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

第1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也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观摩、研讨、比赛,不断地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笔者深入自己的课堂,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自己的每一节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想法,现就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教师合理安排资源利用,提升课堂整体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资源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满足不了现有的学习形式。学校缺乏某些配套的视频和音频设备,在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往往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具体深入。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尽量精彩地展现这些知识点,通过较为具体的描述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当然,在课堂上学生也是一种课堂资源,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刺激学习积极性;关注学生教育经历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接。总之,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关注各种教育资源并能合理利用。

二、增强导课的有效性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率,必须要有精彩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转移、吸引学生的注意到课堂,每节课我的导课都颇费心机。如在必修课内容《信息的检索和方法》中我用电影《手机》趣味片断引课;在《数据库》一课我用上淘宝买东西这一举措导课,在选修课内容《视频的编辑和处理》一课我选择了许多有趣的学生相片,制作成相片MTV,学生在悦耳的音乐中陶醉在精美的作品中。各种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学生,或者轻松愉快的气氛,或者好奇的心情,或者怀疑的心态,或者竞争的心情等等,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的时候,就是有效的导课了。

三、以任务展开学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新课改要求面向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分层教学,除了老师在设计任务或问题时要有弹性和可发挥的余地外,每一节课的课堂作业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当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设计课堂任务,都会有必做任务和提高任务。其中必做的任务针对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而提高任务主要是针对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学生通过完成这两种任务来达到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完成任务,有时候会对任务进行加工。比如在上必修模块《excel的排序和筛选》时,就以破案这样的形式来加工任务单。学生必须通过对excel筛选来获取密码一一破案。学生对这样的任务形式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学习积极性很高,个个都在比谁破案最快。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斗志。还有在上选修模块《flash的综合复习课》时,利用难度逐层递增的方式,并为每个任务命名来设计任务单,如小试牛刀――真刀真枪――华山论剑――笑傲江湖。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它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态度积极。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应与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可采取观察行为表现、考查学习精神的日常表现评价,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回复教师的论坛提问等网络交流评价,以及书面考试等形式。评价主体方面,也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在学完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查看自己个人FTP中作品、作业的质量,写下如“自己有哪些提高?”“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效地促进后续学习。高中新课改必修选修的每一个模块都有综合活动课,让学生将个人或小组的活动成果与他人或他组相互对比、评价,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通过网上搜索竞赛、个人主页评比、动漫制作比赛、广告海报评比等竞赛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校营造健康积极的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氛围,让学生喜欢信息课,通过多元评价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必将用心对待课堂的每一个45分钟,必须要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才能应对老师多元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就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提升的过程,以上四点只是个人在日常教学中所应有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何克抗 主编《计算机教育应用与教育革新――’97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余文森《课堂高效教学的思路和策略》。

第2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三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xx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电影片段,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xx老师在《草船借箭》一课中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不仅仅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x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有声有色地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xx老师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xx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xx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xx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第3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7-0047-02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互动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重点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强化,同时,更应当强调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以往灌输式理论教学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在被动学习中热情下降,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构建高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精设教案,增强教学兴趣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教材并精心设计教案,通过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使教学活动更具系统性。虽然信息技术教材中设置了相应章节,将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划分,但是单纯以章节分割为课堂顺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效课堂的构架和应用。一些章节中的知识点具有重复交叉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教学章节进行重新设计,进行知识要点整合,减少知识重复教授,使信息技术教学更为体系性,同时,还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整体融合,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系统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兴趣,为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Word文档排版“图文环绕”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学生参加过的文艺表演、运动会等图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文字描述,然后实施“文字环绕”操作,使学生感受到排版的神奇与乐趣。在Excel表格“排序”功能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制作表格内容,可以按照“分类筛选”以分数进行排列,也可以根据班级小组进行分数排列,也可以将男生、女生成绩分别统计,这些形式多样的分类排序形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这些知识能够真正用到生活和学习中,只有这样,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才能被充分激发,其信息技术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二、任务驱动,优化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常用,主要涵盖了内容设计、情境带入、交流互动、分组讨论、总结评价等几个阶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可以获得完成教学任务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学习成绩较好、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兴趣探究,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任务驱动中任务的完成,掌握基本教学内容,明白哪些知识点是自己应该掌握而还没有掌握的,从而不断增加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深入到真实化的模拟环境中,在任务情境设计布局下,以任务为主线,激发学生围绕问题开展主动探索。 

例如:Photoshop软件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因为这款软件的功能较多,而且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这款软件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设定一个“飘扬过海来看你”这样的教学情境,利用软件中的图形工具进行画面拼合:三角形的帆船、曲线选区做出的大海、羽化选区做出的白云、选区递减制作出的椰子树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图形内任意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对画面进行诠释。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选区、图形、羽化值等抽象概念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学习积极性更为高涨,促使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不断提升。 

三、优化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资源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尤其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教学技术等,都能够丰富现有教学资源,从而改变以往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教学困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动画制作、视频制作等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为新颖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PPT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弹性的作业内容,要求学生以“家乡”为题制作出五页PPT,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反应家乡的特点和变化。在学生掌握了基本PPT制作要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统一展示,并引导全班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直观具体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进而积极纠正和完善。而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性也得到了最大体现。 

四、科学评价,夯实教学成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评价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注重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由此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评价技巧,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在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中,学生对于这些抽象知识的把握能力较差,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有效整合新旧知识点,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衔接和有序过渡,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点举一反三,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思维更具逻辑性。 

第4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质女保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学质1保津的主体之一。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定位及课堂策略都将直接决定着课堂授课的质1,意义深远。教学材并的开发、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甘教育过程的指导、正确评价学生发展、注重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浚发者子方面无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手段。

虽然延续了几百年的由捷克大教育家垮美纽斯首创的课堂教学一直被视作是最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但随着信息化对教育整体面貌和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的教学活动将会越来越普遍,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建立在多煤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网络教学,在理论、观念上都还缺少足够的认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能呈现不同的角色定位,它可能与传统教师角色完全不同,因此如何正确地进行定位无疑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在新形式条件下教师如何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教育的信自、化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如何进行定位并开展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以下儿方面初浅的认识:

1注重教学材料开发与学习资源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得的各种有关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这些外部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基础,但Internet不能为学生提供学生正式学习所需的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另一方面教师也常把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方法和观念用于现代教育资源建设,不利于为学生建设和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建构主义式的学习。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信息资源建设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现代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本理论依据,遵循以“学”为中心进行设计建设。

2建立伙伴型的民主师生关系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与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渠道、广泛摄取知识与锻炼思维的机会,因而他们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甚至是本学科领域领先教师。教师和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在同一层次、同一起跑线上,都需要努力学习。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权威地位逐渐化解,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同的学习中,学生以记忆和接受力占优势,教师以经验、理解力见长,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互补,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3变传统的填灌为教育过程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学环境下,传统教育赋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垄断者的地位遭受教育信息化的严重冲击。教学过程应该转变为一个复杂的、由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填灌知识的过程。具体说来,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自觉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分析得到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它们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的丰富性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教师从“讲台上面的哲人”转变为“学生身旁的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再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现代信息技术为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了便利。

4正确评价学生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给予学生综合性的学习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给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定的指导意见,用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那么就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钻研的良好习惯。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

5由单纯的书本知识复制者转变为创造力的激发者

第5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练习;方法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成为大家十分关注并积极研讨的课题。而课堂练习,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往更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日常数学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练习时间不足。

新课程改革下,很多教师注重了情境创设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因为“不放心”心理下的大量讲授,使得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显得“头重脚轻”。

(二)练习形式单调。

多数教师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练习题型,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则很少,更忽视实践练习。练习形式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不能在学生已产生思维疲劳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三)练习层次单一。

所练习的大多是条件明确,模仿例题,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积极性。

(四)练习数量过度。

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到处收集罗列练习题,布置大量的练习,大打“题海战术”,练习题的安排又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而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有针对性的练习设计。

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探究的就让学生探究,教师不要代替。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能自己读懂例题的基本意思,理解例题的做法,并能仿照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更要鼓励学生在预 习时遇到不懂的或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到上新课时教师可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解预习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预习时碰到的难题,老师帮助归纳生成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问题焦点,这样学生感到这些问题都是自己要知道的问题,会听得更认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激发了,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

过去有的老师舍不得放手让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一味地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主动学习,造成“教师满堂灌,学生课后练”。这主要是教师怕讲的时间少,学生不能将知识点领会。出发点虽好,却往往事与愿违。经过这几年来数学科的课题研究实验,教师们也开始意识到精读多练的好处,教学理念在改变了。现在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在经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的点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就把时间还给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巡视学习练习情况,一节课下来,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这节课的三分之一。学生得到足够的练习时间,老师对教学重难点也作了点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这样,老师更能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避免了将课堂练习延伸到课外的做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适时地反馈和评价。

练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采取措施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教学环节中,也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及时捕捉到学生的信息,对各不同层次学生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诚恳的评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课堂练习的反馈与评价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就会成为有效教学的助跑器一样发挥它的作用。

(四)课后积极反思。

要反思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教师在课后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今天教学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学生反思课堂上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者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反思课堂上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应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中,使计算更简便;反思课堂上做的题目中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等等。

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成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已然成为不可遏制的趋势。然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诸多挫折,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学科体系中属于年轻学科,没有充分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弊端。因此,克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细节问题,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新课改明确提出:“既要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学科,对提升小学生计算机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难以提高,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作用的发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的普及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将围绕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对策分析。

一、重视备课环节,加强备课广度和深度的研究

备课环节是每位一线教师都要经历的过程,这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不同学科的备课各具特点,信息技术学科自然不同于语数外这类学科,前者要求教师紧跟时展趋势,使学生们了解到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要保证课内和课外的连接性。以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做好“明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的准备工作,如机房的安排、机器的检查等。首先,教师应在课前安排专人或亲自检测教学机器是否运行良好。其次,教师还需搜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素材,以及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运行的课内素材。

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制作小板报》一课时,教师如果没有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小板报内容的任务,学生只能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材料搜集的任务,这样无疑将导致制作小板报的时间大大缩短,违背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因此,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教师就应在备课环节加强研究,既要考虑周全,又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只有课前准备工作万无一失,课堂教学和学习才能顺利进行。

二、重视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情境教学一直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模拟主题等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小学生的天性完美契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性。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科议题,在最短时间里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更加需要引入教学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展开互动,实现知识的有效流动,有利于深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内涵、拓展其外延。

例如,教师在进行《建立文件夹》一课的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小明学习成绩良好,但总是丢三落四,为此老师和父母没少责备他,请大家帮他想想有什么解决办法?”在此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为小明出谋划策。因为不少小学生都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此时,教师可引导大家的思绪向本节课的教学主题靠拢:“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可以为小明在电脑上建立一个文件夹,把需要记录下的信息全部放在这个文件夹里是不是更好啊?”这时教师可顺势教学生建立文件夹的相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为绕情境展开,教学情境的设置又是围绕主题展开,如此环环相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重视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各种新奇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如果过分放纵学生,教学课堂就将变得混乱不堪,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案例来看,没有纪律的课堂都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难以完成。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纪律,纪律和活跃课堂并不矛盾,我们应在维护纪律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在树立课堂纪律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影响课堂教学的大局。如某某学生在大家都认真学习的时候故意打扰别人,影响别人的学习。教师不应在课堂上指名道姓的呵斥学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悄悄走到该学生身后示意他停止这种行为,或者在课后将其带到办公室进行说服教育。这样做既维护了课堂纪律,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重视课堂练习,及时改进或调整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少不了课堂练习的环节,课堂练习有利于及时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收集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将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辅导。另外,教师要搜集到更全面、更细致的学生学习信息,还应积极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走到学生跟前,对学生的疑惑给予及时的、准确的解答。

【结 语】

上文只是列举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类典型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他细节性的问题还会出现,正是这些细节问题的累积才造成了教学质量的整体下滑。因此,教师除了在宏观上把握教学方向外,还应加强研究,关注细节,还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增强主导课堂的能力,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2013(03)

第7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优势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可以使化学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实验,通过播放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在演播过程中还可以增添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化学图片或者动画等,以增加趣味性、生动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并且规避了具有危险性化学实验带来的风险。

其次,网络技术的模拟性,可以有针对性地模拟出学生做实验失败后的不良结果,为了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可以进行反复模拟,以达到对学生警示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使其心怀谨慎的态度进行化学实验,以防止错误的发生。如氢气的可燃性实验,如果因为马虎而不进行氢气的纯度检测,贸然点燃氢气,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再次,多媒体技术的成像性,能够使看似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神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化学微观世界,借助于画面,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分子离子的运动以及物质之间产生的微妙关联所发生的微妙反应。

最后,网络技术的及时性与共享性。很多学校建立了学校局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于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及时无障碍地互相交流沟通,对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解答。同时,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胃口和兴趣。

2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发明创造最原始的动力。要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最显著的亮点是可以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微观呈现为宏观,让静态变动态,让无声成有声,学生会忽然发现,化学为他们呈现出一个奇幻的感官世界,这是一个多彩的科学世界。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怀揣着欣喜和好奇,开始了一步步探索化学世界之路。

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电池中微观的电子流流动方向、阴阳离子的走向,弱电解质电离平衡过程的展示等。微观世界的物质运动,可以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自信心,对于肉眼无法察觉的微观世界的认知,会使学生产生莫名的自豪感,从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3 借助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遨游在这片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教师的引导就像无形的舵手,领航着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向。有效地培养和利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自信心。如在讲授酸雨的形成一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酸雨的概念很陌生,笔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搜索整理关于酸雨的介绍和相关报道,在下节课中分组讨论。由于学生的关注点各不相同,所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形成知识良好的互补性,这样无形中便已经掌握了课本所要传达的知识要点。在课堂的后半段,笔者对学生讨论后的疑惑和成果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对酸雨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新课改特别提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就像是一把打开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多元化,套用一句广告语,那就是化学学习要让学生学会“不走寻常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化学教学,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化学人才。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无形的平台,信息技术就像是加油站,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迪和前进提供了马力。如在学习“乙酸”这一课时,了解和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教学中,笔者采用通过介绍乙酸的分子结构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其化学性质。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更深刻地了解,笔者制作了一个Flash课件,通过球棍模型并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显示键的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断键的过程以及基团与相应的位置之间连接的机理,从而让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羧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此外,3D Max的多视觉三维立体效果,可以逼真地展示各种晶体和分子的结构,通过对微观世界的空间展示,开拓了学生对化学应用的空间想象力,学生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会进一步促进其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对化学微观世界的宏观展示,从而引导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分析和认知化学世界里的微观物质。

5 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最具有灵活性教学的部分。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的实践和感官认知。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有多种方式,笔者简谈三种。

投影  投影技术的应用,使化学实验变得具有可观性与直观性。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因为物质的瞬间变化,而使学生无法真切观察到实验的细节,并且传统的实验往往缺乏广泛的视觉感等诸多因素制约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性认知。比如在进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时,实验的关键点是让学生通过温度计温度的变化,观察硫酸的状态变化,从而认识硫酸的特性,而温度计温度刻度的变化就可以通过投影仪放大的效果来展示,以使实验的验证科学性得到有力的依据。

摄像剪辑技术  为了让学生记住实验所要传达的知识,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反复演示实验过程,而实验的过程往往伴随  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这些细节严重干扰着学生对有价值实验信息的摄取,摄像剪辑技术的运用恰恰有效规避了演示实验的不足。通过对化学实验全程的摄像,以及后期根据知识点的剪辑,对化学实验知识点的传达做到“去除糟粕留取精华”,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 取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亦十分广泛,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地演示实验操作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且可以通过声音、图画和文字的形式来展示化学中的微观世界,打破学生认知化学的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趋势,同时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每堂课的特点与难点,有效做到信息技术优势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是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J].技术在线,2013(28).

[2]张英歌.构建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4(19).

第8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性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即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问题。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生动,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等,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以致课堂教学失控。二是学生问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零起点),学习兴趣不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整体学习效率低下。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为:(1)教学失控:课堂教学依赖于学生的进程,从而引起“旧技术”对“新技术”造成的瓶颈问题。在自主探究性教学中,有些学生容易偏离主题,有些学生对下一步设计心中茫然,教师不能把握好“引导”的恰当程度。(2)操作水平两极分化: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任务的完成差异性很大,好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差的学生却无法完成任务。(3)玩游戏、聊天常常发生: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却不热忠于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4)认识不到位:信息技术是“副课”,学不学不会影响升学的观念蔓延。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教师设计的活动很感兴趣,那么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自觉提高。因此好的教学内容设计是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兴趣的前提。可有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干脆没有研究。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材,充当教材的“传声筒”,没有新意,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的信息技术教材对学生的起点要求较高,很多内容是以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有的学生家里有电脑,练习的机会多,掌握就快;而某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或者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基础相对来说就很差,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内容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好的学生无所事事,而差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加入,从而造成学生操作水平两极分化,对教学活动失去兴趣。

2.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和艺术,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寓教于话的魅力在于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用语言启迪学生智慧,净化学生心灵,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注重科学性、强调教育性、讲究启发性、重视审美性。但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却不懂得如何运用,某些信口开河、含糊其辞、废话连篇,缺乏准确和精炼;某些出现粗暴、过激的语言,这样不仅收不到教学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产生厌学、自卑,甚至对抗的情绪。

3.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根据互动主义理论,教学的互动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单一互动,更重要的是生生之间和群体的互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由于学生面对计算机操作的时间多一些,特别是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师生之间单一的互动。如教师说,学生做,缺乏生生之间和群体之间的互动,更缺乏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如何转变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单向性,进行双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别值得关注的问题。采用小老师、小小指导员等授课形式,将学习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操作要点、经验总结的交流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师生教学的互动性,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4.评价机制运用不佳。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实现该目标。它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好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发现学习信息技术的奥妙和乐趣。然而老师在课堂上却经常对学生积极的表现不作肯定评价,对学生错误或者不当的行为也不作否定评价;或者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或者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造成学生“学好了又没有人知道,老师又不会表扬”、“反正没人管,不认真也没关系”、“又不高考,不会也无所谓”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导致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不积极、不配合。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

信息技术学科包含着丰富且复杂的技术,需要在教学中向学生讲授,但是信息技术更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它的一切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都应该是为其应用服务的,缺少应用性的学习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实际中,由于信息技术教学也处在应试教育氛围中,其教学形式也极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大多会不自觉地强调对技术的分析与讲解,忽略它作为应用型学科的本质意义。因此,要开展实际而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就要改变技术型讲授的模式,代之以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情景教学。当然,这样的做法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案例: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对比两张图片不同之处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两张图片之间存在的区别。当学生找到不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两张图片变得相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主探究“选框”、“魔术捧”、“套索”等工具,最后教师点评总结。通过上述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能够以较好的状态进行自主与探究。

2.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把任务驱动模式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变教师向学生硬性灌输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然教无定法,学法更不是单一的,平时我们熟悉的讲授法、演示法都可以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明显。

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分组形式采用“异质分组和自由分组相结合”,也就是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出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需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案例:进行程序设计课(VisualBasic)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计算器,包含界面、程序等内容,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学生按照审美设计水平、编程能力和策划能力异质分组。通过这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合理预设,引导生成。

预设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备课。生成是指教学过程中有新资源生成,也有过程状态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预设,没有生成,课堂就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学生是观众;只有生成没有预设,让学生自导自演,会造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或回答不周到,或理解模糊,或没有深入挖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调整方向、引导深化,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不断引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案例:在进行Excel中“函数”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选用某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表作为教学素材,预设教学目标为:掌握工具栏中“∑”求和工具;掌握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掌握SUM、AVERAGE等函数。

通过教师的提示或演示,少数学生较快完成了任务,大部分学生速度较慢。这时,教师要求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对上述表格中语、数、外三科成绩做统计,放入“总分”列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针对学生中有把公式用错的情况,教师指出Excel编辑栏中“=SUM(C2:E2)”是指C2到E2之间三项数据的累加,而“=SUM(C2,E2)”是指C2和E2之间两项数据的累加。这样,引导学生生成连续数据与非连续性数据的累加方法。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求单科的总平均,这就涉及列方向求平均值的教学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当求平均值公式出现后,应注意操作范围的选取。如语文学科的平均值公式为“=Average(C2:C10)”,而不是“=Average(C2:E10)”。通过学生提问,“纵向”设计任务的问题随之得到了解决。

4.展示作品,客观评价。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习他人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案例:在用Flash设计“飞舞的蝴蝶”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一个蝴蝶飞舞的动画。作品的设计要求为:蝴蝶采用“影片剪辑”、整个动画使用“路径动画”。作品完成后,教师先组织学生提交作品,然后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点评(利用电子教室软件演示)。通过作品展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设计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动画。

由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因此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就不会停止,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日常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的一些思考和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伟.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2]刘成章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

第9篇:高效课堂的学习心得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创设的关键是导入,导入的设计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充满情趣,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和发现式学习。如学习Flash软件创作时,可通过赏析动画“美丽的神话”“嫦娥绕月”中精彩而漂亮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歌曲来冲击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体验Flash软件的强大功能。这样的设计巧妙、新颖,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由浅入深,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在布置PPT作业时,我让学生自选主题,自己搜索素材,学生围绕5.12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的话题,以“真情”“博爱”“坚强”“和谐”“腾飞”等为制作主题,有来自灾区的感动,有对伟大祖国的慨叹,每一份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思想和努力。有能力的学生还插入了音乐和诗歌朗诵,非常成功。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了知识技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三、尊重学生,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重视学生自学,大胆放手,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和尝试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Flash软件的窗口组成以及基本操作方法时,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内容自主探究“时间轴”,并开展合作交流的活动,探讨“时间轴”所包括的帧(关键帧和过渡帧)、播放指针和图层等知识。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将自己的动画作品“不能移动的小球”完善——小球慢慢向前移动到边界后,好像撞上墙壁慢慢又返回移动到开始位置的动画效果。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广泛交流,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关心学生生活,全面了解学生,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情感障碍。对那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个眼神或微笑。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地互动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赏识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和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如评选本节课的“优秀之星”和“优胜小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