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人才调研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调研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才调研信息

第1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关键词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应用型 人才培养 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绪论

1.1调查背景

展望“十三五”,回应新期盼。河南高职院校将全力实现四大转变,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1.2调查意义

调研报告分别从开设专业情况和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学院今后在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实施过程中,就专业人才需求提供了可参考和可借鉴的依据。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其办学定位是培养多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为宗旨,全力培养和输送目前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1.3调查的目的

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力图探讨以下方面问题:(1)专业建设现状;(2)应用型人才能力体系重要性评价;(3)师资队伍建设;(4)专业课程设置;(5)教学资源;(6)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状况;(7)毕业生就业情况。

本项研究工作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理论学习,确定调查背景;第二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与认知的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的建设;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认知差异比较分析;第三阶段:总结验证,主要进行资料整理,分析理论总结。

1.4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1.5步骤

调查分析,选定专业、班级进行调查验证。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①《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②《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③《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④《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实施的若干意见》;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⑦《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2015)》;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⑨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⑩(教高[2009]3号);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Z《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2)调查了解情况,摸清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自主性较强,办学机制较为灵活,但受其办学时间、所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底蕴缺乏、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2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对象,选定专业(会计、装潢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班级发放《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调查问卷》,本调查共收回问卷472份,其中有效问卷465分,有效率98.5%。

根据问卷结果反馈出以下问题:

2.1人才培养观念亟需转变

学院近年来,注重理论教育和专业数目的增多,目前学院的人才培养观念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共识,并将这种观念植根于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

2.2课程开发缺乏特色

学院虽多次召开专业设置研讨会,但个别专业往往没有配套的专业教师和相关教学设施,这样使得专业设置失去了特点,这些因素成为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2.3师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学院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也不太合理。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这也己经制约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2.4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当前学院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大多是同行互评以及教育界相关人士的检查评估,没有社会其它行业、部门人员参与。

3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进建议

3.1运行机制

学院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思想指导原则,掌握由其变化而引起的人才结构的变化,根据劳务、人才市场需求情况适时对原有专业进行设置和调整,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2硬件设施

在学院现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中心、数控机床实训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室、汽车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环境艺术实训室、舞蹈排练厅、钢琴室、表演室、会计模拟室、画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客房实训室旅游仿真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导游实训室、语音室等。

3.3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

3.4模式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的突出学院“职业性”特色。在课程内容上,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在具体操作中,学校可实行“二一分段”的教学方式,即两年打基础,一年定方向,实行弹性化教学。后一年根据人才市场对专业需求的预测,在科类内调整,确定专业方向。

4结论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中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符合高职院校办学效益需求和符合学生学习成长诉求的。本调查报告为河南省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研究的理论创新,为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抛砖引玉、添砖加瓦。

第2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一、主要目的

(一)建立天津市体育系统各级体育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合理使用和配置体育人才资源,特别是为2008年奥运会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提供依据;

(二)研究我市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三)进行体育人才需求预测,对我市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政策建议,为制定我市“十一五”体育人才规划提供依据。

二、范围和对象

(一)我市体育系统内的各类各层次体育人才,包括市、区、县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直属单位正式在编人员,以及上述单位正式聘用的非在编人员。以上人员的信息,填写在《全国体育人才基本情况调查表》中。在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注册系统中的信息为准,此次调研不再重复填报。

本项调研数据截止时间为20**年6月30日。

(二)退役运动员及虽未办理退役手续但已停训、准备退役的运动员。其信息由其所在单位填写在单独设计的《待安置运动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和《退役运动员安置情况统计表》,由市体育局负责两表的发放、收集工作。各单位的填表工作务于20**年12月30日前完成并上报市体育局人才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项调研数据截止时间为20**年12月31日。

三、主要内容

(一)收集各类各层次人才的基本信息,具体涵盖工作单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年龄、出生地、参加工作时间、月收入、健康状况、所在部门及职务、外语水平、职业资格、学历有关情况、工作变动情况、培训经历、个人身份及相关情况、获得的荣誉、奖励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建立各级体育系统人才信息数据库,并了解、统计退役运动员安置情况。

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数据库的作用,加强对体育人才状况的动态了解,今后每年将对信息数据库数据进行定期更新。

(二)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区、县体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分析评估,着眼于2008年奥运会和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及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体育人才需求预测,提出政策建议,制定本地区“十一五”体育人才规划。

四、组织领导

(一)天津市体育局成立天津市体育系统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振铎同志担任组长,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金芳同志、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赵普新同志担任副组长,市体育局有关处室主要领导、各区、县体育局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人事保卫处。

(二)区、县体育局成立相应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时间完成调研任务。各单位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体育人才状况调研的联络工作。

五、组织实施和调研方法

全国体育系统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制统一的《全国体育人才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软件系统,制定实施方案,负责全国范围的总体部署、培训、组织、协调、督导工作;各区、县、体育局直属单位按照我市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各单位负责组织、信息收集、录入、审核、上报、分析。

六、时间安排

天津市体育系统人才状况调研工作按统一进度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20**年7月27日,召开我市体育系统人才调研工作会议,对我市体育系统人才状况调研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我市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全面展开。

2.20**年7月28日-29日,举办各区、县及市体育局直属单位调研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

3.20**年8月1日-8月19日,各区、县及市体育局直属单位开展调查、填表、录入、审核、上报工作,8月22日-23日市体育局汇总、上报。各区、县及市体育局直属单位分别作为调研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

4.20**年8月30日前,各区、县及市体育局直属单位完成调研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的撰写,并报送天津市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20**年9月20日前,市体育局撰写我市体育人才“十一五”规划,并报送全国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6.天津市体育人才状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整个调研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全市体育系统人才状况调研工作。

七、调研经费

根据调研信息共享的原则,由市体育局提供部分资金,各单位要结合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本单位的调研实施过程,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

第3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 陕西省基层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及人才培养方案对策研究 陕西省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办学的调研报告 辽宁省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辽宁省机械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湖南省小学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湖南省高职暖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及需求预测 护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武陵山区农村扶贫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陕西省“去产能”情况调研 陕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研报告 陕西省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陕西省高中新生信息素养状况调研报告 陕西省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需求分析 九华山旅游市场及对外语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BPO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6-06-28.

[3] 严厉.需求分析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16(2):35-38.

[4] 张虹.t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5.

[5] 马伦.浅谈对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295-296.

[6] 叶荷,罗付灵.医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1-223.

[7] 杨惠中.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93-296.

[8] 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9.

[9] 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16.

[10] 杜雪玲.英语教师如何开展医学英语教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09(6):216.

[11] 范春香,张传燧.走进生命的教学――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为例[C]// “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国际会议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集,2016.

[12] 尹欣.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60-63.

[13] 陈迎,陈宏森.医学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初探[J]. 辽宁教育研究,2003(1): 6-8.

[14] 王国良.ESP还是EGP――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看法的调查研究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215-220.

[15] 李娴,黄朝方.面对就业难,大学生要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J]. 今日科苑,2009(13): 183-184.

[16] 余蕾.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194-195.

[17]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0-34.

[18]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5.

第4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关键词:对接产业集群;高职物流;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19-02

一、区域物流行业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1.东北区域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大流通的发展,而大流通又推动大物流产业的发展,大物流产业的形成可以加快产业间的合理分布和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对完成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因此,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物流人才”保障。《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沈阳等地开发保税物流中心,形成东北地区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打造成东北亚物流发展核心区域”。“一轴、两带、三圈、四核”的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单纯依靠物流管理人才是不够的,更需要大量的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物流设计与运用、物流系统运作与管理的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因此,东北区域未来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物流专门人才。

2.辽宁省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根据《辽宁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辽宁省物流业的增加值已达到22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物流总量达到20.2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7%。未来5年,全省物流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占全省GDP总量的22%。物流从业人员年平均增长率为2.8%,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9%。

随着东北区域及我省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施,及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地方经济和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将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很大;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行业对“物流技术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地方经济发展决定尤其需要能够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的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物流企业对不同层次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本研究选取东北区域34家典型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部门进行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调研结果看,接受调查的物流企业对各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程度都很高。其中,需求程度最高的是物流基层作业人员,比例达到57.94%,其次是物流规划设计人员,比例达到54.90%。

2.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从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调研结果看,仓储规划与作业、运输规划与作业、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五方面能力企业最为看重。

6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5%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5%;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4%和1%。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45%的被调研企业认为仓储规划与作业能力非常重要,另有51%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5%。总体来说,大部分企业认为运输规划与作业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58%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3%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91%。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36%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37%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3%;认为一般和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只有25%和2%。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占总数33%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另有42%的企业认为比较重要,两者总计高达75%。可见,大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能力相当重要。

三、中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情况分析

1.物流专业开设情况分析。辽宁省47所高职院校中有12所开设物流专业,占总数的25%。除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较早外(分别为2001和2002年),其他高职学院都开设较晚。35被调研的中职所院校中有10所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占被调研总体的29%。这些院校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开设物流专业均在2006年以后。

2.中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对比分析。以沈阳金融学校和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调研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将35所中职院校与47所高职院校调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就业岗位差异明显。中职学生就业岗位以操作层面为主,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以基层管理为主。省内中、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到规划与设计层面的岗位很少,很难满足企业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中高职人才岗位及岗位职责对比如表1所示。

(2)核心课程相似程度极高。中高职物流专业开设课程相似度极高。核心课程的重复率高达70%。这表明现有的高职核心课程并不十分适合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核心课程对比如表2所示。

(3)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性严重。在教学内容上,中职侧重于操作层面,高职侧重于管理层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对于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适用的,但对于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重复性严重,这使学生不能够通过学习显著地提升能力,使进一步深造的意义弱化,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核心课程体系的确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对接产业集群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即:培养以工学为基础,以管理学和工学相互渗透为辅助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备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决策、管理、运营以及物流领域科研等工作的基本能力。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指导,确立包含5门理论课和三门实训课的对接产业集群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康莹.浅谈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的开发[J].中国市场,2012,(28).

[2]赵园园.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业教育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5).

[3]赵政党.高效与产业集群对接的模式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4]童丰生.加强校企合作促九江市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对接[J].成人教育,成人教育,2010,(7).

第5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是哲学上讲的所谓以人为本。人事人才调研的源泉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在人事人才日常工作中,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调研工作,就是“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从人的实际情况、现实需要和现实环境出发,围绕人的利益、愿望、呼声、疾苦、创造等来确定人事人才调研。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人的首创精神和群众的意愿出发来确定人事人才调研的方式、方法,这样为人的生存、生活和全面发展出发得出人事人才调研的成果。领导决策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关键看调研是否做到以人为本,也看调研所提供的信息、参考依据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如果调查过程不能坚持以人为本,没有真正了解社情民意,领导决策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持以人为本,人事人才调研的目的与方法才能有效实现和科学合理。调查本身不是目的,调查研究作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手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且形形,但最终目的是解决人的问题。人事人才调查研究是要通过清楚地认识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事人才调研工作是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要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的文化与生活等等。这样无论什么调研,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人事人才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从人的实际出发来解决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我们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不会脱离实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进行调研,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当作人事人才调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地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为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及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从而更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此在人事人才调研中必须自觉做到调研课题来自于群众,始终把民声、民愿当作人事人才调研工作的重点,当作人事人才调研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针对群众的所想、所忧、所盼、所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的办法。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与方法开展人事人才调研,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了解情况和认识问题。为此在人事人才调研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真正到群众中去,面对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亲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群众的信任,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意见和建议,掌握直接的、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只有这样的人事人才调研才能反映实情、畅达民意、解决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摸准实情是人事人才调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与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了解社情民意与领导决策的最可靠方法和基础,也是做好人事人才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获得真知的唯一源泉。人事人才调查研究要摸准实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尊重群众。由于一些地区经济基础差,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少数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干群关系紧张,一些群众对干部持有“戒备心理”,这些群众见到干部敬而远之的心态致使调查工作了解不到全面情况或真实情况。为此人事人才调研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地尊重群众,在沟通中消除误会,在联系中理顺情绪,在对话中化解埋怨,取得群众的信任,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到实情。人事人才调查研究不仅要说明情况和原因,更重要的是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出决策,解决问题。而真实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基层干部与群众是政策的直接体验者,对问题的了解深入、客观,对问题思考较多,解决的办法往往也行之有效,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可以拓宽思维,增强决策的全面性、科学性。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事人才调研工作,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人事人才调研工作不仅是一项理论工作,更是一项具体的实践,调查是求真的过程,研究是务实的过程,整个调研离不开实事求是。否则,调研就不能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搞调研的人员不能单纯从注释领导和应付上级的意图出发,而应尊重客观实际,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或基层,深入到困难最集中或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使主观与客观真正达到统一。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反映问题,在充分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在具体调研中,要始终坚持辩证的调研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要为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重点、典型和全面调研结合起来。要善于解剖麻雀,见微知著,善于从零散的材料里找准重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要善于运用联系、发展和系统的观点来分析事物,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6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为进一步研究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加强教学改革,为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作出贡献,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文件精神及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我院实际,2012年3月中旬建筑工程管理系工程造价专业着手进行2012级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和分析。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调研目的:掌握建筑业与行业发展背景;对珠三角建筑行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

调研造价行业人员就业情况、薪酬情况及造价行业的发展规划;调研高职专科层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1.2 调研方式: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网站查阅等。

1.3 调研范围:分企业单位调研和已毕业学生个体调研。企业主要是广州珠三角地区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建设单位。毕业学生主要是07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

1.4 调研对象: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成本经理及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等,企业参与调研人数21人,收回07级毕业生调查问卷120份。

1.5 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定稿。

2. 建筑业与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从建筑市场需求角度分析,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八年突破20% 。2011年,广东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4582个,增长11.2%,增加201家企业。建筑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58万元/人,增长15.8%;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59.10亿元,增长2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210.52万平方米,增长24.4%。新开工面积16345.03万平方米,增长12.5%。广东省建筑业总体增长的良好趋势必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必然需要大量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也即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工程造价人员的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造价员进行相应的计算,从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都需要造价员,总而言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范围广,就业机会多。

3. 对珠三角建筑行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见表一)

3.1 南方人才市场2012年第一季度分析报告显示 ,虽然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房地产、建筑建材行业从业人员需求有所萎缩,但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并没有因为调控而有所影响。

3.2 经过调研,我校毕业生就业城市主要选择广州和深圳两个地区,约占毕业生总人数60%以上。广州和深圳是广东省的两个重要城市,也是广东省的经济发达地区,建筑业及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工程造价咨询、管理人才处于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

3.3 此次调研的7家企业,包括四家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一家建筑施工企业、两家工程监理公司人才需求调查表发现,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人才的聘用中,企业选择高职类大专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也偏大。

3.4 毕业生各项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几方面,企业在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职业道德,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

4. 调研造价行业人员就业情况、薪酬情况及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规划。

4.1 由于本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开设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社会上本专业的大学生很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大得惊人。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本专业的就业优势。通过对其他兄弟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也证明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

4.2 通过对07级造价专业120名毕业生调查问卷,毕业时第一份工作起薪工资普遍达到每月1000-2000元,毕业生基本上做与建筑行业的相关的工作,很少改行。大部分已经在单位成了技术和管理的骨干,而且月工资都在3000元以上,有部分同学达到6000元以上。

4.3 根据《工程造价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进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深化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加强工程计价行为监管,加大工程造价标准规范编制力度,做好工程定额的编制与管理,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可持续发展,加强理论研究指导行业发展。

5 调研高职专科层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工作任务及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

经过企业调研,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面对岗位主要岗位是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是编制工程预结算书、参与招投标全过程、现场施工、现场监理、现场资料收集与归档。基本技能是要有扎实的识图能力,预算文件的编制能力、要求动手操作能力强,养成严谨务实的职业习惯。

6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议。

第7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局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全区人事人才工作实际,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人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逐条制定整改措施。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对暂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有效解决。通过整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局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局党组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科学性,推动思想更加解放,作风更加务实,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二、整改项目和具体措施

在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班子自我分析检查、组织各类恳谈会征求意见、发放调查意见函等办法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尤其是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认真查摆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理,归纳梳理了3个方面、12条意见建议;在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过程中,共归纳梳理了4个方面、4项问题。经进一步分类梳理和群众评议,确定以下8项整改重点,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强化人事人才服务基层发展的能力。

(1)具体措施:重点推行重大政策调研和定期调研制度,推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调研工作规范三项制度,一是每项新出台的政策,必须深入到政策对象群体进行可行性调研;二是开展主题调研月,把每年9月定为局企业调研月,班子成员带队分组下企业听取人事人才需求和意见,根据调研结果,形成调研专题材料和当年度区人才需求报告;三是班子成员联系人才制度,每位班子成员有几位不同行业的人才朋友,方便政策实施征询和意见征询。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办公室等

(4)完成时限:2009年9月底前

2、突破人才瓶颈,强力引进各类高素质紧缺急需人才。

(1)具体措施:一是抓紧出台我区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二是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力,举办或参加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会,注重我区特色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坚持就地招聘与外出招聘相结合,面上规模招聘与专业小型招聘相结合,进入市场招聘与到高校招聘相结合,坚持赴外引才、集会招才、智力引才、网上招才等方式兼容并用。三是依托中介机构为我区引才。四是依托留学生创业园和海外引智引才联络站,引进更多的海外人才。五是为重点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服务。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图景,每年确定一批重点跟踪服务企业,为他们度身订制人才智力服务,邀请重点大学对口专业教授博士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人才开发科

(4)完成时限:长期

3、服务转型升级,增强企业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化。

(1)具体措施:一是全面启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共同建设3-4个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并制订出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对基地开展的培训进行管理和资助。二是开展“百场培训进企业”活动。面向近百家企业免费提供培训、咨询,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最需要的培训项目与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对接,为企业开展培训提供信息渠道。三是继续开展“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我区企业家素质的培训,召开第6期北大班。四是开展“百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举办第2期“管理精英训练营”。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

(4)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4、注重业务能力提升,加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事干部培训力度。

(1)具体措施:一是加大机关与事业单位人事干部业务培训。根据近年来全区人事干部调动比较频繁,人事政策紧密出台的实际状况,对全区人事干部适时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的业务培训,规范各项办事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业务指导。举办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业务培训班,提升业务操作水平。建设信息和互动平台,及时沟通业务动态,权威各类业务动态和人才供求信息。加快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实施“高职称人才培养引导计划”,针对企业在评聘职称等工作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对企业人事专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为企业量身设计制定相应的职称引导方案,既评聘了职称,又培养了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实际业务能力。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全局各科室

(4)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5、提升招聘成效,进一步加强事业招聘的科学性。

(1)具体措施:一是试行分类考试,在现有规范、严谨工作程序中,进一步探索选人用人的机制,加强与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立足单位人才需求实际,结合不同岗位要求,试行管理类、技术类等分类考试。二是改进信息机制,继续加大招聘信息宣传力度,在已有市、区新闻媒体以及人事网站等多方面公布招聘信息的同时,探索信息归类、分级查阅等技术手段,增强公众知情率。三是在保证招聘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切实加快招聘进度,如拓展命题委托机构、紧凑招考各项环节,使招考工作更加高效。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公务员和事业管理科

(4)完成时限:2010年12月底

6、规范和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发挥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具体措施:一是规范和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全面管理,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农村(社区)工作者的管理意见,会同组织部门继续开展有关问题的调研、讨论,并根据我区情况出台有关管理意见,如畅通农村(社区)工作者出口渠道,加大农村(社区)工作者培养力度等。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平台,宣传村、乡镇(街道)创新做法和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长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好发挥大学生村(社区)工作者的作用。三是形成一定的政策倾斜,探索对安心基层工作、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村(社区)工作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公务员和事业管理科

(4)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前形成初步意见,以后根据上级政策及时跟进

7、关注服务对象切身利益,加强事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

(1)具体措施:一是加强基础信息管理,对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所涉及的各类基础信息和数据要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并形成完善的日常审核和监督制度。二是开展个人帐户自查活动,通过分步自查,强化个人帐户中记帐、结算、出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三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个人帐户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社保办公室

(4)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8、坚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结构比例管理。

(1)具体措施:一是加强调研。特别是对教育、卫生等聘任职数较紧张的单位开展调研,摸清人员聘任、待聘等情况,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二是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根据省市现行聘任文件,结合我区实际,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特别是聘任矛盾较为突出的系统。三是建立软件化管理。为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微机化管理做好基础性工作,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2)责任领导:*

(3)承办科室:专业技术科

(4)完成时限:2009年12月底前

三、整改保障措施

1、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整改措施的实施,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抓落实;相关科室根据承担的整改任务,具体抓好落实。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对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立即着手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明确时限,分步实施,积极解决,确保《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8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 学科建设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今年新增了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专业性的人才,为了与现代用人企业实现完好的对接,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与社会更好的匹配,故经过调研后对该技术院校的财务信息化专业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带着这些目的,笔者以苏州及其附近地区为调研对象,有针对性的选择了15家企业进行相关的调研。

一、企业调研实况概述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五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程度、企业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岗位分布情况、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苏州及其附近地区的一些大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具体分布为:苏州地区11家,浙江2家,江阴2家,此次调研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调研在这15家企业中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在这些企业当中,主要为外资企业,其次为民营企业,而合资企业也占了两家;若以企业规模进行划分,大型企业的有5家,中型企业7家,小型企业3家;以上市情况进行区分,则上市公司有2家,13家公司未上市。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人事相关负责人、企业财务部门领导、企业财务部门普通职工、营销及IT等部门普通职工等。本次调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问卷调查:向苏州地区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共18份,其中有16份成功回收,回收率为88.9%。第二,走访调查:在对企业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还对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向企业咨询了有关企业对高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大体需求情况。第三,书面及网络调查:调查了一些企业刊登的有关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招聘网站及招聘要求,对各省市刊登的人才需求榜进行统计调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目前的市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状况。[1]

二、企业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苏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信息化作为当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应用了当代信息通信技术,目前正以其所具有的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神奇的倍增性和普遍的带动性,成为覆盖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任务。苏州及其附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企业数量很大,为更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现状,我们对苏州及周边地区的15家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取得了一些对我校专业建设有指导性意义的数据。[2]

1.苏州地区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现状。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统计出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均较高,达到了100%的覆盖率,但是不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实施的程度上。

在资金投入方面,此次调查的15家企业当中,共有14家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投入的资金为增长趋势,只有一家企业的资金投入呈现负发展。在对企业财务部门领导的走访中,能够看出他们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都十分的支持,只是个别企业因公司自身发展因素而不得不削减在财务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领导占98%。在15家调查的企业当中,有11家企业在财务信息管理方面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有3家企业聘用了兼职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在为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培训方面,经过调查显示,有10家企业都为财务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此比例占66.7%,2家企业给财务信息化操作人员进行过局部内容培训,只有1家企业的财务信息人员未经过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企业基本都使用了该行业上通用的财务软件,在这些财务软件的应用情况上看,可以知道大部分都为友通软件和金蝶软件。在调查的15家企业当中,大部分企业的软件都是向软件开发商进行购买,只有一家企业的财务软件为自身研发,还有一家大型企业采用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的方式。[3]

2.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遇到的问题研究。经过走访调查及问卷调查,笔者大体上了解了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大致情况,也知道了这些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同时企业与企业间也存在着财务信息化程度上的差异,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实施财务信息化独有的功能。企业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调查原因后能够看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在财务信息化上的认识有差异。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硬件水平虽然跟上了,但是在人员水平上却仍旧跟不上。目前,苏州的大部分企业都在管理方法上下足工夫,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善,购买了计算机和需要使用的财务软件,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核算模式,实现了财务管理上的新突破。但是一些财务人员将财务信息化与会计核算的电算化混淆了,可以说,硬件“硬”了,软件仍然“疲软”。其次,由于在计算机应用及人员素质上,一些财务人员仍然表现水平低下,素质不高,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及处理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较容易产生认识上的错误。[4]

第二,缺乏专业性高素质。由相关调查可以得出,一线的财务管理人员仍旧存在专业水平不足的状况。在与相关高管人员面谈的过程中,从他们所表达的信息可以知道目前公司在人才选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据一位高管透露:就目前状况来说,企业想找到一位既在计算机方面有较强专业性的,又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一定水平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是极其困难的。目前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有此类相同问题,在我国的高校中,学校在学生的专业性培养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知识面不够宽,要么专业性不强,所以,高校应当加大教育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力度,提高办学目标,把培育既具有专业性知识又具有广泛知识面的新时代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企业也应当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员工具有更多的专业性知识,更好的胜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此外,财务信息化软件自身还存在劣势。一般的财务软件都具有通用性,但是在实际的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着不同企业间不同财务状况及不同财务控制计划的问题,这是通用型财务软件所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便是财务软件自身所存在的一种缺陷。这是目前企业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性情况,这充分说明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状况,集中各方力量开发出适合自身体系发展的财务软件,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好财务上的工作准备。[5]

(二)苏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分析

1.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岗位设置问题研究。在调研过程中,关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岗位设置问题一直都是我们调研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这里面包括了岗位设置对文凭的具体要求、学历分布情况、企业所需人才需要具备什么特点、企业对学校开设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评价如何等等。带着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此次调研的目的及学校开设该学科所必须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在对企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企业在初聘时对财务信息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都不高,主要都是大专水平,大致结构可以分为:本科占8%、大专占80%、中专占12%。企业招聘财务人员时所需要的专业主要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算化、数学金融等等,其中占主要部分的为会计及财务管理方面专业,而财务信息管理及电算化排第二。在调研的企业当中,仓管、会计、采购、财务管理与统计等岗位是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关系最密切的,在这些岗位当中,会计岗位占有比例最大。在调研的15家企业当中,其中8家企业的岗位设定有10%左右的比例为财务信息管理专业,5家企业的岗位设置中有30%左右的岗位为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只有2家企业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设定达到了50%以上。

2.财务信息管理专业需求量近期发展情况调查。经过以上详细调查后,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企业的年招聘计划中,财务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例不高。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近几年,企业对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小。举近三年为例,有8家企业在年招聘计划中都将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毕业人员数量降低至10人以下,5家企业控制财务信息专业招聘人数为15~20人,只有2家企业将该专业人才招聘数量控制在20人以上。二是虽然在这些企业当中有很多岗位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关系密切,但是在毕业生招聘上企业提供最多的岗位还是会计岗位,其次为财务管理及统计岗位。[6]

三、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的思路

(一)企业调研获得的结论

1.从对企业的调研得出,在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上,人才要求一般都是以财务方面专业为主。此外,员工的工作实际能力及工作经验也是企业选择人才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大部分企业对ERP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反而不高,故很多高职院校在ERP相关课程的建设方面也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学生的ERP应用能力也相对较低。当一个企业需要招聘ERP方面专业性人才时,财务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就满足不了岗位的要求,这也是目前该专业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ERP软件的运用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中是必须要求的一个基本技能,故企业一般都会要求财务会计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该项技能。但是在现代化企业当中,财务部分与ERP整体功能部分是分开的,这是由于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分离”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这在企业内部表现出两个方面特征:一是表现为信息的不对称,这主要存在于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二是企业的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数据无法统一、不能沟通交流,这些环节主要是指供应、生产、销售等,这种不能共享信息的现象在行业内被称为“信息孤岛”效应。[7]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ERP实务应当作为一种基本节能被学生所掌握,这是目前我校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将其作为专业发展方向是不恰当的,财务信息管理专业还是应该以“财务”为主。总的来说,应当以“财务”为主,以“信息化”为辅。同时,若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又能够在ERP系统的运用上做到轻车熟路,那么将为自己的后续的就业中增添了亮点,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8]

2.财务信息管理专业高职生在社会招聘时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财务工作是处理钱的,此特性决定了企业在社会招聘时必须高度注重财务毕业生的工作责任心及工作态度问题,此外,为人的诚信度及是否遵纪守法也是考虑的重点之一。企业在招聘时一般都不会选那些工作浮躁及虚荣心强的学生,而具有社会责任感,做人真诚的学生往往受到很大的欢迎。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甚至有个别企业因为外地学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在招聘中往往只招收本苏州地区的学生。经过调研可以得知,因为财务信息管理职务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故很多公司在财务信息管理人员的招聘条件上都要求很严格,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工作实践能力。另外,与专业相关的等级证书也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这些证书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ERP证书与英语四级证书等等。[9]

(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路

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当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动向,从不同角度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尽量减少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与企业展开深入的办学合作。本次笔者在市场调研中,15家企业中有12家表示愿意与我校进行实习生岗位的开设方面的合作;有3家企业的财务部门领导愿意入我校担任我校财务专业的兼职讲师。

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与财务相关的证书显得非常重要,例如,若毕业生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更容易通过面试。证书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会计基础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在考证过程中更容易拿到证书,学校应当做到:

1.及时的了解会计的发展动向,与各类会计行业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会计发展的前沿信息,及时更新知识,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2.因为企业是财务专业人才的主要归宿,故高校必须要时刻了解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量及素质要求。通过了解企业的需求进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能够尽量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加强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能够深切体会到实际工作的氛围。[10]

3.因为学生在考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考证方面的教材,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多与学生沟通,为学生顺利考证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总结

因为本次调研所涉及的内容受到人员及时间上的制约,同时由于该专业为新增专业,故在很多方面的准备上都有所欠缺。在后续的时间里,我们会进行一些更详细的市场调研取证,以使其对我校的专业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能满足当今社会企业对高校专业建设的要求,最大限度上保证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经过调研后可以得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向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提高教学水平,让企业与高校能够实现完美对接,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增强教学的效果,以达到提升专业建设水准的能力,实现人才作用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8):54.

[2]王文莲.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7(3):6.

[3]高悦.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6.

[4]沈坤荣,李莉.银行监管:防范危机还是促进发展[J].管理世界,2005(10).

[5]刘明康.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1(13).

[6]陆磊.信息结构、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当前金融监管制度选择中的理论问题[J].经济研究,2000(12).

[7]江春,许立成.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05(4).

[8]许成钢.法律、执法与金融监管——介绍“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

[9]许立成.经济周期、宏观调控与银行监管[J].上海金融,2008(12).

第9篇:人才调研信息范文

关键词 后发地区 校企合作 意愿 影响因素

当前,转型升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后发地区由于创新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劣势,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加强与高等院校特别是当地高职院校的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后发地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校企合作中存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一头冷一头热的现实。本文通过对河源企业进行调研,摸查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推进校企合作的路径,从而更好地为后发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等资源保障。

1调研样本分析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河源地区的工业企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回收119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样本中,电子信息类企业46家、机械制造类企业39家、服装制造类企业11家、其他企业11家。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

2.1校企合作意愿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意愿及其强烈程度,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调研发现,河源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的认同度相当高,而且意愿较强烈(见表1)。调研结果与校企合作现状中企业一头冷的现实大相径庭,反映出校企之间存在的利益分歧,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也说明当前校企之间的合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充满希望。

2.2校企合作类型分析

如表2所示,当前实践中,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参与开发课程、参与编写教材、安排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员工培训、共建实训基地、联合技术攻关等。调研发现,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是当前河源的企业最期待的校企合作形式,员工培训、联合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合作意愿较弱,而其他方面合作的兴趣不大。从结果看,从调研结果看,虽然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意愿强烈,但却局限于浅层次合作,对开展深层次合作的兴趣并不浓厚。

3企业参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

3.1高职院校资源与能力

高职院校本身的资源与能力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是影响企业与其合作的重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89家企业认为选择校企合作对象时,首先考虑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如实践条件、科技资源、学生与教师的能力等。在对企业的访谈中,不少企业表示,如果高职院校的师生能力不强、实践条件差、科研服务能力薄弱,将不会考虑与其合作。虽然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都相当注重适应于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一些高职院校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企业自然缺乏校企合作的意愿。在联合技术攻关方面,很显然,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储备将决定服务企业的能力。然而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师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研发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当地企业往往寻求其他科技创新资源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如河源的企业大多数是与广东工业大学在河源设立的协同创新中心寻求支持。

3.2当地政府的支持

校企合作必须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如行政管理与服务、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调查发现,97家企业认为来自政府的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校企合作非常重要。当前,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条例,但总体上对职业教育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滞后,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服务尚未顾及校企合作层面。特别是对于河源这种后发地区,由于财政资金紧,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薄弱,难以推动校企双方建立健全、确定的合作运行机制,造成校企合作不深入、难持久。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往往忽略人才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的制订,而且忽视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3.3信息渠道的畅通性

畅通的信息渠道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条件。信息畅通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及时地从企业获知合作需求,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同时,畅通的信息渠道也能方便企业寻找符合要求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降低协作成本。调研发现,87家企业认为畅通的信息渠道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同时,对当前校企合作的合作渠道上,90家企业认为不够畅通,主要是信息渠道少、环节多。在与企业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虽然企业有校企合作意愿,但往往不了解如何与高职院校联系进行,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会形成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校企之间难以在供给和需求上达成共识,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效。

3.4制度文化差异大

虽然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期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成功。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制度、运作机制及校园文化等方面,二者很难真正融合,导致校企合作在运行的过程中矛盾凸显,制约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特别是由于高职院校在制度文化方面仍比较僵化,难以和企业达成利益契合点,建立不了持久的合作关系。

4深化校企合作的建议

4.1高职院校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出发,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实力,基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及时创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与当地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与企业交流、联合科技攻关,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4.2建立畅通的校企合作渠道

高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畅通的合作渠道,以此降低协作成本,实现校企合作双赢。高职院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展现自身优势,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工业园管委会的对接,通过其牵线搭桥了解企业需求、建立合作关系,避免个别教师孤军奋战寻求校企合作,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此外,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力求在校企合作中达到双赢,从而推动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4.3当地政府应鼓励支持校企合作