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

第1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一、投资运行特点

上半年投资运行,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重大项目表现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吉林省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163个,项目个数虽仅增长了26.6%,但投资完成额却增长了51.2%,占全部完成投资的98.4%(见表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55.8%,增幅为136.4%,对吉林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12%。

二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吉林省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增加近600个,项目接续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

三是工业投资保持领先增长,支柱、优势、特色产业投资增势强劲。工业投资完成 279.2亿元,增长64.6%,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26.6个百分点。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增长45.8%,高于吉林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见表2)。

四是资金到位情况良好。吉林省资金到位568亿元,资金到位率为118.4%。其中引入域外资金107.76亿元,同比增长83.7%,外商直接投资28468万美元,同比增长83.4%。

五是非国有投资比重大幅提高。吉林省国有经济投资完成151.5亿元,增长 16.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6%;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328.4亿元,增长51%,比重为68.4%(见表3)。

总体看,上半年吉林省投资一改往年投资低位运行态势,从年初开始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去年一季度至上半年,吉林省投资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分别是29、31、31和第30位,今年则分别为2、9、5和第5位 (见表4)。投资初步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增长。

在吉林省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以项目为支撑的专项规划和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缓,重大项目储备不足,资金瓶颈仍未缓解,地区增长不平衡等。另外,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约束,房地产(增长4.6%)等部分行业投资下滑。

二、下步工作

下半年吉林省大项目陆续进入施工高峰期,一大批条件成熟的项目也相继开工,开行贷款、国债资金、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将集中到位。同时,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将激发县(市)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全省项目建设和投资将会继续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完成全年新增投资500亿元目标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如期完成任务工作仍非常艰巨。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全年投资的28.7%,尚有71.3%即近 1200亿元的任务要在下半年完成。需要我们继续振奋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政策精神。尽快出台配套文件,理顺关系,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第三批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快速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在年末之前尽可能多地开工建设。

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资金,加大开行贷款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力度,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第2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187亿元,同比增长25.0%,(每月累计增速创出自2008年3月份以来新低,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2%,进出口总额增长43.1%,其中进口增速更快,增长了52.7%,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动力和协调性在减弱。上半年外需对GDP增长贡献率仅为5.8%,投资贡献率继续上升到59.1%,消费贡献率下滑至35.1%,从中看出投资对GDP贡献率仍然最大而且继续上升,反映当前我国GDP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十分明显。

截至上半年我国信贷投放已经大约完成了4.63万亿,占全年目标7.5万亿的60%,尽管全年额度不会放松,但按照今年季度信贷投放3:3:2:2比例,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预计分别投放1.5万亿元左右,相对上半年信贷总量有所下降,使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有利于防止经济由偏快向过热转化,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满足消费作为目的、把经济增长作为手段,扩大消费保证消费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以使消费率提升速度快于投资和净出口在GDP中的贡献率。消费率、投资率和净出口贡献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短期经济增长中的“增长结构构成”,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使三大需求中某些变量数值和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化。

增加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上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今年政府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审查,使得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季回落,预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在二季度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但房地产投资增长依然较快,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增长38.1%,估计房地产投资在下半年将要减慢。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达到20%左右,因此,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构成较大压力,不过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影响有滞后效应。与此同时,会影响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预计2010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控制在20%左右。据此推断2010年二季度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二、三季度投资可能暂无压力,影响可能在四季度之后开始体现出来。另外,房地产行业调整还将会影响到建材、建筑、装修、家庭耐用品以及机械等行业的景气程度,因此对这些行业投资增长会有抑制作用。

消费率下降储蓄率就会提高,经过对居民、政府、企业三者储蓄率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上升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储蓄增加,通俗地讲就是可花的钱基本都在政府和企业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政府支出应更多地应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变,并加大财政支付力度,合理安排政府支出结构,以降低税收收入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近年来政府在基本建设、农业生产等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比重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而在教育、社保等福利性支出比重则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未来扭转这种态势改变为扩大消费战略,保证消费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使消费率提升速度快于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理论上消费增长率大小取决于国民收入增长和边际消费倾向提高,所以扩大消费就要加快调整国民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的比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重道远

在经济转型中,加速城镇化将在未来5年内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从目前看来加速城镇化条件正在形成。譬如4万亿投资创造了城镇化基础设施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调控将使得更多人能够在城市居住,产业转移和新产业兴起将吸纳新的劳动力等。加速城镇化将极大地扩大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新的城镇化为标志,企业原有经营环境将发生改变,只有能够在新形势下生存的企业才能胜出。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超9%年均增速,以后不可能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长,在从高速转向中速甚至低速增长同时,我国经济目前最需要做的是转变增长方式。虽然“中国制造”仍具有很强竞争力,但考虑到当前世界整体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预计出口在GDP中比重可能会持续下降。所以要从过去过度依靠投资、出口增长,转变到增加内需上来。从数据来看上半年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8.5%,对比上半年消费18.2%的同比增速,仍有一定差距,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低,居民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提升,因此未来要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从根本上增加居民收入来提升消费能力。

第3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一、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1、投资总体情况

1-6月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6亿元(厦蓉高速、京珠线__段未统),比去年同期4.0325亿元增长61.8%,增幅161.92%,完成年度计划18.8亿元的56.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49亿元,同比增幅183.53%;非农户投资0.87亿元,比去年同期0.206亿元增幅39.32%;农户投资(农调数)0.325%,比去年同期0.3175增幅2.7%。

2、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6月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491亿元,增幅183.53%,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九成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高速增长。

(2)房地产开发下滑较大。1-6月只完成1000万元,比去年同期2600万元降幅61.54%。

(3)主要投资项目个数与08年相差不大,但投资规模增大,超过1000万以上的项目涵盖面扩大,较大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3、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上半年投资的89个项目,大多数项目是企业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设施等中小规模投入,一次性投资大,产品新,规模、新型行业项目不多,可实施的具有较大产业园、较长产业链的工业项目少。

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项目结合上看,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多,竞争性项目少。

三是工业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从项目技术水平看,分为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一般加工型项目。

四是中小企业项目融资困难仍存在。

二、主要措施

1、强化投资意识。一是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纳入了县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二是注重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对全县主要建设项目推行一周一调度一通报,一月一现场会一考评(考评组组长由县委常、组织部长担任,把干部使用与项目建设有效结合),用“倒计时”逼进制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努力优化投资和服务务环境,在融资服务、用地、施工环境等方面加强服务,加强配合,实现项目建设良好环境。

2、强化项目的开发储备。成立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3、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始终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奖征机制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原则,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4、强化保障机制。一是融资保障,二是制度保障,确保项目优质,有序推进。

三、投资预测

从上半年投资情况看,随着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开工项目的连续增加,预计下年投资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到年底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任务是完全可能的。全县89个投资项目投资进一步增大,新上项目逐步增多,特别是坦塘工业园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完工,为项目建设搭建了平台,目前已有十二家企业签定了投资协议乡镇创业园区项目也红红火火,龙潭、坦坪、行廊、袁家、车头等投资500万以上的新上项目达31个,所有这些项目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下半年投资工作打算

1、进一步优化环境,切实为项目建设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施工建设环境。

2、破除要素瓶劲,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吃透、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努力破解土地、环境和资金“瓶劲”,确保项目建设进展有序。

第4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的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增长10.6%、13.4%,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18亿元,占年计划52.8%,同比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9.44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3.4%。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66亿元,占年计划的67.2%,同比增长30%,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3个百份点。非国有工业高速增长,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增长1.1倍,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倍,股份制企业增长73.6%。市属工业超常发展,规模以上市属企业实现增加值19.52亿元,同比增长62.97%,增幅列全省第一。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9.99亿元,同比增长76.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3.09%,同比提高9.46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一。

工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工业园区投产企业132个,增长14.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7亿元,增长2.48倍,利税总额5.5亿元,增长2.18倍。

铜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全国500强、国内铜加工龙头企业浙江金田,中国专业从事高精密度铜基合金板带材压延加工、国内铜板带加工前三强企业宁波兴业,香港上市公司长盈集团及宏磊、世茂、奥泰、宏宇等7家规模以上的铜冶炼及铜加工企业落户我市园区。

工业项目建设后劲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园区一大批新建军项目陆续竣工投产,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据统计,到5月底,全市工业投资项目共54项(续建军项目39项,新开工项目9项),总投资64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利润9.39亿元,税金13.36亿元。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深入,确立了223个试点村,落实了24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目前,不少试点村已完成路面硬化,有的试点村已完成改水、改厕任务。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2亿元,增长4.7%。其中农业总产值4.70亿元,增长4.9%;林业总产值0.73亿元,增长率5.1%;牧业总产值6.74亿元,增长4.5%;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增长5.4%;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1亿元,增长5.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1-6月份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增长35%。

(三)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依然强劲,投资结构更趋合理。

投资需求依然强劲。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46亿元,同比增长30.8%。投资结构的调整更趋向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基建投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和教育行业投入的大量增加。二是工业技改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工业投资的增长。1-6月工业投资完成20.36亿元,增长44.1%。三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景鹰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已完成约80%的路基施工,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工程已于2月份封顶;市体育馆工程预计7月初可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公园改造工程已完成动物园、网球场、老年健身场等场地的建设,完成总工作量的90%;市生活垃圾填埋场A库区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市城市防洪工程已完成腰沙埠段圩堤的施工,目前正在对朱埠、童家河段圩堤预计8月底可竣工。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9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5亿元,占年计划的48.6%,增长36.2%。

(四)财政收入增势强劲,消费需求旺盛。

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3.68亿元,占年计划的60%,同比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6.0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2.3%,同比增长36.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7亿元,占年计划的51.9%,增长16%。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3.1个百分点。

二、*市*年经济预测

下半年,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好,我市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我市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将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8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首先,我市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较上半年将进一步趋好。一是世界经济已进入又一个繁荣周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有所加快,并且高位增长的态势将保持一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4.9%。二是国内经济在高位景气水平上出现平稳增长的态势,央行研究报告预计*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1.0%和10.8%。其次,我市经济增长的后劲进一步增强,需求支撑较为有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随着一批事关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世界铜都建设、新农村建设、贵溪申报循环经济城市、龙虎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等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预计下半年投资将较快增长。从消费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下半年我市消费市场仍将保持活跃。从出口看,受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出口将会受一定影响。通过对全年GDP增速进行定量预测,再结合以上分析对预测值进行适当调整后得出: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83.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5.2亿元,增长4.6%。

工业生产仍会保持较快增长一是上半年我市工业投资完成21.19亿元,增长50%,这一增长速度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5.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对促进我市下半年工业增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铜冶炼、医药、制造业等优势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体制创新不断深化,生产形势较好,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力强劲。三是市属工业超常发展,上半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0.4%。县域工业、工业园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全市工业园区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70%。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达102.6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可达38.6亿元,同比增长36%。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下半年在重点项目和民间投资的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长。一是目前我市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上升周期,自主投资力量在加强,包括民间资本、外资都纷纷大举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领域,使得投资高增长成为必然。二是由于我市经济发展中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增长势头非常明显,其对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较大,这对投资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三是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快,上半年全市共有19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6476亿元,占年计划的48.6%,较去年同期增长36.18%。预计今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2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5.6亿元,同比增长29.7%。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一是稳健的经济增长使老百姓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充满信心,进而推动了消费需求的扩大。二是今年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生活负担减轻,收入增加,将带动农民消费持续扩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预计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3亿元,增长16.9%。物价保持平稳,预计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3%,上升3.3个百分点。

三、政策建议

全力建设世界铜都,强力推动工业发展一是精心抓好世界绿色铜都发展规划论证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科学编制绿色铜都发展规划,计划在7月底邀请国内专家,对我市世界铜都发展规划进行论证,从而确立世界铜都建设的指标体系、阶段任务,使铜都建设在技术、电力、运输、融资、环保等方面得到保障。二是迅速抢占铜再生资源制高占领,积极推进铜拆解园建设。在尽快争取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建设铜拆解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铜拆解园股份制公司组建、项目报批、海铁联运、征地拆迁等工作,力争8月底全面开工建设。争取将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列入国家和省循环经济试点。三是全方位开展铜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开展铜原料和铜精深加工项目招商,延伸铜产业链,以产业集聚带动项目集群,以项目集群推动产业集聚。

第5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上半年经济盘点一

上半年,中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速度。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7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382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8.0%。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9.8%和9.6%,没有出现大的起伏。

2、农业生产出现好势头。粮食种植面积结束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比去年增长1%。棉花种植面积增长10.6%,油料种植面积增长0.7%,糖料种植面积减少5.4%。夏粮获得好收成,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增产4.8%。

3、工业生产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29822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82亿元,增长17.7%,比去年同期加快1.5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7%,轻工业增长15.6%。分产品看,钢、钢材同比增长21.1%和23.2%,增幅比一季度分别回落5.3和6.3个百分点。能源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原煤、发电量分别增长14.9%和15.8%。上半年,工业产销率达到97.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回落。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844亿元,同比增长31.0%,比一季度回落16.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924亿元,增长28.7%,比一季度回落12.4个百分点。

5、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49亿元,同比增长12.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一些主要消费品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2.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4.3%,汽车类增长4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1.5%,家具类增长20.6%。

6、市场价格上涨在可控范围,且涨势有所减弱。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6%,其中,城市上涨3%,农村上涨4.6%。从月环比动态看,5月下降0.1%,6月下降0.7%。分类别看,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9.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上涨3.7%;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则分别下降1.4%、1.6%和1.7%。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

7、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上半年,进出口总额5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2581亿美元,增长35.7%;进口2649亿美元,增长42.6%。进出口相抵,逆差68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7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实际使用金额339亿美元,增长12.0%。外汇储备继续增加。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470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673亿美元。

第6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一、上半年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社会领域民间投资持续增长

1—5月,社会领域有关四大行业②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5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9.57%,高于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7%)2.8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7.6%、39.2%、39.3%,远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特别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逐月回落的态势③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速均保持了高位增长趋势④。

(二)教育改革发展继续推进

一是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春季学期预计可惠及2542万名学生。二是促进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政策积极落实。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启动实施。旨在提高中西部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录取比率的招生“协作计划”由上年的15万人增加到17万人;一批高等院校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万人招生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学生。三是教育计划开始执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分别计划招生800、685、58.4万人,比上年分别增长-2.4%、1%、3.9%,目前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基本结束;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总数915万名,比上年减少2%。四是统筹落实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目标,中央财政已按4%要求编制年度教育预算。五是国务院印发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各地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三)医改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全民基本医保水平明显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大幅提高。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截至3月底,58.1%的村卫生室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21%的县出台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政策,29个省份出台了新的基本药物采购实施办法,97.8%的县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三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全国18个省份311个县(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84.2%的地级市制定了区域卫生规划,86.3%的地级市制定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截至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5.9万个,同比增长1.97%;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有序实施。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数字图书馆推广等重大文化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覆盖85%的地区,预计年底前实现我国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开展,截至6月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5条,有数字放映设备4.8万套,可确保全年共放映电影750余万场的放映计划。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截至5月末,全国80.4%的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撤销或划转任务,559家出版社(不含高校出版社)、545家非时政类报刊、25家重点新闻网站完成转企改制,408家电影公司、475家电影院及广电系统54家电视剧制作机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

(五)人口、民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计划生育服务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2012年起,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从夫妇每人每年不低于720元提高到不低于960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按照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和伤残家庭不同情况,分别从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80元提高到不低于135元和110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服务体系、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工程继续推进。截至5月底,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159.9万人,同比减少5.9%,月人均支出水平240.3元,增长15.5%;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240.3万人,增长0.3%,月人均支出水平107.8元,增长31.0%;农村五保供养人数为544.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为181.0万人。

(六)社会领域产业发展势头旺盛

一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全国生产故事影片300余部,全国城市院线新增影院260余座,新增银幕1300块,电影票房预计达到75亿元左右。前4个月,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为751.9亿元,同比增长15.46%。二是旅游消费持续增长。预计上半年旅游总收入约1.2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出境和入境旅游市场维持“一高一平”的增长格局,预计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数约3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预计入境旅游人数约6625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尚不明显,但很多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将可能影响民生支出的力度和效果。在发展不均衡、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等长期问题仍然存在的同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更多体现在社会领域,社会建设不足带来的社会管理问题必须更加关注。

第7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宏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预计,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41.1%;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9.5%。水电工业成拉动经济增长强大动力。预计上半年水电工业拉动经济增长29.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9%。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种植业喜获丰收。预计,上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0211公顷,产量883吨。其中:玉米产量51吨,同比增长13.3%;油菜籽产量675吨,增长0.2%;豆类产量达439吨,增长8.4%;蔬菜播面560公顷,增长7.1%;全县水果产量达12669吨,增长87.9%,其中:桃子5648吨,增长36.1%,李子6722吨,增长194.8%,其他水果162吨,下降3.6%,果用瓜中的西瓜产量2763吨,增长125.5%。畜牧业生产呈“二增五降”发展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县肉类总产量5856吨,与上年发展持平,羊出栏1.17万头,增长3.5%;禽肉产量518吨,增长2.37%;生猪出栏6.06万头,下降0.8%;猪肉产量4563吨,下降0.04%;牛出栏0.54万头,下降3.6%;牛肉产量480吨,下降3.8%;家禽出栏30.76万只,下降3.9%。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初步统计,上半年水产品产量1359吨,增长3.4%。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81.3%。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86.4%;规下工业总产值0.8亿元,增长2.0%。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水电工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88.0%。水电工业高速增长是拉动全县工业经济乃至拉动全县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上半年,全县水力发电量84.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9.3亿千瓦时,增长87.6%。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今年以来,加强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项目投资(城镇+农村非农投资)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37.2%。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农投资完成1.7亿元,基本建设完成4.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1.6%和21.9%;分别拉动投资增长14.2个百分点和16.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分别为43.6%、35.8%。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上半年,在各种节庆活动拉动下,消费市场保持稳定,预计,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5.6%;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增长分别增长11.0%、10.3%。但限额以上餐饮业仍然处于负增长状态,营业额同比下降3.7%。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方位提供就业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预计,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1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54元,同比增长13.0%。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其中,一般财政预算收入0.9亿元,增长77.8%。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主要依靠__电站所缴的增值税及其相关税赋,主要税收来源是__电站缴纳的增值税及随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收入。此外,通过深入推进生态特色农业、生态工业经济、生态养生旅游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多渠道培植财源,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健康增长。

金融保持稳定。6月未,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各项贷款余额40.7亿元,增长0.7%。金融保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总体看,上半年全县经济形势良好,但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剔除水电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据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中:县本级约10.2亿元左右,约占41.2%,同比下降约0.2%;水电约14.6亿元左右,约占58.8%,同比约增长54%。剔除水电因素,全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二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受种植业成本持续增加、养殖业动物疫情威胁、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等因素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增大。

三是规上工业企业培育难度加大。因基础差,今年1月份新入库的5家规上工业企业仅维持2个月,就因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2千万元,被国家统计局工业司清退出库。目前,县本级仅有2家小规模规上工业企业,即水利电业公司和细木工板厂。

四是项目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从项目情况看,新

开工项目虽然数量增多,但中小项目偏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仅1个,上半年仅完成投资1310万元,对完成投资贡献不大。从目前投资情况看,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受往年基数大、本年项目小、投资后劲不足、增长空间小等因素影响,在缺乏亿元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困难重重。五是内需增长动力仍然偏弱。一是网络购物冲击较大,网上购物日趋普及,造成大量消费和资金外流,对我县实体店零售业务影响较大。二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购买力减弱。

上半年,全县宏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年经济运行走势判断如下:

水电工业是全县经济的主体,其增加值占GDP比重过高,水电工业对全县经济运行影响极大。预计,上半年水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55.4%,因此,它的生产状况决定了全县经济运行走势。2014年全县GDP逆势回升,呈高位运行态势,2014年冬季,__库区出现了自从电站投产以来少见的高水位。当前,__电站正常运行,上半年,水电工业生产不断攀升,下半年如无特殊因素影响,水电工业正常运行,在上年高基数的影响下,从第三季度开始,宏观经济运行开始逐渐回落,第四季度将回落到合理区间,全年全县经济增长7%预期目标可望实现。

一是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发展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坚持底线思维,不让经济发展失速,又要坚持战略思维,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是抓住国家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县域经济提质发展。一是抓住国家重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大支撑带”区域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抓住国务院对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即将出台,__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进入实施年,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__河____系统、__至__二级公路__段开工建设机遇,加快__经济发展。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坚持发展特色农业不动摇,继续培育生态农业产业和巩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品牌化。积极推广超级水稻良种良法,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特色养殖业,确保畜牧生产发展。

第8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 ]偏快过热冷思考

当中国经济巨轮进入2006年第三季度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增长比较快、效益比较好、价格比较稳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在良好开局的背后,我们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过热的经济数据,而过热的经济数据在给世界惊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经济过热的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动了经济“过热”?怎样抑制经济过热呢?

一、中国经济进入“过热”区间的证据

中国经济从2000年开始进入新的经济周期,连续六年,经济在适度的高位运行。从2000年以来,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4%、8.3%、9.1%、10.0%、10.1%、9.9%,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加速到10.9%,而第二季度高达11.3%,这显然是“过热”了。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的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24个省份经济增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23个省份增速在12%以上。特别是内蒙古增速高达18.2%,江苏15.4%、山东15.3%,天津和广东均为14.4%,浙江14.1%,河南13.9%,广西13.6%,河北13.5%,四川13.3%。以上数据说明,上半年经济运行出现了过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GDP同比增长10.9%,增幅创下十年来同期新高。

二、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专家评价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

首先,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驱动了经济“过热”。

根据金融机构公布的一组数据,2006年7月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4%;今年前6个月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占央行全年2.5万亿元指标的87.2%;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房地产开发增长24.2%,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6%。

同时,进出口增长也是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首先我们出口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般性的加工制造业产品,而消费品工业和一般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得益于出口快速增长对它的支撑。其次我们处在一个重化工业的阶段,我们很多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能源产业结构要进行升级,这些都需要进口关键技术、战略资源和低成本的中间产品,进口总量在未来的十几年肯定会保持一定的高位。加上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和速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吸收外资必须带动关键机器设备、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进口,但这些投资要形成出口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进口一定会保持现有的规模甚至更高。

三、经济“过热”的结果

经济“过热”结果将导致自然资源的缺乏和环境污染加剧,使经济运行陷入“大起大落”的恶性循环中,如果中国继续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很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进而造成通胀。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各种政策以及有关的结构改革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因此,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要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其主要目标是使经济增长率不要“冒顶”,也就是不要超过“11%”的上限。

四、防止中国经济“过热”应采取的措施

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就是在当前整体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实施有效措施,防止中国经济“过热”,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1)认清形势坚决执行投资调控政策

由于2003年~2004年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过热、抑制了“大起”。随后又针对不同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适度地多次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延长了经济周期在适度的高位运行。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热、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新开工项目多、土地房地产调控难……等驱动经济“过热”的因素,在宏观调控中要坚持“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方针,严格清理存在问题的新开工项目,防止严重的市场“虚热”,谨防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的经济过热,延长中国经济适度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

(2)合理进行土地调控是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的有效办法

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呈现加剧之势。7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征地成本,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等。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国家将对重大土地违法违规案件进行公开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避免为投资过快“火上浇油”

日前有专家专门分析了浙江和山东两省的能耗指标,这两个省的GDP在很接近的情况下,能耗指标却相差很多,原因就是浙江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是缺少资源的省,所以很多的民营企业以降低能耗去追求更高的利益;而山东省却以国企为主,行业主要集中在过热的重工业和化工业,投资主要是以银行提供的信贷,银行在投资过热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不是让社会的资源最优化的配置,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在主导这种投资,使得国家的政策和规划成为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金融体制上存在的最深刻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宏观调控新的起点上,针对我国金融行业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有很多国内外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因素,使中国经济保持持久健康发展。银行业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宏观意识、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紧密配合和支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适时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一是强化那些已经施行的措施,如利率可以再提高25个或者50个基点;二是采用新措施,提高贷款门槛。尤其是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活动。

2.合理降低能耗

中国经济这个“过热”的增长速度是用很高的代价换来的,突出表现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年我国要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左右的目标。但统计显示,上半年能源消费增长明显快于经济增长,而且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0.8%,与全年降耗目标相去甚远。各地新上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据对8省(区)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调查,约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存在违规现象。

3.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虽然国际专家估计中国的通胀仍然受到控制,2007年通胀率将从今年的2%下降至1.8%,包括贸易和劳务收入的经常帐盈余将继续增加,但中国仍需要制定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的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一方面促使企业改变投资领域,将资金投放在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从而增加内部消费,以便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十一五”规划中表示要通过扩大内需,促进个人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尤其是加大对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有利于节约原材料设备的研制,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性模式转到集约性,促使经济增长从重速度转到重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总之,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我们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通过对金融的监管和调整,真正地让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效率的行为,让过热的投资失去利益的冲动,通过促使企业改变投资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等措施,从源头去解决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促使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们期盼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网站,stats.省略/tjsj/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61

[3]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西方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P430

第9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上述GDP增速是依据生产法统计产生的,即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加权汇总而得。从历史上看,GDP支出法统计结果一般要高于生产法统计的GDP,2006年对生产法统计数据的调整,使二者的统计差距趋于缩小。即使如此,按支出法统计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依然略高于生产法统计结果。但是,今年上半年,按支出法思路进行测算,经济增长速度似乎远低于目前按生产法统计取得的(10.4%)增长速度。从消费、投资及净出口的增长统计看,似乎没有哪个部分的需求增长能支撑这个GDP增长速度。

一、“一升两降”的需求增幅变动,能支撑上半年10.4%经济增长吗?

2007年度的GDP增长结构如图1所示,在11.9个百分点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提供了4.7、4.6和2.6个百分点。结合2006年数据可以看出,本轮经济的偏热或“过热”与我国以往的经济过热截然不同,源头在于多种因素导致的外部需求过大,净出口贡献份额高达20%以上,内部需求贡献并不高。

2008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增幅发生了“一升两降”的显著变化。

一是由于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外部需求下降,上半年顺差规模下降了11.7%,净出口对国民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为负。相对于2007年,净出口拉动点数下降3.8个百分点(从去年的正贡献2.6个百分点,到今年的负贡献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假定投资与消费增长贡献点数没有变化,GDP的增长速度将下降到8.1%。

二是名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3%)不减,但实际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实际增速仅为14.8%,比去年的实际增速下降6.1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形成之间的关系,必然导致资本形成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下降。根据我们保守地测算,投资的拉动点数为4.5个百分点,较去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三是上半年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消费增长“异军突起”。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名义增速高达21.4%,扣除价格指数(7.9%)影响后,实际增速仍高达12.8%,高于1994年以来各年份的增长速度,最乐观估计,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

但是,三大需求中仅有的“一升”,无论如何难于抵消“两降”带来的影响,根据上述三大需求增长数据推算,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仅为9%。

因此,我们觉得,今年上半年经济实际下滑程度有可能被低估,经济走势颇令人焦虑。

二、下半年:“两降”将延续,“一升”难维系

统计数据本身是抽象的。静态地看,数据依然表明经济处于“合理增长空间”。然而如果动态地看,经济处于快速下滑的惯性通道中,实在令人忧虑。相对于生产法,支出法的核算思路提供了更好的预测线索和预测能力。我们估计,如果政策环境不变,下半年“两降”将会延续,而“一升”则将难以维持。

一是外部需求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继续田落。首先,全球性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导致外部需求继续下降。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均呈恶化态势(美国自不待言)。欧元区反映未来增长趋势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收缩,创下2001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区内三大经济体的商业景气指数(德国IFO指数、法国INSEE指数及意大利ISAE指数)分别降至3年和7年以来的最低点。其次,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性要求并没有改变。我国经常账户依然有庞大盈余,尽管顺差规模绝对缩小,但上半年我国贸易盈余占GDP的比重依然高达5%以上;再次,产品生产成本会随国内劳动合同法、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性安排而继续上升;最后,跨国公司迁往越南等地的生产基地尚未完全建成,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替代过程还没有完结。因此,今年下半年外部需求还会继续下行。

二是下半年投资需求势必继续下滑。今年上半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名义)同比增长17.3%,但是反映业主投资意愿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名义)仅增长了1.5%。从地区分布看,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以上的东部地区,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呈负增长(-6.8%)。从投资行业结构看,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20%左右,由于房地产商投资意愿显著萎缩,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32%)将只是一个短期现象。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下调,负增长的效应或将出现在2009年。许多人寄望地方政府的“换届效应”,但是目前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也将受到土地价格回落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