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计算机硬件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硬件基础

第1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硬件技术基础 课程整合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41-02

对计算机偏软专业而言,在教学培养目标方面,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非常重要,能促进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功底的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高级人才,但具体开设哪些硬件课程?在本科的哪些阶段开设?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硬件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具备哪些硬件实践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培养方案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我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对于计算机偏软专业如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只需要通过一门计算机课程精炼的学习,就能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的硬件知识,从而培养具有扎实硬件基础的 高级设计开发人员。

该文通过该课程的定位分析,围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 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定位在大专院校计算机偏软专业如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学院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专业等对计算机硬件基础需要有一定了解,同时也无需安排多学时、多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为主线,涵盖数字逻辑与设计、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相关硬件课程的内容并进行有机的衔接,达到一门课程完成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涉及内容讲解的目标。课程围绕如何理解和构建一台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为目标,全面而系统地讲解计算机组成的工作原理,同时以最具代表性的Intel 8086为背景,简要讲述微处理器及常用的接口电路的原理,并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讲述了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各种方法和技术[1]。

目前,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开设,先导课为《计算机导论》,共80课时,除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外,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

2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突出应用性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且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内容主要涉及到《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通过调整教学大纲,减少重复度,把上述四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2],从而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覆盖计算机偏软专业所需掌握的硬件知识;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精炼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重点讲述计算机组成的工作原理,并强调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应用。另外,增加目前广泛使用的32位机的硬件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改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另外,在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现象,体现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能力。

2.3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动手能力

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验教学之外,还安排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在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不断更新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在课程设计环节,突出综合性、应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法、实行“教考分离”

改革传统考试中的“谁任教,谁出卷”的考核方法,课程组通过多次研讨,规范课程的教学大纲、重点、难点,建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试题数据库,并每年更新10%的试题,每次考试前根据题型、知识点、难度等从试题库中抽题组卷,从而对课程实行“教考分离”,避免了任课教师不同,试卷的要求和难度不同的情况。课程考核后,课程组还需进一步对试卷进行分析和对课程进行考试后的总结,并以此促进下一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在课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逐步完成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依托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实验指导、习题等全部上网,并设置了疑难解答[3]。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控制的不足,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制定了网络教学资源更新计划,更新比例要求每年不低于10%。

2.6 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合格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通过成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组,建立了一支由教学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教授领衔的,副教授、讲师等教师组成、老中青搭配的硬件教学团队[4],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连贯性。课程组注重培养骨干教师,尤其加强对青年主讲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通过老教师指导、课程组研讨、督导听课、学生反馈等手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以实践促进教学。

3 成效

近几年来,课程组对《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不断进行深入的改革与探索,在课程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效。

3.1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计算机偏软专业的培养要求,课程组通过多次研讨,对该专业所需掌握的硬件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在课程的内容方面,围绕“硬件”这条线,整合了《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等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减少了重复度,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当前最新的计算机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2 构建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为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构建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环节,主要完成数字逻辑实验、计算机部件实验、微机接口等方面实验,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项目设计方面,既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又有一定难度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难度的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环节,突出应用性,把汇编程序、FPGA、硬件设计等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3 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

现有的硬件技术基础实验设备比较落后,远远滞后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过多方调研,及时维护现有实验设备,同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硬件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实现教学与时俱进,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满足对学生课后开放实验室的需求,同时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技术含量和使用效率,下一步,将制定创新性、开放式实验室规划及开放计划,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来积极参与实验及科研项目,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5] 。

3.4 强化了教材建设

为配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兼具“实用”和“创新”特色的教材《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201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共分为11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介绍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三章至第八章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内容,介绍了运算器部件、存储器部件、控制器部件、总线和指令系统等;第九章到第十章以Intel 8086微处理器为背景,讲述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的接口电路及其使用方法;第十一章讨论了指令流水线、多处理机系统等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1]。

通过对全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使得教材内容衔接流畅、深浅适当、通俗易懂;覆盖知识面宽、叙述简练、重点突出;满足了一门课程涵盖计算机硬件系统涉及内容的讲解要求。目前该教材在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已使用四轮,学生使用效果较好,后续还将继续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4 结语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课程改革是关键,该课程为计算机偏软专业的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硬件知识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注意突出重点,强化应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映硬件发展的新技术,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李云,葛桂萍.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孙德文.计算机硬件课程改革与建设探讨[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3] 黄伟,冯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1(5):36-37.

第2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中职;行动导向;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改革

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件第21条提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详细地描述了中等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重心是教学,尤其是要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本文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其核心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为例,探讨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一、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有很多种,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内容、教学设备、受教对象和教学环境等要素的不同,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行动导向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试验平台和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深化实施,使教学的组织和设计更加优化与丰富。本文以《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硬件维修一体化课室为课程实验平台,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授课模式,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1. 教学设备要求。

(1)基础设备:一体化课室常备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用桌椅、多媒体设备、挂图等。

(2)拆装设备:拆装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工具箱(内含拆机常用工具)等。

(3)检修设备:计算机故障检修卡、万能表、故障检修相关测量仪器等。

(4)演示设备:CPU结构图、内存原理结构图、已拆的硬盘、计算机原理展示视频、计算机构造演示多媒体课件等。

2.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传统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授课方式采用顺序教学的方式,即依次从计算机原理、CPU构件、内存构件、硬盘构件、显卡构件、显示器的顺序进行教学,计算机的拆装检修授课也是以文字说明配图画介绍为主。这样的授课内容比较完整,但是缺乏实操性和衔接性,学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原理构造思维,往往学完了整个课程,都不懂怎么拆机和装机,更谈不上计算机的故障检修了。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内容教学操作方式,不采用顺序教学,而选择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式。将学校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操作工位,配备相应的试验平台和拆装检修设备,教师对计算机进行由外及内的演示拆装及检修,学生分小组带着相应的项目和任务同时进行演练。教师演示结束后,由小组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分组进行项目完成情况汇报,生成项目总结和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考核。

3. 试验项目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和情境模拟让学生进行项目操作,不同的实验内容应当设计不同的实验实施方法。以本课程内容为例,设计实验项目和情境(详见表1)。

4. 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设置与实施。

计算机硬件故障检修课程内容是《计算机硬件基础》的主要实训内容,主要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维修工位,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设置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后以团队研讨的形式,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完成课程要求的任务,并生成研究报告提交指导教师,作为课程知识考核的重要内容。(详见表2)

5.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方式,即完成一个任务就得到一个成绩,完成所有任务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其中每个任务的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制”评价指标,即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的认定依据包括平时表现、技能考核(包括实验项目考核和课程设计考核)、研究报告和总结汇报。

三、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国外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德国,都已经有充分的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充分调动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行动导向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国内高职院校教学中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中等职业学校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符合国情的实施方式研究,笔者以广州市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为依托,开展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硬件基础》一体化课程模式探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避免出现教师按课本讲授,学生无法接受的教学尴尬境况。经过教学实践验证,充分活跃了课堂授课的氛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融入了更多企业工作环境的元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章韵,倪晓军.应用型专业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2]田海梅,陈爱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09,(20).

第3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 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44-02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认知与知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计算机价格的下降及知识的普及,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相关知识,如何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符合目前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调查,总结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 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对象:2012、2011、2010级本科各专业学生。调查内容:(1)上大学前,你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是否了解?A.不了解;B.了解;C.比较了解;D.非常了解。(2)上大学前,你的计算机水平是?A.从未接触;B.简单接触过,可以上网聊天;C.能操作多种软件和系统;D.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知识。(3)上大学前,你学习过哪些计算机知识?A.打字、Windows操作系统;B.Office办公软件;C.网络、上网知识;D.多媒体技术。(4)你学习这门课程希望能达到什么目的?A.计算机扫盲;B.学习一些常用软件,满足生活工作;C.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成为计算机高手;D.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5)你认为本课程中哪些内容可以简单介绍?A.基础知识;B.Windows XP;C.Word;D.Excel;E.PowerPoint;F.网络基础;G.多媒体技术基础;H.安全基础。(6)你认为本课程中哪些内容要重点介绍?A.基础知识;B.操作系统;C.文字处理软件;D.电子表格软件;E.文稿演示软件;F.网络基础;G.多媒体技术基础;H.计算机安全基础。(7)是否有必要开设本课程?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8)本课程多少学时为宜?A.12~20;B.21~30;C.31~50;D.51~70。(9)通过本课程学习,计算机水平有何变化?A.没变化;B.有所提高;C.有较大提高。(10)你对改进本课程教学有何建议?

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现在小学阶段已开始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相关计算机知识,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如简单的文字处理、上网、利用计算机听歌及相片处理等。但对于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学生在高中时才开始接触,学生计算机知识出现两极分化。

2.计算机设备较陈旧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由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快速发展,更新换代非常快,目前学校的计算机通常是运行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系统,文字处理仍然是Office 2000,而学生已可能使用了Windows 7,Office 2010,甚至更高的系统,无形中制约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存在等级考试作为学习导向的问题

部分高校将毕业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挂钩,教材和授课内容也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为蓝本,通过题海战术,提高通过率,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甚至无法将所学计算机知识灵活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建议与设想

1.优化教学内容,减少总课时量,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精选案例,适当增加文字处理软件、文稿演示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内容。更新授课内容,由Windows XP改为Windows 7,Office由2003版更新至2010版。减少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操作时间,由72总学时(理论36、实践36)调整为42学时(理论18、实践24)。

2.增设选修课程

根据各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增强就业竞争力,针对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追求与兴趣,在开设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再开设一些选修项目,如Web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C语言、数据库技术、Flas设计与制作、PhotoShop C55图像处理技术等。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中心机房配备了“远志”远程控制软件,教师机演示可以与客户机同步,实现一对一的边观看边操作,使学生对理论课堂上未消化的内容得到补充与巩固。通过这种直观且清晰地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果与质量。

4.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计算机水平与教学能力

教师质量是学生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首先,内部加强培养与指导,实行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等,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其次,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要求新晋的青年教师第一年不得主讲,必须跟随指导教师进行备课、试讲,完成教学资料的收集及作业批改等,积累教学经验。再次,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研究。最后,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开阔视野,提高他们理论水平。此外,聘请国内有名的专家作为客座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

5.加强计算机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显性课程的学习外,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的一些计算机相关赛事,如机器人大赛;支持学生成立计算机协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学等。通过这些方法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第4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认知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况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而进行的能动地适应与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四)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总结经验的任务,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调查研究是基础环节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就需要做调查。调查研究要客观和系统,是掌握全部材料的综合。

(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作为检验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应辩证地加以理解。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基础部分可分为为三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掌握:基本知识;系统的启动与退出;磁盘操作;文件与文件夹操作;计算机网络功能。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主要有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要有系统的认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所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程模式中,教学方式多是理论灌输。一些职业学校虽然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一般也先进行理论学习,介绍原理,再进行练习。尽管学生上过很多课,但因学习时缺少真实的情境,当要求实际动手时,学生在运用知识时发生了困难,在练习过程中又需老师重复讲解。说明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并不能真正吸收,当实践时,学生才真正学习和运用知识。另外,从职业学生注重学习实用性的心理,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无法吸引学生,相反理论与实践的剥离,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易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但如果在学习一开始,就在实践中教学,学生在实践做出成果,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便会喜欢学习。

四、实践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方法论中的一种,而实践的观点是理论体系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实践法,不仅满足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也能充分满足职业学生对熟练掌握技能的需要。故将实践法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一)设置真实情境问题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设置或模拟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思考。

(二)发现问题教师作为学生的助推器,通过提问和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引导出主要问题共同讨论。

(三)讨论和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教材、上网搜集资料等,学生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加深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每个小组都要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每一个小组解决方法的优点和弱点,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五)验证理论将最佳方案进行实践验证,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知识,以此重构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

第5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故障排除;日常维护

中图分类号:T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3-0657-02

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计算机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若计算机硬件突发故障,将给人们的工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为计算机专业维修人员,一定要掌握专业的检修方法和故障处理技巧,找出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并且要加强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1 计算机硬件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1.1 计算机硬件故障一般类型

1)当一台全新的计算机刚被购买,并在用户保修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计算机通常会因为计算机硬件设施设计不合格、硬件材质有损伤或是硬件材质质量不良而造成一些常见故障,例如计算机黑屏、无法启动等常见故障。

2)在人们的使用中,当计算机已经工作大约三年以后,如果发生异常故障,大多数是由于自身材质质量不良造成的,例如其故障通常都是计算机死机或黑屏、硬盘停用、系统网速过慢等。

3)在计算机使用寿命过长后,计算机部分硬件设施或电路电线会发生一定的物理或化学反应而老话或是部分应用失效,例如主板线路老旧、硬盘盘体受损、光驱激光管破落等。[1]

1.2 硬件故障产生原因

1)人为因素

例如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计算机硬件的剧烈振动、人为随意乱改系统设备、随意拆卸硬件设施或是人为操作时用力过大等。

2)自身或环境因素

计算机硬件自身由于其内部设施性能质量问题,如硬件内部设施有脱落、断裂、电路板漏电等情况就会造成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发生。计算机所处环境也可能导致故障发生,比如因计算机所连电源性能不正常导致与电源所连部分出故障进而导致硬件内部元件损坏,当然若计算机长时间所处环境不卫生并且多灰尘颗粒就容易导致某些内部元件老化、工作性能下降。[2]

2 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

1)常规观察:在排除故障之前,我们通常需要观察到故障的具体出处,因此我们需要打开硬件设备的后盖,首先观察设备中是否有断裂、断线、变形、烧坏的现象,若无明显迹象,就将设备通电,在硬件开始运行后,仔细检查设备内是否存在异味或是有火花出现等情况。常见硬件故障有例如短路故障,通常都是线路和芯片引线之间形成短路,另外,如果金属底板与散热板接触到,也会造成短路现象。

2)电阻诊断:对于诊断计算机硬件故障,电阻诊断是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通常电阻测试法分为“在线”和“脱焊”两种电阻测试法。“在线”电阻测试法只对检查相关线路是否短路还是开路比较有效,“脱焊”电阻测试法则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大部分硬件内部元件都能使用“脱焊”电阻测试法对其进行定性检验,使用这个方法时,用户可利用万能表测量硬件内部电路中可疑部分的电阻值,然后将实际数据与正确数据对比,然后便可迅速判断出硬件的故障具体出在哪儿,是什么类型的故障,从而进一步对症下药。[3]

3)替换硬件: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初步判定故障,然后将相关可疑故障部件转移到正常运行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中,如果计算机硬件不能正常工作,那么可想而知原计算机故障就是由这个可疑部件造成;如果计算机照常运行,那就需要继续对原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设施进行替换和故障分析,由此下去,就一定能找到计算机故障到底出自于哪个部件,并对其进行修理或更新。

4)替换元件:替换元件,简单来说就是将性能不好的元件更换成性能优良的元件,元件互相替换之前,一定要先检测出计算机硬件故障的具置,若在元件互相更换后,硬件故障消除,它意味着元件的确出现问题。

5)软件检测硬件:利用专门的硬件检测软件,这样可以快速的查出硬件故障的原因。专门的诊断软件不仅能够检验出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其工作性能,也可以对系统的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相关诊断软件在发现具体故障后,会自动显示报告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故障原因分析和排除办法。

3 计算机常见硬件故障的维护措施分析

1)CPU散热器:对于CPU散热器,有时由于气温大幅度的上升,有时会导致起火。因此,在日常的使用中,必须加强对计算机CPU散热器的维护,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经常为散热器做除尘工作。

2)电源:若计算机屏幕不亮,散热器的风扇不转,其故障一多半出自于电源。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检查电源的连接线,检测电源连接线是否有与电源插头和开关电线连接器连接好,如果是这样的故障,用户则完全可以自行解决,如果电源故障并不能被测出来,就需要请专业人员处理。[4]

3)储存器:计算机储存器出现故障后的反应,通常表现为开机黑屏、或系统不稳定,从而出现异常故障、意外死机等。由此处在应对相关计算机储存器出现的故障时,应该根据不同种类的故障,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在处理故障之前,需要先关掉计算机电源,再打开主机外包装,然后根据产生故障的不同类型,开机对其一一检测。若是计算机内存条出现故障,就更换成合适的内存条,如果是插槽电源接触不良,就更新计算机主板。

4)显卡和声卡:显卡和声卡是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如果显卡出现故障,会对计算机的正常发热造成影响,若想排除显卡故障,一开始应该检查显卡及插槽,再检测显示器信号线插头与插座的接触是否正常。如果声卡出现故障,则会对计算机的音质效果造成影响,对于声卡来说,对其故障检验时,必须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为了不损坏其他配件。

4 计算机日常维护

1)开机关机:对于计算机,开机是一个开端和基础,过程一般为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对于计算机日常维护工作,知道怎样正确关机是很重要的,程序应该是:关闭网页—开始—关机—确定,等主机彻底关闭后,再断开启动开关,最后才可以断开总电源开关。只有在无法进行软关机时,才可以按住启动键3—5秒关闭主机(若硬盘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不宜使用)。还有就是需要注意,关机后不要立刻重启。[5]

2)面对死机要冷静:经常大多数人在发现计算机死机后就直接按Power键重启,这样是不对的,长期这样下去对电脑只有坏处。其实死机分很多类型,例如系统运行相对冲突导致死机,或是处理器和内存已达饱和状态,可还持续性的对其发出指令,这些都可能导致死机,这些死机其实还算不上真正的司机,有时候当我们发现网速很慢,以至于鼠标无法控制其网页切换到新的命令中去,但是鼠标在屏幕上还可以正常移动,那么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要急着按Power键,只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对待死机的原则是:偶尔死机是一种正常现象,频繁死机才是一种不正常现象。

3)尘埃的即时清理:如果计算机所处环境过于干燥,那么漂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硬件设备例如主板等重要部件就会出现各种故障,因为大量的灰尘颗粒会浸入硬件内部,其实就算是在专用机房中也会如此,因为空气中永远会有各种尘埃。所以,对于使用寿命较长的计算机,都是需要长期的内部清理的。如果灰尘已清扫掉,或无灰尘,那硬件故障就肯定还出在别的内部问题上。

4)主板维护:对于计算机主板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主板是计算机硬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计算机硬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主板的性能,若计算机主板与其它内部设备接触不良都会导致计算机出现一定程度的故障。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能够长期保持正常运行以及让计算机的工作寿命增长,对于主板的日常维护是很有必要的。通常主要是要防止灰尘颗粒浸入主板内部,以及尽量让其长期保持干燥,如果灰尘过多、环境潮湿的话,会使得主板与各设备之间接触出现故障。

4 总结

总而言之,21世纪里,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此看来要想延长计算机的运作寿命,必须得做好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工作,在实际的检测和维修过程中,根据计算机硬件故障产生的不同原因和类型,接下来挑选合理的检测方式和维修手段,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计算机的运作寿命,更能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茜.计算机全面硬盘维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2] 靳悦振.浅谈计算机硬件维护[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6).

[3] 靳悦振.浅谈计算机硬件维护[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第6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当今社会处于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催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生源素质的下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结合自身工作,经过对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及河南省周边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探索课改对策。

1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分析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认知程度差距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扩大,生源总体素质发生变化,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接触远不及其他学生。再加上学生对计算机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同学,由于专业不同,对计算机的兴趣也更少。(2)教学内容多课时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设备逐渐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但计算机的操作方法,需老师先演示,学生再练习。然而计算机的实践操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无法课下完成。因此,课堂时间往往不够用,学生还没来得及将操作方法形成有效的记忆便课堂结束。(3)教学条件仍需改善。机房的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平台和基本环境,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机房条件不达标,很多地方仍需要完善,机房管理员素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4)计算机教学的学科关联性不够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修课,被设定成某一孤立科目,脱离本体专业。其细分出来的授课模块没能被融汇至高职专业以内,专业彼此脱离。(5)教学教材老龄化,教学内容严重滞后。随着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更新换代,教学教材应及时舍去这些老旧的知识和内容。但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教育中仍在使用过时的教材。在课程、教材内容上严重落后于当前流行的技术。(6)教学考核方法和标准单一。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的理论知识层次或考核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不成正比,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计算机实际运用严重脱节。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策

作为各专业公修科目,计算机基础授课占到了凸显的位置。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应对和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现状,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1)针对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专业不同来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来进行分组,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实施分层次教学。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分到各小组作为组长,小组范畴内的学员应彼此协同,配合彼此探讨。(2)更新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操作越来越大众化,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认识普遍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里就学习了计算机类课程,这就使高职院校教师要精讲多练,不能局限于旧教材里的教学计划,讲课时必须面面俱到,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3)打造有质量的计算机实训基地。首先,学院领导应认识到计算机硬件建设对于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机房的建设和管理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更是学生自我检验的平台。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机房,实践更需要一个有质量的基地。作为院部领头人,要积极申请建设和更新机房条件,创建更加优良的实训基地。同时,提高机房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是保证机房安全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和必要条件。(4)与医学检验专业人员研究课程及教材。变更教材原有的内容,是必要的趋势。目前普遍的计算机教材都缺少特色,计算机教师要经常与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促进计算机与各学科的融合,共同发展。依据人才培养计划,更新课程及教材,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课本里有不一样的"色彩"。(5)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计算机与本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为新颖的探析模式。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尽力规避单一路径下的解析理论。更新的教学内容要能融入计算机和医学检验双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悟出不同专业知识碰撞在一起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设定出来的项目要整合多重的基础常识,在探究进程中,更能体会趣味。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有别与其他课程,它更新速度更快,发展更迅猛,所以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要有前瞻性。学校具体开哪些课程,取消哪些课程一定要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确定。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课程的开设一定要体现实用的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使学生学得过多过杂,其结果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方面,要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采用最新的教材,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借鉴国外计算机教学的先进经验,加快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尽量做到计算机知识的每年实时更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的计算机技术加入到教学中去。(6)完善现有课程考试评价机制。高职侧重培育出来的人才,都要拥有实际的操作和动手能力。针对这一特性,计算机基础科目的评价和考核应多设计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机考出来的结果才更能折射出真实情形下的认知水准,反映综合技能。

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

(1)与企业或单位合作制定培养计划。以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该院与银河集团、南京佳韵公司等企业合作。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要求,共同制定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施行符合企业运作模式的教育。这样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学习,也能吸引一些企业的一线工程师来指导学生实践,互惠互赢。(2)创建高能力的双师队伍。强化师资建设,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培训,深入企业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从企业选拔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经常开设研讨,互通交流,共同提高。安排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储备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后备力量。(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应在课余和假期间,深入到企业实践学习,这样才能教出适合这个时代的学生。中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多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多参与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多组织讲座、公开课等互相学习的机会,建立稳定和谐的教学队伍。鼓励教师多接触IT市场,随时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水平和高度,弥补完善自己的不足。

4结语

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是必须实施的一项技术革命。计算机基础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需要各方面协同支持合作,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合格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和目的。

参考文献

[1]范唯.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管理观察,2012,(1):62-66.

[2]邢平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助推高等职业院校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8-26.

[3]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28-31.

[4]翟玉庆,邓建明.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1).

第7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6)03-0026-02

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在科技的推动下,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不断进步完善。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计算机的使用性能赋予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硬件质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和软件运行效果。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运行。

1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指的就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固定装置。除了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这些可以直接在外部看到的设备之外,还包括计算机内部的光驱、硬盘以及软盘驱动器等。属于是计算机的实体展现。

2计算机硬件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外部原因

计算机受供电和电磁干扰的影响,会出现硬件运行故障。1)由于计算机本身是需要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使用的,当然这不包括可蓄电的笔记本电脑,一旦电源断开连接,计算机就无法启动,如果反复多次的突然断电,怎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内部硬件一旦受损,则无法再次正常启动。2)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家庭电器的种类也更多了,除了计算机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家用电器,比如变频空调。变频空调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波,如果计算机与变频空调的距离比较近,或者抗干扰能力比较差,计算机的内部硬件就会受到损坏。另外,手机也会对计算机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但由于影响较小,一般不会引起注意。

2.2内部因素

计算机的软件如果不进行定期维护,或者是设备原件之间不兼容,也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发生故障。1)计算机整体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之间会相互影响,软件系统相当于计算机的指挥部门,对计算机收到的指令进行指挥处理,然后由硬件系统进行实施。很多情况下,硬件受损都是由于软件使用管理不当导致的,比如最常见的病毒破坏,现阶段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但管理还不是很完善,网络病毒传播非常广,一旦使用者不小心接受了病毒,就会造成软件系统的感染,进而导致硬件设备被破坏。2)计算机各元件之间相互配合才能维持计算机的正常运作,如果主机系统与资源之间的连接断开,或者是所安装设备与系统不兼容,必然会导致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无法继续进行,对硬件设备造成进一步损坏。

3计算机硬件维护遵循的基本原则

3.1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提到做好预防工作,不能等到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受到损坏再进行补救。因此,计算机使用者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上机习惯,注意操作方式和使用时间,减少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损耗,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避免因硬件受损而出现各种故障。

3.2保持使用环境适宜,注重检测

计算机工作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受到损伤,必须保证工作环境的温度适宜。计算机的温度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的,一是所处室温,二是使用时间。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和长时间的工作都会导致计算机的温度上升,很容易导致计算的线路发生故障,甚至出现主机烧毁的情况。因此,在使用计算的时候,应该将计算机放置在通风较好的地方,或者利用散热器等设备对计算机进行散热处理,另外要控制使用时间,给计算机适当的休息时间,保持计算机的温度在18~30℃之间。还应注意对计算机的清洁处理,如果计算机主机箱内灰尘过多,会导致风扇难以自动散热,计算机温度失控。只有做好计算机的检查工作,才能尽可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

4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计算机的设备主要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需要用连接线与主机相连的设备。

4.1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向人们展示信息最直观的所在,其清洁工作必须要做好。在进行日常的清洁维护时,要注意所使用的清洁工具,显示器的清洁必须用特定的清洁液及清洁布进行清洁处理,避免其他清洁液对显示器造成损伤。另外,计算机的显示器不能长时间受阳光直射,以避免显示器变色。

4.2键盘

针对计算机的键盘,也需要着重注意其清洁工作。因为键盘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有很多灰尘进入到键盘缝隙中,所以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键盘保护膜来避免灰尘、水等进入键盘缝隙,从而避免键盘的损坏。同时,在对键盘进行清洁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来进行清洁。

4.3鼠标

鼠标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是最常被用到的,因为使用频繁,所以鼠标出现故障的情况也比较多。鼠标有有线鼠标和无线鼠标两种,有线鼠标可以通过对鼠标线仔细加以保护来延长使用寿命,鼠标用来连接主机的接口最好不要经常拔开,以免接触不良。而无线鼠标则需要注意电源的及时关闭,以保证鼠标的电量。

4.4电源

计算机的使用必须是在接通电源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专用电源,如果计算机的电源出现故障,尽量用原装电源进行更换,最好不要进行混用。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如果电压不稳,则应安装稳压器等设备来保证计算机的供电,以防突然断电对计算机的内部构件造成损伤。

4.5机箱

主机机箱是计算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必须做好日常维护,一旦主机受损,整个系统将陷入瘫痪状态,计算机的主机最好放置在通风效果较好的地方,另外要注意防潮和防灰尘。

5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5.1CPU

计算机的CPU就是指挥计算机所有操作的部分,就好比我们的大脑,对所接收的指令进行分类处理,是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关键。计算机的CPU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转动,转动频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CPU受损,一旦CPU受到损坏,计算机的整个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一般的计算机主机内会自带一个散热扇,来保证CPU的散热通风,主机内灰尘太多就会对散热效果造成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主机进行防尘处理的原因。另外,计算机电压不稳也对CPU有一定损伤。

5.2主板

计算机的主板由电路系统组成,一般呈矩形,主板出现故障,电路也就无法正常链接,计算机也就无法运行。对主板的维护主要是为了防止主板的芯片生锈,进而影响主板的正常工作,在处理锈条的时候,要使用专业的清理工具,以免对主板电路造成损坏。

5.3显卡

计算机的显卡是保证显示器正常工作的关键,通过将CPU下达的指令信息进行显像处理,使人们能够通过显示器进行了解。在维护工作中,主要还是保持显卡的清洁度,避免受潮。

5.4内存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与慢基本是由计算机的内存大小决定的,为了增加计算机的内存,可以多加设几个内存条,但要保证内存条与系统能够兼容,以及内存条的清洁干燥,对内存条进行清理时,要注意使用工具不能损伤内存条。

5.5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储存工具,使用者所建立的文件、安装的软件都是直接存储在硬盘当中,硬盘受损则会造成文件丢失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计算机的移动,用户在将移动硬盘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避免对计算机内部硬盘造成损坏。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的组成十分复杂,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坏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管理必须坚持防患于未然,做好日常的清洁和保养,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维护措施,注意清洁工具的专业性,保持计算机处在一个干燥、通风、灰尘少的工作环境,正确适度的使用计算机,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使计算机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刚.计算机硬件维护及管理的创新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9):35-36.

[2]赵云涛.论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管理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5(17):413.

第8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学现状;改革实践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应用技能去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时一般在70个课时左右,教材内容量却很大,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到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应用再到Office的应用,还要包含一般软件和网络知识的讲解,整体说来,时间少,任务重,而订购的计算机应用教材却是所有专业通用的教材,没有体现专业不同,学生水平不同,层次不同的教材,都是一概而论。以上的原因造成了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每个章节只能是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及技能训练,仅能解决生活中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根本不能拓展到专业乃至行业领域,这样就出现了所有专业,所有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基本一致,操作技能单一,无法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很好地为专业或行业服务。

二、课程改革与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怎样为学生后续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服务;怎样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怎样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本次课程改革将基于我院特色专业群,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与素材,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操作考核结合取证考试,全面有效地考核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学习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观性较强,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约束性不够。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学好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既能轻松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又能满足工作岗位上技能需求,不仅节约工作时间,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是作为现代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加强和企业合作,有机会就让学生下企业参观、学习,切实感受工作岗位需求和计算机操作联系的紧密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二)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适教材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根据软件的更新,学生在校需求及就业岗位的需求,及时地调整教学大纲。采用“职业岗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教师下企业实践,深入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本课程的操作特点,真正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

(三)结合学院专业技术群,及时更新试题库

以往学院选取的OFFICE试题汇编虽然内容丰富,知识要点比较全面,但是通用性太强,只能让学生对所学操作技能达到强化的目的,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是很欠缺的,为此,我们编写了《基于学院特色专业群的试题库》,根据职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与素材,目的是为了解决《计算机应用基础》怎样为学生后续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服务;怎样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服务;怎样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按学院专业分布情况,分石化技术类、石化装备类、石化管理类三个特色专业群开发试题汇编。试题汇编分Windows 7系统操作、Word 2010文档管理、Excel 2010数据处理、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因特网应用、工具软件使用方法六大模块。每个模块结合各专业特色,选取素材,用计算机操作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Word文档管理中处理的文档,有各专业领域发表的论文,让学生明白论文的格式,表格的要求,图表的制作;在Excel数据处理中比如会计与财务管理,学生学会计算员工的基本工资,材料采购预算,总账表等;而PowerPoint 2010幻灯片制作分析报告,营销策略,方案设计,宣传片等。总之素材均取之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解决在工作领域中将要面临的问题。

(四)教师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的操作技能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知识不是陈旧的,是有用的,是满足现在社会需求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抛弃陈旧的讲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做,多练。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工作任务”,通过这些“工作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四、结语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做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所以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是必须要做的。教师引导好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伟.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J].2015.

[2]周利民.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8.

[3]张丽娟.新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2015(13).

第9篇:计算机硬件基础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 硬件组装 故障排除

前言: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故障,其中分为软件故障与硬件故障。根据计算机出现的问题来判断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问题,并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根据软件的损坏程度来判断计算机出现的问题,相对于软件是损害在处理过程中是简单的多,因此在排除硬件故障时要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记录,方便对计算机故障的从而在维修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一、计算机硬件组装

在安装计算机时,要注意几下机构安装过程:(1)CPU:将CPU与内存安放到计算机主板,并将主板装入到机箱内。将主板上跳线来设置CPU的类型,CPU后面还有两个插座,将插座按照CPU对应口插入,再将第二个口插入;(2)内存: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内存都采用了插槽DIMM结构,在插入过程中出版上显有DIMM-DIMM3字样,DIMM的内存条较长,以免在安装过程中太过用力掰坏。将DIMM的槽向外掰开,槽内可以卡住内存条就可以;(3)主板:连接这CPU风扇电源,将主板的键盘口、鼠标口、耳麦口等与机箱背面的挡片的孔对齐,将其固定在主板上就可以;(4)电源线:在连接过程中选用ATX电源比较方便,其共有三种输出接头,较大的主板电源插头是独立的,只要准主板插座就可以了。而保证电源接头方向是固定的。

要想将计算机的硬件更好的安装起来,专业技术人员要注重对计算机硬件组装虚拟试验系统功能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限制条件:由于技术人员对虚拟试验训练场所设置的比较单一,从而在组装过程中缺少灵活性,在实际中很难正常安装。所以在安装计算机硬件时,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虚拟试验的培训;(2)缺少跟踪器:在培训技术人员安装过程中,缺少对试验过程的记录,从而导致在发生问题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对此,在培训技术人员时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反复的开发研究,从而有助于技术人员在以后安装过程中更加顺利。同时技术人员还要注重对实验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的研究。在培训技术人员时,要建立一个3DS MAX的虚拟场景,对安装的过程中进行操作,从而保障计算机硬件更好的安装。

在建立虚拟场景时,还要注重对系统结构的构建,采用B/S结构,其主要分为应用层、互交层与数据管理层,从而保证技术人员在安装计算机硬件时的准确性。将计算机的硬件安装应用到虚拟实验系统中,可以减少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经费损失和硬件的耗损。

二、计算机硬件的故障排除法

1、插拔替换法。插拔替换在检查软件是否故障中是最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用此方法排除计算机的任何故障。其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将计算机的显示器、显卡、硬盘、键盘出现的问题给拆下来,安装到另一个计算机上,如果另一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就知道是哪里出了错误。没有没有那么就继续插拔替换,直到发现问题为止。

2、直接观察法。主要通过对计算机的看、听、摸、闻。看,观看系统板下面的插头,看插座是否断开,表面是否烧焦,芯片是否裂开,同时还要擦看主板间是否存在异物。听,听计算机的电源风扇、软硬盘电机、显示器的工作声音是否正常。摸,用手触摸CUP、显示器、硬盘、主板等设备温度是否正常,从而判断出哪一问题影响设备正常运行。闻,闻主板、卡板中是否存在烧焦气味,从而发现问题的所在处。

3、软件检测法。诊断软件是一项专门对硬件设备进行故障检查的一种软件。该软件可以查找出计算机故障的原因,还会检测计算机各个设备运行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会及时给出详尽报告,并方便人们解决[4]。

4、系统最小化检测。系统最小化将指在维修过程中根据各角度对计算机的基本运行状态进行判断。系统最小化有两种形式,是硬件最小化系统由计算机的电源、主板、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是不需要进行任何信号连接的,只有电源的主板进行电源连接。同时还要根据电源内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计算机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存在着问题,能否正常工作。软件的最小系统是由计算机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器等装有系统的硬盘而组成的。因此,小系统主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判断从而确定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三、总结

综上所示,计算机硬件日常工作受到组成工作的实际性影响,并且组装也是计算机出现硬件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仅仅对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中的问题及方法简单性分析,仅仅针对的是计算机硬件常见并且较为突出性问题,还存在一定不足,希望计算机研究人员能够提高对于计算机硬件的重视程度,解决计算机硬件存在的问题,减少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次数,满足人们对于计算机使用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李成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