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组织委员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此,我代表班级团支部向各位汇报下本学期班级团支部主要工作以及下学期团支部工作计划。
本学期,团支部的工作是以协调班委展开各项工作为主。
团支部的各位成员工作也尽心尽力。
组织委员王琪参与组织了班级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早操出操跑操情况在其协助下也大有改善。同时,在班级良好学风的创建上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宣传委员祝晓天,张河洁,在运动会期间的宣传加油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管院辩论赛,十佳歌手大赛的组织工作也井然有序。
同时,班级初级党建班的成员都正式结业,下半学期,团支部将与院团委继续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好中级党建班学习工作。
党员发展工作在下半学期将仍然是团支部的工作重心。同时,团支部也会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在这一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班级组织过集体自习活动,但参与人数不是很多,我们相信班级同学的自觉性,希望同学们能自觉组织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
下半学期,班级团支部与班委将于学校社团取得联系,组织班级同学进行社会实践。此项工作的展开也有待班级同学的积极参与。
企业管理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在企业管理这个推手作用下它能使人各尽其能,各显其才,使人的潜能最大化,并转化为价值。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恰恰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教育。每位教师也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各种人才,能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显其才,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正是向企业输送人才,输送“一招即用”的技能型人才。优秀的企业不光是经营产品、经营服务,更重要的是经营人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有着惊人的相似。虽然对待学生不能像对待企业员工那么严格和功利化,但是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管理模式,特别是企业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大模块,引入到班级管理中来。
二、引入企业文化,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主要是由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导向、人际导向、团队定向、进取性、稳定性等七大特征构成。与之相似,我们的班级文化也就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和内在变化塑造一个班级精神力量,成为推动班级发展的动力源,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尝试将以上的企业文化七大核心构成引入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从教室开始,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潜移默化。把教室环境企业化,引入企业文化,对现有教室重新布置,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办公环境。结合模具专业和课程特点,将对口的深圳润品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标语打印出来在教室显眼的墙壁、门口等地方进行粘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其次,通过电视剧、电影、广告、文本等载体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定期在班里宣传。在模具(1)班,我将美国的沃尔玛、香港的宏威科技、青岛的海尔、顺德的美的、珠海的格力、东莞的徐福记等等优秀企业宣传片每周三、周五在教室播放。聘请了香港宏威科技HR经理、新加坡DPEX国际快递集团东莞分公司总经理到班里开展企业文化培训和沟通交流,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当中。组织学生到附近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感受企业上班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引入企业组织架构,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企业的组织架构就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需要根据企业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方位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如何来学习这种先进的管理体系,将班级学生干部组织公司化。作为班主任,我尝试将班级管理公司化,以期提高学生将来到企业的适应度和融合度。
1.按照公司的人事组织架构,在班级设立董事长一名,由我自己担任。
任命班长为模具(1)班的总经理,任命两名副班长为副总经理,分管财务后勤、行政人事。将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电教员进行改制调整,并且任命为行政、人事、后勤、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经理,每个项目经理负责领导一个项目,每学期都要做一个项目计划给副总、总经理、董事长层层审批。
2.根据课程安排,将各科代表任命为部门经理,管理对应的课程学习,也要做部门计划和组织相应的学习、娱乐活动。
另外,任命团支部书记为总监,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副总监,与总经理、副总、经理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高执行力组织架构。
3.所有学生的模拟职位均有民主选举和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总监)考核双重把关。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这层面董事长只是监督执行,对于失职的领导干部董事长给予批评教育和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处理。
4.每个星期一晚修前每个部门和项目组都各自开例会
将上周的工作情况汇报,并根据周一学校召开的班主任会议精神做出这周的工作计划,然后分别呈给分管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的副总审批,再到总经理审批。
5.对于每天的早读、晚修、考勤、请假、校医就诊、宿舍管理、第二课堂等事宜都有相应的行政、人事、后勤项目组管理
学校的规章制度、计划任务、课程考试、资料统计等工作都有相应的财务、技术、娱乐、学习项目组管理。
四、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与班级管理有机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包括员工行为准则、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等等。
(一)参照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办法,根据模具(1)班的实际,制定了模具(1)学生员工管理规定。包括班级文化大纲、学生员工仪容仪表规范、学生员工行为规范、学生员工奖惩条例、学生员工薪酬制度、学生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等等。
(二)将各项新制定的管理规定编辑成册,印发给每位学生和任课教师。
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照新的“游戏规则”办事,各任课老师便“有法可依”,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也多了应对之策;班级各领导干部亦“出师有名”,对违调皮捣蛋的下属也不再听之任之;班主任(董事长)更是“执法必严”,对违反管理规定的成员进行教育,直至依“规”进行批评与处罚。
(三)重点制定“虚拟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使学生的各项行为指标与薪酬挂钩。
关键词:校园文化
融合创新
合并高校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合并组建的地方性高等学校,普遍面临校园文化资源整合与构建适应新学校现在和将来发展要求的文化体系、凝练具有新学校特质的校园文化精神等问题。2001年由四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大理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条以融合为路径、以活动为载体、以品牌为提升、以机制为保障的地方综合性合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子。
1.整合资源,积极推动校园文化融合创新
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元素的学校合并后,必然面临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合并后的高校,推动文化融合,将不同的观念规范为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并统一于新组建院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之中,形成一种主流文化即校园精神,需要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在合并过程中,重视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在融合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融合,传承不同学校、校区业已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总结凝练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大学精神,探索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注重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元素,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与推进文化创新上着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营造出一种特定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熏陶,形成价值认同和人格塑造,从而实现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大理学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实现合并,并实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重视文化融合与创新,较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深度融合。
近年来,逐渐形成具有大理学院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凝练出“融合自强、德化精进”的校园精神,“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至诚尚行、求实创新”的校风。并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校精神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实践中,始终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2.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体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历史积淀,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精神风貌。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育人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针对学生教育活动主题不够鲜明、活动频繁且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提出“抓重点、亮特色、树品牌、重实效”的原则。并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打造品牌,凝练特色。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推出继“国际日”之后又一活动品牌,坚持每年举办一届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节,以统筹和规范全校学生文化教育活动,以鲜明的主题为线索,把全校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活动以一条主线统筹起来,使各项活动有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学院(下属学院)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思路,充分挖掘、利用大理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精心打造大学生辩论赛、话剧大赛、定向越野赛、国际日、学生社团文化节以及学术科技文化系列活动等,从而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体系。
3.齐抓共管,构建完善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上,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以机关党政职能部门、校属学院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日常工作,由分管宣传工作的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办公室下设环境建设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专门成立文化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挂靠校团委,专门负责日常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审批、立项和管理。在具体活动项目运行上,坚持以文化节为统揽,按项目化进行管理。由各有关部门、各学院、学生社团按照当年校园文化节总体方案,向组委会办公室申办和自办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在资源上实现优势互补。在经费筹措方面,除学校安排的专项费和项目经费外,各承办单位和部门也筹措安排相应配套经费,将部门日常工作计划与承办活动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这种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整合各方面的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优势。从活动设计、过程管理到考核评比形成完整的流水线,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广阔的舞台。
4.以人为本,大力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经过几年的努力,以校园文化节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彰显其品牌价值,在广大师生中产生良好影响。一是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校园文化节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赢得了广大师生欢迎和认可,师生积极踊跃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已连续举办七届校园文化节,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形成了以面向全校师生的学校层面主题活动为骨干,以各下属学院开展的专题活动为支撑、以学生社团、学生班级活动为辅助的多层次、全方位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满足了不同师生需求。二是构建了一个以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教育体系。合并组建的高校,普遍面临多校区的问题。多校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组织也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学校提出加强宏观设计指导,下移活动重心的思路,注重对校园文化活动的顶层设计,加大中小型、个性化和专业性特色活动比重,增加不同专业、校区间学生的交流机会。如,在校园文化节的设计上,以一个统一的主题、活动方案统领若干活动模块,形成一个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形式多样,点面有机衔接的活动体系,既能满足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又兼顾不同校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