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金融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生态 农村金融风险 控制策略
一、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金融生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各种金融要素之间、金融要素和生存环境之间,通过资金融通、利率、汇率、金融产品等金融工具或金融行为,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而农村金融生态则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环境体系。和生物学上,生态系统对各种生物的影响类似,农村金融生态也同样对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鉴于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农村金融风险的控制研究离不开对农村金融生态的研究。
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金融风险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农村金融风险的系统研究却并不多见。综合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农村金融风险是指: 由于经济和金融等因素的变动,使农村金融市场发生超出行业预期的波动,进而导致参与农村金融活动的各方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出现的问题与农村金融风险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欠佳,笔者认为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失衡。我国长期重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而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这种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抑制,而农业和农村的自身资金的积累能力又不充足。农村金融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的需求不足,而相应的市场供给也不充分。第二,农村金融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在我国,行政力量干预农村金融的现象比较严重,地方政府往往会对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进行争夺。
近年来,农村金融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农村金融风险的存在还是客观存在的,农村金融风险会削弱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农村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3点。第一,农村金融供求中的风险。农民或者乡镇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旺盛,但由于缺乏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在农村金融机构得到融资,而在缺乏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多余的民间资金又很难找到适当的投资渠道。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比重逐渐降低,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资本总是追逐风险更低、而相对收益率较高的项目。2008年,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约有1.2亿户,获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贷款的农户数仅占33. 2% 。第二,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2008年,全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为8. 4%,而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却达到13. 4%。据央行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中,处于经营亏损状态的比例达到85%以上。第三,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在流动性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发展失调,短期资金紧张,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近年来活期存款的比重增加导致的。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股本金结构单一,增资扩股难度较大。
二、农村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包括有产业发展、产权模糊、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等。笔者认为农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以下5个方面。
(一)第一产业发展的制约
具体表现在农业发展、农村中非农业经营低效率的制约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制约。在农业发展的制约方面,目前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农业是农村金融运行的主要支持产业,农业增长减速势必会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增长造成消极影响。在非农经营方面, 乡镇企业大多是以个体为主的小型企业,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这就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制约方面,单个农户农业经营活动仅能维持生存生活支出,而各种外来风险导致种养经营收入减少,会打破这种均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问题
产权模糊,资产负债管理不科学,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和员工的业务水平不高。在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不明晰方面,目前,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公有产权仍然占极大的比例,导致其缺乏自主经营权,难以理顺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一般而言,金融机构的产权越不清晰,就越容易导致公有企业和公有金融机构相互倚重,共同套取国家利益。在资产负债管理不科学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水平偏低,其资产和负债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未建立科学的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和负债业务规模过快膨胀,风险资产的规模变大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在内控制度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着控制力薄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岗位责任制没有得到实际贯彻执行,信贷和财务管理宽松等。在员工的业务水平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和专业知识技能欠缺的问题。
(三)政府政策的不利影响
具体表现在税收政策、利率政策、财政政策和行政干预等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持续进行,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进行逐步取消。在利率政策方面,央行自1996年以来,连续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使其利差缩小,经营出现亏损。财政政策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在1994-1998年之间,吸收很多保值储蓄存款,而国家财政不予补贴,在客观上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巨大负担。在行政干预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加速当地经济建设,往往在缺乏详细论证的情况下,迫使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而这种现象往往会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
(四)法律法规欠缺,缺乏监管
农村金融市场的秩序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确立和维护,然而,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缺乏规范,经营主体—各个农村经营主体的地位和职能等内容,没有明确确定下来,这就给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太大的弹性,容易受到市场的强烈干扰和行政干预。此外,还有很多相关问题都需要法律法规明确的规定,否定,势必会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监管方面,相关监管单位,存在着管理内容广泛,管理的层次简单,多头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等问题。
第五,缺少风险补偿机制,具体表现在呆帐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不足,几乎不存在价格补偿,不存在市场退出和缺乏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在呆帐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不足方面,目前金融机构的呆帐准备金远远不能弥补风险损失,导致风险累积。在价格补偿方面,由于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较严格的利率管制,农村金融机构几乎不存在什么利率差异。在市场退出方面,正常情况下,当金融机构的资产净值变为零或负数时,应该进入破产程序,但是,目前国内的通行做法是把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吸收合并到其它较好的金融机构,这就导致了风险的积累。最后,目前国内还缺乏有效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
三、 农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
控制农村金融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通过对相关领域文献的比较研究和上文分析,笔者结合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且针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
具体包括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处置不良资产,强化内部控制,实施人才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开展金融创新和构建良好公共关系。在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方面,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即:拓宽资本金筹资渠道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规模十分庞大,应该采取常规清收、分账经营、核销和内部消化等方面积极处置不良资产。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坚持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做好等级评定工作;严格执行审、贷、查分离制度,建立贷款管理的权力约束机制;完善贷款投放的纪律约束机制,并加大稽核力度;健全贷款风险责任机制,落实贷款的担保、抵押;强化财务费用管理,严格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在实施人才策略方面,具体措施如下:加强金融机构各级管理层的人才建设;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建立多样化、高透明的激励机制;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提高服务质量、开展金融创新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拓展新的信贷领域,积极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并且开办中间业务,以分散经营风险。在构建良好公共关系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处理好与地方党政、乡镇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轻松的环境。
(二)加强法制和信用建设
具体包括4个方面。加快法制建设、加强执法,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强化外部监管及行业自律和规范民间金融。在加快法制建设和强化执法方面,一是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二是依法准入与退出,同时,要加强法律宣传,强化公正执法。在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方面,一是政府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信用教育,二是建立相应的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以扭转目前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差、农民守信观念普遍比较淡薄的局势。在强化外部监管及行业自律方面,要正确定位农村金融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抓好风险审慎性监管,充分农村金融自律组织的作用。在规范民间金融方面,应该建立民间金融准入制度,保护正常合法的借贷活动,逐步推进民间金融正式化,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三)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针对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国家应该给予这类金融机构适当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三农”方面的特殊贡献和在经营发展上的实际困难,国家应该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重新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在税收方面的优惠。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对艰苦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财政补偿。在金融政策方面,央行应该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标准,并且允许合格的金融机构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风险补偿机制和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内部风险补偿机制的重点是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其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的标准;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外部风险补偿机制包括,扩大国家财政补贴范围,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公开的存款保险制度等。
参考文献:
[1]田新时.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沈冰.我国农村金融的脆弱性及风险防范[J].经济纵横.2006 (10):12-15
[3]湛争勇.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从金融抑制理论的视角考察[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 22-25
[4]徐明亮.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7(1): 32-34
关键词:农村科技进步;金融支持;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1-0028-03
农村科技进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金融对我国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一、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国别考察
(一)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美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对其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而这种支持又集中体现在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支持上。
1.金融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这类工程投资量大、涉及面广、工期长,工程的建设资金尤其是前期投入资金一般以国家投入为主。 在前期投入基本完成时, 金融机构也会以收益权质押或国家担保为条件介入对这些项目的支持。金融支持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建立信托基金、发行建设债券和股票等。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例,在开发田纳西河流域时,美国建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政府拨款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局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公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了“开发基金”,以保障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并成为其他国家借鉴的经典范例。
2.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为了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与环境,美国于1935年在农业部内设立了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该局的资金由政府提供, 主要对农村电业合作社和农场等发放贷款,用于建设农村电网、购买发电设备等。美国的农田基本建设如平整土地、 建设水利工程等采用成本共享政策, 所需资金由农场主和联邦政府或州政府共同负担。 农场主所负担的部分可由农民家计局提供低息贷款或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农民家计局可以为这部分贷款提供担保。
3.金融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 对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比较多,主要有农民家计局、联邦信贷系统等。 联邦信贷系统由农业信用管理局管理,包括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联邦土地银行主要提供长期不动产贷款,用于购买土地、修建房舍及生产设施等。联邦中期信贷银行主要提供中短期贷款,用于农民购买种子、饲料、生产设备等; 另外它还办理贴现和从事金融性租赁业务。 中央合作社银行为区合作社银行提供资金并独立办理跨地区的大额贷款, 还可以买卖商业票据,办理清算;而区合作社银行主要是对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和咨询服务。
4.金融对涉农工商企业技术改造活动的支持。美国专门对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是小企业管理局。该局成立于1953年,主要职能是向那些不能从私人信贷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贷款。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将该局的贷款范围扩展到农场和农工联合企业的技术改造, 并发放农场经营贷款。 小企业管理局对小农场的贷款是与农民家计局分工协作的,如果借款人经济状况不好且贷款额度小,由农民家计局提供资金支持; 当借款人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后, 更多的贷款需求则由小企业管理局提供。
美国通过金融支持建立大型水利工程、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 帮助农场主购置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了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改善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而且从多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外,美国还通过多种政府出资的金融机构向农村经济主体提供全面、 廉价的金融服务,保证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大大促进了美国农村整体的科技进步。
(二)法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与美国庞杂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同,法国仅是由一个简单的农村金融系统来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 法国涉农金融系统主要是官民结合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也发放用于购买农业用地、 农业生产设备以及住房的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法国最大的银行, 它由三个层次构成:最高层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 也是全国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最高管理机关;中间层是省农业信贷互助银行,负责协调省辖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的业务, 分配管理资金,并可办理结算、投资等业务;基层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由个人及集体成员入股组成,按合作制原则经营。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业务非常广泛,除了发放设施建设、购地、购买农机具等用途的中长期贷款外, 还发放用于农村电气化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 这类贷款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利息比较低。在贷款之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根据国家需要,对乡村公路建设、土地开发、农村工业和农业教育机构等进行投资,以改善农村的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及农业技术水平。此外,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还向那些新的农业经营单位和青年农民提供低息优惠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在支持法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集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于一体,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开展业务。 如配合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政策发放农业机械贷款, 配合国家合并小农场的政策发放购买土地贷款。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得到了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主要包括:(1)政府为其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提供担保; (2)政府对它的某些贷款进行贴息;(3)省行以下机构享有减免税收的待遇,甚至官办性质的总部也能享受一定的税收优待。
(三)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韩国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二是设置专项基金;三是提供担保。
1.提供长期低息优惠贷款。这是涉及面最广、用得最多的金融支持手段。 农协是韩国农村惟一的金融机构。 韩国政府的低息政策性贷款大部分由农协转贷给农民, 农民在获得这些贷款时要以土地和家庭财产作担保。 除了农协以外, 韩国的其他金融机构、 国际机构甚至外国政府也在韩国农村的科技进步中做出了贡献。如在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欧洲开发银行(ADB)、德国KFW、日本海外协力基金(OECF)等机构都曾提供过大量农业机械的援助资金。 农业机械的长期低息贷款主要是提供给购买农机装备的农民和相关农机产业。 这种贷款的利息远远低于工业贷款, 农民在贷款时要以耕地等作为抵押。 农民申请国家银行提供优惠购机贷款的条件之一是参加培训部门的培训并且获得培训证明。此外,为了确保农业机械的售后服务,韩国还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设置售后服务业所。韩国向农民发放的长期低息贷款最长期限可达30年。
2.设立专项基金。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设置了水利资金、新农村综合开发事业基金、农业开发基金、营农资金、农村住宅资金、农业机械化基金、农渔村地域开发基金等大量的专项基金;民间团体也设置了农地基金、振兴农产品基金等。这些基金的设立,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农村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
3.提供担保。 韩国农林中央会设有农林水产业者信用担保基金, 专门为一些有困难的农林水产业者提供贷款担保。
韩国的财政资金大部分是通过金融手段注入农村的,这不仅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能。 韩国对农民的许多贷款要求以农民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为条件, 是其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一大特色。
(四)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
印度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印度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的支持同样主要是通过支持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的。
1.金融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在印度,支持这类项目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在该银行的初始资本中,中央政府和储备银行各占一半。 该银行主要通过发行政府担保债券和吸收存款的方式筹资。 贷款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为主, 用于兴修水利、 推广农业机械、土地改良、土地开垦、农产品储藏设施建设等等,并对商业银行的农村信贷活动提供资助。
2.金融对农村经济活动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 这类贷款的提供者主要是土地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土地开发银行有两级:每个邦的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和基层的初级土地开发银行。 初级土地开发银行直接与农民开展存贷款业务, 中心土地开发银行则主要是与初级土地开发银行开展业务, 是连接初级土地开发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纽带。 土地开发银行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价值较高的农业设备、改良土壤等等。土地开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由长期贷款的抵押品做保证的农村债券来获得资金。它的股东主要是合作社和邦政府, 其发行的债券先由合作银行、商业银行等认购,剩余部分可由印度储备银行认购。 商业银行在为合作社和小企业融通资金、 促进印度广大农村落后边远地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印度商业银行除了直接向农民提供贷款外, 还通过有关农业机构向农民提供间接贷款,如向农产品销售和加工机构、供应农业投入的机构、 以分期付款方式向农民出售农业机械的机构、土地开发银行、采购粮食的机构等提供贷款。
二、国外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结构
要促进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 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干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 而且需要国家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加大金融对农村科技进步支持力度的重要措施。 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鼓励在农村成立风险投资类的公司;二是在农村建立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和发行市场; 三是将支持农村科技进步作为政策性银行的重要职能, 对政策性银行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业务进行全额补贴。
(二)相对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独立性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是两种不同的金融形态,在许多方面存在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中大多进行的是实名制交易, 而城市主要是匿名制交易; 二是城市金融中的贷款活动有充足的抵押和担保,而农村贷款活动,尤其是我国的农村贷款活动普遍缺乏抵押担保; 三是城市中失信的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高(有比较完善的征信系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纠纷的成本率较低),而农村中的失信惩罚机制正规化程度低; 四是与农村经济主体相比城市经济主体的现金流更加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金融运行的城市化必然带来许多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城市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本来无可厚非, 但其作为传递链条很长的城市金融机构的末端就存在许多问题。 作为城市金融机构附属物的农村金融机构, 在经营中必然会存在许多脱离农村实际情况的“城市病”, 而且农村基层机构与城市机构之间的传递链条越长, 其经营中脱离农村的倾向越严重。 其结果是这些金融机构按照城市的标准开展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要么根本无法开展,基层机构将资金主动上缴到上级机构; 要么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督促下开展业务, 招致大量的不良贷款, 最后以农村信用环境差为由减少在农村的业务。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三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部分撤消, 将处于城市金融机构第四级链条上的农村金融机构全部撤消。 具体来说,就是撤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设立的基层机构, 而在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时, 设置城市分行和农村分行两大类分行, 城市分行以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单位设立, 农村分行以县和县级市为单位设立。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县域内撤消的机构重组为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或合并到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中。 二是鼓励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 三是在乡镇设立大量新的独立法人的农村金融机构。
(三)加大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的的财政补贴力度
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表现在直接支持农村科技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以及支持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改善两个方面。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重点都放在了支持改善农村科技进步的基础条件上。 而我国长期以来在金融支持农村科技进步方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更没有从理论上找准立足点。我们认为, 应将重点放在对完善农村科技进步基础条件的支持上。 国家应通过财政的途径和财政补贴金融机构的途径, 增加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 完善农村的市场体系设施,解决农民生产经营的融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财政增加对农村投入的基础上, 通过中国农业开发银行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投入长期低息资金, 并对所有盈利能力差的涉农金融业务提供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李光. 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郭沛,辛贤,王秀清. 全球化与中国农业[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何广文等.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孟繁森. 国家资助农业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及案例分析[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美]西奥多・W・舒尔茨. 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苏明. 中国农村发展与财政政策选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一、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
自2003年山东被确定为深化农信社改革首批试点省份以来,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该行一直十分注重对“三农”的服务,并根据地处省会及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实际,同时又将支持社区居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形势下农合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信贷有效投入和综合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以润丰合行为例分析深化农信社改革给该行市场营销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验一:转换经营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面对2003年以来深化农信社改革的大好时机,该行积极抢抓机遇,把深化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加快组织形式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等工作上来,取得了重大成果:顺利地完成了组织形式改革;建立了新型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树立了新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公平竞争的人才选用机制;完善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经验二:找准市场定位,发挥比较优势
在省联社提出的“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精神指引下,该行根据服务区域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定位,将“三农”、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对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发动,围绕市场抓经营,服务客户促营销,充分运用利率杠杆撬动市场”等经营理念,打造方便百姓、贴近客户服务的品牌银行,树立了该行“地方性、社区性”零售银行形象。
经验三:围绕市场需求,实施业务创新
该行分别针对专业市场、中小企业、农户等客户需求,创新相应的信贷产品:推出了以动产质押贷款、汽车合格证监管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成长之路”系列产品和“创业之星”商户贷款新产品,引导和促进了“银行+市场+商户” 发展模式;针对高端客户,推出高端客户消费信贷业务;在涉农地区,重点营销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户联保贷款为主的农业贷款品种。通过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贷款市场占有份额,拓宽了业务渠道,扩大了社会影响。
经验四:方便业务办理,实施流程再造
按照业务垂直、机构扁平的管理模式,设置了包括营业部在内的20家一级支行。为加强营销管理,成立了公司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综合柜员制,将业务处理中不必由临柜当场处理的环节移交到中后台处理。创办客户自由选择度较高的“信贷超市”,简化贷款手续,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配套金融服务。建立了“先评级、再授信、后用信”的信贷业务流程。设立信贷专柜,所有新增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全部核发贷款证,所有贷款证贷款全部上柜台办理。
二、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和深化农信社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纵向比较在市场营销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整体在营销理念、营销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转变较慢。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从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但部分员工由于受知识面、信息量、所处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多年来沿袭的“等客上门”、“存款我求人、贷款人求我”的传统业务观念依然存在,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机意识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种安于现状、保守求稳的心态。这种心理导致其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信贷有效投入新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应付上级考核,对贷款营销积极性不高。
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制度已成为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要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冉光和,2012)。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学者们试图找到促进金融制度创新的新思路,认为仅仅依靠政府的强制力进行自上而下的"机构式"改革是不够的(罗来武等,2004),而应该从"功能观"的思路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王修华等,2008);另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可能的原因,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刘卫锋,2009;刘磊,2011)。
研究表明,效率低下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的突出表现。效率在经济学上指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因此,金融效率就是指金融部门的投入与产出,也就是金融部门金融要素投入与国民经济运行结果之间的关系( 杨德勇等,1997)。
二、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本要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的原因对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进而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从金融效率的三个层次上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低效率的表现并试图找到原因。
考察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发现:我国农村金融运行供需缺口大,资金外流现象明显。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受到的金融限制较强,金融抑制严重,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农业发展融资难、农户贷款难等问题。我国农村金融都是以政府控制的正规金融为主导,以"民间借贷"为典型代表的非正规金融为辅助。由于非正规金融并不具有合法地位,所以依靠非正规金融进行借贷并不被保护,甚至遭到排斥。而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多以盈利为目的,存在明显的"非农倾向",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上。在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市场上,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品种单一,掌握资金的农户与乡镇企业只能将手中的富余资金以"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并不能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投资。而在需求市场上,需要资金的大部分都是进行小规模生产或经营的农户,他们对资金需求量不大,而且信用度不高,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获得资金。这样,农村商业银行就将贷款投向城市,抽走了一部分农村资金,导致了农村地区信贷供需缺口大。
微观金融效率主要指市场微观主体即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农村地区的微观金融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低下,金融风险较大。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业发展银行应该是典型的政策性银行,非盈利组织,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作为经营目标。但是,现实情况是:农业发展银行将过多的力量投放到了商业性经营上面,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很少;置身于粮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供给,无力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等支农事业。农业政策性金融有名无实。另一方面,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不可避免得会出现垄断低效率,与其他非国有银行相比,资产运作能力明显偏低。
考察金融市场效率可以从市场的规模、市场的结构和市场的成熟程度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市场竞争不足就是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的集中体现。从形式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形式多样,有以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有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的政策性银行和以农信社为主的合作性银行,似乎具备了充分竞争的条件。可实际情况是:商业银行功能缺位,政策性银行功能弱化,合作性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不强。随着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农行已将业务范围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对"三农"的扶持力度逐渐降低。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代表却将力量过多地投入到商业性经营上,只办理范围很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根本没有担负起政策性银行的职责。而农信社作为合作性金融机构,几乎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也就不难理解了。现阶段,仅仅依靠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需求了。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市场竞争都是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以提高金融效率为导向促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一方面要加大扶持"三农"的力度,通过农村金融市场把资金投入到急需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相关企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金融市场,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发展。要将提高农村金融效率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制度。
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商业性金融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对农村金融的支持流于形式,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对自己的功能定位模糊、业务面狭窄等问题。合作性金融的代表农信社也逐渐远离"三农"。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创新金融业务和产品对提高金融效率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都只提供取款、汇兑和贷款等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单一,且服务质量不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升级,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要根据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开发出一些适合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
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金融机构间合理竞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表明:市场的竞争越激烈,效率就越高。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农村金融市场才能高效运转。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必然要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而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非正规金融又得不到法律维护,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缺乏充分竞争的基本要求。所以,要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我们首先要增加对农村正规金融的投入,增设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参考文献:
[1]冉光和.农村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方法论[J].学术前沿,2012,(4):54-58.
[2]罗来武,刘玉平,卢宇荣.从"机构观"到"功能观":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4,(8):20-25.
[3]王修华,周再清.功能观视角下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8,(18):130-132.
[4]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93-95.
[5]刘磊.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3):66-68.
[6]杨德勇,王敏.提高中国金融效率的基本方向[J].财经问题研究,1997,(7):26-29.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提出了“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规范民间借贷,使“种粮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贷款不费劲”成为广大农民描绘的美好前景。实现这一前景并非易事,最难、涉及部门最多、最复杂的,还是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有何弊端?如何加强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如何给农民带来切实的好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__市为视点,从分析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入手,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__市位于__省东南部高寒山岳地带,全市平均海拔高度在__x米之间,全市农村人口__x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3.3%,全市农村总户数__x万户,农村劳动力__万人。全市耕地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农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148公顷,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6。20__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__x亿元,占全市gdp的24.1%,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粮食总产量__x万吨,年均增长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农民现金收入为____元,年均增长6.2%,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35元和低1.8个百分点。
目前,__市农村经济发展表现出了“经济发展乏力、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生活环境较差、受教育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其中也集中反映了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结构差异较大等深层次问题。虽然目前__市农村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以及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性金融机构越来越注重效益,而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支持农村经济无利可图,还可能带来金融风险,金融业因此对农业服务力度不足,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制约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影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客户需求特征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多元化和产业化的不断发展,__市农户、种养大户和特色农业产品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层次的农村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满足情况也存在差异。
1、以消费型为特征的小额资金需求满足度较高。主要表现为广大农民由于盖房、看病、婚丧、子女教育等需求向农村信用社借贷,这类消费型资金需求额度一般为几百元到几千元,农村信用社普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
2、以维持简单农业再生产而形成的资金需求基本可以满足。表现为农户因发展简单农业再生产而需要向信用社借贷资金购买农具、种籽、肥料、农药等等。这类贷款需求面广,需求的资金额度一般为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__市农村信用社受支农再贷款带动,对此类需求支持力度也较强。
3、扩大农业再生产而形成的资金需求满足度较低。如各类种植、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养殖大户和其它农业企业组织在发展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筹资金不足或流动资金紧缺而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这类客户需求资金较大,但农村信用社满足程度较小。
(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及现状
1、农信社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截止20__年末,__市有农户____x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____x户,得到贷款的农户____x户,占贷款需求农户的66.5%。全市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和年累计发生额分别为__x亿元和__x亿元,占全市农业贷款余额和年累计发生额的比例分别为79.2%和67.6%。
2、农村贷款执行利率上浮幅度较大。据了解,农信社由于考虑抗风险因素能力、经营效益、市场竞争等因素,目前对农业及农户贷款利率一般执行上浮80%-100%。较高的利率浮动一方面有利于弥补农村信用社贷款运行成本偏高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大了农民的实际负担。
3、农村贷款额小面广,种类单一。经了解,__市农信社发放的“三农”贷款种类较为单一,多为农户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其他形式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农业贷款发放较少,由于贷款额小面广,无法满足上规模的农业种养大户和其他农业生产组织的资金需要。
(三)影响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整体功能不强。表现在:一是政策性银行功能弱化,商业银行功能缺位,农村信用社等合作性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不强。二是涉农金融机构运行机制尚不灵活。
2、防灾抗害保险体系尚未健全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脆弱。自20__年以来,__市相继发生了长期干旱、霜冻、局部区域冻雹以及检疫性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20__年度全市耕地受灾面积约____公顷,年底农作物减产约在3成左右,直接经济损失约____万元,其中有农业保险补偿的仅为2%。
3、农村教育信贷投放空白,农民受教育的权益很不平等。目前,__市农民受教育程度还很低,教育信贷投放也处于空白阶段。一是农民教育资源低,且没有教育资源信贷支持。一方面,农民教育资源的数量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农民占有教育资源的质量明显偏低。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水平都难以与城镇相比,不少农村中小学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
、计算机教师严重缺乏,有的甚至无专业教师,无法开课,不少农村中小学的音、体、美以及计算机设备设施匮乏,图书少而陈旧。二是农民子女享受教育的成本高,且没有助学贷款支持,只能以农户贷款填补。4、农村社会资金“抽走”多、“反哺”少,农村信贷投放后劲乏力。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撤并和职能调整,从1997年起对县级机构的贷款权限上收,使相当部分县级以下机构成了单纯吸收存款的机构,使本来就原始积累不足、缺乏资金的部分农村社会资金直接被抽走倒流投入城市,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其次是定位“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的邮政储蓄,以其邮政代办点遍布乡村和办理邮政汇款的优势,将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资金和外出打工人员汇回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吸收逐级上划转存人民银行。
5、农村信贷资金流向和结构不合理,无法切实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贷款种类单一,多为农户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二是农户贷款利率偏高;三是贷款期限不尽合理,贷款期限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没有中长期贷款,这与很多养殖业、种植行业的生产周期不匹配。贷款到期后,农民不得不借民间资金还贷,或因无法按时还贷而必须担负更高的利息费用,既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又增加了贷款成本,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四是贷款额小面广,覆盖率大,但对规模化农业大生产的资金需求相对不足。
6、农村组织贷款、消费信贷结构的缺陷,制约了农村就业形势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方面,__市种养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涉农企业扩大再生产贷款的投放力度较小,满足程度不高。因此,信贷投放总量不足、信贷结构的缺陷影响了农村企业的发展,继而影响了农民企业就业形势的改善。
另一方面,__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2.8%,但其消费信贷余额仅占全市消费信贷的2%,而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信贷投放至今尚属空白。农民的精神权益则更为缺失。
7、金融服务落后,进一步制约了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发展的结算渠道不畅,农村异地汇款结算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纷纷从乡镇撤离,在乡镇保留的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只具有同城、同地汇兑结算功能,而不具备跨市、县特别是跨省等异地汇兑结算功能,这就为农产品的大量外销,在资金结算上设置了障碍,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一些农民懊丧地说,现在农村水路通了、电路通了、公路通了、广播电视通了,而资金汇路却不通了。
三、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创新现代农业保险发展意识。一是现阶段开展农业保险应逐步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符合区域实际的农业保险制度;立足于政策扶持,商业运作的经营原则;实行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多元化,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经营模式。二是培育发展农业保险市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保险发展实践。根据“先起步、后完善,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逐步依靠政府支持,开展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人民银行应牵头联合政府及保险部门,着手研究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鼓励支持政策,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录,共同组成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小组,保证农业保险实践工作顺利开展。
(二)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平等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1、将完善邮政储蓄制度与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统筹协调起来。一是改变邮政储蓄的“大储蓄所”的经营机制,加强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二是扩大人民银行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支持制度,增强再贷款带动效应,借此促进邮政储蓄存款回流农村。
2、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重新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调整其业务载体。健全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放宽其经营范围,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购资金纳入农发行的支持范围。
3、制定政策,鼓励并要求商业银行将在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农村。一是要求在农村设立网点的商业银行,包括邮政储蓄抽出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二是适当下放商业银行贷款审批、发放权限,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适度支持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农业种养大户发展农业经济。三是商业银行应改变作风,增强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识,积极开发农村的信贷品种,拓宽新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4、坚持农村金融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经营方向,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助学贷款、消费信贷、异地汇兑等服务品种,改进贷款规程,简化贷款手续,对贷款期限的确定坚持宜长即长、宜短即短的原则,灵活掌握,合理确定,有意识加大弱势群体的贷款,帮助弱势群体致富。
5、研究制定有关财政贴息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贷款利息高、负担重的问题。坚持扶持农业经济发展为主题,农民担负的农业贷款利息尽可能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执行,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信用社即可继续执行现行贷款利率的上浮政策,利息差额由财政部门来弥补。这样既可减轻农民贷款利息的负担,有利于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又可以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性发展。
6、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机制,规避农村金融风险。一是政府出资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缓解农民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二是建立农业担保基金,由政府、农村企业、农户等方出资,切实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担保难的实际情况。二是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三是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四是强化县乡信用的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社会信用,共同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同时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
(三)积极调整农村收入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强金融中介服务,转变农民就业观念,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业外转移,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二是加大金融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力度,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绩效考核 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客户定位上聚焦于“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充分把握住传统优势、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走出一条不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道路,牢牢占据农村金融市场的主阵地。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先进的绩效考核经验,加快经营理念的转换,逐步提高着科学管理的水平,但从实际操作上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要省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大都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的形式存在,其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经营类和管理类两个指标体系,经营类指标涉及经营规模、经营效益、资产质量、成本费用、业务拓展等方面,管理类指标则关注合规及审慎经营、内部管控等方面。总体上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基本涵盖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能够较好地促进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发展方式略显粗放,发展缺乏后劲。
1.1以部门考核为主,缺乏对具体岗位及个人的考核
虽然我国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法人形式有所不同,但绩效考核大都以省级机构考核市级机构、市级机构考核区县级机构的纵向考核为主,省级机构围绕业务发展的总体方向,设计出一套定量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下级机构下达当年各项业务发展的任务,各单位再将任务指标逐步细分到下下级机构,在确保总体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力争突破完成各项指标,以求获得较好的考核排名。这种绩效考核形式以一个部门或机构作为考核的主体,任务指标逐层细分,但由于过分看重整体业务的发展,使得考核很难量化到具体岗位或个人,从而导致个人绩效表现较差但所在部门绩效突出也会获得较高报酬的现象发生。更重要的是,员工才应该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对象和载体,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总体战略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辅导和反馈的系列活动中,由于缺少员工的积极参与,造成大部分基层员工将绩效考核简单地理解为是完成上级单位任务的工具和手段,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进一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风险隐患提高。
1.2以定量考核为主,缺乏对科学管理方式的关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分解为若干指标,除了涉及经营发展的业务指标外,一些强化合规经营、降低操作风险、加强内部管控等方面的管理类指标也被量化得分,作为整体任务指标的附属考核内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管理,但由于企业的某些行为很难用分值衡量,特别是短期行为在当期考核中不能表现出结果,使得考核结果无法准确反映绩效。另一方面,由于经营指标的考核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被考核单位或分支机构的收入与费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薪酬收入,考核经营指标往往就成为被考核单位或分支机构在季度或年度考核时冲刺甚至人为调节的对象。同时,过分追求数量甚至是数字扩张,例如对规模类指标的追求,目前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将存款规模作为考核指标,为了完成任务或保持“合理”的年度基数,往往会采取变相虚增(或虚减)存款、同业间相互调剂和加大揽存力度等方式来调节存款规模,外延型增长方式特征明显。
1.3以短期考核为主,缺乏对长期绩效的衡量和风险的约束
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多实行按年度考核或按季度考核,这容易导致被考核对象经营行为短期化,不利于长期发展。自上而下、逐层下达考核任务,上下机构之间缺乏传导和反馈,双方缺乏良性互动,基层机构看到的纯粹是任务和数字,而对上级机构选择的指标和考核方法所代表的经营策略并不能真正理解。多数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农合行)当年的费用、员工收入与当年的绩效挂钩,直接导致基层机构业务经营行为明显的短期化倾向,他们在选择做什么业务、如何做业务时,往往围绕当年的考核任务,而不会考虑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此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考核较少关注经营风险,目前风险类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和不良贷款率,其他对风险计量的控制指标极少,基层机构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往往会采用重组、放款稀释等“合理”方法提高贷款质量,掩盖了贷款质量的真实性。
2.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绩效考核机制的改进建议
2.1加强沟通与反馈,增强员工参与度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改变对绩效考核过程的认识,建立考核与被考核双方的双向沟通反馈渠道,将整体经营理念传导到每个员工,将组织绩效、基层机构绩效和员工绩效相统一,增强一致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自觉地从机构经营战略出发,维护企业整体利益,谋求长远发展。要提高员工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所有的人员,从高中层管理人员到一般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深入、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其次应当吸收员工代表,参与绩效管理制度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使他们对绩效管理制度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同,并适当下放权限,鼓励下属参与,最后应尝试建立一个绩效管理的评审系统和申诉系统,一是允许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提出异议,可就自己关心的事件发表意见和看法,二是给考评者一定的约束与压力,使其慎重从事,在考评中更加重视信息的采集和证据的获取,减少矛盾冲突,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2.2优化指标设计,完善考核体系
实行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单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提高企业利润的考核前提显然与科学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完善整个考核体系,借助各种手段优化绩效考核流程:一是根据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水平,对相应的指标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贷款全流程管理、战略客户信贷集中度、新业务发展、风险资产结构等考核指标。二是要平衡计分、合理计量考核指标值,要从内部流程、财务效益、外部客户和发展能力等维度进行全方位考核,增加客户满意度、战略客户开发率、客户保留率等非财务指标。对各类考核指标分值进行科学设置,改进考核办法和标准,完善考核体系。三是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经营理念,提高合规类和管理工作考核比重,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督。四是建立相应的考核配套制度,制订绩效管理的总流程和具体考评程序,并在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对工作目标进行复查,及时评估员工业绩,找出差距和问题,分析原因,开展绩效辅导,帮助员工改进工作,确保完成预期的目标,同时要改进考核奖惩方法,通过延后支付薪酬、增加教育和培训机会等方式,避免业务短期行为,加强长期激励。
2.3更新经营理念,谋求长远发展
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在充分利用自身市场地位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学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体现集约化经营和内涵发展经营理念,摒弃一味追求数量扩张忽视风险防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体现明确的市场定位,要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中期、长期发展战略,并切实做好全员宣传沟通,使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要体现利用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培育属于自己的牢固的客户基础,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管机制,有效发挥监管导向作用,引导和督促各经营机构树立科学发展观,一方面,在审计稽核、风险评级中重视对绩效考核机制的分析和评价,督促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审计稽核中将绩效管理机制作为内部管理监管的重要内容,督促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业务费用管理和监控制度,抑制盲目规模扩张和非理性竞争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思.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7)
[2]谢飞,丁爱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J].金融纵横,2006(9)
[3]郑晔,王青.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绩效的思考[J].农村金融,2005(4)
关键词:农户需求;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
新农村建设乃至城乡统筹,其目的都在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便是农民增收。由于近年来,农村税收减免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障措施的出台,促使在外务工人员,逐渐选择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可以预测:未来,我国农业人口将主要围绕在居住地周边乡镇生产、生活。
由此可见,在不断增进农业人口收入的目标下,如何合理、科学的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建起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但是为农户输血;同时,也是为带动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户需求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究”为题,目的就在于:就如何改善农户资金需求,乃至拉动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范围内进行探讨。
一、农户资金的内在需求分析
农户对农业发展资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农业产业化生产与消费性支出的要求。如,各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购置,等等。在许多地区的农村,还涉及到以农户为单位的专业型组织,对资金的需求。如,农户运输组织。农户运输组织在搞活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商流,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作为车辆设备的购置,大都需要通过金融系统的贷款来完成。目前,我国开展的春蕾计划、西部母亲计划等,从公益性需求方面也产生了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对于农户的消费性支出而言:随着农户消费结构的升级,传统生存性需求已不能满足目前农户的需要。现阶段,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为:进城务工挣钱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农业产业化组织帮工,也构成其收入的来源部分。由此可见,传统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现代农户的资金需求。
具体就创新方面而言,主要就体现在:基于既定架构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增强与农户上述资金要求的适应性。
二、涉农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分析
1.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本身就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供给功能,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也在不断拓展。现阶段开展的小额贷款业务,极大的方便了农户家庭生产之需。我国农户类型对于资金的需求呈现出:小额、还贷周期短等特征。因此,依据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功能导向,正好适应了农户对资金的需求特征。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主要提供大额贷款,贷款方向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且,资金的接收者体现为官方组织;还贷周期较长。由此可见,农发行的资金供给,主要是满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需要。
3.其它涉农金融组织
随着金融功能创新,目前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也承担起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村镇银行虽小,却是独立法人,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信贷措施灵活、决策快。比如,对于10万元以内的贷款,3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10万元30万元以内的贷款,4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三、基于需求及功能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研究
针对组织创新来说,主要体现在优化组织的服务方面。由此,下文对此将进行具体阐述。
1.针对“农业产业化资金需求”的创新
受到我国农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影响。各地农户在选择产业化经营的对象,乃至方式具有差异性。鉴于这一客观事实,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就需要设立类似于专家委员会的部门,来对各地农业产业化的前景、资金需求量进行评估。同时,正因为受到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造成了农户在生产经营周期上的不同。为此,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还需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出具有区别性的还款期限。
2.针对“非农产业资金提供”的创新
上文指出,通过发展以农户为单位的运输组织,能有效搞活农村地区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商流。这对于构建城乡―体化经济发展模式,起到了剂的作用。因此,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应优化对农户购买运输工具方面的贷款。如,在按竭贷款的首付方面给予优惠。
3.针对“降低借贷风险”的创新
不可否认,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类型;同时,受到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农村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且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由此所形成的叠加因素,直接增大了涉农贷款的风险。在保障农户资金需求,以及降低借贷风险的前提下,可引入“专业担保公司组织”来为农户的小额借款提供担保。
4.针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
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户的互助组织,广泛存在于农村。因此,可考虑将农村专业合作社逐步法人化,在此基础上,承担为农户提供借款担保的职责;同时,通过直接向民间融资的形式,承担起向农户放款的功能。
5.针对“农村民间金融”的创新
由于历史沿革,我国广大农村还存在着“农村民间金融”。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通过吸纳农村经济主体的闲散资金,主要面向农户开展资金放贷业务。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资金稀缺的背景下,农村民间金融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为此,在针对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创新中,应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组织结构的规范性;(2)组织功能的有效性;(3)内部控制的抗风险性。
诚然,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途径还有许多。伴随着城乡统筹试点的不断推进,不难预测:其组织创新还将向纵深发展。本文也只是针对农户需求视角,探讨了以上5个方面的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彭琳,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2)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综合因子;多元线性回归
1.研究假设
假设一:政府参与度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二:法人股集中度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
假设三:董事会的规模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四:外部董事占比越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越好。
假设五:监事会的规模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六: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人数越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越好。
假设七:高管层激励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绩。
2.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2.1被解释变量
因子分析法在这里被应用,综合因子得分(S)的计算是通过对那些与金融机构业绩有关的指标进行降维而来,并将其视为经营业绩指标重要的衡量标准,这被称之为被解释变量。在选取经营业绩有关指标时,主要参照CAMEL评级法,资本充足程度通过选取资本充足率(z1)、核心资本充足率(z2);资产质量通过选取不良贷款占比(z3)、不良非信贷资产占比(z4)、贷款拨备覆盖率(z5);经营管理水平通过选取中间业务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重(z6)、存款增长率(z7);盈利水平通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z8)、成本收入比(z9);流动性通过选取流动比率(z10)、存贷比(z11)代表。
2.2解释变量。
1、政府参与度(x1)、法人股比例(x2)、前十大股东比例(x3)、发行价(x4)等4个指标考量“控制权及股权结构”; 2、董事会规模(x5)、外部董事比例(x6)、独立董事人数(x7)等3个指标考量“董事会”,以其来反映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董事会的规模大小及其独立性情况;3、监事会人数(x8)、高管人员薪酬(x9)、年末总资产(x10),等3个指标考量监事会规模、高管人员激励、机构规模。
2.3模型构建。
为了判断哪些解释变量对经营业绩影响显著,哪些解释变量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显著,我们基于以上假设及变量定义与描述,建立了回归模型,试图通过回归分析来解释,以便对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查找分析:
Y=Xβ+ε 其中:
Y=y1
y2
yn,X=1x11x12…x1p
1x21x22…x2p
1x31x32…x3p
1
1xn1xn2…xnp,β=β0
β1
βp,
ε=ε1
ε2
εn
3.回归结果与问题分析
3.1政府参与度
Beta系数为0.425,P=0.015
3.2法人股比例
Beta系数为0.142,P=0.037
3.3发行价
Beta系数为-0.088,P=0.087>0.05,表明了发行价和经营业绩之间呈弱负相关,由此可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化股份制改造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而发行价的重要作用尚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4董事会的规模独及立性
Beta系数为-0.366,P=0.147>0.100,但0.150,表明了两者呈正相关。这无疑说明了两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违规及虚设等一系列的问题。而Beta系数为0.275,则P
3.5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比例的作用
Beta系数为0.080,P=0.037
3.6高管的薪酬激励制度
Beta系数为0.239,P=0.006
3.7资产规模
Beta系数为-0.073,P=0.095>0.05,说明经营业绩的高低与资产规模大小之间并无必然的对应关系,以山东省为例,适中的规模与灵活的机制是经营业绩提升的根本因素。(作者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参考文献:
[1] Andy Mullineux.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2006(14);
[2] Levine, R..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 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P]. Discussion Paper for 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2003;
关键词:金融抑制;农村地区;金融环境
金融抑制指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金融市场中严重存在金融管制、金融资产单调、理论性限制等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金融市场虽然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较好,但是还是存在金融抑制,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表现就更加的明显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我国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金融抑制。
一、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
1、农村金融主体的缺失
在以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社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商业银行的金融组织形式已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很多商业银行的仅仅限于粮棉贷款的发放,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一些商业银行逐渐将一些县级以下的金融服务机构兼并和撤销,对农村经济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削减。另外,对于农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由于其产权不明,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严密,导致不良贷款发生率不断升高。
2、农村资金外流
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来看,农村资金的外流导致了农村信贷业务的萎缩。第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四大银行在基层设立的金融单位将获得的资金上存,上层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商业活动。第二,从邮政储蓄来说,邮政储蓄金融体制中不仅存在资金上存,而且还有部分的只存不贷现象,这样邮政储蓄汇集的资金就大量的流入农村。第三,农村信用社在对存款管理中,因为考虑到贷款的收益,所以往往将吸收到的存款用到其他的行业中,将资金贷款给城市商业活动,导致农业资金减少。
3、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农村金融发育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农村保险落后,由于农业生产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在生产中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在农村开展保险业务。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中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很多金融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经营状况以及贷款单位的还贷能力做出判断。第三,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农村金融市场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贷款的储蓄,很多新的金融工具没有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解决途径
1、强化农业银行的功能
农业银行是政策性银行,要为农业的发展服务,但是当前农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办行的方向。要实现农业银行开办的初衷就需要强调农业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农业银行要在考虑当前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金融服务范围进行扩展,新增一些农业项目及内容贷款,例如一些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乱,农村企业贷款等等。另外,在银行网点的设置中,农业银行应该本着方便农民的原则,合理设置营业网点。通过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措施,让农业银行能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完善的农村资金回流制度
针对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建立资金回流制度。第一,要求开展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可以办理贷款业务,防止存款的外流。第二,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适当加强,在充分了解贷款对象情况和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基层金融机构可以办理一些贷款业务,有效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矛盾。第三,对农村存款资金的使用要监督,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中的资金要最大限度的使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对于各种农村信贷资金非农化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充足。
3、深化农业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是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效补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益差,可以组件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为了有效扶持农业保险的开展国家可以利用财政、税收补贴的措施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一些涉农的保险,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
4、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是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围绕农村企业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和间接性的融资市场。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利率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让各大商业银行根据农村贷款企业风险程度确定存贷款的利率。另外,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诚信体系,为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结论:
因为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金融抑制现象的产生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我国应该对农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金融改革的重点进行明确,鼓励金融创新,积极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梅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浅析[J] 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02
[2]李婷婷 基于供求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宋乾坤 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