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建设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建设行业现状

第1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 投融资 对策

一、城司的概念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渐扩大,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式下催生出城司这种以城市建设为主的投融资型公司。城司是经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市场经济建设为根本、自负盈亏,不具金融特性的国有投融资建设管理平台;主要以城市资本经营为主,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标志性项目进行投融资、建设、管理,使其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城司的投融资现状

(一)资产负债率较高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司的资产负债率均较高,整体债务负担重,财务费用大,给融资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收益,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从而使融资难上加难。以昆山城投为例:截至2015年6月,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68%,除昆山城投本部外,另外下属全资子公司7家,有现金流、财务报表盈利、具备向银行贷款条件的只有乐建公司,资产负债率也达到80%。

(二)财务风险偏高

由于城司的经营项目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主,建筑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额大、回款慢的特点,在资金运作方面时常存在不足或资金流转困难的现象。投融资速度缓慢,便可能使得工程项目进程迟缓,影响交房时间,进而发生资金回笼慢等现象。城司的资金绝大部分沉淀在非流动资产中:一部分以不会立即带来经济收益的在建工程项目存在;另一部分以不能迅速变现的自持式经营性物业存在。所以,城司在经营中可能存在资产缩水或资金周转等风险。

(三)融资压力增强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城司虽然在融资渠道方面都在进行转变,但是其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融资体制构建仍未得到全面改善和创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体量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额逐年增加,融资压力日益增强,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城司的生存和发展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昆山城投也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公司目前为止需要偿还的借款总额56亿元,每年还贷付息近20亿元,虽已涉足房地产开发,但由于房产市场化开发受近期宏观经济影响,土地成本高,盈利空间小;保障房销售周期长,财务成本高,利润低;商业地产均为自持,投资回报期长。

(四)过度依靠土地出让金

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融资的过程中会采取出让土地的方式来加速实现。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起来,各地房价快速上涨,政府部门通过出让土地来快速取得巨额资金已经成为了一种捷径。但这种方式会产生很多后续问题,比如:在房地产行业过热的情况下大量的出让土地,使得开发商为获取最大化收益而使房价快速上涨,虽然经济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在库存房源剧增后,开发商去化速度放慢,资金回笼受到严重影响,融资成本急速增大,造成最终项目收益骤降。

(五)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和实施,使得我国很多行业开展了“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当然初步规定房地产行业也在改革行业之列。据当前形势分析,虽然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尚未实施,但其税收改革已然成了定局。建筑行业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其发展既可能产生机遇,也会遇到瓶颈。根据建筑企业经营情况分析,其企业购进成本要达到销售收入的72%以上,加权平均进项税率要达到11%以上,营改增税负才会略有降低,才符合本次税改不增加税负的原则。然而,2014年全国据实测算的建筑业进项业务发生额尚不足销售收入的50%,建筑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与此同时,房产税于今年在我国各地区试点实行,这也对建筑行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阻碍。

三、加强城司投融资现状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建设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完善并提高城投的融资体系建设,创新行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城司融资体制建设,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各地方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城司的重视,成立专门、独立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投融资体制建设,加快投融资工作的开展进程与发展。

(二)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资源

当前城司在资产管理和城市建设规划方面缺乏统一化和具体化,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城司的资金运作和城市资源开发与规划。政府和公司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城市资源现状,根据城市的实际特点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规划,加快城市建设,进而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资源,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提升城市资源最大化收益。

(三)创新融资运作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城司在进行市场融资时应当随之对其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对投融资体制建设和方式进行改善,打造促进城司平衡发展的经营平台。在融资运作方式方面,可以将精力转向以出售资金或股权、上市等方式,实现资金的最大化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求,是实现城司经营和发展的根本。

(四)加强公司管理体制建设

城司的经营目标主要是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和融资为主,应当根据城司的规模、经营方式和盈利能力进行全面调整,加强公司管理制度制定和整体体制建设,提升公司在市场经营中的竞争实力。管理体制建设和完善是确保公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城司实现发展的基础,完善不足、提高管理、拓宽融资方式等,这些对策的措施对城司经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

1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讲就是城市信息化,是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电子政府、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发展信息家电、远程教育、网上医疗,建立信息化社区。狭义的数字城市是指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3S等关键技术,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系统。通俗的讲数字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数字城市有基础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信息基础设施,是由高速网络支持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及网络交换系统;第二部分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由各类基础地理信息组成,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城市”建设框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数字城市三维建模的基础;第三部分是数字城市的管理使用者,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

2 基础地理信息的现状

数字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可以大大的节约建设成本及缩短建设周期,基础数据是对城市目前发展状况的真实反映,只有保持了现势性及必要的精度,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作用,更好地为城市发展规划做好保障服务。但由于数字城市建设中所收集来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数据形式、数学基础及提供部门等存在多源性、多维性、类型多样性、动态性、关联性等特点,因此必须根据数字城市建设的相关规范进行整合才能利用。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整合时应根据数字城市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从数据的格式、数据的测绘基准、数据的现势性等方面进行。

(1)数据格式的统一

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实测和收集的基础数据,由于使用数据平台、应用需求不同,数据格式五花八门,另外各部门数据采集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时间不同,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各部门间很难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必须使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各类数据转换为数字城市建设认可的、统一的数据格式,如DLG常见的数据格式为dxf、shapefile等。

(2) 数据的现势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改造使得城市现状发生很大的变化,已有的空间地理数据都不是最新的现状数据,现势性不强,因此,已有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是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 测绘基准的统一

空间数据在获取时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使用方便及要求,使用的测绘基准也不相同,这些数据如果不通过投影变换根本无法直接叠加在一起使用,因此数据收集时应注意收集数据的测绘基准信息,以便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方便投影变换,统一数据的测绘基准,进行数据的无缝衔接。

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要求及方法

数字城市建设需整合各部门的数据,如测绘、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各个部门的数据,他们所提供的数据在采集、编辑机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均参照本行业的技术标准,如在数学基础、建库标准空间数据分层、属性信息及质量等方面均不相同。因此针对以上的因素,在数据进行整合时应由一下几个环节,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需收集测绘、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各个部门的相关数据。数据收集完成后,应首先分析源数据的数学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及空间分层、属性信息及数据质量等,找出与数字城市建设标准及要求间的差异,建立新旧标准及各矢量图层之间的关系对照表。

(2)数据转换及入库

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投影变换、分类代码的转换、图层的定义及重新分类、已有属性信息的提取等处理,使之初步符合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

矢量格式转换后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空间实体无丢失,空间实体几何精度符合要求,空间实体属性内容无缺失,不改变实体之间、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DOM数据转换后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DOM数据的颜色不失真,DOM数据分辨率不降低。DEM数据转换后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应保证正确,格网点的高程值应保证正确。

数据转换入库后应进行数据编辑处理、接边处理、拓扑关系处理、属性信息检查及补录等工作。

矢量数据编辑处理完成后应满足:要素分层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图层设计及整理要求应符合数据库标准,属性数据填写正确,数据代码正确。数据接边后应保证分层实体及属性值应保持一致,图层内部及图层间拓扑关系正确;接边时低精度数据服从高精度数据。影像数据整理镶嵌需具有相同分辨率的才能镶嵌。并且应保证:地理覆盖完整,镶嵌后无模糊或重影、色调均匀、纹理清晰。DEM数据接边重叠区格网点高程值一致。

(4)数据质量检查

数据整合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数据的数据基础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逻辑一致性、合理性、属性数据正确性、附属资料完整性等内容。

4 结束语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数据,可以提高数字城市建设速度,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在采集、数据库建设等采用国家统一标准,实现各行业数据的共享,更好的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倬,,李成名,李海明,毛东军.数字城市与城市信息系统建设[J].地理信息世界,2008(5).

[2] 承继成, 林晖, 周成虎, 等. 数字地球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3] 边馥苓, 王金鑫. 论数字城市工程及其技术体系[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4, 29 ( 12 ): 1045-1049.

[4]陈延媛.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03).

第3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智慧产业;信息整合

信息时代的今天,科技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事物与新思潮的出现与涌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的发展,智慧城市早已不是一个只出现于纸上的概念。本文结合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智慧城市如何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让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1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概况

1.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在我国,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已经明显提升了各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在很多城市都成立了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截至到2018年,我国范围之内的副省级及以上的城市当中的95%、地市级城市当中的83%,数量累计高达500个,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或者正在建设智慧城市。而目前也已经有了290个城市入选了我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从2013年开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已经迈入了建设高峰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1.2发展历程及意义

在1990年的时候,美国旧金山举办把“智慧城市、全球网络”当成主题相关议会,把智慧城市的相应思想第一次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8年的时候,IBM公司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把“智慧地球”公开与人民的视野当中,第一次把“智慧地球以城市为基准”相应思想公开到人民的视野当中。在2009年的时候,北京把智慧城市当作一个全新的目标进行相应的建设,“智慧北京”、“智慧南京”等不同形式的智慧城市不断发展起来。在2010年的时候,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作出如下解释,把“智慧城市”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在2014年的时候,在我国的范围之内累计总共由400多个大众型城市开始把智慧城市当作重点目标进行建设,“智慧城市”所表达的相应理念被融入城市规划当中,成为十分重要的建设目标。

1.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1.3.1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我国的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速度也曾一度滞缓,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远规划,各个不同领域之间信息分割明显,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建设要求体系。这将会导致不同城市所建设的智慧城市系统多少存在差异,彼此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整合、分析。当城市之间或者跨地区产业、跨产业合作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在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系统管理上带来不便。

1.3.2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由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不够准确,在很多方面政府干预过多,减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政策不落实,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所以,应当以智慧城市建设企业为主,让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而政府主要是做好引导工作即可,宏观上做好调控,这样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建设。

1.3.3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托于智慧产业,首先就是科技行业的发展,也就是高端智能产业。但是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很严重的智能产业发展不均衡。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平稳,但是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更好的为智慧城市建设做服务。

2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1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在制造业、工业等领域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步。目前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与革新,如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电子科技行业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到应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工业模式向新兴产业模式的转变,不仅如此,技术产业也日渐发展壮大,已然成为了工业领域中的主导型产业。

2.2国家计划投资规模

在政策方面,我国科技部已经在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在“十一五”的前三年就投入了40亿元,国家发改委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在发展科技与经济上,我国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济与科技问题,智慧城市恰恰结合了这些要求,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节能减耗,是最佳的可循环经济模式。

2.3城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2.3.1拥挤的城市交通

由于在城市建设之初,城市规划不够完善,导致了城市在自身的后续发展当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就是经常会发生的问题。在1980年以来,中国在特大型的城市市区当中机动车保有量十分巨大,让平均时速从20公里降至了12公里。在许多大型的城市中心,机动车的平均时速降至了8-10公里。在我国的范围之内拥有31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在交通流量负荷方面已经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一些城市在中心地区的相应交通处于半瘫痪的状态。

2.3.2城市环境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雾霾。我国把煤当作最主要的能源来进行使用,但是煤在燃烧的过程当中会让数量十分庞大的烟尘扩散出来,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不同的污染物,让大气被严重污染。我国在实施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在机动车方面的保有量不断得以增加,让机动车所释放出的相应尾气对城市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3智慧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对策

3.1智慧城市促进智能产业发展

3.1.1促进作用

智慧城市涵盖了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环保、智慧学校、智慧港口、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物流、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银行等,让这些不同的智慧行业能够在跨行业当中实现有效的合作,并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程序。智慧城市建设涵盖的智慧产业领域十分广泛,此些都同城市相应的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科技发展当中表现出的相应水平、在区域当中表现出的相应竞争力等息息相关。因此,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城市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3.1.2大力发展智能产业

如此多的智慧行业要得以实现,必须把智能产业当作主要的事业进行发展,智能产业在相应的科技领域是比较高端的,举例来说,传统制造业、其他的新兴产业。实际上,很多行业都会涉及到高端智能产业。并且,高端智能产业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被定位为重点项目,该产业旨在一方面,让传统的行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对应重大成套设备,例如:自动化领域、节能降耗方面以及智能化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重大工程当中符合相关要求的相应成套设备,例如核电、能新能源工程、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通过智慧城市发展新能源、核电能以及智能电网等工程项目,减少煤的消耗,减少大气污染,给地球空气质量保驾护航。

3.2智慧城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2.1智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辐射范围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辐射到很多的行业领域,智慧城市囊括了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许多不同方面的相关内容。智慧城市能够借助相关的数据、结合相应的信息、使用各种形式的通信技术对城市的核心系统进行整合,进而对公共安全、医疗、民生、环保、工商业活动、城市服务等不同领域所提出的相应需求做出一系列的智能响应,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便利,打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高科技的城市宜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2.2政府应当发挥平台作用

智慧城市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产物,发展智慧城市将会间接的推动城市各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会给城市医疗、生活、交通、管理方式等诸多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促进。要想进一步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就需要打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进一步带动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做好引导与服务,充分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推动改革和创新,将各个部门之间原本分割开来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跨界的多方面合作,同时,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对社会公众进行开放,让其能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作用。

3.3智慧城市促进信息消费增长,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3.1促进信息消费增长

智慧城市将城市各类信息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这就需要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能够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构建泛在、宽带、安全、融合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让信息相应的消费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建设出“透彻感知、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让信息消费能够又快、有好的得以发展。电信行业会为此投入数量十分庞大的资金,全力推进光网城市、畅通网络、宽带无线城市、信息中心、数字民生、数字产业、电子政务、数字园区等不同的信息化重点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将会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城市信息消费。将加快“宽带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推动城市信息消费快速增长。

3.3.2统筹规划,整合智慧交通信息缓解交通拥堵

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建设者要做好规划工作,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可能出现的需求,编写好详细的方案。在智慧交通的建设之初,要对城市的车辆持有量以及预计城市未来车辆的持有量进行调查,对城市道路分布、城市建筑群特点、早起城市建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要重视智慧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整合平台,参考这些数据制定出更加准确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第4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 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 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 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 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 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 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8]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

第5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一、事由与原委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山区城市。随着汽车、旅游、化工、医药、建材、农副产品等行业的大力发展,经几十年建设,一座座新的厂址和一片片的厂房拔地而起,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湖北省把十堰市打造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这就给十堰市国土资源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状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为了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根据十堰市地形特点,近年来,市政府坚持慎重、适度利用山体资源的原则,科学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就山依势、因地制宜的开挖整合部分荒山,一座座山头、山梁在这变迁中消失,通过山地治理与整合,新增建设用地达数万亩,大大缓解了城市的工业、住宅、水、电、路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行业等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此项举措已得到湖北省的肯定,被誉为节约集约用地“十堰模式”,国家国土资源部对十堰不占用耕地治理山地建设发展城市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开挖山头、坡体影响周边山地的生态景观,造成山体。伴随雨季的到来,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反而制约了社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大力加强开挖山体的治理工作,已成为十堰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山体的治理和植被恢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采取科学合理适宜的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供京津,支援国家建设,造福于社会。

二、现状与对策

目前十堰市开山整合土地资源后出现的山体分布在北京路、东环路、浙江路、郧十路、发展大道、凯旋大道、建设大道、中岳路、林荫大道、东风大道、许白路、重庆路、上海路、丹江路以及各类工业园(区)等地段,分布在市中心的几百平方公里。为了治理山体,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有一定的成效,但治理面不广,力度不够,有的项目完成了,山体却仍然存在,治理有难度,还有做表面工作的现象,成效不佳。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加强领导,政府的相关部门联动协调一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治理山体与相对应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审批、监管、技术材料、档案、验收、评审以及发放各类证书捆绑在一起,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使山体的治理工作便于可控性、可操作性、有抓手;坚决打击随意开山挖石行为,建立有效的监督监管长效机制。二是要合理、适度、慎重、科学的利用山地,山体治理纳入规划设计。三是山体的治理要经济、适用、因地制宜。根据山体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案,山体是岩石的,要对岩壁整理改造、装饰,使岩面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像天然的山体或岩石,建造像天然一样的各式景点,改变岩壁的外观,依岩坡就势加以利用,雕像塑造成叠石、叠山、石峰、悬岩、峦岭、洞谷、峭壁、幽路,成为景观资源,供人们休闲;还可以利用陡峭、落差大的岩壁建专项运动场所,如攀岩运动项目。四是对山体能重新建耕作层和土壤改造的,要根据山体的实际分别建带状、网状、沟、槽、穴、框格、毯带或整体进行客土喷撒或客土回填,确保水土不流失,以便种植植物;根据已重建的耕作层和土壤改造后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喷播、移植生长快的乡土化、地带性的乔、灌、草、藤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如十堰地区非常适应种植葛藤、爬山虎、刺槐、刺柏、马尾松、二花、金针、茅草等植物,这些植物耐旱抗寒,投入少,成本低,以利于植被恢复工作的进展,有效的治理坡体,优化环境。

三、结束语

第6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建 投融资体制 问题及对策

当前,随着对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日益扩大,建立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以政府财力直接投入为主导,行政配置资源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已无法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公用行业市场垄断,开放城市基础设施市场,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行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最终建立政府融资平台化、公用事业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投资主体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融资渠道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一、目前城建投融资平台的现状及问题

1.现有投融资平台脆弱,缺少实体支撑

按照“政府投资、国企运作”的模式,各地通常以无收益的公益性资产为资本组建国资总公司作为投融资平台,然后以政府信用为担保进行融资并负责项目实施。由于缺少实体支撑,几乎没有经营现金流入,其财务指标通常达不到基本的信用标准,必须依靠政府资源的支持,才能勉强维持平台资金周转。

2.债务问题突出,债务风险凸现

一是筹资渠道单一,城市建设债务主要表现为对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还贷压力大;二是债务结构不合理,多为中短期贷款,资金还贷期集中,可持续能力不强;三是净资产负债率高。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是公益性项目,投资回报少,必然造成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本金却未能与负债总额同步增长,造成了净资产负债率畸高。

3.项目管理机制混乱,损失浪费问题严重

目前,城建投资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建设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国有独资子公司作为建设业主,各子公司的组织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不专业,违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招投标不规范,存在规避公开招投标,评标把关不严,业主擅自变更招投标结果等问题;二是项目超概算严重,很多项目实际投资超概算50%以上;三是项目建设和基建财务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变更设计施工、违规签证、提前支付或多付工程款等问题。

二、现行投融资体制运行中已暴露出的弊端

1.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城建、市政、交通等领域的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均为各主管部门成立的国有独资子公司,呈现分散融资、单一建设、垄断经营、统一还贷的局面,这些公司拥有代行政府职能的天然业主地位,与政府往日成立指挥部直接参与投资和建设没有本质区别。

2.成本约束弹性化

现行模式其实就是“借贷主体是国资总公司,投资主体是各子公司,最终负债的还是政府”。这样,各子公司既不承担偿债风险,又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造成各种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普遍存在损失浪费资金的现象。

3.融资渠道狭隘化

现行的投融资体制,融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银行,不利于民间资金、企业资金和外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事实上,许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有意向出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缺少准入规则,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呈封闭式运行,使外界参与投资出现瓶颈效应,抑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项目公平竞争的积极性,阻碍了政府财政之外的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对下一步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1.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传统体制使得人们对城市建设中公用行业的理解发生偏差,往往只注重它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的一面,认为公用行业向社会提供服务应该是无偿的,即使收费,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实践证明,无视公用行业经济属性的观点,只能导致这一行业的不断萎缩和衰亡。今后必须真正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以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来运作城市建设,构建城建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贴于

2.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节约政府投资,解决制约城建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投融资时应注重直接融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偿还过程的良性循环机制。主要是从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以及各种融资模式的组合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营利点,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实现市场化的投融资格局。

3.盘活存量,搞活增量,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和激活无形资产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相辅相成,互为条件。通过经营城市,最终要使城市资本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

4.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提高运行效率。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可消除原有体制下严重的“等靠要”现象,政府可以把主要精力转向为投资者服务,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同时,政府应防止从统办统揽的职能定位极端走向全盘推向市场,由市场主宰的职能虚位极端,在整个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必须切实加强政府的监管、导向、调控作用。

5.加强对城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强化建设资金管理提供保障,做到“二控制一加强”。

(2)加强审计监督。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工程合同、支付凭证和工作量的审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严格审核项目用款,减少项目资金沉淀。

(3)配套进行项目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以及项目制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6.建立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偿债机制。建立稳定的城建发展专项资金和可靠的贷款偿还机制,是保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笑琴.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投资环境[J].中国科技产业,2005,(5).

[2]樊保军.小城镇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J].村镇建设,2004,(3):15-18.

第7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建设;管理方案

自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起,政府部门不再直接对城市建设进行之间参与,而是变为了“监督者”,然而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没有认识到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直接做了“甩手掌柜”,完全放权于企业,这使得政府部门的决策与实施脱节,企业的自由度过大,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性,改变观念,转变角色,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中来,对城市建设管理做出引导。

1城市建设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1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整体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对于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建设管理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若城市建设管理科学、合理,则城市的生态、人文、经济等方面必然能协调发展;反之,若城市建设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管理漏洞,则城市的发展必然不均衡,这会影响到城市的长期发展。当代各国城市管理改革的基本趋势是走向现代城市管理,即通过城市建设管理改革,改变以往低效、高消耗、高污染的城市建设模式,争取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为城市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1.2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管理重视不足

2004年7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标志着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的参与到城市建设管理当中来,而是逐渐变为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然而,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对此的认知不足,没有按照要求行使对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利,而是完全放权于企业,做了“甩手掌柜”。政府部门忽视了城市建设管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及时履行其职能,对于影响城市长期发展的项目没有及时叫停,任由其发展,这直接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发展[1]。政府部门的决策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政府完全放权于企业,可能导致企业与政府的意见不统一,政府部门的决策难以实施,长期以往,会影响城市的发展。

1.3城市建设方案不尽合理

城市建设管理的核心是城市建设方案的提出,建设规划部门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城市长期发展计划,对城市下一阶段的具体建设方案进行规划。城市建设方案的提出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方案既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当前发展情况,又要考虑到长期发展规划。然而,一些城市的建设方案设计的不尽合理,一些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时没有贴近民生,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安排了很多“面子工程”,却没能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这种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方案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除此之外,一些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重视可持续发展,仅重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重视城市的长期发展,没有重视生态保护,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对城市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已经走上了发达国家老路。为了控制这一问题,城市规划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重视可持续发展,做到社会、经济、生态、人文共同发展。

2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的措施

2.1建设管理部门完善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我国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应完善相关政策,扶持一批符合民生的的行业。做好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环卫、公共交通等一系列的行业的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制度[2],同时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断健全企业服务质量监督和价格监控机制,在平衡各方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供给的连续和稳定,努力维护好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2.2重视城市建设管理

城市发展建设管理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政府部门首先要重视城市建设管理,明确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开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忽视了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有着负面影响。为此,政府部门应改变工作方式,寻求对城市建设的间接管理。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让政府部门由城市建设的“执行者”变为了“旁观者”,而政府部门应通过放权于其它社会组织,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旁观者”变为“监督者”。使政府监督构机承担一定的监督责任,一定程度上恢复自己本身应固有的执法地位,为城市的建设管理作出贡献。

2.3科学的进行城市建设管理

为了做好城市发展建设规划,政府部门在对城市建设方案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既要保证经济水平,由于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放任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驻到城市当中。也不可光顾着搞“形象工程”、“奢华工程”,城市形象上去了,却忽视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城市建设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政府部门“闭门搞建设”,很可能会出现规划失误。为了更加科学的进行城市建设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宣传,强化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做到让百姓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

3结束语

城市建设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城市的建设管理科学、合理,那么城市的发展必然十分迅速。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做好城市建设管理,政府部门要贯彻“城市建设为人民”的基本理念,在规划城市建设方案时,一定要倾听百姓的呼声,真正做到行政为民,不可“闭门搞建设”,盲目的推行城市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应完善法律政策,对于能够促进城市发展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业或企业要大力支持,对于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企业要及时取缔,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2013(4):20-120.

第8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海绵城市;海绵体;武汉

一、武汉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现状

海绵城市指的是将城市比喻为海绵一般,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很好的应对自然灾害与适应环境的变化,可以实现城市的良性水文循环。武汉市在长期的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城镇化区域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由于武汉市城镇化之前的土地具有较高的入渗系数,大量的降雨可以渗入地下,而城市建设形成的屋面、路面、广场地面等则基本不透水,使城区仅有很少量雨水能渗入地下,绝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需要排出城区。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扩张使城市原来设计的排水能力被大大超越,导致城区“逢雨必涝”;雨水被排出城区后,地面快速变干,缺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导致城区“雨后即旱”。城市建设引起的这种水文过程变化,又会导致城区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等许多生态问题。武汉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不同的行业领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政府在其中始终扮演着城市的决策者的角色,起着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着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科学的协调规划、国土、道路、交通、园林等部门,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低影响、可控制的科学建设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将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各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落实各政府部门在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的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

二、武汉市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问题

(一)城市“绿色海绵体”稀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导致海绵体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谋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无节制的开发土地。各种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城市绿地不断减少。在城市能够吸收雨水的海绵体非常欠缺。房地产开发的速度太快,房价不断上涨,许多人热衷于房地产事业,城市水泥地面不断增多。同时,政府方面也没有注意到城市绿色海绵体缺失的问题,缺少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所以,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解决不当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城市生态水系统不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道路、广场的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建设、城市自然水生态系统修复,雨水的收集、蓄存、净化、利用、排放设施建设。这些建设内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相当于一个庞大的城市水生态系统,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这个系统把城市分散各板块的水资源整合、利用起来。根据武汉市政府的目标,武汉市城市绿地在接下来几年里需要突破37%,地下水供给量从326×104m3达到647×104m3,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久的努力。因此,如何整合水生态水资源并将其形成功能性划分明确的系统管理将是武汉建设海绵城市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三)城市用地紧缺。海绵体的建设必不可少的需要牺牲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因为海绵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还原城市绿地的面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再次利用雨水、存蓄、回收的功能。但是城市用地也是十分宝贵的,目前存在的交通堵塞、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都是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减少的原因。所以海绵体建设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减少带来的相关冲突。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人们旅游的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是武汉市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武汉市政府在保护风景名胜的过程中,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比如限制开发生态用地。武汉市在建设大桥和隧道时,遇到了很多阻力。城市的东部和西部的城市建设用地也十分紧张,存在着许多的人地矛盾。综上所述,在海绵体建设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争夺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武汉市发展海绵城市的对策

(一)加大海绵体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为了确保海绵体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功能,增加海绵体规模的方法主要有:将城市建筑用地的表面改成可以渗入的物质,增加城市绿色景观,增加公园、植被等面积。恢复城市的绿地面积,还要充分的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对于受到损害的海绵体还要进行保护。提高人们保护海绵体的意识,认识到建设海绵体对武汉城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二)整合生态水系统。城市整个生态水系统规划,是将城市的雨水、污水、再生水以及所有水系统整合起来,形成致力于雨水蓄存管理、水资源利用、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构建成一个有效、安全、无污染的生态水系统。生态水系统的构建主要围绕水资源的节能减排、水污染控制解决、水环境生态改善展开进行,通过水循环再利用、控制污染源、改善生态等手段,使生态水系统得到良好的整合,从而达到建设海绵城市的最初目的。(三)合理利用城郊空间。在雨季,海绵体能够充分吸收地表无法吸收的多余水分。在旱季,海绵体能够蒸发水分,降低城市的温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而应该结合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也进行海绵体的建设。武汉的地理环境周围有大范围的湿地等天然的海绵体。我们可以将城市周边的山谷、湿地、山林综合起来规划。充分利用周边的地理环境来舒缓城市用地的压力。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方法来建设武汉地区的海绵体。此外,可以将山谷和山林地区沿着等高线建设水坝,在高处将雨水拦下,汇入地下径流以这种方法来补充地下水。这种方法还提高了城市周边地区水资源的积蓄功能。此外还可以充分的保护城郊地区的山体,储备更多的水资源促进城郊植被的快速生长,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四、结论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而应该结合城市周边地区的环境也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还可以修建蓄水池,将雨水通过绿地或植被将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位。因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还原城市绿地的面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再次利用雨水、存蓄、回收的功能。利用海绵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受到损害的海绵体还要进行保护。提高人们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识,认识到发展海绵城市对武汉城市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谢菲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建设行业现状范文

关键词;城建档案;档案现状;管理对策

Abstract: With China's reform deepening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rban construction speed and scale will more and more big,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rise of the municipal files industry provides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y, believe in all of the municipal files of the industry cooperate, members of the file contains the r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ere, the author construction of city archives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he municipal files; Archives actuali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的成千上万的文件,通过不懈的努力,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会更高,更广泛,更深的领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城市建设档案部门逐步实现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导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实现有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最大限度的服务社会。

1当前城建档案管理问题

1.1档案收集问题

文件中包含的突出问题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收集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所有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存在遗漏问题。二是收集的内容是不准确的。一些已被收集在城市建设档案,但缺乏审批、图纸缺失等问题,如此发现一些材料不是最终稿。

1.2档案利用率低

在实践中,城市建设机构、单位对城建档案的意识不高,不到紧要关头,一般都不查阅城市建设档案,导致城建档案利用人次、卷下等指数都相当的低,很难发挥档案积极作用。

1.3建设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意识较差

城市建设档案工作要用于历史沉积的档案为现代化城市服务。另一方面对城市建设的形式,文字,图形,声像资料能够随时归档,为现在和未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可借鉴的依据。因此,城市建设档案工作面临的是城市方面的单位和个人。但人们对城市建设档案的认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城建档案馆是了解甚少,建设单位是很少主动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竣工档案,如单位有一个文件不检查,造成的经济损失发生,新闻媒体对档案馆宣传不够全面,公众对城建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清楚。因此,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的宣传,向公众展示的建设成果,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建设行业内部的协调,确保形成城市建设档案和档案是目前急待需解决的问题。

1.4管理水平不高

由技术层面说法,部分区域的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水平还是较为低的,档案分类的科学不够,存储不合理等。由业务的角度来看,部分区域城镇建设档案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流程或程序没有完善,更多为随意性。

1.5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1)信息建设时,硬件投放滞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快速更替,及其硬件配置,网络的形成仍然是滞后。这种有限的人力实施大规模城市建设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利用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2)信息化建设,软件或系统开发的步伐太慢。软件及系统开发是要提升传统档案管理手段的推广,则需纵、横向的分步实施,相关于对从整个系统或区域布局统筹安排,当前的软件或系统开发缺乏积极的反应。

3)管理理念的变革。信息文件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只是按部就班转变观念,不仅不能满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也有悖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扩大视野的档案管理人才,不断进行管理知识和手段的更新,而这恰恰是城建档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建设档案管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不够重视现实状况思想,各级政府不够重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一些干部认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在整个政府工作,没有考虑到城市建设档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思想上不够重视,决定在行动将不会过度倾斜。一方面,资本投资不够,导致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设备落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不可能的。另一边面,人才实力不够,上级主管部门将重点引进人才,真想干事人员也不想搞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这项工作。

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够,操作系统、工作不明确,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档案的收集,查阅,回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程序,一些部门还没有理顺,造成非常混乱。有些档案的收集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标准,这在许多档案管理部门不清楚的。员工没有检查它是否符合条件的档案的收集。主要来源于人事、考勤、激励的管理制度对此许多部门仍然没去建立起来,有的甚至成立了,但还是相当的健全。

3,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对策

3.1加强城市建设档案馆队伍建设,

城市建设档案馆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城市建设档案馆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系统,它是从事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和不断开发人才资源潜力,为了形成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型;则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目标责任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创建一个档案人员潜力发挥的良好环境,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其档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采取各种手段吸引,更具体的人才充实城市建设档案队伍的不断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档案馆。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是基本保障的资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充分考虑到新形势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提高投资的资本。确保提供足够的保护。同时,避免投资长期一成不变,每年递增机制建立,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每年增加财政投入。当然,财政投入并不是无条件的,任意的。1是科学评估资金需求,根据需求投资基金。2是加强资金使用和确保资金根据需求使用。3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避免浪费和废物问题。

3.3先进信息技术的引进

信息技术是促进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如有条件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加于实现信息化来运行。科学设计,城市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聘请专业的系统设计方法和软件供应商,确保遵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达到最高效率。其次加强提升学习的研究,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拥有先进的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交流学习,积极学习的类似单位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借鉴避免走弯路。另外改造升级,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化的技术迅速变化更新速度很快,但也适应当前的需要。

3.4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城市建设档案人员)

城市建设部门应当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必须加强档案教育相关知识。展多层次,多档次,多形式的档案教育培训。提升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举办各种培训班,建设一个开拓积极、知识与专业结构合理,了解业务了解现代技术的城建档案干部队伍。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扩大高、中级职称人员,提高专业水平。组织学术研究等活动项目,介绍有关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动态,引进先进的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管理方式、手段,提升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3.5建立了完善的管理系统

规则和条例,重要保障城建档案实现长效、常态管理,建议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个单位应该建立激励体系,如奖励、晋升制度等。在过程中必须体现公平性和竞争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向上热情主动的工作态度。此外,相关的业务也不断改进,包括文件、参考、查阅、服务管理制度等。

3.6,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城市和农村一体系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城市和农村充分发挥在政府的主导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市(县)两级城市建设档案的过程监督和协调制度,加于督促各级城市建设部门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的工作。通过完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政府的规定,相互制约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和档案执法行为,确保每个市、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均衡及协调发展。另外加强部门协调来提升服务的质量。城乡建设项目往往长期线涉及面广,这需要所有相关部门加于沟通和协调,确保重点工程档案和数据及时完完整整归案。各级各单位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各类工程档案,则能确保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科学和详细的文件的结果,才能充分发挥它资政的社会功能,更好的服务于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