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财务中心的简单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共享服务 流程管理 绩效考核
一、引言
2013年底,财政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14年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型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二、财务共享服务概述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财务共享服务(简称FSSC)是近年来出现并盛行起来的财务管理方式。它是将不同地点的实体的那些业务量大、容易标准化且重复性工作多、劳动密集的基础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其主要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规模效益,使企业内部成本有效降低;二是为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制定及实现提供信息支持;三是优化了企业的财务流程,提升了财务部门的业务能力,增强了财务的地位和对外谈判的筹码,使得财务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得到了增加;四是通过共享使得财务管理能力有了重大突破,财务人员从重复性和繁琐的财务核算工作中释放出来,从事全面预算、资本运作、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等高附加值的财务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我国引进和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相对较晚。二十世纪末,共享服务中心开始进入我国,并被不断地应用起来。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监管政策趋于国际化及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集团开始计划或者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设。根据德勤2013年全球共享实践调研显示,在受调研我国企业集团中,有超过70%的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集团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以宝钢、海尔、平安为代表的一批我国大企业集团积极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且实施效果较好。
由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2015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集团已经开始关注和初步付诸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企业集团期望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形成有效的内部管理模式来加强成本的节约和利润的上升。然而由于企业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基础、绩效考核方式以及信息化成熟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时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得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难以发挥出来。
三、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人员队伍建设问题。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量很大,需要很多具备一定核算能力的财务人员。对企业集团来说,短期内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存在较大困难。此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将会有更多的财务基础性工作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需要每天忙于处理这些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流程,工作内容简单、重复,不利于人才培养。同时财务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也导致整体的效率较低。
(二)流程管理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必然导致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因此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时,流程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流程管理能够不断地推进、优化以及开展,进而能够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更好地保证了客户的服务水平,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对成本进行控制。然而,我国部分企业集团并没有加大对流程管理的重视力度,甚至没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从而不能促使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方案不能顺利执行。
(三)绩效考核体系问题。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时,并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情,运用科学先进的绩效考核方式,而是直接应用不适合企业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而导致绩效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不足。企业只有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的绩效考核方式,才能够有效地考核财务工作的绩效,促使企业适应时展的潮流。此外,当企业没有及时更新绩效管理体系时,就不能确定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不能确保资源利用率是否达到最大化。
(四)信息系统整合问题。尽管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会计流程的方式,使得集团整体的财务数据集成基本形成。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企业集团的信息系统整合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不能很好的共享,不能完全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需求。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业务单元地处不同区域,彼此之间的信息传输要通过远程网络来完成,而信息系统整合能力不强,造成了本地工作与远程沟通不协调,严重降低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
(五)财务共享服务领域的拓展及相关服务产品的创新问题。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仍然是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预算、费用报销、基本财务分析的层次上发挥作用,并没有对其服务领域和服务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这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无法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
关键字:发电企业财务共享应用
中图分类号:D922.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某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背景和意义
(一)某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背景
纵观电力行业形势,国内用电需求从年初开始逐步放大,已显现出持续回暖态势,市场下行压力渐趋缓和。然而,从电力行业内部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在电力市场方面,电力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态势仍将延续,替代电量市场逐步萎缩,竞争机组增加,争取替电将更加困难,大用户直供电改革迟迟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国家对电力行业结构调整方面,国家逐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新能源产业高调登场,火电企业将面对更多的市场竞争主体,承受更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和节能环保压力;在生产经营方面,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能全面落实到位,“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总体上仍将继续,利润空间日益狭小,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大型发电企业的业务遍布全国各地,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提升企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际国内著名企业,近年来不断再造财务管理组织,梳理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以保持其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中,建立财务数据共享中心是近年来这些公司进行财务组织再造和财务管理流程优化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并已开始被国内管理较为领先的集团企业尝试,必将成为未来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新趋势。
(二)某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意义
通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在财务领域率先实现共享服务契合公司战略需求,满足内部管理需要。公司可以将财务领域作为共享服务的起点,为其他领域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参考和蓝本。
1、适应公司战略需求
(1)、集团管控力的提升需求,随着建立大型电厂工作的展开,需要进一步提升集团整体的管控力和领导力,因此加强财务集中统筹管理运作尤为重要。
(2)、创新管理体制,打造新型财务管理团队:
公司的创新体制,成为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驱动力量。财务核算业务共享集中,释放财务人员力量,更多的支持公司经营决策和对业务单位的经营支持。形成创造价值的新型财务团队。
2、满足内部管理需要
(1)、政策执行一致化,核算业务的集中处理,消除地域差异,保证审核会计的执行口径保持一致。
(2)、作业效率高效化,通过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建立,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从而实现作业效果与作业效率的全面提升。
(3)财务管理透明化 借助财务转型,使得现有财务管理模式下的信息不对称得以消除,可以及时准确地提供多维度数据信息。
二、某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方案
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即提供财务共享服务,通过统一办理公司所属企业的原始单据审核、账务处理、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工作,达到提高公司管理效益的目的。对于不同类型的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模式也会因行业特点、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及外部经济法律环境等有所区别。本文重点介绍某发电集团建立区域性共享财务服务中心的组织人力、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职能等设计方案。
(一)、某区域共享服务中心组织人力方案
1、组织定位
某区域财务产权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行政管理权和业务管理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托财务产权部的成熟管理优势建立和运作,为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减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带来的风险,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采用本方案进行组织定位。
某区域财务产权部下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原各厂财务部门将会计核算职能剥离集中至SSC处理。
某区域的财务管理职能由区域财务产权部负责。
某区域财务产权部向各厂派驻财务人员,负责本地财务管理职责的执行推动和业务支持。
2、组织机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设7个专业分组,具体如下图:
3、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思路:
以现有某区各厂业务量为基准,并考虑集中后的效率提升,同时考虑业务的稳定过渡,进行人员数量的测算。
考虑财务共享的业务流程要求并结合某区大型管控的相关要求。
着眼未来,为今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知识结构优化,引进高素质人才做好编制准备。
在财务共享服务上线初期,为保证稳定过渡,风险可控,人岗匹配尽量按照人员对岗位的熟知或按原岗位进行配置,共享中心运行稳定后,根据人员技能情况进行岗位调整或轮动。
人员配置框架:
经以上原则测算与分析,在共享中心建立初期,保障某区业务正常运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体编制需求为28人。其中业务处理人员占72%,业务专家10%,管理人员18%;
各厂本地还需设置财务经理、票据扫描和归档人员及税金资金资产接口人,按每厂3名设置,共9名,本地编制共9名。
某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本地财务总体编制需求为:37人。
(二)、某区域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管理流程设计方案
某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将会改变目前各厂的费用报账方式、流程、报账要求等,同时原分散在各厂财务部门处理的会计核算业务将集中至某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因此对未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业务流程运作,如何顺利过渡到共享模式,如何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如何保障对业务单位的报账和支付影响最小,将是本方案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的业务流程在此次项目中进行框架设计,并对梳理出的19个主流程进行了关键节点和影响的分析讨论。
1、设计思路
此次进行流程设计基于以下四个基本的业务前提:
基于影像扫描系统的票据传递方式
各厂的财务票据将通过影像的方式在各厂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信息流转。
票据与会计档案在各厂本地保管
各厂的原始凭证及会计档案在各厂本地进行保管,档案管理不进行集中。
基于各厂费用中心全部上线的报账方式
各厂的费用报账方式均基于在费用中心内进行填单和审批。
财务共享不改变各厂的财务业务制度和审批流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初期,允许各厂在财务业务制度及授权审批上存在差异,仍按照各厂规定执行。
2、 设计框架
某区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设计框架包括19各主流程,51个一级流程、34个二级流程和2个三级流程。
(三)某区域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管理制度设计方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形式将运营管理体系中每一部分的规范、要求和操作固化下来,是运营管理体系发挥效用的重要保障,指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组织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的.
1、设计思路
(1)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职能及管理目标
首先要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公司组织中的职能定位,以及通过管理想要取得哪些效果,为制度的制定指明方向。
(2)分析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
其次,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运作,如工作质量、绩效、服务等,依据这些因素设定管理制度需要涵盖哪些方面的内容。
(3)结合内部组织架构及职能的设计
再次,管理制度的设计要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及职能设计,以明确和划分制度的执行与管理责任。
(4)梳理出与其他制度的关系与层次
最后,制定制度前要梳理清楚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与层次,避免制度的重复或出现未覆盖到的真空。
2、制度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制度框架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视角解析。横向分为两个维度:业务维度和运营管理维度;每个维度纵向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各类别总体制度和操作规范。总体框架如下图:
(四)、某区域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管理职能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
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适度分离,各自专业提升。
核算分离,支持各厂本地财务转型。
2、设计框架
3、实施后管理职责
业务真实性责任主体:由于经济业务是在各单位发生,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各厂财务经理需承担相应的会计法规责任。
内控责任主体:由于各项经济业务在各厂本地发生,涉及会计核算最基础的原始记录都由本地收集,各厂要执行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取得真实合法的原始凭据,按规定流程发起报账。
资源管理责任主体:各厂仍然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各项规定,实施资源的分配和动态管理,承担各项效绩考核责任,不会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立而改变单位的责权利格局。
审批责任主体:各厂在报账时使用的是本单位的资源和预算,因此报账审批流程和对外支付款项的审批责任不会发生改变,仍然由各单位负责。
审计责任主体:仍然以各厂为单位展开经济审计、工程审计、税务审计和其它各项财政工商检查,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税收责任主体:需进行属地申报的税目仍然按现有规定属地申报,经属地缴纳入库,不影响各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关系。
三、某大型发电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目标
(一)、会计业务处理的标准化:推行财务共享服务,借助集中的财务共享中心,基础的会计处理从分散的各地财务组织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解决成本与效率问题,建立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的,形成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的作业过程,从而在支持业务的同时,实现对自身效率与公司效率的共同提升,显著降低成本。
(二)、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借助财务集中及之后的财务转型,通过高度的执行力和标准的财务流程推动了公司战略及财务管理意图的贯彻执行,使财务在战略支持、业务财务、共享服务方面均有更专业的表现,财务管理能力获更多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三)、前瞻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财务转型的过程以及结果输出中,应具有更高的前瞻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财务集中的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组织规划上预留空间,避免为转型而转型的资源投入。
(四)、完善的横向及纵向组织间协作:转型后的财务在横向存在共享服务中心与各财务部门间的协作关系,纵向存在公司本部与分子公司直接的协作关系。在这种横纵交织的协作模式下,需建立有效的协作架构,以达到流畅协作的效果。
(五)、引导公司综合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财务的实践与研究,对企业未来包含财务在内更多领域内实施高效、集中的综合管理,有利于公司各环节管理能力的提升。
总之通过实施财务共享将复杂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分工更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必然会相应提升,财务共享中心将传统会计记账转为“会计工厂”运营,可以引进“六西格码”质量管理理念,开通客户服务热线,把服务作为共享中心的工作重点;同时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发电公司的财务管理资源整合在一起,为业务流程标准化以及管理信息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条件,促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达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华电力西北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建方案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背景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们大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适应全球化战略进程,大量企业积极布局外海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总分式的管理模式,但经营范围的扩大,也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升高,经营风险加剧,管理难度加大,对此,借鉴众多跨国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共享服务模式,成为我国企业的一种必然选择。
共享服务一般是作为独立的组织实体,通过整合或者合并公司各项业务并进行重新集中配置,依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契约服务水平协议收取费用,并为公司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FSS),是共享服务在财务领域的落地运用,其核心是“专业分层、业务融合”,指将企业集团大量重复,易于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的会计核算从分散的业务部门分离出,汇总到一个新的独立运营的业务单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进行集中处理,以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统筹资金收付等,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形成的大数据资料,来研判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为管理层决议提供支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行,需具备以下条件:
1.高标准的企业信息系统ERP环境是基?A
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分公司的建立,往往需要总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人力的扩充、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管理成本增加,分散的财务信息,易出现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分公司业务拓展进程。广泛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将分公司财务业务借助财务共享平台提交进行集中的会计处理,就需要结合公司资源计划系统、人力系统、银企支付系统、影像处理系统等搭建完善的财务共享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以保证不同国家、地区、分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充分融合,使得各业务流程事前、事中、事后均得到有效控制。
2.严要求的企业标准化流程管理是保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分散的、业务量大、重复性与标准化程度高的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一个流程化、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平台上进行操作处理,最终分公司同一标准下产出的财务数据通过平台系统生成各类报表数据,并且该数据同步传递至总公司数据库中,便于进行大数据分析,促使公司做出正确决议,如某跨国企业在A国的分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提出资金追加申请,而B国分公司账户上有大量闲置资金,这时,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查找A国资金周转困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找出主要问题是回款周期过长?生产成本过高?测算将闲置资金拨给A公司用于缓解困境利益最大化,还是B公司内部将该笔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或扩大生产利益最大化,财务部门形成比较结论报董事会,供公司进行决议。
财务共享模式的顺畅运行,有赖企业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通过在每个操作步骤设定标准化流程及质量考核风险点,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标准化中,使得财务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减少个人主观判断,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规避了潜在风险。考核风险点的设置决定了标准化流程的实现程度,标准化流程的设定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作业效率和输出成果质量,好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定是拥有一整套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准化作业流程,并且该流程要随着业务内容的变化及时更新,其适用性、可操作性均是指标设置考量的重中之重。
3.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传统的财务人员审核-记账-结账-出报表-报税-决算等工作模式进行了一种变革,施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一方面,业务人员要掌握本身岗位工作外的附加财务知识,以保证业务洽谈等工作形成的合同、票据等合规合法;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审核票据、记账等工作依据现有流程标准,已规范统一,预算系统、资金系统、财务系统之间密切衔接,从一笔业务开支到入账归档,通过电子影像系统流转传递,无需耗费更多的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样的岗位对专业技能的特殊要求也有所降低,企业招聘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熟悉掌握岗位要点和工作流程就可胜任,原有的财务人员则需要努力提升,由基础财务人员逐步转向战略财务人员,在拥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提升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推动项目有序前进,将自身职业发展定位为区域财务总监等更高级别岗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过渡依赖系统管理,管理成本不降反升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一个方方面面都兼顾到的ERP系统做支撑,并且根据不同企业间一些个性化管控需求,ERP系统往往还有个性化定制部分,这需指派专人来负责设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时间成本和价值成本上,都对企业耗费巨大,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前端分公司通过系统软件完成,中后端的工作大量集中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部,一般大公司的总部都设在经济发达地区,该类地区的运营成本昂贵,效率提高的同时,如何控制成本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企业标准规范流程可操作性不够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大中型企业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要求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实行标准化的、固定化的操作流程,全套流程的设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泛的调研,不断的横向纵向比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员工群的统一标准,某国家分公司财经政策的改变,会影响该分公司原有标准化的适用性,如何应对突况,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及时性,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3.财务管控力度可能弱化,财务人员晋升通道变窄
依据我国现有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会设置在集团财务部门领导之下,是一下属机构,组织级别较低,受重视程度不高,财务管控一旦弱化,易触发法律、税务等风险点,严重的话会使企业陷入危机,加大企业机会成本。另外,底层财务人员工作技能要求低,其可替代性高,流程化的作业会让很多员工感觉枯燥、丧失工作积极性;位于总部的财务人员复杂业务集中,工作压力较大,越高层次可晋升职位越少,此两类财务人员如果长期处于原有岗位,晋升受阻,灰心丧气,久而久之都可能离职。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建议
1.认真总结先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验,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重视
我国中兴通讯等众多大型企业都已引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经过多年运行,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平台搭建之初,企业要多调研多学习,采用“走出去”、“引?M来”的工作方法,汲取先进经验。对于企业而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场大的组织变革,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初,不可避免的涉及减少基础作业人员数量、权力重新划分、原有规则调整等事项,不可避免的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格局,也难免会遇到工作中的阻力和抵触,当各种意见反馈至管理层时,管理层的信心坚定,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必将带领企业冲破障碍,取得成功。
2.开发建立完善的信息环境和量化指标体系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其ERP环境,顶层设计一定要精益求精,运用战略思维视角,充分衔接各业务环节,解决原有的“信息孤岛”,进行端到端的优化整合,争取实现全流程最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是简单的流程操作与标准化管理,它需要不断检查和更新业绩指标,通过服务水平协议的量化指标,以最低成本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服务。这些指标必须能够清晰的描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业务总量、处理效率、处理流程、发现问题如何解决等全方位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专职设立相关机构,予以监督考核,督促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最大限度的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概述 建设与实践 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企业的财务管控能力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国内大型企业的借鉴和尝试。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概述
1999 年,摩托罗拉公司“亚洲结算中心”选址天津,标志着财务共享中心正式在中国落地。
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分散的、重复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集团的成员单位中抽离,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它依托信息技术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财政部2013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些规定为我国企业探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质上是流程的再造、组织机构的再造、信息系统的再造、人员的再造,甚至是观念的再造。
(一)观念再造
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财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理念,适应这种组织的变革及分工的重置,顺应现有的财务会计职能向管理会计的延伸。
(二)流程再造
财务流程的梳理主要通过对现有流程进行整理、分析并优化设计,流程的设计要细化到部T的具体岗位、具体节点,明确每个节点的目标要求及责任人。通过集中,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更标准、分工更细,相当于将财务流程变成了“流水线”,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则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从而实现了财务工作的规模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三)组织机构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改变传统财务的组织机构格局,把全集团财务人员集中起来组建成一个“战略、业务、共享”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信息系统再造
在整合信息化平台中,理想的技术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ERP系统
支持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流程自动化,尽可能地消除手工作业;系统的部署能满足跨地域经营;支持自助门户和交互中心,能方便与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协作。
2、网络报销系统
改变传统纸质报销的低效率,员工在线填单和跟踪单据状态,业务领导在线审批业务真实性,财务在线集中审核财务合规性,与影像系统集成,实现审批过程无纸化,与预算管理系统集成,实现预算事前控制,与资金管理系统和银企互连系统集成,实现集中、在线支付。
3、影像管理、电子档案系统
实现票据信息采集、影像传输和电子档案的集中管理,主要解决票据实物流转的问题,将传统的纸质报账单据转化为电子化的影像文件,实现电子影像资料与原始资料的自动匹配,对会计凭证匹配的电子资料、实物资料统一管理,并对实物档案在库房的位置实施精确管理,实现会计档案调阅、审计的无纸化。
4、资金管理及银企互联系统
包括资金计划管理、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资金调拨、资金监控、对账管理等,与银企互联对接实现资金集中、自动支付,通过信息回写与核算系统集成实现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提升信息和数据价值,提高对账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五)人员再造
基于共享业务而设定的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像从前那样全面,现有的财务人员素质可能高于或低于某些岗位的素质要求,如影像扫描岗位不需要学历、财务专业水平有多高,但要工作责任心强;再如财务报表岗位不仅需要财务专业水平较高,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等。整个FSSC团队的人员素质要求呈现阶梯状。
三、共享经济的未来展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成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未来还会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一)共享边界扩展
财务共享中心不仅要覆盖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而且还要能涵盖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供应商、经销商、商等。对内,共享服务中心要和企业的各种系统,包括ERP 系统、预算系统、资金系统、OA 系统等进行集成;对外,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和银行、商旅,甚至是税务系统进行集成。
(二)多终端应用
移动终端的普及正在使移动报销、移动预算、移动审批等成为趋势。比如“每刻报销”系统,不仅支持移动报销(只要有手机信号就能提交报销申请),还能与携程商旅、滴滴、支付宝等终端进行对接,报销数据自动选择上传,实现免票报销。
(三)“步入云端”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后,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都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如果仅仅靠企业自身增加设备和人员,不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也会阻碍财务共享中心的升级换代。将财务共享服务和云计算相结合,无疑是未来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方向。
(四)FSSC市场化
目前国内大部分FSSC对内尚未实施市场化,但已有22%实现了向利润中心的转型,市场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满足内部财务职能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开始由职能模式向市场模式转换,探索向一线收费以及对外实行外包服务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的新方式,成为真正的利润中心。
财务共享全球化战略
1相关概念界定
它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以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企业中分散进行的部分,重复性质的业务单位通过合理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使得企业可以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身的核心业务中去,并以此来创新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案例描述
2.1企业介绍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股票简称:蒙牛乳业;股票代码:02319),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7月,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近年来,蒙牛着力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先后与丹麦Arla、法国Danone(达能)、美国White Wave、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达成战略合作,快速与国际乳业先进水平接轨,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
2.2财务共享建立
2015年度,蒙牛集团与金蝶携手,采用金蝶EAS资金共享平台建设“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FSSC)一EAS资金共享平台”项目。在集团资金共享结算模式下,实现共享结算、票据池、理财业务、国际结算、掌上资金,以及资金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审批,支撑蒙牛新财务、新管控、新平台的优质高效服务。
3案例分析
3.1业务构建
基A业务:当前的结算业务、票据业务,还有把银行合作进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服务。
重点业务:融资、国际结算、债券发行、保险等业务。这些风险收益相对比较高,而且这些业务一旦开展之后,能够大幅度降低集团的财务成本,减少损失。而且业务需求量比较大。
创新业务:未来蒙牛集团根据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要在产业链开展具有蒙牛集团产业特色的金融业务,在业内有一些创新。比如有自己价值链上的小微客户,提供在线的信用评估、在线融资,而且要跟终端的乳品销售网店和实体店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打通。
3.2资金管理需求
(1)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集团财务管控能力,确保集团整体的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2)通过实时监控成员单位资金流、定时资金归集、合理内部调剂,形成一个有效的“资金池”;(3)通过资金共享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资金渠”;(4)找准资金收付波动规律,提高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形成一道“资金闸”。
3.3资金共享中心的作用
(1)实现资金共享结算:依据中国蒙牛组织架构,运用EAS资金管理平台设立多个独立运营的现金池,覆盖全球业务,统分结合、分级管理;(2)实现金融级安全:按照授权矩阵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审批。付款环节采用CA电子认证,该认证为银监会推荐,银行结算唯一的安全认证方式;(3)闭环集成:业务信息处理形成闭环,信息能够从业务到银行跟踪、追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风险;(4)投融资、外汇业务线上操作:通过银行对接可在线上进行投资理财、票据池、电子票据、信用证、电子回单等业务处理,做到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效率,防范风险。
4案例评价
(1)蒙牛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各单位后台基础结算功能集中在一起,形成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管理人员专注决策;原有机构部分人员向高价值的管理活动转型;
(2)蒙牛集团依据原有系统进行改良,按照授权矩阵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审批;付款环节采用CA电子认证;资金管理实现用管分离,通过资金监控及共享模式保障资金安全;
(3)资金的运营全面掌控在集团,能更有效提升资金收益;投资、融资、存量结合管理,有效提升资金收益管理能力,结算工作效率能够提升77%;业务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员减少,业务量增长与人员不成正增加,大大降低人员成本;
(4)业务单位将非核心业务(后台业务)交由共享服务中心来运作,而共享服务中心又能提供足够的后台支持,使各业务单位可以将自己的重心完全放在它们的核心业务和顾客上;
5启示
通过对蒙牛集团设立财务共享背景分析,详细介绍蒙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对蒙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过程进行全面的剖析,本人认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共享中心的共享服务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起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需要通过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来完成,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将共享服务中心处理的所有财务数据与流程全部固化,进入共享中心的数据库,可以说,财务共享服务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在数据的共享之上的。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促进财务部门的转型,通过转型,将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核算业务和出具报表的活动进行集中处理或者外包,使各业务单位的财务部门从简单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转型。
第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必须是在公司全面支持、精心安排,周密设计、集中实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转型。
第四,通过蒙牛集团的资金共享案例,可以看到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当中的运用不单单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实现全球化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段磊,张宏波.企业集团管控――理论、时间及案列[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5).
[3]丁文欣.大型企业如何建构服务共享服务中心[J].财会月刊,2010(9).
关键词:财务流程再造 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
一、引言
面对信息技术和企业业务流程重建的挑战,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财务工作流程已经不再适应网络时代财务运作信息化的需要,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席罗伯特・梅得理克(Robert Mednick,2002)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塑自己将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因此,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导财会人员重建并控制财务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财务流程再造包括简化、标准化、共享服务和外包逐步递进的阶段,这也是世界级企业业绩改变的过程(Cedric Read,2003)。当公司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就朝着共享服务中心迈进了一大步,每一步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变革和更多需要克服的障碍。财务共享服务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也是企业整合财务运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种崭新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全球70%以上的500强企业正在应用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共享服务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在美国成本平均降低水平达到了50%;在欧洲成本平均降低水平则为35%―40%(ACCA Report,2002)。
二、共享服务与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界定
(一)共享服务 关于共享服务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RobertGurm(1993)等人最早提出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成员和技术等资源。DaveUlrich(1995)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重新组合或合并。Danna Keith & Rebecca Hirsehfield(1996)认为,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本分散于组织中的日常活动进行合并,成为―个独立实体,并对所提供的服务向业务单元收费。Donniels.Schulman、Martin J.Harmer,JohnRDunleavy、James s.Lusk(1999)等人认为,对分散的组织资源进行集中配置是为了向内部客户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价值的服务,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等人则认为,共享服务的核心是一种增值战略,因为它将性质相同的内部事务集中到一个新业务单元,来为内部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BryanBergeron(2003)认为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刘汉进(2004)提出共享服务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组织管理功能的一种方式,它指企业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元进行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IT技术等事务性或者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活动,从原来的业务单元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成立的独立实体提供统一的服务。通过对上述定义进行总结,笔者认为共享服务的定义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在具有多个运营单元的公司中将一些独立的服务活动进行组合或合并;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专注于向内部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内部业务单元不再分别设立后台支持机构,统一共享“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四是目的在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价值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好处包括(cedric Read,2003):降低总费用和管理费用;更高质量、更精确以及更及时的服务;经营流程标准化;资本经营最优化等,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资源和流程达到规模经济。
(二)财务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前十项服务包括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差旅费、总帐和合并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和司库、员工福利和奖金、信贷和收款、财务分析和报告等(Andersen,2001)。因此,规范、大处理量以及非关键的财务交易流程仍然占据着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同时共享服务中心也提供典型的非财务服务,如薪酬和收益、信息技术操作、供应或支持以及订单流程等。所谓财务共享服务是建立在财务组织深度变革基础上的管理模式,企业组织将依托于法人单位或者独立核算的财务组织进行剥离,使得分、子公司的财务组织归并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承担全集团成员单位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业务,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和集中管理(张瑞君,2008)。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李,2004)。财务共享服务从职能定位上强调的是集成服务而不是集中控制;财务共享服务从业务功能看并非是单一功能与服务的载体,其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了所有可能合并精简的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并且很有可能跨越传统责任中心的功能划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四类: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包括往来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二是现金管理,包括资金管理、工资管理、现金存量和流量管理等;三是财务报告,包括公司内部管理报表、对外财务报表、报表合并等;四是其他会计业务,包括发票管理、差旅费管理、税务筹划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益处包括(ACCA Report,2002):运营范围扩大至全球、减少审计成本、服务集中化、通用化标准、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及时获得跨事业部或跨地域的具备连续性与完整性的信息、为业务提供增值服务和支持等。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一)共享服务中间组织 共享服务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快速发展更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时,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这种新型组织形态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经济和管理理论的每一领域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理论与实践都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融合化、边缘化的现象日渐明显,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也开始大量出现,中间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外包等组织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形成的共享服务等市场化组织形式(刘汉进,2004)。中间
组织的采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中间组织的产生是组织转型下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有效形式。共享服务作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市场化组织形式,不同于传统的集权化组织或完全分散的组织模式,其主要区别在于:作为一个独立实体为多个分支机构或多个公司提供跨公司和跨地区的专业服务;主导思想是减少重复工作以从事高增值活动;以内部客户(各业务部门)为导向;对所提供服务的成本和质量都负有责任;业务部门参与对共享服务的监督;服务提供方的选址取决于业务需要、运作成本和雇员情况等(AndrewKris,MartinFahy,2003)。共享服务与外包的比较优势则在于保持控制、业务衔接、长期内节约成本(Bryan Bergemn,2003)。
(二)共享服务的企业组织结构 通过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分析,发现传统的组织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式的,即每一支持职能都服务于所有的业务单元或地区;另一种组织形式称之为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其结构是在分公司或者在一个事业部的层面上拥有自身所需的所有辅助支持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也称为分散式。而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将能够共享的各个职能中的服务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提供共享服务,这种结构创造了世界级,地区级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企业特别服务的需求。在共享服务模式下,各个组织的职能在三个层面发生了变化:第一,从公司总部或者战略管理层面来讲,它所注重的是制订公司总体战略和政策,统一规划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分配,进行技术资源开发,设定各职能的标准以及公司总体绩效的管理;第二,在事业部或分公司层面,它所专注的是对事业部或分公司的管理和绩效衡量,管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承担各自的损益,关注本事业部的战略以及自己的特殊职能;第三,作为共享服务中心,它所提供的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共享服务。实施共享服务的常见企业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的实践进行总结,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模式如下:(1)实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目前公司通常采用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将企业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财务人员集中到一个单一地点,即将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成本较低、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同时,为了适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需要同时进行财务流程再造。最终的好处是给企业带来人工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信息系统成本的降低。在这种模式下,原本在企业中负责会计业务处理的人员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企业的一部分,具有有限的自,成本一般会被分配回各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内部部门中。(2)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Internet的崛起以及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它不仅改变了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也改变了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如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约翰・纳斯比特,1984)。这种组织模式不需要将财务人员集中到同一地点,而是通过信息和通讯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和机构进行连接,运行全面电子化和网络化。(3)混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组织模式将财务的主要职能集中,如会计账务处理、现金管理等职能集中,其他职能分散,通过网络与主体连接。每一种组织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见(表1)所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和确定。
四、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和风险控制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要素 通过对国外实践进行调查表明,大多数组织实施财务共享需要1―2年的时间,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德国SAP功建立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用了6年时间。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评估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完善阶段(Cedric Read、Hans-DieterScheuermann,2003)。其中人员、流程和技术是成功实施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具体见(图2)所示。
(1)人员和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同于传统的内部辅助职能,需要对顾客(业务部门)负责。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从观念转型人手,营造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财务文化。财务理念决定了企业财务团队的角色定位和财务价值。随着观念的转变,财务角色及定位将从“账房先生”、“警察”向“业务合作伙伴”和“价值创造者”发展(Martin Fahy,2005),财务角色和定位的发展促使财务人员不仅要做好基础工作,履行好核算、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前瞻性地策略理财,深入到业务的商业机会与风险评估过程中,成为公司的业务伙伴和公司价值的创造者。财务团队成员诚实地进行开放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建立适合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鼓励进行持续改进,从而形成动态的良性闭环循环管理系统。
(2)流程和组织。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先将原组织的分散流程进行集中,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进行流程再造效果颇佳(Donniel S.Sehulman。1999)。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设计的重点在于按照顾客(业务部门)的需求重新设计流程,对共性流程尽可能简化和标准化,以确保服务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战略需求(如顾客满意、降低成本、集团管控、支持全球增长等)选择和设计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结构。引导管理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作业成本导向的评估标准以及共享服务记分卡等,绩效评估报告与服务水平协议共同保证财务共享服务达到预期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层除对内部运作效果进行评估之外,也利用市场调研、销售或费用分摊数据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研究客户行为,而集团公司管理层则关注评估成本、增长率和对业务部门需求的反应速度(Bryan Bergeron,200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运行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不仅包括核算、监督和控制,更重要的是服务、支持和和价值增值,以保证流程、质量、时间与成本的持续改进。从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来看,对流程和组织的持续改进会在运行阶段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但在此阶段重点在于避免由于流程的变化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Elizabeth Van Denburgh。2000)。
(3)技术和系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信息密集的特征,因此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财务组织提供有效的服务活动是基础和保障。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和长期运营相关的信息技术包括三类:基本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系统)、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通信、数据输入/输出、数据分析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共享服务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包括能够进行一般性会计处理、工资支付处理、采购、税款处理和交易处理的软件包)(Bryan Bergemn,2003)。另外,一些突破性信息技术也已经改变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方式,如语言处理、声音接口技术、无线系统等等。其中基本信息技术和一般目的的信息技术具有通用
性,而流程特有的信息技术具有专用性和提供支持高效性。技术和信息系统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资本投资,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前后人员、流程、技术三大核心要素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见(表2)所示。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实现人员、技术、流程(业务流程、会计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整合,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和提升企业价值。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控制 财务共享服务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结合实际和公司战略对财务共享模式的选择;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流程和制度,通过服务合约进行规范化服务关系管理;冲击原有体制带来的企业文化风险,因为从行政等级制变为业务合作伙伴,一开始会受到抵制降低效率;工作交接过程中及之后对于员工的持续激励以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合理选择及集成运用;共享服务中心成熟后的控制等等。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应对策略之一就是预测风险区并尽早识别,与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下面三个层次:
(1)战略层面的风险。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无论是理念还是运作模式对企业来讲都是新的,它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一部分人必然会采取消极态度。根据变革管理理论,一项大的管理变革在推行初期,一般有20%的人支持,20%的人反对,60%的人持观望态度。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使60%的观望者持转变态度。因此管理层对此项管理变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以在企业内创造出管理变革的舆论氛围,形成变革的紧迫感,促使持观望态度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转变观念。选址管理风险。办公地点的选择标准一般包括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当地的环境等因素;办公地点的租金成本和可选择的范围;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Barbara Quinn,Robert Cooke,Andrew Kris,1998)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服务关系管理风险。服务层次协议是服务关系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业务部门与共享服务中心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服务层次协议将定义服务的范围、成本和质量,并将其书面化。服务层次协议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不同于单纯的职能合并,更加注重客户(内部业务部门)的满意度。服务层次协议的内容(Bryan Bergeron,2003)一般包括收费的频率和方式、定价模式、权变因素、质量标准、职责、提供服务的内容、时间期限、适用范围、自等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创新
共享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于美国福特公司,9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如通用电气、惠普等跨国公司。进入21世纪共享服务的发展步伐加快,到2003年,已有86%的世界500强企业建设并实施了共享服务中心。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共享服务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共享服务是指将集团所属各企业某些具有同质性的业务分离出来,整合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并采用相同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处理,为整个集团提供某种专项服务,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是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它秉承了共享服务的协议性、服务性、技术性、规模性、统一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将“分散”于集团所属各企业中的具有同质性、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并按照“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对业务财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战略转型,实施财务共享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悄然兴起。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对内投资规模加大、对外“收购兼并”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和多变,使集团管控难度加大的同时经营风险也在上升,因此客观上要求集团必须改变经营方式,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优”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掌握着企业经营状况核心数据,并具有专业服务技能的财务部门承担起“战略家、管控家、推动者、运营者”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运营和决策支持服务;三是对集团财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要求。由于集团所属的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加之新并购企业的财务文化整合,使集团统一规范和标准执行的管控难度加大;四是新增分子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不仅使财务整体运营成本增加,而且使集团财务信息合并集成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是触发企业转型的原动力。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集团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应转向“质”的提升,只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财务必须选择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服务恰恰顺应了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方式转型的需求。
二、协同共赢,共享服务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价值创造
(1)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各企业基础性财务事务交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在客观上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创造了条件,而这种分离正是集团发展对财务转型的要求,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使企业一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更有价值、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与业务紧密结合的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实际参与经营活动、业务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实现财务与业务无缝对接,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又使财务在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这是共享服务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必然结果。(2)采用“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使流程梳理必然涉及对前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从而使经营风险的控制点前移。不但可以促进“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标准化”的实现,而且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经营。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在强化集团控制功能方面的重要体现。(3)在未实现共享服务之前,各企业均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要求每个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分管业务涉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把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能独立完成账务处理、报告与分析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可以缩减人头数,即使新增分子公司,也无需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工要求,如同工业化流水线,各环节工作都较单一明确且可量化,既能保证流程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绩效考核。这是财务共享具有成本和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4)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同时也将影响和改变集团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与方式,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与集中采购等,有可能带来整个集团运营模式的深度变革。这是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生示范效应的体现。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
财务共享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会计核算体系及操作流程来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对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未来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依据本集团的整体现状、管理要求及发展战略,按照“职能优化、流程高效、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质量提升、循序渐进”原则,制定适合本集团的财务共享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组织形式的选择、目标制定、中心定位、IT支撑等问题,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形式,从取得服务角度看可划分为自建和外包,从服务对象角度看又可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形式。那么究竟哪种组织形式是最好的,只有根据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做出合适的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的价值。目前就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普遍存在分子公司数量多、层级多、分布地域广、财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财务共享又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同时出于财务信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考虑,因此,更适宜选择自建的内向型组织形式。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不仅是衡量财务共享项目建设进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检验项目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总目标应重点围绕整合会计基础、提高效率与质量、提升集团管控、适度成本节约四个方面。整合会计基础。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纳入财务共享的企业范围和会计核算业务范围,结合项目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通过统一核算政策、统一核算口径、移交共享中心等方式,实现核算规范、数据可靠的基础整合目标。提高效率与质量。在财务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业务与财务对接流程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通过流程管理,把复杂工作清晰化、简单化、标准化,即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诊断,进行流程再造及持续优化的控制管理,确保流程处理更加高效和透明,促进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提升集团管控。财务共享强化集团内控和防范风险是指,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使业务与财务集成,从而实现对经营业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把传统的会计业务按照“工厂化”方法运作,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阻碍和面对面服务人情障碍的局限性。适度成本节约。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价值链上的成本和共享中心自身岗位设置成本的控制。一是在项目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应用最新技术手段,实现与外部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商旅服务等机构相关信息的链接,以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及管理成本;二是减少人头数及降低基础业务处理的用工标准,节约人工成本;三是应选择薪酬水平较低地区作为中心基地。
(三)中心的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中心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中心的职能定位。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作为集团独立的职能部门,与原财务部门处于同一行政管理级别,统一受集团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二是在现有财务部门下设一个中心,隶属于财务部门。笔者建议采取第一种组织形式,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从组织形式上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分离;二是职责划分清晰,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及绩效考核;三是有利于调动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有赖于其职责的确定。按照共享服务的理念,其职责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一是业务量大且具有同质性的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如货币资金结算、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费用报销等业务的会计明细和总账核算,包括关联交易核算与核对业务;二是具有专业化标准的业务,如对外提供的各种单体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编制的管理分析报表;三是支撑整个集团会计质量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等业务管理。据此,笔者认为中心的职能应定位为集团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决策支持与价值创造中心。
(四)IT支撑与保障
目前ERP、文档影像、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数据库、电子商务、电子账单系统等IT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由于项目启动初期IT投入较大,因此,集团在进行财务共享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时,应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和设备情况,及已应用的系统集成或对接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企业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定位评估。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IT设备;另一方面,确定是否需要外部IT咨询或对外部IT咨询支持的依赖程度,否则可能导致项目方案无法落地、或因过度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四、攻坚克难,集成创新,创造财务增值服务
(一)项目建设推进的保障措施
(1)高屋建瓴,由上至下。财务共享必不可少的成功条件是明晰的愿景战略及管理高层的支持,项目组建需要得到上至集团高管下至各企业管理者的强有力支持,并明确其在项目推动及执行中担负的职责,以确保项目在实施推进中所需要的力量。(2)借助外力,专业支持。鉴于财务共享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集团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考虑是否对外招聘财务共享和IT咨询顾问,负责在项目规划与实施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专业支持,并系统地预计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3)宣传贯彻,全员参与。在项目启动初期及实施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宣传工具,必要时可外聘专业机构进行宣贯培训。(4)总体规划,策略实施。在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集团管理需求和战略发展的实施策略。一是工作方式的选择,即先将人员集中后再进行流程再造,还是先进行流程再造,再将人员集中;二是实施方式的选择,即是采用逐步实施、全面实施、还是试点实施。上述实施策略各有其适用性,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选择,否则将影响共享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将带来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业务与财务对接、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财务转型三个方面。业务与财务对接方面的难点,是指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分子公司众多且分布广、企业层级较多、组织架构不统一、涉足行业多、信息系统差异大等情况。由于财务共享不仅涉及财务业务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所以必然产生业务对接点多、涉及面广的问题,还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流程标准化又是财务共享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深入业务一线调研,是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促进实现业务财务流程对接的重要手段。
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难点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并存,并且各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风险控制点也会存在差异、财务系统与异构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将业务财务信息集成到统一的系统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进集团主流财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统一核算科目体系、核算流程、报表模板;另一方面,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做好财务与业务异构系统的对接,才能实现业务财务对接规范和流程优化目标。财务转型困难主要体现在,由于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财务的作业模式,一方面,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和共享财务在目前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对今后专门负责企业层面和集团层面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人员来说,对其业务素质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进入中心层面的人员来说也面临着工作方法、习惯、服务对象等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中心人员主要来自于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所以将导致中心在建设初期人员结构、薪酬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带来文化的“多元化”问题,加大了中心团队建设的难度。为此,应根据人员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差异化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其中针对来自不同企业同一岗位薪酬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方式,以确保中心人员的稳定。
财务共享固然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各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外部环境、业务类型、信息化程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国有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集团获得最大的增值。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国企分公司;财务管理共享服务中心;核算工作
现如今,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公司与公司之间不再是独立的经营个体,而是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将分公司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整合起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就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新技术的应用下,本文就对相关手段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从而切实提高公司的经营水平。
一、有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述
共享服务中心,以共享和服务为核心,在《共享服务精要》中明确提出了他的含义,即共享服务是行动的指南,它能够将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转变为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新体系,通过各种业务之间的整合,做好数据的传递和共享。与原来的单独管理不同,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各类信息在分公司之间实现共享,减少了纸质文档传送存在的不足,并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技术上分析,“财务共享服务”是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的一种手段,突出技术优势,有助于信息管理更加科学,也能够优化组织内部结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规范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并从市场的内部和外部等不同角度给客户提供专业的生产服务管理模式。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前提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用和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需要将各类信息整合起来,突出技术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度的保证与完善,只有落实科学的体系,按照规范化的制度实施作业,共享信息,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传递和共享,才能确保业务的正确开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如:SAP 系统、金蝶EAS系统等,都集成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 ERP 基础核心模块。财务管理系统在业务上完全与其他子系统(如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管理等业务功能模块)高度实时集成。其优势在于,能够实现信息和数据的高度集成,制定完整的工作方法,并符合不同类型公司的经营需要,做到了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整合应用。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核算方法
与传统的核算方式不同,基于现代化手段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方法,打破了固有理念的束缚,是对现代化技术实施的科学性应用。现如今,我国公司和国企改革深入推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财务管理与核算方式自然无法符合需要,只有推行新的管理,落实共享技术,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壮大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将IT技术和先进的 ERP 软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搭建网络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有机整合,做好财务核算、、费用报销、资金管理、档案管理等的集成化控制,建立全面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进行集中化的财务核算工作。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报销系统
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中心管理模式,要落实好管理核算,必须提高报销系统的科学性,简言之就是要推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财务管理工作集成起来,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搭建新的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实施在线、实施监控、实时提交和反馈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处理问题,各部门可以及时提取各种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网络报销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传统报销模式下的各种问题。员工在网络报销系统中填写电子报销单,包括报销事项、涉及的费用科目、员工的姓名、部门、账户等信息,填好后系统会直接流转到上级审批人,在上级审批人电子签名审批后,报销单就流转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本费用会计,成本费用会计进行审核通过后生成会计凭证,出纳收到生成的报销电子数据,通过集成的银企平台直接将加密数据送到相关银行,由银行进行付款,然后出纳核对银行付款成功的数据并通过报销系统确认付款成功,报销人所报销的费用就通过网银系统将款项直接划拨到了员工申请的账户里。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
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资金都是管理的重点和基础,对于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分公司是国企公司中最重要的部门,它的发展与建立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在分公司中同样要开展财务的严格管理与核算的准确落实。也只有实现资金的集中数据分析,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本,加强领导对公司的认识,避免出现决策失误,为整个集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此,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应用的推广之下,企业必须推行实施一体化进程,开设网络化管理。将银行建立于企业管理之上,推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模式,开创新的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国有企业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推行最新的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与核算体系,实现“银企互联”,使公司与银行无缝对接,从而达到集中开户、集中结算、集中运作。
四、结束语
实践中,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建立也给北京联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一是成本得到大大降低;二是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三是加速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四是增强企业规模扩大的潜力。
虽然成绩不斐,但根据联通集团“大ERP”规划中对共享系统的定位,经过四年优化,北京联通在2011年初步实现了ERP共享财务体系的搭建。ERP共享财务的前提是“全员财务”,打破ERP财务的“部门财务”的局面,建设一个全体员工都可以用的平台,这样才会将信息收集和管理控制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
在业内看来,这实际上就是实现“财务云服务”,只是这个“云”,只飘在联通的“屋顶上。
从分步实施、稳健推进,到有效地确保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北京联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从2002年起共经历了3个阶段。
ERP财务
第一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培养期。2002年~2004年借助SAP系统,建立“多点登陆、一点核算;管理集中、控制有力”的财务管理模式。这一阶段的工作被定义为“集中”,是在不影响生产一线的情况下将原有的30多套独立账套合并为一套账,通过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工作方式的调整,改变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既集中统一,又直接贴近营销和网络的一体化及专业化的计划财务管理体系。达到减少管理环节,集中资金使用、控制、协调能力;缩短管理链条,统一管理标准,规范化进行管理;逐渐通过SAP系统准确、快速传递会计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服务的目的。2004年的改革主要考虑的是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后不要影响对生产一线的服务,因此,有些职能不是上收而是下放到分支机构,如收入管理职能、存货管理职能、工程及资产管理职能,工作地点也对应在不同的生产经营场所等。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有效地解决了财务集中管理的改革与快速反应的矛盾,也有效地适应了后续多次机构变动。
共享财务
第二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期。经过几年的铺垫与摸索,2007年确定了建设以财务管理、运营支撑、财务共享三大职能组成的新型财务体系。以缩短企业财务核算链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实现财务处理流程化、规范化,财务信息透明化,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和水平,在提升财务价值管理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强化对运营和决策的支撑能力。同时,使企业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相分离,强化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运营和决策支撑工作中。
财务共享体系搭建过程采用财务共享体系搭建的运作模式(SPORTS+Q模式),且必须围绕并充分考虑以下所有关键因素:场地、流程、组织、制度、技术和服务管理等。SPORTS+Q模式将贯穿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实施准备以及具体实施等所有重点领域。
场所
(Site)
共享服务必须有一个独立组织实体―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为公司内的不只一个业务单位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按照财务共享体系搭建的要求,将分支机构的日常财务报销、审核、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职能剥离出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人员也由分散集中到确定的地点进行服务,核算服务不再贴近服务,在流程确定、操作规范的情况下,核算与业务的直接互动进一步减少。核算人员的集中办公有益于核算的专业性、统一性、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建立。
流程管理
(Process)
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如何利用流程再造保证三流有机融合,成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物流,各分支机构发生的大量业务票据需要经过各单位的归集、邮寄、接收、分发、归档等传递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流,各分支机构人员每天都要通过网络平台填写大量电子单据(业务审批单),从各单位传递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流动的过程伴随着资金流在成员单位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的流动。如果电子单据的信息流、实务票据的实物流、资金结算的资金流在成员单位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不能同步进行,将会大大地影响业务处理效率,同时实物的频繁流转极易造成票据的丢失,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造成很大压力。在设计流程时增加了编码控制、财务审核控制、归档信息的协同控制,最大限度保证三流同步。
组织和人员
(Organisation & People)
按照财务共享服务架构建设了为CEO/CFO提供决策支持,制定财务发展战略,制定公司制度、规定和政策,资金和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业绩管理的职能管理队伍。为各个业务流程提供经营决策支持,财务控制制度及管理流程 ,支持业务单元的计划、预算和预测,支持业务单元的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盈利性分析以及其他财务分析的业务支持队伍。提供专业核算的核算专才队伍(SSC)。通过专业考试将原先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财务人员按照2∶3∶5 的配比,分到财务管理、业务支持和交易处理不同的专业中。
制度管理
(Regulatory & Legal)
为确保财务共享中心的有效运转,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攥写业务操作规范文档,打破原由师父带徒弟的局面。业务处理与操作完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日常业务中建立起执行制度、研究制度、反馈制度的闭环管理方法。
技术支撑
(Technology)
进一步完善ERP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支撑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搭建ERP报表平台,实现财务报表、业务报表、分析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实时,分单位预算预警控制等多重功能;实现收入转账、折旧计提等多账套重复性业务自动完成;保持各模块规则设置的一致性。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要求,开发使用扫描信息系统,解决单据远程传递,提高业务处理及时性。通过信息系统固化财务收支审批流程,建设了电子审批系统,实现了业务审批单网上审批、远程传递,打破原有见单付款的局限,使提升财务服务成为可能。
服务关系管理
(Servic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服务关系管理可以通过服务水平协议体现共享中心与其他财务部门的相互业务关系,作为共享体系的一个中心,同时体现了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服务水平协议的目的是:确定和管理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界定服务的质量和成本,界定服务双方的责任、关系、流程的交接界面。服务水平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的内容、成果和范围,服务质量、反应时间和成本,预计的服务需求、工作量,业绩水平的衡量,解决问题的机制,服务水平改进的目标,对服务水平协议进行调整的机制。
问题管理
(Question)
搭建共享中心的过程,包括前期需求调研、业务现状分析、未来流程描述,部门职责,人员设置、服务关系管理等步骤中都会存在问题,需要建立问题提出、编号及跟踪解决管理机制,确保在实施支付中心共享体系搭建的过程中,所有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顺利推进共享的实施。
ERP共享财务
第三阶段是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化期。
北京联通公司财务共享改革是没有依靠咨询公司在行业内又无可借鉴的自主管理创新,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持续优化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唯一手段。
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分离直接引发的是财务对隐藏问题的敏感度下降。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命脉的心脏,很多引发企业风险的经济事项都是财务先知先觉。对问题的反应滞后,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增加。2008年搭建了基于财务共享平台为基础的由基础稽核(自我稽核)、组织内部横向稽核、专业线纵向稽核、全视角财务检查组成的4级交叉型矩阵式财务稽核体系。以确保财务风险的管控以及管理措施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