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

第1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基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数据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长期在基层统计部门工作,对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基层报表单位统计基础薄弱

1.1无专职统计人员。多数投资单位,特别是新建项目单位人员少,而且分工不细、不明,没有明确的统计负责人,不设统计人员,大多由会计兼职统计工作,更有少数单位由领导临时指定人员负责,而且频繁变动。统计人员缺少培训,统计知识缺乏,报表数据质量差。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践中,常常遇到项目单位找不到统计人员、经理开统计会议、报表时经理又无时间的情况。

1.2依法统计意识差,报表随意。由于投资统计报表对于项目单位来说是临时性报表,很多统计人员没有认识到投资报表是本单位的法定义务,视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常以各种借口推托,不能主动按时地上报报表,总是要经过多次催报,统计部门工作十分被动。

1.3报表数据可信度差。有些项目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部分单位连工程预算材料都没有,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

1.4部分政府财政投资的项目难以确定报表主体。例如,政府修建一些基础设施,涉及到发改、规划、土地、市政、财政等部门,统计部门在确认报表主体时常常遇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最后统计部门不得不找领导协调解决,或者自己填报投资表。

2.统计部门执行方法制度不到位

2.1项目搜集不到位。由于投资项目流动性强,且投资报表为临时性报表,可能造成一些项目漏统。县级统计部门人员紧张,力量主要用于催报报表、数据处理上报、查询、统计分析,很少能抽出时间到基层寻找项目。搜集项目的途径主要是从发改部门索取、乡镇办上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改部门提供的很多项目不符合投资统计条件,乡镇办上报的项目又常常漏报。

2.2投资项目入库门槛提高造成部分项目漏报。为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对新上投资项目实行统计入库制度。制度规定,新上项目要提供项目介绍、项目备案书、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形象照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项目规划许可手续、设备购置付款凭证等文件。在实践上,一些项目单位运行不规范,难以按要求提供上述资料,造成事实上的投资项目漏报。同时,有些单位找各种借口推托,由于上述资料并非对象的法定上报义务,统计执法在此无能为力。

2.3投资统计分析缺乏深度。县级统计局由于人员少,投资统计只有一个人,投资统计人员有限的时间用来搜集整理上报统计报表,很难开展调研、进行深度分析。按照进度撰写的统计分析,看到的只是数据罗列,泛泛而谈,千孔一面,没有鲜活事例,没有原因剖析,没有中肯建议,如同一杯白开水,领导不愿看,看了也没用。

2.4统计执法难。发现项目单位拒保、迟报统计报表,或报表数据不真实,统计部门理应大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统计秩序。但是,一旦启动统计执法,便会遇到各种阻力。一些领导以招商引资不容易、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由进行阻止,使一些单位长期游离于统计法的管理之外。还有些地方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给一些重点企业发放“特殊保护企业”,成为企业的“尚方宝剑”和“护身符”。统计部门要进去检查,要经过层层审批,许多时候因阻力太大二不了了之。

3.外界干预投资统计数据

3.1目标考核要求调整投资数据。各级政府和领导对投资统计十分“关注”,因为投资数据被列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明令或暗示统计部门,投资增幅要超过目标,要超过兄弟单位。统计部门由于是地方政府组成部门或直属机构,局长的“乌纱帽”来自于地方,一些局长迫于压力,便放弃统计原则,玩起了“数字游戏”。

3.2发改等相关部门要求投资数据与其一致。一些项目单位为引起领导和发改部门的重视,在申报或备案时夸大投资总额,在领导检查或调研汇报时夸大投资进度。一些领导和发改等部门好大喜功,也乐于接受企业的夸大数据,并据此向上级汇报。统计部门在统计投资数据时,经常被发改等部门认为数值偏低,要求与他们掌握的一致起来。

3.3统计部门与相关部门协调有一定难度。为取得项目开工文件、督促企业上报有关资料,统计部门需要与发改、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争取帮助。但在具体运作时,有些地方形不成制度化,经常需要找领导协调;有的提供资料不规范,有价值的信息少。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1.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申报入库制度。现行新项目入库手续繁琐,需提供发改委的备案表、国有土地使用权证、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合同书、项目规划许可证、设备购置凭证、环评文件、项目介绍、形象进度照片等资料。由于手续复杂难以提供,导致部分已经动工建设的项目不能入库,造成投资项目漏报。这与制度制定的初衷相违背。笔者认为,该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缺少统计法的支持。《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对未标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显然,要求项目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已经超出统计法的要求。二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统计精神。在实践中,操作规范的单位一般可以提供以上资料。同时,也确有一些项目存在手续不全等问题,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漏统的理由。相反,我们如果漏统,则有违反统计法的嫌疑。因此,建议对项目入库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思路是:以事实为依据,凡是符合投资统计调查制度的就要统计入库;项目介绍和照片是必要的,其他资料不能提供的说明原因,上级统计部门在执法检查时可以把这些项目作为重点。

2.建立投资信息共享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建立投资项目统计部门备案制。凡是由发改、规建等有关部门审批或备案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统计部门及时掌握和统计。二、建立投资统计联席会议制度。投资统计为各级政府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投资数据也是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掌握的信息。因此,建立联席会议十分必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括统计、发改、建设、招商、土地等掌握项目审批备案等权力部门。联席会议的职能是对投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投资统计的有关事项进行协调,对政府投资项目明确报表主体,不断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

第2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今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68亿元,较去年增长35%。据统计,截至6月9日,我县各部门和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0.3%,其中:部门完成11.78亿元,完成任务的26.77%,乡镇完成2.04亿元,仅完成任务的12.03%。仍有5个部门、13个乡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为零,严重地影响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完成。

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年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59.8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9.7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0%。但截止月底只有57个项目纳入统计,纳入统计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6.68亿元,占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44.6%。从月底至月9日,发改委、统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上门指导、现场督察、召开促进会等形式督促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经过近10天的努力,有17个项目6月份纳入统计,但仍有28个项目未纳入统计(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占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的19.87%。除5个项目正在申报相关资料完善手续外,仍有23个项目未申报相关资料(其中10个项目未开工),无法纳入统计。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情况,县政府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艰巨,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的领导,选派业务骨干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工作,对本行业、本乡镇范围内的投资项目认真筛选整理,统全统准,确保六月份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县政府将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二要抓紧完善项目审批手续。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与相关部门衔接,尽快完善项目审批相关手续。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业务指导,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速度,确保各项目尽快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县考核办、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督查,对当前与“双过半”目标差距较大的乡镇、部门要反复督查,帮助其克服困难、督促其尽快赶上进度。

第3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1-4月份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1亿元,占全年任务69.12亿元的20.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20%。截止4月底,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重点项目17个,完成投资5.66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6.8%。完成任务最好的是永乐、崇文分别占任务的30.73%、30.1%,王桥镇、安吴镇、中张镇至今没有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1、投资规模和投资量偏小。1-4月份47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14.1亿元,离县上下达的69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任务相差甚远,要完成全年任务,后面的8个月每月至少要完成7.2亿元,压力很大。

2、开工项目没有资料,甚至资料不全,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从年底开始省统计局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实施备案制度以来,年又建立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必须做到先审核再入库。要求所有新增项目在上报之前,必须提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项目现场照片、项目立项审批备案文件等各类手续齐全后,申请批准后方可在下个月度纳入统计。县一些重点项目普遍存在手续不全,无法纳入统计的情况,37个重点项目还有4个项目因为上报资料不齐全导致项目开工了还没有上报,这4个项目分别是:四川枫澜科技有限公司枫鹤湾旅游度假项目、省机械施工公司钢结构生产项目、李仪祉纪念馆扩建项目、“三个一万工程”;37个重点项目中还有16个项目未动工,也没有任何资料。13个镇10个有项目还有3个没有项目,严重影响投资数据质量。

3、部门之间衔接的不协调。部门之间衔接的不协调,也是影响投资统计的因素之一。不完备的信息抄送制,影响了项目的搜集上报。

四、投资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推动力度。加强计划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和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及时向统计局提供项目内容。

2、对于前期已经开工而因手续不全的项目,包抓单位要督促和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尽快补办各类手续,使项目能够尽快纳入统计。

第4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点评:45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究竟算不算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4年至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额分别是50.2万亿、55.15万亿和59.6万亿元。对比近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预计超过45万亿元其实并不大,并且这45万亿并不是政府投入45万亿,而是最后要创造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供给侧改革的前提是“稳”。中央明确,2017年是在稳的前提下坚持推动供给侧改革。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明显减速,消费和外需难以迅速回暖的形势下,中国经济需要投资拉动显然符合实际。

乍看起来,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当年刺激性投资的方向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无论投资手段、投资目的、面临局面和伴生困难,都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当前的投Y需要放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来看。首先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亚和东盟是“一带一路”路线上的关键节点,与中亚和东盟接壤的新疆、、广西、云南等自然成为基建投资的重点区域,这也是新疆等西部地区提出较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的主要原因。

第5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项目;数据质量

近日,作者对巨润玻璃、铁雄新沙、万山伟业、苏南商贸城、丽天商城、上海佳园等十六个投资项目进行了调研,感觉到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数据质量也在稳步提高。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的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某些项目手续不全就开工建设,导致难以上报统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本地投资情况;建设单位资料提供不够及时,导致上报进度后推;特别是某些项目虚报现象未能根除,更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不和谐音。

一、投资项目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随着该县县域经济的发展,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好。为确保县委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全面完成,县政府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及建设规模进行了专题研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及各乡镇,县领导亲自检查投资项目落实工作,抓进度,抓质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显著。截止11月底,全县完成全社会投资723249万元,同比增长25.5%。调研的十六个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263827万元,占全社会投资完成额的36.48%,在所有投资项目颇具代表性。

从数据上看,十六个投资项目有十二个数据质量较高,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投资进度,报表数据与会计帐、统计台帐一致,报表数据填写规范,负责人签名、统计人员签名完整,报送日期准确,数据构成与项目进度相符;有一个项目单位提前上报了没有安装的设备;有一个项目单位开工未进行统计登记,且由于手续不全,还没有进行报表;有两个项目出现明显虚报,把没有建成的厂房提前上报,并且上报了部分订购设备。

针对发现的问题,我安排县局投资统计与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及时采取了补救、修正措施,并要求他们在以后的统计工作中,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办事。

二、当前虚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的原因

在调研中了解到,数据出现问题,除一些统计人员业务不熟、不精,不能正确掌握报表方法外,其中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其中不乏夹杂着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欠科学,导致部分领导干部为政绩而不惜虚报投资。目前,市、县都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评价地方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制订考核方案时,未能全面考虑各地现有基础、资源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而是按照上年完成基数,简单地按某—相同的增长速度分配任务,脱离了一些弱势地区的实际,导致一些弱势乡镇不能完成分配的任务,甚至差距较远。同时,因有严肃的考核办法制约,某些完不成任务的领导为完成任务,便想法设法虚报,以达到完成任务而不受处分处罚的目的。另外,个别镇为达到早出成绩、快出成绩的目的,用投资数据为政绩服务,以骗取荣誉、奖励,导致投资数据人为拔高。

二是基层投资单位统计机构不健全。与工业、服务业等单位有固定统计人员不同,投资单位大多是临时抽调人员或材料员、会计员兼任,充当统计,他们业务素质不高,既没有娴熟的业务知识,更谈不上对统计法律法规甚至统计制度的了解,基本上是赶鸭子上架或临时报佛脚学点统计知识的皮毛,造成所填报的投资数据失实。

三是个别项目存在代填代报现象。由于一些项目单位对投资统计认识重视不够,认为统计部门不能有效制约他们,根本不配统计人员或者采取不配合态度,难于取得投资进度数据,迫使乡镇统计人员代填代报。可想而知,代填代报的数据肯定质量不高,绝不会与项目进度相吻合。

四是有些投资项目原始凭证缺失,造成凭印象估算。个别项目单位不注意保管原始凭证,不能准确地按进度如实上报,只好主观估计投资进度和投资统计数据,影响了投资统计质量。

三、建立防止虚报长效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制定科学的投资考核方案。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考虑乡镇基础、地理优势、招商优势、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科学分配投资任务,使分配的任务与乡镇能力相匹配。进一步完善考核县乡经济实绩的办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实行严格的开工竣工登记制度。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都要实行开工竣工登记。项目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到县统计局办理开工登记手续,领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登记证》;项目竣工(下转第51页)(上接第49页)验收后15日内,项目建设单位要到县统计局办理竣工统计登记。

三是严格执行建设单位报表制度。规范好原始凭证,严禁代填代报。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逐级上报,即各镇区辖区内项目单位把报表报送到所在辖区统计站,经过统计站审核把关后,再由统计站上报县统计局。对投资建设单位要求建立健全包括项目核准(或备案)通知书、用地许可文件、环保评价文件、项目开工通知单(或报告)、施工单位报送的验工计价单、建筑安装工程预算书、投资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情况表、设备验收单、财务拨款凭证等内容的原始记录(或凭证),作为计算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各项指标数据的基础依据。原始记录(或凭证)必须资料来源准确,填写清楚完整,必须注明发生日期、经手人及审核人姓名。严格依据实际完成的投资上报进度。

四是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实际投资上报。严格遵守统计制度规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投资项目统计工作。只要项目已经实际开工建设,一律按实际进度统计。

五是加强对基层报表的审核。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标准、统计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认真填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概况和进度统计台帐》,并据此填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要认真做好统计报表审核工作,包括对原始凭证和统计报表的审核,做到表表衔接,表与实际相符。

六是定期对新开工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是核查项目实际进度与上报的基层表数据是否一致;对没有平衡关系的新增固定资产、应付款、规划用地、实际购置土地及购地单价、生产能力等指标,要加强人工审核力度;同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行业类别、建设地址、注册类型、建设阶段、开竣工时间等属性指标的审查力度。

七是加强投资单位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定期集中培训,系统全面地学习投资统计知识和投资程序,提高投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各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能准确掌握投资统计的各项基本技能,确保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稳定性。

第6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一)开展“十二五”中期评估。组织人员、聘请专家编写《“十二五”中期评估报告》,对我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对“十二五”各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预测,并提出部分指标调整建议和“十二五”后期重点工作建议。

(一)科学编制年度运行报告。科学撰写了2013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全面、客观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在完成年度经济运行报告的基础上,我委坚持每季度对我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完成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报告,提出相应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建议,切实为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当好参谋助手。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审批。截至11月底,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备案89个,总投资额280.15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41个,总投资额136.87亿元;工业项目17个,总投资额4.47亿元;服务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66.17亿元;农业项目5个,总投资额约3.73亿元;其他项目8个,总投资额约68.91亿元。其中有部分项目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我区,在我委和招商办共同协调下,共有18家企业将注册地址迁移到我区,促进全区财税收入增加。

(三)公务车车编管理。根据区领导专题会安排,我委牵头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依据各单位人员编制及工作情况对区直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车编进行重新定编,相应的定编通知已下发至各单位。11月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现已完成初稿并征求公务用车管理相关部门意见。

(四)经济发展指标协调与促进。根据区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解,固定资产投资由我委主要负责协调和促进。根据工作安排,我委对区内近两年备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回访,了解项目开工建设进展情况,并敦促企业积极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同时与区统计局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发现存在我区建设项目列入其他区、漏统和少报、部分项目征地拆迁款项没列入统计等问题。经我委和区统计局共同努力,目前已补统投资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19.65亿元。10月份对追加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征地拆迁款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追加固定资产投资18.09亿元。截止10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66亿元,增长28.7%,增速全市第一。

(五)政府投资项目申报。根据市发改委《关于编报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委积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项目申报工作,并对各相关单位申报项目进行筛选,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我区经济、民生等要素,着重向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改造方面倾斜,最终汇总出41个政府投资项目上报市发改委,计划总投资额233041万元,其中2014年度计划投资107935万元。

(六)统筹城乡和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参与《加快统筹城乡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多次协同市发改深入乡镇开展调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申报城乡统筹示范实验区项目。

(七)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全委干部认真学习市委《关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海办发〔2013〕20号)、市纪委《关于严明纪律过节坚定不移纠正“”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自查,并针对各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方案,完善“三重一大”等事项审批流程。

(八)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前进村挂点帮扶工作,春节期间,我委深入挂点村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并为40家困难户赠送慰问品(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加强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和监督,主要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指导,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办理答复人大、政协代表提案件15件,其中主办件2件,协办件13件,代表满意率100%。其他“美丽乡村、洁净家园”、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五大工程”环境保护等工作按区委区政府要求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监控和预测能力不足,造成部分经济社会指标计划制定偏高。

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分析深入程度不够,主要有关职能部门对管理行业管理不够深入,造成部分行业发展数据空缺。

第7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误判之一:固定资产投资被高估,消费被低估

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均超过最终消费,即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靠投资拉动。但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之间进行一致性分析后发现,自2004年起,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之间发生了明显的背离现象,比如,在2005-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过程中,GDP增速却出现了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GDP的背离现象就足以引起人们对投资规模数据可靠性的怀疑了。

2011年7月,审计署的《审计署绩效报告(2010年度)》提道:“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审计机关共对京沪高速铁路等已投入资金1.9万亿元的5.4万个投资项目实施了审计或审计调查。通过审计,核减工程价款和挽回损失、节省工程投资283亿元,占相关项目投资总额的3.5%”。由此,我们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至少被高估了3.5%。

投资被高估,不仅在统计上需要重新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而且也需要对居民收入进行重估。因为国家统计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是抽样调查数据,存在误差。由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人口数测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必然也存在误差,长期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被低估的。据测算,居民实物消费被低估4%-10%(高端消费品被低估较多),服务性消费被低估18%-21%(主要存在于文化娱乐、居住和医疗等领域)。

误判之二:居民储蓄率被高估,居民可支配收入被低估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属全球最高之一,但很多人通常把高储蓄率的成因归咎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下的子女教育、婚嫁和防病养老等需求。中国的高储蓄率甚至为发达国家所诟病,因为中国多储蓄少消费,导致发达国家贸易赤字。但事实并非如寻常想象的这样简单。中国百姓的实际储蓄水平并没有表面数据反映的那么高,尤其是中等及中等以下收入的居民。经过修正,除2009、2010年外,消费对GDP的贡献都超过了投资,2011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为57%,明显高于资本形成对GDP47%的贡献。内需不足并非因为高储蓄率。过去10多年来货币超发大部分变成了政府、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的储蓄,导致储蓄率提高。比如,1992年国民总储蓄与总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6.3%。基于同一口径,2008年国民储蓄率达到51.3%的历史高点,储蓄率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政府和企业储蓄的增加,而居民储蓄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20%左右。即便是国民总储蓄率中贡献最少的部分,居民储蓄率也还是被高估的,因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明显低估现象。

第8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2011年1~4月,纺织行业3.53万户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343.35亿元,同比增长30.54%,同比增速为近几年同期高点,行业产销状况良好,产销率达到97.7%。不过,尽管产值增速加快,但是工业总产值增速加快很大一部分源于原料价格带动产品价格的上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纺织工业的原料价格大幅度提高,纺织工业产品价格随之也有较大程度的上涨,这是带动纺织工业总产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1~4月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564.98亿元,同比增长36.93%,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个百分点,比一直很热门的房地产投资也快了2.6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显示了投资者对我国纺织工业的信心。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新开工项目看,1―4月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47%,部分细分行业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0%,如腈纶纤维制造、维纶纤维制造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0%和70,59%。新开工项目数量的下降,原因之一为银根不断紧缩,纺织行业投资缺乏信贷支持,预计这一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的信贷支持仍将持续减弱。

2011年1~4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7,0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1.29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306.86亿美元,同比增长32.80%;服装出口395.69亿美元,同比增长22.95%。纺织行业出口总额较快增长,主要与由纺织原料价格上涨带动的出口产品提价有关。2011年1~4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价格累计提高21,29%,行业出口实际数量同比仅增长4,75%,比上年同期下降8,86个百分点,可见,2011年以来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并不乐观。

第9篇: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

一、引言

山西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积累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投资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却略显乏力,这与居民收入水平依然偏低,购买力仍然不强,城乡居民、不同区域居民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有直接关系。同时长期过高的投资率也意味着长期偏低的消费率。当前山西省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已经突出地表现为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这种情况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因此,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对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

二、变量的选取与样本数据

为了分析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本文选用的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山西1985年至2007年的GDP、新增固定资产投产总额和居民消费总额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三、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效果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的数据,采用下列回归模型对主题进行分析和检验:

GDP=β0+β1X1+β2X2+μ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GD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山西省1985-2007年每年的GDP,单位为亿元;X1,解释变量,表示山西省1985年至2007年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为亿元;X2,解释变量,表示山西省1985年至2007年每年居民消费总额。

用Eviews5.1对样本进行OLS 估计,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

GDP^=-54.92093+0.70934X1+1.941747X2

(-1.382886)(5.715969)(11.10270)

R2=0.996143 DW=1.193282

F=2453.458

(一)经济意义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的系数均为正,因此,此模型证实了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GDP增加0.70934亿元;消费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加1.941747亿元,也符合经济规律,只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二)统计准则检验

判定系数R2=0.996143,可以认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X1系数的t统计量为5.715969,因此该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X2系数的t统计量为11.10270,也表明X2具有统计显著性。F统计量为2453.458,即两个解释变量具有明显的联合显著性。因此,在省级层面上新增固定资产投产和消费对GDP均具有统计显著性。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α=5%,查德宾-沃森d统计量表,当n=24,k=2时,得下限临界值dL=1.27,上限临界值dU=1.45,该模型的D-W统计量为1.193282

GDP^=-67.78029+0.701282X1+1.970922X2

(-0.940177)(3.720655)(7.029978)

R2=0.996620DW=1.852715

F=1670.647

给定显著性水平α=5%,查德宾-沃森d统计量表,当n=21,k=2时,得下限临界值dL=1.22,上限临界值dU=1.42,该模型的D-W统计量为1.852715,在dU和4-dU的区域内,根据判断区域可知,这时模型已经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所以,此时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GDP^=-67.78029+0.701282X1+1.970922X2

(-0.940177)(3.720655)(7.029978)

修正后的模型:GDP^=-67.78029+0.701282X1+1.970922X2,符合经济意义的检验,同时也通过了统计准则检验和计量经济学的检验。该修正模型的最终结果表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GDP增加0.701282亿元;消费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增加1.970922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四、山西省宏观经济增长的显著特点――投资拉动

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对山西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确实具有拉动作用,投资增长不仅能够创造需求,而且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提升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所具有的基本特色,这一特色在山西的产业结构中更为突出。在综合把握山西省经济运行态势时,现存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认识对经济运行有警示作用。这些行业投产达效有较长的时间周期,届时的市场需求是一个难以预测的变量,过度的投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结构的新矛盾。

同时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极易造成投资膨胀,而且投资拉动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居民主体消费需求的下降,这样就会在投资高峰之后形成产出高峰,形成需求屏障,导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循环关系的断裂,产能过剩就回是其现实的表现。事实上,由于前些年某些部门的投资盲目扩张,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超出有效需求的新增生产能力,进而导致了这些部门生产增速减缓,效益下降产品的价格下跌,企业经营困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五、经济增长实现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主导的建议

第一,要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农民收入,扭转多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低于总体经济增长水平的状况。从居民消费的构成看,农村居民消费比例逐年下降,城乡消费比例与城乡人口比例明显不协调。因此,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民收入上。近年来,国家为了启动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出台了许多的政策措施,但农村居民消费始终未能全面启动。对于农民,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使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同时,应增加国债资金中用于农村发展的部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直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得到好处。可以说,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逐步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二,完善公共支出政策,稳定居民支出预期,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消费者而言,消费者的即期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的收入,也深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居民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将来养老金发放、医疗卫生和教育成本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造成高额居民储蓄的主要原因即是居民的预期消费支出(包括失业、住房、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项开支)增加。因此,要改革养老金制度以提高其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扩展社会保障网和医疗卫生保险,明确政府在提供教育经费中的角色,以便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刺激消费的稳定增长。

第三,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总体消费的作用。应该考虑将财政政策由以前较多地侧重促进投资功能转变为更多地侧重促进消费功能方面来,实现财政政策功能导向的再次转变。增加政府的消费性支出,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的事业支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1、张国云.河南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河南科学,2008(1).

2、刘晓辉,于嘉.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状况分析[J].商业研究,2006(8).

3、张涛.经济增长从投资向消费过渡的政策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2).

4、叶依广,陈海明,武松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