如果想要优化财务管理环境,增强企业财务管理效果,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借助专业的财务培训活动,逐步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此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与财务岗位逐步融合,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此外,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注重对财务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在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影响下,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对先进财务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的有效使用,还必须注重各种新型财务管理思维与理念的使用,以便更为迅速、有效地处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证。在油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指引下,建立能够优化公司管理层的工作环境,同时培训活动还可以合理地引导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为公司综合绩效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作为油田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新财务市场发展进程中需要学习各种新的财务知识,掌握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并且提高专业素养,让工作人员可以紧跟新财务市场的发展需要,优化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二)构建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

在油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公司管理者想要进一步提高财务效益,就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同时在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给企业内部的资金流转提供重要的引导。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公司管理层的信息才能够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从而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对财务工作提出更为正规、精准的要求,借助这样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充分发挥油田企业财务共享优势,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进程。

(三)重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在油田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繁重,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中,强化对企业资金流转的监督工作,优化财务管理进程。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抓住财务共享机会,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财务管理模式,深入基层工作人员群体,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保证每个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熟练地投入到企业业务中,强化财务管理效果。另外,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依照其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地运用各种先进的财务软件和技能,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和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进而凸显油田企业财务共享的重要价值。

(四)重视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

油田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能够给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企业领导者为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果,优化企业的健康发展环境,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工作人员的互动,同时需要做好财务监管工作。所以说,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以此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企业领导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以此来保障企业内部信息的正常流动;其二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共享中心需要定期安排监督人员,对油田企业财务工作做好监督,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其三是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轮岗机制,在确保财务人员熟知工作职责的同时,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为油田企业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

五、结语

对传统财务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是对企业管理的优化和提升,通过油田企业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财务效果,更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的规范化、正规化发展进程,为企业内部资金的正常流转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企业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依照企业的运行现状构建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重视与基层员工的互动,从而借助财务共享模式,为油田企业带来更为优质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长青.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8(9):127,129.

[2]邢佳.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7(17):87,89.

[3]李娟.中国石油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9(18):191-192.

[4]冯楠.议论电力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财会学习,2018(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