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历史沿革
1.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萌芽阶段(1984~1993年)。
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建于1984年1月,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成立时下辖南昌、赣南2个卷烟厂、11个地市局(公司)和86个县局(公司),主要担负烟草专卖管理,烟叶、卷烟生产经营。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实行财政部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业企业实行《商业企业会计制度》,在记账方法上,分别采用“借贷法”和“增减法”,同时执行《中国烟草总公司系统统一会计制度》。
2.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发展阶段(1994~2003年)。
1993年7月,全省烟草行业统一执行财政部1992年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商品流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停止执行总公司制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从1993年起,江西省烟草公司依据《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各类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一是制定省公司机关内部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内部有关事项处理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本级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等。二是制定了全省系统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如《江西省烟草系统会计委派实施办法(试行)》、《江西省烟草系统财务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取得了发展。
3.江西省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成熟阶段(2004~至今)。
2004年1月,江西省烟草公司各县公司均撤销了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同年10月,根据国家局(总公司)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部署,省级公司工业与商业管理体制分设。分设后,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仍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领导和管理所属烟草专卖局(市公司)。主要负责组织烟叶生产经营,卷烟销售及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及执法监督。2006年底,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顺利完成理顺资产关系、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改革,省公司全面退出卷烟、烟叶经营,建立了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三级母子公司体制。随着行业管理体制的理顺和产权关系的建立,行业管理职能从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转变,为适应县级公司法人撤消、以市级公司为经营主体的母子公司体制对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财务处从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努力转变工作职能,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提升财务监管水平。
一是加强对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2004年,各县公司撤销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更名为营销中心。为了规范营销中心的财务核算流程,加强各市公司对营销中心的财务监管,保证营销中心的财产安全,制订《营销中心财务管理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营销中心会计岗位设置及资产管理职责,财务核算内容及有关要求,卷烟购销存管理与核算,烟叶购销存管理和核算,烟叶生产物资购销存管理及营销中心资产管理。
二是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和考核工作。首先,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工作管理,对《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报表及数据信息考核办法》进行重新修订,以适应新形势下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重新修订下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会计委派办法》,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委派程序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用人机制、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并指导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委派办法,逐步对县级营销中心的会计主管实行会计委派。其次,制定《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全面实施统一会计核算制度。最后,加强物流成本费用管理,编制并施行《江西省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办法和核算规程细则》。该细则规范卷烟物流费用管理和核算,进一步挖潜降耗,降低费用,促进营销网络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江西省烟草公司在2001积极引进预算管理理念,2002年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并制定了《江西省烟草系统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和《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本级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并制定相关制度和编制上报简单预算表格。在2006年委托了用友公司开发预算管理软件,借助信息平台实现预算的硬约束。2007年,省公司对各市公司2007年的预算进行了批复,但仍未纳入考核。2008年对各单位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批复,并将执行预算完成情况纳入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进行考核;并制订《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各子公司可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和预算管理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江西省烟草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包括总则、组织机构、预算管理范围和内容、预算编制和审批、预算调整、预算控制与监督、预算考评与激励和附则八部分。江西省烟草公司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把预算管理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实施内部控制的主线,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运用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把企业的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加以规范化、文件化,以便据此指导和处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会计制度设计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会计资料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和规章制度设计。
会计组织及会计人员的设计,主要是设计处在总会计师、财会负责人领导下,由若干专业组及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会计资料设计是会计制度的核心,包括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四个部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主要是指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循环特点,将企业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划归为同一循环,再对不同循环的会计处理进行设计。
对企业来讲,会计科目设计、会计凭证传递、会计工作程序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准确及会计工作的运行质量,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江西省烟草公司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04年制定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意见》,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等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统一全省原始凭证的规格、内容,统一使用用友软件专用记账凭证,规定了会计凭证的粘贴和装订方法,统一会计凭证档案盒和会计账簿的规格,并要求各子公司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三、江西省烟草公司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的启示
设计适应单位管理需要的会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条件,江西省烟草公司作为一个现代的集团公司,其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可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1.企业会计制度是依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来设计的。国家层次的会计法律法规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任何企业设计企业会计制度都要以这些法律法规为依据,不能与其相违背和抵触。但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可能涉及所有行业、所有基层单位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内容,要想使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得到落实和贯彻,各基层单位很有必要设计符合统一会计制度需要的企业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制度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因此各个企业不仅需要理解和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而且需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能够设计各具特色的会计制度。
2.企业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和管理需要而设计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不同,管理需要不同,所设计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经营规模大、业务种类、分支机构多的企业,其所涉及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会计岗位职责等会计制度设计必定更加复杂和详细。江西省烟草公司理顺产权关系后,省公司的职能转变为管理和监督,市公司为市场经营主体,为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省公司制订了一系列的会计管理制度,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重新修订了会计委派制,加强了对子公司资产管理和费用控制。
3.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企业会计制度制订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外部经济和法律环境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江西省公司省外出差住宿费2002年制订的标准为200元/人/天,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2008年调高到300元/人/天。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2年就制订了省公司本级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考虑到实行全面预算和全员预算的条件不是很成熟,仅要求各市公司制订自己的预算管理制度,直到2008年当领导和职工的预算意识有了增强后,才制订了整个集团的预算管理制度。为保证会计科目设计的质量,会计科目设计后是可进行修订和调整的,通过修订使会计科目体系更趋于严密和完善。为适应县公司法人撤销后,以市公司为市场营销主体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江西省烟草公司于2005年8月印发了《江西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统一了全省的会计科目、核算口径及操作流程,全面推行U8管理软件及WEB财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中国烟草总公司从2008年起在全行业实施统一会计核算软件,分批实施,江西省烟草公司系统将于2009年实施总公司的会计核算软件,采用总公司统一会计科目。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
根据实际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区分为三种,也就是企业资金风险、企业投资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这三种。下文就对这三种类型的财务风险作具体的阐述。
(一)企业资金风险
谈到供电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讲的就是资金风险,其一般是由供电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因而出现的风险。电力企业的资金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更应该引起供电企业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注意,因为供电企业不但有一定金额的银行贷款,甚至还有其他更多不良的途径的担保。由于这个原因的限制,企业借入的资金越多,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也相应的越大。
(二)企业投资风险
因为不确定的对外投资的因素而导致的供电企业资金的变动,就叫做投资风险。如果投资预期的收益率越偏离期望的收益率,那么投资风险就越大,反过来也是这样。近几年,我国各种规模的电力企业飞速发展,随着城乡改造工程逐步深入,我国城乡电网的普及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在这种背景下,供电企业的投资额逐步增大,因此这些企业所承担的实际投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
(三)企业经营风险
在供电企业实际的经营之中,企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是很有可能的,这些情况就是指经营风险。一般对一个供电企业来说,其经营风险包括三个方面:在供电市场上,电力结构是不是受到市场体制的限制,电力负荷是不是能够做到满足绝大部分民众的需求等,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其次,在企业的市场营销需求的层面上,企业售电的实际平均单价的定位,企业营销的手段以及企业给大众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客户平均的单位时间内的投诉以及索赔的相关问题等;最后是当企业面临改制或者是主副分离的改革变更的过程时,企业遇到的外借的具体债务清偿的问题。
二、防范风险的实际措施
如果某家供电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上文中提到的几种财务风险的类型,甚至程度还比较严重,那么这家企业就很有可能表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为低下,经营的资金不足以及资产的负债率过高,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供电企业实际经营中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企业运行中的财务状况的恶化程度加剧等,总而言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将财务的会计方面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集中讨论,并采用有效的措施,是保证企业良好运作的基础之一。
(一)重视信息质量
在进行一项重要的决策时,供电企业的领导者一般都会参考会计的各种渠道的信息资源。会计职能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反映供电企业的经济活动,其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者的经济决策。决策者如果参考了不实的会计信息,就有极大的可能对企业经营做出不正确的战略决策,导致企业在下一步的市场竞争中变得被动,给企业的声望以及地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重视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的基本与前提,而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也就包括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的普遍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的普遍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的普遍提高等。要求会计在信息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尽管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部门能够总结整理出的信息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整体经营的状况,但是他们提供的信息仍然是决策者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可靠的信息的来源。
(二)强化内部审计
对于供电企业的会计系统的管理来说,内部审计就是其正常运转的保证。供电企业会计系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内部的牵制制度,明确工作人员间的任务联系;二是在内部全面实行监督与责任的体制,确保每个独立的员工都可以对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做到清楚、明白,三是严格按照内部的审计制度执行,对于五万元或者是更大笔的开支,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进行细致的审计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地确保业务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
要想充分发挥到会计的具体职能,供电企业就必须建立起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并且将其不断补充健全,从而形成在细节上相对完善的约束制度来管理会计内部机制,这主要从内控结构以及具体方式这两个具体实际的方面进行。
(一)内控结构
供电企业会计单位的内控结构的主要内容就是控制内、外部基本环境,控制会计系统这两方面。控制内、外部基本环境,也就是以下几个具体组成部分:管理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的工作作风,管理人员具体担负的实际职能,以及在人员的管理上的有效制约方法以及可能会对本单位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外部交往关系等。而控制会计系统,也就是指供电企业的财务监管以及控制部门在实际发挥作用的工程中总结出来的会计核算制度,及财务监督业务的手段。
(二)具体方式
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有:管理单位的决策控制、实施单位的授权控制、会计预算的财务控制、采办单位的实物控制、造价单位的成本控制、会计单位的审计控制等等。而在这些具体方式的实施中,都涉及到了职务不相容原则。这项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就要使某一些互不干涉的职务得到有机协调的分离,以核对工作为例,需要安排两人甚至以上的工作人员以便他们能够相互监督,互相牵制,防止财务漏洞的产生。
就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来看,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应用水平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少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3.不少企业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要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从奔腾Ⅱ一直到奔腾Ⅳ,机型换几次,但财务软件仍停留在“古老”的Foxbase开发的DOS版上。
4.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5.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同时,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眼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经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电算化环境下对内控的要求。
二、
由于上述现状及原因,强化内控管理,制订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建立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外乎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系统运行方面的及操作过程方面的有关制度。下面就实行会计电算化应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所包括的内容予以说明。
(一)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数据文件的行为,在法律上未规定为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下载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
(二)制订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
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三)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
2.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3.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规定。
4.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四)加强制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汁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行会汁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截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
3.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责任会计
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没有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比如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致使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因此,客观、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和及时是核算工作的最起码的要求。本文重点谈谈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注意事项和积极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确认成本性质账户真面目。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相应地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其次,按期确认合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这样,“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三是方便快捷的结算。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四是按照造价预算书确定成本项目。成本明细账中的成本项目应按工程造价预算书(或标书)中所确定的项目设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费,问接成本下分设现场管理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作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费用项目口径与内容的一致性。五是关于甲方提供材料的核算。目前,不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逃税和少缴纳有关管理费用,将甲供材料在工程决算价中扣除,这样使得工程造价变小。这种做法不符合税法的规定,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施工企业节约和超用的材料结算形式也多种多样,只要甲乙双方能够协商一致就行。
二、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责任会计的应用非常重要。推行责任会计,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可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贯彻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利于将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同各责任层的经营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挖潜降耗,控制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亟待建立企业责任会计制度。
一是依据职权范围建立责任中心。计划经营部门应对本企业的施工任务承揽、变更设计的费用追加、调整索赔、生产经营投入计划安排等项工作负责。计划调度、技术、劳资、物资、机运、财务部门,对工程的各地实际成本超支或损失负直接责任。劳资部门对因单位编制配备和定额套用不合理形成的人浮于事或影响工作、影响单位利益和职工生产积极性所造成的损失负责;对因工资管理制度不落实、工资控制不严造成的人工费用成本超支或增支负责,对物资供应部门为材料费成本控制中心,对材料费节超负控制责任。财务部门为弹性费用控制中心,对本单位弹性费用的节超负控制责任。安全质量监察部门及人员为安全质量事故控制中心,对本单位的安全质量损失负控制责任。企业内部的第一行政领导和各级领导组织为效益中心,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负决策、管理责任,对收入、成本、安全质量监察中心负指挥、指导责任,对责任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负直接责任。二是根据责任分工编制责任预算。应该依据本单位历年经济核算资料,结合施工企业特点以及各工程项目所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采用成本分解法来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分别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主要包括承揽任务中标志、承揽任务成本率、费用索赔率、成本降低率、工资利润率、返工损失率、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闲置率、工程质量优良率、事故损失率、人员重伤率、人员死亡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率等。三是编制业绩相告,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依据经济活动原始记录台账和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数值与指标比较,对各类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四是建立跟踪反馈控制系统。包括日常记录、计算和积累有关数据,并在规定时间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数与指标比较,对各类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等等。
三、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思想上重视,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目前项目部条件艰苦,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二是建立制度,把能否达到会计核算要求和提高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范围。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职责,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要求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如原材料结算价格、半成品结算价格等。统计部门必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并按责任会计的核算要求向财务部门提供统计产量资料;物资供应部门(主要是指生产单位)在月末摊销材料时,应按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摊销当期消耗的材料;劳资及生产部门月末应按划分的责任单位及财务核算要求作验收单,以保证工资核算资料能满足责任会计核算的要求。四是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上级部门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最后,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
总之,建立施工企业责任会计是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在需求,是施工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各个企业只有根据本企业特点,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到位,逐步过渡的办法并紧紧的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结合,定能使财务会计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公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内部制度的建立,加强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使其规范合理。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利于公路企业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更有利于公路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公路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如果公路企业不注重内部会计控制,必将使公路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最终导致整个单位经济效益不佳。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保障。作为公路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以下内容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政策。为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应当根据《公路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的会计政策,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设计出一套将其经济业务事项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汇总的程序和政策,并将这些程序和政策形成书面文件,以流程图的方式装订成册,这样有利于相关业务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了解会计工作流程,编制可靠的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会计处理程序应当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权、凭证资料的签署、传递、汇集流程、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报送等事项做出规定。会计政策应当对会计期间、记帐原则及计价基础、科目设置、会计核算原则等做出具体规定,对关联交易、或有事项和后期事项等重大经济事项的披露做出规定。
2.帐表设置制度。作为公路管理单位,既要编制事业单位预决算表,又要编制企业报表和公路企业报表,帐表设置制度应当包括如下主要内容:会计科目汇总表,总帐和明细帐的设置及使用方法,会计凭证的格式、内容、审核要求和传递程序,会计帐薄的设置,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要求,财务指标体系及其报送要求。
3.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是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由稽核人员进行的审核和复核,即事前审核和事后复核。事前审核是在记帐前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核,着重控制财务收支;事后复核是在记帐后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审核,是复核会计凭证和会计帐表的真实和合法性。内部稽核主要是对会计事项的审核,包括原始凭证审核、记帐凭证审核、会计帐薄审核、会计报表审核。
(1)原始凭证审核应特别关注的是: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原始凭证是否有涂改、伪造和变造:原始凭证记载的数量、金额是否正确;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是否有验收和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是否附有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的收据。(2)记帐凭证审核主要包括:记帐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记帐凭证是否连续编号;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外,其它记帐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的金额与相关原始凭证所载金额是否相符;会计科目的运用是否准确,借贷方向是否正确。(3)会计帐簿审核主要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帐簿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帐薄记录是否与相关的记帐凭证相符;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之间是否保持正确的勾稽关系;各种明细帐是否按时登记,是否每月与控制帐户核对相符。(4)会计报表审核应特别关注:会计一报表的种类和格式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帐表设置制度的要求;会计报表是否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帐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数量是否真实,计算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会计报表项目之间、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会计报表附注及其说明是否符合规定,与会计报表是否保持一致。
4.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长期以来,由于有财政供给,公路企业在资金使用、工程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比较薄弱。如果不及时加强这方面的内部管理,必将影响公路企业前进的步伐,严重的将使公路企业改制功亏一篑。公路企业要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的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等。
二、公路企业财务收入控制制度
收入控制中主要有两个控制点:现金收入的控制和应收帐款的控制。现金收入的控制主要是如何运用和管理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应收帐款的控制,是收入控制的关键点。
1.资金管理控制。对于资金管理控制要从三方面着手:(1)定期进行资金排队,分析资金现状及运用情况,重点突出对本单位全局有影响的资金占用,做到心中有数;(2)找到资金流动受阻的关键,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点;(3)建立资金调度制度,对重大资金开支和投向,需经集体讨论通过,确保资金调度安全(包括各种资金)。
2.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控制。(1)按月编制应收款项的帐龄分析和逾期应收款项明细表,对逾期款项,制定催收计划,建立责任明确的限期催款制度;(2)建立经营创收指标、资金利润指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制度,强化经营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资金效益观念,防止为取得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造成新的挂帐和坏帐损失。
3.财务支出控制制度。作为公路财务管理部门在支出控制方面,应当根据支出类型分别控制。对购买支出一般经济业务需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去完成;对金额较大的项目则必须事前有计划预算,经领导集体研究后再完成;对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条款规定执行,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对工程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的舞弊行为。通过以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立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制定支出控制制度和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考核;按会计法的要求为有效强化内部控制,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予以明确。
三、公路管理财产清查制度
公路企业改制的目标是要成为投入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的新型企业。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投入的增加,以及公路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宽,资产数将成倍增加。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产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公路企业必须建立定期的清仓盘查制度,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进行财产清查。通过清查,可确定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核定账实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做到账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资产完整。
总之,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上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可促使公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和成本意识,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参考文献
[1]赵雷媛.曹 钢.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关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6(3):18~1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工业会计
一、工业企业会计发展现状
工业企业要完成低耗、优质、高效益的社会要求,实现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科学管理,必须完善和开拓价值管理系统,明确作出职责分工、任职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当前切实适用的机构设置规划,使之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崭新面貌。
首先,为保持企业经济活动的雄厚实力和资金运行的活跃松动,应当把企业财务从会计中分离出来,设置独立的职能机构。在当前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化并逐步放开搞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金流动滞缓或停止,即宣告企业陷入危险或破产境地。企业经营中重要的问题是货币资金的筹措、投放、调度、积累等融资实务,而融资实务应研究的课题是: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预定现金收支,维持适度余额及研究规律,收集信息和把握时机。在工业企业承担着日渐增加的效益要求和投放风险、金融市场逐日多赞和企业内部关系日趋复杂的当今社会里,财务决策的重要性复杂性客观要求,应尽快设置财务专职机构,并同时设立达到以上目的所需要的补充和保证体系。
其次,市场经济下工业企业日渐增加的期望效益,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不仅详细地分析过去,更重要的是能够科学地筹化未来,并有效地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它朝既定的目标进行。因而引进现代管理会计是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
企业面临着经营条件和需求状况多变,外部角逐战略和内部竞争机制日益完善的严峻的挑战,为正确规划生产经营,实现卓有成效的价值管理,仅仅依靠固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引进管理会计,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践设置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机构或岗位,是使企业尽快取胜的有力措施。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应具有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学、计划统计学、高等数学、运筹学、行为科学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专业知识,并熟悉本企业的工艺过程和技术常识,善于分析探索,具备控制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能够胜利科学管理的较高要求。
二、新准则下工业会计的新发展
1.财务报告的变化
新准则明确指出,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取消了旧准则的财务情况说明书。资产负债表取消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两项目,而是将“待摊费用”列在“预付款项”中,“预提费用”列在“预收款项”中;资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分类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库存股”等项目。利润表变化较大,取消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划分,全部归类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应地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改为营业税金。
现金流量表增加了“上期金额”一列,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现金流量”项目的列报,补充资料中“递延税款”项目变更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
2.企业合并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账面价值;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该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更体现谨慎性
(1)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现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的核算和报表列示均为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价值变化,投资者只能借助于报表附注了解市价情况。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从而使投资者能够了解投资的现价。
(2)对委托贷款的谨慎计息和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
(3)扩大了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改变了计提方法。企业会计制度将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由原有的应收账款扩大到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并规定企业的预付帐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帐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帐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
(4)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现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历史成本,不反映其可能发生的毁损、陈旧或减值。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从而使报表使用者能了解存货的现时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建立 实施 探讨
我国现行企业制定的会计制度是企业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每个企业都因为其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的不同,所以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会计制度,只要合理合法,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适合的会计制度。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还应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而要有选择的借鉴。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步骤
在我国,由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国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从早期就确立了会计制度在制定会计核算标准中的地位,它是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国情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已深入人心,在企业会计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外部会计,财务报表提供了依据,也成为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的必要依据,也为税收征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国家的会计,法律,经济,文化和其他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什么样的法律,经济环境,它必将对会计标准的存在提供外部环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会计准则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必须走自己的路,建立会计及会计准则的中国特色的模式。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又能适应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近几年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会计法”的重要课题。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1)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建立企业会计制度,不过要与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一致。金融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由于各自有其特性,与一般企业一个不同的会计行业,需要分别建立会计系统;此外的其他企业,业务更为常见,一般要求,如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应制定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增强不同行业、所有制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和透明度。
(2)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的会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并提供措施的制约。形成了会计报表,金融和保险企业和小企业的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信息披露格式。
(3)各行业,企业强大的会计,会计专业化措施的形式将公布。由于各行业,各企业的会计差异主要是成本不同,相应的收入核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各行业,各企业,将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解决。此外,根据新的形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或不合理的规定,在企业会计系统中补充,以上是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手段。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的具体步骤
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后,现行的十几个行业会计制度将被废除,这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企业复杂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尤其是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能一次性过渡到企业会计制度中,主要是因为:
(1)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有一些需要依靠经验和职业判断准则在会计制度不可避免,如收入的确认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在实际中需要依靠职业判断来确定。本规范和国家金融系统的识别和测量的不同规定严格按照原来的企业,会计人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2)国有企业因为原有的分行业会计制度的限制出现的财务会计制度是不合理的,与企业的实际不符,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需要有个清理的过程。考虑到近年来的一系列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1999的“四制”的政策规定执行,己经基本掌握并开始运用职业判断,公司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经过近几年的变化,已经逐渐适应了改革的浪潮。因此企业会计制度从2000年l月日起,首先在股份公司执行,并对其它企业采取分步骤实施的做法。因为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导致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所有者权益不实等表象。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布局,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企业可能滥用资产减值规定,故意转移利润,导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收入上升和下降。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可能不会像原来的“两个体系”作为企业统一的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现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培训人员,核实资产,注册会计师审计,清算资产损失,这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而股份有限公司因其基础较好,又有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经验,尤其是在1999全面提供“四项准备”,因此,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第一个鼓励实施,;此后,该《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这一步一步的方法,可以加快会计和会计国际化步伐的改革,而且还可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震惊和混乱。
四、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
(一)强调客观、真实、不作假帐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会计要发抨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以真实可靠为保证,正因如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了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对此予以极大关注,并做了人量的工作。影响企业会计真实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会计标准的不合理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公平合理的会计标准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重要作用。
(二)强调实质内容重于表面形式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更加相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2款明确规定:“企业将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一致,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物质形态的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惯例,是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原则,它始终贯穿于中国新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三)强调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原则要求的重要性应当遵循的原则,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进行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程度不同,会计不同方法。对影响较大的资产,负债,收入,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对重要的会计事项用该作出合理的判断,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被披露的财务报告,具有足够的精度;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财务报告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简化用户
(四)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制度不仅将会计要素的记录、报告向前延伸到确认、计量,而且对其规定也很灵活,留出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比如:收入的确定条件,接纳捐赠资产的入账代价,长期投资本钱法与权益法的选用等等。
(五)更加重视现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现金充裕,可以及时获取必要的材料和固定资产,及时支付工资,偿还债务,支付股息和利息;否则,轻则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重则会危及企业的生存。按照《公司法》,未清偿债务的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依照股东的,有关法律规定,有关机关,组织和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清算公司。现金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监管部门。这方面的重要表现应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使用上。
五、总结
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要借鉴目前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法律,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一些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指出和纠正,以防止损害企业财务的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静.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J]. 时代金融,2013.
[2]赵丽萍.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
[3]李茂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透明度 股权结构 董事会
会计透明度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综合全面的反映。会计透明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完善和合理计量基础之上,并及时、准确、全面地对外公布。二是会计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企业及时披露会计信息并一定能够导致会计透明,相关信息还必须真实,虚假的信息可能对投资者造成误导,进而扰乱市场秩序。提高会计透明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投资者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消除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此外,提高企业的会计透明度,还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发挥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分散风险等方面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还很不完善,从近十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还不高,错报、漏报、披露不及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总体会计透明度不高。导致我国企业会计透明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以公司治理视角切入进行分析,先分析公司治理与会计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缺陷对会计透明度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一、公司治理对企业会计透明度影响的机理分析
影响企业会计透明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公司治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信息披露形成一种制约,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其会计透明度。从企业会计透明度的实现过程来看,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透明度。如果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是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的,那么会计透明度就难以保证。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又与公司治理有着较大关联。
(一)股权结构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它决定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利关系,最终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产生影响。一般说来,股权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因为代表不同利益的股东可以相互制衡,不同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更有动力去监督管理层的信息披露行为。如果某一企业股权较为集中,就有可能对公司治理的方式和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利于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
(二)董事会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是股东的人,同时又将公司财产委托给管理层经营。董事会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董事会规模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二是董事的独立性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董事会的规模会对会计透明度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董事会规模的增大,董事人数的增加,董事会成员的专业知识就会更全面,经验就会更丰富,工作负荷也会相对较小,因此董事会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就会加强,会计透明度就会提高;另一方面,董事会规模增大也会导致董事之间的监督存在搭便车现象,有些董事容易被管理层控制,导致董事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畅,影响董事会的工作效率,使会计透明度降低。此外,董事会的独立性也会对企业会计透明度产生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可能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对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监督。董事的独立性增强,就会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公司治理的效率就会提高,相应的企业会计透明度也会增强,相应地,若董事的独立性缺失,则很难对管理层进行监督,进而有损企业的会计透明度。
(三)管理层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在现代公司治理情形下,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信息的掌握是最全面的,管理者往往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会计透明度负直接责任。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的时候,往往具有私有性,他们往往会侧重向外界传递有利于企业的信息,而对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则不多加披露,甚至利用会计技术操纵利润。因此,对管理层的权力进行约束,使其恰当地行使职权,是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的关键。
(四)监事会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
监事会是企业内部设置的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的部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对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大股东与管理层当局合谋,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难以发挥,则公司治理就会出现问题,会计透明度就难以保证。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缺陷对会计透明度的不利影响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不利于会计透明度的提高
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是从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股权结构单一,大部分股份由国家控制,从而导致股权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股权监督与制衡机制,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国有股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以行政方式而不是采用市场机制来任免股东代表,政府在行政上具有超强控制,以行政方式间接地控制了董事会大多数董事。其次,国有股东不珍惜自己的投票权利,而将其视为廉价投票权,对自己的决策缺乏责任。在这种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容易形成对企业事实上的控制,道德风险就可能发生,管理层舞弊以致操纵利润的现象就会增加,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企业的会计透明度。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虽然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属于国家所有,国家由全体国民组成,国民不可能共同行使所有权,只能选取政府机关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企业的股东也多是政府派遣和任命的,而不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导致董事会甚至管理层产生寻租心理,不重视履行责任,甚至恶意造假,从而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进一步导致会计透明度不高。
(三)小股东监督难以实现,影响会计透明度
我国上市公司一个较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股权过于集中,使得公司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少数几家大股东手中,而众多的小股东没有控制权,也难以实现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大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也往往会通过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和市场操纵等不良手段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由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收益是不对称的,从而导致监督的成本不对称,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时所花费的成本平摊到每股股份后,其数额较小,并且这一成本又经常转移给了上市公司,而中小股东则不然,中小股东由于本身利益较小,若其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就必然带来成本收益的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股东往往不愿意行使监督权,由于缺少了中小股东的监督,大股东更加肆意妄为,这就会间接地影响企业的会计透明度。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
根据相关理论,当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公司管理层出现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与经理之间就必须签订基于绩效的报酬合同,以减少成本,并且降低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然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受到了国有企业管理的影响,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上采取与企业利润相挂钩的方式,以短期财务指标作为其考核的主要依据,这就会导致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短期性,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漏洞,更改财务报告,,粉饰财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透明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管理层以及职工持股等激励方式尚未有效推行,职工特别是管理层未能与整个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作假或舞弊的行为就难以避免,会计透明度也较难提高。
(五)审计监督欠缺,影响企业会计透明度
审计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督主要有企业内部审计和会计事务所等外部机构的审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大打折扣,其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审计质量非常让人怀疑,其审计监督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出来。而对于外部审计,聘请外部审计人员的权力又往往落入管理层之手,审计人员作为委托人,难免与管理层产生利益关联,其审计的独立性也难以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样值得怀疑。
三、改善公司治理,增强会计透明度的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了公司治理对企业会计透明度的影响,以及目前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对企业会计透明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要增强企业的会计透明度,从公司治理角度,就必须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
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也是提高会计透明度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很多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太严重了。对这些企业而言,改善股权结构,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国有股,增加其他股东的股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股权过于集中是不利的,股权过于分散也同样不好,上市公司在减少国有股的同时,也应该吸收私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等相对集中的投资主体参与持股,这种股权模式才是最有效的,既避免了股东的过于集中,又避免了股权的过于分散。这种股权结构可以避免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分立的局面,从而有效地均衡信息分布,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可避免总经理只维护大股东的利益,也有利于在经理层经营无效的情况下能迅速更换经营管理者。
(二)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当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董事的独立性大大受损。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保证,从而对公司治理产生不良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加强董事的独立性,较为有效的做法是改善独立董事的选举和产生环节。企业可以剥夺大股东对独立董事选举的投票权,让广大中小股东参与独立董事的选举,这样选举出来的独立董事,既可以代表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可以不受制于大股东以及管理层当局,并对他们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约束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对遏制会计造假,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三)改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要改善其激励机制,最有效的做法是经理的个人利益同整个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在对权的授予上,给予合理的、适当的竞争,以解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立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企业还应该提高经理的待遇,给予他们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地激励方式,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用股票期权制度,可以使经理人员更加重视企业长远的发展,从而防止管理当局的短视行为。
(四)完善民间审计机构的聘任制度
审计稽查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由于很难保持独立性,因此审计效果有限,企业很有必要聘请外部机构进行审计。而要增强民间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真实性,必须完善民间审计机构的聘任制度。当前我国上市公司都是由管理层或大股东聘请的,这就会因为利益关系对独立性产生影响。企业可以由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直接聘请和解雇民间审计人员,这样可以增强审计效果,从而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
四、总结
公司治理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管理层和监事会等多个角度对企业会计透明度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小股东监督难以实现,激励机制不健全和审计监督欠缺等众多问题,影响了企业会计透明度。要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增强企业会计透明度,必须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改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民间审计机构的聘任制度。
参考文献
[1]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 陈林荣. 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透明度[J]. 企业经济,2005(09).
[3]王利晓.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问题研究[J]. 时代经贸,2010 (05) .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不断改进、完善。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准则体系。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状况,将有助于会计人员理解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环境,以期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变迁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完善。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日益发展,提出了各国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现实要求,同时,我国会计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业务不断涌现,需要相应的会计处理程序规范,由此产生了对修订会计准则或制定新会计准则的需求。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
我国会计准则变迁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1978年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政策,三资企业出现,迫切需要改变我国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核算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在1979年颁布了《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1985年颁布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开启了学习、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中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道路。
我国于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是结合当时国家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开放、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情,目的是为了改变我国已经实施多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制度,我国采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方法作为过渡,并于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
1997年,我国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并规定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2000年12月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1年,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会计标准要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系,与国际惯例趋同,因此迫切需要改变原来“两则”、“两制”时期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不统一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
2001年我国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到2001年年底我国已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2004年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体系。2006年2月,我国正式了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举措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显著标志。
二、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现实情况
从企业会计制度时代开始,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就一直处在制定―补充完善―重新修订―再制定的循环之中。自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至今10年间,新业务、新问题不断出现。
2014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财务报表列报质量和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修订或新增了7项会计准则、一项准则解释。例如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很多条款进行了系统化整理;修订了《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39号公允价值计量》。在此次准则修订及制定过程中,公允价值方法和原则在存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等多项准则中均有涉及,随着各类资产市场交易条件的日趋完善,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日趋成熟,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使相关的会计处理有了指导性的操作规范。
三、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